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延長限制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41-150 筆)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上訴字第2968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LOCH,CHARLOTTE ADELHEID 德國籍            選任辯護人 翁英琇律師 陳重言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不服臺灣桃園地方法 院112年度訴字第890號,中華民國113年3月28日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關於其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LOCH,CHARLOTTE ADELHEID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貳月拾玖日起限 制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 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 不得逾10年;法院延長限制出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告 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 段、第4項定有明文。 二、上訴人即被告LOCH,CHARLOTTE ADELHEID因違反毒品危害防 制條例等案件,前經原審於民國113年3月28日判決,就其涉 犯共同運輸第三級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8年,被告不服, 提起上訴;嗣經本院以113年度上訴字第2968號判決撤銷改 判有期徒刑3年8月,被告不服,現正上訴最高法院中,犯罪 嫌疑確屬重大。茲因被告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於114年2月 18日即將屆滿,本院依法給予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 會後,認被告既經本院認定有罪,刑期非輕,且其為德國籍 之外國人,其家人現居德國,堪認其在德國之社會人際關係 有一定程度之牽絆,有較強之出境後滯留不回以規避刑責之 動機及能力,可預期其逃匿以規避審判程序進行及刑罰執行 之可能性甚高,此係趨吉避凶、脫免刑責、不甘受罰之基本 人性,足見其具有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相當 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之限制出境、出海之事由。 三、至於被告及其辯護人雖以被告居住私人安養院所,並患有多 類疾病,在臺無健保給付,亦無家人親屬能就近照料,造成 家人經濟及被告生活及身心等極大負擔,且本案猶未確定, 基於無罪推定原則及欠缺保全刑罰執行之需求,以及被告有 迫切醫療需求及人道考量,請求不予延長出境、出海之限制 處分等語。然本案所為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本即為羈押之 替代處分,與羈押相較,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對基本權干 預顯然屬較為輕微之手段,又本案仍在上訴審理中,尚未確 定,基於國家審判權及刑罰執行權遂行之公益考量、被告居 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制之程度,並考量其所涉本案犯罪情節 與所犯罪名之輕重,就其目的與手段依比例原則權衡後,認 依目前訴訟進行之程度,仍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 爰裁定自114年2月19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淑惠                    法 官 張明道                    法 官 吳定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芝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2025-02-10

