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佩樺

共找到 156 筆結果(第 1-10 筆)

沙簡
沙鹿簡易庭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沙簡字第215號 原 告 黃秋皓 被 告 陳媽容 (年籍及應受送達處所不詳) 孫觀雲 陳勇鋒 陳真 陳碧娥 陳炉 (年籍及應受送達處所不詳) 陳月裡 (年籍及應受送達處所不詳) 陳清輝 (年籍及應受送達處所不詳) 陳鐖乾 (年籍及應受送達處所不詳) 陳圭燈 陳萬得 陳耀燈 陳耀雄 蔡詠子 陳鴻鵬 陳碧君 陳碧曛 陳碧卿 陳耀芳 陳醫成 陳醫正 陳周錦眉 陳素蘭 陳素美 陳素卿 陳金波 陳鴻彬 陳麗卿 陳麗華 陳麗娟 陳天送 陳天來 陳炳煌 王陳綉寶 許陳秀 王美華 陳炯翰 陳平章 陳惠珠 陳基堂 陳金龍 陳金村 黃培銘 黃意銘 黃艷微 黃德聰 黃永明 黃緹筠 黃英華 黃家鈴 李蔡彩雲 李麗芬 陳建瑋 陳建廷 陳憶萱 鄭俞欣 鄭育梅 鄭育蓮 鄭淑玲 李泳靜 李欣芳 李淑宜 李雅婷 李芊蓉 李佩樺 李明傳 李長軒 李文城 李子軒 李雅玲 李詩晴 李詩純 李子杰 李明發 曾進輝 曾進益 曾美珠 曾美珍 曾碧霞 莊德寬 莊德銘 莊淑媛 蘇連豐 廖育姜 蘇俊源 蘇靖媚 蘇靖雅 蘇淑霞 余蘇淑慧 陳政文 陳塗城 陳彥綸 陳忠明 陳忠良 李陳豐姿 王陳秀女 陳秀真 陳綉玉 陳木旭 陳振鴻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曾國基 陳木水 陳宥睿 陳育瑩 陳彥谷 陳吉慶 陳信男 陳信宏 陳盛騰 蕭秀娟 陳冠羽 陳育汝 陳姿樺 陳韻因 陳志銘 陳志雄 陳嘉新 劉旭紋 劉旭益 劉旭哲 陳炳睿 陳武麟 陳奕珊 蔡淑女 陳芑儒 陳孝駿 周書正 周金鈴 周金鄉 周莓菁 周金燕 周金淑 陳俊穎 鄭采喻 黃建慧 陳淑霞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提出於法院為之,民事訴訟 法第244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又當事人書狀,應記載當 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且書狀內宜記載當事人之出生年月 日、國民身分證號碼、電話號碼及其他足資辨別之特徵;而 書狀不合程式或有其他欠缺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命其補正, 同法第116條第1項、第2項及第121條第1項亦有明文。是訴 狀內當事人之記載須足資特定,此乃起訴必備之程式,倘原 告起訴所記載之被告無法特定,且逾期未補正者,法院應以 裁定駁回之。又按共有物之分割,於共有人全體有法律上之 利害關係,須共有人全體始得為之,故請求分割共有物之訴 ,屬於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所稱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 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最高法院42年度台上字第318號參 照。是分割共有物之訴係屬必要共同訴訟,提起分割共有物 之訴須以同意分割之人為原告,以不同意分割之人為被告, 即共有人全體為當事人,其訴訟當事人始為適格。 二、經查,本件原告提起分割共有物之訴,主張坐落臺中市○○區 ○○段000地號土地(面積2345.00平方公尺)為兩造所共有( 共有情形如附表),請求依法分割等語。然原告於起訴書所 列被告z○○、甲Z、d○○、v○○、甲酉○等人並無出生年月日、 國民身分證號碼及實際住居所等年籍資料,致使本院無從特 定被告,亦無從認定上開被告是否有當事人能力,其應受達 處所為何。嗣經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8日裁定命原告於收受 裁定翌日起30日內補正,此項裁定已於113年8月14日寄存送 達原,原告雖於113年9月16日、9月19日提出民事陳報狀, 但並未補正上述被告z○○、甲Z、d○○、v○○、甲酉○等人之年 籍資料及送達處所。再經本院依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上記載 之「臺中縣○○鎮○○里0鄰○○路00號」住址資料,主動向臺中○ ○○○○○○○○查詢改制後之新址為「臺中市○○區○○里00鄰○○路00 號」,然再查該址內並無被告z○○、甲Z、d○○、v○○、甲酉○ 等人之設籍資料。故依原告補正及本院依職權調查之結果, 均無從確認被告z○○、甲Z、d○○、v○○、甲酉○等人之年籍與 送達處所之資料。而本件分割共有物訴訟為固有必要共同訴 訟,各共有人應一同起訴或被訴,原告既無法提出上開共有 人之年籍資料以供本院合法送達文書資料,揆諸前揭規定, 原告之起訴與法定程式自有不合,其訴自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沙鹿簡易庭               法 官 劉國賓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附表 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面積2345平方公尺) 註:依據113年8月15日16時04分列印之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 被告編號 謄本次序(註1) 原共有人 應有部分 現共有人 備註 1 1 z○○ 2/2345 查無現戶 如現共有人 2 陳賜 4/2345 被告編號66M○○、67戌○○、68甲Y、69甲己○等3人公同共有。 原共有人陳賜已於訴訟繫屬前(70年9月24日)死亡,其繼承人為陳修明【已於93年2月9日死亡,其繼承人為陳薇薇《已於94年8月8日死亡,其繼承人為被告編號66M○○(已離婚)》、67戌○○】、68甲Y、69甲己○。 