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非常上訴程序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81-90 筆)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15號 聲 請 人 許偉仁 上列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本院110年度上訴字第1346號中華民國1 11年2月23日確定判決聲請再審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再審意旨略以:㈠依刑事訴訟法第211條之1規定:「法 院認有必要時,得依職權或依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或輔 佐人之聲請,就案件之專業法律問題選任專家學者,以書面 或於審判期日到場陳述其法律上意見。」聲請人之辯護人並 未依規定為聲請人之利益聲請。㈡聲請人長期施用第二級毒 品甲基安非他命,完全無法律知識,原確定判決附表編號8 至12部分,聲請人於第一審臺灣嘉義地方法院之準備程序, 並非聲請人在一般精神狀態下所為自由意識之陳述。聲請人 明確否認販賣毒品與羅振義、李振豪之犯行,臺灣嘉義地方 檢察署並未派檢察官、檢察事務官進行偵訊,剝奪聲請人辯 解之機會,違反法律程序。㈢依刑事訴訟法第184條規定,被 告得對質詰問證人,檢察官並未踐行在偵查中調查證人之法 律程序,應給被告詰問證人之機會。㈣依刑事訴訟法第420條 第1項第6款、第3項規定,提出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07年度簡 上字第4號、107年度嘉簡字第1488號判決為新證據,聲請再 審,請准予開啟再審等語。 二、再審及非常上訴制度,雖均為救濟已確定之刑事判決而設, 惟再審係為原確定判決認定事實錯誤而設之救濟程序,非常 上訴程序則在糾正原確定判決法律上之錯誤,如對於原確定 判決認係以違背法令之理由聲明不服,則應依非常上訴程序 循求救濟(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606號、105年度台抗 字第337號裁定意旨參照)。又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 款所規定之新事實或新證據,係指判決確定前已存在或成立 而未及調查斟酌,及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事實、證據 ,依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可合理相信足以動搖原 確定判決,使受有罪判決之人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 判決所認罪名者而言。亦即該「新事實」、「新證據」,除 須具備在判決確定前已存在或成立而未及調查斟酌,及判決 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嶄新性」(或稱「新規性」、「未 判斷資料性」)要件外,尚須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 ,明顯具有使法院合理相信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而對受判 決之人改為更有利判決之「顯著性」(或稱「可靠性」、「 明確性」)特質,二者均屬不可或缺,倘若未具備上開「嶄 新性」及「顯著性」要件,即不能據為聲請再審之原因。又 聲請再審程序並非上訴程序,再審程序並非「覆審制」,再 審法院首應審究聲請人所提出之新事實、新證據是否存在, 且符合「嶄新性」及「顯著性」之要件,尚非就原確定判決 已經調查之證據再重新評價,經查: ㈠、聲請再審意旨認原確定判決違反刑事訴訟法第211條之1、第1 84條關於專家證人、詰問證人相關規定部分,係指摘原確定 判決有違背法令之事由,核非聲請再審之理由,況刑事訴訟 法第211條之1規定係於112年12月15日方修正公布,早於原 確定判決111年2月23日之宣判日,復經本院調閱卷宗,該案 於言詞辯論終結前,並無聲請對質詰問證人(聲請人於第一 審自白犯罪,於上訴後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有 審理筆錄可參,聲請意旨以此聲請再審,本屬無據。另聲請 再審意旨關於檢察官並未給予偵查中詰問證人之機會、並未 訊問被告部分,尚屬對法律規定之誤解,並非聲請再審之理 由。 ㈡、聲請人就原確定判決之犯罪事實(即第一審犯罪事實㈤、㈥販 賣與羅振義、李振豪部分)於第一審審理時自白犯行,有第 一審法院110年9月28日審理筆錄可查,依該次審理筆錄之記 載,聲請人係由辯護人陪同在場進行審理程序,辯護人並為 聲請人主張本件有偵審自白減刑規定之適用,聲請人於辯論 程序並稱:我知道這樣是不對的,我只是要工作提神,久了 之後有同事也在用,知道我拿的比較便宜,才會弄成這個樣 子,請從輕量刑等語,依上開審理筆錄之記載,聲請人並無 何意識不清之異常情況,其於第一審審理中之自白,本可採 為證據使用,聲請人雖提出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07年度簡上 字第4號、107年度嘉簡字第1488號判決為新證據,主張其因 施用毒品而精神狀況不佳,然該兩次施用毒品時間分別為10 6年8月11日、107年8月3日10時40分回溯96小時內,與上開 審理期日110年9月28日相去甚遠,其以此主張於第一審審理 時之自白不可採,要無理由。 ㈢、是以,聲請人所提出之新事實、新證據,均無從動搖原確定 判決之認定,至於聲請人於本院陳述意見程序稱:我要跟羅 振義、李振豪對質部分,因聲請再審程序並非上訴程序,再 審程序並非「覆審制」,再審法院首應審究聲請人所提出之 新事實、新證據是否存在,且符合「嶄新性」及「顯著性」 之要件,尚非就原確定判決已經調查之證據再重新評價,本 件原確定判決所採用之證人羅振義、李振豪證言,並未據聲 請人提出新事證足認其等證述為虛偽,核與刑事訴訟法第42 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不符,其聲請與羅振義、李振豪對質 ,自無從准許,併予敘明。 三、綜上,聲請再審意旨所主張之再審事由,係就原確定判決依 法調查之結果,本於論理法則、經驗法則,取捨證據後所認 定之事實重為爭執,其雖提出新證據,然無論單獨或與卷內 事證綜合評價,客觀上均無從為合理相信足以推翻原確定判 決認定之事實,或鬆動其事實認定之重要基礎,顯難認為有 理由,爰駁回其再審之聲請。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吳錦佳                    法 官 吳書嫺                    法 官 蕭于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信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2025-02-25

