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拘留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31-140 筆)

豐秩
豐原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裁定 114年度豐秩字第10號 移送機關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豐原分局 被移送人 洪安平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4年3月12日中市警豐分偵社維字第1140009490號移送書移送審理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洪安平藉端滋擾住戶,處罰鍰新臺幣參仟元。   理 由 一、被移送人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㈠時間:民國114年2月9日16時2分許。  ㈡地點:臺中市○○區○○路00號之6。  ㈢行為:被移送人於上揭時、地,因唱歌糾紛,以作勢翻桌並      至廚房拿取菜刀之方式滋擾該處住戶。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證據可資證明:  ㈠被移送人於警詢時之供述。  ㈡被害人陳俊義於警詢時之陳述。  ㈢現場照片。   三、按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 之場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定有明文。本條款立法意旨, 固在保護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眾)場所等場所之 安寧秩序不受侵害。所謂「藉端滋擾」,即應指行為人有滋 擾場所之本意,以言語、行動等方式,藉特定事端擴大發揮 ,踰越該事端在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而 擾及場所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言。核被移送人 前開所為,係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藉端滋擾住 戶之規定。爰審酌被移送人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 款之情節、違反之手段、智識程度、生活狀況、違反義務之 程度、行為所生之危險、損害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 之處罰,以資懲儆。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6條第1項、第68條第2款,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豐原簡易庭 法 官 曹宗鼎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出抗告。 附錄本案處罰法條: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 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萬2,000元以 下罰鍰: 二、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 場所者。               以上正本與原本相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許家豪

2025-03-19

FYEM-114-豐秩-10-20250319-1

潮秩抗
潮州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裁定 114年度潮秩抗字第1號 抗 告 人 即被移送人 賴冠宇 上列抗告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不服本院簡易庭民國11 3年12月30日113年度潮秩字第26號第一審裁定,提起抗告,本院 管轄之第二審普通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被移送人(下稱抗告人)於113 年11月1日至113年11月20日晚間,在屏東縣○○鄉○○路00巷0 號即被移送人居所地,以長時間於居所地門前放置白色強光 燈照射證人即被害人劉榮華住家之方式滋擾住戶,係違反社 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之規定,裁處抗告人罰鍰新臺幣 (下同)3,000元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所設置燈光係朝下照射,劉榮華認為 造成滋擾係其心態問題,且劉榮華家的探照燈也對準我家小 門門口,每天閃個不停,也造成抗告人一家有被滋擾的感覺 等語。 三、按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 之場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1萬2,000元以下罰鍰,社會秩 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定有明文。所謂「藉端滋擾」,應指 行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本意,以言語、行動等方式,藉特定事 端擴大發揮,踰越該事端在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 理範圍,而擾及場所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言 。易言之,倘行為人因特定事端在場所之言行已踰越一般社 會大眾觀念中容許之合理範圍,或其言語、行動對場所秩序 之影響已達難以維持或回復者,應認有「藉端滋擾」之情事 。 四、經查:  ㈠抗告人雖矢口否認有何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之行 為,並以前詞置辯,然經本院審視現場監視器影片及截圖, 抗告人使用之燈源並無向地面照射時,光源集中在地面並向 四周發散之情形,抗告人所辯顯無足採。又抗告人自113年1 1月1日起,晚間不定期在自家門外之電錶上方放置強光燈, 不時觀察燈光朝向是否往劉榮華住家,並逐日調整強光燈之 擺放位置與燈光強度或顏色等節,亦據原審調查證據後認定 明確,足認其主觀上確有影響該社區住戶之安寧秩序之故意 ,客觀上則逾越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方式與範 圍,而達滋擾安寧秩序之程度,應屬社會秩序維護法所欲處 罰禁止「藉端滋擾」住戶之行為,抗告人辯稱未藉端滋擾住 戶,是為驅離流浪狗云云,顯不足採。  ㈡綜上所述,抗告人確於前揭時地,有藉端滋擾住戶之行為, 堪以認定。從而,本院簡易庭以抗告人所為,係違反社會秩 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之規定,裁處抗告人罰鍰3,000元,核 無違法或不當之處,抗告人之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至 劉榮華於其住家外所設燈光是否達滋擾其他住戶程度,與抗 告人本件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行為乃屬二事,附此敘明。 五、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58條、第92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潮州普通庭  審判長 法 官 呂憲雄                     法 官 吳思怡                      法 官 麥元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林語柔

