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服務中心

共找到 26 筆結果(第 1-10 筆)

單禁沒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宣告沒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禁沒字第117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瑞美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113年度緩字第167 號),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4年度執聲字第318號),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扣案之玳瑁首飾盒1個、玳瑁耳環2個,均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林瑞美因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經 聲請人以112年度偵字第28587號為緩起訴處分,於民國114 年1月18日確定。該案查扣之玳瑁首飾盒1個、玳瑁耳環2個 個,經送鑑定屬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之產製品, 屬違禁物,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刑法第38條第1項 、第40條第2項規定,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犯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0條、第41條、第42條或第43條第3 項之罪,查獲之保育類野生動物得沒收之;查獲之保育類野 生動物產製品及供犯罪所用之獵具、藥品、器具,沒收之, 原於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2條第1項雖定有明文。惟刑法有關 沒收部分之條文業經修正公布,並自105年7月1日起施行。 依刑法施行法第10條之3第2項規定:「105年7月1日前施行 之其他法律關於沒收、追徵、追繳、抵償之規定,不再適用 」,亦即105年7月1日前已施行之特別刑法關於沒收、追徵 、追繳、抵償之規定,自105年7月1日起不再適用,而野生 動物保育法第52條第1項之規定係83年10月29日訂定,於105 年7月1日以後並未修法,則揆諸上開說明,野生動物保育法 第52條第1項關於沒收之規定,自105年7月1日起即不再適用 ,準此,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中有關查獲之保育類野生 動物、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及供犯罪所用之獵具、藥品、 器具之沒收與否,即應回歸適用刑法關於沒收之規定。考諸 沒收新制對於犯罪物之沒收,係基於一般預防之保安處分性 質的觀點而發,擴大舊法所不及的沒收標的及範圍,以填補 舊法下沒收不能的法律漏洞,其沒收立論基礎著重在避免流 入市面危害社會或再供作犯罪使用,無意因沒收新制的修正 ,反而讓犯罪走私的物品形成不能沒收的窘境。是以,解釋 上只要與實行犯罪構成要件行為具有直接關聯性的犯罪促進 功能,亦即具有「犯罪歸咎性」之物,都可以算是犯罪所用 之物。而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2條第1項後段雖於105年7月1日 以後未修正,但上開規定對於查獲之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 係採義務沒收,縱使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係屬學說所稱之 「關聯客體」,上開規定之意旨仍應得視為對關聯客體沒收 之特別規定,仍認應為沒收,並回歸適用刑法關於沒收之整 體規定(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12年法律座談會刑事類 提案第1號研討結果可參)。  三、經查,被告因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經聲請人以112年 度偵字第28587號為緩起訴處分,再經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 長於113年1月19日以113年度上職議字第892號處分書駁回再 議確定,緩起訴期間1年,於114年1月18日緩起訴期滿未經 撤銷等情,有上開偵查卷宗、緩起訴執行卷宗及法院前案紀 錄表在卷可參。而扣案之玳瑁首飾盒1個、玳瑁耳環2個,係 被告所有,並為其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5條第1項規定, 而犯同法第40條第2款之意圖販賣而陳列保育類野生動物產 製品乙情,業據被告於偵訊中供述明確,並有內政部警政署 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九大隊扣押物品清單、國立屏東科技大 學野生動物保育服務中心物種鑑定書附卷可稽,足認上開扣 案物確屬違禁物,揆諸前揭規定,聲請人就上開扣案物聲請 單獨宣告沒收,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0 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林正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丁梅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SLDM-114-單禁沒-117-20250331-1

單禁沒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宣告沒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禁沒字第101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晏儒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112年度偵字第241 44號),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4年度執聲字第276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大紫蛺蝶標本壹隻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劉晏儒因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經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下稱士林地檢署)檢察官以112年度 偵字第24144號為緩起訴處分確定,且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 緩起訴期滿未經撤銷。扣案之大紫蛺蝶標本1隻,屬違禁物 ,爰依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0條第2項之規定,聲請單獨宣 告沒收等語。 二、按犯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0條、第41條、第42條或第43條第3 項之罪,查獲之保育類野生動物得沒收之;查獲之保育類野 生動物產製品及供犯罪所用之獵具、藥品、器具,沒收之, 原於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2條第1項定有明文。惟刑法有關沒 收部分之條文業經修正公布,並自105年7月1日起施行;105 年7月1日前施行之其他法律關於沒收、追徵、追繳、抵償之 規定,不再適用,刑法施行法第10條之3定有明文。基此,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2條第1項關於沒收之規定,自105年7月1 日起即不再適用,應回歸適用上開新修正自105年7月1日施 行之現行刑法關於沒收之規定。又違禁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 人與否,沒收之,並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38條第1項及 第4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前因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經士林地檢署檢 察官於112年11月14日以112年度偵字第24144號為緩起訴確 定等情,有該緩起訴處分書、臺灣高等檢察署112年度上職 議字第11128號處分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見士林地檢署112 年度偵字第24144號卷【下稱偵字卷】第46至48頁、第53頁 ,本院卷第7頁)在卷可稽。扣案之大紫蛺蝶標本1隻,經送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服務中心鑑定,認屬野生動 物保育法第4條第1項第1款之瀕臨絕種第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 製品等情,有該中心112年8月10日物種鑑定書可參(見偵字 卷第24至25頁),核屬違禁物甚明,是聲請人聲請將上開扣 案物單獨宣告沒收,要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0 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鄭欣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陳婉綾

