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失蹤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1-120 筆)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亡字第5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主任檢察官黃淑妤 代 理 人 檢察事務官尤筠惠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宣告A01死亡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對失蹤人A01(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失蹤前最後住所:臺南市○○區○○○路0段00 00號)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 二、失蹤人應於本公示催告揭示於本院公告處之翌日起7個月內 ,向本院陳報現尚生存,如不陳報,本院將宣告其為死亡。 三、無論何人,凡知該失蹤人之生死者,均應於上開期間內,將 其所知之事實,陳報本院。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A01(民國00年0月00日生)前於法務 部○○○○○○○執行而設籍於臺南市○○區○○○村0號,嗣於99年12 月31日經戶政機關逕為住址變更登記為臺南市○○區○○○路0段 0000號○○○○○○○○○歸仁辦公處),然失蹤人A01已多年行方不 明,其未婚且父母均已歿,經臺南○○○○○○○○於114年2月18日 清查比對生活軌跡資料,發現3年內均無A01之入出境紀錄、 在監在押紀錄、接受社會機構安置或領取社會福利津貼、投 保勞健保、使用殯葬設施紀錄等相關資料,爰依法聲請准予 裁定對失蹤人A01為死亡宣告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年 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第1、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 按法院准許宣告死亡之聲請者,應公示催告;公示催告,應 記載「失蹤人應於期間內陳報其生存,如不陳報,即應受死 亡之宣告」、「凡知失蹤人之生死者,應於期間內將其所知 陳報法院」,此觀家事事件法第156條第1至2項規定甚明。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情,業據其提出臺南○○○○○○○○114年2 月18日南市歸仁戶字第1140000797號函、臺南市政府社會局 113年11月20日南市社老字第1132432502號函、臺南市歸仁 區公所113年11月8日南歸所民字第1130611737號函及同年月 14日南歸所民字第1130612369號函、臺南○○○○○○○○113年12 月11日南市歸仁戶字第1130096622號函及所附失蹤人A01及 其親屬之戶籍資料、80歲以上行方不明人口社會生活軌跡資 料比對紀錄(含3年內無健保就醫紀錄、未領取社會福利津 貼、勞保老年給付、國民年金、老農津貼、公教退撫給與, 亦無入出境紀錄、勞保投保紀錄、在監在押紀錄)等資料( 均影本)附卷為憑,堪信聲請人之主張為真實。揆諸前揭說 明,本件聲請核無不合,爰依法為公示催告。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5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游育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須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顏惠華

2025-03-17

TNDV-114-亡-5-20250317-1

輔宣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改定輔助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輔宣字第161號 聲 請 人 張林昭美 相 對 人 張珈銘 關 係 人 張仲寬 當事人間聲請改定輔助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改定乙○○(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受輔助宣告 之人丙○○(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之輔助人。 二、聲請程序費用由受輔助宣告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母親,相對人前經本院以 101年度監宣字第281號宣告為受輔助宣告之人,並選定其父 親張輝耀為輔助人,嗣因張輝耀死亡,法院以108年度輔宣 字第16號選定相對人之姨母甲○○為輔助人,然甲○○年近70歲 ,年事已高,並未與相對人同住,無力負擔輔助之責任,表 明無意願繼續擔任輔助人,經聲請人、張容慈(相對人之胞 姊)、張育慈(相對人之胞妹)、甲○○開會共同推舉相對人之 養子乙○○為輔助人,爰聲請改定輔助人等語。 二、按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法院得依受監護人、第1094條第 3項聲請權人之聲請或依職權,另行選定適當之監護人:㈠死 亡。㈡經法院許可辭任。㈢有第1096條各款情形之一(有下列 情形之一者,不得為監護人:㈠未成年。㈡受監護或輔助宣告 尚未撤銷。㈢受破產宣告尚未復權。㈣失蹤)。法院另行選定 監護人確定前,由當地社會福利主管機關為其監護人。法院 選定監護人時,應依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最佳利益,優先考量 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意見,審酌一切情狀,並注意下列事項: ㈠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身心狀態與生活及財產狀況。㈡受監護宣 告之人與其配偶、子女或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情感狀況。 ㈢監護人之職業、經歷、意見及其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 關係。㈣法人為監護人時,其事業之種類與內容,法人及其 代表人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民法第1106條第1項 、第1111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並依同法第1113條之1第2項 規定,於輔助人及有關輔助之職務準用之。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有上開裁定兩份(本院卷第7~10 頁)、同意書(第11頁)、戶籍謄本(第12~17頁)為證,並有戶 役政資訊網站查詢-親等關聯(二親等)資料在第19~20卷可稽 ,堪信為真。本院審酌甲○○為00年00月生,年近70歲,且未 與相對人同住,並無意願繼續擔任輔助人,並經親屬會議同 意,應准其辭任,且相對人父親已過世,其二親等內之親屬 僅有聲請人即其母親、張容慈(相對人之胞姊)、張育慈(相 對人之胞妹)和養子4人,經聲請人、張容慈、張育慈、甲○○ 全數推舉相對人之養子乙○○擔任輔助人,乙○○亦同意,是改 由乙○○擔任輔助人,應可善盡保護相對人權益之責任,爰裁 定如主文。 四、程序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164條第2項、第177條 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蕭一弘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應附繕本),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張馨方

