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破產宣告

共找到 207 筆結果(第 1-10 筆)

勞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請求給付工資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勞訴字第8號 原 告 林士桀 訴訟代理人 楊景勛律師 被 告 台灣創富國際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威伸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 1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予原告新台幣112萬1,143元,暨其中新台幣25萬9,643元,自民國112年11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息5%計算之利息;其中新台幣86萬1,500元,自民國112年10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息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應開立記載終止勞動契約事由為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1 款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予原告。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四、本判決第一得假執行;但被告以新臺幣112萬1,143元為原告 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原告於民國111年7月1日起受雇於被告擔任行銷業務人員(註:因被告延遲投保故紀錄顯示為111年7月12日),每日均需至被告辦公事務工作場所出勤,上班打卡工作時間為上午9點,下班打卡工作時間為下午6點,並由被告考核出勤狀況發給全勤獎金。詎原告於112年10月20日突接獲被告負責人表示公司既有營運資金,咸遭化名楊文哲之總經理即訴外人曾慶弘,侵占捲款潛逃,被告破產歇業,而依勞動基準法 (下稱勞基法)第11條第1款事業單位歇業事由,資遣終止原告等之勞動契約。然被告未依法給付原告10月份工資、獎金共新臺幣(下同)861,500元、資遣費259,653元、及開立非自願離證明書等,原告遂申請勞資爭議調解,惟被告因事業倒閉,無人到場出席而調解不成立,原告不得已始提起本訴,併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 視同自認;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 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 狀爭執者,準用第1項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 、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原告主張之前揭事實,業 據其提出與所述情節相符之被告公司登記資料、原告勞工 退休金提繳起日資料、被告負責人公告歇業對話訊息紀錄 、新北市政府勞工局歇業事實認定函文、現原辦公室工作 場所清空不再營業圖片、原告等申請勞資爭議調解不成立 紀錄、原告112年9月份至4月份薪資單資料、被告應發給 原告10月按件計酬工資之成交明細訊息對話紀錄、被告應 發給原告5月按件計酬工資之之成交明細訊息對話紀錄各 乙份等影本為證(見本院卷第19至77頁)。而被告經合法 通知,除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爭執 或否認原告之主張,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 同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即應視同自認原告之主張,是原 告前揭主張之事實,堪信為真。 (二)茲就原告所請求之項目及數額有無理由,分述如下:   1.積欠工資部分    按報酬應依約定之期限給付之;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 ;民法第486條前段、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22條 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主張其工資報酬給付約定,除 考核全月正常上下班打卡出勤之「全勤獎金」外,其餘為 「純粹按件計酬(業績報酬)」、以原告襄理職級,每招攬 成交一單位按件計酬10,000元、舊客戶9,000元,故被告 積欠原告10月份固定全勤獎金2,000元,另因112年10月成 交客戶共95.5單位,縱全部以較低之舊客戶每單位9,000 元工資報酬計,應再取得合計按件計酬工資859,500 (計 算式:每單位9,000元乘以95.5單位共859,500元)。二者 合計10月份積欠原告工資共861,500元,然被告於110年11 月11日無預警失聯,且未出席勞資爭議調解,嗣新北市政 府以新北府勞資字第1122312273號函認定被告自112年11 月14日歇業,而被告尚積欠其112年10月之薪資等情,業 據其提出新北市政府勞工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薪資明細 表、新北市政府歇業認定函、及按件計酬工資之成交明細 訊息對話紀錄等影本為證,堪認被告確實未給付原告上開 期間之薪資,是原告主張被告應給付上開期間積欠之薪資 ,合計861,500元【計算式:859,500+2000=861,500】,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2.資遣費部分   ⑴按勞工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者,適用本條例後之工作年資,於勞動契約依勞基法第11條、第13條但書、第14條及第20條或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23條、第24條規定終止時,其資遣費由雇主按其工作年資,每滿1年發給2分之1個月之平均工資,未滿1年者,以比例計給;最高以發給6個月平均工資為限,不適用勞基法第17條之規定。依前項規定計算之資遣費,應於終止勞動契約後30日內發給。選擇繼續適用勞基法退休金規定之勞工,其資遣費與退休金依同法第17條、第55條及第84條之2規定發給,勞工退休金條例(下稱勞退條例)第12條亦有明文。經查,依勞基法第11條第1款規定,雇主有歇業之情事得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查原告主張其於112年10月20日突接獲被告負責人表示公司既有營運資金,咸遭化名楊文哲之總經理曾慶弘,侵占捲款潛逃,被告破產歇業,而依勞基法第11條第1款事業單位歇業事由,資遣終止原告等之勞動契約,此有被告負責人於「工作群組傳送對話訊息紀錄」暨「現原辦公室工作場所清空不再營業圖片」、「新北市政府勞工局歇業事實認定函文」等資料可憑,故兩造間之勞動契約應於112年10月20日終止,是原告依前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其資遣費,自屬有據。   ⑵查原告自111年7月1日起受雇於被告,至112年10月20日終 止勞動契約,則其工作年資為1年3個月又20天,又其離職 前6個月平均薪資為397,750元【計算式:(115,500〈4月2 1至30日〉+326,000〈5月〉+356,000〈6月〉+390,100〈7月〉+31 ,800〈8月〉+305,600〈9月〉+861,500〈10月1至20日〉)÷6=39 7,750,見本院卷第12頁】,此有薪資單及被告應發給原 告5月按件計酬工資之之成交明細訊息對話紀錄乙份等為 證(見本院卷第53至61頁、第71至77頁)。故原告得請求 之資遣費為259,643元【計算式:397,750×1/2×(1+3/12+ 20/30×1/12)=259,643】,原告請求259,643元,自屬有 據,應予准許。    3.非自願離職證明書部分    按勞動契約終止時,勞工如請求發給服務證明書,雇主或 其代理人不得拒絕,勞基法第19條定有明文;又按本法所 稱非自願離職,指被保險人因投保單位關廠、遷廠、休業 、解散、破產宣告離職;或因勞基法第11條、第13條但書 、第14條及第20條規定各款情事之一離職,就業保險法第 11條第3項亦有規定。查新北市政府以新北府勞資字第112 2312273號函認定被告自112年11月14日歇業,故本件屬於 前揭就業保險法第11條第3項規定之情形之一,而勞工本 得於離職時,依前揭勞基法第19條規定,請求雇主發給服 務證明書,則原告依上開規定,請求被告應發給記載終止 勞動契約事由為勞基法第11條第1款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 之服務證明書等情,堪認為合於法律規定,應予准許。 (三)基此,原告依兩造間之勞動契約,及勞基法等相關規定, 自得請求被告給付原告1,121,143元(計算式:259,643+8 61,500=1,121,143),及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予原告。 (四)末按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 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民法第233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 有明文。又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 可據者,週年利率百分之5,亦為同法第203條所明定。其 中資遣費259,643元依規定是於勞動契約終止日之30日內 給付,是以112年11月20日為利息起算日;其餘工資債權8 61,500元,應於勞動契約消滅日即112年10月20日即履行 給付義務,是於次日之112年10月21日起算給付遲延利息 ,是原告併請求259,643元自112年11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息5%計算之利息;其中861,500元,自112年10 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息5%計算之利息,即屬有 據,亦應准予。 四、從而,原告依兩造間之勞動契約,及勞基法及勞退條例等規 定,請求被告應給付予原告1,121,143元,暨其中259,643元 自112年11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息5%計算之利息 ;其中861,500元,自112年10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息5%計算之利息,及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予原告,均有 理由,應予准許。 五、法院就勞工之給付請求,為雇主敗訴之判決,應依職權宣告 假執行,前項請求,法院應同時宣告雇主得供擔保或將請求 標的物提存而免假執行,為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項、第2項 所明定。本件判決除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外,為被告即雇 主敗訴之給付請求判決,依據前開規定,並依職權宣告假執 行及免為假執行之宣告。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吳幸娥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靜鑫

