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程序問題

共找到 46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撤銷股東會決議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485號 原 告 林晉猷 林芳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蘇清水律師 黃聖珮律師 黃郁庭律師 被 告 威欣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泳釗 訴訟代理人 陳星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撤銷股東會決議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9 日言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  ㈠被告威欣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於民國104年7月31日經核准設立 ,自107年8月10日起由被告法定代理人黃泳釗擔任董事長迄 今,原告2人則為被告股東。被告於111年5月改選董監事及1 11年6月22日增資變更登記前,資本總額原為新臺幣(下同 )2,500萬元,股份總數為250萬股,每股10元,董事長為黃 泳釗(持股50萬股),董事為原告林芳綺、林晉猷、訴外人 古琇玲、謝旻浩(持股分別為30萬股、52萬股、80萬股、0 股),監察人為訴外人林月蓉(持股30萬股)。被告未實質 召開股東會或董事會就增資細節詳加討論,黃泳釗即擅自未 經合法程序辦理增資變更登記,111年6月22日增資變更登記 後,被告之資本總額為8,000萬元,股份總數為800萬股,增 加之550萬股全數登記於黃泳釗名下。  ㈡被告基此錯誤之股權數及架構,於113年6月27日召開第4屆第 8次股東會(下稱系爭股東會),其中「討論事項二:因應 威欣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林月蓉女士於113年6月5日來函 一案。說明:因應威欣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林月蓉女士於 113年6月5日來函詢問113年度第一次股東會及董事會程序問 題,特以此案提請討論及確認。」,經股東黃泳釗、古琇玲 表示同意,林芳綺、林晉猷、吳瑞菊、林月蓉表示不同意, 被告以到場股東過半數同意作成「同意被告111年5月4日選 任之董監事名單沒問題」之決議(下稱系爭股東會決議), 經原告當場對於開會股份總數之計算表示異議。被告111年6 月間之增資不符法定程序,應屬無效,系爭股東會自應以增 資變更登記前之股份總數及持股比例計算出席股份總數及表 決權數,被告卻逕以變更登記「後」之錯誤股權基礎作為計 算基準,召開系爭股東會並作成系爭股東會決議,其召集程 序及決議方法均違反公司法第174條規定,原告為被告之股 東,且於系爭股東會當場表示異議,爰依公司法第189條規 定提起本件訴訟,請求撤銷系爭股東會決議等語。  ㈢並聲明:系爭股東會決議應予撤銷。 二、被告則以:  ㈠對於原告主張被告為111年6月22日變更登記前、後之資本總 額、股份總數,及於113年6月27日以變更登記「後」之股份 數計算出席股份總數及表決權數基礎,召開系爭股東會並作 成系爭股東會決議等情,均不爭執。被告以生產電子材料為 業,於111年6月間辦理增資之原因,係當時面臨營業虧損, 急需引入外部資金周轉,乃於111年6月1日召開第4屆第1次 股東臨時會,經全體股東出席並同意將公司資本額自2,500 萬元增資為8,000萬元,共計增資5,500萬元,及於同日召開 第4屆第1次董事會議,經全體董事同意決議將董事長黃永釗 所有、經鑑定市值5,676萬元之「R03直立式連續線鍍膜機台 」1台作為資產,作價抵充增資之5,500萬元。被告即於同年 6月22日辦理增資變更登記,並將黃永釗之持股數由原50萬 股變更為600萬元(增加550萬股)。  ㈡嗣被告再於113年5月24日召開第4屆第7次股東會,就「111年 資產作價增資問題討論與確認決議一案。說明:關於111年 通過以資產抵繳增資乙案,提請討論與確認決議」進行討論 ,經全體股東出席、出席股東表決權過半數(黃永釗、古琇 玲)同意,作成追認增資有效之決議;及於同日召開第4屆 第6次董事會議,就「111年資產作價增資問題討論與確認決 議一案。說明:關於111年通過以R03鍍膜設備做資產抵繳增 資乙案,提請討論與確認決議。」進行討論,經出席董事過 半數(黃永釗、謝旻浩、張苾琪)同意,作成追認上開增資 有效之決議。故被告於111年6月間所辦理之增資及所據之股 東臨時會決議、董事會決議,均屬合法、有效。被告依據增 資變更登記後之股權基礎,召開系爭股東會並作成系爭股東 會決議,召集程序及決議方法均未違法,原告請求撤銷系爭 股東會決議,並無理由。  ㈢況不論以增資變更登記前之250萬股,或增資變更登記後之80 0萬股作為計算基礎,因全體股東均有出席系爭股東會,且 系爭股東會決議經股東黃泳釗、古琇玲表決同意,其等股份 總數於增資變更登記前共計130萬股(黃泳釗持股50萬股、 古琇玲持股80萬股),於增資變更登記後共計680萬股(黃 泳釗持股600萬股、古琇玲持股80萬股),均已超過出席股 份總數之半數,系爭股東會決議均屬合法作成,其效力不受 影響,原告之訴並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  ㈣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原告為被告股東。  ㈡被告於113年6月27日召開系爭股東會,其中就討論事項二「 因應威欣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林月蓉女士於113年6月5日 來函一案」,經出席股東過半數表決同意作成系爭股東會決 議。  ㈢原告於系爭股東會中,當場就開會股份總數之計算表示異議 。  ㈣被告於111年5月24日為改選董事監察人變更登記及111年6月2 2日增資變更登記前,資本總額原為2,500萬元,股份總數25 0萬股,每股10元,董事長為黃泳釗(持股50萬股),董事 為林芳綺、林晉猷(持股分別為30萬股、52萬股)、古琇玲 (持股80萬股)、謝旻浩(持股為0),監察人為林月蓉( 持股30萬股)。  ㈤被告於111年6月1日經股東臨時會議事錄、董事會議事錄記載 經全體股東、董事出席並同意提高資本總額,及以財產5,50 0萬元抵繳增資發行新股,分為550萬股,每股10元(見本院 卷第363、365頁)。被告經上開增資及發行新股後,資本總 額為8,000萬元,股份總數800萬股,每股10元,董事長為黃 泳釗(持股600萬股),董事為林芳綺、林晉猷(持股各為3 0萬股、52萬股)、張苾琪、謝旻浩(持股均為0),監察人 為林月蓉(持股30萬股),經臺南市政府以111年6月22日府 經工商字第11100124680號函准予變更登記。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股東會之召集程序或其決議方法,違反法令或章程時,股 東得自決議之日起30日內,訴請法院撤銷其決議,公司法第 189條定有明文。查原告為被告股東,此有原告提出之系爭 股東會記錄在卷可稽(見113年度補字第751號卷,下稱補字 卷,第35頁),且為兩造所不爭執;原告主張被告於113年6 月27日召開之系爭股東會及作成之系爭股東會決議有違反法 令之情,於同年7月25日提起本件訴訟請求撤銷系爭股東會 決議,亦有「民事起訴狀」上之本院收狀戳章可佐(見補字 卷第13頁)。是原告於系爭股東會決議作成之日起30日內, 依公司法第189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程序上合於法律規定 ,合先敘明。  ㈡原告主張被告於111年6月22日增資變更登記前,資本總額為2 ,500萬元,股份總數250萬股,每股10元,於111年6月間增 資及發行新股後,資本總額變更為8,000萬元,股份總數800 萬股,每股10元,經臺南市政府以111年6月22日府經工商字 第11100124680號函准予變更登記;被告於113年6月27日召 開系爭股東會,於會議記錄中記載就討論事項二「因應威欣 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林月蓉女士於113年6月5日來函一案 」經股東過半數表決同意,作成系爭股東會決議,原告於系 爭股東會中當場就開會股份總數之計算表示異議等情,業據 其提出被告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查詢結果、10 9年7月16日被告變更登記表、111年11月7日變更登記表、系 爭股東會會議紀錄等(見補字卷第23至38頁)為證,並有臺 南市政府113年12月10日府經商字第11321883760號函、113 年12月30日府經商字第11321900220號函暨所附被告公司自1 09年1月起迄今歷次變更登記相關文件資料等(見本院卷第3 21至453頁,第461至511頁)在卷可佐,且為被告所不爭執 ,此部分之事實,首堪認定。  ㈢原告主張被告於111年6月22日辦理之增資變更登記並非合法 ,應以變更登記「前」之股份總數及各股東持股數,計算系 爭股東會出席股份總數及表決權數,被告卻以非法變更登記 「後」之錯誤股權數目及結構,於113年6月27日召開系爭股 東會,並就其中「討論事項二」以股東黃泳釗、古琇玲表決 同意,同意之股份數占出席股份總數過半數為由,作成系爭 股東會決議,其召集程序及決議方法均違反公司法第174條 規定,應依公司法第189條規定予以撤銷等語;惟為被告所 否認,並以前詞置辯,依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規定,即 應由原告就系爭股東會及系爭股東會決議有何召集程序或決 議方法違反法令或章程之情形,負舉證之責。經查:  ⒈原告固主張被告111年6月間之增資未經股東、董事實質討論 或決議,不符法定程序等語;惟被告係於111年6月1日召開 股東臨時會,決議提高資本總額及修正公司章程,及以財產 設備5,500萬元抵繳增資發行新股,分為550萬股,每股10元 ,有關發行新股細節,授權董事會辦理,經出席股東全體同 意通過;復於同日召開董事會,經出席董事全體同意通過以 財產抵繳增資發行新股案,發行新股5,500萬元,分為550萬 股,每股10元,所繳股款由股東以公司所需之財產設備作價 抵繳股款計5,500萬元,核給550萬股;被告於111年6月16日 檢附上開股東臨時會議事錄、董事會議事錄、變更登記表、 變更後公司章程、變更登記申請書、章程修正條文對照表、 增資變更登記資本額查核報告書等向臺南市政府申請增資、 發行新股及修正章程變更登記,經臺南市政府於111年6月22 日以府經工商字第11100124680號函准予變更登記;經上開 增資及發行新股後,被告資本總額為8,000萬元,股份總數8 00萬股,每股10元,新發行之550萬股均登記於董事長黃泳 釗名下,黃泳釗持股數自50萬股變更為600萬股等情,有臺 南市政府113年12月10日府經商字第11321883760號函所附11 1年6月22日府經工商字第11100124680號函及所附資料等在 卷可佐(見本院卷第321頁,第347至377頁)。由此可見, 被告於111年6月間增資及發行新股一事,乃經被告提出111 年6月1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董事會且經決議通過之會議記錄 及相關文件資料,經臺南市政府於111年6月22日核准變更登 記在案,此一登記迄今未經撤銷或變動,亦為兩造所不爭執 (見本院卷第314、528頁)。則前開被告111年6月1日股東 臨時會決議及董事會決議,在尚未經法院撤銷或確認無效前 ,仍屬有效之決議,上開被告111年6月22日之變更登記,於 經撤銷或變更前,亦屬有效。是以,被告以未經撤銷或變更 之公司登記資料,作為系爭股東會之股東出席股份總數及表 決權數計算基礎,並據以作成系爭股東會決議,自難謂有何 違反法令或公司章程之情。  ⒉原告固以被告未實質召開111年6月1日股東臨時會或董事會, 後續至臺南市政府辦理變更登記之事,股東亦不知情,增資 未經合法程序為由,主張基於錯誤股權結構基礎召開之系爭 股東會,其召集程序及決議方法均違反公司法第174條規定 ,系爭股東會決議應予撤銷等語。惟原告於本件訴訟訴請撤 銷之標的,乃系爭股東會決議,並非訴請撤銷111年6月1日 股東臨時會決議或確認被告111年6月間所為增資無效,該11 1年6月1日股東臨時會決議之效力,及其後增資之股份是否 適法,乃另一訟爭事實,尚非本件訴訟應予審究。被告現經 臺南市政府核准登記之股份總數及股東持有股數,既如上所 述,未經撤銷或變更,被告111年6月1日股東臨時會及董事 會決議之效力,亦未經其他訴訟案件予以推翻,被告將111 年6月間增資之股數併列為系爭股東會出席股份總數及表決 權數之計算基礎,於法即無不合。原告復未提出其他證據資 料證明系爭股東會之召集程序及決議方法有何違反法令或章 程之情,其逕以被告於111年6月間所為增資不符法定程序, 系爭股東會係基於錯誤股權基礎計算出席股份總數及表決權 數,召集程序及決議方法均違反公司法第174條規定為由, 訴請依公司法第189條規定撤銷系爭股東會決議,並無理由 ,不應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公司法第189條規定,請求撤銷系爭股東 會決議,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據, 經本院審酌後,核與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 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陳 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 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謝婷婷