TPHM-113-上訴-2968-20250210-3

金重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金重訴字第4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杜韋蓁 選任辯護人 顏偉哲律師 鄭嘉欣律師 戴紹恩律師 曾昭牟律師(解除委任) 被 告 施建芃 指定送達址:彰化縣○○鄉○○村○○路0段000巷00弄00號 選任辯護人 李鴻維律師 被 告 周秉叡 選任辯護人 李成功律師 被 告 陳志全 選任辯護人 馬中琍律師 被 告 張妤瑄 選任辯護人 賴侑承律師 孫銘豫律師 蕭奕弘律師 張至柔律師(解除委任) 被 告 楊登翁 選任辯護人 於知慶律師 陳以敦律師 宋思凡律師 被 告 林沛諠 選任辯護人 沈川閔律師 鄭瑋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前經限制出境、出海及延長限制 出境、出海,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杜韋蓁、施建芃、周秉叡、陳志全、張妤瑄、楊登翁、林沛諠均 自民國114年3月1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   理 由 一、按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 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 不得逾10年;法院延長限制出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告 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 段、第4項定有明文。又限制出境、出海處分,目的在防止 被告逃亡,確保被告能於審判時到庭,以利刑事訴訟程序之 進行,是考量限制出境、出海與否,自應以訴訟之進行及證 據之調查是否因此而受影響為其判斷依據。再限制住居、限 制出境、出海僅在保全刑事偵查、審判、執行之順利進行, 屬於刑事訴訟之保全程序,非為確定被告對於本案是否應負 擔罪責與是否應科處刑罰之問題,故有關限制出境、出海之 事由是否具備及是否具有限制出境、出海必要性之審酌,並 無需如同本案有罪或無罪之判決,應採嚴格證明法則,將所 有犯罪事實證明至「無合理懷疑之確信程度」,易言之,僅 須依自由證明法則,對前揭要件事實證明至讓法院相信「很 有可能如此」之程度即可。倘依卷內證據,被告犯罪嫌疑重 大,確有出境、出海滯留他國不歸而逃亡之可能性存在,即 足影響審判之進行或刑罰之執行,依法當得為必要之限制出 境、出海強制處分,以確保被告到庭接受審判或執行。至被 告是否有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而予以限制出境、出海之 強制處分,核屬事實認定問題,受訴法院自有依法認定裁量 ,並按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切情狀,斟酌認定之權。 二、查被告杜韋蓁、施建芃、周秉叡、陳志全、張妤瑄、楊登翁 、林沛諠(下稱杜韋蓁等7人)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前經 本院於民國112年3月1日訊問後,認杜韋蓁等7人均犯罪嫌疑 重大,且因所涉均為最輕本刑7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又 另有共犯未到案,有相當理由認其等有逃亡之虞、勾串共犯 、證人之虞,裁定杜韋蓁提出保證金新臺幣(下同)200萬 元、施建芃提出保證金30萬元、周秉叡提出保證金30萬元、 陳志全提出保證金30萬元、張妤瑄提出保證金150萬元、楊 登翁提出保證金50萬元、林沛諠提出保證金50萬元,及杜韋 蓁等7人均自112年3月1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復裁定自 同年11月1日起均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及裁定自113年7 月1日起均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在案,先予敘明。 三、茲前開限制出境、出海之期間即將於114年2月28日屆滿,本 院審核相關卷證,並於114年1月10日訊問時聽取檢察官之意 見,及給予杜韋蓁等5人(不含張妤瑄、林沛諠及其等辯護 人)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㈠杜韋蓁及其辯護人當庭 表示:杜韋蓁有固定住居所,且其因視神經脊髓炎須接受治 療,其母有紅斑性狼瘡、其兄長有短暫性大腦缺血性,其不 會逃亡,如國外有更好的醫療,相信對杜韋蓁會有更大的幫 助,且本案已交重保,又其國外無其他家人或資產,請予解 除限制出境、出海等語。㈡施建芃及其辯護人當庭表示:請 依法審酌等語。㈢周秉叡及其辯護人當庭表示:依周秉叡之 學歷及工作能力,其無逃亡可能,請依法審酌等語。㈣陳志 全及其辯護人當庭表示:陳志全已提出高額保證金可以作為 限制出境之替代,另請考量其無逃亡之財力,請依法審酌等 語。㈤張妤瑄表示無意見;另其辯護人表示:希望能解除限 制出境、出海等語(均經本股書記官電詢)。㈥楊登翁及其 辯護人當庭表示:本案今日已審結,請鈞院審酌楊登翁所涉 賭博犯行並非重罪而予以解除限制出境、出海等語。㈦林沛 諠由其辯護人沈川閔律師代為表示希望解除限制出境出海( 經本股書記官電詢);另沈川閔律師於114年1月9日審理時 表示:林沛諠有固定住居所,目前待產中,預計000年0月00 日生產,生產後坐月子、帶小孩,顯無逃亡之虞,故無限制 出境、出海之必要等語,有本院114年1月9日審理筆錄、同 年月10日訊問筆錄、公務電話紀錄等在卷可憑。 四、本院審酌杜韋蓁等7人所涉違反銀行法之罪嫌,屬最輕本刑7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而被訴重罪常伴有逃亡之高度可能 ,係脫免刑責、不甘受罰之基本人性,是杜韋蓁等7人實有 啟動逃亡境外、脫免刑責之動機,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 虞。至本案除林沛諠(前因待產請假,另定114年3月6日進 行調查證據、辯論程序)外,固已分別於114年1月10日、23 日審結,並定同年5月29日宣判,及杜韋蓁等6人及其等辯護 人雖表示意見如上。然就我國司法實務經驗以觀,被告於偵 、審程序均遵期到庭,且於國內尚有家人、工作,並有固定 住居所情況下,仍不顧國內事業、財產及親人而棄保潛逃出 境,致案件無法續行或執行之情事,不勝枚舉,實難以其等 在國內有親人、有固定住居所、偵審期間配合偵審程序、有 按時到庭應訊、已具保、本案已審結並定期宣判等理由,遽 認杜韋蓁等7人面臨可能重罪處罰之際,無逃亡之虞。從而 ,杜韋蓁等人及其等辯護人上開主張,俱無從擔保日後上級 審審理或執行之順利進行,自難執此即認已無限制其等出境 、出海之必要性。本院權衡國家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 序及公共利益之維護、及其等居住及遷徙自由受限制之程度 ,並斟酌全案情節及審理進度,認杜韋蓁等7人均有繼續限 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自114年3月1日起延長限制出 境、出海8月,並由本院通知執行機關即內政部移民署、海 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 之3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俞秀美                    法 官 許品逸                    法 官 簡方毅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馨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2025-02-08

