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余玟慧

共找到 113 筆結果(第 1-10 筆)

重抗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抗字第4號 抗 告 人 郭淑芬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黃英聰等間損害賠償事件,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1月18日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13年度重訴字第58號所為裁定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原裁定雖命抗告人補正,惟審判長未盡闡明 義務,使抗告人無法明瞭提出之訴之聲明有何不當,且抗告 人改列原告為「郭淑芬」一人,被告為「黃英聰、王秀治、 張榮源、蕭敏雄」,並無「無法確認當事人之人數及姓名」 等情,原裁定即有違背法令之瑕疵等語。 二、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提出於法院為之:㈠ 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㈡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㈢應受判決 事項之聲明,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原告之 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依其情形可以補正,經 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定有明文。又民事訴訟採 辯論主義,舉凡法院判決之範圍及為判決基礎之訴訟資料均 應以當事人之所聲明及所主張者為限。審判長之闡明義務或 闡明權之行使,亦應限於辯論主義之範疇,不得任加逾越, 否則即屬違背法令(最高法院71年台上字第2808號原判例供 參)。 三、經查:  ㈠本件民事告訴狀,原告欄載:「東門○○段00、00-0地號並有 繼承人之一的郭陳秀紋的長女郭淑芬<尚未辦理再轉繼承>」 即僅列郭淑芬為原告(即本件抗告人);被告則為黃英聰等38 人(詳原審113年度補字第263號卷第13頁),並載明「為當前 侵占從未合法擁有財物,直接破壞別人的財物所有權」,原 審法院裁定請原告郭淑芬補正訴訟標的價額以及訴之聲明, 未補正則裁定駁回原告之訴(詳原審卷一第51頁)。原告郭淑 芬於113年7月9日提出陳報狀,載明「自行查報系爭標的之 裁判費105016元」,係以嘉義市○○○○段○00○地號土地面積乘 以土地公告現值為計算標準,並載明「為當前侵占從未合法 擁有財物,直接破壞該地號、該戶的共有所有權,著實不法 侵害他人之權利,被告黃英聰等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詳原審卷二第131頁)。  ㈡原審法院於113年7月10日開訊問庭,原告郭淑芬稱本案原告 共25人,被告改為蕭敏雄等11人,並稱「也要起訴00-0地號 土地所有權人」、「另外追加嘉義市○○段○○段0000地號土地 所有權人為被告」,經原審諭知「調取00-0地號土地謄本後 通知原告來院閱卷,請原告補正正確的被告及訴之聲明到院 」(詳原審卷二第184頁至第185頁)。嗣原告郭淑芬於113年7 月11日提出民事陳報暨調查證據聲請狀,載明訴訟標的的金 額「自行查報系爭標的之裁判費105016元,並全數繳納」; 原告:「被繼承人張德坤房地產之東門○○段00、00-0地號和 敷地建築物的全體共有繼承人」,其於原因事實欄則載被繼 承人張德坤房地產的全體共有繼承所有權人,從民國17年置 產轉居今113年,已經綿延至第三、四、五代加總共32人。 訴之聲明載明「被告黃英聰、王秀治等買賣移轉對象聲稱原 告被繼承人張德坤的敷地的建築物坐落於被告們共有土地上 之持分比率,著實分割為甲、乙兩筆,各有12名所有權人, 並且移轉登記完畢,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詳原審卷 二第187、188頁)。郭淑芬雖於113年7月11日自行繳納未經 原審核定之裁判費新台幣(下同)10萬5016元(見原審卷二第2 67頁),卻仍未補正正確訴之聲明以及全部原告、被告之住 所及最新戶籍謄本。  ㈢原審法院再於113年7月15日、113年8月8日分別函請原告敘明 請求權基礎及訴訟標的(見原審卷二第279頁、卷三第288頁 ),嗣後原告多次提出書狀,書狀除未敘明請求權基礎,亦 不補正正確訴之聲明,且書狀上記載原告、被告姓名人數均 未確定,其提出的委任狀有委任日期、簽名或簽章缺漏等情 。  ㈣原審法院又於113年10月8日開庭,闡明原告郭淑芬本件需補 正事項,郭淑芬當庭撤回部分原告,僅列陳培雄等21人為原 告(見原審卷四第71頁),並聲稱訴之聲明「張德坤就是張德 坤的土地,張德坤的房子就是張德坤的房子。」(原審卷四 第61頁)。末經原審於113年10月9日以裁定命原告於裁定送 達後10日內補正㈠被告之住所及最新戶籍謄本;㈡有委任日期 、簽名或簽章缺漏之委任狀;㈢本件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及 訴訟標的,該裁定最晚已於同月25日送達所有原告,有該送 達證書附卷可憑(見原審卷四第125-127頁、第293至305頁) 。嗣後原告郭淑芬雖於113年10月15日、同月17日、同月22 日、同月28日多次提出狀紙,卻又改列原告為「被繼承人張 德坤房地產的共有繼承人之持分再轉未辦繼承人之一也是房 屋納稅義務代表人郭淑芬」;被告則改列為「黃英聰、王秀 治、張榮源、蕭敏雄」,而訴之聲明部分改稱「㈠原處分撤 銷㈡嘉義市○○段○○段00○0000地號土地,及門牌號碼嘉義市○○ 路000號、嘉義市○○街00○00號00附0號房屋等房地產的所有 權人的確認問題」(見卷四第310頁)。  ㈤由上各情,原審法院已多次裁定及開庭命抗告人補正本件應 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及訴訟標的,抗告人迄今仍未具體說明訴 之聲明內容及請求權基礎,亦無法確認當事人之人數及姓名 ,抗告人對於上開裁定之內容,逾期仍未補正全部欠缺事項 ,依首揭說,其訴不能認為合法。抗告人之起訴既非合法, 更無審判長以當事人之所聲明及所主張行使闡明權之餘地。 原裁定駁回本件訴訟,於法並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裁定不 當,聲明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上康                    法 官 余玟慧                    法 官 李素靖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再抗 告,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提起再抗告應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 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 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李鎧安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準用同法第466條之1第1、2項規定 : ⑴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 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⑵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 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2第1項: 上訴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第 三審法院為之選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

