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再執行羈押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81-90 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05號 聲 請人 即 選任辯護人 謝博戎律師 被 告 王京之 上列被告因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案號:113年度訴字第154 1號),聲請人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京之於提出新臺幣參拾萬元之保證金後,准予停止羈押,並限 制住居於臺中市○○區○○○路000號15樓之2,另限制出境、出海捌 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卷內刑事聲請具保停止羈押狀所載。 二、按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人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向法院 聲請停止羈押,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許 可停止羈押之聲請者,應命提出保證書,並指定相當之保證 金額;指定之保證金額,如聲請人願繳納或許由第三人繳納 者,免提出保證書;許可停止羈押之聲請者,得限制被告之 住居,同法第111條第1、3、5項分別定有明文。另按依本章 以外規定得命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者,亦得命限制出境、 出海,並準用第93條之2第2項及第93條之3至第93條之5之規 定,同法第93條之6亦有明定。 三、經查: (一)被告王京之因涉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追加 起訴,並經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1541號受理在案(下稱本 案),被告雖始終否認犯行,然勾稽卷內客觀事證及相關證 人之證述,堪認被告犯罪嫌疑重大。 (二)其次,本案已於民國114年1月17日、同年1月24日、同年2月 14日審理期日詰問證人完畢,有審判筆錄附卷可參。相關證 人既已詰問完畢,被告已無勾串證人之虞。惟審酌被告所涉 罪嫌為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前段之操縱、指揮犯罪 組織罪,其最輕本刑為有期徒刑3年,依趨吉避凶之基本人 性,有事實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本案後續仍須進行審理, 另仍有上訴審程序,且若最終為有罪判決確定,更有刑事執 行程序,故仍有確保被告到庭就審及接受執行之需要。 (三)考量本案相關證人已詰問完畢,且被告從偵查中遭羈押迄今 已為時甚久,本院認目前已無繼續羈押之必要,爰准被告於 提出新臺幣30萬元之保證金後,許可停止羈押。惟參酌被告 所涉犯嫌為重罪,為防止被告逃亡,上開停止羈押宜附防逃 條件,爰諭知限制住居於臺中市○○區○○○路000號15樓之2, 另限制出境、出海8個月。倘被告於停止羈押期間經合法傳 喚無故不到庭、違反上開限制住居、限制出境、出海之諭知 ,依刑事訴訟法第117條第1項第1款、第2款規定,得命再執 行羈押。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第111條第1、3、5項、第93條之6、第93條 之3第2項後段、第12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靖茹                   法 官 陳怡瑾                   法 官 陳盈睿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芳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2025-02-21

TCDM-114-聲-305-20250221-1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保證金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5號 聲 請 人 即 具保人 黃子寧 被 告 陳學淵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219號), 聲請發還保證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子寧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肆萬元及其實收利息,准予發還。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具保人(下稱聲請人)黃子寧因被 告陳學淵被訴詐欺等案件,前為其繳納保證金新臺幣(下同 )4萬元,被告嗣經判決緩刑確定,請准予發還保證金等語 。 二、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入 監執行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被告及具保證書或繳納保證金之第三人,得聲請退保,法院 或檢察官得准其退保。但另有規定者,依其規定;免除具保 之責任或經退保者,應將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之保證金發 還;以現金繳納保證金具保者,保證金應給付利息,並於依 前條第三項規定發還時,實收利息併發還之;第119條第2項 之退保,以法院之裁定行之,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第 2項、第3項、第119條之1第1項前段、第121條第1項分別定 有明文。而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包括經諭知無罪 、免訴、免刑、緩刑、罰金、易以訓誡或不受理之判決,即 刑事訴訟法第316條所列之擬制撤銷羈押之原因,凡經發生 此等免除具保責任之事由者,具保人即不再負保證之責(刑 事訴訟法第119條立法理由參照)。 三、經查,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前經本院指定保證金4萬元,由 聲請人出具現金繳納後釋放被告,有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2 19號案件之113年9月24日訊問筆錄、本院繳納刑事保證金通 知單、具保責付辦理程序單、113年刑保字第46號國庫存款 收款書在卷可憑。又被告所涉上開案件,業經本院113年度 金訴字第219號判決判處被告有期徒刑11月,緩刑5年確定等 情,有法院前案紀錄表、上開判決在卷可參,揆諸前揭說明 ,足認聲請人之具保責任已免除,是聲請人聲請發還其所繳 納之保證金及實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19條第1項、第3項、第119條之1 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柏憲                    法 官 陳映如                    法 官 王龍寬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陳柏儒

