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勾串共犯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21-130 筆)

金訴緝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加重詐欺等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緝字第18號 公 訴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饒庭丞 上列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0年度偵字 第11390號、111年度偵字第1481號)及移送併辦(111年度偵字 第5036、10411、12104號、113年度偵緝字第376、1215號),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饒庭丞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三月十八日起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察 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役 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居 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由 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審 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 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 逾10年,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 分別定有明文。 二、被告饒庭丞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以110年度偵字第1 1390號、111年度偵字第1481號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第50 36、10411、12104號、113年度偵緝字第376、1215號移送併 辦,並由本院以113年度金訴緝字第18號案件審理中。審酌 本案證人之證詞、被告與其他共犯之供述,以及卷附非供述 證據,足認被告涉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參與 犯罪組織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三人以上共同詐欺 取財罪、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洗錢罪等罪嫌,嫌 疑均屬重大。 三、審酌被告及所屬詐欺集團成員涉嫌詐騙之金額甚鉅,倘經本 院審理後予以論罪科刑,其等未來可能會面臨高額之刑事沒 收或民事求償,為規避將來審判程序進行、刑事沒收或民事 賠償責任,抑或妨礙刑罰之執行而誘發逃亡之可能性甚高; 又被告曾因合法傳喚、拘提未到而遭本院通緝,有法院前案 紀錄表在卷可稽,自可預期其在本案逃匿以規避審判程序進 行及刑罰執行之可能性甚高;被告於113年11月27日遭臺灣 高等法院臺南分院羈押,於114年2月24日釋放出所,佯稱要 住院而無法於114年2月27日即本案審理程序到庭,實則被告 已於114年2月26日出院,並在出院後前往臺北市○○路○段000 號15樓拿取護照,有出庭請假狀暨所附診斷證明書、法院在 監在押簡列表、法院前案紀錄表、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稽, 足認被告已有逃避本案刑事責任追訴之客觀行為。綜上,應 認有相當理由足認其等有逃亡之虞。 四、本院權衡司法權之有效行使、公共利益之維護及被告人身自 由私益,斟酌比例原則,認如任由被告自由出境或出海,其 逃匿國外以規避將來審判程序之進行及刑罰之執行的可能性 實屬非低,考量此情,誠難以其他方式替代限制出境及出海 ,故為妥適保全審理程序順利進行或日後刑罰之執行,本院 認有限制被告出境、出海之必要,爰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 2第1項第2款,命被告自114年3月18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 。 五、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官怡臻                   法 官 方宣恩                   法 官 陳昱廷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書記官 陳怡辰

2025-03-18

CYDM-113-金訴緝-18-20250318-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殺人未遂等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583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許景掄 選任辯護人 羅閎逸律師 上列被告因殺人未遂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 738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許景掄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 捌月。   理 由 一、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察 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役 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居 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由 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審 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 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 逾10年。法院延長限制出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告及其 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93 條之3第2項後段、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被告許景掄因涉嫌殺人未遂等案件,前經本院限制出境出 海(自民國113年7月25日起),茲因被告上開限制出境、出 海之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依法給予被告及辯護人陳述意見 之機會後,本院審核相關卷證,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71條第2 項、第1項之殺人未遂罪嫌疑重大,且殺人未遂罪為最輕本 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考量趨吉避凶、不甘受罰、脫 免刑責乃基本人性,且被告自承有在國外長期生活、工作之 經驗,現於外商公司任職等語,足認其有在國外生活之能力 及資力,而有相當理由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從而,本院考 量被告所涉犯罪情節與所犯罪名之輕重、訴訟進行程度、國 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兼衡被告 居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制程度等情,認仍有限制被告出境、 出海之必要,爰裁定自114年3月25日起繼續限制出境、出海 8月。   三、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魏宏安                   法 官 朱俊瑋                   法 官 許文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彥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8

