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債務清理調解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31-140 筆)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320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曾權曜即曾春昇 代 理 人 李欣怡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曾權曜即曾春昇自民國114年2月26日下午5時起開始更生 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 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 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 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 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務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 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 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協商或調解成立者 ,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 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復為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 第2項、第7項所明定。再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 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 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 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 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 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曾權曜即曾春昇前積欠債務 無法清償,於民國113年5月22日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前 置調解,然調解不成立,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且未經 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裁定准予更生等 語。 三、經查:  ㈠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模營 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20萬元 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消債條例第2 條第1項所稱5年內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係指自聲請更生或 清算前1日回溯5年內,有反覆從事銷售貨物、提供勞務或其 他相類行為,以獲取代價之社會活動,依其5年內營業總額 除以實際經營月數之計算結果,其平均營業額為每月20萬元 以下者而言,例如:平均月營業額未逾20萬元之計程車司機 、小商販等即屬之(參照辦理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注意 事項第1點)。經查,聲請人係於113年5月22日向本院聲請 消費者債務清理前置調解,自應以113年5月22日前1日回溯5 年之期間內查核其有無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 。聲請人主張於113年4月8日至國稅局辦理順安果菜行之註 銷登記,順安果菜行最後一筆營業稅查報資料係於106年度 ,自107年度起聲請人即無經營順安果菜行之事實,故自107 年起國稅局無順安果菜行之任何營業稅查報資料等語,此有 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之金融機構債權人清冊、106年 度營業稅查定課徵銷售額證明在卷可稽(司消債調卷第42-4 6頁;本院卷第201頁),且觀順安果菜行之106年度每月營 業額均未逾20萬元,堪認其平均每月營業額應未逾20萬元, 揆諸前揭規定,聲請人符合消債條例所定之消費者要件而有 該條例之適用,自得依消債條例聲請更生。  ㈡關於前置協商部分:   聲請人前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 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357號調解事件受理 在案,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7月2日核發調解不成立 證明書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調解案卷查明無訛, 是聲請人確已依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153條之1之規定 ,於聲請更生前聲請法院調解,本院自得斟酌該調解案卷中 所提出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 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 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㈢關於債務總額部分:   依本院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債權結果,勞動部勞工保險局陳 報債權總額為3萬287元(司消債調卷第161頁)、裕富數位 資融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39萬3,196元(司消債調 卷第177頁)、合迪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30萬1,681 元(司消債調卷第179頁)、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 司陳報債權總額為99萬1,713元(司消債調卷第185頁)、裕 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33萬9,840元(司消債 調卷第197頁),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潤企 業股份有限公司則未陳報其債權總額(司消債調卷第141、1 43頁),依聲請人之債權人清冊所示,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之債權總額為1萬3,000元、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 司之債權總額為43萬5,600元,總計聲請人之債務總額為250 萬5,317元(計算式:30287+393196+301681+991713+339840 +13000+435600=0000000)。  ㈣關於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         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 財產查詢清單、行車執照、陳報狀、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 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存摺影 本(司消債調卷第23-27、47、59-63頁;本院卷第23-33、2 03-206頁),顯示聲請人名下除有1輛營業小客車(103年出 廠)、2輛機車(106、108年出廠)外,無其他財產。另收 入來源部分,聲請人主張目前任職於昀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平均每月薪資為5萬7,709元(本院卷第24、25頁),並提 出111及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勞保職保被 保險人投保資料表、薪資發放明細及獎金表、切結書、存摺 影本為佐(司消債調卷第49-54、77-81頁;本院卷第37-77 頁),是認聲請人目前每月可處分所得,應以5萬7,709元計 算為適當。  ㈤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部分:  ⒈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二項情形,債務人 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 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 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消債條例第64條之2定有 明文。  ⒉經查,聲請人主張其個人每月必要支出為3萬1,933元(含膳 食費9,000元、電信費1,519元、水電費1,676元、租金17,00 0元、交通費600元、勞健保費2,138元)(本院卷第31、32 頁),各項費用僅提出房屋租賃契約書、水電天然氣繳費通 知單、電信費繳費通知單、統一發票影本為佐(司消債調卷 第155-175頁),並未提出完整單據供本院審酌其必要性。 本院審酌聲請人所提列之金額,已逾桃園市114年度平均每 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即2萬122元,聲請人已積欠債務, 自應撙節開銷支出以陸續清償還款。是本院審酌上情,認應 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之所定,爰以2萬122元作為計算 聲請人目前每月個人生活支出費用。  ⒊聲請人另主張其需獨力扶養2名兒子,每月需支出大兒子扶養 費為2萬122元、小兒子扶養費1萬7,809元,共計3萬7,931元 ,並提出戶籍謄本、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111 及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為證(司消債調卷 第21頁;本院卷第125-135頁)。惟聲請人大兒子現已成年 ,自無聲請人扶養之必要,且聲請人復未釋明其有何無法自 力更生之事由,考量聲請人已積欠債務,兼衡債權人之財產 權保障,本院認聲請人此部分主張,尚屬無據,不能准許。 另聲請人小兒子之必要生活費用,應以114年度桃園市每人 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作為計算標準,扣除每月兒少補助2,3 13元,再與其他扶養義務人即該名子女之生母分攤,為8,90 5元【計算式:(00000-0000)÷2=8905,小數點以下四捨五 入】,逾此範圍,應予剔除。是聲請人每月子女扶養費應以 8,905元計算為適當。  ⒋據上,聲請人每月必要支出應為2萬9,027元(計算式:20122 +8905=29027)。 四、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應有餘額2 萬8,682元(00000-00000=28682)可供清償債務,聲請人為 68年生,距勞工得退休年齡65歲尚約十餘年,若每月以上開 收支餘額如數清償債務,仍須多年之時間始能清償完畢,且 聲請人所積欠債務之利息及違約金仍在增加中,堪認聲請人 之收入及財產狀況,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 義務關係之必要及實益,始符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協助債務 人重建更生之立法本意。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114年2月26日下午5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林慧安

