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游悦晨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1-120 筆)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59號 上 訴 人 吳啟祥 訴訟代理人 吳旭洲律師 上 訴 人 江青覬 訴訟代理人 許恒輔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兩造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6月25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重上字第551號) ,各自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命上訴人江青覬給付新臺幣七百三十六萬八千八百八 十元本息,及駁回上訴人吳啟祥請求給付新臺幣四萬一千一百二 十元本息之上訴,暨各該訴訟費用部分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 上訴人吳啟祥其他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關於駁回其他上訴部分,由上訴人吳啟祥負擔。 理 由 一、本件上訴人吳啟祥主張:對造上訴人江青覬於民國105年11 月28日與伊子吳建岡(與江青覬合稱吳建岡等2人)結婚。 位於○○市○○區○○街00巷00號房屋所有權全部(含同區○○段00 00建號建物全部、同段0000建號建物應有部分278/20000) 及其基地(即同段1061地號土地應有部分60/20000,合稱系 爭房地)為伊出資購買並借名登記予伊配偶王佳富(108年9 月27日死亡)名下,王佳富死亡後,由伊與吳建岡於109年2 月5日共同繼承,伊因而取得如原判決附表所示房地(下稱 附表房地)所有權。因伊家財產向由家中女主人管理,伊隨 即於同年月24日將附表房地借名登記予江青覬,另自108年1 0月18日起至109年9月3日止,分批匯款美金7,400元及新臺 幣(以下未註明幣別者同)共800萬元(折合新臺幣共821萬 元,下稱系爭金錢)予江青覬,以委任其管理家內事務,兩 造因而成立委任關係。系爭金錢經扣除江青覬代吳建岡清償 房貸80萬元,尚餘741萬元。吳建岡等2人於109年6月4日離 婚,伊已於110年12月20日以律師函合法終止上開借名登記 關係及委任關係等情。爰類推適用民法第541條第2項、適用 同條第1項或民法第179條規定,求為命江青覬⑴將附表房地 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伊,⑵給付伊741萬元,並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起,按年息5%計付利息之判決(未繫屬本院部分,不 另贅述)。 二、上訴人江青覬則以:附表房地與系爭金錢均為吳啟祥贈與伊 之財產,伊非無法律上之原因取得,且吳啟祥無法證明兩造 間就上開財產有借名登記或委任契約關係存在,故不得請求 返還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就上開部分廢棄第一審關於駁回吳啟祥請求江青覬給付 736萬8,880元本息之判決,改判如其聲明;其餘部分則予以 維持,駁回吳啟祥之上訴。其理由如下:  ㈠關於請求移轉附表房地所有權部分:   吳啟祥於109年2月間辦理附表房地所有權移轉登記時,在土 地登記申請書之登記原因欄勾選「贈與」,又在申請人欄記 載「贈與人吳啟祥」、「受贈人江青覬」等語,另在土地建 築改良物所有權贈與移轉契約書之訂立契約人欄記載「贈與 人吳啟祥」、「受贈人江青覬」等語,並辦理贈與稅免稅證 明,足見係以贈與為原因移轉附表房地所有權予江青覬。再 該房地所有權狀由江青覬持有,其房屋稅、地價稅亦由江青 覬繳納,與借名登記關係中,仍由借名人保管所有權狀、繳 納稅捐之情形有別。吳啟祥雖稱:伊將附表房地借名登記予 江青覬是基於家中規矩,吳建岡是聽伊之交代,才這樣做等 語。惟吳建岡等2人於109年6月4日離婚,於同年12月27日簽 訂之協議書記載:吳建岡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將其繼承取得系 爭房地之部分移轉登記予江青覬,確認此為單純之夫妻贈與 行為,並確認江青覬為真正所有權人,吳建岡同意日後不得 以任何名義及理由向江青覬索回等語,與吳啟祥上開主張之 事實不符,難認兩造就附表房地成立借名登記關係。吳啟祥 以其於110年12月20日合法終止借名登記關係為由,類推適 用或適用民法第541條第2項或第179條規定,請求江青覬將 附表房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伊,難認有據。 ㈡關於請求返還741萬元本息部分:  王佳富生前自108年4月15日起至5月13日止,陸續匯款共786 萬5,000元至吳啟祥帳戶。吳啟祥稱:那時醫生宣示王佳富 是癌症四期,所餘日子不多,且王佳富已無行為能力,所以 伊將錢匯回伊帳戶等語;另參以王佳富於108年9月27日死亡 ,吳啟祥旋於同年10月18日、12月18日及109年2月3日、3月 6日、9月3日依序匯款100萬元、200萬元、200萬元、200萬 元、100萬元,另於同年7月29日匯款美金7,400元(以上6筆 匯款即系爭金錢)予江青覬;江青覬並稱:吳啟祥有說過關 於吳家會將錢交由女主人管理,這句話在他們家一直是朗朗 上口等語以觀,堪認兩造間係成立由江青覬以系爭金錢管理 家內事務之委任關係。吳啟祥已於110年12月20日以律師函 合法終止前開委任關係,而江青覬為處理委任事務,以系爭 金錢清償吳建岡之房貸80萬元、代繳交通違規罰鍰2萬9,200 元及汽車牌照稅、燃料使用費共1萬1,920元,尚餘736萬8,8 80元,吳啟祥得依民法第541條第1項規定請求如數返還。至 江青覬辯稱:伊於婚姻關係中為吳建岡處理地下錢莊、賭債 、車貸、信貸及王佳富化療期間曾表示要給伊500萬元等語 ,為吳啟祥所否認,復未據江青覬舉證證明,難以採信,均 不得自江青覬應返還款項中扣除。  ㈢從而,吳啟祥依民法第541條第1項規定,請求江青覬給付736 萬8,880元本息部分,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之請求, 則屬無據,不應准許。 四、本院之判斷: ㈠關於廢棄發回(即吳啟祥請求返還741萬元本息)部分: 原審認定兩造間存有以系爭金錢管理家內事務之委任關係, 無非以:吳啟祥於王佳富癌末期間,自王佳富帳戶分次匯款 共786萬5,000元至自己帳戶,於王佳富死後未久,再由其自 己帳戶將系爭金錢分批匯予江青覬,及江青覬於原審陳稱伊 曾自吳啟祥處聽過吳家會將錢由女主人管理等語為據。惟上 開匯款之事實,固得證明吳啟祥有交付系爭金錢予江青覬, 惟江青覬於原審係稱:「關於吳家會將錢由女主人管理,上 訴人(即吳啟祥)有說過,這句話在他們家一直是朗朗上口 ,『但沒有付諸實行』」等語(見原審卷第140頁),似否認 吳家有實際將錢財交由女主人管理之事實,乃原審斷章取義 ,逕據以認定吳啟祥係委任江青覬管理家內事務而交付系爭 金錢,違反證據法則,已有可議。況系爭金錢其中109年7月 29日所匯美金7,400元及同年9月3日所匯100萬元,均在同年 6月4日吳建岡等2人離婚之後,斯時吳啟祥何以仍有委任江 青覬管理家內事務之需?亦滋疑義。原審未遑詳加調查釐清 ,徒以上開理由,遽命江青覬返還736萬8,880元本息,不免 速斷。又吳啟祥交付系爭金錢予江青覬之原因為何,尚待原 審調查審認,則原判決關於駁回吳啟祥請求給付4萬1,120元 本息部分,自屬無可維持。兩造上訴意旨,各自指摘原判決 於己不利部分違背法令,求予廢棄,均非無理由。 ㈡駁回上訴(即吳啟祥請求移轉附表房地)部分: 原審本於調查證據之結果及全辯論意旨,認定附表房地非吳 啟祥基於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登記於江青覬名下,因而為吳 啟祥此部分敗訴之判決,經核於法並無違誤。吳啟祥仍執陳 詞,以原審認定事實、取捨證據之職權行使及其他與判決結 果不生影響之理由,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聲明廢棄,非 有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吳啟祥之上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 江青覬之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47 8條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官 彭 昭 芬 法官 蘇 芹 英 法官 李 國 增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邱 璿 如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媖 如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2025-01-23

