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送達處所不明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41-150 筆)

湖小
內湖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湖小字第1199號 原 告 江天富 上列原告與被告許丞傑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書狀,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 居所,民事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此為起訴 必備程式。次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之情形,經審 判長定期命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 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甚明。而依同法第436條之23準 用同法第436條第2項規定,上揭規定於小額程序仍適用之。 又按送達不能依前2條規定為之者,得將文書寄存送達地之 自治或警察機關,並作送達通知書兩份,1份黏貼於應受送 達人住居所、事務所、營業所或其就業處所門首,另1份置 於該送達處所信箱或其他適當位置,以為送達;寄存送達, 自寄存之日起,經10日發生效力。同法第138條第1項、第2 項亦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原告起訴,雖於小額訴訟表格化訴狀、民事追加 被告狀上記載被告許丞傑住址為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3段189 巷75弄25號,然該址經中華郵政以查無75弄退回,此有送達 證書在卷可憑,足見被告目前並未實際居住在原告所陳報之 居址。原告起訴狀與歷次書狀均未載明被告之實際住居所, 致本院無從送達訴訟文書,起訴程式尚有欠缺。經本院於民 國114年2月4日裁定命原告於3日內補正被告之實際住所或居 所,或提出被告現應受送達處所不明之證明,並依法聲請公 示送達,此項裁定已於114年2月4日寄存送達原告住所地之 警察機關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埔子派出所以為送達,有卷附送 達證書可稽,依前揭規定,自寄存之日起經10日即114年2月 14日發生送達效力。原告逾期迄未補正,有上揭裁定、送達 證書、案件統計資料、收文資料查詢清單附卷可稽。原告逾 期迄未補正,亦未聲請公示送達,其訴難認為合法,揆諸首 揭規定,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內湖簡易庭 法 官 許凱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許慈翎

2025-02-24

NHEV-113-湖小-1199-20250224-4

橋司聲
橋頭簡易庭

聲請公示送達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橋頭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橋司聲字第1號 聲 請 人 陳瑞陽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魏明煌間聲請公示送達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之姓名、居所者,得 依民事訴訟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 知,民法第97條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應為送達之處所不明 者,受訴法院得依聲請准為公示送達,民事訴訟法第149 條 第1 項第1 款定有明文。而所謂「應為送達之處所不明者」 ,係指已用相當之方法探查,仍不知其應為送達之處所者而 言。其「不明」之事實,應由聲請公示送達之人負舉證之責 任,而由法院依具體事實判斷之,有最高法院82台上27   2 號判例意旨可參。 二、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雖設籍於「高雄市○○區○○路00號15樓 」,惟相對人現行方不明,信函遭退回致無法送達,聲請人 為求維護權益,為此爰依法聲請裁定准為公示送達等語,並 提出相對人之存證信函及退回通知之信封等件影本為證。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固據其提出存證信函、蓋有「查無 此人」之退回信封等件影本為證,惟經本院依職權函請高雄 市政府警察局左營分局派員協助查訪相對人有無居住於戶籍 地,經該局函覆相對人確實居住於戶籍地並未搬遷,此有該 局回函附卷可參,難認相對人有應受送達處所不明而無法送 達之情形。從而,本件聲請於法尚有未合,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   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橋頭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許智婷

2025-02-24

CDEV-114-橋司聲-1-20250224-1

雄司聲
高雄簡易庭

聲請公示送達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高雄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雄司聲字第12號 聲 請 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相 對 人 馬新成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聲請公示送達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聲請人對相對人如附件所示意思表示之通知為公示送達。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居所者,得依民事訴訟   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民法第   97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主張因相對人已出境,致無法合法送達通知,為   此聲請裁定准為公示送達等情,業據其提出債權讓與通知信 函及戶籍謄本等件為證。經查,相對人於民國92年4 月22日 為遷出國外登記,且無國外地址,此有外交部領事事務局11 4年2月18日領一字第1145304363號函附卷可稽,準此堪認相 對人應為送達處所不明。是聲請人既非因自己過失不知上開 相對人之住居所,致無法為意思表示之通知,其聲請公示送 達,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 項,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高雄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附記:1.請於收受後7日內將公告及裁定全文含附件登載於新聞   紙(全國版)1天,並將登報證明送院備查。    2.本件毋庸核發確定證明。