PCDM-112-金重訴-4-20250208-5

金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加重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999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DONG XUAN DAT(童春達,越南國籍)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前經限制出境、出海,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DONG XUAN DAT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貳月拾叁日起,延長限制出 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 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 不得逾10年;法院延長限制出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告 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 段、第4項定有明文。又依本章(第八章之一)以外規定得 命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者,亦得命限制出境、出海,並準 用第93條之2第2項及第93條之3至第93條之5之規定,同法第 93條之6亦有明文。 二、上訴人即被告DONG XUAN DAT(中文名:童春達,下稱被告 )因加重詐欺等案件,前經原審訊問後,認被告犯罪嫌疑重 大,且在臺灣並無固定住居所,涉犯本案有逃亡之虞,但考 量被告涉案情節,認為無羈押必要,諭知以新臺幣8萬元具 保,限制住居於臺中市○○區○○路○段000號,及限制出境、出 海8月,載明於原審112年9月1日訊問筆錄及限制出境(海) 通知書各1份在卷可參(聲羈卷第9至13頁、第37頁、第43頁 ),復經原審審理後,認被告雖坦承犯行,然考量其刑責非 輕,且為外籍人士,有事實足認有逃亡之虞,有限制出境、 出海之必要,於113年6月13日以中院平刑書113金訴1231字 第1139010422號函通知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 防分署執行被告自113年6月13日起至114年2月12日止限制出 境、出海之處分,有原審113年6月13日審理筆錄及上開函文 在卷可稽(原審卷第71至77頁、第207頁)。  三、嗣被告經原審判處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年4月,被告不服原審 判決提起上訴,於113年8月30日繫屬本院,經本院於113年1 1月12日宣判,將原判決撤銷改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3月 ,被告不服提起第三審上訴,於114年1月21日經最高法院判 決上訴駁回而確定,被告之限制出境、出海期間將於114年2 月12日屆滿,衡諸被告業經本院判處上開罪刑確定,客觀上 增加畏罪逃亡之動機,可預期其逃匿以規避刑罰執行之可能 性甚高,被告原所具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限制 出境、出海之事由依然存在,且本案慮及國家刑罰執行權遂 行之公益考量,參以限制出境、出海對被告居住及遷徙權利 之影響尚屬輕微,復經本院徵詢後被告迄未表示意見(本院 卷第11至15頁),認仍有繼續限制被告出境、出海之必要, 應自114年2月13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並通知執行 機關即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6、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 第93條之3第2項、第121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石馨文                    法 官 姚勳昌                    法 官 陳茂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盧威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2025-02-08

