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英寬

共找到 150 筆結果(第 91-100 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998號 原 告 巫千慧 被 告 張澎生 張澎濤 張玉淑 張玉雯 張玉琦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價金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按 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 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 為準;調解不成立後30日內起訴者,當事人應繳之裁判費,得以 其所繳調解之聲請費扣抵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 項、第77條之20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原告之訴,起訴不合 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 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 款亦定有明文。經查,本件原告訴之聲明為:被告應同意原告向 第一建築經理股份有限公司領取台新國際商業銀行建北分行,帳 號00000-000000000之履約專戶內之新臺幣(下同)5,100,000元 ,及給付自本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5,100,000元,應徵第 一審裁判費51,490元,又原告於起訴時併聲請調解,經本院以11 3年度中司調字第1601號調解不成立,扣除原告前已繳納之調解 聲請費2,000元,原告尚應補繳49,49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 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依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英寬

2024-12-31

TCDV-113-補-2998-202412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200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陳莉梅 被 上訴人 即 被 告 邱依密 居臺中市○○區○○○街000巷00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27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按提起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及第77條之16第1項前段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上訴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上訴不合程式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定有明文。本件上訴人之上訴聲明為:一、原判決廢棄。二、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新臺幣(下同)64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是本件上訴人之上訴利益即訴訟標的金額為640,000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10,41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之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上訴,另上訴人所提民事上訴狀,未具上訴理由,併依法裁定上訴人應於前開期日前補正,並提出繕本到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依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英寬

2024-12-31

TCDV-113-訴-1200-20241231-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994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送達代收人 鄭丞智 被 告 郭子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經原告聲請對被告發支付 命令(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33187號),被告已於法定期間 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依民事訴訟法第519條第1項之規定 ,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 核定,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以一訴附 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 算其價額,修正後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定有明文,其 修正理由另敘明,如以一訴附帶請求其孳息、損害賠償、違 約金或費用,其附帶請求於起訴前所生部分,數額已可確定 ,應合併計算其價額。又按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 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 亦定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起訴請求被告給付㈠新臺幣(下同)426,865元( 被告向原告借款474,748元,至民國113年11月7日止累計426 ,865元未給付,其中414,627元為本金,11,538元為利息,7 00元為依約定條款計算之其他費用)及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 利息。㈡770,725元(被告向原告借款870,000元,至113年11 月7日止累計770,725元未給付,其中749,178元為本金,20, 847元為利息,700元為依約定條款計算之其他費用)及如附 表編號2所示之利息。依前揭說明,如附表編號1所示利息部 分,應合併計算113年11月8日起至起訴前1日即113年11月10 日止之利息502元〔計算式:414,627元×14.72%×(3/365)=5 02元,元以下四捨五入〕;如附表編號2所示利息部分,應合 併計算113年11月8日起至起訴前1日即113年11月10日止之利 息906元〔計算式:749,178元×14.72%×(3/365)=906元,元 以下四捨五入〕。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198,998元( 計算式:426,865元+502元+770,725元+906元=1,198,998元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2,880元,扣除原告前已繳納之支付 命令裁判費500元,原告尚應補繳12,380元。茲依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 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依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英寬 附表(時間:民國/幣別:新臺幣) 編號 積欠本金 利息起算日 利息截止日 利息計算方式 1 414,627元 113年11月8日 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14.72%計算之利息 2 749,178元 113年11月8日 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14.72%計算之利息

