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檢察官職權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0 筆)

毒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觀察勒戒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毒聲字第194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佑 住○○○○○區○○街000號 (現另案於法務部○○○○○○○○羈押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13年度毒偵字第3013 、3014號),經檢察官聲請送觀察、勒戒(114年度聲觀字第149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施用第二級毒品,應送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 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甲○曾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法院裁定送 執行觀察、勒戒,認無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於民國106年1 0月24日釋放,經本署檢察官以106年度毒偵字第2808號、第 3913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詎其猶未戒絕毒癮,於前述觀察 勒戒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後,基於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 他命之犯意,(一)於113年7月31日1、2時許,在其位於臺 中市○○區○○街000號住處内,以玻璃球燒烤吸食煙霧之方式 ,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1次。嗣警方於113年8月3日 14時10分許,持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所核發之搜索票前往其上 開住處内執行搜索,並扣得其所有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 1包(毛重1.5公克),警方經其同意採尿送驗,結果呈安非 他命、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而查悉上情。案經臺中市政 府警察局少年警察隊報告偵辦。(二)於113年7月30日晚間 某時,在其上址住處內,以吸食器燒烤吸食煙霧之方式,施 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1次。嗣警方於113年7月31日10 時8分許,持搜索票前往其位於上開住處內執行搜索,扣得 其所有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1包(驗餘淨重1.2362公克) 、殘渣袋3包、吸食器1組、K盤1個及不明粉末12包(毛重26 .14公克),警方經其同意採集其尿液送驗,結果呈安非他 命、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始悉上情。案經臺中市政府警 察局大雅分局報告偵辦。本件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案件,現於本署檢察官偵辦中,於法務部○○○○○○○○羈押中, 且另因違反跟蹤騷擾防制法遭法院判刑確定,尚未執行,故 未符合本署施用毒品案件多元處遇選案標準之規定,本件不 適合為緩起訴處分,爰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 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將被告送勒戒處所觀察、勒戒等語。 二、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施用第一級毒品及第二級毒品 之罪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定,或少年法院(地方法院少 年法庭)應先裁定,令被告或少年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 其期間不得逾2月;又依前項規定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 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後再犯第10條之罪者,適用前2項之規 定,同條例第20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一)被告甲○前揭2次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事實,業 據其於警詢及偵查中坦承不諱,而被告尿液經採集送驗, 結果確均呈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有勘察採 證同意書、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少年警察隊委託尿液代號、 真實姓名對照表、刑事警察局委託辦理濫用藥物尿液檢驗 檢體真實姓名對照表、自願受採尿同意書、欣生生物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113年8月26日、同年月21日濫用藥物尿液檢 驗報告在卷足憑,又扣案之甲基安非他命1包、1包(驗餘 淨重1.1982公克、1.2362公克)經送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 院鑑驗結果,確均含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成分,有該 院113年8月15日草療鑑字第1130800194號鑑驗書、草療鑑 字第1130800061號鑑驗書在卷可佐,復有扣案殘渣袋3包 、吸食器1組、K盤1個及不明粉末12包(毛重26.14公克) 可資佐證,足認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其2次施用第二 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犯行,應堪認定。 (二)被告前於106年間因施用毒品案件,經依本院106年度毒聲 字第459號裁定送觀察、勒戒,於106年10月24日因無繼續 施用傾向出所,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06年度 毒偵字第2808、3913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此有法院前案 紀錄表、全國施用毒品案件紀錄表、矯正簡表各1份附卷 可稽,是被告雖曾因施用毒品案件送觀察、勒戒及強制戒 治,然該次執行完畢後距本件施用毒品時間已逾3年,揆 諸前開法條規定,自應再令觀察、勒戒。 (三)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24條採行觀察、勒戒與附 條件緩起訴並行之雙軌模式,並無緩起訴之戒癮治療應優 先於觀察、勒戒之強制規定,且於觀察、勒戒完畢或強制 戒治期滿後,最終可獲得不起訴處分,附條件緩起訴處分 亦非必然有利於被告,檢察官本得依照個案實際情形,依 法裁量決定採行何者為宜。而法院就檢察官觀察、勒戒之 聲請,原則上應尊重檢察官職權之行使,僅為有限之低密 度審查。查被告因另涉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 察官聲請羈押,法院裁定羈押,嗣並延長羈押中,不適合 進行戒癮治療。是檢察官斟酌被告之個案情形,認以向法 院聲請觀察、勒戒始為適當,並已於聲請書敘明:「……被 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現於本署檢察官偵辦中 ,於法務部○○○○○○○○羈押中,且另因違反跟蹤騷擾防制法 遭法院判刑確定,尚未執行,故未符合本署施用毒品案件 多元處遇選案標準之規定,本件不適合為緩起訴處分。…… 」等語。再考量毒品戒癮治療實施辦法及完成治療認定標 準第2條第2項規定被告有下列情事之一時,不適合為附命 完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三、緩起訴處分前,另案 羈押或執行有期徒刑」,被告現另案羈押中,有在監在押 記錄表、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即屬不適合為附命完 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之情形,亦難以期待被告在此情 況下配合社區處遇或門診治療,是就檢察官於聲請書及卷 附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施用毒品案件多元處遇選案標準及 分流處遇建議表所指之各項事由、被告之個人情況及其所 陳之意見等情予以綜合考量,本件檢察官裁量職權之行使 ,尚無違背法令、事實認定有誤或裁量有重大明顯瑕疵之 情事。依前開說明,法院原則上應予尊重,僅得依法審酌 、裁定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以查其是否仍有施用毒 品傾向,並據以斷定幫助被告徹底戒毒之方法。本件聲請 人聲請裁定將被告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核無不合, 應予准許。 四、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黃光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繕 本)。                          書記官 洪愷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CDM-114-毒聲-194-20250331-1

