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桂英

共找到 243 筆結果(第 81-9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股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168號 聲 請 人 蘇光輝 代 理 人 蘇柏瑞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股票)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788號公示催告。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4年1月14日屆滿,迄今無人 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證明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附表:                 114年度除字第168號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001 國盛育樂股份有限公司 83-NX-000000-0 1 900 002 國盛育樂股份有限公司 92-NX-A000000-0 1 450

2025-02-17

TPDV-114-除-168-20250217-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399號 原 告 李桂英 上列原告與鏡週刊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具狀補正被告「鏡週刊」之完整 公司名稱、法定代理人姓名,及「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 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書狀,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下列各款事項:㈠當 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當事人為法人、其他團體或機關者 ,其名稱及公務所、事務所或營業所。㈡有法定代理人、訴 訟代理人者,其姓名、住所或居所,及法定代理人與當事人 之關係。民事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1、2款定有明文。次按 起訴,應以訴狀表明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受判決事項 之聲明,亦為同法第244條第1項第2、3款所明定。該條所謂 訴訟標的,係指為確定私權所主張或否認之法律關係,欲法 院對之加以裁判者而言。而法律關係,乃法律所定為權利主 體之人,對於人或物所生之權利或義務關係。如為給付之訴 ,在實體法上須以可以作為請求權基礎之完全性條文(具備 構成要件及法律效果之法條),或基於某契約所得請求給付 之權利。至該條所稱之「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乃請求判決 之結論,亦係請求法院應為如何判決之聲明,如當事人獲勝 訴之判決,該聲明即成為判決之主文,並為將來據以強制執 行之依據及範圍。是以原告提起給付之訴,依上揭起訴必備 程式之規定,所表明訴之聲明與法院所為之判決主文,均必 須明確一定、具體合法、適於強制執行。又起訴不合程式或 不備其他要件,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 款亦定有明文。 二、本件依原告提出之起訴狀,未依上揭規定具體表明「被告」 (即完整被告公司名稱及法定代理人姓名)、「訴訟標的及 其原因事實」及「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致本院無從特定 訴訟審理及判決效力之範圍,亦無法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以裁 定命原告繳納裁判費用。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7日內 補正,逾期不補正,即裁定駁回其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辜 漢 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林 蓓 娟

2025-02-14

SLDV-113-補-1399-2025021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投資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724號 原 告 葉春榕 訴訟代理人 陳德峯律師 被 告 賴嘉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投資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又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 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 法院,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前段、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 二、經查,原告起訴主張依民法第478條規定請求被告返還借款 ,然依原告所主張事實及所附書證,未見兩造間有合意由本 院管轄之約定,亦無其他特別審判籍規定足資適用而認本院 有管轄權,則本件自應依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前段規定定 管轄法院。次查,原告陳報之被告住所地在臺北市內湖區, 經本院依職權核閱被告戶籍資料屬實。是本件應由被告住所 地法院即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原告向無管 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 法院。 三、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李桂英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香伶

