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被告死亡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1-120 筆)

審易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傷害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易字第3201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原雄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39067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如附件檢察官起訴書所載。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查本件被告楊原雄業於民國114年1月12日死亡,此有法院前 案紀錄表(見本院審易卷第35頁)在卷可參。依照上開說明, 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 法 官 翁毓潔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陽雅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39067號   被   告 毛炎安 男 61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籍設臺北市○○區○○街0段00號6樓               之1             現居臺北市○○區○○○路0號             (台鐵台北車站北三門外)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楊原雄 男 45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籍設臺南市○○區○○○00○0號             現居臺北市○○區○○○路0號             (台鐵台北車站北三門外)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等因傷害等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 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毛炎安、楊原雄因故於民國113年10月16日20時55分許,在 臺北市○○區○○○路0號台鐵台北車站北三門右側發生口角衝突 ,雙方竟各自基於傷害之犯意,毛炎安持雨傘、楊原雄持剪 刀,在台北車站北三門右側互毆,致毛炎安受有右手臂割傷 之傷害,楊原雄則受有頭部外傷之傷害。 二、案經毛炎安、楊原雄訴由內政部警政署鐵路警察局臺北分局 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 據 名 稱 待 證 事 實 1 被告毛炎安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 1、被告毛炎安於前揭時地,確有持雨傘,與持剪刀之被告楊原雄互毆。 2、被告毛炎安受有右手臂割傷之傷害。 2 被告楊原雄於警詢之供述 1、被告楊原雄於前揭時地,確有持剪刀,與持雨傘之被告毛炎安互毆。 2、被告楊原雄受有頭部外傷之傷害。 3 監視器翻拍照片13張 1、被告毛炎安、楊原雄互毆之經過。 2、被告毛炎安受有右手臂割傷之傷害。 3、被告楊原雄受有頭部外傷之傷害。 4 蒐證照片5張 1、被告毛炎安係持雨傘與被告楊原雄互毆。 2、被告楊原雄係持剪刀與被告毛炎安互毆。 二、核被告2人所為,均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嫌。 三、告訴及報告意旨另認被告毛炎安、楊原雄上開犯行涉有殺人 未遂罪嫌。惟殺人未遂罪之成立,以有戕害他人生命之故意 ,著手於殺人行為之實施而未生死亡結果為要件。至受傷處 是否致命部位及傷痕多寡、輕重如何,僅足供認定有無殺意 之參考,原不能資為認定是否殺人罪之絕對標準,最高法院 69年度台上字第2391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查本案雙方僅係 因偶然口角爭執所引發之肢體衝突,且雙方所受傷勢輕微, 是亦尚難以此認定被告2人有何殺人之主觀犯意,惟此部分 若成立犯罪,與前開起訴之部分,係同一事實,為起訴效力 所及,爰不另為不起訴處分,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檢 察 官 黃 振 城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書 記 官 范 瑜 倩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 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 7 年以上有期徒 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3-13

TPDM-113-審易-3201-20250313-1

簡上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違反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簡上字第57號 上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筌論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不服本院於中華民國 113年8月21日所為113年度簡字第157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起 訴書案號:113年度偵字第669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第二審 之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原審法院認為上訴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 上訴權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律上之程 式可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第362條定有 明文。第二審法院認為上訴書狀未敘述理由或上訴有第362 條前段之情形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又此種判決得不經言詞 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67條前段、第372條分別規定甚明 。此依同法第455條之1第3項規定,均準用於對於簡易判決 所為之上訴。又刑事訴訟乃國家實行刑罰權所實施之訴訟程 序,係以被告為訴訟之主體,被告一旦死亡,其訴訟主體即 失其存在,訴訟程序之效力不應發生。因之,被告死亡後, 他造當事人或其他有上訴權人所提起之上訴,均應認為不合 法(最高法院114年度台上字第841號判決意旨參照)。再刑 事訴訟法第350條第1項規定「提起上訴,應以上訴書狀提出 於原審法院為之」,係採「到達主義」。上訴書狀應到達原 審法院,上訴之訴訟行為始生效力。至於上訴書狀何時作成 、何時交付郵遞,均不在所問。 二、經查,本案被告王筌論於民國113年8月21日原審判決後,已 於113年9月16日中午12時32分死亡,此有敏盛綜合醫院開立 之被告死亡證明書在卷可稽(本院114年度簡上字第57號【 下稱簡上卷】第59頁)。而上訴人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所提上訴書係以113年9月16日士檢迺辰113請上253字第11 39058042號函檢送本院,於113年9月16日下午時段到達,有 該函上收文戳章可查(簡上卷第7頁)。再臺灣士林地方檢 察署每日下午時段向本院發送之公文,均係於下午3時30分 許到達本院,有本院書記官向本院收文人員查詢之公務電話 紀錄存卷可佐(簡上卷第51頁)。是可知本案檢察官所為上 訴,係於被告死亡後提出於本院,依照首開說明,其上訴為 不合法,應予駁回,並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3項、第367條前段、第 372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曹哲寧提起公訴,檢察官馬凱蕙提起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蘇琬能                   法 官 鄭勝庭                   法 官 江哲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判決不得上訴。                   書記官 薛月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3