TCHM-113-金上訴-999-20250208-2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延長限制出境出海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54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徐少東 原 審 選任辯護人 張琳婕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違反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等案件,不服臺灣橋頭 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0月28日延長限制出境、出海處分之裁 定(113年度選訴字第4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被告徐少東因違反總統副總統選 舉罷免法等案件,前經原審裁定自民國113年3月8日起限制 出境、出海8月。經原審審核相關卷證,並給予抗告人及辯 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後,以抗告人前有通緝未到案之相關紀 錄,其自104年10月起至108年5月遭羈押前之期間,有頻繁 入出境之紀錄,堪認抗告人具有滯留海外之能力,且觀諸卷 附抗告人委請其女友王敏與案外人賈紹連之對話紀錄,已見 抗告人對於在台訴訟結果之應變計畫,益徵抗告人在面臨刑 事追訴時,確有逃避之性格傾向,甚稱已有私下管道能夠出 境,顯具有逃亡之虞甚明,經權衡司法權順利行使之公共利 益,及抗告人之個人權利、家庭生活與經濟狀況等情事後, 認仍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因而裁定抗告人自113 年11月8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 二、抗告意旨略以:  ㈠原裁定漏未審酌抗告人因違反銀行法案件經限制出境、出海 ,但自本院於110年起解除其限制出境、出海之限制後,抗 告人並無任何一次出境紀錄,顯見抗告人一直以來為配合訴 訟之進行、證據之調查,不敢任意出境,以順行刑事訴訟審 理程序之進行,抗告人並無逃避的動機,也沒有逃亡之可能 。又抗告人業經原審諭知具保在案,且抗告人另涉違反國家 安全法案件,經本院113年度聲羈更一字第1號裁定准予提出 新臺幣(下同)50萬元保證金,並限制住居在高雄市前金區 市○○路00號15樓之15;甚且,抗告人另涉違反銀行法案件, 亦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抗告理由狀誤載為本院)108年度 重訴字第6號裁定准予提出4,000萬元保證金以代羈押,也解 除限制出境、出海,抗告人自另案解除限制出境、出海後, 未曾出境、出海過,顯見上開高額保證金、限制住居等替代 手段,已足以擔保抗告人無逃亡之虞,抗告人為家庭經濟之 重心,家庭羈絆性甚深,無事業在國外,衡情並無可能、亦 無資力潛逃藏匿國外。  ㈡抗告人前有通緝未到案之紀錄乙節,該事件是發生在100年以 前,距今已超過10年之久,當時未能如期報到,單純是因為 抗告人未收到通知書,導致未能如期報到,抗告人並非刻意 不如期報到。  ㈢抗告人目前為高雄科技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系博士候選人,依 該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班修業規則第9條第3項規定,博士生應 至少已發表SSCI、SCIE、TSSCI、FLI、ECONLIT或ABCDJourn alQualityList與該學院公告之EI期刊等級之期刊論文1篇( 論文等級認列與否,以該篇文章接受時之證明文件)與2篇 在國外舉辦之國際研討會論文(須出席該研討會並以英文發 表,且同一研討會僅認列1篇為限),抗告人為取得博士學 位,已在SCIE發表文章,原訂於112年10月23至25日在東京I CCR研討會發表論文,然當時抗告人因另案銀行法進行審理 程序,抗告人擔心耽誤刑事司法權的進行,遂自行放棄前往 東京發表論文之機會,迄今無法順利取得博士學位。若不得 出境、出海,恐將嚴重侵害抗告人就學之權利,導致抗告人 無法取得博士學位,並權衡國家刑罰權已透過4,000萬保證 金、限制住居、定期派出所報到等方式,得以有效行使,抗 告人人身自由、就學權利應受一定程度之保障。  ㈣綜上,請審酌上情,撤銷原裁定,解除抗告人出境、出海之 限制。 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情形者, 必要時檢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審判中限制出 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下 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10年,刑 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分別 定有明文。又刑事訴訟上之限制出境、出海,其目的在避免 被告出境滯留他國,俾保全偵查、審判程序之進行及刑罰之 執行。被告有無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規定之限制出境 、出海要件,應否限制出境、出海,以及限制後其限制原因 是否仍然存在,有無繼續限制之必要,俱屬事實審法院依職 權裁量之事項,事實審法院自得斟酌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 切情事而為認定。倘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限制出境、出海 之裁定或延長限制出境、出海之裁定,在目的與手段間之衡 量,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情形,即無違法或不當(最高法 院110年度台抗字第774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抗告人因涉犯反滲透法第4條、第7條、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 法第90條第1項、刑法第210條、第211條、第216條、第217 條、第218條等罪經檢察官提起公訴,現由原審法院以113年 度選訴字第4號案件審理中,原審經審核相關卷證及給予抗 告人、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後,綜情斟酌認有繼續限制抗 告人出境、出海之必要,而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 2款、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等規定,裁定抗告人自113年11月 8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於法尚無不合。 五、抗告意旨雖以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惟限制出境、出海之處 分,係保全刑事訴訟程序之順利進行及刑罰權之實現,縱抗 告人出國之權益受有影響,但與更重要之國家司法權行使之 輕重權衡相比,尚屬輕微,且對抗告人為延長限制出境、出 海之裁定,僅係繼續禁止抗告人隨意跨境移動而已,並未剝 奪其人身自由,對抗告人自由權利之干預程度,明顯不若羈 押重大。且查:  ㈠抗告意旨所執各情與抗告人之原審辯護人所提刑事陳述意見 狀內容大致相符(見原審選訴二卷第377至433頁),而原裁 定已敘明:高額具保在外與是否會出境滯留海外不歸,並無 必然之關聯性,又是否有出境發表論文,以完成博士學位之 情,亦屬抗告人之個人因素,與應否限制出境、出海無關, 堪認此部分抗告意旨業已經原審詳予審究,實難認原裁定所 為認定有何違誤之處。  ㈡至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未審究抗告人自另案經解除限制出境 、出海後即未再出境部分,經本院衡酌我國司法實務經驗, 多有被告於偵審程序遵期到庭,且國內尚有家人、固定住居 所情況下,仍不顧國內事業、財產及親人而棄保潛逃出境, 致案件無法續行審判或執行之情事,是抗告人縱於另案自解 除限制出境、出海後即未再出境,與抗告人是否會因本案出 境滯留不歸,乃無必然關係,經核並不影響抗告人有限制出 境、出海之法定事由存在及必要性之認定。又抗告人確曾有 多次經通緝始到案之紀錄乙情,有臺灣高等法院通緝紀錄表 可憑(見原審選訴二卷第179頁),原審因認有相當理由足 認抗告人有逃亡之虞,所為認定自有其憑據,況原裁定並非 僅以抗告人之通緝紀錄採為認定有限制出境、出海原因之唯 一根據,是抗告意旨主張抗告人先前係未收到通知書始遭通 緝,進而指摘原裁定不當,亦難認可採。  ㈢從而,原審權衡結果,認抗告人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原因 仍然存在,採取對抗告人基本權干預較為輕微之手段,繼續 限制抗告人出境、出海,難認與限制個人行動自由權益之比 例原則有違。 六、綜上所述,原審認對抗告人限制出境、出海之原因仍未消滅 ,為確保將來審判程序進行及刑罰執行之目的,並審酌人權 保障與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而裁定抗告人自113年11月8日 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核無違誤或不當。抗告人徒執 前詞提起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唐照明                    法 官 葉文博                    法 官 林家聖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周青玉

