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敏翠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91-100 筆)

壢秩
中壢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 114年度壢秩字第20號 移送機關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 被移送人 李皓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4年3月3日中警分刑字第1140017489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李皓無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而有危害安全之虞 ,處罰鍰新臺幣肆仟元。 扣案之類似真槍之槍型打火機壹支沒入。   事實及理由 一、被移送人李皓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一)時間:民國114年2月22日14時30分許。 (二)地點:桃園市○○區○○街0號。 (三)行為:無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而有危害安全       之虞。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之事證證明屬實。 (一)被移送人於警訊時之自白。 (二)現場監視器照片3張。 (三)扣案之槍型打火機1支。 三、按無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而有危害安全之虞 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萬8,000元以下罰鍰,社會秩 序維護法第65條第3款定有明文。經查,被移送人於前揭時 、地,因與他人有口角糾紛而於公眾場持槍型打火機1支嚇 唬對方,為被移送人於警詢時所自承,並有扣案之槍型打火 機1支在卷可佐,然考量前開槍型打火機1支之外型與真槍類 似,足認被移送人確無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 而有危害安全之虞之事實,應堪認定。爰審酌被移送人並持 槍型打火機1支、違序後態度及其年齡智識、行為之動機、 目的、品行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處罰。 四、扣案之槍型打火機1支為被移送人所有,且係供違反社會秩 序維護法行為所用之物,業據被移送人供述在卷,爰依社會 秩序維護法第22條第3項規定,併予宣告沒入。 五、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1 項、第65條第3 款、第22條第 3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2025-03-07

CLEM-114-壢秩-20-20250307-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給付修繕費用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壢小字第324號 原 告 黃建程 被 告 偶文琦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修繕費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三日內,補繳本件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50 0元,逾期未補正,即裁定駁回原告之訴。另原告於補繳上開裁 判費時,請併同檢附完整不動產買賣契約書影本到院。   理  由 一、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費用法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 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此規定於小額程序亦適用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 6款、第436條第2項及第436條之23定有明文。又裁判費之徵 收,以為訴訟行為(如:起訴、上訴)時之法律規定為準( 最高法院92年第17次民事庭會議決議意旨參照)。 二、經查,本件原告於民國113年10月14日向被告等人聲請支付 命令,該支付命令並於113年11月29日送達被告,嗣經被告 於113年12月5日提出異議,故被告對於原告所提支付命令異 議視為起訴,是本件原告起訴之日為113年12月5日,而原告 於聲請支付命令時,其請求為被告等人應給付原告新臺幣( 下同)98,700元,及支付命令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則加計計算至原告起訴日前一日之 利息(共計68元),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 98,768元,而裁判費之徵收標準於114年1月1日施行,本件 原告視為起訴日則在修正施行前,故應以修正前之標準徵收 裁判費,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000元,原告僅於聲請支付命 令時繳納500元,剩餘500元未據原告繳納。從而,原告起訴 之程式顯有欠缺,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 ,命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3日內補繳裁判費,逾期未補 正,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三、另觀原告於聲請支付命令時所附之不動產買賣契約書僅附1 頁,似未檢附完整之買賣契約書,原告於補繳裁判費之際, 請併同檢附完整買賣契約書影本到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核定之訴訟標的價額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台幣1,500 元;其餘關於 命補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2025-03-07

CLEV-114-壢小-324-20250307-1

壢簡
中壢簡易庭

給付工程款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壢簡字第404號 原 告 楊德鴻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5日內,具狀補正原告當事人適格之欠缺, 如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有當事人不適格或欠缺權利保護必要之情形者 ,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 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 第1款定有明文。又按所謂當事人適格,係指當事人就特定 訴訟標的有實施訴訟之權能而言,此項權能之有無,悉依當 事人與特定訴訟標的之關係定之,若當事人對於其所主張為 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依實體法規定有處分之權能,即足當 之(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250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原告主張:原告承攬被告位於桃園市○○區○○路000巷0弄0號 住家工程,並於民國113年10月22日完工,被告以各種理由 拖延支付工程款新臺幣(下同)26萬元,該工程費用總額為30 萬元,預付4萬元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260,000 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5%計 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經查,觀諸原告所提對話紀錄內容中有一張「旭景企業社」 之工程報價單,總工程金額為30萬元,並蓋有旭景企業社統 一發票專用章,戳章上方並記載統一編號以及原告為負責人 等語,本院職權查詢旭景企業社之商業登記資料,可知旭景 企業社之商業組織類型為「合夥」,資本額為100萬元,原 告為登記負責人(出資額20萬元),尚有另名出資80萬元之合 夥人,是本案承攬契約係發生在被告與「旭景企業社」之間 ,原告並非契約當事人,至多僅為法定代理人而已。是原告 就上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依實體法規定並無處分之權能, 自無實施訴訟之權能,揆諸上開說明,原告當事人適格即有 欠缺,茲依前揭規定,命原告補正如主文所示,逾期不補正 ,即駁回其訴。 四、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第1款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2025-03-07

