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謝崴瀚

共找到 129 筆結果(第 91-10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369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 人 粟振庭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違反政府採購法案件,對臺灣基隆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執行之指揮(113年度執字第3141號),聲明異 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如附件所示。 二、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定有明文。而此所稱「 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以檢察官有積極執行指揮之違法 及其執行方法有不當等情形,或就刑之執行或其方法違背法 令,或處置失當,致侵害受刑人權益而言。而受刑人科刑裁 判確定後,檢察官本即應依裁判本旨指揮執行,是應併罰之 數罪業經法院裁判定其應執行刑者,檢察官即應依裁判所定 之應執行刑執行,縱該定應執行刑裁定有違誤、不當,亦僅 得由受裁定之人依法向法院請求救濟,執行檢察官無從置喙 ,自不生執行指揮不當之問題,即無從依上開規定對檢察官 之執行聲明異議。此與數罪併罰定應執行刑案件,認有例外 得由檢察官再行聲請法院定執行刑必要之情,檢察官基於其 為國家裁判執行機關之地位,應本其職權,依刑事訴訟法第 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法院定其應執行之刑,倘指揮執行之 檢察官未此為之,經受刑人依同條第2項規定促請檢察官聲 請,仍遭拒時,得對檢察官指揮執行聲明異議之情形,顯然 有別,不可不辨(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293號、第2061 號裁定參照)。 三、經查: (一)受刑人前因違反政府採購法案件經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38 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年,經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4252 號判決上訴駁回確定,嗣經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 3年度執字第3141號執行在案(下稱本案執行案件),有本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38號、最高法院1 13年度台上字第4252號網路判決書查詢資料在卷可憑(本院 卷第41頁正背面、第43至58頁)。 (二)觀諸受刑人聲明異議意旨係以所犯本案執行案件,與受刑人 另案所犯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字第3356號等案件 案件,合於數罪併罰規定,檢察官未合併定其應執行刑即有 不當云云。惟受刑人並未提出其經促請檢察官聲請遭拒之任 何文件供參,復經本院詢臺灣高等檢察署及臺灣基隆地方檢 察署就受刑人本案執行案件是否曾經聲請定應執行,經臺灣 高等檢察署及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書記官均回覆以:受刑人 未曾就臺灣高等法院113年度上訴字第38號案件/113年度執 字第3141號案件聲請與其他案件合併定應執行刑等語,有本 院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憑(本院卷第59、60頁),則本件受 刑人未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2項規定促請檢察官聲請,於 遭拒時始得對檢察官之執行聲明異議,逕以檢察官未就本案 執行案件與他案合併定應執行刑提起本件聲明異議,於法未 合,應予駁回。 (三)至受刑人另以其本案執行案件為累犯,檢察官於「執行命令 」未記載是否為累犯云云。惟細繹受刑人所提出之檢察官執 行命令(本院卷第9頁),實為執行傳票(命令),亦即該 執行傳票(命令)係通知受刑人應於民國113年12月18日上 午10時至該署報到(於本案裁定時尚未屆至),併通知受刑人 應攜帶應沒收之偽造印章辦理沒收程序等事宜,有該執行傳 票(命令)在卷可憑(本院卷第9頁),復經本院電詢臺灣 基隆地方檢察署就本案執行案件執行指揮書上累犯記載為何 ,亦經該署書記官回覆以:本件受刑人尚未報到,故未開始 執行,尚未製作執行指揮書等語,有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在卷 可憑(本院卷第59頁),則本案執行案件受刑人既尚未報到 ,而未開始執行,自無審核檢察官此部分之執行指揮有無違 法、不當之情。受刑人逕以本案執行案件之執行傳票(命令 )未記載累犯云云,指摘檢察官執行指揮不當,亦無足採。 又受刑人所檢附與本案無關之執行指揮書(即證物㈡,本院卷 第10頁),無從憑採,併此敘明。 (四)從而,受刑人以檢察官未就本案執行案件為定應執行刑之聲 請及執行命令(傳票)未記載累犯為由,而向本院聲明異議 ,均非有理,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邱瓊瑩                    法 官 劉兆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崴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2024-12-10