2025-03-28

TNDV-113-訴-1485-20250328-1

重勞上
臺灣高等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存在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重勞上字第17號 上 訴 人 陳俊良 訴訟代理人 謝子建律師 被 上訴 人 遠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三重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奕峯 訴訟代理人 王詩瑋律師 官翰音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2年2月24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1年度勞訴字第217號第一審判 決提起上訴,並減縮上訴聲明,本院於114年2月11日言詞辯論終 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 ,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文,本 條規定依同法第463條規定,於第二審程序準用之。次按上 訴人於終局判決前,得將上訴撤回,民事訴訟法第459條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又當事人於本案經終局判決後,對不利其 部分提起上訴,於上級審減縮上訴聲明,實質上與撤回減縮 部分之上訴無異,該被減縮部分即生判決確定之效果(最高 法院107年度台聲字第544號裁定參照)。本件上訴人於原審 聲明第二項請求被上訴人應自民國111年8月起給付上訴人每 月薪資新臺幣(下同)11萬3225元,並加計法定利息直至被 上訴人繼續僱用上訴人為止。經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 上訴人就其敗訴部分全部提起上訴,上訴聲明原為:㈠原判 決關於駁回上訴人之訴、及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之部分均 廢棄。㈡確認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僱傭關係存在。㈢被上訴人 應自111年8月1日起至上訴人復職之日止,按月於每月份之 次月7日給付上訴人每月薪資11萬3225元,以及自各期給付 日次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見本院卷 第19頁)。嗣於本院審理中先更正上訴聲明第㈢項為:被上 訴人應自111年8月1日起至上訴人復職之日止,按月於每月 份之次月7日給付上訴人每月薪資2萬4600元、伙食津貼1800 元及按上訴人實際業績計算之家電銷售獎金,以及自各期給 付日次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見本院 卷第313至314頁)。復再將其上訴聲明第㈢項縮減為:被上 訴人應自111年8月1日起至111年12月7日止,按月於每月份 之次月7日給付上訴人每月2萬3450元、伙食津貼1800元及按 上訴人實際業績計算之家電銷售獎金,以及自各期給付日次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見本院卷第32 9至331頁)。經核分屬更正事實上陳述及減縮上訴聲明即撤 回減縮部分之上訴,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減縮之請 求部分,已生撤回上訴之效力,業已確定,非本院審理範圍 ,下不贅述】。 貳、實體方面: 一、上訴人主張:上訴人自108年6月1日起任職於被上訴人公司 ,擔任家電銷售員,每月底薪為2萬5250元,家電銷售獎金 則視上訴人每月實際業績而定(上訴人起訴前6個月平均薪 資為11萬3225元)。嗣於111年7月28日上班前因涉洗劵一事 遭被上訴人公司約談,要求上訴人寫下自白書、離職單並請 假3天接受公司調查,當下上訴人並無離職之意思,再三請 被上訴人之人資課長返還上訴人謄寫未完成的離職單,惟其 表示不一定會送出離職單,會經過上訴人同意才會送出。詎 料,上訴人同年9月6日與總公司約談時,始知被上訴人於11 1年7月28日收到上訴人離職單,且拒絕給付上訴人7月業績 獎金,理由為發放7月業績獎金係在8月,上訴人於8月份已 非被上訴人公司之員工。嗣後上訴人申請調解,調解會於11 1年10月18日在新北市政府勞工局舉行,惟調解不成立,爰 依兩造間僱傭契約法律關係,起訴聲明:㈠確認兩造之間僱 傭關係存在。㈡被上訴人應自111年8月起給付上訴人每月薪 資11萬3225元,並加計法定利息直至被上訴人繼續僱用上訴 人為止。【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上訴人聲明不服,提 起上訴】減縮後上訴聲明:㈠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下開第 二、三項之訴及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之部分均廢棄。㈡確 認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僱傭關係存在。㈢被上訴人應自111年 8月1日起至111年12月7日止,按月於每月份之次月7日給付 上訴人每月2萬3450元、伙食津貼1800元及按上訴人實際業 績計算之家電銷售獎金,以及自各期給付日次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上訴人則以:上訴人於111年7月25日以來路不明之折價券 竊取顧客已支付之現金,且為使帳目平衡而私自作廢發票, 另行開立現金收入短少的新發票,其所為犯業務侵占罪及業 務上文書登載不實罪,上訴人前揭犯行東窗事發後,自己深 知事態嚴重而決定離職,且人資課長廖鳳君亦已具結證稱離 職申請書是由上訴人主動交出。兩造僱傭關係乃因上訴人於 111年7月28日親自填寫離職申請書後交予被上訴人公司而終 止。另離職申請書僅1張,上訴人所稱之第2頁、笫3頁實係 簽收單(交接清單)及員工對公司之建議事項,上訴人填交 之離職申請書已充分表達其離職意願,該第2頁、第3頁既與 離職之意思表示無涉,上訴人不予填寫就交出離職申請書, 不影響其離職效力等語,資為抗辯。並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278至279、314頁):  ㈠上訴人自108年6月1日起任職於被上訴人公司,擔任家電銷售 員,每月底薪為2萬5250元,家電銷售獎金則視上訴人每月 實際業績而定;每月於次月7日給薪。  ㈡被上訴人之顧客卓小姐於111年7月25日晚間至被上訴人之愛 買三重店以現金1萬5900元購買「CHIQ50吋4K聯網液晶顯示 器及CHIQMM6-F0B視訊盒」,由上訴人為其結帳並開立編號C A-02230843號、內載以現金1萬5900元付款之發票(見原審 卷第145頁),於卓小姐結帳完成離開後,上訴人再重新開 立編號CA-02230844號、內載以折價券1萬0500元、現金5400 元付款之發票(見原審卷第147頁),並將前述編號CA-0223 0843號之發票作廢。  ㈢上訴人於111年7月28日親自填寫原證11之自白書(見原審卷 第345頁)。  ㈣上訴人於111年7月28日填寫被證4之離職申請書(見原審卷第 191頁)。  ㈤被上訴人公司於111年7月28日為上訴人辦理勞健保退保。  ㈥上訴人於111年9月16日向新北市政府申請勞資爭議調解,經 兩造於111年10月18日調解不成立(見原審卷第27至33頁) 。  ㈦上訴人111年7月份之銷售獎金為11萬2862元,扣除代扣所得 稅3840元後為10萬9022元,被上訴人已於111年11月7日將該 10萬9022元匯入上訴人帳戶。  ㈧上訴人提起本件訴訟同時聲請定暫時狀態處分,經原法院於1 11年11月4日以111年度勞全字第9號裁定(下稱勞全字裁定 )命被上訴人於本件訴訟確定前,應繼續僱用上訴人,並按 月給付上訴人11萬3225元。勞全字裁定經本院於112年3月31 日以112年度勞抗字第9號裁定(下稱勞抗字裁定)廢棄,勞 抗字裁定再經最高法院於112年6月21日以112年度台抗字第4 70號裁定廢棄發回本院更為裁定。本院於112年11月6日以11 2年度勞抗更一字第1號裁定:「抗告駁回。原裁定主文第一 項關於『按月給付聲請人11萬3225元』,應更正為『按月給付 聲請人2萬4600元、伙食津貼1800元,及按聲請人實際業績 計算之家電銷售獎金』」,此裁定未經再抗告而確定。  ㈨被上訴人依勞全字裁定自111年12月間起暫時繼續僱用上訴人 迄今。暫時繼續僱用期間所給付之薪資,原依勞全字裁定按 月給付上訴人11萬3225元(如底薪加實際銷售獎金大於11萬 3225元,則依底薪加實際銷售獎金之實際數額給付),嗣依 本院112年度勞抗更一字第1號裁定,按月給付聲請人2萬460 0元、伙食津貼1800元,及按聲請人實際業績計算之家電銷 售獎金。  ㈩上訴人對於對造所提之證據之形式真正均不爭執。  被上訴人對於對造所提之證據,除了①原證17,②本院卷第280 頁所載上訴人已捨棄之原證2、3、4、16、18、20、22,③所 有證據中手寫之文字之外,其餘證據之形式真正均不爭執。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非對話而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通知達到相對 人時,發生效力。但撤回之通知,同時或先時到達者,不在 此限」、「僱傭未定有期限,亦不能依勞務之性質或目的定   期限者,各當事人得隨時終止契約」,民法第95條、488條   第2項定有明文。又按勞工終止勞動契約之終止權屬形成權 ,於勞工行使其權利時即發生形成之效力,不必得相對人即 雇主之同意(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2528號民事判決意旨 參照)。經查,上訴人於111年7月28日填寫被證4之離職申 請書,此為兩造所不爭執(見不爭執事項㈣),被證4文件之 表頭文字為「遠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離職申請書」,其內容 就「申請日」及「離職日」欄均填載111年7月28日,「離職 原因」欄勾選「私人因素」,其他包括「姓名」、「部門別 」、「課別」、「身分證字號」、「職位」、「類別」、「 到職日」等欄位均為上訴人之字跡,上訴人並在「申請人」 及「員工簽名」兩欄位親自簽名(見原審卷第191頁),上 情為上訴人所不爭執(見原審卷90頁),堪認該離職申請書 已表明上訴人自請離職之終止契約之意思。又證人即被上訴 人之人資課長廖鳳君於原審具結證稱:伊有看過被證4離職 申請書,這份文件是員工填寫離職申請書申請離職,這份文 件是陳俊良本人申請離職,是陳俊良在伊面前親自填寫的, 伊有簽名,在人力資源單位該欄簽名,伊是在當天陳俊良寫 完之後伊就簽名;離職申請書是陳俊良寫完後主動交給伊的 ;伊是代表公司收受陳俊良的離職申請書等語(見原審卷第 296頁)。證人即被上訴人愛買三重店店長蔡彥霖於原審亦 具結證稱:伊有看過被證4離職申請書,這份文件代表員工 申請離職,這份文件是陳俊良申請離職,伊有在該份文件上 簽名,店長的欄位就是伊的簽名,伊在當天下午簽名;簽名 的流程是陳俊良本人簽名,人資課長會幫他送單位主管簽名 ,伊是最後一個簽名,陳俊良的單位主管就是課長、家電經 理的欄位,這兩個人都有簽名等語(見原審卷第302至303頁 )。復觀該離職申請書「申請人」欄之右側欄位,及參以上 訴人所提之案件關係結構圖(見本院卷第131頁),分別有 家電課長葉志忠、家電經理梁乃偉、店長蔡彥霖之簽名,依 證人蔡彥霖上開證稱其係於上訴人申請之當天即111年7月28 日下午即簽名,堪認上訴人離職之意思表示於111年7月28日 下午已達到被上訴人,則其終止契約之意思表示已於111年7 月28日發生效力。  ㈡上訴人雖辯稱:離職應填寫3張文件,其只填寫離職申請書至 一半即遭人資課長廖鳳君取走,未填寫離職交接清單、離職 面談表格,其並無提出離職申請之真意云云。惟觀諸上訴人 所填寫之離職申請書,共1頁,自上而下、自左而右之「姓 名」、「部門別」、「課別」、「身分證字號」、「職位」 、「類別」、「申請日」、「到職日」、「離職日」、「聯 絡地址」、「離職原因」等欄位均逐一填載後簽名,未見填 寫一半之情,則其離職之真意已明。至上訴人所稱未填寫之 離職交接清單(見本院卷第101頁),此屬離職後之後續行 政程序問題;所稱未填寫之離職面談表格(見本院卷第103 頁),其內載「請說明您考慮離職原因」、「您喜歡您的工 作嗎,如果不喜歡請說明」等項,係屬資方於欲了解勞方申 請離職原因之面談制式表格,本件上訴人因於111年7月25日 發生之以折價券換取現金事件(見不爭執事項㈡),上訴人 遂於111年7月28日親自填寫原證11之自白書(見不爭執事項 ㈢),則已無被上訴人欲以面談方式了解上訴人離職原因之 需要;是縱上訴人未填寫離職交接清單、離職面談表格,亦 不影響離職之終止權之形成效力。  ㈢上訴人復稱:其有請人資課長廖鳳君返還其謄寫未完成的離 職單,惟人資課長廖鳳君表示不一定會送出離職單,會經過 其同意才會送出,且被上訴人要求其請假3天接受公司調查 ,其於111年7月28日申請特休等待調查云云,惟查,證人廖 鳳君於原審具結證稱:「(問:你有沒有幫陳俊良辦理勞健 保退保?何時辦理退保?)有的,是在原告離職當天就辦理 退保。(問:你111年7月28日有無要求陳俊良請3天特休等 候調查,並向其表示若調查後發現沒有違規問題,隨時可以 回來上班?)我沒有說過這些話。(問:你111年7月28日有 沒有向陳俊良表示,離職申請書先壓在店內,不一定會送, 只要放在三重店就不算離職?你有無允諾陳俊良,離職申請 書需另外取得經陳俊良同意,才會送出?)我沒有說過。我 沒有承諾過原告。」、「(問:原告當時是否有跟證人表示 要離職,否則為何證人拿離職申請書予原告?)主管請我拿 給原告填寫,因為原告疏失的關係,主管說有兩種方式給原 告選擇,當時我跟原告都在辦公室,主管說這件事情很嚴重 ,看要開除還是要自請離職,原告沒有不接受離職,我就拿 離職申請書予原告,原告就寫離職申請書交給我。」、「( 請問證人原告要求申請特休是在離職申請書交給證人前,還 是交給證人後?)是在原告填寫離職申請書當時就跟我要求 特休單,我就給他,但後來原告還是把離職申請書寫完後交 給我。(問:原告後來是否有請特休?)原告有寫特休單, 但是因為原告離職申請書已經交給我,而且主管也已經簽核 ,原告的特休單我就沒有處理。」、「(原告問:離職申請 書我填寫好當下是證人拿走,而不是我主動交給證人,是否 如此?)是原告交給我的,不是我拿走。(原告問:原告如 果已經離職為何證人還要拿特休單給我寫?)是原告要求我 的,所以我只好拿給原告。」等語(見原審卷第297至301頁 )。可見無上訴人所稱其寫至一半離職申請單,改填特休申 請單送交之情。證人蔡彥霖於原審亦具結證稱:「(問:你 是否知道愛買三重店員工陳俊良111年7月25日用折價券套取 三重店已收取的顧客現金?可否說明你發現及調查的經過? )知道,我發現的時候是我的安全課長告知我說原告用折價 券換現金一事,然後我們調取監視器跟原告自白書的說詞, 與禾聯駐場人員朱先生確認,因為客人是朱先生的客人,才 知道原告違反公司規定,因為公司規定不能用折價券套取現 金。原告跟我說客人是要更換付款別,即客人要使用折價券 付款,所以才又立即重新把發票作廢,用折價券結帳,即客 人已經結帳過,後來要改用折價券付款。監視錄影畫面顯示 為,只有客人用現金結帳,並沒有原告所述,客人又重新回 來做結帳的動作。客人第一次結帳用現金,因為原告身上有 折價券,所以原告是用自己身上的折價券去換取現金,換現 金這個動作必須要重新開立發票。」、「(問:你有無向陳 俊良表示,會再調查其用折價券套取顧客現金一事,若調查 後發現沒有違規問題,隨時可以回來上班?)沒有,因為我 已經查證屬實。」等語(見原審卷第301至303頁)。