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交付動產

共找到 7 筆結果(第 1-7 筆)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所有物等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199號 上 訴 人 李建和 訴訟代理人 鍾秉憲律師 被 上訴 人 廖尚鈞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所有物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9月24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第687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理 由 一、本件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於民國110年10月25日以新臺幣( 下同)295萬元向訴外人秦宇昊買受車號000-0000號自用小客 車(下稱系爭車輛、甲契約),嗣於同年11月1日轉售與伊 (下稱乙契約),伊與被上訴人於同年月16日至秦宇昊經營 車行,由秦宇昊交付系爭車輛與被上訴人,被上訴人交付與 伊,伊當場以訴外人即伊配偶楊皓筠所有車號000-0000號自 用小客車(下稱丙車)抵付88萬元,加計伊嗣後匯付價金16 6萬元、34萬元(下稱A、B款項),及被上訴人同意負擔差 額7萬元,伊已付清價款。詎被上訴人於111年3月18日由警 員陪同自伊處取走系爭車輛,旋於同年5月5日出售訴外人張 佳華,不法侵害伊就系爭車輛之所有權,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等情。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後段規定,擇一求為命被 上訴人給付295萬元,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加計法定 遲延利息之判決(未繫屬本院者,不予贅述)。 二、被上訴人則以:兩造間無乙契約存在,A、B款項係兩造共同 投資不動產之分潤,非系爭車輛買賣價金。實則伊向秦宇昊 買受系爭車輛後借與上訴人,嗣取回轉售予張佳華,非侵權 行為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維持第一審所為上訴人上開敗訴部分之判決,駁回其上 訴,係以:  ㈠被上訴人於110年10月25日與秦宇昊簽訂甲契約,以295萬元 買受系爭車輛,除給付定金2萬元外,並向訴外人遠東國際 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貸款210萬元及給付尾款83萬元等情 ,為上訴人所不爭,並有甲契約等為證,與秦宇昊於另案臺 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下稱桃園地檢署)112年度偵字第40898 號案件(下稱第40898號案件)所為證言相符,堪認系爭車 輛係被上訴人以295萬元買受而取得所有權。  ㈡依兩造及楊皓筠間LINE對話及匯款單等資料,可知上訴人於1 10年11月3日支付1萬元指定標得系爭車輛之車牌號碼,被上 訴人於同年月5日告知上訴人系爭車輛已整備好可交車,及 楊皓筠、上訴人於同年月26日匯A、B款項予被上訴人,被上 訴人同日建議上訴人先為系爭車輛投保,待車籍移轉時再變 更要保人為上訴人等情,堪認兩造就系爭車輛有成立乙契約 之合意。惟查上訴人所提A款項匯款單備註欄記載「車款」 ,惟B款項匯款單則未記載匯款原因,佐以兩造間有合夥投 資關係並因此交惡,難認B款項係上訴人所付乙契約價金。 另秦宇昊於第40898號案件所言及甲契約記載,僅能證明兩 造於110年11月16日同至秦宇昊車行交車時,上訴人駕駛丙 車作價83萬元為被上訴人支付系爭車輛尾款,另由被上訴人 支付過戶稅金、配件安裝及保養等費用後,由秦宇昊將該車 交付被上訴人。縱認上訴人已匯A、B款項及以丙車抵付乙契 約價款,其仍未舉證被上訴人同意負擔該契約其餘價款差額 7萬元,則上訴人未給付足額車款,並經被上訴人於第一審 為同時履行抗辯,堪認被上訴人係將系爭車輛出借與上訴人 ,非基於所有權移轉之意思而交付該車。則系爭車輛既仍屬 被上訴人所有,其出售張佳華乃所有權處分權能之行使,非 不法侵權行為。  ㈢綜上,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後段規定,請求被上 訴人給付295萬元本息,為無理由等詞,為其判斷之基礎。 