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不動產所在地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41-150 筆)

北小
臺北簡易庭

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北小字第4294號 原 告 和雲行動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謝富來 訴訟代理人 林柏均 邱士哲 張鈞迪 被 告 楊浩珉 儲振聿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等事件,於中華民國113 年12月25日言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楊浩珉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萬貳仟貳佰伍拾伍元,及自民國 一百一十三年十月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 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楊浩珉負擔。並於本判決確定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楊浩珉如以新臺幣貳萬貳 仟貳佰伍拾伍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又被告住所、不動產所在地、侵權行 為地或其他據以定管轄法院之地,跨連或散在數法院管轄區 域內者,各該法院俱有管轄權,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1項、 第21條定有明文。查本件依原告所提出之汽車出租單,其中 iRent24小時自助租車租賃契約第14條,原告與被告楊浩珉 同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本院卷第25頁),則依前揭 規定,本院就被告二人俱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本件被告儲振聿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查無 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一)被告楊浩珉於民國111年12月2日上午11時28分向原告租用 車號000-0000號車輛(下稱系爭A車),且於同年12月16 日晚間11時16分,向原告租用車號000-0000號車輛(下稱 系爭B車),約定租賃期間應自行駕駛,非經原告事前同 意,並登記於本合約,不得交由他人駕駛(下稱系爭租約 )。詎被告楊浩珉向原告提供身分證與駕駛執照等雙證件 及自拍照取得會員資格後,將其iRent帳號及密碼借用給 訴外人吳孟展,其後由吳孟展外流該帳號及密碼予被告儲 振聿,被告楊浩珉應對其出借之行為衍生之風險負責。 (二)依系爭租約之約定,被告楊浩珉尚積欠下列款項:    1.系爭B車租金新臺幣(下同)14,200元:     系爭B車之租賃期間自111年12月16日晚間11時16分起至 同年12月25日下午4時46分止,以平日5日共6,000元、 假日2日共3,600元、逾時2日共4,600元計算,尚欠租金 14,200元。    2.系爭B車油資6,950元:     系爭B車之出車里程為57,441公里,還車里程為55,199 公里,行車距離為2,242公里,以每公里3.1元計算,油 資為6,950元。    3.通行費及停車費共1,105元:     被告楊浩珉承租期間之系爭A車停車費351元,系爭B車 通行費630元、停車費119元、5元。    4.以上合計22,255元。 (三)又被告儲振聿向被告楊浩珉借用帳號及密碼,向原告申請 租用系爭B車,並未載明借用系爭A車等申登紀錄之陳述, 扣除系爭A車所生之停車費351元,其餘費用21,904元(即 22,255-351=21,904)應由儲振聿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 任。 (四)爰依系爭租約及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並聲明:    1.被告楊浩珉應給付原告22,255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被告儲振聿應給付原告21,904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3.第1、2項所命給付,在21,904元範圍內,如任一被告已 為給付,其他被告於其給付範圍內免給付義務。 二、被告方面 (一)被告楊浩珉則以:被告當初將iRent帳號及密碼交給訴外 人吳孟展使用,吳孟展又將帳號及密碼交給被告儲振聿, 被告發現後有報案,但是當天儲振聿就還車。系爭車輛是 他人所駕駛,本件應該由儲振聿處理。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l12年度重簡字第1161號民事判決是關於儲振聿其他案件 的罰單,不包括本件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 駁回。 (二)被告儲振聿於言詞辯論期日未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 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楊浩珉取得iRent會員資格後,自行將帳號 及密碼借用給訴外人吳孟展,後由吳孟展外流該帳號密碼 予被告儲振聿,楊浩珉未經原告同意即逕自將系爭車輛交 由吳孟展及儲振聿駕駛;而儲振聿於系爭B車租期屆至後 仍未返還,原告於111年12月25日下午4時46分自行取回系 爭B車,及關於上述被告積欠租金及費用之計算等事實, 業據其提出楊浩珉自拍照及身份證與駕照之正反面照片、 汽車出租單、租用費用表、行車執照、通行費及停車費明 細、存證信函暨回執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5至51頁), 被告楊浩珉除辯稱系爭車輛是他人所駕駛,應該由儲振聿 處理等語外,對其餘部分並不爭執,堪認原告此部分主張 之事實為真實。 (二)被告楊浩珉雖以前詞置辯,惟系爭租約第5條第9款約定, 乙方(即被告楊浩珉)使用本車輛不得有下列情況。如有 違反本契約書其他約定事項或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應負責 賠償全部損失…甲方(即原告)得終止本契約且即時收回 車輛:㈨未經甲方事先同意並登記於本契約下交由他人駕 駛(見本院卷第23頁)。經查,被告楊浩珉自認其自行將 所有iRent帳號及密碼交給訴外人吳孟展使用,吳孟展又 將帳號及密碼交給被告儲振聿之事實,且未經原告同意並 登記於系爭合約即交由他人駕駛,依前開約定,原告自得 依系爭租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楊浩珉賠償22,255元。 (三)另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 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又侵權行為損害 賠償責任,除行為人之行為具不法性、被害人受有損害外 ,尚須以行為人之不法行為與被害人所受損害間具有相當 因果關係為其成立要件(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452號 裁判意旨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儲振聿應就其使用系爭 B車所生上述費用21,904元,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定負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等語。惟查,被告儲振聿雖借用被 告楊浩珉之iRent帳號及密碼,而使用系爭B車,然被告儲 振聿於使手系爭B車期間,並未造成車輛受有損害;且原 告曾以被告儲振聿使用系爭B車,於系爭租約租期屆至後 未返還之事實,向儲振聿提出刑事侵占告訴,嗣經臺灣臺 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本件尚無從認定儲振聿有將系爭車 輛據為己有之意圖,而以l12年度偵字第13550號為不起訴 處分在案,有該不起訴處分書附卷可參(本院卷第53至55 頁)。又原告所主張上述積欠租金、通行費及停車費等均 係被告楊浩珉基於系爭租約所應負擔之債務,原告並未提 出任何證據證明被告儲振聿有何過失或故意侵害原告之權 利,尚難認被告儲振聿有侵權行為之事實,故原告主張被 告儲振聿應就21,904元費用負損害賠償責任云云,尚無足 採。 四、從而,原告依系爭租約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楊浩珉給付原告 22,255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10月6日,見 本院卷第61頁)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 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所為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於本判決結果 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六、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小額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 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 第392條第2項規定,宣告被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91條第3項。 本件訴訟費用額,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郭麗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須以違背法令為理由,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 庭(臺北市○○區○○○路0 段000 巷0 號)提出上訴狀。(須 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 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陳怡如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1,000元 合    計        1,000元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2025-01-10