2025-03-17

TCDV-113-輔宣-161-2025031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亡字第1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蘭股) 失 蹤 人 施明安 上列聲請人為失蹤人施明安聲請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失蹤人施明安(男,民國00年0 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 失蹤人施明安應於本公示催告揭示於法院公告處之日起六個月內 向本院陳報現尚生存,如不陳報,本院將宣告其為死亡。 凡知該失蹤人生死者,均應於上開期間內,將其所知之事實陳報 本院。   理   由 一、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為死 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年後,為死 亡之宣告;失蹤人為遭遇特別災難者,得於特別災難終了滿 1年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定有明文。又法院准許宣 告死亡之聲請者,應公示催告;前項公示催告應公告之;並 應揭示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法院認為 必要時,並得命登載於公報或新聞紙,或用其他方法公告之 ;報明期間,自前項揭示之日起,應有6個月以上;但失蹤 人滿百歲者,其陳報期間,得定為自揭示之日起2個月以上 ;家事事件法第156條第1項、第3項、準用同法第130條第3 項至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施明安年逾80歲,於民國96年10月15 日經臺北○○○○○○○○○逕將其住址變更至該所搬遷前地址即臺 北市○○區○○○路0段0號4樓之3,嗣於106年間因該所遷移,於 106年6月1日住址變更至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7樓。失 蹤人施明安業於82年11月30日,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 一分局列報為失蹤查尋人口,且戶口查詢相關親屬資料,無 辦理95年國民身分證且無全民健保投保紀錄、出入境紀錄。 另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函復查有亡者「施明安」安厝於陽明山 臻愛樓B2樓90排21號8層之骨灰罈,且墓碑上記載「故陸軍 上士」」然無身分證字號、出生日期可供確認,且查無兵籍 資料,是施明安行蹤不明,爰依民法第8條第1、2項、家事 事件法第155條聲請死亡宣告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國防部參謀本部人事參 謀次長室113年8月13日國人勤務字第1130215463號函、戶籍 資料、臺北○○○○○○○○○113年7月29日北市正戶登字第1136005 4701、11360054702、11360054703、11360054704號函暨清 查人口查詢名冊、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113年7月 30日北市警中正一分防字第1133038865號暨失蹤人口系統個 別查詢資料報表、臺北市後備指揮部113年8月19日後臺北管 字第1130010720號函、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113年8月 2日輔服字第1130056077號函、新北市政府殯葬管理處113年 7月30日新北殯館字第1135168004號函、臺北市殯葬管理處1 13年8月2日北市殯儀字第1133009083號函、內政部移民署11 3年8月1日移署資字第1130090436號函、臺北○○○○○○○○○113 年8月9日北市正戶登字第1136005832號函為憑(見臺灣臺北 地方檢察署偵查卷卷第7-72頁),堪信為真正。失蹤人施明 安(00年0月00日生)於82年11月30日失蹤時為未滿80歲之 人,計算至89年11月30日止,失蹤屆滿7年,與前揭規定尚 無不合,應准許為公示催告。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蔡寶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杜安淇