2025-02-07

KSHM-114-抗-54-20250207-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易字第747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顧培蘭 上列被告因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 處刑(113年度偵字第13971號),本院認不得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113年度士簡字第946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裁定如下:   主 文 顧培蘭自民國一一四年二月十八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八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又審判中限制出境、 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 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10年;起訴或 判決後案件繫屬法院或上訴審時,原限制出境、出海所餘期 間未滿1月者,延長為1月;前項起訴後繫屬法院之法定延長 期間及偵查中所餘限制出境、出海之期間,算入審判中之期 間,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第5項及第6項分別定有明 文。 二、經查,被告顧培蘭因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案件,偵查中經檢 察官為被告限制出境、出海8月之處分,嗣本案於民國113年 7月11日繫屬本院審理,原限制出境、出海期間至114年2月1 7日即將屆滿,有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士檢迺盈113內勤境管 字第1139037819號函及管制表在卷可稽(見偵字卷第47至48 頁)。茲因前開法定期間即將屆滿,本院審核卷證,並給予 被告陳述意見之機會後,認本案雖於114年2月4日辯論終結 ,並定於同年3月7日宣判,惟被告具有美國籍身分,在境外 有住居所,且其自陳雖在台出生惟於其7個月大時即前往美 國,目前在台無業等語,足認被告生活重心應在國外,是被 告若出境前往美國後,不再入境我國之可能性極高,自有相 當理由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為確保被告日後上訴後續審判 、執行程序之進行,仍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 定如主文所示。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第220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郭書綺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江定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2025-02-07

SLDM-113-易-747-20250207-1

金訴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加重詐欺等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451號 公 訴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邱佳瑜 選任辯護人 鄭芃律師 林子翔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487 號、113年度偵字第4691號、113年度偵字第5122號、113年度偵 字第5403號、113年度偵字第5785號、113年度偵字第6154號、11 3年度偵字第636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邱佳瑜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十七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 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又審判中限制出境、 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 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10年,復為同 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所明定。次按限制住居、限制出境僅 在保全刑事偵查、審判、執行之順利進行,屬於刑事訴訟之 保全程序,非為確定被告對於本案是否應負擔罪責與是否應 科處刑罰之問題,有關限制出境之事由是否具備、是否具有 限制出境必要性之審酌,並毋須如同本案有罪或無罪之判決 ,應採嚴格證明法則,將所有犯罪事實證明至「無合理懷疑 之確信程度」。易言之,僅須依自由證明法則,對前揭要件 事實證明至讓法院相信「很有可能如此」之程度即可。職是 ,倘依卷內證據,被告犯罪嫌疑重大,確有刑事訴訟法第93 條之2第1項所定事由之可能性存在,即足影響審判之進行或 刑罰之執行,依法當得為必要之限制出境、出海強制處分, 以確保被告到庭接受審判或執行。 二、經查,被告邱佳瑜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6 月17日訊問後,對被告為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有本院訊 問筆錄在卷可參。茲前揭限制出境、出海之期間即將屆滿, 經本院於114年1月8日審理程序請被告及辯護人針對延長限 制出境、出海之處分表示意見,被告表示以:個人拍戲工作 需要配合到日本及香港宣傳,希望可以解除限制出境、出海 之處分等語,辯護人則為被告表示以:被告是做劇組的工作 ,需要為演員及主角安排行程,因工作需求需要陪同出國等 語。 三、被告對於本案檢察官所起訴之犯行均坦承不諱,本院審酌證 人之證詞、被告之供述,以及卷附非供述證據,足認被告涉 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及違反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後段之一般洗錢罪、組織犯 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等罪嫌嫌疑重大 。考量被告及所屬詐欺集團成員涉嫌詐騙之金額甚鉅,受害 者眾,且被告所涉罪名最高本刑至7年有期徒刑,是被告於 前開犯行如均成立犯罪,非不能預見將來其面臨重大刑罰加 身,倘經本院審理後予以論罪科刑,其等未來可能會面臨高 額之刑事沒收或民事求償,考量一般人趨吉避凶、脫免刑責 、不甘受罰之基本人性,於客觀上可合理判斷其等畏罪逃亡 之動機,並得預期採取逃匿,以規避審判進行及刑罰執行之 可能性甚高,已有相當原因足認其等有逃亡之虞,而有刑事 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之限制出境、出海之事由。衡 酌被告於本案中犯罪情節以及危害社會秩序程度,復以本案 目前審理進度、限制出境、出海僅在限制被告出入國境,對 被告之遷徙自由之侵害已相對較小、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 行使,與社會治安維護之公共利益及人身自由受限制之權利 影響程度等情,仍有施以限制出境、出海此一干預程度較為 輕微之強制處分之必要,爰裁定被告自民國114年2月17日起 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凃啟夫                   法 官 盧伯璋                   法 官 鄭富佑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吳念儒

