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周舒雁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71-80 筆)

台覆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覆審決定書 114年度台覆字第7號 聲請覆審人 陳政彥 上列聲請覆審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請求刑事補償, 不服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7月31日決定(113年度刑 補字第4號),聲請覆審,本庭決定如下: 主 文 覆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本件聲請覆審人即補償請求人(下稱聲請人)陳政彥請求意 旨略以:伊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高雄地 方法院(下稱高雄地院)87年度毒聲字第531號裁定觀察勒 戒,於民國87年8月4日經認定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釋放,並 經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下稱高雄地檢署)檢察官於同年7月 31日以87年度偵字第7805號不起訴處分確定。嗣於88年再犯 施用毒品案件,經高雄地院88年度毒聲字第5880號裁定觀察 勒戒後,認定有繼續施用傾向,該院88年度毒聲字第9177號 裁定強制戒治,並另經高雄地檢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高雄地院以89年度雄簡字第21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 定。惟上開判決有違「除刑不除罪」之意旨,亦違反大法官 釋憲「一罪不二罰」之原則,爰請求刑事補償等語。 二、按我國刑事法制採刑罰與保安處分雙軌制,保安處分為刑罰 之補充制度,二者目的與功能不同,相輔相成,並行不悖。 92年7月9日修正前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22條及第 23條規定,係依施用毒品者之犯次為初犯、5年後再犯、5年 內再犯或三犯以上,而異其刑事處遇程序。即初犯者,應送 觀察、勒戒,如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則予釋放,並為不起 訴之處分或不付審理之裁定;如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則送 強制戒治。5年後再犯者,其處遇程序與初犯者同。5年內再 犯者,如其初犯曾經強制戒治,則不再送觀察、勒戒,逕送 強制戒治,並依法追訴處罰或裁定交付審理;如其初犯未經 強制戒治,則仍送觀察、勒戒,如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應 即釋放,並為不起訴之處分或不付審理之裁定;如有繼續施 用毒品傾向,應送強制戒治,並依法追訴處罰或裁定交付審 理。三犯以上者,不再送觀察、勒戒,逕送強制戒治,並依 法追訴處罰或裁定交付審理。查聲請人前因施用毒品案件, 經高雄地院87年度毒聲字第531號裁定觀察勒戒後,認無繼 續施用毒品之傾向,高雄地檢署檢察官於87年7月31日以87 年度偵字第7805號為不起訴處分。嗣聲請人於88年7月1日上 午11時20分回溯24小時內之某時,施用第二級毒品,經高雄 地院88年度毒聲字第5880號裁定觀察勒戒,後因認有繼續施 用毒品之傾向,再以88年度毒聲字第9177號裁定令入戒治處 所施予強制戒治1年。強制戒治期滿後,另經高雄地檢署檢 察官88年度偵緝字第1872號聲請簡易判決處刑,高雄地院以 89年度雄簡字第21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於90年8月 15日執行完畢,有上開裁定、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判決書 、前案紀錄表可稽。聲請人於初犯後5年內,於88年間再犯 施用毒品案件,觀察、勒戒後認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先裁 定強制戒治,復依法追訴處罰,均是依當時施行、採行刑罰 與保安處分雙軌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相關規定所為,不生 一罪二罰問題。且本案之刑事判決或強制戒治裁定,並無依 再審、非常上訴或重新審理程序裁判無罪、免訴、不受理、 撤銷保安處分或駁回保安處分聲請確定之情形,核無其他與 刑事補償法第1條、第2條所列事由相符之情形。原決定機關 經傳喚聲請人到場,並聽取其意見後,認聲請人之請求為無 理由,並無違誤。聲請覆審意旨,謂已提起非常上訴云云, 指摘原決定不當,求予撤銷,非有理由。爰決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高孟焄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周舒雁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吳青蓉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彭于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2025-02-20