3 3 甲Z 4/2345 查無現戶 4 4 d○○ 4/2345 查無現戶 5 5 v○○ 4/2345 查無現戶 6 6 甲酉○ 2/2345 查無現戶 7 7 i○○ 17/2345 8 8 甲乙○ 2/2345 9 9 甲申○ 1/938 10 10 甲未○ 1/938 如現共有人 11 陳耀騰 1/938 70甲M○、71甲癸○、72甲丁○、73甲庚○、74甲戊○等5人公同共有。 原共有人陳耀騰已於訴訟繫屬前(97年11月30日)死亡,其繼承人為70甲M○、71甲癸○、72甲丁○、73甲庚○、74甲戊○。 12 12 甲午○ 1/938 13 13 甲子○ 26/11725 14 14 甲丑○ 27/11725 15 15 戊○○○ 10/2345 16 16 s○○ 1/2345 17 17 q○○ 1/2345 18 18 r○○ 1/2345 如現共有人 19 陳故 4/2345 75辰○○、76甲壬○、77甲巳○、78甲辰○、79甲卯○、80c○○、81b○○、82C○○、83乙○○○、84a○○、85寅○○『配偶無代位繼承權』、86B○○、87g○○、88x○○、89t○○、90巳○○、91卯○○、92甲C○、93甲D○、94甲E○、95甲宙○、96甲G○、97甲F○、98甲A○、99甲B○、100蔡彩雲、101F○○、102宙○○、103宇○○、104甲辛○、105甲Q○、106甲O○、107甲N○、108甲R○、109李詠靜、110U○○、111W○○、112癸○○、113Q○○、114R○○、115T○○、116V○○、117P○○、118O○○、119壬○○、120丑○○、121子○○、122N○○、123S○○、124甲地○、125甲天○、126甲亥○、127甲戌○、128甲宇○、129Z○○、130Y○○、131X○○、132甲V○、133甲H○、134甲T○、135甲X○、136甲W○、137甲U○、138丙○○○等64人公同共有。 原共有人陳故已於訴訟繫屬前(43年2月24日)死亡,其繼承人為陳栁【已於89年9月21日死亡,其繼承人為75辰○○、陳天財《早已於74年3月2日死亡,其繼承人為76甲壬○、77甲巳○、78甲辰○、79甲卯○》、80c○○、81b○○、82C○○、83乙○○○、84a○○】、陳萬居【已於49年10月11日死亡,其繼承人為陳獻堂《已於109年11月25日死亡,其繼承人為陳平宗(早已於108年9月6日死亡,其繼承人為85寅○○『配偶無代位繼承權』、86B○○)、87g○○、88x○○》、89t○○、90巳○○、91卯○○、黃陳嬌《已於98年9月6日死亡,其繼承人為黃清男(已於111年7月25日死亡,其繼承人除了92甲C○、93甲D○、96甲G○外,尚有94甲E○、95甲宙○、97甲F○、98甲A○、99甲B○)、92甲C○、93甲D○、96甲G○》】、李陳怨【已於79年4月7日死亡,其繼承人為李明忠《已於86年11月2日死亡,其繼承人為100蔡彩雲、101F○○、李婉妤(已於107年6月22日死亡,其繼承人為102宙○○、103宇○○、104甲辛○)、李婉君(已於111年3月4日死亡,其繼承人為105甲Q○、106甲O○、107甲N○、108甲R○)、109李詠靜、110U○○、111W○○、112癸○○、113Q○○、114R○○》、115T○○、李明正《已於101年1月25日死亡,其繼承人為116V○○、117P○○、118O○○、119壬○○、120丑○○、121子○○、122N○○》、123S○○、李梅《已於88年9月8日死亡,其繼承人為124甲地○、125甲天○、126甲亥○、127甲戌○、128甲宇○》、莊李雪《已於107年1月5日死亡,其繼承人為129Z○○、130Y○○、131X○○》、蘇李葉《已於60年4月9日死亡,其繼承人為132甲V○、蘇貴甲(已於107年3月1日死亡,其繼承人為133甲H○、134甲T○、135甲X○、136甲W○)、137甲U○、138丙○○○》】。 20 20 A○○ 2/2345 21 21 y○○ 3/2345 22 22 黃○○ 1/2345 23 23 庚○○ 1004/84420 24 24 己○○ 1004/84420 25 25 丁○○○ 753/84420 26 26 甲○○○ 753/84420 27 27 m○○ 753/84420 28 28 甲甲○ 1/2814 29 29 f○○ 85/23450 30 30 E○○ 85/23450 31 中華民國 1923/2345 32 32 e○○ 40/4690 33 33 地○○ 40/18760 34 34 o○○ 40/18760 35 35 玄○○ 40/18760 36 36 h○○ 40/18760 37 37 申○○ 3/4690 38 38 未○○ 3/4690 39 39 w○○ 2/2345 40 40 甲S○ 27/46900 41 41 酉○○ 27/46900 42 42 n○○ 27/46900 43 43 天○○ 27/46900 44 44 甲寅○ 1004/84420 45 45 l○○ 1/7035 旅外,104年6月11日遷出登記。 同為陳秀娟繼承人 46 46 k○○ 5/7035 同為陳秀娟繼承人 如現共有人 47 陳秀娟 1/7035 45l○○、46k○○等2人公同共有。 原共有人陳秀娟已於訴訟繫屬前(105年7月12日)死亡,其繼承人為45l○○、46k○○ 48 48 甲丙○ 1/2345 49 49 甲K○ 4/21105 50 50 甲J○ 4/21105 51 51 甲I○ 4/21105 如現共有人 52 陳清標 1/2345 139D○○、140辛○○、141亥○○等3人公同共有。 原共有人陳清標已於訴訟繫屬前(112年12月11日)死亡,其繼承人為139D○○、140辛○○、141亥○○。 53 53 甲L○ 1004/84420 54 54 p○○(法定代理人:楊淑如) 1/7035 未成年人 55 55 j○○ 1/14070 56 56 K○○ 1255/844200 57 57 I○○ 1255/844200 58 58 H○○ 1255/844200 59 59 L○○ 1255/844200 60 60 J○○ 1255/844200 61 61 G○○ 1255/844200 62 62 午○○ 1004/84420 63 63 甲P○ 1004/84420 64 64 甲玄○ 6/2345 原告 65 甲黃○ 4/2345 65 66 u○○ 4/2345 受告知人 抵押權人 翁碧霞 抵押權人 甲P○ 亦為共有人之一