SLDM-114-簡上-57-20250313-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319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世華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緝字第512 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稱:被告陳世華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 盜之犯意,於民國112年9月15日9時54分許,在新北市○○區○ ○路0段00巷00弄00號前,徒手竊取許民慶置放在路旁之腳踏 車1輛(價值新臺幣[下同]4,000元,已發還),得手後即騎 乘該腳踏車離開現場,因認被告涉有刑法第320條第1項竊盜 罪嫌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又不受理之判決,得 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 別定有明文。 三、查被告因竊盜等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 年度偵緝字第5122號起訴書提起公訴,被告於本案繫屬後之 113年12月29日死亡,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被告全戶戶籍 資料、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各1紙附卷可稽。揆諸前開說 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劉芳菁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 ,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其未敘述上訴理 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切勿逕送 上級法院」。                 書記官  李翰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3

PCDM-114-易-319-20250313-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北簡字第1675號 原 告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上列原告與被告郭佩珍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又有權利能力者, 有當事人能力。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者,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民法第6條及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第249條第1 項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原告起訴雖以郭佩珍(年籍詳卷,已歿)為被告, 惟其於起訴前民國113年11月19日即已死亡,有其個人基本 資料在卷可稽,而原告於114年2月25日始提起本件訴訟,亦 有本院收狀戳在卷可按,依上開規定,被告死亡後即喪失權 利能力,自無民事訴訟當事人能力,而此情形為無法補正之 事項,爰以裁定駁回原告之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第3款、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郭美杏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庭(臺北市○○○路 0 段000 巷0 號)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 記 官 林玗倩

2025-03-13

TPEV-114-北簡-1675-20250313-1

單禁沒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違禁物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禁沒字第7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振榮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聲請單獨宣告 沒收(113年度聲沒字第34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銷燬。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黃振榮涉嫌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之犯 行,因被告死亡,業經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確定。本件查扣 之海洛因2包、注射針筒1支,經送驗均檢出第一級毒品海洛 因成分,屬違禁物,爰依刑法第40條第2項及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銷燬等語。 二、按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查獲之第一、二 級毒品及專供製造或施用第一、二級毒品之器具,不問屬於 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銷燬之,刑法第40條第2項及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前因涉嫌施用第一級毒品案件,經移送偵辦後, 因其業於民國110年6月20日死亡,故經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 (下稱高雄地檢署)檢察官以110年度偵字第21242號為不起 訴處分確定,有上開不起訴處分書及高雄地檢署相驗屍體證 明書各1份在卷可稽。而前開案件扣得如附表所示之白色粉 末2包、注射針筒1支,經檢驗結果,檢出第一級毒品海洛因 成分(詳如附表所示),足認確均係違禁物無訛。另上開毒 品包裝袋及針筒上殘留微量毒品,難以析離且無析離實益, 應與毒品整體同視,一併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 前段規定宣告沒收銷燬。至送驗耗損部分毒品既已滅失,爰 不另宣告沒收銷燬。是本件此部分之聲請核與法律規定相符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方錦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蔡靜雯 附表: 編號 扣案物名稱 轉碼編號 數量/鑑定結果 鑑定書 備註 一 海洛因 (含包裝袋) B00000000 1包 白色粉末 檢出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 (驗後淨重0.070公克)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111年2月23日高市凱醫驗字第71808號濫用藥物成品檢驗鑑定書(110年度毒偵字第21242號卷第51頁) 注射針筒內液體抽出與注射針筒分別扣押入庫,見高雄市警察局前鎮分局111年6月21日高市警前分偵字第1117216960號函說明(110年度毒偵字第21242號卷第77頁) 111年毒保字第160號扣押物品清單、111年度檢管字第1358號扣押物品清單(110年度毒偵字第21242號卷第47、59頁) 二 海洛因 (含包裝袋) B00000000 1包 白色粉末 檢出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 (驗後淨重0.130公克) 三 注射針筒 B00000000 1支 檢出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