2024-12-31

TCDV-113-補-2994-202412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915號 原 告 鄧美桔 訴訟代理人 許煜婕律師 被 告 鄧美續 一、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按訴訟標的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價額 ,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 標的價額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 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 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 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定有明 文。 二、經查,原告起訴請求被告應將如附表所示土地及其上臺中市 ○○區○○段0000○號建物(門牌號碼:臺中市○○區○○里○○路000 巷00巷00號,權利範圍:1之1)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 而如附表所示之土地民國113年1月之土地公告現值為每平方 公尺新臺幣(下同)11,500元,此有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在 卷可稽,則如附表所示土地之公告現值詳如附表所示,又上 開建物之房屋課稅現值為342,300元,亦有臺中市政府地方 稅務局113年房屋稅繳款書附卷足憑,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 核定為1,542,218元(計算式:925,980元+202,548元+7,744 元+16,594元+47,052元+342,300元=1,542,218元,元以下四 捨五入),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6,345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 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依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英寬 附表(幣別:新臺幣) 編號 土地 權利範圍 面積 公告現值 計算式(元以下四捨五入) 1 臺中市○○區○○段000○00地號土地 1之1 80.52平方公尺 925,980元 11,500×80.52=925,980 2 同段193地號土地 000000000分之0000000 939.79平方公尺 202,548元 11,500×939.79×(0000000/000000000)=202,548 3 同段193之56地號土地 0000000分之0000000 26.4平方公尺 7,744元 11,500×26.4×(0000000/00000000)=7,744 4 同段193之57地號土地 00000000分之0000000 56.57平方公尺 16,594元 11,500×56.57×(0000000/00000000)=16,594 5 同段193之58地號土地 00000000分之0000000 160.4平方公尺 47,052元 11,500×160.4×(0000000/00000000)=47,052

2024-12-31

TCDV-113-補-2915-202412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3109號 原 告 吳麗玉 訴訟代理人 洪主民律師 被 告 陳靖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按 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 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 (下同)600,0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6,500元。茲依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 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依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英寬

2024-12-31

TCDV-113-補-3109-202412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3069號 原 告 黃壬癸 送達代收人 柯亞萱 被 告 紀桂銓律師即羅俊林之遺產管理人 一、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經原告聲請對被告發支付 命令(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32130號),被告已於法定期間 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依民事訴訟法第519條第1項之規定 ,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 核定,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以一訴附 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 算其價額,修正後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定有明文,其 修正理由另敘明,如以一訴附帶請求其孳息、損害賠償、違 約金或費用,其附帶請求於起訴前所生部分,數額已可確定 ,應合併計算其價額。又按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 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 亦定有明文。 二、經查: ㈠原告起訴請求被告紀桂銓律師即羅俊林之遺產管理人應於管 理被繼承人羅俊林之遺產範圍內,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 733,343元,及⑴其中165,288元自民國113年9月19日起;⑵其 餘568,055元自113年9月15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6% 計算之利息。 ㈡依前揭說明,⑴其中165,288元部分應合併計算113年9月19日 起至起訴前1日即113年10月28日止之利息2,898元〔計算式: 165,288元×16%×(40/365)=2,898元,元以下四捨五入〕,;⑵ 其中568,055元部分應合併計算113年9月15日起至起訴前1日 即113年10月28日止之利息10,956元〔計算式:568,055元×16 %×(44/365)=10,956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是本件訴訟標的 價額核定為747,197元(計算式:733,343元+2,898元+10,95 6元=747,197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8,150元,扣除原告前 已繳納之支付命令裁判費500元,原告尚應補繳7,650元。茲 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 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依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英寬

2024-12-31

TCDV-113-補-3069-202412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373號 原 告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勝宏 送達代收人 盧鴻文 訴訟代理人 李世豪 被 告 林家森 住○○市○○區○○路000號 林姝麗 住同上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3年 度訴字第4438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林家森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71,162元,及如附表所示之 利息、違約金。如對被告林家森財產執行無效果時,由被告 林姝麗給付之。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林家森負擔。如對被告林家森財產執行無效 果時,由被告林姝麗給付之。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林家森、林姝麗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林家森於民國111年5月21日邀同被告即保證 人林姝麗與原告簽訂借款契約書,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 )1,170,000元,借款期間自111年5月24日起至116年5月24 日止,約定借款利率為年息百分之4.5計息,償還方式自撥 款日起,共分60期,按年金法計算月付金,約定以每月為一 期,按月攤還本息,並約定未按期攤還本息時,除仍按上開 利率計息外,其逾期以內部分,按上開約定利率百分之10, 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約定利率百分之20,計付違約 金。詎被告林家森僅繳息至113年3月24日止,仍積欠本金77 1,162元,及按前述約定計算之利息、違約金未清償,迭經 催討無著,依約定被告林家森對原告所負之一切債務已喪失 期限利益,視為全部到期,被告林家森應依法負清償之責, 爰依消費借貸及一般保證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 :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 狀作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視 同自認。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 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 者,準用第1項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前段、第3 項前段定有明文。  ㈡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借款契約書、催收放款主 檔資料、放款明細資料查詢及列印、存證信函、中華郵政掛 號郵件收件回執為證(見本院卷第9至19頁),經核與原告 所述相符,而被告均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於言詞辯論 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依民事訴 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之規定,視同自認,堪認 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為真正。  ㈢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民法第474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遲延之債務,以 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 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當事人得約定債 務人於債務不履行時,應支付違約金,民法第233條第1項、 第250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又按稱保證者,謂當事人約定, 一方於他方之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由其代負履行責任之契 約;保證債務,除契約另有訂定外,包含主債務之利息、違 約金、損害賠償及其他從屬於主債務之負擔;保證人於債權 人未就主債務人之財產強制執行而無效果前,對於債權人得 拒絕清償,民法第739條、第740條、第745條復有明文。本 件被告林家森向原告借款後,因未依約清償,經視為全部到 期,迄今仍有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尚未 清償,自應負返還借款之責,而依卷附借據所載(見本院卷 第9至10頁),被告林姝麗為被告林家森之一般保證人,被 告林姝麗即應於原告對被告林家森財產執行無效果時,對上 開債務負清償之責。   ㈣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及一般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林家森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如 對被告林家森財產執行無效果時,由被告林姝麗給付之,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1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依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黃英寬 附表(時間:民國/幣別:新臺幣) 編號 尚積欠本金 利息 違約金利率及起迄日 週年利率 起迄日 1 771,162元 4.5% 自113年3月24日起至清償日止 自113年4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左列利率百分之10,逾期超過6個月者,按左列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按期計收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