2025-03-31

SDEV-114-沙簡-215-20250331-1

原交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原交簡字第18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萬芷睿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偵字第3053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萬芷睿犯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處有期徒刑叁月,如易 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 萬芷睿於民國113年7月16日12時許,在桃園市大園區第三航廈之 工地內,以點火燒烤吸食煙霧之方式,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及 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施用毒品部分另案偵辦)後,其尿液 所含毒品或其代謝物已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仍基 於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犯意,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 自用小客車行駛於道路上。嗣於同日14時1分許,行經新北市○○ 區○○路000號之10前時,為警查獲其為通緝犯而逮捕,並於同日1 5時11分許,經其同意採尿送驗,檢驗結果呈海洛因、鴉片類代 謝物:嗎啡(濃度5003ng/mL)、可待因(濃度879ng/mL)及安 非他命類:安非他命(濃度1706ng/mL)、甲基安非他命(濃度2 2335ng/mL)。   理  由 一、前開犯罪事實,已經被告於偵查中坦白承認(臺灣臺北地方 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30531號卷【下稱偵字卷】第14頁), 並有113年7月31日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濫用藥物實驗 室濫用藥物尿液檢驗報告(偵字卷第27頁)、濫用藥物尿液 檢驗檢體真實姓名對照表(偵字卷第29頁)、自願受採尿同 意書(偵字卷第31頁)、監視錄影器畫面擷圖(偵字卷第43 -46頁)、車輛詳細資料表(偵字卷第47頁)等件在卷可證 ,是被告之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可以採信。本案事證已 經明確,應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  ㈠罪名:   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3款之不能安全駕 駛動力交通工具罪。  ㈡量刑:   本院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明知施用毒品後會使 注意力、控制能力有不良影響,對一般往來之公眾具有高度 危險性及違法性,理應知之甚詳,竟於施用毒品後,尿液所 含海洛因、鴉片類代謝物及甲基安非他命濃度遠高於閾值之 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情況下,仍駕駛自用小客車上 路,其行為全然罔顧用路人往來安全,幸未造成其他用路人 傷亡或公共設施之損壞,所為應予非難。除前開犯罪情狀外 ,被告坦承犯行,犯後態度尚可,被告前於100年間因不能 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危之前案科刑紀錄,有法院前案紀錄 表可佐,雖非初犯,不宜如初犯者量處較輕之刑,然與前次 犯行間隔逾10年,此部分亦應併與審酌。另參以被告國中肄 業之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勉持(偵字卷第9頁)等一般 情狀,綜合卷內一切情形,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有 期徒刑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1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書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呂俊儒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黃瑞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李佩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3款: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三、尿液或血液所含毒品、麻醉藥品 或其他相類之物或其代謝物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 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3款尿液確認檢驗判定檢出毒品品項及濃 度值: 一、安非他命類藥物:  ㈡甲基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500ng/mL,且其代謝物安非他 命之濃度在100ng/mL以上。 二、海洛因、鴉片代謝物:  ㈠嗎啡:300ng/mL。  ㈡可待因:300ng/mL。

