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未成年人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91-100 筆)

家親聲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酌定未成年人監護人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38號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66號 原 告 甲○○ 訴訟代理人 梁維珊律師 複代理人 林庭安律師 被 告 乙○○ 訴訟代理人 陳建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等事件,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裁定移送前 來,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對於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丙○○(女,民國000年00月0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 由兩造共同任之,由被告任主要照顧者,並以被告之住所為 住所,除有關未成年子女之出國留學、移民、改姓更名、非 緊急重大醫療事項由兩造共同決定外,其餘事項均由被告單 獨決定。  三、原告應自本判決第二項關於未成年子女丙○○權利義務之行使 或負擔部分確定之翌日起,至未成年子女丙○○成年之前一日 止,按月於每月五日前給付未成年子女扶養費新臺幣壹萬伍 仟元,由被告代收管理使用。如遲誤一期履行者,其後之十 二期(含遲誤當期)視為亦已到期。 四、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 (一)離婚部分:兩造於民國101年6月6日結婚,育有未成年子女 丙○○。被告罹患躁鬱症及憂鬱症,原告曾陪同其就醫,然被 告未按醫囑服藥治療,病症遲遲未獲改善,情緒因而起伏不 定,時常以「幹」、「幹你娘」等語辱罵原告,且常使用「 我早就死了」、「我還有什麼資格活著」等充斥負面情緒之 詞語與原告對話,並曾自承過去的自己有可能做出恐怖暴力 的舉動,是被告上開行為已使原告精神上經常處於緊繃狀態 而受有極大心理壓力。另被告不滿原告酒後返家,竟趁原告 酒醉無力反抗時對原告強行性交,109年8月14日被告欲再次 強行與原告性交,因原告掙扎抵抗而未得逞,造成原告手臂 瘀傷。因此,被告對原告為上開言語暴力及性暴力行為,已 致原告精神上飽受痛楚而達不堪同居虐待之程度。此外,11 1年10月11日雙方討論婚姻是否應繼續,被告多次口出穢言 ,威脅自殺,兩造已於110年11月11日合意分居至今,且原 告訴請離婚後,兩造曾於臺灣士林地方法院進行3次調解及4 次婚姻諮商,對於繼續維持婚姻仍無法達成共識,此後僅就 有關子女之事項有所聯繫,其餘事項則全無交流,可見兩造 已形同陌路。又被告因情緒發作拖延導致原告無法見到摯愛 父親的最後一面,原告縱就醫求診仍無法走出悲痛情緒,原 告只要看到被告就會想到此事而痛苦不堪,任何人倘處同一 境況,均將喪失維持婚姻之意欲。從而,兩造婚姻已生重大 破綻且毫無回復希望,爰依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3款及同條 第2項規定,請求擇一判准兩造離婚。 (二)酌定親權及扶養費部分: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丙○○即將進入 青春期,由同性別之母親即原告陪伴照顧較為適宜,且原告 較被告有完善之家庭支援系統。被告管教方式較為嚴厲,曾 經打過丙○○一巴掌,造成童年創傷,故對於丙○○權利義務之 行使或負擔由兩造共同任之,並由原告擔任主要照顧者,關 於丙○○之出國留學等重大事項由兩造共同決定外,其餘事項 由原告單獨決定,較符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至關於扶養 費部分,兩造合意丙○○每月扶養費為新臺幣(下同)3萬元 ,並由兩造平均負擔。 (三)並聲明:⒈請准原告與被告離婚。⒉對於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 丙○○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兩造共同任之,並由原告擔 任主要照顧者,除有關未成年子女丙○○之出國留學、移民、 改姓名、非緊急重大醫療事項由兩造共同決定外,其餘事項 由原告單獨決定。⒊被告應自應自聲明第2項關於上開未成年 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負擔部分確定之翌日起,至未成年子女 成年之前一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以前給付關於未成年子女 之扶養費12,668元,由原告代為受領管理使用,如被告遲誤 一期不履行者,其後之12期(含遲誤當期)均視為全部到期 。 二、被告則以: (一)離婚部分:被告否認有對原告為言語暴力或性暴力等行為, 且原告自110年起以上班或其他理由居住臺北友人家中,被 告並未同意分居,只是被迫接受。再者,原告從開始調解至 今只想離婚,與被告希望繼續維持完整家庭婚姻之想法迥異 ,調解及諮商當然無法達成共識。此外,原告與異性在臉書 通訊軟體聊天內容超越一般友人應有的社交往來範圍,更傳 送清涼照片給異性友人,因此兩造婚姻難以維持非起因於被 告,故原告訴請離婚,並無理由。 (二)酌定親權及扶養費部分:原告擔任空服員,工作性質需不定 期短居在國外,上班時間屬排班制而不固定,若由原告擔任 親權人,兩造子女丙○○實際上將由原告家人負責照顧;反之 ,丙○○長久以來與被告同住,受照顧情形良好,若本件判准 兩造離婚,關於丙○○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應由被告任之, 始符合其最佳利益,兩造共同擔任親權人也可以考慮。扶養 費由兩造各負擔一半,每月請求1萬5千元等語,資為抗辯。 (三)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離婚部分:  ⒈按夫妻之一方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各款以外之重大事由,難 以維持婚姻者,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 之一方負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民法第1052條第2項定 有明文。關於該條第2項所稱「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 ,係以婚姻是否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為其判斷之標準。 而婚姻是否已生破綻無回復之希望,則應依客觀之標準,即 難以維持婚姻之事實,是否已達於倘處於同一境況,任何人 均將喪失維持婚姻意欲之程度而定。又按婚姻係夫妻以組織 家庭共同生活為目的,此共同生活體,須夫妻共同經營生活 ,倘事實上已未互動多時,雙方誠摰互信之感情基礎已經不 復存在,依一般人之生活經驗,顯然難期修復,雙方共同生 活的婚姻目的已經不能達成,應可認係民法第1052條第2項 所定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再按上開民法第1052條第2 項乃關於夫妻請求裁判離婚事由之概括規定,其目的在使夫 妻請求裁判離婚之事由更富彈性,夫妻間如已發生難以維持 婚姻之重大事由,縱不符同條第1項所列各款情形,仍得訴 請離婚。又婚姻係以夫妻雙方情感為基礎,以共同生活為目 的,配偶間應本相互協力保持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 福,若此基礎不復存在,致夫妻無法共同生活,且無復合之 可能,即應認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存在。另民法第10 52條第2項但書之規範內涵,係在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 由為抽象裁判離婚原因之前提下,明定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 事由,應由配偶一方負責者,排除唯一應負責一方請求裁判 離婚,至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雙方均應負責者,不論 其責任之輕重,本不在系爭規定適用範疇,即縱雙方有責, 毋庸衡量比較雙方之有責程度,均可請求離婚(憲法法庭11 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第34段】意旨參照)。  ⒉查原告主張兩造於101年6月6日結婚,婚後育有未成年子女丙 ○○,嗣兩造於110年11月11日分居迄今,且兩造曾透過臺灣 士林地方法院家事服務中心進行4次婚姻諮商,對於未來婚 姻方向並無共識等情,為被告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227頁) ,並有戶籍謄本在卷可稽(見士林地院卷第83至88頁),堪信 為真。再者,原告主張被告經常辱罵原告,情緒起伏較大, 與原告對話過程充斥負面情緒之詞語,造成原告極大之心理 壓力,業據提出兩造間通訊軟體對話紀錄、錄音及譯文(見 士林地院卷第31至36、45至58頁),足認原告前開主張,尚 非子虛。此外,被告不否認分居後,兩造除了小孩議題沒有 其他互動(見本院卷第227頁),顯見兩造溝通及互動不良 ,長期別居,各自生活,未經營夫妻共同生活,實質上已無 婚姻共同生活可言。又原告主張被告有強行性交之行為,另 涉嫌違法取證,考慮提出妨害秘密罪之刑事告訴;被告則指 責原告與異性聊天內容逾越一般社交往來範圍,訴請本件離 婚訴訟乃另有所圖,益徵兩造經過法院審理程序,各於訴訟 攻防中互相指責,毫無任何緩和或復合之跡象。被告雖稱不 願離婚,分居是被迫接受的,卻在分居後無積極謀求修補兩 造婚姻,以建立永久安定之家庭生活,可見其主觀維持婚姻 之意願亦屬薄弱。是以,兩造自110年11月分居迄今,已逾3 年,期間並無任何善意互動,長期對於彼此毫無關心、愛惜 之情,無意願亦不努力修補關係,面對婚姻之問題、困境, 不願共同解決,任由彼此冷漠以對,僅存夫妻之名,而無夫 妻之實,倘勉強原告再維持婚姻,實與夫妻共同生活之婚姻 本質有違。兩造既均無維持婚姻之意願,客觀上亦無維持婚 姻之行為,堪認兩造婚姻顯已生重大破綻且無回復之望,婚 姻確實有難以維持之重大事由存在,且兩造就婚姻破綻皆須 負責,毋須比較衡量雙方之有責程度,是以,原告依民法第 1052條第2項規定請求判決離婚,即屬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⒊至原告尚主張被告曾強迫原告為性行為及其他請求裁判離婚 之事由等情,因兩造已有前述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自 無再予審酌之必要,併此敘明。  (二)酌定親權部分:  ⒈夫妻離婚者,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依協 議由一方或雙方共同任之。未為協議或協議不成者,法院得 依夫妻之一方、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之請求或依職權酌定之。又法院為前條裁判時,應依子女之 最佳利益,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一、子女之 年齡、性別、人數及健康情形。二、子女之意願及人格發展 之需要。三、父母之年齡、職業、品行、健康情形、經濟能 力及生活狀況。四、父母保護教養子女之意願及態度。五、 父母子女間或未成年子女與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感情狀況 。六、父母之一方是否有妨礙他方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 使負擔之行為。七、各族群之傳統習俗、文化及價值觀。前 項子女最佳利益之審酌,法院除得參考社工人員之訪視報告 或家事調查官之調查報告外,並得依囑託警察機關、稅捐機 關、金融機構、學校及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具有相關專業 知識之適當人士就特定事項調查之結果認定之。,民法第10 55條第1項、第1055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  ⒉本件原告請求准予兩造離婚並請求酌定由其行使或負擔對於 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因本院已判准兩造離婚,且兩造對 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並未協議,揆諸上開 規定,本院對此自有加以酌定之必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前 囑託映晟社會工作師事務所、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人權協 會,就本件未成年子女親權事項對兩造及未成年子女進行訪 視並提出報告及建議,其結果略以:原告具相當親權能力、 親職時間與教育計畫,並具高度監護意願,且原告與未成年 子女親子關係良好,評估原告具監護與照顧能力;被告具有 扶養意願及經濟能力,故由被告擔任主要照顧者,並無不妥 適之處等語,分別有映晟社會工作師事務所113年1月31日晟 台護字第1130083號函、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人權協會113 年2月1日 (113)兒權監字第0113020101號函各檢附之社工訪 視調查報告在卷可佐(見士林地院卷第141至168頁)。  ⒊本院綜核兩造所陳及卷內事證、斟酌前揭訪視報告,認兩造 皆具親權意願及能力,親權動機為正向,堪認兩造皆為適任 之親權人,且兩造均表達願共同行使親權之意願,故由兩造 共同行使負擔本件未成年子女之親權,應符合未成年子女之 最佳利益。又參酌本院所親自聽取之未成年子女關於親權酌 定相關事實之意見(見本院卷第323至324頁),及兩造自分 居至今,兩造之女丙○○與被告同住於新竹縣竹北市等情(見 本院卷第227頁),認為基於繼續性、最小變動原則,未成 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兩造共同任之,但由被告 負主要照顧之責,並以被告之住所為住所,除有關未成年子 女之出國留學、移民、改姓更名、非緊急重大醫療事項等事 項,應由兩造共同決定外,其餘事項均由被告單獨決定,始 較符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爰酌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⒋又法院得依請求或依職權,為未行使或負擔權利義務之一方 酌定其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之方式及期間,固為民法第10 55條第5項前段所明文。然本件兩造均陳明得自行協商未成 年子女之會面交往方式,毋須法院酌定等語(見本院卷第22 8、342頁),是本院基於尊重兩造意見,自無依職權酌定原 告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方式之必要,附此敘明。   (三)扶養費部分:     兩造對於未成年子女丙○○之每月扶養費合意以3萬元計算, 且分擔比例各為一半乙節,有114年1月15日言詞辯論筆錄附 卷可參(見本院卷第341至342頁),且上開金額較行政院主 計總處統計111年度新竹縣每人每月平均消費支出25,336元 高,對未成年子女較為有利,本院自應予尊重,故本院審酌 上情,及兩造職業及經濟狀況,認兩造於合意之每月扶養費 3萬元,並由兩造平均分擔,原告每月應分擔未成年子女之 扶養費1萬5千元,應屬合理。從而,爰命原告應自關於未成 年子女丙○○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部分確定之翌日起,至未 成年子女丙○○成年之前一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未成 年子女扶養費1萬5千元,由被告代收管理使用。另因扶養費 乃維持受扶養權利人生活所需之費用,其費用之需求係陸續 發生,並非應一次清償或已屆清償期之債務而得命分期給付 ,屬定期金性質,為維護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並使原告 切實履行給付未成年子女扶養費之義務,爰依家事事件法第 107條準用第100條第3項規定併諭知如原告遲誤1期履行,當 期以後12期之給付視為亦已到期,以確保未成年子女即時受 扶養之權利。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規定請求判決兩造離 婚,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告併請求酌定未成年子女親權 及扶養費部分,本院認未成年子女應由兩造共同行使親權, 並由被告任主要照顧者,原告則應自未成年子女親權裁判確 定之翌日起至未成年子女成年之前一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 前給付被告關於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1萬5千元,如遲誤1期 履行者,其後之12期視為已到期。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第97條、第104 條第3項,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徐婉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林毓青