TNHM-114-聲再-15-20250225-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212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吳榕青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 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2月13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4558號),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吳榕青(下稱抗告人)因 犯如附表所示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 如附表所示。茲檢察官以原審為上開各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 之法院,向原審聲請定應執行刑,經原審審核認其聲請為正 當,爰定其應執行之刑為有期徒刑6月及諭知易科罰金之折 算標準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並未收到如原審裁定附表所示案件之開庭通 知書,且已有委請家人提起上訴等語。 三、經查:  ㈠抗告人確有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並經如附表所示法院判處如 附表所示之刑,而附表編號3所示所之罪之犯罪時間,確係 在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判決確定日之前,原審法院為最後 事實法院等情,有上開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足 憑。是聲請人向原審法院聲請裁定應執行刑,於法自無不合 。  ㈡抗告人所犯如附表示所各罪,其中之宣告刑中最長期為有期 徒刑3月(編號1、3)以上,而附表編號1至2前曾定之應執 行刑加計附表編號3所處宣告刑之總和為7月(附表編號1至2 曾定應執行刑4月,故為4月+3月=7月)。原審於審酌抗告人 所犯各罪情節、彼此關聯性及抗告人經原審合法傳喚並未到 庭陳述意見等情後,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6月,並諭知易科 罰金之折算標準,符合量刑裁量之外部性及內部性界限;再 者,參之本件附表各編號前所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其他判決所 處宣告刑之總和為7月,相較原審裁定所定應執行刑有期徒 刑6月,已減去1月之恤刑,顯已考量抗告人所犯如附表所示 各罪之嚴重性、各罪彼此之關聯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 效應、罪數所反映之人格特性與犯罪傾向、施以矯正之必要 性等情狀而為整體非難評價,並斟酌抗告人所犯案件類型及 情節併予適度減少總刑期。  ㈢抗告人雖質以未收到如附表所示案件之開庭通知。惟抗告人 所犯如附表所示3罪,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係依刑事 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規定,向原審法院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程序為之,依同法第449條第1項規定,原審法院認依被告於 偵查中之自白或其他現存之證據,已足認定其犯罪者,得不 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況此節為該等案件之 程序事項,與本件定刑之判斷無涉。抗告人另質以如附表所 示案件已委請家人提起上訴乙節,然如附件所示案件均已確 定,且抗告人亦已於113年12月26日入監執行,有本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及法院在監在押簡列表在卷足憑。綜上,抗告人 以前詞提起抗告,均與原裁定所定應執行刑度之適法性與妥 當性無關,抗告人倘認如附表所示案件之訴訟程序於法有違 ,應循非常上訴程序請救濟。本件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吳秋宏                    法 官 邰婉玲                    法 官 柯姿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蔡硃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項之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項之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項之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2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12年9月25日12時45分許為警方採尿起回溯96小時內某時 112年10月4日 113年3月8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毒偵字第168號等 新北地檢113年度毒偵字第168號等 新北地檢113年度毒偵字第2785號 最 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3年度簡字第2411號 113年度簡字第2411號 113年度簡字第3495號 判決 日期 113年6月19日 113年6月19日 113年8月7日 確 定判 決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3年度簡字第2411號 113年度簡字第2411號 113年度簡字第3495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7月30日 113年7月30日 113年9月20日 備 註 1、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2247號。 2、編號1至2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13年度簡字第2411號刑事簡易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月。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572號。