四、按物之出賣人,負交付其物於買受人,並使其取得該物所有 權之義務;又稱使用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以物交付他方, 而約定他方於無償使用後返還其物之契約,民法第348條第1 項、第464條規定分別定有明文。而動產物權之讓與,非將 動產交付,不生效力,亦為同法第761條第1項所明定。當事 人是否基於移轉物權之意思而交付動產,應於具體個案中, 由其所根基之原因事實、經濟目的,依一般社會觀念及理性 之客觀認知、經驗法則及當事人所欲使該意思表示發生之法 律效果,探求當事人之真意,並將誠信原則涵攝在內,以為 認定之依據。查兩造間有成立乙契約之合意,且上訴人於11 0年11月3日支付1萬元指定標得系爭車輛車牌號碼1358號, 兩造於同年月16日至秦宇昊車行交車,並由被上訴人將該車 交付上訴人,為原審認定之事實。又系爭車輛之行照、汽( 機)車過戶登記書、汽車新領牌照登記書、汽車號牌費及行 車執照費自行收納款項收據等文書均由上訴人持有,業據其 提出該等文書為證(見一審卷第29頁、第97至103頁)。桃 園地檢署111年度偵字第26062號不起訴處分書記載被上訴人 對上訴人提出侵占之刑事告訴意旨謂:「111年3月18日……約 定……交還車輛時,被告(即上訴人)……將本案車輛之鑰匙、 車輛稅籍資料及交車包等……拒不返還」等語(見一審卷第17 1頁),似見被上訴人自承其交付該車第2副鑰匙及相關文件 與上訴人,而上訴人未予返還。另被上訴人於110年11月5日 LINE向上訴人稱:「你的車已經好了,隨時可以交車的狀態 ,等哥帶嫂子去走個流程即可以辦理」、被上訴人於同年12 月1日詢問秦宇昊:「如果杰瑞(即上訴人)的車(即系爭 車輛)電腦要改一階,哥那邊有門路嗎?」(見一審卷第27 頁、第207頁),被上訴人似於110年11月16日交付系爭車輛 與上訴人前後,均以「你(即上訴人)的車」、「杰瑞(即 上訴人)的車」稱呼該車,被上訴人並將該車行照等相關文 件及第2副鑰匙交付上訴人。似此情形,依一般社會觀念及 理性之客觀認知,能否認被上訴人非基於移轉所有權之意思 交付系爭車輛與上訴人?倘上訴人已取得該車所有權,被上 訴人於111年3月18日以該車遭上訴人侵占為由而取回,並出 售予第三人,是否未侵害上訴人之所有權?顯滋疑義。次查 ,楊皓筠、被上訴人110年11月26日LINE對話:「楊皓筠稱 :匯款了,分2筆……。被上訴人:總共兩百已收到,更正,2 00萬(即A、B款項)」,且A款項匯款單(即存提交易憑證 )備註欄記載「車款」(見一審卷第25頁、第21頁),似見 楊皓筠向被上訴人表示A、B款項原屬1筆,其將之分2筆匯款 ,被上訴人亦表示收到。則得否認上訴人僅以A款項給付系 爭車輛價款,B款項則非該車價款,亦非無疑。另上訴人所 提楊皓筠、被上訴人間對話錄音譯文(即原證16,下稱系爭 錄音譯文)記載被上訴人稱:「姊(即楊皓筠)我跟妳講那 台車(即系爭車輛),他買那一台車買298……我還幫他那台 車付了7萬,所以Jerry(即上訴人)然後呢你那台車他說估 88他說這樣太便宜我還貼了5萬。所以那台車298」等語(見 一審卷第145頁),被上訴人不否認兩造、楊皓筠間LINE對 話及系爭錄音譯文之真正(見一審卷第223頁、原審卷第174 頁),被上訴人並似於系爭錄音譯文中自承其為上訴人支付 系爭車輛價款7萬元。果爾,上訴人主張其以丙車抵付乙契 約價款88萬元、匯付A、B款項200萬元,被上訴人同意補貼 其餘價款差額7萬元,已付清系爭車輛價款等語(見一審卷 第117頁、第119頁、原審卷第181頁),是否全無足取?自 有詳加調查審認之必要。原審認上訴人未舉證被上訴人同意 負擔上開差額7萬元,遽認其未付訖系爭車輛價款,亦屬速 斷。再按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規定,各當事人就其所主 張有利於己之事實,均應負舉證責任。依舉證責任分配法則 所確定之應負舉證責任一造當事人,其對待證事實所應提出 之證據,乃係本證,倘本證已使法院對待證事實獲得確實之 心證,而盡其舉證責任,他造當事人對該主張如抗辯為不實 並提出反對之主張,即不得不提出相當之反證,此為民事舉 證責任分配之原則。倘上訴人就其主張付清系爭車輛價款, 及被上訴人係基於移轉所有權之意思交付該車,已提出相當 之證明,則被上訴人否認其移轉系爭車輛所有權,抗辯係以 使用借貸之意思交付該車,自應由被上訴人就此提出相當之 反證。原審未遑命被上訴人就此提出反證,徒以上訴人未舉 證付訖系爭車輛價款,及被上訴人於第一審為同時履行抗辯 ,遽認被上訴人係以出借之意思交付該車,並進而謂其於11 1年3月18日取回該車轉售他人,不構成侵害上訴人所有權之 侵權行為,自有可議。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 予廢棄,非無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周 舒 雁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2-27

