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彭子鋐

共找到 8 筆結果(第 1-8 筆)

湖小
內湖簡易庭

返還價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湖小字第147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徐周佑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彭子鋐間返還價金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 114年2月17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查,本件上訴 人上訴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50,000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 1,500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準用 同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 日內補繳,逾期不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華民國114年3月3日 內湖簡易庭 法 官 徐文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華民國114年3月3日 書記官 陳立偉

2025-03-03

NHEV-113-湖小-1471-20250303-2

竹簡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妨害秘密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竹簡字第65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彭子鋐 選任辯護人 廖偉成律師 林聰豪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妨害秘密等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113年度偵字第1189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甲○○犯無故竊錄他人非公開活動罪,處拘役伍拾伍日,如易科罰 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扣案之GPS發報器貳臺沒收。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 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甲○○所為,係犯跟蹤騷擾防制法第18條第1項之跟蹤騷 擾罪、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之無故竊錄他人非公開活動罪 。  ㈡被告如犯罪事實所示之跟蹤騷擾行為,係於密切接近之時間 實施,侵害同一之法益,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 社會通念,認係基於1個意思決定所為反覆性及延續性之行 為,為接續犯之一罪。  ㈢被告甲○○以1行為觸犯跟蹤騷擾防制法第18條第1項之跟蹤騷 擾罪、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之竊錄他人非公開活動罪,為 想像競合犯,從一重之竊錄他人非公開活動罪處斷。  ㈣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未思以理性方式解決男   女情感問題,以加裝GPS發報器跟蹤騷擾告訴人,應予非難 ;衡以被告坦承犯行,然迄未能與告訴人達成調解或取得   諒解,及其犯罪動機、目的、手段,自述大學畢業之智識程 度、從事營造業,家庭及經濟狀況小康等一切情狀,量處如 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沒收:   扣案之GPS發報器2臺,為被告所有供本案犯罪所用之物,業 據被告供述明確(見偵卷第60頁),爰依刑法第38條第2項 規定宣告沒收。至扣案現金620元、紅包袋2 個,非供犯罪 所用之物或所生之物,爰不予宣告沒收,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0條第1項、 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張凱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新竹簡易庭 法 官 卓怡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李佳穎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依據之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15條之1 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 金: 一、無故利用工具或設備窺視、竊聽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 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 二、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 、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     跟蹤騷擾防制法第18條 實行跟蹤騷擾行為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 臺幣10萬元以下罰金。 攜帶凶器或其他危險物品犯前項之罪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50萬元以下罰金。 第一項之罪,須告訴乃論。 檢察官偵查第1項之罪及司法警察官因調查犯罪情形、蒐集證據 ,認有調取通信紀錄及通訊使用者資料之必要時,不受通訊保障 及監察法第11條之1第1項所定最重本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之 限制。    【附件】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11890號   被   告 甲○○ 男 39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選任辯護人 廖偉成律師 上列被告因妨害秘密等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 判決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甲○○與BF000-K113025(真實姓名年籍詳卷,下稱甲女)前為 男女朋友,2人業於民國112年12月間分手。甲○○為與甲女復 合,明知無法律上正當理由,竟基於跟蹤騷擾及無故以電磁 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活動之犯意,於民國112年12月至113年 4月間,撥打電話聯絡甲女、至甲女住處附近徘徊、至甲女 工作地點藉故找甲女攀談、透過他人傳話予甲女、寄送水果 至甲女住處、在甲女機車上放置餐飲、紅包及字條、於甲女 在外用餐時上前攀談,且為掌握甲女行蹤,於113年3月底某 日及同年4月26日二度將在新竹市東區千甲車站外,將GPS發 報器安裝在甲女所駕駛機車上(車號詳卷),利用GPS定位功 能查知上開機車所在位置,無故竊錄甲女非公開之行蹤,以 前揭方式對甲女為反覆持續之跟蹤騷擾行為,使甲女心生畏 怖,足以影響其日常生活及社會活動。嗣經甲女於113年4月 18日發現其機車遭人裝設GPS發報器、於同年月24日發現其 機車遭放置內有新臺幣(下同)520元之紅包袋1個、於同年月 4月26日發現其機車遭人裝設GPS發報器,並放置內有現金10 0元之紅包袋1個,報警處理,為警循線查獲上情,扣得GPS 發報器2台、現金620元、紅包袋2個。 二、案經甲女訴由新竹市警察局第二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甲○○於警詢、偵查中坦承不諱,核 與告訴人甲女於警詢指訴情節相符,復有告訴人所提供之相 關照片、手機頁面通聯紀錄、LINE對話紀錄、新竹市警察局 第二分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書面告誡資料在卷可 佐,是被告犯行洵堪認定。 二、核被告甲○○所為,係犯跟蹤騷擾防制法第18條第1項之跟蹤 騷擾、刑法第315條之1第2款之無故以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 公開活動等罪嫌。被告基於竊錄告訴人甲女非公開活動及跟 蹤騷擾之概括犯意,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在時間差距上難 以強行分開,應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 以評價,屬接續犯,請論以一罪。被告以一行為同時觸犯上 開二罪名,為想像競合犯,請依刑法第55條,從一重論以刑 法第315條之1第2款之無故以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活動 罪論處。扣案之GPS發報器2臺,係被告所有供其犯罪所用之 物,請依刑法第38條第2項規定,宣告沒收之。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檢 察 官 張凱絜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 記 官 詹鈺瑩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15條之1 (妨害秘密罪) 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30 萬元以 下罰金: 一、無故利用工具或設備窺視、竊聽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   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 二、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   、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 跟蹤騷擾防制法第18條 實行跟蹤騷擾行為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新臺幣 10 萬元以下罰金。 攜帶凶器或其他危險物品犯前項之罪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 50 萬元以下罰金。 第 1 項之罪,須告訴乃論。 檢察官偵查第 1 項之罪及司法警察官因調查犯罪情形、蒐集證 據,認有調取通信紀錄及通訊使用者資料之必要時,不受通訊保 障及監察法第 11 條之 1 第 1 項所定最重本刑 3 年以上有期 徒刑之罪之限制。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2025-02-25