2025-02-25

TPHM-114-抗-212-20250225-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420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鐘羿智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詐欺案件,對於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之執行指揮(113年12月3日雄檢信岸113年度執聲他2816 字第1139100778號函文),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詳如附件刑事聲明異議狀所載。 二、按刑事訴訟法第456條規定:「裁判除關於保安處分者外, 於確定後執行之。但有特別規定者,不在此限」。是科刑之 判決確定後,即具有執行力,除非經非常上訴或再審程序予 以撤銷或變更,或有特別規定可依者外,檢察官仍應依法予 以指揮執行。所謂特別規定,如同法第430條規定:「聲請 再審,無停止刑罰執行之效力。但管轄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 察官於再審之裁定前,得命停止。」或同法第467條規定: 「受徒刑或拘役之諭知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依檢察官之指 揮,於其痊癒或該事故消滅前,停止執行:一、心神喪失者 。二、懷胎5月以上者。三、生產未滿2月者。四、現罹疾病 ,恐因執行而不能保其生命者。」。後者乃法定之停止執行 事由,前者乃因受刑人縱已聲請再審,亦無停止刑罰執行之 效力,以避免因無益之再審聲請妨礙裁判之執行,惟若再審 之聲請尚非顯然全無理由,而原確定之判決亦非無顯然錯誤 之情形者,如仍聽任刑罰之開始或續行,縱再審結果,受判 決人獲得有利之裁判,刑罰仍已經執行無從回復,乃有設例 外即「但管轄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於再審之裁定前,得 命停止」但書規定之必要。既謂得命停止,則再審管轄法院 之檢察官自有斟酌之權(院字第1189號參照),得斟酌一切 情事,為合義務之裁量,非謂一經受刑人聲請再審,檢察官 即應停止執行。倘再審管轄法院之檢察官認尚無停止刑罰執 行之必要,受刑人又無同法第467條所定之心神喪失、懷胎5 月以上、生產未滿2月或現罹疾病,恐因執行而不能保其生 命等情形,而不予停止刑罰之執行,均屬裁量權限之合法行 使,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此分別係法律授權再審管轄 法院之檢察官(同法第430條但書部分)、執行之檢察官( 同法第467條部分)行使之裁量權限,如受刑人或其法定代 理人或配偶認檢察官之未停止執行不當,自屬不當之執行, 非不得依同法第484條規定,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 。然此既係專屬檢察官依法律授權而為裁量之範疇,與同法 第436條規定,因法院之為開始再審裁定,授予其得裁定停 止刑罰執行之裁量權不同,受理其聲明異議之法院僅得為低 密度之審查。 三、經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鐘羿智因詐欺案件,經本院以11 1年度金訴字第158號判決,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4月,並 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駁回上訴,再經最高法院駁回上訴 確定,再由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指揮執行等情,業經 本院職權調取上開確定判決、執行指揮書核閱無誤。則聲明 異議人前開案件既經本院於有罪判決主文內實際宣示主刑確 定,檢察官依據確定判決指揮執行刑罰,自屬適法。又聲明 異議人具狀向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聲請暫緩執行,經該署於 民國113年12月3日以雄檢信岸113年度執聲他2816字第11391 00778號函覆:「台端聲請本件停止刑罰執行乙事,因本署 認無必要且法院亦無裁定停止刑罰之執行,故駁回所請」等 語,則執行檢察官已依法律授權合法行使其裁量權,認無依 同法第467條規定停止執行之依據,否准聲明異議人停止刑 罰執行之請求,除其有顯然裁量濫用之情事外,不得任意指 為違法或不當,法院僅得為低密度之審查。蓋此屬專屬檢察 官依法律授權之範疇,與同法第436條規定,因法院之為開 始再審裁定,授予其得裁定停止刑罰執行之裁量權不同。況 本件原確定判決既未經再審或非常上訴程序予以撤銷,而於 再審之裁定前,是否停止執行,要屬檢察官執行指揮時自由 裁量之職權行使事項,並非聲明異議人聲請再審,檢察官即 應停止執行,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因此否准停止執行 刑罰之聲請,更無不當可言,是以本件聲明異議,尚屬無據 ,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陳芷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林怡秀