MLDM-113-訴-583-20250318-1

金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736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TRAN QUOC HUY(中文譯名:陳國輝,越南籍)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緝字第771號)及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移送併辦(113年度偵緝字第223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TRAN QUOC HUY自民國一一四年三月二十四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情形之 一,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者,得羈押之: 一、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者。二、有事實足認為 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三、所 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 有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 或證人之虞者,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羈押 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得於期 間未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或第101條之1之規定訊問被告 後,以裁定延長之;審判中之延長羈押,每次不得逾2月, 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前段、第5項分別明定。 二、經查:  ㈠被告TRAN QUOC HUY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 公訴,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4日訊問被告後,認被告涉犯 幫助詐欺取財罪、幫助洗錢罪之犯罪嫌疑重大,又被告為通 緝到案,現為逃逸外籍勞工,有逃亡之虞,符合刑事訴訟法 第101條第1項第1款之羈押原因而有羈押必要,於113年12月 17日起執行羈押在案。  ⑵茲因羈押期限即將屆滿,經訊問被告後,被告就起訴書所載 犯罪事實坦認不諱,並有卷內證據可佐,足認被告涉嫌前揭 罪名之犯罪嫌疑重大,又被告有逃亡之虞之羈押原因仍然存 在,為使將來被告可能上訴之審理程序或將來執行之程序能 順利進行,本件仍有羈押之必要,應自114年3月24日起延長 羈押2月。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劉得為 以上正本証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書記官 陳紀語

2025-03-18

SCDM-113-金訴-736-20250318-2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請解除限制出境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889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林榮德 選任辯護人 楊榮宗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證券交易法等案件(114年度金訴字第4 33號),聲請解除或暫時解除限制出境、出海,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林榮德因違反證券交易法等案 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民國113年10月24日偵 查中命具保新臺幣300萬元及限制出境、出海在案。因聲請 人為信益陶瓷(中國)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信益公司)之董 事長,因中國信益公司近年業績下滑虧損嚴重,為了維持營 運,聲請人打算將信益陶瓷(蓬萊)有限公司(下稱蓬萊信 益公司)股權約人民幣3億元及蕭縣華冠礦產品有限公司採 礦權約人民幣10億元出售,以強化中國信益公司之財務結構 ,而委由上海永量資產管理公司(下稱永量公司)處理。現 因接獲永量公司來函,表示已尋得部分有意向之買家,為表 明賣方之誠意,亟需聲請人本人於114年3月23至29日親自前 往大陸地區與買家進一步磋商。另中國信益公司將於114年3 月25日在江蘇省崑山市召開董事,以議決蓬萊信益公司股權 及蕭縣華冠礦產品有限公司採礦權出售相關議案,有待聲請 人親赴大陸地區訪查洽談,始能做出決策。上開重大交易金 額動輒數億元,影響甚鉅,均需聲請人親自到場,無法以視 訊會議或網際網路等通訊方式取代,有聲請暫時解除限制出 境、出海之必要。聲請人擔負冠軍集團經營之重任,有87歲 之母親、家人、親友及生活重心均在臺灣,在臺亦有固定住 所,多數資產均設於臺灣,偵查中亦均準時到庭,坦然面對 司法程序,絕無潛逃之可能,惟訴訟程序冗長對聲請人之遷 徙自由、工作權有嚴重干預,請求准予於114年3月23至29日 暫時解除限制出境、出海,聲請人亦願提供適當之保證金或 其他方式配合,以擔保未來審理程序順利進行等語。 二、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㈠、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㈡、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㈢、有相當理由 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刑 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又限制出境、出海之處 分,其目的在避免被告因出境、出海滯留他國,以保全國家 追訴、審判或日後執行之順利進行,而審判中有無限制出境 、出海之必要,屬事實審法院得依個案情節,審酌人權保障 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本於職權而為裁量之事項,至限制 出境、出海之原因是否消滅,能否以其他方式替代而解除, 亦俱屬事實審酌之問題(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539號裁 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聲請人因違反證券交易法等案件,於偵查中經檢察官依刑事 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3款,命自113年10月24日起限制出 境、出海8月在案,先予敘明。 ㈡、茲審酌檢察官起訴聲請人之犯罪情節,且本案卷證繁雜,業 定於114年5月23日行準備程序,聲請人案經起訴後認罪與否 尚屬未明,亦有待針對相關證物、證人進行法定調查程序予 以釐清,苟聲請人日後無法遵期到庭進行訴訟程序,勢必造 成訴訟延宕,而限制出境、出海造成聲請人目前人身自由不 便之程度,尚屬輕微,與限制所欲達成保全審判、執行程序 順利進行之公益目的相權衡,並非不合比例之限制手段,是 本院前所限制被告出境、出海之強制處分,經核現仍有其必 要性存在,故認應繼續限制聲請人出境、出海。至聲請人雖 以上開情詞請求暫時解除其限制出境、出海等語,惟衡酌我 國司法實務經驗,縱被告於偵、審程序均曾遵期到庭,且在 國內尚有家人,並有固定住居所、恆產等,仍不顧國內事業 、財產及親人而棄保潛逃出境,致案件無法續行或執行之情 事,仍不勝枚舉。再者,聲請人雖稱其有必要親赴大陸地區 ,始能與買家磋商、做出決策等語,惟就何以未能以視訊會 議或網際網路等通訊方式為之,僅稱此係「展現董事長高度 重視、尊重」之唯一方法,實屬空泛,難認聲請人有亟待於 全案確定前暫時解除限制出境、出海處分之急迫性、正當性 與必要性,且無從以加重其他強制處分條件替代之。 四、綜上,本院依比例原則斟酌聲請人因限制出境、出海所受限 制之私益,及為確保本案審理順利進行之整體社會公共利益 ,認仍有繼續對聲請人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是聲請人聲 請解除或暫時解除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均無理由,應予 駁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昭筠                    法 官 林建良                      法 官 施吟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陳靜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2025-03-18

PCDM-114-聲-889-20250318-1

重訴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6號 公 訴 人 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顏守正 選任辯護人 白丞哲律師 被 告 陳山河 選任辯護人 吳志成律師(法律扶助律師) 被 告 張允羿 選任辯護人 黃子寧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113年度偵字第5949、6097、6547、7055、7056、113年度偵緝字 第59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顏守正、陳山河、張允羿均自民國一一四年三月二十一日起,延 長羈押貳月。   理 由 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有左列情形之一 ,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者,得羈押之︰一、 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者。二、有事實足認為有湮滅 、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三、所犯為死刑 、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者;又羈押被 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得於期間未 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或第101條之1之規定訊問被告後,以 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月,如所犯 最重本刑為10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者,第一審、第二審以 3次為限,第三審以1次為限,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0 8條第1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 經查,被告顏守正、陳山河、張允羿3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等案件,前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1日訊問被告3人後,認 被告3人均涉犯運輸第一級毒品及私運管制物品進口罪,嫌疑 重大,又因所犯運輸第一級毒品罪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 刑之重罪,被告3人逃匿以規避刑罰之執行而妨礙審判程序進 行之可能性增加,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再者,被告3 人之供述與其他共犯尚有所出入,復有共犯陳瑞晨、「喬」、 「元元」尚未到案,有事實足認有勾串共犯之可能,於113年1 0月21日裁定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嗣於114年1月9日本院審 理後,均解除禁止接見通信,復於114年1月21日延長羈押在案 ,合先敘明。 茲因被告3人之羈押期間均將於114年3月20日屆滿,本院於同年 月17日訊問被告3人後,被告3人均坦承犯行,依據卷內相關共 犯之供述及通訊紀錄、對話內容、扣案毒品等事證,堪認被告 3人犯罪嫌疑確屬重大;考諸被告3人所涉運輸第一級毒品犯行 ,係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被告3人逃匿以規避審判 程序進行及刑罰執行之可能性甚高,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 項第3款之羈押原因存在,若命被告3人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 等侵害較小之手段,均不足以確保審判或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 ;復衡量被告3人所涉運輸毒品之犯行,對社會治安、公共安 全危害甚鉅,經司法追訴、審判之國家、社會公益,與被告人 身自由之私益兩相利益衡量後,認對被告3人延長羈押堪稱相 當,符合憲法比例原則及刑事訴訟法上羈押相當性原則之要求 ,是被告3人仍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至被告陳山河及其辯護人 固以被告陳山河因疑肺部纖維化,而請求交保外出治療,然未 見監所陳報被告陳山河有需保外就醫之情事,亦無證據證明被 告陳山河所罹疾病屬「非保外治療,顯難痊癒」之不得駁回具 保停止羈押聲請之情形;另被告張允羿之辯護人則以被告張允 羿已自白認罪,應無羈押之原因,且需工作以扶養小孩,而請 求交保,然被告張允羿前本即非以其未認罪為羈押之原因,故 被告張允羿雖就本案已自白認罪,尚非屬羈押原因消滅之事由 ,核被告3人所涉為死刑、無期徒刑之重罪,縱其認罪且獲減 刑寬典,可預期之刑期仍高,被告逃匿以規避審判程序進行及 刑罰執行之可能性仍存在,故原羈押之原因未消滅,且有羈押 之必要已如前述,爰均裁定自114年3月21日起,羈押期間延長 2 月。 