2025-02-12

SCDV-113-家親聲-66-20250212-1

家親聲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給付未成年人扶養費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220號 聲 請 人 丁○○ 兼 法 定 代 理 人 丙○○ 代 理 人 陳浩華律師 相 對 人 甲○○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給付扶養費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相對人應自民國113年4月1日起至聲請人丁○○成年之前一日 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聲請人丁○○扶養費新臺幣6,000元 。如遲誤一期未履行,其後之3期(含遲誤當期)視為亦已 到期。 二、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丙○○新臺幣6萬9,484元,及自民國113 年4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三、聲請人其餘聲請駁回。   四、聲請程序費用新台幣1,474元由相對人負擔,餘由聲請人負 擔。    理  由 一、按家事非訟事件之合併、變更、追加或反聲請,準用第41條 、第42條第1項及第43條之規定;數家事訴訟事件,或家事 訴訟事件及家事非訟事件請求之基礎事實相牽連者,得向就 其中一家事訴訟事件有管轄權之少年及家事法院合併請求, 不受民事訴訟法第53條及第248條規定之限制。前項情形, 得於第一審或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為請求之變更、追加或 為反請求,家事事件法第79條、第41條第1項及第2項分別定 有明文。聲請人丙○○(下稱其名)原請求:(一)相對人甲○○ (下稱其名)應自民國113年4月1日起至未成年子女丁○○( 下稱其名)成年之日止,按月於每月1日前,給付未成年子 女生活教育費新臺幣(下同)1萬2,668元,如遲延2期未履 行,視為全部到期。(二)甲○○應給付丙○○14萬6,522元,並 自起訴狀(應為聲請狀誤繕)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依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嗣於審理中請求追加丁○ ○為聲請人,並於113年10月9日當庭變更聲明為:(一)甲○○ 應自113年4月1日起至未成年子女丁○○成年之日止,按月於 每月1日前給付未成年子女生活教育費1萬2,688元,如遲延1 期未履行,視同未來3期亦已到期。(二)甲○○應給付丙○○14 萬6,522元,並自聲請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有聲請狀(誤繕起訴狀)、 訊問筆錄在卷可憑,經核與前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二、聲請意旨略以: (一)丙○○、甲○○原為夫妻,婚後育有未成年子女丁○○。嗣兩人 於111年5月31日和解同意離婚,又於113年1月25日和解丁 ○○由丙○○擔任主要照顧者。而甲○○自112年4月14日離家之 時起,未曾負擔丁○○之扶養費用。按行政院主計總處家庭 收支調查表所示,新竹縣111年度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為2 萬5,336元,丙○○與甲○○應按比例平均分攤,即甲○○每月 應負擔未成年子女丁○○生活等費用1萬2,668元。 (二)又甲○○自112年4月14日起即未再給付未成年子女丁○○任何 扶養費用,按前開家庭收支調查表自112年4月14日至113 年3月31日止,甲○○有不當得利之情況,丙○○爰依民法第1 79條前段請求返還代墊費用14萬6,522元等語, (三)並於本院聲明:⒈甲○○應自113年4月1日起至未成年子女丁 ○○成年之日止,按月於每月1日前給付未成年子女生活教 育費1萬2,688元,如遲延1期未履行,視同未來3期亦已到 期。⒉甲○○應給付丙○○14萬6,522元,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三、甲○○經合法通知,未於調查期日到庭,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 明或陳述。 四、經查: (一)丁○○請求甲○○按月給付扶養費部分:  ⒈按夫妻離婚者,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得 協議由一方任之,此觀民法第1055條第1項規定自明。又同 法第1116條之2規定: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扶養義務,不 因結婚經撤銷或離婚而受影響。是夫妻離婚時,對於未成年 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雖協議由一方任之,其未任親 權之他方,對於未成年子女所負之扶養義務並不因而消滅, 未成年子女仍得依其原來權利請求未任親權之父或母扶養。 又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務,又對 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由父母共同 行使或負擔之,父母之一方不能行使權利時,由他方行使之 ,父母不能共同負擔義務時,由有能力者負擔之,民法第10 84條、1089條第1項定有明文。未成年之子女受父母之扶養 ,並不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為要件;倘非父母不能 共同負擔義務,父母之一方支付全部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後 ,非不得依不當得利法律關係向他方請求分擔(最高法院92 年度台上字第2362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丙○○與甲○○原係夫妻,婚後育有丁○○,雙方嗣於111年5月31 日和解同意離婚,又於113年1月25日和解由丙○○單獨行使負 擔丁○○之權利義務,且雙方並未就就丁○○之扶養費有所協議 等情,有戶籍謄本、本院111年度婚字第73號、112年度家親 聲抗字第7號和解筆錄、個人戶籍資料可參(見本院卷第17 至24頁、第39至41頁、第51頁)附卷可憑。甲○○為丁○○之母 ,且未任丁○○之親權人,揆諸前開說明,甲○○對丁○○之扶養 義務並不因此受影響,仍需負擔丁○○之扶養費,丁○○請求甲 ○○按月給付關於丁○○之扶養費等情,應屬有據。  ⒊本院審酌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之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係以家庭 實際收入、支出為調查,其中家庭經常性支出包括消費性支 出及非消費性支出,項目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範圍,並 且有居住區域之劃分,係地區性之大規模統計,此等統計資 料可反應區域性之社會經濟生活面向,且是正確反映國民生 活水準之數據,自足作為計算子女扶養費用之標準;惟衡諸 目前國人貧富差距擴大之趨勢,在財富集中於少數人之情況 下,子女扶養需求除應參照該調查報告所載之統計結果作為 支出標準外,尚應衡量扶養義務人之收入及經濟狀況是否足 以負擔上開支出,方為公允。   ⒋丁○○現與丙○○同住新竹縣,依行政院主計處發布111年度家庭 收支調查報告所載,新竹縣111年度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為2 萬5,336元、該年度新竹縣平均每戶家庭所得收入總計為170 萬2,134元。而丙○○該年度薪資所得為167萬2,874元,名下 有不動產及投資多筆;甲○○則為46萬3,344元,名下有不動 產及投資多筆等節,有兩人之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 結果財產、所得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43至49頁、第53至62 頁),則依兩人之年度收入總計,顯可按月提供予丁○○如11 1年度新竹縣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2萬5,366元之消費水準。 再審酌丙○○與甲○○之收入比例,暨丙○○擔任丁○○親權人所付 之勞力、心力、時間亦得評價為扶養子女之一部等情,認甲 ○○與黃永得負擔比例應為1/4、3/4,則甲○○應按月負擔丁○○ 之扶養費6,000元(計算式如下:25,336×1/4=6,000,百元 以下無條件捨去)。從而,丙○○、丁○○請求甲○○應自113年4 月1日起至丁○○成年之前1日止,按月給付丁○○扶養費6,000 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尚屬無據。  ⒌又按法院命給付家庭生活費、扶養費或贍養費之負擔或分擔 ,得審酌一切情況,定其給付之方法,不受聲請人聲明之拘 束;前項給付,法院得依聲請或依職權,命為一次給付、分 期給付或給付定期金,必要時並得命提出擔保;法院命給付 定期金者,得酌定逾期不履行時,喪失期限利益之範圍或條 件,並得酌定加給之金額,亦為家事事件法第126條準用同 法第100條第1、2、4項前段所明定。扶養費乃維持受扶養權 利人生活所需之費用,其費用之需求係陸續發生,故應以分 期給付為原則,而本件除無其他特別情事足資證明有命扶養 義務人一次給付之必要外,命扶養義務人一次給付鉅額之扶 養費用總數亦不可能,爰酌定甲○○應於每月5日前給付,如 有1期遲延或未為給付,其後3期視為全部到期,以督促甲○○ 按期履行,並維丁○○之利益。 (二)丙○○請求甲○○返還代墊扶養費部分:   ⒈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民法第179條前段定有明文。又父母之一方單獨支付子 女之扶養費,且他方有扶養能力時,一方非不得依不當得利 之規定,請求他方償還其代墊之扶養費(最高法院99年度台 上字第851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⒉丙○○主張甲○○自112年4月14日離家後,至113年3月31日止( 下稱系爭期間)均未曾分攤丁○○之扶養費。而於其離家前, 尚與丙○○、丁○○同住,且與丙○○均分丁○○之扶養費等情,未 據甲○○爭執,堪信丙○○上揭主張為真實,則丙○○主張其為甲 ○○代墊系爭期間丁○○之扶養費而受有損害,甲○○無法律上原 因受有利益,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向李卓杰請求返還,自 屬有據。則本院審酌甲○○每月應分擔丁○○扶養費6,000元, 業如前述,堪認丙○○於系爭期間為甲○○代墊扶養費金額為6 萬9,484元(計算式如下:6,000×11+6,000×18/31=69,484, 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則丙○○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 求甲○○返還代墊扶養費6萬9,484元元,並依民法第229條第2 項、第233條第1項、第203條規定,請求自聲請狀繕本送達 之翌日即111年4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 計算之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關於聲請人其餘主張、陳述並所提證據 ,認均與本件結論無礙,不再一一論述,併予敘明。 六、依家事事件法第104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邱玉汝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需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周怡伶