TPCM-114-台覆-7-20250220-1

台覆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

妨害自由等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覆審決定書 114年度台覆字第8號 聲請覆審人 許昌源 上列聲請覆審人因妨害自由等案件請求刑事補償,不服臺灣屏東 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7月19日決定(113年度刑補字第8號), 聲請覆審,本庭決定如下: 主 文 覆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冤獄賠償法業經修正為刑事補償法,並於民國100年9月1日 施行。關於非依法律受羈押、鑑定留置、收容、刑罰或拘束 人身自由保安處分之執行而請求國家補償者,應自停止羈押 、鑑定留置、收容或執行之日起2年內,向管轄法院為之; 受理補償事件之機關認為補償之請求,已逾請求期間者,應 以決定駁回之,刑事補償法第1條第7款、第13條第1項但書 及第17條第1項規定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覆審人即補償請求人(下稱聲請人)許昌源請求意 旨略以:聲請人前因妨害自由等案件,經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下稱屏東地院)86年度訴字第498號刑事判決判處有期徒 刑5月確定,又因違反麻醉藥品管理條例案件,經臺灣高等 法院高雄分院86年度上易字第1535號刑事判決判處有期徒刑 9月確定,上開案件經屏東地院87年度聲字第225號刑事裁定 合併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聲請人依行刑累進處遇相關規 定,應縮短刑期12日,惟法務部矯正署屏東看所守於執行滿 1年即87年5月12日釋放聲請人,致聲請人多關12日,爰請求 刑事補償等語。惟依聲請人請求意旨,其應於停止刑罰執行 之日起2年內提出刑事補償之請求,卻遲至113年1月29日始 向其所在法務部矯正署屏東監獄長官提出「刑事補償聲請狀 」,而向原決定機關即屏東地院請求本件刑事補償,顯已逾 期。原決定機關以遠距視訊方式,傳喚聲請人陳述意見後, 認其請求逾期而予以駁回,經核於法尚無違誤。聲請覆審意 旨仍執前詞,指摘原決定違法或不當,求予撤銷,非有理由 。爰決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高孟焄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吳青蓉   法 官 周舒雁   法 官 周政達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黃秀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2025-02-20

TPCM-114-台覆-8-20250220-1

台重覆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

傷害等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重審決定書 114年度台重覆字第2號 聲請重審人 耿漢生 上列聲請重審人因傷害等案件,請求刑事補償,對於本庭中華民 國國113年8月27日確定決定(113年度台重覆字第14號),聲請 重覆,本庭決定如下: 主 文 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聲請重審,應於決定確定之日起3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 其聲請之事由發生或知悉在確定之後者,上開不變期間自知 悉時起算。又受理重審機關認為逾聲請期限者,應以決定 駁 回之。刑事補償法第22條前段、第24條第1項前段,分別 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重審人(下稱聲請人)耿漢生對本庭113年度台重覆 字第14號確定決定(下稱原確定決定)聲請重審。查原確定 決定係於民國113年9月5日寄存送達於聲請人住所地之臺南 市政府警察局永康分局復興派出所,有卷附送達證書可稽。 依刑事補償法第17條第3項準用刑事訴訟法第62條、民事訴 訟法第138條第2項規定,是項送達於同年月15日發生效力。 聲請重審之不變期間自該決定送達之翌日起,扣除在途期間 6日,算至同年10月21日止,即告屆滿。乃聲請人遲至同年1 1月12日始具狀聲請本件重審,顯已逾期,復未敘明其如何 具有知悉在後而符合遵期聲請程序之例外情形存在,自應認 其聲請為不合法。爰決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高孟焄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周舒雁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吳青蓉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彭于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2025-02-20

TPCM-114-台重覆-2-20250220-1

台重覆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

強盜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重審決定書 114年度台重覆字第1號 聲請重審人 許永智 上列聲請重審人因強盜案件,請求刑事補償,對於本庭中華民國 107年6月28日確定決定(107年度台覆字第27號),聲請重審,本 庭決定如下: 主 文 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對於本庭確定決定不服者,除合於法定重審事由得聲請重審 外,尚無從以其他方法聲明不服。故對本庭確定決定聲明不 服,如非以聲請重審方式為之者,仍應視為重審之聲請。本 件聲請重審人(下稱聲請人)許永智因強盜案件,對本庭107 年度台覆字第27號駁回其覆審聲請之確定決定(下稱原確定 決定)聲明不服,應視為聲請重審,合先敘明。 二、次按聲請重審,應於決定確定之日起3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 ;其聲請之事由發生或知悉在確定之後者,上開不變期間自 知悉時起算。但自決定確定後已逾5年者,不得聲請。又受 理重審機關認為逾聲請期限者,應以決定駁回之。刑事補償 法第22條、第24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查原確定決定 於民國107年7月30日寄存送達於聲請人住所所在之南投縣政 府警察局中興分局永清派出所,依刑事補償法第17條第3項 準用刑事訴訟法第62條、民事訴訟法第138條第2項規定,是 項送達於同年8月9日發生效力。聲請重審之不變期間,自原 確定決定送達之翌日起,扣除在途期間7日,算至同年9月17 日止,即告屆滿。聲請人於113年8月20日聲請重審,已逾30 日之不變期間,距原確定決定亦逾5年,依上開規定,其重 審之聲請自非合法。爰決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高孟焄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吳青蓉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周舒雁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彭于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2025-02-20