2025-03-31

PCDV-114-勞訴-8-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破產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破字第27號 聲 請 人 株式會社長崎堂 (中文名稱:日商株式會社長崎堂) 法定代理人 荒木貴史 代 理 人 錢佳玉律師 相 對 人 台灣長崎堂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荒木貴史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破產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台灣長崎堂有限公司破產。 選任龔新傑律師為台灣長崎堂有限公司破產管理人。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者,依破產法所規定和解或破產程序 ,清理其債務;破產,對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者,宣告之, 且除另有規定外,得因債權人或債務人之聲請宣告之;破產 宣告時屬於破產人之一切財產,及將來行使之財產請求權, 與破產宣告後,破產終結前,破產人所取得之財產,為破產 財團;財團費用及財團債務,應先於破產債權,隨時由破產 財團清償之,此觀破產法第1條、第57條、第58條第1項、第 82條第1項、第97條自明。惟依破產法第148條規定之旨趣, 若債務人之財產不敷清償破產財團之費用與債務,法院於宣 告破產後,隨即須同時宣告破產程序終止,無異徒增破產程 序及費用之浪費,且無益於債務人及其他債權人,尚難認有 宣告破產之實益。是以法院就破產之聲請,應依職權為必要 之調查,倘債務人確係毫無財產可構成破產財團,或債務人 之財產不敷清償破產財團之費用及財團之債務,無從依破產 程序清理其債務時,始得以無宣告破產之實益,裁定駁回其 聲請(司法院院字第1505號解釋意旨,最高法院98年度台抗 字第429號、97年度台抗字第77號、96年度台抗字第581號、 95年度台抗字第741號裁定要旨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為民國106年1月間設立之僑外資有限 公司,聲請人為其唯一法人股東兼董事。因109年間新冠肺 炎疫情嚴峻,國內外運輸成本增加,且原物料持續上漲、同 業競爭激烈,致相對人收入減少難以維持營運,並於110年1 1月間起迄今全面停止營業,亦無聘用任何員工。而相對人 現有資產總額僅餘新臺幣(下同)277,286元,惟負債總額 已達32,775,012元,是相對人財產顯然已不足清償債務。為 此,爰依法聲請宣告相對人破產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其為相對人之唯一股東兼董事,因相對人經營困 難,於110年11月間起暫停營業迄今,且負債大於現有資產 ,故決定聲請破產等情,業據其提出相對人公司最新變更登 記表、財政部國稅局臺北國稅局大安分局110年11月12日財 北國稅大安營業字第1103465212號函、111年10月12日財北 國稅大安營業字第1113462734號函、112年10月12日財北國 稅大安營業字第1123462363號函、113年10月30日財北國稅 大安營業字第1133463377號函、財政部臺北國稅局110年11 月12日財北國稅南港營業字第1103752899號函、111年10月1 2日財北國稅南港營業字第1113752784號函、112年10月11日 財北國稅南港營業字第1123752267號函、113年10月28日財 北國稅南港營業字第1133752578號函、112年1月1日至112年 12月31日損益表、截至114年2月28日之資產負債表、全國財 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為證,並經本院調取相對人公司登 記案卷全案卷宗核閱無訛。而聲請人陳稱相對人現有資產僅 有存款249,286元、應收款項28,000元,別無其他動產、不 動產或設備資產等,總額為277,286元(即如附表一所示) ,有其提出之相對人財產狀況說明書、截至114年3月3日止 之存摺影本、租賃契約書在卷可憑。又觀諸聲請人所提相對 人債權人清冊、114年2月28日資產負債表、餘額確認書所載 ,可知相對人有債權人共2人,負債額總計達32,746,722元 (其中應付費用299元已繳納故予以扣除)(即如附表二所 示),對此聲請人雖稱相對人負債應為32,775,012元,然此 金額與前述114年2月28日資產負債表記載之金額有所出入, 聲請人又未提出其餘債權證明文件以實其說,自應以資產負 債表之記載為相對人債務金額認定依據。相對人復無積欠工 資、稅捐等優先債權乙節,亦有其提出之110年10月份勞動 部勞工保險局保險費繳款單、勞工退休金繳款單、全民健康 保險繳納證明、財政部臺北國稅局納稅義務人違章欠稅查復 表、臺北市稅捐稽徵處納稅義務人違章欠稅查復表、110年9 月份及同年10月份薪資單、存摺影本存卷可佐。由上堪認相 對人有多數債權人存在,且現有財產已不足清償其債務。  ㈡又依破產法第95條第1項、第96條、第128條規定,債務人如 經法院宣告破產,破產財團除須支付破產管理人及監查人之 報酬外,尚需支付破產程序進行所需支出之費用,如破產管 理人清償、整理債務人之財產狀況,並編造債權及資產表, 召開債權人會議,行使其他權限等及支付破產財團之管理、 變價及分配所生之費用等項目,以及其他破產程序進行所需 支出之費用。本件審酌相對人之破產債權發生原因尚屬單純 ,且資產均為現金無須換價,負債則屬借貸、貨款、代墊費 用、股東往來等金錢債務,破產管理人處理破產財團相關事 宜,無顯著困難,法院核定破產管理人之報酬應不致過高, 因認相對人之資產足以支付破產管理人之報酬,再佐以相對 人係法人而非自然人,若經宣告破產,在破產期間無須考慮 破產財團需支付破產人本人之生活費及負擔扶養費等問題。 本院綜核上情,認相對人仍有足夠之財產可組成破產財團而 足夠支應破產財團所生之費用及債務,是本件並非無宣告破 產之實益。  ㈢從而,相對人具資產不足清償債務之破產原因,且其資產尚 足組成破產財團並支應破產財團費用,具有破產實益,是聲 請人聲請宣告相對人破產,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四、至破產法第63條雖規定,法院對於破產之聲請在裁定前,得 依職權調查證據,並傳訊債務人、債權人及其他關係人。惟 應否為此調查,原由審理事實之法院衡情裁量(最高法院10 3年度台抗字第346號裁定意旨參照)。本院斟酌本件既顯有 宣告相對人破產之必要,已詳前述,即無庸再傳訊相關人員 或進行其他調查,併此說明。 五、另破產管理人,應就會計師或其他適於管理該破產財團之人 中選任之,破產法第83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龔新傑律師於 本院轄區內擔任律師職務,且經本院徵詢龔新傑律師意願, 據其表明同意擔任本件之破產管理人,有本院公務電話紀錄 附卷可參,應堪擔任本件破產管理人職務,爰選任龔新傑律 師為本件破產管理人,以利進行本件破產程序。 六、爰依破產法第5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劉娟呈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李登寶 附表一: 項次 項  目 金 額 (新臺幣) 備    註 1 銀行帳戶存款 249,286元 中國信託銀行長安分行台幣帳戶(帳號詳卷) 2 保證金 28,000元 租屋保證金   總   計 277,286元 附表二: 編號 債  權  人 項 目 債權額 (新臺幣) 1 株式会社黑船 授權費用 1,303,200元 2 株式会社長崎堂(中文名稱:日商株式会社長崎堂) 短期借款 4,699,800元 3 株式会社長崎堂(中文名稱:日商株式会社長崎堂) 墊付費用 26,743,722元 總     計 32,746,722元