2025-02-12

SCDV-113-家親聲-220-20250212-1

家親聲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酌定未成年人監護人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親聲字第256號 聲 請 人 乙○○ 代 理 人 雷皓明律師 複代理人 楊睿杰律師 陶光星律師 相 對 人 丙○○ 代 理 人 陸詩雅律師(法扶律師) 代 理 人 丁○○ 戊○○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酌定未成年人監護人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廖雅慧社工師為未成年子女甲○○(男,民國000年0月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之程序監理人。   理 由 一、按就有關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事件,未成年子 女雖非當事人,法院為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於必要時, 亦得依父母、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 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為未成年子女選任程序監理人。 又法院得就社會福利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所屬人員,或 律師公會、社會工作師公會或其他相類似公會所推薦具有性 別平權意識、尊重多元文化,並有處理家事事件相關知識之 適當人員,選任為程序監理人,家事事件法第109條、第16 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當事人間聲請酌定未成年子女甲○○權利義務行使及負擔 等事件,為確保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保障其表意權及聽 審權,暨為妥善安排相關之照護及探視等事項,確有為其選 任程序監理人之必要,此經兩造均表示同意。本院審酌被選 任人廖雅慧社工師就兒少工作之知識與能力,具備專業訓練 及實務工作經驗,於本件未成年子女甲○○心理狀態及意願之 瞭解及探詢,應有相當助益,爰選任其為本件未成年子女甲 ○○之程序監理人。 三、程序監理人應基於本件未成年子女之利益及專業立場,儘速 瞭解其心理狀態及意願,並與兩造、兩造父母、相對人妹妹 、未成年子女等人會談,暨分別於兩造與未成年子女相處時 觀察兩造與未成年子女相處及互動等情形,復就未成年子女 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應酌定由何人任之,始符合未成年子 女之最佳利益,另就未任親權人之一方之會面交往方式等提 出書面報告。本件各會談人均應配合程序監理人辦理,且不 得錄音錄影,兩造及各會談人於程序監理人提出報告後,如 有必要應經由其代理人與程序監理人聯繫,不可再與之聯繫 ,如有騷擾情事,程序監理人自得將相關資料提供法院於本 件審理時參酌,附此敘明。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徐婉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 記 官 林毓青