TPSV-114-台上-59-20250123-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37號 上 訴 人 石承鑫 訴訟代理人 廖克明律師 被 上訴 人 石美花 石榮豐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李德正律師 廖乃慶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8月28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家上字第186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 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 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 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 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 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 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 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上開規定,依家事事件法 第51條規定,於家事訴訟事件準用之。 二、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 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 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主張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一 至三所示費用,乃其以自己財產代包括其父石宗寶、被上訴 人等在內之石天來(民國108年0月00日死亡)全體繼承人墊 付等詞,為被上訴人所否認,上訴人就此等事實,應負舉證 責任。觀諸上訴人請求之款項,或無單據可資佐證,或所提 單據未載繳款人,或非以上訴人為繳款者,衡以上訴人對其 工作狀況,前後陳述明顯不符,且無具體收入證明,並因無 業、無收入曾受他人資助,上訴人有無代償能力,非無疑義 。復以上訴人於石天來生前與石天來、石宗寶一家同住,常 受石天來委託代領款項支付各種生活開銷,其可輕易取得各 類單據,要難僅憑各該單據,逕認上訴人係以自有財產支付 。至於附表三編號2、4至6、39至40所示費用,雖由上訴人 在國泰世華銀行開設之帳戶出帳繳款。然該帳戶係以現金存 入備供將來扣繳相關稅款為運用模式,可信105年1月6日之 結存金額,亦係以此方式累積。再參上訴人本身財力堪慮, 石宗寶在108年5月10日家庭會議中向全體繼承人報告石天來 財務狀況時,明確表示其已預先製造贈與金流,藉以避稅並 可備供將來支應稅金使用,石天來之喪葬費用及相關稅金均 以預先提領之現金新臺幣(下同)500多萬元持續扣繳而遞 減等語,實不能排除相關費用係以石天來所遺現金支付。上 訴人既未證明係以自己財產代償費用,其主張被上訴人應負 不當得利返還責任云云,即難憑採。從而,上訴人依民法第 1148條、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於繼承石天來之遺產 範圍内,連帶給付166萬3,456元本息,為無理由,不應准許 ,另就其他未詳載部分,說明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用證據 ,於判決結果無礙,不逐一論列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 審已論斷者,泛言未論斷或論斷矛盾,或違背論理、經驗、 證據法則,而非表明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 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 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 訴訟法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區 衿 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2025-01-22