2025-03-18

CCEM-114-潮秩抗-1-20250318-1

潮秩
潮州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裁定 114年度潮秩字第13號 移送機關 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內埔分局 被移送人 劉榮華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114年 度內警偵秩字第1138001852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劉榮華被移送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5款部分,不罰。 其餘移送部分均駁回,退回移送機關處理。   理 由 一、移送意旨略以:被移送人劉榮華於民國113年11月22日12時5 8分至13時26分許,在屏東縣○○鄉○○路00巷0號住家前之巷內 大聲喧嘩,並向周邊鄰居誣賴係關係人賴冠宇向環保局檢舉 其門口盆栽,致關係人遭鄰居誤會,被移送人上開行為已違 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同法第72條第1款、 第3款規定等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或其行為不罰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 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並為社 會秩序維護法第92條所準用。復按警察機關移請裁定之案件 ,該管簡易庭認為不應處罰或以不處拘留、勒令歇業、停止 營業為適當者,得逕為不罰或其他處罰之裁定,社會秩序維 護法第45條第2項亦有明定。再按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 之安寧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3萬元以下罰鍰,社會秩 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固有明文,惟行為人主觀上須有 將明知為不實事實散發傳布於公眾之目的,且該散布謠言之 內容足以使聽聞者心生畏懼與恐慌,而有影響公共安寧之情 形,始構成本條項款之非行。 三、經查:被移送人於前揭時地有在巷道內與鄰居口述遭檢舉花 盆等語,業經關係人與被移送人提出監視器影片為證,惟自 雙方提出之影片與譯文以觀,被移送人雖有以手指斜前方之 動作,但並無一語提及關係人姓名。且被移送人與其中一名 鄰居之對話提及「環保單位就來開始拍照,說這不是他的業 務就回去」等語。縱然如關係人所指稱,被移送人向其他鄰 居主張係由關係人檢舉,該內容亦無可能使聽聞者心生畏懼 與恐慌,而有影響公共安寧之情形。依上開卷內現存資料, 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規定之構成要件尚有未 合,應為不罰之諭知。 四、另按①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酗酒滋事、謾罵喧 鬧,不聽禁止者。③製造噪音或深夜喧嘩,妨害公眾安寧者 ,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下罰鍰,為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第1 款、第3款所明定,乃專處罰鍰事件,依同法第43條第1項第 1款、第45條及法院辦理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應行注意事項 第22條「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事務管轄區分表」之事務管轄 規定,屬由警察機關裁處。本件移送機關認被移送人涉犯違 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部分,揆諸前揭說明,自應由警察 機關自為處分,移送本院裁定,於法未合,應為移送駁回之 諭知,將該部分退回移送機關處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潮州簡易庭   法 官  麥元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書記官  林語柔

2025-03-18

CCEM-114-潮秩-13-20250318-1

東秩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東秩字第5號 移送機關 臺東縣警察局臺東分局 被移送人 林國聖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4年3月9日信警偵字第1140005260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林國聖不罰。   理 由 一、移送意旨略以:被移送人林國聖於民國114年2月3日1時23分 許,駕駛車號000-0000號自小客車於臺東市中華路1段與正 氣路口紅燈右轉,為警當場查獲,嗣經警詢問車內有無違禁 物品後,被移送人主動向警方交付空氣槍1把,因認被移送 人涉有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5條第3款之違反社會秩序行為。 二、按無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而有危害安全之虞 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萬8千元以下罰鍰,社會秩序 維護法第65條第3款定有明文。而該款規定所謂「危害安全 之虞」,須視行為人之言詞舉動、時間、地點、身分等加以 考量,必須其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行為,客觀上可致危害 公共秩序、社會安寧之虞,始能加以處罰,並非有類似真槍 之玩具槍被查獲,即一概認為有危害安全之虞(司法院81年 3月18日廳刑一字第280號法律問題研究意見參照)。 三、經查: (一)被移送人於上揭時、地,為警在其所駕駛自小客車內查獲前 開空氣槍1把等情,業據被移送人於警詢時坦承不諱,並有 臺東縣警察局臺東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 押物品收據(本院卷第23至29頁)及扣案物照片(見本院卷 第39頁)在卷可稽,又有該空氣槍1把扣案可證,足認扣案 槍枝係類似真槍之玩具槍無訛。 (二)本件扣案之空氣槍外觀固然類似真槍,然被移送人於警詢時 供稱:本案空氣槍係放置於駕駛座下方,因住家附近很多野 狗,為了要嚇阻他們,其平常出門沒有攜帶空氣槍之習慣等 語(本院卷第10-11頁),顯見被移送人斯時並未將上開空 氣槍顯露在外,而為不特定人所得見聞,公眾亦非得意識到 上開車輛駕駛座下方有空氣槍,足認被移送人並未將之持以 作為恫嚇他人之工具,復未將之偽以真槍公然攜行示眾,致 使周遭之人得輕易察見並誤認為真而心生恐懼。此外,復無 其他積極證據足認被移送人有何在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 場所使用扣案之空氣槍指向他人或朝他人射擊等行為,足令 一般人感覺生命及身體法益受到威脅,依據前述說明,難認 被移送人攜帶扣案空氣槍之行為有何致生危害公共秩序、社 會安寧之虞,是被移送人上開所為,核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65條第3款之構成要件有間,自應為不罰之諭知。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臺東簡易庭  法 官 施伊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林思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8