2025-03-31

TPDM-114-原交簡-18-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61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許凱評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對於檢察官 所為駁回其定應執行刑聲請之執行指揮聲明異議(臺灣臺北地方 檢察署北檢力典114執聲他477字第1149021543號函),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  ㈠受刑人所犯數罪,遭定3個應執行刑即本院以106年度聲字第5 67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2年(下稱A案)、臺灣高等 法院以107年度聲字第3312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4年6 月(下稱B案)及臺灣高等法院以108年度聲字第2001號裁定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6月(下稱C案),因檢察官聲請定 應執行刑時,未注意其尚有其他案件未確定,將先行判決之 案件聲請定應執行刑,造成後案重罪確定後無法與前案重罪 數罪併罰,亦即以A案附表編號1之罪為最先判決日為基準, 致A案附表編號2至23罪雖與B案附表各罪符合數罪併罰要件 ,卻因屬不同組合,導致無法依法定其應執行刑,依刑法第 51條之立法目的,若實質累加刑罰定應執行刑,顯然超過其 不法內涵,亦與量刑所應遵循之比例原則、平等原則等發生 衝突。聲明異議人向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檢署 )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遭該署以北檢力典114執聲他477字 第1149021543號函否准,檢察官執行指揮不當,依法提起聲 明異議。  ㈡聲明異議人所受刑罰實屬過苛,在客觀上顯有責罰不相當之 特殊情形,若將A案附表編號1之罪(該罪業已易科罰金)單 獨抽出,而編號2-23之罪與B案附表所示各罪,數罪併罰定 其應執行刑,再與C案接續執行之結果應更為有利。為維護 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應屬一事不 再理原則之例外。又聲明異議人已50歲,若接續執行有期徒 刑33年恐無法再復歸社會,亦違背數罪併罰立法之恤刑本旨 。懇請依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489號裁定見解,撤銷上 開檢察官之否准函,准予重新定其應執行刑,並考量聲明異 議人犯罪後之態度及復歸社會之情狀,酌定較有利之應執行 刑等語。 二、刑事訴訟法第484條規定僅在明定檢察官於執行單一確定判 決所生指揮當否之管轄法院而已,至於受刑人在數罪執行中 ,依同法第477條第2項規定,請求檢察官就其所犯數罪向法 院聲請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而檢察官怠不提出聲請,因認 檢察官對於執行之指揮有所不當所為之聲明異議案件,如受 刑人請求合併定刑之該數罪案件,係各由不同法院判決確定 時,究應由何法院管轄聲明異議案件刑事訴訟法則漏未規定 。參諸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依刑法第53條及第 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 裁定之。」所謂「由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管轄」之定管轄 法院原則,因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刑,目的乃在合併定 其應執行之刑,則其對檢察官怠不聲請定刑之聲明異議,與 檢察官之聲請定刑具有法律上之同一事由,因此,對於受刑 人請求合併定刑而檢察官怠予聲請之執行指揮當否之聲明異 議,應類推適用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由該案中之 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管轄,始符刑事訴訟法關於定刑管轄 原則之體系解釋(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780號裁定意 旨參照)。又倘聲明異議係向其他無管轄權之法院為之,其 聲請為不合法,應由程序上駁回,無從為實體上之審查(最 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797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先後經本院、臺灣高 等法院將A案、B案、C案定執行刑等情,有前開各裁定及法 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是前開事實,首先可以認定。  ㈡依聲明異議人之「聲明異議狀」所載,聲明異議人係就臺北 地檢署檢察官所為北檢力典114執聲他477字第1149021543號 處分,未依其前揭請求而向法院重新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 認該處分有所不當而聲明異議。依前開說明,應以聲明異議 人請求檢察官合併定其應執行刑之46罪(即A案編號2至23所 示共22罪,及B案共24罪),決定其犯罪事實之「最後判決 法院」,而經檢視比對結果,應為B案裁定編號3至24所示之 法院即臺灣高等法院(即臺灣高等法院於107年4月10日所為 106年度上訴字第3016號判決)。從而,關於聲明異議人就 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所為之處分聲明異議,其管轄法院應為臺 灣高等法院,聲明異議人誤向本院聲明異議,於法自有未合 ,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黃瑞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佩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2   日 附件:

2025-03-31

TPDM-114-聲-761-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55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李雲源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應執行刑( 114年度執字第334號、114年度執聲字第109號),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李雲源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拘役 壹佰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受刑人李雲源因詐欺等案件,先後經判決如附表,應依刑法 第53條、第51條第6款,定其應執行之刑,依刑事訴訟法第4 77條第1項聲請裁定定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若宣告多數拘役者,比照前 款定其刑期。但不得逾120日,刑法第51條第6款定有明文。 又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 行之刑,同法第53條亦規定甚明。另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 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 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 ,倘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 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 故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自不得重於前定之執 行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之總和,否則即屬違背法令(最高 法院104年度台非字第127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並均確定在案,且各罪均係於附表編號1所示判決確定日期 (民國113年6月27日)前所為,有各刑事判決及法院前案紀 錄表在卷可稽,是聲請人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 ,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就附表所示各罪 所處之刑定應執行之刑,自無不合。  ㈡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2398號裁定 定應執行拘役70日確定;附表編號4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13 年度審易字第1845號判決定應執行拘役25日確定,依前開說 明,本院於定應執行刑時,自應受上開裁判所定應執行刑內 部界限之拘束,而在上開曾定應執行刑及其他裁判宣告之刑 總和103日範圍內定應執行刑。  ㈢本院函詢受刑人關於定應執行刑之意見後,受刑人未於期限內表示意見,有本院函文、送達證書、本院收文暨收狀資料查詢清單在卷可查,併審酌附表所示之犯行,附表編號1至4所示之犯行,係於非密接時間以詐欺、竊盜方式侵害不同被害人之財產法益,於併合處罰時之責任非難重複程度不高,然本件定執行刑前已有如前開三㈡所示之定刑情況,已經減輕,兼衡刑法第51條採取限制加重原則,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整體犯罪非難評價等總體情狀綜合判斷,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定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併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黃瑞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佩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2025-03-31

TPDM-114-聲-155-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83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謝永全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4年度 偵字第767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謝永全犯竊盜罪,處拘役壹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緩刑貳年,並應於本判決確定之日起陸個月內向公庫 支付新臺幣貳仟元。 未扣案之餅乾貳包,追徵其價額新臺幣叁佰零肆元。   犯罪事實 謝永全於民國114年1月6日20時10分許,在臺北市○○區○○街0段00 號之城隍廟,見高上宜擺放在供桌上祭拜神明價值共新臺幣(下 同)304元之Pepperidge餅乾2包,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 於竊盜之犯意,接續竊得上開2包餅乾,隨即騎乘機車離開現場 。   理  由 一、前開犯罪事實,已經被告謝永全於偵查中坦白承認(臺灣臺 北地方檢察署114年度偵字第7677號卷【下稱偵字卷】第45 、46頁),核與告訴人高上宜之指訴(偵字卷第19、20頁) 大致相符,並有監視錄影畫面暨翻拍照片(偵字卷第23-25 頁)等件在卷可證,是被告之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可以 採信。本案事證已經明確,應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  ㈠罪名:   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第1項之竊盜罪。  ㈡競合:   被告基於同一犯意,於密接之時間、地點竊取告訴人之餅乾 ,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難以強行分開,而應視為數個舉動 之接續施行,屬接續犯,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較為 合理。  ㈢量刑:   本院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未以合法方式取得財 物,竟未經同意拿取告訴人之餅乾2包,使告訴人受有財產 損失,應予非難。除前開犯罪情狀外,考量被告坦認犯行之 犯後態度尚可,被告前有罪質相同之前案科刑紀錄,有法院 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非初犯,本不宜如初犯量處較輕之刑 ,惟距上開犯行已逾10年,此亦應作為量刑參考之憑據。又 被告陳明有賠償之意願,然告訴人無意願而未能達成調解, 有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查(偵字卷第49 頁),是被告未能彌補告訴人之財產損失,非可全然歸責於 被告,尚難憑此為不利之考量。另參以被告高職畢業之智識 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勉持等(偵字卷第7頁)一切情狀,綜 合卷內一切情況,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 折算標準。 三、緩刑之宣告:  ㈠被告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前案紀錄 表可憑,本院審酌被告本次犯行固應非難,但考量被告坦然 面對錯誤,綜合評估被告上開犯罪情狀、家庭、經濟生活之 一般情狀,衡量執行被告犯行所應執行刑罰之公共利益、如 執行刑罰對被告所生人身自由或財產利益的潛在不利益、被 告社會及家庭生活功能維持及對被告較為適切之處遇方式( 機構內或社會內處遇),相較於執行上開所宣告之刑,足信 被告經此偵、審程序,當知所警惕,為避免短期自由刑所生 之弊害,上開刑之宣告,以暫不執行為適當,依刑法第74條 第1項第1款規定,宣告緩刑2年,以啟自新。另本院期望被 告能透過刑事程序達成適切個別處遇,發揮對其社會生活關 係之維持綜效,依刑法第74條第2項第4款,諭知被告於本判 決確定之日起6個月內應向公庫支付如主文所示之金額。  ㈡如被告沒有遵循本院所諭知如主文所示緩刑期間之負擔,情 節重大,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本判決所定個別處遇之預期 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者,依刑事訴訟法第476條及刑 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之規定,檢察官得向本院聲請撤銷 上開緩刑之宣告。  四、沒收部分之說明:   未扣案之餅乾2包,為本案之犯罪所得,惟被告自陳:餅乾2 包已食用完畢等語(偵字卷第8頁),已無法返還原物,依 刑法第38之1第1項前段、第3項之規定,應予追徵之。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0條第1項、 第454條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書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陳鴻濤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黃瑞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李佩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320條第1項: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2025-03-31