2025-02-26

TYDV-113-消債更-320-20250226-1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322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艾芷苓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甲○○自民國114年2月26日下午5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 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 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 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 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務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 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 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協商或調解成立者 ,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 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復為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 第2項、第7項所明定。再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 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 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 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 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 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甲○○因積欠債務無法清償, 曾與金融機構成立前置協商機制協議,惟因不可歸責於己之 事由致毀諾。嗣於民國113年7月15日主張其無擔保或無優先 權之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 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裁定准予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關於前置協商部分:  ⒈聲請人前因對金融機構負欠債務,曾於111年間向原最大債權 銀行即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消債條例前置協 商,並達成每月還款1萬1,431元,年利率13%,分144期償還 之還款協議,然聲請人嗣未遵期還款,並經通報毀諾等節, 業經聲請人自陳在卷,核與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司消 債核字第3328號民事裁定相等,並有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 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陳報狀(本院卷第29-33、119頁)在卷可稽。是本院自應審 究聲請人向本院聲請更生,是否有符合消債條例第151條第7 項但書所列之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之情形。  ⒉又聲請人陳明前置協商毀諾之原因,係因毀諾前一年即000年 0月生病住院,發現懷孕,為避免生活愈加困難,選擇手術 拿掉小孩,而造成收入銳減,又為生活開銷支出再行借貸以 債養債,並提出戶籍謄本、勞保職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 醫療費用明細收據、住院資料等影本為佐(本院卷第27、51 -54、95-97頁),堪信屬實。則聲請人主張因不可歸責於己 之事由致履行顯有重大困難而毀諾等語,尚非無據。  ⒊綜上,聲請人前依消費金融協商機制,與最大債權銀行協商 成立,其無法繼續履行既非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所致,其聲 請更生亦無濫用消費者債務清理程序之情事,則其聲請即合 乎協商前置之程序要件。是本院自得斟酌卷內聲請人所提出 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 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 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㈡關於債務總額部分:   依本院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債權結果,二十一世紀數位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5萬5,710元(本院卷第118-1 頁)、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2萬8 ,124元(本院卷第121頁)、乙○(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 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6萬4,045元(本院卷第133頁)、廿一 世紀資融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9萬9,601元(本院卷 第135頁)、合迪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29萬4,101元 (本院卷第139頁)、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 債權總額為69萬8,024元(本院卷第231頁)、裕融企業股份 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106萬2,854元(本院卷第233頁) 、金禾發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17萬2,478元(本院卷第2 35頁),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則未陳報其債權總額,依聲 請人之債權人清冊所示,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債權總額 為39萬9,300元,總計聲請人之債務總額為287萬4,237元( 計算式:55710+28124+64045+99601+294101+698024+000000 0+172478+399300=0000000)。  ㈢關於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         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 財產查詢清單、陳報狀、行車執照、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 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存摺交 易明細影本(本院卷第15-18、59、73、143-145、173-206 資頁),顯示聲請人名下除有2輛機車(92、104年出廠)外 ,並無其他財產。另收入來源部分,聲請人主張現任職於由 田新技股份有限公司,每月平均薪資約為3萬2,956元,並提 出111及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勞保職保被 保險人投保資料表、薪資單、存摺交易明細影本為佐(本院 卷第51-57、79-93、147-161、173-198頁),是認聲請人目 前每月可處分所得,應以3萬2,956元計算為適當。  ㈣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部分:  ⒈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二項情形,債務人 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 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 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消債條例第64條之2定有 明文。  ⒉經查,聲請人主張其個人每月必要支出為1萬8,500元(本院 卷第205頁),本院審酌聲請人所提列之金額,並未逾桃園 市114年度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即2萬122元,是認 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用為1萬8,500元,尚屬合理 。  ⒊聲請人另主張需扶養2名未成年子女,每月支出兒子、女兒扶 養費均為6,000元,總計1萬2,000元,並提出戶籍謄本、全 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 單在卷可查(本院卷第27、61-71頁)。聲請人2名未成年子 女之扶養費部分,均未超過桃園市114年度平均每人每月最 低生活費1.2倍即2萬122元,與其他扶養義務人即生父分攤 後之數額即1萬61元(計算式:20122÷2=10061),自屬合理 可採,准予列計。  ⒋據上,聲請人每月必要支出應為3萬500元(計算式:18500+1 2000=30500)。 四、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應有餘額2, 456元(00000-00000=2456)可供清償債務,聲請人為72年 生,距勞工得退休年齡尚約二十餘年,若每月以上開收支餘 額如數清償債務,仍須多年之時間始能清償完畢,且聲請人 所積欠債務之利息及違約金仍在增加中,堪認聲請人之收入 及財產狀況,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 係之必要及實益,始符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協助債務人重建 更生之立法本意。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114年2月26日下午5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林慧安

2025-02-26

TYDV-113-消債更-322-20250226-1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89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江偉郡(原名:即江俊如、陳俊如) 代 理 人 劉宗源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債務人江偉郡自民國114年2月26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 二、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即債務人以其負欠金融機構債務無法清償,於民 國113年10月24日調解期日與債權人間未達成還款協議致調 解不成立,及聲請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未逾新臺 幣(下同)1,200 萬元,亦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 告破產為由,聲請裁定准予更生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 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107年12月26 日修正並公布施行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 第3條、第4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 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 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 、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務人為前項請 求或聲請,應以書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債權人及債務人清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 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 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復為消債條 例第151條第1項、第2項、第7項所明定。 三、經查,聲請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前於113年8月21日 具狀聲請債務清理前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 第663號調解事件受理在案,依本院司法事務官函請各債權 人陳報債權,債權人星展銀行整合其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無擔保 債權總額為1,756,681元(調解卷第87頁),總計聲請人積 欠之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為1,756,681元,有擔保 或優先權之債務總額為0元,合計債務總額1,756,681元,無 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未逾1,200 萬元。 四、再查:  ㈠依聲請人於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所載,其名下無財產,於 聲請更生前2年內(111年8月至113年7月),均以打零工維 生,共計收入約48萬元,現仍以打零工維生,每月收入約2 萬元,並無領取政府相關補助或津貼等情,業據提出111年 度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 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收入切結書、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及 明細、保險對象加保記錄明細表為憑(調解卷第35至45頁) ,聲請人之收入顯低於我國勞工法定每月最低基本工資,又 聲請人並未提出無通常勞動能力之相關證明,雖稱因住在山 區,難有工作機會等語,惟聲請人所從事為勞力工作,其既 可多年在山區從事砍草、種菜、搬運等工作,在市區從事一 般勞力工作亦無困難,足見此乃聲請人主觀上之工作意願及 個人選擇問題,非囿於其能力(勞力)所限。又聲請人既已 負債,理應積極尋求較高收入或兼職,以盡力償還債務,況 聲請人年僅54歲(00年0月生),衡情似無其每月薪資應低 於法定最低基本工資之不可抗力因素,故本院認仍應以一般 具有通常勞動能力之人通常可獲取之薪資,即以勞動部自11 4年1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28,590元作為聲請人之清 償能力判斷基準。  ㈡再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 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 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 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二項情形,債務 人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 範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 不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此為消債條例第64條之 2所明定。查聲請人主張其每月必要生活支出以衛生福利部 各年度所公布之平均每人每月生活之最低生活費1.2倍計算 。衡諸衛生福利部所公布114年之平均每人每月生活之最低 生活費16,768之1.2倍為20,122元,是認聲請人聲請清算後 每月生活必要支出費用為20,122元。  ㈢而依聲請人現每月28,590元之收入狀況,扣除其必要生活費2 0,122元後,雖有餘額8,468元可供清償,然仍不足以負擔星 展銀行於調解程序中提出月付13,892元之還款方案,聲請人 積欠之債務總額為1,756,681元,聲請人現年54歲(00年0月 生),距勞工強制退休年齡(65歲)僅有11年,聲請人若每 月以上開餘額清償債務,尚須約17年多之時間始可清償完畢 (計算式:1,756,681元÷8,468元÷12≒17),至聲請人退休 時止,顯無法清償前揭所負債務總額,考量其所積欠債務之 利息及違約金仍在增加中等情況,堪認聲請人之收入及財產 狀況,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係之必 要及實益,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六、本院裁定准許開始更生程序,俾使聲請人得以重建經濟生活 ,惟本裁定不生使債務消滅之效力,須聲請人於更生程序中 與債權人協定更生方案,並持續履行完畢後,始能依消債條 例第73條之規定使全部債務均視為消滅,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呂如琦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114年2月26日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楊晟佑

