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許馨月

共找到 222 筆結果(第 141-150 筆)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易字第878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邱世民 具 保 人 邱惠娟 上列具保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13年度易字第8 7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邱惠娟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5萬元及實收利息沒入之。   理 由 一、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沒 入之;不繳納者,強制執行;保證金已繳納者,沒入之;前 項規定,於檢察官依第93條第3項但書及第228條第4項命具 保者,準用之;依第118條規定沒入保證金時,實收利息併 沒入之;第118條之沒入保證金,以法院裁定行之。刑事訴 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2項、同法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 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案具保人邱惠娟因被告邱世民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指定保證金額新臺幣1萬元 ,並由具保人出具現金保證後,將被告釋放在案,有臺灣雲 林地方檢察署點名單、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9月29訊問 筆錄、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收受刑事保證金通知、臺灣雲林 地方檢察署暫收訴訟案款臨時收據、國庫存款收款書各1份 在卷可憑。嗣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被告開庭,且通知具保人 督促被告到庭,否則將沒入保證金之旨,此均有本院民國11 3年12月9日準備程序報到單、送達證書2紙,戶役政個人基 本資料查詢單、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可佐。且依法院前案紀 錄表所載,被告現為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通緝中,足見被告 業已逃匿,揆諸首揭規定,爰依法將具保人為被告繳納之上 開保證金及實收利息均沒入之。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1項,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劉彥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許馨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2024-12-11