2025-02-14

TPDV-114-訴-724-20250214-1

小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管理費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小上字第17號 上 訴 人 王碧俠 被 上訴 人 忠孝新城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鄭錦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12月5日本院新店簡易庭113年度店小字第1265號小額程序第一 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2,250元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並應於上訴狀內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 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 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第 436條之25定有明文。所謂違背法令,係指依同法第436條之 32第2項準用第468條所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第46 9條第1款至第5款所定判決當然違背法令之情形。故當事人 提起上訴,如係以第一審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68條不適用 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 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 裁判之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未依上述 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 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最高法院111年度 台上字第988號、同年度台上字第1361號裁定參照)。再小 額訴訟之第二審判決,依上訴意旨足認上訴無理由者,得不 經言詞辯論為之,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9第2款亦定有明文 。 二、本件上訴人提起上訴,指摘被上訴人於原審訴訟中已改選主 任委員,原判決謂其業以言詞聲明承受訴訟,但上訴人閱卷 後未見;又系爭社區之管理委員會名稱自始至終皆是「忠孝 新城守望相助」,從未有「忠孝新城」四字的管理委員會, 何來恢復名稱、同一主體說;且系爭社區之管理委員會自85 起至100年間名義之爭,爭點一直都在,何來爭點效之說?再 上訴人已提出資證明,證明停車位地下二層是由原眷戶100 戶出資,屬私產,要求重新計算管理費,但原判決用爭點效 封殺上訴人後訴訟之路,剝奪上訴人權利,有判決違背法令 情事等語,核已符合首開要件,其提起上訴即屬合法,先予 敘明(至上訴意旨另稱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31條規定,及 內政部民國87年8月10日台(87)內營字第8772483號函釋, 已申請報備之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更改名稱,應備齊資料向 原受理機關提出申請,但依法院向新北市政府區公所函調10 2年時任主委于美麗報備申請變更名稱為忠孝新城公寓大廈 名稱,該卷宗申請變更報備書,無承辦人、無承辦人簽章、 無核准公文,顯為無承辦人辦理之申請書,並未核准;法官 不察,認定管委會變更名稱合法,並對上訴人所提請法官調 查新制及其他相關證據,從來不理,也否定鑑定和調查證據 ,社區報備亦不求證,未依據審判或重要證據查證,違反民 事訴訟法第277條、第222條第2項、第285條(誤載為民法) 、第286條(誤載為民法)規定等上訴理由部分,核係就原 判決之證據取捨及認定事實結果再為爭執,然小額事件上訴 程序,並無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6款,不得以認定事實 錯誤、取捨證據不當或就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 或漏未斟酌之判決不備理由、判決理由矛盾為由提起上訴, 是上訴人據此為上訴理由,自不合法而不予論述,先予敘明 )。   貳、實體方面: 一、上訴意旨略以:被上訴人於原審訴訟中已改選主任委員,原 判決謂其業以言詞聲明承受訴訟,但上訴人閱卷後未見。