2024-12-30

TCDV-113-訴-3373-20241230-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金字第283號 原 告 吳芋漩 訴訟代理人 康文彬律師 被 告 林浩珽 許翰杰 (現另案於法務部○○○○○○○○羈押中)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本院113年度原附民字第17號), 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49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3月2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三、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新臺幣490,000 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㈠查被告許翰杰現另案於法務部○○○○○○○○羈押中,經本院合法 通知,其具狀表明不願被提解到庭(見本院卷第139頁), 而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 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㈡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聲明:被告應連帶 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616,842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嗣於民國113年12月2日更正聲明為: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49 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經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 明,依前揭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林浩珽與訴外人杜承哲熟識。緣訴外人杜承 哲、洪俊杰、王昱傑等人為首之詐欺集團,係三人以上以實 施強暴、脅迫、詐術為手段,並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有結 構性之犯罪組織,其等與成員不詳之境外機房合作,在臺灣 成立「水房」(處理詐欺集團之詐欺所得金流)及「車隊」 (管理人頭帳戶提供者),擔任「水商」,向不特定人士取 得人頭帳戶,於測試後將之提供予境外機房收取機房詐欺所 得款項。訴外人杜承哲於111年間經由被告林浩珽之介紹, 而結識真實姓名年籍不詳、綽號「混血山大王」(下稱「混 血」)之成年男子及訴外人葉天浩等人,雙方謀議由訴外人 杜承哲將其所成立之臺中北屯區人頭帳戶水房於收受詐欺款 項後,透過網路銀行轉帳至「混血」、訴外人葉天浩所提供 之人頭帳戶,並層轉匯至境外購買虛擬貨幣,再由「混血」 取得8%之報酬後將虛擬貨幣回轉予訴外人杜承哲,復由訴外 人杜承哲扣除所屬水房報酬10%後回帳予不詳詐欺集團之機 房,以此方式隱匿、掩飾詐欺犯罪所得去向。謀議既定,訴 外人「混血」、葉天浩遂覓得臺中市○區○○路0段00號7、8樓 作為轉帳水房之據點,自111年11月間起,發起、主持、指 揮三人以上,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結構性犯罪集團(下稱 本件水房集團),利用虛擬貨幣移轉便利、不易追查來源及 去向之特性,從事將境外詐欺機房之詐欺所得層轉至境外購 買虛擬貨幣,以規避司法之追緝,其等先對外招募基於參與 該犯罪組織犯意之被告許翰杰等人擔任本件水房集團之幹部 ,並約定被告許翰杰可抽取0.2%之酬勞;被告林浩珽則基於 參與犯罪組織之犯意,加入本件水房集團,負責本件水房集 團與訴外人杜承哲經營水房間之聯絡、協調等工作,約定可 從中抽取0.5%之酬勞。被告林浩珽、許翰杰與訴外人「混血 」、葉天浩、杜承哲等人暨其他水房成員及機房成員等,即 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及隱匿 、掩飾詐欺犯罪所得之洗錢等犯意聯絡,由詐欺集團機房成 員於111年10月16日8時43分許,以LINE群組「高泓高階班5 」向原告佯稱可投資股票,並以通訊軟體LINE暱稱「朱家弘 」向原告佯稱需下載投資APP「嘉信證券」投資股票,致原 告陷於錯誤,下載上開投資APP後,依詐欺集團成員以通訊 軟體LINE暱稱「Jane」指示,於111年12月5日9時50分,匯 款490,000元至訴外人黃俞華所申辦之華南商業銀行帳號000 000000000號帳戶,嗣經逐層轉匯至境外購買虛擬貨幣,再 由本件水房集團車手將虛擬貨幣轉予本件水房集團幹部之虛 擬貨幣錢包,經本件水房集團扣除8%報酬後,轉回至訴外人 杜承哲所經營之水房幹部訴外人洪俊杰所註冊之虛擬貨幣錢 包,再由訴外人洪俊杰分別向境外機房、訴外人杜承哲對帳 取得10%酬勞後,由訴外人杜承哲分配不法所得,被告林浩 珽並以其使用之虛擬貨幣錢包收受訴外人杜承哲所分配之報 酬,其等即以此方式製造金流斷點,掩飾、隱匿上開詐欺犯 罪所得之去向及所在,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侵權行為 、第185條共同侵權行為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 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林浩珽則以:對原告主張之事實不爭執,但目前沒有能 力賠償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被告許翰杰 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作 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視 同自認。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 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 者,準用第1項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前段、第3 項前段定有明文。  ㈡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引用本院113年度原金訴字第18 號、113年度金訴字第894號刑事案件之證據為證,復經本院 依職權調取前開刑事案件卷宗(電子卷證)核閱無訛,又被 告林浩珽、許翰杰因上開行為,業經本院以113年度原金訴 字第18號、113年度金訴字第894號判決判處罪刑在案,亦有 該案刑事判決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55至125頁),再被告 林浩珽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上開事實,而被告許翰杰已於相 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提出 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依前揭規定,均視同自認,堪認原告 主張之上開事實為真正。  ㈢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 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 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 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及第185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共 同侵權行為,係指數人共同不法對於同一之損害,與以條件 或原因之行為。加害人於共同侵害權利之目的範圍內,各自 分擔實行行為之一部,而互相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目的 者,仍不失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應對於全部所發生之結果 ,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78年度台上字第2479號判 決意旨參照)。查被告林浩珽、許翰杰加入本件水房集團   ,由被告許翰杰擔任幹部,被告林浩珽負責聯絡、協調等工 作,乃在共同意思範圍內,各自分擔犯罪行為之一部,相互 利用他人之行為,共同對原告遂行詐欺取財,致原告受有49 0,000元之財產上損害,堪認被告林浩珽、許翰杰均為本件 共同侵權行為人,自應對原告所受損害負連帶賠償責任。則 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侵權行為、第185條共同侵權 行為之規定,請求被告林浩珽、許翰杰連帶賠償490,000元 ,即屬有據。  ㈣次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 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向被告林浩珽、許翰杰請 求損害賠償,係以給付金錢為標的,無確定期限,又未約定 利率,則其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即113年3月2日( 見113年度原附民字第17號卷第53、55頁)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遲延利息,洵屬正當。  ㈤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侵權行為、第185條 共同侵權行為之規定,請求被告林浩珽、許翰杰連帶給付49 0,000元,及自113年3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判決第1項命被告林浩珽、許翰杰給付之金額未逾500,000 元,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 假執行,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職權酌定相當 擔保金,宣告被告林浩珽、許翰杰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 為假執行。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審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依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黃英寬