TPEV-113-北小-4294-20250110-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563號 原 告 陳雪霞 訴訟代理人 林麗瑜 律師 被 告 陳張秀霞 李中華 鄭永哲 鄭文泉 陳勝男 陳明宏 陳世典 陳明志 上四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賴嘉斌 律師 易帥君 律師 陳珈容 律師 被 告 余秋範 兼 上一人 訴訟代理人 余盈興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本院於民國113 年12月27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1 條第1   項前段)。其次,因不動產之物權涉訟者,專屬不動產所在 地之法院管轄(同法第10條第1 項)。所謂因不動產物權涉 訟者,其訴訟標的非僅限於確認物權本體之存否,即本於物 權而生之物上請求權亦屬之。蓋物上請求權僅為物權之作用 ,與物權本體有不可或分之關係,不可強為割裂,是基於不 動產所有權而生之所有物返還請求權、除去妨害請求權、妨 止妨害請求權之訴,係屬「因不動產之物權涉訟」,而專屬 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又共同訴訟之被告數人,其住所 不在一法院管轄區域內者,各該住所地之法院俱有管轄權。 但依第4 條至前條規定有共同管轄法院者,由該法院管轄( 同法第20條)。查,原告對被告提起本件拆屋還地訴訟   ,由其所訴之事實觀之,顯在行使土地所有人之除去妨害請 求權,自係因不動產物權涉訟,而本件爭訟之土地乃座落在 雲林縣古坑鄉境內乙節,此有原告提出之土地登記謄本在卷 足稽,是則本院就本件拆屋還地訴訟,依上開規定,自有管 轄權,先予敘明。   二、本件被告陳張秀霞、李中華、鄭永哲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 由其就此部分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方面:  ㈠聲明:   ⒈被告陳張秀霞或陳勝男應將坐落在雲林縣○○鄉○○段0000地 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上之建物(門牌:同鄉○○村○○路 00-0 號)拆除,並將占用之土地返還原告及其他共有人 全體。   ⒉被告李中華及鄭文泉及鄭永哲或陳勝男應將坐落在系爭土地上之建物(門牌:同鄉○○村○○路00-0 號)拆除,並將占用之土地返還原告及其他共有人全體。   ⒊被告陳勝男、陳明志、陳世典、陳明宏應將坐落在系爭土地上之建物(門牌:同鄉○○村○○路00-0 號)拆除,並將占用之土地返還原告及其他共有人全體。    ⒋被告余盈興、余秋範或陳勝男應將坐落在系爭土地上之建物(門牌:同鄉○○村○○路00-0 號)拆除,並將占用之土地返還原告及其他共有人全體。   ⒌均願供擔保為假執行之宣告。  ㈡陳述略以:   ⒈系爭土地為訴外人陳松齡、陳佐豐、陳佐良、陳佐堂、陳 雪如及伊所共有,詎被告陳勝男竟擅在系爭土地上興建門 牌雲林縣○○鄉○○村○○路00○0 ○00○0 ○00○0 ○00○0 號等4 棟建物(下稱系爭建物),嗣陳勝男將系爭建物各以新台 幣(下同)70萬元依序出售予同案被告陳張秀霞及訴外人 鄭佐雄(已歿於民國97年4 月7 日)、陳吳敏(已歿於77 年6 月14日)、余登科(已歿於110 年11月27日),從而 上揭4 人應已自陳勝男處受讓系爭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 而被告李中華、鄭文泉、鄭永哲等3 人要為鄭佐雄之繼承 人,另被告陳勝男、陳明志、陳世典、陳明宏等4 人則為 陳吳敏之繼承人;至被告余盈興、余秋範等2 人則為余登 科之繼承人。職是,系爭建物中門牌雲林縣○○鄉○○村○○路 00○0 號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要為被告李中華、鄭文泉、 鄭永哲等3 人所共同繼承,另門牌○○路00-0 號房屋之事 實上處分權要為被告陳勝男、陳明志、陳世典、陳明宏等 4 人所共同繼承,另門牌○○路00-0 號房屋之事實上處分 權要為被告余盈興、余秋範等2    人所共同繼承。   ⒉爰依民法第767 條第1 項前段、中段及第821 條規定,分 別請求被告等應將系爭建物拆除後各將系爭建物所占用之 系爭土地返還原告及其他共有人全體。 二、被告方面:  ㈠陳張秀霞、李中華、鄭永哲等3 人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亦未提出準備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㈡鄭文泉部分:   ⒈聲明:駁回原告之訴。   ⒉陳述略以:系爭建物當初是系爭土地之地主與建商合建的    ,後來建商週轉不靈倒閉,就用房屋抵債,該建商之一為 余八郎(余八郎是我舅公,是我奶奶的弟弟)余八郎欠我 爺爺一百多萬元,就用系爭建物中門牌○○路00之0 號房屋 抵債,後來余八郎把房子過戶給我爺爺,上揭房子不是無 權占用系爭土地,是基於合建關係而占用。  ㈢陳勝男、陳明志、陳世典、陳明宏部分:   ⒈聲明:駁回原告之訴;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⒉陳述:    ⑴系爭建物乃被告陳勝男與系爭土地地主陳松齡所合作興 建的,且陳勝男於69年間興建系爭建物前曾依法向主管 機關請領有建造執照,此有古坑鄉公所回覆鈞院函文所 檢附之系爭建物之建造執照存根在卷可憑。