2025-03-27

SLDM-114-單禁沒-101-20250327-1

審簡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審簡字第128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明華 上列被告因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113 年度偵字第25500 號),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 處刑,並經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易判決程序後,判 決如下:   主 文 甲○○犯野生動物保育法第四十一條第一項第一款之非法獵捕保育 類野生動物罪,處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貳仟元 折算壹日。 扣案之食蛇龜壹佰陸拾玖隻及柴棺龜玖拾捌隻均沒收。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被告甲○○於本院之 自白」外,均引用如附件起訴書之記載。 二、論罪科刑及沒收:  ㈠核被告甲○○所為,係犯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1條第1 項第 1款 之非法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罪,及同法第42條第1 項後段第 1 款之非法騷擾、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因而致死亡罪。  ㈡被告多次非法獵捕及騷擾、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之行為,其 犯罪時間密接,侵害法益同一,顯係基於單一之接續犯意所 為,為接續犯,應僅各論以一罪。又被告以一行為同時觸犯 上開二罪名,為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規定,從一重 以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1條第1 項第1 款之非法獵捕保育類野 生動物罪處斷。  ㈢爰審酌被告非法獵捕屬保育類野生動物之食蛇龜及柴棺龜後   ,將之帶回住處關養,並放置在長期未換水之不鏽鋼桶槽及 塑膠桶槽內而為騷擾、虐待,使其遠離原生環境,不僅造成 上開食蛇龜及柴棺龜無法依其自然習性成長,且亦影響自然 生態平衡,妨礙環境永續發展,甚而造成其中部分死亡,所 為實不足取,併兼衡被告於犯後坦承犯行,及本案所生危害 輕重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 折算標準。  ㈣扣案之食蛇龜169 隻及柴棺龜98隻,乃係被告非法獵捕所得 ,爰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2條第1 項之規定,不問屬於犯罪 行為人與否,宣告沒收。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 條第2 項、第454 條、第450 條第1 項 (依刑事裁判精簡原則,僅記載程序法條文),逕以簡易判 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上 訴於本院合議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蘇昌澤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承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1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處6 月以上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20萬元以上1 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未具第18條第1 項第1 款之條件,獵捕、宰殺保育類野生動 物者。 二、違反第18條第1 項第2 款規定,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獵 捕、宰殺保育類野生動物者。 三、違反第19條第1 項規定,使用禁止之方式,獵捕、宰殺保育 類野生動物者。 於劃定之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犯前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三分之 一。 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2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處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 6 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金;其因而致野生動物死亡者,處2 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 金: 一、未具第18條第1 項第1 款之條件,騷擾、虐待保育類野生動 物者。 二、違反第18條第1 項第2 款規定,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騷 擾、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者。 於劃定之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犯前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三分之 一。 附件: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25500號   被   告 甲○○ 男 43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新北市淡水區新市○路0段000巷00              0號5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 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甲○○應知食蛇龜及柴棺龜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之第一級 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且主管機關亦未公告族群逾越環 境容許量,不得騷擾、虐待、獵捕。竟於民國113年9月2日 前某時,基於獵捕、騷擾、虐待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之 犯意,在北宜公路沿線、臺北市南港區、木柵、陽明山等山 區捕捉食蛇龜177隻、柴棺龜103隻,使其等脫離原本應棲息 之溪流、池塘等水域環境後,帶回其父親林朝鑫名下位在新 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將上開食蛇龜及柴棺龜放置在 長期未換水之不銹鋼桶槽及塑膠桶槽內而騷擾、虐待之,並 造成食蛇龜8隻及柴棺龜5隻死亡之結果。嗣新北市政府動物 保護防疫處因接獲民眾通報,於113年9月5日在上開土地執 行行政扣留,扣得食蛇龜活體169隻、死體5隻、柴棺龜活體 98隻、死體5隻;又經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於新 北市○○區○○00號外扣得食蛇龜死體3隻,始悉上情。 二、案經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甲○○於警詢及偵查中坦承不諱,核 與證人林朝鑫、林明輝、張振霖於警詢中之證述相符,並有 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搜索扣押筆錄暨扣押物品目 錄表、現場蒐證照片、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113年9月 2日新北動防寵字第1133315591號函、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 防疫處113年9月5日會勘紀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 保育服務中心物種鑑定書、員警職務報告、土地建物查詢資 料、被告手機內之LINE對話紀錄及食蛇龜相片等附卷可稽, 足認被告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嫌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1條第1項第1款之非法 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罪嫌、同法第42條第1項第1款之騷擾、 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因而致保育類野生動物死亡罪嫌。被告 上開所為係基於同一犯意為之,應整體評價為一行為論斷, 是被告以一行為觸犯上開數罪名,為想像競合犯,請依刑法 第55條之規定,從一重論以非法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罪責。 末請審酌被告僅因一己好惡,竟大肆違法獵捕瀕臨絕種之保 育類野生動物,並騷擾、虐待致部分龜類死亡之結果,其犯 罪之手段惡劣,且對於自然生態之危害非輕,請從重量刑, 並併科高額之罰金,以懲不法。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檢 察 官 乙 ○ ○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書 記 官 黃 旻 祥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1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處六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 幣 20 萬元以上 1 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未具第 18 條第 1 項第 1 款之條件,獵捕、宰殺保育類野   生動物者。 二、違反第 18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   ,獵捕、宰殺保育類野生動物者。 三、違反第 19 條第 1 項規定,使用禁止之方式,獵捕、宰殺   保育類野生動物者。 於劃定之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犯前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三分之 一。 第 1 項之未遂犯罰之。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2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 幣 6 萬元以上 30 萬元以下罰金;其因而致野生動物死亡者, 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 10 萬元以上 50 萬元以下罰金: 一、未具第 18 條第 1 項第 1 款之條件,騷擾、虐待保育類野   生動物者。 二、違反第 18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   ,騷擾、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者。 於劃定之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犯前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三分之 一。