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莊深淵                   法 官 程明慧                   法 官 陳錦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應附繕本)                   書記官 吳秉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ILDM-113-重訴-6-20250317-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重訴字第1273號 114年度聲字第80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政谷 選任辯護人 即 聲請人 李斌律師 選任辯護人 林文成律師 張慶宗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 年度偵字第24810號、第24811號、第27927號、第27972號、第29 769號、第36215號、第44345號、第44346號、第44441號、第447 23號、113年度偵字第24972號、第25337號、第25392號、第2857 7號、第28578號、第38224號、第38448號、第38450號、第38491 號、第38610號),並經辯護人李斌律師為被告陳政谷聲請具保 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甲○○於提出新臺幣貳億元之保證金後,准予停止羈押,並自 停止羈押之日起限制住居在臺中市○區○○○○路000號25樓之5 ,及限制出境、出海8月,且於停止羈押期間應遵守下列事 項:一、不得與同案被告、證人有任何接觸、騷擾、恐嚇或 探詢案情之行為。二、應於每週三、六上午8時至10時之間 至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三分局健康派出所報到各1次。 二、甲○○如未能於民國114年3月21日下午2時前提出上開保證金 ,則自民國114年3月23日起延長羈押2月,並禁止接見、通 信、受授物件。   理  由 一、按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 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或第101條之1之規定訊 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又延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 得逾2月,如所犯最重本刑為10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者 ,第一審、第二審以3次為限,第三審以1次為限,刑事訴訟 法第108條第1項前段、第5項定有明文。 二、被告甲○○前經本院訊問後,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66條第1項、 第2項之賭博罪、第268條前段意圖營利供給賭博場所、同條 後段之意圖營利聚眾賭博罪、第339條之3第1項之電腦設備 詐欺取財罪、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 取財罪、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罪、組 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之主持、指揮、操縱犯罪組織罪 、貪汙治罪條例第11條第1項之對於公務員違背職務行為行 賄等罪,犯罪嫌疑重大,且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 款、第2款之情形,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執行程序, 而裁定自民國113年8月23日起對被告羈押3月,並為確保被 告無從與外界聯繫以達到逃亡、勾串證言之目的,一併諭知 禁止接見、通信、受授物件,並分別於113年11月23日、114 年1月23日第一次及第二次延長羈押。 三、茲因本案羈押期間即將屆滿,且辯護人李斌律師為被告聲請 具保停止羈押,本院於114年3月5日訊問被告後,被告雖仍 否認全部犯行,惟其所涉上開罪嫌,有卷內證據在卷可佐, 足認其犯罪嫌疑重大。考量被告所涉主持、指揮、操縱犯罪 組織罪嫌乃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且被告涉案 情節非輕,更與同案被告陳奕宏南下前往高雄晶英國際行館 投宿,為警於113年5月23日持搜索票及拘票前往搜索而拘獲 被告,有事實足認有逃亡之虞;另被告所述避重就輕,且本 案尚未詰問證人,被告仍有影響證人證詞使案情晦暗之可能 ,有事實足認有勾串共犯之虞,而有羈押之原因。惟本院審 酌被告自偵查中即執行羈押迄今,已有相當時日,且本案於 113年8月23日起訴迄今,除被告已於同年10月21日進行準備 程序之外,本院已就其餘22名同案被告行準備程序,就被告 及同案被告之答辯方向已有釐清,且被告與部分同案被告於 準備程序時之辯詞與渠等在偵查之供述並無二致,佐以部分 同案被告於偵查時業經檢察官訊問且經具結證述,擔保其證 詞之真實性,身負是否犯偽證之刑責,其串供之危險已有降 低;另雖仍有部分同案被告未進行準備程序,然該等被告經 起訴之犯行,非屬指揮、操縱犯罪組織之角色,被告與該同 案被告串證之可能性非高。故本院考量被告之犯罪情節、犯 罪所得、身分、地位、職業、被告已遭扣押之現金、動產、 訴訟進行之程度、身體狀況、資力等情,經權衡擔保被告逃 匿之可能性,暨保全被告、確保刑事訴訟程序等落實國家刑 罰權之公益後,認被告如能向本院提出一定數額之保證金供 擔保,限制出境、出海、限制住居並應遵守定期向指定機關 報到之事項,對其應有相當程度之心理約束力,即可確保本 案之後續審判及執行程序之進行,而無羈押之必要,爰准予 被告於提出新臺幣2億元之保證金後停止羈押,但為免被告 於交保後潛逃出境,致妨礙刑事司法權之行使,暨審酌人權 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採取保全被告接受執行之強制 處分手段,自屬必要,故併予以限制住居於其現居地址臺中 市○區○○○○路000號25樓之5,及限制出境、出海8月,且考量 被告之身份,為避免其與本案其他同案被告或證人就案情有 所討論或指示,而妨害真實之發現,爰命其不得與同案被告 、證人有任何接觸、騷擾、恐嚇或探詢案情之行為,並自停 止羈押之日起至案件終結止,於每週三、六上午8時至10時 之間至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三分局健康派出所報到各1次。 又被告如未提出上開保證金供擔保,則前述因具保形成之約 束力即不存在,而不足以替代羈押,仍認有繼續羈押之必要 ,故同時諭知如被告未能具保,應自114年3月23日起延長羈 押2月,並禁止接見、通信、受授物件。倘被告於停止羈押 期間,有刑事訴訟法第117條第1項各款規定之情形之一者, 本院得命再執行羈押,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21條第1項、第93條之6、第93條 之3第2項、第116條之2第1項第1款、第2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李宜璇                    法 官 羅羽媛                    法 官 傅可晴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廖春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CDM-114-聲-805-2025031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980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謝博元 選任辯護人 顏寧律師 房佑璟律師 被 告 PATTAYATHORN ANANDA(泰國籍)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王暐凱 被 告 SAWANGSRI GUS(泰國籍)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羅丹翎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113年度偵字第43521 號、113年度偵字第43522號),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謝博元、PATTAYATHORN ANANDA、SAWANGSRI GUS均自民國一百一 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起延長羈押貳月,但均自即日起解除禁止接 見、通信。   