而依建築法 第30條規定,起造人申請建造執照時,應備具土地權利 證明文件,亦即以他人土地供為建築基地使用,應提出 土地所有權人所出具之土地使用同意書供審核,建築主 管機關始會同意核發建造執照,足證陳勝男在系爭土地 上興建系爭建物前應已取得該地地主之同意至明。是以 地主在其所出具之土地使用同意書效力解消前,究不得 任指合建房屋係無權使用土地。基上,原告主張系爭建 物無權占用系爭土地,進而依不動產所有權作用,請求 陳勝男應將其所興建之系爭建物拆除,並將占用之系爭 土地交還原告及其他共有人云云,即難認有理。    ⑵其次,房屋之拆除,為一種事實上之處分行為,是未經 辦理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之房屋,須有事實上之處分權者     ,始得予以拆除(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2158號民事 裁判要旨可參)。又就未辦理保存登記之建築物為讓與 時,雖因未辦理保存登記致不能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 該建築物之所有權不能發生讓與之效力,但受讓人與讓 與人間非不得約定將該建築物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於受 讓人(最高法院74年度台上字第1317號民事裁判要旨參 照)。因陳勝男在興建系爭建物過程中,即將其中門牌 ○○路00-0 、00-0 號建物出售予訴外人余八郎,另門牌 ○○路00-0 號建物則出售予訴外人余登科,僅留門牌○○ 路00-0 號建物自用;且余八郎、余登科等2     人就上開建物並以自己名義辦理房屋稅籍登記及申請門 牌編釘,故而陳勝男既已將系爭建物中之門牌○○路00-0 、00-0 號房屋交付余八郎,另門牌○○路00-0     號房屋則交付予余登科,則陳勝男就上開3 間建物要已 無事實上處分權至明,則原告仍請求陳勝男應將上開門 牌○○路00-0 、00-0 、00-0 號等建物拆除並將該建物 所占用之系爭土地交還原告及其他共有人,亦屬無據, 不應准許。    ⑶另門牌○○路00-0 號建物既為陳勝男所出資興建,而僅以 訴外人(即陳勝男之配偶)陳吳敏名義申辦稅籍登記及 編釘門牌號,因陳吳敏未曾取得上開房屋之所有權或事 實上處分權,則陳明志、陳世典、陳明宏自無因陳吳敏 之過逝而繼承取得上開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甚明,是以 原告請求就上開建物無事實上處分權之陳明志、陳世典 、陳明宏等須將上開建物拆除,亦難認有據。  ㈣余盈興、余秋範部分:    ⒈聲明:駁回原告之訴。   ⒉陳述:    ⑴建造執照僅係行政機關管理建築之方法,並非取得所有 權之法定證據,未辦理建物第一次所有權以前,房屋所 有權屬於出資興建之原始建築人,與起造人及納稅人名 義誰屬無涉(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247 號民事裁判     要旨可參)。其次,房屋稅納稅義務人,並非必為房屋 所有人,繳納房屋稅之收據,亦非即為房屋所有權之證 明(最高法院70年台上字第3760號民事裁判要旨參照)     。又未辦理保存登記之建物,雖不能為不動產所有權之 讓與,但尚非不得以之為交易之標的而讓與其事實上之 處分權。再者,房屋之拆除為一種事實上之處分行為, 是未經辦理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之建物,須有事實上之處 分權者,始得予以拆除。    ⑵系爭土地上之門牌○○鄉○○路00-0 號未辦保存登記建物, 其房屋稅籍資料登載之納稅義務人固為訴外人(即渠等 先父)余登科,惟上開建物乃被告陳勝男前所出資興建 ,並為余登科向陳勝男所購買,但系爭建物在興建完成 前即因故停建,職是系爭建物自始未曾交付余登科,原 告僅據系爭建物之房屋稅稅籍資料登載為余登科,即推 定余登科已由陳勝男受領系爭建物事實上處分權之交付 云云,要非事實。從而,原告以渠等為余登科之繼承人 進而請求渠等應將上開建物拆除,並將占用之系爭土地 交還原告及其他共有人,尚非有理。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民法第767 條第1 項前段、中段)。其次,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 條前段)。故以無權占有為原因,請求返還所有物之訴,被告對原告就其物有所有權存在之事實無爭執,而僅以非無權占有為抗辯者,原告對於被告無權占有之事實,無舉證責任。至被告應就其取得占有,係有正當權源之事實須證明之;如不能證明,則應認原告之請求為有理由(最高法院72年度台上字第1552號、85年度台上字第1120號民事裁判要旨可參)。又按起造人申請建造執照或雜項執照時,應備具申請書、土地權利證明文件、工程圖樣及說明書(建築法第30條);而該條所稱:「土地權利證明文件」,係指起造人取得土地提供建築使用之一切權利文件。諸如建築使用自有土地之所有權狀,使用他人土地建築之同意書、契約書均屬之(65年8 月31日內政部台內營字第696214號函文可參)。再者,以不動產為標的之債權行為,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固僅於特定人間發生法律上之效力(對人效力之債權相對性),非如物權行為,以登記為公示方法使第三人得知悉之狀態下,並以之作為權利取得、喪失、變更之要件,俾保護善意第三人,進而對任何第三人均發生法律上之效力(對世效力之物權絕對性)。