2025-02-21

HLDM-114-聲-65-20250221-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保證金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9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詹雅淑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13年度聲羈 字第59號),聲請發還保證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詹雅淑所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伍萬元及其實收利息准予發還。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詹雅淑因113年度聲羈字第59號案件於 民國113年3月6日繳納保證金新臺幣(下同)5萬元,懇請發還 等語。 二、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入 監執行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免除具保之責任或經退保者,應將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之 保證金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第3項定有明文。 以現金繳納保證金具保者,保證金應給付利息,並於依前條 第3項規定發還時,實收利息併發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19條 之1第1項前段亦有明文。而刑事訴訟程序中繳納保證金,係 作為羈押之代替手段,其目的在防止被告逃匿,藉以確保訴 追及審判訴訟程序之進行及刑罰之執行,若被告嗣經裁定羈 押,因無逃匿之可能,即無此擔保之必要性,自應類推適用 前開規定,免除具保之責任而發還保證金。 三、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經臺灣彰化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於偵查中聲請羈押,經本院訊問後,認無羈押之必 要,而於113年3月6日以113年度聲羈字第59號裁定(下稱原 裁定)准予以5萬元具保,並經聲請人於同日完成具保程序 ,有收受案款通知書、國庫存款收款書(聲羈59卷第91至92 頁)可參,然因檢察官提起抗告,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以113年度偵抗字第52號裁定撤銷原裁定發回本院,復經本 院其他承審法官訊問後,認有羈押之原因及必要性,而於11 3年4月3日以113年度聲羈更一字第3號裁定羈押,嗣經被告 抗告而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以113年度偵抗字第79號駁 回等節,有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偵抗字第52號刑 事裁定、本院押票在卷(聲羈更一卷第5至9頁、第265頁)可 查。是原裁定既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撤銷,則聲請人繳 付之保證金5萬元所擔保之責任,即因原裁定經撤銷後而失 所附麗,其具保責任之原因即已消滅,則實質上即與具保責 任之免除並無不同,而本院固前於113年5月30日發函通知聲 請人具領本件保證金(聲羈更一卷第315頁),惟聲請人迄本 裁定之日尚未具領,故本院仍應予裁定發還,是聲請人之聲 請於法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吳芙如                   法 官 黃英豪                   法 官 高郁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林佩萱