2025-03-13

KSDM-114-單禁沒-79-20250313-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117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葉摯民 上列被告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 度偵字第29838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壹、公訴意旨略以:被告葉摯民明知甲基安非他命係毒品危害防 制條例所定列管之第二級毒品,依法不得販賣,竟於民國11 3年9月25日上午,在高雄市○○區○○路000巷0號00樓之0000室 處,以手機連結網際網路,在GRINDR交友軟體上,以「有缺 可問 冰敷中」之暱稱張貼販賣毒品訊息。適有員警於同日9 時46分網路巡邏發現,遂佯為買家,與被告約定交易甲基安 非他命之時間、地點及價格(1公克新臺幣3000元)。被告 依約於同日10時40分,攜帶甲基安非他命1包(驗前淨重1.5 54公克)至高雄市○○區○○路000巷0號頂樓;員警見狀遂表明 身分而加以逮捕並扣得該包甲基安非他命及手機1支,嗣並 經其同意而至高雄市○○區○○路000巷0號00樓之0000室房內搜 索扣得另包甲基安非他命(驗前毛重0.79公克)、電子磅秤 1台、分裝袋1批等物,經調查後而查獲全情。因認被告涉犯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第6項販賣第二級毒品未遂 罪嫌等語。 貳、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參、經查,被告於114年3月6日死亡,有個人戶籍資料在卷可稽 (院卷第9至10頁),揆諸前揭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 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胡慧滿                    法 官 戴筌宇                    法 官 胡家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簡雅文

2025-03-13

KSDM-114-訴-117-20250313-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罪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913號 上 訴 人 即自 訴 人 白德賢 上 訴 人 即自 訴 人 白桂溱 共 同 自訴代理人 李涵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自訴被告賴麗珍(已歿)、陳玉屏、林榮祿(已歿 )、李冠萱等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 中分院中華民國113年12月4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134 4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壹、對賴麗珍、林榮祿部分: 一、按第三審法院認為上訴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 或其上訴權已經喪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38 4條前段、第395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又刑事訴訟乃國家實行刑罰權所實施之訴訟程序,係以被告 為訴訟之主體,被告一旦死亡,其訴訟主體即失其存在,訴 訟程序之效力不應發生。因之,被告死亡後,他造當事人或 其他有上訴權人所提起之上訴,均應認為不合法。 二、卷查,本件被告賴麗珍、林榮祿因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罪案 件,經原審法院於民國113年12月4日判決,維持第一審之不 受理判決,駁回上訴人即自訴人白德賢、白桂溱在第二審之 上訴。惟賴麗珍已於109年1月12日死亡、林榮祿於113年1月 17日死亡等情,有賴麗珍、林榮祿之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 個人(戶籍)資料查詢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49、165頁) 。白德賢、白桂溱於賴麗珍、林榮祿死亡後之113年12月25 日提起本件上訴,揆諸上開說明,應認白德賢、白桂溱關於 此部分之上訴,均為不合法,予以駁回。   貳、對陳玉屏、李冠萱部分: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判決以自訴意旨所稱,陳玉屏、李冠萱涉犯之貪污治 罪條例第6條第1項第4款之罪(想像競合犯刑法第210條偽造 、變造私文書、刑法第213條公文書登載不實罪),為自訴 意旨所指罪名中想像競合關係中較重之罪,又屬侵害國家法 益之犯罪,如果成罪,其直接被害人為國家。白德賢、白桂 溱對陳玉屏、李冠萱提起自訴,於法未合。因而維持第一審 關於陳玉屏、李冠萱部分所為不受理之判決,駁回白德賢、 白桂溱就此部分在第二審之上訴,從形式上觀察,尚無足以 影響其判決結果之違法情形存在。 三、上訴意旨略以:自訴意旨所指前揭數罪,各自獨立,時間相 隔遙遠,並非想像競合犯,亦非實質上一罪,應論以數罪。 原判決以相關民事事件所認定之相關事實為基礎,因認自訴 意旨所指數罪即使成罪,係屬想像競合犯,因而駁回自訴, 有適用法則不當之違法。 四、經查: 一行為觸犯數罪名之想像競合犯,其目的係在避免對於同一 不法要素予以過度評價。自然意義之數行為,得否評價為法 律概念之一行為,應視個案情節依社會通念加以判斷。而刑 法刪除牽連犯之規定後,原認屬方法目的或原因結果,得評 價為牽連犯之二犯罪行為間,如具有局部之同一性,或其行 為著手實行階段可認為同一者,得認與一行為觸犯數罪名之 要件相侔,依想像競合犯論擬。 原判決說明:自訴意旨所指陳玉屏、李冠萱犯罪事實,倘均 成罪,係基於同一民事事件之分割登記事宜所為,具有想像 競合犯之裁判上一罪關係等旨,所為論斷說明,與卷內訴訟 資料,尚無不合,應屬有據。上訴意旨泛指:原判決所為論 敘說明違法云云,係就原判決已詳細說明之事項,徒憑己意 而為相異評價,任意指為違法,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 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依照首揭說明,應認白德賢、 白桂溱對陳玉屏、李冠萱之上訴,均為不合法律上之程式, 而予以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洪于智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蘇素娥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君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3