SCDM-114-竹簡-65-20250225-1

中消小
臺中簡易庭

消費糾紛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中消小字第25號 原 告 彭子鋐 被 告 國華徵信有限公司臺中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薛玉貞 上列當事人間消費糾紛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5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60,000元。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並加計自本判決確定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但書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原請求被告 國華徵信有限公司臺中分公司(下稱國華公司)、陳重宇應 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0萬元(本院卷第13頁);嗣於民國 114年1月15日審理時當庭更正聲明為:被告國華公司應給付 原告6萬元(本院卷第127頁),並撤回被告陳重宇部分,核屬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於113年1月8日與被告國華公司人員陳重宇簽訂委託契約 (下稱系爭契約),委託被告處理其與前女友共同飼養寵物 溝通事宜,及其前女友願意解除封鎖與原告聯絡等事務,被 告對上開授權職務範圍内,並有自行裁量決定處理事務之方 式,且受有報酬,兩造間已成立有償委任契約,依約被告應 對原告善盡徵信之責,並應負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嗣原告 向被告詢問委任事務處理進度,被告竟表示:「我怎麼回復 你都是一樣,因為你明天還是會詢問進度」,已違反民法第 540條之規定。  ㈡另被告於113年2月9日向原告表示:「主動道歉就對了」、「 明天她會回」等語,惟原告迄至同年月11日均未收受前女友 之回覆,經向被告表示未收到回覆,詎被告竟改口稱係原告 跑去前女友家違背約定等語,作為其確已有履行委任事務及 意圖歸責於原告。原告迄仍未知悉被告執行業務時是否確有 與原告前女友相談,縱使有相談內容為何,及如有約定為何 事項,被告甚於113年3月26日向原告稱:「喜歡打你慢慢打 …我說過,我是看感覺做事」等語搪塞,被告顯已違反善良 管理人注意義務而有過失,致原告受有財產損失新臺幣(下 同)6萬元。且被告曾以口頭向原告表示,倘未達成委託事 項會退款6萬元,使原告陷於錯誤,始交付定金6萬元,被告 已違反系爭契約之約定,自應將該定金返還予原告,原告爰 依委任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如數返還。並聲明:被告應給付 原告6萬元。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未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 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委託契約、兩造間之通訊軟體L INE對話紀錄截圖、交易明細、錄音光碟及譯文等件為證( 本院卷第25-47、75-97、131頁),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 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未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 爭執或反對陳述,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 項規定,視同自認。綜上,本院依上開調查證據之結果,堪 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㈡按稱委任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委託他方處理事務,他方 允為處理之契約,民法第528條定有明文。依兩造簽訂之系 爭契約內容所示,原告委託被告處理事務為「……(六)其他 徵信事項……手續規費10萬元整、預付規費6萬元〈113年1月8 日給付〉、規費尾款4萬元於事成給付……本契約有效期限為3 個月……委託人於簽訂本契約前,已充分瞭解本契約書及附件 無誤,且同意受託人即刻處理,不得延誤辦理」等語(本院 卷第47頁),堪認兩造間簽訂之系爭契約性質上乃委任契約 ,要無疑義。次按「由自己之行為表示以代理權授與他人, 或知他人表示為其代理人而不為反對之表示者,對於第三人 應負授權人之責任。」,民法第169條前段定有明文。