2025-03-17

TPDV-114-亡-1-20250317-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15號 聲 請 人 A01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失蹤人A02為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A02(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 00號,失蹤前設籍臺北市○○區○○路000號0樓臺北○○○○○○○○○)於 中華民國112年9月20日下午12時死亡。 聲請程序費用由A02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A02為聲請人之弟,出生於民國00年0 月00日,失蹤人自105年9月20日因積欠債務離家出走後即音 訊全無,失蹤人失蹤迄今已逾7年,迄今生死不明,為此聲 請對失蹤人為死亡宣告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7 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 條第1 項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失蹤人A02於105年9月20日失蹤,生死不 明,前經本院裁定准對失蹤人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並已 於113年8月14日將該公示催告揭示於司法院資訊網路上,現 今申報期滿,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或知失蹤人生死者陳 報其所知等情,有上開裁定及司法最新動態為證,並經本院 調閱上開卷宗核閱無誤,故聲請人聲請對失蹤人為死亡宣告 ,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本件失蹤人A02於105年9月20日失蹤,計至112年9月20日失 蹤屆滿7年,自應推定其於是日下午12時為死亡之時,爰准 予依法宣告。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154 條第3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家事第二庭法 官 高雅敏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陳威全

2025-03-14

SLDV-113-亡-15-20250314-2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18號 聲 請 人 甲○○ 失 蹤 人 蘇添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蘇添福(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 00000號,失蹤前最後住所:臺南市○○區○○0號之0)於民國111年 3月8日下午12時死亡。 程序費用由蘇添福之遺產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失蹤人蘇添福(年籍如主文第1項 所示)之父,失蹤人民國104年3月8日失蹤,迄今已逾7 年 ,是失蹤人迄今生死不明已逾7 年。聲請人前曾聲請本院裁 定准予公示催告,命失蹤人或任何人陳報失蹤人之生死,現 公示催告期間已滿,未見有人陳報,亦無失蹤人的信息,為 此爰依民法第8 條第1 項規定,請求為宣告失蹤人死亡之裁 定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七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 聲請,為死亡之宣告。」、「受死亡宣告者,以判決內所確 定死亡之時,推定其為死亡。前項死亡之時,應為前條各項 所定期間最後日終止之時。但有反證不在此限。」,民法第 8 條第1 項、第9 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前揭主張,業據其提出臺南市政府警察局善化 分局東昌派出所受(處)理失蹤人口案件登記表、戶籍謄本等 為證。又本院職權調取之失蹤人之勞保、健保就醫、在監押 、使用殯葬設施等紀錄,均查無失蹤人後之相關訊息,有相 關調查資料及覆函附卷可按。又本院前於113年9月3日裁定 准對失蹤人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並於黏貼於本院公告處 及公告於司法院網站,有該裁定及公告證書附卷為憑,堪信 聲請人之主張為真實。是失蹤人於104年3月8日經註記為失 蹤人口,迄今仍生死不明之情,堪予認定。再者,失蹤人失 蹤迄今已逾7 年,本件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申報期間亦已屆 滿,未據失蹤人申報其生存,或知其生死者陳報其所知,故 聲請人依民法第8 條第1 項之規定,聲請宣告失蹤人死亡, 應予准許。又失蹤人係於104年3月8日經註記為失蹤,計至1 11年3月8日,已滿7年,應推定其於是日下午12時為死亡之 時,准予依法宣告。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54 條第3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5-03-14

TNDV-113-亡-18-20250314-2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19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主任檢察官黃淑妤 代 理 人 檢察事務官尤筠惠 失 蹤 人 陳正雄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陳正雄(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 00號、最後住所:臺南市○區○○路000號)於民國105年10月6日下午 12時死亡。 程序費用由陳正雄之遺產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陳正雄(年籍詳如主文所示),失蹤 前最後住所臺南市○區○○路000號0○○○○○○○東區辦公室),惟 失蹤人已多年行方不明,且在民國98年10月6日由其女陳秀 如申報失蹤,臺南○○○○○○○○亦於113年6月25日函附失蹤人資 料至聲請人,又失蹤人已於98年10月6日由警受理為失蹤人 口,已滿7年。聲請人前曾聲請本院以113年度亡字第19號裁 定准予公示催告,命失蹤人或任何人陳報失蹤人之生死,現 公示催告期間已滿,未見有人陳報,亦無失蹤人的信息,為 此爰依民法第8 條第1項規定,請求為宣告失蹤人死亡之裁 定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七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 聲請,為死亡之宣告。」、「受死亡宣告者,以判決內所確 定死亡之時,推定其為死亡。前項死亡之時,應為前條各項 所定期間最後日終止之時。但有反證不在此限。」,民法第 8 條第1 項、第9 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前揭主張,業據其提出臺南○○○○○○○○函、「親 屬、鄰里長或鄰居訪查紀錄表」、戶籍謄本、「查無入出境 紀錄」、「社會安置機構查無安置紀錄」、「殯葬管理機關 查無殮葬紀錄」等為證。又本院職權調取之失蹤人之勞保、 健保就醫、在監押、使用殯葬設施等紀錄,均查無失蹤人後 之相關訊息,有相關調查資料及覆函附卷可按。本院綜合上 開各事證,堪信聲請人前揭主張失蹤人於98年10月6日失蹤 ,堪予認定。再者,失蹤人失蹤迄今已逾3 年,本件宣告死 亡之公示催告申報期間亦已屆滿,未據失蹤人申報其生存, 或知其生死者陳報其所知,故聲請人依民法第8 條第1項之 規定,聲請宣告失蹤人死亡,應予准許。又失蹤人係於98年 10月6日失蹤,計至105年10月6日,已滿7年,應推定其於是 日下午12時為死亡之時,准予依法宣告。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54 條第3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5-03-14