2025-03-27

SLDM-114-審簡-128-20250327-1

單聲沒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聲沒字第39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柏辰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113年度偵字第379 7號),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4年度執聲字第651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玳瑁手環貳個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劉柏辰因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經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3797號為緩起 訴處分,於民國113年2月15日確定,114年2月14日緩起訴期 滿未經撤銷。該案扣案之玳瑁手環2個,係被告所有且供犯 罪所用或供犯罪預備之物,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規定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違禁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違禁物或專 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0條第2 項定有明文。又保育類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非經主管機關 之同意,不得買賣或在公共場所陳列、展示;犯第40條、第 41條、第42條或第43條第3項之罪,查獲之保育類野生動物 與其產製品及供犯罪所用之獵具、藥品、器具、工作物、施 工材料及所使用之機具,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得沒收 之,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5條第1項、第52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 。 三、經查,被告因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經臺灣臺中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3797號為緩起訴處分,於113年 2月15日確定,並於114年2月14日緩起訴期滿未經撤銷等情 ,有上開緩起訴處分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而扣案 之玳瑁手環2個,係被告所有,並為其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 第35條第1項規定,而犯同法第40條第2款之意圖販賣而陳列 、展示之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乙情,業據被告於偵訊中供 述明確,並有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服務中心物種 鑑定書附卷可稽,足認上開扣案物確屬違禁物,揆諸前揭規 定,檢察官就上開扣案物聲請單獨宣告沒收,於法並無不合 ,應予准許。另聲請意旨既已敘明係對上開扣案物聲請宣告 沒收,本院並不受聲請人所引條文之拘束,得自行適用適當 之條文而為裁定,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劉育綾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俊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2025-03-21

TCDM-114-單聲沒-39-20250321-1

士簡
士林簡易庭

違反植物防疫檢疫法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士簡字第133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賴聖穎 上列被告因違反植物防疫檢疫法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 處刑(113年度偵字第25033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賴聖穎犯植物防疫檢疫法第二十二條第一項之非法輸入罪,處拘 役參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欄第10行應補充為「…,再於113年9月2日21時 45分許,基於非法輸入有害生物之犯意,從日本關西國際機 場搭…」外,其餘犯罪事實、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 判決處刑書(如附件)之記載。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賴聖穎所為,係違反植物防疫檢疫法第15條第1項 第1款規定,而犯同法第22條第1項之非法輸入罪。 (二)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並審酌被告擅自輸入有害生物, 增加植物疫病蟲害發生及蔓延之危險,造成對臺灣生態環 境之威脅,所為實不足取;惟念及被告犯後終能坦承犯行 ,態度尚可,兼衡被告之犯罪動機、手段、目的、素行( 參法院前案紀錄表)、輸入之種類、數量、甫輸入即被查 獲之危害程度,暨其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 ,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扣案如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所示之昆蟲,經財政部關 務署臺北關依法扣押後,即移交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桃 園分署處理,嗣該署即依法處分銷毀等情,有農業部動植物 防疫檢疫署桃園分署違規輸入動植物簡易物銷燬紀錄在卷可 參,爰不予宣告沒收。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朱哲群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士林簡易庭 法 官 葛名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詹禾翊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植物防疫檢疫法第15條 下列物品,非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不得輸入或轉運: 一、有害生物。 二、土壤。 三、附著土壤之植物。 四、前三款物品所使用之包裝、容器。 植物防疫檢疫法第22條 違反第14條或第15條規定,擅自輸入或轉運者,處3年以下有期 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違反第14條或第15條規定之植物、植物產品、有害生物、土壤、 附著土壤之植物及其包裝、容器、栽培介質,沒入之。 附件: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25033號   被   告 賴聖穎  上列被告因違反植物防疫檢疫法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以 簡易判決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賴聖穎明知①南洋大兜蟲(Chalcosoma chiron belangeri) 、②黃邊鬼豔鍬形蟲(Odontolabis cuverafal laciosa)、 ③烈焰步行蟲(Mouhotia planipennis)、④越南銀背鱗毛角 金龜(Herculaisia melaleuca)屬於植物防疫檢疫法第3條 第3款定義之有害生物(昆蟲),未申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 不得輸入;仍於民國113年9月3日從桃園機場入境前數日, 在越南購買①昆蟲24隻、②昆蟲6隻、③昆蟲13隻、④昆蟲8隻( 共51隻),並在容器內塞入衛生紙避免昆蟲肢體斷裂。賴聖 穎未經許可攜帶上開昆蟲搭機前往日本,再於113年9月2日2 1時45分許,從日本關西國際機場搭乘全亞洲航空DT7379號 班機返回臺灣;上開昆蟲放在賴聖穎托運行李內。賴聖穎於 113年9月3日0時20分許,在桃園機場第一航廈,領取含上開 昆蟲之托運行李欲入境;嗣經海關發覺有異查驗,始悉上情 。 二、案經內政部警政署航空警察局函送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賴聖穎於警詢時及偵訊中坦承不諱 ,並有財政部關務署臺北關扣押貨物收據及搜索筆錄、DT73 79號班機登機證影本、扣案物照片(第29至30頁)、國立屏 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服務中心臨時物種鑑定表、違規輸 入動植物檢疫物銷毀紀錄在卷可稽,足徵被告自白與事實相 符,其犯嫌洵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違反植物防疫檢疫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而 犯同法第22條第1項之擅自輸入有害生物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檢 察 官 朱哲群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 記 官 黃法蓉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植物防疫檢疫法第22條 違反第 14 條第 1 項第 1 款或第 15 條第 1 項規定,擅自輸 入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 15 萬元 以下罰金。 違反第 14 條第 1 項第 1 款或第 15 條第 1 項規定之檢疫物 或物品及其包裝、容器、栽培介質,不問屬於何人所有,植物檢 疫機關得於第一審法院宣告沒收前,逕予沒入。 附記事項: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欲聲請法院調(和)解或已達成 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 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2025-03-03