2025-02-24

KSEV-114-雄司聲-12-20250224-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壢小字第1319號 原 告 李瑞賢 被 告 林玉葉 籍設臺東○○○○○○○○○(現應受 送達處所不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刑事附帶民事),本院於民國11 4年1月1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600元,及自民國113年12月23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原告主張:兩造均係在桃園市○○區○○路0段000號前擺攤之菜 販,因故相處不睦,於民國112年1月9日8時50分許,在上開 處所前,被告因懷疑訴外人即菜販詹孫月英向警方檢舉其違 規擺攤,而動手毆打詹孫月英,在旁之原告見狀隨即持手機 攝錄,並稱要報警處理等語,被告憤而基於傷害及毀損之犯 意,徒手將原告之手機(下稱系爭手機)摔擲在地,且將原告 欲販售之地瓜、青江菜、地瓜葉等蔬菜(下稱系爭蔬菜)丟棄 在馬路,並毆打原告之臉頰及胸部,造成原告受有左側臉部 及左胸鈍挫傷等傷害,及系爭手機、系爭蔬菜不堪使用等損 害,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及保險法第53 條第1項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 原告新臺幣(下同)2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我是不小心用到系爭手機等語,資為抗辯,並聲 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經查,被告因本件侵權行 為案件犯刑事傷害、毀損罪,經本院112年度桃原簡字第177 號刑事簡易判決分別判處拘役40日在案,此有該案刑事判決 等件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4至6頁),且為兩造所不爭執, 堪認原告前開主張為真實,故原告請求被告就上開侵權行為 負損害賠償責任,於法有據。  ㈡茲就原告請求賠償項目,分述如下:   ⒈系爭蔬菜、急診車資、休養費部分:    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定有明文。原告雖主張系爭蔬 菜市價1,000元,且其因本件事故支出急診車資700元、受 有10,500元之不能工作損失,就前開項目分別僅請求900 元、500元、9,000元等語,然均未提出相關單據以資舉證 ,礙難僅憑原告單方面主張,即得認原告確實有休養之必 要,且受有上開損害額,是原告此部分請求,洵屬無據。   ⒉急診掛號費部分:    原告主張因上開傷勢給付急診掛號費600元等語,有衛生 福利部桃園醫院暨新屋分院醫療費用收據可證(見本院卷 第21頁),是原告此部分請求,可以准許。   ⒊手機損害部分:    原告固提出三星商城之網頁截圖(見本院卷第22頁),主張 因系爭手機無法維修,考量被告經濟因素及其市價為11,4 90元等情,僅請求手機損害9,000元等語,惟經本院依職 權查詢上開網頁所示手機型號(即SAMSUNG Galaxy A25)之 上市日,該款手機之上市日為113年1月2日,而本件事故 發生日為112年1月9日,於原告未詳加說明之情況下,實 難認原告得提早近1年之時間,取得並使用尚未於市面公 開發售之手機。準此,原告此部分主張,不應准許。 四、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 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 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 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類 之行為,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 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 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 5%,民法第229條第1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203條分別 定有明文。本件債權屬無確定期限之給付,又本件起訴狀繕 本係於113年12月22日公示送達於被告,是被告應自同年月2 3日起負遲延責任。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原告 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上開範圍所為 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適用小額程序 所為被告一部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436條之20規定,爰依 職權宣告。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張得莉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薛福山

2025-02-24

CLEV-113-壢小-1319-20250224-4

家補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代位分割遺產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補字第3號 原 告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己○○ 訴訟代理人 丁○○ 戊○○ 丙○○ 被 告 庚○○ 辛○○○ 子○○ 癸○○ 乙○○ (遷出國外,現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甲○○ 壬○○ 上列原告與被告庚○○等人間請求代位分割遺產事件,原告起訴未 據繳納裁判費,查原告本於債權人之地位,代位債務人庚○○請求 分割其所繼承如附表所示不動產,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被代位人 庚○○因分割所受利益之客觀價額為準。而原告請求分割被繼承人 楊明和如附表所示之遺產,其價額各如附表價額欄所載,共計新 臺幣(下同)137萬8,308元,又原告主張其應繼分為6分之1,依 上開說明,原告因分割所受利益之客觀價額為如附表說明欄⒋所 示,則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22萬9,718元。因代位分割遺產為家 事事件法第3條第3項第6款所稱丙類事件,依據同法第23條第1項 規定於請求法院裁判前,應經法院調解;另同條第2項亦規定前 項事件當事人逕向法院請求裁判者,視為調解之聲請,本件原告 具狀請求代位分割遺產,該起訴狀視為調解之聲請,而因財產權 事件聲請調解者,訴訟標的價額10萬元以上,未滿100萬元者, 徵收1,000元,亦為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0第1項規定。茲依家事 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0第1項規定,應徵調解 聲請費用1,0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 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起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黃英彥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得抗告,如不服該部分裁定, 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告理由,並應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命補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吳思蒲 附表︰ 編號 遺產項目 價額(新臺幣,元以下四捨五入) 1 高雄市○○區○○段○○段0000地號土地(面積:1,339.22平方公尺,權利範圍:10000分之54) ⑴60萬1,222元 ⑵計算式:8萬3,136元(每平方公尺公告現值)乘以1,339.22(面積)乘以54/10000(權利範圍) 2 高雄市○○區○○段○○段000地號土地(面積:89平方公尺,權利範圍:7分之1) ⑴45萬86元 ⑵計算式:3萬5,400元(每平方公尺公告現值)乘以89(面積)乘以1/7(權利範圍) 3 高雄市○○區○○段○○段0000○號建物(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街000號14樓之1,權利範圍:全部) 32萬7,000元 ⒈上述編號1、2之價額依土地登記謄本所載之113年1月土地公告現值及面積計算(本件本院於113年12月27日收案)。 ⒉上述編號3之價額依最新年度高雄市稅捐稽徵處房屋稅籍證明書所載。 ⒊上述各編號遺產合計為137萬8,308元。 ⒋原告主張其應繼分比例為6分之1,則原告因分割所受之客觀價額為22萬9,718元(計算式:137萬8,308元×1/6=22萬9,718元,小數點後四捨五入)。

