搜尋結果:利率上限

共找到 143 筆結果(第 71-80 筆)

員簡
員林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員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員簡字第294號 原 告 卓彥佑 被 告 江貞儀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6日言 詞辯論終結,茲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2萬8千816元,及自民國113年6月1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新臺幣2千320元,由被告負擔新臺幣1千4百元,餘 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2萬8千816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原告對被告有新臺幣(下同)30萬元借款債權,有被告簽發 之如附表一所示之本票3張(下稱系爭3張本票)為證,被告 並將其汽車行照提供予原告充做擔保,兩造約定於本票到期 日民 國108年4月10日清償,惟被告屆期仍未清償,被告嗣 於109年3月間透過友人就其餘欠27萬元債務與原告進行協商 ,被告同意先償還5萬元,其餘22萬元,自109年4月10日起 ,每個月還2萬元,至還清為止,惟被告除給付5萬元外,其 餘款項迄未給付,爰本於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22萬元,及自支付命令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辯稱:  ㈠系爭3張本票是伊簽發無誤,但實際上被告只借得10萬元(首 月預扣一個月利息1萬6千元,實拿本金8萬4千元),是依原 告要求而簽發交付系爭3張本票;之前被告簽發的本票屆期 無法如期付款,而再新簽發本票換回舊本票撕毀。  ㈡被告自106年7月間起向原告借款,同年8 月開始還錢。約定 利息的收法,已經忘記了,都是原告說要給多少,就給多少 。被告所借款項均已還清,都是當面約交付本金,利息部分 則用轉帳,到了107年後都是給現金比較多,是原告要求的 ,怕有紀錄在。被告前前後後透過轉帳及友人轉交原告的款 項,遠超過應付之利息與本金。  ㈢109年3月間友人經問候被告的近況,知悉被告被利息拖的很 慘,他說有一位「大哥」可以幫被告解決,不必再給錢予原 告。後來那位「大哥」打電話給被告說他認識原告的「大哥 」,要幫被告去談,嗣後有約見面,當時是由該友人介紹認 識的「大哥」進去與原告商談,之後他出來跟被告說,叫被 告先給原告5萬元,以後每個月給2萬元,對方說利息加在一 起是27萬元,被告因為會害怕,剛開始有先給原告5萬元, 但是事實上被告根本沒有欠原告利息27萬元,所以不願意按 照這個內容來履行等語。並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被告於109年3月就借款餘欠27萬元,經債務協商結 果,被告同意先還5萬元,其餘22萬元,自109年4月10日起 ,每個月還2萬元,至還清為止等語,被告雖承認有請人與 被告交涉債務處理事項,但否認同意上述內容,並辯稱本金 均已清償,且其歷來透過轉帳及請友人轉交,給原告的金額 達30餘萬元等語。經查:  ⒈原告主張被告向其借款30萬元,迄至108年3月間仍積欠27萬 元未還乙節,業據提出被告簽發系爭3張本票、汽車行照、l ine通訊截圖(見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4718號卷第11-31頁 )為證,參諸被告所提其與原告在108年4月1日前後之lin-e 通訊截圖連續對話內容「(原告:)4月14號的二條10萬的 ,利息準備好給我。」「(原告:)一條13000,一條15000 」「(原告:)江貞儀 14號。10萬(13000)。21號。1萬 (1500)。14號。10萬(15000)。1/30號。6萬(9000)。 已經積欠2、3月份都沒給我了」「(原告:)已讀也給我回 應」、「(被告:)讓我有時間賺跟 喘氣的空間好嗎……」 「(被告:)我就有看了 不是沒有已(?)」(見卷第183 頁),兩造亦均一致是認line對話中所稱「二條10萬的」、 「一條13000,一條15000」,係指借10萬元每月利息1萬3千 元或1萬5千元(見113年12月16日言詞辯論筆錄),綜上, 足見被告於108年3月間確實積欠原告4筆借款未還,本金分 係10萬、1萬、10萬、6萬元,合計27萬元無訛,原告主張被 告尚欠借款本金27萬元未還乙節,信屬真實。且由上述兩造 所不爭執之收受利息款項觀之,其週年利率已高達1.56%或1 .8%,亦堪認定。被告雖辯稱其向原告借款本金均已當面清 償云云,已經原告否認在卷,被告復未舉證以實其說,況由 被告所提匯款資料,被告自108年4月以後,迄至109年2月8 日止,仍陸續匯款予原告(見下述⒉),則若被告已清償積 欠借款,在無其他債務情況下,何須再持續匯款償還原告, 是被告所辯自不足採信。  ⒉被告自「108年4月以後」匯付款項予原告之資料如下:108年 12月16日匯1萬4千元、108年12月21日匯3千元、109年1月1 日匯2萬1千元、109年1月8日匯3千元、109年1月24日匯 2萬 8千元、109年2月8日匯2萬元(以上合計共8萬9千元),並 經兩造核對肯認無誤(見卷第105-115頁、第194-195頁)。 又被告於108年間簽發系爭3張本票後,有請其當時之男友( 現已結婚)取還5萬元予原告,嗣於109年3月間協商後未久 又清償5萬元等情,並經兩造一致是認(見卷第196、198頁 )。是總計被告自108年簽發系爭3張本票後,至109年3月協 商後止,共給付18萬9千元予原告,亦堪可認定。  ㈡被告清償18萬9千元,抵充利息、原本之結果:  ⒈按「對於一人負擔數宗債務而其給付之種類相同者,如清償 人所提出之給付,不足清償全部債額時,由清償人於清償時 ,指定其應抵充之債務。」、「清償人不為前條之指定者, 依左列之規定,定其應抵充之債務:一、債務已屆清償期者 ,儘先抵充。二、債務均已屆清償期或均未屆清償期者,以 債務之擔保最少者,儘先抵充;擔保相等者,以債務人因清 償而獲益最多者,儘先抵充;獲益相等者,以先到期之債務 ,儘先抵充。三、獲益及清償期均相等者,各按比例,抵充 其一部。」、「清償人所提出之給付,應先抵充費用,次充 利息,次充原本;其依前二條之規定抵充債務者亦同。」。 民法第321條、第322條、第323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應先 抵充之利息,係僅指未超過法定利率限制者而言。末按,自 000年0月00日生效之修正民法第205條規定「約定利率,超 過週年百分之十六者,超過部分之約定,無效。」;修正前 之規定則以「約定利率,超過週年百分之二十者,債權人對 於超過部分之利息,無請求權。」,本件所涉利息之計算係 在修法前期間,就約定利率之法定上限,仍依舊法所定之週 年利率百分之二十。  ⒉查被告對原告負有上述4筆金錢債務(見㈠⒈所述),均經原告 一再催討未償而均已到期,被告各次提出之給付(見㈠⒉所述 )均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復未指出指定應抵充之債務,而 各該債務均屬無擔保債務,約定利息為每借10萬元每月1萬3 千元或5千元,均逾法定利率上限,依上開說明,以法定利 率上限即週年利率20%計算、並依民法第322條第3款規定, 就上述4筆金錢債務依比例抵充後,按照被告提出且為兩造 所不爭之上開line通訊對話意旨,被告就該4筆借款債務, 自108年間簽發系爭3張本票日起至109年4月9日止(依原告 所稱兩造於109年3月間之協商內容觀之,原告主張自109年4 月10日起即不再計息,故以109年4月9日為計息末日),應 付利息及抵充後本金餘欠如附表二所示。  ⒊依附表二所示,被告積欠原告之4筆借款,經部分清償後尚欠 金額合計為12萬8千816元。  ㈢本件原告對被告之債權已屆期,被告迄未給付,當應負遲延 責任,故原告請求被告應給付自支付命令送達之翌日即113 年6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核 與民法第233 條第1 項、第203 條並無不合,併予准許。 四、綜上,原告依消費借貸的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 1項所示的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則 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核與 判決結論無涉,爰不逐一論述,附此說明。 六、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訴訟適用簡易程 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 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 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員林簡易庭 法官 簡燕子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 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楊筱惠           附表一:被告簽發之本票(均未記載發票日) 編號 本票號碼 票面金額 到期日 1 WG0000000 10萬元 108年4月10日 2 WG0000000 10萬元 108年4月10日 3 WG0000000 10萬元 108年4月10日                 附表二: 編號 借款 金額 已屆期利息 (A) 被告清償上開18萬9千元可抵充各筆債務之金額(B) 抵充利息再充償本金後之餘欠本金金額 (借款本金-【B-A】) 1 10萬元 ❶108年4月14日到期利息:1千667元 (各月利息計算式:借款本金×20%÷12,其中20%乃法定利率上限,下同) ❷108年4月15日起至109年4月9日止之利息:1萬9千727元(計算式見附表三,下同)。 ❸以上合計:2萬1千394元。 18萬9千元元×10/27=7萬元。 4萬8千 606元。 2 1萬元 ❶108年4月21日到期之利息:167元。 ❷108年4月22日起至109年4月9日止之利息:1千934元。  ❸以上合計:2千101元。   18萬9千元元×1/27=7千元。 4千899元。 3 10萬元 ❶108年4月14日到期之利息:1千667元 ❷108年4月15日起至109年4月9日止之利息:1萬9千727元(計算式見附表三)。 ❸以上合計:2萬1千394元。 18萬9千元元×10/27=7萬元。 4萬8千 606元。 4 6萬元 ❶108年1月30日到期之利息:1千元。 ❷108年1月31日起至109年4月9日止之利息:1萬4千295元。 ❸以上合計:1萬5千295元。 18萬9千元元×6/27=4萬2千元。 2萬6千 705元。 積欠總金額 12萬8千 816元。