TPDM-114-簡-833-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47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立軒 選任辯護人 雷修瑋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14年度重訴第2號),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陳立軒(下稱被告)於羈押期 間外公過世,希望能具保照顧奶奶與外婆,對於本案犯行已 深刻反省,請予以具保停止羈押等語。 二、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人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向法院聲 請停止羈押,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羈押之 目的在於確保刑事偵查、審判程序之完成,及刑事執行之保 全,或預防反覆實施特定犯罪。被告有無羈押之必要,應許 由法院斟酌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切情事而為認定(最高法 院46年台抗字第6號判決意旨參照),而關於羈押與否之審 查,其目的僅在判斷有無實施羈押強制處分之必要,並非認 定被告有無犯罪之實體審判程序,故關於羈押之要件,無須 經嚴格之證明,而以經釋明得以自由證明為已足。另被告有 無繼續羈押之必要,事實審法院本得斟酌訴訟進行程度及其 他一切情形而為認定,故受羈押之被告除確有刑事訴訟法第 114條所列情形之一,經具保聲請停止羈押不得駁回外,如 以其他原因聲請具保停止羈押,其應否准許,事實審法院自 有認定裁量之權(最高法院100年度台抗字第138號裁定意旨 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坦承起訴書所載之犯罪事實,並有起訴書所載之供述、 非供述證據在卷可查,是被告涉嫌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4條第2項之販賣第二級毒品罪、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 項後段參與犯罪組織罪罪嫌重大,且前述販賣第二級毒品罪 名屬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而重罪本伴隨高度 逃亡之可能性,此乃脫免罪責、不甘受罰之基本人性,被告 當能預期將面臨刑罰嚴峻,而其試圖逃匿或其他行為以規避 後續審判程序及刑罰執行之可能性及動機均較高,有刑事訴 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第3款之羈押原因。  ㈡為確保審判之順利進行及日後刑之執行,並斟酌訴訟進行程 度與被告所涉犯罪對社會侵犯之危害性甚高、檢察官追訴之 公益性考量,審酌被告所犯情節、涉案之輕重及權衡國家刑 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人身自由 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等一切情形,認本案被告非予羈押, 難以確保日後之審理及執行,有羈押之必要。此外,本案並 無刑事訴訟法第114條所定之情形,併與陳明。  ㈢至被告以親屬思念及照護為由聲請停止羈押,然我國嚴格查 緝毒品眾所皆知,被告為具有一定智識程度之成年人於違犯 前開罪行之際,即應能預見偌此嚴重之後果,此等因素與羈 押與否之審認無涉。據此上情,被告以家庭生活因羈押處分 之執行受影響為由,實屬無稽。本院已經敘明有上開羈押之 原因及必要,從而,被告向本院提出停止羈押聲請,難以准 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曾名阜                   法 官 陳柏嘉                   法 官 黃瑞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佩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2   日

2025-03-31

TPDM-114-聲-547-20250331-1

交易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易字第401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詹育任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偵字第24052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交 簡字第1182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並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之主要內容:   被告詹育任於民國113年2月2日21時48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 00-00號營業小客車沿臺北巿松山區民生東路3段由東往西第 2車道行駛,至民生東路3段117號前時,因其欲在前方右轉 至民生東路3段113巷而需變換至最外側車道,其本應注意變 換車道時,應先顯示欲變換車道方向之燈光或手勢,讓直行 車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而依當時天候晴,夜間有照明, 柏油路面乾燥無缺陷,道路無障礙物,視距良好,並無不能 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即貿然向右變換至第4車道,適有 案外人呂嘉興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營業小客車行駛於第 4車道,見狀緊急煞車,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 機車行駛在呂嘉興營業小客車後方之告訴人詹湲棻煞避不及 ,追撞前方呂嘉興之營業小客車,因而受有右肩膀及右上臂 鈍挫傷、右小腿鈍挫傷之傷害,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84條 前段之過失傷害罪。 二、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238 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本件依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所載,被告涉犯刑法第284條前 段之過失傷害罪,依同法第287條前段之規定,須告訴乃論 。告訴人具狀撤回本件刑事告訴,有撤回告訴狀附卷可查( 本院114年度交易字卷第401號卷第37頁),依前開說明,本 件不經言詞辯論,逕為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孫沛琦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周慶華到庭執 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黃瑞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李佩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PDM-113-交易-401-20250331-2