2025-02-07

CYDM-113-金訴-451-20250207-2

金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加重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27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高軒皓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前經限制出境、出海,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高軒皓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貳月拾壹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 捌月。   理 由 一、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察 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役 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㈠無一定之住、居所 者。㈡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㈢有相當理由足認有湮 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審判中限制 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 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10年, 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分別定有 明文。   二、上訴人即被告高軒皓(下稱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前經 原審法官訊問後,經被告坦承犯行,且有卷內相關證據可佐 ,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 欺取財、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組織犯罪防制條 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等罪,犯罪嫌疑重大,且 被告所為加重詐欺犯行,有事實足認為有反覆實施同一犯罪 之虞,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1第1項第7款之羈押原因,然 參酌本案審理進度、被告之犯罪情節、所造成之法益侵害及 比例原則等,認被告藉由命具保,並輔以限制住居、限制出 境、出海等處分,應可對其有相當程度之心理約束力,足以 確保本案後續之審判、執行,並避免其再犯,認應無繼續羈 押之必要等節,准予被告於提出新臺幣(下同)10萬元交保 ,並限制住居在彰化縣○○鎮○○街00巷00號,及禁止出境、出 海。然因被告覓保無著,於民國113年6月5日裁定先予羈押 ,嗣被告之母於113年6月11日提出10萬元之保證金後,裁定 被告停止羈押,並限制住居於上開住所,及自停止羈押之日 起限制出境、出海在案,經原審法院以113年6月11日彰院毓 刑智113訴445字第1130015437號函通知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 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被告自113年6月11日至114年2月 10日止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有原審法院113年度聲字第6 91號裁定及上開函文在卷可稽(原審卷第241至245頁)。 三、嗣被告經原審判處應執行刑有期徒刑2年,被告不服原審判 決提起上訴,於113年10月22日繫屬本院,經本院於113年12 月24日宣判,將原判決部分撤銷改判,其餘上訴駁回,並改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1月,而被告之限制出境、出海期間 將於114年2月10日屆滿,衡諸被告業經原審及本院判處上開 罪刑,客觀上增加畏罪逃亡之動機,可預期其逃匿以規避審 判程序進行及刑罰執行之可能性甚高,復無高齡或不利逃亡 之身體疾病等因素,被告原所具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 第2款限制出境、出海之事由依然存在,又本案雖經宣判, 惟無新增事由足認被告前開限制出境、出海原因已不存在, 慮及國家審判權及刑罰執行權遂行之公益考量,參以限制出 境、出海對被告居住及遷徙權利之影響尚屬輕微,復經本院 徵詢後被告迄未表示意見(本院卷第375至376之7頁),認 仍有繼續限制被告出境、出海之必要,應自114年2月11日起 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並通知執行機關即內政部移民署 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 之3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石馨文                    法 官 姚勳昌                    法 官 陳茂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盧威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2025-02-06