惟特定當事人間倘以不動產為標的所訂立之債權契約,其目的隱含使其一方繼續占有該不動產,並由當事人依約交付使用,其事實為第三人所明知者,縱未經以登記為公示方法,因已具備使第三人知悉該狀態之公示作用,自應與不動產以登記為公示方法之效果等量齊觀,並使該債權契約對於受讓之第三人繼續存在,此乃基於「債權物權化」法理所衍生之結果,此觀諸民法第426 條之1 規定可明。  ㈡經查:   ⒈系爭土地於49年間原屬訴外人陳松齡、陳永珍所共有,嗣99年1 月後,陳永珍之應有部分方輾轉而為訴外人陳佐豐    、陳佐良、陳佐堂、陳雪如及原告等所繼受取得,故系爭    土地現為原告與訴外人陳松齡、陳佐豐、陳佐良、陳佐堂    、陳雪如所共有等情,已據原告提出系爭土地登記第1 類 謄本、地籍異動索引在卷(見卷內第39-41、171 -173    頁)為證,並為被告所不爭執。   ⒉其次,系爭土地上有系爭建物(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2    層樓房,門牌分別為雲林縣○○鄉○○村○○路00-0 、00-0 、 00-0 、00-0 號)坐落其間等乙節,則有原告提出之系爭 建物照片在卷(見卷內第17頁)可參,並經本院會同原告 及雲林縣斗六地政事務所(下稱斗六地政)人員到場履勘 ,製有勘驗筆錄、現場照片,及上開地政測繪之土地複丈 成果圖,與雲林○○○○○○○○以113 年7月17日雲南戶字第113 0001714號函文檢附之門牌編釘申請書在卷(卷內第43-51 、69、153 -155、161 、165 、頁)可稽,且為被告所不 爭執。   ⒊又系爭建物於69年1 月間起造時即領有建造執照等情,此 有古坑鄉公所於113 年9 月2 日以古鄉工字第1130012619 號函文檢附之(古)營建字第4 -7 號建造執照存根影本 在卷(見卷內第257 -262 頁)可稽。顯見系爭建物之起 造人在申請建造執照時已備地主所出具之使用土地建築同 意書,建築主管機關故而方會核發系爭建物之建造執照予 起造人甚明。   ⒋再者,系爭建物迄仍未辦理保存登記,且系爭建物中之門 牌○○路00-0 、00-0 號房屋之起造人均為訴外人余八郎各 情,此有雲林縣政府建設局(古)營建字第6 、7    號建造執照及雲林○○○○○○○○門牌編釘申請書(均影本)在 卷(見卷內第155 、156 、159 頁)可稽,則被告陳張秀 霞就上開門牌○○路00-0 號建物,另被告李中    華、鄭文泉、鄭永哲等人就上開門牌○○路00-0 號建物    ,渠等何以有事實上處分權乙節,原告亦未舉證以明。此外被告余盈興、余秋範等2 人亦否認渠等就系爭建物中之門牌○○路00-0 號房屋有事實上處分權,就此原告亦未舉證以實。從而,原告主張上開被告等6 人分別就上揭門牌○○路00-0 、00-0 、00-0 號建物要有事實上處分權即難認可採。   ⒌承上,系爭建物現雖尚未辦理保存登記,但因系爭建物起 造人在興建初始,業已取得系爭土地地主所出具之土地使 用書,且建築主管機關進而據之核發建造執照予起造人, 則系爭土地之共有人嗣後縱有部分異動,參諸民法第426    條之1 規範目的及債權物權化趨勢,自亦得依相類事實, 應為相同處理之法理而類推適用民法第426 條之1 規定,    職是,系爭土地原共有人就系爭土地前已出具土地使用同 意書予系爭建物起造人,同意將系爭土地作為系爭建物之 基地使用,嗣原告既由其前手輾轉受讓系爭土地,自仍應 受該土地使用權同意書之拘束,始足以維持法律秩序之安 定性與公共利益,及避免系爭土地之後手以債權相對性為 由,達到系爭土地後手不受其前手與他人約定拘束之不當 結果。準此,原告主張系爭建物就系爭土地乃為無權占有 云云,即非可採;則其依民法第767 條第1 項前段、中段 及第821 條規定,請求被告等應將系爭建物拆除並將所占 用系爭土地部分返還予原告及其他共有人,為無理由。  ㈢綜上所述,系爭土地原共有人陳松齡及陳永珍前既曾出具土 地使用同意書,同意訴外人余八郎、陳吳敏、余登科等起造 人使用系爭土地興建房屋,故而系爭建物之起造人即因陳松 齡及陳永珍(後一人為原告之前手)之承諾而有使用系爭土 地之權利,則在上開同意使用土地允諾未經合法終止(或解 消)前,尚難謂系爭建物就所坐落之基地(即系爭土地)要 屬為無權占有。另原告就被告陳張秀霞、李中華、鄭文泉、   鄭永哲、陳明志、陳世典、陳明宏、余盈興、余秋範等對系 爭建物有事實上處分權乙節,亦未舉證以明。從而,原告本 於物上請求權(民法第767 條第1 項第1 項前段、中段及第 821 條)法律關係,請求被告分別將座落在系爭土地上之系 爭建物拆除,並將占用之系爭土地返還原告及其他共有人, 均無理由,不應准許而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 假執行之聲請亦已失所附麗,自應併予駁回。 四、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 經本院審酌後,核與判決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之必要,併 予敘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 條 第1 項前段、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蔣得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廿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李欣芸