單禁沒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違禁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禁沒字第106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思瑜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08年度毒偵字 第4061號),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違禁物(114年度聲沒字第72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之物,均沒收銷燬之。 附表編號5、6所示之物,均沒收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黃思瑜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08年度毒偵字第4061號為 不起訴處分確定。被告因案查扣如附表所示之物,依刑法第 40條第2項、同法第38條第1項前段、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 條第1項前段等規定,聲請宣告沒收銷燬等語。 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相對於刑法之沒收規定而言,係為刑法之特別規定,基於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之原則,自應優先適用。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又查獲之第一級與第二級毒品,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銷燬之,刑法第40條第2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亦分別定有明文。又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其他法定理由(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2項)為不起訴處分之原因,雖非刑法第40條第3項立法意旨所列舉「犯罪行為人因死亡、曾經判決確定、刑法第19條等事由受不起訴處分或不受理、免訴、無罪判決者;或因刑法第19條、疾病不能到庭而停止審判者及免刑判決」之情形,然觀諸上開事由中,諸如因疾病不能到庭或判決無罪者,尚且符合得單獨宣告沒收之要件,則被告由法院裁定執行觀察、勒戒及強制戒治而經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者,施用毒品犯行更加明確,依舉輕明重之法理,自應包含於刑法第40條第3項規定之範疇。 三、經查:  ㈠被告因施用第二級毒品案件,經本院以109年度毒聲字第16號 裁定令入勒戒處所施以觀察、勒戒,其於勒戒處所施以觀察 、勒戒後,因認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於民國109年8月21日 釋放出所,嗣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以108年度毒偵字第406 1號不起訴處分確定等情,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及前開不起訴 處分書在卷可憑。  ㈡被告為警察查扣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之黃綠色乾燥植株1袋( 驗餘淨重4.4986公克)、黃綠色乾燥碎屑1袋(驗餘淨重0.3 859公克)、綠色乾燥碎屑1包(驗餘淨重0.0305公克)及吸 食器具1個,經送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航空醫務中心鑑驗結果 ,均檢出第二級毒品大麻成分,有108年11月15日航藥鑑字 第0000000號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航空醫務中心毒品鑑定書(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4年度聲沒字第72號卷第15頁)、臺 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扣押物品清單(同卷第13頁)在卷 可查。又上開毒品包裝袋與內含之毒品殘渣,客觀上難以析 離,亦無析離之實益,應整體視為第二級毒品,均屬違禁物 。至因檢驗需要取用滅失部分,已不存在毋庸宣告沒收銷燬 。  ㈢至附表編號5、6所示之鐵盒、研磨器,依前開鑑定書之記載 及證物袋外包裝之記載,難認曾經送鑑,亦難謂專供施用第 一級、第二級之器具,且卷內並無證據可以證明該等物品內 含有難以析離之違禁物存在,而無從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18條第1項為沒收銷燬之諭知。然該等物品,均為被告所有 ,且其自陳施用第二級毒品及施用前後持有而使用之物(同 署108年度毒偵字第4061號卷第12頁),依刑法第38條第2項 之規定,均應予宣告沒收之。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 第1項前段,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第40條第2項、同條第3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黃瑞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佩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表: 編號 名稱 備註 1 黃綠色乾燥植株壹袋(驗餘淨重肆點肆玖捌陸公克) ⒈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航空醫務中心毒品鑑定書 ⒉檢驗結果含第二級毒品大麻(驗餘淨重4.4986公克) 2 黃綠色乾燥碎屑壹袋(驗餘淨重零點叁捌伍玖公克) ⒈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航空醫務中心毒品鑑定書 ⒉檢驗結果含第二級毒品大麻(驗餘淨重0.3859公克) 3 綠色乾燥碎屑壹包(驗餘淨重零點零叁零伍公克) ⒈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航空醫務中心毒品鑑定書 ⒉檢驗結果含第二級毒品大麻(驗餘淨重0.0305公克) 4 吸食器具壹個 ⒈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航空醫務中心毒品鑑定書 ⒉以乙醇沖洗,檢驗結果含第二級毒品大麻。 5 鐵盒壹個 6 研磨器壹個