2024-12-30

TCDV-113-金-283-20241230-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金字第289號 原 告 彭瓊慧 居桃園市○○區○○○路000號 訴訟代理人 毛人億 住○○市○○區○○○路0段000號0樓 被 告 林浩珽 許翰杰 (現另案於法務部○○○○○○○○羈押中)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本院113年度原附民字第30號), 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384,000元,及自民國113年3月2 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三、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新臺幣384,000 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㈠查被告林浩珽、許翰杰均另案於法務部○○○○○○○○羈押中,經 本院合法通知,被告林浩珽雖曾具狀表明願被提解到庭,然 嗣於庭期前表示不願到庭(見本院卷第147、159頁),另被 告許翰杰則具狀表明不願被提解到庭(見本院卷第151頁) ,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 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㈡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聲明:被告應連帶 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3,183,422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嗣於民國113年12月2日更正聲明為: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38 4,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經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 明,依前揭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林浩珽與訴外人杜承哲熟識。緣訴外人杜承 哲、洪俊杰、王昱傑等人為首之詐欺集團,係三人以上以實 施強暴、脅迫、詐術為手段,並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有結 構性之犯罪組織,其等與成員不詳之境外機房合作,在臺灣 成立「水房」(處理詐欺集團之詐欺所得金流)及「車隊」 (管理人頭帳戶提供者),擔任「水商」,向不特定人士取 得人頭帳戶,於測試後將之提供予境外機房收取機房詐欺所 得款項。訴外人杜承哲於111年間經由被告林浩珽之介紹, 而結識真實姓名年籍不詳、綽號「混血山大王」(下稱「混 血」)之成年男子及訴外人葉天浩等人,雙方謀議由訴外人 杜承哲將其所成立之臺中北屯區人頭帳戶水房於收受詐欺款 項後,透過網路銀行轉帳至「混血」、訴外人葉天浩所提供 之人頭帳戶,並層轉匯至境外購買虛擬貨幣,再由「混血」 取得8%之報酬後將虛擬貨幣回轉予訴外人杜承哲,復由訴外 人杜承哲扣除所屬水房報酬10%後回帳予不詳詐欺集團之機 房,以此方式隱匿、掩飾詐欺犯罪所得去向。謀議既定,訴 外人「混血」、葉天浩遂覓得臺中市○區○○路0段00號7、8樓 作為轉帳水房之據點,自111年11月間起,發起、主持、指 揮三人以上,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結構性犯罪集團(下稱 本件水房集團),利用虛擬貨幣移轉便利、不易追查來源及 去向之特性,從事將境外詐欺機房之詐欺所得層轉至境外購 買虛擬貨幣,以規避司法之追緝,其等先對外招募基於參與 該犯罪組織犯意之被告許翰杰等人擔任本件水房集團之幹部 ,並約定被告許翰杰可抽取0.2%之酬勞;被告林浩珽則基於 參與犯罪組織之犯意,加入本件水房集團,負責本件水房集 團與訴外人杜承哲經營水房間之聯絡、協調等工作,約定可 從中抽取0.5%之酬勞。被告林浩珽、許翰杰與訴外人「混血 」、葉天浩、杜承哲等人暨其他水房成員及機房成員等,即 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及隱匿 、掩飾詐欺犯罪所得之洗錢等犯意聯絡,由詐欺集團機房成 員於111年9月28日以通訊軟體LINE暱稱「阮老師」向原告佯 稱可協助投資股票,並以通訊軟體LINE暱稱「Rita許靜怡」 向原告佯稱下載投資APP「建豐證券」投資股票可獲利,致 原告陷於錯誤,依詐欺集團成員指示下載上開投資APP後, 於111年11月21日12時38分許,匯款384,000元至訴外人潘俊 宏所申辦之彰化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嗣經 逐層轉匯至境外購買虛擬貨幣,再由本件水房集團車手將虛 擬貨幣轉予本件水房集團幹部之虛擬貨幣錢包,經本件水房 集團扣除8%報酬後,轉回至訴外人杜承哲所經營之水房幹部 訴外人洪俊杰所註冊之虛擬貨幣錢包,再由訴外人洪俊杰分 別向境外機房、訴外人杜承哲對帳取得10%酬勞後,由訴外 人杜承哲分配不法所得,被告林浩珽並以其使用之虛擬貨幣 錢包收受訴外人杜承哲所分配之報酬,其等即以此方式製造 金流斷點,掩飾、隱匿上開詐欺犯罪所得之去向及所在,爰 依民法第185條共同侵權行為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 並聲明:㈠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384,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㈡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執行。 