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再審判決

共找到 216 筆結果(第 91-100 筆)

事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事聲字第60號 異 議 人 張麗雲 相 對 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代 理 人 林雅晴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定訴訟費用額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 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 。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認 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異議 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 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1項前段、第2項、第3 項分別定有明文。查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7月31日以 113年度司聲字第510號所為確定異議人應給付相對人之訴訟 費用額之裁定,於113年8月7日送達異議人,異議人於113年 8月16日具狀聲明異議,經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由而送 請本院裁定,核與上開規定相符,合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懇請相對人向法院撤回拍賣異議人所有門牌 號碼桃園市○○區○○路0段000巷00弄0○00號3樓房屋(下稱系 爭房屋)之聲請,待異議人將系爭房屋交由專門銷售房屋之 人以較高之價格賣出後再一次清償對相對人之欠款,或異議 人另案經最高法院再審判決或發回一審法院判決取得賠償後 ,異議人方能清償民間欠款並買回新北市鶯歌區房屋持分, 倘有剩餘會於相對人銀行開立帳戶購買股票或認購權證。請 相對人勿扣押異議人銀行帳戶存款,避免異議人遲繳租金而 喪失買回新北市鶯歌區房屋持分之權利。另相對人係政府銀 行而非地下錢莊,並無理由要求加給自原裁定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即年息5%計算之利息。爰依法聲明異 議,請求駁回相對人之聲請等語。 三、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於訴訟終結後 ,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依第1項及其他 裁判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 定利率計算之利息,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1項、第3項定有明 文。又此一確定訴訟費用額之程序,僅在審究有求償權之一 造當事人所開列之費用項目,及其提出支付費用之計算書等 證據,是否屬於訴訟費用之範圍,以確定應負擔訴訟費用之 他造當事人所應賠償其訴訟費用之數額。至訴訟費用究應由 何人負擔?按何比例負擔?悉依命負擔訴訟費用之確定裁判 主文定之,不容於確定訴訟費用額之程序中,更為不同之酌 定(最高法院98年度台抗字第705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本件相對人起訴請求異議人清償借款事件,經本院以 113年度訴字第432號判決相對人勝訴,並諭知訴訟費用由異 議人負擔確定在案,業據相對人提出上開判決暨確定證明書 在卷可稽(見原審卷第13至17頁);而前開訴訟之訴訟費用 為新臺幣(下同)8,260元,業經相對人預納,亦有本院112 年度補字第2441號裁定、自行收納款項收據在卷可稽(見原 審卷第19至20頁),則本院司法事務官依相對人之聲請,裁 定確定異議人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為8,260元,並依民事訴 訟法第91條第3項規定,加給自該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法定利率即年息5%計算之利息,於法即無不合。至 異議人其餘所陳,均與本件確定訴訟費用額事件要審究訴訟 費用範圍、確定應賠償訴訟費用數額等事無涉,乃屬應負擔 訴訟費用之當事人如何履行問題,自無從據以認定原裁定有 何不當。從而,異議人猶執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求為廢棄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 3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楊雅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蘇哲男

2025-01-10

PCDV-113-事聲-60-20250110-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拆除地上物返還土地等再審之訴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143號 上 訴 人 龍巖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KELLY LEE 訴訟代理人 周威良律師 吳青峰律師 被 上訴 人 黃宗德 黃宗宏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吳尚昆律師 葉思慧律師 被 上訴 人 黃景福 黃秀芳 黃柏桐 黃柏智 黃品惟 黃品龍 黃李芹 Rex Harrison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除地上物返還土地等再審之訴事件,上訴人 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21日臺灣高等法院再審判決(113年度重 再字第14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 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 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 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 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 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 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 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 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 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 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所論斷:上訴人主 張前訴訟程序原法院107年度重上字第293號確定判決(下稱 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之再審事由 。惟查,原確定判決以系爭墓園自民國61年間即坐落於系爭 土地,由系爭土地原所有人黃宗宏同意無償提供使用,並經 執行法院於拍賣公告載明,上訴人標買系爭土地時已明知上 情,且墳墓通常係永久使用,上訴人係惡意受讓系爭土地, 其請求被上訴人遷移系爭墓園、取回黃成金遺骸,違反誠信 原則,而為上訴人不利之判決,屬其認定事實及取捨證據之 職權行使,並無違反民法第148條第2項規定情事,核無適用 法規顯有錯誤之情事。從而,上訴人提起本件再審之訴,為 無理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者,泛言論斷 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亦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 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 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 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自治條例係於72年4月25日公布施行,該條例第7條、第75條 僅係針對第二種、第二之一種、第二之二種住宅區及保護區 之允許使用項目予以規範,是上訴人執上開規定,主張原確 定判決有疏未適用上開規定之顯然錯誤云云,不無誤會,附 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481條、第444 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許 紋 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書 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08