又民 法第169條係為保護善意第三人而設,故本人有使第三人信 以為以代理權授與他人之行為而與之交易,即應使本人負其 責任(最高法院44年台上字第1424號判例要旨參照)。經查 ,依據一般委任習慣,委任人雖非與受任人直接簽定委任契 約,而係與接洽或承辦人員簽定契約,衡情皆認出面接洽或 承辦人員係受任人之代理人。本件委任契約係由擔任被告公 司副總之陳重宇(真實姓名不詳)出面與原告接洽並簽定,此 有原告提供之陳重宇名片翻拍照片及系爭契約等各1份在卷 可佐(本院卷第45、47頁),後續亦係由陳重宇與原告以LINE 通訊軟體相互溝通聯繫(本院卷第25-43頁),嗣原告於契約 有效期限3個月後之113年5月3日,因請求被告退款未果,向 臺中市政府消費者保護官提出消費爭議申訴,亦係由陳重宇 於113年5月24日出面與原告進行申訴協調(本院卷第17-23頁 ),是依兩造簽約過程及後續連繫處理經過,客觀上堪認被 告已將簽約代理權授與陳重宇,且於知悉此事後亦無反對之 意思表示,揆諸前開規定及說明,原告自應負授權人之責任 ,始為適法。   ㈢按受任人處理委任事務,應依委任人之指示,並與處理自己 事務為同一之注意,其受有報酬者,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 為之;受任人使第三人代為處理委任事務者,委任人對於該 第三人關於委任事務之履行,有直接請求權;受任人應將委 任事務進行之狀況,報告委任人,委任關係終止時,應明確 報告其顛末。受任人因處理委任事務有過失,或因逾越權限 之行為所生之損害,對於委任人應負賠償之責,民法第535 條、第539條、第540條、第544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按請求 履行債務之訴,除被告自認原告所主張債權發生原因之事實 外,依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之規定,應先由原告就其主 張之此項事實,負舉證之責任。若原告已盡舉證責任後,被 告於其抗辯之事實,亦應負證明之責任。易言之,原告就其 應為舉證事項所提出之證據,如已足使法院心證形成證據優 勢或明晰可信之程度時,即可認有相當之證明,其舉證責任 已盡,被告欲否認其主張者,即不得不更舉反證,證明其反 對主張之事實。倘被告未能提出確切之反證,則原告對其主 張之事實既已為相當之證明,自堪信為真實。本件原告依委 任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依上開規定及說明,應由原告 就被告處理委任事務有過失負舉證責任。經查,原告主張之 上開事實,業據原告提出兩造間113年1月8日之對話錄音譯 文為憑,內容略以:「(原告):因為、因為我現在是先預付 款嘛。(被告):訂金。(原告):對,訂金。那這樣說,如果 後面沒辦法達成的時候,你會做退款的動作喔?(被告):對 ,我們上面有寫,我們如果說沒有辦法完成的話,我們會退 款給你啊!(原告):嗯,那如果完成的話,我就是一樣結清 剩下的尾款這樣子。」等語(本院卷第75、131頁),足認 兩造間除曾簽訂系爭契約(本院卷第47頁)外,亦確實曾以口 頭補充約定倘被告未能完成委任事務,即應退款予原告,而 被告就本件處理受託事務進度,迄今均未能提出任何具體、 明確之證據以實其說,自難認其已依約善盡受任人之委任義 務。從而,原告依兩造約定內容請求被告返還業已支付之定 金6萬元,洵屬有據,為有理由。  ㈣綜上所述,原告依兩造約定之委任契約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原告6萬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依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 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經本院 斟酌後,對於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故不再逐一論列,併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 2項、第78條。本件訴訟費用額(第一審裁判費1,000元), 依同法第436條之19第1項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金額,並依 同法第91條第3項加計利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林俊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向 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上訴理由應表明一、原判決所 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 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 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辜莉雰