CLEV-114-壢簡-404-20250307-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壢小字第353號 原 告 邱九貴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3日內,提出原告簽名或蓋章之起訴狀正 本與繕本。   理  由 一、按起訴,應提出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訴訟標的、原因 事實、應受判決事項聲明之訴狀,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 定有明文。當事人或代理人應於書狀內簽名或蓋章。其以指 印代簽名者,應由他人代書姓名,記明其事由並簽名。書狀 及其附屬文件,除提出於法院者外,應按應受送達之他造人 數,提出繕本或影本,此亦為民事訴訟法第117條、第119條 第1項所明定。又原告之訴其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 期間先命補正,同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第6款亦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原告所提之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並未有原告之簽 名或蓋章,依前開說明,原告起訴程式有以上欠缺並可以補 正,本院司法事務官於安排民國114年2月21日上午10時31分 之調解庭時已命原告補正,然原告迄今未補正,爰再次定期 間命原告補正之,逾期如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2025-03-07

CLEV-114-壢小-353-20250307-1

壢簡
中壢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壢簡字第1934號 原 告 李達明 被 告 藍天浩 訴訟代理人 沈靖家律師(解除委任) 簡羽萱律師 蔡騏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1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為受過教育、識字及熟悉電腦操作之成年人 ,明知金融機構帳戶提供他人使用,可能遭詐騙集團利用, 並作為犯罪工具使用,且政府三令五申再三宣導,各金融機 構營業大廳更是貼滿不得將帳戶提供他人使用,可能遭詐騙 集團利用,被告仍於民國112年10月間與詐欺集團同夥,共 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及掩飾、隱匿詐欺 犯罪所得來源、去向之洗錢犯意聯絡,由其同夥於112年10 月13日以假投資之詐術誘騙原告將新臺幣(下同)30萬元匯入 被告於土地銀行開立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本案帳 戶),再由被告透過網路銀行從該帳戶轉出,藉此達到洗錢 目的,被告雖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以113年度偵字第2723 號為不起訴處分,然被告行為等同幫助詐騙集團,縱使非故 意,然仍難辭有過失行為,被告既因投資60餘萬元,因想提 領才讓詐騙集團有可乘之機云云,此舉可判斷被告係為獲取 不法利益才鋌而走險,且依洗錢防制法第15條之2之規定可 知,任何人不得將自己金融機構帳戶提供他人使用等語。爰 依民法第184條、第179條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被告應給 付原告3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被告係誤信投資需要繳納稅金,主觀上並未能預 見帳戶會遭詐騙集團利用,並無故意或過失,被告係於112 年7月間結識「思雅」之女子,聽從其投資60餘萬元後,帳 面獲利2千萬元,因此想提領獲利部分,經告知要繳納稅金 ,「思雅」則佯稱閨蜜會出借稅金給被告,後續便請被告將 款項繳納稅金,難認有共同侵權行為,縱使仍成立,原告亦 有與有過失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本件原告受詐欺成員詐欺致其陷於錯誤,而依詐欺成員之指 示,匯款30萬元至被告之本案帳戶等事實,有臺灣桃園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偵字第27223號不起訴處分書處分書附 卷可憑,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偵查卷宗核閱無訛,堪信 此部分為真實。  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違反 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 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84條定有明文。又 損害賠償之債,以有損害之發生及有責任原因之事實,並二 者之間有相當因果關係為其成立要件(最高法院30年渝上字 第18號判決先例意旨參照)。又按民法侵權行為所謂過失, 應以是否怠於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為斷,苟非怠於此種注意, 即不得謂之有過失,被害人自不得依侵權行為法則請求賠償 損害(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3626號判決意旨參照)。次 按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須以當事人間之財產損益變動,即 一方受財產上之利益,致他方受財產上之損害,無法律上之 原因,為其成立要件。而一方基於他方之給付受有利益,是 否「致」他方受損害,應取決於當事人間是否存有給付目的 及給付關係而定。在指示人依補償關係指示被指示人將財產 給付領取人之指示給付關係,其給付關係係分別存在於指示 人與被指示人及指示人與領取人之間;至於被指示人與領取 人間,因領取人係基於其與指示人之對價關係,由指示人指 示被指示人向領取人為給付,該二人間僅發生履行關係,而 不發生給付關係。準此,被指示人依指示將財產給付領取人 後,倘其補償關係所由生之契約關係不存在(如不成立、無 效、被撤銷或解除),被指示人只能向指示人行使不當得利 返還請求權,而不得向受領人請求(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 字第540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按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張 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證 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舉 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高法 院72年度台上字第4225號、107年度台上字第2320號判決意 旨參照)。  ㈢經查,本件被告亦有受詐騙集團詐騙,而投資60餘萬元等情 ,此為兩造所不爭執,而細譯被告與詐騙集團之對話紀錄內 容可知,該詐騙集團成員向被告稱「你裡面的資產都是屬於 你的總資產,稅金不會從裡面扣除,客服昨天發傳給你的我 都看明白拉,是要先去繳納這8萬多美金的稅金,你才能從 交易所裡面提領自己的資產出來的;閨蜜說先轉了30萬,你 先去交易所繳一些」等語(見偵字卷第134頁至第135頁),參 酌上開對話內容,足認被告係受詐欺集團成員以投資有獲利 ,需要繳納稅金之詐術,並透過他人借款之方式繳納稅金, 而被告自身亦有因詐騙集團詐騙而投資60餘萬元,已難認被 告本身在受詐欺之過程中,仍能認為被告有相同警覺程度, 而對其銀行帳戶資料將遭詐欺集團利用之事實必有預見。故 被告提供系爭帳戶金融卡及密碼予詐欺集團之行為,尚難認 有何故意或違反注意義務之過失可言。基上,原告主張依侵 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損害賠償,並無理由。  ㈣次查,原告匯款30萬元至本案帳戶,係基於第三人即詐欺集 團成員之指示匯款,被告雖提供本案帳戶予詐欺集團,但無 證據證明被告最終有取得該款項,且原告所匯入之款項亦已 遭詐欺集團提領一空,益見被告對於本案帳戶已無支配能力 ,或有留存該等匯入款項之行為。則依前述最高法院判決意 旨之說明,原告與被告間本無給付目的之存在,亦即兩造間 僅屬指示給付關係,實際給付關係則存在於原告與詐欺集團 成員之間,故被指示人(即原告)與可領取款項人(即被告 )間,本無給付關係存在,自無從成立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 ;本件原告係受到指示人即詐欺集團成員之詐欺,亦僅單純 屬其與該指示人間之法律關係因有瑕疵而有得撤銷之問題, 並不影響兩造間「指示給付關係」之認定,原告僅得向指示 人即詐欺集團成員,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不得依民法第179 條規定向被告請求返還。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79條規定, 請求被告給付30萬元亦為無理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及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 訴訟,其主張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舉證據,經 審酌結果,與本件判決結論均無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2025-03-07