TPHM-113-聲-3369-20241210-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26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洪啓禎 上列受刑人因詐欺等罪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3年度 執聲付字第119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洪啓禎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前因詐欺等罪案件,經法院判刑確定 、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民國113年12月6日核准假釋在案 ,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 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經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3年12月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8 9396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 冊、法院前案紀錄表,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 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邱瓊瑩                    法 官 劉兆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崴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2024-12-09

TPHM-113-聲保-1260-20241209-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255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宋岳霖 上列受刑人因詐欺等罪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3年度 執聲付字第120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宋岳霖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前因詐欺等罪案件,經法院判刑確定 、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民國113年12月6日核准假釋在案 ,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 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經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3年12月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8 8588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 冊、法院前案紀錄表,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 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邱瓊瑩                    法 官 劉兆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崴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2024-12-09

TPHM-113-聲保-1255-20241209-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26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謝淑娟 上列受刑人因詐欺等罪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3年度 執聲付字第121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謝淑娟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前因詐欺等罪案件,經法院判刑確定 、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民國113年12月6日核准假釋在案 ,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 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經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3年12月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8 9767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 名冊、法院前案紀錄表,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 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邱瓊瑩                    法 官 劉兆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崴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2024-12-09

TPHM-113-聲保-1266-20241209-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27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黃孟楷 (現在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受刑人因詐欺等罪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3年度 執聲付字第120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孟楷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前因詐欺等罪案件,經法院判刑確定 、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民國113年12月6日核准假釋在案 ,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 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經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3年12月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8 8441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 束名冊、法院前案紀錄表,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 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 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邱瓊瑩                    法 官 劉兆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崴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2024-12-09

TPHM-113-聲保-1271-20241209-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13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葉書瑋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3年度執聲字第2178號),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葉書瑋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拾月。   理 由 一、按法院對於定應執行刑之聲請,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者 外,於裁定前應予受刑人以言詞或書面陳述意見之機會,刑 事訴訟法第477條第3項定有明文。本院業已向受刑人葉書瑋 (下稱受刑人)函詢,予受刑人就本件定應執行之刑有以書 面方式陳述意見之機會(本院卷第32至37頁),合先敘明。 二、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竊盜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 表,應依刑法第50條第1項第1款、第2項、第53條、第51條 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 項聲請裁定等語。 三、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其罪之刑,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刑期以 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 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 ,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同 法第53條亦定有明文。次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 之,但有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之情形,受刑 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 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第2項定有明文。另數罪併罰中之 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併合 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部分所處之刑,自亦 無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44號、 第679號解釋意旨參照)。又按二裁判以上數罪,縱其中一 部分已執行完畢,如該數罪尚未全部執行完畢,因與刑法第 54條及司法院院字第1304號解釋所謂數罪併罰之各罪中有受 赦免或因刑法不處罰其行為而免其刑之執行,致僅餘一罪之 情形有別,自仍應依刑法第53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904號裁定參照)。 四、經查:受刑人因竊盜等案件,先後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及本 院判決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且各罪俱係於附表編號1 所示判決確定日期(民國111年4月25日)前所為,就上開各 案犯罪事實為最後判決之法院復為本院,有本院被告前案紀 錄表及如附表各編號之判決書附卷可稽。復查,如附表編號 1所示之罪得易科罰金、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不得易科罰金, 屬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之情形,依同條第2項規定, 須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刑,始得依同法第51 條規定定之。茲受刑人已表示請求檢察官就如附表所示各罪 ,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此有受刑人簽名之臺灣臺北地方檢 察署依10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 定應執行刑調查表在卷可稽(本院卷第6~8頁)。又雖如附 表編號1部分已執行完畢(本院卷第30頁),揆諸前開說明 ,亦無妨於本院就已執行完畢部分與餘罪定應執行刑。茲聲 請人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以本院為犯罪事實 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就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定應執行 之刑,其聲請經核尚無不合,應予准許。經考量受刑人所犯 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均為罪質相同之竊盜案件,附表編 號1所示犯罪時間為110年5月30日、附表編號2所示犯罪時間 則為109年5月8日,犯罪時間有所間隔,參以受刑人前因個 人資料保護法案件,於109年4月6日因拘役執行完畢出監, 旋即於同年5月8日再犯附表編號2所示竊盜犯行,復於附表 編號2所示竊盜犯行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109年12 月7日以109年度偵緝字第1714號起訴在案後,再犯如附表編 號1示竊盜犯行,其法治觀念顯然薄弱,並彰其自我約束能 力不足、心存僥倖之人格特性;再酌以受刑人於附表編號2 所示竊盜案件審理中提出領有輕度身心障礙證明,暨其所犯 之不法內涵及侵害法益程度等情,並權衡其行為責任與整體 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等因素;再參酌受刑人於本院函詢 時就定應執刑未表示意見等情(本院卷第32~37頁),爰裁 定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另本件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之 罪雖經法院判處得易科罰金之刑,但因與附表編號2所示不 得易科罰金之刑合併定應執行刑,依上揭說明,自無庸再為 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之諭知,附此敘明。至於附表編號1所示 之罪,業經執行完畢,於本件執行時,應予扣抵,併此敘明 。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但 書、第2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邱瓊瑩                    法 官 劉兆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謝崴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附表: 編號 1 2 (以下空白) 罪名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8月 犯罪日期 110年5月30日 109年5月8日 偵查機關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666號 臺北地檢109年度偵緝字第1714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新北地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1年度簡字第730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1298號 判決日期 111年3月3日 113年9月4日 確定判決 法院 新北地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1年度簡字第730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1298號 確定日期 111年4月25日 113年9月4日 得否易科罰金 是 否 備註 ⑴新北地檢113年度執緝字第121號(已執畢) ⑵附表編號1備註欄案號誤載為「新北地檢113年度偵緝字第121號」,應更正如上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7180號

