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代位分割遺產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61-170 筆)

家繼訴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代位分割遺產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繼訴字第189號 原 告 元大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宋耀明 訴訟代理人 戴安妤 陳永祺 蘇偉譽 邱至弘 被 告 乙○○○ 丙○○○ 丁○○○ 戊○○○ 己○○ 辛○○ 癸○○ 壬○○ 子○○ 受告知人即 被代位人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代位分割遺產事件,經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以11 3年度補字第477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8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代位人與被告就被繼承人庚○○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應按 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三所示之訴訟費用負擔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請求分割遺產之訴,訴訟標的對於全體共有人(即繼承人 )必須合一確定,屬固有必要共同訴訟,原應由同意分割之 繼承人起訴,並以反對分割之其他繼承人全體為共同被告, 當事人適格始無欠缺;惟債權人基於民法第242條規定,代 位行使債務人之權利,自無再以被代位人(即債務人)列為 共同被告之餘地,否則應將其對於債務人部分之訴,予以駁 回。本件原告代位債務人甲○○○起訴請求分割遺產,自無將 甲○○○列為共同被告之餘地,但甲○○○為權利義務關係之歸屬 主體,有法律上之利害關係,故本院依民事訴訟法第67條之 1規定,將訴訟事件及進行程度以書面通知債務人。 二、被告均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之情形,爰依家事事件法 第51條準用民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依原告之聲請,由 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代位人甲○○○積欠原告債務新臺幣251,571元及 利息尚未清償。被繼承人庚○○於民國96年9月1日死亡,庚○○ 死亡後遺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下稱系爭遺產),其繼承人 原為子女丑○○○、丁○○○、寅○○○、卯○○○、乙○○○、丙○○○、甲 ○○○及己○○,其中丑○○○、寅○○○、卯○○○繼承後分別於98年5 月6日、111年1月8日及110年4月1日死亡,因寅○○○僅有一女 ,故由其女即被告戊○○○再轉繼承;而卯○○○則由其配偶與子 女,即被告辛○○、癸○○、壬○○及子○○再轉繼承。因甲○○○除 所系爭遺產外,別無資力清償積欠原告之債務,復因其怠於 分割遺產,使原告無法受償,原告為實現債權,爰依民法第 242條、1164條規定,代位行使甲○○○之權利,請求准予分割 系爭遺產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方面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 書狀或言詞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債務人怠於行使其權利時,債權人因保全債權,得以自己 之名義,行使其權利,民法第242條前段有明文規定。次按 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 定者,不在此限;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 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公同共有物之分割,除法律另 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各共有人,除法令 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 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164 條、第1151條、第830條第2項、第823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下稱橋 頭地院)113年度司促字第325號支付命令、支付命令確定證 明書、債權計算書、戶籍謄本、高雄市○○區○○段0000地號土 地登記謄本、地籍資料查詢結果、家事事件公告查詢結果、 元大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登記表、繼承系統表、 遺產稅申報書等件(見橋頭地院113年度補字第477號卷第13 至32頁、43至50頁,本院卷二第43至62頁)在卷可參,並有 本院職權調取之高雄市政府地政局大寮地政事務所113年8月 12日函暨所附111年寮地字第36680號土地登記申請案相關資 料、庚○○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財政部高雄國稅局鳳山分 局113年8月22日函暨所附庚○○遺產稅申報資料、高雄市○○區 ○○○路000巷0號房屋納稅義務人資料、丑○○○戶籍資料、卯○○ ○之除戶謄本及繼承人最新戶籍謄本及甲○○○稅務資訊連結作 業查詢結果等件(見本院卷一第73至98頁、145至174頁、175 至186頁、209至239頁、243至251頁、269至271頁,卷二第3 1頁)在卷可考,復經本院核閱橋頭地院113年度司促字第325 號民事卷宗無誤,堪認原告主張為真。