2025-02-20

CHDM-114-聲-194-20250220-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請交保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06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黃志傑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4年度金訴字第118號) ,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62647號),聲請人即被告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志傑提出新臺幣參萬元之保證金後,准予停止羈押,並限制住 居在新竹縣○○鄉○○路000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黃志傑(下稱被告)因應徵工 作而淪為本案詐欺集團之犯案工具,被告於警詢及偵查中均 坦承犯行,勇於面對過錯,並無反覆實施及逃亡之虞,被告 於羈押期間深刻反省,亦願意與告訴人達成和解,心中掛念 家中高齡父母生活起居無人照料,希望能在判決執行前利用 時間安頓家中老小,爰聲請以具保或限制住居等方式代替羈 押等語。 二、按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人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向法院 聲請停止羈押,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許可 停止羈押之聲請者,應命提出保證書,並指定相當之保證金 額;指定之保證金額,如聲請人願繳納或許由第三人繳納者 ,免提出保證書;許可停止羈押之聲請者,得限制被告之住 居,刑事訴訟法第111條第1項、第3項、第5項定有明文。是 羈押原因仍然存在,但已無羈押之必要時,法院得以具保、 責付、限制住居為替代手段,裁定停止羈押。 三、經查:  ㈠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前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6日訊問後, 以其犯嫌重大,且被告自述陳本案外,尚有向其他被害人收 款之行為,堪認被告因不法所得之誘惑或經濟壓力,無畏刑 事追訴而犯案,在其經濟狀況及守法觀念短時間難以改變之 情形下,有事實足認為有反覆實施同一詐欺取財罪之高度可 能,而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1第1項第7款之羈押原因,且 有羈押之必要,諭知自同日起羈押,毋庸禁止接見通信在案 。  ㈡被告以前詞聲請具保停止羈押,審酌本案被告涉案情節,認 被告雖仍有前述之羈押原因,惟被告業於本院114年2月18日 準備程序中坦承犯行,並經本院合議庭同意由受命法官改行 簡式審判程序辯論終結、定期宣判,依現階段訴訟程序進行 情況,認倘被告能提出相當之保證金並同時予以限制住居, 應足以對被告形成拘束力,擔保本案後續審理進行及保全被 告之效果與目的,而無繼續羈押之必要性。爰衡酌被告經濟 能力、家庭狀況、其所涉犯罪情狀、犯罪所生危害程度等各 節,准以被告提出新臺幣3萬元保證金後,停止羈押。復因 本案尚未確定,為確保日後上訴審理及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 ,仍有對被告為限制住居之強制處分之必要,俾約束其行動 並降低其潛逃之誘因,爰諭知限制被告住居在新竹縣○○鄉○○ 路000號。  ㈢另按「停止羈押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命再執行羈押:一 、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場者。二、受住居之限制而 違背者。三、本案新發生第101條第1項、第101條之1第1項 各款所定情形之一者。四、違背法院依前條所定應遵守之事 項者。五、依第101條第1項第3款羈押之被告,因第114條第 3款之情形停止羈押後,其停止羈押之原因已消滅,而仍有 羈押之必要者」,刑事訴訟法第117條第1項定有明文。是被 告如於停止羈押期間,有上開情形,本院自得再予執行羈押 ,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11條第1項、第5項、第121條第1項,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葉逸如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紹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2025-02-19