2025-02-24

KSDM-113-聲-2420-20250224-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

妨害公務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496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詹大為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妨害公務等案件,對於本院106年 度上易字第2283號,中華民國107年1月17日第二審確定判決(第 一審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6年度易字第366號,起訴案號: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05年度偵字第11764號),聲請再審,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詹大為(下稱聲請人 )不服本院106年度上易字第2283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 判決),依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3款 、第6款、第2項後段、第421條規定聲請再審,理由如下:  ㈠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323號第1頁第15行至第3頁第29行理由 內容;原確定判決第1頁末18行至第12頁第19行、第12頁第2 1行至第13頁第4行、第13頁第6行至第12行之裁判事實、理 由內容,與附表編號1至9所示事項,均有未合云云。  ㈡告訴人朱正榮在偵查終結前並沒有將自訴狀交付檢察官,與 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1543號、40年度台上字第176號判 決,以及刑事訴訟法第322條、第323條第1項但書、第2項規 定不合,是告訴人之告訴並非合法云云。 二、法律適用之說明:  ㈠按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判決之繕本及 證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法院認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 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29條前段、第433 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敘述理由,係指具體表明符合法 定再審事由之原因事實而言;所稱證據,係指足以證明再審 事由存在之證據,倘僅泛言有法定再審事由,而未敘明具體 情形,或所述具體情形,顯與法定再審事由不相適合,或未 提出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均應認聲請再審之程序 違背規定(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2371號裁定意旨參照 )。  ㈡次按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其經第二審確定之有罪 判決,就足生影響於判決之重要證據漏未審酌為理由而聲請 再審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為之,刑事訴訟法第421條 、第424條分別定有明文。而上揭20日之期間係不變期日, 倘若逾期始提出再審之聲請,則因該程序規定之違反已無從 補正,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規定,予以駁回。次按法院 認為無再審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經前項裁定後,不得 更以同一原因聲請再審,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第3項 分別定有明文。所謂「同一原因」,係指「同一事實原因」 而言,此應就重行聲請再審之事由暨所提證據(含證據方法 及證據資料),與前經實體裁定駁回之聲請是否一致加以判 斷,實質相同之事由與證據,不因聲請意旨陳以不同之說詞 或論點,即謂並非同一事實原因(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 第1553號裁定意旨參照)。  ㈢另案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1款、第2款所謂原判決所憑 之證物已證明其為偽造或變造者;原判決所憑之證言已證明 其為虛偽者,上開情形之證明,以經判決確定,或其刑事訴 訟不能開始或續行非因證據不足者為限,同法第420條第2項 亦有明文。因此,當事人若以上開條款所示之事由聲請再審 ,須提出原確定判決所憑證物已經證明為偽造、變造或原確 定判決所憑之證言已證明其為虛偽者,或其刑事訴訟程序不 能開始或續行非因證據不足所致之相關證據,始符合該條款 所規定之要件,而得以據為聲請再審之適法事由。又再審及 非常上訴制度,雖均為救濟已確定之刑事判決而設,惟再審 係為確定判決有認定事實錯誤而設之救濟程序,非常上訴程 序則在糾正確定判決之法律上錯誤,如認確定判決有違背法 令情事,則應依非常上訴程序循求救濟,二者迥然不同(最 高法院113台抗字第1916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聲請人因妨害公務等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 北地檢署)檢察官以105年度偵字第11764號提起公訴,復由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06年度易字第366號判決聲請人⑴於公 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處拘役40日;⑵公然侮辱 人,處拘役15日;應執行拘役50日,嗣經本院於民國107年1 月17日以106年度上易字第2283號判決(即原確定判決)駁 回上訴確定在案。  ㈡聲請人依刑事訴訟法第421條規定聲請再審部分:   茲因聲請人所犯刑法第140條第1項前段之公務員執行職務時 當場侮辱罪及同法第309條第1項之公然侮辱罪,核屬刑事訴 訟法第376條所定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依前揭說 明,應於送達判決後20日內聲請再審;查原確定判決之判決 日期為107年1月17日,聲請人於113年10月23日始具狀聲請 再審,有刑事聲請再審狀上所蓋本院收件章戳在卷足憑,顯 已逾法定期限,核與法定要件不符。  ㈢聲請人依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3款、第 2項後段等規定聲請再審部分:   查聲請人並未提出有另案確定判決認定原確定判決所憑之物 證係偽造或變造,證言、鑑定或通譯為虛偽或聲請人係被誣 告;抑或其刑事訴訟之不能開始、續行,非因證據不足之證 明,依前開說明,聲請人此部分聲請自未合於刑事訴訟法第 420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3款、第2項後段規定之要件。  ㈣聲請人依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規定聲請再審部分:  ⒈聲請人雖以聲請意旨㈠所示事由聲請再審,然其僅檢具本院11 3年度聲再字第323號刑事裁定及原確定判決之影本,並未提 出任何足資判斷原確定判決對於事實認定有何錯誤之新事實 、新證據,且其指摘原確定判決有如附表所示審判長未曉諭 就聲請人科刑資料指出證明方法、或有採證違背證據法則、 或對公然侮辱罪認定不符刑法第309條第1項規定或憲法法庭 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或對公務員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罪 認定不符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等情形,均非針對 原確定判決認定事實是否錯誤之再審程序所得審究,是此部 分再審事由,實屬違背聲請再審程序之規定,且無從補正。  ⒉聲請人固以聲請意旨㈡稱告訴人朱正榮在偵查終結前向檢察官 交付自訴狀,非合法告訴云云。惟查,聲請人就同一原因事 實聲請再審,經本院以107年度聲再字第45號認聲請人再審 之聲請為無理由,裁定駁回再審聲請確定,又迭經本院以11 2年度聲再字第342號、第452號、第524號、113年度聲再字 第66號、第167號,以聲請人係重覆以同一原因聲請再審, 再審聲請不合法而裁定駁回聲請,有各該裁定書附卷可憑。 是聲請人執同一事實之原因聲請再審,屬違背刑事訴訟法第 434條第3項規定,顯不合法。  ㈤聲請人另對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452號刑事裁定表示不服云 云。惟按對於確定之判決,始得聲請再審;對於裁定不得聲 請再審,此觀刑事訴訟法再審編之規定自明(最高法院95年 度台聲字第61號裁定意旨參照)。查本院113年聲再字第452 號刑事裁定僅係法院就聲請人先前所提再審聲請予以駁回之 裁定,並非確定判決,依上開說明,無從據為再審之標的, 是聲請人此部分聲請,於法不合。  ㈥綜上所述,聲請人本件再審之聲請,核與刑事訴訟法第421條 、第420條第1項第1至3款、第6款、第434條第3項之法定程 序均有未合,皆應予駁回。 四、按聲請再審之案件,除顯無必要者外,應通知聲請人及其代 理人到場,並聽取檢察官及受判決人之意見。但無正當理由 不到場,或陳明不願到場者,不在此限。又所稱「顯無必要 者」,係指聲請顯屬程序上不合法且無可補正或顯無理由而 應逕予駁回,刑事訴訟法第429條之2、法院辦理刑事訴訟案 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77條之4分別定有明文。準此,本件再審 聲請有上開程序違背規定之處,已如前述,即無通知聲請人 到場並聽取其意見之必要,末予敘明。 五、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鄭富城                    法 官 張育彰                    法 官 郭峻豪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翁子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附表】 編號 聲請再審意旨㈠指摘原確定判決、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323號裁定與下列事項不合 1 原確定判決第1頁末4行至末3行事實欄((即「事實二、案經朱正榮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文山第一分局報告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第12頁第20行至第21行及第13頁第5行至第6行理由欄之記載(即「再被告陳稱本件告訴人提出之密錄器及現場員警之密錄器係經過剪接云云」、「被告上訴意旨陳稱:告訴人所提出之密錄器及現場員警之密錄器經過剪接云云,殊無可取」)。 2 警察機關執勤使用微型攝影機及影音資料保存管理要點第2點員警因執行公務取得之攝錄影音資料,不論攝錄器材屬公有或私人財產均受本要點之規範,第3點第1項攝影機之使用依下列規定辦理第1款員警執行公務與民眾接觸前或個案研判有關開啟必要時間,即應開啟並完整連續攝錄處理事件經過,第4點第1項第2款第4目檔案名稱之命名以建立之人服勤之時段及姓名為原則、第5目每日由管理人使用檔案壓縮軟體設定密碼時及目錄清冊檢核並經主管確定。 3 刑法第309條第1項之公然侮辱之規定。 4 刑事訴訟法第288條第4項規定審判長應就被告科刑資料指出證明方法之規定。 5 憲法法庭113年度憲判字第3號、第5號判決。 6 105年11月11日臺北地檢署105年度偵字第15823、11764號妨害自由案訊問筆錄第3頁第11行至第13行之記載內容(問:是否要對詹大偉提出妨害名譽告訴?答:要,我要針對詹大偉在派出所內對我說他媽的提出妨害名譽告訴。)、⑺105年5月27日臺北地檢署105年度偵28號5133號案訊問筆錄第1頁末14行、第2頁第11行至第12行、第2頁第14行至第15行之記載(檢察官告知被告下列事項一、犯罪嫌疑及所犯罪名為妨害公務…答…我轉身往收發台角落有講依句「他媽的有這樣素質很差的」我沒有面對他,我是轉過來講的…問:是否承認辱罵公務員犯行?答:沒有。)。 7 105年5月27日臺北地檢署105年度偵28號5133號案訊問筆錄第1頁末14行、第2頁第11行至第12行、第2頁第14行至第15行之記載(檢察官告知被告下列事項一、犯罪嫌疑及所犯罪名為妨害公務…答…我轉身往收發台角落有講依句「他媽的有這樣素質很差的」我沒有面對他,我是轉過來講的…問:是否承認辱罵公務員犯行?答:沒有。)。 8 105年11月10日臺北地檢署105年度偵字第11764、15823號妨害公務案訊問筆錄第1頁末13行、第2頁末9行至末5行、第3頁第1行至第8行之記載(檢察官告知被告下列事項:一、犯罪嫌疑及所犯罪名為妨害公務…答:有,但我我當時全文是說他媽的素質有夠差,沒有對任何人,我在抱怨,因為我當時在櫃檯說要督察室之後,櫃檯幫我撥電話給督察室,我跟督察室電話中講後,督察室的人就要我在旁邊等,等得時候我才脫口而這句話,但沒有針對任何人,因為當時我是低著頭…問:是否承認妨害公務?答:我否認。問:有沒有其他陳述。答:我當時如果真的有講他媽的,為何值班員警沒有反應,如果要說妨礙公務的話,朱正榮是屬於木柵派出所的,我當時在文山一分局管區,朱正榮當時是否屬於執行公務情況也是有疑慮的,且當時至少有5位員警在場,但大家都沒有反應,只有朱正榮有反應。)。 9 105年11月11日臺北地檢署105年度偵字第15823、11764號妨害自由等案訊問筆錄第2頁第1行至第8行、第3頁第3行至第7行之記載(問:〈告以告訴要旨〉有何意見?答:105年5月27日下午1點當時我人在木柵派出所內,木柵派出所跟文山一分局是同一棟建築,但是事發地點是木柵派出所的值班櫃台,當時我人在派出所內,還在上班,告訴人到派出所來櫃台大小聲,我就出來看,因為告訴人罵我「他媽的」,我認為他有侮辱到我,我認為他有構成侮辱公務員或公署的現行犯,我就將告訴人上銬逮捕並告訴他相關的權利,之後就將他移送地檢署偵辦…問:你當時執行勤務為何?答:我當時應該是執行備勤勤務…問:〈提示職務報告〉是否由你所製作?答:是,上面所述內容皆實在)。