是以,因甲○○○積欠 原告上開債務未清償,又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已陷於無資 力狀態。又庚○○於96年9月1日死亡,死後遺有系爭遺產,為 甲○○○及被告所繼承或再轉繼承,且均已辦理繼承登記完畢( 見本院卷一第75至79頁、177至184頁),現為甲○○○與被告公 同共有,且查無依法律規定或契約不得分割之情形,而迄今 尚未分割,則原告為保全其債權,代位甲○○○提起本件訴訟 ,請求分割系爭遺產,即無不合。 (二)查被繼承人庚○○之第一順位繼承人為其子女即丑○○○、丁○○○ 、寅○○○、卯○○○、乙○○○、丙○○○、甲○○○及己○○,應繼分各 為8分之1。惟因丑○○○、卯○○○、寅○○○於繼承後分別於98年5 月6日、110年4月1日及111年1月8日死亡,丑○○○因無直系血 親卑親屬,父母均已死亡,故其死亡後由其兄弟姊妹即丁○○ ○、寅○○○、卯○○○、乙○○○、丙○○○、甲○○○及己○○繼承;卯○○ ○死亡後,由其配偶與子女,即辛○○、癸○○、壬○○及子○○繼 承;寅○○○死亡後,由其子女戊○○○繼承,以上事實有庚○○之 繼承系統表及被告戶籍謄本在卷可參(見本院卷一第125至26 3頁、卷二第49頁)。故此,被告及甲○○○分為庚○○之繼承人 及再轉繼承人,而丑○○○之應繼分8分之1,應由丁○○○、戊○○ ○、乙○○○、丙○○○、甲○○○、己○○、辛○○、癸○○、壬○○及子○○ 公同共有再轉繼承;卯○○○之應繼分8分之1,應由辛○○、癸○ ○、壬○○及子○○公同共有再轉繼承,則各繼承人之應繼分即 如附表二所示。 (三)再按法院選擇遺產分割之方法,應具體斟酌公平原則、各繼 承人之利害關係、遺產之性質及價格、利用價值、經濟效用 、經濟原則及使用現狀、各繼承人之意願等相關因素,以為 妥適之判決。又民法第830條第2項規定,公同共有物之分割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即以原物 分配或變賣分割為之;而將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終止改為分 別共有關係,性質上亦屬於分割遺產方法之一(最高法院82 年度台上字第748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原告訴請分割系 爭遺產,並請求按甲○○○及被告之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 有等情,經審酌系爭遺產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各繼承人間 利益之公平均衡,認系爭遺產之分割方式,應由甲○○○及被 告按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爰判決如主文 第1項所示。 四、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查分割遺產本質上並無訟爭性,被代位人與被告間本可互 換地位,又原告代位被代位人請求分割遺產雖於法有據,然 兩造因本件遺產分割而均蒙其利,如僅由被告負擔訴訟費用 顯失公平,爰依前揭規定,認由兩造按附表三所示之比例負 擔訴訟費用,較屬公允,爰判決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攻擊防禦方法或所提證據,經 斟酌後,認均不足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逐一論駁之必要 ,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80 條之1、第85條第1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家事第三庭  法 官 吳昆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應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 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王誠億  附表一:被繼承人庚○○之遺產               編號 遺產項目 1 高雄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面積:137平方公尺,權利範圍:全部) 2 高雄市○○區○○○路000巷0號建物(未辦保存登記建物,稅籍編號:Z00000000000,權利範圍:全部) 附表二:被代位人甲○○○與被告之應繼分比例 編號 姓名 應繼分比例 說明 1 丁○○○ 8分之1 2 戊○○○ 8分之1 3 乙○○○ 8分之1 4 丙○○○ 8分之1 5 甲○○○ 8分之1 6 己○○ 8分之1 7 丁○○○、 戊○○○、 乙○○○、 丙○○○、 甲○○○、 己○○、 辛○○、 癸○○、 壬○○、 子○○ 公同共有8分之1 左列繼承人為丑○○○之繼承人及再轉繼承人,公同共有再轉繼承庚○○遺產應繼分8分之1 8 辛○○、 癸○○、 壬○○、 子○○ 公同共有8分之1 左列繼承人為卯○○○之繼承人,公同共有再轉繼承庚○○遺產應繼分8分之1 附表三:訴訟費用分擔之比例 編號 姓名 應繼分比例 1 丁○○○ 7分之1 2 戊○○○ 7分之1 3 乙○○○ 7分之1 4 丙○○○ 7分之1 5 原告 7分之1 6 己○○ 7分之1 7 辛○○ 28分之1 8 癸○○ 28分之1 9 壬○○ 28分之1 10 子○○ 28分之1

