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聲請再審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91-100 筆)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56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AB000-A108093A(年籍詳卷) 上列再審聲請人因妨害性自主案件,對於本院111年度侵上更一 字第2號確定判決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AB000-A108093A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補正原判決之繕本或 釋明請求本院調取之正當理由。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判決之繕本及 證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但經釋明無法提出原判決之繕 本,而有正當理由者,亦得同時請求法院調取之。又法院認 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 法律上之程式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 第429條、第433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AB000-A108093A(下稱再 審聲請人)對本院111年度侵上更一字第2號刑事確定判決聲 請再審,所提出之刑事聲請再審狀並未附具原判決繕本,亦 未釋明有何無法提出原判決繕本之正當理由。依照上開法律 規定,本件聲請再審之程序顯然違背規定,但其不合法律上 之程式可以補正,爰命再審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 補正原判決繕本,或釋明無法提出而請求本院調取之正當理 由,逾期未予補正或釋明,即依法駁回其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郭瑞祥                    法 官 胡宜如                    法 官 陳宏卿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周巧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2025-03-20

TCHM-114-聲再-56-20250320-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38號 聲 請 人 劉麗青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再審案件,對於本院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778 號中華民國113年12月17日確定判決(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13年度 金訴字第309號、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443號), 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再審意旨略以:  ㈠聲請人第一次上法院難免緊張,對於法官訊問一時忘記而說 錯,當收到警局通知時,並不知道皮包已遺失,警察說卡片 被盜用時才意識到並尋找皮包是否還在家中。  ㈡後來至地院開庭,因緊張導致說錯,第二次開庭也有向法官 更正表示自己記錯了,但法官並無接受此說法,為此遭法院 以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778號判處有期徒刑4月及罰金1萬元 ,上訴最高法院亦遭駁回,本案不是我所為,希望法院能重 新審理,為此提起再審等語。 二、聲請人前因幫助一般洗錢罪,經臺灣嘉義地方法院以113年 度金訴字第309號判處有期徒刑4月,聲請人不服提起上訴, 經本院以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778號(下稱原確定判決)撤 銷改判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1萬元,聲請人再上訴經最高 法院以114年度台上字第1169號判決上訴駁回確定,是本院 就聲請人關於原確定判決之再審聲請,有管轄權。 三、按有罪之判決確定後,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 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認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 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為受判決人之利益, 得聲請再審,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所 謂新事實及新證據,必須具備新規性及確實性之要件,其中 新規性之要件,採取以該證據是否具有「未判斷資料性」而 定,與證據之確實性(或稱顯著性),重在證據之證明力, 應分別以觀。依此原因聲請再審者,應提出具體之新事實或 新證據,由法院單獨或綜合案內其他有利與不利之全部卷證 ,予以判斷,而非徒就卷內業已存在成立且經調查斟酌之證 據資料再行爭辯,或對於法院取捨證據之職權行使任意指摘 ,抑或對卷內同一證據之證明力執憑己見徒事爭執。是以如 提出主張之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 ,尚無法對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產生合理懷疑,或不足 以動搖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者,即無准予再審之餘地( 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344號裁定意旨參照)。