2025-03-31

TNHV-114-重抗-4-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確認會議決議無效等(核定訴訟標的價額)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2號 抗 告 人 温淑桂 陳怡錦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梅山喜巿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間請求確認 會議決議無效(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事件,對於民國114年1月21 日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14年度補字第28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本件應以對造對抗告人提起小額訴訟之標的 金額新臺幣(下同)31萬9750元,作為本件訴訟標的價額之 計算標準,而非原裁定核定之165萬元等語。 二、經查:  ㈠按以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為訴訟標的者,並非對於身分上 之權利或親屬關係有所主張,係因財產權而起訴,倘其訴訟 標的之價額不能核定者,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定,以 同法第466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0分之1 定之(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1218號裁定參照)。  ㈡抗告人聲明請求確認113年第二次臨時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 無效(案由一、案由二)、確認第十五屆管理委員會第二次 委員會議決議無效(案由一)、確認梅山喜市公寓大廈地下 室停車管理辦法條款無效(第五條第10、11項)、確認協議 書無效。上開請求並非對於身分上之權利或親屬關係有所主 張,依前揭說明,係屬因財產權而起訴,核抗告人上開聲明 雖係以一訴請求數項標的,其經濟利益與訴訟目的相同,自 無庸重複計算訴訟標的價額。又本件訴訟標的關於區分所有 權人會議決議無效部分,其案由一之決議有⒈至⒍項;案由二 之決議有⒈至⒊項,非僅關於抗告人支付機械車位修繕費用而 已(見原審卷第19頁);且抗告人復請求確認地下室停車管理 辦法條款無效(第五條第10、11項),其中第11項,亦非關 於抗告人支付機械車位修繕費用。原審認前開所有權人會議 決議無效(案由一、案由二)、管理委員會第二次委員會議 決議無效(案由一)、停車管理辦法條款無效(第五條第10 、11項)、協議書之內容,均無客觀交易價格,抗告人所受 利益客觀價值既不明確,原裁定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不能核 定,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定,核定為165萬元,並命 補繳第一審裁判費2萬0805元,經核於法並無違背。  ㈢抗告人仍執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為無理由,應駁回其抗告 。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上康                    法 官 余玟慧                    法 官 李素靖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再抗 告,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提起再抗告應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 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 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李鎧安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準用同法第466條之1第1、2項規定 : ⑴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 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⑵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 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2第1項: 上訴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第 三審法院為之選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