2025-02-26

TYDV-114-消債更-89-20250226-1

消債抗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抗字第10號 抗 告 人 黃志翔 債 權 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債 權 人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債 權 人 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闕源龍 債 權 人 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嚴陳莉蓮 ○ ○ ○ ○○○○○○○○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 ○ ○ ○○○○○位○○○○○○○○ 法定代理人 周以明 上列抗告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之更生事件,對於民國113年1 0月29日本院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98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抗告人黃志翔自民國114年2月25日上午10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 抗告費用新台幣(下同)1,0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 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法院開始更生 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 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 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 人或法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 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 分有明文。 二、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學歷僅國中畢業,工作難找,僅能靠 勞力賺錢,縱有工作收入亦不穩定,通常有做才有錢,非固 定薪資,目前為開貨車配送雞蛋,工作時間為早上9點至夜 間8點才下班,一週工作5日、一日1,500元,每月約3萬餘元 薪資,體力上難以再謀求其他兼職,先前未依分期付款償還 也是因失業,難以單純計算以7年又2個月即能全數清償所有 債務。如不能透過更生程序而自行償還債權人,僅能償還利 息而難以償還到本金,且債權人將會聲請法院強制執行抗告 人薪資,則對未聲請強制執行或參與分配之債權人將無資力 自行償還,抗告人之債務將無全數清償之一日,甚至,倘抗 告人因失業無法還款,則無法利用更生程序關於聲請暫緩清 償之機制,債權人是否同意暫緩清償全憑債權人喜好,當債 權人不同意暫緩清償,抗告人可能又面臨毀諾之境地,或因 未按時償還而導致利滾利,抗告人之債務將越還越多。抗告 人如能透過更生程序,以每月清償14,000餘元、清償72個月 ,共清償1,008,000元,與債權總額1,279,589元相去不遠, 抗告人聲請更生係為消滅債務,而非投機規避利息,爰提起 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准予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抗告人主張對於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各債 權人公司均以簡稱稱之)等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負有1,21 2,267元之無擔保債務,因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前已提出 債權人清冊,以書面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後向本 院為更生之聲請。經原審綜衡抗告人之年齡、收入與債務情 況,認為抗告人每月收入扣除必要生活費用後之餘額足以清 償債務,並無不能清償或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應另與債權 人洽詢、協商債務償還事宜,以謀求較為適當的履債方式, 尚無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亦無不能清償債務之虞,不符消 債條例第3條為由,駁回抗告人更生之聲請等情,業經本院 依職權調閱本院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98號(含113年度司消 債調字第208號調解卷)等卷宗查閱無訛。從而本件應審酌 抗告人於聲請更生時是否符合消債條例第3條所定不能清償 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㈡、抗告人主張目前擔任送貨司機,每月收入約32,000元乙節, 業經原審認定無訛,是本院即以上開收入所得作為抗告人聲 請更生時清償能力之依據。 ㈢、抗告人主張其每月必要生活支出為其個人必要支出17,076元 ,與衛生福利部公告113年臺灣省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 之1.2倍(消債條例第64條之2參照)相符,並未逾一般人生 活開銷之程度,應為可採。 ㈣、從而,本院審酌抗告人每月收入32,000元,經扣除必要生活 支出17,076元後,可供清償債務之用之所得餘額為14,924元 【計算式:收入32,000元-必要支出17,076元=14,924元】。 而抗告人之金融機構最大債權人新光銀行於調解時提出分84 期、利率6%、月付4,042元之協議還款方案,另債權人合迪 公司陳報提出調解方案為以一個月為一期、還款期數32期、 期付金額7,075元,則抗告人每月可供清償債務之用之所得 餘額為14,924元,用以支付上開還款數額後僅餘3,807元。 又其餘債權人於調解程序中陳報之債權數額共767,196元( 裕融公司699,972元、裕富資融公司39,808元、廿一世紀公 司27,416元),比照金融機構債權人提出之分期還款期數即 分84期計算(不計算利率),則每期另需還款9,133元,則 以上開餘額3,807元顯不足以清償。如未准許其更生,於抗 告人每月可供清償債務之用之所得餘額不足以負擔每月還款 數額時,僅能償還利息及部分本金,則未來利息將不斷增生 及累積直至法定退休年齡65歲,屆時不僅不足清償債務,甚 至反讓債務總額增加,至抗告人年屆退休年齡而無勞動能力 及償債能力後更無法清償前述債務,足認抗告人有不能清償 之虞。又抗告人名下經原審審認僅有截至113年9月之存款餘 額5元與現值約13,000元之IPHONE二手手機,此外無任何股 票、有價證券、儲蓄性質之人壽保險或終身醫療健康保險, 名下現值約5萬元之車號000-0000號機車則已設定擔保向合 迪公司借貸,是以抗告人財產亦堪信不足以負擔其現有債務 。故經本院審酌抗告人現況之財產、勞力及信用等清償能力 ,以抗告人每月收入扣除每月必要生活費用後,堪認抗告人 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之情形,而有藉助更生制度 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 ,抗告人並願每月清償14,000元、共清償72期,足認有高度 還款意願。 四、綜上所述,本件抗告人為一般消費者,並未從事營業活動。 其有無法清償債務之虞情事,又所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 金及利息債務,並未逾1,200萬元,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 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又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 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則抗告人聲請 更生,洵屬有據,應予准許。原審駁回抗告人更生之聲請, 容有未洽,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有理由 ,應由本院將原裁定廢棄,准許抗告人更生之聲請,並依消 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規定,命司法事務官進行 本件更生程序。至抗告人應於本件更生程序開始後,由債權 人會議可決或由法院裁定認可其更生方案後方能實行,倘未 能經債權人會議可決或經法院認為公允而裁定認可,則依消 債條例第61條規定,應續行清算程序,恐非有利於抗告人, 故抗告人仍應禁止貪圖享受,需克己自持、節制慾望,不得 為非必要生活之消費支出,並盡量避免非理性之過度消費, 是抗告人仍應節度支出,提出足以為債權人接受或經法院認 為公允之更生方案以供採擇,併予敘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依消債條例第11條第2項 、第15條、第16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2 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黃佩韻                  法 官 張佐榕                  法 官 陳美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黃亭嘉