可徵被 上訴人至111年7月28日業已調取監視器調查確認上訴人於同 年月25日以折價券換取現金並因此作廢發票之情事,並無上 訴人所稱被上訴人要求上訴人請假3天接受公司調查等情。 另上訴人固於填寫離職申請書當時跟人資課長廖鳳君要求特 休單並填寫之,惟觀被上訴人所提「特休單」(見原審卷第4 75頁),除上訴人之字跡之外,其右方之「核准人」、「HR 登記」欄位均為空白,上訴人就該被上訴人所提證據之形式 真正亦不爭執(見不爭執事項㈩),亦與證人廖鳳君上開證 稱其因上訴人已交出離職申請書,故未予處理該特休單等語 相符,可知上訴人之特休申請未經主管同意而尚未生效,於 此之際上訴人之離職申請已生離職效力。上訴人上開所稱, 並非可採。  ㈣上訴人續稱:證人蔡彥霖私下鼓勵員工用券跟客人換現金, 證人廖鳳君任職於店長職級下,犧牲上訴人以保全有利自身 職務,其等證言均不可信,並提出上證9-3、9-4、9-6為憑 。觀諸上證9-3即上訴人所製111年9月7日中午12時17分起上 訴人與家電經理梁乃偉、家電副課長王兆明之對話錄音譯文 ,梁乃偉固曾於111年9月7日在該對話中稱「店長是不反對 的喔,他說這個方式其實並沒說是很明顯的違法,所以他是 默認說這個東西是可以做的,大家不用擔心,對,他是這樣 講」等語(見本院卷第194頁);上證9-4即上訴人所製111 年12月29日上訴人與家電經理梁乃偉之對話錄音譯文,梁乃 偉固於111年12月29日在該對話中稱「那時候那個法官如果 傳我們這裡面那天開會的人,幹他就死定了,北七,那天開 會的人有多少。瘋子,白目」等語(見本院卷第203頁); 上證9-6即上訴人所製111年12月6日上訴人與家電經理梁乃 偉之對話錄音譯文,梁乃偉固於111年12月6日在該對話中「 …稱然後我就跟鳳君講說鳳君,你知不知道上次店長叫我們 開會的時候他並沒有制止這件事情,他是鼓勵我們,他說不 是不能做,是做的時候大家要小心一點,對,這樣是不是默 可?」等語(見本院卷第238頁),惟無從得悉梁乃偉於111 年9月7日所稱店長所不反對之方式之具體內容為如何,且上 開對話均係訴訟外供述,未經梁乃偉到庭具結證述,自難確 保其所言內容之真正。而前述證人廖鳳君、蔡彥霖於原審之 證言,均經其等於訊問前具結以擔保其證言之可信性,有其 等結文可證(見原審卷第307、309頁),復予上訴人當庭詢 問之機會,且兩名證人之證詞互核相符,自堪採信。上訴人 上開所稱,亦非可取。  ㈤上訴人又稱:離職申請書是遭廖鳳君強行取走、遭被上訴人 詐欺才離職,並非上訴人想自請離職等情,惟為被上訴人所 否認,上訴人即應就被上訴人如何欲使上訴人陷於錯誤,致 上訴人基於錯誤而為簽立離職申請書之意思表示之事實等節 ,負舉證責任。然查,離職申請書是上訴人親筆書寫交予廖 鳳君,已經證人廖鳳君證述如前,且文書抬頭為離職申請單 ,上訴人當時為智識正常之成年人,應該知之甚詳。復查, 上訴人曾於108年6月1日在「收銀員操守切結書」簽名,該 切結書記載「本人同意服務於遠百企業期間將無下列行為: …利用職務之便,…使用商品券套利顧客現金。…若有上述或 其他意圖不法行為而危害公司權益者,公司得立即予以免職 並送警法辦…」(見原審卷第193頁);於同日之收銀禮儀訓 練之測驗中就「同仁發生下列哪些行為,公司將予以免職並 送警法辦?」之問題,亦勾選「…使用商品券套利顧客現金 」之選項(見原審卷第195頁);另被上訴人人力資源部110 年1月8日公告亦再次重申「凡本公司同仁利用職務之便,發 生以下不法行為,一經查獲一律予以免職並送警法辦,絕不 寬貸。…3.…使用商品券套取顧客現金;…」之旨,有該公告 可佐(見原審卷第197頁),則上訴人明確知悉被上訴人公 司禁止員工使用折價券換取顧客現金,並明定此行為一經查 獲即予免職。而依上訴人所提之111年7月30日上訴人、顧客 卓小姐與被上訴人客服經理陳桂楨(下逕稱其名)之對話錄 音譯文,上訴人先電話跟陳桂楨稱:「…客人他現在在現場 要跟你說他有同意讓我用折價券換現金,那你現在下來確認 一下嗎?客人現在在我旁邊,客人他現在在家電櫃台這裡… 」,顧客卓小姐稱:「我那天來買電視的時候是朱先生他跟 我做介紹的,結帳是他們兩個一起幫我結帳的。那時候他是 講個大概,我沒有聽得很清楚,因為我想說不影響我的保固 權利的話,我是沒有關係呀!對!所以他的確有口頭稍微跟 我講一下,可能主管查比較嚴吧!我是有聽到他要用他的券 ,我只有問一句會不會影響我的權利,他說不會,叫我今天 來蓋店章,保固一樣是三年的話,我想說給他一個方便這樣 子…。他是有大概講一下啦,只是那時候因為我趕著要回去 ,我只有問他一句會不會影響我的保固,我自己也沒有很清 楚,我自己也沒有看發票,你們不知道哪位先生打電話給我 之後我才去看發票,才有看到明細,我想說如果沒有影響到 我的保固其實沒有關係,因為也沒有造成我或什麼,你們就 網開一面這樣子,是沒什麼問題啦,不好意思喔。就是他只 有講大概,我自己沒有…,我就是做個確認,只要不影響我 ,比如說三年變一年這樣…」等語(見本院卷第189頁),可 知顧客卓小姐係稱「聽到他要用他的券」,只要不影響其所 購商品之保固權利就好。據此亦可得知上訴人於111年7月25 日以折價券換現金之行為,該折價券並非來自於顧客卓小姐 ,而係來自於上訴人,亦即上訴人係以自身所持有之折價券 換取顧客支付予被上訴人之現金。另被上訴人稱折價券係廠 商所提供,如果未經使用掉,利益是歸被上訴人,此情亦為 上訴人所不否認(見本院卷第351頁),則上訴人以自身所 持有之折價券換取顧客支付予被上訴人之現金,所侵害者為 被上訴人之利益,與顧客是否同意無關,且上訴人所為即屬 前述被上訴人所規範應予免職之使用商品券套利顧客現金行 為。上訴人經被上訴人調取監視器調查發覺上訴人於111年7 月25日有以折價券換取現金之違規情事後,經被上訴人主管 向其表示是要開除還是要自請離職,業經證人廖鳳君、蔡彥 霖證述如上,而若上訴人選擇自請離職,其將無因違反工作 規則而遭解僱之工作紀錄,且被上訴人可能即不再追究其刑 事責任,與此相較,上訴人自請離職對其並無更為不利,足 認上訴人係因業務疏失,評估主管建議選項,衡量利弊得失 後才選擇自請離職,益徵上訴人簽立離識申請單乃基於其他 利益考量,並非因脅迫或受詐欺導致心理受壓制不自由而為 意思表示,自難以上訴人事後主張離職申請單簽立當時存有 爭議為由,即遽認其係遭受被上訴人詐欺或脅迫之情,因而 陷於錯誤而書立。此外,上訴人並無提出其他證據證明被上 訴人對其有何故意施用詐術之行為,是其空言主張上情,當 無可取。  ㈥兩造間僱傭契約既因上訴人自請離職而終止,則上訴人請求 確認兩造間僱傭關係存在,及請求被上訴人自111年8月1日 起按月給付薪資及其遲延利息,均無理由,不應准許。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依兩造間僱傭契約法律關係,請求確認兩 造間僱傭關係存在,及請求被上訴人給付自111年8月1日起 至111年12月7日止,按月於每月之次月7日給付上訴人每月 薪資2萬3450元、伙食津貼1800元及按上訴人實際業績計算 之家電銷售獎金,以及自各期給付日次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均無理由,不應准許。原審為上訴 人敗訴之判決,並無違誤,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 廢棄,為無理由,應駁回其上訴。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上訴人另聲請通知訊問證人卓筱婕(即 不爭執事項㈡之顧客卓小姐)及上訴人本人(見本院卷第177 、315頁),核無必要,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 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 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黃雯惠               法 官 宋泓璟               法 官 戴嘉慧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莊昭樹