2025-03-31

TPDV-113-破-27-20250331-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破產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破字第2號 聲 請 人 翰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錦芳 上列當事人聲請破產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十日內,補正如附表所示事項,並依臺 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 準第5條之規定及非訟事件法第十三條之規定補繳聲請費,逾期 未補正,即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關係為聲請之非訟事件,應按其標的之金額或價 額徵收費用,非訟事件法第13條定有明文,而破產事件屬非 訟事件,其標的價額應依破產財團之財產核定,據以計徵裁 判費。次按,債務人聲請宣告破產時,應附具財產狀況說明 書及其債權人、債務人清冊,破產法第62條定有明文。再按 ,非訟事件之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 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非訟事件法第30條之1亦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未據繳納聲請費,惟聲請人所提資產負債 表未經會計師查核簽證,則聲請人所提財產狀況說明書及所 陳構成破產財團之資產數額是否正確,即非無疑,致本院無 法核定其價額並命聲請人補繳聲請費。茲依非訟事件法第30 條之1之規定,限聲請人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如附 件所示之應補正事項,並據此查報構成破產財團之財產價值 ,依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 徵收額數標準第5條規定及非訟事件法第13條規定補繳聲請 費用,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聲請。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杜慧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葉愷茹 附表: 一、提出聲請人最新之財政部國稅局財產歸戶資料,及經會計師 簽證、股東表決承認之資產負債表正本與相關會議記錄(含 簽到表)。 二、聲請人雖有提出財產狀況說明書,惟仍有欠缺,聲請人應就 下列事項補正說明,並檢附相關證明:  ㈠聲請人財產狀況說明所載之銀行存款部分,有關聲請人於各 該金融機構之全部存摺影本,除應含完整封面及內頁明細外 ,尚須補登資料至本裁定送達之日後。  ㈡如有現金,應記載其金額、保管人及存放地點  ㈢如有股票或有價證券,應記載其張數、集保帳戶或保管人、 保管地點、有無設定負擔及交易市值,並提出相關證明。  ㈣如有其他動產,記載其保管地點、保管人、有無設定負擔及 交易市值,並提出相關證明。  ㈤如有不動產,記載其地號、建號、交易市值,並提出相關證 明。  ㈥如有設備資產,列明品項、購入日期、購入價值及現存殘值 。  ㈦如有投資,記載其投資金額、交易市值,並提出相關證明  三、聲請人雖已提出債權人清冊,然應詳加敘明各債權借款日期 、清償期、尚未清償金額及何時不能清償債務等事實;且該 清冊應區分優先債權人(如抵押權、質權)及普通債權人, 故聲請人應就其各該債務有無提供擔保(如設定抵押權、質 權、擔保資產之種類)加以註明。又聲請人如與債權人間有 相關訴訟,應提出繫屬法院、案號,如已受債權人強制執行 ,亦請提出強制執行事件之繫屬法院、案號。 四、聲請人雖已提出債務人清冊應載明現有債務人之聯絡方式、 債務發生原因及清償或執行情形暨其證明文件。 五、聲請人有無積欠稅務機關各項稅費未繳,如有,請提出相關 資料以資證明。 六、聲請人有無積欠員工「本於勞動契約所生未滿6個月部分之 工資」、「未依勞動基準法給付之退休金」、「未依勞動基 準法或勞工退休金條例給付之資遣費」,如有,應說明員工 姓名、金額若干(經勞動部或其他政府機關墊償者亦應列入 其中並加以備註)?並提出相關證明文件為佐。

2025-03-31

TPDV-114-破-2-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破產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破字第20號 聲 請 人 朱紀周 代 理 人 林聖鈞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破產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擔任銓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銓祐公司)之負責人,銓祐公司於民國98年初因受國外應收 帳款倒帳波及,發生資金周轉困難,經股東會決議進行解散 及清算,嗣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宣告破產在案(案列:99年 度破字第21號)。聲請人身為銓祐公司之負責人及保證人, 於銓祐公司破產後,債權人陸續向聲請人追討債務,迄今尚 積欠新臺幣(下同)447,297,594.94元之債務,聲請人現已 無資力償還,請准予破產宣告等語。 二、按債務人聲請宣告破產時,應附具財產狀況說明書及其債權   人、債務人清冊,破產法第62條定有明文,此為必須具備之   程式;又非訟事件之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 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 命補正,復為非訟事件法第30條之1明文規定。又破產,對 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者宣告之。破產人及其家屬之必要生活 費及喪葬費,視為財團費用。財團費用及財團債務,應先於 破產債權,隨時由破產財團清償之。破產宣告後,如破產財 團之財產不敷清償財團費用及財團債務時,法院因破產管理 人之聲請,應以裁定宣告破產終止,破產法第57條、第95條 第2項、第97條及第148條分別定有明文。準此,法院就破產 之聲請,應依職權為必要調查,茍其財產已不足支付破產程 序之費用即財團費用及財團債務時,因破產財團無從成立, 無從依破產程序清理其債務,參酌破產法第148條之趣旨, 為債權人及債務人之利益,宣告破產顯無實益,法院自應裁 定駁回其聲請。 三、經查:聲請人於具狀聲請破產時,固主張其無力清償債務等語。惟其僅提出記載不完全之債權人清冊乙份及簡述其目前財產狀況之陳報狀等件而未臻齊全,經本院於114年1月8日裁定命聲請人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聲請人固於同年月23日提出財團法人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臺灣土地銀行長安分行存摺封面暨內頁交易明細影本、戶口名簿,復稱自己目前每月薪資、勞保年金及國保年金收入共約67,019元;無股票或有價證券、無應收款項、銀行借款、應付款項、無其他動產或不動產及投資;並須扶養母親及配偶等語(見本院卷第45至87頁),然就債務人清冊、收入證明、財產證明(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保管之有價證券資料查詢結果、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回覆書等)、有無稅捐及罰款未繳納、主債務人銓祐公司自宣告破產迄今之狀況與進度、聲請人每月需支出之扶養費數額及債權人清冊等應補正事項,迄未補正齊全。則其聲請未備法定程式亦未遵期補正,揆諸前揭規定,自應駁回其聲請。況且,聲請人於113年9月27日陳報狀既稱其目前財產狀況有(一)銀行存款約25萬元(二)新光、凱基等3張保單價值約400萬元(見本院卷第43頁),然其後於114年1月23日陳報狀除未提出上開保單價值證明,亦未說明保管人、保管地點、有無設定負擔或信託及交易市值證明等,且陳稱名下無有價證券;就上開銀行存款25萬元部分,則未說明係何保管人及銀行帳戶,顯難以列入破產財團。是聲請人現有財產顯不足清償破產財團費用及財團債務,其他破產債權人亦無從藉由破產程序而受任何清償之機會,僅徒增程序及因破產財團管理、分配所生費用之浪費,與清理債務、使債權人公平受償之破產制度立法目的有違,依前開規定及說明,本件宣告破產並無實益。從而,聲請人聲請破產宣告,並無實益,應予駁回。 四、本件雖如上開所述無從准許聲請人之破產聲請,但聲請人如 符合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有關更生或清算之要件,自仍得循 該途徑清理其債務,附此敘明。 五、爰依破產法第5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戴 寧