TTDM-114-東秩-5-20250318-1

竹秩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竹秩字第13號 移送機關 新竹市警察局第二分局 被移送人 陳亞陞 陳俊元 上列被移送人等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竹市 警二分偵字第1140005280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亞陞、陳俊元共同無正當理由,於公共場所、房屋近旁焚火而 有危害安全之虞,各處罰鍰新臺幣5,000元。     事實及理由 一、被移送人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㈠、時間:民國114年2月18日凌晨2時15分許。 ㈡、地點:新竹市○區○○路000號路旁。 ㈢、行為:於上揭時、地之公共場所、房屋近旁焚火而有危害安 全之虞(在鄰近房屋之牆角處以打火機焚燒信件、照片)。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之事證明屬實: ㈠、被移送人2人於警詢時之陳述。 ㈡、現場照片、路口監視器翻拍照片。 三、按無正當理由,於公共場所、房屋近旁焚火而有危害安全之 虞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以下罰鍰,社會秩 序維護法第68條第1款定有明文。又所謂公共場所,係指特 定多數人或不特定之人得以出入、集合之場所,道路、空地 均屬之。經查,被移送人2人共同於上揭時、地之公共場所 、鄰近房屋之牆角處以打火機焚燒信件、照片,經民眾報案 ,員警到場處理發現等情,業據被移送人2人供承在卷,並 有警詢筆錄、現場照片、路口監視器翻拍照片共3張及新竹 市東門派出所110報案紀錄單1紙在卷可證,堪信為真實。上 開行為地點既屬不特定多數人均得任意出入之公共空間,而 被移送人2人在該處鄰近房屋之牆角以打火機隨意焚燒信件 、照片,如稍有疏失或不甚,火焰極可能隨風飛散而有延燒 之危險,客觀上自有危害安全之虞。 四、是核被移送人2人所為,均係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1 款無正當理由於公共場所、房屋近旁焚火而有危害安全之虞 之違序行為。爰審酌被移送人2人違反本法之手段、違反義 務之程度以及所生之危險,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處罰。 五、依社維法第46條第1項、第68條第1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新竹簡易庭法 官 卓怡君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須附繕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書記官 李佳穎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68 條 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 下罰鍰: 一、無正當理由,於公共場所、房屋近旁焚火而有危害安全之虞 者。 二、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 場所者。 三、強買、強賣物品或強索財務者。