2025-03-31

TNHV-114-抗-32-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返還土地等(核定訴訟標的價額)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0號 抗 告 人 鄭江和 訴訟代理人 鄭幸美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楊憲其間返還土地等(核定訴訟標的價額 )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4日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3年度 補字第1209號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就抗告人起訴聲明㈣、㈤、㈥非財產權訴訟,應徵裁判費超 過新台幣3000元及命抗告人補繳裁判費超過新台幣3440元部分均 廢棄。 其餘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  ㈠原裁定就「自113年3月5日起至起訴前1日113年12月2日止, 按月給付新臺幣(下同)2052元其不當得利及按周年利率百分 之五計算之孳息」部分,以計算式「2052(8+28/30)」核算 之,計算之金額1915元顯有錯誤,因自113年3月5日起至起 訴前一日113年12月2日止共『29日』,並非『28』日,故應以計 算式「2052元(8+29/30)」核算之,計算之金額應為『1983』 元。是聲明㈡之計算式應更正為:〔36萬6761元+(36萬6761元 (272/365)0.05+2052元(8+29/30)〕,計算之金額應為39 萬8826元,而非原裁定所載之39萬8758元。故本件訴之聲明 ㈠㈡㈢㈦訴訟標的價額共計72萬5413元(計算式:8萬7767元+39 萬8826元+11萬8820元+12萬元),而非原裁定所載之72萬534 5元。又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明文,本件起訴狀訴之上 開聲明㈠㈡㈢㈦正確的訴訟標的價額共計應為72萬5413元,則10 萬元以下部分,徵收裁判費1000元,11萬元至72萬5413元部 分以63萬元計,每萬元徵收100元,應徵收裁判費6300元, 故全部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為1000元加上6300元共計7300元 。然原裁定竟謂「應徵第一審裁判費7930元」,顯與上揭法 規不符而有違誤。  ㈡又抗告人(即原告)係以相對人惡意污衊抗告人之人格與名譽 ,除請求賠償相當金額之損害外,並請求3種回復名譽之適 當處分即聲明㈣、㈤、㈥,核係基於名譽權被侵害之損害賠償 方法,為非因財產權而起訴,且訴訟標的為同一,應依民事 訴訟法第77條之14第1項規定徵收第一審裁判費3000元,原 裁定認抗告人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的三項聲明為不同訴 訟標的,而分別徵收裁判費各3000元,共徵收9000元顯有不 當等語。 二、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 之。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 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 項及第77條之2第1項前段、第2項定有明文。又非因財產權 而起訴者,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3000元;於非財產權 上之訴,並為財產權上之請求者,其裁判費分別徵收之,同 法第77條之14亦定有明文。因財產權而起訴,其訴訟標的之 金額或價額在新臺幣十萬元以下部分,徵收裁判費1000元; 逾10萬元至100萬元部分,每萬元徵收100元;逾100萬元至1 000萬元部分,每萬元徵收90元;逾1000萬元至1億元部分, 每萬元徵收80元;逾1億元至10億元部分,每萬元徵收70元 ;逾10億元部分,每萬元徵收60元;其畸零之數不滿萬元者 ,以萬元計算。而本法應徵收之裁判費,各高等法院得因必 要情形,擬定額數,報請司法院核准後加徵之。但其加徵之 額數,不得超過原額數10分之5,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 第77條之27分別定有明文。而修正前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 訟、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該標準於113年12月30 日修正發布000年0月0日生效,本件係113年12月3日起訴, 適用修正前之標準)因財產權而起訴,其訴訟標的金額或價 額逾新臺幣10萬元部分,裁判費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原 定額數,加徵10分之1。 三、經查,抗告人起訴請求:㈠相對人(即被告)應將占用坐落臺 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上之鐵皮棚架 、鐵捲門、排糞污水管及化糞池等物(面積暫定為1.09平方 公尺,實際占用面積以實測為準,原審院卷第15頁、第215 頁)予以移除,回填合格污染土方至原土地高度並以水泥抹 平地面,將土地回復原狀返還予原告。㈡相對人應給付抗告 人36萬6761元(暫予計算之,實際金額待測量後再補正,原 審卷第15頁、第41頁),及自113年3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周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暨自113年3月5日起迄至 被告返還系爭土地予原告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2052元(暫 予計算之,實際金額待測量後再補正,原審卷第15頁、第41 頁),並自113年3月5日至清償日止,按周年利率百分之五 計算之利息。㈢相對人應給付抗告人11萬4552元及自113年3 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㈣相 對人應於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之全國版報頭邊以各 報規定最小單位版面刊登如起訴狀附件一所示之澄清事實聲 明啟事至少一日,並將該登載澄清事實聲明啟事之當日報紙 送交各乙份予抗告人。㈤相對人應於抗告人所有之系爭土地 旁相對人所有之門牌號碼臺南市○○區○○街0號西側鄰永康街 門口或外牆、臺南市○○區○○街0號建物南側1樓外牆各處明顯 適當位置各懸掛黃布條登載如起訴狀附件二所示之澄清事實 聲明啟事至少一星期,並將各登載澄清事實聲明啟事之布條 照片,逐日拍照沖洗彙整送交乙份予抗告人。㈥相對人應將 至少A4大小紙張至少16號字登載如起訴狀附件一所示之澄清 事實聲明啟事,以雙掛號郵寄給如起訴狀附件三郵寄名單所 示之相關人員,並將作為送達證明之郵寄清冊及雙掛號回執 彙整裝訂送交乙份予抗告人。