TPSV-114-台上-199-20250227-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852號 聲請人 即 選任辯護人 鄭弘明律師 被 告 蕭自強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3年度訴 字第185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扣案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1輛 ,係被告平日私人使用,非供本案犯罪之用,且檢察官起訴 書中亦未聲請宣告沒收,足證該車確非應予沒收之物,而無 留存必要。又車輛若久未啟動,恐生損壞跡象,爰聲請發還 車輛予被告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而所謂扣押物無留存必要,係指非屬得沒收之物,又無 留作證據之必要者而言,倘仍有留存必要,得不予發還;至 於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件發展及事實調 查予以審酌。次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 犯罪所得,包括違法行為所得、其變得之物或財產上利益及 其孳息,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4項定有明文。又按得沒 收之物,得扣押之;為保全追徵,必要時得酌量扣押犯罪嫌 疑人、被告或第三人之財產,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 2項亦規定甚明。 三、經查,被告蕭自強因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警執行 搜索後,扣得其持用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1輛 ,嗣該案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偵查案號:113年度偵字第100 9、3866、3979號),現由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185號審理 中之事實,有法務部調查局南部地區機動工作站搜索扣押筆 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起訴書在卷可稽(見 113年度偵字第3979號卷第237頁至第241頁,本院113年度訴 字第185號卷一第7頁至第16頁)。而上開自小客車車籍雖登 記於被告配偶曹語玹名下,然汽車為動產,其所有權之讓與 ,依民法第761條第1項等規定,僅需「讓與之意思」及「交 付動產」而生效,並不以登記為要件,是該車之實際所有權 人或事實上處分權人,仍應綜合各項證據資料以為判斷,查 該車係由被告支付價金購入,使用前無須徵得被告配偶同意 ,實為被告所有等情,業據被告供述在卷(見本院113年度 聲字第852號卷113年12月31日訊問筆錄),並有車籍查詢資 料、以統號查詢全戶戶籍資料(完整姓名)可查(見113年 度偵字第1009號卷第387頁、113年度偵字第3866號卷第429 頁),是得認該車為被告所有。又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坦 承犯行,並供稱:分工方式及報酬均如起訴書所載等語(見 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85號卷一第130頁至第131頁),則本案 將來如認定有罪,依法須沒收犯罪所得,並諭知於全部或一 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加以車輛具有 易流通性,極易移轉他人或處分,自有為保全追徵而繼續扣 押之必要。故聲請人之聲請,尚難准許,應予以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王義閔                      法 官 鮑慧忠                   法 官 巫美蕙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許喻涵