2025-03-31

TPDV-113-破-20-20250331-2

勞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勞訴字第3號 原 告 王忻彤 楊喬文 楊蕎羽 吳宥嫺 王渝汝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魏宏儒律師 被 告 鑫永大桌遊休閒事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辰楓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2日 言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甲○○新臺幣81,319元,及自民國114年2月15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應給付原告丁○○新臺幣59,623元,及自民國114年2月15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應給付原告戊○○新臺幣43,189元,及自民國114年2月15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四、被告應給付原告丙○○新臺幣55,609元,及自民國114年2月15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五、被告應給付原告乙○○新臺幣53,750元,及自民國114年2月15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六、被告應分別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予原告甲○○、丁○○、戊○○ 、丙○○、乙○○。 七、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八、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九、本判決第一、二、三、四、五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 幣81,319元、新臺幣59,623元、新臺幣43,189元、新臺幣55 ,609元、新臺幣53,750元,依序為原告甲○○、丁○○、戊○○、 丙○○、乙○○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十、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  ㈠原告甲○○自民國112年12月7日至113年7月31日任職於被告鑫 永大桌遊休閒事業有限公司(下稱被告鑫永大公司),工作地 點為臺南市○○區○○○路00號2、3樓,擔任荷官併兼有主管職 ,出勤為排班制,早班為晚間8時至凌晨5時,晚班為晚間11 時至上午8時,每月排休6天,未約定休息日及例假日,月薪 新臺幣(下同)58,000元,其中全勤10,000元,伙食津貼3,00 0元,每小時加班費500元,另於113年4月接任主管,每月有 主管加給5,000元,故每月工資為63,000元,未投保勞、健 保。被告似經營不善,經常性遲延給付工資,原告甲○○依勞 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第6款於113年7 月31日終止勞動契約。爰依勞動契約、勞基法第22條第2項 、第24條、第14條第4項及勞工退休金條例(下稱勞退條例) 第12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工資61,300元及資遣費20, 019元,並依勞基法第19條規定,請求被告開立非自願離職 證明書。  ㈡原告丁○○自113年2月16日至113年7月31日任職於被告鑫永大 公司,擔任荷官,月薪58,000元,其中全勤10,000元,伙食 津貼3,000元,每小時加班費500元,未投保勞、健保。被告 似經營不善,經常性遲延給付工資,原告丁○○依勞基法第14 條第1項第5款、第6款規定於113年7月31日終止勞動契約。 爰依勞動契約、勞基法第22條第2項、第24條、第14條第4項 及勞退條例第12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工資46,250元 及資遣費13,373元,並依勞基法第19條規定,請求被告開立 非自願離職證明書。  ㈢原告戊○○自113年2月16日至113年7月17日任職於被告鑫永大 公司,擔任荷官,月薪58,000元,其中全勤10,000元,伙食 津貼3,000元,每小時加班費500元,未投保勞、健保。被告 似經營不善,經常性遲延給付工資,原告戊○○依勞基法第14 條第1項第5款、第6款於113年7月17日終止勞動契約。爰依 勞動契約、勞基法第22條第2項、第24條、第14條第4項及勞 退條例第12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工資30,944元及資 遣費12,245元,並依勞基法第19條規定,請求被告開立非自 願離職證明書。  ㈣原告丙○○自113年3月11日至113年7月31日任職於被告鑫永大 公司,擔任荷官,月薪58,000元,其中全勤10,000元,伙食 津貼3,000元,每小時加班費500元,未投保勞、健保。被告 似經營不善,經常性遲延給付工資,原告丙○○依勞基法第14 條第1項第5款、第6款於113年7月31日終止勞動契約。爰依 勞動契約、勞基法第22條第2項、第24條、第14條第4項及勞 退條例第12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工資44,250元及資 遣費11,359元,並依勞基法第19條規定,請求被告開立非自 願離職證明書。  ㈤原告乙○○自113年5月1日至113年7月31日任職於被告鑫永大公 司,擔任荷官,月薪58,000元,其中全勤10,000元,伙食津 貼3,000元,每小時加班費500元,未投保勞、健保。被告似 經營不善,經常性遲延給付工資,原告乙○○依勞基法第14條 第1項第5款、第6款於113年7月31日終止勞動契約。爰依勞 動契約、勞基法第22條第2項、第24條、第14條第4項及勞退 條例第12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工資46,500元及資遣 費7,250元,並依勞基法第19條規定,請求被告開立非自願 離職證明書等語。  ㈥並聲明:  1.被告應給付原告甲○○81,31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2.被告應給付原告丁○○59,873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3.被告應給付原告戊○○43,18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4.被告應給付原告丙○○55,60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5.被告應給付原告乙○○53,75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6.被告應分別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予原告甲○○、丁○○、戊○○ 、丙○○、乙○○。  7.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8.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上開事實,並據其提出薪資明細表、被告臉書粉絲 頁面及宣傳短片截圖照片、出勤卡等件為證。被告對於原告 主張之上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 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或證據資料爭執,依民事 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第1項前段規定,視同自認,自堪 信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   ㈡按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報酬應依約定之期限給付之。 勞基法第22條第2項前段及民法第486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按雇主不依勞動契約給付工作報酬,或對於按件計酬之勞工 不供給充分之工作者。雇主違反勞動契約或勞工法令,致有 損害勞工權益之虞者,勞工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第17條規 定於本條終止契約準用之。雇主依前條終止勞動契約者,應 依下列規定發給勞工資遣費:一、在同一雇主之事業單位繼 續工作,每滿1年發給相當於1個月平均工資之資遣費。二、 依前款計算之剩餘月數,或工作未滿1年者,以比例計給之 。未滿1個月者以1個月計。勞工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者 ,適用本條例後之工作年資,於勞動契約依勞基法第11條、 第13條但書、第14條及第20條或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23條 、第24條規定終止時,其資遣費由雇主按其工作年資,每滿 1年發給2分之1個月之平均工資,未滿1年者,以比例計給, 最高以發給6個月平均工資為限,不適用勞基法第17條之規 定,勞基法第14條第1項第5、6款、第4項、第17條第1項、 勞退條例第1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被告積欠原告 甲○○、丁○○、丙○○、乙○○之7月份工資數額依序為61,300元 、46,250元、44,250元、46,500元未給付,前開原告依勞基 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第6款規定,於113年7月31日終止勞 動契約;另被告積欠原告戊○○7月份工資30,944元,原告戊○ ○亦依前開規定,於113年7月17日終止雙方之勞動契約,則 原告甲○○、丁○○、戊○○、丙○○、乙○○依上開規定依序請求被 告給付81,319元(計算式:工資61300元+資遣費20019元=813 19元)、59,623元(計算式:工資46250元+資遣費13373元=59 623元)、43,189元(計算式:工資30944元+資遣費12245元=4 3189元)、55,609元(計算式:工資44250元+資遣費11359元= 55609 元)、53,750元(計算式:工資46500元+資遣費7250元 =53750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為無理由。  ㈢次按勞動契約終止時,勞工如請求發給服務證明書,雇主或 其代理人不得拒絕,勞基法第19條定有明文。又按就業保險 法所稱非自願離職,係指被保險人因投保單位關廠、遷廠、 休業、解散、破產宣告離職,或因勞基法第11條、第13條但 書、第14條及第20條規定各款情事之一離職,就業保險法第 11條第3項亦有明定。經查,本件原告既係依勞基法第14條 第1項第5款、第6款規定終止勞動契約,自符合上開法條所 稱「非自願離職」之定義。是原告請求被告開立非自願離職 證明書予原告,自屬可採,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勞動契約及勞基法、勞工退休金條例等規 定,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甲○○、丁○○、戊○○、丙○○、乙○○依 序81,319元、59,623元、43,189元、55,609元、53,750元, 及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4年2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暨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 予原告,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超過上開範圍之請求,並無 理由,應予駁回。 六、末按又法院就勞工之給付請求,為雇主敗訴之判決時,應依 職權宣告假執行。前項情形,法院應同時宣告雇主得供擔保 或將請求標的物提存而免為假執行。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 項、第2項亦有明文。本件原告勝訴部分,既屬就勞工之給 付請求,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項 、第2項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同時宣告被告提供 相當擔保金額後,得免為假執行。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 行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予駁回。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勞動法庭法 官 田幸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 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林幸萱