2025-02-24

KSYV-114-家補-3-20250224-2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50號 抗 告 人 富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相 對 人 劉其書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6日臺灣 彰化地方法院113年度執事聲字第31號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異議及抗告意旨略以:伊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 院)103年度司執佳字第150881號債權憑證(原執行名義為 該院92年度北簡字第23843號民事判決【下稱系爭判決】及 其確定證明書),向臺灣彰化地方法院(下稱原法院)聲請 對相對人強制執行,而原法院就執行事件僅有形式審查權, 並無實質審查權,系爭判決有無合法送達因涉及實體認定, 並非原法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有權審查之事項,又系爭 判決係經臺北地院審查送達合法後,始發給確定證明書,故 系爭判決送達之合法性應無疑義。原法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 務官於民國113年11月8日以113年度司執字第51547號裁定( 下稱原處分)認系爭判決未經合法送達相對人,不生確定之 效力,駁回伊對相對人之強制執行聲請,顯有違誤。原裁定 駁回伊對原處分之異議,自有未洽,爰提起抗告,並聲明: ㈠原處分及原裁定均廢棄。㈡相對人應依臺北地院103年度司 執字第150881號債權憑證之請求金額清償抗告人等語。 二、按強制執行應依執行名義為之,從而執行法院對於執行名義 是否有效成立自應加以審查,而未確定之終局判決不備執行 名義之要件,其執行名義尚未成立,執行法院不得據以強制 執行。又法院誤認未確定之裁判為確定,而依聲請付與確定 證明書者不生該裁判已確定之效力。執行法院就該裁判已否 確定仍得予以審查,不受該確定證明書之拘束(最高法院97 年度台抗字第810號裁判意旨參照)。又我國民法關於住所 之設定,兼採主觀主義及客觀主義之精神,必須主觀上有久 住一定地域之意思,客觀上有住於一定地域之事實,該一定 之地域始為住所,故住所並不以登記為要件,戶籍登記之處 所固得資為推定住所之依據,惟倘有客觀之事證,足認當事 人已久無居住該原登記戶籍之地域,並已變更意思以其他地 域為住所者,即不得僅憑原戶籍登記之資料,一律解為其住 所(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031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抗告人持臺北地院92年度北簡字第23843號民事判決及其確定 證明書所換發之同院103年度司執佳字第150881號債權憑證 ,向原法院民事執行處聲請對相對人之財產強制執行,並由 原法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51547號清償債務事件受理在案, 經本院調取原法院上開執行事件卷宗核閱屬實,應堪認定。  ㈡抗告人雖主張系爭判決合法送達於相對人。惟系爭判決卷宗 雖因已逾保存年限而經銷毀(臺北地院112年12月23日回函 ,原裁定卷第69至73頁),已無從調閱當時之送達證書確認 當時送達之地址及送達之方式。而系爭判決當事人之地址欄 位僅記載○○縣○○鎮○○路0段000號,並無記載其他住居所,亦 無記載「應送達處所不明」(原裁定卷第75頁),故依送達 作業流程可推認當時應係僅就該址為送達,而未另送他址或 公示送達。又相對人雖於67年8月24日設籍於○○縣○○鎮○○路0 段000號(下稱戶籍地,原法院109年度彰再簡字第1號卷〈下 稱再簡卷〉第151頁),嗣於83年11月15日遷出,並於同年11 月18日撤銷遷出,此後即未再遷出。惟依台灣電力股份有限 公司彰化區營業處109年11月18日彰化字第1091253376號函 、及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一區管理處二水營運所10 9年11月25日台水十一水室字第1094402970號函所載(再簡 卷第171至175頁),戶籍地係於63年3月13日啟用供水,同 年4月申請用電,於88年9月30日暫停全部用電,同年10月2 日申請停用供水,於90年11月1日轉廢止供水,90年10月至1 2月無用水,復於107年5月25日申請復電,於同年月29日完 成送電,並於109年6月12日重新提出新裝申請供水。另彰化 縣警察局田中分局(下稱田中分局)曾訪查戶籍地之鄰居雷 ○○、張○○,其等表示相對人父親90年以前死亡,此後戶籍地 即無人居住,相對人107年3月始搬回來居住,在此之前20多 年沒有回來等語(田中分局查訪紀錄表,再簡卷第183至185 頁)。綜上,相對人雖持續設籍於戶籍地,然戶籍地自90年 11月1日至107年5月29日止,該期間均無水、電可使用。且 依戶籍地之鄰居所述,戶籍地於相對人父親死亡後至相對人 107年搬回前,此期間無人居住,堪認於系爭判決送達予戶 籍地時,相對人客觀上並無住於戶籍地之事實,主觀上亦無 久住於戶籍地之意,難認戶籍地於系爭判決送達時為相對人 之住所,是既有上開客觀事證存在,即不得僅憑相對人之戶 籍登記資料,即不得僅以戶籍地為其住所,逕認系爭判決已 合法送達相對人。從而,系爭判決尚未確定,抗告人執系爭 判決為執行名義向原法院聲請對相對人為強制執行,即屬無 據。 四、綜上所述,原法院維持司法事務官所為原處分,以原裁定駁 回抗告人之異議,核無違誤。抗告意旨仍執陳詞,指摘原處 分與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非有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郭玄義                  法 官 吳昀儒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再為抗告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 如提起再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理由狀( 須按照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同時 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                  書記官 邱曉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2025-02-24