2024-12-05

TPHM-113-聲-3136-20241205-1

侵抗
臺灣高等法院

不服延長羈押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侵抗字第11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范永生 指定辯護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公設辯護人張哲誠 上列抗告人即被告因妨害性自主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 3年度侵訴字第89號,中華民國113年11月12日所為之延長羈押裁 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被告甲○○(下稱被告)因妨害性 自主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其涉犯刑法第22 5條第1項之乘機性交罪提起公訴,嗣被告經合法傳喚未到庭 ,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下稱新北地院)發布通緝後,於民 國113年9月3日通緝到案,由該院受命法官訊問後,以被告 涉犯前開罪名嫌疑重大,復經通緝到案,有逃亡之事實,及 羈押之必要,而於同(3)日予以羈押在案;因被告之羈押 期間將於113年12月2日屆滿,經新北地院於113年11月12日 審理時,就是否延長羈押訊問被告,及聽取檢察官、辯護人 之意見後,認被告雖未坦承犯行,但參酌卷內事證,被告所 涉前開罪嫌仍屬重大,且前述羈押事由迄今未有改變而依然 存在;再者,被告另因妨害性自主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偵查後,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22條第1項第6款、 第221條第1項之利用供公眾或不特定人運輸之交通工具之機 會對女子為強制性交罪嫌,而以112年度偵緝字第3811號提 起公訴,現由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13年度侵訴字第57號審 理中,此有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則被告於相近時 間,另犯有前揭犯行,亦有事實足認其有反覆實施妨害性自 主犯行之虞,是被告羈押之原因亦有所增加。再衡酌本案雖 已進行審理程序及調查證據完畢,復經定期宣判,惟全案尚 未確定,考諸全案相關事證、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切情事 ,仍有繼續羈押之必要,尚無從以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等 其他手段替代,復無刑事訴訟法第114條所列各款規定之不 得羈押事由存在,爰自113年12月3日起延長羈押2月等語。 二、抗告意旨如附件所示。 三、按羈押被告,偵查中不得逾2月,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 續羈押之必要者,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 101條或第101條之1之規定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 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月,如所犯最重本刑為10 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者,第一審、第二審以3次為限, 第三審以1次為限,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前段、第5項分 別定有明文。次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 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 行者,得羈押之:㈠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者。㈡有 事實足認為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 者。㈢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 之罪,有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 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刑法第22 1條之強制性交罪、第222條之加重強制性交罪、第225條之 乘機性交猥褻罪,其嫌疑重大,有事實足認為有反覆實行同 一犯罪之虞,而有羈押之必要者,得羈押之,刑事訴訟法第 101條第1項、第101條之1第1項第2款亦有明定。而所謂「犯 罪嫌疑重大」,係指所犯之罪確有重大嫌疑而言,與案情及 罪名是否重大無關。