TPSV-114-台上-143-20250108-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再審之訴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抗字第762號 抗 告 人 劉文明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儲康寧等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再審之 訴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月17日臺灣高等法院駁回再抗告裁 定(113年度抗字第398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提起民事再抗告,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準用第466條 之1第1項前段之規定,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此為必須具備 之程式。本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4月30日原法院113年度抗字 第398號駁回其抗告之裁定,提起再抗告,未經委任律師為訴訟 代理人,經原法院以裁定命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該裁定已 於同年6月28日送達抗告人,抗告人迄未補正,則原法院以抗告 人之再抗告為不合法而裁定駁回(下稱原裁定),於法並無不合 。又大法官釋字第256號解釋固參考行政訴訟法第6條第4款(現 行第19條第6款)規定之意旨,認參與原確定判決之法官於再審 之訴亦應迴避,其迴避以一次為限,惟依此解釋,參與原確定判 決之法官,僅就對該確定判決提起之再審之訴,應自行迴避而已 ,至對於下級法院再審判決提起上訴或發回更審再行上訴之事件 ,即不在上開解釋限制之列。原裁定係就原法院於抗告人對審理 再審之訴法院所為命補繳裁判費裁定提起抗告之事件,所為駁回 抗告人再抗告之裁定,揆諸前揭說明,即不受上開解釋限制,抗 告論旨,徒以參與原裁定之陳彥君法官為抗告人以再審之訴聲明 不服之原確定判決承審法官,應自行迴避云云,指摘原裁定不當 ,聲明廢棄,非有理由。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 、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禹 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2025-01-08

TPSV-113-台抗-762-20250108-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再審之訴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129號 上 訴 人 羅碧華 訴訟代理人 黃珮茹律師 黃晨翔律師 被 上訴 人 國立臺灣大學 法定代理人 陳文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再審之訴事件,上訴人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8月27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再審判決(113年度 重再字第2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分別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 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 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 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 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 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 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 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 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 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 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主張前訴訟程序原 法院110年度重再字第13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 第1項第13款之再審事由部分,經查其所提出之國史館臺灣 文獻館民國111年10月18日臺整字第0000000000號函、國立 政治大學兼任教授徐世榮113年4月2日出具之聲明書,均屬 前訴訟程序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尚未存在之證物,無所謂 發現,不得以之為再審理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而非表明 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亦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 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 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 為不合法。末查,上訴意旨另指摘原判決違反憲法法庭112 年憲判字第20號判決意旨云云,無非係就前前訴訟程序第二 審確定判決(原法院109年度重上字第39號)予以指摘,亦難 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481條、第444 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許 紋 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書 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08