TCHV-114-抗-50-20250224-2

壢秩聲
中壢簡易庭

聲明異議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壢秩聲字第5號 移送機關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 聲明異議人 即受處分人 李云秋 聲明異議人 即受處分人 林忠敬 籍設桃園○○○○○○○○○(現應受送 達處所不明) 上列聲明異議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對於桃園市政府警 察局中壢分局於民國114年2月10日所為之處分(中警分刑字第11 40010095號)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理  由 一、原處分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於民國114年1月27日22時20分 許,在訴外人陳耀光主持之職業賭博場所,即非公共場所之 桃園市○○區○○街00號(下稱系爭賭場),以「筒子麻將」及「 麻將」為賭具,賭博財物,經執勤員警持鈞院核發之搜索票 按址查緝時當場查獲,並現場查扣抽頭金新臺幣(下同)10,0 00元、賭客賭資255,770元、筒子麻將40顆、骰子30顆及監 視器等證物,足認聲明異議人有妨害善良風俗之行為,爰依 社會秩序維護法(下稱社維法)第84條、第43條第1項第1款 及第3款之規定,各處罰鍰9,000元,並分別沒入賭資76,400 元、86,900元等語。 二、聲明異議意旨略以:  ㈠聲明異議人李云秋:警方到場時,我已在系爭賭場樓下看電 視,未為賭博行為,而我所攜帶的76,400元不是賭資,是以 簽本票方式向朋友借來,用以支付小朋友的學費以及過年開 銷之借款,爰請撤銷原處分,並將沒入之76,400元發還等語 。  ㈡聲明異議人林忠敬:我所攜帶的86,900元不是賭資,是我同 居人的保險理賠,而我之所以在場,是因為我是三樓的租客 ,爰請撤銷原處分,並將沒入之86,900元發還等語。 三、經查:  ㈠罰鍰部分:   按於非公共場所或非公眾得出入之職業賭博場所,賭博財物 者,處9,000元以下罰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4條定有明文 。查原處分機關於上揭時、地,持本院核發之搜索票,當場 查獲聲明異議人之事實,有原處分機關報告書、調查筆錄、 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收據、扣押物品目錄表、現場照片 等件可資佐證。且聲明異議人有參與賭博等事實,為聲明異 議人於警詢時所自承。是揆諸首揭規定,原處分機關認異議 人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4條之規定,分別裁處罰鍰9,000 元,應屬有據,聲明異議人就此部分所為異議,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㈡沒入賭資部分:   按左列之物沒入之:一、因違反本法行為所生或所得之物。 二、查禁物。前項第1款沒入之物,以屬於行為人所有者為 限;第2款之物,不問屬於行為人與否,沒入之。供違反本 法行為所用之物,以行為人所有者為限,得沒入之。但沒入 ,應符合比例原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22條定有明文。又違 反本法行為之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案件處理辦法第30條第1項亦有明文。查聲明異議人至上開 場所賭博,業經本院認定如前,無論聲明異議人身上所攜帶 之現金來源及用途為何、本身是否為三樓租客,其既攜帶至 賭場,且放置於隨時可取用之包包、口袋內,便隨時可取用 於賭博,已足認為係供作賭博使用之賭資,復原處分機關據 以扣押聲明異議人攜帶之現金係賭資之一部分,尚屬於社會 經驗之常態,於採證法則、經驗及論理法則上難認有違誤之 處。準此,其等所辯自無足採,原處分機關依社會秩序維護 法第22條之規定,將此部分賭資予以沒入,於法並無不合, 亦無違比例原則,聲明異議人就此部分所為異議,亦應駁回 。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57條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張得莉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薛福山

2025-02-24

CLEM-114-壢秩聲-5-2025022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聲請續行訴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12號 聲 請 人 Hihgberger, Kakita, Spencer & Turner MAF Cor p.(黑保保、卡欺他、史賓賽和吞那公司) 設Ground Floor, Insurance Building, PO Box 00,000, Siteen Street, Malaz area, Riyadh, Saudi Arabia 法定代理人 K. Hung (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聲 請 人 一心稅務專利法律師事務所 設000]Dr Hugenholtzweg, Willemstad, Curaçao 法定代理人 Paul Hsieh(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聲 請 人 謝諒獲 (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菲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設000]0-0th Floor, Victoria House, 00000, Port Louis, Republic of Mauritius 法定代理人 簡正雄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博欽法律事務所等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 院98年度重訴字第261號),聲請人聲請續行訴訟等,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謝諒獲未依民事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1款之規 定,於書狀明確記載其住所或居所,前經本院以裁定命其補 正,聲請人謝諒獲迄未補正,復查無其他資料足資認定聲請 人謝諒獲之住居所或就業處所,應認聲請人謝諒獲應受送達 處所不明,合先敘明。 二、按當事人或代理人應於書狀內簽名或蓋章,民事訴訟法第11 7條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謝諒獲對於本院98年度重訴字第2 61號判決聲請續行訴訟及承當訴訟,未在民國113年6月19日 「民事(1)聲請(i)先位:異議、續行審理、承當訴訟; (ii)備位:再審、承當訴訟;(iii)OCR 回復原狀、其 他救濟、狀」內簽名或蓋章,前經本院以裁定命其補正,並 已於113年10月7日公示送達且發生送達效力,聲請人謝諒獲 迄未補正,其聲請自非合法。 三、次查,聲請人Hihgberger, Kakita, Spencer & Turner MAF Corp.(黑保保、卡欺他、史賓賽和吞那公司)、謝諒獲、 菲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及謝謝國際聯合律師事務所(下合 稱聲請人等),與博欽法律事務所等159人間請求損害賠償 事件,經本院於101年4月20日以98年度重訴字第261號裁定 駁回原告之訴,聲請人等不服提起抗告,經臺灣高等法院於 102年1月15日以101年度抗字第850號裁定駁回抗告,復經聲 請人等不服提起再抗告,嗣經最高法院於102年7月3日以102 年度台抗字第544號裁定駁回再抗告確定等情,業經本院調 取上開事件卷宗核閱無訛。準此,上開事件業經裁判終結, 其訴訟繫屬已消滅,自無從聲請續行訴訟。又聲請人一心稅 務專利法律師事務所並非上開事件之當事人,且上開事件既 已無訴訟繫屬,亦無聲請續行訴訟或承當訴訟之餘地。是聲 請人Hihgberger, Kakita, Spencer & Turner MAF Corp.( 黑保保、卡欺他、史賓賽和吞那公司)、一心稅務專利法律 師事務所、菲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聲請續行訴訟及承當訴訟 ,經核於法尚屬無據,均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人謝諒獲聲請為不合法,其餘聲請人聲 請為無理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高御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楊宗霈