TPSV-114-台上-37-20250122-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塗銷所有權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99號 聲 請 人 謝 煥 中 謝薛定妹 謝 碧 雲 謝蘇芳枝 謝 喬 洸 謝 明 燕 謝 明 勳即謝明勲 謝 明 容 謝 明 珍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苗栗縣政府等間請求塗銷所有權上訴事件 (本院112年度台上字第639號),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之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共為新臺幣四萬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區 衿 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2025-01-22

TPSV-114-台聲-99-20250122-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國家賠償聲請訴訟救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7號 再 抗告 人 蔡永取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嘉義縣水上地政事務所等間請求國家賠 償事件,聲請訴訟救助,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26日臺灣高等法 院臺南分院裁定(113年度國抗字第7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訴訟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再抗告,應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準用 第466條之1第1項前段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此為 必須具備之程式。本件再抗告人對於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113年度國抗字第7號裁定,提起再抗告,未委任律師為其第 三審訴訟代理人。其雖依訴訟救助之規定,向本院聲請選任 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惟經本院以113年度台聲字第1111號 裁定駁回其聲請,並於民國113年11月29日送達,有卷附送 達證書足據。茲已逾相當期間,再抗告人仍未補正,可認其 明知再抗告要件有欠缺,參照民事訴訟法施行法第9條之規 定,爰不定期間命補正,逕裁定駁回之。 二、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 第2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區 衿 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2025-01-22

TPSV-114-台抗-7-20250122-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債權存在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36號 抗 告 人 智曜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偉恆 抗 告 人 台鳳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建勛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沂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確認債權存 在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16日臺灣高等法院裁定(113年 度重上字第664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 項前段 規定預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上訴人雖曾聲請訴訟 救助,但第一審法院命其補繳第二審裁判費之裁定,並不因此失 其效力,該裁定所定補繳裁判費之期間,亦不因而停止進行;而 民事訴訟法第109條之1關於駁回訴訟救助聲請之裁定確定前,不 得以原告未繳納裁判費為由駁回其訴之規定,僅限於第一審法院 ,第二審法院得不待駁回訴訟救助聲請之裁定確定,即得駁回上 訴,尤無須於該裁定確定後,再次裁定命其補正。本件抗告人不 服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度重訴字第709號判決,提起第二審上 訴,未據預納裁判費,經第一審法院以裁定命其於收受裁定後 5 日內補正,該裁定於民國113年7月29日送達。抗告人雖聲請訴訟 救助,惟經原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345號裁定駁回,並於同年 1 0月7日送達(抗告人就該裁定逾期始聲明不服,另經原法院駁回 抗告確定)。乃抗告人迄至同年月16日仍未補繳,原法院不待該 駁回訴訟救助聲請之裁定確定,認抗告人之上訴為不合法,裁定 予以駁回,經核於法並無違誤。抗告論旨,以原法院未重新開立 繳費單,且訴訟救助案未確定時即將上訴駁回等語,指摘原裁定 不當,聲明廢棄,非有理由。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 、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區 衿 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2025-01-22