2025-02-12

SCDV-112-家親聲-256-20250212-1

家親聲抗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親聲抗字第40號                          第41號 抗 告 人 甲○○ 非訟代理人 陳柏中律師 朱冠菱律師 相 對 人 乙○○ 非訟代理人 丙○○ 程序監理人 林信宏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112年度家親聲抗字第4 0號)及交付子女事件(112年度家親聲抗字第41號),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程序監理人林信宏律師之報酬核定為新臺幣3萬8,000元,由兩造 各負擔二分之一。   理  由 一、按法院得依程序監理人聲請,按其職務內容、事件繁簡等一 切情況,以裁定酌給酬金,其報酬為程序費用之一部。又法 院裁定程序監理人酬金,應斟酌職務內容、事件繁簡、勤勉 程度、程序監理人執行律師、社會工作師或相關業務收費標 準,每人每一審級於新臺幣(下同)5,000元至3萬8,000元 額度內為之。前項酬金,包括程序監理人為該事件支出之必 要費用在內。家事事件法第16條第4項、程序監理人選任及 酬金支給辦法第13條第1、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兩造間聲請改定未成年人賴品蓁監護人及交付子女等 事件,未成年人賴品蓁雖非當事人,然本件事涉未成年人賴 品蓁之利益,兩造因過往關係之嫌隙、彼此信賴基礎薄弱, 為確保未成年人賴品蓁之最佳利益及保障其表意權,本院於 民國112年10月25日依職權裁定選任林信宏律師為賴品蓁之 程序監理人,並由兩造於收受該裁定7日內各預納程序監理 人酬金1萬9,000元(見本院112年度家親聲抗字第40號卷第3 87至389頁)。嗣程序監理人曾閱卷,與兩造及賴品蓁進行 訪談12次、並於程序監理人事務所協助進行會面交往9次、 參與移付調解程序,並提出程序監理人報告(見本院112年 度家親聲抗字第40號卷第401至405頁)供本院參考。是本院 依上揭法定標準,參酌程序監理人職務內容、事件繁簡、勤 勉程度及其提出之酬金費用計算說明,認本件程序監理人之 報酬酌定為3萬8,000元,應屬適當。兩造經本院通知就程序 監理人之報酬表示意見,抗告人稱無意見,相對人迄未表示 意見。又本件程序監理人之選任既為未成年人賴品蓁之利益 所為,故由兩造故本件程序監理人之報酬應由兩造平均負擔 為適當。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家事第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郭佳瑛                    法 官 陳奕帆                    法 官 鄭美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姚佳華

2025-02-11

KSYV-112-家親聲抗-40-20250211-2

家非調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非調字第100號                  114年度家暫字第23號 聲 請 人 潘芝薇 相 對 人 鍾享昌 潘姿佑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114年度家非調字第100 號)及暫時處分(114年度家暫字第23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關於選定、另行選定或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事件,專屬未 成年人住所地或居所地法院管轄;無住所或居所者,得由法 院認為適當之所在地法院管轄,家事事件法第120條第1項第 1款定有明文。又法院受理家事件之全部或一部不屬其管轄 者,除當事人有管轄之合意外,應依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 送於其管轄法院,家事事件法第6條第1項亦有明文。 二、查本件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事件,屬首揭家事事件法第120 條第1項第1款之親子非訟事件,專屬未成年人住所或居所地 法院管轄,而未成年人甲○○於本件聲請時與聲請人同住桃園 市新屋區,有家事聲請狀、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參,依 首開說明,本件應專屬臺灣桃園地方法院管轄,茲聲請人向 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 管轄法院。至聲請人一併聲請暫時處分部分(本院114年度 家暫字第23號),自應附隨本案處理,爰併予移送。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盧柏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 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陳瑋杰

2025-02-11

PCDV-114-家非調-100-20250211-1

家親聲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選任未成年人監護人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75號 聲 請 人 丙○○ 關 係 人 中華民國新女性聯合會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定未成年人監護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定聲請人丙○○(女、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為未成年人甲○○(女、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 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乙○○(男、民國00年00月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之監護人。 指定中華民國新女性聯合會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丙○○為未成年人甲○○、乙○○之姑姑, 因上開未成年人之生母不詳,生父李振生於000年00月00日 過世,無遺囑指定監護人,又無民法第1094條第1項各款之 法定監護人,而上開未成年人自其等之父死亡後均由聲請人 照顧並同住一處,為上開未成年人最佳利益及日後事務之處 理,爰聲請選定聲請人為上開未成年人之監護人等語。 二、父母均不能行使、負擔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或父母死 亡而無遺囑指定監護人,或遺囑指定之監護人拒絕就職時, 又未能依民法第1094條第1項之順序定其監護人時,法院得 依未成年子女、四親等內之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其他 利害關係人之聲請,為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就其三親等 旁系血親尊親屬、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適當之人 選定為監護人,並得指定監護之方法。法院依前項選定監護 人或依第1106條及第1106條之1另行選定或改定監護人時, 應同時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民法第1094條第1項前 段、第3項、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又法院選定或改定監護人時,應依受監護人之最佳利益,審 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㈠、受監護人之年齡、性 別、意願、健康情形及人格發展需要。㈡、監護人之年齡、 職業、品行、意願、態度、健康情形、經濟能力、生活狀況 及有無犯罪前科紀錄。㈢、監護人與受監護人間或受監護人 與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情感及利害關係。㈣、法人為監護 人時,其事業之種類與內容,法人及其代表人與受監護人之 利害關係,民法第1094條之1定有明文。再者,法院為審酌 子女之最佳利益,得徵詢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意見、 請其進行訪視或調查,並提出報告及建議,於選定未成年人 監護人事件亦有準用,家事事件法第106條第1項、第123條 復有明文。   四、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除戶 戶籍謄本等件為證,且經本院依職權函請財團法人雲林縣雲 萱基金會對上開未成年人及聲請人進行訪視調查,結果略以 :「㈠綜合評估:⒈監護能力評估:聲請人從事農務零工多年 ,工作收入不多,經濟狀況較困窘,亦無家人可協助照顧未 成年子女(即未成年人甲○○、乙○○),缺乏家庭支持系統, 惟聲請人自未成年子女出生迄今長期承擔主要照顧責任,對 於未成年子女成長歷程、身心狀況十分了解,亦能維持未成 年子女生活穩定,多年來聲請人將未成年子女視為自己的孩 子般照顧及扶養,早與未成年子女建立深厚情感,聲請人之 教養方式亦獲得未成年子女認同,姑姪互動良好,未成年子 女受訪時均稱從小由聲請人照顧長大,聲請人就像其等母親 ,同意由聲請人監護,評估聲請人具備監護未成年子女能力 。⒉親職時間評估:聲請人工作時間為日間,可配合未成年 子女生活作息,聲請人工作之餘即投入照顧及陪伴未成年子 女,評估親職時間充足。⒊照護環境評估:聲請人住所具生 活機能及就學便利性,居住社區環境單純,居家環境整潔, 居住空間足夠未成年子女使用,評估照護環境適當。⒋監護 權意願評估:聲請人稱未成年子女自出生即由其照顧及扶養 迄今,未成年子女祖父母及父親陸續過世後,其為未成年子 女最親近的家人,聲請人願意承擔扶養及照顧未成年子女責 任,評估聲請人具明確積極之監護動機及意願。⒌教育規劃 評估:聲請人稱未成年子女均已就讀高職,未來主要目標在 於升學,聲請人鼓勵未成年子女就讀大學,也會尊重未成年 子女的興趣及志向,聲請人稱將盡力供應教育費用,評估教 育規畫並無不當。⒍未成年人意願綜合評估:未成年子女甲○ ○即將於114年3月2日成年,與未成年子女乙○○均明確表示希 望由聲請人擔任監護人。㈡建議:據聲請人所述,未成年子 女之之父親過世,母親為外籍且失聯多年,未成年子女祖父 母也已往生,目前僅聲請人與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聲請人 自未成年子女出生後即照顧及扶養未成年子女迄今,從未成 年子女幼年期陪伴成長至青少年,在生活及情感上均有緊密 之連結,聲請人雖經濟能力及家庭支持資源較不足,然其長 期承擔未成年子女主要照顧責任,陪伴未成年子女穩定成長 ,且與未成年子女互動良好,未成年子女受訪時均表達聲請 人就像母親般扶養其長大,希望由聲請人擔任監護人,顯見 聲請人為未成年子女最親近之家人,且足以勝任監護未成年 子女,故本案建議選任聲請人為未成年子女乙○○、甲○○之監 護人」等語,有該基金會114年1月20日雲萱監字第114019號 函暨所檢附之訪視報告在卷可稽。 本院綜合上開證據資料 判斷,堪信聲請人之上開主張為真實 ,而聲請人為上開未 成年人之三等親內親屬,為民法第1094條第3項之聲請權人 ,則聲請人依民法第1106條第1項規定,聲請本院為上開未 成年人另行選定適當之監護人,自屬有據。 五、本院參酌上情,並考量聲請人為上開未成年人之姑姑,屬三 親等旁系血親尊親屬,自上開未成年人出生後即協助照顧及 扶養至今,上開未成年人之父過世後,仍有意願擔任上開未 成年人之監護人,繼續協助上開未成年人處理個人事務至成 年,且上開未成年人亦均表明同意由聲請人為監護人等情, 認由聲請人為上開未成年人之監護人,應符合上開未成年人 之最佳利益,乃依前揭規定,裁定如主文第1項所示。 六、本院業已選定聲請人為上開未成年人之監護人,依前揭法條 規定,自應併同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使監護人與該 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有開具受監護人之財產清冊並陳報 法院之義務,以利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實施監督。本院審酌 關係人中華民國新女性聯合會長期協辦各項社會福利業務, 經驗豐富,且同意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有同意書1 份在卷可稽,是由其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應屬適當 ,爰指定中華民國新女性聯合會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再依民法第1099條第1項之規定,於監護開始時,監護人 對於上開未成年人之財產,應會同中華民國新女性聯合會, 於2個月內開具財產清冊並陳報法院,併此敘明。 七、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黃瑞井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蘇靜怡