毒聲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觀察勒戒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毒聲字第21號 聲 請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家榮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13年度毒偵字第1099 號),經檢察官聲請觀察勒戒(114年度聲觀字第17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甲○○施用第二級毒品,應送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 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甲○○基於施用第二級毒品之各別犯意, 為以下行為:㈠於民國113年5月20日7時許,在其臺中市○○區 ○○路00號之住所內,以將甲基安非他命置入玻璃球內燒烤, 並吸食其煙霧之方式,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1次。㈡ 於113年5月20日13時50分為警採尿回溯96小時內之某時,在 不詳處所,以不詳方式,施用第二級毒品大麻1次。嗣經警 於113年5月20日11時45分許,因被告另案通緝而當場對其執 行逮捕,並實施附帶搜索,扣得第二級毒品大麻1包(驗餘 淨重2.2963公克)、甲基安非他命各3包(驗餘淨重各為0.3 581、0.1071、0.1217公克)等物,並於同日13時50分許, 經被告同意而行對其採尿送驗,檢出大麻、甲基安非他命人 、安非他命陽性反應,而悉上情,爰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20條第1項及觀察勒戒處分執行條例第3條第1項之規定,聲 請裁定將被告送勒戒處所觀察、勒戒等語。 二、按犯第10條之罪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定,或少年法院( 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應先裁定,令被告或少年入勒戒處所觀 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2月;又依前項規定為觀察、勒戒 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後再犯第10條之罪者,適 用前2項之規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1項、第3項定 有明文。又是否給予被告為附命完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 ,要屬檢察官之職權,而法院原則上應尊重檢察官職權之行 使,僅就檢察官之判斷有違背法令、事實認定有誤或其他裁 量重大明顯瑕疵等事項,予以有限之低密度審查,尚不得任 意指為違法。換言之,檢察官對於「初犯」及「3年後再犯 」之毒癮治療方式,得依職權斟酌個案具體情節,裁量採行 「緩起訴之戒癮治療」或「聲請法院裁准觀察、勒戒」。惟 此一裁量權之行使,並非毫無節制,在裁量決定過程中,除 不得逾越法定之裁量範圍(裁量逾越),並應符合法規授權 之目的(裁量濫用),且不得有消極不行使裁量權(裁量怠 惰)之情事。亦即須為「合義務性裁量」,在禁止恣意之前 提下,俾求符合平等對待原則,並實踐個案正義,此為立法 者對於施用毒品者之人身自由所為之制度性保障。毒品危害 防制條例已明文賦予檢察官就是否給予被告戒癮治療的緩起 訴處分有裁量權,檢察官自應妥適審查被告是否符合緩起訴 的要件而為決定;如所為裁量有濫用或怠於行使裁量權的瑕 疵,自得為司法審查的對象。因此,檢察官依法妥適行使裁 量權始為法院所應尊重裁量結果之前提基礎。  三、經查:   ㈠被告有於上揭時、地,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事 實,業據被告於警詢及偵訊中坦承不諱,且員警徵得被告 同意,於113年5月20日13時50分許對被告所採集之尿液( 尿液檢體編號:H00000000號),經送欣生生物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以酵素免疫分析法(EIA)初驗及以液相層析串 聯式質譜法(LC/MS/MS)複驗檢驗結果,發現呈安非他命 、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之情,有欣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113年6月12日濫用藥物尿液檢驗報告(尿液檢體編號 :H00000000號)、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大甲分局搜索、扣 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各1份、現場照 片2張、扣押物品照片4張、自願受採尿同意書、臺中市政 府警察局大甲分局委託鑑驗尿液檢驗代號與真實姓名對照 表各1紙、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草療鑑字0000000000號 鑑驗書1份在卷可稽,足認被告自白施用二級毒品甲基安 非他命核與事實相符,堪予採信。   ㈡至被告雖於警詢及偵查中否認有何施用第二級毒品大麻之 犯行,然由其於113年5月20日親自排放並封緘之尿液,經 欣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酵素免疫法(EIA)為初步 檢驗,呈大麻代謝物陽性反應,再以氣相層析/質譜儀法 確認檢驗結果,亦檢驗檢出大麻代謝物之濃度為25ng/mL (閾值濃度為15ng/mL),結果確呈大麻陽性反應等情, 有上揭欣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檢驗報告、113年5月20 日自願受採尿同意書及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大甲分局委託鑑 驗尿液檢驗代號與真實姓名對照表各1紙在卷可稽。   ㈢按依毒品檢驗學上之常規,尿液中含毒品成分反應所使用 之檢驗方法,對於受檢驗者是否確有施用毒品行為之判斷 ,在檢驗學常規上恆有絕對之影響;其以酵素免疫分析或 薄層定性分析等方式為初步篩檢者,因具有相當程度偽陽 性之可能,如另以氣(液)相層析、質譜分析等較具公信 力之儀器為交叉確認,因出現偽陽性反應之機率極低,核 足據為對涉嫌人不利之認定(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75 94號、97年度台上字第2016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毒品施 用後於尿液可檢出之時間,受施用劑量及頻率、施用方式 、飲水量之多寡、個人體質及其代謝情況等因素影響,因 個案而異,一般可檢出之時間為海洛因服用後2至4天、嗎 啡2至4天、安非他命1至4天、甲基安非他命1至5天、MDMA 1至4天、大麻1至10天;又海洛因於人體內可迅速代謝成6 -乙醯嗎啡,然後轉變成嗎啡,依據Cone及Welch發表於Jo urnalofAnalyticalToxicology(1991)之報告,分別施用 單一劑量3mg及6mg之海洛因,可檢測到6-乙醯嗎啡之期間 平均約2.4及4.2小時,最久者不超過8小時,即使施用更 高劑量,在24小時或更短期間內,即無法檢出該成分,而 可檢測到總嗎啡之期間則平均約可達17及26小時,亦經行 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92年3月10日管檢字第0920001 495號、92年2月13日管檢字第0920000964號函釋在案可查 ,並為本院職務上所知悉。是本件被告為警採集之尿液, 經依前開尿液檢驗報告所示初步檢驗及確認檢驗等過程, 已可排除偽陽性反應之可能,且前開報告所示檢驗結果, 大麻代謝物之濃度超出閾值,堪認被告確有於聲請意旨所 指之時間、地點施用第二級毒品大麻之行為。   ㈣被告前未曾因施用毒品案件進行觀察勒戒,有法院前案紀 錄表附卷可參。是被告本案施用第二級毒品犯行,檢察官 聲請本院裁定令被告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核與前開規 定相符。而檢察官斟酌被告尚有前案執行中為由,認被告 本次施用毒品案件不符施用毒品案件多元處遇選案標準, 屬非減害案件,經裁量後未為附命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 等情,有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施用毒品案件多元處遇選案 標準及分流處遇建議表、完整矯正簡表各1紙在卷可參, 檢察官聲請觀察勒戒非屬無據,難認有何裁量之瑕疵。又 經本院寄送陳述意見表給予被告表示意見之機會,被告則 表示:沒有意見等情,亦有本院陳述意見調查表在卷可參 (本院卷第29頁)。而檢察官既已依前揭選案標準,以被 告尚有其案件於執行中為由,不予附命戒癮治療之緩起訴 處分,判斷上並無何違背法令、事實認定有誤或裁量有重 大明顯瑕疵之情形,應屬檢察官職權之適法行使,而被告 對此亦未表示其他意見。是依上揭說明,檢察官本件聲請 核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1項,觀察勒戒處分執行條例 第3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柯欣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書記官 馬嘉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ULDM-114-毒聲-21-20250331-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36號 異 議 人 莊智敬 上列異議人即受刑人因違反護照條例案件,對於臺灣高雄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執行之指揮(114年執再助字第22號)聲明異議,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4年執再助字第22號所為不准莊 智敬易服社會勞動之執行指揮處分,應予撤銷,由檢察官另為妥 適之執行指揮。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異議人即受刑人(下稱受刑人)莊智敬 經本院以113年度嘉簡字第764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 。