TPSV-114-台抗-36-20250122-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2333號 上 訴 人 李宗貴 訴訟代理人 郭宗塘律師 被 上訴 人 八德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瑞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 民國113年7月10日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 重上字第33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 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 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 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 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 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 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 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上訴人對於原判決關其敗訴部分提起上訴,雖以該部分判決 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 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因滯欠個人綜 合所得稅款,致被上訴人借用其名義登記之系爭土地,遭原 審共同被上訴人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臺南分局聲請系爭執行事 件禁止處分而返還不能,為可歸責,被上訴人請求其賠償新 臺幣1,548萬6,379元,為有理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就 原審所為論斷,泛言未論斷或論斷違法,違反經驗法則,而 非表明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 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 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 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上訴人於本院始 抗辯:伊曾多次促請被上訴人辦理移轉登記無果,被上訴人 受領遲延云云,核屬原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所未主張之新防禦 方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76條第1項規定,非本院所得斟酌, 附此說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 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區 衿 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2025-01-22

TPSV-113-台上-2333-20250122-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優先購買權存在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55號 上 訴 人 龔茂雄 訴訟代理人 陳樹村律師 邢振武律師 被 上訴 人 龔書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優先購買權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 國113年7月31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 字第171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 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 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 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 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 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 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 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 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 解釋意思表示、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訴外人傅裕 仁等2人拍定執行債務人即被上訴人所有之系爭建物後,雖 對訴外人即上訴人之被繼承人龔黃阿保依土地法第104條第1 項前段或民法第426條之2規定具狀聲明行使優先購買權予以 否認,致龔黃阿保就系爭建物有無優先購買權之法律上地位 ,存有不安狀態。然執行法院以其無實體審究權,聲明人( 即龔黃阿保)就此問題如仍爭執,即應另行提起確認優先承 買權存否之訴,要非聲明異議所得解決等語所為駁回聲明之 裁定,無從解為代被上訴人否認龔黃阿保有優先購買權存在 之表示。上訴人主張其繼承取得系爭土地並繼受優先承買權 ,而對被上訴人提起本件確認優先購買權存在訴訟後,被上 訴人均未到庭,亦未提出書狀否認上訴人主張,堪認上訴人 就系爭建物有無優先購買權之爭執,應只存於上訴人與傅裕 仁等2人之間,傅裕仁等2人更已另對上訴人訴請確認其優先 購買權不存在。上訴人僅列被上訴人為本件被告,無法除去 其遭傅裕仁等2人否認權利存在所生私法上地位之不安狀態 ;若追加其等為共同被告,亦將違背禁止重複起訴之規定。 從而,上訴人以被上訴人為被告,請求確認上訴人對於系爭 建物之優先購買權存在,並無確認利益,欠缺權利保護必要 ,且無從補正,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其第二審上 訴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者,泛言未論斷或論 斷矛盾,或違反闡明義務或違法,而非表明依訴訟資料合於 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 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 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 訴為不合法。末查,傅裕仁等2人在第一審受訴訟告知後, 已明確表示不參加訴訟,所提書狀旨在陳述上訴人於本件無 確認利益(一審卷61至63頁、117頁、123至126頁、136頁、 177頁),並無上訴人所稱其等為輔助被上訴人而參加訴訟 ,且爭執上訴人無優先購買權之情事。上訴人據此主張難認 被上訴人未爭執上訴人之優先購買權,顯屬誤解。再者,本 件上訴人所為聲明或陳述,並無不明瞭或不完足之處,原審 本無闡明之義務。上訴人指摘訴訟程序顯有重大瑕疵云云, 容有誤會。至上訴人所引本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03號判決與 本件基礎事實不同,無從比附援用。均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區 衿 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2025-01-22