2024-12-30

OLEV-113-員簡-294-20241230-1

雄小
高雄簡易庭

給付分期買賣價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雄小字第2184號 原 告 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闕源龍 訴訟代理人 張育銓 傅珮瑋 被 告 郭育志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分期買賣價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 月3日言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7,973元,及如附表所示依計息本金 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於裁判確定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四、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27,973元為原告 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 實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 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被告聲請,由其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填寫分期申請暨約定書(下稱系爭約定書), 向訴外人洪婉庭以分期付款方式購買三星電視,分期總價共 計新臺幣(下同)151,632元,並約定由原告向洪婉庭支付 上開分期總價全額款項後,由被告自民國110年12月18日起 至113年11月18日止,每月為1期,分36期,於每月18日前付 款,每期應繳納4,212元,惟被告自第30期即113年5月18日 起,即未依約繳款,已屬違約,尚欠本金27,973元、遲延費 1,642元未清償,依據系爭約定書之約定,其餘未到期部分 依約即視為全部到期,且約定被告應給付自遲延繳款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6%計算之利息。原告與洪婉庭間依 系爭約定書約定由洪婉庭將請求被告支付分期價款權利讓與 原告。為此,爰依分期付款買賣契約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9,615 元,及其中27,973元自113年5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16%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做 何聲明或陳述。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系爭約定書、還款明細、 被告之身分證影本、攤銷表資料等件為證(本院卷第11至17 、71頁),經本院核對無訛,是本件依調查證據之結果,認 原告主張之事實堪信為真實。 ㈡原告請求本金27,973元,及自113年5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16%計算之利息部分:   經查,系爭約定書第7條第1款(見本院卷第13頁)固約定「 『契約終止及喪失期限利益』甲方(即被告)如有違反『本約 定書』及『指示付款同意暨約定書』任一條款或下列各款事由 之一或本契約終止者,乙方及裕富公司無須事先通知或催告 ,得隨時縮短甲方延後付款期限或視為全部到期,甲方應即 繳清所有款項。㈠甲方未依約清償多宗債務中任一期之款項 」,惟按分期付價之買賣,如約定買受人有遲延時,出賣人 得即請求支付全部價金者,除買受人遲付之價額已達全部價 金5分之1外,出賣人仍不得請求支付全部價金,民法第389 條定有明文,核其立法理由,乃為保護買受人之利益,而顯 分期付價買賣之效用,是系爭約定書之約定顯與前揭規定之 立法理由相違,已有所牴觸而無效,原告自仍應於被告遲付 之價額已達全部價金5分之1即30,326.4元(計算式:151,63 2元×1/5=30,326.4元),始得請求被告支付全部價金。原告 主張被告自第30期即113年5月19日起未依約繳款,原告自得 請求視為全部到期之分期款本金餘額,共計27,973元等語( 見本院卷第7、67頁)。然第30期之分期款項迄上開分期繳 款約定書最後1期即113年11月18日之第36期,合計應還期付 款僅29,484元(計算式:4,212元×7期=29,484元),未達全 部價金5分之1,則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之日即113年12月3日 止,各期分期款雖均屆清償期,原告就被告積欠之分期價款 ,仍僅能請求被告給付尚積欠之本金總額27,973元,及自各 期分期款約定期限屆滿時起,依各期應付未付分期款項計算 之遲延利息,而非逕自113年5月19日起算之遲延利息。是原 告請求被告給付如附表所示之本金27,973元,及依計息本金 按週年利率16%於計息期間計算之利息,洵屬有據,逾此部 分之利息請求,尚屬無據。 ㈢再按約定利率,超過週年16%者,超過部分之約定,無效;且 除上述限定之利息外,債權人不得以折扣或其他方法,巧取 利益;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者,法院得減至相當之數額,民 法第205條、第206條及第252條分別定有明文,而契約當事 人約定之違約金是否過高,應依一般客觀之事實、社會經濟 狀況、當事人實際上所受損害及債務人如能如期履行債務時 ,債權人可享受之一切利益為衡量標準,以求公平,亦不以 其性質為懲罰性違約金即有所不同。查原吿除向被告請求按 週年利率16%計算之利息外,復請求被告給付1,642元之遲延 費。惟本件原告已請求依週年利率16%計算之遲延利息,且 未能具體說明所謂「遲延費」之內容為何,應認遲延費之設 立屬原告巧立名目所收取之額外費用,容有規避法定利率上 限予以巧取利益之嫌,依民法第206條、第71條規定應屬無 效,是原告請求被告給付遲延費1,642元部分,自屬無據而 無從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分期付款買賣契約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給付27,973元,及如附表所示計息本金依計息期 間,按週年利率16%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 此範圍,則應予駁回。 六、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規定適用小 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判決,依同法第436條之20規定, 職權宣告假執行。併依同法第436條之23準用第436條第2項 ,適用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七、本件應適用小額訴訟程序,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 規定,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併確定訴訟費用額為1,00 0元。另原告之訴雖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然因原告確 有提起本件訴訟必要,且起訴後應徵之裁判費至少為1,000 元(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參照),是本院認應依民事 訴訟法第79條規定,酌量情形由被告全部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游芯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 須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與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 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之上訴理由。(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 人數附繕本)。 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對於本判決之上訴,非以違背法 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 記 官 林勁丞 附表:依計息本金、利率、計息期間計算之利息 期數 應付款項 計息本金 計息期間起訖 週年利率 30 4,212元 3,842元 113年5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 16% 31 4,212元 3,893元 113年6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 16% 32 4,212元 3,944元 113年7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 16% 33 4,212元 3,996元 113年8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 16% 34 4,212元 4,049元 113年9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 16% 35 4,212元 4,103元 113年10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 16% 36 4,212元 4,146元 113年11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 16% 合計 29,484元 27,973元

2024-12-27

KSEV-113-雄小-2184-20241227-1

店小
新店簡易庭

返還信用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3年度店小字第1332號 原 告 安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俞宇琦 訴訟代理人 李政恩 被 告 廖萬秋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信用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 月1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86,157元,及其中新臺幣78,345元自民國113年10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四、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86,157元 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本件為小額訴訟事件,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前段 之規定,僅記載主文及理由要領。  二、按約定利率,超過週年16%者,超過部分之約定,無效;債 權人除前條限定之利息外,不得以折扣或其他方法,巧取利 益;又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者,法院得減至相當之數額。民 法第205條、第206條及第252條定有明文。又自民國104年9 月1日起,銀行辦理現金卡之利率或信用卡業務機構辦理信 用卡之循環信用利率不得超過年利率15%。銀行法第47條之1 第2項亦有規定。查原告雖請求給付新臺幣(下同)700元之 違約金,惟原告因被告遲延給付信用卡消費款,除受有利息 損失外,尚難認有其他損害,原告猶以單方擬定之定型化約 款,向消費者即被告收取週年利率15%計算之循環信用利息 ,已因此獲取大量之經濟利益,若再課予被告給付如信用卡 約款所示計算之違約金義務,則合併上述循環信用利息計算 ,被告因違約所負之賠償責任,將有逾越修正後銀行法第47 之1條第2項規定意旨,可見原告所主張違約金明顯偏高,且 有規避法定利率上限予以巧取利益之嫌,依上開規定,本院 認原告請求之逾期違約金對被告有失公平,爰予酌減為0元 ,方屬適當。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林易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黃品瑄