嗣經檢察官准予易服社會勞動,被派至小港區清潔隊工作 ,已服社會勞動146小時。受刑人服勞役期間,因身體不適 ,因其患有心臟病及惡性腫瘤,受刑人向佐理員聲請暫緩執 行,並等候地檢署通知,然地檢署卻於民國114年2月10日發 執行傳票通知,命聲明異議人於114年2月26日入監執行。受 刑人因上開疾病聲請暫緩執行,檢察官未給予陳述意見機會 ,逕予發執行傳票命令。且受刑人所涉犯罪尚屬輕微,對於 社會危害尚低,本身為低收入戶,目前仍須照顧受監護宣告 之兒子,及就讀高中之女兒,故請求本院撤銷原執行指揮等 語。 二、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又法院應就疑義或異議之聲明裁定之,刑事 訴訟法第484 條、第486 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諭知該裁 判之法院」,乃指對被告之有罪判決,於主文內實際宣示其 主刑、從刑之裁判而言(最高法院79年台聲字第19號判例意 旨參照)。經查,受刑人係對於檢察官執行本院113年度嘉 簡字第764號判決所宣告應執行有期徒刑6月有所不當而聲明 異議,則本院既為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自有本件之管轄權, 合先敘明。 三、次按受刑人所得享有之憲法上基本權利,原則上與一般人民 並無不同(司法院釋字第756號解釋參照),受刑人之法律 地位,與一般人在憲法地位上無異,同為權利之主體,絕非 受刑之客體。而被告因受科刑判決確定,應執行確定判決主 文宣告之刑,由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指揮執行,執 行檢察官與受刑人存在刑事訴訟法上之執行關係(下稱刑事 執行關係)。然刑事執行關係,檢察官執行指揮之方法或內 容,與監獄行刑關係並無不同,均係直接涉及限制受刑人人 身自由之處分,依憲法第8條第1項規定,除須有法律之依據 外,尚須踐行必要之司法程序或其他正當法律程序,始得為 之。此外,裁判之執行,乃依國家之權力而實現裁判內容之 行為,目的在滿足或實現刑罰權。惟為了緩和自由刑之嚴厲 性,避免短期自由刑之流弊,並解決監獄人滿為患之困境, 法律同時設有易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或易以訓誡等相關易 刑處分之規定(刑法第41、43條)。檢察官作成上開處分之 決定,自應符合法規範目的之自由刑「最後手段性」原則, 於依法不能准予易刑處分或停止執行時,最後不得已始執行 自由刑。檢察官關於易刑處分之准否,法律雖授權由檢察官 裁量決定,於實質正當程序上,仍應依受刑人個案之具體情 形,依上述法規範目的(實現刑罰權、自由刑最後手段性及 比例原則)審慎決定,始能謂已盡合義務性之裁量。另在程 序正當程序上,為保障受刑人受告知權、防禦權及公正受審 權利,於決定指揮前,至少應通知受刑人知悉執行指揮之方 法及其內容,並聽取受刑人關於如何執行之意見,檢察官指 揮執行之決定,並應附理由通知受刑人,程序上始得謂正當 (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670號裁定論旨參照)。 四、再按依刑法第41條第2項、第3項規定,受刑人固均得易服社 會勞動,然因身心健康之關係,執行顯有困難者,或易服社 會勞動,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者,不適用之,同 條第4項亦定有明文。上開易刑處分之否准,係法律賦予檢 察官指揮執行時之裁量權限,執行檢察官自得考量受刑人之 實際情況,以作為其裁量是否准予易服社會勞動之憑據,非 謂一經判決宣告,執行檢察官即應為易服社會勞動之易刑處 分。是就受刑人對於檢察官否准易服社會勞動之相關命令聲 明異議案件,法院應先審查檢察官所踐行之否准程序有無明 顯瑕疵,而後始有審查檢察官所審酌之事項有無錯誤,有無 與刑法第41條第4項所定之裁量要件欠缺合理關連性之情事 ,所為之裁量有無超越法律授權範圍等實體事項之問題。其 中受刑人個人特殊事由等事項,則須在給予受刑人有向執行 檢察官表示其個人特殊事由之機會之情況下,檢察官始能對 受刑人是否有個人之特殊事由及其事由為何,一併予以衡酌 ;若檢察官未給予受刑人表示有無個人特殊事由之機會,即 遽為不准易服社會勞動之執行命令,其所為否准之程序,自 有明顯瑕疵,屬執行之指揮不當。至於執行檢察官於給予受 刑人表示其個人特殊事由之機會,經審酌上述包括受刑人個 人特殊事由在內之事項,並綜合評價、權衡後,仍認受刑人 有刑法第41條第4項所定之情形,而為否准受刑人易服社會 勞動之執行命令,始為檢察官裁量權之行使,與上述程序瑕 疵,為不同層次之問題,不可不辨(最高法院107年度台抗 字第209號、112年度台抗字第827號裁定意旨參照)。 五、經查:  ㈠受刑人因本案違反護照條例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7月4日 以113年度嘉簡字第764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而於113年 8月16日確定,並送交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下稱嘉義地檢 署)檢察官執行。嘉義地檢署檢察官收案後,隨即於113年9 月3日以113年度執字第3447號囑託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下 稱高雄地檢署)代為執行。高雄地檢署檢察官於113年9月19 日以113年度執助崇字第1206號易服社會勞動指揮書命受刑 人應履行社會勞動時數1086小時。後經派至小港區清潔隊執 行環境清潔之社會勞動內容,自113年11月5日起至114年11 月4日止,已執行146小時。後因受刑人檢附診斷證明書,具 狀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動,檢察官因而認為受刑人准許易服 社會勞動後,「因身心健康關係,執行社會勞動顯有困難」 ,就易服社會勞動部分准予結案,並於114年2月10日以執行 傳票命令受刑人於114年2月26日報到入監服刑等節,業經本 院調取嘉義地檢署113年度執字3447號執行卷宗、高雄地檢 署113年度執助字第1206號執行卷宗、113年度刑護勞助字第 207號觀護卷宗、114年度執再助字第22號執行卷宗,核閱無 訛,並有114年2月10日高雄地檢署114年執再助字第22號執 行傳票在卷可參。  ㈡本案執行案件中,檢察官雖因受刑人提出診斷證明書,並具 狀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動,而審酌受刑人因身心健康關係, 執行社會勞動顯有困難,而就原准許易服社會勞動予以結案 ,後便核發執行傳票通知發監執行,此部分固屬檢察官職權 之行使。惟受刑人於本院訊問中陳稱:因為我有癌症,去年 11月多時,我心臟病發作,我拿證明跟高雄地檢署請假,是 否可以等我身體狀況好一點再去執行,結果就收到執行通知 書。我是因為身體狀況不好,聲請暫緩執行。結果後來就收 到通知我入監執行的通知了。(提示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動 狀)當時我並沒有看內容,我就拿證明後就填寫了,我的意 思是因為我的身體狀況,所以聲請暫緩執行,我也想要趕快 執行完。提供診斷證明書的意思等我身體好一點,我再去執 行社會勞動,先讓我聲請暫緩執行。那時候因為天氣很冷, 我的心臟很不舒服。現在天氣比較好了,我的身體狀況就可 以做社會勞動。地檢署執行科的佐理員,是佐理員管理我們 社會勞動的,我先打電話給佐理員,之後佐理員就約我見面 ,佐理員姓熊。佐理員見面後看我臉色很不好,就問我怎麼 去的,之後就拿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動狀,叫我填寫,我就 把證明拿給佐理員,我就填寫。寫完後,佐理員就說以我的 身體狀況,會報請檢察官看看是否可以讓我易科罰金,並叫 我回去,並保重自己。我說我勞動服務當天要請假,我有拿 診斷證明給佐理員看,我要聲請暫緩執行社會勞動,我不是 不要執行社會勞動。佐理員就跟我說填寫聲請狀後,他會報 請檢察官。(問:你是否知道你寫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動狀 ,會有什麼結果?)我當時不知道,我以為是要請假,暫緩 執行。(問:你現在的身體狀況有比較穩定嗎?)現在有比 較穩定,我現在看兩種癌症及心臟病。我現在的身體狀況已 經可以去做社會勞動了,因為我現在有吃藥,而且天氣比較 穩定,所以比較不會常常發作。我上次有去檢查,但我還沒 有去看醫生,所以不知道檢查結果。我當時的意思是讓我請 假,讓我可以暫緩做社會勞動。在外面看醫生比較方便,如 果在監獄發作,監獄的醫療就沒有比在外面好。我希望可以 再讓我可以去做社會勞動服役的機會等語(見本院卷第62至 63頁)。是觀諸受刑人當初雖係填載「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 動狀」,然其真意,應非希望停止易服社會勞動,而逕予入 監服刑。況綜觀上開執行卷宗,亦無相關人員告知倘如停止 易服社會勞動之後,將有如何之法律效果,以致受刑人誤會 填載「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動狀」之後,即可暫緩執行社會 勞動,待身體狀況穩定好轉後,再執行社會勞動。是本件檢 察官命令受刑人入監服刑之考量,雖係基於受刑人上開填載 之「聲請停止易服社會勞動狀」,及檢附之診斷證明書,審 酌受刑人之身體狀況,而為之判斷。然檢察官於處分前,並 未明確告知受刑人倘如停止易服社會勞動,即可能面臨入監 服刑之法律效果,亦無再就其身體狀況為詳細之詢問或調查 ,以及向受刑人確認是否確要停止易服社會勞動,逕予入監 服刑之真意。而此等給予陳述意見並非指受刑人自行具狀, 而係處分機關應主動為此教示程序。又該表示意見之時間, 應在作成處分前,檢察官始能就受刑人有無個人特殊事由及 其事由為何一併加以衡酌。然檢察官既未就上開事項詢問受 刑人或進行調查,致受刑人就此部分無陳述意見之機會,顯 已剝奪受刑人對於是否易服社會勞動陳述意見之機會,核與 正當法律程序未盡相符(最高法院107年度台抗字第858號、 105年度台抗字第1009號裁定意旨參照)。況受刑人於本院 調查過程中,另提出高雄市立小港醫院114年3月17日診斷證 明書,記載略以:可輕度活動及工作,但因不穩定心絞痛不 適合做勞動的工作等語(見本院卷第72頁)。足徵,仍非不 能安排從事輕度活動或工作,以進行社會勞動。職此,高雄 地檢署檢察官於114年2月10日以執行傳票命令受刑人於114 年2月26日報到入監服刑之執行指揮處分,自有明顯瑕疵, 即屬執行之指揮不當。 六、綜上,本案執行案件檢察官所為上開發監執行之執行指揮處 分,確有瑕疵,且無從補正,受刑人就此部分聲明異議,為 有理由,自應由本院撤銷該部分執行指揮處分。 七、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志偉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柯凱騰