次按再審 制度係為原確定判決「認定事實」錯誤而設立之救濟程序, 聲請人主張原確定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應提出「新事實 或新證據」,所謂的「新事實或新證據」乃前案確定判決「 未曾判斷過者」,而非針對原確定判決採用的證據「請求重 為評價」。 四、經查:  ㈠本院原確定判決依憑:聲請人之警偵審供述,核與被害人供 述大致相符,佐以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113年6月28日函暨 所附本案帳戶基本資料、變更資料、歷史交易清單、告訴人 對話紀錄截圖、匯款紀錄、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便格式 表、受(處)理案件證明單、内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 紀錄表、本案帳戶交易明細等相關資料卷證,相互印證,斟 酌取捨,經綜合判斷而認定聲請人之上開幫助洗錢犯行。並 說明:聲請人固以遺失云云置辯,然其歷次所辯,前後不一 ,歧異甚大,其辯稱金融卡是遺失云云,難以採信;經法院 函詢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其於112年10月間並無申 請補發健保卡之紀錄,其稱健保卡與本案帳戶金融卡一併遺 失云云,顯與事實不符;又其稱有高血壓及糖尿病,脊椎開 過2次刀,則應常有就醫需要,豈能自112年10月至113年6月 底超過半年間,全無須使用健保卡,而不清楚健保卡有無經 過補發,是被告上揭陳述益顯可疑;況函詢嘉義市政府警察 局第一分局,報案遺失物品之案發時間為112年10月24日下 午8時許,報案時間為同日晚間11時5分,而本案帳戶係於同 日晚間8時13分49秒,經165專線通報異常交易等節,顯見聲 請人係於告訴人吳宇涵款項匯入並遭提領後方至警局報案, 報案時亦僅申告提款卡遺失,並未一併申告健保卡遺失,與 被告所述顯然出入甚大,實無法排除被告係出於自保或避免 刑事責任方為報案之舉,自無法為被告有利之認定。另觀諸 本案帳戶交易紀錄,本案帳戶於112年10月12日下午6時42分 12秒跨行轉入3,000元後,隨即於同日6時52分31秒,以卡片 提款領出3,000元後僅餘20元,其後直至告訴人受詐騙將款 項匯入本案帳戶前再無其他交易紀錄,此與一般提供帳戶者 將帳戶提供給詐騙集團之前,必先將自己的金錢提領一空, 以免遭詐欺集團提領或轉帳之情形並無不同,其將此等餘額 過低無法提領之本案帳戶資料交付予行騙者使用,對其顯不 生任何經濟上損失。且行騙者於直接或間接引導告訴人將款 項匯入本案帳戶之前,並未先以小額款項存、提款之方式來 測試本案帳戶是否確實可用,倘行騙者係以竊取或拾得方式 取得提款卡,洗錢正犯對於該帳戶並無任何信任基礎,殊難 想像會在未加以測試之情況下即容許詐騙贓款匯入本案帳戶 內。另聲請人辯稱遺失後隔天或隔2天報案掛失,然經函詢 並無掛失金融卡之紀錄,所辯顯有不實,而判決聲請人幫助 洗錢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1萬元,並經最高法院駁回聲請 人之上訴而確定,此有被告前案紀錄表、上開判決及卷證附 卷可稽,並經本院職權調取該案電子卷證核閱無誤,該確定 判決已於理由內論述綦詳,核其所為之論斷,並無認定事實 未憑證據之情形,亦無採證違法、證據調查職責未盡、違反 無罪推定或適用自白、補強、經驗、論理等證據法則不當, 或判決理由欠備、矛盾之違誤。  ㈡原確定判決就聲請人辯解,已說明如上,認無可採等旨,均 已依據卷內資料予以指駁及說明;此節,亦據最高法院上開 判決是認。核此論斷,合乎推理之邏輯規則,並非原審主觀 推測,衡諸經驗及論理等證據法則皆無違背,於法並無不合 ,亦無適用法則不當之違誤。  ㈢聲請人聲請再審狀所提事由,乃對於其開庭是否緊張而說錯 一事,徒執己見再行爭辯,而請求重為評價,惟上開證據均 為原確定判決之卷證資料,為判決確定前已存在,並由本院 前審在審判程序中詳為調查之提示、辯論,就該等業經調查 斟酌之事實、證據,原確定判決已本於自由心證論述其取捨 判斷之理由,則該等事實、證據非上開所謂之「新事實」或 「新證據」,自無新規性可言。  ㈣聲請人幫助洗錢等犯行,既經法院依據調查結果,認定事實 ,對於證據何者可採何者不可採,即證據之證明力如何,係 屬法院依自由心證判斷之職權,並非聲請再審之事由,法院 對證據之評價,縱與再審聲請人所持相異,亦屬法院自由心 證之範疇,並非對於足以動搖判決認定事實結果之新證據。 聲請人以上開證據應重新評價為由聲請再審,係就本院前審 確定判決前已存在且經調查審酌及說明之事證,或持卷內片 面有利於己之證據任意指摘,或對原確定判決採證認事、取 捨證據職權之行使,徒以己意持相異評價,而對原確定判決 之認定事實再行爭辯,此聲請意旨與再審之新事實、新證據 要件不合;又法院就再審聲請人所提出之新事實或新證據, 是否具有前揭嶄新性要件,自應先予審查,如係在原判決審 判中已提出之證據,縱經原法院審酌捨棄不採者,即不具備 嶄新性之要件,自毋庸再予審查該證據是否具備顯著性(最 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358號裁定意旨參照),是依據前開 說明,本件再審之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聲請人上開事由,不具備新規性,業如前述,於法律上明顯 並無理由,本院認為即顯無必要再開庭聽取檢察官及被告的 意見(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401號裁定意旨參照),併 此敘明。 六、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蔡川富                    法 官 翁世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張妤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2025-03-20