又 系爭社區之管理委員會名稱自始至終皆是「忠孝新城守望相 助」,從未有「忠孝新城」四字的管理委員會,何來恢復名 稱、同一主體說;且系爭社區之管理委員會自85起至100年 間名義之爭,爭點一直都在,何來爭點效之說;再上訴人已 提出資證明,證明停車位地下二層是由原眷戶100戶出資, 屬私產,要求重新計算管理費,原判決用爭點效封殺上訴人 後訴訟之路,剝奪上訴人權利,有判決違背法令情事,爰依 法提起上訴等語,並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於第一 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二、本件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9第2款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 為判決,故無被上訴人書狀或陳述。 三、經查,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已在民事上訴狀中具體 指摘原判決准許被上訴人聲明承受訴訟,及引用爭點效法理 ,有違背法令等語,其上訴固屬合法,惟本件上訴實體上仍 應認為顯無理由,茲析述如下:  ㈠就指摘原判決准許被上訴人聲明承受訴訟部分:  ⒈按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 ,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 訟以前當然停止。第168條至第172條及前條所定之承受訴訟 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聲明承受訴訟,應 提出書狀於受訴法院,由法院送達於他造。民事訴訟法第17 0條、第175條第1項、第176條固定有明文。惟於簡易訴訟程 序,起訴及其他期日外之聲明或陳述,概得以言詞為之,同 法第428條亦有明文;此一規定,依同法第436條之23規定, 於小額程序準用之。準此,於小額訴訟程序中,得以言詞聲 明承受訴訟,無庸依民事訴訟法第176條規定提出書狀為之 。  ⒉經查,被上訴人起訴時原法定代理人為于美麗,於訴訟中改 由鄭錦文任之,並經新北市新店區公所於113年8月22日以新 北店工字第1132359023號函准予報備等節,有上揭函文在卷 可稽(見原審卷第371頁)。新任法定代理人鄭錦文於113年 11月14日具狀委任訴訟代理人,並於同日言詞辯論期日由訴 訟代理人以言詞聲明承受訴訟;上訴人當日亦有到庭應訴等 節,復有民事委任狀及言詞辯論筆錄在卷可查(見原審卷第 382-1、384頁),核被上訴人之聲明承受訴訟符合前揭規定 ,原判決准許承受訴訟,於法並無不合。  ㈡就指摘原判決引用爭點效法理部分:  ⒈按爭點效係指法院於確定判決理由中,就訴訟標的以外當事 人主張之重要爭點,本於當事人辯論之結果而為判斷者,除 有顯然違背法令、當事人提出新訴訟資料足以推翻原判斷、 原確定判決之判斷顯失公平或前訴訟與本訴訟所得受之利益 (即標的金額或價額)差異甚大等情形外,應解為在同一當 事人就與該重要爭點有關所提起之他訴訟,法院及當事人對 該重要爭點之法律關係,皆不得任作相反之判斷或主張,以 符民事訴訟上之誠信原則(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451號 、109年度台上字第3287號判決要旨參照)。  ⒉原判決以本院111年度店小字第1125號判決、112年度小上字 第97號判決(下稱前案判決)之訴訟當事人與本件訴訟當事 人相同,且前案判決已就⑴系爭社區名稱更名部分,對被上 訴人得否訴請上訴人給付管理費之影響;⑵105年5月28日區 分所有權人會議已決議以每坪50元計算管理費;⑶上訴人提 出所應獲配停車位損失與積欠管理費相抵等足以影響判決結 果之主要爭點,經兩造各為充分之舉證,且核無顯然違背法 令情事,上訴人於本件亦未提出足以推翻原判斷之新訴訟資 料,應有爭點效之適用,上訴人就上述爭點不得再為相反之 主張,法院亦不得作相異之判斷,進而認被上訴人本件請求 給付管理費為有理由,難認有何顯然違反爭點效法理之處。 上訴人雖指摘原判決引用爭點效法理為不當,惟僅泛言系爭 社區之管理委員會名義之爭一直都在,以及停車位地下二層 應屬上訴人與其他原眷戶100戶之私產,應重新計算管理費 等語,並未具體表明原判決引用爭點效法理有何違背該法理 之具體事實,難認有據。況,停車位地下二層權利歸屬係屬 私權爭執,至系爭社區管理費如何收取,則屬系爭社區之全 體區分所有權人私法自治範疇,上訴人如認系爭社區管理費 計算有欠允當,應循系爭社區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進行討論 及議決,基於私法自治原則,尚非法院所得任意介入。 四、綜上所述,本件原判決難認有何上訴人所指違背法令之情事 ,上訴人提起上訴,求為廢棄改判,為無理由,爰依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29第2款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 之。 五、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確定為如主文第2項所示之金額。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36條之29第2款、第449條第1項、第436 條之19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鄧晴馨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5-02-14