2025-02-25

CYDV-113-消債抗-10-20250225-1

消債更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2號 聲 請 人 葉建輝 代 理 人 黃柏彰律師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30日內,補提如附件所示之說明及文件 到院,並繳納郵務送達費新臺幣2,010元,如逾期未補正,即駁 回其聲請。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次按聲請更生或清算 ,徵收聲請費新臺幣(下同)1,000元。郵務送達費及法院 人員之差旅費不另徵收。但所需費用超過應徵收之聲請費者 ,其超過部分,依實支數計算徵收。前項所需費用及進行更 生或清算程序之必要費用,法院得酌定相當金額,定期命聲 請人預納之,逾期未預納者,除別有規定外,法院得駁回更 生或清算之聲請,本條例第6條亦有明定。又本條例第44條 規定,法院認為必要時,得定期命債務人據實報告更生前二 年內財產變動之狀況,並對於財產及收入狀況等事項,為補 充陳述,提出關係文件或為其他必要之調查;且依本條例第 46條第3款規定,債務人拒絕提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狀 況之報告,法院應駁回更生之聲請。 二、查本件聲請人具狀聲請更生,漏未提出如附件所示資料及證 明文件到院,亦未按債務人及債權人之總人數繳納郵務送達 費,且本件如符合更生之要件,後續尚須進行更生程序,爰 定期命補正及補繳,如逾期未補正或補繳,則駁回其聲請,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黃梅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謝佩芸 附件: 一、請提出聲請人之下列資料:   ⒈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   ⒉最近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 二、聲請人前於本院112年度司消債調字第28號消費者債務清理 調解事件調解成立,何以再聲請更生?若係毀諾,應陳報調 解成立後履行幾期?何時毀諾?有何不可歸責於己而毀諾? 並應提出證據證明。   三、提出聲請人前2年內收入之數額、原因、種類,須詳細說明 其收入起迄時間為何,並應提出收入證明文件(如薪資轉帳 存摺明細資料)、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明細及全民健 保投保歷史明細表(所謂收入係指基本工資、工資、佣金、 獎金、津貼、年金、保險給付、租金收入、退休金或退休計 劃收支款、政府補助金額、分居或離婚之贍養費或其他收入 款項在內之所有收入數額)。 四、提出聲請人在聲請前2年之必要支出數額,如有關膳食、衣 服、教育、交通(須說明上班地點位於何處,聲請人搭乘何 種運輸工具,該運輸工具之行駛路線及票價)、醫療、稅賦 、勞健保或其他支出之所有必要支出數額、計算方式及證明 文件。如聲請人每月有特殊需求之支出情況(如醫療),應 提出相關證明文件。   五、提出聲請人之全戶戶籍謄本(記事欄不可省略)。 六、說明聲請人有無投保強制險以外之其他保險(包含人壽險、 醫療險、意外險等其他一切商業型保險),如有,請提出該 保險契約、繳費證明及保單價值等資料。 七、依據目前收入加計未來工作之年資所賺取之收入,為何無法 清償目前債務,請敘明。 八、目前有無更生能力?即是否可提出更生方案。  九、預納郵務送達費2,010元,即按債務人及債權人總人數,以 每人10份、每次郵務送達費43元估算【計算式:〈(1+6)×10× 43〉-1,000元=2,010元】;本件郵務送達費係預繳,如有剩 餘則退還聲請人。

2025-02-25

KLDV-114-消債更-2-20250225-1

消債清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清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188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高昇即呂昇即呂明憲 代 理 人 李宏文律師(法律扶助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高昇即呂昇即呂明憲自民國一一四年二月二十四日下午4 時起開始清算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 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 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 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 有明文。此係採前置協商主義,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 應本於個人實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 決方案。如終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 審酌上開條文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允宜綜 衡債務人全部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 ,而不能維持人性尊嚴之最基本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支 出,是否確屬必要性之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 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又 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 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 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 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復為同條例第83 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所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高昇即呂昇即呂明憲前積欠 金融機構債務無法清償,於民國111年間向本院聲請消費者 債務清理法院前置調解,於111年7月13日經本院司法事務官 諭知調解不成立。聲請人復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清算 程序,並主張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為新臺幣(下 同)4,812,000元,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爰聲請裁定准 予清算等語。 三、經查: (一)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 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 20萬元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經查 ,聲請人係於113年12月2日向本院聲請本件清算程序,自 應以113年12月2日前1日回溯5年之期間內查核其有無從事 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依聲請人之當事人綜合 信用報告回覆書所載,曾為琦登企業有限公司之股東,然 聲請人稱從未參與其登企業有先公司之營業活動,也未曾 去過公司領取任何報酬,此有聲請人民事陳報狀卷可參( 消債清卷第127頁),另聲請人主張於110年起從事駕駛計 程車之營業,每月營業額平均為30,000元等語,並提出計 費表明細以佐(消債清卷第141頁),且參以聲請人勞工 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國稅局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 料清單等件(消債清卷第41頁、第135至140頁),堪可採信 ,認其平均每月營業額應未逾20萬元,揆諸前揭規定,聲 請人符合消債條例所定之消費者要件而有該條例之適用, 自得依消債條例聲請清算。 (二)關於前置協商之要件:    聲請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 置調解,經本院以111年度司消債調字第328號調解事件受 理在案,嗣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1年7月13日開立調解不成 立證明書(消債清卷第61頁),堪認聲請人本件之聲請已 踐行前開法條之前置調解程序規定,本院自得斟酌調解卷 中所提出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 支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 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三)關於聲請人之債務總額:    聲請人陳報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債務總額為4,812,000元 (消債清卷第19頁),然經本院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債權 ,債權人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陳報其債權額為70,7 21元、勞動部勞工保險局陳報其債權額為7,193元、凱基 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249,387元、中華 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17,975元、第一商業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7,517,988元、遠傳電信 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19,082元、台灣中小企業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6,097,447元、和潤企業 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額為2,107,341元(消債清卷第7 9至125頁)。是聲請人所負欠之債權總額應以16,087,134 元列計。 (四)關於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  1、聲請人名下除有2009年出廠之福特六和汽車1輛外,別無其 他財產,有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在卷可參(消 債清卷第133頁)。  2、聲請人於113年12月2日聲請清算,則其聲請前2年應自該日 回溯(約為110年12月至113年11月)。其收入來源部分, 聲請人稱從事計程車司機,於聲請前2年之每月收入約為3 0,000元。而聲請人目前任仍擔任計程車司機,參以聲請 人之每月計費表明細(消債清卷第141頁),其每月平均 收入為45,582元【計算式:(23,443元+38,349元+52,379 元+60,795元+43,864元+39,638元+47,224元+48,472元+56 ,074元)÷9個月=45,582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故本院 認應以45,582元列計其目前每月收入為適當。 (五)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  1、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 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 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 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二項情形 ,債務人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 者,於該範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 要支出者,不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消債條例 第64條之2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 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 與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 ,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消債條例施行細 則第21條之1第3項亦有明文。  2、聲請人主張其個人聲請前2年每月必要支出為19,172元,自 聲請後之每月必要生活費用願以桃園市年度平均每人每月 最低生活費1.2倍計算,是本院審酌聲請人聲請前2年之每 月必要支出及目前之每月必要支出均未逾越桃園市年度平 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與前開規定相符,故本院 認聲請人個人每月必要支出於聲請前2年應以19,172元列 計、目前之每月必要支出應以20,122元列計為合理,應予 准許。  3、另聲請人主張尚有母親須扶養,扶養費為3,000元等情。本 院審酌聲請人之母現年約67歲(00年0月生,消債更卷第4 9頁),其年齡已達勞動退休年齡65歲,堪信其應有受撫 養之必要,又聲請人稱與手足共同負擔扶養費用,本院審 酌聲請人所主張之扶養費3,000元未逾越桃園市年度平均 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與前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 (六)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尚有22,4 60元之餘額(計算式:45,582元-20,122元-3,000元=22,4 60元),若每月以上開收支餘額如數清償債務,需59餘年 始能清償上開債務總額(計算式:16,087,134元÷22,460 元÷12≒59.68)。而聲請人現年約47歲(00年0月出生), 距勞工強制退休年齡(65歲)約18年,審酌聲請人目前之 收支及財產狀況,至其退休時止,顯無法清償聲請人前揭 所負債務總額,考量聲請人所積欠債務之利息或違約金仍 在增加中等情況。準此,堪認聲請人客觀上對已屆清償期 之債務有持續不能清償或難以清償之虞,而有藉助清算制 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 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清算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此外,本件復查無消債條例第 6條第3項、第8條或第82條第2 項所定應駁回清算聲請之事 由。從而,本件聲請於法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 16條第1 項規定,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 五、本院雖裁定准許開始清算程序,俾使聲請人得以重建經濟生 活,惟本裁定不生免責效力,聲請人所負債務並非當然免除 ,仍應由本院斟酌消債條例第132條至第135條等規定,決定 是否准予免責,如本院最終未准聲請人免責,聲請人就其所 負債務仍應負清償之責,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張益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民國114年2月24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5-02-24