2025-02-19

TCEV-113-中消小-25-20250219-2

湖小
內湖簡易庭

返還價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湖小字第1471號 原 告 彭子鋐 被 告 徐周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價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萬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28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並加計本判決確定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本件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規定,除主文外,加記 下列第2項之理由要領。 二、原告主張,與其所提之證據相符,被告經合法通知而未到庭 ,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規定,視同自認原告主張之事 實,自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其請求被告返還新臺幣5萬 元,應予准許。 三、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內湖簡易庭 法 官 徐文瑞 本件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立偉

2025-02-17

NHEV-113-湖小-1471-20250217-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寵物扶養及探視權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584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彭子鋐 被 上訴人 即 被 告 甲○○ 訴訟代理人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寵物扶養及探視權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 年10月15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584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上訴,應於第一審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 ;提起上訴,如逾上訴期間或係對於不得上訴之判決而上訴 者,原第一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40條本 文、第44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第一審判決於民國113年10月21日送達上訴人,有送達 證書附卷可稽(本院卷第455頁),是自113年10月22日起算 20日,扣除在途期間5日後,其上訴期間於113年11月15日屆 滿。惟上訴人遲至113年11月22日始提起上訴,有民事上訴 狀所蓋本院收狀戳章可佐,顯已逾期,其上訴為不合法,應 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楊子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書記官  洪郁筑

2024-12-16

SCDV-113-訴-584-20241216-2

中消小
臺中簡易庭

消費糾紛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中消小字第25號 原 告 彭子鋐 被 告 國華徵信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薛玉貞 上列原告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起訴狀上被告陳重宇之住所 或居所,並陳報其年籍資料及提出被告陳重宇之戶籍謄本(記事 欄勿省略),逾期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於法院為 之。又當事人書狀,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當事 人為法人、其他團體或機關者,其名稱及公務所、事務所或 營業所,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1款及116條第1項第1款 ,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於起訴狀上載明被告陳重宇之確切年籍 資料及真正住所或居所,而原告所請求之對象為何人,及其 訴之聲明之內容,均屬原告處分權之範圍,並非法院得依職 權自行認定何人可得為被告,原告所起訴之被告究竟為何人 ,仍應由原告依其訴訟法上之處分權自行認定,再由法院判 斷其對該被告之請求權是否存在。是故,原告既未依法記載 被告陳重宇之真實姓名及住所或居所,本院爰定期間命其補 正如主文所示之事項,如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林俊杰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書記官 辜莉雰

2024-11-25

TCEV-113-中消小-25-20241125-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返還價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壢小字第1252號 原 告 彭子鋐 被 告 徐周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價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定 有明文。又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 第1條第1項定有明文;另案消費訴訟,得由消費關係發生地 之法院管轄,消費者保護法第47條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原告原起訴主張其與「奧影徵信」簽立情感服務 事宜之契約(下稱系爭契約),請求返還剩餘價金新臺幣(下 同)5萬元等語,然與原告簽立系爭契約之人署名「徐劭庭」 ,而署名「徐劭庭」之人所留之地址為「桃園市○○區○○路○ 段00號6樓」,然經查詢並無「奧影徵信」之商業組織登記 資料,亦查無署名「徐劭庭」之人,而本院於訊問程序向原 告確認其起訴之真意,其僅向匯款對象即被告徐周佑提起本 件訴訟(見本院卷第56頁),是依前開說明,本件既查無「奧 影徵信」之商業組織登記資料,亦查無署名「徐劭庭」之人 ,已難認上開桃園市中壢址確實為真實消費關係發生地,而 被告徐周佑之住所地位於新北市汐止區,本件自應由臺灣士 林地方法院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違誤 ,爰依職權移轉管轄。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2024-10-29