TPDV-114-小上-17-20250214-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1075號 原 告 汪張彩華 訴訟代理人 張璋益 被 告 陳政豪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案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1年度重附民字第62號 ),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6,529,981元,及自民國111年7月12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652,000元為被告供擔保後, 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6,529,981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被告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0年8月31日前之某時許起,加入由 真實姓名年籍不詳,Telegram暱稱「涂家銘」之人(下以「 涂家銘」稱之)所發起組織;旗下成員包括訴外人葉○○(Te legram暱稱為「陳水扁」)、吳○○(Telegram暱稱「焱」) 、少年○○○(Telegram暱稱「習近平」,下稱A少年)及真實 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員等所組成之詐欺集團(Telegram群組名 稱「!!」),平日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小客車(下稱 系爭小客車)四處招攬載客之便,於詐欺集團內擔任俗稱「 收水手」。嗣於110年8月31日某時許,詐欺集團旗下真實姓 名年籍不詳之機房成員假冒檢警撥打電話予原告,使原告陷 於錯誤,依詐欺集團成員指示,前往銀行購買重量2.5公斤 、1.5公斤之黃金條(價值共新臺幣【下同】6,529,981元) ,並分2包包裹完好(2.5公斤黃金條包裹稱甲包裹、1.5公 斤黃金條包裹稱乙包裹),再於⑴110年8月31日下午2時51分 許,將甲包裹放置在○○市○○區○○街00巷00弄0號前,隨後由 葉○○指示吳○○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搭載A少 年前往上址,由A少年協助把風、接應,吳○○則拿取甲包裹 並步行至○○市○○區○○街000巷00號附近工地,將甲包裹丟置 由被告所駕駛停放於該處路旁之系爭小客車副駕駛座,被告 即駕車離開現場。嗣被告再於不詳時間,在○○市○○區之「○○ 公園」,將甲包裹交予詐欺集團之上游成員。⑵110年9月1日 下午1時16分許,將乙包裹(價值約2,452,563元)放置在○○ 市○○區○○街00巷00弄0號前,隨後由葉○○指示吳○○搭乘計程 車前往上址吳○○拿取乙包裹並步行至○○市○○區○○街000巷00 號附近工地,將乙包裹丟置由被告所駕駛停放於該處路旁之 系爭小客車副駕駛座,被告即駕車離開現場。嗣被告再於不 詳時間,在「○○公園」,將乙包裹交予詐欺集團之上游成員 ,致原告受有6,529,981元之損害,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 規定,請求被告賠償6,529,981元,併計付法定遲延利息等 語,並聲明:⒈被告應給付原告6,529,981元,及自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 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 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 184條第1項、第18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按所謂共 同侵權行為,係指數人共同不法對於同一之損害,與以條件 或原因之行為。加害人於共同侵害權利之目的範圍內,各自 分擔實行行為之一部,而互相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目的 者,仍不失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應對於全部所發生之結果 ,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78年度台上字第2479號判 決意旨參照)。再民事共同侵權行為,不以意思聯絡為必要 ,數人間之行為,苟為損害之共同原因,即為行為關聯共同 ,足成立共同侵權行為(最高法院67年度台上字第1737號判 決意旨參照)。復按,連帶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 之一人或數人或其全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 。連帶債務未全部履行前,全體債務人仍負連帶責任,民法 第273條復有明文。        ㈡經查,原告主張之上揭事實,有原告於刑事案件調查時提出 之臺灣銀行存摺影本、臺灣銀行黃金業務收據、黃金條塊編 號明細,及刑案卷內所附被告警詢、本院112年11月15日、1 12年12月13日準備程序等筆錄、原告警詢筆錄、吳○○、A少 年於本院113年5月8日審理時證述、監視器翻拍照片、吳○○ 手機Telegram連絡人資料、對話紀錄翻拍照片可參(見外放 刑事卷節本)。又被告之前揭行為,亦經本院刑事庭以111 年度訴字第753號、112年度訴字第738號刑事判決(下稱系 爭刑事案件)予以論罪科刑,有刑事判決書在卷可佐(見本 院卷第13-36頁),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系爭刑事案件電子 卷證核閱無訛,堪信原告主張為實。被告擔任收水手,其與 詐欺集團其他成員共同以上述分工方式進行不法詐騙,致原 告陷於錯誤,而將價值共6,529,981元之黃金條交付,被告 所為不法行為,與原告所受損害間確有相當因果關係,故原 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其所受損害 6,529,981元,核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 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 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 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 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2 03條定有明文。本件損害賠償請求屬侵權行為之債,並無確 定期限,亦無約定遲延利息之利率,原告請求加付自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即111年7月12日(見 重附民卷卷一第7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 利息,亦屬有據。 五、綜合上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給 付6,529,981元,及自111年7月1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原告依民法 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所為請求既有理由,本院即毋庸就選 擇合併之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規定部分再予審究,併此敘 明。 六、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核無不合。又被告經 系爭刑事案件判決認定係對原告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 款之罪,為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所稱之詐欺犯罪,則原告 即詐欺犯罪被害人訴請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依同條例第54 條第3項準用第2項規定,本院依聲請宣告假執行所命供之擔 保,不得高於原告請求標的金額或價額之10分之1,爰併依 上開規定,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宣告之。另併依民事訴訟法 第392條第2項規定職權宣告被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5-02-13