PCDM-114-聲-406-20250219-1

刑護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犯罪被害人保護命令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刑護字第1號 被 告 甲○○ 選任辯護人 吳忠諺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妨害性自主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應自本裁定核發時起至民國一百一十四年八月十七日止遵守 下列事項: 一、禁止對被害人AV000-A113568及其直系血親之身體或財產實 施危害。 二、禁止對被害人AV000-A113568及其直系血親為恐嚇、騷擾、 跟蹤之行為。   理 由 一、按法院就故意犯罪行為致死亡、致重傷或性自主權遭受侵害 案件之被告許可停止羈押時,經審酌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 均衡維護,認有必要者,得依職權或檢察官之聲請,定二年 以內之相當期間,命被告遵守下列事項:一、禁止對犯罪被 害人或其家屬之身體或財產實施危害。二、禁止對犯罪被害 人或其家屬為恐嚇、騷擾、接觸、跟蹤之行為;前條規定, 於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第三項但書或第二百二十 八條第四項逕命具保、責付、限制住居,或法院、法官依該 法第一百零一條之二逕命具保、責付、限制住居之情形,準 用之。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第35條第1項第1款、第2款、 第36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案被告甲○○因涉犯刑法第222條第1項第2款對未滿十四歲 男子犯強制性交、同法第224條之1、第222條第1項第2款對 未滿十四歲男子犯強制猥褻等罪嫌,犯罪嫌疑重大,且因所 涉罪名為最輕本刑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依一般人基於 趨吉避凶、豁免刑責之人性,重罪常伴有逃亡之重度可能, 是被告畏罪逃亡而規避日後審判程序可能性較高,而有相當 理由認有逃亡之虞,另依證人即被害人AV000-A113568(下 稱A男)之證述及被告本院訊問中所自承,被告於教會擔任 老師期間除本案所犯強制猥褻、強制性交行為以外,亦有對 其餘被害兒童為猥褻之行為,且本案猥褻、性交行為期間非 短、次數非單一,顯見被告有強制性交、猥褻之慣性,而有 事實足認有反覆實施之虞,而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 3款、第101條之1第1項第2款羈押之原因,惟考量被告自承 現已不再教會工作,並有證人○○○之證述可佐,反覆實施同 一犯罪之疑慮降低,並權衡本案法益侵害大小、惡性程度、 犯罪情節及手法、逃亡可能性的高低及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 效行使、社會秩序及被害人人身安全之維護等公共利益及比 例原則,認被告提出相當保證金並同時限制住居之處分應足 以對被告形成拘束力,擔保本案後續審理執行之進行,而無 羈押之必要。本院審酌被告於犯罪過程業已知悉A男及其家 屬即A男之母親與祖母等直系血親之現住地及A男之相關個人 資訊,與被告犯罪之手段、所涉犯罪情節、危害程度、對A 男及其家屬提供保障之必要性、防止損害發生或擴大之急迫 性、被告之人格特質、表現態度、與被害人之關係等一切因 素,本於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認有命被告應遵 守如主文所示事項之必要。爰酌定6個月之期間,命被告應 遵守之,以維護被害人及其家屬之安全及權益。 三、被告違反應遵守事項之法律效果:  ㈠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第35條第4項:「違背法院依第1項或 第2項所定應遵守之事項者,得逕行拘提。」  ㈡同法第35條第5項:「停止羈押後,被告有違背法院依第1項 或第2項所定應遵守事項之一者,得命再執行羈押。」  ㈢同法第41條:「無正當理由違反法院、法官或檢察官依第35 條、第36條所命第35條第1項第1款至第3款、第2項第1款至 第4款之應遵守事項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 科新臺幣30萬元以下罰金。」 四、依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第36條、第35條第1項、第37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新益                   法 官 張立亭                   法 官 陳俞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敘述抗告之理由抗告於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宜軒

2025-02-18

CTDM-114-刑護-1-20250218-1

金訴緝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緝字第26號                   113年度金訴緝字第27號                   113年度金訴緝字第28號 公 訴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葉宗儒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第570 5號、111年度偵字第8463號、111年度偵字第8668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葉宗儒提出新臺幣伍萬元之保證金後,准予停止羈押,並限制住 居在屏東縣○○鄉○○街○○○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葉宗儒(下稱被告)是單親家庭 ,家裡還有2個小孩要照顧,請求具保以停止羈押,被告可 提出保證金新臺幣(下同)1至2萬元以替代羈押等語。 二、按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人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向法院 聲請停止羈押;許可停止羈押之聲請者,應命提出保證書, 並指定相當之保證金額;指定之保證金額,如聲請人願繳納 或許由第三人繳納者,免提出保證書。許可停止羈押之聲請 者,得限制被告之住居。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第111 條第1項、第3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法院應否准許被 告停止羈押之聲請,應檢視法院羈押被告之理由是否繼續存 在,即就刑事訴訟法第101條及第101條之1之規定,審酌被 告犯罪嫌疑是否仍重大、羈押之事由是否繼續存在及有無羈 押之必要性。倘羈押原因仍存在,僅無羈押之必要性,則以 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等代替手段取代羈押之聲請即應准允 。 三、本案被告因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三人以上共同詐 欺取財及違反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後段之一般洗錢等罪 嫌,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前經本院訊問後,認其犯罪嫌疑重 大,且有逃亡之虞及羈押必要,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 第1款規定,自民國113年11月20日執行羈押在案。茲因本案 被告已於114年2月11日本院審理程序時對於上開犯行坦承不 諱,且已定同年3月21日宣判,被告雖仍存有羈押之原因, 惟經本院依比例原則審酌後,認被告歷經本案之偵、審程序 及羈押相當時日,應當知所警惕,且於現階段倘被告能提出 一定數額之保證金供擔保,並輔以限制住居之措施,應足以 確保後續審判、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而無繼續執行羈押之 必要。綜上,爰命被告於提出5萬元保證金,准予停止羈押 ,並限制住居在屏東縣○○鄉○○街00號。 四、末按刑事訴訟法第117條第1項規定:「停止羈押後有下列情 形之一者,得命再執行羈押:一、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 不到場者。二、受住居之限制而違背者。三、本案新發生第 101條第1項、第101條之1第1項各款所定情形之一者。四、 違背法院依前條所定應遵守之事項者。五、所犯為死刑、無 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被告因第114條 第3款之情形停止羈押後,其停止羈押之原因已消滅,而仍 有羈押之必要者。」從而被告於停止羈押期間,如有上列情 形之一,本院自得命再執行羈押,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第111條、第121條第1項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程士傑                    法 官 吳昭億                    法 官 黃虹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敘述抗 告之理由抗告於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李諾櫻