2025-03-31

CYDM-114-聲-136-20250331-1

毒聲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觀察勒戒處分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毒聲字第12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順和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聲請送觀察、 勒戒(114年度毒偵緝字第7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楊順和施用第一、二級毒品,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 不得逾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聲請書所載。 二、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之罪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 定,令被告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二月;依 前項規定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後 再犯第10條之罪者,適用本條前2項之規定,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20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上開所謂「3年 後再犯」,只要本次再犯(不論修正施行前、後)距最近1 次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已逾3年者,即該 當之,不因其間有無犯第10條之罪經起訴、判刑或執行而受 影響(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826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 )。 三、經查:  ㈠被告楊順和於民國113年7月17日19時許,在高雄市○○區○○○○○ 街00號住處內,以將海洛因及甲基安非他命置於錫箔紙上燒 烤後吸食煙霧之方式,同時施用海洛因及甲基安非他命等情 ,業據被告於偵查中坦承不諱,且其於113年7月19日18時45 分許為警採尿送驗,結果呈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可待 因及嗎啡陽性反應,有自願受採尿同意書、高雄市政府警察 局林園分局大寮分駐所偵辦毒品案件尿液採證檢驗對照表( 代碼:0000000U0828號)及正修科技大學超微量研究科技中 心113年8月20日尿液檢驗報告(原始編號:0000000U0828號 )在卷可佐,足認被告上開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本件事 證明確,被告於前揭時、地,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及第二 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事實,堪可認定。  ㈡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送觀察、勒戒後,因認無繼續施 用毒品傾向,於110年5月28日執行完畢,經臺灣高雄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以110年度毒偵緝字第96、97、98號為不起訴處 分確定,迄今並無再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處遇之紀錄一 節,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本件係被告於前開觀察、 勒戒執行完畢釋放3年後所為,依前揭規定,自應依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規定,再予適用觀察、勒戒或強制 戒治之機會。  ㈢再者,現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對於「初犯」及「3年後再犯」 施用毒品案件之處理,採行「觀察、勒戒」與「附條件緩起 訴處分」(同條例第24條)併行之雙軌模式。檢察官是否對 被告為附條件之緩起訴處分,屬法律賦予檢察官之職權,並 非施用毒品者所享有之當然權利,檢察官得本於上開規定及 立法目的,依職權妥為斟酌、裁量而予決定。除檢察官之判 斷有違背法令、事實認定有誤,或其裁量有重大明顯瑕疵外 ,自應尊重檢察官職權之行使,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查被告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且指揮書執畢日為115年3月1 7日,此有上開前案紀錄表存卷可查,足見被告有毒品戒癮 治療實施辦法及完成治療認定標準第2條第2項第3款所規定 「緩起訴處分前,另案執行有期徒刑」之不適合為附命完成 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之情事。是檢察官以被告有上開情事 而不適合為附條件緩起訴處分為由,向本院聲請令被告入勒 戒處所觀察、勒戒,以監禁式之治療方式,求短時間內隔絕 被告之毒品來源,務使其專心戒除毒癮,核屬檢察官裁量權 之適法行使,形式上亦無裁量恣意或濫用之情,故檢察官本 件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斷,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第1項,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詹尚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蔡靜雯