TPDV-113-重訴-1075-202502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39號 原 告 黃彬豪 被 告 雅興牙醫診所(即王燕翔)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272,000元。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3,840元 ,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起 訴必備之程式。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 。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 價額,應依其中價額價高者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 項定有明文。又原告起訴不合程式,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有明文。 二、原告起訴未據據繳納裁判費。查,原告起訴聲明:被告應1. 該醫院應付全責,負責將斷裂上顎3顆植牙復原並補償至今 無法正常飲食之慰問金新臺幣(下同)10萬元。2.或將植牙 費用全數返還17萬2,000元,並補償慰問金10萬元,共計27 萬2,000元,核係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並應為選擇,依上 開規定,應擇其中價額價高者定之。而查,其中1.部分,原 告陳稱3顆植牙復原費用為17萬2,000元等語,此有公務電話 紀錄在卷可稽,故1.部分之請求,其訴訟標的價額為27萬2, 000元(172,000元+100,000元),核與2.部分之價額相同, 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27萬2,000元,應徵第一審裁 判費3,840元。茲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上開裁判 費,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三、依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5-02-12

TPDV-114-補-239-20250212-1

簡抗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簡抗字第9號 抗 告 人 李崢惠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美商科高國際有限公司間請求債務清償事 件(本院113年度司簡調字第2653號),聲請訴訟救助,抗告人 對於民國113年12月20日本院臺北簡易庭113年度北救字第119號 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准 予訴訟救助;又聲請訴訟救助,關於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 事由,應提出可使法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並能即時調查之證據 ,以釋明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前段、第109條 第2項、第284條規定自明。又所謂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係 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信用,並無籌措款項以支出訴訟費 用之信用技能者而言(最高法院43年台抗字第152號裁定意 旨參照)。法院調查聲請人是否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專就 聲請人提出之證據為之,如聲請人未提出證據,或依其提出 之證據,未能信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主張為真實,即應 將其聲請駁回,並無派員調查之必要(最高法院107年度台 聲字第503號裁定要旨參照)。 二、抗告人聲請及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生活困難,於民國112 年12月20日經核定為113年度低收入戶,114年度仍為低收入 戶,且因父喪付出許多,還有母親要養,目前實無力再支出 訴訟費用。又本件債務清償之訴,人證物證齊全,非他造所 能否認,抗告人必有勝訴之望,爰請求廢棄原裁定,並准予 訴訟救助等語。 三、經查,本件抗告人主張其無資力支付訴訟費用一節,固據其 於原審時提出支票影本1份,及於本院另提出113年1月1日申 請,效期至同年12月31日之新北市樹林區低收入戶證明書等 件以為釋明(見原審卷第9-14頁、本院卷第13頁)。惟支票 影本僅能證明抗告人與相對人間確有債權債務關係,無法作 為其有無資力之證明;低收入戶標準乃行政主管機關為提供 社會救助所設立之核定標準,與法院就有無資力支出訴訟費 用之認定,係屬二事,不足為無資力之證明。此外,抗告人 復未提出其他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其無資力支出訴訟 費用之主張為真實,其聲請訴訟救助,自有未合,不應准許 。從而,原審駁回其訴訟救助之聲請,核無違誤。抗告意旨 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 第3項、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鄧晴馨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5-02-12