2025-01-10

ULDV-112-訴-563-20250110-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遷讓房屋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145號 原 告 台灣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于芸 訴訟代理人 高峯祈律師 劉子豪律師 廖顯頡律師 被 告 科風國際材料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惠青 訴訟代理人 顏煜峰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遷讓房屋等事件,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於民國 113年10月30日以113年度訴字第745號裁定移送本院審理,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定法院之管轄,以起訴時為準,民事訴訟法第27條定有明 文,此乃管轄恆定之原則,如依起訴時之情事,法院有管轄 權者,縱令以後定管轄之情事有變更,該法院亦不失其管轄 權(最高法院22年抗字第391號判決先例參照)。又管轄權 之有無,應依原告主張之事實,按諸法律關於管轄之規定而 為認定,與其實體請求是否成立無涉(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 字第529號裁定參照)。次按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 涉訟者,專屬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其他因不動產涉訟 者,得由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10條亦有 明文。所謂「因不動產之物權涉訟」者,其訴訟標的非僅限 於確認物權本體之存否,即本於物權而生之物上請求權亦屬 之;「其他因不動產涉訟」者,係指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 割或經界以外,與不動產有關之一切事項涉訟者而言(最高 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538號裁定參照)。另原告就不同之訴 訟標的,對於同一被告為同一聲明而提起選擇合併之訴,若 其中一訴訟標的為專屬管轄,他訴訟標的雖非專屬管轄,為 有助於裁判之正確及訴訟之進行,亦應併由專屬管轄法院審 理(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67號裁定參照)。 二、查本件原告主張其將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街000巷00○00號 1樓房屋(下稱系爭房屋)出租予被告,因被告積欠租金達8 個月,經定期催告被告均未置理,原告已依民法第440條規 定終止租約,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第455條規定及 租賃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遷讓返還系爭房屋,並給付積欠 租金及租賃契約約定之違約金及損害賠償等語。其中本於所 有權請求部分,核屬民事訴訟法第10條第1項所稱因不動產 物權涉訟之事件,而專屬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另原告 併訴請求給付積欠之租金、違約金及損害賠償部分,固非屬 專屬管轄事件,惟專屬管轄事件與非專屬管轄事件,如係基 於同一原因事實者,仍應併由專屬管轄法院審理,始符專屬 管轄之公益性,並兼顧兩造之訴訟利益及節省司法資源之公 共利益。再者,本件遷讓房屋之訴既屬專屬管轄事件,依民 事訴訟法第26條規定,合意管轄之約定已無適用餘地,本件 自應由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管轄。從而,本件應專屬臺灣高雄 地方法院管轄,本院並無管轄權,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 管轄法院。 三、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 記 官 林芯瑜

2025-01-10

TPDV-114-訴-145-20250110-1

板小調
板橋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板小調字第1號 聲 請 人 張珮琪 相 對 人 卓文浩 法定代理人 彭意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事 實 及 理 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因侵權行為涉訟者,得   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被告住所、不動產所在地、侵權行為   地或其他據以定管轄法院之地,跨連或散在數法院管轄區域 內者,各該法院俱有管轄權。又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聲 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   項前段、第15條第1項、第21條、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上揭規定依同法第405條規定,於調解程序定管轄法院亦 有適用。 二、經查,本件被告設籍於新竹縣竹東鎮,有個人戶籍資料查詢 結果附卷可稽,又本件原告係本於侵權行為涉訟請求,本件 侵權行為地亦在新竹縣竹東鎮,是本件侵權地及被告住所地 均於臺灣新竹地方法院管轄區域內,依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 項、第15條第1項及第21條之規定,自應由臺灣新竹地方法 院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違誤,爰依職 權將本件移送於其管轄法院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第405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呂安樂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魏賜琪