2025-03-31

KSDM-114-毒聲-126-20250331-1

毒聲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觀察勒戒處分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毒聲字第117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梁俊裕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聲請送觀察、 勒戒(114年度毒偵字第39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梁俊裕施用第一級毒品,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 逾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聲請書所載。 二、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之罪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 定,令被告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2月;依 前項規定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後 再犯第10條之罪者,適用本條前2項之規定,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20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上開所謂「3年 後再犯」,只要本次再犯距最近1次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 執行完畢釋放,已逾3年者,即該當之,不因其間有無犯第1 0條之罪經起訴、判刑或執行而受影響(最高法院109年度台 上字第3826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梁俊裕於民國114年1月15日8時許,在高雄市○○區○○路00 0號住處內,以將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置入針筒內摻水注射入 體內之方式,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次一節,業據被告於 警詢及偵查中坦承不諱,且其於114年1月15日17時許為警採 尿送驗結果,呈可待因及嗎啡陽性反應,有刑事警察局委託 辦理濫用藥物尿液檢驗檢體監管紀錄表(尿液檢體編號:00 00000U0119號)、自願受採尿同意書及正修科技大學超微量 研究科技中心114年2月17日尿液檢驗報告(原始編號:0000 000U0119號)在卷可佐,足認被告上開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 符。本件事證明確,被告於前揭時間地點施用海洛因之事實 ,堪可認定。 ㈡、又被告前於109年間因施用毒品案件,經送觀察、勒戒後,因 認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於110年4月7日執行完畢,並由臺 灣高雄地方檢察署(下稱高雄地檢署)檢察官以109年度毒 偵字第2426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迄今並無再為觀察、勒戒 或強制戒治處遇之紀錄等情,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 本件係被告於前開觀察、勒戒執行完畢釋放3年後所為,依 前揭說明,縱被告其間因犯施用毒品罪經起訴、判刑或執行 ,仍應依修正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規定,再予 適用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之機會。 四、現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對於「初犯」及「3年後再犯」施用 毒品案件之處理,採行「觀察、勒戒」與「附條件緩起訴處 分」(同條例第24條)併行之雙軌模式。檢察官是否對被告 為附條件之緩起訴處分,屬法律賦予檢察官之職權,並非施 用毒品者所享有之當然權利,檢察官得本於上開規定及立法 目的,依職權妥為斟酌、裁量而予決定。除檢察官之判斷有 違背法令、事實認定有誤,或其裁量有重大明顯瑕疵外,自 應尊重檢察官職權之行使,不得任意指為違法。經查,被告   於前述觀察、勒戒執行完畢釋放後,仍因施用毒品等犯行經 判刑確定並於112年6月2日縮刑期滿執行完畢出監,又再犯 本件施用第一級毒品犯行,顯見被告守法意識薄弱,且被告 於警詢時自承本次施用之海洛因係其向一名綽號叫「阿文」 的男子買來的等語,可見被告有毒品來源且取得容易,有上 開前案紀錄表及警詢筆錄存卷供參。而附戒癮治療之緩起訴 處分,高度仰賴被告自律配合檢察官指定之條件,如參與醫 療機構安排之一連串戒毒療程、定期報到及採尿、驗尿等, 否則無法達到戒絕毒癮之目的,以被告過往素行觀之,難期 被告能憑自身意志完成社區處遇型之戒癮治療。另被告除上 述施用第一級毒品之犯行外,因公共危險案,經高雄地檢署 檢察官以113年度速偵字第1346號案聲請簡易判決,經本院 以113年度交簡字第1631號判決有期徒刑3月確定,有上開前 案紀錄表附卷可查。參酌毒品戒癮治療實施辦法及完成治療 認定標準第2條第2項第1款規定「緩起訴處分前,因故意犯 他罪,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或判決有罪確定」之規範意旨,被 告即屬不適合為附命完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者。是檢察 官向本院聲請令被告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以監禁式之治 療方式,求短時間內隔絕被告之毒品來源,務使其專心戒除 毒癮,核屬檢察官裁量權之適法行使,亦無裁量濫用之情, 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本件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依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20條第3項、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四庭 法 官 鄭詠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周耿瑩