CLEV-113-壢簡-1934-20250307-1

壢簡
中壢簡易庭

返還所有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壢簡字第384號 原 告 吳霈恩 訴訟代理人 林君鴻律師 被 告 張芷馨 訴訟代理人 陳澤熙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所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三日內,補繳本件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3, 860 元,逾期未補正,即裁定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必備之程式;原告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 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及但書分別 定有明文。又裁判費之徵收,以為訴訟行為(如:起訴、上 訴)時之法律規定為準(最高法院92年第17次民事庭會議決 議意旨參照)。 二、經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355,100元 ,又裁判費之徵收標準雖提高,並於114年1月1日施行,然 本件原告具狀起訴之日期為113年12月26日,此有本院收文 戳章在卷可考,是依前開規定,本件裁判費之徵收仍應以修 正前之標準徵收,應徵第一審裁判費3,860 元,未據原告繳 納。從而,原告起訴之程式顯有欠缺,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 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命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3日內補 繳裁判費,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核定之訴訟標的價額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台幣1,500 元;其餘關於 命補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2025-03-07

CLEV-114-壢簡-384-20250307-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清償信用卡消費款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壢小字第1865號 原 告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衍茂 訴訟代理人 嚴啓榮 江宏立 被 告 簡逸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信用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1,428元,及其中新臺幣49,287元自民國 113年3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十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 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三、民事訴訟法第471 條第1 項:(依同法第436 條之32第2 項   規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式準用之)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   由者,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理由書於原第二   審法院;未提出者,毌庸命其補正,由原第二審法院以裁定   駁回之。