2025-02-24

TPHM-113-聲再-496-20250224-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61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黃文珊 上列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對於本院111年度上 訴字第4948號,中華民國112年4月1日第二審確定判決(第一審 案號: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942號,起訴案號:臺灣 桃園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24316、30812、30813、30814號 ),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受判決人黃文珊前因違反毒品危害 防制條例案件,前經原審法院以111年度訴字第942號判決判 處應執行有期徒刑15年,並經本院111年度上訴字第4948號 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及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295 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惟聲請人係初犯,應著重受刑人之矯 治教化,而非科以重刑,難認有長期監禁之必要。本件定執 行刑2罪,均判處有期徒刑10年3月,原確定判決卻合併定應 執行刑有期徒刑15年,顯屬過重,違反責任遞減原則、比例 原則及罪刑相當原則,爰聲請再審,請求給予受刑人改過向 善的機會,一個重新、從輕最有利於聲請人之執行刑,早日 重啟自新云云。 二、按再審及非常上訴制度,雖均為救濟已確定之刑事判決而設 ,惟再審係為原確定判決認定事實錯誤而設之救濟程序,與 非常上訴程序係為糾正原確定判決法律上錯誤者有別,是倘 所指摘者,係關於原確定判決適用法律不當之情形,核屬非 常上訴之範疇,並非聲請再審所得救濟。 三、經查,依本件再審聲請意旨,聲請人係對於原確定判決聲請 再審,主張所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5年,顯屬過重,違反責 任遞減原則、比例原則及罪刑相當原則,請求重新、從輕為 最有利於受刑人之執行刑等節,顯屬該確定裁判適用法律是 否錯誤,得否據以提起非常上訴之問題,與再審程序係就原 確定判決認定事實是否錯誤之救濟制度無涉,按上說明,本 件再審之聲請不合法,應予駁回。 四、末按聲請再審之案件,除顯無必要者外,應通知聲請人及其 代理人到場,並聽取檢察官及受判決人之意見。但無正當理 由不到場,或陳明不願到場者,不在此限,刑事訴訟法第42 9條之2定有明文。所稱「顯無必要者」,係指係指聲請顯屬 程序上不合法且無可補正或顯無理由而應逕予駁回而言,即 自形式觀察即得認其再審聲請係「不合法」或「無理由」, 而屬重大明白者而言。本件自形式觀察,可認聲請人據以聲 請再審之證據及理由,顯然不合法,本院認無踐行通知聲請 人到場並聽取檢察官意見等程序之必要,併予敘明。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遲中慧                    法 官 張少威                    法 官 顧正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莊佳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2025-02-24

TPHM-114-聲再-61-20250224-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265號 聲明異議人 即受 刑 人 張俊賢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 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執行指揮之命令(109年度執崇字第683 2號)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張俊賢(下稱異議 人)前於民國109年12月22日因毒品案件執行觀察勒戒及強 制戒治,又有施用毒品共6案,惟其中第1案及第6案分別判 處有期徒刑8月、6月,第2案至第5案則判決公訴不受理,然 此違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及觀察勒戒相關規定,請求正確裁 決以利異議人服刑等語。 二、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定有明文。是對於刑之 執行得聲明異議之事由,僅限於「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而所稱「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係指檢察官就執 行之指揮違法及執行方法不當等情形而言,又裁判確定後即 生效力,檢察官如依確定裁判內容為指揮執行,自難指檢察 官執行之指揮為違法或其執行方法不當。倘對法院所為之判 決或裁定不服者,則應循上訴或抗告程序尋求救濟。如該法 院之裁判,已經確定,則應另行依再審或非常上訴程序救濟 ,尚不得以聲明異議方式為之;倘受刑人並非針對檢察官執 行之指揮認有不當,其所為聲明異議於程序上已難謂適法, 法院自應以裁定駁回其異議。 三、經查,異議人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本院以10 9年度審訴字第373號判決,就其於109年2月13日施用第一級 毒品部分之犯行,判處有期徒刑8月確定,由臺灣高雄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以109年度執崇字第6832號指揮執行,後經註 銷,改以109年度執崇字第6832號之1指揮執行,刑期起算日 為109年8月11日,執行期滿日為112年5月26日等情,有本院 109年度審訴字第373判決書及上開執行指揮書在卷可稽,是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依上開已確定之判決執行,於法 並無不合。本件異議人聲明異議之內容,係主張其於本案後 另犯施用毒品案件,業經判決公訴不受理,惟本案經判決有 期徒刑8個月,又有一案經判決有期徒刑6個月,顯屬違法云 云。惟揆說上開說明,異議人若認原確定判決違法,應依再 審或非常上訴程序循求救濟方屬正辦,異議人以此為由聲明 異議,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陳芷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林怡秀

2025-02-24

KSDM-113-聲-2265-20250224-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82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黃震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沒入保證金案件,對本院裁定(99年 度聲字第3145號)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黃震(下稱異議人 )於民國97年間因犯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提出新臺幣(下同 )100萬元保證金後,許可停止羈押在案。嗣該案經判決有 罪確定後,因異議人未到案執行,經本院以99年度聲字第31 45號裁定,認異議人經依卷內所載住所通知未到案執行,命 警拘提亦無著,足見異議人業已逃匿,而沒入前揭保證金, 並經公示送達而告確定(下稱系爭裁定)。惟異議人自具保 時起,始終居住在「新北市○○區○○路000巷00弄0號0樓」住 處(下稱本案住處)。詎系爭裁定未予詳查,未向本案住處 合法送達即遽以公示送達,致系爭裁定確定後,執行沒入前 揭保證金,實難認為適法。茲請求調查異議人於具保後尚至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出庭應訊乙節、系爭裁定有無合法寄 存於本案住處之警察機關以為送達,並調閱本案住處附近之 監視器影像,證明員警有無實際前往拘提、異議人是否始終 居住在本案住處等情。爰依法對本院99年度聲字第3145號裁 定聲明異議等語。 二、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 定有明文。所謂諭知該「裁判」之法院,乃指對被告為有罪 判決,於主文內實際宣示其主刑、從刑之裁判(最高法院11 1年度台抗字第525號裁定意旨參照)。又執行機關對於審判 機關所為之裁判,並無審查內容之權,故裁判是否違法,並 非執行機關所得過問,是聲明異議之對象,應係檢察官之執 行指揮行為,而非檢察官據以指揮執行之裁判,故所稱「檢 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係指檢察官有積極執行指揮之違法 及其執行方法有不當等情形而言;檢察官如依確定判決、裁 定指揮執行,即無執行之指揮違法或其執行方法不當之可言 ,至於原確定判決、裁定,是否有認定事實錯誤或違背法令 之不當,應循再審或非常上訴程序以資救濟,尚無對之聲明 異議之餘地(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79號裁定意旨參照 )。 三、經查,依本件聲明異議內容,異議人係對本院99年度聲字第 3145號裁定表示不服,揆諸前開說明,並非得以聲明異議之 客體,異議人若欲爭執原確定裁判之內容,且認有符合提起 再審或非常上訴之理由,自應循再審或非常上訴程序以資救 濟,實非聲明異議程序可得審酌事項。是以,異議人聲明異 議,於法未合,自應予以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胡家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簡雅文