2025-02-18

PTDM-113-金訴緝-26-20250218-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發還保證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72號 聲 請 人 即 具保人 王正宇 上列聲請人即具保人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2年度金訴字第794號),聲請發還保證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具保人王正宇(下稱聲請人)因本 院112年度金訴字第794號案件,前經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 下稱士林地檢署)檢察官指定保證金新臺幣(下同)2萬元 ,由聲請人繳納後,准予具保在案,該案已於民國112年12 月28日判決有期徒刑4年,爰請求將保證金發還聲請人等語 。 二、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入 監執行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被告及具保證書或繳納保證金之第三人,得聲請退保,法院 或檢察官得准其退保,但另有規定者,依其規定;免除具保 之責任或經退保者,應將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之保證金發 還,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至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因詐欺等案件,前經士林地檢署檢察官指定保證 金2萬元,由聲請人於112年5月31日繳納足額現金辦理具保 後獲釋,此有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暫收訴訟案款臨時收據、 國庫存款收款書在卷可稽,固堪予認定。惟聲請人被訴前開 詐欺等案件,經本院於112年12月28日以112年度金訴字第79 4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在案,嗣經上訴至臺灣高等法院 ,現仍在高等法院審理中尚未確定,而聲請人現於法務部○○ ○○○○○執行中,惟該件執行非屬本案之有罪判決確定而入監 執行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憑。從而,本 件未符合上開應發還刑事保證金事由之情形,是聲請人尚難 謂已得免除具保之責任,故其聲請發還保證金,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郭書綺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江定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2025-02-14

SLDM-114-聲-172-2025021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保證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32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高偉銘 代 理 人 陳介安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本院109年度自緝字第1號 ),聲請發還保證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高偉銘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伍萬元及其實收利息,准予發還。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高偉銘前因偽造文書等案 件(本院109年度自緝字第1號),經本院裁定准予交保新臺 幣(下同)5萬元後,撤銷通緝。因被告所涉上開案件,業 經本院以109年度自緝字第1號判決自訴不受理確定,爰聲請 發還繳納之保證金等語。 二、按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 入監執行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免除具保之責任者,應將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之保證金 發還;以現金繳納保證金具保者,保證金應給付利息,並於 依前條第3項規定發還時,實收利息併發還之,刑事訴訟法 第119條第1項、第3項、第119條之1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所謂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參酌刑事訴訟法第31 6條前段規定,乃指經諭知無罪、免訴、免刑、緩刑、罰金 或易以訓誡或第303條第3款、第4款不受理之判決而言。 三、經查,本件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於民國109年7月22日通 緝到案,經本院訊問及審酌全案卷證後,裁定被告以5萬元 交保,並由被告於同日出具現金保證後,將被告釋放,有本 院109年7月22日訊問筆錄、被告具保責付辦理程序單、國庫 存款收款書(109年刑保字第281號)及被告提出證明其身分 之巴西籍護照(如附件所示,英文姓名WEN MIN KAO)等件 在卷可參(見本院109年度自緝字第1號卷第11至14、35至36 、39、41頁)。而被告所涉上開偽造文書等案件,業經本院 以109年度自緝字第1號判處自訴不受理確定在案,有上開刑 事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參,並經本院 調閱該案卷宗核閱無訛,是依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規定 ,即應免除具保之責任。 四、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已繳納之保證金,核無不合,應予准 許,並依刑事訴訟法第119條之1第1項前段規定,就其實收 利息,併發還之。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趙德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田芮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附件:被告高偉銘之巴西籍護照影本。