2025-02-24

SLDV-113-聲-112-20250224-2

重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0年度重訴字第44號 原 告 謝芳霖 訴訟代理人 何紫瀅律師 被 告 呂穗蓉 訴訟代理人 吳思蒨 被 告 黃建豐 訴訟代理人 王思舜律師 被 告 陳茂雄 沈郭素蘭 沈崑煌 沈淑敏 沈崑旭 (現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沈宇珊 沈佳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6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沈郭素蘭、沈崑煌、沈淑敏、沈崑旭、沈宇珊、沈佳樺應就 被繼承人沈田原所有臺南市○○區○○段○○○○號即門牌號碼臺南市○○ 區○○里00號地上物(權利範圍六分之一),辦理繼承登記。 原告與被告呂穗蓉、黃建豐所共有坐落臺南市○○區○○段○○○○地號 土地,面積19,785平方公尺,應分割如臺南市佳里地政事務所民 國一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法囑土地字第四二二00號土地複丈成果 圖即附圖一所示之方案:如附圖一所示甲部分之土地(面積10,9 35平方公尺),分歸原告取得;如附圖一所示乙部分之土地(面 積3,645平方公尺),分歸被告呂穗蓉取得;如附圖一所示丙部 分之土地(面積3,645平方公尺),分歸被告黃建豐取得;如附 圖一所示丁部分之土地(面積1,560平方公尺),分歸原告與被 告呂穗蓉、黃建豐取得,並各按十五分之九、十五分之三、十五 分之三之比例保持共有。 原告應各補償被告呂穗蓉、黃建豐新臺幣陸拾陸萬肆仟壹佰壹拾 玖元、新臺幣壹佰肆拾貳萬貳仟貳佰柒拾玖元。 原告與被告陳茂雄、沈郭素蘭、沈崑煌、沈淑敏、沈崑旭、沈宇 珊、沈佳樺、黃建豐、呂穗蓉所共有之臺南市○○區○○段○○○○號即 門牌號碼臺南市○○區○○里00號地上物,應歸由原告取得。 原告與被告陳茂雄、沈郭素蘭、沈崑煌、沈淑敏、沈崑旭、沈宇 珊、沈佳樺、黃建豐、呂穗蓉間應為補償及應受補償之金額如附 表一所示。 訴訟費用由兩造各按如附表二所示之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該訴訟 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 事人者、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者,不在此限,民 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5、7款定有明文。查坐落臺南市○○ 區○○段○○○○號即門牌號碼臺南市○○區○○里00號即臺南市佳里 地政事務所民國110年8月17日法囑土地字第48900號土地複 丈成果圖即附圖二編號B所示之地上物(下稱系爭地上物) 之共有人沈田原已死亡,其繼承人即被告沈郭素蘭、沈崑煌 、沈淑敏、沈崑旭、沈宇珊、沈佳樺尚未辦理繼承登記,原 告追加該6人為本件被告,並請求其等辦理繼承登記,與前 揭規定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除被告呂穗蓉、黃建豐外,其餘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 由,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 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緣坐落臺南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下稱 系爭土地)為原告與被告呂穗蓉、黃建豐所共有,應有部分 分別為30分之18、15分之3、15分之3;系爭土地上之系爭地 上物則為原告、被告陳茂雄、沈田原、呂穗蓉、黃建豐所共 有,應有部分分別為15分之4、6分之1、6分之1、15分之3、 15分之3;兩造間就系爭土地及地上物並無不得分割之契約 ,且依系爭土地及地上物之使用目的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 又兩造無法協議分割,故請求裁判分割。系爭土地東側目前 有原告所有之飼料加工廠坐落其上,為未辦保存登記建物, 係原告向前手購買,具有經濟價值,又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 設計施工編第2條規定,系爭土地將來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 應在1,000平方公尺以上,私設道路寬度為6公尺,故原告主 張依臺南市佳里地政事務所111年6月22日法囑土地字第4220 0號土地複丈成果圖即附圖一所示之方案分割系爭土地,由 原告取得甲部分之土地,被告呂穗蓉取得乙部分之土地,被 告黃建豐取得丙部分之土地,丁部分土地(即寬度6公尺私 設道路)由原告與被告呂穗蓉、黃建豐維持共有,依宏威不 動產估價師事務所之估價報告書鑑定所載金額補償被告呂穗 蓉、黃建豐;系爭地上物則由原告取得,並依上揭估價報告 書鑑定之系爭地上物價值新臺幣(下同)151,260元,按被 告之持分比例補償被告等人。又系爭地上物之原共有人之一 沈田原已死亡,因此請求其繼承人即被告沈郭素蘭、沈崑煌 、沈淑敏、沈崑旭、沈宇珊、沈佳樺辦理繼承登記,以利後 續分割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至5項所示。 二、被告方面: (一)被告黃建豐表示:系爭土地為一般農業區甲種建築用地, 依法不能作爲飼料廠用途使用,原告所為業已達反區域計 畫法第15條、第21條規定,並經臺南市政府裁罰在案,原 告自無正當理由以此主張現況使用,不應衡為本件分割之 考量依據。被告呂穗蓉明確否認與原告有共同開發之事實 。原告之飼料廠非但違法使用,且因長期惡臭與污染,屢 遭檢舉、陳情,倘由原告取得飼料廠坐落土地,此違法使 用及污染情況將繼續、甚至擴大發生,大大減低分割後之 鄰近土地之使用價值與須購房屋者之承買意願,所能保護 之經濟利益顯低於所將危害減損之經濟利益,顯屬不利於 系爭土地經濟價值之方法。被告黃建豐具有土地開發、建 物開發之經驗與專業能力,必以合乎法規之方式進行利用 ,且有自信可透過自己土地之開發經驗,同時提高分割後 之土地價值。系爭土地之面積為19,785平方公尺,分割後 興建建物之樓地板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尺,顯屬易事, 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2條第1項第4款規定, 通路寬度應為6公尺以上。又系爭土地使用分區為一般農 業,仍符合都市計畫法臺南市施行細則第28條第1項所指 之農地資格,未來仍有依規定申請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 廢棄物資源回收、貯存場、汽車運輸業停車場(站)、客 (貨)運站與其附屬設施、汽車駕駛訓練場等須用大型車 輛之事業之可能,另考量系爭土地分割後面積仍大,將多 有重型車輛進出之機會,如欲有充分會車之安全空間,道 路應以8公尺之寬度為宜。