2024-12-31

CHDM-113-聲-852-20241231-1

重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請求交付動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417號 原 告 李金生 訴訟代理人 林見軍律師 被 告 陳家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交付動產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而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 第77條之27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起訴必須具備之程式。又 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對被告提起請求交付動產訴訟,未據繳納第一審 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9日以113年度補字第1074 號裁定命原告於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繳納裁判費新臺幣65, 449元,該裁定已於113年11月4日送達原告,有本院送達證 書附卷可憑。惟原告逾期迄今未繳納上開裁判費,有本院民 事科查詢簡答表、答詢表、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 繳費資料明細、收文收狀資料查詢清單在卷足佐,揆諸首揭 規定,其訴不能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楊亞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雅婷

2024-12-24

TNDV-113-重訴-417-20241224-1

司執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占有車輛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59953號 債 權 人 合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上列債權人與債務人林芷寧間占有車輛強制執行事件,本院司法 事務官裁定如下: 主 文 強制執行之聲請駁回。 程序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應依執行名義為之。執行名義為其他依法律之規 定,得為強制執行名義者,債權人於聲請強制執行時,並應 提出得為強制執行之證明文件,此為開始強制執行程序必備 之程式要件,如有欠缺,除有強制執行法第6條第2項前段情 形外,執行法院應先命債權人補正,逾期不補正,即得以其 聲請不合法為由,駁回強制執行之聲請,此觀諸同法第4條 第1項第6款、第6條第1項第6款、第6條第2項及第30條之1準 用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即明。次按經登記之 動產抵押契約載明應逕受強制執行者,債權人於債務人不履 行契約且拒絕交付抵押物時,得依該契約聲請法院逕對債務 人執行交付。動產擔保交易法第17條第1、2項定有明文。此 動產抵押契約,即屬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第6款所稱「其 他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強制執行名義者」。而依此種契約聲 請執行之權利既為動產抵押權,參酌同法第6條第1項第5款 關於抵押權人聲請拍賣抵押物時應提出債權及抵押權證明文 件正本之規定,動產抵押權人於聲請強制執行交付抵押物時 ,其所需提出得為強制執行之證明文件,亦應包括債權及抵 押權證明文件正本。 二、本件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時,所提出得為強制執行之證明文 件,僅有債權人與原動產抵押人創鉅有限合夥簽立之動產擔 保交易動產抵押變更登記申請書、動產擔保交易(動產抵押 )變更契約書,而未提出原動產抵押設定契約書及債權證明 文件正本。經執行人員以民國113年12月10日新院玉113司執 聖59953字第1134068305號函通知債權人於5日內補正,此通 知並已於113年12月11日送達債權人,有電子公文收文狀態 查詢結果1份在卷可稽。惟債權人逾期迄今無正當理由仍未 補正,依前開說明,債權人所提出之得為強制執行之證明文 件既非完備,則債權人開始強制執行必備之程式要件即有欠 缺,本件聲請尚非適法,應予駁回。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池東旭

