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審判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合併審判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1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妍芸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本院114年度訴字第194號),聲請 合併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陳妍芸(下稱被告)除本案( 本院114年度訴字第194號)外,尚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 年度金訴字第1451號(法股)、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4年度 審訴字第140號(丁股)在案審理,案由皆係詐欺案件,被 告願與被害人和解,獲取緩刑之機會,請將本案移送合併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或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審理等語。   二、指定或移轉管轄,依據刑事訴訟法第11條規定,固得由當事 人聲請,然刑事訴訟法第7條相牽連案件之合併審判,同法 第6條並無許當事人聲請之規定(最高法院100年度台聲字第 73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被告前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提起公訴,由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13年度金訴 字第1451號審理中;又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提起公訴,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4年度審 訴字第140號審理中;復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臺灣苗栗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公訴,由本院以114年度訴字第194號審 理中,有起訴書、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經核被告上開 3案所涉犯行,要屬刑事訴訟法第7條第1款規定「一人犯數 罪」之相牽連案件,非同一案件。依上開說明,被告對於相 牽連案件之合併審判無聲請權,自無從援引依刑事訴訟法第 8條、第11條規定聲請合併審判。是被告本件聲請於法不合 ,尚難准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林卉聆                法 官 許家赫                法 官 林信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莊惠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MLDM-114-聲-214-20250331-1

他調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調查停止審判原因是否消滅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6年度他調字第1號 被 告 廖志榮(已歿) 指定辯護人 張紋綺公設辯護人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3年度偵緝字第531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於民國103年12月4日所為停止審判裁定,應予撤銷。   理 由 一、按停止審判之原因消滅時,法院應繼續審判,刑事訴訟法第 298條定有明文。 二、查被告廖志榮涉犯詐欺罪,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後,由本院以 103年度易字第925號案件審理中;惟被告於民國103年10月8 日在法務部○○○○○○○○羈押中因腦內出血,經該所戒送至醫療 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亞東紀念醫院急診,並轉往 財團法人基督長老教會馬偕紀念醫院淡水分院(下稱馬偕醫 院)手術治療後,呈意識喪失,昏迷指數約8分,依馬偕醫 院臨床診治經驗判斷,被告短期內恢復意識機會不大,建議 至少治療半年以上等情,復經本院於103年12月4日,依據刑 事訴訟法第294條第2項之規定,裁定停止審理,並依規定報 結該案,改分106年度他調字第1號案件調查中。嗣被告於11 4年2月1日死亡,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基本資料查詢 結果等件附卷可稽,是原停止審判之原因業已消滅,自應繼 續審判。 三、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29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許凱傑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陳福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27