㈦相對人應給付抗告人12萬元 及自起訴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 算之利息。 四、依首揭說明,上開聲明核定訴訟標的價額如下:  ㈠關於財產權之請求:   ⒈聲明㈠訴訟標的價額即應以系爭土地遭占用部分之價值為斷, 此部分訴訟標的價額為8萬7767元(計算式:每平方公尺8萬 0520元1.09平方公尺,元以下四捨五入,下同)。  ⒉聲明㈡請求相對人給付36萬6761元,及自113年3月6日起至起 訴前一日即113年12月2日止按周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孳息 ,暨自113年3月5日至起訴前一日113年12月2日止,按月給 付2052元其不當得利及按周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孳息,此 部分訴訟標的價額為39萬8758元【計算式:[36萬6761元+(3 6萬6761元(272/365)0.05)]+2052元(8+28/30)】。雖抗 告人主張自113年3月5日起至起訴前一日113年12月2日止, 按月給付2052元其不當得利及按周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孳 息,止共『29日,並非『28』日,故應以計算式「2052元(8+2 9/30)」核算之,計算之金額應為『1983』元云云。然按期間 不以星期、月或年之始日起算者,以最後之星期、月或年與 起算日相當日之前一日,為期間之末日,民法第121條第2項 前段定有明文。是自113年3月5日起,至113年11月4日止, 為8個月,自113年11月5日起至111年12月2日止,共28日。 是抗告人此部分之主張,並無足取。  ⒊聲明㈢請求相對人給付抗告人無法營業之損害11萬4552元,並 加計自113年3月6日至起訴前一日即113年12月2日之孳息, 此部分訴訟標的價額為11萬8820元【計算式:11萬4552元+ (11萬4552元(272/365)0.05)】。  ⒋聲明㈦請求相對人給付名譽權損害之賠償,其訴訟標的金額為 12萬元。   ⒌綜上,本件聲明㈠㈡㈢㈦訴訟標的價額共計72萬5345元(計算式 :8萬7767元+39萬8758元+11萬8820元+12萬元),應徵第一 審裁判費7930元。抗告人未注意修正前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 訴訟、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2條之規定,逾新 臺幣10萬元部分,裁判費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原定額數 ,加徵10分之1,而主張應徵第一審裁判費7300元,容有誤 解。  ㈠關於非財產權之請求:        聲明㈣㈤㈥,係抗告人請求相對人以刊登報紙、懸掛布條、郵 寄等澄清方式,屬非財產權訴訟。非因財產權而起訴者,按 定額制徵收之,於非財產權之訴,並為財產權上之請求者, 其裁判費分別徵收之,觀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第77條之 14規定自明。又人格權受侵害時,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 有受侵害之虞時,得請求防止之;前項情形,以法律有特別 規定者為限,並得請求損害賠償或慰撫金;不法侵害他人之 名譽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 額,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民法第18條第1項、第2 項、第195條第1項亦分別定有明文。本件抗告人主張相對人 侵害伊之名譽,依上開規定,請求相對人以刊登報紙、懸掛 布條、郵寄等澄清方式(即聲明㈣㈤㈥),核係基於名譽權被侵 害之損害賠償方法,為非因財產權而起訴,且訴訟標的為同 一,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3000元、並與請求精神慰撫金之財 產權訴訟(即聲明㈦)之裁判費),分別徵收。原裁定認本件非 財產權之請求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9000元(3000元×3=9000元 ),就超過3000元部分,即非有據。 五、綜上所述,本件抗告人聲明㈠㈡㈢㈦訴訟標的價額共計72萬5345 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7930元,另聲明㈣㈤㈥應徵裁判費3000 元,本件裁判費共計1萬0930元(計算式:7930元+6000元) ,扣除抗告人已繳納7490元,尚須補繳3440元(計算式:1 萬0930元-7490元)。原裁定就抗告人非因財產權而起訴, 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超過3000元部分,及命補繳裁判費超過 3440元部分,既有未洽,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此部分不當, 求予廢棄,為有理由,爰將原裁定此部分廢棄如主文第1項 所示。至原裁定其餘部分,並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其餘部 分不當,即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爰裁爰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上康                    法 官 余玟慧                    法 官 李素靖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再抗 告,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提起再抗告應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 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 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李鎧安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準用同法第466條之1第1、2項規定 : ⑴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 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⑵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 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2第1項: 上訴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第 三審法院為之選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