SLEM-114-士簡-133-20250303-1

原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野生動物保育法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原上訴字第49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劉念祖 選任辯護人 鄭道樞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不服臺灣花蓮地方法院113 年度花原訴字第1號中華民國113年6月25日第一審判決(聲請簡 易判決處刑案號: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7232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 劉念祖無罪。   理 由 壹、公訴意旨略謂:上訴人即被告劉念袓(下稱被告)於民國112 年4月4日某時許(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誤載為112年5月3日9 時32分許,業經公訴檢察官於原審當庭更正),在花蓮縣○○ 鄉○○村0鄰○○00號之0住處附近之○○國小舊址前車輛底下,發 現保育野生動物黑眉錦蛇1條,明知保育類野生動物,在未 經許可,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竟與不詳姓名年籍 男子,基於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之犯意聯絡,由該不詳姓名 年籍男子持掃把及紅色塑膠繩獵捕套住蛇頭掛在樹上,被告 持手機拍攝照片(下稱系爭照片)傳至臉書社團「花蓮同鄉 會」發佈貼文內容:「請問這是什麼蛇可以解答嗎?因為跑 到我車子底下!我要放生!」等語(下稱系爭貼文),供不特 定成員瀏覽,經警發現,查知上情。因認被告係違反野生動 物保育法(下稱野保法)第18條第1項規定而觸犯同法第41條 第1項1款罪嫌等語。 貳、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或其行為不罰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 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及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認定 不利於被告之事實,應依積極證據,倘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 於被告事實之認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自不必有 何有利之證據。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 ,或證據不足以證明,即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以為裁 判基礎。而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包括直接證據與間接 證據。無論直接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 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可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 可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 之懷疑存在,致使無從形成有罪之確信,根據罪疑唯輕、罪 疑唯有利被告之原則,即不得遽為不利被告之認定。又刑事 訴訟法第161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 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因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 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 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 無從說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 ,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 參、檢察官認被告涉犯上開罪嫌,無非係以:ㄧ、被告之自白; 二、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三、刑案現場照片; 四、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服務中心物種鑑定書、 鑑定照片等證據資料,為其主要論據。 