TCHM-113-金上訴-1271-20250206-3

金重易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背信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重易字第1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韋建華 選任辯護人 古意慈律師 張仁龍律師 鄭雅方律師 上列被告因背信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第7087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韋建華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貳月拾柒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 捌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又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 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 不得逾10年;又法院延長限制出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 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 、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又限制出境、出海處分,目的在防止被告逃亡,確保被告能 於審判時到庭,以利刑事訴訟程序之進行,是考量限制出境 、出海與否,自應以訴訟之進行及證據之調查是否因此而受 影響為其判斷依據。再限制住居、限制出境、出海僅在保全 刑事偵查、審判、執行之順利進行,屬於刑事訴訟之保全程 序,非為確定被告對於本案是否應負擔罪責與是否應科處刑 罰之問題,故有關限制出境、出海之事由是否具備及是否具 有限制出境、出海必要性之審酌,並無需如同本案有罪或無 罪之判決,應採嚴格證明法則,將所有犯罪事實證明至「無 合理懷疑之確信程度」,易言之,僅須依自由證明法則,對 前揭要件事實證明至讓法院相信「很有可能如此」之程度即 可。倘依卷內證據,被告犯罪嫌疑重大,確有出境、出海滯 留他國不歸而逃亡之可能性存在,即足影響審判之進行或刑 罰之執行,依法當得為必要之限制出境、出海強制處分,以 確保被告到庭接受審判或執行。至被告是否有限制出境、出 海之必要,而予以限制出境、出海之強制處分,核屬事實認 定問題,受訴法院自有依法認定裁量,並按訴訟進行程度及 其他一切情狀,斟酌認定之權。  三、經查: (一)被告韋建華因背信案件,前經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下稱 士林地檢署)檢察官認其犯罪嫌疑重大,乃命被告自民國 112年10月17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雖被告向本院聲請 撤銷前開檢察官之限制出境、出海處分,然本院以112年 度偵聲字第135號裁定駁回確定。嗣該案經檢察官提起公 訴,審理中因被告限制出境、出海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 訊問後,認其涉犯刑法第342條第1項背信罪之犯罪嫌疑重 大,並有相當理由足認其有逃亡之虞,有限制其出境、出 海之必要,而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之規定 ,裁定於民國113年6月17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在案。     (二)茲因被告限制出境、出海期間即將屆滿,本院審核相關卷 證,並給予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後,認依卷內 被告之供述、告訴人邱樂芬之證述、隱名合夥及借名登記 契約1份與其他如起訴書所記載之各項證據,足認被告涉 犯刑法第342條第1項之背信罪之犯罪嫌疑重大,而本件依 起訴書所載內容,被告係持告訴人之建物建號為臺北市大 同區○○路段○○段000000000號、00000-000號、00000-000 號、00000-000號,土地地號為臺北市大同區○○路段○○段0 00000000號、0000-0000號之房地(下稱本案房地)設定 最高限額抵押權,向兆豐銀行貸款新臺幣(下同)3,000 萬元、2,150萬元,再向第一銀行貸款6,000萬元,是本案 牽扯之金額高達上億元,故被告應可預見若一旦成罪,罪 刑不輕,有規避刑事執行的高度誘因,況被告、告訴人間 與本案有關之民事涉訟案件,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1年度 重上字第1016號判決為不利被告之認定,被告提起上訴後 ,再經最高法院以112年度台上字第2920號判決駁回被告 之上訴確定,有前開判決存卷可考(111偵7087號卷二第6 1頁至第72頁、本院金重易卷第203頁至第205頁),雖前 開民事判決等之認定未必當然拘束本院就本案事實之認定 ,但對被告而言,亦可能因此研判其本案訴訟狀況或許不 利,進而增加之逃亡動機,再參酌被告曾於偵查中提出其 與告訴人在關島結婚之結婚證書,以及被告之辯護人古意 慈律師稱被告之工作性質有出差至國外短期業務之情事, 足見被告具有長期滯留海外之能力,酌以被告否認犯行, 則其客觀上非無逃避本案刑事責任而潛逃國外可能,足認 被告有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所稱有相當理由 足認有逃亡之虞之限制出境、出海原因。本院衡酌本案訴 訟進行程度、被告所涉刑責、本案法益侵害大小、惡性程 度、逃亡之可能性高低、家庭經濟狀況、資力等因素,權 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發現真實之利益、被告人 身自由之私益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並參酌檢察官、被 告及辯護人之意見,依比例原則權衡後,認為確保日後審 理及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被告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 必要,爰裁定被告應自114年2月17日起,延長限制出境、 出海8月。 四、至被告之辯護人古意慈律師、鄭雅方律師主張依被告目前之 身體狀況,其因身體因素需至醫院接受復健,也不適合出國 或出境,故應無逃亡之虞等語。然本院認被告前開限制出境 、出海原因及其必要性仍存在,已如前述,是被告之辯護人 等前開主張,實難採憑,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之3第 2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蘇琬能                  法 官 江哲瑋                  法 官 劉正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郭如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2025-02-06