TNHM-114-聲再-38-20250320-1

聲再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19號 異 議 人 呂萬鑫 上列異議人對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20日本院114年度聲再字第19 號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提出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理 由 一、按訴訟程序進行中所為之裁定,除別有規定外,不得抗告, 民事訴訟法第483條定有明文。又對於不得抗告之裁定,須 符合得提出異議之例外規定,異議始為合法,此觀民事訴訟 法第484條至第486條規定自明。  二、經查,異議人對於本院114年度聲再字第19號命補繳裁判費 之裁定提出異議,而該補費裁定屬於訴訟程序進行中所為之 裁定,不得抗告,亦無從依同法第484條第1項但書、第485 條第1項但書、第486條第2項但書規定提出異議,從而,本 件異議,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林秉暉                   法 官 林依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游語涵

2025-03-20

TCDV-114-聲再-19-20250320-2

台抗
最高法院

強盜等罪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424號 抗 告 人 陳奕維 上列抗告人因強盜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 1月29日駁回聲請再審之裁定(113年度聲再字第539號),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第3項規定,為受判決人之 利益,得以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以下除個別記載,合稱新 事證),經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認受有罪判決 之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判決為由 聲請再審。是為受判決人利益聲請再審所憑之新事證,除須 具有未經判斷資料性之新規性(或稱嶄新性)外,尚須具備 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所認定 事實之確實性(或稱明確性、顯著性),二者均不可或缺。 是以發現新事證作為聲請再審事由,再審法院應依前揭兩階 段方式審查,先審查聲請人提出之新事證,是否具備「新規 性」要件,其次經單獨評價或綜合評價是否具備「確實性」 要件,倘未兼備,即與法定聲請再審事由不符,應認其聲請 再審為無理由。又聲請再審理由,如僅係對原確定判決認定 的事實再行爭辯,或對原確定判決採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使 ,任意指摘,或對法院依職權取捨證據持相異評價,即使審 酌上開證據,仍無法動搖原確定判決之結果者,亦不符合此 條款所定提起再審之要件。 二、抗告人陳奕維因強盜等罪案件,經原審法院以112年度上訴 字第3734號判決確定(下稱原判決,抗告人提起第三審上訴 ,經本院以113年度台上字第1931號判決,以其上訴不合法 ,從程序上駁回上訴在案)。抗告人以有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1項第6款事由,對原判決聲請再審,其聲請意旨詳如原 裁定理由一所載。原裁定則以:抗告人聲請再審提出吳紹強 、陳複坤(上2人均經判決確定)、溫睿宇之證詞、通訊軟 體微信群組之對話內容、民國110年10月1日臺灣桃園地方法 院關於吳紹強之筆錄,主張吳紹強證詞有嚴重瑕疵,溫睿宇 的證詞僅能證明車上有人對話,陳複坤的證詞證明其強押溫 睿宇上B車後才知余建緯(已死亡,經不受理判決確定)策 畫強盜,均不能證明抗告人知悉余建緯策劃強盜;微信群組 對話內容雖有談到「收水、交水」,然非抗告人所能瞭解, 抗告人復係上車後始加入群組,原判決所採證據不足證明抗 告人主、客觀犯行,事實認定有誤。