2025-03-31

KSDM-114-毒聲-117-20250331-1

毒聲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觀察勒戒處分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毒聲字第13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博顯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聲請送觀察、 勒戒(113年度毒偵字第3110、3150、3332號),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楊博顯施用第二級毒品,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 逾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聲請書所載。 二、本件法律適用說明 ㈠、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之罪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 定,令被告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二月;依 前項規定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後 再犯第10條之罪者,適用本條前2項之規定,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20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上開所謂「3年 後再犯」,只要本次再犯(不論修正施行前、後)距最近1 次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已逾3年者,即該 當之,不因其間有無犯第10條之罪經起訴、判刑或執行而受 影響(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09年度台上大字第3826號裁定 意旨參照)。 ㈡、又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4條之緩起訴所附戒癮治療之執行, 係以社區醫療(機構外醫療體系)處遇替代監禁式治療,使 施用毒品者得繼續正常家庭及社會生活,尚非集中於勒戒處 所,受監所矯正、管理,仍難脫其「收容」或「處罰」外觀 者,所可比擬,於機構外之戒癮治療難達其成效時,再施以 機構內之強制處遇,亦屬循序漸進之合理矯正方式。而依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4條第2項之規定,若撤銷緩起訴處分後 ,係由檢察官依法「繼續偵查或起訴」(與修正前所定之「 依法追訴」不同),亦即仍有現行條文第20條觀察、勒戒( 強制戒治)制度之適用,俾利以機構內之處遇方式協助其戒 除毒癮,同時仍再得為不同條件或期限之多元附條件緩起訴 處分,法既無明文「戒癮治療執行完畢3年內再犯,檢察官 即應起訴」之規定,則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與「觀察、勒 戒或強制戒治」之處遇已無法等同視之。是被告因施用毒品 罪,經檢察官為附命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確定,且已完成 所命履行之戒癮治療,期滿未經撤銷,於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修正後,不得視為事實上已接受等同「觀察、勒戒或強制戒 治」之處遇執行完畢,若戒癮治療並未完成,緩起訴經撤銷 ,更無從論以已有觀察、勒戒執行完畢之效果,均仍需先依 修正後毒品條例第20條第1項、第2項規定進行「觀察、勒戒 或強制戒治」程序,不得逕行起訴(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 大字第3536號裁定意旨揭示之多數說見解、最高法院110年 度台非字第98號判決意旨、110年度台上字第2096號案件經 由徵詢程序達成統一見解意旨參照)。 三、另依毒品檢驗學上之常規,尿液中含毒品成分反應所使用之 檢驗方法,對於受檢驗者是否確有施用毒品行為之判斷,在 檢驗學常規上恆有絕對之影響。其以酵素免疫分析或薄層定 性分析等方式為初步篩檢者,因具有相當程度偽陽性之可能 ,如另以氣(液)相層析、質譜分析等較具公信力之儀器為 交叉確認,因出現偽陽性反應之機率極低,核足據為對涉嫌 人不利之認定,此為邇來我國實務所肯認,再者,依據西元 2018年美國FDA網站公布尿液中於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 他命與安非他命可檢出之時限為2至3天,惟毒品尿液中可檢 出之時限,與服用劑量、服用頻率、尿液採集時間點、個案 體質與代謝情況等因素有關,因個案而異,有衛生福利部食 品藥物管理署民國108年1月21日FDA管字第1089001267號函 參照,以上均為本院執行職務所知悉之事項,併以說明。 四、經查: ㈠、被告楊博顯於113年9月19日16時30分許為臺灣高雄地方檢察 署(下稱高雄地檢署)觀護人室採尿人員採尿時起回溯72小 時內之某時(聲請意旨記載「於112年9月19日16時30分許為 警採尿時起回溯120小時」,予以更正),在高雄市○○區○○ 路0○0號住處內,以將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置入玻璃球 燒烤後吸食煙霧之方式,施用甲基安非他命1次(下稱甲案 );又於113年9月26日11時12分許為高雄地檢署觀護人室採 尿人員採尿時起回溯72小時內之某時(聲請意旨記載「於11 2年9月26日11時12分許為警採尿時起回溯120小時」,予以 更正),在上開住處內,以相同之方式,施用甲基安非他命 1次(下稱乙案);復於113年10月24日15時38分許為高雄地 檢署觀護人室採尿人員採尿時起回溯72小時內之某時(聲請 意旨記載「回溯120小時」,予以更正),在不詳地點,以 不詳之方式,施用甲基安非他命1次(下稱丙案)等情,除 據被告於偵查中坦承甲、乙二案之犯行外,其於113年9月19 日16時30分許、113年9月26日11時12分許、113年10月24日1 5時38分許歷次所採尿液送驗後,皆呈「安非他命及甲基安 非他命陽性反應」,有高雄地檢署施用毒品犯尿液檢體監管 紀錄表(尿液檢體編號:000000000號、000000000、000000 000號)、欣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3年10月1日尿液檢 驗報告(原樣編號:000000000號)、113年10月8日尿液檢 驗報告(原樣編號:000000000號)、113年10月8日尿液檢 驗報告(原樣編號:000000000號)各1份附卷足參,是被告 於前揭時、地所為3次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犯行 ,均堪認定。 ㈡、又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送觀察、勒戒後,認無繼續施 用毒品傾向,於96年11月16日執行完畢釋放,並經高雄地檢 署檢察官以96年度毒偵字第6940號不起訴處分確定,迄今並 無再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處遇之紀錄。復於113年間因 施用毒品,經高雄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毒偵字第2040號 為附命完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並於113年9月11日確定, 緩起訴期間為自113年9月11日起至114年9月10日止(下稱前 案),惟被告於緩起訴期間內之113年9月18日,故意更犯有 期徒刑以上刑之妨害公務等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 刑,且被告於上開緩起訴處分確定後,另涉犯5件施用毒品 案件,現由檢察官偵辦中,顯見被告戒毒意志不堅,實難期 待上開戒癮治療療程能助被告根除毒癮,而認有撤銷緩起訴 並重新評估適合被告戒除毒品方式之必要性,是被告有刑事 訴訟法第253條之3第1項第1款之事由,經檢察官以114年度 撤緩字第4號撤銷緩起訴處分,業經本院核閱全卷資料無誤 ,並有上開緩起訴處分書、撤銷緩起訴處分書、有法院前案 紀錄表在卷可稽。揆諸前揭說明,戒癮治療無論是否執行完 畢,均無從認被告事實上已接受等同「觀察、勒戒或強制戒 治」執行完畢之處遇,故本件被告施用第二級毒品等犯行, 距離其最近1次觀察、勒戒執行完畢釋放的時間,已逾3年, 依前揭說明,縱被告其間有因犯同條例第10條之罪經起訴、 判刑或執行,仍應依修正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 規定,再予適用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之機會。 五、現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對於「初犯」及「3年後再犯」施用 毒品案件之處理,採行「觀察、勒戒」與「附條件緩起訴處 分」(同條例第24條)併行之雙軌模式。檢察官是否對被告 為附條件之緩起訴處分,屬法律賦予檢察官之職權,並非施 用毒品者所享有之當然權利,檢察官得本於上開規定及立法 目的,依職權妥為斟酌、裁量而予決定。除檢察官之判斷有 違背法令、事實認定有誤,或其裁量有重大明顯瑕疵外,自 應尊重檢察官職權之行使,不得任意指為違法。經查,被告 於此之前有施用毒品經判刑確定並執行完畢之紀錄,於111 年9月16日假釋出監並交付保護管束,於115年1月2日保護管 束期滿,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可稽。其於上揭假釋期間仍再犯 前案施用第二級毒品之犯行,檢察官給予被告附戒癮治療之 緩起訴處分(詳如前述),惟於前案緩起訴處分確定後,被 告又再犯甲、乙、丙案施用毒品等犯行,顯見被告守法意識 薄弱,戒毒意志不堅,欠缺戒除毒癮之自律及決心,而附戒 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高度仰賴被告有戒毒決心並自律配合 檢察官指定之條件,如參與醫療機構安排之一連串戒毒療程 、定期報到及採尿、驗尿等,否則無法達到戒絕毒癮之目的 ,以被告過往素行及行徑觀之,難期被告能憑自身意志完成 社區處遇型之戒癮治療。且被告另因妨害公務案件,經高雄 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32046號案聲請簡易判決,為 本院以113年度簡字第4701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並於114 年2月26日確定,有上開法院前案紀錄表可佐,足見被告已 有毒品戒癮治療實施辦法及完成治療認定標準第2條第2項第 1款規定「緩起訴處分前,因故意犯他罪,經檢察官提起公 訴或判決有罪確定」之不適合為附命完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 處分之情事。是檢察官未再給予附命戒癮治療或其他條件之 緩起訴處分,而聲請觀察、勒戒,以監禁式之治療方式,求 短時間內隔絕被告之毒品來源,務使其專心戒除毒癮,核屬 其裁量權之適法行使,形式上亦無裁量恣意或濫用之情,於 法有據。 六、綜上所述,本件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依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20條第3項、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詹尚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蔡靜雯