TPSV-114-台上-55-20250122-1

台抗
最高法院

聲請假扣押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57號 再 抗告 人 鴻欣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俊霖 訴訟代理人 鄧湘全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分署間聲請假 扣押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19日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裁 定(113年度重抗字第28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應由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更為裁定。 理 由 一、相對人主張:兩造於民國107年10月19日簽立勞務採購契約 (下稱系爭契約),由再抗告人向伊承攬「曾文水庫抽泥作 業第三期」工程(下稱系爭工程),於111年7月15日完成約 定總抽泥量510萬噸後,自翌日起開始執行後續擴充作業, 兩造於112年3月1日合意終止該契約。伊嗣發現再抗告人將 系爭工程之「水庫抽泥清淤」及「抽泥設備機具建置」等主 要工作全數違法轉包予第三人宸峰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下稱 宸峰公司),依系爭契約第11條第3項第2款約定及政府採購 法第31條第2項第7款規定,再抗告人應繳回伊已發還之履約 保證金(下稱履保金)新臺幣(下同)4,308萬5,000元及押 標金2,600萬元,經伊以保留款及已施作未驗款(下合稱工 程款)予以扣抵後,對再抗告人尚有4,138萬8,658元債權( 下稱系爭債權)。又再抗告人目前無在建工程,並無收入, 已瀕臨無資力,且因系爭工程所提供宣稱價值達4億元之3艘 抽泥船及工作船,已於承攬作業期間,陸續移轉登記予他人 ,不知去向,而有就其財產為不利益處分及隱匿財產之行為 ,伊之系爭債權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爰依 民事訴訟法第522條第1項規定,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命就再 抗告人之財產於1,500萬元範圍內准予假扣押。第一審法院 裁定駁回相對人假扣押之聲請,相對人不服,提起抗告。 二、原法院以:相對人就其主張因再抗告人違法轉包,扣抵工程 款後,對其有系爭債權存在之請求原因,已為釋明;另就再 抗告人之工程款債權業經相對人抵銷而不存在,再抗告人因 系爭工程所提供宣稱價值4億元之3艘抽泥船及工作船,於系 爭工程作業期間,陸續移轉登記予他人,現已不知去向,而 有就其財產為不利益處分,恐達無資力狀態之假扣押原因, 亦已為相當釋明,雖釋明程度尚有不足,准再抗告人供擔保 以補釋明之不足。因而廢棄第一審裁定,改裁定准許相對人 供擔保500萬元後,得就再抗告人之財產於1,500萬元範圍內 假扣押。再抗告人不服,提起再抗告。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債權人就其經第一審法院裁定駁回之假扣押聲請,提起抗 告,原法院認假扣押隱密性仍應予維持,因而未依民事訴訟 法第528條第2項規定,使債務人有陳述意見之機會,即改裁 定命債權人供擔保後得假扣押,固符保全程序之立法趣旨, 難認適用上開法規顯有錯誤。而依同條第4項:「准許假扣 押之裁定,如經抗告者,在駁回假扣押聲請裁定確定前,已 實施之假扣押執行程序,不受影響」之規定,債權人之權益 於此時既已受充分保護,法院即應於裁定確定前,賦與債務 人聽審請求權及財產權之對應保障。故本院於受理類此再抗 告事件,依同法第495條之1第2項準用第476條規定時,為免 使債務人欠缺就債權人提出請求及假扣押原因(同法第523 條第1項)之要件事實,甚至供擔保與否及其金額(同法第5 26條第2項)所審酌資料,提出反駁意見、反對事證之機會 ,等同喪失事實審之審級,而無法平衡保護其程序上及實體 上之權益,自應就第476條第1項規定為限縮之準用,而得斟 酌債務人就否認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之虞,或爭執債權人供 擔保金額不相當所提出、且足以影響裁判結果之事實及證據 ,並本諸第三審為法律審之同條立法旨趣,依同法第492條 規定廢棄原裁定,命原法院更為裁定,以免違反公平原則。 此時,原法院未及斟酌上開事證之裁定,就同法第523條第1 項及第526條第2項規定之適用,仍該當於同法第486條第4項 所稱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  ㈡次按假扣押,非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者,不 得為之,民事訴訟法第523條第1項定有明文。債務人就其財 產為不利益處分,致陷於無資力,固屬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 之虞,然債務人於債權人欲保全之債權發生前,就其原有財 產所為之處分,並無影響斯時尚未存在債權之強制執行可言 ,屬憲法第15條就財產權得自由處分之保障,自無從據為假 扣押之原因。又倘債務人對債權人應給付之金錢或得易為金 錢請求之債權,經催告後雖拒絕給付,然債務人現存之既有 財產,並未瀕臨無資力之情形,且與債權人請求保全之債權 金額,無相差懸殊而無法或不足清償該債權之情事,亦難謂 有假扣押之原因。  ㈢再抗告人於承攬系爭工程期間,陸續將其因該工程所提供之3 艘抽泥船及工作船,移轉登記予他人,為原法院認定之事實 。然依相對人所提出之交通部航港局函、船舶登記證書、國 籍證書、噸位證書、檢查證書、檢查紀錄簿(見原法院卷25 至40頁),似見現名為曾文疏濬1號、2號船舶(下合稱2船 舶)於109年8月間,即已由再抗告人移轉為宸峰公司所有, 宸峰公司再於110年8月間將之移轉予第三人浚喆股份有限公 司所有。倘若如此,相對人於109年8月間再抗告人處分2船 舶之際,是否已發還履保金及押標金,而對再抗告人已有系 爭債權存在?攸關再抗告人處分2船舶,是否影響系爭債權 日後之強制執行,而有假扣押原因之認定。又相對人既自陳 再抗告人有3艘抽泥船及工作船,且尚有對第三人工程款債 權(見原法院卷15、17頁),佐以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 、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見原法院卷49、57至 64頁),似見再抗告人登記資本額為2,800萬元,112年間有 利息及其他所得共34萬5,229元,且尚有1艘未移轉他人之抽 泥船。果若實在,再抗告人是否已陷於無資力?其現存財產 與債權人請求保全之債權1,500萬元,是否已相差懸殊,致 無法或不足清償該債權,而有假扣押之原因?又原裁定所命 相對人之擔保金是否相當?均非無疑。原審未遑詳查細究, 徒憑臆測,逕認相對人已釋明假扣押原因,進而為不利再抗 告人之認定,依前開說明,自有適用民事訴訟法第523條第1 項、第526條第2項規定之顯然錯誤。再抗告論旨,指摘原裁 定不當,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四、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 第2項、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方 彬 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吳 依 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2025-01-22