2025-01-08

KSYV-113-家繼訴-189-20250108-1

家繼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代位分割遺產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繼訴字第77號 原 告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訴訟代理人 劉靜琳 被 告 林鈺雙 尤昭權 尤昭雄 尤姿盈 尤聖媚 尤晴儀 尤晴慧 受告知人即 被代 位人 尤昭勝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代位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113年12月27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繼承人尤永福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應予分割如附表一「 本院分割方法」欄所示。 訴訟費用由兩造依附表三所示比例負擔。   理  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請求分割遺產之訴,訴訟標的對於全體繼承人必須合一確 定,屬固有必要共同訴訟,原應由同意分割之繼承人起訴, 並以反對分割之其他繼承人全體為共同被告,當事人適格始 無欠缺。惟債權人基於民法第242條規定,代位行使債務人 之權利,自無再以被代位人(即債務人)為共同被告之餘地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92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原告基於債權人之地位,代位其債務人尤昭勝提起本件訴訟 ,是其僅列被代位人以外之其餘繼承人為被告,並無當事人 不適格之情事,先予敘明。   二、本件被告林鈺雙、尤昭權、尤昭雄、尤姿盈、尤聖媚、尤晴 儀、尤晴慧經合法通知,均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家事事件法第51 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起訴主張略以:被代位人尤昭勝積欠原告信用卡債務新 臺幣(下同)12,216元及利息、通信貸款債務572,243元及 利息均尚未清償,有信用卡申請書及帳務資料、臺灣臺北地 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4557號民事判決及確定證明、本院支 付命令及確定證明、執行處繼續執行紀錄表等件影本可證。 又被告林鈺雙、尤昭權、尤昭雄、尤姿盈、尤聖媚、尤晴儀 、尤晴慧與被代位人尤昭勝為被繼承人尤永福之繼承人,被 繼承人尤永福遺有如附表一所示遺產,每人應繼分比例各為 1/8,上開遺產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惟被代位人尤昭勝怠 於行使遺產分割之權利,致原告無法受償,爰依民法第242 條、第1164條規定,代位尤昭勝請求裁判分割被繼承人尤永 福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爰聲明:㈠如主文第一項所示。㈡訴 訟費用由被代位人及被告依應繼分比例各1/8負擔。 二、被告林鈺雙、尤昭權、尤昭雄、尤姿盈、尤聖媚、尤晴儀、 尤晴慧及被代位人尤昭勝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 到場,亦未提出書狀表示意見。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債務人怠於行使其權利時,債權人因保全債權,得以自己 之名義,行使其權利,民法第242條前段定有明文。次按繼 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 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契 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此為民法第1151條、第1164條所 明定。末按公同共有物之分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 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第830條第2項亦有明文。經查,原告 主張其對被代位人尤昭勝仍有未受償之債權存在,因被代位 人尤昭勝現無財產可供執行,致未能執行,業經其提出信用 卡申請書及帳務資料、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455 7號民事判決及確定證明、本院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執行 處繼續執行紀錄表等件為證。又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為被繼 承人尤永福所遺留,由被代位人尤昭勝與被告林鈺雙、尤昭 權、尤昭雄、尤姿盈、尤聖媚、尤晴儀、尤晴慧繼承而為公 同共有,且上開遺產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或有不分割之約定 ,有財政部中區國稅局遺產稅核定通知書、土地登記第一類 謄本等件在卷可稽,復為被告七人及被代位人尤昭勝所不爭 執,應堪認定。是被代位人尤昭勝卻怠於行使分割遺產、終 止公同共有關係之權利,致原告之債權未能受償,是原告為 保全債權,代位尤昭勝請求分割系爭遺產,即屬有據。   ㈡次按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下列順序定之:1.直系血親 卑親屬、2.父母、3.兄弟姊妹、4.祖父母;民法第1138條所 定第一順位之繼承人,以親等近者為先;同一順序之繼承人 有數人時,按人數平均繼承,但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 ;配偶有相互繼承遺產之權,其應繼分與第1138條所定第一 順序之繼承人同為繼承時,其應繼分與他繼承人平均,民法 第1138條、第1139條、第1141條、第1144條分別定有明文。 查被繼承人尤永福於101年9月3日死亡,其繼承人為其配偶 林鈺雙、長男尤昭勝、次男尤昭權、三男尤昭雄、長女尤姿 盈、次女尤聖媚、三女尤晴儀、四女尤晴慧,以上有繼承系 統表、戶籍謄本等件在卷可按,堪以認定,從而,上開繼承 人等就被繼承人尤永福之遺產應繼分比例如附表二所示。   ㈢又遺產之公同共有係以遺產之分割為其終局目的,而以公同 共有關係為暫時的存在。再按在公同共有遺產分割自由之原 則下,民法第1164條規定,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該 條所稱之「得隨時請求分割」,依同法第829條及第830條第 1項規定觀之,自應解為包含請求終止公同共有關係在內, 俾繼承人之公同共有關係歸於消滅而成為分別共有,始不致 與同法第829條所定之旨趣相左,庶不失繼承人得隨時請求 分割遺產之立法本旨,換言之,終止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 既應以分割方式為之,將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終止改為分別 共有關係,性質上自亦屬分割遺產方法之一(最高法院82年 度台上字第748號、85年度台上字第1873號、93年度台上字 第2609號判決意旨參照)。本院審酌原告主張被繼承人尤永 福遺產之分割方法,由被代位人尤昭勝與被告七人依應繼分 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以變更為得由被代位人尤昭勝自由處 分其所享權利之狀態,以利其聲請強制執行,且被代位人尤 昭勝與被告七人迄未表示反對,尚符合遺產之經濟利用與共 有人之全體利益,自無不合,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四、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而代位分割共有物之訴,係由原告以自己名義主張代位權 ,以保全債權為目的而行使債務人之共有物分割請求權,原 告與被告等之間實屬互蒙其利。是以,原告代位尤昭勝提起 本件分割共有物之訴雖有理由,惟本院認關於訴訟費用之負 擔,以由全體共有人各按其應繼分比例負擔,較屬公允,而 被代位人尤昭勝應分擔部分即由原告負擔之,爰諭知訴訟費 用之負擔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85條第1項、第80條之1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黃楹榆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洪年慶 附表一:被繼承人尤永福之遺產 編號 被繼承人尤永福之遺產 面積 權利範圍 本院分割方法 1 彰化縣○○鎮○○段000000地號土地 13.00平方公尺 1/1 由被告林鈺雙、尤昭權、尤昭雄、尤姿盈、尤聖媚、尤晴儀、尤晴慧、被代位人尤昭勝按如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為分別共有。 2 彰化縣○○鎮○○段000地號土地 143.00平方公尺 40/276 同上 3 彰化縣○○鎮○○段000地號土地 200.00平方公尺 2/60 同上 4 彰化縣○○市○○○段○○○○段0000000地號土地 28.00平方公尺 1/1 同上 附表二:繼承人應繼分比例 編號 繼承人姓名 應繼分比例 1 林鈺雙 1/8 2 尤昭權 1/8 3 尤昭雄 1/8 4 尤姿盈 1/8 5 尤聖媚 1/8 6 尤晴儀 1/8 7 尤晴慧 1/8 8 尤昭勝 1/8 附表三:應負擔訴訟費用比例 姓名 應負擔訴訟費用比例 原告 1/8 林鈺雙 1/8 尤昭權 1/8 尤昭雄 1/8 尤姿盈 1/8 尤聖媚 1/8 尤晴儀 1/8 尤晴慧 1/8