TPSM-114-台上-913-20250313-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侵占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294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郭慰親 生前籍設桃園市○○區○○路000巷0號6樓之1 上列被告因侵占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字第52911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原案號:114年 度壢簡字第322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如附件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所 載。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且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次 按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之案件,法院於審理後認應為 不受理判決之諭知者,應適用通常程序審判之,刑事訴訟法 第451條之1第4項但書第3款、第452條亦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被告郭慰親已於民國114年2月24日死亡,有被告個人基本 資料查詢結果附卷可稽,揆諸前開規定,本件爰不經言詞辯 論,逕為不受理判決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蔣彥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謝沛倫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52911號   被   告 郭慰親 女 67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0巷0號6樓             之1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侵占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郭慰親於民國113年7月31日晚間7時許,在桃園市○○區○○路0 00號六扇門火鍋店內,見馮學英遺留在該處座位上之外套1 件(價值新臺幣【下同】1,200元),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 所有,基於侵占離本人所持有之物之犯意,拿走外套後離開 店內,將之侵占入己。嗣經馮學英查看,驚覺上開物品遺失 ,調閱監視器畫面,始查悉上情。 二、案經馮學英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大溪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被告郭慰親經傳喚未到庭。惟被告於警詢中辯稱:伊當時因 為冷,所以拿走外套等語。然查,上揭犯罪事實,業據告訴 人馮學英於警詢中證述明確,復有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大溪分 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贓物認領保管單及監視器畫 面翻拍照片10張在卷可稽,足證被告確實刻意拿取告訴人暫 時遺留在座位上外套,是被告所辯,顯為事後卸責之詞,不 足採信,其犯嫌堪予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7條之侵占離本人所持有之物罪 嫌。 三、至告訴及報告意旨雖認被告涉有竊盜罪嫌,惟按,竊盜之客 體係指行為人以平和方式破壞物之所有權人、持有權人對物 品持有支配關係,而重新建立新之支配管領力;而侵占遺失 物,乃指行為人本於所有之意思,就權利人無拋棄之意思所 偶爾遺留失去持有之物,或非出於本人之意思脫離持有之物 ,以所有人意思占有使用而言,故遺失物及離本人持有之物 均係以該物原所有、持有權人先已自行喪失對物品之持有支 配,該物處於權利人之管領支配欠缺之狀態。至物品之持有 支配關係存在與否,仍應以物品離開權利人之原因、物品之 性質及所處之客觀環境是否公開、開放程度及權利人與物品 間空間距離等各項因素,以社會通念及一般人生活經驗予以 綜合判斷。經查,被告行為時,外套非在告訴人身側,難認 被告可認知外套為告訴人所持有,依上說明,自不構成竊盜 罪嫌,惟此部分倘成立犯罪,核與前揭聲請簡易判決處刑部 分為同一社會事實,爰不另為不起訴處分,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檢 察 官  楊挺宏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 記 官  盧憲儀 附記事項: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參考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37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遺失物、漂流物或其他 離本人所持有之物者,處 1 萬 5 千元以下罰金。