惟吳紹強、陳複坤、溫 睿宇之證詞、微信群組之對話内容、110年10月1日臺灣桃園 地方法院關於吳紹強之筆錄,均經原判決調查審酌,不具新 規性要件,聲請意旨係就卷內已存在之證據,對於原判決取 捨證據及判斷證據證明力,徒憑己見而為指摘或為相異評價 ,均不足動搖原判決,與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規 定得為聲請再審之要件不符;又原判決審理時,溫睿宇經傳 喚未到庭,原判決已援引溫睿宇於偵訊時之證詞,並無聲請 意旨所指未調查審酌該項證據,因認抗告人本件聲請再審為 無理由,而予駁回。 三、抗告意旨略以:㈠余建緯告知抗告人需湊人數處理債務,抗 告人方臨時搭乘A車並加入微信群組,因生活單純,無法暸 解詐欺集團使用暗語所代表之意,主觀上僅具妨害自由犯意 。吳紹強歷次證述就何時、何處知悉余建緯策畫強盜之事、 有無告知當時在A車上之抗告人等重要事實均有瑕疵;溫睿 宇之證詞未經對質詰問,無法證明抗告人知悉余建緯之強盜 計畫,原判決引用該等證據,即有違誤。㈡抗告人提出天成 醫療社團法人天晟醫院(下稱天晟醫院)急診病歷影本(抗 證1),證明於109年10月9日晚間8時15分被拘捕後即遭受刑 求,並於同年月10日凌晨0時49分因頭部外傷、暈眩、嘔吐 等傷勢被送至桃園市中壢區之天晟醫院急診等語。 四、惟查:原裁定已說明抗告人所提前開證據,如何與刑事訴訟 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所指之新證據不合,經單獨或與卷內 證據綜合判斷,均不足動搖原判決所認定之事實,因認其聲 請再審為無理由,而予駁回,於法尚無不合。抗告意旨並未 依據卷內資料,對原裁定駁回其聲請再審有何違法、不當為 具體之指摘,仍執前詞,對原判決認定之事實再行爭辯,或 對原判決採證認事職權,或對證據之證明力,徒憑己意漫事 指摘或為相異之評價,其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至抗告 人提出天晟醫院急診病歷影本,主張被逮捕時受非法刑求, 係抗告本院後始行提出之新主張及新證據,並非原聲請再審 之理由及證據,非本院所得審酌,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劉興浪 法 官 蔡廣昇 法 官 劉方慈 法 官 汪梅芬 法 官 黃斯偉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鄭淑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0

TPSM-114-台抗-424-20250320-1

台聲
最高法院

違反銀行法請求損害賠償再審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236號 聲 請 人 陳聖珠 陳杜摘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張秀珠等間違反銀行法請求損害賠償聲請 再審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4月11日本院裁定(113年度台聲 字第337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終審法院之裁定不服者,除合於法定再審事由得聲請再審 外,不容以其他方法聲明不服。本件聲請人不服本院確定裁定, 雖未以聲請再審之程序為之,但仍應視其為聲請再審,而依該程 序調查裁判,合先說明。 次查對於本院確定裁定聲請再審,非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 所列各款情形,不得為之,此觀同法第507條之規定自明。本件 聲請人對於本院113年度台聲字第337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並未 敘明該裁定有何法定再審事由。依上開說明,其聲請自難認為合 法。 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02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王 本 源 法官 陶 亞 琴 法官 王 怡 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宜 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9   日