肆、訊據被告堅決否認有何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之犯行,辯稱: 我確實有貼文,但是蛇不是我抓的;我發現有蛇在我車底下 ,我一喊,旁邊的人就過來,我不認識的「阿伯」就與另外 一個人抓蛇,是「阿伯」抓起來用繩子綁蛇掛在樹上,我知 道是保育類黑眉錦蛇後,我就跟那個「阿伯」說把它放掉, 「阿伯」說好,就拉繩子,我沒有看完,那時候我有電話來 我就走了。於貼文特別提到我要放生,那是我跟那個人說要 放生,所以才貼文,這樣的文字用語可能是我表達錯了等語 。辯護人則為被告辯護稱:一、被告客觀上並無獵捕黑眉錦 蛇之犯行,稽之其行為當下所發布之臉書貼文,益徵更無獵 捕保育類動物之犯罪故意,參照被告於花蓮同鄉會之貼文內 容,被告拍攝照片時,主觀上並不知悉該蛇為野生動物保育 法所保護之黑眉錦蛇,所以才會在臉書貼文詢問網友,蛇類 在一般人的經驗法則中,不能排除蛇是否具有毒性,而有咬 人導致傷亡結果之高度可能,因此被告在前揭臉書貼文中, 表示要放生的同時,欲確認蛇的品種,倘若上情無訛,則被 告主觀上既未認知其所拍攝者為保育類野生動物黑眉錦蛇, 更無將該蛇置於實力支配之下,即將之獵捕之犯罪故意。二 、被告並非本案黑眉錦蛇的捕獵者,捕獵者是當天在場的另 一位阿伯,依據被告提供之照片,該位被拍攝者與被告壯碩 的身形確實不同,本案確實有可能被告並沒有參與捕獵該蛇 的犯行。倘若在沒有其他證據可以證明被告確有與該不詳年 籍之男子事前、事中共謀計畫的情況底下,旋稱被告為共犯 ,實不無速斷之嫌。三、檢察官要盡實質舉證責任,不能因 為被告提出幽靈抗辯,就認定被告有罪。四、如果被告真的 知道自己是在從事犯罪行為,應不會暴露自己是在何地等語 。  伍、經查: 一、被告於112年4月4日某時許,駕駛自小客車前往住處附近之○ ○國小舊址,在車輛底下發現不明蛇類,持手機拍攝系爭照 片,將之上傳至臉書社團「花蓮同鄉會」,發布系爭貼文。 被告當日發文不久,即有網友在系爭貼文下方留言,明確告 知被告此為保育類野生動物黑眉錦蛇,斯時黑眉錦蛇仍為活 體。於此同時,被告發文17分鐘後,經警上網瀏覽發現系爭 貼文,於同年4月9日前往現場蒐證,黑眉錦蛇已死亡,樹幹 上仍繫有紅繩並懸掛蛇頭1只,地上留有蛇皮、內臟等物, 警員遂送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服務中心鑑定, 確認死體物種為保育類野生動物黑眉錦蛇等情,為被告所不 爭執,並有偵破報告、系爭貼文截圖、該中心112年4月10日 物種鑑定書、刑案現場相片在卷可證(警卷第3、13、21、2 3、59至68頁),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  二、依據被告及證人即被告之父劉勇哲所述,無法排除本案係姓 名、年籍不詳「阿伯」之人單獨所為:  ㈠被告並未自白本案犯行。再觀諸系爭貼文內容,雖敘及「我 要放生」,無隻字片語提及第三人「阿伯」獵捕字樣,並有 紅色塑膠繩套住蛇頭高掛樹上之系爭照片,然「我要放生」 之貼文,僅係被告個人意願之表達;案發時間屬大白天,○○ 國小舊址(花蓮縣政府在該處籌建「○○○○○○○○○○○○廣場」)在 台11線上,屬公共場所,無從僅憑系爭貼文內容及系爭照片 推認被告即為本案行為人。  ㈡證人即被告父親劉勇哲於112年5月4日警詢時證稱:那個「阿 伯」抓蛇的時候,被告在旁邊看,我那時候也在現場,後來 他們用繩子把蛇吊起來的時候我就走了;我當日去那邊看朋 友下鋼軌,我那個朋友是在那邊開怪手的,是他那天早上打 電話給我和我說他在那邊工作,我剛好沒有工作,所以我順 便去那邊找他玩,我不曉得朋友的名字,我們在30年前有一 起工作,後來就沒有在一起了,我沒有他的聯絡電話,電話 號碼的紀錄已經沒有在我手機裡面。「阿伯」就在那邊晃來 晃去,我就以為他是在那邊做工程的人,當天有在那邊做工 程的只有怪手而已等語(警卷第33頁)。於原審具結作證略 謂:有一個我不認識的「阿伯」在抓,被告在拍而已,我只 知道這樣;被告和「阿伯」沒有關係,後來我就回去了,我 下午還要工作。我沒有看到是誰把蛇綁到樹上去,我已經離 開了,我10點多就離開了,我沒有看到他們用繩子吊起來的 過程等語(原審卷第110至117頁),依據證人劉勇哲之證詞 ,被告並非本案黑眉錦蛇之獵捕者,獵捕者應係當天在場另 一位「阿伯」,證人劉勇哲之證詞無從為被告不利之認定。  ㈢再觀諸被告於本院提供其所拍攝「阿伯」與本案黑眉錦蛇、 繫蛇頸紅繩之照片1張(本院卷第83頁),該照片為了近拍顯 示該黑眉錦蛇直徑、花紋特徵及其身長超過一般成年人,因 而未拍到「阿伯」之臉部及該「阿伯」左手高舉黑眉錦蛇頭 頸部繫紅繩處,然從黑眉錦蛇身體之花紋、垂掛在蛇身之紅 繩,與系爭照片確屬相同,且該照片顯示被拍攝者與本案被 告的身形確有不同,被告辯稱不是本案之行為人一節,尚屬 有據。 三、被告既然有可能不是本案之行為人,真正捕獵者是當天在場 另一位不知名之「阿伯」。