2025-03-31

TNHV-114-抗-30-20250331-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拆屋還地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上易字第360號 上 訴 人 黃銓榮兼黃義烈之承受訴訟人 訴訟代理人 何宥昀律師 上 訴 人 黃徐兌兼黃義烈之承受訴訟人 黃轉成兼黃義烈之承受訴訟人 被上訴人 惟宇建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崇展 訴訟代理人 莊佳蓉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準備程序終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余玟慧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方毓涵

2025-03-31

TNHV-113-上易-360-20250331-1

非抗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本票裁定強制執行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非抗字第5號 再 抗告人 大鴻優通運有限公司 兼 法 定 代 理 人 林雚榆 再 抗告人 施向豪 共 同 代 理 人 林亮宇律師 李秉謙律師 相 對 人 合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間請求本票裁定強制執行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4年1月22日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所為裁定(114年度抗字 第14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再抗告意旨略以:  ㈠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下稱原法院)114年度抗字第14號裁定( 下稱原裁定)援引票據法第123條、第69條第1項、第85條第 1項、第86條第1項、第95條、第124條規定,以及最高法院7 1年度台上字第3671號、72年度台上字第624號民事裁判意旨 、司法院廳民字第02696號研究意見,稱「執票人亦僅需於 聲請狀記載其提示日期,而由法院依非訟事件程序為形式審 查」,然未審酌相對人本件聲請狀上僅記載「屆期為付款之 提示」等語,充其量僅係聲明到期有為提示,並未敘明究竟 是於哪一日期、如何依法就如原法院113年度司票字第5084 號卷第7頁所示本票(下稱系爭本票)為現實提示,已符合 聲請狀未記載提示日期之情形,法院自應調查其有無提示之 實,原法院113年度司票字第5084號裁定(下稱系爭本票裁 定)未加調查即准其所請,原裁定仍認系爭本票裁定並無不 合,不僅適用前開票據法規定及判解顯有錯誤,且有所載理 由有前後牴觸、相互對立不能相容之理由矛盾情事。  ㈡本票裁定固採形式審查,惟現實提示本票既為持票人行使追 索權之前提,相對人既欲主張票據權利,自須敘明係於何時 、如何依法為現實提示,相對人於提出本件聲請時,僅泛稱 「屆期為付款之提示,僅獲支付部分款項」,未盡敘明之責 。況依相對人主張,其一次向再抗告人3人聲請本票裁定, 所載之再抗告人3人住居地址橫跨不同縣市(臺中市、雲林 縣),相對人及其送達代收人更分別遠於臺北市、臺南市, 則位於臺北市之相對人,何時、何地向住居於臺中市之2位 再抗告人、住居於雲林縣之1位再抗告人分別為現實提示系 爭本票,自應為調查,而非不加詢問,原裁定卻未見及此, 卸免此等前提要件之調查責任,架空本票為完全而絕對之有 價證券,具無因性、提示性及繳回性之本質,適用法規顯有 錯誤。為此提起再抗告,並聲明:㈠系爭本票裁定及原裁定 均廢棄。㈡相對人之聲請駁回。 二、按除以抗告不合法而遭駁回者外,對於抗告法院之裁定再 為抗告,僅得以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抗告及再抗告 ,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關於抗告程序之規定 ,非訟事件法第45條第3項、第46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適 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裁定就其取捨證據所確定之事實適 用法規顯有錯誤而言,不包括認定事實不當或理由不備、矛 盾之情形在內(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694號民事裁定意 旨參照)。次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 法院裁定後強制執行,票據法第123條定有明文。本票執票 人依上開法條之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對發票人強制執行 ,係屬非訟事件程序,法院僅就形式上審查得否准許強制執 行,此項裁定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效力,如發票 人就票據債務之存否有爭執時,應由發票人提起確認之訴, 以資解決(最高法院56年台抗字第714號、57年台抗字第76 號原判例意旨參照)。又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本票,執票人 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時,毋庸提出已為付款提示之證據, 票據債務人如主張本票未經執票人提示,依票據法第124條 準用同法第95條但書之規定,應由其負舉證之責,且此亦屬 執票人得否行使追索權之實體問題,仍應由票據債務人另訴 解決(最高法院84年度台抗字第22號、93年度台抗字第83號 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相對人以其執有再抗告人於民國111年11月8日簽發、113年12 月2日到期、面額新臺幣(下同)3,273,600元、免除作成拒 絕證書之系爭本票,屆期為付款之提示,僅獲支付部分款項 ,尚積欠1,730,160元為由,聲請裁定就1,730,160元,及自 113年12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6%計算之利息, 准予強制執行。