2025-01-09

PCEV-114-板小調-1-20250109-1

重家上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分割遺產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0年度重家上字第2號 上 訴 人 蔡黃花枝 黃義鄉 黃錦雀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夏金郎律師 視同上訴人 黃義賢 被上訴人 陳珏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 2月11日本院110年度重家上字第2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被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後七日內,補繳第一審本訴裁 判費新臺幣2萬3,474元、第二審本訴裁判費新臺幣1萬7,688元。 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後七日內,補繳第三審本訴裁判 費新臺幣1萬7,688元。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計算上訴利益,準用關於計算訴訟標的價 額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466條第 4項分別定有明文。前揭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 於家事訴訟事件準用之。而請求分割遺產之訴,其訴訟標的 之價額,應依全部遺產於起訴時之總價額,按原告應繼分之 比例定之,上訴利益亦應依此標準計算。 二、經查:  ㈠本件被上訴人(即原審原告)於原審提起請求分割遺產之訴 訟(即本訴部分),主張伊配偶即兩造之被繼承人黃義勇於 民國107年9月3日死亡,因兩造無法達成分割協議,爰依民 法第1164條前段規定,請求裁判分割黃義勇所遺之遺產。而 黃義勇所遺之遺產如附表所示,本訴訴訟標的價額按被上訴 人之應繼分2分之1計算,應為新臺幣(下同)1,196萬8,549 元(計算式:23,937,098元×1/2=11,968,549元),則被上 訴人應繳納第一審、第二審本訴裁判費分別為11萬7,336元 、17萬6,004元(適用113年12月31日之前舊法計徵,下同) ,惟被上訴人僅各繳納9萬3,862元(見原審司家調卷第195 頁)、15萬8,316元(見本院卷一第9頁),是應分別補繳第 一審、第二審本訴裁判費2萬3,474元、1萬7,688元,並限被 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後7日內如數逕向本院補繳。  ㈡又上訴人不服113年12月11日本院110年度重家上字第2號判決 ,提起第三審上訴,應繳納第三審本訴裁判費17萬6,004元 ,惟上訴人僅繳納第三審本訴裁判費15萬8,316元(已扣除 第三審反請求裁判費4,500元),是應補繳第三審本訴裁判 費1萬7,688元,並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後7日內 如數逕向本院補繳。  ㈢本件第一審、第二審裁判費均係於112年11月29日修正公布民 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5項規定前所計徵,並無核定訴訟標的 價額之裁定確定時,法院及當事人應受拘束之情形。又依最 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1318號裁定意旨,訴訟標的價額之 多寡,係屬法院應依職權調查核定之事項,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原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如不明確或有誤者,仍得重 行核定,並定期命當事人補繳各審級裁判費,附此敘明。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季芬                    法 官 王雅苑                    法 官 謝濰仲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須附繕本),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蘇玟心                    附表:被繼承人黃義勇之遺產 壹、不動產:臺南市(總價額:新臺幣21,140,144元) 編號 不動產所在地 面積 權利範圍 價額或金額(新臺幣) 1 仁德區○○段 0000地號土地 3225.69平方 公尺 2分之1 7,580,371元 2 仁德區○○段 0000地號土地 619.5平方公 尺 6分之1 2,003,050元 3 仁德區○○段 0000地號土地 93.45平方公 尺 2分之1 1,214,850元 4 仁德區○○段 0000之0地號 土地 121.14平方公 尺 490617分之 163631 783,812元 5 仁德區○○路000號房屋(未保存登記建物事實上處分權) 3分之1 11,900元 6 仁德區○○段 0000地號土地 166.06平方公 尺 6分之1 536,927元 7 仁德區○○段 0000地號土地 93.03平方公 尺 1分之1 2,418,780元 8 仁德區○○段 0000地號土地 7.54平方公尺 1分之1 196,040元 9 仁德區○○段 0000地號土地 7.03平方公尺 1分之1 182,780元 10 仁德區○○段 0000之0地號 土地 97.99平方公 尺 1分之1 1,901,006元 11 仁德區○○段 0000之0地號 土地 92.02平方公 尺 1分之1 1,785,188元 12 仁德區○○段 0000之0地號 土地 87.49平方公 尺 1分之1 2,274,740元 13 仁德區○○路000號房屋(即仁德區○○段000建號保存登記建物) 1分之1 250,700元 貳、其他(總價額:新臺幣2,796,954元) 編號 項目 金額(新臺幣) 1 富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100,875元 2 汽車(車牌號碼:00-0000) 200,000元 3 普通重型機車(車牌號碼:000-000) 10,000元 4 上訴人應返還全體繼承人車牌號碼000-00號遊覽車出售車款之不當得利債權 500,000元 5 國君公司應給付全體繼承人車牌號碼000-0000號遊覽車出售車款債權 486,759元 6 上訴人應返還全體繼承人車牌號碼000-0000號遊覽車營收利益之不當得利債權 170,906元 7 上訴人應返還全體繼承人關於自黃義勇仁德區農會存款帳戶、郵局存款帳戶提領存款之不當得利債權 228,414元 8 尤博成應返還全體繼承人之不當得利債權 1,100,000元

2025-01-09

TNHV-110-重家上-2-20250109-2

板簡調
板橋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板簡調字第2號 聲 請 人 葉維川 相 對 人 徐陳玉葉 徐國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事 實 及 理 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因侵權行為涉訟者,得 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被告住所、不動產所在地、侵權行為 地或其他據以定管轄法院之地,跨連或散在數法院管轄區域 內者,各該法院俱有管轄權。又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聲 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 項前段、第15條第1項、第21條、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上揭規定依同法第405條規定,於調解程序定管轄法院亦 有適用。 二、經查,本件被告設籍於苗栗縣竹南鎮,有個人戶籍資料查詢 結果附卷可稽,又本件原告係本於侵權行為涉訟請求,本件 侵權行為地亦在苗栗縣竹南鎮,此為原告自陳在卷。是本件 侵權地及被告住所地均於臺灣苗栗地方法院管轄區域內,依 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第15條第1項及第21條之規定,自 應由臺灣苗栗地方法院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 ,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其管轄法院臺灣苗栗地 方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第405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呂安樂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魏賜琪