2024-12-27

STEV-113-店小-1332-202412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551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官小琪 被 告 梁展維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 2月2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佰貳拾伍萬陸仟陸佰壹拾玖元,及如附 表所示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肆拾壹萬玖仟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壹佰貳拾伍萬陸仟陸佰壹拾玖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查依兩造簽訂之信用卡約定條款(下稱 系爭信用卡契約)第28條、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下稱系爭 借款契約)第10條約定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有系爭信 用卡契約、系爭借款契約可憑(見本院卷第37頁、第109頁 、第131頁、第149頁),故本院自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本件原告起訴時,訴之聲明第1項為: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 幣(下同)125萬6,619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且附表編 號3之利率為10.78%。嗣於民國113年12月19日具狀減縮上開 聲明之利息請求,而將附表編號3之利率減縮為10.66%(見 本院卷第175頁),依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3款之 規定,應予准許,併予敘明。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事由,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向伊申請信用卡(下稱系爭信用卡)使用,依約被告得 持信用卡於特約商店記帳消費,但所生應付帳款應於繳款截 止日前向伊清償或以循環信用方式繳付最低應繳金額,逾期 應依系爭信用卡契約第15條另給付利息。詎被告未依約清償 ,依系爭信用卡契約第23條之約定,被告已喪失期限利益, 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迄今尚欠6萬7,801元,及如附表編號1 所示之利息未清償。  ㈡被告於111年5月20日以線上申請方式向伊借款16萬元,經以 身分證明文件、系爭信用卡資料、手機號碼之簡訊密碼認證 後,兩造遂訂立系爭借款契約,約定利息按伊定儲利率指數 加14.99%計算(按:即為週年利率16.6%,因逾利率上限, 故以16%計算),又於111年7月1日以同一方式向伊借款123 萬4,000元,約定利息按伊定儲利率指數加9.05%計算(即為 週年利率10.66%),復於111年7月1日以同一方式向伊借款3 萬元,約定利息按伊定儲利率指數加9.05%計算(即為週年 利率10.66%),且均約定未依約清償本金或付息者等情形, 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詎被告未依約清償,依約本件借款應視 為全部到期,被告迄今尚積欠13萬5,069元、102萬9,039元 、2萬4,710元及各如附表編號2至4所示之利息未清償。爰依 信用卡契約、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 明:⒈如主文第1項所示;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與所述相符之信用卡線上申請專 用申請書、系爭信用卡契約、持卡人計息查詢、繳款利息減 免查詢、客戶消費明細表、個人信用貸款申請書、系爭借款 契約、身分證影本、撥款資訊、產品利率查詢、放款帳戶利 率查詢、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帳戶授信申請資料維護表 、信貸代扣繳授權書(見本院卷第21頁至第157頁、第頁至 第頁)等件為證,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既未於 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書狀爭執,本院審酌上開證據 ,認原告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信用卡契約、消費借貸 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經核並無不合,茲酌 定相當擔保金額,予以准許,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 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得預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劉宇霖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附表: 編號 請求金額 (新臺幣) 計息本金 (新臺幣) 利息 計算期間 利率 1 67,801元 64,085元 自民國113年7月9日起至清償日止 15% 0 135,069元 135,069元 自113年2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 16% 3 1,029,039元 1,029,039元 自113年2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 10.66% 0 24,710元 24,710元 自113年3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 10.66% 合計 1,256,619元

2024-12-27

TPDV-113-訴-6551-20241227-1

中簡
臺中簡易庭

確認債權不存在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中簡字第276號 原 告 陳歆硯 訴訟代理人 陳和銳 被 告 利欣蕙即宏旺當鋪 訴訟代理人 李秋義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債權不存在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3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返還原告新臺幣1萬2551元,及自民國113年2月6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宏旺當鋪所開立如附件一所示新臺幣5萬元當票、附件二所示新 臺幣3萬元當票,及原告開立如附件三所示新臺幣8萬元本票與所 擔保之質當借款債權不存在。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83,餘由原告負擔。本判決第1項得假執行。   事 實 及 理 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 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 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予以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 台上字第1031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原告簽發金額為新臺 幣(下同)8萬元之本票(下稱系爭本票)予被告,惟原告 主張否認被告對其有系爭本票債權存在等語,是兩造就系爭 本票票據權利存否有爭執,足見兩造就系爭本票債權債務法 律關係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 ,而此項危險得以對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故原告有提起 本件確認訴訟之法律上利益,先予敘明。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聲明原為:(一)被 告應連帶給付原告3萬15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二)如主文第2 項所示,嗣於訴訟中即民國113年4月1日撤回被告盧敏章, 又於113年8月5日以民事準備書狀將本金聲明更正為:如後 述原告聲明所示(本院卷第155頁),核屬擴張應受判決事 項之聲明,核無不合,應准許之。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原告於109年6月22日向利欣蕙即宏旺當鋪即借款 4萬5000元,109年12月底、110年7 月、111年3月分別再借 款1萬元,112年1月8日又借款3萬元,共借款10萬5000元。 嗣後原告已支付13萬4250元予宏旺當鋪,又於112年12月6日 及113年1月8日分別轉帳1萬元予宏旺當鋪訴外人林筱萍帳戶 ,共已支付15萬2000元。扣除5次借款金額加計年息及倉棧 費11萬2250元後,被告尚須返還原告3萬9750元,爰依當鋪 業法第11條、第14條、第22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 :被告應返還原告3萬975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原告所開立 如附件所示8萬元 當票(正本)與其他當票和文件,及附件所 示8萬元本票與其質當借款債權不存在。願供擔保請准宣告 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原告如認當鋪有超收,不可能陸續借了4間,且 借款時都有告知借貸利率。並答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票據行為之有效性,係票據權利人行使票據權利之前提, 票據法就此舉證責任並無明文,應依民事訴訟法第277條規 定,由執票人就票據作成之真實及有效,負舉證之責。