2025-03-11

TPHV-112-重勞上-17-20250311-1

交上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4年度交上字第30號 上 訴 人 鄭錦德 被 上訴 人 臺南市政府交通局 代 表 人 王銘德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不服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中 華民國113年11月19日113年度交字第609號行政訴訟判決,提起 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75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交通裁決事件,除本章別有規定外,準用簡易訴訟程序 之規定。」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定有明文。次按「簡易訴 訟程序除本章別有規定外,仍適用通常訴訟程序之規定。」 「前項上訴理由應表明下列各款事項:一、原判決所違背之 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 事實。」「(第1項)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 背法令。(第2項)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其判決當然違 背法令:一、判決法院之組織不合法。二、依法律或裁判應 迴避之法官參與裁判。三、行政法院於審判權之有無辨別不 當或違背專屬管轄之規定。但其他法律別有規定者,從其規 定。四、當事人於訴訟未經合法代理或代表。五、違背言詞 辯論公開之規定。六、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除第 259條之1及本章別有規定外,本編第1章及前編第1章之規定 ,於高等行政法院上訴審程序準用之」「上訴不合法者,最 高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此觀行政訴訟法第236條、 第244條第2項、第243條、第263條之5前段及第249條第1項 前段規定甚明。準此,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須以原裁判違 背法令為理由,並應於上訴理由中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 及其具體內容之事由或表明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 法令具體事實之事由,此為上訴之合法要件。若未以原裁判 違背法令為由上訴並於上訴理由中具體表明者,則屬欠缺合 法要件,其上訴即不合法,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爭訟概要:上訴人於民國112年8月30日18時30分許,駕駛車 牌號碼1816-NP營業小客貨車(下稱系爭車輛),行經臺南 市東區崇德路與崇明路155巷口時,與行人發生交通事故。 嗣經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下稱舉發機關)警員認其 有「駕駛汽車行經行人穿越道有行人穿越時,不暫停讓行人 先行通過,因而肇事致人受傷」之違規行為而製單舉發。上 訴人於應到案期限前向被上訴人陳述不服,經被上訴人函詢 舉發機關後,認其確有前揭違規行為,乃於113年4月8日依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44條第4項規定 作成南市交裁字第78-SYAP11248號裁決書,裁處上訴人「罰 鍰新臺幣(下同)7,200元,吊扣駕駛執照12個月,並應參 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下稱原處分)。上訴人不服,提起 行政訴訟,經本院113年度交字第609號行政訴訟判決(下稱 原判決)駁回其訴;上訴人不服,遂提起本件上訴。 三、上訴意旨: (一)當日執勤員警稱行人不願追究民、刑事責任,身體無大礙 而認定並非所謂受傷,但屬例行公事而必須開立罰單,過 幾天直接到超商繳款即可,無須到案處所聽候裁決。員警 每日頻繁處理事故而熟悉專業法令,其當下裁罰意旨僅有 罰鍰,並無吊扣駕照舉發事實之依據,且罰單真能於超商 繳費接受裁罰,引用法條前後錯誤,上訴人申訴多次及該 局依據均為事後依法條所據補充證據,已失原來員警之明 確示意告知為一般違規行為,被上訴人不為重新查證罰單 之引用法條及利益前後矛盾,仍逕行裁定與員警所開立罰 單悖離,被上訴人所為裁決違法。 (二)法令裁罰最終意旨乃對違背法令之人作出處罰,不應對遵 守法令之人作出更重之處罰。上訴人於事故後已優先考慮 人身安全,行人為鄰居,直接說身體無礙沒事,堅定不要 報警、不須救護車,上訴人仍遵守法令報警及通知救護車 ,卻因此而須接受嚴厲制裁;員警要求上訴人不要去超商 繳納罰鍰而應到監理站繳納,乖乖聽從卻換來無情吊扣駕 照之新裁罰。假設案發當時上訴人不遵守法規報案,本案 根本不成立,不聽從警員指示去監理站伸頭斬首,直接繳 付罰鍰結案,今天何須折騰煎熬1年半載,且浪費國家社 會資源,現實教育我們如何面對當初的善良熱忱之心,日 後要對抗冷冰冰無情模糊字義法條;事實上這1年半所受 之煎熬處罰,實質上已超越片面的死法條吊扣駕照1年, 若要達到處罰效果早已過之而已達實質效果,請求依員警 初衷對本案裁罰,願以繳納罰鍰結案,請求本案審理不僅 依法論述,請兼顧情、理、法,於不損公眾利益失衡下, 對良善公民生存權益之基本保障及正面回應鼓勵良善公民 之心,以正社會風氣。 (三)員警便宜行事,未重新更改通知單,誘騙上訴人去監理站 接受新裁罰,已失初衷,具有重大瑕疵,被上訴人裁決違 法,依行政程序法第7條、第8條、第9條、第111條應為無 效之行政處分。 四、經核上訴人前揭上訴意旨及上訴理由書狀所檢附證據資料,無非重述其於原審已主張而為原判決所不採之理由,仍以事故當時之事實問題及舉發機關處理之程序問題指摘原處分違法,復僅列載行政訴訟法第242條、第243條全文,而未具體指明原判決究竟有何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之情形,或有何合於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第236條、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之事實,自難認其對原判決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指摘。依首揭規定及說明,其上訴即難認為合法,自應以裁定駁回。 五、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750元應由上訴人負擔。 六、結論:上訴為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審判長法官 孫 國 禎 法官 林 韋 岑 法官 曾 宏 揚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林 幸 怡