又羈押之目的,主要在於使追訴、審判 得以順利進行,或為保全證據或保全對被告刑罰執行之目的 ;而被告有無羈押之必要,法院得按照偵審程序進行程度, 就具體個案情節予以斟酌決定,如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為 准予羈押裁定,無明顯違反法定要件及比例原則,即難謂有 違法或不當可言。 四、本院之判斷: (一)被告前因涉犯刑法第225條第1項乘機性交罪嫌,經檢察官提 起公訴,依證人之證述、叫車紀錄、監視器畫面及擷圖、車 輛詳細資料報表、告訴人拍攝之案發現場照片、內政部警政 署刑事警察局112年10月24日刑生字第1126041826號鑑定書 、112年12月27日刑生字第1126069613號鑑定書、診斷證明 書等相關證據,足見起訴所指之被告犯罪嫌疑確屬重大;又 被告本案於偵查及原審時均因傳喚未到,先後經臺灣新北地 方檢察署於113年3月28日以新北檢貞偵黃緝字第2441號通緝 書、新北地院於113年8月30日以113年新北院楓刑乙科緝字 第1442號通緝書通緝在案(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 字第75363號偵查卷,下稱偵卷,第143頁;新北地院113年 度侵訴字第89號卷,下稱原審卷,第95、97頁);此外,依 被告於113年9月3日為警緝獲後,於警詢時就員警詢問其通 緝期間居住於何處,即答以「不知道」(原審卷第107頁) ,復於原審同日訊問時僅以手寫其住居所為「臺北市○○區○○ 路00號1樓」(原審卷第134、137頁),而該址並非其戶籍 所在地之「新竹縣○○鄉○○村0鄰○○○000號」(原審卷第31頁 ),復未說明基於何原因居住於上開臺北市中正區之住址, 綜上各節,堪認被告確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再者,被 告於112年9月10日為本案犯行後,旋於同年10月間再犯刑法 第222條第1項第6款、第221條第1項之利用供公眾或不特定 人運輸之交通工具之機會對女子為強制性交罪嫌,經臺灣桃 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緝字第3811號提起公訴, 現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13年度侵訴字第57號審理中,有 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憑(本院卷第68頁),而與本案之犯 罪手法,即利用其駕駛營業用小客車而犯妨害性自主案件之 犯罪手段雷同,自有事實堪認被告有反覆實施同一犯罪之虞 。另參酌本案犯罪情節、查獲過程等節,被告所犯行為態樣 對社會秩序危害非輕。經衡酌防衛社會安全之目的,綜合審 酌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等公益 考量,與被告人身自由私益及防禦權受限制程度,就目的與 手段依比例原則為權衡,若命被告以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 等侵害較小之手段,替代羈押,均不足以確保本案後續審判 或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而確有延長羈押之必要。 (二)另羈押要件中所謂「犯罪嫌疑重大」,非但無從與刑事訴訟 法第251條第1項之起訴門檻即「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同 法第299條第1項有罪門檻即「犯罪已經證明」相提並論,甚 且未達同法第88條之1第1項第1、3款規定「有事實『足認為』 犯罪(或共犯)嫌疑重大」之高標準,是以就現存事證予以斟 酌,倘依通常人之合理判斷,關於該犯罪事實之嫌疑可予以 首肯者,即得認為犯罪嫌疑重大;以檢察官現時所提出之證 據,具有表面可信之程度為已足,此觀同法第159條第2項容 許傳聞證據規定益明。至於證據如何取捨、審酌,須迨至審 判中辯論,始能決定。本案依前述說明,堪認被告已達犯罪 嫌疑重大之羈押要件。被告以其應為無罪云云,指摘原裁定 不當,為無理由。 (三)至被告雖稱其罹患皮膚疾病、痔瘡等疾患,然被告所罹上開 疾患非不能依循法務部○○○○○○○○相關安全戒護規定就醫治療 ,復無其他證據可認被告之宿疾有立即之生命危險,而有非 保外治療顯難痊癒之情形,而無刑事訴訟法第114條第3款所 定之事由。至被告所述羈押處所環境不佳等情,則並非被告 有無羈押必要性之法律上應審酌事項,與被告是否應繼續羈 押無涉,附此說明。 五、綜上所述,原審認被告有羈押之原因與必要,裁定諭知羈押 ,並以原羈押事由尚未消滅,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裁定延長 羈押2月,經核未有法定羈押事由不備及違反比例原則之情 事。故被告提起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邱瓊瑩                    法 官 劉兆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謝崴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2024-12-04