倘票 據欠缺票據法所規定票據上應記載事項之一者,例如:一定 之金額、發票年月日,依票據法第11條第1項規定,即屬無 效票據(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208號判決參照)。又 發票人未於票據記載發票日且否認授權他人填載,而執票人 不爭執該票據原未記載發票日,僅抗辯發票人授權他人填載 者,自應就發票人授權填載之事實負舉證之責任(最高法院 112年台簡抗字第275號裁定參照)。經查,兩造對系爭本票 之真正均無爭執,但原告主張系爭本票之原因關係即消費借 貸已全數清償等情,為被告所否認,故原告即應就兩造爭執 之系爭本票原因關係即原告清償系爭質當借款完畢等情,就 其主張對己有利之情節,負舉證之責。 (二)又按當舖業:指依本法申請許可,專以經營質當為業之公司 或商號;質當:指持當人以動產為擔保,並交付於當舖業, 向其借款、支付利息之行為;當舖業以年率為準之利率,最 高不得超過30% ;當舖業除計收利息及倉棧費外,不得收取 其他費用;前項倉棧費之最高額,不得超過收當金額5%;當 鋪業法第3條第1款、第4款、第11條第2項、第20條分別定有 明文。次按稱動產質權者,謂債權人對於債務人或第三人移 轉占有而供其債權擔保之動產,得就該動產賣得價金優先受 償之權;質權之設定,因供擔保之動產移轉於債權人占有而 生效力;質權人不得使出質人或債務人代自己占有質物;質 權人係經許可以受質為營業者,僅得就質物行使其權利;出 質人未於取贖期間屆滿後5日內取贖其質物時,質權人取得 質物之所有權,其所擔保之債權同時消滅;民法第884條、 第885條、第899條之2第1項亦分別定有明文。民法第885條 第2項既規定質權人不得使出質人代自己占有質物,則民法 第761條第2項之規定,自不得依民法第946條第2項準用於質 物之移轉占有(最高法院26年渝上第310號判例意旨參照) ,此於營業質權亦有適用,故營業質權之設定,其移轉占有 不得以民法第761條第2項規定之間接占有方式為之,而須由 質權人直接占有質物。易言之,苟非占有質物,即無從成立 營業質權,自亦非屬當舖業之營業範疇,即無前揭當舖業法 規定適用之餘地。 (三)原告主張以其機車及玉石珍珠設定擔保物權向被告借款10萬 5000元,並應被告要求而簽發系爭本票予被告以為擔保, 惟 系爭借款債權、系爭本票及利息之債權不存在,因原告 已全數清償系爭借款債務等節,業據原告提出系爭本票、臺 灣臺 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28796號不起訴處分書、L INE對 話紀錄、返還累計匯款表、中華郵政客戶歷史交易清 單、中 國信托銀行存款交易明細、台新銀行交易明細為證( 本院卷 第16-1-24頁、第55-121頁)。則為被告所否認,並 以前詞置辯。是本件爭點為:1.原告每月應支付多少利息、 倉棧費?2.原告尚餘本金多少未清償?  1.原告每月應支付多少利息、倉棧費?   被告雖主張兩造約定之借款利息為年息30% 、倉棧費為借款金額5%;惟被告自承原告於109年6月22日以車輛向其質押借款4萬5000元後,卻將機車騎走未騎回來等語(偵字卷第33頁),足見被告未直接占有原告之車輛,即無從成立營業質權,亦無當舖業法第11條第2項規定法定利率上限週年利率30%、同法第22條規定收取倉棧費上限週年利率5%之適用。從而,依民法第205條所定最高利率之限制,於110年7月20日修正生效前之約定利率上限為20%,修正生效後為16%計算之,超過部分之約定,無效。惟原告另於112年1月8日向被告借款3萬元,以玉石珍珠方式出典,經原告陳明在卷(本院卷第44頁),玉石珍珠由被告所占有,利息自應以當鋪業法年利率30%另加計倉棧費5%計算。  2.原告尚餘本金多少未清償?    末按清償人所提出之給付,應先抵充費用,次充利息,次充 原本,民法第323條規定甚明。原告向被告借貸共10萬5000 元,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自109年6月22日起至113年1月8 日,共已還款共計15萬2000元乙情,惟參酌原告所提出之相 關交易明細,其中110年7月還款3750元及111年3月還款3000 元部分,未提出具體交易單據或轉帳明細證明確實有繳納利 息,迄亦未能舉證以實其說,依法自難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 ,故原告已還款之金額扣掉前開6750元後,應為16萬7625元 。又原告主張其於109年12月底、110年7月、111年3月各分 別借款1萬元,借款日期無法確定,則依民法第124條第2項 規定,應以109年12月15日、110年7月15日、111年3月15日 認定。據此計算,原告匯款之金額已足清償系爭借款:  ①就系爭4萬5000元借款部分,自109年6月22日借款後至113年 1月8日最後還款日,按上述民法最高利率之限制,利息共計 2萬7502元【即自109年6月22日起至110年7月19日,利息為 9690元(計算式:4萬5000元×(193/365+200/365)×20%= 969 0元);自110年7月20日至113年1月8日,利息為1萬7812 元 (計算式:4萬5000元×(165/365+2+8/365)×16%=1萬7812元 ),合計2萬7502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②就系爭1萬元借款部分,自109年12月15日借款後至113年1月 8日最後還款日,同上述利率之限制,利息共計5147元【即 自109年12月15日起至110年7月19日,利息為1189元(計算 式:1萬元×(17/365+200/365)×20%=1189元);自110年7月2 0日至113年1月8日,利息為3958元(計算式:1萬元×(165/3 65+2+8/365)×16%=3958元),合計5147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  ③就系爭1萬元借款部分,自110年7月15日借款後至113年1月8 日最後還款日,同上述利率之限制,利息共計3985元【即自 110 年7月15日起至110年7月19日,利息為27元(計算式:1 萬元×(5/365)×20%=27元);自110年7月20日至113年1月8 日,利息為3958元(計算式:1萬元×(165/365+2+8/365)×16 %=3958元),合計3985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④就系爭1萬元借款部分,自111年3月15日借款後至113年1月8 日最後還款日,同上述利率之限制,利息共計2915元【即自 111年3月15日至113年1月8日,利息為2915元(計算式:1 萬元×(292/365+1+8/365)×16%=2915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  ⑤就系爭3萬元借款部分,依年利率30%另加計倉棧費5%計算, 自112年1月8日借款後至113年1月8日最後還款日,利息共計 1萬525元【即自112年1月8日至113年1月8日,利息為1萬525 元(計算式:3萬元×(1+1/365)×30%+3萬元×5%=1萬525元) ,元以下四捨五入】。 (四)綜上,本件系爭借款本金為4萬5000元、1萬元、1萬元、1萬 元、3萬元,再加計上述利息2萬7502元、5147元、3985元、 2915元、 1萬525元,合計15萬5074元(計算式:4萬5000元+ 1萬元+1萬元+1萬元+3萬元+2萬7502元+5147元+3985元+2915 元+1萬525元=15萬5074元)。則原告已還款金額16萬7625元 ,顯已逾系爭借款本金及利息數額,堪認原告已足額清償 本件借款,被告尚須返還原告1萬2545元(計算式:16萬7625 元-15萬5074元=1萬2551元)。從而,系爭本票及其所擔保之 質當借款亦已因原告全數清償借款而不存在。 四、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 ;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 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民法第229條第1 項、 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按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 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 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 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33條第 1項、第203條亦分別明定。查原告對被告之債權,核屬無確 定期限之給付,既經原告提起本件民事訴訟,且民事起訴狀 繕本於113年2月5日合法送達被告(本院卷第35頁),則原告 請求被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即113年2月6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遲延利息,核無不合 ,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當鋪業法第11條、第14條、第22條規定, 請求被告返還1萬2545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113年2 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及宏 旺當鋪所開立如附件一所示5萬元當票、附件二所示3萬元當 票,及原告開立如附件三所示8萬元本票與所擔保之質當借 款債權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逾上開範圍之請求 ,則無理由,不應准許。 六、本件判決(原告勝訴部分)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規 定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判決,應適用民事訴 訟 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出之各項 證據資料經審酌後均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 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陳學德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賴恩慧