2025-02-11

ULDV-113-家親聲-175-20250211-1

家親聲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70號 聲 請 人 乙○○ 相 對 人 甲○○ 丙○○ 上列聲請人聲請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改定聲請人乙○○(民國00年0 月0日出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為未成年人A○○(民國000 年0 月00日出 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之監護人。 二、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父母均不能行使、負擔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或父母 死亡而無遺囑指定監護人,或遺囑指定之監護人拒絕就職時 ,依下列順序定其監護人:一、與未成年人同居之祖父母。 二、與未成年人同居之兄姊。三、不與未成年人同居之祖父 母。前項監護人,應於知悉其為監護人後十五日內,將姓名 、住所報告法院,並應申請當地直轄市、縣(市)政府指派 人員會同開具財產清冊;民法第1094條第1 項、第2 項定有 明文。次按法院選定或改定監護人時,應依受監護人之最佳 利益,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一、受監護人之 年齡、性別、意願、健康情形及人格發展需要。二、監護人 之年齡、職業、品行、意願、態度、健康情形、經濟能力、 生活狀況及有無犯罪前科紀錄。三、監護人與受監護人間或 受監護人與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情感及利害關係。四、法 人為監護人時,其事業之種類與內容,法人及其代表人與受 監護人之利害關係;民法第1094條之1 定有明文。又民法第 1094條第1 項之法定監護人,法雖無明文應由法院裁定為之 ,但為瞭解是否符合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或父母是否有不 能行使、負擔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情形(含長期未行 使負擔),而有為一定調查審認之必要者,法院自得以裁定 為之,以求明確與慎重,合先敘明。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乙○○為未成年子女A○○之外祖父,A○○ 之父母即相對人丙○○、甲○○自A○○出生迄今,丙○○與甲○○僅 短暫照顧,在A○○1歲6個月時,甲○○將A○○帶回讓聲請人及甲 ○○之母照顧約1年時間後,再度出現將A○○帶離與甲○○之男友 同住,然A○○與其等同住期間未受穩定照顧,甲○○於113年7 月又再次將A○○送回聲請人家迄今,甲○○在外欠債,與人簽 屬不明房屋買賣合約,有房仲及黑道到聲請人家裡恐嚇騷擾 ,新竹的警察請聲請人帶回甲○○,聲請人日前又收到甲○○於 新竹地檢署案件的公文,甲○○目前亦失聯中,封鎖聲請人通 訊,致聲請人難以聯繫,顯見甲○○之行為舉止無法妥適照顧 A○○,而丙○○則是自離婚後即無照顧A○○。現A○○由聲請人及 甲○○之母穩定照顧中,為A○○之最佳利益,爰聲請本院改定 聲請人為A○○之監護人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前開事實,業據聲請人提出戶籍謄本並 於訪視及到庭時陳述綦詳(參卷第135-143頁、203-209頁)。   而相對人於民國110年1月7日結婚,111 年2 月22 日兩願離 婚,同年9月2日復結婚,同年9月19日再兩願離婚,A○○之親 權行使幾經更替,目前最後於111年12月26日約定由甲○○單 獨行使,有戶籍資料在卷可稽。經本院依職權函請社團法人 台灣大心社會福利協會對丙○○及甲○○進行訪視,訪視調查報 告略以:甲○○表示A○○出生後由其單獨照顧,與丙○○離婚後 改由聲請人及甲○○之母主要照顧,在112年9月間再次接回A○ ○,然於113年7月5日因發生車禍無法照顧A○○,就將A○○再交 由聲請人及甲○○之母照顧迄今。甲○○帶A○○在新竹居住時作 息較亂,約晚上10點至11點就寢,早上7時上學,若有出門 玩,則曾凌晨2點至3點就寢,居住苗栗時之作息則較固定, 其預計在兩年內接回A○○親自照顧,但因目前腳受傷,所以 無法親自照顧A○○,故交由聲請人及甲○○之母照顧,只希望 用委託監護的方式,不同意用改定的方式讓聲請人擔任監護 人(參卷第152-154頁);丙○○則表示雖有意願接回A○○,但實 際狀況是家人無法提供協助,自己也需要上班,故同意A○○ 交由聲請人及甲○○之母照顧,由其等處理A○○相關事宜,其 認為A○○受到聲請人及甲○○之母很好的照顧與疼愛,但其不 放心將A○○交給甲○○,如是由甲○○照顧A○○,其就會爭取A○○ 之親權(參卷第154頁);次查,甲○○雖以如上意見表示不同 意本件聲請方式,僅同意將A○○以委託監護予聲請人之方式 讓A○○與聲請人同住,然其亦明確表示目前因腳傷無法親自 照顧A○○,預計在2年內才能接回A○○云云,堪認其屬事實上 不能行使A○○之親權,且其經本院合法通知未如期到庭陳述 ,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為憑(參第169、179頁)。 四、再參酌本院職權函請中華民國珍珠社會福利服務協會訪視聲 請人、甲○○之母及A○○,可知A○○目前受到聲請人及甲○○之母 妥適照顧,A○○亦一再表示希望能與聲請人及甲○○之母同住 ,建議由聲請人擔任監護人(參卷第138-142頁),足認聲請 人具監護能力,與A○○存在正向情感依附,評估A○○未受不當 照顧,聲請人亦有監護A○○之意願,且願意持續提供照顧與 協助。本院審酌上情,由聲請人擔任A○○之監護人,與A○○之 最佳利益並無相悖。甲○○僅空言表示不同意本件聲請方式, 然事實上卻無法照顧親自照顧A○○,且經本院合法通知並無 到庭表示意見,顯見其態度消極,其意見不符A○○之最佳利 益,核無足採。另丙○○未與A○○同居生活,長時間未有撫育 照顧之事實,親子關係甚為疏離,其亦自述A○○已不記得自 己,認定甲○○之男友為其父親(參卷第154頁),丙○○顯事實 上未行使、負擔對於A○○之權利義務,且其亦明確於上開訪 視時表示同意本件聲請,已如前述,是丙○○顯然無法負起照 顧A○○之責任。是本院認為由聲請人擔任A○○之監護人,最能 符合A○○之最佳利益,爰依前揭規定,改定由聲請人擔任A○○ 之監護人。另按民法第1094條第1 項所定之監護人,應於知 悉其為監護人後15日內,將姓名、住所報告法院,並應申請 當地直轄市、縣(市)政府指派人員會同開具財產清冊,此 有同條第2 項規定可參。是本院既係依民法第1094條第1 項 之規定,改定聲請人為A○○之監護人,聲請人即應依上開規 定,遵期向苗栗縣政府申請指派人員會同開立A○○之財產清 冊,附此敘明。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 項前段規定,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李太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 記 官 陳明芳