ULDM-113-易-878-20241211-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842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有益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 3年度毒偵字第245、659號、113年度偵字第8425號),本院依簡 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陳有益犯施用第一級毒品罪,處有期徒刑10月。又犯持有第一級 毒品罪,處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扣案之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包(驗餘淨重1.75公克)、第一級毒 品海洛因1包(驗餘淨重0.1531公克),均沒收銷毀之。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證據及應適用之法條,均引用附件起訴書之 記載。 二、量刑部分,被告前經觀察、勒戒後,仍再犯本案施用毒品、 持有毒品犯行,復斟酌其坦承犯行之犯後態度,再考量施用 毒品犯罪之被告本具有濫用毒藥物成癮病人之性質,除對被 告科以刑罰外,亦應側重心理、生理層面之戒癮治療,並輔 以支持系統的建立,以促其斷絕心理上對毒藥物之依賴,故 如非必要,不宜科以過長之自由刑,以免不利被告復歸社會 等情,暨衡酌被告於審理中自述之教育程度、職業、經濟狀 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徒刑如易科罰 金之折算標準。 三、沒收部分,扣案之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包(驗餘淨重1.75公克 )、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包(驗餘淨重0.1531公克),均應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並諭知銷燬 。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10 條之2、第454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李鵬程提起公訴,檢察官程慧晶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劉彥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許馨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 持有第一級毒品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30萬元 以下罰金。 持有第二級毒品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20萬元 以下罰金。 持有第一級毒品純質淨重十公克以上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 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百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二級毒品純質淨重二十公克以上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 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70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五公克以上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四級毒品純質淨重五公克以上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新臺幣10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專供製造或施用第一級、第二級毒品之器具者,處1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10萬元以下罰金。 -------------------------------------------------------- 附件: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毒偵字第245號                   113年度毒偵字第659號                   113年度偵字第8425號   被   告 陳有益 男 47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雲林縣○○鎮○○里○○○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 起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陳有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依法院裁定送觀察、勒戒後, 認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於民國111年7月15日執行完畢釋放 出所,並由本署檢察官以111年度毒偵緝字第126、127號為不 起訴處分確定。詎仍未戒除毒癮,復基於施用及持有毒品之 犯意,分別為下列行為:  ㈠於113年3月12日2時許,在其位於雲林縣○○鎮○○里○○○0號住所 內,以針筒注射之方式,同時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及第二 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1次。嗣員警於113年3月15日10時20分 許,持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核發之搜索票,在上址執行搜索時 ,當場扣得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包(驗餘淨重1.75公克,純度 低於1%),經警徵得其同意,於113年3月15日13時26分許, 採集其尿液檢體送驗,結果呈嗎啡、可待因、安非他命及甲 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始查悉上情。【113年度毒偵字第245 號、659號】  ㈡於112年12月12日14時45分許,在雲林縣斗南鎮之南美大飯店 ,以新臺幣1000元之價格,向某真實姓名年籍不詳、自稱「 謝長霖」之成年人購買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包(驗餘淨重0.15 31公克)而非法持有之。嗣於同日15時3分許,陳有益前往雲 林縣○○鎮○○路00號之全家便利商店新光門市時,不慎將上開 毒品掉落櫃檯前之地面而為該便利商店店員黃翊寧發現,經 報警前往現場處理,當場扣得上開毒品1包,為警調閱監視 器畫面,始循線查悉上情。【113年度偵字第8425號】 二、案經雲林縣警察局虎尾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陳有益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自白 被告坦承全部犯罪事實。 2 安鉑寧企業有限公司於113年4月10日出具之濫用藥物尿液檢驗報告、自願受採尿同意書、濫用藥物尿液檢驗檢體真實姓名對照表、雲林縣警察局虎尾分局委託檢驗尿液代號與真實姓名對照認證單、應受尿液檢驗人尿液檢體採集送驗紀錄表 被告於犯罪事實一㈠之尿液 呈嗎啡、可待因、安非他命及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之事實。  3 證人黃翊寧於警詢之證述、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草療鑑字第1130400087號鑑驗書及全家便利商店監視器畫面翻拍照片 被告於犯罪事實一㈡在全家便利商店掉落毒品,經檢檢結果係第一級毒品海洛因(驗餘淨重0.1531公克)之事實。 二、核被告就犯罪事實一㈠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第1、2項之施用第一、二級毒品罪嫌;就犯罪事實一㈡所為 ,係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1項之持有第一級毒品 罪嫌。被告於犯罪事實一㈠施用毒品行為係同時施用第一、 二級毒品,係以一行為同時觸犯上開2罪名,為想像競合犯 ,請從一重之施用第一級毒品罪處斷,其持有毒品之低度行 為應為施用之高度行為所吸收,不另論罪。又被告於犯罪事 實一㈠、一㈡之之犯行,犯意各別、行為互殊,請分論併罰。 至扣案之第一級毒品海洛因2包(驗餘淨重分別為1.75公克 【純度低於1%】;0.1531公克),請依同條例第18條第1項前 段規定宣告沒收並諭知銷燬。 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3條第2項、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 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25  日              檢 察 官 李 鵬 程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28  日              書 記 官 鄭 功 耀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 6 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 持有第一級毒品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 30 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二級毒品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 20 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一級毒品純質淨重十公克以上者,處 1 年以上 7 年以下 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 百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二級毒品純質淨重二十公克以上者,處 6 月以上 5 年以 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70 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五公克以上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新臺幣 20 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第四級毒品純質淨重五公克以上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新臺幣 10 萬元以下罰金。 持有專供製造或施用第一級、第二級毒品之器具者,處 1 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 10 萬元以下罰金。