2024-12-27

TCEV-113-中簡-276-20241227-1

板簡
板橋簡易庭

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板簡字第2023號 原 告 王浩丞 被 告 李建旻 訴訟代理人 張智凱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 0月2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原告起訴主張:   被告持有附表所示之本票(下稱系爭本票)向本院聲請裁定 強制執行,經本院以113年度司票字第6669號本票裁定(下 稱系爭本票裁定)准予強制執行在案。惟原告實際借款僅新 臺幣(下同)615,000元,亦以匯款方式清償315,000元,其 餘利息部分,兩造約定15日為1期,1期10分利,每筆借款利 息扣在前,原告業以現金方式全部清償完畢,是被告對原告 之系爭本票債權均不存在。為此,爰依票據之法律關係,提 起本件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等語。並聲明:確認被告持 有如附表所示之系爭本票對原告之本票債權均不存在。 二、被告則以:原告除簽發系爭本票外,於111年3月30日起至11 2年3月15日止陸陸續續向原告借款總計139萬元,扣除被告 已清償之部分,尚餘73萬元未清償,系爭本票債權自仍存在 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一)按票據為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票據上之權利義務,悉依 票上所載文義定之,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票據 上權利之行使,不以其原因關係存在為前提,執票人行使 票據上權利時,就其基礎之原因關係確係有效存在之事實 ,不負舉證責任。至於票據債務人以自己與執票人間所存 抗辯之事由,對抗執票人,依票據法第13條規定之反面解 釋,固非法所不許,惟票據債務人仍應就其抗辯之事由, 負舉證責任,俾貫徹票據無因性之本質,以維票據之流通 性。又按請求履行債務之訴,原告就其所主張債權發生原 因之事實,固有舉證之責任,若被告自認此項事實而主張 該債權已因清償而消滅,則清償之事實,應由被告負舉證 之責任,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之規定自明(最高法院2 8年上字第1920號判例可參)。是以,主張債務業已因清 償而消滅之債務人自應就其業已清償債務之事實負舉證責 任。 (二)查本件兩造為直接前後手、系爭本票原因關係為借款等節 ,為兩造所不爭執,惟原告主張其僅借款615,000元,且 已清償全部債務等情,則為被告所否認,自應由被告就借 款之交付及消費借貸意思表示合致等情負舉證之責。觀諸 兩造間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所示,兩造借款係有來有往 ,原告清償部分借款又繼續向被告借款,被告自111年3月 30日起至113年3月15日止陸續匯款139萬元至原告所有國 泰世華帳戶,此有借貸明細表、匯款紀錄(本院卷第95至 121頁)附卷可稽,復為原告所不爭執,自堪認兩造間陸 續就139萬元成立消費借貸契約。 (三)惟被告主張原告至113年4月29日止尚積欠72萬元等語,原 告亦僅能提出還款315,000元之證明。原告固稱其餘部分 是給付現金云云,惟未提出任何證舉供本院審認,本院自 無從認定原告還款有超過315,000元,是本件被告辯稱原 告就本件借款尚積欠72萬元未清償,應為可採。 (四)民法第205條雖規定:「約定利率,超過週年百分之十六 者,超過部分之約定,無效。」,是兩造就本件借款約定 利息為每15日10分利,就超過法定利率上限週年利率16% ,應屬無效,惟本件借款利息若以16%計息,原告積欠被 告之本金債權72萬元及其利息總和仍已逾系爭本票所擔保 之73萬元,是原告據此空詞請求確認系爭本票債權,對被 告不存在云云,難認有據。 四、從而,原告依據票據之法律關係,請求確認被告持有如附表 所示之系爭本票對原告之本票債權均不存在,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時瑋辰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詹昕容 附表(113年度司票字第6669號): 編號 發票日 票面金額 (新臺幣) 到期日 利息起算日 票據號碼 備註 1 112年4月10日 50,000元 未記載 112年4月11日 CH0000000 2 112年5月10日 50,000元 未記載 112年5月11日 CH0000000 3 112年6月10日 50,000元 未記載 112年6月11日 CH0000000 4 112年7月10日 50,000元 未記載 112年7月11日 CH0000000 5 112年8月10日 50,000元 未記載 112年8月11日 CH0000000 6 112年9月10日 50,000元 未記載 112年9月11日 CH0000000 7 112年10月10日 50,000元 未記載 112年10月11日 CH0000000 8 112年11月10日 50,000元 未記載 112年11月11日 CH0000000 9 112年12月10日 50,000元 未記載 112年12月11日 CH0000000 10 113年1月10日 50,000元 未記載 113年1月11日 CH0000000 11 113年2月10日 50,000元 未記載 113年2月11日 CH0000000 12 113年3月10日 50,000元 未記載 113年3月11日 CH0000000 13 113年4月10日 50,000元 未記載 113年4月11日 CH0000000 14 113年5月10日 50,000元 未記載 113年5月11日 CH0000000 15 113年6月10日 30,000元 未記載 113年6月11日 CH0000000