2025-03-27

TPDM-114-單禁沒-106-20250327-1

交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交簡字第438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振瑋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4 年度偵字第323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張振瑋犯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累犯,處有期徒刑陸月 ,併科罰金新臺幣捌萬元,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 役,均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 張振瑋於民國114年1月3日1時許至3時許止,在臺北市○○區○○○路 0段000巷0號MUIM TAIPEI放感情內飲用調酒3杯後,未待體內酒精 成分消退,基於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犯意,於同日3時47 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上路,嗣行經臺北 市○○區○○○路0段000號時為警攔檢,並於同日4時23分許,測得其 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75毫克。   理  由 一、前開犯罪事實,已經被告張振瑋於偵查中坦白承認(臺灣臺 北地方檢察署114年度偵字第3235號卷【下稱偵字卷】第52 頁),並有酒精測定紀錄表(偵字卷第21頁)、財團法人台 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呼氣酒精測試器檢定合格證書(偵字卷 第27頁)、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 知單(偵字卷第21頁)及公路監理電子閘門系統駕駛查詢結 果(偵字卷第29頁),是被告之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可 以採信。本案事證已經明確,應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  ㈠罪名:   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不能安全駕 駛動力交通工具罪。  ㈡累犯之說明:  ⒈刑事簡易程序案件,要皆以被告認罪、事證明確、案情簡單 、處刑不重(或宣告緩刑)為前提,於控辯雙方並無激烈對 抗之情形下,採用妥速之簡化程序,以有效處理大量之輕微 處罰案件,節省司法資源,並減輕被告訟累。是如檢察官之 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已詳細記載被告犯行構成累犯之事實 及應加重其刑之事項,法院自得依簡易程序,逕以簡易判決 處刑,無違法可言(最高法院112年度台非字第16號判決意 旨參照)。  ⒉被告前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本院以111年度交簡字第60號判決 判處有期徒刑3月確定,於111年7月12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 等情,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且被告亦自陳:我有公 共危險刑案紀錄等語(偵字卷第13頁),是其受有期徒刑執 行完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 。本院審酌被告所犯本案與前案,均係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 通工具罪,犯罪型態、侵害法益、罪質均相同,顯見被告未 因前案刑罰執行後有所警惕,對刑罰之感應力顯然薄弱,有 加重其刑之必要,暨本案情節無罪刑不相當或違反比例原則 之情形,依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本院認應依刑法 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   ㈢量刑:   本院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酒後不開車」之觀念, 為近年來學校教育、政府宣導及各類媒體廣為頻繁介紹傳達 各界,被告對於酒後駕車對一般往來之公眾具有高度危險性 及違法性,理應知之甚詳,竟於飲用酒精飲品後,於已達酒 精呼氣濃度每公升0.75毫克之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 情況下,仍騎乘普通重型機車上路,其行為全然罔顧用路人 往來安全,幸未造成其他用路人傷亡或公共設施之損壞,所 為應予非難。除上開犯罪情狀外,被告於犯後已坦承犯行, 態度尚可。除被告除前開構成累犯之公共危險犯行不予重複 評價外,前於108年間亦曾為酒駕犯行,有前述前案紀錄表 在卷可證,另審酌被告高中畢業之智識程度,現從事餐酒館 工作,家庭經濟狀況小康等一般情狀(偵字卷第13頁),綜 合卷內一切情形,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分別諭知有期徒 刑易科罰金及罰金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書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葉益發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黃瑞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李佩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PDM-114-交簡-438-202503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毀損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253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家鳴 上列被告因毀損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調偵緝字第7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張家鳴犯毀損他人物品罪,處拘役肆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 張家鳴於民國111年9月28日0時,駕駛車號000-0000號自用小客 車(下稱本案車輛)從建國北路高架橋農安匝道口下橋時,見員 警實施酒測攔檢勤務,適有李冠廷駕駛車號000-0000號小客車於 右側車道停等紅燈,張家鳴為規避攔檢,可預見李冠廷之車輛與 本案車輛間距離不夠,仍基於縱使擦撞李冠廷車輛亦不違反其本 意之毀損犯意,執意變換車道,致擦撞李冠廷上開車輛左前方保 險桿、輪胎及葉子板等多處損壞,足生損害於李冠廷。   理  由 一、前開犯罪事實,已經被告張家鳴坦白承認(臺灣臺北地方檢 察署113年度偵緝字第1090號卷【下稱緝字卷】第52頁), 核與告訴人李冠廷之指訴(同署112年度偵字第26285號卷【 下稱偵字卷】第19-20頁)大致相符,並有監視錄影器畫面 擷圖(偵字卷第30-33頁)、車輛相片(偵字卷第21頁、第2 5、26頁)、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偵字卷第24頁、第42、4 3頁)等件在卷可查,是被告之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可 以採信。本案事證已經明確,應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  ㈠罪名:   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54條之毀損他人物品罪。  ㈡量刑:   本院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為躲避警方設置攔查 點而變換車道,而使告訴人駕駛車輛左前方保險桿、輪胎及 葉子板等處損壞,應予非難。除前開犯罪情狀,考量被告坦 承犯行之犯後態度尚可,前無罪質相類之前案科刑紀錄,有 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為初犯,得在責任 刑之減輕、折讓上予以較大之減輕空間。復參以被告未能與 告訴人達成調解並實際賠償告訴人,尚無依修復式司法政策 觀點,量處較輕之刑之依據。另酌以被告國中畢業之智識程 度、從事服務業、家庭經濟狀況勉持等(緝字卷第9頁)一 般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3項、第454條第1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書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王繼瑩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黃瑞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李佩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354條: 毀棄、損壞前二條以外之他人之物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 公眾或他人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 金。

2025-03-27

TPDM-113-簡-2533-202503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