2025-03-28

TNDV-114-勞訴-3-20250328-1

勞簡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給付資遣費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簡字第78號 原 告 曾伯軒 訴訟代理人 彭敬元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東昕彩藝包裝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曉中 訴訟代理人 吳漢彬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資遣費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20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萬1,711元,及自民國113年12月4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4%,餘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以新臺幣1萬1,711元 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原告自民國99年5月起受僱於被告,擔任製袋組 組員,每月平均工資為新臺幣(下同)3萬9,253元,113年2月 份工資為3萬9,311元。原告於任職期間戮力工作,然被告竟 於113年3月29日以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 款規定為由,向原告表示立即終止雙方勞動契約。原告認被 告解僱不合法,遂於113年4月2日向臺中市政府勞工局申請 勞資爭議調解,並於113年4月24日進行調解,然雙方未達成 共識故調解不成立。被告經上開調解後,發現其113年3月29 日資遣原告之行為不合法,遂於113年4月25日與原告達成合 意,以勞基法第11條第5款所列事由於113年3月31日終止兩 造間之勞動契約。原告自99年5月中旬起至113年3月31日止 受僱於被告,年資為13年又10.5個月,被告應發給資遣費23 萬5,518元及一個月預告期間工資3萬9,311元;又原告於113 年3月31日雙方勞動契約終止時,尚有特別休假(下稱特休)8 日又7.5小時未修畢,被告應給付特休未休工資1萬1,711元〔 計算式:39,311元÷30日×(8+7.5/8)=11,711元,元以下四捨 五入] 予原告。惟被告迄未給付原告上揭資遣費23萬5,518 元、預告期間工資3萬9,311元及特休未休工資1萬1,711元, 共計28萬6,540元。爰依勞基法第16條第3項、第38條第4項 、勞工退休金條例(下稱勞退條例)第12條第1項規定,提起 本件訴訟等語。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28萬6,540元,及自 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 息。 二、被告則以:被告公司係製作食品包裝袋及藥品包裝袋之公司 ,對於工廠環境之清潔相當重視,公司中製袋組組員均在無 塵室中工作,被告為避免檳榔渣、汁液汙染包材廠區環境及 員工因上班時間玩手機致未檢出不良之包裝袋(如:破損、 無法密封)等情況發生,一再公告禁止員工於上班時間內嚼 食檳榔及使用手機,於113年2月16日亦有再次公告「工作期 間內嚴禁嚼食檳榔,違者依律解僱」、「工作期間內嚴禁把 玩手機含其他3C產品,違者依律解僱」。然原告多次於上班 時間嚼食檳榔、玩手機,經主管多次勸戒仍未改進,被告遂 於113年3月29日依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規定終止兩造間 勞動關係,被告自無須依勞基法第16條第3項、勞退條例第1 2條第1項規定,給付原告預告期間工資及資遣費。另被告就 原告請求特休未休工資1萬1,711元部分無意見,被告願意給 付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23、224頁)  ㈠原告自民國99年5月起受僱於被告,擔任被告公司製袋組組員 ,每月平均工資為3萬9,253元,113年2月份工資為3萬9,311 元。  ㈡被告於113年3月29日依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規定,向原 告表示立即終止雙方勞動契約。  ㈢被告公司之工作規則包含「工作期間內嚴禁嚼食檳榔」、「 工作期間內嚴禁把玩手機含其他3C產品」。  ㈣兩造間勞動關係終止時,被告尚有特休8日又7.5小時未休畢 ,被告應給付特休未休工資1萬1,711元,惟被告尚未給付。  ㈤若法院審理後認原告請求資遣費有理由,被告應給付資遣費 之數額為23萬5,518元。  ㈥若法院審理後認原告請求預告工資有理由,被告應給付預告 工資之數額為3萬9,311元。 四、得心證之理由   本件兩造爭執之點在於:㈠原告有無於上班時間嚼食檳榔、 玩手機?㈡被告於113年3月29日以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 為由,終止兩造間勞動契約,是否合法?㈢若上列㈡不合法, 兩造是否有於113年4月25日合意以勞基法第11條第5款為所 列事由,於113年3月31日終止兩造間之勞動契約?㈣原告請 求被告給付資遣費23萬5,518元、預告工資3萬9,311元,有 無理由?茲分述如下:  ㈠原告有於上班時間嚼食檳榔、玩手機。   原告固主張:原告未於上班時間嚼食檳榔、玩手機,原告若 有於上班時間使用手機、吃檳榔,被告會擷取監視器畫面並 予懲戒,然被告迄今未提出監視器畫面。此外,被告提出之 懲戒公告均未記載原告有於上班時間嚼食檳榔、玩手機之情 況等語,並提出訴外人林素卿(即被告公司製袋組早班主管) 填寫之內部聯絡單,該內部聯絡單記載「乙○○:多次告誡不 要再嚼檳榔,現在雖然工作中沒有在製袋現場嚼檳榔,…」 及記載「上班時間違規使用手機人員》嚴重影響團隊士氣完 全不顧品質」之文書為證(見本院卷第177、179頁)。惟查, 證人甲○○於審理時證稱:我自79年10月8日起受僱於被告公 司迄今,目前擔任製袋組主任,於113年3月係擔任製袋組晚 班副組長,當時原告是我的下屬;林素卿雖在公司內部聯絡 單記載原告沒在製袋現場嚼檳榔,但原告係製袋組晚班人員 ,而林素卿則是固定上早班,所以沒有辦法實際觀察到原告 工作狀況;我每天都會去製袋組觀察原告的工作情形好幾次 ,我看到原告的時候,原告都在吃檳榔,且經常在玩手機等 語(見本院卷第226、229頁)。依證人上開證詞,足認林素卿 與原告分別為製袋組早班、晚班人員,工作時間不相同,甲 ○○與原告則同為製袋組晚班人員,應較林素卿瞭解原告工作 情況,就甲○○觀察結果,原告確會於上班期間嚼食檳榔、玩 手機,是原告上開主張,尚非可採。至觀被告所製作「上班 時間違規使用手機人員》嚴重影響團隊士氣完全不顧品質」 之文書及懲戒公告(見本院卷第177、119至141頁),該文書 記載之使用手機違規人員並未提及原告,又依前揭懲戒公告 雖可知原告多次遭被告公司懲戒,懲戒理由均未記載原告有 於上班時間嚼食檳榔、玩手機等情形,惟不能僅憑上開文書 及懲戒公告未提及原告於上班時間嚼食檳榔、玩手機,即反 面推論原告未於上班時間嚼食檳榔、玩手機,何況證人甲○○ 之證述明確提到原告會於上班時間嚼食檳榔、玩手機,是原 告此部分主張,亦非可採,附此敘明。  ㈡被告已於113年3月29日以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為由,合 法終止兩造間勞動契約。  ⒈按勞工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情節重大者,雇主得不經 預告終止契約,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定有明文。又按勞 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所謂「情節重大」,不得僅就雇主所 訂工作規則是否列為重大事項作為決定之標準,須勞工違反 工作規則之具體事項,客觀上已難期待雇主採用解僱以外之 懲處手段而繼續其僱傭關係,且雇主所為之解僱與勞工之違 規行為在程度上須屬相當,方屬上開勞基法規定之「情節重 大」(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277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被告公司係製作食品包裝袋及藥品包裝袋之公司,其工作規 則包含「工作期間內嚴禁嚼食檳榔」、「工作期間內嚴禁把 玩手機含其他3C產品」,且原告亦知悉上開工作規則內容; 被告於113年3月29日因原告工作期間嚼食檳榔、玩手機,以 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為由,向原告表示要終止兩造間勞 動契約等情,有原告之解僱通知公告、被告公司作業標準及 通告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5、101至117頁),且為兩造所不 爭執,自堪認定。又原告有於上班期間嚼食檳榔、玩手機乙 情,業已認定如前,原告確有違反被告公司之工作規則甚明 。揆諸前揭實務見解,被告於113年3月29日以勞基法第12條 第1項第4款資遣原告之行為是否合法,端視該資遣行為是否 與原告之違規行為是否相當。  ⒊查,證人甲○○證稱:我一天會去巡視製袋組員工工作狀況好 幾次,每一次我看到原告,原告都在吃檳榔,但並非每一次 我看到原告,原告都在玩手機,但原告經常在玩手機。我於 113年3月每天都會觀察原告工作狀況,原告每天都在吃檳榔 。我已經跟原告說過很多次上班時間不要吃檳榔、玩手機, 但原告吃檳榔、玩手機之情況並未改善,所以被告後來就將 原告資遣等語(見本院卷第226、229頁)。依上開證人證述內 容,可知甲○○每天會去巡視製袋組好幾次,每次都看到原告 在吃檳榔,足見原告於上班期間吃檳榔之情況十分頻繁;且 甲○○為原告主管,其多次提醒原告不要於上班期間吃檳榔、 玩手機,但原告仍未改善。衡情,檳榔在咀嚼過程中會產生 紅色檳榔汁,被告係製作食品包裝袋及藥品包裝袋之公司, 如果沒有即時清潔,可能會污染到食品、藥品包裝袋,進而 造成食品、藥品污染,致消費者有食用受污染食品、藥品之 風險,是員工於上班時間不能嚼食檳榔,應為被告公司公司 十分重視的核心事項,也是其員工必須達成的基本要求。原 告於工作期間頻繁食用檳榔,經主管多次勸導仍未改進,足 認其違反工作規則,且情節重大,故被告於113年3月29日以 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4款為由將其資遣,於法並無不合。  ㈢兩造未於113年4月25日,合意以勞基法第11條第5款為所列事 由於113年3月31日終止勞動契約。  ⒈按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約 即為成立,民法第153條第1項定有明文。且法無明文禁止勞 雇雙方以資遣之方式合意終止勞動契約,雇主初雖基於其一 方終止權之發動,片面表示終止勞動契約資遣勞方。嗣後倘 經雙方溝通、協調結果,達成共識,就該終止勞動契約之方 式,意思表示趨於一致,即難謂非合意終止勞動契約。蓋雇 主行使勞動契約之終止權後,或基於勞工未接受,可能肇致 訟端;或同情勞工際遇,願給予部分優惠,以終結兩造關係 ;或考量行使終止權之證據資料未必充分,避免勞力時間費 用支出等等因素,而另與勞工合意終止勞動契約,倘無違反 平等合理、誠實信用等原則,自應承認其效力,不因雇主曾 行使勞動契約終止權,即謂其與勞工不得再合意終止勞動契 約。又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 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定有明文。  ⒉原告固主張:被告發現其113年3月29日資遣原告之行為不合 法,遂於113年4月25日與原告達成合意,以勞基法第11條第 5款所列事由,於113年3月31日終止兩造間勞動契約等語, 並提出被告核發之離職證明書為憑(見本院卷第29頁),被告 則否認之。觀該證明書記載之非自願離職原因僅能以勾選做 選擇,並無空白選項供被告自行填寫,且僅能勾選以下選項 :關廠、遷廠、休業、解散、破產宣告、勞基法第11條第1 至5款、第14條第1項第1至5款、第13條但書,定期工作期滿 ;又填表日期為113年4月25日、離職日期為113年3月31日。 勞工因勞基法第11條、第13條但書、第14條及第20條規定各 款情事、公司關廠、遷廠、休業、解散、破產宣告或定期契 約屆滿(逾1個月未能就業,且離職前1年內,契約期間合計 滿6個月以上)等情事離職,得憑雇主核發之非自願離職證明 書,向相關主管機關申請失業給付,然雇主依勞基法第12條 規定資遣勞工之情形,則未包含在上列非自願離職情事內。 因此,我國勞雇關係中,不乏有雇主以依勞基法第12條規定 資遣員勞工後,為使勞工可以請領失業給付,遂以得申請失 業給付之非自願離職事由核發非自離職證明書予勞工之情況 發生。原告所提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並未將勞基法第12條 列於非自願離職之選項供被告勾選,且所列事由均為得申請 失業給付之情事,是兩造是否有合意以勞基法第11條第5款 終止勞動契約?抑或是被告為使原告得請領失業給付,而以 勞基法第11條第5款為由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尚屬有疑 。原告又未能進一步就兩造合意以勞基法第11第5款終止勞 動契約之溝通、協調過程等事項,提出相關證據以實其說, 是難認原告前開主張有理由。  ㈣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資遣費、預告期間工資均無理由。   按勞工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者,適用本條例後之工作年 資,於勞動契約依勞基法第11條、第13條但書、第14條及第 20條或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23條、第24條規定終止時,其 資遣費由雇主按其工作年資,每滿1年發給2分之1個月之平 均工資,未滿1年者,以比例計給;最高以發給6個月平均工 資為限,不適用勞基法第17條之規定,勞退條例第12條第1 項定有明文。又按雇主依第11條或第13條但書規定終止勞動 契約者,應於一定期間前預告之。雇主若未依規定期間預告 而終止契約者,應給付預告期間之工資,勞基法第16條第1 、3項亦有明文。被告於113年3月29日以勞基法第12條第1項 第4款為由,合法終止兩造間勞動契約,業認定如前,原告 依上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資遣費23萬5,518元、預告期間工 資3萬9,311元,自於法無據。  ㈤被告應給付原告特休未休工資1萬1,711元。   按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應 依給予特別休假。勞工之特別休假,因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 而未休之日數,雇主應發給工資。勞基法第38條第1、4項定 有明文。本件兩造間勞動關係終止時,被告尚有特休8日又7 .5小時未休畢,被告應給付特休未休工資1萬1,711元,惟被 告尚未給付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見不爭執事項㈣),是原 告請求被告給付特休未休工資1萬1,711元,核屬有據。  ㈥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 ;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 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 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1項、第23 3條第1項、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再按特休未休工資,依 下列規定辦理:…二、發給工資之期限:…㈡契約終止:依本 法終止勞動契約時,雇主應即結清工資給付勞工,亦為勞基 法施行細則第9條、第24條之1第2項第2款所明定。查,被告 應於終止勞動契約時給付原告特休未休工資,被告迄未給付 ,自應負遲延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給付特休未休工資1萬1 ,711元及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12月4日(起訴狀繕本 於113年12月3日送達被告,見本院卷第55頁送達回證)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勞基法第38條第4項規定,請求被告給付 特休未休工資1萬1,711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 之請求,則屬無據,應予駁回。 六、法院就勞工之給付請求,為雇主敗訴之判決時,應依職權宣 告假執行。前項情形,法院應同時宣告雇主得供擔保或將請 求標的物提存而免為假執行,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項、第2 項亦有明文。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既屬就勞工之給付請求 而為雇主敗訴之判決,依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項、第2項規 定,就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同時 宣告被告提供相當擔保金額後,得免為假執行。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核與判 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駁,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陳宥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劉晴芬