二、被告林浩珽、許翰杰均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亦未提出準備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視 同自認。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 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 者,準用第1項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前段、第3 項前段定有明文。  ㈡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引用本院113年度原金訴字第18 號、113年度金訴字第894號刑事案件之證據為證,復經本院 依職權調取前開刑事案件卷宗(電子卷證)核閱無訛,又被 告林浩珽、許翰杰因上開行為,業經本院以113年度原金訴 字第18號、113年度金訴字第894號判決判處罪刑在案,亦有 該案刑事判決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55至125頁),而被告 林浩珽、許翰杰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於言詞辯論期日 不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依前揭規定,均視 同自認,堪認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為真正。  ㈢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 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 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 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及第185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共 同侵權行為,係指數人共同不法對於同一之損害,與以條件 或原因之行為。加害人於共同侵害權利之目的範圍內,各自 分擔實行行為之一部,而互相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目的 者,仍不失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應對於全部所發生之結果 ,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78年度台上字第2479號判 決意旨參照)。查被告林浩珽、許翰杰加入本件水房集團   ,由被告許翰杰擔任幹部,被告林浩珽負責聯絡、協調等工 作,乃在共同意思範圍內,各自分擔犯罪行為之一部,相互 利用他人之行為,共同對原告遂行詐欺取財,致原告受有38 4,000元之財產上損害,堪認被告林浩珽、許翰杰均為本件 共同侵權行為人,自應對原告所受損害負連帶賠償責任。則 原告依民法第185條共同侵權行為之規定,請求被告林浩珽 、許翰杰連帶賠償384,000元,即屬有據。  ㈣次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 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向被告林浩珽、許翰杰請 求損害賠償,係以給付金錢為標的,無確定期限,又未約定 利率,則其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即113年3月22日( 見113年度原附民字第30號卷第7、9頁)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遲延利息,洵屬正當。  ㈤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5條共同侵權行為之規定,請求被 告林浩珽、許翰杰連帶給付384,000元,及自113年3月22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   四、本判決第1項命被告林浩珽、許翰杰給付之金額未逾500,000 元,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 假執行,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職權酌定相當 擔保金,宣告被告林浩珽、許翰杰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 為假執行。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審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依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黃英寬