TPDV-114-簡抗-9-20250212-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履行契約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重訴字第798號 原 告 涂梅玉 陳品潓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邱靖貽律師 楊華興律師 被 告 日景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繼宏 訴訟代理人 林永瀚律師 蕭佳琦律師 複 代理人 王昱翔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請求如附表「最後訴之聲明」欄第㈤、㈥項所示部分之訴駁回 。 前項駁回部分,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而起訴者,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之規定繳 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且訴之變更或追加,其變 更或追加後訴訟標的之價額超過原訴訟標的之價額者,就其 超過部分補徵裁判費,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5第3項定有明 文。又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 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 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原告原起訴聲明如附表「原起訴聲明」欄所示,其間原告迭經變更、追加聲明,最終於民國113年8月13日具狀聲明確定為如附表「最後訴之聲明」欄所示,是核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262,701,692元(計算式:106,513,000元+2,4,550,000元+478,269元+97,423元+106,513,000元+2,4550,0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2,144,867元,扣除原告於起訴時已繳納裁判費1,131,239元(即如附表最後訴之聲明欄所示第㈠、㈡項部分之裁判費),則本件尚應補繳第一審裁判費1,013,628元,經本院於114年1月8日當庭命原告應於10日內補繳1,013,628元,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本院卷三第102頁言詞辯論筆錄)。惟原告迄今僅就如附表最後訴之聲明欄所示第㈢、㈣項部分繳納6,280元裁判費(參本院卷三第107頁民事陳報狀、本院答詢表),逾期仍未繳納如附表最後訴之聲明欄第㈤、㈥項聲明之裁判費,有本院答詢表及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為憑,依上說明,原告請求如附表最後訴之聲明欄第㈤、㈥項之訴,難認合法,應予駁回。 四、至於原告固主張如附表最後訴之聲明第㈤、㈥項為附帶請求云云,然該部份聲明係依兩造間合建分售契約書第7條請求懲罰性違約金,與附表最後訴之聲明聲明第㈠、㈡項因兩造間合建不動產分配協議書第1至3條約定請求分配合建利益間,二者訴訟標的並不相同,亦非同時存在,自無主從關係、依附或牽連關係,標的各自獨立,勝敗又非必屬一致,是以,其就如附表最後訴之聲明第㈤、㈥項違約金部分之請求,非屬聲明第㈠、㈡項請求分配合建利益之附帶請求,訴訟標的金額自應合併計算,故原告主張如附表最後訴之聲明第㈤、㈥項部分為附帶請求之違約金,不應併算等語,無可採取,附此敘明。   五、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李桂英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陳香伶 附表:(幣別:新臺幣;年份:民國) 原起訴聲明 最後訴之聲明 ㈠被告應給付原告涂梅玉106,513,000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㈡被告應給付原告陳品潓24,55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㈢被告應給付原告涂梅玉10,0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㈣被告應給付原告陳品潓5,0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㈤請准原告供擔保宣告為假執行。 ㈠被告應給付原告涂梅玉106,513,000,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㈡被告應給付原告陳品潓24,55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㈢被告應給付原告涂梅玉478,269元,及自111年11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㈣被告應給付原告陳品潓97,423元,及自111年11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㈤被告應給付原告涂梅玉106,513,000,及其中10,000,000元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及其餘96,513,000元自112年8月15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㈥被告應給付原告陳品潓新臺幣24,550,000元,及其中5,000,000元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及其餘19,550,000元自112年8月15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2025-02-12