TPHM-113-侵抗-11-20241204-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違反性騷擾防治法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上易字第2178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NGUYEN TRONG THANH男 選任辯護人 林傳欽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性騷擾防治法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 ○○○ 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八日起限制出境 、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居 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由足認 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偵查中 檢察官聲請延長出境、出海,第一次不得逾4月,第二次不 得逾2月,以延長二次為限。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 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 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10年,刑事訴訟法第93條 之2第1項、第93條之3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上訴人即被告甲○○ ○○ ○○○ (下稱被告)因違反性 騷擾防治法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於民國113年5月8日 為被告限制出境、出海8月等情,有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 度易字第543號裁定、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5月8日北院英 刑與113易543字第1139024035號函、臺灣臺北地方法院限制 出境(海)通知書(稿)等在卷可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 3年度易字第543號卷第15至17、19頁)。原審判決後,被告 不服提起上訴,於113年11月25日繫屬本院(本院卷第3頁) ,先予敘明。 三、本院審酌全案證據資料,認被告被訴違反修正前性騷擾防治 法第25條第1項之罪,經原審判決判處有期徒刑3月,堪認被 告犯罪嫌疑重大;又被告為逾期居留本國之越南籍逃逸移工 ,且於犯後為警到場前即趁隙逃逸,嗣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於112年5月31日以北檢銘果緝字第1932號通緝書通 緝,經警於113年4月16日緝獲等情,有內政部移民署外人居 停留資料查詢(外勞)-明細內容、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通 緝書(稿)、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文山第二分局通緝案件移送 書在卷可憑(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4672號偵 查卷第119至110頁,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緝字第8 74號偵查卷第3、17頁),衡情被告若因此生避罪逃亡之心 ,並非不可想見;此外,被告為越南籍移工,被告若啟逃亡 之意,自較具備行動及於海外生活之資源;則依上開各節以 觀,自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符於刑事訴訟法第93條 之2第1項第2款之限制出境、出海事由。為確保後續審理或 執行之順利進行,有必要對被告之居住、遷徙自由為較低度 之限制,爰裁定如主文。 四、本件執行機關為內政部移民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 ,併予敘明。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2項、 第93條之3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邱瓊瑩                    法 官 劉兆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謝崴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2024-12-04

TPHM-113-上易-2178-20241204-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2521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 人 郭俊漢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明異議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 3年度聲字第3060號,中華民國113年10月30日所為之裁定,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郭俊漢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補正敘述具體之抗告理由。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對於法院之裁定有不服者,除有特別規定外,得抗 告於直接上級法院;提起抗告,應以抗告書狀,敘述抗告之 理由,提出於原審法院為之;抗告法院認為抗告有不合法律 上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抗告權已經喪失之情形者,應 以裁定駁回之,但抗告有不合法律上程式之情形可以補正而 未經原審法院命其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 訴訟法第403條第1項、第407條、第408條第1項、第411條分 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抗告人即受刑人(下稱抗告人)郭俊漢因聲明異議案 件,不服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3060號,民國113 年10月30日所為之裁定,於法定期間內向原審法院提出抗告 狀,惟其抗告狀並未敘述抗告理由,僅記載「因不服裁定駁 回,依法定期10日內,提起抗告申明,容司改會律師撰狀理 由後,後補呈上」等語,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11條但書規定 ,命抗告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敘述具體之抗告理 由,如逾期未補正者,即裁定駁回其抗告。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11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邱瓊瑩                    法 官 劉兆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謝崴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2024-12-03