TPSV-114-台上-129-20250108-1

國再易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國再易字第3號 再審原告 張文宗 再審被告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屏東管理處 法定代理人 黃信茗 再審被告 屏東縣內埔鄉公所 法定代理人 鍾慶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再審之訴事件,再審原告對於民國113年年4月 2日本院112年度國再易字第5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民事 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查本件再審原 告於民國113年4月15日收受本院112年度國再易字第5號確定 判決(下稱系爭確定判決)之送達,經本院調卷查明屬實,再 審原告於同月22日提起本件再審之訴,尚未逾30日之不變期 間,先予敘明。 二、再審意旨略以:伊所有坐落屏東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下稱系爭土地),於110年7至11月間因屏東縣內埔鄉信東路 (屏86)側溝之大排圳溝排水不良積水,致伊所種植之農作物 死亡而受有損害,該排水溝渠為再審被告共同設置及管理, 與伊損害具有直接因果關係,自有國家賠償法第3條第1項規 定之適用,而同段918地號土地(下稱918地號)所有權人於 其土地上回填土石,阻礙大排圳溝排水,與伊損害具有間接 因果關係,自有國家賠償法第3條第5項規定之適用。系爭確 定判決消極未適用國家賠償法第3條第1項、第5項及民事訴 訟法第222條第3項、第244條第1項第2款,爰依民事訴訟法 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提起本件再審之訴等情,並聲明 :㈠本院111年度潮國簡字第1號判決、111年度國簡上字第1 號判決、112年度國再易字第5號判決,均應廢棄。㈡再審被 告應給付再審原告新臺幣40萬元,及自民國111年1月17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三、按提起再審之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501條第1項第4款規定 ,表明再審理由及關於再審理由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此 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裁判 有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倘僅泛言 有何條款之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者,尚難謂已合法表明 再審事由。如未表明再審事由,法院無庸命其補正,可認其 再審之訴不合法,逕以裁定駁回之(最高法院61年台再字第1 37號判決先例意旨參照)。次按當事人提起再審之訴,雖聲 明係對某件再審判決為再審,但審查其再審訴狀理由,實為 指摘原確定裁判或前次之再審裁判如何違法,而對該聲明不 服之再審判決,則毫未指明有如何法定再審理由;此種情形 ,可認為未合法表明再審理由,逕以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駁 回之(最高法院69年度第3次民事庭會議決定㈠參照)。又再 審之訴不合法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502 條第1項定有明文。 四、經查,再審原告主張因再審被告設置之排水溝渠積水,致其 於系爭土地上種植之作物受損,對再審被告起訴請求國家賠 償,經本院潮州簡易庭以111年度潮國簡字第1號判決駁回再 審原告之訴,再審原告提起上訴,經本院以111年度國簡上 字第1號判決認其上訴為無理由,而駁回其上訴確定。再審 原告復對上開111年度國簡上字第1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 ,經系爭確定判決駁回其再審之訴確定。再審原告於收受系 爭確定判決後,又對系爭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其再審理 由雖稱系爭確定判決有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再審事由,然實 際上仍係對第一、二審事實審法院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 權範圍所為指謫,並未具體指明原確定判決有如何合於法定 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難謂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是本件再 審之訴,難認為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規定,應 以裁定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再審原告提起再審之訴並不合法,依民事訴 訟法第502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潘 快                    法 官 曾士哲                    法 官 陳茂亭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房柏均

2025-01-07

PTDV-113-國再易-3-20250107-1

交上再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七庭 113年度交上再字第24號 聲 請 人 邱士哲 相 對 人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代 表 人 張淑娟(局長)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聲請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6月17日 本院113年度交上再字第12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交通裁決事件裁定聲請再審,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 之9準用第236條再準用第283條、第277條第1項第4款規定, 應以訴狀表明再審理由及關於再審理由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 據,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 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各款或第2項 所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倘僅泛言有何條款之 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者,尚難謂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 如未表明再審理由,法院無庸命其補正,即應予裁定駁回。   再者,聲請再審,乃對於確定裁定不服之程序,故須就該聲 明不服之確定裁定為前揭說明之指摘;倘其聲請,雖聲明係 對某件確定裁定為再審,但其聲請狀載理由,實為指摘前程 序確定判決或前次之再審判決或確定裁定如何違法,而對該 聲明不服之確定裁定,卻毫未指明有如何法定再審事由,亦 難認為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應以其聲請再審為不合法駁回 之(最高行政法院105年度裁字第603號裁定參照)。 二、緣聲請人於民國108年5月17日晚間6時59分許,駕駛車號000 -0000號自用小客車,行經國道一號南下316.8公里處,與車 號0000-00號自用小客車發生碰撞,經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 路警察局第四公路警察大隊新市分隊到場處理,認聲請人於 上述時地有「汽車行駛高速公路未依規定與前車保持安全距 離」之違規事實,乃予以舉發;嗣相對人審認聲請人違規屬 實,乃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第1項第2款、第63條 第1項第1款暨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 則等規定,於108年8月14日以高市交裁字第32-Z40839762號 裁決(下稱原處分)處聲請人罰鍰新臺幣3,000元,並記違 規點數1點。聲請人不服原處分,提起行政訴訟,經臺灣新 北地方法院以108年度交字第840號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 聲請人之訴,聲請人提起上訴,復經本院以109年度交上字 第110號裁定駁回上訴確定(下稱原確定裁定)。嗣聲請人 就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經本院以109年度交上再字第17號 裁定駁回再審之聲請後,聲請人復又對各該裁定聲請再審, 迭經本院以109年度交上再字第29號、110年度交上再字第22 號、110年度交上再字第30號、111年度交上再字第36號、11 2年度交上再字第8號、112年度交上再字第27號及113年度交 上再字第12號(下稱原裁定)等裁定駁回其再審之聲請在案 ;現聲請人對原裁定再次聲請再審。 三、聲請意旨略以:原裁定仍認為聲請人再審理由核屬對原判決 或原確定裁定之指摘,而非對於112年度交上再字第27號裁 定表明再審理由,聲請人認為依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 14款規定,並未違反再審規定,聲請人只能按同法第273條 第1項第13款規定提出再審。相關證物在終結前已存在,但 從車禍至今聲請人無法還原車禍當時情境,相關證據是聲請 人長期蒐集車輛發出警告音的行車紀錄,可證明聲請人之車 輛發出警告音係因前車速度驟變所致。相對人誤判緊急情況 的時間,只知道開單卻未有科學依據,行政行為有重大瑕疵 等語。並聲明:⒈原判決廢棄,撤銷原處分。⒉第一、二審訴 訟費用均由相對人負擔。 四、經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因聲請人不服原處 分提起行政訴訟,先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8年度交字第840 號判決駁回聲請人之訴,嗣經本院109年度交上字第110號裁 定駁回其上訴確定,復迭經本院以109年度交上再字第17號 、109年度交上再字第29號、110年度交上再字第22號、110 年度交上再字第30號、111年度交上再字第36號、112年度交 上再字第8號、112年度交上再字第27號裁定及原裁定,駁回 聲請人再審之聲請等情,業據本院核閱各該卷宗無訛,足以 信實。雖聲請人以原裁定漏未審酌警告音行車紀錄光碟等重 要證物為由,為其再審理由之主張,然此核屬對於原判決或 原確定裁定當否之指摘,而非對於本件再審聲請標的(即本 院113年度交上再字第12號裁定)表明再審理由,其再審之 聲請難謂合法。故聲請人對於原裁定究有何法定再審事由, 未予指明,難認為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依首揭說明,本件 再審之聲請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再審聲請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審判長法 官 侯志融 法 官 郭淑珍 法 官 張瑜鳳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李宜蓁