TYDV-113-消債清-188-20250224-2

消債清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清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12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王筑玉即王惠卿 代 理 人 趙興偉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債務人甲○○即王惠卿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上午 十時起開始清算程序。 二、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 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此係 採前置協商主義,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允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人性尊嚴之最基本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支出,是否確屬 必要性之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 人生活之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又法院開始清算 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 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 算程序,復為同條例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前段所明定 。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有不能清償債務之事由,於民國11 3年5月2日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前置調解,同年5月20日 調解不成立,債務總額已達新臺幣(下同)356,930,845元 ,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爰聲請裁定准予清算等語。 三、經查: (一)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 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 20萬元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消 債條例第2條第1項所稱5年內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係指 自聲請更生或清算前1日回溯5年內,有反覆從事銷售貨物 、提供勞務或其他相類行為,以獲取代價之社會活動,依 其5年內營業總額除以實際經營月數之計算結果,其平均 營業額為每月20萬元以下者而言,例如:平均月營業額未 逾20萬元之計程車司機、小商販等即屬之(參照辦理消費 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點)。查,本件聲請人 陳稱其於聲請日前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並提出勞保職 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明細)、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明 細資料及110、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 單(調解卷第13至14、15、21至23頁、本院卷第49、53至 54頁)等件為憑,復查無其他證據證明聲請人於聲請調解 前5年內有從事營業活動,堪認聲請人屬消債條例第2條第 1、2項規定之消費者,合先敘明。 (二)聲請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於113年5月2日向本 院聲請債務清理前置調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5月 20日開立調解不成立證明書,核與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 字第311號卷宗資料相符。本院另向各債權人函詢聲請人 目前積欠之債務金額,債權人陳報之債權共計2,170,756, 356元。是聲請人向本院聲請清算,即屬適法。本院自應 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其是否已達不 能維持符合人性尊嚴之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 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情形。 (三)依聲請人提出之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聲請清算後財產 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國 泰人壽保單帳戶價值一覽表、富邦人壽保單帳戶價值一覽 表(調解卷第19、25頁、本院卷第43、45、51、55至56頁 )等資料,顯示聲請人名下有保單價值準備金分別為670, 494元、169,615元、1,099,220元、206,417元、397,884 元,合計2,543,630元,此外,別無其他財產。另收入來 源部分,聲請人聲請清算前2年期間,係自111年5月2日起 至113年5月1日止,故以111年5月起至113年4月止之所得 為計算。據聲請人提出之111年、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 所得資料清單所示,聲請人於111年及112年所得收入均為 0元。聲請人另陳報其自111年5月迄今均任職於百woo二手 衣小市集,薪水視每日成交狀況、客流量均有變動,111 年5月至113年4月收入總額為1,124,800元(調解卷第19頁 、本院卷第55頁)。又聲請人陳報其與子女均無領取社會 補助(本院卷第25頁),核與桃園市政府社會局函覆資料 相符(本院卷第19頁),堪信為實。是聲請人聲請清算前 2年之收入應為1,124,800元,堪可認定。又聲請人聲請清 算後,依113年5月至9月收入總額183,000元計算平均月收 入為36,600元(計算式:183000÷5=36600),並提出收入 債務人收入證明切結書為憑(本院卷第25至27、55頁), 是聲請人於聲請清算後之每月收入應以36,600元計算。 (四)又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其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 第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 出證明文件;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1年衛生福利 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 定之。受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定計算基 準數額,並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第3項、消債條例 64條之2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聲請人主張其須扶養未 成年子女1名,並提出戶口名簿、受扶養人111年、112年 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 查詢清單等件為據(本院卷第29至33頁),聲請人主張之 扶養費數額,以衛生福利部公告桃園市114年度最低生活 費16,768元之1.2倍即20,122元,再依法定扶養義務人比 例即2分之1計算,各為10,061元(計算式:120122÷2=100 61),即為可採。至聲請人主張其個人每月生活必要支出 ,依前揭規定以衛生福利部公告桃園市114年度最低生活 費16,768元之1.2倍即20,122元計算,亦屬適法。從而, 聲請人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應為30183元(計算式:10061 +20122=30183),即堪認定。 (五)綜上,聲請人之財產不敷清償所欠債務如前述,且聲請人 以每月36,600元收入扣除必要支出30,183元後,僅餘6,41 7元可供清償債務,本院審酌聲請人現年52歲(61年出生 ),距勞工強制退休年齡(65歲)雖尚有13年,以聲請人 所得收入相對於其所負債務21億7千萬餘元,顯然難以全 數清償,是應認聲請人客觀上對已屆清償期之債務有持續 不能清償或難以清償之虞,有藉助清算制度調整其與債權 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應許聲請 人得藉由清算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82條第2項所定應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陳昭仁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114年2月24日上午10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思儀