TPHM-113-抗-2521-20241203-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06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許鼎毓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3年度執聲字第2152號),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許鼎毓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 刑拾月。   理 由 一、按法院對於定應執行刑之聲請,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者 外,於裁定前應予受刑人以言詞或書面陳述意見之機會,刑 事訴訟法第477條第3項定有明文。本院業已向受刑人許鼎毓 (下稱受刑人)函詢,予受刑人就本件定應執行之刑有以書 面方式陳述意見之機會,合先敘明。 二、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詐欺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 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第50條第1項規定,定 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 三、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其罪之刑,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刑期以 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 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 ,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同 法第53條亦定有明文。再按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 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 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 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其他裁 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 。是以,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 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13年度 台抗字第556號裁定參照)。又按二裁判以上數罪,縱其中 一部分已執行完畢,如該數罪尚未全部執行完畢,因與刑法 第54條及司法院院字第1304號解釋所謂數罪併罰之各罪中有 受赦免或因刑法不處罰其行為而免其刑之執行,致僅餘一罪 之情形有別,自仍應依刑法第53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904號裁定參照)。又依刑事訴 訟法第348條規定,於第一審判決後,倘當事人明示僅就量 刑部分上訴,第二審法院應以第一審認定之犯罪事實為量刑 妥適與否之審查,並為實體判決,且法院對被告為具體科刑 時,關於被告有無刑罰加重、減輕或免除法定刑之具體事由 ,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屬有關行為屬性事由及行為人屬性事 由暨其他影響量刑之因素,俱屬法院對被告科刑時應予調查 、辯論及審酌之事項及範圍,因此第二審法院關於「刑」之 審判範圍,尚非僅限與犯罪事實無關之一般個人情狀事由, 仍包括與犯罪構成要件事實攸關及其他有特殊犯罪情狀而依 法予以加重、減輕或免除其刑處遇等科刑事由之判斷,依此 所為實體判決,自宜為相同解釋,同認係最後審理事實並從 實體上諭知判決之法院,申言之,所謂「犯罪事實最後判決 之法院」,亦包括「最後審理科刑事實並諭知實體判決之法 院」(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256號裁定參照) 四、經查:受刑人因詐欺等案件,先後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及本 院判決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且各罪俱係於附表編號1 所示判決確定日期(民國112年3月20日)前所為,又本件如 附表編號2部分經第一審判決後,雖受刑人僅就量刑部分上 訴,惟本院所為之第二審判決仍援引第一審認定之犯罪事實 為量刑基礎予以審酌,有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2025號判決 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7至19頁),自應認本院仍為「犯罪事 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或「最後事實審法院」。本院就附表編 號1至3所示案件再為定應執行刑之裁判時,自應受前開判決 所為定應執行刑內部界限之拘束,而應在上開已定應執行刑 部分加計未定應執行刑之總和即有期徒刑部分於1年1月範圍 內定應執行刑。又雖如附表編號1部分已執行完畢(本院卷 第49至50頁),揆諸前開說明,亦無妨於本院就已執行完畢 部分與餘罪定應執行刑。茲聲請人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 項之規定,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就如附 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定應執行之刑,其聲請經核尚無不合, 應予准許。經考量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為幫助 洗錢案件,附表編號2、3所示之罪均為罪質相同之加重詐欺 取財案件;且附表編號1至3之犯罪時間均在110年9月間至同 年12月間,犯罪時間尚屬密切;另參酌受刑人就附表1所示 犯行所擔任提供其所有之銀行帳戶予不詳詐欺成員,幫助不 詳詐欺成員從事詐欺取財犯行之犯罪手段;就附表編號2、3 所示加重詐欺犯行,均係於網際網路刊登不實交易訊息詐欺 被害人,犯罪手法雷同;再衡以附表編號1至3所示犯行所侵 犯者均非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回復性個人法益,受刑人均 已如數賠償被害人損失,其中附表編號2所示犯行賠償金額 並超出被害人所受損害,暨其所犯之不法內涵及侵害法益程 度等情,並權衡其行為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 等因素;再參酌受刑人於本院函詢時就定應執刑所表示之意 見(本院卷第61至63頁),爰裁定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 另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業經執行完畢,於本件執行時,應 予扣抵,併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邱瓊瑩                    法 官 劉兆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崴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洗錢防制法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萬元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6月 犯罪日期 110年9月28日 110年12月13日 110年12月14日 偵查機關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7004、23859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40091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調偵字第627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新北地院 臺灣高院 新北地院 案號 111年度金簡字第702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2025號 112年度審訴字第1073號 判決日期 111年9月23日 113年5月28日 113年3月8日 確定判決 法院 新北地院 臺灣高院 新北地院 案號 111年度金簡字第702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2025號 112年度審訴字第1073號 確定日期 112年3月20日 113年7月16日 113年6月27日 得否易科罰金 否 否 否 備註 ⑴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5477號(已執畢) ⑵編號1偵查機關年度案號漏載「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3859號」,應更正如上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1569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142號 編號1、2曾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2914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7月

2024-11-29

TPHM-113-聲-3069-2024112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contact@know99.com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