TPSV-114-台抗-57-20250122-1

台聲
最高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等聲請再審而聲請停止執行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24號 聲 請 人 方長信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劉祺峯間債務人異議之訴等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6月5日本院裁定(113年度台上字第812號),聲請 再審,而聲請停止執行,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按當事人提起再審之訴時,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法 院固得依其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裁定停止強制執行。惟其 所提再審之訴或聲請再審如經駁回確定,法院即不得再裁定停止 強制執行。本件聲請人雖以其對本院113年度台上字第812號確定 裁定聲請再審為由,聲請裁定停止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9年度司 執字第86461號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然查聲請人上開再審 之聲請,業經本院另以114年度台聲字第23號裁定予以駁回,依 上開說明,其聲請裁定停止強制執行,自屬無從准許。 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民事 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方 彬 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吳 依 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2025-01-22

TPSV-114-台聲-24-20250122-1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國家賠償聲請選任訴訟代理人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29號 聲 請 人 蔡永取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嘉義縣水上地政事務所等間請求國家賠償 事件,聲請選任訴訟代理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20日本院 裁定(113年度台聲字第1111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終審法院之裁定,除合於法定再審事由得聲請再審外 ,不容以其他方法聲明不服。本件聲請人不服本院113年度 台聲字第1111號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雖未依聲請再審 之程式為之,但仍應視其為聲請再審,而依該程序調查裁判 ,先予說明。 二、次按聲請再審,應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1條第1項 第4款規定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所謂表明 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同法第496條第1項所列何款 再審事由,暨如何合於該款法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 相當。如未表明再審理由,法院無庸命其補正,逕以裁定駁 回之。本件聲請人對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經核其聲請狀並 未敘明該確定裁定有何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所列各款法 定再審事由,暨如何合於該款法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僅 說明其對於前訴訟程序確定裁判不服之理由。依上開說明, 其聲請自難認為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 02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區 衿 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2025-01-22

TPSV-114-台聲-29-2025012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