TPCM-114-台重覆-1-20250220-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拆屋還地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105號 上 訴 人 何耀東 何天仁 何清山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藍慶道律師 被 上訴 人 邱惠芬 訴訟代理人 王進輝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 月11日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第41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第 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 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 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 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 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條 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法 第469條規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 背法令。當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及 第469條之1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 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 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 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 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 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 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 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 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於其不利部分提起上訴,雖以該部分 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 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臺南市○○區○○段00 0地號土地於民國60至74年間為訴外人即上訴人之父何丁玉 所有,嗣為兩造共有,兩造依序與原判決附表二、三所示之 人共有同段000、000地號土地(上開3土地下分稱地號,合 稱系爭土地),上訴人共有事實上處分權之門牌臺南市永康 區塩行路42號未辦保存登記建物(下稱系爭建物)占用系爭 土地如原判決附圖編號A1、A2、A3、B1、B2所示部分。上訴 人提出之空照圖及證人楊永志之證言等,不能證明何丁玉出 資興建000地號土地上之系爭建物,無民法第425條之1規定 之適用,上訴人復未證明000、000地號土地之共有人有默示 分管協議存在,且上訴人係為自己之用益而占有使用系爭土 地,不符合同法第820條第1項規定,系爭建物無權占有系爭 土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821條規定,請求 上訴人拆除系爭建物,返還該部分土地予全體共有人,屬權 利之正當行使。審酌系爭土地之坐落位置、現況等,應以該 土地申報地價年息百分之三計算被上訴人得請求之不當得利 為適當,則被上訴人得請求自其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之日 起至110年3月16日止之不當得利新臺幣(下同)289元本息 ,自同年5月22日起至上訴人返還系爭土地之日止,按月得 請求不當得利120元。另上訴人未證明被上訴人占用系爭土 地,其以其得請求被上訴人返還不當得利為抵銷,並無理由 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命為辯論及已論斷或其他與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言謂為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 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 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 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 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至 原判決贅述其他理由,與裁判結果無影響,附此說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2025-02-20

TPSV-114-台上-105-20250220-1

台上
最高法院

第三人異議之訴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67號 上 訴 人 陳泳菖 訴訟代理人 楊漢東律師 被 上訴 人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俊智 被 上訴 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田天明 被 上訴 人 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被 上訴 人 台中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施建安 上列當事人間第三人異議之訴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 月22日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第224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其以民事訴訟法 第469條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審上訴者,應於上訴狀內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 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 於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 第470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68 條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 違背法令。當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如合併以同法第469條 及第469條之1之事由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 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 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 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 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 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 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 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 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 認定事實及解釋契約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與訴外人陳 盈勳於民國105年5月24日簽訂不動產買賣契約書,將嘉義縣 ○○鄉○○段000之0、000之0、000、000、000之0地號土地、同 段00建號建物(門牌號碼嘉義縣○○鄉○○村灣内000之0號房屋 ,下合稱系爭房地)及未辦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之建物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110年12月15日嘉院傑109司執 月字第36638號(下稱系爭強制執行事件)第1次公開拍賣通 知附表所示00-00棟次建物(門牌號碼嘉義縣○○鄉○○村○○000 號,下稱系爭建物)一併出賣予陳盈勳並交付使用,嗣經陳 盈勳之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系爭房地及系爭建物,並於111 年5月26日由訴外人何麗真拍定。又系爭建物房屋稅納稅義 務人雖為上訴人而未變更,然稅捐機關就房屋稅籍資料納稅 義務人之記載,純為便利課稅而設,與房屋所有權或事實上 處分權之取得無關,尚難執此遽認系爭建物未出售予陳盈勳 。從而,上訴人依強制執行法第15條及民法第179條規定, 求為命系爭強制執行事件拍賣系爭建物所得價金新臺幣247 萬5,000元應交付上訴人,為無理由等情,指摘為不當,並 就原審命為辯論及已論斷或其他贅述而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 者,泛言謂為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 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 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 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 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賴 立 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2025-02-20