2025-03-31

KSDM-114-毒聲-133-20250331-1

毒聲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觀察勒戒處分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毒聲字第127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嘉宏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聲請送觀察、 勒戒(113年度毒偵字第200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嘉宏施用第二級毒品,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 逾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聲請書所載。 二、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之罪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 定,令被告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2月;依 前項規定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後 再犯第10條之罪者,適用本條前2項之規定,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20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上開所謂「3年 後再犯」,只要本次再犯(不論修正施行前、後)距最近1 次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已逾3年者,即該 當之,不因其間有無犯第10條之罪經起訴、判刑或執行而受 影響(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826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陳嘉宏於民國113年7月2日12時許(聲請書誤載為20時許 ),在高雄市○○區○○街00號5樓之2住處內,以將第二級毒品 甲基安非他命置入玻璃球燒烤後吸食煙霧之方式,施用甲基 安非他命1次一節,業據被告於警詢及偵查中坦承不諱,且 其於113年7月3日18時43分許,為警採尿送驗,結果呈現安 非他命及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有自願受採尿同意書、高 雄市政府警察局保安警察大隊黎明中隊偵辦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嫌疑人尿液採證代碼對照表(代碼:L專-000000號)及正 修科技大學超微量研究科技中心113年7月24日尿液檢驗報告 (原始編號:L專-000000號;報告編號:R00-0000-000)各1 份在卷可佐,故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被告有於上揭時地 施用甲基安非他命之事實,應堪認定。 ㈡、又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法院裁定送觀察勒戒後,因認 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於98年2月13日執行完畢,並經臺灣 高雄地方檢察署(下稱高雄地檢)檢察官以97年度毒偵字第 7146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迄今並無再為觀察、勒戒或強制 戒治處遇之紀錄乙節,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本件係 被告於前開觀察、勒戒執行完畢釋放3年後所為,依前揭說 明,仍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規定,再予適用 觀察、勒戒之機會。 四、現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對於「初犯」及「3年後再犯」施用 毒品案件之處理,採行「觀察、勒戒」與「附條件緩起訴處 分」(同條例第24條)併行之雙軌模式。檢察官是否對被告 為附條件之緩起訴處分,屬法律賦予檢察官之職權,並非施 用毒品者所享有之當然權利,檢察官得本於上開規定及立法 目的,依職權妥為斟酌、裁量而予決定。除檢察官之判斷有 違背法令、事實認定有誤,或其裁量有重大明顯瑕疵外,自 應尊重檢察官職權之行使,不得任意指為違法。經查,對於 本件施用第二級毒品犯行,被告表示願意參與零毒害多元司 法處遇計畫(見毒偵卷第22、122、148頁),但被告卻未於 指定之113年10月7日至高雄地檢署參加第二級毒品戒癮治療 說明會及數次未於指定日期完成戒癮治療評估(即①113年10 月29日到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參加第二級毒品戒癮治療評估、 ②113年11月25日到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參加 第二級毒品戒癮治療評估、③114年1月21日到財團法人私立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參加第二級毒品戒癮治療評 估),有偵訊筆錄、詢問筆錄、高雄地檢署電話紀錄單2份 及未完成戒癮治療評估通知書3份存卷可參,難認被告有戒 毒決心,並自律配合檢察官指定之條件,如參與醫療機構安 排之一連串戒毒療程、定期報到及採尿、驗尿等。又被告另 因公共危險案件,經高雄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300 57號案聲請簡易判決,本院以113年度交簡字第2589號判決 判處有期徒刑3月並於114年1月21日確定,有上開前案紀錄 表在卷可稽,參酌毒品戒癮治療實施辦法及完成治療認定標 準第2條第2項第1款規定「緩起訴處分前,因故意犯他罪, 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或判決有罪確定」之規範意旨,被告即屬 不適合為附命完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是檢察官向本院 聲請令被告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以監禁式之治療方式, 求短時間內隔絕被告之毒品來源,務使其專心戒除毒癮,核 屬其裁量權之適法行使,形式上亦無裁量恣意或濫用之情, 於法有據。綜上,本件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四庭 法 官 鄭詠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2025-03-31

KSDM-114-毒聲-127-20250331-1

毒聲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觀察勒戒處分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毒聲字第12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淑芬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聲請送觀察、 勒戒(113年度毒偵字第273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吳淑芬施用第一、二級毒品,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 不得逾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聲請書所載。 二、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之罪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 定,令被告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二月;依 前項規定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後 再犯第10條之罪者,適用本條前2項之規定,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20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上開所謂「3年 後再犯」,只要本次再犯(不論修正施行前、後)距最近1 次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已逾3年者,即該 當之,不因其間有無犯第10條之罪經起訴、判刑或執行而受 影響(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826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吳淑芬於民國113年9月20日23時許,在高雄市○○區○○路0 0巷00號7樓住處內,以將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第二級毒品甲 基安非他命混合置入玻璃球燒烤後吸食煙霧之方式,同時施 用海洛因、甲基安非他命1次一情,業據被告於警詢及偵查 中坦承不諱,且其於113年9月21日9時52分許,為警採尿送 驗,結果呈現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可待因及嗎啡陽性 反應,有自願受採尿同意書、刑事警察局委託辦理濫用藥物 尿液檢驗檢體監管紀錄表(尿液檢體編號:0000000U0403號 )及正修科技大學超微量研究科技中心113年10月9日尿液檢 驗報告(原始編號:0000000U0403號)各1份在卷可佐,故被 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被告有於上揭時地施用海洛因、甲基 安非他命之事實,應堪認定。 ㈡、又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送觀察、勒戒後,因認無繼續 施用毒品傾向,於110年7月22日執行完畢,並經臺灣高雄地 方檢察署(下稱高雄地檢署)檢察官以110年度毒偵字第120 0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迄今並無再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 治處遇之紀錄等情,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本件係被 告於前開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3年後所為,依前揭說明, 縱被告其間因犯第10條之罪經起訴、判刑或執行,仍應依修 正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規定,再予適用觀察、 勒戒或強制戒治之機會。 四、現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對於「初犯」及「3年後再犯」施用 毒品案件之處理,採行「觀察、勒戒」與「附條件緩起訴處 分」(同條例第24條)併行之雙軌模式。檢察官是否對被告 為附條件之緩起訴處分,屬法律賦予檢察官之職權,並非施 用毒品者所享有之當然權利,檢察官得本於上開規定及立法 目的,依職權妥為斟酌、裁量而予決定。除檢察官之判斷有 違背法令、事實認定有誤,或其裁量有重大明顯瑕疵外,自 應尊重檢察官職權之行使,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查,被告除 本件施用毒品犯行外,另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高雄 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毒偵緝字第178號案提起公訴,業經 本院以113年度審易字第1256號判決有期徒刑8月、4月並於1 14年1月17日確定;因不能安全駕駛案件,經高雄地檢署檢 察官於114年2月25日以114年度偵字第4222號案聲請簡易判 決;又因施用毒品等案件,經法院判決確定,於113年9月21 日入監執行,有上開前案紀錄表可佐,足見被告已有毒品戒 癮治療實施辦法及完成治療認定標準第2條第2項第1款規定 「緩起訴處分前,因故意犯他罪,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或判決 有罪確定」及第3款規定「緩起訴處分前,另案執行有期徒 刑」之不適合為附命完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之情事。是 檢察官向本院聲請令被告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以監禁式 之治療方式,求短時間內隔絕被告之毒品來源,務使其專心 戒除毒癮,核屬檢察官裁量權之適法行使,形式上亦無裁量 恣意或濫用之情,故檢察官本件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綜上,本件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依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第20條第3項、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四庭 法 官 鄭詠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蔡靜雯