2025-03-18

SCDM-114-竹秩-13-20250318-1

重秩
三重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重秩字第26號 移送機關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三重分局 被移送人 賴翔霖 羅凱馨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於民國11 4年3月12日以新北警重刑字第1143746423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賴翔霖不罰。 羅凱馨不罰。                事 實 理 由 及 證 據 一、本件移送意旨略以:被移送人賴翔霖、羅凱馨為鄰居關係, 被移送人羅凱馨於民國114年2月27日、28日,前往報案人即 被移送人賴翔霖住處鳴按門鈴詢問事情(即我要找阿偉、阿 偉找我打球、阿偉找我打球、為什麼要把阿偉藏起來、阿偉 不是在光明派出所上班嗎?),被移送人賴翔霖亦於114年3 月1日13時許,前往報案人即被移送人羅凱馨住處,亦刻意 詢問上開相同事情,報案人均認此行為已構成藉端滋擾,爰 依法移請裁處等語。 二、按法院受理違反本法案件,除本法有規定者外,準用刑事訴 訟法之規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2條亦有明文。次按犯罪事 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事訴訟法 第154條第2項亦定有明文。犯罪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 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被告犯罪時,自不能以 推測或擬制之方法,以為裁判之基礎。又按藉端滋擾住戶、 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者,處3日 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以下罰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 條第2款定有明文。然該規定之法條文字將「住戶、工廠、 公司行號、公共(眾)場所」並列為保護對象,可知該條文 乃在保護多數人聚集之場所,其場域之安寧秩序不受侵害, 至於個人而未涉及多數人者即非屬本條規定之保護對象。所 謂「藉端滋擾」,應指行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本意,而以言語 、行動等方式,藉特定事端擴大發揮,踰越該事端在一般社 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而擾及該場所之安寧秩序 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言。復參以社維法第1條規定「維護 公共秩序,確保社會安寧」之立法目的,是被移送人之行為 縱有不當,但是否達於藉端滋擾之程度,仍應察其是否有妨 礙公共秩序及社會安寧之虞而定。 三、經查,被移送人賴翔霖及羅凱馨(下稱被移送人等2人)固分 別於上開時、地有至報案人家中鳴按門鈴詢問事情等情,業 據被移送人等2人於警詢時坦承不諱,惟被移送人至報案人 住處鳴按門鈴詢問事情之行為,除報案人住處受到干擾外, 依卷內事證,亦未見有何公共場域安寧秩序遭受破壞之情形 ,則縱使報案人住處之安寧,因被移送人鳴按門鈴詢問事情 之行為而受到影響,亦顯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 藉端滋擾住戶」旨在保護多數人聚集場所之場域安寧秩序此 立法意旨有別,而與該款處罰要件不符,是被移送人等2人 之行為,核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規定之要件不符 ,依前開規定及說明,應為不罰之諭知。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三重簡易庭 法 官 王凱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由,向本庭提出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書記官 楊家蓉

2025-03-18

SJEM-114-重秩-26-20250318-1

新秩
新市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新市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新秩字第6號 移送機關 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永康分局 被移送人 黃中群 被移送人 郭佳宜 被移送人 黃緯宸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4年3月10日南市警永偵字第1140145744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乙○○發射有殺傷力之物品而有危害他人身體及財物之虞,處罰鍰 新臺幣貳仟元。 甲○○、丙○○幫助發射有殺傷力之物品而有危害他人身體及財物之 虞,各處罰鍰新臺幣壹仟元。   事實理由及證據 一、被移送人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㈠時間:民國114年1月22日晚間7時14分許。  ㈡地點:臺南市○○區○○街00巷0號門口。  ㈢行為:被移送人乙○○因與其前女友董月珊間有感情糾紛,於 上揭時間、地點,邀同被移送人甲○○、丙○○到場,欲以在董 月珊住處門口燃放鞭炮方式,報復董月珊,惟誤認上址黃慧 美之住處為董月珊之住處,由甲○○、丙○○協助確認屋內及現 場狀況後,即由乙○○在上址門口燃放有殺傷力之鞭炮,有危 害在場他人身體及財物之虞。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證據可資證明﹕  ㈠被移送人於警詢之供述。  ㈡證人黃慧美、董月珊於警詢之證述。  ㈢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永康分局龍潭派出所受(處)理案件證明 單、監視器錄影檔案及截圖。 三、乙○○於警詢中雖辯稱:甲○○、丙○○只是陪我去而已,放鞭炮 是我的意思,甲○○、丙○○不知道我要去董月珊家前燃放鞭炮 等語,及甲○○於警詢中雖辯稱:我只是跟乙○○、丙○○去而已 ,我事先不知道要去那幹嘛,不知道去那要放鞭炮等語,惟 查,丙○○於警詢中供稱:因為走大馬路太引人注意,所以乙 ○○說要走上址旁的田地到現場,我們抵達上址旁柵欄處後, 乙○○向大家說他等會兒要到柵欄前方空地放鞭炮,之後我自 己跨越柵欄,跑到前方空地查看上址屋內之狀況,確認沒有 人影後,回到柵欄處告知乙○○、甲○○該戶沒有人,接著甲○○ 又自行跨越柵欄到空地處,再次查看上址屋內情況,看完後 有朝我們揮手表示屋內沒有人,並回到柵欄處,換乙○○自己 手持鞭炮跨越柵欄,直接走到上址前方空地處燃放鞭炮等語 ,核與卷附監視器錄影檔案及截圖所示情形相符,堪認屬實 ,顯見甲○○、丙○○與乙○○共同到場後,經乙○○說明,已知悉 乙○○欲以燃放鞭炮之方式,報復董月珊,仍協助乙○○確認屋 內及現場狀況,是乙○○、甲○○上開所辯,均非可採。 四、按放置、投擲或發射有殺傷力之物品而有危害他人身體或財 物之虞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下同)3萬元以下罰鍰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4款定有明文。又鞭炮點燃 時會產生高溫、高熱,若有行人或車輛在附近,可能因此受 到驚嚇,而肇致交通事故發生或造成灼傷、燃燒之情形,足 對他人之身體或財物構成威脅,自屬具有殺傷力之物品。本 件依監視器錄影檔案及截圖顯示,乙○○經甲○○、丙○○協助確 認現場狀況後,即在上址道路中央燃放鞭炮,位置鄰近附近 住宅及他人停放路旁之車輛,自足危害該處他人之身體及財 物安全,已構成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4款之違序行 為,應予依法論處,又乙○○為00年0月生,於為本件違序行 為時,為14歲以上未滿18歲之人,爰審酌本件違序情節,依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條第1項第1款規定,減輕其處罰;至甲○ ○、丙○○雖非實際燃放鞭炮之人,然其等與乙○○共同到場後 ,已知悉乙○○欲以燃放鞭炮之方式,報復董月珊,仍協助乙 ○○確認屋內及現場狀況,對乙○○上開違序行為施以助力,自 均屬幫助乙○○實施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應論以幫助 行為,並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17條規定,減輕其等之處罰。 爰審酌被移送人之年齡、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狀況、違序行 為之動機、目的、手段、所生危害及行為後之態度等一切情 狀,分別量處如主文第一、二項所示之罰鍰。 五、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1項、第9條第1項第1款、第17條 、第63條第1項第4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新市簡易庭                      法 官 陳品謙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黃心瑋 附錄論科處分之法條: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4款 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3萬元以下罰鍰 : 四、放置、投擲或發射有殺傷力之物品而有危害他人身體或財物 之虞者。