2025-01-07

TPBA-113-交上再-24-20250107-1

交上再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上再字第33號 聲 請 人 吳美池 相 對 人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聲請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12日 本院113年度交上字第240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參佰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人於民國112年3月12日3時8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 號營業小客車,行經新北市板橋區縣民大道1段與南雅南路2 段路口,因有「不依號誌指示左轉」之違規行為,經新北市 政府警察局板橋分局信義派出所員警當場製單舉發,並移送 相對人處理。嗣經相對人查認聲請人上開違規屬實,爰依行 為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48條第1項 第2款及第63條第1項第1款等規定,以112年7月27日北市裁 催字第22-C6MD80387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事件裁決書( 下稱原處分)裁處聲請人罰鍰新臺幣600元,並記違規點數1 點。聲請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經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 下稱原審)112年度交字第415號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其 訴,聲請人不服,提起上訴,復經本院113年度交上字第240 號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駁回上訴確定。聲請人仍不服, 具狀聲明異議,視為再審之聲請。 二、聲請人聲請意旨略以: ㈠、引用聲請人歷次所為書狀以及113年7月18日行政訴訟上訴暨 上訴理由狀登載上訴聲明和事實及理由,作為本件聲明異議 (即本件聲請再審)之理由。 ㈡、原確定裁定未調查證據而為裁定,違反行政訴訟法第133條、 134條之規定,為當然無效之裁定。 ㈢、原確定裁定違反行政訴訟法第247條第1、2項、民事訴訟法第 444條之1第1至4項規定及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247號 民事判決意旨等語。 三、本院查: ㈠、按對於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應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準用第27 7條第1項第4款規定,以訴狀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 之程式。而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 於同法第273條所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倘僅 泛言有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者,難謂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 ,所為再審之聲請,即屬不合法,法院毋庸命其補正。次按 聲請再審,乃對於確定裁定不服之程序,故聲請再審,必須 就該聲明不服之確定裁定為前揭說明之指摘;倘其聲請,雖 聲明係對某件確定裁定為再審,但其聲請之理由,實為指摘 前訴訟程序判決或前次之再審判決或確定裁定如何違法,而 對該聲明不服之確定裁定則未指明有如何法定再審理由,亦 難認為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應以其聲請再審為不合法駁回 之。經核上開聲請再審意旨㈠及㈡部分,乃重複爭執原處分違 法、原判決之事實認定與證據取捨等職權上行使及不服前訴 訟程序裁判之理由,惟就原確定裁定以其未合法表明上訴理 由而上訴不合法予以駁回之認定,並未具體指明有何合於行 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款規定之再審事由之情形,要難 認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此部分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應予 駁回。 ㈡、按再審係對於確定裁判聲明不服之救濟方法,為免輕易動搖 確定裁判效力,行政訴訟當事人對判決提起再審之訴,必須 具有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2項所列情形之一,始得 為之。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款即規定:「有下列各 款情形之一者,得以再審之訴對於確定終局判決聲明不服。 但當事人已依上訴主張其事由經判決為無理由,或知其事由 而不為主張者,不在此限:一、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第27 8條第2項並規定:「再審之訴顯無再審理由者,得不經言詞 辯論,以判決駁回之。」第283條規定:「裁定已經確定, 而有第二百七十三條之情形者,得準用本編之規定,聲請再 審。」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確定裁判所適用之 法規與該案應適用之現行法規相違悖,或與司法院現尚有效 之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有所牴觸而言。上開聲請再審意旨㈢ 部分,主張原確定裁定程序中,相對人未提出答辯狀,法院 亦未命相對人提出答辯狀,原確定裁定違反上開規定及最高 法院民事判決意旨云云。惟按行政訴訟法第247條規定:「 (第1項)上訴未經依前條規定駁回者,高等行政法院應速 將上訴狀送達被上訴人。(第2項)被上訴人得於上訴狀或 第245條第1項理由書送達後15日內,提出答辯狀於原高等行 政法院。……」乃係關於本院就上訴狀之處理規定,且自同條 第2項文義上觀之,行政訴訟法並未強制被上訴人提出答辯 狀,是否提出答辯狀係由被上訴人自行判斷,尚不得據此指 摘原確定裁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是此部分再審之聲請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再審聲請為一部不合法、一部無理由。依行 政訴訟法第283條、第278條、第237條之8第1項、第98條第1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審判長法 官 蘇嫊娟     法 官 魏式瑜     法 官 林季緯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王月伶