理 由 一、按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 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或第101條之1之規定訊 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審判中之延長羈押,每次不得逾 2月,如所犯最重本刑為死刑、無期徒刑或逾有期徒刑10年 者,第一審、第二審以6次為限,第三審以1次為限,刑事訴 訟法第108條第1項前段、第5項、刑事妥速審判法第5條第2 項亦分別明定。 二、經查:  ㈠被告謝博元、PATTAYATHORN ANANDA、SAWANGSRI GUS因違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前經本院訊問後,謝博元否認全 部犯行,PATTAYATHORN ANANDA、SAWANGSRI GUS二人則坦承 全部犯行,然有起訴書所載證據資料在卷可佐,足認被告3 人均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之運輸第二級毒品罪 ,罪嫌重大。又被告3人所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 之運輸第二級毒品罪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 考量一般人趨吉避凶、不甘受罰之人性,且被告PATTAYATHO RN ANANDA、SAWANGSRI GUS二人為外國人,在我國均無固定 住所,故堪認被告3人在客觀上均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 虞;況本案尚有共犯「MINT」未到案,且謝博元始終否認犯 行,於審理中有使謝博元對PATTAYATHORN ANANDA、SAWANGS RI GUS二人行交互詰問之可能,故被告3人均有勾串共犯之 虞,考量比例原則後,認有羈押之必要,乃於民國113年10 月23日起羈押被告3人各3月,並均禁止接見、通信;嗣於11 3年1月23日裁定延長羈押1次在案。  ㈡茲羈押期間復將屆滿,經本院再次於審理程序訊問被告3人後 ,被告3人答辯意旨均同前次審理中所述,然依卷附事證仍 足認被告3人均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之運輸第 二級毒品罪,罪嫌重大。又本件被告PATTAYATHORN ANANDA 、SAWANGSRI GUS二人為外國人,在我國均無固定住所,且 被告3人均因涉犯重罪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之情事 ,與前次移審訊問程序、準備程序及審理時之情形仍無任何 改變。另本件雖已辯論終結,並定期宣判,然因被告3人及 檢察官均可能上訴,全案尚未確定,為利後續審判及執行之 進行,避免造成國家刑罰權難以實現之危險增高,經權衡國 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3人 人身自由之私益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與比例原則綜合判斷 ,認被告3人仍有羈押之必要,且均無從以具保、責付或限 制住居等其他手段可替代羈押,爰裁定被告3人均應自114年 3月23日起延長羈押2月。  ㈢另因本件已經辯論終結,已無繼續對被告3人禁止接見通信之 必要,故自即日起解除被告3人之禁止接見通信。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但書、第5項、第220條,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十九庭審判長法 官 黃弘宇                             法 官 高健祐                                      法 官 林述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羽恩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YDM-113-訴-980-20250317-2

金重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重訴字第1119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旺樵 選任辯護人 周復興律師 吳佳原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追加起訴(113年 度偵字第18212號、113年度偵字第28441號)及移送併辦(臺灣 臺中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3877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旺樵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參月拾玖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 捌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次按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 有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 計不得逾10年。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93條之3第2 項後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  ㈠被告李旺樵因涉犯發起、主持、操縱及指揮犯罪組織等案件 ,於偵查中經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對李旺樵羈押獲准,嗣檢察 官偵查完畢向本院追加起訴,於民國113年7月19日繫屬於本 院,經受命法官於同日訊問後,認李旺樵犯罪嫌疑重大,且 有相當理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 之虞者,惟無羈押之必要,於同日諭知李旺樵提出新臺幣( 下同)250萬元之保證金後停止羈押,並限制住居及限制出 境、出海8月,被告於同日提出上開保證金額,並自同日起 限制出境、出海8月,合先敘明。  ㈡茲因李旺樵限制出境、出海之期間即將屆滿,全案尚未審結 ,本院經訊問李旺樵,並予辯護人表示意見,雖經李旺樵稱 :希望不要再延長等語;辯護人稱:李旺樵目前從事輪胎廠 業務,有出國洽談業務需求,李旺樵最小的小孩不到1歲, 妻子及2名年幼小孩都在國內,名下財產幾乎全部被扣押, 沒有能力因為本案拋棄家庭逃亡海外;李旺樵被扣押的財產 應該可以足供擔保無逃亡之虞,基於憲法保障人民遷徙、工 作之自由權利,不再繼續限制出境、出海等語。然查:  ⒈經本院審閱全部卷證,認李旺樵涉有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 第1項前段之發起、主持、操縱及指揮犯罪組織、刑法第266 條第2項、第1項之以電子通訊賭博財物、第268條之圖利提 供賭博場所、聚眾賭博及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 掩飾、隱匿賭博犯罪所得去向之洗錢等罪,犯罪嫌疑重大。  ⒉又追加起訴書主張本案賭博商戶入金之總金額折合新臺幣共1 6億1,646萬8,971元,均屬李旺樵及同案被告黃筱瑄為非法 賭博網站所移轉、掩飾、隱匿、收受、取得、持有之財物。 考量李旺樵、黃筱瑄於本院113年11月1日準備程序時,均坦 承追加起訴書及移送併辦意旨書所載犯行,惟李旺樵就犯罪 所得之計算有所爭執,黃筱瑄為本案水房掌控錢包、管理員 工之人,為本案水房經營之重要人物,日後計算犯罪所得之 結果均影響李旺樵、黃筱瑄之沒收範圍。又李旺樵、黃筱瑄 為夫妻,黃筱瑄業經本院於113年11月22日起,以有相當理 由足認黃筱瑄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 虞予以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並參酌李旺樵於113年3月2 3日在本院羈押庭接受法官訊問時,亦自承:有跟員工提及 若是被查,要如何處理,我教導他們說,上班剛來,沒有幾 個月,所以對公司事務不知情等語,且同案被告黃語辰於偵 查期間刪除手機內容、同案被告楊萬來則重置手機資料內容 等情事。從而,認有相當理由足認李旺樵刑事訴訟法第93條 之2第1項第3款之限制出境、出海事由尚未消滅。  ⒊再依比例原則權衡,對李旺樵為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固 使李旺樵出入國境權益受有相當限制,然此與國家司法權行 使之輕重權衡相比,採取限制出境、出海以確保後續刑事訴 訟程序順利進行之強制處分手段,堪認已屬對李旺樵居住、 工作或遷徙自由之相對最小侵害處分,尚未逾越必要程度。 三、是本院基於國家審判權及刑罰執行權遂行之公益考量,斟酌 本案審理情節及審理進度,並請李旺樵及辯護人表示意見後 ,認李旺樵仍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依刑事訴訟 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3款規定,裁定李旺樵自114年3月19日 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並由本院通知執行機關即內政 部移民署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3款、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淑美                    法 官 江文玉                    法 官 方星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廖碩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CDM-113-金重訴-1119-20250317-2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殺人未遂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952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彭郁翰 選任辯護人 何孟樵律師 上列被告因殺人未遂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彭郁翰自民國一一四年四月一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理 由 一、按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 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或第101條之 1之規定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審判 中每次不得逾2月,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及第5項分別定 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彭郁翰因殺人未遂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經本院訊問後,被告僅坦承部分犯行,惟有起訴書所載之證 據在卷可佐,足認被告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7條第4 項之未經許可寄藏制式手槍、同條例第12條第4項之未經許 可寄藏子彈、同條例第9條之1第1項之持槍於公共場所開槍 射擊、刑法第271條第2項、第1項之殺人未遂等罪嫌,犯罪 嫌疑重大,又被告所犯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7條第4 項之未經許可寄藏制式手槍、同條例第9條之1第1項之持槍 於公共場所開槍射擊、刑法第271條第2項、第1項之殺人未 遂罪均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基於人趨吉避凶 之本性,常伴有高度逃亡之風險,又被告於案發前曾與不明 人士接觸,有監視器畫面可佐,並於偵查中自承已將扣案手 機內之對話紀錄全數刪除、毀損所用之手機,有事實足認有 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證人之虞,而有羈押之 原因,經審酌被告所為本案犯行對社會治安危害重大,依比 例原則審酌國家司法權之有效行使及被告人身自由之保障, 認有羈押之必要,自民國113年11月1日起予以羈押,並禁止 接見通信。迄於114年1月13日審理程序時,經本院合議庭當 庭裁定諭知被告解除禁止接見通信,嗣裁定自114年2月1日 起延長羈押2月在案。 三、現被告羈押期限將屆滿,經本院於114年3月13日訊問被告, 並聽取檢察官、被告及辯護人對於延長羈押與否之意見後, 認本案雖已宣判,然被告所犯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 7條第4項之未經許可寄藏制式手槍、同條例第9條之1第1項 之持槍於公共場所開槍射擊、刑法第271條第2項、第1項之 殺人未遂罪均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其日後 再行逃匿以規避審判、刑罰執行之可能性甚高,足認被告有 逃亡之虞,故被告羈押之原因仍存在,有繼續羈押之必要, 爰裁定被告應自114年4月1日起延長羈押2月。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李世華                   法 官 李容萱                   法 官 黃依晴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易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SLDM-113-訴-952-20250317-3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羈押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09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蘇坤煌 選任辯護人 蘇敬宇律師 朱萱諭律師 吳任偉律師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蘇俊仁 選任辯護人 張琳婕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違反證券交易法等案件,不服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中 華民國114年2月27日裁定(114年度金重訴字第2號),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按羈押被告之訊問及裁定,其法院組織得由受命法官1人或 法官3人合議行之,此由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01條之1均 規定「被告經『法官』訊問後……得羈押之」,而非如同法第12 1條規定「以『法院』之裁定行之」即明。