TPDM-106-他調-1-20250327-1

國審聲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聲請裁定不行國民法官審判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國審聲字第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蔡育瑩 選任辯護人 陳守煌律師 周郁雯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家庭暴力罪之妨害幼童發育致死等案件(本 院113年度國審訴字第1號),聲請裁定不行國民參與審判,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蔡育瑩並無任何使寄養孩童即 本案被害人喪命之意圖,懷著深切的愧疚與歉意,並已竭力 與被害人生父、生母達成和解;又本案涉及醫療專業及因果 關係判斷,國民法官多非專業人士,評議之眾亦缺乏專精, 爰聲請裁定不行國民參與審判等語。 二、按國民法官法第6條第1項規定:「應行國民參與審判之案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法院得依職權或當事人、辯護人、輔 佐人之聲請,於聽取當事人、辯護人、輔佐人之意見後,裁 定不行國民參與審判:一、有事實足認行國民參與審判有難 期公正之虞。二、對於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本人或其配 偶、八親等內血親、五親等內姻親或家長、家屬之生命、身 體、自由、名譽、財產有致生危害之虞。三、案件情節繁雜 或需高度專業知識,非經長久時日顯難完成審判。四、被告 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審判長告知被告通常審判程序 之旨,且依案件情節,認不行國民參與審判為適當。五、其 他有事實足認行國民參與審判顯不適當。」、同條第3項則 規定:「法院為第一項裁定,應審酌公共利益、國民法官與 備位國民法官之負擔,及當事人訴訟權益之均衡維護。」 三、經查,被告矢口否認有何本案被訴對未成年人傷害致死、妨 害幼童發育致死等事實,而近年來虐童致死案件頻傳,一般 民眾自身或其周遭親友均可能經歷此類案件,或從新聞媒體 獲悉類似情事,是該等案件之事實認定及量刑,均為社會大 眾所關注之事,是本案行國民參與審判,適足以反映國民正 當法律感情,增進國民對於司法之瞭解及信賴,並彰顯國民 主權理念,與國民法官法第1條揭示之立法意旨並無不合。 又本案被訴事實尚非複雜,復與一般國民日常生活養育、管 教子女、送醫就診等經驗相關,縱爭點涉及醫療、法律等專 業判斷,亦可透過醫療專業鑑定人到庭之說明,及審判長於 審理過程中之釋疑加以釐清,難認對於國民法官與備位國民 法官將造成過重負擔。故以本案情節而言,依國民法官法第 1條、第6條等規定暨參酌立法理由,並無不適合行國民參與 審判之情事。 四、綜上所述,本院合議庭聽取當事人、辯護人之意見,並徵詢 訴訟參與人及其代理人之意見(本法施行細則第6條第2項前 段)後,審酌公共利益、國民法官與備位國民法官之負擔及 當事人訴訟權益之均衡維護,認本案並無本法第6條第1項第 3、4、5款所定不行國民參與審判之情形,是聲請人聲請裁 定不行國民參與審判,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張兆光                  法 官 卓巧琦                  法 官 張毓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書記官 黃佩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SLDM-114-國審聲-4-20250326-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停止審判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4號                          第95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黃世 選任辯護人 施清火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黃世因偽造文書案件(本院112年度訴字第461 號)、偽造有價證券案件(本院112年度訴字第583號),聲請停止 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附件。 二、按犯罪是否成立以他罪為斷,而他罪已經起訴者,得於判決 確定前,停止本罪之審判,刑事訴訟法第295條固有明定。 惟刑事案件裁判,不受其他刑事案件拘束。故他罪裁判,僅 足供本罪參考,法院仍應直接審理,發現真實;意即刑事訴 訟法第295條規定「犯罪是否成立以他罪為斷,而他罪已經 起訴者,得於其判決確定前停止本罪之審判」應否停止審判 ,屬於法院依職權裁量事項(最高法院76年度台上字第5433 號判決參照)。是應否停止審判,乃法院依職權裁量之事項 ,當事人並無聲請權,其聲請僅促請法院為職權之發動而已 。 三、聲請人即被告黃世聲請停止本院112年度訴字第461、583號 案件之審判,除程序上未享有此一權限外,又聲請人雖經臺 灣南投地方法院112年度聲自第2號裁定准予對證人楊有家偽 造文書案件提起自訴,惟法官承審案件,認事用法應本於法 律之確認,該案之訴訟結果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一造,皆不 能率認該案確定與否構成聲請人所涉犯之本案偽造文書及偽 造有價證券案件之先決問題,故不合於刑事訴訟法第295條 所定要件,本院亦不得據此而停止審判,併予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許佩如                               法 官 劉彥君                               法 官 吳孟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蔡忠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不得抗告。 附件:刑事停止審判聲請狀影本1份。