2024-12-10

ULDM-113-易-842-20241210-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家暴傷害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804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濬承 選任辯護人 陳瑩紋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 年度偵字第7333號),本院依簡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甲○○犯違反保護令罪,處有期徒刑5月,併科罰金新臺幣3萬元。 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證據及應適用之法條,除下列事項外,其餘 均引用附件起訴書之記載:  ㈠犯罪事實更正如下:   甲○○前與丙○○為配偶關係(2人業於民國113年11月2日登記 離婚),其等間具有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第1款所定之家庭 成員關係。甲○○經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於113年5月13日以113 年度司緊家護字第9號民事緊急保護令裁定不得對丙○○實施 身體或精神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行為,不 得直接或間接對於丙○○為騷擾之聯絡行為,並由屏東縣政府 警察局屏東分局警員於113年5月13日17時許,當面告知甲○○ 上開保護令之內容。甲○○明知上開保護令內容,竟仍於保護 令有效期間之113年7月28日18時29分許,在雲林縣○○鎮○○路 00號前,因欲將丙○○帶回屏東住處,遂基於違反保護令、強 制之犯意,先強拉丙○○將之推擠上甲○○所駕駛車牌號碼000- 0000號自用小客車後座,並咬丙○○之左上手臂,丙○○因反抗 而倒地,甲○○仍持續強推丙○○至自用小客車後座。甲○○將丙 ○○推上車後,丙○○之表哥張家逢見狀阻擋,始令丙○○得以下 車,並前往副駕駛座拿取置放於該處之個人物品。甲○○旋駕 車前進,不久後又折返至現場,強行奪取丙○○之手機,丙○○ 及丙○○之姑姑乙○○便至駕駛座旁欲將丙○○手機取回,甲○○則 接續違反保護令之犯意,在駕駛座車門尚未關閉前即駕車向 前,導致駕駛座旁車門旁之丙○○、乙○○因此跌倒,甲○○又再 倒車,導致丙○○受有多處肢體擦傷、軀幹擦挫傷、左上臂咬 傷等傷害、乙○○受有左側足部擦傷、雙側膝部擦傷、左側腕 部擦傷等傷害(丙○○、乙○○遭傷害之犯行業據渠等撤回告訴 ,詳後述之不另為不受理判決之部分),甲○○以上開方式妨 害丙○○自由行動及使用手機之權利,且對丙○○實施身體上之 不法侵害而違反上開保護令。  ㈡證據部分補充:被告甲○○於本院之自白。  ㈢論罪部分更正如下:   核被告甲○○所為,係犯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第1款之違反 保護令罪、刑法第304條第1項之強制罪。而被告本案對告訴 人丙○○為違反保護令之犯行,係基於密切接近之時間、地點內 實施,侵害同一法益,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 健全觀念,在時間差距上,難以強行分開,在刑法評價上,以 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較 為合理,應論以接續犯之一罪。又被告以上開行為對告訴人 丙○○涉犯強制罪、違反保護令罪,重要部分局部重疊,依一 般社會通念,評價為一行為較為妥適,屬一行為同時觸犯數罪名 之想像競合犯,依刑法第55條前段規定,應從一重論以違反 保護令罪。 二、量刑部分   審酌被告不思理性妥善解決配偶間之相處問題,僅因自身的 情感之占有慾望,罔顧告訴人丙○○的自由意志、人身安全, 無視法院核發之保護令,執意對告訴人丙○○為家庭暴力行為 ,且其家庭暴力之行為已達造成告訴人受有人身傷害之程度 ,具有相當程度之危險性,所為實值譴責。而被告犯後雖坦 承犯行,並與告訴人丙○○、乙○○達成調解(本院卷第125、1 26頁),告訴人2人均具狀撤回告訴(本院卷第117頁)。然 依告訴人2人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載,告訴人丙○○表示係 因欲與被告離婚以在法定之24週內進行人工流產,在不得已 的狀況下才答應撤回傷害罪告訴等語。本院考量被告與告訴 人2人調解當時,雙方均有律師在場,進而達成調解,如無 其他具體客觀證據,本院實無從認為告訴人2人撤回告訴之 表意有何瑕疵。但調解時雙方各自做出決定之背景情境,以 及調解所成立之調解條件,仍得為法院評價被告犯後態度之 依據。依本案調解當時之客觀情事判斷,告訴人丙○○於調解 時,確實係亟欲得到當時之配偶即被告同意離婚,以求能在 法定24週之時限內實施人工流產手術,而調解筆錄中就調解 條件之記載,也多為告訴人丙○○同意配合及放棄各種權利之 條件(見本院卷第125、126頁)。參酌上開情形,本院認為 被告與告訴人雖成立調解,但就被告犯後態度之認定,僅能 給予有限之正面評價。暨衡酌被告於審理中自述之教育程度 、家庭生活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本院卷第168頁),量處 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 之折算標準。 三、不另為不受理之部分  ㈠起訴意旨另指被告本案所犯併對告訴人丙○○、乙○○造成傷害 ,被告應涉有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嫌。  ㈡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238 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定有明文。被告本案所犯涉有刑法 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嫌,依同法第287條前段之規定,須 告訴乃論。如前所述,本案告訴人2人均與被告達成調解並 撤回告訴,揆諸前揭規定,就被告所涉傷害犯嫌部分,本應 為公訴不受理之判決,然被告此部分犯行若屬有罪,與其上 開經論罪科刑之部分,有想像競合犯之裁判上一罪關係,故 不另為不受理之諭知。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10 條之2、第454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丁○○提起公訴,檢察官程慧晶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劉彥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許馨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04條 以強暴、脅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使權利者,處3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 違反法院依第14條第1項、第16條第3項所為之下列裁定者,為本 法所稱違反保護令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 臺幣10萬元以下罰金: 一、禁止實施家庭暴力。 二、禁止騷擾、接觸、跟蹤、通話、通信或其他非必要之聯絡行 為。 三、遷出住居所。 四、遠離住居所、工作場所、學校或其他特定場所。 五、完成加害人處遇計畫。 -------------------------------------------------------- 附件: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7333號   被   告 甲○○ 男 24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屏東縣○○鄉○○路000巷00號             (現於法務部○○○○○○○○羈押中)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選任辯護人 蔡昀圻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 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甲○○為丙○○之配偶,其等間具有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第1款 所定之家庭成員關係。緣甲○○前經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於民國 113年5月13日以113年度司緊家護字第9號民事緊急保護令裁 定不得對丙○○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 不法侵害行為,不得直接或間接對於丙○○為騷擾之聯絡行為 ,並由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屏東分局警員於113年5月13日17時 許,當面告知甲○○上開保護令之內容。而甲○○明知上開保護 令內容,竟仍於保護令有效期間之113年7月28日18時29分許 ,基於違反保護令、傷害、強制之犯意,在雲林縣○○鎮○○路 00號前,欲將丙○○帶回屏東住處,故強拉丙○○將之推擠上車 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後座,並咬丙○○之左上手臂, 丙○○反抗倒地後,甲○○仍接續強推丙○○至自用小客車後座, 已將丙○○推上車後,張家逢見狀阻擋,丙○○得以下車後,拿 取置放於副駕駛座之個人物品,甲○○即駕車前進,不久折返 至現場,強行奪取丙○○之手機,丙○○及丙○○之姑姑乙○○至駕 駛座旁欲將丙○○手機取回,甲○○基於接續傷害丙○○及傷害乙 ○○之犯意,在駕駛座車門尚未關閉前,即駕車向前,導致駕 駛座旁車門旁之丙○○、乙○○因此跌倒,甲○○復倒車,導致丙 ○○受有多處肢體擦傷、軀幹擦挫傷、左上臂咬傷等傷害、乙 ○○受有左側足部擦傷、雙側膝部擦傷、左側腕部擦傷等傷害 ,並以上開方式妨害丙○○自由行動及使用手機之權利,對丙 ○○實施身體上之不法侵害而違反上開保護令。 二、案經丙○○告訴、乙○○訴由雲林縣警察局斗南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甲○○於警詢、偵訊、羈押庭中之供述 被告坦承涉犯違反保護令之犯行,惟矢口否認有何咬傷告訴人丙○○及奪取手機之行為,辯稱:我沒有咬她,也沒有要拿她手機等語。 2 證人即告訴人丙○○於警詢、偵訊中之證述 證明被告欲強行將告訴人丙○○載回屏東,而施行強暴導致告訴人丙○○受有傷害之事實。 3 證人即告訴人乙○○於警詢、偵訊中之證述 證明被告傷害告訴人丙○○、乙○○之過程,並佐證被告有奪取告訴人丙○○手機之事實。 4 證人○○○於警詢、偵訊中之證述 證明被告傷害告訴人丙○○、乙○○,並佐證被告奪取告訴人丙○○手機之事實。 5 證人○○○於警詢中之證述 證明被告傷害告訴人丙○○、乙○○之過程。 6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OOO○○○○○○○○O○民事緊急保護令、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屏東分局保護令執行紀錄表、家庭暴力加害人約制查訪表、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屏東分局新鐘派出所員警工作紀錄簿 證明被告知悉民事緊急保護令命其不得對告訴人丙○○實施家庭暴力行為之事實。 7 天主教若瑟醫療財團法人若瑟醫院診斷證明書、 證明告訴人丙○○、乙○○受有傷害之事實。 8 監視器錄影畫面檔案、截圖、現場照片、傷勢照片 證明被告傷害告訴人丙○○、乙○○,並佐證被告欲將告訴人丙○○強行帶離、奪取手機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第1款之違反保護 令、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同法第304條第1項之強制等罪 嫌。而被告於上開期間內對告訴人丙○○為違反保護令之行為, 係基於密切接近之時間、地點內實施,侵害同一法益,各行為 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在時間差距上,難 以強行分開,在刑法評價上,以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 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較為合理,請論以接續犯之一 罪。又被告以上開行為對告訴人丙○○涉犯傷害、強制、違反 保護令等罪間,重要部分局部重疊,依一般社會通念,評價 為一行為較為妥適,屬一行為同時觸犯數罪名之想像競合犯, 請依刑法第55條前段規定,從一重論以傷害罪嫌。而被告一 行為傷害告訴人丙○○、乙○○,係基於同一傷害犯意下,侵害 告訴人2人之身體法益,請依刑法第55條之規定,從一重處 斷。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9   日                檢 察 官 丁 ○ ○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13  日                書 記 官 鄧 瑞 竹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 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 7 年以上有期徒 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304條 以強暴、脅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使權利者,處 3 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9 千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 違反法院依第 14 條第 1 項、第 16 條第 3 項或依第 63 條之 1 第 1 項準用第 14 條第 1 項第 1 款、第 2 款、第 4 款、 第 10 款、第 13 款至第 15 款及第 16 條第 3 項所為之下列 裁定者,為違反保護令罪,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 併科新臺幣 10 萬元以下罰金: 一、禁止實施家庭暴力。 二、禁止騷擾、接觸、跟蹤、通話、通信或其他非必要之聯絡行 為。 三、遷出住居所。 四、遠離住居所、工作場所、學校或其他特定場所。 五、完成加害人處遇計畫。 六、禁止未經被害人同意,重製、散布、播送、交付、公然陳列 ,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被害人之性影像。 七、交付或刪除所持有之被害人性影像。 八、刪除或向網際網路平臺提供者、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者或 網際網路接取服務提供者申請移除已上傳之被害人性影像。