2025-03-20

TPSV-114-台聲-236-20250320-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03號 抗 告 人 即聲請 人 許正浩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再審案件,不服臺灣澎湖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 4年1月13日裁定(113年度聲再字第1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本件抗告人於原審聲請再審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受判決人許 正浩(下稱聲請人)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本 院以111年度訴字第38號判決判處罪刑確定,惟該案採證認 事有失偏頗,違反經驗法則及刑事訴訟無罪推定原則,爰依 法聲請再審等語。 二、原裁定意旨略以: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 經本院於民國112年11月1日以111年度訴字第38號判決各判 處有期徒刑10年6月、10年4月,嗣聲請人不服,向臺灣高等 法院高雄分院提起上訴,經該院進行實質審理後,於113年4 月30日以113年度上訴字第7號判決上訴駁回,嗣聲請人不服 再提起上訴,經最高法院於113年10月17日以113年度台上字 第3461號判決上訴駁回而確定,此有上開判決書電腦列印本 及聲請人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聲請人前雖經本院以11 1年度訴字第38號為判決,然因其向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提起上訴,且該院未以上訴不合法,從程序上判決駁回上訴 ,揆諸前揭說明,本件再審之管轄法院應為最後審理事實之 第二審法院即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本院無管轄權,聲請 人向本院聲請再審,經核與刑事訴訟法第426條第1項之規定 不合,則聲請人誤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再審,自屬聲請再 審之程序違背規定,且無從補正,應予駁回。經核原裁定於 法並無不合。 三、抗告意旨雖以:聲請人即抗告人聲請再審,雖程序上有違誤 ,然原審法院未予究明詳查,故具狀請貴院依職權將案件 交付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辦理再審云云,並未對原裁定認 其無管轄權一節,具體指摘有何不當或違法,僅泛稱原審未 予究明詳查云云,其抗告即難謂有理由。又刑事訴訟再審篇 並無建制移送管轄之機制,則原審逕以管轄錯誤以由,駁回 抗告人在原審之聲請,於法亦無不合。是本件抗告人之抗告 並無理由,應予駁回。本件僅係程序上之裁定,聲請人仍得 依刑事訴訟法第420條或421條所定再審事由聲請再審,附此 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施柏宏                    法 官 林青怡                    法 官 李嘉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賴梅琴

2025-03-20

KSHM-114-抗-103-20250320-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等再審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237號 聲 請 人 王林立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游幸珠等間請求損害賠償等再審事件,對 於中華民國113年3月27日本院裁定(113年度台聲字第326號), 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本院確定裁定聲請再審,如其前訴訟程序應委任律師為訴 訟代理人者,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5條、第466條之1第 1項前段規定,亦應委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此為必須具備之 程式。本件聲請人對前訴訟程序其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 本院113年度台聲字第326號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 未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而其就原確定裁定之先前裁定(112 年度台聲字第286號、110年度台聲字第3068號、第3071號、第30 73號、第3643號)已多次聲請再審,因未委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 人,經本院裁定駁回,有各該裁定在卷可稽,參酌民事訴訟法施 行法第9條規定,可認其明知聲請再審要件有欠缺,得不命補正 ,逕認其聲請再審非合法。至聲請人以其他與本件無涉,經本院 以未表明再審理由或其他不得聲請再審之事由而裁定駁回聲請再 審之事件,主張毋庸委任訴訟代理人,容有誤會,併此說明。 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02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陳 容 正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賴 立 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0