2024-12-26

PCEV-113-板簡-2023-20241226-2

北簡
臺北簡易庭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10018號 原 告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訴訟代理人 陳冠樺 陳勇全 潘俐君 被 告 張明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 月1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05,123元,及其中新臺幣99,988元自民 國113年8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 。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1,110元,其中新臺幣1,097元由被告負擔,並給 付原告自裁判確定之翌日起至訴訟費用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 分之5計算之利息;餘新臺幣13元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1項得假執行。但被告以新臺幣105,123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原告起訴時,訴之聲明原為「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 下同)108,907元,及其中99,988元自民國113年8月9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5%計算之利息」;嗣原告於113年10 月25日具狀陳報減縮訴之聲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106,323 元,及其中99,988元自113年8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15%計算之利息」(見本院卷第21、81頁),核屬減縮 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與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3 款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二、原告起訴主張:被告向原告(原名為萬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 公司;已更名為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請領信用卡使 用(卡號: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依約 被告得於特約商店簽帳消費,並應就使用信用卡所生之債務 ,負全部給付責任。詎被告自申請信用卡使用至113年8月8 日止共積欠本金99,988元、利息5,135元及違約金1,200元, 屢經催討,被告均置之不理,仍尚欠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 額及利息等情,爰依信用卡契約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 。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06,323元,及其中99,988元自1 13年8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則以:我有回去找資料,於112年6月8日時本件應繳金 額為103,497元;又我不同意原告的請求,因為疫情的關係 政府有說可以延後還款,別家銀行都可以這樣,我想要請求 原告不要算利息,且我後來要求原告延期,原告後來就不同 意了,請原告查政府有公告可以延後繳納至113年6月之規定 ,我希望財團可以遵照政府照顧老百姓之用意等語,資為抗 辯。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所述相符之信用卡 申請書暨約定條款、信用卡須知、帳單查詢、信用卡請求額 計算式、外帳金額明細、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登記表、客戶消 費明細表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23至55頁),自堪信為真實 。至被告抗辯延後還款及不用繳納利息等語,此部分是否為 合法之權利障礙、權利消滅事由,自應被告負舉證之責任。 而查,被告雖以陳報之金管會協調銀行展延個人債務協處機 制至112年12月底之新聞稿相關資料為證(見本院卷第73至7 5頁),惟金管會上開新聞稿並非法律或法規命令,自不具 發生拘束銀行之法律上強制力,而銀行就是否接受債務人申 請緩繳或展延仍有自主同意與否之權利,且縱原告同意被告 緩繳,仍與被告依約應負之清償責任無涉,無礙原告依法取 得執行名義。再觀原告於113年12月6日所遞之陳報狀答辯, 可知原告前曾允許被告申請展延,延緩期間為109年3月8日 到113年2月8日(見本院卷第85頁),而於展延延緩繳款期 間原告均未向被告計收「循環利息」、「違約金」,此有信 用卡請求明細金額計算式、信用卡帳單明細在卷可參(見本 院卷第87至195頁);另依上開信用卡帳單明細可知,結帳 日109年4月至109年10月中有產生共計509元分期付利息,然 此部分分期利息不屬於緩期間免收循環利息範圍內,故依法 得向被告請求之。是以,被告上開所辯,自無礙原告取得執 行名義,尚難採憑。  ㈡惟按當事人得約定債務人於債務不履行時,應支付違約金; 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者,法院得減至相當之數額,民法第25 0條第1項、第252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查定型化契約條款 ,乃企業經營者為與不特定多數消費者訂立同類型契約之用 ,所提出預先擬定之契約條款。由於該條款內容係企業經營 者所預先、片面擬定,通常僅為自身之最大利益考量,將不 利益之風險轉嫁由消費者承擔,而一般消費者於訂約之際, 亦因缺乏詳細審閱之機會及能力,或因市場壟斷而無選擇機 會,或因經濟實力、知識水準造成締約地位實質上之不平等 ,以致消費者對於該內容僅能決定接受或不接受,別無討價 還價之餘地。復104年2月4日修正之銀行法第47條之1第2項 已增訂「自一百零四年九月一日起,銀行辦理現金卡之利率 或信用卡業務機構辦理信用卡之循環信用利率不得超過年利 率百分之十五」之規定。末查,原告已於信用卡用卡須知第 1項約定延滯第1個月計收逾期費用(即違約金)300元,延滯 第2個月計收逾期費用400元,延滯第3個月計收逾期費用500 元,且最高連續收取期數不超過3期(見本院卷第27頁), 本件原告請求之違約金加計利息後,已逾104年2月4日修正 之銀行法第47條之1第2項所定法定利率上限,顯有規避銀行 法第47條之1第2項規定之法定利率上限予以巧取利益之嫌, 是本院認原告就前開違約金請求部分應屬過高,對被告有失 公平,爰予刪除此部分之請求。從而,原告信用卡契約法律 關係提起本訴,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27條規定適用簡易 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 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併依職權宣告被告免為 假執行之擔保金額。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經審酌均於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91條第3項。 本件訴訟費用額,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第3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戴于茜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1,110元 合    計       1,110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臺北市○○○路 0段000巷0號)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徐宏華

2024-12-26

TPEV-113-北簡-10018-20241226-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11079號 原 告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訴訟代理人 陳勇全 潘俐君 被 告 林佑安 原住南投縣○里鎮○○街0○0號4樓之1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2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32,550元,及自民國112年12月15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6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2,870元,其中新臺幣2,830元由被告負擔,並給 付原告自裁判確定之翌日起至訴訟費用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 分之5計算之利息;餘新臺幣40元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1項得假執行。但被告以新臺幣232,550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被告與原告訂立個人信用貸款契約,借款期 間自民國112年2月7日起按月償還本息,詎被告未依約還款 ,其債務視為全部到期,尚欠如主文第1項所示金額、利息 及訴之聲明請求之違約金未還等情,爰依借款契約法律關係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 )232,550元,及自112年12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16%計算之利息,暨自113年1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 期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6個月以上者,超過6 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 高連續收取至逾期270日止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 述。 四、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所述相符之個人信 用貸款契約書、放款歷史交易明細查詢表等件為證。而被告 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復未提出書狀答 辯供本院斟酌,本院依卷證資料,已堪信原告主張之事實為 真。從而,原告依借款契約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 1項所示之本金、利息部分,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於違 約金部分,原告雖請求自113年1月16日起,逾期6個月以內 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6個月以上者,超過6個月部分, 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 期數至逾期270日之違約金。惟按當事人得約定債務人於債 務不履行時,應支付違約金;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者,法院 得減至相當之數額,民法第250條第1項、第252條,分別定 有明文。再按約定利率,超過週年16%者,超過部分之約定 ,無效,民法第205條定有明文。然本件借款利息按週年利 率16%計算,則原告請求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之違約金按週 年利率1.6%計算,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之違約金按週年利率3 .2%計算,故原告請求之違約金加計利息後,已逾110年7月2 0日施行後之民法第205條所定法定利率上限,顯有規避民法 第205條規定之法定利率上限予以巧取利益之嫌,是本院認 原告就前開違約金請求部分應屬過高,對被告有失公平,爰 予刪除此部分之請求。從而,原告依借款契約法律關係提起 本訴,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 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 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 職權宣告被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91條第3項。 並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3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戴于茜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2,870元 合    計       2,870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臺北市○○○路 0段000巷0號)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徐宏華