2025-03-06

KSBA-114-交上-30-20250306-1

南小
臺南簡易庭

給付醫療費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4年度南小字第114號 原 告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法定代理人 李經維 訴訟代理人 王柔策 被 告 王思淵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醫療費事件,經原告對被告聲請支付命令 (本院113 年度司促字第20460 號),經被告異議視為起訴後, 於民國114 年2 月14日言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 萬6000元,及自民國113 年10月30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負擔如附表所載。被告應賠償原告新臺幣1000元,及自 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兩造主張  ㈠原告主張:被告前於民國(下同)112 年12月23日起至原告 醫院就醫治療,惟未依約繳付住院醫療費用,共積欠主文所 載款項,幾經原告催討,被告迄未清償,爰依醫療契約法律 關係,請求被告給付主文所載之本金,及自支付命令送達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㈡被告答辯:就原告起訴之事實沒有意見,惟現在監無資力可 支付該筆款項,希望原告日後執行時仍應酌留被告日常生活 及看病所必需之金額。 二、原告主張事實,經原告提出醫療費用欠款明細表、醫療費用 收據等資料為證,且為被告所不爭執,堪信為真實。至被告 辯稱伊沒有能力償還云云,僅是債務人履行能力問題,不影 響其依約應負之清償責任,另強制執行法第122 條第3至5項 規定執行法院於執行程序中審酌執行債務人財產之範圍,乃 係強制執行程序問題,亦與原告請求無涉,被告上開抗辯, 尚不足採,是原告依醫療契約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給付如 主文所示本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另原告請求自被告受 賠償請求(即支付命令送達)翌日起之依民法第229條第2 項、第233 條第1 項、第203 條規定之遲延利息,亦屬有理 由,應併予准許。 三、職權宣告假執行與訴訟費用額  ㈠本件係依小額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㈡本件訴訟費用額,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19第1 項規定, 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第2 項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臺南簡易庭 法 官 陳世旻      附表:訴訟費用計算書(新臺幣) 項    目 金  額 負擔比率與金額 備註 第一審裁判費 1,000元 原告負擔比率:0 金額:0元 .民事訴訟法第78條 被告負擔比率:1/1 金額:1000元 合    計 1,000元  負擔差額:0 元 應賠償額:被告應賠償原告1000元。 .第一審裁判費由原告繳付1,000元。 .原告應負擔  0元、已繳1,000元,溢付1,000元  被告應負擔1,000元、已繳  0元,欠付1,000元 民事訴訟法 第 78 條(同民國 57 年 02 月 01 日) .訴訟費用,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 第 91 條(民國 112 年 11 月 29 日;節錄第3 項) .依第一項及其他裁判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率計算之利息。 第 93 條(同民國 57 年 02 月 01 日) .當事人分擔訴訟費用者,法院為確定費用額之裁判時,除前條第二項情形外,應視為各當事人應負擔之費用,已就相等之額抵銷,而確定其一造應賠償他造之差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之規定,對於小額程序 之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 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林怡芳