2025-03-28

TCDV-113-勞簡-78-20250328-1

司票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票字第1776號 聲 請 人 許志煜 上聲請人因聲請相對人徐憲毅就本票裁定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本票載有到期日者,除發票人有死亡、逃避或其他無從對 其為付款提示之原因或發票人有受破產宣告之情形外,執票 人於本票到期後提示而不獲付款,乃對發票人行使本票追索 權之前提要件。本票內縱有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記載,執票 人仍應於所定期限內為付款之提示,僅發票人主張執票人未 為提示者,應負舉證之責而已,非謂執票人可不於所定期限 內為付款之提示,此觀票據法第85條、第95條及第124條規 定即明。 二、經查,查本件聲請人提出之票據號碼CH0000000之本票乙紙 已明確記載到期日為113年10月31日,提示日期皆為113年8 月21日,且未提出任何證據釋明本件有得於到期日前提示之 情事,是前述提示,顯非符合票據法規定之有效提示。經本 院於114年2月26日裁定命聲請人於5日內陳報:「一、確認 本票之提示日及利息起算日為113年8月21日之記載是否有誤 ?如有誤載,請具狀更正。(查提示日及利息起算日早於到 期日113年10月31日,為無效提示日。)」,惟債權人逾期迄 未補正,核屬到期日前提示,不生提示效力,依前揭說明, 自不得對相對人行使追索權,應予駁回。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78 條,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張川苑