2025-01-06

TPBA-113-交上再-33-20250106-1

勞再小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再小上字第1號 上 訴 人 武田麗神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德寅 被 上訴人 吳家琛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資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4月30日 本院113年度勞再小字第1號再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意旨略以:  ㈠再審法官並未就原確定判決(即本院112年度勞小字第38號判 決,下稱原確定判決)法官偽造文書部分作出更判理由,原 判決顯然係違法判決。  ㈡被上訴人(即再審被告)於原確定判決所提出之專任工程人員 受聘契約書,與上訴人(即再審原告)留存之專任工程人員受 聘契約書不符,其上並無上訴人負責人或見證人之簽章,可 證被上訴人所提出之專任工程人員受聘契約書,並非真正。 然再審法官未就此部分進行必要之調查,其所為之判決,自 屬無效判決。  ㈢再審必須就再審事由詳為調查並記載於判決書,再審法官並 未調查即為判決,該判決自屬無效判決。  ㈣綜上,原判決駁回上訴人再審之訴,顯有違誤等語。聲明:㈠ 原判決廢棄。㈡原確定判決廢棄。㈢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之 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二、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 ,不得為之;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並表明原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可認原判決有違背法 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及第436條之2 5分別定有明文。所謂判決違背法令,依同法第436條之32準 用同法第468條及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規定,係指判決不適 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而言;判決有同法第469條第1款至第5 款情形之一者,則為當然違背法令。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 之32第2項規定,同法第469條第6款之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 矛盾之當然違背法令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並不準用。是於 小額事件中所謂違背法令,並不包含認定事實錯誤、取捨證 據不當或就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或漏未斟酌之 判決不備理由情形。且當事人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時,上訴狀或理由書應具體指摘原判決如何不適用法 規或適用法規不當,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 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 則應揭示該解釋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 第1款至第5款所列各款事由提起上訴者,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揭示合於該條款之事實,若上訴狀或理由書未依上述方法 表明者,自難認已對原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上 訴即不合法(最高法院71年台上字第314號判例意旨參照) 。次按上訴不合法者,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71 條第1項、第444條第1項規定,法院毋庸命其補正,應逕以 裁定駁回之。又民事訴訟法第五編再審程序之規定,於小額 事件之再審程序準用之;再審之訴訟程序,除本編別有規定 外,準用關於各該審級訴訟程序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32第4項、第505條亦定有明文。從而對於小額程序第一 審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所為之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自仍 須具備上開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之程式,始屬適法。  ㈡經查,上訴人就原判決(即本院113年度勞再小字第1號判決) 提起上訴,惟核其上訴理由,係針對原判決「未針對上訴人 主張原確定判決法官偽造文書部分作出更判理由」、「被上 訴人所提出之專任工程人員受聘契約書並非真正,再審法官 並未調查」、「再審法官並未將再審事由詳為調查並記載於 判決書」等情事主張構成上訴事由。然小額訴訟程序中之違 背法令,並不包含認定事實錯誤、取捨證據不當或就當事人 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或漏未斟酌之判決不備理由情形 ,業如上述。本件上訴人所主張核屬就原判決之證據取捨、 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指摘其為不當,難認原判決有違背法 令情事。上訴人既未具體指摘原判決有何違反成文法規之條 項、內容,或司法院解釋,亦未表明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自難認其對原判決有如何違背法令之情事 已為具體指摘,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本件上訴難認合法, 應予裁定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1項準用同法第436條之19之規 定,第二審法院所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確定其費用額。 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1,500元,爰諭知如主 文第2項所示。 四、結論: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1項 、第2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第78條、第436條之 19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渙文                法 官 陳佳伶                法 官 陳宥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書記官 劉晴芬