2025-02-21

TNEV-114-南小-114-20250221-1

家聲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認可收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抗字第24號 抗 告 人 即被收養人 丙○○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認可收養事件,抗告人對於本院中華民國113 年2月21日112年度司養聲字第278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認可乙○○(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民國113年9月30日死亡)於民國一一二年十月二日收養 丙○○(女、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 號)為養女。 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按認可收養,係家事事件法第3條第4項第7款所列之丁類家 事非訟事件。同法第4編「家事非訟程序」第1章「通則」第 80條規定:「聲請人因死亡、喪失資格或其他事由致不能續 行程序者,其他有聲請權人得於該事由發生時起十日內聲明 承受程序;法院亦得依職權通知承受程序。相對人有前項不 能續行程序之事由時,準用前項之規定。依聲請或依職權開 始之事件,雖無人承受程序,法院認為必要時,應續行之」 。揆其原因在於家事非訟事件往往影響公益,因而就聲請人 或相對人有不能續行程序之情形,特別規定由其他聲請權人 聲明或法院依職權通知承受程序,另慮及若干非訟事件標的 之關係人無處分權,在無人承受程序之情形,則由法院審酌 有無承受之必要性,決定是否依職權介入該程序。該規定列 於通則編,而非列於某種特定家事非訟事件章節,應係對所 有家事非訟事件均有適用(最高法院104年度台簡抗字第73 號民事裁定可資參照)。經查,本件抗告人即被收養人丙○○ (下稱抗告人)與收養人乙○○(下稱收養人)向本院聲請裁 定認可收養事件,於民國112年10月5日繫屬本院,此有聲請 狀上本院收文日期收狀戳記章可參(見原審卷第3頁)。又 依民法第1079條之3規定,收養自法院認可裁定確定時,溯 及於收養契約成立時發生效力。收養人乙○○雖於本件繫屬中 ,在113年9月30日死亡(此有本院依職權調取之戶役政資訊 網站查詢個人基本資料在卷可佐)致程序不能續行,在認可 收養事件,本諸收養者與被收養者之身分權利具一身專屬性 質,具不可替代性,固不生承受程序問題,惟依上開規定及 最高法院裁判意旨,於法院認可收養裁定確定時收養效力可 溯及自收養契約成立時起發生效力,準此,本院認本件仍有 實質審查收養人收養被收養人(即抗告人)是否符合認可收 養規定之必要,故依職權續行本件程序。 貳、實體部分: 一、抗告人於原審聲請及抗告意旨略以:   收養人願收養抗告人為養女,經被收養人生母甲○○同意,雙 方於112年10月2日訂立書面收養契約,爰依民法第1079條第 1項規定聲請本院准予裁定認可收養。原審雖以被收養人無 與收養人成立親子關係之真意,因而駁回抗告人之聲請。然 收養人與抗告人之父形同手足,相互照應,收養人年邁未婚 ,膝下無子,長年與抗告人全家共同生活,收養人見證抗告 人父母結婚、抗告人出生至長大成人,抗告人在收養人生前 亦與收養人同住,收養人之日常生活起居所需照護亦由抗告 人負責,收養人自幼即對抗告人如親生女兒般呵護照料,兩 人關係形同父女。收養人、抗告人與抗告人家人均希冀收養 人與抗告人父親同葬,然此僅為積極辦理收養事宜之刺激性 動機,並非原裁定所指兩人間無成立親子關係之真意。抗告 人與收養人間無論形式上或實質上均具備創設親子關係之真 意,且該關係已存在50年之久,是本件收養符合收養之實質 要件及目的,爰提起抗告,求予廢棄原裁定,並請准認可收 養人與抗告人間之收養等語。 二、查本件抗告人即被收養人丙○○係00年00月00日生,為成年人 ,故本件係屬成年收養事件。按收養應以書面為之,並向法 院聲請認可;收養有無效、得撤銷之原因或違反其他法律規 定者,法院應不予認可;又收養者之年齡,應長於被收養者 二十歲以上;另子女被收養時,應得其父母之同意;但有父 母之一方或雙方對子女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有其他顯然不利 子女之情事而拒絕同意、或父母之一方或雙方事實上不能為 意思表示之情形者,不在此限。前項同意應作成書面並經公 證;但已向法院聲請收養認可者,得以言詞向法院表示並記 明筆錄代之。再被收養者為成年人而有下列㈠意圖以收養免 除法定義務;㈡依其情形,足認收養於其本生父母不利;㈢有 其他重大事由,足認違反收養目的之情形者,法院應不予收 養之認可,民法第1079條、第1073條第1 項本文、第1076條 之1、第1079條之2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本件收養人與抗告人於112年10月2日訂立書面收養契約, 經被收養人生母同意,而被收養人之生父楊愛民已往生等情 ,業據抗告人提出收養契約書、收養同意書、戶籍謄本為證 ,並據原審依職權調取抗告人生父之個人基本資料附卷可佐 ,復經收養人、抗告人及抗告人生母於原審到庭陳述明確, 堪信為真。 四、本院為確認收養人與抗告人間有無成立收養關係之真意,囑 請本院家事調查官對收養人及抗告人、抗告人住處里長為訪 視調查,訪視調查報告略以:實地訪視時,抗告人及抗告人 姪女均表示在其等出生以來,即與收養人共同居住至今,收 養人已然成為家庭的一份子,抗告人及抗告人姪女提出過去 收養人與其家人出遊、過節的照片,並提出過去收養人在90 年及92年間,以現居地做為通訊地址之信件為憑。又家事調 查官詢問收養人現居地長期擔任里長之意見,亦佐證過去收 養人與抗告人及其家人同住,且收養人看護費用亦是抗告人 支出,可認收養人與抗告人已共同生活數十年之久,抗告人 及其家人與收養人,宛若家人般互相扶持照顧。抗告人表示 聲請本件收養係受到里長啟發,才開始著手辦理收養,經家 事調查官與里長確認,確有此事,抗告人及其家人念及與收 養人共同居住至今數十年,互相參與彼此的生命經驗,收養 人與抗告人除欲形成法律上親子關係,以安排收養人醫療及 身後事務外,更有體現過去彼此實際共同生活的實質意義等 語(見本院卷附113年度家查字第74號家事事件調查報告) 。依上述可知,抗告人與收養人間情同父女,同住數十年, 感情深厚,收養人既於原審本院司法事務官向其闡述收養之 效力後,向司法事務官親自表明:因為是一家人,故希望收 養抗告人之意,而依本院家事調查官調查結果,收養人並無 財產,抗告人仍對收養人照顧備至,並支出醫療及看護費用 ,足見收養人與抗告人間應有成立收養關係之真意。 五、綜上,收養人於生前與抗告人情同父女,感情深厚,收養人 與抗告人已成立收養契約,雙方均有收養之真意,且抗告人 之生父已歿,生母亦同意本件收養,且查本件收養並無免除 法定扶養義務、對被收養人之本生父母親有不利情事,復無 發現有其他重大事由足認違反收養之目的,亦查無民法第10 79條第2 項所定收養有無效、得撤銷之原因、或違反其他法 律規定之情形,故本件聲請於法並無不合,收養人乙○○與抗 告人間之收養關係應予認可。原審未詳酌上情而駁回本件收 養之聲請,容有未洽,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 ,為有理由,爰由本院將原裁定廢棄,並就本件收養予以認 可,並裁定如主文所示。 六、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家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黃裕民                 法 官  林文慧                 法 官  林曉芳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並繳納再 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再為抗告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 並應委任律師為代理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甘治平

2025-02-20

TYDV-113-家聲抗-24-20250220-1

司執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5227號 債 權 人 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段00號 法定代理人 魏寶生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詹貯麟              住○○市○○區○○○路○段000號13 上列當事人與債務人陳明泉等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債權人關於債務人陳明泉部分強制執行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為民法第6條所明定; 又有權利能力者,有當事人能力;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 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原告之訴,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 、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亦有明文,該等規定,依強制執 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於強制執行程序。 二、經查,債權人於民國114年2月14日具狀到院,聲請對業於11 1年11月8日死亡之債務人陳明泉強制執行,有蓋印本院收狀 章之民事聲請強制執行狀、本院依職權調取債務人陳明泉之 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列印各1件在卷可稽。債權人顯係對已無 當事人能力之債務人聲請強制執行,自屬無從補正,亦無承 受執行程序問題,揆諸上揭之規定及說明,本件強制執行 之聲請關於債務人陳明泉部分應予駁回。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裁 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 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 蔡炎暾

2025-02-20

KLDV-114-司執-5227-20250220-2

司執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求償債務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4566號 債 權 人 萬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呂豫文 上列債權人與債務人謝明揚即謝陳朱間求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強制執行之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為民法第6條所規定。 又有權利能力者,有當事人能力;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 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原告之訴,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 、第249條第1項第3款亦有明文規定,此項規定,依強制執 行法第30條之1,並準用於強制執行程序。 二、債權人於民國(下同)114年2月12日對已於98年7月4日死亡 之債務人謝明揚即謝陳朱聲請強制執行,此有卷附強制執行 聲請狀及債務人除戶戶籍謄本可稽,顯係對已無當事人能力 之債務人聲請強制執行,無從補正,亦無承受執行程序問題 ,難認債權人強制執行之聲請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 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