故被告黃建豐主張依臺南市佳 里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111年5月9日土地複丈成果圖即附 圖三所示之方案分割系爭土地,由原告取得甲部分之土地 ,被告呂穗蓉取得乙部分之土地,被告黃建豐取得丙部分 之土地,丁部分土地(即寬度8公尺私設道路)由原告與 被告呂穗蓉、黃建豐維持共有,並由原告依估價報告書鑑 定之金額補償被告呂穗蓉、黃建豐。倘採被告黃建豐之分 割方案,原告須補償之金額較低,分配結果較符合公平, 且分割後之各地單價價差較小,對於整體地利更佳。再者 ,系爭土地分割後所留通道屬單向出口之私設道路,且長 度約260公尺,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3條之1 規定,必須設置汽車迴車道,又汽車迴車道之設置通常為 長、寬各9公尺之空間,被告黃建豐之方案較符合前開迴 車道設置之需求,且較不會出現分得路底之土地所有權人 必須犧牲自己土地之一部供做迴車道之情況等語。 (二)被告呂穗蓉表示:伊同意分割,但希望道路寬度有8公尺 ,同意被告黃建豐之分割方案。伊並無與原告共同開發系 爭土地,原告有向伊承租持分,系爭土地有設定抵押權, 希望該抵押權轉移到抵押人分得部分等語。 (三)其餘被告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 明或陳述。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分割共有物,性質上為處分行為,依民法第759條規定 ,共有不動產之共有人中有人死亡時,於其繼承人未為繼 承登記以前,固不得分割共有物。惟上訴人因被上訴人劉 某就系爭建地尚未辦理繼承登記,依法不得為物權之處分 。於本件訴訟中,請求劉某等辦理繼承登記,並合併對劉 某等及其餘被上訴人為分割共有物之請求,不但符合訴訟 經濟原則,抑與民法第759條及強制執行法第130條規定之 旨趣無違(最高法院69年度台上字第1012號判決意旨參照 )。本件原告主張:系爭地上物之原共有人沈田原已死亡 ,其應有部分由被告沈郭素蘭、沈崑煌、沈淑敏、沈崑旭 、沈宇珊、沈佳樺繼承取得,上開被告迄未辦理繼承登記 等情,有系爭地上物登記第一類謄本、繼承系統表、戶籍 謄本、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家事法庭109年12月11日新北院 賢家科字第1090003589號函、本院109年12月17日109南院 武家字第1090045471號函各1份附卷可參(見本院110年度 補字第12號卷第23、33至51頁),本院依上開調查證據之 結果,堪信為真實。揆諸上開說明,原告提起本件分割共 有物之訴,併予請求沈田原之繼承人即上開被告辦理繼承 登記,自屬有據,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次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 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 者,不在此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 ;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 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 命為分配,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1項、第2項分 別定有明文。故共有物依其使用目的並非不能分割,而又 未有不分割之期約者,各共有人自得隨時請求分割(最高 法院19年上字第1853號判決意旨參照)。查系爭土地為原 告與被告呂穗蓉、黃建豐所共有,面積19,785平方公尺, 地目建、使用分區為一般農業區、使用地類別為甲種建築 用地,應有部分分別為30分之18、15分之3、15分之3;系 爭地上物坐落系爭土地上,為原告、被告陳茂雄、沈田原 之繼承人、呂穗蓉、黃建豐所共有,應有部分分別為15分 之4、6分之1、6分之1、15分之3、15分之3,主要用途為 水池及水塔,現未使用;如附圖二編號A所示之地上物( 下稱A地上物)為原告所有等節,兩造所不爭執,並有系 爭土地及地上物查詢資料各1份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7 至20頁)。又兩造就系爭土地及地上物並無不分割之約定 ,且依系爭土地及地上物之使用目的,亦無不能分割之情 形,兩造又無法協議分割。從而,原告依上開法條之規定 ,請求以裁判各自分割系爭土地、系爭地上物,洵屬有據 。 (三)又按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 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 ,命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 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以原物為分配 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 者,得以金錢補償之;以原物為分配時,因共有人之利益 或其他必要情形,得就共有物之一部分仍維持共有,民法 第824條第2項第1款、第3項、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法 院定共有物分割之方法,固可由法院自由裁量,惟應斟酌 各共有人之意願、利害關係、共有物之性質、分割後之經 濟效用及公共利益等為公平決定(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 第16號、89年度台上字第724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按法 院裁判分割共有物,除應斟酌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及共 有物之性質外,尚應斟酌共有物之價格,倘共有人中有不 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或所受分配之不動產,其價格不 相當時,法院非不得命以金錢補償之(最高法院57年台上 字第2117號判決意旨參照);而所謂金錢補償,係指依原 物之市場交易價格予以補償而言。經查:  1、系爭土地上坐落系爭地上物及原告所有之A地上物,分別位 於附圖二編號B、A所示之位置,又系爭土地係以連接東北 方之柏油通道對外聯繫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並經本院 會同臺南市佳里地政事務所測量人員到場履勘明確,有勘 驗測量筆錄暨現場照片1份附卷可憑(見本院卷第99至116 頁),且有該事務所110年10月21日所測量字第110009682 4號函所檢附之附圖二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17至119頁 )。