若受理案件之合議 庭為求慎重,以法官3人合議進行訊問或決定,亦非不可。 本件抗告人即被告蘇坤煌(下稱被告蘇坤煌)、抗告人即被 告蘇俊仁(下稱被告蘇俊仁)於檢察官移審於原審法院時, 係由審判長就羈押之原因及必要性進行訊問,再由合議庭3 位法官進行評議後,當庭諭知羈押被告蘇坤煌、被告蘇俊仁 ,有訊問筆錄附於本案原審卷可供稽核,故原審顯然係以合 議庭當庭宣示方式裁定羈押被告蘇坤煌、被告蘇俊仁,故押 票乃記載「不服羈押處分之救濟方法」為「得於十日內以書 狀敘述理由,向法院提出抗告」;且押票並由「法官」依刑 事訴訟法第102條第4項規定簽名,是本案關於被告蘇坤煌、 被告蘇俊仁羈押裁定之作成程序經核尚無瑕疵,合先說明。 貳、實體部分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 (一)被告蘇坤煌部分:   被吿蘇坤煌經訊問後坦承客觀犯罪事實及公司法部分犯行, 否認有違反證交法等罪之主觀犯意,但有起訴書所載相關人 證、書證、物證等證據資在卷可佐,足認被告蘇坤煌涉犯公 司法第9條第1項前段、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5款、刑法第214 條、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2項、第1項第2款、第3款等罪之 犯罪嫌疑重大;審酌被告蘇坤煌所犯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2 項、第1項第2款、第3款為7年以上重罪,面臨檢察官具體求 處有期徒刑12年、併科罰金新臺幣(下同)2億元之求刑、 及相關不法利得(依起訴書記載至少為7400萬多元)之沒收 ,被告蘇坤煌復僅坦承部分行為,與卷內事證未盡相符,而 依人性趨吉避兇之心態,顯然有逃避或減輕刑責之可能性, 而實有勾串共犯、證人或逃亡之相當可能性,故有羈押之理 由,又被告蘇坤煌與同案被告陳啓昱於本案均居於主導之地 位,且本案犯罪情節重大,審酌比例原則,應該有羈押之必 要。被告蘇坤煌既然有勾串共犯、證人之相當可能性,故亦 有禁止接見、通信之必要。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 3款予以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 (二)被告蘇俊仁部分:   被告蘇俊仁經訊問後坦承公司法部分犯行,但否認有違反證 交法犯行,但有起訴書所載相關人證、書證、物證等證據資 在卷可,足認被告涉犯公司法第9條第1項前段、商業會計法 第71條第5款、刑法第214條、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2項、第 1項第2款、第3款等罪之犯罪嫌疑重大;審酌被告所犯證券 交易法第171條第2項、第1項第2款、第3款為7年以上重罪, 面臨檢察官起訴重罪,且被告於訊問時所述顯然與同案被告 陳啓昱、蘇坤煌有別,且與卷內事證未符,是依人性趨吉避 兇之心態,顯然有逃避或減輕刑責之可能性,而實有勾串共 犯、證人或逃亡之相當可能性,故有羈押之理由,且被告蘇 俊仁為鴻暉公司之實際負責人,與被告陳啓昱同於本案居於 主導之地位,對於起訴書所載相關土地開發案,參與甚深, 且本案犯罪情節重大,審酌比例原則,應該有羈押之必要。 又被告既然有勾串共犯、證人之相當可能性,故亦有禁止接 見、通信之必要。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予以 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 二、抗告意旨略以: (一)被告蘇坤煌部分: 1、被告蘇坤煌於偵查中就檢調訊問及所提示各種非供述證據, 均就其所知如實相告,被告蘇坤煌已全面配合檢調偵辦,其 中難免因時間久遠、欠缺資料文件無從審究比對下,而有記 憶不清或遺忘等情,實不應以被告蘇坤煌所供稍有與事證未 盡相符之處,逕認定被告蘇坤煌顯然有逃避或減輕刑責之企 圖,原裁定認被告蘇坤煌有勾串共犯或證人之可能性云云, 誠屬片面臆測,實不足以為採。 2、被告蘇坤煌於114年2月19日檢察官偵訊時,表明願繳納犯罪 所得,在經過一週由親友協助積極籌措下,終於114年2月26 日自動繳交犯罪所得200萬元。在在足證,被告蘇坤煌根本 無勾串共犯之可能性!然羈押處分未詳究上情,內容就此亦 隻字未提,完全無視被告蘇坤煌上開200萬元之犯罪所得繳 納之陳述,據認被告蘇坤煌有勾串共犯之可能性,實令被告 蘇坤煌無法接受。 3、檢察官起訴前,臺鹽公司已對被告蘇坤煌之名下財產進行假 扣押,扣押債權金額為1,000萬元,被告蘇坤煌幾乎身無分 文,復被告蘇坤煌長期有高血壓以及心臟節律不整等宿疾, 抗告人實無任何理由,更無能力,而有逃亡之必要與可能性 。 4、檢調於112年間起至114年2月26日起訴前,業經縝密蒐證, 傳訊諸多關係人、證人,並扣得案關契約書、帳冊、銀行明 細、電腦等物,事證蒐集明確,被告蘇坤煌目前亦非臺鹽公 司、臺綠公司之員工,亦無任何職位抑或社會之影響力,故 無勾串證人或湮滅證據之相當可能性。 5、被告蘇坤煌罹患心律不整之疾病,須定期至醫院診療,有診 斷證明書在卷可佐,在歷次偵查訊問及調查局詢問之程序中 ,被告蘇坤煌血壓均飆近200,甚至於看守所內亦是如此, 顯見其身體狀況並不穩定,衡情並無可能甘冒失去性命之風 險逃亡,是原審以此理由羈押被告蘇坤煌,認事用法應有違 誤;另就勾串證人之部分,被告蘇坤煌自偵查遭法院裁定羈 押後,對於檢、調歷次之訊問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協助 偵查機關建立事實,且所述均與卷內事證相符,甚者,在11 4年2月16日偵訊時,當日檢方亦將其餘涉案甚深之同案被告 陳啓昱、蘇俊仁、戴妤倩到庭對質,已然將整個案發過程及 架構均還原,縱然被告蘇坤煌事後翻供(假設語氣),亦有 當日之對質筆錄可為判決之依據,被告蘇坤煌實無勾串證人 之動機,灼然至明。 6、以上足見,被告蘇坤煌並無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各款之 羈押原因。又被告蘇坤煌自偵查初始即積極配合調查、面對 刑事責任,並自動繳交犯罪所得200萬元,綜觀其危害性及 國家刑罰權遂行之公益考量,與被告蘇坤煌人身自由之私益 兩相利益衡量,應認被告蘇坤煌所犯之罪對於社會侵害性非 屬重大,從而並無羈押之必要性,應予以具保、責付、限制 住居,或定期至指定機關報到、接受適當之科技設備監控等 替代性方式之強制處分,始為公允等語。 (二)被告蘇俊仁部分: 1、以檢察官起訴所建構之犯罪事實而論,被告蘇俊仁是鴻暉公 司的實際負責人,同案被告戴妤倩是晁暘公司負責人,鴻暉 公司、晁暘公司同為土地開發商,皆與陳啓昱、蘇坤煌勾結 ,名義上同樣扮演土地開發商公司負責人的角色,未實際從 事土地開發、整合等服務,即與電業投資商簽立土地開發服 務契約,收取土地開發報酬後分潤給陳啓昱、蘇坤煌,侵害 臺鹽公司、臺鹽綠能公司的利益。上開檢察官起訴的犯罪事 實如經證明,被告蘇俊仁與同案被告戴妤倩所犯罪行並無不 同,甚至,在鴻暉公司與臺鹽綠能公司終止業務配合關係後 ,晁暘公司仍繼續與臺鹽綠能公司合作,直至案發時止,顯 見戴妤倩在本案的角色較被告蘇俊仁更為重要,涉案程度亦 更為深遠。但原審竟裁定同案被告戴妤倩以300萬元交保, 對於涉案情節較輕的被告蘇俊仁,卻裁定羈押禁見。原審以 被告戴妤倩坦承犯行,並繳回部分犯罪所得,即認被告戴妤 倩無羈押必要而給予交保處分,對於否認犯行,不願意認罪 之被告蘇俊仁,卻以涉犯七年以上重罪,與同案被告陳啓昱 、蘇坤煌供述不同為由,認有逃亡、串證之虞,而予羈押禁 見,原審顯然並未斟酌被告蘇俊仁較同案被告戴妤倩涉案情 節為輕的事實,而以是否認罪做為羈押被告與否的考量因素 ,原審對被告蘇俊仁所為羈押禁見的處分,明顯違背刑事訴 訟法第101第1項規定及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392號、第6 53號、第654號、第665號解釋,不僅違反無罪推定原則,更 使羈押可能淪為押人取供的手段,侵害被告蘇俊仁的人權。 