2025-03-18

SSEM-114-新秩-6-20250318-1

南秩
臺南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南秩字第16號 移送機關 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 被移送人 陳凱叡 鄭力瑋 葉志偉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4年2月17日南市警一偵字第1140117090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凱叡、鄭力瑋、葉志偉共同藉端滋擾公司行號,各處罰鍰新臺 幣6,000元。   事實及理由 一、上列被移送人陳凱叡、鄭力瑋、葉志偉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 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一)時間:民國114年1月25日18時12分許。 (二)地點:臺南市○區○○路○段000號 (三)行為:陳凱叡、鄭力瑋、葉志偉於上開時、地,將沙拉油 、雞蛋、麵粉等物,朝被害人黃天旗經營之「日昇汽車美 研坊」店內及門口丟擲、潑灑,以此方式藉端滋該店之營 業及安寧。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之事證證明屬實: (一)被移送人陳凱叡、鄭力瑋、葉志偉於警詢時之供述。 (二)證人即被害人黃天旗於警詢時之證述。 (三)現場監視器畫面翻拍照片。 三、按「二人以上,共同實施違反本法之行為者,分別處罰」、 「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二 千元以下罰鍰:二、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 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者」社會秩序維護法第15條前段、 第68條第2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藉端滋擾」,係指行 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本意,以言語或行動等方式,逾越一般社 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而擾及場所之安寧秩序致 難以維持而言。又共同正犯間,非僅就其自己實施之行為負 其責任,並在犯意聯絡之範圍內,對於他共同正犯所實施之 行為,亦應共同負責;意思之聯絡並不限於事前有所謀議, 即僅於行為當時有共同犯意之聯絡者,亦屬之,且其表示之 方法,亦不以明示通謀為必要,即相互間有默示之合致,亦 無不可。 四、經查,被移送人於前揭時地,因被移送人陳凱叡與店家黃天 旗有債務糾紛,不思以適當及適法方式溝通處理糾紛,竟以 沙拉油、雞蛋、麵粉朝店內及門口潑灑,除足以干擾「日昇 汽車美研坊」之正常營業,並使在該店工作之員工受到驚嚇 外,亦影響其他欲前來消費之顧客的意願,足見被移送人之 行為實已超越一般人所容許之合理範圍,擾及「日昇汽車美 研坊」店內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是核被移送人所為,係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藉端滋擾公司行號之行為 ,且依前揭說明,其等間有違序之意思聯絡及行為分擔,係 為共同違序行為,均應依法論處。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 ,審酌被移送人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動機、目的、所受之 刺激、手段、生活狀況、品行、智識程度、違反義務之程度 及所生之危害,各裁處如主文所示之罰鍰。 五、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書記官 鄭伊汝