TPDV-111-重訴-798-20250212-3

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會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246號 上 訴 人 譚翠樺 訴訟代理人 陳德弘律師 張寧珈律師 被上訴人 黃麗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會款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2 月6日本院新店簡易庭112年度店簡字第680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上訴人並為訴之追加,本院於114年1月8日辯論終結,判決 如下:   主 文 上訴及追加之訴均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含追加之訴部分)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訴之變更或追加,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之,但請求之基 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 定有明文。又訴之變更或追加,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之, 但第255條第1項第2款至第6款情形,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 第446條第1項設有明文,此依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規定, 於簡易事件之上訴程序準用之。而所謂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 ,係指變更或追加之訴與原訴之主要爭點有其共同性,各請 求利益之主張在社會上可認為同一或關連,而就原請求之訴 訟及證據資料,於審理繼續進行在相當程度範圍內具有同一 性或一體性,得期待於後請求之審理予以利用,俾先後兩請 求在同一程序得加以解決,避免重複審理,進而為統一解決 紛爭者,即屬之。經查,上訴人於原審係依民法第709條之7 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新臺幣(下同)63萬7,950元暨遲延 利息;嗣原審駁回上訴人之全部請求,上訴人提起上訴,並 追加民法第179條規定為請求權基礎,雖被上訴人表示不同 意上訴人所為追加,但上訴人原主張請求權及嗣後追加之請 求權,均係基於被上訴人擔任會首,於106年11月5日至109 年6月5日間所成立之合會(下稱系爭合會),有關「李金成 」會份所衍生之爭執,基礎事實尚屬同一,並無逸脫其原審 起訴事實及證據資料,於審理進行中在相當程度範圍內具有 同一性或一體性,得期待於同一程序加以解決,避免重複審 理,揆諸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二、上訴人起訴主張:兩造合意由上訴人以「李金成」為代號參 與系爭合會,上訴人並於108年1月5日得標,被上訴人依約 應給付上訴人當期合會金,然被上訴人竟拒絕給付。爰依合 會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請求被上訴人給付63萬 7,950元及遲延利息。 三、被上訴人則以:上訴人始終表示「李金成」為其鄰居,被上 訴人係同意「李金成」參與合會,上訴人並非系爭合會會員 等語置辯。 四、原審為上訴人敗訴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並追加備位 請求即民法第179條規定為請求權基礎,補稱:上訴人為實 際繳納系爭會份各期會款之人,被上訴人無法律上原因保有 系爭會份之會款,屬不當得利等語(見簡上卷第164頁), 並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63萬7,950 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上訴人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息5%計算之利息。被上訴人則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五、得心證之理由:  ㈠被上訴人係系爭合會之會首,會員共32人,其中包含會員名 錄上記載會員姓名為「李金成」之會員(下稱系爭會份)。 系爭合會會期為106年11月5日至109年6月5日。系爭會份之 會員於108年1月5日得標,迄未領得合會金等情,有系爭合 會會單可據(見店簡卷第25頁),並為兩造所不爭執,堪以 認定。  ㈡先位請求部分:  ⒈按合會契約係仰賴會首與會員間彼此信任關係而成立之契約 ,故會首對於會員之人別,必當有明確之認知。至以代號或 假名參加合會,固屬民間常見且非法所不許,然會首對該會 員係以代號或假名入會一事仍應有所認識及允諾,始得謂會 首與該會員間就代號或假名所表彰之會份有意思表示之合致 ,而成立合會之契約關係。  ⒉觀諸兩造之LINE對話紀錄,上訴人於系爭合會成立前之106年 9月6日,傳訊向被上訴人提及「毛月梅和李金成、葉佳恩、 葉少瑋」等4人有意參與系爭合會,並稱:「只有李金成的 錢我親自拿給妳,其他會轉帳給你」、「請相信我,絕對會 準時給會錢」,被上訴人回訊稱:「學姐:麻煩你了!因為 她們我都不認識,你說你會擔保,我相信你,會單出來後, 我再託你幫我給他們哦!謝謝你!」(見臺灣臺北地方檢察 署109年度他字第7658號卷【下稱他字卷】第39頁),可見 上訴人係以第三人稱提及「李金成」,並未表明「李金成」 即係上訴人本人,被上訴人亦認上述4名會員係上訴人所引 介之他人,並重申希冀上訴人能擔保該4名會員準時繳交會 款及委託上訴人協助轉交會單等旨。再者,系爭會份得標當 期,上訴人係於107年12月6日傳訊稱「明年一月鄰居要標~ 底標,尾款扣掉」,嗣又於108年1月5日傳送自己之存摺封 面相片,傳訊稱:「鄰居出國託我」、「謝謝您」,被上訴 人於翌日回覆:「學姐:這個帳號是你的?沒有你鄰居他自 己的帳號嗎?」,上訴人再回覆:「他出國去了,他本來要 我給他現金,我怎麼可能請妳給我現金,所以妳轉給我,我 會拿現金交給他女兒」、「要請你簽切結書,我會給鄰居」 ,被上訴人回覆:「我老公說怕會有糾紛,必須要你鄰居簽 收,不然匯你的帳號後,你鄰居反告我怎麼辦?」,(見他 字卷第43頁),可見兩造此時仍以第三人稱之「鄰居」、「 他」稱呼「李金成」,上訴人猶未表明「李金成」係其本人 代號,被上訴人對此亦無所知。再查,上訴人因系爭會份所 生糾紛,另對被上訴人提起刑事告訴(案列:臺灣臺北地方 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26329號),經檢察官於偵查中質以「 有誰知道你用李金成的名字」,上訴人自承:「一開始我沒 有特別去講」(見他字卷第50頁至第51頁),益證被上訴人 實無從得悉「李金成」為上訴人之代號或假名,遑論對上訴 人以此方式參與合會有允諾之意思。