經原法院司法事務官以系爭本票裁定,准其 強制執行之聲請。再抗告人不服,提起抗告,原法院以:系 爭本票之記載形式上觀察,已具備本票之有效要件,依票據 法第123條規定,相對人聲請原審裁定准予系爭本票之強制 執行,並無不合,再抗告人雖抗辯相對人並未向再抗告人提 示系爭本票,惟系爭本票既有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記載,相 對人於聲請時已表明其於到期日向再抗告人提示系爭本票未 獲兌現等事實,再抗告人所提LINE對話紀錄,無法證明相對 人未提示系爭本票,況相對人有無提示系爭本票亦屬實體爭 執,非本件非訟事件程序所能審查,應由票據債務人之再抗 告人另提訴訟解決並負舉證之責等情為由,認定相對人就系 爭本票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應予准許,乃以原裁定駁回再 抗告人之抗告,於法尚無不合。  ㈡再抗告人雖辯稱,相對人於聲請狀僅記載「屆期為付款之提 示」等語,並未敘明係何一日期、如何為現實提示,系爭本 票裁定未加調查即准其所請,原裁定仍認系爭本票裁定並無 不合,有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云云。然查:   ⒈系爭本票既有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記載,依票據法第124條 準用第95條但書之規定,相對人執系爭本票聲請裁定准許 強制執行時,主張經提示不獲付款,即為已足,毋庸提出 已為付款提示之證據。系爭本票既記載有到期日「113年1 2月2日」,相對人提起本件聲請時,聲請狀亦已載明系爭 本票到期日為113年12月2日,相對人屆期為付款之提示, 僅獲支付部分款項等語(司票卷第6頁),足認相對人於 聲請本票裁定時,已陳明其就系爭本票屆期提示不獲付款 之事實;至於再抗告人抗辯相對人從未提示系爭本票乙節 ,核屬實體爭執,應循訴訟程序處理此一爭端,非本票裁 定之非訟事件應進行調查審究之事項。   ⒉且就再抗告人辯稱相對人並未提示系爭本票乙節,原裁定 已於理由欄第三項下載明:「系爭本票既有免除作成拒絕 證書之記載,相對人復於其聲請狀表明『聲請人屆期為付 款之提示,僅獲支付部份款項外,尚積欠1,730,160元』等 字樣,足認相對人於聲請時已表明其於到期日向再抗告人 提示系爭本票未獲兌現等事實…」、「至再抗告人所提詹 峻林、陳文學分別與再抗告人之LINE對話紀錄,欲證明相 對人在系爭本票到期日並未向再抗告人提示系爭本票,惟 上開LINE對話紀錄並無法證明在詹峻林、陳文學未與再抗 告人以LINE對話之其他時間,相對人必然不會對再抗告人 提示系爭本票,是光憑上開LINE對話紀錄亦難證明相對人 未提示系爭本票之事實…」等語,已就相對人所提出系爭 本票、再抗告人所提出LINE對話紀錄等件為形式審查後, 認相對人於本件聲請時,已表明其於系爭本票到期日向再 抗告人為付款之提示,僅獲支付部分款項等事實,以及再 抗告人雖抗辯相對人未為付款之提示,然舉證尚有不足等 情,而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核屬原法院證據之取捨及事 實認定之問題,依前開說明,尚非適用法規顯有錯誤。又 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亦不包含原裁定理由不備或矛盾 在內,是再抗告意旨主張原裁定所載理由前後牴觸、相互 對立不能相容之判決理由矛盾情事云云,亦非系爭適用法 規顯有錯誤之範疇。   ⒊又再抗告人所引用最高法院71年度台上字第3671號、72年 度台上字第624號民事裁定,係闡釋執票人行使追索權應 於法定期限內為付款提示,但主張執票人未為提示者仍應 負舉證責任;所舉司法院廳民字第02696號研究意見,乃 研究「未載到期日之本票,於聲請法院裁定強制執行時, 未記載提示日期,利息應自何時起算」之問題,而本件系 爭本票既已載明到期日,自不生利息起算日無法確定之疑 慮,與上開研究意見所指情況不同,均無從援引於本件, 而認系爭本票裁定有何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事。至再抗 告人所舉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1年度抗字第275號、113年 度抗字第277號、110年度抗字第15號、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07年度抗字第8號、106年度抗字第263號民事確定裁定( 本院卷第21至25頁),除個案事實與本件未盡相同外,亦 均非「法規」,原裁定、系爭本票裁定之事實認定,不論 是否與前開裁定見解不同,均難認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 是再抗告人所舉上開裁判見解、函釋,均無從作為認定系 爭本票裁定、原裁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依據。  ㈢從而,原法院司法事務官就系爭本票裁准強制執行,原法院 以相對人所提系爭本票形式上審查,認相對人已表明屆期提 示未獲付款,合於對再抗告人行使追索權及聲請本票強制執 行之要件,司法事務官以系爭本票裁定准許相對人強制執行 之聲請,未有不合,乃以原裁定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於法 並無違誤,核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再抗告人仍執前詞 指摘系爭本票裁定、原裁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求予廢棄,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上康                    法 官 林育幟                    法 官 余玟慧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方毓涵