2024-12-30

TCDV-113-金-289-20241230-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192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送達代收人 鄭絜尹 訴訟代理人 林沛嫺 被 告 賴嘉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3年 度訴字第4836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67,193元,及自民國113年4月16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四、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255,731元為被告供擔保後, 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767,193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五、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114.41.42.38) 於民國112年3月16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870,000元 ,約定自112年3月16日起分期清償,原告於當日將該筆款項 撥入借款人指定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帳戶(00000 00000000000),利息採機動利率計付,並約定如有停止付款 或拒絕承兌或付款者,或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或付 息者等情形,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惟未約定遲延利息之利率 。詎料被告繳納利息至113年4月15日後竟未依約清償本息, 計尚欠767,193元,依約被告上開積欠款項外,另應給付自1 13年4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07計算之利息,爰依 消費借貸契約,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 原告767,193元,及自113年4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 百分之5.07計算之利息。㈡原告願提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 行。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 作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視 同自認。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 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 者,準用第1項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前段、第3 項前段定有明文。  ㈡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個人信用貸款申請書、個 人信用貸款約定書、撥款資訊、定儲利率查詢、放款帳戶還 款交易明細為證(見113年度訴字第4836號卷第15至31頁) ,經核與原告所述相符,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 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依 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之規定,視同自認 ,堪認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為真正。  ㈢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民法第474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被告向原告借款 後,自113年4月16日起未依約清償,經視為全部到期,迄今 仍有本金767,193元尚未清償,自應負返還借款之責,則原 告請求被告給付本金767,193元,核屬有據。  ㈣次按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 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 ,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33條第1 項、第203條亦定有明文。原告雖請求被告給付按年息百分 之5.07計算之遲延利息,惟原告既主張兩造就本件借款並未 約定遲延利息之利率,原告自僅得請求被告給付依法定利率 即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計算之遲延利息,則原告請求自113年 4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應認有 據,逾此範圍之請求,則屬無據。  ㈤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契約,請求被告給付767,193元, 及自113年4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經核原告勝訴部分,與 民事訴訟法第390條第2項規定核無不合,爰酌定相當之擔保 金宣告之,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職權酌定相 當擔保金,宣告被告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至 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依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黃英寬

2024-12-30

TCDV-113-訴-3192-2024123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