2025-03-18

TNEM-114-南秩-16-20250318-1

中秩
臺中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裁定 114年度中秩字第40號 移送機關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 被移送人 李堃玄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4年3月6日中市警二分偵字第1140011570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堃玄無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而有危害安全之虞 ,處罰鍰新臺幣1,000元。 扣案類似真槍之空氣瓦斯槍1把(含彈匣2個)沒入。   事 實 理 由 及 證 據 一、被移送人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㈠時間:民國114年2月20日8時許。  ㈡地點:臺中市北區原子街及成功路口。  ㈢無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空氣瓦斯槍1把(含彈匣2個 ),而有危害安全之虞。 二、按無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而有危害安全之虞 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下同)1萬8000元以下罰鍰。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5條第3款定有明文。經查,被移送人於 前揭時間、地點,攜帶扣案之空氣瓦斯槍1把(含彈匣2個) 等情,業經被移送人於警詢時坦承不諱,並有臺中市政府警 察局第二分局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報告單、調查筆錄、現場 紀錄表、受理案件證明單、現場照片等為證。而扣案之空氣 瓦斯槍經初驗無殺傷力,且彈丸未貫穿鋁板,有臺中市政府 警察局槍枝性能檢測照片在卷可稽,然扣案之空氣瓦斯槍外 觀上與真槍十分類似,有上開刑案蒐證照片在卷足憑,是一 般人如未透過近距離觀察或實際操作,實難辨認其與真槍之 差異,顯見扣案之空氣瓦斯槍確屬類似真槍之玩具槍。至被 移送人雖陳稱:伊負責夜間巡邏,係上班配戴值勤等語。惟 被移送人遭查獲地點係供不特定人得任意出入之公共場所, 其於前揭時地攜帶空氣瓦斯槍1把(含彈匣2個),不免有使 他人產生安全危害之疑慮,是被移送人前開所辯,難認有據 ,無法認為係攜帶空氣瓦斯槍之正當事由,故被移送人之違 序行為,堪以認定,應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5條第3款之規 定論處。爰審酌被移送人之違犯情節及年齡智識等一切情狀 ,量處如主文所示之罰鍰。 三、扣案類似真槍之空氣瓦斯槍1把(含彈匣2個)為被移送人所 有,且係供其為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行為所用之物等情,業 據其於警詢中供承在卷,爰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22條第3項 前段之規定,併予宣告沒入。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6條第1項、第65條第3款、第22條第3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楊忠城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五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出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賴亮蓉