2024-12-26

TPEV-113-北簡-11079-20241226-1

重簡
三重簡易庭

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簡字第2055號 原 告 王誠璟 被 告 楊天雨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 2月1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庭113年度司票字第18418號本票 裁定附表一、附表二所示本票,被告對原告之票據權利於超過本 金新臺幣68萬4,195元部分不存在。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38%,其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持有原告簽發如附表一、二所示本票(下統稱系爭本票 ),向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聲請本票裁定准予強制執行經准許 ,有該院113年度司票字第18418號民事裁定在卷可參(下稱 系爭本票裁定)。原告提起本件訴訟否認系爭本票債權存在 ,足認兩造就系爭本票債權存在與否有爭執,原告提起本件 訴訟,具有確認利益,合於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規 定,程序並無不合。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  ㈠原告分別於如附表三之時間,向被告借款如附表三所示金額 ,共計新臺幣(下同)36萬839元,各借款之利息起算日分別 為民國109年5月27日至111年7月7日不等。又兩造就前開借 貸之債權債務關係,對借款利息之計算為每月計息12%(即年 息144%),顯已逾越法定約定利率上限週年利息16%,並就超 出部分原告主張無效。另系爭本票上金額皆非事實,原告向 被告借款之金額實際上僅為票面金額之半數(且均預先扣除1 個月之利息),故系爭本票之實際債權本金僅有36萬839元( 計算式:10萬元+26萬839元=36萬839元),利息累計至113年 7月9日(以年息16%計算)為14萬6,865元,本金及利息合計 總額為50萬704元。  ㈡原告至113年7月8日止,已給付被告借貸債務之本金及利息費 用共99萬1,620元(如原證2表格所加總之金額),償付方式 為提領現金直接交付或透過匯款,有原告之存款交易明細紀 錄為憑。其中原證2編號1之現金交付係為償還附表一所載編 號1至編號4本票所對應之實際債權10萬元(即票面金額總額 之半數),其餘部分則為償還附表一編號5、6,及附表二所 示本票所對應實際債權26萬839元。  ㈢準此,原告已經清償之債務本息,遠超向被告借貸之本金及 按法定上限利率計算之利息。除支付利息部分外,原告已清 償被告系爭本票之全部債務,兩造間之債務關係已因清償而 消滅,被告對原告之系爭本票債權應不存在,且無法律上原 因持有系爭本票,構成不當得利,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自 應將系爭本票返還原告。  ㈣爰聲明:⒈確認系爭本票裁定附表一所載編號1至編號6本票, 及附表二所載編號1至編號10本票,被告對原告之票據權利 不存在。⒉被告應返還系爭本票裁定附表一所載編號1至編號 6本票,及附表二所載編號1至編號10本票予原告。 二、被告答辯意旨:   原告錢沒有還我,我要怎麼把票還給他。原告簽發系爭本票 的原因事實是他向我借款,借款時間太久我忘記了,是陸續 借的。對於原告主張本票票面金額是借款金額2倍有意見, 他拿多少就寫多少。利息是月息兩分半,借1萬元,月息就 是250元,年息就是3,000元。他都是繳納利息,利息都是直 接拿給我。我沒有繳納利息的紀錄,但利息他已經很久沒有 給我,我只要他本金還給我就好了,被告現在還欠票面上的 金額。並答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票據乃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票據上之權利義務,悉依票 上所載文義定之,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票據上權 利之行使,不以其原因關係存在為前提,執票人行使票據上 權利時,就其基礎之原因關係確係有效存在,不負舉證責任 。若票據債務人以自己與執票人間所存抗辯之事由,對抗執 票人,依票據法第13條規定觀之,固非法所不許,惟仍應先 由票據債務人就該抗辯事由負舉證之責任。必待為票據基礎 之原因關係確立後,法院就此項原因關係進行實體審理時, 當事人於該原因關係是否有效成立或已否消滅等事項有所爭 執,始適用各該法律關係之舉證責任分配原則(最高法院97 年度台簡抗字第18號裁定意旨參照)。  ㈡經查:系爭本票之原因關係,係原告自109年間起陸續向被告 借款,故陸續簽發系爭本票為擔保,為兩造所不爭執,應堪 認定。又本院參酌兩造上開主張及答辯,認本件爭點應為⒈ 原告主張其實際借款金額僅為系爭本票票面金額半數一節, 是否可採?⒉原告主張其所清償之款項已逾借款總金額本息 ,是否有理由?若未超過,其已經清償之金額為何?分述如 下:  ⒈原告主張其實際借款金額僅為系爭本票票面金額半數一節, 為被告所否認,而原告亦當庭陳稱:我無法證明等語(本院 卷第282頁),並表示不再聲請調查證據(本院卷第283頁) ,則原告就上開利己之變態事實,既無法舉證,自難認其此 部分之主張為可採。  ⒉原告主張其所清償之款項已逾借款總金額本息,是否有理由 ?若未超過,其已經清償之金額為何?  ⑴按110年1月20日修正公布之民法第205條規定:「約定利率, 超過週年百分之16者,超過部分之約定,無效」,並自110 年7月20日起施行。又依民法債編施行法第10條之1規定,於 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約定之利息債務,僅於修正施行後發生 之利息,有修正後民法第205條規定之適用,於修正施行前 發生之利息債務,仍應適用修正前民法第205條「約定利率 ,超過週年百分之20者,債權人對於超過部分之利息,無請 求權」之規定。故本件利息倘於110年7月20日前(不含當日) 得以20%計算利息,自110年7月20日以後,應以16%計算利息 。又按清償人所提出之給付,應先抵充費用,次充利息,次 充原本;其依前二條之規定抵充債務者亦同,民法第323條 亦有明文。  ⑵原告主張其已經清償之借貸債務本息總金額為99萬1,620元, 業據其提出原告歷次還款日期、還款金額,以及還款方式整 理附表(依此附表加總之金額為110萬8,150元,原告主張99 萬1620元,應有誤算)、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存款交易明細各 1份在卷為憑(本院卷第17至247頁)。又被告則陳稱:利息 是月息兩分半,借1萬元,月息就是250元,年息就是3,000 元。他都是繳納利息,利息都是直接拿給我。我沒有繳納利 息的紀錄等語(本院卷第282頁)。本院審酌兩造雖確有借 貸事實,然渠等係陸續借款、還款,事實繁雜,且渠等就所 約定利息、返還情形,均語焉不詳,亦未能提出確切證據可 以證明,而被告既不否認原告有陸續以現金清償上開借款, 若一概認定原告均未還款,顯然對其甚為不公,本院僅得依 被告上開自陳事實,推認原告主張上開還款方式整理附表中 以現金返還借款部分共計41萬4,186元(計算式:160,600元 +59,600元+60,700元+19,400元+52,500元+10,000元+46,100 元+4,586元+700元=414,186元)可採。至原告主張以轉帳方 式還款部分,既為被告所否認,原告就此部分亦表明不聲請 調查證據(本院卷第283頁),自難認定此部分有清償之事 實。再就原告所積欠被告借貸金額部分,本金部分以系爭本 票票面金額,並加計依上開修正前後之民法第205條所定利 率計算(被告於審理中所稱約定利率為年利率30%,已逾上 開最高利率之規定,故為本院所不採),計算至原告提起本 件訴訟前一日即113年9月17日,原告積欠借款債務本息總額 為109萬8,381元(含本金72萬1,678元、利息37萬6,703元, 如附表四)。準此,依先抵充利息再抵充本金之順序,原告 尚積欠被告之借貸債務為本金68萬4,195元(計算式:1,098 ,381元-414,186元=684,195元),是原告請求確認系爭本票 裁定所載被告對原告之債權,於超過上開金額部分對原告不 存在,為有理由,逾此部分所為之請求,則為無理由,不應 准許。  ⑶又被告所持有系爭本票既係為擔保其借款債權而存在,原告 亦未能提出何張本票所擔保債權應優先抵充之依據,應認系 爭本票係共同擔保上開借款債權之全部,而被告對原告仍有 上開借貸債權本金68萬4,195元存在,已如前述,是原告簽 發系爭本票之原因關係尚未全部消滅,被告自不負返還全部 或一部系爭本票予原告之義務,應認原告請求被告返還系爭 本票,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綜上所陳,原告請求確認系爭本票所示被告對原告之票據權 利,於超過本金68萬4,195元部分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據, 經審酌後,核與本件結論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贅述,附此敘 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華民國113年12月26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            法   官 張誌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 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華民國113年12月26日            書 記 官 許雁婷 附表一:                 編 發票日 票面金額 到期日 利息起算日 號 (新臺幣) 0 109年5月27日 60,000元 未記載 109年5月27日 0 109年11月14日 80,000元 未記載 109年11月14日 0 110年5月5日 20,000元 未記載 110年5月5日 0 110年5月10日 40,000元 未記載 110年5月10日 0 110年6月12日 60,000元 110年6月12日 110年6月12日 0 110年7月11日 30,000元 未記載 110年7月11日 上開本票均自利息起算日至110年7月19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利息,自110年7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6計算之利息。 附表二: 編 發票日 票面金額 到期日 利息起算日 號 (新臺幣) 0 110年7月23日 60,000元 未記載 110年7月23日 0 110年8月17日 27,000元 未記載 110年8月17日 0 110年9月16日 4,678元 未記載 110年9月16日 0 110年9月25日 60,000元 未記載 110年9月25日 0 110年10月6日 30,000元 未記載 110年10月6日 0 110年10月7日 30,000元 110年10月7日 110年10月7日 0 110年11月17日 60,000元 未記載 110年11月17日 0 110年11月17日 140,000元 未記載 110年11月17日 0 110年12月30日 10,000元 未記載 110年12月30日 00 111年7月7日 10,000元 未記載 111年7月7日 上開本票均自利息起算日起至清償日止利息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6計算之利息。 附表三:            編號 借款日期 借款金額 (即票面金額之半數) 累積至113年7月9日 之利息費用 (以年息16%計算) 0 109年5月27日 30,000元 19,778.63元 0 109年11月14日 40,000元 23,361.75元 0 110年5月5日 10,000元 5,089.32元 0 110年5月10日 20,000元 10,134.79元 0 110年6月12日 30,000元 14,768.22元 0 110年7月11日 15,000元 7,193.44元 0 110年7月23日 30,000元 14,229.51元 0 110年8月17日 13,500元 6,255.74元 0 110年9月16日 2,339元 678.95元 00 110年9月25日 30,000元 8,590.16元 00 110年10月6日 15,000元 4,222.95元 00 110年10月7日 15,000元 4,216.39元 00 110年11月17日 30,000元 7,895.08元 00 110年11月17日 70,000元 18,421.86元 00 110年12月30日 5,000元 1,221.86元 00 111年7月7日 5,000元 806.58元 合計 360,839元 146,865.22元 本金及利息合計總額 507,704元 附表四  編號 借 款 本 金 利息起算日 利息終止日 年息 利息金額 0 60,000元 109年5月27日 110年7月19日 20% 13,775.34元 0 110年7月20日 113年9月17日 16% 3,378.08元 0 80,000元 109年11月14日 110年7月19日 20% 10,871.23元 0 110年7月20日 113年9月17日 16% 40,504.11元 0 20,000元 110年5月5日 110年7月19日 20% 832.88元 0 110年7月20日 113年9月17日 16% 10,126.03元 0 40,000元 110年5月10日 110年7月19日 20% 1,556.16元 0 110年7月20日 113年9月17日 16% 20,252.05元 0 60,000元 110年6月12日 110年7月19日 20% 1,249.32元 00 110年7月20日 113年9月17日 16% 3,378.08元 00 30,000元 110年7月11日 110年7月19日 20% 147.95元 00 110年7月20日 113年9月17日 16% 15,189.04元 00 60,000元 110年7月23日 113年9月17日 16% 30,299.18元 00 27,000元 110年8月17日 113年9月17日 16% 13,338.74元 00 4,678元 110年9月16日 113年9月17日 16% 2,249.54元 00 60,000元 110年9月25日 113年9月17日 16% 28,616.39元 00 30,000元 110年10月6日 113年9月17日 16% 14,163.93元 00 30,000元 110年10月7日 113年9月17日 16% 14,150.82元 00 60,000元 110年11月17日 113年9月17日 16% 27,226.23元 00 140,000元 110年11月17日 113年9月17日 16% 63,527.87元 00 10,000元 110年12月30日 113年9月17日 16% 4,349.73元 00 10,000元 111年7月7日 113年9月17日 16% 3,520元 小計 721,678元 376,703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合 計 1,098,381元