且依現有卷內資料來看,被告就 該「阿伯」者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行為,並未有任何行為參 與、助力,已難僅憑其當時在場之事實,即推認被告與該名 「阿伯」者,就本案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行為,主觀上有不 確定犯意之聯絡,此由被告在系爭貼文欲確認蛇的品種,並 表示要放生之情,更顯被告並無與該名「阿伯」共同獵捕保 育類野生動物之犯意,在本案沒有其他證據可以證明被告確 有與該「阿伯」者事前、事中共同謀議及行為分擔的情況下 ,實難論以共犯。被告此部分所辯,合乎事理常情,可以採 信。公訴意旨逕稱被告為共犯,實不無速斷之嫌。 四、綜上所述,本院綜合卷內檢察官所提出之各項事證,尚無從 證明被告係本案之行為人,或與他人有共同獵捕保育類野生 動物之犯意聯絡或行為分擔。是依前述說明,基於無罪推定 之原則,即應為被告有利之認定,而為被告無罪之諭知,以 昭審慎。原審疏未詳察,認定被告有非法獵捕、宰殺保育類 野生動物犯行,而對被告遽予論罪科刑,即有未洽。被告上 訴否認犯行,指原審判決不當,為有理由,自應由本院將原 判決撤銷,改諭知無罪,以示慎斷。   五、附帶指明部分:   現今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之行為人,若具有原住民族之身分 ,又係非營利性自用之情形,是符合野保法第21條之1第1項 規定,不受同法第18條第1項之限制,而不構成同法第41條 第1項第1款之罪,屬於刑法第21條第1項規定之依法令行為 ,應屬不罰:   ㈠臺灣原住民族之狩獵文化,係視狩獵為生活必要、價值正當 、識別族群之生活與思考方式,所形成之特殊文化;狩獵活 動之進行,存有各種規範與禁忌,基於原住民族之自決權, 本當尊重。獵捕、宰殺保育類野生動物,不具備野保法第18 條第1項第1款之條件,依同法第41條第1項第1款規定處以刑 罰,係對於一般人民之規範,就原住民族而言,野保法第21 條之1第1項明文規定:臺灣原住民族基於其傳統文化、祭儀 ,而有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必要者,不受同法第18 條第1項規定之限制。釋字第803號解釋文第3段復揭示:野 保法第21條之1第1項所稱「傳統文化」,應包含原住民依其 所屬部落族群所傳承之飲食與生活文化,而以自行獵獲之野 生動物供自己、家人或部落親友食用或作為工具器物之非營 利性自用之情形之旨,則野保法第21條之1第1項規定所指傳 統文化,自包括非營利性自用之情形。且野保法第4條規定 ,野生動物區分為保育類(指瀕臨絕種、珍貴稀有及其他應 予保育之野生動物)及一般類(指保育類以外之野生動物) 兩種。同法第21條之1第1項所稱之野生動物,既未侷限於一 般類野生動物,依文義解釋,自應包括保育類野生動物,倘 不如此解釋,同法第21條之1第1項排除第18條第1項之限制 ,即失其意義;另野保法第21條之1規定,主要目的在於排 除原住民族之刑事責任,具有除罪功能的要件,法官對於該 條規定之適用,應本於刑罰謙抑性原則,不應給予過多限制 ,以尊重原住民族傳統狩獵文化,並落實保障原住民從事狩 獵活動之文化權利之憲法意旨(最高法院111年度台非字第1 11號判決意旨參照),此為實務界近期之看法。  ㈡又野保法於114年2月18日公布,修正第21條之1、第51條之1 等條文,自同年0月00日生效施行。於該法第51條之1,增訂 原住民族違反第21條之1第2項規定,獵捕、宰殺或利用「保 育類」野生動物之行政罰(但首次違反者,不罰),以尊重原 住民族傳統文化、祭儀,並兼顧野生動物之保育;再修正野 保法第21條之1第1項規定「原住民族基於其傳統文化、祭儀 或非營利自用,而有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必要者, 不受第17條第1項、第18條第1項及第19條第1項第2款至第6 款規定之限制」,將最高法院111年度台非字第111號判決意 旨所指「傳統文化」,包括非營利性自用之情形;所指「野 生動物」,應包括「保育類」野生動物之實務見解,均加以 明文化。準此,原住民獵捕、宰殺或利用「保育類」野生動 物情形,倘符合野保法第21條之1第1項之規定者,參照上開 說明,自不構成同法第41條第1項第1款之罪。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301 條第1項前段,作成本判決。 本案經檢察官戴瑞麒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黃怡君到庭執 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林慧英                法 官 謝昀璉                法 官 李水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狀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徐文彬