2025-02-24

TYDV-113-消債清-125-20250224-1

消債清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清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176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朱鈞麟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債務人甲○○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時起開 始清算程序。 二、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 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此係 採前置協商主義,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允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人性尊嚴之最基本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支出,是否確屬 必要性之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 人生活之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又法院開始清算 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 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 算程序,復為同條例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前段所明定 。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有不能清償債務之事由,於民國11 3年7月15日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前置調解,同年9月12 日調解不成立,聲請人債務總額已達新臺幣(下同)961,06 5元,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爰聲請裁定准予清算等語 。 三、經查: (一)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 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 20萬元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消 債條例第2條第1項所稱5年內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係指 自聲請更生或清算前1日回溯5年內,有反覆從事銷售貨物 、提供勞務或其他相類行為,以獲取代價之社會活動,依 其5年內營業總額除以實際經營月數之計算結果,其平均 營業額為每月20萬元以下者而言,例如:平均月營業額未 逾20萬元之計程車司機、小商販等即屬之(參照辦理消費 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點)。查,本件聲請人 陳稱其於聲請日前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並提出勞保職 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明細)及111年、112年度綜合所 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調解卷第45、47、49至50頁、本 院卷第255至256頁)等件為憑。復查無其他證據證明聲請 人於聲請調解前5年內有從事營業活動,堪認聲請人屬消 債條例第2條第1、2項規定之消費者,合先敘明。 (二)聲請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於113年7月15日向本 院聲請債務清理前置調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9月 12日開立調解不成立證明書,核與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 字第522號卷宗資料相符。本院另向各債權人函詢聲請人 目前積欠之債務金額,其債權人陳報共計2,416,551元。 是聲請人向本院聲請清算,即屬適法。本院自應綜合聲請 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其是否已達不能維持符 合人性尊嚴之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 能清償之虞」情形。 (三)依聲請人提出之財產及收入狀況報告書、全國財產稅總歸 戶財產查詢清單、國泰人壽保單帳戶價值一覽表、存摺明 細(調解卷第15至23、43頁、本院卷第23至31、67至81、 115至119、219至245頁)等資料,顯示聲請人名下除若干 存款外別無其他財產。另收入來源部分,聲請人聲請清算 前2年期間,係自111年7月15日起至113年7月14日止,故 以111年7月起至113年6月止之所得為計算。據聲請人提出 之111年、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所示,聲 請人於111年及112年所得收入分別為458,360元、435,499 元。又聲請人自111年7月起迄今,無領取社會補助,亦據 其陳報在卷(本院卷第157頁),核與桃園市政府社會局 函覆資料相符(本院卷第133頁)。聲請人另陳報其自108 年起迄今均於永光華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任職,並提出 薪資單及薪資證明書為憑(本院卷第181至211頁)。是聲 請人聲請清算前2年之收入應為920,616元(計算式:4583 60÷12×7+435499+35840+36440+35840+37940+35840+35840 =920616,元以下四捨五入),堪可認定。至聲請人於聲 請清算後,據其陳報仍任於原職,然收入應列計年終獎金 及績效獎金等收入,故以111年及112年所得收入取其平均 數為37,244元【計算式:(458360+435499)÷24=37244, 元以下四捨五入】,亦與其113年1月起提高勞保級距至38 ,200元約略相符(本院卷第256頁),是認應以每月收入3 7,244元作為聲請人聲請清算後之收入計算。 (四)又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其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 第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 出證明文件;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1年衛生福利 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 定之。受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定計算基 準數額,並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第3項、消債條例 64條之2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聲請人主張其須扶養聲 請人之父母親及未成年子女2名,並提出戶籍謄本、受扶 養人111年、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 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等件為據(調解卷第51至53、 79至101頁、本院卷第91至113頁),並有本院依職權向桃 園市政府社會局、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函詢結果在卷可稽( 本院卷第133至146頁)。本院審酌聲請人父親現年68歲( 45年生),於111年、112年度申報課稅收入均為0元,名 下僅持有自住房地及2003年出廠之國瑞牌車輛1輛,另自1 10年2月起領有國民年金保險老年年金給付,110年度每月 5,242元,111年度每月5,361元,113年度每月5,638元( 本院卷第137至139頁),及桃園市四節禮金(本院卷第13 3頁),每月平均領取6,471元(計算式:5638+2500×4÷12 =6471,元以下四捨五入);聲請人母親現年62歲(51年 生),雖尚未達法定退休年齡,惟亦僅餘3年即達法定退 休年齡,於111年、112年度申報課稅收入均為0元,名下 持有位於新竹縣湖口鄉房地各1件,房地現值695,536元, 自111年1月起按月領取勞工保險老年年金給付15,974元( 本院卷第137至138頁),此外無領取其他社會補助(本院 卷第133頁),堪認聲請人父親及母親均有不能維持生活 之情事,而有受扶養之必要。至聲請人父母親之扶養費數 額,聲請人主張每月合計5,000元(本院卷第155頁),已 低於依前揭規定以衛生福利部公告桃園市114年度最低生 活費16,768元之1.2倍即20,122元,扣除每月生活津貼6,4 71元及15,974元,再依聲請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 2分之1(詳個資卷)計算之數額,堪以認定。至聲請人2 名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數額,該2名未成年子女未領有社 會補助(本院卷第133頁),聲請人主張扶養費為每月共1 0,000元(本院卷第155頁),亦已低於依前揭規定以衛生 福利部公告桃園市桃園市114年度最低生活費16,768元之1 .2倍即20,122元再依聲請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2 分之1計算之數額,即為可採。至聲請人主張其個人每月 生活必要支出為19,000元,亦低於依前揭規定以衛生福利 部公告桃園市114年度最低生活費16,768元之1.2倍即20,1 22元計算之數額,亦屬適法。從而,聲請人每月必要支出 之數額應為34,000元(計算式:5000+10000+19000=34,00 0),即堪認定。 (五)綜上,聲請人之財產不敷清償所欠債務如前述,且聲請人 目前每月收入為37,244元,按月支出必要生活費用34,000 元,僅有餘額3,244元可供清償債務,本院審酌聲請人現 年42歲(72年出生),距勞工強制退休年齡(65歲)雖尚 有23年,然其每月收支與其所負債務數額顯有差距,及其 所積欠之債務利息或違約金仍在增加中等節,是聲請人縱 未屆法定強制退休年齡,亦難認其未來能藉由勞動獲取報 酬清償債務,綜合上情,本院認聲請人客觀上對已屆清償 期之債務有持續不能清償或難以清償之虞,有藉助清算制 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 必要,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清算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82條第2項所定應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陳昭仁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114年2月24日上午10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思儀