2025-01-09

PCEV-114-板簡調-2-20250109-1

板簡
板橋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板簡字第3359號 原 告 陳秋淞 訴訟代理人 謝宇豪律師 被 告 施美如 葉榮合 上列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郭峻豪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因侵權行為涉訟者,得 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共同訴訟之被告數人,其住所不在一 法院管轄區域內者,各該住所地之法院俱有管轄權。但依第 四條至前條規定有共同管轄法院者,由該法院管轄。被告住 所、不動產所在地、侵權行為地或其他據以定管轄法院之地 ,跨連或散在數法院管轄區域內者,各該法院俱有管轄權。 又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 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前段、第15條第1項、第20 條、第21條、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被告住所分別位於臺南市東區及高雄市燕巢區, 有被告之戶籍謄本在卷可稽,又本件侵權行為地為新北市、 台南市等地,揆諸前揭規定,本院及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及臺 灣高雄地方法院就本件均有管轄權,然本院考量被告應訴之 便利性,認應由臺灣臺南地方法院管轄始為妥適,爰依職權 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即臺南地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呂安樂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魏賜琪

2025-01-09

PCEV-113-板簡-3359-20250109-2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塗銷抵押權登記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42號 原 告 吳超然 吳慧姍 被 告 黃有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抵押權登記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 日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涉訟者,專屬不動產所在 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10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原 告請求被告塗銷最高限額抵押權登記,而該抵押之不動產坐 落於本院轄區,是依首開規定,本件訴訟專屬本院管轄。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同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 ,准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三、原告主張:   新北市○里區○○段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1/4暨其上坐落同段1 367建號建物權利範圍全部(以下合稱系爭不動產),原為 訴外人吳景君所有,而訴外人吳景君則曾於民國83年4月6日 ,以系爭不動產為被告(抵押權人)設定擔保債權本金最高 限額新臺幣(下同)1,500,000元之抵押權,藉以擔保被告 對訴外人吳景君之債權,抵押權存續期間自83年4月1日起至 88年3月31日止(下稱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嗣訴外人吳 景君於95年10月8日死亡,原告乃繼承取得系爭不動產之所 有權,並於113年5月28日辦理繼承登記完竣,由原告吳超然 、吳慧姍取得系爭不動產各1/2,亦即原告吳超然、吳慧姍 取得土地權利範圍各1/8、取得建物權利範圍各1/2。因系爭 最高限額抵押權之存續期間,已於88年3月31屆至,是縱認 其擔保債權存在,該債權清償期亦應於88年3月31日屆至, 故自88年4月1日起算,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之擔保債權已罹 於15年時效,依民法第881條之15規定,系爭最高限額抵押 權亦因上開15年時效經過後5年未行使而歸於消滅,是系爭 最高限額抵押權之登記狀態與系爭不動產實際權利狀態不符 ,並對原告就系爭不動產所有權之行使有所妨礙,為此,爰 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對被告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 被告應將原告吳超然、吳慧姍所有坐落新北市○里區○○段000 地號土地,權利範圍均為1/4,暨其上坐落同段1367建號建 物,權利範圍均為1/2,於83年4月6日以汐地字第4567號登 記,擔保債權最高限額本金1,500,000元、存續期間自83年4 月1日起至88年3月31日止、權利人為被告之最高限額抵押權 登記予以塗銷。 四、被告答辯: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 任何聲明或陳述。  五、本院判斷:  ㈠系爭不動產原為訴外人吳景君所有,而訴外人吳景君則曾於8 3年4月6日,提供系爭不動產為被告(抵押權人)設定系爭 最高限額抵押權,嗣訴外人吳景君於95年10月8日死亡,原 告乃繼承取得系爭不動產之所有權,並於113年5月28日辦理 繼承登記完竣,由原告吳超然、吳慧姍取得系爭不動產各1/ 2,亦即原告吳超然、吳慧姍取得土地權利範圍各1/8、取得 建物權利範圍各1/2。此首有原告提出之吳景君死亡證明書 、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在卷可考,並 據本院職權調取系爭不動產繼承過戶之申登資料核閱屬實, 有新北市新莊地政事務所113年12月6日新北莊地籍字第1136 065514號函暨土地申登資料影本存卷為憑(惟系爭最高限額 抵押權之申登資料,因已逾保存期間悉經銷毀,參見新北市 汐止地政事務所113年12月6日新北汐地籍字第1136128714號 函覆說明),且為兩造之所不爭,堪信為真。  ㈡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之登記案卷,固逾保存年限而由轄區地 政事務所報准銷毀(參見本院卷附之新北市汐止地政事務所 113年12月6日新北汐地籍字第1136128714號函),惟觀諸土 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之記載,並參考新 北市汐止地政事務所以113年12月6日新北汐地籍字第113612 8714號函送到院之人工登記簿複印本,仍明確可查「系爭最 高限額抵押權擔保債權之確定時間為88年3月31日」;又被 告曾於83年間,主張「訴外人吳景君於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 存續期間(83年4月1日起至88年3月31日),簽發本票向其 借款1,000,000元,嗣清償期於83年6月30日屆至卻未獲給付 」,乃聲請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以83年度拍 字第1356號裁定准其拍賣系爭不動產(下稱系爭抵押物拍賣 裁定),俟系爭抵押物拍賣裁定於83年9月19日確定,被告 又執系爭抵押物拍賣裁定暨其確定證明書,於95年1月6日聲 請強制執行(被告係向士林地院具狀聲請,經士林地院移轉 管轄至本院,再由本院案分95年度執字第994號事件受理; 下稱系爭抵押物拍賣執行事件),惟系爭不動產歷經一拍、 二拍、三拍與特別拍賣悉無所獲(一概「無人應買」),執 行法院乃於96年1月31日,以「視為撤回」終結系爭不動產 之拍賣執行程序,此亦經本院職權調取系爭抵押物拍賣執行 事件案卷核閱無訛。按請求權,因15年間不行使而消滅,民 法第125條定有明文。且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 ;消滅時效,因開始執行行為或聲請強制執行而中斷,時效 中斷者,自中斷之事由終止時,重行起算,民法第128條、 第129條第2項第5款、第137條第1項亦有明文。而民法第136 條第2項雖規定:「時效因聲請強制執行而中斷者,若撤回 其聲請,或其聲請被駁回時,視為不中斷。」然所謂「撤回 其聲請」,僅指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後,因無繼續執行意願 ,自行撤回全部強制執行程序之情形而言。至於強制執行法 第95條第2項規定:「前項三個月期限內,無人應買前,債 權人亦得聲請停止前項拍賣,而另行估價或減價拍賣,如仍 未拍定或由債權人承受,或債權人未於該期限內聲請另行估 價或減價拍賣者,視為撤回該不動產之執行。」乃法律所擬 制之規定,僅於法定要件具備時,發生「撤回不動產執行之 法律效力」,而非債權人已撤回其強制執行之聲請,故債權 人之執行聲請仍係有效存在,不生上開關於時效因撤回聲請 視為不中斷之問題。第按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其 請求權已因時效而消滅,如抵押權人於消滅時效完成後,5 年間不實行其抵押權者,該債權不再屬於最高限額抵押權擔 保之範圍;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除本節另有規 定外,因擔保債權所由發生之法律關係經終止或因其他事由 而消滅者而確定。民法第881條之15、第881條之12第1項第3 款亦有明定。又上揭條文雖係96年3月28日公布增訂,並自 公布後6個月即96年9月28日開始施行,然依同年3月28日公 布、同年9月28日施行之民法物權編施行法第17條規定,上 揭條文規定均有溯及適用之效力。承前所述,被告主張「訴 外人吳景君於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存續期間,簽發本票向其 借款1,000,000元,嗣清償期於83年6月30日屆至卻未獲給付 」,是自83年7月1日起,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借款 返還請求權,即因「債務到期」而處於隨時可行使之狀態, 故時效應自83年7月1日起算,被告若於「15年以內」即98年 6月30日以前,本於消費借貸有所請求或聲請強制執行,依 法即有中斷借款返還請求權時效(重新起算請求權時效)之 客觀可能;而「被告聲請系爭抵押物拍賣裁定」之舉,雖非 本於消費借貸有所請求,然被告於95年1月6日聲請強制執行 ,則係在借款返還請求權時效屆至(98年6月30日)以前, 僅止系爭不動產歷經一拍、二拍、三拍與特別拍賣悉無所獲 (一概「無人應買」),執行法院乃於96年1月31日,以「 視為撤回」終結系爭不動產之拍賣執行程序,因法律擬制發 生「撤回不動產執行之效果」,並「非」被告撤回其強制執 行之聲請,故被告於95年1月6日所為之執行聲請仍係有效存 在,不因法律擬制「視為撤回」即生「時效不中斷」之疑慮 ,且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借款返還請求權消滅時效 於95年1月6日中斷以後,亦應「俟其事由終止」而自96年2 月1日開始重行起算15年時效,是計至本院於114年1月8日言 詞辯論終結時止,其請求權時效(15年)經過後「5年之除 斥期間」尚未屆至,從而,原告主張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業 已消滅,請求塗銷,即屬無據。  ㈢綜上,原告主張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之登記,妨礙原告就系 爭不動產所有權之圓滿行使,請求被告即抵押權人就系爭最 高限額抵押權登記予以塗銷,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訴訟費用由敗訴之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民事第二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敘述上訴之理由,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並按他造當事人 之人數附具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 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佘筑祐