2024-12-26

SJEV-113-重簡-2055-20241226-2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等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43號 原 告 簡旭均 簡東洋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許惠珠律師 被 告 曹竣凱 訴訟代理人 吳勁昌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5 日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簡旭均為向被告借款新臺幣(下同)300,000元以供週轉 ,遂於民國109年8月28日,邀同原告簡東洋共同簽發附表 編號❶所示本票1紙(下稱系爭❶號本票),交付被告作為簡 旭均借款之擔保,雙方約定借款利率按「月息7.5%」計算。 後原告簡旭均於109年9月迄110年8月,按月給付被告利息22 ,500元【計算式:300,000元×7.5%=22,500元】,並於110年 8月清償本金150,000元,暨於110年9月迄111年8月,按月給 付被告利息11,250元【計算式:(300,000元-150,000元)× 7.5%=11,250元】。  ㈡然而原告簡旭均向被告借款300,000元,係經被告預扣3個月 利息共67,500元,參照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278號、1 06年度台上字第972號判決意旨,應認兩造僅就被告實際交 付之金額即232,500元(計算式:300,000元-67,500元=232, 500元),成立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再者,兩造雖約定利 息按「月息7.5%」計算,然此已逾民法第205條所定上限( 「月息7.5%」換算年息即為週年利率90%,而民法第205條所 定上限則為「週年利率16%」),故原告簡旭均給付利息「 逾法定利率」之部分,應視為原告就借貸本金之清償。又原 告簡旭均於109年9月迄111年8月給付金額共555,000元,已 逾所貸本金與其利息之法定上限,故可認原告業已悉數清償 系爭❶號本票所擔保之借貸本息;詎被告竟持系爭❶號本票, 聲請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下稱橋頭法院)以112年度司票字 第176號裁定准為強制執行(下稱系爭本票裁定),再持系 爭本票裁定,聲請執行法院即本院民事執行處以113年度司 執字第21890號清償票款強制執行事件強制執行原告之名下 財產(下稱系爭執行事件),故原告乃起訴求為確認系爭❶ 號本票所擔保之債權不存在,並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規定, 提起本件債務人異議之訴,從而聲明:  ⒈確認被告持有系爭❶號本票之本票債權及利息債權不存在。  ⒉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  ⒊被告不得執系爭本票裁定與其確定證明書為執行名義對原告 聲請強制執行。 二、被告答辯:     原告簡旭均、簡東洋於109年8月間,藉詞榮碁建設股份有限 公司需款周轉,向被告洽借900,000元;俟被告審核彼等身 分證明及其車輛行照評估彼等還款資力無虞,乃允借貸並就 原告當場交付現金900,000元,而原告亦於109年8月28日, 共同簽發系爭❶號本票與附表編號❷所示本票1紙(下稱系爭 ❷號本票),交付被告作為上開900,000元借款之擔保,雙方 約定借款利率按「月息2.5%」計算,但本金則未約定清償期 限。後原告雖於109年9月迄110年3月(共7個月),每月給 付被告利息22,500元【計算式:900,000元×2.5%=22,500元 】,並於110年3月清償本金150,000元,從而央請被告允將 借款利率調降為「月息1.5%」【(900,000元-150,000元)× 1.5%=11,250元】,然自110年4月開始,原告即未依約給付 利息,亦未再為任何本金之清償。又修正前民法第205條原 係規定「約定利率,超過週年20%者,債權人對於超過部分 之利息,無請求權。」故於110年7月19日以前,兩造「約定 利率逾週年20%」之部分仍係有效,被告就「超過部分」雖 無請求權,然此並不妨礙被告受領「原告就『超過部分』所為 給付」。因原告已付金額大約300,000元(22,500元×7個月+ 150,000元=307,500元),被告本擬自認倒楣,僅向原告索 要本金,故被告方未提出系爭❷號本票,而僅以系爭❶號本票 聲請橋頭法院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是原告主張俱無理由。基 上,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之事實:  ㈠系爭❶號、❷號本票業已齊備「無條件支付」、「表彰其為本 票之文字」、「一定之金額」、「發票年、月、日」等絕對 必要記載事項(下稱「絕對應記載事項」),並均經發票人 即原告於票面簽名;且系爭❶號、❷號本票未載受款人,乃「 無記名本票」。  ㈡被告於112年2月13日,執系爭❶號本票,聲請橋頭地院以112 年度司票字第176號裁定准為強制執行(此即系爭本票裁定 ),再持系爭本票裁定,就原告聲請強制執行,經本院以11 2年度司執字第16998號事件強制執行無果,並經本院換發11 2年度司執字16998號債權憑證(下稱系爭債權憑證);後被 告執系爭債權憑證就原告聲請強制執行,惟經本院以113年 度司執字第17118號事件執行無果,被告遂又於113年7月3日 ,執系爭債權憑證續為強制執行之聲請,經本院以113年度 司執字第21890號事件執行受理(此即系爭執行事件)。  ㈢系爭執行事件尚未執行完畢。  四、本院判斷:    ㈠原告承前兩造不爭執之事實,主張「彼等簽發系爭❶號本票, 向被告借款300,000元,借款利率按『月息7.5%』計算,惟被 告預扣3個月利息共67,500元,故原告僅止實拿232,500元( 被告僅止交付借款232,500元)」,是系爭❶號本票之原因關 係,乃「本金232,500元、約定利率『月息7.5%』」之消費借 貸(下稱232,500元借貸);然而被告則抗辯「原告簽發系 爭❶❷號本票,向被告借款共900,000元,借款利率按『月息2. 5%』計算,被告亦已交付原告現金900,000元(並未預扣利息 )」,故系爭❶❷號本票之原因關係,實係「本金900,000元 、利率『月息2.5%』」之消費借貸(下稱900,000元借貸)。 是自客觀以言,兩造乃系爭❶❷號本票之直接前後手,並且爭 執「系爭❶❷號本票之原因關係」(原告即票據債務人【發票 人】主張「232,500元消費借貸」,被告即票據權利人【執 票人】抗辯「900,000元借貸」),故本件自應先分配「票 據原因關係」之舉證責任。按票據債務發生後,票據債務人 依票據法第13條前段規定之反面解釋,對執票人主張兩造間 有直接抗辯之事由,而提起確認票據債權不存在之訴時,因 票據係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票據行為一經成立發生票據債 務後,即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是「執票人關於票 據給付之原因不負證明之責,應由票據債務人就其抗辯之原 因事實先負舉證責任」,俾貫徹票據無因性之本質,以維票 據流通性,迨票據原因關係確定後,關於該原因關係之存否 、內容等之爭執,再依一般舉證責任分配法則處理(最高法 院108年度台簡上字第26號判決意旨參照)。申言之,票據 債務人依票據法第13條前段規定之反面解釋,對票據權利人 主張兩造間存有直接抗辯之事由,從而提起確認票據債權不 存在之訴或執行異議之訴,因票據係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 屬不要因行為,票據行為一經成立後,即與其基礎之原因關 係各自獨立,完全不沾染原因關係之色彩,亦即票據原因應 自票據行為中抽離,而不影響票據之效力(或稱無色性或抽 象性)。此項票據之無因性,為促進票據之流通,應絕對予 以維護,初不問其是否為票據直接前、後手間而有不同。故 執票人於上開訴訟中,祇須就該票據作成之真實負證明之責 ,關於票據給付之原因,並不負證明之責任(最高法院104 年度台上字第39號、109年度台簡上字第19號判決意旨參照 )。於此情形,原告即票據債務人自應就其主張之原因事由 ,先負舉證責任,俾貫徹票據無因性之本質,以維票據之流 通性。至於被告即票據權利人僅須依民事訴訟法第195條及 第266條第3項之規定,負真實完全及具體化之陳述義務,尚 不因此而生舉證責任倒置或舉證責任轉換之效果。承前所述 ,兩造既就「票據之原因關係」各執乙詞,原告即票據債務 人自應就其主張之原因事實即「232,500元借貸」負舉證之 責,然本院曉諭闡明適切舉證,原告即票據債務人僅止一再 「否認、反駁」被告即票據權利人(執票人)所提出之原因 說明(參看本院言詞辯論筆錄以及原告提出之民事準備書狀 ),並稱原告簽發之系爭❶❷號本票原「無」票面金額,從而 要求本院囑託法務部調查局鑑定「系爭❶❷號本票所載『票面 金額』與『指印』按捺之先、後順序(下稱系爭待鑑事項)」 (同參本院言詞辯論筆錄以及原告提出之民事準備書狀), 惟「否認、反駁」並非適切之立證方式,系爭待鑑事項亦難 引證「232,500元之消費借貸」,是回歸舉證責任分配之法 理原則,本院自應逕認原告即票據債務人有關「232,500元 借貸」云云之主張俱非可採,而毋待被告即票據權利人再為 舉證。  ㈡承前,原告即票據債務人未就其主張舉證其實;而被告即票 據權利人則係陳明「原告共同簽發系爭❶❷號本票,向被告借 款共900,000元,借款利率按『月息2.5%』計算,被告乃交付 原告現金900,000元(並未預扣利息)」,以及「原告於109 年9月迄110年3月(共7個月),每月給付被告利息22,500元 【計算式:900,000元×2.5%=22,500元】,暨於110年3月清 償本金150,000元」等情。按18年11月22日制定公布並自19 年5月5日施行之民法第205條,原係規定:「約定利率,超 過週年20%者,債權人對於超過部分之利息,無請求權。」 而立法者有鑑於近年存款利率大幅調降,民法所定最高約定 利率之限制應予配合調整,同時為期強化法定最高約定利率 之管制效果,復於110年1月20日修正公布民法第205條規定 :「約定利率,超過週年16%者,超過部分之約定,無效。 」並定自公布後六個月即110年7月20日施行(民法債編施行 法第36條規定參看),且民法債編施行法第10條之1規定: 「修正之民法第205條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約定 ,而於修正施行後發生之利息債務,亦適用之。」故當事人 間之約定利率,在110年7月19日以前,一律適用修正前民法 第205條之規定,「利率上限為『週年20%』」,自110年7月20 日起,陸續發生之利息債務,依民法債編施行法第10條之1 、修正後民法第205條規定,則應受「最高利率『週年16%』, 且超過部分約定無效」之限制。第按民法第323條前段規定 ,清償人所提出之給付,應先抵充費用,次充利息,次充原 本。而所謂應先抵充之利息,係指「未超過法定利率限制之 利息」而言,至於超過法定利率限制之利息,110年1月20日 修正前民法第205條既規定債權人無請求權,自不包含在內 ,亦不得執該條規定,即謂債權人就其約定超過法定利率限 制之利息,已為任意給付(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268 號、112年度台簡上字第13號、111年度台上字第943號、108 年度台上字第585號判決意旨參照)。承前所述,被告即票 據權利人陳明「原告即票據債務人於109年9月迄110年3月, 每月給付利息22,500元,並於110年3月清償本金150,000元 」,故其利息給付顯均發生在民法第205條規定「修正以前 」,是本件應適用修正前民法第205條之規定;因被告陳明 之利息給付,客觀上已逾修正前民法第205條所定利率上限 如附表所示,故原告溢付金額應充原本,經以法定利率予 以攤提,可認原告於109年9月迄110年3月給付共157,500元 (計算式:22,500元×7個月=157,500元),其中利息、本金 各占102,301元、55,199元,故55,199元加計原告於110年3 月清償之本金150,000元,原告應已清償本金共205,199元, 迄今尚欠被告借貸餘款共694,801元(計算式:900,000元-2 05,199元=694,801元);從而,系爭❶號本票(面額600,000 元)所擔保之借貸債權,目前顯然未經清償而未消滅,被告 持系爭❶號本票、系爭本票裁定、系爭債權憑證聲請強制執 行,俱屬適法之權利行使而無不當。  ㈢綜上,原告起訴求為確認被告持有系爭❶號本票之本票債權及 利息債權不存在、撤銷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暨命 被告不得執系爭❶號本票裁定與其確定證明書為執行名義對 原告聲請強制執行,均無理由,不能准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於本判決結果 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至於原告聲請本院囑託法務部調 查局鑑定之部分,因系爭待鑑事項無從引證「原告主張之23 2,500元消費借貸」,故此尚屬不必要調查之證據,不應准 許,應予駁回。 六、訴訟費用由敗訴之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敘述上訴之理由,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並按他造當事人 之人數附具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 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書記官 佘筑祐 附表(113年度訴字第743號) 編號 發票人 發票日   (民國) 票面金額  (新臺幣) 付款日    及 受款人 附註 ❶ 簡旭均 簡東洋 109年8月28日 600,000元 ✘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12年度司票字第176號裁定准為強制執行 ❷ 簡旭均 簡東洋 109年8月28日 300,000元 ✘ ✘ 附表(113年度訴字第743號) 編號 時間 (民國) 本金 (新臺幣) 月利率2.5% 年利率20% 實際給付 超額給付 ① 109/9/29 900,000 22,500 15,000 22,500 7,500 ② 109/10/28 892,500 22,313 14,875 22,500 7,625 ③ 109/11/30 884,875 22,122 14,748 22,500 7,752 ④ 109/12/28 877,123 21,928 14,619 22,500 7,881 ⑤ 110/1/28 869,242 21,731 14,487 22,500 8,013 ⑥ 110/2/28 861,229 21,531 14,354 22,500 8,146 ⑦ 110/3/28 853,083 21,327 14,218 22,500 8,282 109年9月迄110年3月給付共157,500元(即「實際給付」欄位所示金額之總和),其中利息占102,301元(即「年利率20%」欄位所示金額之總和)、本金占55,199元(即「超額給付」欄位所示金額之總和)。 本金55,199元加計110年3月所另給付之本金150,000元,總計清償本金共205,199元。 故計至110年3月為止,原告清償本金共205,199元、利息共102,301元。

2024-12-25

KLDV-113-訴-743-202412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