2025-02-24

TYDV-113-消債清-176-20250224-1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516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楊政勲 代 理 人 蔡佩儒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債務人楊政勲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時起 開始更生程序。 二、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於 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 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 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 ;自債務人提出協商請求之翌日起逾30日不開始協商,或自 開始協商之翌日起逾90日協商不成立,債務人得逕向法院聲 請更生或清算,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 條、第42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及第153條分別定有明文。 揆諸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乃在於使陷於經濟上困境之消費 者,得分別情形利用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債務,藉以妥適調 整債務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務關係,保障 債權人之公平受償,並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機會,從 而健全社會經濟發展(消債條例第1條參照)。準此,債務 人若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且客觀上並無 濫用更生或清算程序之情事,自應使其藉由消債條例所定程 序以清理債務。次按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 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 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消債條例第 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伊因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前於民國113 年5月30日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法院前置調解,並經本院司 法事務官諭知調解不成立。又聲請人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 程序或宣告破產,且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 額未逾1200萬元,爰依法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一)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 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 20萬元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消 債條例第2條第1項所稱5年內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係指 自聲請更生或清算前1日回溯5年內,有反覆從事銷售貨物 、提供勞務或其他相類行為,以獲取代價之社會活動,依 其5年內營業總額除以實際經營月數之計算結果,其平均 營業額為每月20萬元以下者而言,例如:平均月營業額未 逾20萬元之計程車司機、小商販等即屬之(辦理消費者債 務清理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點參照)。本件聲請人陳稱 其於聲請日前5年間之108年5月29日起至113年5月29日止 ,曾自行創業於111年2月23日成立樂見商行,至113年2月 7日歇業,而有從事營業活動,但營收不佳,每月營業額 平均為78,475元,並提出樂見商行111、112年度營業稅查 定課徵銷售額證明為據(調解卷第65至67頁),其每月營 業額未超過20萬元,核與本院職權查調之經濟部商工登記 公示資料及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桃園分局所檢送之樂見商行 111、112年度營業人營業稅查定課徵銷售額證明大致相符 (本院卷第13、25至33頁)。復查無其他證據證明聲請人 從事之上揭營業活動平均月營業額逾20萬元,應認聲請人 屬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規定所稱之消費者,合先敘明 。 (二)聲請人前於113年5月30日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經 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7月18日調解不成立,核與本院11 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383號卷宗資料無訛,堪可認定。經本 院另向各債權人函詢聲請人目前積欠之債務金額,其無擔 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為2,616,371元,其中包含合迪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合迪公司)186,312元,聲請人陳報 該債權為有擔保車貸債權,惟合迪公司陳報為無擔保債權 (調解卷第111頁),及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 潤公司)陳報335,459元之機車貸款,評估擔保物無殘值 (本院卷第43至45頁),暫將該二債權列入無擔保債權中 計算,總額未逾1,200萬元,是聲請人向本院聲請更生, 即屬適法。本院自應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 ,評估其是否已達不能維持符合人性尊嚴之最低生活條件 ,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情形。 (三)次查,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 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機車行照、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 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南 山人壽保單價值準備金、存摺明細(調解卷第15、53、55 至57、59至63頁、本院卷第61、63至89頁)等件,顯示聲 請人名下有西元2008年出廠之光陽牌普通重型機車、西元 2014年出廠之山葉牌普通重型機車各1輛及保單價值準備 金共計128,946元之南山人壽壽險保單,惟該保單顯示已 保費自動墊繳暨保單借款本利和125,022元,與保單價值 準備金不明之國泰人壽壽險保單1件,此外,別無其他財 產。另收入來源部分,聲請人聲請更生前二年期間,係自 111年5月30日起至113年5月29日止,故以111年6月起至11 3年5月止之所得為計算。據聲請人所提出111年、112年度 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所示,聲請人於111年、112 年所得收入分別為67,218元、89,294元。另據聲請人陳報 ,其自111年6月至113年3月因經營慘澹,每月營業收入扣 除成本後之餘額僅能維持生活必要支出,故聲請前二年之 收入金額以每月19,172元計(本院卷第23頁),最終結束 營業,而於113年4月起至飲料店上班,每月薪資約28,000 元,並提出切結書為憑(調解卷第75頁)。另據聲請人陳 報,其均未領取任何補助(本院卷第23頁),核與桃園市 政府社會局函覆資料相符(本院卷第37頁)。是聲請人於 111年6月起至113年5月止之所得應為477,784元(計算式 :19172×22+28000×2=477784),堪可認定。至聲請更生 後,聲請人陳報其仍任於原職,是認應以每月28,000元作 為聲請人計算其償債能力之基準。 (四)又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其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 第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 出證明文件;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1年衛生福利 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 定之;受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 準數額,並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 前二項情形,債務人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 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 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 ,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第3項、消債條例第64條之 2分別定有明文。聲請人主張其須扶養母親,並提出戶籍 謄本、111年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要 袋等件為據(調解卷第77頁、本院卷第55至59頁)。據聲 請人陳報,聲請人母親因患病,工作能力不佳收入不豐, 而有受扶養之必要(本院卷第24、53頁),惟本院審酌聲 請人母親現年57歲(57年生),據聲請人所述其母親僅為 收入不豐而非無工作,且有餘力為聲請人繳納壽險保險費 ,而其母親112年度利息所得為6,212元,亦非小額存款, 且聲請人所提出之其母親藥袋,僅開立有Linicor理脂膜 衣錠500/20毫克,為高血脂症之用藥,即血中高膽固醇或 三酸甘油脂過高之問題,是聲請人母親顯非無資力之人, 聲請人復未釋明其母親有何不能維持生活而須受扶養之情 ,本院尚難遽認聲請人母親確有受扶養之必要。至聲請人 就個人每月必要支出主張為19,172元,已低於依前揭規定 以衛生福利部公告桃園市114年度最低生活費16,768元之1 .2倍即20,122元計算之數額,即為可採。從而,聲請人每 月必要支出為19,172元。 (五)承前,聲請人以上開每月28,000元之收入扣除每月必要生 活費用19,172元後,尚餘8,828元可供清償債務,而聲請 人現年33歲(80年出生),距勞工強制退休年齡(65歲) 尚約32年,審酌以聲請人目前之收支狀況,及其積欠之債 務利息或違約金仍在增加中等節,至其退休時止,仍有可 能無法清償聲請人前揭所負欠之債務總額,堪認聲請人之 收入及財產狀況,已無法清償債務,當有藉助更生制度調 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係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藉 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陳昭仁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於114年2月24日上午10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思儀