2025-02-10

MLDV-113-家親聲-170-20250210-1

家非調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選定未成年人監護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非調字第28號 聲 請 人 丘瑞芳 相 對 人 丘荷娜 上列當事人間選定未成年人監護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關於選定、另行選定或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事件,專屬未 成年人住所地或居所地法院管轄;無住所或居所者,得由法 院認為適當之所在地法院管轄,家事事件法第120條第1項第 1款定有明文。又法院受理家事件之全部或一部不屬其管轄 者,除當事人有管轄之合意外,應依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 送於其管轄法院,家事事件法第6條第1項亦有明文。 二、查本件選定未成年人監護人事件,屬首揭家事事件法第120 條第1項第1款之親子非訟事件,專屬未成年人住所或居所地 法院管轄,而未成年人甲○○於本件聲請時與聲請人同住新北 市新店區,有家事聲請狀、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參,依 首開說明,本件應專屬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茲聲請人向 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 管轄法院。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盧柏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 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書記官 陳瑋杰

2025-02-08

PCDV-114-家非調-28-20250208-1

家親聲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許可處分未成年人之財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33號 聲 請 人 甲○○ 相 對 人 丙○○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准許處分受監護宣告人之財產事件,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原本及正本附表所示編號5之「不動產標的」欄中關於「 臺中市○○區○○里○○路0段00號2樓」之記載,應更正為「臺中市○○ 區○○里○○路0段00號52號2樓」。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 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依同法第 239條規定, 上開規定於裁定準用之。次按所謂顯然錯誤者,乃指裁判中 所表示者與法院本來之意思顯然不符者而言。是故更正裁定 ,並非法院就事件之爭執重新為裁判,不過將裁判中誤寫、 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加以更正,使裁判中所表示者 ,與法院本來之意思相符,原裁判之意旨,並未因而變更, 故更正裁定溯及於為原裁判時發生效力。亦即原裁判之效力 ,不因更正裁定而受影響(最高法院18年聲字第307號及79 年臺聲字第349號判例參照)。 二、經查,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15日所為之113年度家親聲字第 133號裁定原本及正本既有顯然錯誤,自應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葉南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連彩婷