本院審酌A地上物為原告所有,而被告黃建豐提出之 如附圖三所示分割方案,將A地上物所坐落土地部分分歸 自己所有,依此分割方案未來顯然為會衍生拆屋還地訴訟 以致浪費社會資源之情事,是如附圖三所示之分割方案並 不可採;至被告黃建豐另辯稱:系爭土地為一般農業區甲 種建築用地,依法不能作爲飼料廠用途使用,原告所為業 已達反區域計畫法第15條、第21條規定,並經臺南市政府 裁罰在案,且因長期惡臭與污染,屢遭檢舉、陳情,倘由 原告取得飼料廠坐落土地,此違法使用及污染情況將繼續 、甚至擴大發生,大大減低分割後之鄰近土地之使用價值 與須購房屋者之承買意願,所能保護之經濟利益顯低於所 將危害減損之經濟利益,顯屬不利於系爭土地經濟價值之 方法云云,然縱認原告使用A地上物時有上揭所稱之違法 情形,然此亦僅為原告使用A地上物有違行政管制,而有 遭受行政處分之情,仍無解於A地上物為原告所有之事實 ,故為避免下述之拆屋還地紛爭,仍將A地上物坐落之土 地分歸原告所有為宜,自無依據被告黃建豐上揭之辯詞, 為有利於其認定之餘地。又細繹原告提出之如附圖一所示 分割方案,將A地上物所坐落土地部分分歸自己所有,以 避免未來產生拆屋還地之紛爭;又其沿系爭土地北側分割 出面寬6米之道路即附圖一編號丁所示部分,由原告及被 告呂穗蓉、黃建豐依原應有部分比例維持共有,以供向東 連接系爭土地東北處之連外道路,使系爭土地分割後之各 筆土地均有道路以對外聯繫,至被告黃建豐雖辯稱:考量 系爭土地分割後面積仍大,將多有重型車輛進出之機會, 如欲有充分會車之安全空間,道路應以8公尺之寬度為宜 云云,然為原告所否認,且按「基地應與建築線相連接, 其連接部份之最小長度應在二公尺以上。基地內私設通路 之寬度不得小於左列標準:……四、基地內以私設通路為進 出道路之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合計在一、000平方公尺以 上者,通路寬度為六公尺。」為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 工編第2條第1項第4款所明文,是上揭道路面寬6米已符法 令,且衡情道路面寬6米應已足供大型車通行,被告黃建 豐又未能提出證明上揭道路應有8米寬始符需要之具體事 證,是要無據被告黃建豐上揭辯詞認定上揭道路應有8米 之餘地;另依據該分割方案,系爭地上物大部分坐落於原 告所分得之系爭土地上,是為保存系爭地上物免於未來有 遭拆除之浪費,是原告請求由其取得系爭地上物之全部所 有權,再由其補償系爭地上物之其他共有人,亦屬適宜; 復考量系爭土地、地上物之位置及性質、共有物之經濟效 用以及共有人全體之利益等一切情狀,認原告所提出系爭 土地依據如附圖一所示方式分配及系爭地上物由原告全部 取得之分割方案,尚符合系爭土地、地上物分割之經濟效 用及共有人全體之利益,自屬適當、公允之分割方法,應 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2、4項所示。  2、又系爭土地依如附圖一所示分割方案予以分割,有部分共 有人所分得土地價值之比例與其應有部分之比例未盡一致 ,又系爭地上物既由原告全部取得,揆諸首揭規定及說明 ,各共有人間自有互為補償之必要。就各共有人於系爭土 地分割及系爭地上物由原告全部取得後,應為及應受補償 之金額,經本院囑託宏威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實施鑑定, 就系爭土地部分,原告應各補償被告呂穗蓉、黃建豐664, 119元、1,422,279元,而系爭地上物價值151,260元,則 各共有人之應得補償金及應付補償金各如附表一所示等情 ,有該事務所113年10月16日112宏估南字第WN00000000號 號函檢附估價鑑定報告書1份附卷可考,而本院審酌該事 務所就系爭土地產權、一般因素、不動產市場概況、區域 因素、個別因素、最有效使用及勘估標的土地增值稅為評 估,再依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採用比較法為評估方法,作 為分割找補之依據,鑑定內容及技術具有一定之專業性, 應屬公正客觀,堪可憑採;據此,各共人所取得之土地及 地上物既有上揭分配不均之情,揆之上揭規定及說明,兩 造間自應為補償如上揭所述,爰判決如主文第3、5項所示 。 四、又共有人自共有物分割之效力發生時起,取得分得部分之所 有權;應有部分有抵押權或質權者,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 割而受影響。但權利人經共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者,其權 利移存於抵押人或出質人所分得之部分;前項但書情形,於 以價金分配或以金錢補償者,準用第881條第1項、第2項或 第899條第1項規定,民法第824條之1第1項、第2項第3款、 第3項定有明文。查系爭土地及地上物之原所有人沈田原( 應有部分6分之1)、沈吳澄香及沈志謨(該2人應有部分共3 分之2)、被告陳茂雄(應有部分6分之1),於73年7月25日 將全部系爭土地及地上物設定本金最高限額4,000萬元之抵 押權予泰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昶公司),嗣因沈吳澄香 、沈志謨之應有部分業經法院拍賣,拍定人為被告陳茂雄, 泰昶公司之上開抵押權於102年7月24日以法院囑託塗銷為原 因,異動修改設定權利範圍為3分之1乙節,有土地建物查詢 資料及異動索引查詢資料各1份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401至 404、413至430頁),是泰昶公司之抵押權設定範圍僅存於 被告陳茂雄應有部分6分之1及沈田原應有部分6分之1之部分 ,又原告嗣後取得系爭土地原屬被告陳茂雄應有部分6分之1 及沈田原應有部分6分之1之部分,依民法第867條規定,泰 昶公司之抵押權不因此而受影響,而抵押權人泰昶公司業已 撤銷登記,經本院告知該公司全體董事本件訴訟後,未到庭 或具狀聲明參加訴訟,依民法第824條之1第2項第3款、第3 項、第881條第2項規定,於系爭土地分割後,泰昶公司之抵 押權即移存於原告所分得之土地,於系爭地上物分割後,泰 昶公司對於抵押人即被告陳茂雄及沈田原之繼承人即被告沈 郭素蘭、沈崑煌、沈淑敏、沈崑旭、沈宇珊、沈佳樺等人所 得行使之賠償或其他請求權有權利質權,其次序與原抵押權 同,併此敘明。 五、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本件係因分割共有物而涉訟,且分割共有物之訴,乃形式 形成訴訟,法院不受當事人聲明分割方法之拘束,故實質上 並無所謂何造勝訴、敗訴之問題,亦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 ,故認本件訴訟費用應由兩造各按其應有部分比例負擔較為 適當,爰判決如主文第6項所示。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 前段、第80條之1,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王參和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 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沈佩霖 附表一: 應付補償人 謝芳霖 應受補償人 補償金額(新臺幣) 陳茂雄 25,210元 沈郭素蘭、沈崑煌、沈淑敏、沈崑旭、沈宇珊、沈佳樺 25,210元 (公同共有) 黃建豐 30,252元 呂穗蓉 30,252元 附表二: 共有人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謝芳霖 100分之57 黃建豐 15分之3 呂穗蓉 15分之3 陳茂雄 200分之3 沈郭素蘭、沈崑煌、沈淑敏、沈崑旭、沈宇珊、沈佳樺 200分之3