2024-12-10

ULDM-113-易-804-20241210-1

附民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612號 原 告 蔡瀞瑢 訴訟代理人 林心印律師 送達代收人 陳祐紳 被 告 李濬承 上列被告因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案件(113年度易字第804號), 經原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案件繁雜,非經長 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 條第1 項,將 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許佩如 法 官 吳孟宇 法 官 劉彥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許馨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2024-12-10

ULDM-113-附民-612-20241210-2

附民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612號 原 告 蔡淑惠 訴訟代理人 林心印律師 送達代收人 陳祐紳 被 告 李濬承 上列被告因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案件(113年度易字第804號), 經原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 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訴之聲明及主張均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 載(如附件)。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 回原告之訴,但經原告聲請時,應將附帶民事訴訟移送管轄 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被訴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案件,其中關於被訴傷 害原告之傷害罪嫌部分,業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以1 13年度易字第804號判決諭知不另為不受理在案,且原告亦 未聲請將此部分附帶民事訴訟移送至本院民事庭,依上開規 定,自應將原告提起關此部分之附帶民事訴訟予以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劉彥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於刑事訴訟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 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 數附繕本)。                書記官 許馨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2024-12-10

ULDM-113-附民-612-20241210-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96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簡妘如 選任辯護人 黃昱銘律師 王聖傑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152號)聲請 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簡妘如自民國113年12月6日起撤銷羈押。 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羈押於其原因消滅時,應即撤銷羈押,將被告釋放,刑事 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定有明文。經查,被告簡妘如於民國11 3年8月21日因涉本案詐欺等案件,經本院裁定羈押3月,並 於113年11月12日裁定延長羈押2月在案。惟被告因另涉詐欺 等案件,由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於113年12月6日借提訊問,有 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單可佐。本院審酌被告於本案審理之程序 業已終結,而被告並已由其他法院提訊審理所涉之另案,被 告於本院原羈押之原因及必要性已不存在,應自113年12月6 日撤銷羈押。被告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因本院已撤銷羈押 ,即無理由,應予駁回。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107條第1項、第121條第1項,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劉彥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許馨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2024-12-06

