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上易字第507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洪駿傑(原名洪駿富)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傷害等案件(本院113年度上易字第507號)
,聲請付與電子卷證光碟及錄音錄影光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洪駿傑於繳納相關費用後,准予付與經隱匿洪駿傑以外之人個人
資料(除姓名外)之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6168號
卷、臺灣高等法院113年度上易字第507號卷之電子卷證光碟,及
經適當遮隱告訴人林鳳芝個人資料後之民國112年5月24日偵訊光
碟錄音錄影內容;就取得之內容不得散布或為非正當目的使用,
並禁止再行轉拷利用。
其他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理由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再審聲請權人)洪駿傑(下
稱聲請人)聲請付與附表所示警詢卷、檢察官偵查卷、本院
卷、最高法院卷全部卷證影本及卷內全部警詢光碟、偵訊光
碟,並同意法院付與電子卷證光碟代替卷證影本等語。
二、按被告於審判中得預納費用請求付與卷宗及證物影本,刑事
訴訟法第33條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乃賦予被告得請求付與
卷宗及證物之權利,以利其防禦權及各項訴訟權之行使,係
源自於聽審原則之資訊請求權。除同條項但書針對特別列舉
之事由,規定得由法院就閱卷範圍及方式為合理之限制外,
原則上即應予允許。依同法第429條之1第3項規定,於聲請
再審之情形準用之。惟於判決確定後,被告以有聲請再審或
其他訴訟目的,請求預納費用付與卷證資料者,法無禁止明
文,基於相同法理,自宜類推適用刑事訴訟法第33條等規定
,從寬解釋,以保障被告獲悉卷内資訊之權利,並符便民之
旨。然被告行使卷證資訊獲取權,自以所請求之卷宗或證物
確實存在於該案卷內或經扣案,始有付與可能,若其請求之
卷證未存於該案卷宗之內,自無從付與(最高法院113年度
台抗字第1096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又刑事被告(暨辯護人)之閱卷權與法庭錄音內容之交付,
核屬不同之程序制度。閱卷權除係辯護人有效辯護之憑藉外
,涉及被告獲知卷證資訊之權利,立法目的在於使刑事被告
有效行使其防禦權,係憲法第16條保障人民訴訟權之正當法
律程序之體現,規定於刑事訴訟法第33條,司法院釋字第76
2號解釋著有解釋文揭示其旨。而法庭錄音乃法庭活動之紀
錄,載有所有參與法庭活動者之資訊,除了被告以外尚包括
其他人之個人資訊,是則法庭錄音內容之交付,固有保障刑
事被告訟訴權益之作用,然亦涉及法庭公開與個人資訊保護
等重要權益之衡平,因此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1另有規範,
其第1項明定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
維護其法律上利益,得於開庭後相當期間內,繳納費用聲請
法院許可交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又錄音(錄影)內容須
儲存於一定載體,非必然隨案件卷證保存,且現行以數位檔
儲存之特性,複製容易、流通迅速,為避免交付後非正當目
的之使用,同法第90條之2至90條之4暨其授權所定之辦法另
訂有保存、管理之規範,是就法庭錄音內容交付之聲請,其
要件、程序、期間及管轄法院均有別於刑事訴訟法閱卷權之
規定,準此,被告為該項之聲請,自應依循法院組織法第90
條之1之相關規定。再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1所定之法庭錄音
、錄影,係指法院內開庭所為之錄音、錄影;警詢、偵查、
調解程序或其他非關法庭開庭所為之錄音、錄影,均不屬之
,此觀法院辦理聲請交付法庭錄音錄影內容應行注意事項第
1點規定亦明。是警詢、偵訊之錄音錄影光碟部分,應非「
法院內開庭所為之錄音、錄影」,核其性質係屬聲請閱卷權
中之「複製電磁紀錄」,乃刑事訴訟法第33條第2項規定所
稱「請求付與卷證影本」之範疇,法院自應依刑事訴訟法第
33條第2項規定而判斷是否准許付與。
四、經查:
㈠聲請人因傷害等案件,前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2年度易字
第635號判決判處拘役5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
折算1日,並經本院以113年度上易字第507號判決駁回上訴
確定。本案雖已判決確定,然本院審酌聲請人為上開案件之
當事人,存有主張特殊救濟程序之可能,聲請人以刑事被告
(再審聲請權人)聲請付與卷證影本及卷內光碟,其聲請臺
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6168號卷、本院113年度
上易字第507號卷證影本及告訴人林鳳芝之民國112年5月24
日偵訊光碟錄音錄影內容部分,並無依法令規定得不予許可
或限制聲請閱覽、抄錄或攝影卷內文書之情形,核其所請,
為有理由。爰鑒於聲請人以外之人之個人資料涉及隱私,本
院付與之範圍,自不包括足資識別聲請人以外之人之個人資
料,爰裁定聲請人於繳納相關費用後,准許付與經隱匿聲請
人以外之人個人資料(除被告外)之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
2年度偵字第16168號卷、本院113年度上易字第507號卷之電
子卷證光碟及適當遮隱告訴人個人資料後之112年5月24日偵
訊光碟錄音錄影內容。且聲請人於取得上開資料後,不得散
布或為非正當目的使用,並禁止再行轉拷利用。
㈡另聲請人聲請最高法院卷全部卷證影本部分,因本案並無最
高法院卷宗,故此部分無從准許,應予駁回。
㈢至聲請人聲請卷附警詢光碟其中告訴人於111年3月17日之警
詢筆錄、證人李建興於111年7月18日之警詢筆錄光碟部分,
因本院保管卷宗內無此部分錄音、錄影檔案,是此部分本院
自無從付與聲請人,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羅郁婷
法 官 葉乃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程欣怡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附表:
編號 聲請付與卷證範圍 對應卷證 1. 警詢卷:全部 附於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6168號卷內 2. 檢察官偵查卷:全部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6168號卷 3. 高院卷:全部 臺灣高等法院113年度上易字第507號卷 4. 最高法院卷:全部 無 5. 卷內光碟: (1)警詢光碟:全部 洪駿傑民國111年7月18日警詢光碟 林鳳芝111年3月17日警詢光碟:無 李建興111年7月18日警詢光碟:無 6. 卷內光碟: (2)偵訊光碟:全部 林鳳芝112年5月24日偵訊光碟
TPHM-113-上易-507-20241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