2025-03-06

CLEV-113-壢小-1865-20250306-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壢小字第1846號 原 告 楊美音 被 告 連正璿 訴訟代理人 趙金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6萬元,及自民國113年12月30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本件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規定,除下列理由要領 外,僅記載主文,其餘省略。 二、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違反 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數人共 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 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 。民法第184條、第185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又民事上 之共同侵權行為(狹義的共同侵權行為,即加害行為)與刑 事上之共同正犯,其構成要件並不完全相同,共同侵權行為 人間不以有意思聯絡為必要,數人因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 利,苟各行為人之過失行為,均為其所生損害共同原因,即 所謂行為關連共同,亦足成立共同侵權行為,依民法第185 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各過失行為人對於被害人應負全部損 害之連帶賠償責任(最高法院67年台上字第1737號判決意旨 可供參照)。經查,原告主張被告基於幫助他人詐欺取財及 洗錢之不確定故意,於民國111年2月初某日,將其所申設之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本案 帳戶)之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提供予年籍不詳之友人「李家 豪」。嗣「李家豪」與其所屬詐欺集團成員即共同意圖為自 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洗錢之犯意聯絡,向原告施 以詐術,致原告陷於錯誤,而匯款新臺幣(下同)8萬元至本 案帳戶內,旋經該詐欺集團成員轉出一空,被告即以此方式 幫助詐欺集團向他人詐取財物及隱匿犯罪所得之去向等情, 業經本院113年度審金簡字第62號刑事判決(下稱系爭刑事 判決)認定無訛,有前開判決書在卷可查,亦經本院職權調 閱系爭刑事判決卷電子卷核對無訛,且被告對此部分之客觀 事實亦無爭執,堪認原告主張為真。準此,被告既為上開詐 欺集團之幫助犯,而上開詐欺集團成員為詐欺行為,致原告 陷於錯誤而轉帳共計8萬元至被告所提供之本案帳戶,復由 詐欺集團成員提領上開款項而獲不法利益,雖前階段致電詐 欺原告、指示原告匯款等行為並非被告所為,然客觀上均為 原告所受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依前開說明,原告自得請求 被告就前開損害,負擔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 三、至被告訴訟代理人稱:被告並無犯罪所得,原告是自己跟詐 騙集團互動導致詐騙,且可預見投資行為都會有財物損失風 險,需自負盈虧,原告要自行承擔,對於原告匯入被告帳戶 的錢遭詐騙集團轉走之過程及結果,被告毫不知情,被告也 是受害者,且已接受法律處罰等語。經查,是否有刑事上之 犯罪所得以及是否接受刑罰,與是否應負擔民法上侵權行為 損害賠償責任,此本係屬二事,又原告係因遭不法之詐騙手 段詐騙,此與一般合法管道之投資行為並不相同,無法將合 法之投資管道與詐騙之行為混為一談,又被告雖對原告遭詐 騙之過程以及金流之移轉並不知情,然被告既為共同侵權行 為人,依前開法律說明,自當負起侵權行為之責任。準此, 難認被告訴訟代理人所主張有據。 四、復按當事人不得為適用小額程序而為一部請求。但已向法院 陳明就其餘額不另起訴請求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3 6條之16定有明文。經查,系爭刑事判決記載原告遭詐騙之 款項為8萬元已如前述,而原告起訴時僅請求6萬元,並於民 國114年2月6日本院言詞辯論期日時當庭表明就餘額不另為 請求,此有本院言詞筆錄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37頁反面) ,揆諸前開說明,於法亦無不合。至原告起訴時雖勾選「連 帶給付」以及「給付」之選項(見附民卷第5頁),惟連帶之 債者,乃以同一給付為標的,債務人或債權人之間具有連帶 關係之複數主體之債。本件被告僅一人,自不發生連帶給付 之問題,依上開說明,原告請求被告連帶給付前揭款項之部 分,即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 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 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三、民事訴訟法第471 條第1 項:(依同法第436 條之32第2 項   規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式準用之)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   由者,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理由書於原第二   審法院;未提出者,毌庸命其補正,由原第二審法院以裁定   駁回之。

2025-03-06

CLEV-113-壢小-1846-20250306-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給付電信費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壢小字第1528號 原 告 裕邦信用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載霆 訴訟代理人 郭書妤 劉書瑋 被 告 譚暉耀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電信費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6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3,559元,及其中新臺幣1,370元自民國1 13年12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 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三、民事訴訟法第471 條第1 項:(依同法第436 條之32第2 項   規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式準用之)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   由者,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理由書於原第二   審法院;未提出者,毌庸命其補正,由原第二審法院以裁定   駁回之。