2025-02-21

KSDM-114-聲-282-20250221-1

台覆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覆審決定書 114年度台覆字第5號 聲請覆審人 張立人 上列聲請覆審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請求刑事補償, 不服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8月9日決定(113年度刑補 字第2號),聲請覆審,本庭決定如下: 主 文 覆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覆審人即補償請求人(下稱聲請人)張立人請求意旨略 以:聲請人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下稱橋 頭地院)先後裁定送觀察、勒戒及強制戒治,嗣法務部於民 國110年3月26日修正公布「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 紀錄表」、「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評分說明手冊 」(以下合稱評估標準)。依修正後評估標準,聲請人受觀 察、勒戒後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之評估分數僅33分,則聲 請人有無繼續執行強制戒治處分之必要,既有疑義,本應儘 速釋放;然聲請人仍經繼續執行至110年5月20日,始因另案 解送監獄執行有期徒刑,而受人身自由不法之侵害。爰請求 自110年3月26日起至同年5月20日止,按強制戒治執行日數 請求之刑事補償等語。 二、原決定意旨略以:聲請人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橋頭地院裁定 送觀察、勒戒後,認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續經該院於110 年2月20日以110年度毒聲字第83號裁定令入戒治處所施以強 制戒治,嗣因法務部修正公布評估標準,經橋頭地院以110 年度毒聲字第316號裁定免予繼續執行強制戒治處分,並未 撤銷聲請人原強制戒治處分之裁定,核與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第30條之1第2項規定之要件不符;且法院是否裁定免予繼續 執行強制戒治處分,仍應綜合受戒治人有無毒癮症狀、行狀 表現及其他有無繼續執行必要等事由而為決定,並非專以修 正後之評估標準為唯一認定依據。爰認聲請人並無刑事補償 法第1條、第2條所定各款規定之事由,本件補償之請求為無 理由,乃予駁回。 三、按受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處分人其原受觀察、勒戒或強制 戒治處分之裁定經撤銷確定者,其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處 分之執行,得準用冤獄賠償法(現已修正並更名為刑事補償 法)之規定請求賠償,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30條之1第2項定 有明文。查聲請人因施用第二級毒品案件,經橋頭地院裁定 令入戒治處所施以強制戒治,嗣雖經裁定免予繼續執行,惟 並未撤銷聲請人原強制戒治處分之裁定,其原已執行之強制 戒治程序仍屬合法。且原強制戒治裁定,亦無因再審、非常 上訴程序而裁判撤銷,或因重新審理而更為裁定情形,核與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30條之1第2項及刑事補償法第1條第2款 之規定不符。原決定機關依刑事補償法第35條第2項規定傳 喚聲請人到場,並予陳述意見之機會後,因而駁回聲請人之 請求,並無不合。聲請覆審意旨,仍執陳詞,指摘原決定不 當,為無理由。爰決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高孟焄   法 官 吳青蓉   法 官 周舒雁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林英志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黃秀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2025-02-20