2025-01-03

TCDV-113-勞再小上-1-20250103-1

再易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再易字第5號 再審原告 劉超 再審被告 劉振成 上列當事人間拆除地上物返還土地事件,再審原告對於民國113 年9月11日本院113年度再易字第2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 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訴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民事 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經查:原再審 確定判決即本院113年度再易字第2號民事判決(下稱原再審 判決)為不得上訴第三審事件,於民國113年9月11日公告時 確定,並於同月18日送達再審原告(見本院113年度再易字 第2號卷第131頁)。再審原告於113年9月24日對原再審判決 再提起本件再審之訴(見本院卷第9頁),未逾30日之不變期 間,當屬合法,先予敘明。 貳、實體部分 一、再審原告主張略以:  ㈠再審被告於前案之民事答辯三狀(見本院113年度簡上字第63 號卷第369至371頁)為新證據:  ⒈坐落南投縣○○鄉○○段000地號土地(下稱291地號土地)如內政 部國土測繪中心111年12月15日第0000000000號鑑定圖(下 稱系爭鑑定圖)藍色區塊所示之浴廁(下稱系爭浴廁)並非 無權占有。再審原告之父劉木水於69年2月4日與再審被告之 祖父劉金獅簽立不動產買賣契約書(下稱系爭買賣契約), 向劉金獅購買連同系爭浴廁及其坐落土地予再審原告。  ⒉再審被告於原程序中提出之民事答辯三狀自承系爭買賣契約 所載之「農舍一間」即為現場照片中標示「豬圈」部分、現 場照片標示「浴廁」部分則是農舍中原竹製茅廁修繕改建成 磚造浴廁,足證系爭浴廁均是再審被告祖父劉金獅出賣予再 審原告及原審共同被告劉氷團等情。  ⒊而依民法第348條規定,倘出賣人已交付土地予買受人,雖買 受人之所有權移轉登記請求權之時效消滅已完成,惟其占有 土地既係出賣人本於買賣之法律關係所交付,即具有正當權 源,出賣人自不得認係無權占有而請求返還,故再審原告有 權占有291地號土地。  ㈡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提起本件再審之訴 ,並聲明:⒈原一、二審判決、原再審判決均廢棄。⒉依民法 第348條規定,判決291地號土地及同段297地號土地上農舍 一間地上物所有權及其占有之土地使用權存在。 二、再審被告未有任何答辯。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再審之訴不合法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再審之訴,法 院認無再審理由,判決駁回後,不得以同一事由,對於原確 定判決或駁回再審之訴之確定判決,更行提起再審之訴,民 事訴訟法第502 條第1 項、第498 條之1 分別定有明文。而 再審之目的,原在匡正確定終局判決之不當,以保障當事人 之權益。惟為避免當事人以同一事由對於原確定判決或駁回 再審之訴之確定判決,一再提起再審之訴,致浪費司法資源 ,自應予以限制。因此,再審原告更行提起再審之訴所主張 之再審事由,如與其主張應再審之原再審判決所具有之再審 事由內容相同,復以同款或同條之再審事由為其訴訟標的法 律關係,即屬第498 條之1 所稱之「同一事由」,自不得更 行提起。  ㈡經查:  ⒈兩造間因請求拆除地上物返還土地事件,經本院南投簡易庭 以111年度投簡字第93號、本院111年度簡上字第63號判決判 決再審原告敗訴確定,再審原告收受判決後,對本院111年 度簡上字第63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經本院113年度再易字 第2號判決駁回再審之訴後,再審原告復提起本件再審之訴 ,業經本院調取前開卷宗核閱無訛。  ⒉觀諸再審原告於原再審之訴事件中所提起之再審事由之一, 即係主張所提出現場照片、再審被告之答辯三狀、系爭買賣 契約內容,及就系爭浴廁及前述地上物位置圖之對照及說明 等節,為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所定未經斟酌之證 物,然為原再審判決所不採,於判決中已詳述不符合上開法 文之理由(見原再審判決第3至4頁),並判決駁回再審之訴。 則再審原告所主張之事實理由均屬同一,今再審原告復以相 同之再審事實理由,提起本件再審,顯係再以同一事由提起 再審,揆諸前揭規定,其所提再審之訴,於法即有未合。 四、綜上所述,再審原告係以同一事由提起再審,本件再審之訴 並不合法,應以裁定駁回之。 五、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2 條 第1 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鄭順福                     法 官 鄭煜霖                    法 官 葛耀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書記官 王小芬