2024-12-23

SCDV-113-司執-59953-20241223-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侵占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296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讚平 上列被告因侵占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字第874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王讚平犯侵占罪,處拘役參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未扣案之車牌號碼NBJ-2381號普通重型機車壹輛沒收 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與證據,除犯罪事實欄第9至10行更正為「…… 機車後,僅繳交6期,明知其未繳清買賣價金,無取得上開 機車之所有權,僅因工作不穩定且無法負擔分期價款,竟意 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侵占之犯意,於繳納6期款項後 即拒不繳納其餘分期款項,……」外,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聲請 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核被告王讚平所為,係犯刑法第335條第1項之侵占罪。 三、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非無謀生能力,竟不思以 正途取財,為圖己利,明知在未繳清全部價金前,僅得占有 、使用附件犯罪事實欄所示之機車,卻易持有為所有之意 ,居於所有人地位將該機車交予他人而侵占入己,足見其未 能尊重他人財產法益,所為殊值非難;惟念被告犯後終能坦 認犯行,復考量被告犯罪之動機、手段、所侵占財物之價值 ,兼衡其於警詢自承之教育程度、家庭經濟狀況(詳如警詢 筆錄受詢問人欄記載),及如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 所示無前科之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 知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一日之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四、本件被告侵占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1輛,核 屬其犯罪所得,而被告雖陳稱其將上開機車交給朋友,讓朋 友幫我繳貸款等語(見偵卷第25頁),然卷內尚乏其他證據 以實其說,為免被告保有犯罪所得,仍應依刑法第38條之1 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並諭知於全部或一部不能 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0條第1項、 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判決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 庭。 本案經檢察官張貽琮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李承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5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者,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8742號   被   告 王讚平 (年籍資料詳卷) 上列被告因侵占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王讚平於民國108年8月2日以分期付款買賣之方式,向仲信 資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仲信公司)之特約佳陸車業有限 公司(以下稱佳陸公司)購買車號000-0000號機車1部,買 賣價金為新臺幣(下同)9萬8,100元,按月分36期清償,每 期應繳納2,725元。雙方約定王讚平於全部價金清償前,賣 方仍保有系爭機車所有權,王讚平僅得占有、使用,不得擅 自處分。仲信公司於上開交易成立後,即向佳陸公司支付上 開機車全部價金,並受讓佳陸公司對王讚平之買賣價金請求 權。詎王讚平於取得前揭機車後,竟於繳納6期款項後即拒 不繳納其餘分期款項,亦不歸還上開機車,以此方式易持有 為所有而侵占上開機車,致仲信公司受有損害。  二、案經仲信公司告訴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下列證據足以證明被告犯罪:  (一)被告王讚平於偵查中之供述。  (二)仲信公司告訴代理人高振洋之指訴。  (三)仲信公司廠商資料表及應收帳款讓與承諾書。  (四)分期付款申請表及分期付款約定書。  (五)車號000-0000號機車之行車執照。  (六)仲信公司109年10月15日109年度(刑)字第0808A00792 號催繳函。  (七)分期繳款紀錄。 二、被告雖於購買上開機車後登記為該機車車主,然動產物權之 讓與,除交付動產外,尚需當事人間有讓與之合意,始能發 生讓與之效力。至於監理機關所為登記,僅為行政管理事項 ,並非動產物權變動之生效要件,尚不得以此據認所有權歸 屬。因之,尚不得以該機車行車執照上登記之車主為被告, 即認被告已取得該機車之所有權(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0年 度簡上字第333號判決參照)。 三、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5條第1項之侵占罪嫌。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2   日                檢 察 官 張貽琮

2024-11-13

KSDM-113-簡-2962-20241113-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請求交付動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074號 原 告 李金生 訴訟代理人 林見軍律師 被 告 陳家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交付動產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 原告請求被告應將如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經工動字第8563號動 產擔保交易登記所附動產擔保交易登記標的物明細表之動產交付 予原告,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6,502,800元, 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65,449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 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未 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楊亞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如對本裁定關 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抗告,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 院之裁判;其餘關於命補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書記官 陳雅婷