2025-01-08

KLDV-113-訴-742-20250108-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707號 原 告 徐偉恩 被 告 王秀蓁 韓欽正 韓采伶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涉訟者,專屬不動產所在 地之法院管轄;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 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 第10條第1項、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請求分割兩造共有之坐落高雄市○○區○○段000 地號土地,揆諸前揭規定,應專屬該土地所在地之臺灣橋頭 地方法院管轄,本院無管轄權,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該管轄 法院。 三、據上,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民事審查庭 法 官 楊佩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得抗告,如有不服,應於受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 抗告狀,並應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吳國榮

2025-01-08

KSDV-113-補-1707-20250108-1

重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777號 原 告 林月娥 訴訟代理人 周宇修律師 周政律師 李郁婷律師 被 告 游書緯 黃順豐 陳靚緯 楊善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 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定 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係本於共同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有所請求而涉訟,被 告住所地分別在新北市新莊區及樹林區、苗栗縣,共同侵權 行為地在新北市新店區,依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第15條 、第20條之規定,自應由共同管轄法院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 轄。又本件原告請求被告楊善安塗銷坐落新北市新店區房地 之抵押權登記及流抵約定登記,屬因不動產物權而涉訟,依 民事訴訟法第10條第1項規定,亦應專屬上開不動產所在地 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 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黃信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吳佳玲

2025-01-07

PCDV-113-重訴-777-202501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