2025-03-25

ULDM-114-聲-95-20250325-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停止審判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4號                          第95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黃世 選任辯護人 施清火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黃世因偽造文書案件(本院112年度訴字第461 號)、偽造有價證券案件(本院112年度訴字第583號),聲請停止 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附件。 二、按犯罪是否成立以他罪為斷,而他罪已經起訴者,得於判決 確定前,停止本罪之審判,刑事訴訟法第295條固有明定。 惟刑事案件裁判,不受其他刑事案件拘束。故他罪裁判,僅 足供本罪參考,法院仍應直接審理,發現真實;意即刑事訴 訟法第295條規定「犯罪是否成立以他罪為斷,而他罪已經 起訴者,得於其判決確定前停止本罪之審判」應否停止審判 ,屬於法院依職權裁量事項(最高法院76年度台上字第5433 號判決參照)。是應否停止審判,乃法院依職權裁量之事項 ,當事人並無聲請權,其聲請僅促請法院為職權之發動而已 。 三、聲請人即被告黃世聲請停止本院112年度訴字第461、583號 案件之審判,除程序上未享有此一權限外,又聲請人雖經臺 灣南投地方法院112年度聲自第2號裁定准予對證人楊有家偽 造文書案件提起自訴,惟法官承審案件,認事用法應本於法 律之確認,該案之訴訟結果有利或不利於當事人一造,皆不 能率認該案確定與否構成聲請人所涉犯之本案偽造文書及偽 造有價證券案件之先決問題,故不合於刑事訴訟法第295條 所定要件,本院亦不得據此而停止審判,併予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許佩如                               法 官 劉彥君                               法 官 吳孟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蔡忠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不得抗告。 附件:刑事停止審判聲請狀影本1份。

2025-03-25

ULDM-114-聲-94-20250325-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聲請播放審判期日錄音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20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謝清彥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本院114年度簡上字第6號) ,聲請播放審判期日錄音,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人即被告謝清彥(下稱被告)聲請意旨略以:依刑事訴 訟法第44條之1聲請核正審判筆錄等語。 二、我國刑事訴訟改行「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落實及強化交 互詰問之要求後,有關供述證據調查之訴訟程序進行極為緊 湊,為有效提升筆錄記載之正確性與完整性,刑事訴訟法第 44條之1第2項乃規定: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或輔佐人如 認為審判筆錄之記載有錯誤或遺漏者,得於次一期日前,其 案件已辯論終結者,得於辯論終結後7日內,聲請法院定期 播放審判期日錄音或錄影內容核對更正之。其經法院許可者 ,亦得於法院指定之期間內,依據審判期日之錄音或錄影內 容,自行就有關被告、自訴人、證人、鑑定人或通譯之訊問 及其陳述之事項轉譯為文書提出於法院。是前述情形,法院 得視其筆錄與訴訟之實際狀況及聲請理由等項,適法裁量是 否依同條第2項前段規定播放錄音或錄影內容核對更正,或 依同條項後段規定允聲請人自行轉譯為文書提出於法院。若 其裁量權之行使結果,並無濫用裁量權限、悖於裁量目的, 或其他違法、失當情事,即難遽謂有應予撤銷之原因(最高 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1211號裁定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於民國114年3月9日向監所長官提出聲請書聲 請更正本院114年度簡上字第6號案件(下稱本案)於114年 年3月4日審判筆錄,僅泛言「依刑事訴訟法第44條之1聲請 核正審判筆錄」等詞為其依據,未具體指摘或敘明該次審判 筆錄內容究有何錯誤或遺漏,而有應核對更正之處,本院自 無從審酌有何播放審判期日錄音內容核對更正之必要,是聲 請人之聲請,顯無理由,爰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柏霖                             法 官 錢毓華                                      法 官 林育賢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敘述抗 告之理由抗告於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黃振法