2025-02-27

HLHM-113-原上訴-49-20250227-1

單聲沒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聲沒字第33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佳雲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112年度偵字第762 43號),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4年度執聲沒字第95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玳瑁手環壹個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林佳雲前因涉嫌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 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76243號 為緩起訴處分確定在案,於民國114年1月31日期滿未經撤銷 。惟扣案之玳瑁手環1個係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屬違禁 物,爰依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0條第2項規定,聲請單獨宣 告沒收等語。 二、按犯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0條、第41條、第42條或第43條第3 項之罪,查獲之保育類野生動物得沒收之;查獲之保育類野 生動物產製品及供犯罪所用之獵具、藥品、器具,沒收之, 原於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2條第1項雖定有明文。惟刑法有關 沒收部分之條文業經修正公布,並自105年7月1日起施行。 依刑法施行法第10條之3第2項規定:「105年7月1日前施行 之其他法律關於沒收、追徵、追繳、抵償之規定,不再適用 」,亦即105年7月1日前已施行之特別刑法關於沒收、追徵 、追繳、抵償之規定,自105年7月1日起不再適用,而野生 動物保育法第52條第1項之規定係83年10月29日訂定,於105 年7月1日以後並未修法,則揆諸上開說明,野生動物保育法 第52條第1項關於沒收之規定,自105年7月1日起即不再適用 ,準此,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中有關查獲之保育類野生 動物、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及供犯罪所用之獵具、藥品、 器具之沒收與否,即應回歸適用刑法關於沒收之規定。考諸 沒收新制對於犯罪物之沒收,係基於一般預防之保安處分性 質的觀點而發,擴大舊法所不及的沒收標的及範圍,以填補 舊法下沒收不能的法律漏洞,其沒收立論基礎著重在避免流 入市面危害社會或再供作犯罪使用,無意因沒收新制的修正 ,反而讓犯罪走私的物品形成不能沒收的窘境。是以,解釋 上只要與實行犯罪構成要件行為具有直接關聯性的犯罪促進 功能,亦即具有「犯罪歸咎性」之物,都可以算是犯罪所用 之物。而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2條第1項後段雖於105年7月1日 以後未修正,但上開規定對於查獲之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 係採義務沒收,縱使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係屬學說所稱之 「關聯客體」,上開規定之意旨仍應得視為對關聯客體沒收 之特別規定,仍認應為沒收,並回歸適用刑法關於沒收之整 體規定(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12年法律座談會刑事類 提案第1號研討結果可參)。  三、次按違禁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違禁物或 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0條 第2項亦有明文。末按保育類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非經主 管機關之同意,不得買賣或在公共場所陳列、展示,野生動 物保育法第35條第1項亦規定甚明。 四、經查:  ㈠被告知悉玳瑁係主管機關公告之保育類野生動物,非經主管 機關同意,不得買賣或在公共場所陳列、展示其產製品,竟 基於意圖販賣而陳列、展示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之犯意, 自110年間起,以旋轉拍賣網站帳號「c100c」,於上開網站 張貼販售玳瑁製手環1個(價格新臺幣8,000元)之訊息,欲 販賣予不特定之人。嗣經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執行網路巡 邏發現上情,並喬裝買家與被告聯繫交易,而於112年9月26 日10時25分許,在新北市○○區○○街0號永和郵局前,扣得玳 瑁製手環1個,復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作成112年度 偵字第76243號緩起訴處分,並經臺灣高等檢察署以113年度 上職議字第979號處分書駁回再議,於113年2月1日確定,並 於114年1月31日緩起訴期滿未經撤銷等情,有上開緩起訴處 分書、臺灣高等檢察署處分書、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緩起訴處分命令通知書、法院前案紀錄表、內政部警政署保 安警察第七總隊大九大隊扣押筆錄暨扣押物品目錄表在卷可 稽。  ㈡次查,本案扣得之手環1個,經送鑑定認屬野生動物保育法所 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之產製品乙節,有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服務中 心112年10月17日物種鑑定書可佐,足認上開手環確係違禁 物。是聲請人就上開手環,聲請本院單獨宣告沒收,於法並 無不合,應予准許。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0 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陳安信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玫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PCDM-114-單聲沒-33-20250226-1

單聲沒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聲沒字第12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世吉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112年度偵字第762 42號),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4年度執聲沒字第61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河馬牙雕壹個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陳世吉涉犯野生動物保育法罪,前經臺 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第253條之1為緩起訴 處分確定,緩起訴期間為1年,並已於民國114年1月7日期滿 。扣案之二級保育類河馬牙雕1個,為供犯罪所用之物,且 屬被告所有,爰依刑法第38條第2項、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 1規定,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 為人者,得沒收之,刑法第38條第2項本文定有明文。次按 檢察官依第253條或第253條之1為不起訴或緩起訴之處分者 ,對刑法第38條第2項、第3項之物及第38條之1第1項、第2 項之犯罪所得,得單獨聲請法院宣告沒收,刑事訴訟法第25 9條之1亦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前因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76242號為緩起訴處分,緩起 訴期間為1年,經檢察官依職權送再議,由臺灣高等檢察署 於113年1月8日以113年度上職議字第456號駁回再議確定, 於114年1月7日緩起訴期滿未經撤銷等情,有前開緩起訴處 分書、再議駁回處分書、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緩起訴 處分命令通知書、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並經本院核閱 上開案卷無誤。扣案之河馬牙雕1個,為被告所有,經鑑定 屬野生動物保育法所定之保育類野生動物河馬,而屬被告違 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5條第1項規定而犯同法第40條第2款之 意圖販賣而陳列、展示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所用之物,業 據被告坦承在卷,並有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服務 中心112年10月16日物種鑑定書在卷可查,足認上開扣案物 係供其本案犯罪所用之物,依上開說明自屬得沒收之物,從 而,本件聲請,經核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十八庭 法 官 施元明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君憶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2025-02-04