2024-10-29

TNDV-113-補-1074-20241029-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446號 聲 請 人 源松通運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陳正閔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連晉德等犯廢棄物清理法等案件(本院113年 度訴字第442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車號000-00號營業貨運曳引車、73-MG號營 業半拖車(下稱本案車輛)均為聲請人源松通運股份有限公 司所有,本案車輛及車牌因被告連晉德涉犯廢棄物清理法案 件,現為鈞院扣押在案。因本案車輛之車牌於扣押時已經照 相設備蒐證完畢,應無繼續留存之必要;又該車牌非屬違禁 物,且聲請人對於本案車輛作為犯罪用途毫不知情,故該車 牌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請求將本案扣押之車牌發還聲請人 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又按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 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 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 必要,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 由事實審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 101年度台抗字第125號裁定意旨參照)。故扣押物有無繼續 扣押必要,案件所繫屬之法院自得依職權衡酌訴訟程序之進 行程度、事證調查之必要性,而為裁量。 三、經查:  ㈠被告連晉德等犯廢棄物清理法等案件,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56772號、113年度偵字第7408、15880、15881號起訴書提起公訴,現由本院審理中。而本案車輛,係警方於民國(下同)112年11月27日下午2時起至同月28日凌晨1時5分止在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執行搜索所扣得,此有本院112年聲搜字002974號搜索票、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三大隊第二中隊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在卷可佐(見偵56772卷一第51~61頁),且警方112年11月27日透過警政知識聯網-車籍資訊系統-車輛詳細資料列印查得本案車輛之車主均為山城通運股份有限公司,亦有車輛詳細資料報表2份在卷可查(見偵56772卷一第193~195頁),雖被告連晉德於警詢時稱本案車輛是鄭宥紘借放云云(見偵56772卷一第41頁),惟鄭宥紘於警詢時稱只知道本案車輛是被告連晉德朋友的,不知道是否跟被告租場地放置,也不知道為何停放在被告連晉德所承租管理之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等語(見偵56772卷一第261頁),且被告連晉德於偵訊時則稱:(989-WB車頭及車斗為何會在你場内?)那是原本要買的,就是有意願要買那台車等語明確(見偵56772卷三第225頁),堪認扣案之本案車輛原登記車主均為山城通運股份有限公司,而為被告連晉德管領使用中。  ㈡又按動產物權之讓與,非將動產交付,不生效力;但受讓人已占有動產者,於讓與合意時,即生效力,民法第761條第1項定有明文。依民法第761條第1項前段規定,動產物權之讓與,非將動產交付,不生效力,此之所謂交付,非以現實交付為限,如依同條第1項但書及第2項、第3項規定之簡易交付,占有改定及指示交付,亦發生交付之效力,此項規定於汽車物權之讓與,亦有適用(最高法院70年台上字第4771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又按汽車為動產,依民法第761條第1項規定,其物權之讓與以交付為生效要件。在監理機關所為過戶,屬於行政上之監理事,不生物權移轉之效力。有關車輛之管制檢驗及變更登記等,須經公路監理機關之登記,並以發給行車執照記載之車主為準,固屬實在,第以車輛為動產,其所有權之讓與,依民法第761條第1項規定,仍因交付而生效(最高法院71年度台上字第3923號、72年度台上字第1933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故而監理機關對汽車所有人名義之登記,不當然生所有權取得或變更之效力。  ㈢本案目前尚進行審理中,依被告之供述及檢察官起訴時提出 之證據,本案車輛即為被告犯罪使用之物而為證據或可能為 得沒收之物,仍有隨訴訟程序之發展而有其他調查之可能, 難謂已無留存之必要,茲為日後審理之需要及保全證據,應 認有繼續扣押之必要,尚難先行發還,且汽車號牌為公路監 理機關所發給汽車所有人用以識別汽車及行車許可之憑證, 本案車輛既有繼續扣押之必要,即無單獨發還車牌之理。至 聲請人源松通運股份有限公固以提出之行車執照影本主張為 本案車輛車主,然有關車輛之管制檢驗及變更登記等,雖須 經公路監理機關之登記,並發給行車執照予登載之車主,然 汽車為動產,其所有權之讓與,依民法第761條第1項等規定 ,僅需「讓與之意思」及「交付動產」而生效,並不以登記 為要件。是系爭汽車之實際所有權人或事實上處分權人,仍 應綜合各項證據資料以為判斷,而本案車輛扣案時之車主為 山城通運股份有限公司,且扣案時本案車輛均為被告連晉德 以占有人身份使用,前已敘明,則聲請人是否為本案車輛之 實際所有權人,仍屬不明,其聲請發還本案車輛之車牌,即 難認有據,揆諸前揭規定,聲請人請求發還扣押物,礙難准 許,聲請人之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高思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古紘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2024-10-08

TCDM-113-聲-1446-2024100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