2025-03-31

KSDM-114-毒聲-121-20250331-1

毒聲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觀察勒戒處分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毒聲字第12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唐志强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聲請送觀察、 勒戒(114年度毒偵緝字第4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唐志强施用第二級毒品,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 逾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聲請書所載。 二、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之罪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 定,令被告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2月;依 前項規定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後 再犯第10條之罪者,適用本條前2項之規定,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20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而上開所謂「3年 後再犯」,只要本次再犯(不論修正施行前、後)距最近1 次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已逾3年者,即該 當之,不因其間有無犯第10條之罪經起訴、判刑或執行而受 影響(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826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唐志强於民國112年8月16日8時許,在高雄市○○區○○路00 0○00號10樓居處內,以將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置入玻璃 球燒烤後吸食煙霧之方式,施用甲基安非他命1次一節,業 據被告於偵查中坦承不諱,且其於112年8月16日20時48分許 ,為警採尿送驗,結果呈現安非他命及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 應,有自願受採尿同意書、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林園分局大寮 分駐所偵辦毒品案件尿液採證檢驗對照表(代碼:林偵1123 12號)及正修科技大學超微量研究科技中心112年9月12日尿 液檢驗報告(原始編號:林偵112312號)各1份在卷可佐,故 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被告有於上揭時地施用甲基安非他 命之事實,應堪認定。 ㈡、又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送觀察、勒戒後,因認有繼續 施用毒品傾向,經法院裁定令入戒治處所施以強制戒治,於 106年7月26日執行完畢,並經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下稱高 雄地檢署)檢察官以106年度戒毒偵字第39號為不起訴處分 確定,迄今並無再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處遇之紀錄等情 ,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本件係被告於 前開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3年後所為,依前揭說明,縱被 告其間因犯第10條之罪經起訴、判刑或執行,仍應依修正後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規定,再予適用觀察、勒戒 或強制戒治之機會。   四、現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對於「初犯」及「3年後再犯」施用 毒品案件之處理,採行「觀察、勒戒」與「附條件緩起訴處 分」(同條例第24條)併行之雙軌模式。檢察官是否對被告 為附條件之緩起訴處分,屬法律賦予檢察官之職權,並非施 用毒品者所享有之當然權利,檢察官得本於上開規定及立法 目的,依職權妥為斟酌、裁量而予決定。除檢察官之判斷有 違背法令、事實認定有誤,或其裁量有重大明顯瑕疵外,自 應尊重檢察官職權之行使,不得任意指為違法。經查,對於 本件施用第二級毒品犯行,被告表示同意參加高雄地檢署觀 護人室舉辦之緩起訴處分毒品戒癮治療說明會及至指定醫療 院所參加評估(見毒偵緝卷第54頁),但被告卻未於指定之 114年2月17日、114年3月3日至高雄地檢署參加第二級毒品 戒癮治療說明會,有詢問筆錄及未參加戒癮治療說明會通知 書2份存卷可參,難認被告有戒毒決心,並自律配合檢察官 指定之條件,如參與醫療機構安排之一連串戒毒療程、定期 報到及採尿、驗尿等。又被告另因竊盜案件,經高雄地檢署 檢察官以113年度偵緝字第195號案提起公訴,本院以113年 度審易字第414號判決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月,被告聲 明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以113年度上易字第465號 撤銷原判決,改判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並於113年12月26日確 定,有上開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參酌毒品戒癮治療實施辦 法及完成治療認定標準第2條第2項第1款規定「緩起訴處分 前,因故意犯他罪,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或判決有罪確定」之 規範意旨,被告即屬不適合為附命完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 分。是檢察官向本院聲請令被告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以 監禁式之治療方式,求短時間內隔絕被告之毒品來源,務使 其專心戒除毒癮,核屬其裁量權之適法行使,形式上亦無裁 量恣意或濫用之情,於法有據。綜上,本件聲請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 五、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四庭 法 官 鄭詠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李欣妍

2025-03-31

KSDM-114-毒聲-129-20250331-1

毒聲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勒戒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毒聲字第12號 聲 請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高妤函 (另案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14年度毒偵字第18號 ),經檢察官聲請觀察、勒戒(114年度聲觀字第11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甲○○施用第一級毒品、第二級毒品,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 其期間不得逾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甲○○基於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第二 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犯意,於民國113年6月7日中午12時3 0分許,在臺中市沙鹿區沙田路之友人住處,以將第一級毒 品海洛因與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放入玻璃球內燒烤後吸 食所產生煙霧之方式,同時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及第二級 毒品甲基安非他命1次。嗣因被告為毒品列管人口,經警於 同日晚間11時35分許,持強制採驗尿液許可書,採集尿液送 驗後,結果呈可待因、嗎啡、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陽性 反應,爰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第1項之規定, 聲請裁定將被告送勒戒處所觀察、勒戒等語。 二、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之罪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 定,或少年法院(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應先裁定,令被告或 少年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2月。依前項規 定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後再犯第1 0條之罪者,適用前2項之規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 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3年後再犯」,只要本 次再犯(不論修正施行前、後)距最近1次觀察、勒戒或強 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已逾3年者,即該當之,不因其間有 無犯第10條之罪經起訴、判刑或執行而受影響(最高法院10 9年度台上字第3826號判決意旨參照)。又行政院依同條例 第24條第3項之授權,訂定「毒品戒癮治療實施辦法及完成 治療認定標準」(下稱「認定標準」),其中第2條第2項明 定:「被告有下列情事之一時,不適合為附命完成戒癮治療 之緩起訴處分。但無礙其完成戒癮治療之期程者,不在此限 :一、緩起訴處分前,因故意犯他罪,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或 判決有罪確定。二、緩起訴處分前,另案撤銷假釋,等待入 監服刑。三、緩起訴處分前,另案羈押或執行有期徒刑。」 是施用第一、二級毒品之被告,除具認定標準第2條第2項各 款所定事由,且有礙其完成戒癮治療之期程者外,檢察官仍 應審酌被告是否適合為附命完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且 依認定標準第6條之規定,檢察官於為緩起訴處分前,應得 參加戒癮治療被告之同意,並向其說明完成戒癮治療應遵守 事項。因此,被告究應採社區式之戒癮治療,或監禁式之觀 察、勒戒,乃檢察官依其偵查中之職權,所得行使之裁量權 ,法院原則上應尊重檢察官職權之行使,僅就檢察官之判斷 有違背法令、事實認定有誤或其他裁量重大明顯瑕疵等事項 ,予以有限之低密度審查。 三、經查:  ㈠就聲請意旨所載被告施用第一級毒品、第二級毒品之事實, 業據其於警詢、偵查中坦承(見毒偵卷第24頁至第27頁、第 48頁至第49頁),並有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強制到場 (強制採驗尿液)許可書、勘察採證同意書、濫用藥物尿液 檢驗檢體真實姓名對照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檢驗科藥 物檢測中心尿液檢驗報告在卷可稽(見毒偵卷第28頁至第31 頁),堪認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其於上揭時、地施用海 洛因、甲基安非他命之行為,堪予認定。  ㈡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法院裁定令觀察、勒戒,認無繼 續施用毒品之傾向,於110年4月12日釋放出所執行完畢,並 經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09年度毒偵字第1391號為 不起訴處分確定,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是被告於11 3年6月7日施用海洛因、甲基安非他命,距最近一次觀察、 勒戒執行完畢釋放後,顯已逾3年,為屬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第20條第3項所定「3年後再犯」之情形,本件聲請核與規定 相符。並審酌被告因另案(本院113年度原易字第13號)經 判決確定在監執行中,而不適宜對其採取戒癮治療之處遇, 故聲請人以此為據,聲請本院裁定將被告送勒戒處所觀察、 勒戒,核屬其裁量權之正當行使。另經本院以函詢方式賦予 被告就本件聲請觀察、勒戒案件陳述意見之機會後,被告表 示沒有意見,有本院意見調查表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31頁 ),從而,審酌聲請人之聲請既與規定相符,且已賦予被告 陳述意見機會,當符合正當法律程序之要求,本院自應尊重 檢察官之裁量權,是本件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依照前 揭說明,自應將被告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 逾2月。  四、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1項、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許家赫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陳睿亭

2025-03-31

MLDM-114-毒聲-12-2025033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