2025-02-07

CYDV-113-家親聲-133-20250207-2

家親聲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選定未成年人監護人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258號 聲 請 人 丙○○ 相 對 人 乙○○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選定未成年人監護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乙○○對於未成年人戊○(男,民國000 年0 月0 日生,身 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之親權應予停止。 選定己○○(女,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未成年人戊 ○之監護人。 指定甲○○(男,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會同開具 財產清冊之人。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之子丁○○與相對人未婚育有未成年子 女戊○(年籍資料詳如主文所示),丁○○於民國000 年0 月0 0日認領戊○,並協議由丁○○擔任戊○之親權人。惟丁○○於000 年0 月0 日發現死亡,而相對人長期未扶養照顧戊○,並不 適宜擔任親權人。聲請人為戊○之祖母,戊○現與關係人己○○ 同住,並由己○○扶養照顧,而己○○本為聲請人之親生女,有 監護之意願,是聲請人為未成年人之最佳利益計,爰依法聲 請改定己○○為未成年人之監護人等語。 二、按「父母或監護人對兒童及少年疏於保護、照顧情節嚴重, 或有第49條、第56條第1 項各款行為,或未禁止兒童及少年 施用毒品、非法施用管制藥品者,兒童及少年或其最近尊親 屬、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其 他利害關係人,得請求法院宣告停止其親權或監護權之全部 或一部,或得另行聲請選定或改定監護人;對於養父母,並 得請求法院宣告終止其收養關係。法院依前項規定選定或改 定監護人時,得指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兒童及少 年福利機構之負責人或其他適當之人為兒童及少年之監護人 ,並得指定監護方法、命其父母、原監護人或其他扶養義務 人交付子女、支付選定或改定監護人相當之扶養費用及報酬 、命為其他必要處分或訂定必要事項。」,兒童及少年福利 與權益保障法第71條第1 、2 項定有明文。次按「行使、負 擔權利義務之一方未盡保護教養之義務或對未成年子女有不 利之情事者,他方、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 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得為子女之利益,請求法院改定之。」、 「法院為前條裁判時,應依子女之最佳利益,審酌一切情狀 ,參考社工人員之訪視報告,尤應注意左列事項:一、子女 之年齡、性別、人數及健康情形。二、子女之意願及人格發 展之需要。三、父母之年齡、職業、品行、健康情形、經濟 能力及生活狀況。四、父母保護教養子女之意願及態度。五 、父母子女間或未成年子女與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感情狀 況。六、父母之一方是否有妨礙他方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 行使負擔之行為。七、各族群之傳統習俗、文化及價值觀。 前項子女最佳利益之審酌,法院除得參考社工人員之訪視報 告或家事調查官之調查報告外,並得依囑託警察機關、稅捐 機關、金融機構、學校及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具有相關專 業知識之適當人士就特定事項調查之結果認定之。」,民法 第1055條第3 項、第1055條之1 亦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上揭主張,業據聲請人於本院審理中陳述在卷 ,並有聲請人提出之聲請人、戊○、己○○之戶籍謄本、丁○○ 之除戶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及本院依職權查詢之相對人之 戶籍資料各1 份在卷可參,且經未成年子女戊○於本院陳述 :伊願意讓姑姑己○○照顧等語,又相對人於本院審理中表示 其對於本件聲請沒有意見等語,是本院綜合參酌上揭事證, 認為聲請人上揭主張之事實,應可採信。 四、又本院為審酌本件改定監護人之聲請,爰依職權函請社團法 人○○○○○○○○協會、財團法人○○○○○○○○○○   ○○○○○○基金會進行訪視,經對關係人己○○及未成年子女訪視 後提出評估建議:「綜上所述,被監護人自父親離世後,便 由關係人配偶負擔被監護人相關開銷,而關係人為家管,主 要負責被監護人照顧之責任,遂關係人相當瞭解被監護人生 活作息與喜好,關係人支持系統亦相當充足,親屬們平時皆 會協助打理被監護人生活,彼此間互動關係皆為良好。而關 係人考量相對人先前至今無照顧過被監護人,亦多次向社工 表示自己無意願照顧及任親權人,且先前已有照顧被監護人 之經驗,遂其有意願向法院爭取任監護人。關係人表示,被 監護人先前由被監護人父親照顧時,相對人就無探視過被監 護人,其向法院爭取監護人並不影響相對人探視被監護人, 但其認為相對人日後亦不會有探視之意願。而就關係人所述 ,雖社工有協助相對人將監護權委託由其監護,然被監護人 部分事宜其無法處理;另相對人至今無照顧過被監護人,亦 多次向社工表示無意願照顧及任親權人,故評估關係人監護 意願良善,亦適任監護人。」;經對相對人訪視後提出評估 建議:「依相對人所述資訊,未成年子女出生後,相對人曾 短暫照顧未成年子女約3 至4 個月(相對人稱不記得詳細時 間長短),後因未成年子女之父親認領未成年子女,未成年 子女便由未成年子女之父親照顧,之後相對人未曾主動探視 過未成年子女,亦未負擔過未成年子女扶養費用,而相對人 受訪稱目前尚需照顧其他兩名子女且考量自身經濟狀況,相 對人未來並無照顧未成年子女之規劃。綜前揭資訊,本會認 為相對人過往有消極不盡保護教養責任之行為,已有濫用其 親權之情事,且未來相對人亦無撫育未成年子女之相關規劃 ,顯對於行使親權之意願消極,難以期待相對人能提供未成 年子女身心發展所需資源與親情關愛,故本會建議宜停止相 對人對未成年子女之親權。」以上有社團法人○○○○○○○○協會 函文暨所附訪視調查報告、○○市政府函文暨所附監護案調查 訪視工作紀錄摘要表、財團法人○○○○○○○○○○○○○○○○基金會暨 所附訪視報告各1 份附卷可參。 五、本院參酌上揭訪視調查報告內容及調查事證之結果,認為關 係人己○○有監護未成年子女之正當意願與動機,且己○○就居 住環境、經濟能力、親職能力、家庭支持系統等方面,並無 不適宜擔任未成年子女之監護人之處,又己○○現與未成年子 女同住,為未成年子女之主要照顧者,未成年子女現接受聲 請人照顧之情形,並無明顯不適當之處,而相對人長期未探 視未成年子女,且未給付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顯然未善盡 應分擔扶養照顧未成年子女之義務,則相對人並不適宜擔任 未成年子女之監護人。是本院綜合參酌上情,認為對於未成 年子女戊○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宜選定由關係人己○○任 之,應屬妥適,並符合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從而,參諸 上揭法條規定,聲請人所為本件聲請,於法尚無不合,應予 准許,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六、又民法第1094條第1 、2 、4 項規定:「父母均不能行使、 負擔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或父母死亡而無遺囑指定監 護人,或遺囑指定之監護人拒絕就職時,依下列順序定其監 護人:㈠與未成年人同居之祖父母。㈡與未成年人同居之兄姊 。㈢不與未成年人同居之祖父母。前項監護人,應於知悉其 為監護人後15日內,將姓名、住所報告法院,並應申請當地 直轄市、縣(市)政府指派人員會同開具財產清冊。法院依 前項選定監護人或依第1106條及第1106條之1 另行選定或改 定監護人時,應同時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而本 院業已選定關係人己○○為未成年人之監護人,參諸上揭法條 之立法精神,本院自應一併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令 監護人與該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有開具受監護人之財產 清冊並陳報法院之義務,以利對於未成年人之財產實施監督 。而就本件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部分,關係人己○○陳 述:請指定伊夫甲○○擔任等語,本院審酌,甲○○為己○○之夫 ,由其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應無不當,本院爰指定 甲○○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又依民法第1099條第1 項 之規定,於監護開始時,監護人即己○○對於未成年子女之財 產,應會同甲○○,於2 個月內開具財產清冊並陳報法院,併 此敘明。 七、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 項,民事訴訟 法第第95條、第78條、第85條第1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家事法庭法 官 李芳南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姚啟涵

2025-02-07

PTDV-113-家親聲-258-202502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