PCDM-114-單聲沒-12-20250204-1

單禁沒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禁沒字第779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姜秀琴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112年度偵字第397 33號),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3年度執聲字第3583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天堂鳥產製品標本壹個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39733號 被告姜秀琴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業經緩起訴處分)扣 案之保育類野生動物天堂鳥產製品標本1個,經國立屏東科 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服務中心鑑定結果,屬第二級珍貴稀有 保育類野生動物,此有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服務 中心物種鑑定書附卷可稽,被告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5條 第1項之規定,上開扣案物即屬不受法律保護之違禁物,應 依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0條第2項規定沒收,爰依法單獨聲 請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違禁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違禁物或專 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0條第2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5條第1項規定「保 育類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非經主管機關之同意,不得買賣 或在公共場所陳列、展示。」同法第52條第1項規定「犯第4 0條、第41條、第42條或第43條第3項之罪,查獲之保育類野 生動物得沒收之;查獲之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及供犯罪所 用之獵具、藥品、器具,沒收之。」而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2 條第1項於105年7月1日以後並未修法,然刑法關於沒收之規 定業於104年12月17日修正公布施行,並於000年0月0日生效 ,且刑法第2條第2項規定沒收、非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 適用裁判時之法律,刑法施行法第10條之3第2項並規定「10 5年7月1日前施行之其他法律關於沒收、追徵、追繳、抵償 之規定,不再適用。」則刑法關於沒收之規定既已全盤修正 ,自應回歸適用刑法,而不再適用上開野生動物保育法關於 沒收之規定。 三、次按野生動物保育法既明文保育類野生動物之產製品,非經 主管機關之同意,不得買賣或在公共場所陳列、展示,足見 非法買賣或在公共場所陳列、展示之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 ,自係法所禁止之違禁物,縱使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2條第1 項後段規定因刑法關於沒收規定之修正不再適用,而回歸適 用刑法關於沒收之規定,惟不因此改變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 品係屬違禁物之本質。 四、經查:被告前因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經臺灣臺中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39733號為緩起訴處分,於11 2年11月16日確定,113年11月15日緩起訴期滿未經撤銷等情 ,有上開緩起訴處分書、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緩起訴 處分命令通知書、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112年度上 職議字第5375號駁回再議處分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 錄表各1份在卷可參。扣案之天堂鳥產製品標本1個,係被告 所有,並為其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5條第1項規定,而犯 同法第40條第2款之意圖販賣而陳列、展示之保育類野生動 物產製品乙情,業據被告於偵訊中供述明確,復有國立屏東 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服務中心物種鑑定書在卷可佐,足見 上開扣案物,確屬違禁物無訛,爰依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 0條第2項規定單獨宣告沒收。從而,本件聲請人聲請單獨宣 告沒收,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五、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55條之36第2項,刑法第38條 第1項、第40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高思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古紘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2025-02-03

TCDM-113-單禁沒-779-20250203-1

原簡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原簡字第3號 聲 請 人 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涂發文 上列被告因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 處刑(113年度偵字第886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甲○○犯野生動物保育法第四十二條第一項第一款之非法虐待保育 類野生動物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甲○○明知保育類野生動物應予保育,除族群量逾越環境容許量 、基於學術研究或教育目的,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騷擾、 虐待、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而於民國113年9月6日中午1 2時許,行經宜蘭縣大同鄉梵梵巷聯絡道路,發現應予保育之 野生動物黑眉錦蛇1條,竟基於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之犯意, 徒手抓起前開黑眉錦蛇之尾巴,將之旋轉並甩撞山壁,以此暴 力行為傷害保育類野生動物。 證據名稱 ㈠被告甲○○於警詢時之供述及偵查中之自白。 ㈡證人鍾翔於警詢時之證述。 ㈢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服務中心物種鑑定書1件。 ㈣被告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之影片截圖6紙。 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2條第1項第1款之非法虐 待保育類野生動物罪。 ㈡爰審酌被告無視於國家保育野生動物及維護生物多樣性之規範 ,以暴力傷害保育類野生動物黑眉錦蛇,實有不該;然衡酌被 告前無犯罪紀錄,素行良好,又其終能坦承犯行,犯後態度尚 可;兼衡其於警詢時自陳從事農業,家庭經濟狀況勉持,及依 戶籍查詢資料顯示其已婚、高中肄業之教育程度等一切情狀, 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併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依刑事訴訟法第449 條第1 項、第3 項,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2 條1項第1款,刑法第11條、第41條第1項前段,逕以簡易判決 處刑如主文。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上訴於本院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張鳳清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錦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判決書送達後二十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須附繕本),經本庭向本院管轄第二審之合議庭提起上訴。                書記官 吳秉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2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 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金;其因而致野生動物死亡者,處二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 下罰金: 一、未具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一款之條件,騷擾、虐待保育類野生 動物者。 二、違反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 騷擾、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者。 於劃定之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犯前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三分之 一。

2025-01-24

ILDM-114-原簡-3-202501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