TNDV-113-亡-19-20250314-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73號 聲 請 人 戴怡欣 上列聲請人聲請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對失蹤人蔡適憶(女、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 編號:Z000000000號,失蹤前住所地:臺北市○○區○○街000 號6樓之1)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 二、該失蹤人應於本公示催告公告之翌日起6個月內,向本院陳 報現尚生存,如不陳報,本院將宣告其為死亡。 三、無論何人,凡知該失蹤人之生死者,均應於上開期間內,將 其所知之事實,陳報本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魏小嵐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陳冠霖

2025-03-14

TPDV-113-亡-73-20250314-1

家聲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宣告死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抗字第33號 抗 告 人 黃美書 代 理 人 楊紹翊律師 相 對 人 張田 失蹤前 抗告人因聲請宣告失蹤人張田死亡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2月 29日本院112年度亡字第35號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第二審合 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抗告人於原審聲請意旨略以:抗告人黃美書為失蹤人張 田(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之配偶,因張田自108年10月3 0日出境後迄今毫無音訊,失蹤已逾3年,爰依家事事件法第 155條規定,聲請准予宣告失蹤人死亡等語。 二、原審法院則以張田已於112年2月9日在江蘇淮安死亡並火化 ,屬已死亡之人,而非失蹤之人,本院自無進行公示催告程 序,並以宣告死亡之方式推定其死亡之必要,而駁回抗告人 之聲請。 三、抗告意旨略以:聲請人代理人在原審已爭執江蘇省殯葬協會 印制火化證、淮安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徐楊派出所 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以下均簡稱死亡證明文件) 之形式真正,因該2份文書未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 係條例第7條之規定進行驗證,原審不僅認定該2份文件具有 形式真正,並直接認定內容為真正,顯然已逾越法規範之範 圍等語,並聲明:㈠原裁定廢棄。㈡宣告張田於民國108年10 月30日12時死亡。 四、按失蹤人失蹤滿7 年,或為遭遇特別災難而失蹤滿1 年後,   其利害關係人得向法院聲請為死亡之宣告;又失蹤人為80歲   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 年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 條定有   明文。次按民法所設死亡宣告制度,係因失蹤人失蹤後,其   法律關係陷於不確定之狀態,此種狀態若長期繼續,對於利   害關係人及社會秩序均有相當之影響,故於一定時間經過後   可由法院宣告該失蹤人死亡,終結此種不確定狀態。而失蹤   係指失蹤人離去其最後住所或居所,陷於生死不明之狀態而   言,若已可認失蹤人尚生存,自與所謂陷於生死不明之狀態   不同,法院亦無宣告死亡之餘地。次按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 人民關係條例第7條規定第7條之規定,僅係規定文書驗證之 效力,並非可引伸為凡在大陸地區所製作之文書均非經海基 會認證不可,倘能提出其他證據證明,由海基會之認證並非 唯一之證據方法。原裁定未經海基會認證,本於職權逕審核 系爭筆錄之案由、當事人及請求聲明事項、內容均與系爭判 決所載相符,依此認定系爭判決經合法開庭實質審理,要難 謂違反上開規定。況再抗告人所指訴者,係原法院調查證據 未盡妥適之違誤,顯非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此部分主張,並 無理由(臺灣高等法院113年度非抗字第23號裁定意旨參照 )。   