2025-03-27

TCDV-114-司票-1776-20250327-2

破更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破產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破更二字第2號 聲 請 人 梁伊強 上列當事人聲請破產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梁伊強破產。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者,依本法所規定和解或破產程序, 清理其債務。破產,對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者宣告之。破產 宣告時屬於破產人之一切財產,及將來行使之財產請求權, 破產宣告後,破產終結前,破產人所取得之財產,為破產財 團,破產法第1條第1項、第57條、第8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 文。另按破產宣告後,如破產財團之財產不敷清償財團費用 及財團債務時,法院因破產管理人之聲請,應以裁定宣告破 產終止。同法第148條定有明文。依該規定之旨趣,除債務 人之財產不敷清償破產財團之費用及財團之債務外,尚難認 無宣告破產之實益。是以法院就破產之聲請,應依職權為必 要之調查,倘債務人確係毫無財產可構成破產財團,或債務 人之財產不敷清償破產財團之費用及財團之債務,無從依破 產程序清理其債務時,始得以無宣告破產之實益,裁定駁回 聲請,尚非以破產債權是否得受清償而定(司法院院字第15 05號解釋、最高法院86年度台抗字第479號裁定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伊因擔任第三人法宣企業有限公司(下稱法 宣公司)之連帶保證人,積欠債務計新臺幣(下同)2736萬 2036元,但伊之資產僅約135萬7041元,不足清償該債務, 爰依破產法第57條、第58條第1項規定,聲請宣告破產等語 。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其負有如附表所示合計2536萬5101元之債務,業 據提出附表備註欄所示裁判書為證,上開裁判書所示債務係 由聲請人、法宣公司及第三人葉玲萍負連帶給付責任,其中 部分債權人固已聲請就聲請人及葉玲萍之財產強制執行,然 聲請人部分,其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邦金控 )之股票尚未換價、南山人壽保險之解約金因不足3萬元, 本院執行處不予解約,尚待撤銷假扣押;葉玲萍部分,其凱 基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保單價值準備金經本院執行處換 價後解款28萬9710元到院亦尚待分配、凱基證券股份有限公 司保管之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及股息則尚未換價、葉 玲萍名下之不動產亦尚未拍賣,有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 稽(本院卷第25至27頁),是聲請人之債務餘額並未因部分 債權人對其二人聲請強制執行而有變動,現債務金額為2536 萬5101元。  ㈡又聲請人主張其尚有資產富邦金控公司股票1萬4715股(下稱 系爭股票)、保單解約金1萬6456元、存款1,086元、現金1 萬2000元、機車一台及保險理賠金收入等情,有財產狀況說 明書、投資人有價證券餘額表、保險解約金試算表、存摺影 本、郵政匯票、機車行照、南山人壽民國113年12月12日南 壽保單字第1130062663號函暨所附資料、理賠審核給付通知 書、理賠明細表及梁伊強財產歸屬資料為證(破字卷第85頁 、破更一卷第159至163頁、破抗字第15號卷第41至65、75、 85、113、117、119、159頁、本院卷第21至23頁),其中系 爭股票雖經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然尚未換價,是仍屬聲請 人之財產而得構成破產財團,又系爭股票於114年3月17日總 價值為132萬4350元(90元×14,715股=1,324,350元),有臺 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113年12月10日保結投字第1 130026693號函暨所附投資人有價證券餘額表、臺灣證券交 易所個股日收盤價查詢畫面在卷可稽(破抗字第15號卷第11 3頁、本院卷第31頁),加計聲請人之保單解約金1萬6456元 、存款1,086元、現金1萬2000元,目前實際上可構成破產財 團之財產價值,經核約為135萬3852元及每月可申請之保險 理賠金9,000元至1萬2000元(破字卷第91至97頁),堪認其 負債總額已大於資產總額,聲請人主張其現有資產已不足以 清償債務,而具破產原因,應認屬實。  ㈢另按因破產財團之管理變價及分配所生之費用、因破產債權 人共同利益所需審判上之費用及破產管理人之報酬均為財團 費用,破產人及其家屬之必要生活費及喪葬費,則視為財團 費用,破產法第95條定有明文。查聲請人居住臺北市,依前 揭說明,其若經宣告破產後,必要生活費應列入財團費用, 是參考衛生福利部公告之114年臺北市之最低生活費之1.2倍 為2萬4455元,以及司法院於113年4月24日以院台廳刑一字 第1130200935號函頒布修正之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第 二點第㈡項規定,破產事件之辦理期限為2年6個月,則破產 程序約需2年6個月即30個月始能終結,以此計算預估聲請人 於破產程序進行期間之必要生活費用為73萬3650元(計算式 :2萬4455元×30月=73萬3650元)。另審酌本件破產事務尚 非繁雜,依目前破產實務,破產管理人之報酬為5萬至10萬 元不等,為本院審理案件職務上已知事實,相對人構成破產 財團之財產至少有135萬3852元,已足支應破產期間應支付 之財團費用及破產管理人報酬,及破產程序中須花費之公告 、債權人會議等管理、分配等必要費用,且尚有餘額可分配 予各債權人,堪認有宣告破產之實益。  ㈣綜上,聲請人具資產不足清償債務之破產原因,且其債權人 為2人以上,而其資產經本院審酌後,除足供組成破產財團 、支應破產財團費用,應尚有餘款可分配予全體債權人,故 本件應有宣告破產之必要與實益。從而,聲請人聲請宣告破 產,即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有理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蕭清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蔡沂倢 附表 編號 債權人 債權證明 金額 (新臺幣) 備註 1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重訴字第78號民事判決 10,436,010 本院破更一卷第41至47頁 2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5004號民事判決 2,390,105 本院破更一卷第49至53頁 3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5019號民事判決 2,227,161 本院破更一卷第55至59頁 687,264 4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4601號民事判決 2,467,725 本院破更一卷第61至69頁 5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4784號民事判決 533,466 本院破更一卷第71至75頁 6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士林地方法院112年度司票字第29528號民事裁定 387,637 本院破更一卷第77至79頁 7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士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2038號民事判決 634,089 本院破更一卷第81至87頁 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司促字第16522號支付命令 758,922 本院破更一卷第89至93頁 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司促字第3997號支付命令 41,157 本院破更一卷第95至97頁 8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司促字第8723號支付命令 322,270 破抗字第15號卷第173頁 9 創鉅有限合夥 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司票字第1438號民事裁定 981,865 本院破更一第99至101頁 10 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士林地方法院112年度司票字第28547號民事裁定 1,137,100 本院破更一卷第103至105頁 2,180,330 士林地方法院112年度司票字第30993號民事裁定 180,000 本院破更一卷第107至109頁 合計 25,365,101

2025-03-24

TPDV-114-破更二-2-2025032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宣告破產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破字第3號 聲 請 人 微音符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雅筑 上列聲請人聲請相對人微音符有限公司宣告破產事件,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15日內,補正如附表所示事項,逾期未補 正,即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關係為聲請之非訟事件,應按其標的之金額或價 額徵收費用,非訟事件法第13條定有明文。次按破產事件專 屬債務人或破產人住所地之地方法院管轄。債務人聲請宣告 破產時,應附具財產狀況說明書及其債權人、債務人清冊, 破產法第2條第1項前段、第62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按非訟事 件之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 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非訟事 件法第30條之1亦有明文,而本件破產宣告聲請係屬非訟事 件,先為敘明。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聲請宣告破產事件,所提資料不完整,應 提出如附表所示資料到院。茲命聲請人於本裁定送達後15日 內補正如附表所示之事項,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聲請。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新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施怡愷 附表: 一、請補正相對人構成破產財團之財產價值,並依破產財團財產 價額,按非訟事件法第13條規定繳納聲請費用。   (非訟事件法第13條:因財產權關係為聲請者,按其標的之 金額或價額,以新臺幣依下列標準徵收費用:一、未滿10萬 元者,500元。二、10萬元以上未滿100萬元者,1,000元。 三、100萬元以上未滿1,000萬元者,2,000元。四、1,000萬 元以上未滿5,000萬元者,3,000元。五、5,000萬元以上未 滿1億元者,4,000元。六、1億元以上者,5,000元。) 二、請提出相對人之最新財政部國稅局財產歸戶資料、資產負債 表或清算資料等。   三、聲請人之財產狀況說明書並應記載如下,如無下列財產,請 確實陳報「無」:  ㈠如為現金或存款,應載明其金額、保管人、存放地點,並提 出存摺影本及相關證明。  ㈡如為應收款項、銀行借款、應付款項等,應列出明細,並提 出相關證明。  ㈢如為股票或有價證券,應載明其張數、集保帳戶或保管人、 保管地點、有無設定負擔或信託及交易市值證明。  ㈣如為其他動產,應載明其保管人、保管地點、有無設定負擔 或信託及交易市值證明。  ㈤如為不動產,應提出土地、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及交易市值 證明。該不動產如有抵押權,應說明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金 額餘額,及其證明。  ㈥如有投資,應載明其投資金額、現在價值,並提出證明。  ㈦最近五年從事營業活動及平均每月營業額。  四、聲請人所有具價值之設備資產之清冊,並列明品項、購入日 期、購入價值及現存殘值。 五、聲請人是否有債務人?若有,應提出完整之債務人清冊,應 記載內容如下:  ㈠債務人姓名、地址及聯絡方式。  ㈡債務金額、有無利息約定、清償期等。  ㈢各債務人之債務性質。  ㈣對債務人有無取得執行名義;如有,其執行名義為何。  ㈤對債務人有無優先權。  ㈥檢附各債務及擔保之相關文件;如有執行名義、優先權等, 應併提出相關證明。  ㈦對債務人之應收帳款無法回收之證明。 六、聲請人就已提出之債權人清冊,就欠缺下列事項之部分應為 補正。另聲請人是否有其他債權人?若有,並應提出完整之 債權人清冊:  ㈠債權人或其負責人姓名及聯絡方式與保證債務債務人資料。  ㈡債權金額、有無利息約定、清償期等。  ㈢區分優先債權人(如抵押權、質權、積欠工資未滿6個月部分 )及普通債權人之債權名稱(不限於資產負債表之項目), 敘明各債權發生之時間、清償期、利息、目前執行清償之進 度、情形等詳為記載。  ㈣如與債權人間有相關訴訟,請提出繫屬法院、案號、判決書 或已有強制執行,請提出強制執行事件之繫屬法院、案號等 。  ㈤各項債權有無優先權。  ㈥檢附各項債權之證明;如有執行名義、優先權等,應併提出 相關證明。 七、聲請人有無積欠員工本於勞動契約所生未滿6個月部分之工 資、未依勞動基準法給付之退休金、未依勞動基準法或勞工 退休金條例給付之資遣費,如有,應說明員工姓名、金額若 干(經勞動部或其他政府機關墊償者亦應列入其中並備註其 上),並提出相關證明。 八、提出聲請人近2年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財務報表(包含最新 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暨公司營業 帳簿及相關憑證)。 九、聲請人有無積欠其他稅捐或罰款?如有,應陳報稅捐或罰款機關之名稱、地址及積欠數額,並提出證明。