準此,上訴人主張其係 以「李金成」代號參與系爭合會,系爭會份之契約關係存在 於兩造之間,即屬無據。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給付系爭會份 之合會金,核無理由,無可准許。  ㈡備位請求部分:  ⒈按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須以當事人間之財產損益變動,即   一方受財產上之利益,致他方受財產上之損害,無法律上之   原因,為其成立要件。而一方基於他方之給付受有利益,是   否「致」他方受損害,應取決於當事人間是否存有給付目的   及給付關係而定。在指示人依補償關係指示被指示人將財產   給付領取人之指示給付關係,其給付關係係存在於指示人與   被指示人及指示人與領取人之間;至於被指示人與領取人   間,因領取人係基於其與指示人之對價關係,由指示人指示   被指示人向領取人為給付,該2人間僅發生履行關係,而不   發生給付關係。此際被指示人係處於給付過程之中間人地   位,依指示人之指示,為指示人完成對領取人為給付目的之   行為,初無對領取人為給付之目的(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   字第2508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復按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   存在之當事人,對於不當得利請求權之成立,應負舉證責   任,即應證明他方係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其受有損   害(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198號判決意旨參照)。本   件上訴人就系爭會份已繳付之會款,主張被上訴人應負不當   得利之返還責任,依前開說明,上訴人自應就兩造間有給付   關係、其給付目的不存在而屬無法律上原因等節,負舉證之   責。  ⒉查,上訴人雖主張「李金成」始終未曾對系爭合會主張任何   權利,可見其人並不存在云云,然「李金成」是否因遷居或   其他特殊狀況而未及出面主張權利,抑或單純不願出面,不   得而知。上訴人又稱以「李金成」為查詢條件調閱戶籍資料   或函詢上訴人住所地里長及附近社區,即可知上訴人住所地   周遭100公尺內並無名為「李金成」之人設籍云云,然所謂   「鄰居」係指居住距離若干之人,實無公認定義,縱無名為   「李金成」之人居住或設籍在上訴人住所周遭100公尺內,   亦不能率爾斷言該人不存在。故上訴人實未能證明「李金   成」並不存在。既然仍可能實有「李金成」此一會員存在,   則系爭會份會款之給付關係即係存在於「李金成」與被上訴   人之間,而非兩造之間,至系爭會份之會款係由上訴人以現   金交予被上訴人一情,固為兩造所不爭(見簡上卷第165   頁),惟揆諸前揭說明,此僅屬被指示人即上訴人,與領取   人即被上訴人間之履行關係,非屬給付關係。另查,系爭會   份會款之給付關係有何給付目的欠缺而陷於無法律上原因之   情事,復未據上訴人為主張及舉證,更難認與不當得利之成   立要件相合。綜上,上訴人既無法證明「李金成」並不存   在,復未能證明兩造間存有給付關係、甚或給付目的欠缺之   情,則其依不當得利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返還系爭會份   已繳納會款,即難准許。 六、綜上所述,上訴人依合會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給付63萬7, 950元暨遲延利息應屬無據。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經 核於法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另上訴人於本院追加備位請求,依 不當得利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給付63萬7,950元暨遲延利 息,亦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上訴人雖聲請傳喚證人陳慶祥(見簡上卷第45頁、第239頁 ),欲證明「上訴人曾告知陳慶祥其以不同名義參與系爭合 會,且後續拜託其以『李金成』之名義要求被上訴人給付合會 金」(見簡上卷第45頁),然上訴人是否係以「李金成」為 代號入會,實僅繫諸兩造就此事有無意思表示合致而已,核 與上訴人私下是否曾告知陳慶祥全無關涉。況本院業依兩造 間直接LINE訊息來往認定被上訴人未曾認知或允諾上訴人以 「李金成」為代號參與系爭合會,此部分人證顯無調查必要 ,爰不予調查。此外,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據 ,經審酌後,核與本件結論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贅述,附此 敘明。  八、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李桂英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陳香伶

2025-02-12

TPDV-113-簡上-246-20250212-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違約金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561號 原 告 即反訴被告 創羿綠能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冠雄 訴訟代理人 蔣子謙律師 被 告 即反訴原告 騏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維 訴訟代理人 宋正一律師 複代理人 黃郁元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違約金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於民國114年4月14日3時40分整, 在本院第26法庭行言詞辯論程序。   理 由 一、按法院於言詞辯論終結後,宣示裁判前,如有必要得命再開 辯論,民事訴訟法第210條定有明文。本件前經辯論終結, 認有再開辯論之必要。 二、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5-02-11

TPDV-113-重訴-561-202502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