2025-03-25

PTDM-114-聲-320-20250325-1

抗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

繼續審判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更一字第3號                   114年度抗更一字第5號 抗 告 人 莊雅雯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吳明俊、田美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間繼 續審判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月12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2 年度續字第3號裁定提起抗告,經最高法院第一次發回,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伊於民國112年4月11日即以民事陳報狀詳述 因錯誤而為調解成立之意思表示,請求原法院取消伊因錯誤 與相對人於同年月6日成立之調解(下稱系爭調解),並通 知伊另行聲請續行訴訟等語。該書狀之真意,乃伊主張系爭 調解有得撤銷之原因,並請求繼續審判,業已遵守30日之不 變期間。伊同年7月10日再提出民事請求繼續審判狀,係因 同年6月13日接獲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轉知富邦綜 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邦證券)函復吳明俊於富邦證 券無可供扣押之瑞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統公司)股 票,伊始知悉系爭調解之執行標的不存在,而有請求繼續審 判之原因,自該知悉之日起算,亦未逾30日之不變期間。另 依富邦證券另紙函文可知瑞統公司股份未發行實體股票,相 對人田美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下稱田美公司)於調解時 當無可能持有實體股票,且伊未授權輔佐人進行調解,故系 爭調解因自始給付不能及未獲授權而無效;又調解時法官一 再表示調解內容與伊訴之聲明第一、二項獲得勝訴之結果相 同,事後經詢問他人始知悉兩者並不一致,伊顯因錯誤而為 調解。是原裁定駁回伊繼續審判之請求,非無違誤,爰請求 廢棄原裁定,並撤銷系爭調解等語。 二、按當事人以調解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請求繼續審判者, 應於調解成立之日起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其原因發生或 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20條之1 第4項準用第380條第2項、第4項及第500條第1項、第2項規 定甚明。倘當事人主張其知悉在後者,應就該事實負舉證責 任(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355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查抗告人於112年4月11日在原法院提出陳報狀(下稱系爭陳 報狀)表明:兩造於112年4月6日當庭的和解(按應為調解 之誤載)筆錄,是在兩造及輔佐人三方均相互誤解之情形下 所為,顯因錯誤而為和解,其無和解之意…,懇請准予補救 及取消112年4月6日錯誤之和解筆錄(指系爭調解),並請 通知另行聲請本案續行訴訟等語(見本院抗更一字第3號卷〈 下稱抗更一卷〉第13至16頁)。嗣又出具112年7月10日書狀 補陳未扣得吳明俊名下之瑞統公司股票,系爭調解之執行標 的不存在,伊對重要之爭點有錯誤,調解有無效及得撤銷之 原因,請求繼續審判(見本院抗更一卷第18至20頁)。其後 於113年1月26日向本院提出之抗告狀主張田美公司於調解時 當無可能持有瑞統公司實體股票,系爭調解因自始給付不能 及未授權輔佐人進行調解等其他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同係 就請求繼續審判之原因加以補充,並非各自獨立不同之請求 等語(見本院抗字卷第15至24頁、最高法院114年度台抗字 第35號卷第20至21頁)。似見抗告人主張伊無與相對人為調 解之意及因錯誤而為系爭調解,請求撤銷系爭調解及通知伊 續行訴訟。抗告人前於本院復主張:伊於112年4月11日出具 系爭陳報狀,該書狀真意係請求繼續審判,自未逾30日不變 期間等語(見本院抗字卷第16頁)。倘抗告人於系爭陳報狀 所為上開陳述之真意確係主張系爭調解有無效或得撤銷原因 ,請求繼續審判,則其嗣後於112年7月10日出具書狀,主張 系爭調解之執行標的不存在,有重要爭點錯誤之無效及得撤 銷原因,繼於113年1月26日提出抗告狀再補陳系爭調解有自 始給付不能及未授權輔佐人進行調解等其他無效或得撤銷原 因,能否謂非就原請求繼續審判之原因先後加以補充事實上 及法律上之陳述,即滋疑義,抗告人請求繼續審判,是否已 逾30日不變期間?不無研求之餘地。原裁定未就系爭陳報狀 為斟酌審認,遽認抗告人遲至112年7月10日始請求繼續審判 ,已逾30日不變期間,且未表明請求繼續審判之理由,而為 抗告人不利之裁定,自有未洽,是抗告意旨,執以指摘原裁 定不當,求予廢棄,非無理由,應由本院將原裁定予廢棄, 由原法院就抗告人繼續審判之請求另為適當處理。又113年1 月26日抗告狀補陳系爭調解有自始給付不能及未授權輔佐人 進行調解之無效或得撤銷原因,併請原法院注意及之。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魏麗娟               法 官 林哲賢               法 官 吳靜怡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黃麗玲