ULDM-113-聲-964-20241206-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865號 聲 請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謝鎮隆 上列聲請人因對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 之刑(113年度執字第245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謝鎮隆犯如附件編號1至6所示之罪刑,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 徒刑17年4月。 謝鎮隆犯如附件編號7至9所示之罪刑,併科罰金部分應執行新臺 幣20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如 附件所示之罪刑,爰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7款、刑事 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二、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會 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 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分別宣 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宣告多 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 定其金額。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 定,定其應執行之刑,並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 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 第5、7款及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受刑人所犯如附件所示之罪,業經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及本 院先後判處如附件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有各該刑 事判決及受刑人之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 又受刑人附件所示各罪固有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所定 之情形,惟因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之刑,此有臺 灣雲林地方檢察署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案件是否請求定應 執行刑調查表在卷可參,故聲請人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之法院,依受刑人請求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並給予受刑 人陳述意見之機會,並審核有關卷證後,認本件聲請為正當 ,應予准許。檢察官再以函文說明附件編號1至6係就徒刑部 分聲請定應執行刑,附件編號7至9部分係就併科罰金部分定 應執行刑,此有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12月3日雲檢亮強 113執聲744字第1139036273號函(本院卷第105頁)可稽。 本院審酌受刑人侵害之法益,犯罪之態樣,所擔任之角色, 且多次持有槍彈、持槍朝員警射擊犯殺人未遂等犯行態樣, 認為其侵害法益程度嚴重,而本案相關裁判於定刑時已扣減 相當程度而定應執行刑,本院認為本次對其定應執行刑之扣 減不應再予過多刑度之減除,以符罪刑相當原則,並考量受 刑人復歸社會之可能性,再參考受刑人對本件定應執行刑表 示請裁定較輕刑期之意見(本院卷第31頁)等一切情狀,定 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就併科罰金部分諭知易服勞役之 折算標準。 四、數罪併罰中之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 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部分所 處之刑,亦無庸為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之記載,此經司法院釋 字第144號、第679號及院字2702號解釋在案。本件受刑人所 犯得易科罰金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併合處罰,依前揭說明, 於定執行刑時,無庸為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之諭知。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劉彥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許馨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附件: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4-12-04

ULDM-113-聲-865-20241204-1

撤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撤銷緩刑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撤緩字第59號 聲 請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蔡建勳 (另案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詐欺案件(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審簡 字第988號),聲請撤銷緩刑之宣告(113年度執聲字第736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建勳之緩刑宣告撤銷。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蔡建勳因犯詐欺案件,經臺灣臺北地 方法院於民國113年5月24日以113年度審簡字第988號案件判 處有期徒刑8月,緩刑3年,於113年7月2日確定在案。惟受 刑人緩刑期前犯詐欺罪,經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323號判決 分別處有期徒刑2年4月、2年,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於113 年9月19日確定。因受刑人已合於刑法第75條第1項第2款所 定撤銷緩刑宣告之原因,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6條規定聲請 撤銷緩刑等語。 二、緩刑之宣告應撤銷者,由受刑人所在地或其最後住所地之地 方法院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6條定有 明文。又依刑法第75條第1項第2款規定,受緩刑之宣告而緩 刑前因故意犯他罪,而在緩刑期內受逾六月有期徒刑之宣告 確定者,撤銷緩刑之宣告。 三、經查:  ㈠受刑人蔡建勳現於法務部○○○○○○○○○執行中,此有受刑人之臺 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佐。本院對本件聲請撤銷緩刑 宣告之案件有管轄權,聲請人向本院聲請撤銷緩刑,程序上 核屬正當,合先敘明。  ㈡受刑人前揭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判處緩刑確定之案件,有該 案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該案判 決確定後,受刑人復因於緩刑前故意犯詐欺等罪,經本院以 113年度訴字第323號判決分別處有期徒刑2年4月、2年,應 執行有期徒刑3年,於113年9月19日確定,此有該案判決書 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是以受刑人受緩 刑之宣告,有緩刑前因故意犯他罪,而在緩刑期內受逾6月 有期徒刑宣告確定之事實,核與刑法第75條第1項第2款之規 定相符。準此,本件檢察官之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劉彥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許馨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2024-12-04