2025-02-21

TNDV-110-重訴-44-20250221-1

司聲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公示送達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15號 聲 請 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童美純間公示送達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之姓名、居所者,得   依民事訴訟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   知。又對於當事人之送達,有應為送達之處所不明者,受訴   法院得依聲請,准為公示送達。民法第97條、民事訴訟法第   149條第1項第1款分別定有明文。是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   ,不知相對人居所者,始得依民事訴訟法關於公示送達之規   定,聲請法院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次按民事訴訟   法第149條第1項第1款所謂「應為送達之處所不明者」,係   指已用相當之方法探查,仍不知其應為送達之處所者而言。   其「不明」之事實,應由聲請公示送達之人負舉證之責任,   而由法院依具體事實判斷之(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272   號判例意旨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積欠原債權人荷商荷蘭銀行股份有限 公司台北分公司債務,嗣荷商荷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分 公司將上開債權讓與新榮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榮資產 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再將債權讓與富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富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再將債權讓與宜泰資產管理有 限公司,宜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再將該債權讓與聲請人,   聲請人即依民法第297條將該債權讓與之事實以掛號郵件向 相對人之戶籍住址寄發通知相對人,惟遭郵政機關通知查無 此人退回,致使該通知函件無法送達,為此乃依法聲請公示 送達等語。 三、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固據其提出債權讓與證明書影本、 戶籍謄本、通知函、退件信封等件為證,惟經本院依職權函 請南投縣政府警察局草屯分局(下稱草屯分局)派員訪查, 相對人童美純現確實居住於戶籍地址「南投縣○○鎮○○路○段0 00號」,有草屯分局民國114年2月18日投草警偵字第114000 2822號函在卷可稽。是以,尚難逕憑退件信函即認相對人有 應為送達處所不明而無法送達之情形,自與前揭聲請公示送 達之要件不符。從而,本件聲請於法尚有未合,不應准許。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95   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賴思岑

2025-02-21

NTDV-114-司聲-15-202502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