2、被告蘇俊仁並無羈押的原因,也無羈押的必要性。原裁定對 被告蘇俊仁為羈押禁見處分,在目的與手段間之衡量,明顯 違反比例原則,其裁定顯然違法、不當。爰請求鈞院撤銷原 裁定,准予以具保方式替代羈押,用保人權,併維法治等語 。 三、經查: (一)按羈押被告之目的,其本質在於確保訴訟程序得以順利進行 ,或為確保證據之存在與真實、或為確保嗣後刑罰之執行, 而對被告所實施剝奪其人身自由之強制處分。被告有無羈押 之必要,法院僅須審查被告犯罪嫌疑是否重大、有無羈押原 因、以及有無賴羈押以保全偵審或執行之必要,由法院就具 體個案情節予以斟酌決定。而羈押之必要性,係由法院就具 體個案,依職權衡酌是否有非予羈押顯難保全證據或難以遂 行訴訟程序者為準據謂之。苟其此項裁量判斷,並不悖乎通 常一般之人日常生活經驗之定則或論理法則,且已論述何以 作此判斷之依據及理由,如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許可羈押 之裁定,在目的與手段間之衡量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情形 ,即無違法或不當可言,此乃法律所賦予法院之職權。且刑 事訴訟法第101 條第1 項所規定「犯罪嫌疑重大」,此項實 質要件之關鍵在於「嫌疑」重大,而非「犯罪」重大,蓋嫌 疑重大者,係指有具體事由足以令人相信被告可能涉嫌其被 指控之犯罪,與認定犯罪事實所依憑之證據需達無合理懷疑 之程度,尚屬有別,故法院決定羈押與否,自毋庸確切認定 被告有罪,僅需檢察官出示之證據,足使法院相信被告極有 可能涉及被訴犯罪嫌疑之心證程度即屬已足。因此,被告實 際是否成立犯罪,乃本案審判程序時實體上應予判斷之問題 ,並非法院裁定是否羈押之審查要件。亦即應否羈押,法院 固應按訴訟進行之程度、卷證資料及其他一切情事斟酌之, 然此畢竟非依證據認定犯罪事實之終局判決,而係在偵查或 審判程序中為保全訴訟程序進行及判決確定後執行之手段, 是羈押被告係以被告犯罪嫌疑是否重大、有無羈押事由及必 要性為審酌之依據,先予敘明。 (二)本院審酌,被告蘇坤煌、被告蘇俊仁(下合稱被告2人)雖 均否認有涉犯違反證交法之犯行,然起訴書所載本案主要犯 罪事實,即被告蘇坤煌與同案被告陳啓昱、郭政瑋等人均明 知臺鹽公司為政府指標之上市企業、具有一定品牌價值,由 臺鹽公司所轉投資成立之臺鹽綠能公司,規劃統籌管理太陽 光電再生能源市場,在太陽光電廠址用地之取得及整合等業 務上,本占有極大優勢,此項業務提供更可為公司及全體股 東帶來豐厚利潤;而轉投資成立臺鹽綠能公司企劃案有規劃 從事土地開發、整合業務,至實際設立登記後,亦有成立業 務開發部門,已接受電業商投資商委託,協助電業投資商尋 找合適之太陽光電開發場址及從事土地開發、整合等相關業 務。然被告蘇坤煌與陳啓昱、郭政瑋等人竟將臺鹽綠能公司 投入土地開發心血所取得之部分用地充作是土地開發商獨立 開發、整合之成果、或以臺鹽綠能公司之資源,暗助甫成立 不久、且與渠等間有私益分潤特殊關係之鴻暉公司(負責人 為被告蘇俊仁)、晁暘公司(負責人為同案被告戴妤倩)等 公司,渠等為求順利自鴻暉公司、晁暘公司取得協議之不法 分潤,除違反臺鹽公司內部之權責劃分表,未依規章和轉至 臺鹽公司會計、稽核監督並經由臺鹽公司決行,即逕將電業 投資商委託臺鹽綠能公司土地開發服務案再行發包給土地開 發商外,更策畫本可由臺鹽綠能公司承攬之土地開發、整合 服務,媒合電業投資商與鴻暉公司、晁暘公司等公司對接, 其中土地開發服務費用等交易條件實質上更係蘇坤煌片面獨 斷決行,電業投資商礙於對於漁電共生商業運作模式陌生、 或因臺鹽綠能公司握有土地談判籌碼,僅能順從、配合渠等 策畫之商業模式而與鴻暉公司、晁暘公司簽署土地開發服務 合約,而將原本屬臺鹽綠能公司應賺得之合理利潤,不法截 留於鴻暉公司、晁暘公司等公司,以此等不合營業常規且不 利益之交易模式,致臺鹽綠能公司投入土地開發整合之勞力 時間成本均付諸流水,亦無法賺取應得之利潤,臺鹽綠能公 司因此受有重大損害等情,業據被告2人於偵查及移審訊問 時坦承有上述各節之客觀事實或部分事實,並有同案其餘被 告供述及起訴書所載相關人證、書證、物證等證據資在卷可 佐,是足認被告2人涉犯公司法第9條第1項前段、商業會計 法第71條第5款、刑法第214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證券交 易法第171條第2項、第1項第2款之加重使公司為不利益交易 罪、第3款之加重特別背信罪等罪之犯罪嫌疑重大;審酌被 告2人所犯加重使公司為不利益交易罪、加重特別背信罪均 為法定最輕本刑7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基於人性趨吉避 兇之心態,被告2人非無逃亡以躲避刑責之可能性;再者, 被告2人就本案犯罪情節均否認犯罪,且其所供與本案其餘 同案被告所述未盡相合,則被告2人與其餘同案被告、證人 間確有待對質訊問之必要,因之被告2人苟經開釋在外,難 免有勾串共犯或證人之高度可能,勢將造成難以進行後續審 判之結果,準此,有相當理由足認被告2人有湮滅、偽造、 變造證據及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核與刑事訴訟法第101 條 第1 項第3 款之羈押要件相符,故非予羈押被告2人顯難進 行審判,而有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之原因及必要。 (三)原審法院經具體審酌前揭各情,乃認依現實情狀,若非將被 告2人羈押,顯難進行後續審判程序或將來之執行,且難期 真實之發現。既仍無從以具保之方式替代羈押之執行,足認 羈押被告2人之法定事由存在,且有羈押之必要性,而裁定 被告2人應予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經核尚無目的與手段間 輕重失衡之情形,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之情事,依法並無 不當,核屬原審職權之適法行使。 (四)被告2人之抗告意旨雖分別執憑前揭情詞,指摘原裁定違法 不當,請求予以撤銷等語,然參酌本案涉及相關被告2人與 同案被告是否共謀利用設立其他控制公司方式,以達利益輸 送或掏空臺鹽綠能公司之目的,且本案實際參與協助分工者 非少,相關事實仍待釐清,影響層面廣泛重大,犯罪情節並 非如同一般單純違反公司法案件,則被告2人本案犯罪情節 非輕,對社會秩序之影響、國家刑罰權之有效行使,與被告 2人人身自由受限制之程度,及現今通訊軟體技術便捷、迅 速、私密之特性,被告2人透過通訊軟體與共犯、證人聯繫 進行勾串或影響渠等陳述之可能性,依比例原則為考量,認 若予以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等侵害較小之其他手段,均不 足以確保後續審判或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權衡國家刑事司 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人身自由之私 益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故認本案被告2人有羈押之必要 ,且不宜以具保、責付、限制住居,或定期至指定機關報到 、接受適當之科技設備監控等替代性方式之強制處分代之。 職是,被告2人前揭抗告意旨所指各節,均非可採,亦無足 逕執為有利被告2人認定之憑佐。 (五)綜上所述,本件被告2人抗告意旨無非係對原審法院所為羈 押裁定,徒憑己見再事爭執,是被告2人之抗告為無理由, 均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瑛宗                    法 官 李秋瑩                    法 官 張 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李淑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NHM-114-抗-109-202503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