ULDM-113-撤緩-59-20241204-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偽造文書等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23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證 人 張璨麟 張珏銘 上列證人等於被告曹小均等被訴偽造文書等案件為證人,經合法 傳喚,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張璨麟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科新臺幣2萬元之罰 鍰。 張珏銘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科新臺幣2萬元之罰 鍰。   理 由 一、按證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者,得科以新臺幣 (下同)3萬元以下之罰鍰,並得拘提之;再傳不到者,亦 同,刑事訴訟法第178條第1項定有明文。因我國採行改良式 當事人進行主義,檢察官均全程到庭實行公訴,且法庭活動 主要在詰問證人,如證人無何正當理由卻未到庭作證,無法 配合法庭之交互詰問,致使檢察官、被告及其辯護人之詰問 活動大受影響,被告亦為之勞費奔波,平白耗費訴訟程序, 影響甚鉅。是以,證人經合法傳喚後,即負有到庭之義務。 二、查本案被告曹小均等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檢察官聲請傳喚 證人張璨麟、張珏銘到庭作證。本院傳喚證人應於民國113 年11月21日9時30分至本院第8法庭作證,傳票分別於113年1 1月5日送達證人張璨麟、113年11月6日送達證人張珏銘,有 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本院卷第401、403頁),該傳票已 合法送達於證人,惟證人張璨麟、張珏銘屆期竟未到庭作證 ,有本院113年11月21日開庭報到單在卷可憑。而證人張璨 麟、張珏銘並無在監在押致無法到庭之情形,有證人張璨麟 、張珏銘之臺灣高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可參,其等復 未提出未到庭之正當理由或相關證明。是證人張璨麟、張珏 銘無正當理由未到庭作證,顯已影響本案之進行。爰依上開 規定,各裁處證人張璨麟、張珏銘罰鍰2萬元,以資警惕。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78條第1項、第2項前段,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許佩如                   法 官 吳孟宇                   法 官 劉彥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許馨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2024-12-04

ULDM-113-訴-23-20241204-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811號 聲 請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金谷 上列聲請人因對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 之刑(113年度執字第259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金谷犯如附件所示之罪刑,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犯詐欺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如 附件所示之罪刑,爰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刑事訴 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二、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會 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 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分別宣 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數罪併 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並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 院裁定之;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第5款及刑事訴訟 法第477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受刑人所犯如附件所示之罪,業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及本 院先後判處如附件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有各該刑 事判決及受刑人之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 又受刑人附件所示各罪固有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所定 之情形,惟因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之刑,此有臺 灣雲林地方檢察署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案件是否請求定應 執行刑調查表在卷可參,故聲請人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之法院,依受刑人請求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並給予受刑 人陳述意見之機會,並審核有關卷證後,認本件聲請為正當 ,應予准許。本院審酌受刑人侵害之法益(均為財產法益之 罪),犯罪之態樣,所擔任之角色,造成社會危害程度,責 任非難重覆程度及裁判於定刑時已扣減之應執行刑等情,並 考量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可能性,另參考受刑人對本件定應執 行刑表示無意見等一切情狀,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又 受刑人所犯如附件編號2至5所示宣告刑中有關併科罰金刑部 分,因無二裁判以上宣告多數罰金應併予執行之情形,而不 在定執行刑之列,附此敘明。 四、數罪併罰中之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 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部分所 處之刑,亦無庸為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之記載,此經司法院釋 字第144號、第679號及院字2702號解釋在案。本件受刑人所 犯得易科罰金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併合處罰,依前揭說明, 於定執行刑時,無庸為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之諭知。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劉彥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許馨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附件: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4-12-03

ULDM-113-聲-811-2024120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