2025-03-24

SLDV-114-破-3-20250324-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宣告破產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破字第2號 聲 請 人 馬嘉良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破產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破產,對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者宣告之;左列各款,為財 團費用:⑴因破產財團之管理變價及分配所生之費用。⑵因破 產債權人共同利益所需審判上之費用。⑶破產管理人之報酬 。⑷破產人及其家屬之必要生活費及喪葬費,視為財團費用 ;左列各款為財團債務:⑴破產管理人關於破產財團所為行 為而生之債務。⑵破產管理人為破產財團請求履行雙務契約 所生之債務,或因破產宣告後應履行雙務契約而生之債務。 ⑶為破產財團無因管理所生之債務。⑷因破產財團不當得利所 生之債務;財團費用及財團債務,應先於破產債權,隨時由 破產財團清償之,破產法第57條、第95條至第97條分別定有 明文。復按法院就破產之聲請,以職權為必要之調查,確係 毫無財產,則破產財團即不能構成,無從依破產程序清理其 債務,參照破產法第148條之旨趣,自應依同法第63條以裁 定駁回其聲請(司法院25年院字第1505號解釋意旨參照)。 又按在破產宣告前,對於債務人之財產有質權、抵押權或留 置權者,就其財產有別除權。有別除權之債權人,不依破產 程序而行使其權利,破產法第108條亦有明文。準此,如債 務人之財產,於破產宣告前,已有質權、抵押權或留置權, 該等別除權之債權人行使權利後,債務人實質上已無財產, 或其財產已不足支付財團費用,破產財團自無由從成立,為 債權人及債務人之利益,即無宣告債務人破產之實益,此為 當然之解釋。是以,債務人如無財產可供組成破產財團,或 雖組成破產財團,然其破產財團之財產不敷清償破產財團之 費用及財團之債務時,依破產法第148條規定之旨趣,應認 無宣告破產之實益,並依同法第63條以裁定駁回破產宣告之 聲請。再者,破產乃債務人於經濟發生困難,無力對全體債 權人為清償時,由法院介入,強制將債務人之全部財產依一 定程序為變價及分配,用以分配清償債權,而就未能受清償 部分之債權,則發生請求權視為消滅之效果(破產法第149 條參照),對債權人而言,影響自屬甚大,倘可預見破產程 序進行之結果,不敷清償破產財團費用及財團債務,致使多 數債權人之普通債權無法獲得公平滿足,則破產程序之進行 即無實益可言,於此情形,如仍進行破產程序,即與破產制 度本旨有違,故在此制度之運作下,法院應詳實審酌是否符 合破產之要件,適當調整債務人重生機能及債權人權益保障 間之平衡,避免利用破產制度而免除債務所引發之道德危險 ,並維護經濟秩序之穩定及交易安全之信賴。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所經營之群楊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從事廢五金買賣業,廢五金買賣業就是買貨賣貨賺中間的利 差,聲請人經營事業這10年來貨好、信用好,頗受客戶照顧 ,但因近年來因新冠肺炎、烏俄戰爭等造成國際經濟不景氣 ,企業經營上本就寅吃卯糧,為維持企業正常營運,只能與 銀行進行融資借貸維持。因景氣蕭條上下流間的資金都較左 支右絀,聲請人亦是為企業資金來源疲於奔命,然屋漏偏逢 連夜雨,民國110年至112年間分別被客戶宇豐金屬國際有限 公司及馬駿環保有限公司倒債新臺幣(下同)1,038萬2,150 元,龐大的資金缺口,導致每日費用面臨無法維持,迫不得 已向人借貸週轉。未料利息負荷不堪,至113年11月後已經 全數無力償還,各債權人紛紛前來逼迫。本擬儘量努力掙扎 ,爭取未來生意,期能賺些勞力所得償還各債權人。然而債 務本利負擔履行已感困難,且時日已久,影響信譽,業務日 趨沒落,收入減少,不得不停止營業,至今負債已達1億8,9 16萬6,819元。惟聲請人所有不動產業均設定抵押登記,名 下所有財產約有3,544萬5,184元,此外已無可供償還之財產 ,確已無清償能力,謹檢同財產狀況說明書及債權人、債務 人清冊,依破產法第57條規定,請准予裁定宣告聲請人破產 ,以便早日清理債務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其負有約1億8,916萬6,819元債務,而其現有資產 價值約3,544萬5,184元等情,業據提出債權人清冊、相關債 權憑證文件及財產資料等在卷可查(本院卷第15頁至第157 頁),堪認聲請人現有資產顯已不能清償債務,本件聲請人 具破產原因,堪以認定。  ㈡本件對聲請人破產財團有優先債權者,乃坐落高雄市○○區○○ 段000○0地號土地及其上同段1851建號建物(下稱系爭房地 ,依實價登錄價值約3,500萬元)上設定三個抵押權,分別 為合作金庫商業銀行(下稱合庫銀行)設定抵押權2,262萬元 、120萬元(尚欠18,906,159元)、傅建平設定抵押權1,200萬 元(尚欠920萬元),是以系爭房地上共設定抵押權3,582萬元 ,為抵押權擔保效力所及而未清償之債權金額為2,810萬6,1 59元(18,906,159元+920萬元=2,810萬6,159元),有聲請人 陳報之前開資料及債權人合庫銀行、傅建平陳報在卷可參( 本院卷第169頁、第171頁)。  ㈢復參酌高雄市114年度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為1萬6,040元( 本院卷第181頁),及司法院所訂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 點所定破產事件辦案期限2年6個月計算,聲請人必要生活費 之財團費用至少需要48萬1,200元(1萬6,040元×30月=48萬1 ,200元),而破產程序進行具有一定繁雜性,依破產法第83 條第1項規定,破產管理人,應就會計師或其他適於管理該 破產財團之人中選任之,實務上多指定律師、會計師等專業 人員擔任破產管理人。另破產監查人亦為破產程序必備機關 ,依破產法第128條規定,破產法第84條規定於監查人亦準 用之,是監查人之報酬應視為管理破產財團之費用,而列為 財團費用。是破產程序所需支付之財團費用及財團債務,包 括破產管理人、破產監查人之報酬以及登報公告、製作表冊 、往返法院閱覽案卷、召開會議、開庭、通知債權人等相關 費用,且聲請人之債務項目繁多、金額甚鉅,若有爭執,進 行訴訟所需時間、勞費尚難估計,勢必另外支出相當之程序 費用,參酌律師每審級案件收費標準約為6萬至10萬元,如 本件宣告破產,財團所需費用至少需60萬1,200元【計算式 :破產管理人報酬6萬元+監查人報酬6萬元+聲請人之必要生 活費48萬1,200元=60萬1,200元】。  ㈣基上,聲請人構成破產財團之現有資產3,544萬5,184元,經 扣除優先債權2,810萬6,159元及財團費用60萬1,200元後, 普通債權人僅約有673萬7,825元(計算式:3,544萬5,184元 -2,810萬6,159元-60萬1,200元=673萬7,825元)可供分配受 償。再審酌聲請人所列之債務若有爭執,進行訴訟所需時間 、勞費,難以估計,其所需財團費用及財團債務,應非少數 ,破產財團是否足以支應本件因破產財團之管理、變價及分 配所生之費用,尚非無疑義。又縱使上開餘額足以支應上開 因破產財團之管理、變價及分配所生之費用,相較於聲請人 普通債權之債務總額至少1億6,107萬2,819元而言,得用以 清償包括逐月累計利息、違約金在內之其他債務之比例,仍 顯屬偏低;又以前述破產財團之價值,及事實上支應破產期 間應支付之財團費用、破產程序中必須花費之公告、債權人 會議等管理、分配之必要費用之結果,各債權人得藉由破產 程序而受清償之金額甚微,卻需耗費相當大的社會成本,實 不符比例原則,進行破產程序徒然增加財團費用與債務,實 難認有為破產宣告之實益及必要。  ㈤從而,綜合上情,應認聲請人聲請宣告破產,僅徒增破產程 序及費用之浪費,更無益於各破產債權人,無法達成破產制 度使多數債權人公平受償之目的,揆諸前揭說明,本件無宣 告破產之實益及必要,聲請人聲請宣告破產,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四、依破產法第5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翁熒雪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方柔尹

2025-03-24

CTDV-114-破-2-202503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