五、經查:  ㈠原審依職權查詢張田之個人就醫紀錄,其於出境後之109年2 月5日至111年2月8日間,其人在大陸,因新冠疫情期間無法 回國,而委由郭振華持其健保卡至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 (下稱榮總桃園分院)代領慢性處方箋等情,業據證人即相 對人義子郭振華於原審到庭證述明確(見原審院卷第76頁) ,並有健保WebIR個人就醫紀錄查詢結果、榮總桃園分院函 及函附之就醫情形說明、一次領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總給藥 量者切結書(見原審院卷第51頁至第62頁)在卷足證。是相 對人108年10月30日離境臺灣,僅係未居住於臺灣,其當時 尚生存,自不得單以相對人離開臺灣,未與抗告人聯絡,即 可直接推論相對人已陷於行蹤不明之狀態,足見相對人彼時 非行蹤不明。  ㈡又聲請人雖以死亡證明文件未經驗證,而質疑死亡證明文件 形式之真正,惟本院經函詢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就原審 證人郭振華所提之死亡證明文件是否為真正,據覆略以:家 屬應先親自或委託他人持該等證明正本向大陸當地縣(市) 有辦理涉臺事務之公證處申辦公證書,敘明「在臺灣使用」 ,並由該公證處江公證書副本經由該省(自治區、直轄市) 公證協會以公函寄交本會以供核驗;家屬則將公證書正本送 交本會申請驗證後,持本會核發之證明向我方主管機關辦理 相關事宜,此有該會113年7月1日海燦(法)字第113001423 9號函存卷可參(見本院卷第22頁)。嗣經本院將死亡證明 文件正本交予抗告人,由抗告人依前開函文辦理驗證,經抗 告人回函表示無法取得相對人之證件而無法辦理驗證(見本 院卷第40頁)。縱使死亡證明文件未經驗證,欠缺形式真正 ,然對照證人郭振華於原審證稱:相對人已經過世了,他在 今年(112)年2月9日過世,大陸江蘇淮安那邊的人已經幫 他火化了,是我跟相對人江蘇那邊的親戚說臺灣有臺灣的法 律,縱使她們不承認抗告人是他太太,還是要有火化證明, 所以請她們寄過來,我有固定與相對人的一個女親戚用微信 聯繫,是那名親戚用微信告訴我相對人火化了,我在109年1 2月22日最後一次幫相對人領藥寄過去大陸,有被退回,後 來大陸那邊的親戚告訴我說相對人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等 語,且經當庭提示死亡證明文件上相對人之照片供抗告人確 認,抗告人亦表示死亡證明文件之照片與相對人身分證上的 照片一樣等語,對照死亡證明文件之姓名、出生日期及年齡 亦均與張田相符,則依證人郭振華之證述,亦可認相對人確 已死亡,是原審以前開火化證、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 書所載之死者,認張田確已死亡等情,尚無違誤,相對人並 非陷於行蹤不明之狀態,本件抗告人聲請死亡宣告,尚非有 據。  ㈢抗告人雖自陳,本件之聲請目的是希望法院能給予相對人死 亡宣告之裁定,可讓相對人到戶政事務所辦理相關登記,惟 依前開證人郭振華之證述,可知相對人於108年間離開臺灣 時尚生存,相對人至112年2月8日尚生存,縱以死亡證明文 件所載之112年2月9日相對人火化時間作為相對人失蹤日期 ,相對人時年93歲,失蹤迄今尚未滿3年,亦不符上開規定 要件,抗告人之主張,自難認有理由。  ㈣此外,參酌內政部97年4月11日臺內戶字第0970037453號函所 示:於大陸地區死亡,申請人如確無法取得死亡證明書,戶 政事務所得以案附經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驗證之火化證 ,並向其在臺家屬查證無爭議後,辦理死亡登記等語,有該 函在卷可稽,顯見抗告人對於相對人在臺之身分問題,尚有 其它途徑可資解決,並非僅能透過死亡宣告加以認定,併予 敘明。 六、綜上,依抗告人於原審及抗告所陳,均未能證明相對人已陷 於行蹤不明之狀態,參照上開說明,本件並不符合聲請死亡 宣告之要件,故原審以相對人既已死亡,即非處於生死不明 之狀態,予以駁回抗告人之聲請,即無不當,抗告意旨猶執 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家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黃裕民                   法 官 劉家祥                   法 官 李佳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經本院許可外,不得再 抗告。如提起再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 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林傳哲