2025-01-03

NTDV-113-再易-5-20250103-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再審之訴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109號 上 訴 人 廣豐國際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景睿 訴訟代理人 何祖舜律師 余德正律師 劉昱玟律師 邱筱涵律師 被 上訴 人 李秀琴 訴訟代理人 彭惠筠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再審之訴事件,上訴人對 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24日臺灣高等法院再審判決(113年度重再 字第5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 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民事訴 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 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 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 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第2項、第475條 本文各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 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 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 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 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 ,或有關大法官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 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 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 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 或理由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 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  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 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 職權行使,所論斷:兩造間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前經原 法院111年度重上字第703號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上訴人敗 訴,上訴人對之提起第三審上訴,經本院以112年度台上字第2 241號裁定駁回確定,並於民國112年11月22日送達上訴人。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4年度重訴字第765號民事判決早於105年3 月30日作成,上訴人未就其所稱發現該判決,及繼而發現同院 103年度重訴字第358號事件等各該相關卷證之時間點提出具體 證據以實其說,其於113年1月9日以發現兩案件相關卷證資料 所提再審之訴,已逾30日不變期間,自非合法。又原確定判決 以被上訴人與訴外人李丞軒〈柏泓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柏 泓公司)實際負責人〉簽署之協議書、柏泓公司等各公司轉帳 傳票,及李丞軒、證人即曾擔任柏泓公司財務報表及報稅簽證 會計師蕭文峯之證述,認定李丞軒為清償對被上訴人之借款本 息而背書轉讓系爭本票,被上訴人並非以無對價或不相當之對 價取得,上訴人不得以其與被上訴人前手間之抗辯事由對抗被 上訴人,因而為上訴人敗訴判決。上訴人其後於113年1月2日 發現之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02年度偵字第2277號不起訴處分 書,認定係由非柏泓公司負責人之訴外人李瑞琴(李丞軒之胞 姐)向被上訴人借款以供柏泓公司周轉等情,有悖情理,亦與 柏泓公司轉帳傳票記載內容及證人蕭文峯證詞顯示由李丞軒向 被上訴人借款再轉借柏泓公司之事實不符,該不起訴處分書之 新證物縱經斟酌,上訴人亦不能受較有利益之裁判,核與民事 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之要件不符。從而,上訴人依 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對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 之訴,為一部不合法,一部無理由,應予駁回等情,指摘其為 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者,泛言調查未盡、理由不備、矛盾、 違反證據法則或闡明義務,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 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 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 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檢察官不起訴處分書 所為事實之認定,於為獨立民事訴訟之裁判時本不受其拘束。 原審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依自由心證為與上開 不起訴處分書相異之認定,已說明所得心證之理由及其憑證, 暨其餘攻防方法或聲請調查之證據不影響判決結果,不逐一論 駁,尚非判決不備理由,附此說明。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44 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官 林 金 吾 法官 陳 靜 芬 法官 蔡 孟 珊 法官 藍 雅 清 法官 高 榮 宏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沛 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03

TPSV-114-台上-109-2025010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