2025-03-25

TPHV-114-抗更一-5-20250325-1

抗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

繼續審判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更一字第3號                   114年度抗更一字第5號 抗 告 人 莊雅雯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吳明俊、田美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間繼 續審判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月12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2 年度續字第3號裁定提起抗告,經最高法院第一次發回,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伊於民國112年4月11日即以民事陳報狀詳述 因錯誤而為調解成立之意思表示,請求原法院取消伊因錯誤 與相對人於同年月6日成立之調解(下稱系爭調解),並通 知伊另行聲請續行訴訟等語。該書狀之真意,乃伊主張系爭 調解有得撤銷之原因,並請求繼續審判,業已遵守30日之不 變期間。伊同年7月10日再提出民事請求繼續審判狀,係因 同年6月13日接獲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轉知富邦綜 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邦證券)函復吳明俊於富邦證 券無可供扣押之瑞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統公司)股 票,伊始知悉系爭調解之執行標的不存在,而有請求繼續審 判之原因,自該知悉之日起算,亦未逾30日之不變期間。另 依富邦證券另紙函文可知瑞統公司股份未發行實體股票,相 對人田美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下稱田美公司)於調解時 當無可能持有實體股票,且伊未授權輔佐人進行調解,故系 爭調解因自始給付不能及未獲授權而無效;又調解時法官一 再表示調解內容與伊訴之聲明第一、二項獲得勝訴之結果相 同,事後經詢問他人始知悉兩者並不一致,伊顯因錯誤而為 調解。是原裁定駁回伊繼續審判之請求,非無違誤,爰請求 廢棄原裁定,並撤銷系爭調解等語。 二、按當事人以調解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請求繼續審判者, 應於調解成立之日起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其原因發生或 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20條之1 第4項準用第380條第2項、第4項及第500條第1項、第2項規 定甚明。倘當事人主張其知悉在後者,應就該事實負舉證責 任(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355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查抗告人於112年4月11日在原法院提出陳報狀(下稱系爭陳 報狀)表明:兩造於112年4月6日當庭的和解(按應為調解 之誤載)筆錄,是在兩造及輔佐人三方均相互誤解之情形下 所為,顯因錯誤而為和解,其無和解之意…,懇請准予補救 及取消112年4月6日錯誤之和解筆錄(指系爭調解),並請 通知另行聲請本案續行訴訟等語(見本院抗更一字第3號卷〈 下稱抗更一卷〉第13至16頁)。嗣又出具112年7月10日書狀 補陳未扣得吳明俊名下之瑞統公司股票,系爭調解之執行標 的不存在,伊對重要之爭點有錯誤,調解有無效及得撤銷之 原因,請求繼續審判(見本院抗更一卷第18至20頁)。其後 於113年1月26日向本院提出之抗告狀主張田美公司於調解時 當無可能持有瑞統公司實體股票,系爭調解因自始給付不能 及未授權輔佐人進行調解等其他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同係 就請求繼續審判之原因加以補充,並非各自獨立不同之請求 等語(見本院抗字卷第15至24頁、最高法院114年度台抗字 第35號卷第20至21頁)。似見抗告人主張伊無與相對人為調 解之意及因錯誤而為系爭調解,請求撤銷系爭調解及通知伊 續行訴訟。抗告人前於本院復主張:伊於112年4月11日出具 系爭陳報狀,該書狀真意係請求繼續審判,自未逾30日不變 期間等語(見本院抗字卷第16頁)。倘抗告人於系爭陳報狀 所為上開陳述之真意確係主張系爭調解有無效或得撤銷原因 ,請求繼續審判,則其嗣後於112年7月10日出具書狀,主張 系爭調解之執行標的不存在,有重要爭點錯誤之無效及得撤 銷原因,繼於113年1月26日提出抗告狀再補陳系爭調解有自 始給付不能及未授權輔佐人進行調解等其他無效或得撤銷原 因,能否謂非就原請求繼續審判之原因先後加以補充事實上 及法律上之陳述,即滋疑義,抗告人請求繼續審判,是否已 逾30日不變期間?不無研求之餘地。原裁定未就系爭陳報狀 為斟酌審認,遽認抗告人遲至112年7月10日始請求繼續審判 ,已逾30日不變期間,且未表明請求繼續審判之理由,而為 抗告人不利之裁定,自有未洽,是抗告意旨,執以指摘原裁 定不當,求予廢棄,非無理由,應由本院將原裁定予廢棄, 由原法院就抗告人繼續審判之請求另為適當處理。又113年1 月26日抗告狀補陳系爭調解有自始給付不能及未授權輔佐人 進行調解之無效或得撤銷原因,併請原法院注意及之。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魏麗娟               法 官 林哲賢               法 官 吳靜怡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黃麗玲