SLDM-113-金重易-1-20250206-2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150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NGUYEN VAN NAM (中文名阮文五)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王筑威 上列被告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NGUYEN VAN NAM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 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 得逾10年,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93條之3第2項後 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  ㈠被告NGUYEN VAN NAM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經本院依 卷內事證,認其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5條第3項意圖販賣 而持有第三級毒品、第11條第5項持有第三級毒品逾法定數 量等罪名,嫌疑重大,因上開罪名刑度甚重,被告為脫免罪 責,可能與上、下游交互掩飾,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勾串共 犯或證人之虞,並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惟無羈押之 必要,故以新臺幣5萬元具保,並限制住居及自民國113年7 月22日起限制出境、出海在案。  ㈡茲因被告NGUYEN VAN NAM限制出境、出海期間即將屆滿,本 院審核卷內相關事證,並於114年1月20日訊問被告,給予陳 述意見之機會後,認被告涉犯本案起訴書所載犯行嫌疑重大 。又被告涉犯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5條第3項意圖販賣而持 有第三級毒品等罪名,乃最輕本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 法定刑非輕,考量因重罪而逃亡乃趨吉避凶、不甘受罰之基 本人性,且被告NGUYEN VAN NAM又具越南籍身分,有境外生 活能力,自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而具刑事訴訟法第 93條之2第1項第2款之限制出境、出海原因。本院審酌本案 犯罪情節、目前訴訟進行程度、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 、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居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制之程 度,為確保日後審理及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等一切情狀,認 有限制被告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被告NGUYEN VAN NAM 應自114年3月22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並由本院通 知執行機關即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 行之。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雷雯華                  法 官 李欣潔                  法 官 葉伊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韋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2025-02-06

SLDM-113-訴-1150-20250206-1

原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運動彩券發行條例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原訴字第2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SARR CHEIKH AHMADOU BAMBA MBACKE (中文名班霸) 男 選任辯護人 蔡涵茵律師 黃思維律師 楊芝青律師 上列被告因運動彩券發行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SARR CHEIKH AHMADOU BAMBA MBACKE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三月十 八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 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 得逾10年,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93條之3第2項後 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  ㈠被告SARR CHEIKH AHMADOU BAMBA MBACKE(下稱班霸)因違 反運動彩券發行條例等案件,前經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於偵查中諭知其自民國112年11月18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 月(偵28498卷第201頁),嗣經本院以113年度原訴字第2號 、113年度聲字第819號裁定自113年7月18日起延長限制出境 、出海8月(本院卷四第243至245頁)在案。  ㈡茲因被告限制出境、出海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審核卷內相 關事證,參酌被告、辯護人書狀,並於114年2月4日訊問被 告,給予陳述意見之機會後,認被告涉犯本案起訴書所載犯 行之嫌疑重大。而被告涉犯之運動彩券發行條例第21條第2 項罪名,乃最輕本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法定刑非輕, 考量因重罪而逃亡乃趨吉避凶、不甘受罰之基本人性,且被 告班霸又具塞內加爾籍身分,有境外生活能力,自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而具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 之限制出境、出海原因。本院審酌本案犯罪情節、目前訴訟 進行程度、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 益、被告居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制之程度,為確保日後審理 及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等一切情狀,認有限制被告出境、出 海之必要。爰裁定被告班霸應自114年3月18日起延長限制出 境、出海8月,並由本院通知執行機關即內政部移民署及海 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㈢至被告及其辯護人主張被告限制出境出海近2年,使正值壯年 之被告無法聲請工作簽,而無法有正當工作,亦無法回家鄉 ,希望能改以其他較小侵害處分如增加擔保金等手段替代云 云。惟本院認被告為外籍人士,如僅具保,未輔以限制出境 、出海方式,尚無法排除被告逃亡出境致有礙我國司法權有 效行使之可能,而無較小侵害手段可資替代。且如被告有生 計困難,非不可循社會救助制度尋求扶助,是被告及其辯護 人所辯尚難憑採。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雷雯華                  法 官 李欣潔                  法 官 葉伊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韋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2025-02-06

SLDM-113-原訴-2-20250206-6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