2025-03-06

CLEV-113-壢小-1528-20250306-2

壢簡
中壢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壢簡字第1215號 原 告 徐夢帆 訴訟代理人 謝金輝 被 告 謝金樹 訴訟代理人 湯偉律師 複代理人 蔡佩儒律師(嗣經解除委任)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並經本院刑事庭移送而來(112年度附民字第2587號),本院於民 國114年2月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824元,及自民國112年9月15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7,824元 為原告欲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四、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理由要領 一、本件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規定,除下列理由要領 外,僅記載主文,其餘省略。 二、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1月31日下午6時許,在桃園市○ ○區○○路000號前,基於毀損他人物品之犯意,以腳踹原告所 有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原告汽車)右後車門 ,致該車門凹陷而毀損,為此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請求車 輛修理費用新臺幣(下同)15,100元及修車期間代步交通費用 2,824元,合計17,924元。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17,924 元,及自刑事附帶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訴訟代理人則以:原告所提估價單包含左前玻璃左前玻 璃3,800元、左前升降機4,800元及該部分拆裝工資1,500元 與本案無關,另板金部分5,000元未計算折舊等語。並聲明 :㈠原告之訴駁回。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四、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 少之價額,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6條分別定有明文 。次按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 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不能回復原狀或回復顯 有重大困難者,應以金錢賠償其損害,民法第213條、第215 條亦有明文;復按損害賠償之債,以有損害之發生及有責任 原因之事實,並二者之間,有相當因果關係為成立要件,故 原告所主張損害賠償之債,如不合於此項成立要件者,即難 謂有損害賠償請求權存在(最高法院48年度台上字第481號 民事判決意旨可資參照)。經查,觀諸原告起訴之主張及本 院112年度易字第1373號刑事判決之記載可知,本案被告毀 損之部位為原告汽車之「右後車門」,然依原告所提之估價 單中記載「鈑金烤漆右後5,000元、左前玻璃3,800元、左前 升降機4,800元、拆裝工資1,500元」等語(見本院卷第26頁) ,是除鈑金烤漆右後5,000元之部分與本案有關聯外,其餘 維修之部分均為「左前」之零件維修與拆裝工資,尚難認與 本案有關,是此部分被告之主張並非無據。另被告訴訟代理 人雖主張鈑金部分應折舊等語,然司法實務上就折舊計算僅 限於「零件」,至於工資、烤漆、鈑金部分均非應折舊之範 圍,此乃實務上長久之認定標準,是被告訴訟代理人此部分 容有誤會。次查,原告主張因上開汽車修車7天,需搭乘計 程車上下班,合計2,824元等語,並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112 年2月9日、10日、13日、14日、15日之計程車單據在卷可考 (見本院卷第27頁至第28頁),本院審酌原告因原告汽車遭被 告毀損送修而產生交通代步費用,依前開所述,此損害賠償 之債與損害之發生及原因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且被告對此 部分亦無爭執,是原告就交通費2,824元之請求,應屬有據 。 五、再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百分之5 ,民法第229 條第2 項、第233 條第1 項前 段、第203 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本件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債務,其給付核屬無確定期限,依前揭規定,被告應自起訴 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負擔按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復查 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係於112 年9月14日送達於被 告之住所地,並由其本人簽收,有本院送達證書1 份附卷可 佐(見本院112 年度審附民卷第13頁),是本件原告請求被 告負擔自送達之翌日即112 年9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利率5 %計算之利息,應屬有據,自應准許。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主張被告應給付7,824 元(計算式:5,000+2,824=7,824)元及自112年9月15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應屬有據;逾此範圍 之請求即屬無據,應予駁回。另原告雖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 告假執行,惟本院既已職權宣告之,原告此部分聲請,核僅 為促請本院職權發動,自無庸另為准駁之諭知。至原告敗訴 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因訴之駁回而失所依據,應併予駁 回。 七、又原告起訴聲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500,000元,及自刑事 附帶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五 計算之利息」等語,嗣原告於本院114年2月6日言詞辯論期 日當庭就本金部分減縮為17,924元(見本院卷第52頁反面), 是本件實質上已屬適用小額訴訟程序事件,僅不及變更案號 ,故關於訴訟程序及上訴之規定,均應適用小額訴訟程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 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三、民事訴訟法第471 條第1 項:(依同法第436 條之32第2 項   規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式準用之)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   由者,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理由書於原第二   審法院;未提出者,毌庸命其補正,由原第二審法院以裁定   駁回之。

2025-03-06

CLEV-113-壢簡-1215-2025030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