2025-03-31

TNHV-114-非抗-5-20250331-1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上字第111號 上 訴 人 陳仁欽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太子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間因損害賠償 事件,對於民國114年2月11日本院112年度重上字第111號判決,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提出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符 合民事訴訟法第四百六十六條之一規定之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 委任狀,並按上訴聲明之金額補繳第三審裁判費,如逾期未補正 ,即駁回其第三審上訴。   理 由 一、按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但上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上訴 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第1項但書 及第2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上訴人未依 第1項、第2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2項委任,法 院認為不適當者,第二審法院應定期先命補正,逾期未補正 亦未依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第二審法院應以上訴不合法裁 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定有明文。次按提起第三 審上訴應依同法第77條之16第1項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法 定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查上訴人不服本院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未依前開規定提 出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其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 ,亦未據繳納上訴第三審之裁判費。倘係對本院判決敗訴部 分全部不服,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84,185,220元,應 繳納第三審裁判費1,157,058元。茲命上訴人於本裁定正本 送達後10日內補正,逾期未據補繳及補正者,即認其上訴不 合法,以裁定駁回其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吳上康                               法 官 林育幟                                   法 官 余玟慧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須附繕本),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李育儒

2025-03-26

TNHV-112-重上-111-20250326-2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上字第221號 上 訴 人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明昌 訴訟代理人 黃裕中律師 被上訴人 嘉義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黃敏惠 訴訟代理人 陳文彬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由吳明昌為上訴人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之 承受訴訟人,續行訴訟。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 ,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 訟以前當然停止;訴訟程序於裁判送達後當然停止者,其承 受訴訟之聲明,由為裁判之原法院裁定之,民事訴訟法第17 0條、第177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於民國113年11月26日言詞辯論終結,於同年12 月17日判決後,上訴人公司之法定代理人於113年11月29日 變更為吳明昌,有經濟部113年11月22日經人字第113007554 40號函在卷可稽,因上訴人公司有委任訴訟代理人,本審程 序不因此當然停止,惟上訴人公司對於本件判決係不得上訴 ,上訴人公司之訴訟代理人於本審之訴訟代理權於判決送達 後當然停止。茲因被上訴人嘉義市政府提起第三審上訴,上 訴人公司新任法定代理人吳明昌聲明承受訴訟,依照前揭規 定及說明,仍應由本院就聲明承受訴訟是否有理由為裁定。 而上訴人法定代理人既已變更爲吳明昌,其聲明承受訴訟, 於法自無不合,應予准許。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177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上康                    法 官 余玟慧                    法 官 李素靖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須附繕本),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李鎧安