2025-03-25

TPHV-114-抗更一-3-20250325-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停止審判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75號 聲請人 即 自 訴 人 林佳諠 代 理 人 黃和協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自訴人提起自訴,聲請停止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件自訴人已對被告張瑜庭、柯羽芳提起民 事訴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333條前段規定,聲請停止審判 等語。 二、自訴人所提起之本院114年度自字第2號案件,業經本院於民 國114年3月21日為不受理判決,已無自訴案件得以停止審判 ,故本聲請停止審判案件因已失所附麗,自無理由,應予駁 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王素珍                    法 官 陳怡潔                    法 官 陳彥志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邱筱菱

2025-03-24

CHDM-114-聲-275-20250324-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繼續審判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續字第2號 請 求 人 黃滿足 訴訟代理人 陳建三律師 相 對 人 劉永逸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等事件(本院111年度重 上字第77號),於中華民國111年10月12日在本院調解成立(本 院111年度上移調字第467號),請求人請求繼續審判,本院於11 4年3月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請求駁回。 請求訴訟費用由請求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請求意旨略以:兩造間就本院111年度重上字第77號請求確 認本票債權不存在等事件(下稱本事件),於民國111年10 月12日調解成立,其內容為相對人願於112年10月11日前將 臺中市○○區○○○段000000○000○00000地號、東勢區保民段000 、000地號土地(下以段名地號稱之)及同段00建號建物( 下稱00號建物)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請求人,將臺中市○○區○○ 街○○○巷00號未保存登記建物(下稱00號建物)之事實上處 分權移轉給請求人,請求人則將上開建物均出租予相對人。 然相對人於113年8月10日首次未繳納租金,請求人執調解筆 錄向地政事務所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遭拒,始知○○○段000、 000-0地號土地所有權人為相對人之父○○○,同段000-00地號 土地○○○權利範圍亦僅2分之1,相對人無權代理○○○移轉前揭 土地,而○○○已過世,除相對人外尚有2位繼承人,該2位繼 承人拒絕配合辦理,該調解內容不生效力,爰依民事訴訟法 第420條之1第4項準用同法第380條第2項規定,請求繼續審 判等語。 二、按調解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者,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0條 第2項規定,當事人得請求繼續審判,民事訴訟法第420條之 1第4項、第380條第2項定有明文。次按調解成立者,與訴訟 上和解有同一之效力,同法第416條第1項後段定有明文。所 謂無效或得撤銷之事由,包括私法上及訴訟上之無效或得撤 銷而言,前者例如和解有內容違反法律強制禁止規定或背於 公序良俗,或和解有詐欺、脅迫、錯誤等情形;後者如和解 之當事人無當事人能力或無訴訟能力、當事人不適格、訴訟 代理人無特別代理權等情形。且該無效或得撤銷原因之有無 ,悉依和解成立時之狀態決之,不包括和解成立前存在或和 解成立後發生之事由在內,從而倘無民事訴訟法第380條第2 項之情形,自無繼續審判之可言(最高法院52年度台上字第 500號判決參照)。 三、本院之判斷:    ㈠經查,兩造間就本事件於111年10月12日調解成立,調解筆錄 內容為:「㈠聲請人(即相對人)願於112年10月11日前將○○ ○段000-00、000、000-0地號、保民段000、000地號土地及0 0號建物所有權移轉登記予相對人(即請求人),並將00號 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移轉給相對人,以抵充本件新臺幣(下 同)800萬元本票債權。聲請人逾期未履行,願按月給付相 對人3萬元至全數移轉上開土地、建物之日止。