TPCM-114-台覆-5-20250220-1

台抗
最高法院

妨害性自主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23號 抗 告 人 吳冠霆 上列抗告人因妨害性自主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113 年11月29日駁回其聲請再審之裁定(113年度侵聲再字第33號)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按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 認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 名之判決者,為受判決人之利益,得聲請再審,刑事訴訟法第 420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該款所謂之新事實、新證據,須 兼備「嶄新性」及「確實性」之要件,且應先為「嶄新性」之 審查,於通過此門檻,再進入第二階段之「確實性」判斷。所 謂嶄新性,是指未經原確定判決實質審酌之證據或事實而言; 如就業經原確定判決審酌之證據資料,徒憑己意對於法院證據 取捨之職權行使為指摘,或於證據之證明力持相異之評價,自 不符合嶄新性之要件。又刑事訴訟法第429條之3第1項規定: 「聲請再審得同時釋明其事由聲請調查證據,法院認有必要者 ,應為調查。」其立法目的係為有助於判斷再審聲請人所指之 新事實、新證據是否符合「確實性」之要件。如再審聲請人所 提之證據,不具「嶄新性」之要件,自無贅為調查證據之必要 ,自不待言。再者,再審及非常上訴制度,雖均為救濟已確定 之刑事判決而設,惟再審係為確定判決有認定事實錯誤而設之 救濟程序,非常上訴程序則在糾正確定判決之法律上錯誤,如 認確定判決有違背法令情事,則應依非常上訴程序尋求救濟, 二者迥然不同。 本件抗告人吳冠霆就原審法院111年度侵上訴字第285號妨害性 自主案件刑事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依刑事訴訟法第 420條第1項第6款規定聲請再審,其聲請意旨略如原裁定理由 欄一所載。原裁定略以:聲請意旨指稱原確定判決量刑過重, 違反刑法第57條規定及罪刑相當原則部分,乃屬法律適用之爭 執,非屬再審制度所能救濟。且抗告人所爭執之量刑與「罪名 」無關,自非前開條款所指「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範疇。 另原確定判決係依抗告人之供述、證人即被害人A女(姓名詳 卷)之指述,及路口監視器影像翻拍照片、本案旅館附近路口 及旅館大廳電梯內監視器影像翻拍照片、通訊軟體對話紀錄截 圖、第一審法院勘驗監視器錄影畫面之勘驗筆錄暨截圖等證據 資料,綜合判斷,認定抗告人有如其事實欄所載之對A女為強 制性交犯行明確;且說明抗告人否認犯行所辯各節,何以不足 採信之理由,有原確定判決及該案卷(電子卷證)可參。而聲 請意旨所提之出入本案旅館監視器錄影畫面及DNA檢驗結果之 證據資料,業經原確定判決斟酌(見原確定判決理由欄「貳、 實體部分:認定犯罪事實所依據之證據及理由:㈡3.、㈢1.4.6 .及㈤2.3.」所載),顯不具「嶄新性」之要件,當非刑事訴訟 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所稱之新事實、新證據。再者,聲請意 旨雖聲請調閱監視器影像畫面檔案及DNA證明資料,然該監視 器檔案業經第一審法院勘驗,此有第一審勘驗筆錄可參。且上 開證據資料,業經原確定判決審酌,自無調查之必要。因認其 再審之聲請為無理由,而予駁回等旨。經核於法洵無不合。 抗告意旨略以:A女係自願與其同往旅館,且與其一同在旅館櫃 臺登記休息,並非A女所稱遭其詐騙而前往之情事。又A女是自 願脫衣服,過程中未曾對外求援,而A女身上亦未驗出其之生 物特徵,復無任何遭異物入侵之跡證,豈能單憑A女之說詞, 無視上開對其有利之證據,而為其不利之認定?原確定判決有 違公平、正義及無罪推定原則云云,並未針對原裁定駁回其聲 請之論述,如何違法或不當為具體指摘,復置原裁定已明白論 敘之事項於不顧,且所述各節,或屬對原確定判決已論斷說明 及採證、認事職權行使之事項,為不同之評價,非聲請再審所 定之新事實、新證據;或屬得否提起非常上訴之判決有無違背 法令之問題,尚非本件再審程序所得審究。綜上,應認其抗告 為無理由,予以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徐昌錦 法 官 林海祥 法 官 張永宏 法 官 楊力進 法 官 江翠萍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陳廷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2025-02-20

TPSM-114-台抗-23-20250220-1

台抗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聲明異議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229號 抗 告 人 熊啟振 上列抗告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 院中華民國113年12月9日駁回其對檢察官執行之指揮聲明異議之 裁定(113年度聲字第3209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為刑事訴訟法第484 條所明定。所謂「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應指檢察官有 積極執行指揮之違法及其執行方法有不當等情形而言。故聲 明異議之對象,應係指檢察官有積極執行指揮之違法及其執 行方法有不當等情形,而非以檢察官據以指揮執行之科刑裁 判為異議對象。又刑事裁判於確定後即生效力,職司執行之 檢察官必須本於確定裁判內容指揮執行。至確定裁判是否違 法,僅得另循刑事訴訟法針對確定裁判所設之非常上訴程序 尋求救濟。在此之前,檢察官依據確定裁判內容所為執行之 指揮,即無違法或不當可言。 二、原裁定略以:抗告人熊啟振前因犯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罪,經原審法院100年度聲字第1760號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9年確定,由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以100年執更乙字第849號執行指揮書指揮執行在案。原確 定裁定附表所示各罪之確定判決,其中臺灣基隆地方法院98 年度易字第360號判決、原審法院99年度上訴字第3188號判 決,均論上訴人以累犯等情,有各該判決在卷可憑(見原審 卷第32、49頁),則檢察官依原確定裁定在上述執行指揮書 備註欄記載「是否累犯:是」,並無違誤。本件檢察官既係 依確定裁判指揮執行,尚無執行之指揮違法或其執行方法不 當之可言。抗告人倘對原確定裁定或判決不服,應另行依法 定程序加以救濟,而非對檢察官執行之指揮聲明異議。本件 抗告人聲明異議,應予駁回等旨。經核於法尚無不合。 三、抗告意旨猶執陳詞,徒憑己見,任意指摘原裁定違法、不當 ,難認有據。本件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蘇素娥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洪于智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杜佳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2025-02-20

TPSM-114-台抗-229-202502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