2025-02-17

ILDV-114-司執-4566-20250217-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355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林意惠 被 告 林森棠(即「佳科食品行」)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於中華民國114 年1 月21日言 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00 萬7155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與違 約金。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兩造主張  ㈠原告主張:被告前於民國(下同)111 年8 月8 日(日期下 以「00.00.00」格式)向原告借款共新臺幣(下同)150 萬 元,借用期限自111.08.11至114.08.11止,並約定如有一期 未履行時,即喪失期限利益並視為全部到期(下稱【系爭借 款契約】),惟被告自113.08起未依約償還本息,屢經原告 催討,遲未清償,迄今積欠本金100 萬7155元、利息與違約 金(計算方式如附表)。  ㈡被告答辯:被告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就原告請求之金額不 爭執,惟主張因小本生意經營不善、且另有農會紓困貸款亦 須清償,其現無力清償本件債務。 二、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事實,經原告提出債權計算書、授信額度動用確認 書、銀行授信綜合額度契約暨總約定書等為證,被告對原告 主張事實並不爭執,則原告確有遲繳款項經原告催繳而未繳 足之違約事由,則原告依雙方約定之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 自得請求被告應給付如主文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是 原告請求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於,被告辯稱經營不善、 另積欠其他債務等,則屬被告另以協商或消費者債務清償程 序處理債務之另一程序問題,與原告依兩造消費借貸關係對 被告有主文所載之債權,係屬二事,附此敘明。  ㈡違約金酌減   本件系爭借款契約未約定收取違約金最高期限,本件係企業 貸款,雖非消費性無擔保貸款,惟違約金係損害賠償性質( 民法第250 條第2 項),參照銀行資產評估損失準備提列及 逾期放款催收款呆帳處理辦法就逾期放款定義(指積欠本金 或利息超過清償期3 個月,或雖未超過3 個月但已向主從債 務人訴追或處分擔保品者)、第五類收回無望資產定義(指 授信資產經評估已無擔保部分,且授信戶積欠本金或利息超 過清償期12個月者)、逾期放款轉催收(清償期屆滿6 個月 )與轉銷呆帳(逾清償期2 年經催收未收回)期限之規定, 本件違約金未約定收取上限,容有過高,參照行政院金融監 督管理委員會(現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之消費性無擔 保貸款定型化契約範本規定違約金收取標準僅能連續收9 個 月,認原告可收取違約金之期間,以主文所載期限為適當, 爰依民法第252 條規定,酌減其違約金請求如主文。 三、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 文所示之本金、利息、違約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 部分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訴訟費用負擔   本件違約金雖經部分駁回,惟依駁回理由,參照修正前後之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 第2 項規定,爰依同法第79條規定, 認由敗訴被告負擔全部裁判費。 五、原告未聲請假執行,本件亦無民事訴訟法第389 條規定之職 權宣告假執行要件(就本條第1 項第5 款部分,被告僅就原 告主張事實不爭執而依第280 條第1 項前段規定視同自認, 並未對訴訟標的為第384 條之認諾),爰不為假執行宣告。 六、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事訴 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2 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世旻 附表: 編號 債務種類 剩餘本金 (新臺幣/元) 利息計算期間 利率 (年息) 違約金計算方式(期間、利率) 1 信用貸款 808,868元 113年8月8日起 至清償日止 6.39% 自113年9月9日起,逾期六個月以內者,按左欄借款利率10%計算;逾期超過六個月至二十四個月部分,按左欄借款利率20%計算。 2 信用貸款 198,287元 113年8月12日起 至清償日止 6.39% 自113年9月13日起,逾期六個月以內者,按左欄借款利率10%計算;逾期超過六個月至二十四個月部分,按左欄借款利率20%計算。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林怡芳  附錄:本判決引用法條全文(依條號順次) 民事訴訟法 第 77-2 條(民國 112 年 11 月 29 日) .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 .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  【修正前民國 92 年 02 月 07 日本條第2 項規定】   .以一訴附帶請求其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 第 79 條(同民國 92 年 02 月 07 日) .各當事人一部勝訴、一部敗訴者,其訴訟費用,由法院酌量情形,命兩造以比例分擔或命一造負擔,或命兩造各自負擔其支出之訴訟費用。 第 87 條(同民國 57 年 02 月 01 日;節錄第1 項) .法院為終局判決時,應依職權為訴訟費用之裁判。   第 389 條(同民國 102 年 05 月 08 日;節錄第1 項各款) .下列各款之判決,法院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一、本於被告認諾所為之判決。  三、就第四百二十七條第一項至第四項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  五、所命給付之金額或價額未逾新臺幣五十萬元之判決。 民法 第 250 條(同民國 88 年 04 月 21 日) .當事人得約定債務人於債務不履行時,應支付違約金。 .違約金,除當事人另有訂定外,視為因不履行而生損害之賠償總額。其約定如債務人不於適當時期或不依適當方法履行債務時,即須支付違約金者,債權人除得請求履行債務外,違約金視為因不於適當時期或不依適當方法履行債務所生損害之賠償總額。 第 252 條(同民國 18 年 11 月 22 日) .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者,法院得減至相當之數額。 銀行資產評估損失準備提列及逾期放款催收款呆帳處理辦法(民國 103 年 01 月 28 日) 第 3 條 .銀行對資產負債表表內及表外之授信資產,除將屬正常之授信資產列為第一類外,餘不良之授信資產,應按債權之擔保情形及逾期時間之長短予以評估,分別列為第二類應予注意者,第三類可望收回者,第四類收回困難者,第五類收回無望者。 第 4 條(節錄第1 項第4 款) .前條各類不良授信資產,定義如下:  四、收回無望者:指授信資產經評估已無擔保部分,且授信戶積欠本金或利息超過清償期十二個月者;或授信資產經評估無法收回者。 第 7 條(節錄第1 項) .本辦法稱逾期放款,指積欠本金或利息超過清償期三個月,或雖未超過三個月,但已向主、從債務人訴追或處分擔保品者。 第 8 條 .本辦法稱催收款,指經轉入催收款科目之各項放款及其他授信款項。 .凡逾期放款應於清償期屆滿六個月內轉入催收款科目。但經協議分期償還放款並依約履行者,不在此限。 第 9 條(節錄第2 款) .逾期放款及催收款應依下列規定積極清理:  二、銀行應依民事訴訟法、強制執行法及其他相關法令規定積極清理。但經協議分期償還放款者,不在此限。 第 11 條(節錄第1 、4 款) .逾期放款及催收款,具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應扣除估計可收回部分後轉銷為呆帳:  一、債務人因解散、逃匿、和解、破產之宣告或其他原因,致債權之全部或一部不能收回者。  四、逾期放款及催收款逾清償期二年,經催收仍未收回者。 消費性無擔保貸款定型化契約範本 (102.11.18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銀合字第 00000000000 號公告訂定;並自103.05.18生效) 八條(遲延利息及違約金) .甲方如遲延還本或付息時,乙方按原借款利率計算遲延期間之遲延利息者,始得收取違約金。上開違約金按下列方式計收:  □逾期六個月以內者,按原借款利率之百分之十,逾期超過六個月部分,按原借款利率之百分之二十,按期計收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九期。  □每期採固定金額計收違約金新臺幣___元,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三期。(銀行得按「不同逾期期數」收取不同固定金額之違約金,但不得按「每月逾期繳款金額不同區間」收取不同固定金額之違約金)。 .甲方遲延還本或付息時,乙方按高於原借款利率計算遲延期間之遲延利息者,不得另外收取違約金。上開遲延期間之利息,乙方按__計收,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九期,自第十期後應回復依原借款利率計收遲延期間之利息。

2025-02-07

TNDV-113-訴-2355-20250207-1

司執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3014號 債 權 人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0號5樓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住同上    代 理 人 廖宜鴻  住○○市○○區○○○路○段00號6樓 上列當事人與債務人楊家琦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強制執行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為民法第6條所明定; 又有權利能力者,有當事人能力;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 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原告之訴,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 、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亦有明文,該等規定,依強制執 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於強制執行程序。 二、經查,債權人於民國114年1月22日具狀到院,聲請對業於11 3年1月22日死亡之債務人楊家琦強制執行,有蓋印本院收狀 章之民事聲請強制執行狀、本院依職權調取債務人楊家琦之 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列印各1件在卷可稽。債權人顯係對已無 當事人能力之債務人聲請強制執行,自屬無從補正,亦無承 受執行程序問題,揆諸上揭之規定及說明,本件強制執行 之聲請應予駁回。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裁 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 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 蔡炎暾

2025-02-05

KLDV-114-司執-3014-20250205-1

司執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2889號 債 權 人 萬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段00號4樓 法定代理人 呂豫文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黃建彥              住同上 上列當事人與債務人王慶先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強制執行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為民法第6條所明定; 又有權利能力者,有當事人能力;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 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原告之訴,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 、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亦有明文,該等規定,依強制執 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於強制執行程序。 二、經查,債權人於民國114年1月22日具狀到院,聲請對業於11 0年1月18日死亡之債務人王慶先強制執行,有蓋印本院收狀 章之民事聲請強制執行狀、本院依職權調取債務人王慶先之 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列印各1件在卷可稽。債權人顯係對已無 當事人能力之債務人聲請強制執行,自屬無從補正,亦無承 受執行程序問題,揆諸上揭之規定及說明,本件強制執行 之聲請應予駁回。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裁 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 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 蔡炎暾

2025-02-05

KLDV-114-司執-2889-2025020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