…㈣相對人願 將00號建物出租予聲請人,租期自111年11月10日起至聲請 人父母二人均往生之日止,租金每月1萬5千元。㈤相對人願 將00號建物出租予聲請人,租期自111年11月10日起至112年 11月9日止,每月租金1萬元。…㈦兩造其餘請求均拋棄。㈧訴 訟費用各自負擔。」依上揭說明可知,相對人若未依調解內 容履行,係調解成立後始發生之事由,請求人應以調解筆錄 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或依其他法律途徑處理,而非請 求繼續審判。  ㈡依本院調取之本事件卷宗可知,請求人於本事件一審審理時 自承:「我原本不認識原告(即相對人),代書跟我說原告 缺錢,介紹給我向我借款收取利息,代書說原告有房子可以 抵押給我,如果原告未還款可以拍賣房子,我才同意借款。 …授權書及水電費單據是原告父親的財產,代書跟我說如果 原告真的沒有還款,原告的父親同意原告出售不動產把錢還 給我」等語(見一審卷第34頁),並有請求人當庭提出之授 權書可稽(見一審卷第49頁)。又請求人於111年10月12日 準備程序時請求移付調解,並提出○○○段000、000-0地號土 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其上記載所有權人為○○○;及同段000-0 0地號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其上已記載所有權人為相對人 及○○○,權利範圍各2分之1,且請求人復為上開土地之抵押 權人,堪認請求人於請求移付調解時已知上開土地之所有權 人。請求人明知上情,仍於111年10月12日以前開調解內容 與相對人調解成立,則請求人所稱於持調解筆錄向地政事務 所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時,始知上開土地為○○○所有,即非 可採。  ㈢再按債權契約僅為負擔行為,債務人對於應交付或移轉所有 權之標的物或權利,不以有處分權為必要(最高法院112年 度台上字第445號判決參照)。本件調解筆錄僅約定相對人 應負擔之債權行為,縱相對人對應交付或移轉所有權之標的 物或權利無處分權,依上開說明,亦非調解有無效之原因。 又請求人以相對人無權代理○○○移轉○○○段000-00、000、000 -0地號土地,而○○○過世後除相對人外之2名繼承人拒絕配合 辦理,主張調解內容不生效力乙節,惟相對人於本件調解筆 錄並未以○○○之代理人名義為之,且債務人是否主動清償債 務,本為兩造磋商調解之範圍,倘相對人未遵期移轉所有權 ,本件調解筆錄已定有按月給付請求人款項至移轉登記日止 之效果,請求人以本件調解內容無法執行,請求繼續審判, 亦屬無據。此外,本件調解內容並無違反法律強制禁止規定 或背於公序良俗,或調解有詐欺、脅迫、錯誤等情形,不足 認本件調解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從而,請求人以相對人 未履行調解筆錄條件,請求就已終結之訴訟繼續審判,為無 理由。   ㈣另按當事人以調解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請求繼續審判者 ,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調解成立時起 算;其調解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知悉在後者,自知悉時起算 ,但自調解成立後已逾5年者,不得請求,民事訴訟法第420 條之1第4項、第380條第2項、第4項準用同法第500條第1項 及第2項定有明文。請求人雖主張相對人於113年8月10日首 次未繳納租金,其執調解筆錄辦理移轉登記遭拒後,始知○○ ○段000、000-0地號土地所有權人為相對人之父○○○,同段00 0-00地號土地○○○亦有應有部分2分之1,相對人無權代理○○○ 移轉前揭土地,有繼續審判之原因等語。縱本件調解有無效 或得撤銷之原因,惟如前所述,請求人於調解成立時即111 年10月12日已知悉上開土地之所有權人,請求人遲至113年9 月2日始請求繼續審判,有民事聲請繼續審判狀上本院收狀 章可憑,揆諸前揭說明,已逾聲請繼續審判之30日不變期間 。 四、綜上所述,本件請求繼續審判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得利                    法 官 黃玉清                    法 官 廖欣儀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 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 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書記官 陳慈傳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2025-03-19

TCHV-113-續-2-20250319-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