2025-03-17

TCEM-114-中秩-40-20250317-1

桃秩
桃園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 113年度桃秩字第180號 移送機關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龜山分局 被移送人 劉佩宜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3年12月11日山警分偵字第1130057850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劉佩宜意圖他人受社會秩序維護法處罰而向警察機關誣告, 處罰鍰新臺幣9,000元。 二、其餘被移送部分免移送。   事實及理由 一、被移送人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㈠時間:民國113年8月2日至同年11月7日(連續行為)。  ㈡地點:桃園市○○區○○○○○村00號。  ㈢行為:被移送人多次檢舉門牌號碼桃園市○○區○○○○○村00號房 屋(下稱系爭房屋)之住戶有製造噪音妨害公眾安寧之情事 ,於上開期間內共計8次(以電話撥打110報案專線4次、至 派出所報案4次),意圖使他人受社會秩序維護法處罰而向 警察機關誣告。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事證證明屬實:  ㈠被移送人於警詢時之陳述。  ㈡報案人張紹祺調查筆錄、監視器錄影擷取畫面11張及監視器 影像檔案光碟。  ㈢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龜山分局大林派出所警員職務報告及查訪 表、訪談(查)紀錄表。  ㈣警察勤務指揮中心勤務派遣系統紀錄。 三、經查:  ㈠被移送人於上揭時間,連續多次以電話撥打110報案專線或至 派出所檢舉系爭房屋住戶妨害公眾安寧乙情,為其於警詢中 坦認在卷,是此部分事實,已堪認定。而移送機關所屬大林 派出所警員於收到勤務指揮中心派案後,即多次現地勘查及 訪談系爭房屋周邊鄰居,詢問有無在深夜時段聽聞該屋住戶 發出敲擊聲,抑或其他人為之噪音,惟受訪人均明確供述並 無上開情事,此有卷附訪談紀錄表、查訪表、職務報告可稽 (見本院卷第58至75、78至79頁)。又承辦被移送人檢舉案 件之多位員警檢視被移送人提供之錄音檔後,均發現被移送 人所指之噪音微小且未具連續性,亦無法證明係何處傳出等 節,亦有上開職務報告在卷可憑,足見系爭房屋住戶應無妨 害公眾安寧情事。 ㈡被移送人復於113年11月2日21時55分許至派出所檢舉系爭房 屋住戶於同年9月14日、15日製造噪音妨害安寧,然依卷附 之監視器錄影擷取畫面所示,報案人張紹祺與同居在系爭房 屋之家人於113年9月14日接近17時30分步出該屋,迄至同日 22時後始一同返回系爭房屋;同年月15日早上接近8時,被 移送人與其女兒先後自所居房屋(即上揭所列違序地點,下 稱76號房屋)出門離去,而被移送人之配偶亦於同日接近11 時出門,此時無人在76號房屋內,嗣至同日接近20時,被移 送人與其配偶始一同返回76號房屋,有上開監視器錄影擷取 畫面存卷足參。系爭房屋於113年9月14日住戶外出無人在內 之期間,不可能發出任何人為聲響;而被移送人既於113年9 月15日早晨外出,當日亦不可能聽見系爭房屋傳出噪音(見 本院卷第11至12頁背面)。綜觀上情,足認被移送人上開行 為顯係意圖使他人受社會秩序維護法處罰而向警察機關為不 實誣告,核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7條第1項第3款之構成要件 相符,自應予論處。至被移送人固辯稱:伊懷疑系爭房屋住 戶監視器時間正確可信度等語,惟此係其片面主觀臆測之詞 ,卷內復無任何積極客觀之事證可資判定上開監視器時間確 有所疑,故其所辯,尚不足採。 ㈢本院審酌被移送人之違犯情節、動機、手段及上開非行致警 察機關多次耗費人力調查之資源、對社會造成之潛在危害等 情狀,裁處如主文第2項所示之罰鍰,以儆效尤。 四、至移送意旨雖另認被移送人於113年1月31日至同年8月1日, 多次向警方檢舉系爭房屋之住戶有製造噪音妨害公眾安寧之 情事,意圖使他人受社會秩序維護法處罰而向警察機關誣告 等語,惟:  ㈠按法院受理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除社會秩序維護法有 規定者外,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2條 定有明文。案件曾經判決確定者,應諭知免訴之判決;刑事 訴訟法第302條第1款亦有明定。  ㈡查被移送人前因自112年8月2日起至113年8月1日止多次向警 方檢舉系爭房屋之住戶製造噪音妨害公眾安寧之行為,已經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龜山分局以113年9月5日山警分偵字第113 0041622號移送書移送本院審理,並經本院以113年度桃秩字 第133號裁定(下稱前案裁定)不罰確定,有前案裁定在卷 可稽(見本院卷第93至94頁),且經本院調取前案裁定卷宗 核閱無訛。移送機關固稱係有新事證證明被移送人有違序行 為,並無重複移送等語,惟前案裁定卷附之被移送人報案紀 錄,其中113年1月31日至同年8月1日部分,與本次移送之報 案紀錄確屬相同,足認被移送人於113年1月31日至同年8月1 日所為之檢舉行為,業經本院裁定不罰確定,依社會秩序維 護法第92條準用刑事訴訟法第302條第1款規定,自應諭知免 移送之裁定(即相當於刑事訴訟法所稱免訴之判決)。 五、爰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1項、第67條第1項第3款、第 第92條、刑事訴訟法第302條第1款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桃園簡易庭 法 官 林宇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楊上毅 附錄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法條: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7條第1項第3款 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以下 罰鍰: 六、意圖他人受本法處罰而向警察機關誣告者。

2025-03-17

TYEM-113-桃秩-180-202503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