2025-02-24

TYDV-113-消債更-516-20250224-2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522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王致權 代 理 人 李大偉律師(法律扶助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王致權自民國一一四年二月二十四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生 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 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 200萬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 法院聲請更生;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 、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 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及第4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 ,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 、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 之調解,同條例第151條第1項規定甚明。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王致權前積欠金融機構債務 無法清償,於民國113年8月30日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 法院前置調解,後因最大債權人陳報認無調解成立之可能, 因而調解不成立,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10月28日開立 調解不成立證明書,聲請人後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更 生程序,並主張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418,000元 ,未逾1,200萬元,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 產,爰聲請裁定准予更生等語。 三、經查: (一)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 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 20萬元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消 債條例第2條第1項所稱5年內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係指 自聲請更生或清算前1日回溯5年內,有反覆從事銷售貨物 、提供勞務或其他相類行為,以獲取代價之社會活動,依 其5年內營業總額除以實際經營月數之計算結果,其平均 營業額為每月20萬元以下者而言,例如:平均月營業額未 逾20萬元之計程車司機、小商販等即屬之(參照辦理消費 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點)。經查,參以聲請 人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及國稅局綜合所得稅各類 所得資料清單,可知聲請人於聲請更生前,均投保於民間 公司,且無從事小額營業活動,自得依消債條例聲請更生 ,合先敘明。 (二)關於前置協商之要件:    聲請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 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682號調解事件受 理在案,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10月28日開立調解 不成立證明書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調解案卷查 明無訛,是聲請人確已依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153 之1第1項之規定,於聲請更生前聲請法院調解,本院自得 斟酌該調解案卷中所提出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 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 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 情形。 (三)關於聲請人之債務總額:    參以聲請人於其所提債權人清冊,記載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債權總金額為418,000元,然經本院司法事務官前於調解 程序中,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債權及提供聲請人還款方案 結果,經債權人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總額為 1,095,067元、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總 額為205,953元、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總額 為134,633元(司消債調卷第83頁、第101至115頁)。其 餘債權人即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 公司均未具狀陳報債權。是以,本院暫以1,435,653元列 計聲請人之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權總金額為適當。 (四)關於聲請人之財產與收入:  1、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 戶財產查詢清單,其名下並無財產(司消債調卷第21頁、 第47頁)。  2、聲請人於聲請前2年之收入,聲請人稱於桃園地區從事保全 業工作,於聲請更生前2年之每月收入約為35,000元,聲 請更生前2年之收收入總計為840,000元,有聲請人財產及 收入狀況說明書、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 清單、勞保被保險人資料清單、聲請人收入證明切結書( 司消債調卷第20頁、第43至45頁、第63頁;消債更卷第27 至28頁),堪認聲請人於更生前2年期間之收入為840,000 元。  3、聲請人稱目前仍從事保全工作,每月薪資收入為35,000元 ,此有聲請人收入證明切結書、金融機構存摺內頁明細影 本在卷可參(消債更卷第25頁),是以本院以每月35,000 元列計聲請人每月收入,應屬合理。 (五)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部分:  1、按「(第1項)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 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 定之。(第2項)受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 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 認定之。(第3項)前二項情形,債務人釋明更生期間無 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圍內,不受最 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受最高數額 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此為消債條例第64條之2所明定 。  2、聲請人主張其個人聲請前2年每月必要支出為19,172元,目 前每月個人必要支出則以桃園市114年度每人每月最低生 活費之1.2倍即20,122元列計,是本院審酌聲請人聲請前2 年之每月必要支出及目前之每月必要支出均未逾越桃園市 年度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與前開規定相符, 故本院認聲請人個人每月必要支出於聲請前2年應以19,17 2元列計、目前之每月必要支出應以20,122元列計為適當 。  3、聲請人主張每月需支付父母親扶養費,扶養義務人共有4人 ,聲請人每月共支出約12,000元,並提出戶籍謄本、父母 親之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 產查詢清單等件為據(司消債調卷第27頁、第49至59頁) 。查聲請人之父母分別為32年、34年生,均已逾法定退休 年齡,然查聲請人父親於111年至112年每月領有敬老津貼 3,772元、自聲請人聲請更生前2年領有中秋禮金、重陽禮 金、春節禮金、端午禮金共計16,500元;113年每月敬老 津貼為4,049元、四節禮金共計10,000元(平均每月833元 )(消債更卷第31至39頁),且無薪資收入,應有受扶養 之必要。而聲請人母親於111至112年每月領有國保年金3, 954元、自聲請人聲請更生前2年領有中秋禮金、重陽禮金 、春節禮金、端午禮金共計16,500元;113年每月領有國 保年金為4,231元、四節禮金共計10,000元(平均每月833 元),且參以聲請人母親111年至113年每月均有來自多工 壓克力廣告之薪資所得15,000元(消債更卷第43至59頁、 第79至81頁),可知聲請人之母於聲請人聲請更生前2年 並無受扶養之必要。惟本院審酌聲請人母親現年約80歲, 已逾越法定退休年齡甚多,於更生程序中是否仍能穩定取 得薪資收入,尚未可知,是於聲請人聲請更生後,應有受 扶養之必要。則依聲請人主張其父母之扶養費由4名扶養 義務人平均負擔,如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 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計算聲請人父母 必要生活費用即每人每月20,122元,聲請人每月需負擔之 父母扶養費應分別為3,810元、3,765元【計算式:(20,1 22元-4,049元-833元)÷4人=3,810元;(20,122-4,231元 -833元)÷4人=3,765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是聲請人扶 養父母之費用應以7,575元【計算式3,810元+3,765元=7,5 75元】列計,其餘部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是認聲請人 於更生後每月必要支出之生活費用27,697元【計算式:20 ,122元+7,575元=27,697元】計算。   四、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尚有7,303 元之餘額【計算式:35,000元-27,697元=7,303元】可供清 償債務,本院審諸聲請人為00年0月生,現年約57歲,且, 有聲請人之戶籍謄本在卷可考(司消債調卷第27頁),距離 法定退休年齡65歲僅餘8年,然聲請人之債務總額為1,435,6 53元,審酌聲請人目前之收支狀況,迄至法定退休年齡之際 ,顯無法清償聲請人前揭所負欠之債務總額。考量聲請人所 積欠債務之利息、違約金仍在增加中等情況,堪認聲請人之 收入及財產狀況,已無法清償債務,當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 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係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更 生程序清理債務。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六、本院裁定准許開始更生程序,俾使聲請人得以重建經濟生活 ,惟本裁定不生使債務消滅之效力,須聲請人於更生程序中 與債權人協定更生方案,並持續履行完畢後,始能依消債條 例第73條之規定使全部債務均視為消滅,附此敘明。更生制 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係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 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張益銘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114年2月24日下午4時整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5-02-24

TYDV-113-消債更-522-20250224-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