2025-03-14

TYDV-113-家聲抗-33-2025031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亡字第5號 聲 請 人 孫偉德 送達代收人 王奕涵律師 失 蹤 人 孫小渝 上列聲請人請求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失蹤人(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失蹤前籍設:臺北市松山 區中正里11鄰11戶)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 聲請人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二十日內,將本裁定登載於公報、 新聞紙或其他相類之傳播工具。 該失蹤人應於本公示催告最後揭示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及其 他適當處所之翌日起柒個月內,向本院陳報現尚生存,如不陳報 ,本院將宣告其為死亡。 無論何人,凡知該失蹤人之生死者,均應於上開期間內,將其所 知之事實,陳報本院。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孫小渝為民國00年0月0日生,為80歲 以上之人,緣失蹤人於戶籍資料上登載為聲請人之胞兄,惟 聲請人與失蹤人不僅未曾謀面,聲請人之父母亦未提及此人 ,且聲請人支付出生於00年0月00日,母親出生於00年0月00 日,是失蹤人出生時聲請人父母尚年幼且未結婚,應無可能 生下失蹤人。查聲請人之父於37年底隨部隊移防臺灣,於38 年1月春節前夕始與孫胡玫及聲請人於臺灣團聚,聲請人之 父為此派員為家人辦理戶籍登記,而失蹤人在辦理戶籍登記 之38年1月1日即失去行蹤,此後再無失蹤人之記事或戶籍異 動,可見失蹤人遲於38年1月1日即行蹤不明而處於生死狀態 不明至今,已逾76年,爰依法聲請宣告失蹤人死亡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七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八十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三 年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宣 告死亡或撤銷、變更宣告死亡之裁定,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 得聲請之;法院准許宣告死亡之聲請者,應公示催告;公示 催告,應記載下列各款事項:一、失蹤人應於期間內陳報其 生存,如不陳報,即應受死亡之宣告。二、凡知失蹤人之生 死者,應於期間內將其所知陳報法院。前項公示催告,準用 第130條第3項至第5項之規定。但失蹤人滿百歲者,其陳報 期間,得定為自揭示之日起二個月以上,家事事件法第155 條、第156條亦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之主張,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臺北市信義區 戶政事務所函為證,本院審酌上開證據,查失蹤人自38年1 月1日隨戶長孫劍鋒即聲請人之父遷入臺後,無其接續之戶 籍資料,亦查無失蹤人現今之生死狀態,故可認應於38年1 月1日登記戶籍資料後,再無失蹤人之行蹤資訊,且失蹤人 迄今仍行方不明,揆諸前述法條說明,失蹤人符合得為死亡 宣告之法定期間之規定,應屬可採,自應准其聲請為公示催 告,並依法諭知聲請人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20日之限期內 ,將本裁定登載於公報、新聞紙或其他相類之傳播工具。 四、按法院准許宣告死亡之聲請者,應公示催告。公示催告,應 記載下列各款事項:㈠失蹤人應於期間內陳報其生存,如不 陳報,即應受死亡之宣告。㈡凡知失蹤人之生死者,應於期 間內將其所知陳報法院,家事事件法第156條第1項、第2項 第1款及第2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應公 告之;公告應揭示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 ,法院認為必要時,並得命登載於公報或新聞紙,或用其他 方法公告之;陳報期間,自揭示之日起,應有6個月以上, 亦有家事事件法第156條第3項準用第130條第3項至第5項規 定可參。本件既經准許對相對人為死亡宣告之公示催告,本 院自應依上揭規定,將本公示催告揭示於法院公告處、資訊 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並定陳報期間為7個月,爰分別裁定 如主文所示。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156條第3項、第130條第3項、第4項,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謝伊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 記 官 杜 白

2025-03-14

TPDV-114-亡-5-2025031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44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失蹤人A01為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宣告A01(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 00號,籍設臺北市○○區○○街00號0樓之0臺北○○○○○○○○○)於中華 民國105年6月10日下午12時死亡。 聲請程序費用由A01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A01出生於民國00年0月00日,如尚生 存,現年已90歲,自98年6月10日經通報為失蹤人口,迄今 生死不明,為此聲請對失蹤人為死亡宣告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7 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 年   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 條第1 項、第2 項分別定有明 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失蹤人A01於98年6月10日失蹤,生死不明 ,前經本院裁定准對失蹤人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並已於 113年8月14日將該公示催告揭示於司法院資訊網路上,現今 申報期滿,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或知失蹤人生死者陳報 其所知等情,有上開裁定及司法最新動態為證,並經本院調 閱上開卷宗核閱無誤,故聲請人聲請對失蹤人為死亡宣告, 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本件失蹤人A01於98年6月10日失蹤,計至105年6月10日失蹤 屆滿7年,自應推定其於是日下午12時為死亡之時,爰准予 依法宣告。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154 條第3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家事第二庭法 官 高雅敏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陳威全

2025-03-14

SLDV-113-亡-44-20250314-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