2025-03-25

TNHV-113-上-221-20250325-2

金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金訴字第21號 原 告 王淩玉 陳蜜 王詠純 葉麗玲 劉仙湧 陳姿諭 被 告 林千達 上列當事人間因被告違反銀行法等案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 訴訟,請求損害賠償事件,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2年 度重附民字第508號),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4日言詞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王淩玉、陳蜜、王詠純、葉麗玲、劉仙湧、陳姿 諭各如附表一請求金額欄所示之金額,及均自民國112年12月5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所命給付,於原告王淩玉、陳蜜、王詠純、葉麗玲、劉仙 湧、陳姿諭各以如附表一供擔保金額欄所示金額,供擔保後得假 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 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 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在民國107年9月21日到108年2月13日期間, 利用擔任金盛集團講師的機會,在台南市○○區○○路000巷00 弄0號當時住處,向原告等人,講授外匯相關課程,宣稱他 擅長外匯操作,並且和國外期貨商AWE合作。若參與投資, 每月保證獲利2%至3%,若不繼續投資時,可以取回原投資金 額而可以「保本保息」,向不特定多數人招攬,使原告等人 先後於附表二所記載的時間,交付附表二所列金額,總計新 臺幣(下同)740萬元投資款予被告,而各受有如附表一請 求金額欄之損害等語,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 同條第2項,請求被告賠償。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各如 附表一請求金額欄所示金額,並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即112年12月5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5計算之利息。㈡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所提書狀未作何聲明,僅陳稱 其無資力賠償。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存款、受託經 理信託資金、公眾財產或辦理國內外匯兌業務;以借款、收 受投資、使加入為股東或其他名義,向多數人或不特定之人 收受款項或吸收資金,而約定或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紅利 、利息、股息或其他報酬者,以收受存款論,銀行法第29條 第1項、第29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違反上開規定者,依同法 第125條第1項規定處以刑責。其立法目的乃以金融服務業務 之運作攸關國家金融市場秩序及全體國民之權益,為安定金 融市場與保護客戶及投資人權益,特以法律將銀行設定為許 可行業,未得許可證照不得營業,並嚴懲地下金融行為。而 銀行法第29條之1之規定,乃在禁止行為人另立名目規避銀 行法第29條「不得收受存款」之禁止規定,而製造與收受存 款相同之風險。違法吸金案件,係以訴求高額獲利,或以虛 擬遊戲代幣、虛擬貨幣等,或以高利息與辦講座為名,或以 保本保息、保證獲利、投資穩賺不賠等話術,推銷受益契約 ,隨吸金規模越大,影響社會金融秩序就越重大,故均為該 條所欲規範處罰之對象。從而,違反上開銀行法規定吸收存 款造成他人損害之行為,係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屬民法第 184條第2項之侵權行為。   ㈡原告主張之事實,經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2年度金訴字第604 號、及本院112年度金上訴字第1583號刑事判決,認定被告 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前段之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務罪,處 有期徒刑3年6月確定在案,並據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刑事案 件卷宗核閱無訛,被告復未爭執,原告主張之前述事實,自 應信為真實,堪認原告因被告以投資等方式違反銀行法第12 5條第1項後段、第29條、第29條之1規定吸收資金而交付如 附表二所示之款項,致受有同額損害,則原告依民法第184 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各如附表一請求金額欄所示 之金額,核屬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被告各給 付如附表一請求金額欄所示之金額,及均自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2年12月5日,見附民卷第15頁 之送達證書)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洵屬 有據,應予准許。又原告陳明願供擔保為准假執行之宣告, 核無不合,爰酌定相當擔保金額(詳如附表一供擔保金額欄 所示)准許之。又本院既已准許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規 定所為請求,則其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規定,以 選擇合併為同一聲明請求部分,即無審酌之必要,併此敘明 。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結果,爰不再逐 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 第463條、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390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素靖                    法 官 林育幟                    法 官 余玟慧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被告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出理 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 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 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 第1項但書或第2項(詳附註)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 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原告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李鎧安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 ⑴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 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⑵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 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2第1項: 上訴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第三審法院為之選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                                                                               【附表一】:供擔保金額 編號 原 告 請求金額 供擔保金額 1 王淩玉 100萬元 33萬元 2 陳蜜 170萬元 56萬元 3 王詠純 ①80萬元 ②10萬元=90萬元 30萬元 4 葉麗玲 150萬元 50萬元 5 劉仙湧 150萬元 50萬元 6 陳姿諭 ①20萬元 ②60萬元=80萬元 27萬元 合計 740萬元 【附表二】: 編號 投資人 被告招攬投資之情形 交付款項日期 金額(新臺幣) 1 王淩玉 林千達於107年9月21日至108年2月13日間,利用擔任金盛集團講師的機會,在台南市○○區○○路000巷00弄0號住處,向原告等人講授外匯操作課程,並招攬原告等參與投資,宣稱每月保證獲利2%至3%,且保本保息,致使原告等先後於附表所記載的時間,投資表列金額。被告總計收受740萬元投資款。 107年09月21日 100萬元 2 陳蜜 107年10月29日 170萬元 3 王詠純 ①107年10月29日 ②108年01月09日 ①80萬元 ②10萬元 4 葉麗玲 107年11月12日 150萬元 5 劉仙湧 107年12月11日 150萬元 6 陳姿諭 ①108年01月09日 ②108年02月13日 ①20萬元 ②60萬元 合  計 共計740萬元

2025-03-25

TNHV-113-金訴-21-20250325-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清償債務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上易字第289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315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342號 聲明異議人 即被上訴人 張思文 張蘊涵 張靜萍 上列聲明異議人等3人與相對人張錫陣間清償債務事件,不服書 記官所為之處分事件,聲明異議人對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26日本 院113年度上易字第289號、315號、342號書記官處分書聲明異議 ,未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9第2項第4款之規定,繳納裁判費新 臺幣(下同)500元,茲限聲明異議人等3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 ,各自繳納裁判費500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聲明異議,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上康 法 官 余玟慧 法 官 李素靖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李鎧安

2025-03-25

TNHV-113-上易-342-20250325-2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清償債務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上易字第289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315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342號 聲明異議人 即被上訴人 張思文 張蘊涵 張靜萍 上列聲明異議人等3人與相對人張錫陣間清償債務事件,不服書 記官所為之處分事件,聲明異議人對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26日本 院113年度上易字第289號、315號、342號書記官處分書聲明異議 ,未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9第2項第4款之規定,繳納裁判費新 臺幣(下同)500元,茲限聲明異議人等3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 ,各自繳納裁判費500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聲明異議,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上康 法 官 余玟慧 法 官 李素靖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李鎧安

2025-03-25

TNHV-113-上易-315-20250325-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