2025-03-13

TYDM-114-易-294-20250313-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36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賴重貝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速 偵字第3015號),本院認不應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壢簡字 第2687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如附件。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為不起訴之處分;又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 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 訟法第252條第6款、第303條第1款、第307 條分別定有明文 。 三、經查,被告賴重貝竊盜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於113年10月18日偵查終結聲請簡易判決處刑,並於113年12 月20日繫屬本院等情,有附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該署11 3年12月20日桃檢秀雲113速偵3015字第1139166056號函上本 院收狀章戳可稽。惟被告業於本案繫屬本院前之113年11月2 5日死亡,有其個人基本資料附卷可按,聲請人提起聲請簡 易判決處刑繫屬於本院前,被告既已死亡,因訴訟主體於本 院繫屬前業已失其存在,訴訟程序之效力並未發生,檢察官 聲請簡易判決處刑程序違背規定,爰依上開規定,不經言詞 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十二庭  法 官 林育駿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林子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速偵字第3015號   被   告 賴重貝 男 73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籍設新北市○○區○○路000號4樓               (新北○○○○○○○○)             現居無定所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敘述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如下:     犯罪事實 一、賴重貝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於民國11 3年10月2日18時49分許,在桃園市○○區○○○路0段000號之家 樂福中壢店賣場內之飲食店,乘無人注意之際,徒手竊取置 於店內櫃台上之零錢箱(含零錢共計新臺幣379元,已發還 ),得手後夾藏於外套內,旋即離去。嗣該店店長劉淞平察 覺有異,經調閱監視器畫面確認發現遭竊物品,遂前去攔阻 並報警處理,始知上情。 二、案經劉淞平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賴重貝於警詢及偵查中坦承不諱, 核與告訴人劉淞平於警詢時之指訴大致相符,並有桃園市政 府警察局中壢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暨扣押物品目錄表、贓物認 領保管單、店內監視器畫面截圖、現場照片等在卷可稽,足 認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另本案犯 罪所得已實際發還予告訴人,有贓物認領保管單存卷可憑, 依刑法第38條之1第5項規定,爰不予聲請宣告沒收或追徵, 併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檢 察 官 邱偉傑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書 記 官 曾幸羚

2025-03-13

TYDM-114-易-36-20250313-1

審金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違反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金訴字第2694號 公 訴 人 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秀田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 度偵緝字第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楊秀田已預見將金融帳戶提供予他人使 用,可能遭利用作為收受、提領詐欺取財等財產犯罪所得之 工具,以此方式隱匿、掩飾犯罪所得之去向,竟意圖為自己 不法之所有,基於幫助詐欺取財、幫助洗錢之不確定故意, 於民國111年12月25日前之某日,將其申辦之中國信託商業 銀行帳戶(帳號:000-000000000000號,下稱本案帳戶)提 供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使用。嗣該詐欺集團 成員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洗錢之犯意, 以假投資之方式詐騙告訴人郭德芳,致其陷於錯誤,而於附 表所示之時間,匯款如附表所示之金額至本案帳戶,旋遭提 領一空,以隱匿、掩飾詐欺犯罪所得之去向。因認被告涉犯 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嫌 及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違反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2款而犯 同法第14條第1項之幫助洗錢罪嫌。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且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 條第5 款及第307 條分別定有明文。 經查,被告已於114年1月24日死亡,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 -個人基本資料、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本件不經言詞 辯論,逕行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 條第5 款、第307 條,判 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審查庭法 官 曾雨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楊宇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起訴書附表: 附表: 編號 匯款時間 匯款金額(新臺幣) 1 111年12月25日凌晨0時6分許 3萬元 2 111年12月25日凌晨0時14分許 2萬元 3 111年12月25日凌晨0時16分許 3萬元 4 111年12月26日晚間10時30分許 3萬元

2025-03-13

TYDM-113-審金訴-2694-2025031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