TPSV-114-台上-67-20250220-1

台上
最高法院

一、台 九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林亞夫間請求公平交易法除去侵害等上訴事件。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0年度台上字第580號 上 訴 人 九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建隆 訴訟代理人 王文成律師 劉蘊文律師 被 上訴 人 林亞夫 訴訟代理人 林家祺律師 林威伯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公平交易法除去侵害等事件,因本院先前裁判 對於下列法律問題見解歧異,爰裁定如下: 主 文 如理由二所示法律問題,併提案予本院民事大法庭。 理 由 一、本案基礎事實: 甲公司起訴主張:伊為上櫃公司,乙以伊之產品侵害其專利 權為由,未踐行「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事業發侵害著作權、 商標權或專利權警告函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點、第4點規定 之程序,寄發警告函予伊,且以屆期專利對伊提起訴訟,致 伊須發布重大訊息,造成伊市場上負面印象,侵害伊之商譽 ,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款、第4款、第25條規定,並構 成侵權行為,爰依同法第29條、第30條、第31條、第33條、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195條第1項前段等規定 ,請求除去、防止侵害及賠償非財產上損害新臺幣100萬元 本息。乙則以:伊發函及提起訴訟之行為,未違反公平交易 法上開規定,亦不構成侵權行為等語,資為抗辯。經法院審 理結果,認甲公司之主張均無理由,判決駁回其請求。 二、併提案之法律問題: 法人之名譽因他人之侵權行為致受有損害,得否依民法第19 5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非財產上損害賠償? 三、本院先前裁判就上揭法律問題之見解,存有歧異(本院112 年度台上字第544號〈下稱另件〉提案裁定參照)。 四、另件徵詢結果:   本院另件徵詢各庭後,見解仍有歧異,已裁定提案予本院民 事大法庭裁判,爰裁定併予提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2025-02-20

TPSV-110-台上-580-20250220-2

台聲
最高法院

侵害著作權有關人格權爭議等聲請再審而第二次聲請訴訟救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140號 聲 請 人 黃仁傑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李昀軒等間侵害著作權有關人格權爭議等 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月17日本院裁定(113年度台上字第1 005號),聲請再審,而第二次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對於第三審確定裁定聲請再審,因無資力支出訴訟 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關於無資力之事由,應提出可使法院 信其主張為真實並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此觀民事 訴訟法第109條第2項、第284條規定自明。所謂無資力,係 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信用者而言。本件聲請人對於本院 113年度台上字第1005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前向本院聲請 訴訟救助,業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2日以113年度台聲字 第1215號裁定駁回。其再次向本院聲請訴訟救助,惟未提出 證據釋明其確已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信用,致無資力支 付本件裁判費,依上說明,其聲請自屬不能准許。 二、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智慧財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吳 美 蒼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趙 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0

TPSV-114-台聲-140-20250220-1

台抗
最高法院

聲請假扣押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8號 再 抗告 人 王香蘭 王世興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謝孟峰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蘇建旗間聲請假扣押事件,對於中華民 國113年9月30日臺灣高等法院裁定(113年度抗字第980號),提 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訴訟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其適 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規定自明 。是當事人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就 該裁定如何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應有具體之指摘,否則,其再抗 告自難認為合法。而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法院就其取 捨證據所確定之事實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而言,不包括認定事實不 當或理由不備之情形在內。本件再抗告人對於原裁定提起再抗告 ,係以:相對人明知其對伊並無新臺幣300萬元借款債權存在, 仍以此為由對伊聲請假扣押,實無理由,原法院駁回伊之抗告, 顯屬違背法令等詞,為其論據。惟再抗告人所陳上開理由,係屬 指摘原法院認定相對人已釋明假扣押請求及原因之認定事實當否 問題,要與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涉,至相對人對再抗告人有 無借款債權存在,乃本案訴訟之實體爭執,非假扣押保全程序所 得審究。依上說明,其再抗告自不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 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蔡 和 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2025-02-20

TPSV-114-台抗-8-20250220-1

台抗
最高法院

聲請假扣押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27號 再 抗告 人 蔡 樟 訴訟代理人 陳樹村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賴炳祥間聲請假扣押事件,對於中華民 國113年12月9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裁定(113年度抗字第442 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訴訟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 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 規定自明。是當事人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 再為抗告,就該裁定如何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應有具體之指 摘,否則,其再抗告自難認為合法。而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 誤,係指原法院就其取捨證據所確定之事實適用法規顯有錯 誤而言,不包括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不當之情形在內。本件 再抗告人對於原法院所為抗告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係以 :伊所提出第三人羅昌模簽發,經相對人背書之面額新臺幣 (下同)900萬元本票,應已釋明兩造間就羅昌模對伊所負9 00萬元之債務有保證契約存在,縱有不足,伊已陳明願供擔 保以補釋明之不足,非全未釋明。原裁定遽謂伊未釋明假扣 押之請求,駁回伊假扣押之聲請,違反民事訴訟法第526條 第1項、第2項規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云云,為其論據。惟 查再抗告人所陳上開理由,核屬原法院認定其未釋明假扣押 請求之事實當否問題,與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涉。依上 說明,其再抗告自非合法。 二、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 第2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吳 美 蒼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趙 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0

TPSV-114-台抗-127-202502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