2025-02-14

TPDM-114-聲-132-20250214-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返還保證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15號 聲 請 人 即 具保人 陳采妍 被 告 黃騰緯 上列聲請人即具保人因被告詐欺等案件(本院112年度金訴字第1 782號),聲請返還保證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采妍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20萬元及其實收利息,准予發還。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具保人陳采妍因被告黃騰緯所涉11 2年度金訴字第1782號詐欺等案件,於民國112年11月8日繳 納保證金新臺幣(下同)20萬元,該案業經確定在案,被告 並已於法務部○○○○○○○○○執行中,請准予發還保證金等語。 二、按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 入監服刑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被告及具保證書或繳納保證金之第三人,得聲請退保,法 院或檢察官得准其退保;免除具保之責任或經退保者,應將 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之保證金發還,其實收利息,併發 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19條之1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 三、經查,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前經本院於112年11月8日指定保 證金額20萬元,聲請人於同日向本院繳納保證金後,被告業 獲釋放,有本院112年度聲字第3696號刑事裁定、被告具保 責付辦理程序表、112年刑保字第0000000436號國庫存款收 款書及聲請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在卷可稽(見本院112年度 聲字第3696號卷<下稱本院卷>第9-11頁、第23頁、第24頁、 第25頁)。而被告嗣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度上訴字第460 0號就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未遂罪部分判處有期徒刑8月暨 其他上訴駁回而確定,並已於113年9月3日入監執行,有臺 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及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在卷可按 ,足認被告業經有罪判決確定並入監執行,依上述規定,聲 請人聲請發還保證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第3項、第119條之1第1項,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施建榮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姿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2025-02-13

PCDM-114-聲-415-20250213-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發還保證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71號 聲 請 人 即 具保人 蔡智慧 被 告 施慶鴻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銀行法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上重訴字 第9號),聲請發還保證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智慧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貳佰萬元及其實收利息,准予發還。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施慶鴻前經聲請人即具保人蔡智慧繳納 保證金新臺幣(下同)200萬元而停止羈押,嗣被告再執行 羈押,請准予發還聲請人前述繳納之保證金等語。 二、按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 入監執行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免除具保之責任或經退保者,應將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 之保證金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第3項定有明文 。又依第119條第3項規定發還時,實收利息併發還之,刑事 訴訟法第119條之1第1項亦有規定。準此,刑事被告或具保 人繳納保證金後,倘已免除其具保責任,法院即應將保證金 及其實收利息一併發還。 三、經查,被告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前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下稱原審法院)於民國109年8月4日以109年度金重訴字第27 號裁定准予提出200萬元後停押,聲請人於同日出具上開保 證金後,被告停止羈押,有上開裁定、原審法院被告具保責 付辦理程序單及國庫存款收款書在卷可稽。嗣原審法院於11 2年12月28日判決被告有罪,並於同日裁定被告應再以自己 名義提出2,000萬元始得准以具保替代羈押,被告未能提出 該保證金而於同日再執行羈押,上訴後復經本院處分羈押並 先後裁定延長羈押至今等情,有上開裁定及押票在卷可稽。 依前揭說明,聲請人之具保責任已因被告於112年12月28日 再執行羈押而免除,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已繳納之200萬 元保證金,核無不合,應予准許,並依刑事訴訟法第119條 之1第1項前段規定,就其實收利息,併發還之。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鄭昱仁                    法 官 姜麗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巫佳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2025-02-13

TPHM-114-聲-171-2025021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