TPSV-114-台聲-237-20250320-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遷讓房屋等(核定訴訟標的價額)聲請訴訟救助暨選任訴訟代理人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269號 聲 請 人 陳 忠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葉春枝間請求遷讓房屋等(核定訴訟標的 價額)事件,聲請訴訟救助暨選任訴訟代理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11月20日本院裁定(113年度台聲字第1116號),聲請再審,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終審法院裁定有所不服者,除合於再審事由得聲請再審外 ,不容以其他方法聲明不服。本件聲請人對於本院上開確定裁定 (下稱原確定裁定),提起抗告,應視為再審之聲請,依再審程 序審理,合先敘明。 次按聲請再審,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7第2項規定,預納裁 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本件聲請人對原確定裁定,聲請再 審,未據預納裁判費。雖其向本院聲請訴訟救助,惟業經本院於 民國114年1月15日以114年度台聲字第35號裁定駁回,並於同年2 月11日寄存送達於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三重分局大有派出所,同年 月21日生送達效力,有卷附送達證書可稽。茲已逾相當期間,聲 請人仍未繳納再審裁判費,參照民事訴訟法施行法第9條規定, 可認其明知聲請要件有欠缺,爰不定期間命補正,逕以聲請不合 法駁回之。 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02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官 林 金 吾 法官 陳 靜 芬 法官 高 榮 宏 法官 藍 雅 清 法官 蔡 孟 珊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蔚 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0

TPSV-114-台聲-269-20250320-1

台抗
最高法院

違反銀行法聲請再審再抗告案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509號 再 抗告 人 鄭俊彥 上列再抗告人因違反銀行法聲請再審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 4年2月5日駁回其抗告之裁定(114年度台抗字第178號),提起 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本院係終審法院,案件一經裁定,即屬確定,對於終審法 院裁定不得提起抗告或再抗告。 二、本件再抗告人鄭俊彥因違反銀行法聲請再審案件,既經本院 裁定將其抗告駁回,依法不得再抗告。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 ,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李英勇 法 官 楊智勝 法 官 林怡秀 法 官 張永宏                  法 官 林庚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怡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2025-03-19

TPSM-114-台抗-509-20250319-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等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214號 聲 請 人 蘇俊萌 訴訟代理人 林穆弘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日勝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損害賠 償等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月17日本院裁定(112年度台上 字第2729號),聲請再審,經臺灣高等法院移送前來,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主張本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729號確定裁定(下 稱原確定裁定)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第13款 之再審事由,對之聲請再審,係以:相對人抽換合約審閱本 第8.4條文,致使消費者保護法第11條之1第1項規定形成空 洞具文,本院卻不依職權調查,原確定裁定有消極不適用民 事訴訟法第475條但書規定之錯誤。相對人明知兩造有合約 審閱本之存在,伊已以前訴訟程序第二審(下稱原二審)法 院未行使闡明權,違背訴訟程序規定為提起上訴第三審理由 ,且原二審法院未命相對人提出合約審閱本,原確定裁定未 注意上情,有消極不適用同法第476條第3項規定之顯然錯誤 。另原確定裁定未將合約審閱本納入審理範圍,有不適用同 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之違法,如斟酌伊於原二審法院 提出之合約審閱本,可證明伊之請求權存在等語,為其論據 。 二、按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496條第1項第1款所謂適用法規 顯有錯誤,係指確定裁定所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 定,或與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意旨顯然違反, 或消極的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裁定者而言。次按上訴第三 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又其上訴 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 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民事訴 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 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 上重要性之理由。同法第467條、第470條第2項定有明文。 另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屬於第二審法院之職權,若其認定並 不違背法令,即不許任意指摘其認定不當,以為上訴理由。   原確定裁定係認定聲請人對於原第二審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 ,其上訴理由係就該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為 論斷,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者或與判決結果不生影 響者,泛言未論斷或論斷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 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 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 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因而裁定駁 回聲請人之上訴,核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從而,聲 請人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就原確定裁定聲 請再審,非有理由。 三、次按當事人提起第三審上訴是否合法,係屬本院應依職權調 查裁判之事項,對本院認其上訴不合法而駁回之裁定,以發 現未經斟酌之證物為由聲請再審,須該未經斟酌之證物係證 明其第三審之上訴為合法之事實。聲請人所指之上開證物, 均係關於本案原因事實之證據方法,與其提起第三審上訴合 法與否無涉,聲請人執之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 規定,對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亦非有理由。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鄭 純 惠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徐 福 晋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雅 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19

TPSV-114-台聲-214-2025031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