CLEV-113-壢小-1252-20241029-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寵物扶養及探視權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84號 原 告 彭子鋐 被 告 邱鉯喬 訴訟代理人 邱尤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寵物扶養及探視權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 月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原告曾與被告交往,寵物貓(晶片號碼:000000 000000000號,下稱系爭寵物貓)為兩造合資購買而屬兩造 共有。兩造間有約定原告得探視系爭寵物貓,且原告除現金 支出外,並供被告攜帶系爭寵物貓前往美容、就醫,可知已 有分管契約。爰先位依民法第820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於每 週五19時至22時將系爭寵物貓交予原告。如認兩造間就系爭 寵物貓非共有,則原告為系爭寵物貓所支出之費用,乃被告 無法律上之原因受有毋庸支出系爭寵物貓美容、就醫費用之 利益,致原告受有損害,爰備位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 告返還不當得利等語。並聲明:㈠先位聲明:被告應於約定 時間將系爭寵物貓交予原告。㈡備位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 新臺幣(下同)5萬1,878元,及自起訴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原告於被告提出分手後,心有不甘,主張系爭寵 物貓係其以4萬元購買,刻意規避系爭寵物貓乃被告出資2萬 元、被告向原告借款2萬元購買之事實,經被告澄清後,原 告又改口稱為合資購買。被告照顧系爭寵物貓已花費10萬元 以上,且願返還向原告借得之2萬元等語,資為抗辯。並聲 明: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經查,系爭寵物貓為民國112年7月1日以4萬元購買之事實, 有寵物買賣定型化契約書在卷可參(本院卷第45至47頁), 且為兩造所不爭執,堪信為真實。 四、得心證之理由:   原告主張系爭寵物貓為兩造合資購買而為兩造共有,縱非共 有,原告為系爭寵物貓所支出之費用,亦屬被告無法律上原 因所受之不當得利等節,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詞置辯。是 本院應審酌者厥為:㈠系爭寵物貓是否為兩造共有?㈡被告是 否受有不當得利?茲分述如下:  ㈠系爭寵物貓非兩造共有:   觀諸系爭寵物貓之寵物買賣定型化契約書,可見飼主姓名記 載為被告(本院卷第47頁),則原告主張系爭寵物貓為兩造 共有,已嫌無據。再者,自兩造間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觀 之,被告於112年6月28日即已向原告表示:「哥哥我可以每 個月還你5000*4個月嗎」等語(本院卷第25頁),核與被告 抗辯其係被告向原告借款2萬元、自行出資2萬元一節互有相 符,並與於112年7月1日以4萬元購買系爭寵物貓之時序相合 ,應認被告此部分抗辯並非起訴後臨訟杜撰,而係確有所據 ,堪值採信。是原告主張系爭寵物貓為兩造合資購買而屬共 有云云,實無可採,其引民法第820條第1項規定為先位之主 張亦失所據,應予駁回。  ㈡被告未受有不當得利:  1.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民法第 179條定有明文。次按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存在之當事人, 對於不當得利請求權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即應證明他 方係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其受損害。如受益人係因 其給付而得利時,所謂無法律上之原因,即指其給付欠缺給 付之目的,故主張該項不當得利請求權存在之當事人,自應 舉證證明其欠缺給付之目的,始符舉證責任分配之原則(最 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225號判決意旨參照)。  2.原告主張:如非共有,因原告信任其為扶養系爭寵物貓所為 之支出,被告屬無法律上原因受有毋庸支出系爭寵物貓美容 、就醫費用之利益,致原告受有損害云云,並提出交易明細 為證(本院卷第379至433頁)。惟給付金錢之原因多端,或 為買賣,或為贈與,或因其他之法律關係而為交付。兩造前 為男女朋友,後因故分手,為兩造所不爭執,觀諸原告提出 之上開交易明細,有部分付款說明欄分別記載「沉澱過後o 可以說說話了嗎o520o」(本院卷第379頁)、「For喬喬的 家具」(本院卷第389頁)、「要怎樣才可與妳溝通」(本 院卷第399頁)、「一直愛妳o不要生氣o不吵架o沒要任何東 」(本院卷第401頁)、「解封鎖o多溝通o沒有不能解決的 問題52」(本院卷第409頁)、「給我的女友o喬喬o請不要 再封鎖o」(本院卷第415頁),皆與原告所主張支付系爭寵 物貓之相關費用顯不相符,自無從徒憑原告有匯款之事實, 遽謂被告受有不當得利。原告並未就「給付欠缺給付之目的 」事項,盡其舉證責任,其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返 還不當得利云云,自屬無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先位依民法第820條規定請求被告應於約定 時間將系爭寵物貓交予原告;備位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 被告給付原告5萬1,878元,及自起訴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原告未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被告陳明願供擔 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容有誤會,併此敘明。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併此敘 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楊子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書記官 洪郁筑

2024-10-15

SCDV-113-訴-584-2024101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