2025-01-08

CHDV-113-家繼訴-77-20250108-1

營簡
柳營簡易庭

代位分割遺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柳營簡易庭民事裁定 111年度營簡字第7號 聲 請 人 即 原 告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尚瑞強 訴訟代理人 蘇炳璁 陳瑋杰 洪敏智 相 對 人 即 被 告 陳清民 陳方美櫻 陳元龍 陳尹千 陳愛純 陳周阿芒 陳俊中 陳柳芸 陳玉琴 陳玉華 陳俊羽 陳保文 陳清志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代位分割遺產事件,聲請人對於本院民國111 年4月29日111年度營簡字第7號民事判決聲請更正錯誤,本院柳 營簡易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民國111年4月29日111年度營簡字第7號民事判決原本及正本 附表二編號3所載「陳方美櫻(含自陳玉琳繼承之30分之1)」應 更正為「陳方美櫻」、附表二編號3至編號6所載之應繼分比例均 應更正為「1/24」、附表三編號3至編號6所載之訴訟費用負擔之 比例均應更正為「1/24」。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 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判決有如主文所示顯然錯誤之情形,從而,聲請 人即原告聲請裁定更正,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柳營簡易庭                        法 官 吳彥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但育緗

2025-01-07

SYEV-111-營簡-7-20250107-3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代位分割遺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39號 原 告 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俊隆 訴訟代理人 孫聖淇 被 代位人 林蘭丰 被 告 李林富麵 兼 上一人 訴訟代理人 黃林素 被 告 林素麗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代位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3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及被代位人林蘭丰公同共有被繼承人林石定所遺如附表一所 示之遺產,准予按如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除由原告負擔百分之10外,其餘百分之90由兩造按附表 二所示之訴訟費用負擔之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㈠被代位人林蘭丰迄今尚積欠原告新臺幣(下同)907,101元 及利息未清償,及自民國96年11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百分之4.69計算之利息,及自96年12月31日起至 清償日止,其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0 、超過6個月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及 督促程序費用500元及執行費用7,557元未為清償,此有臺 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105年度司執字第23496 號債權憑證可資證明。而被繼承人李林石定於104年4月10 日死亡,遺有如附表一所示遺產(下稱系爭遺產),由被 代位人及被告等共同繼承,應繼分比例各為4分之1。又原 告為實現債權,欲聲請執行,惟因附表一所示之遺產仍為 公同共有,為使系爭遺產能物盡其用,基於使用便利,避 免區分使用造成經濟價值割裂減損,當使系爭不動產同歸 一人所有為佳。又如將系爭遺產原物分配予被告其中一人 ,受原物分配者依民法第824條第3項之規定,對於未受分 配或不能按期應有部分比例受分配之共有人,應予金錢補 償,考量被告對於金錢補償之標準可能有不一之情形,且 受原物分配之一方未必有資力以金錢補償他方,兼採分割 及金錢補償之分割方式恐將另生事端,亦非妥適。故如採 行變價分割之方式,對於共有人而言,顯較有利,故原告 主張應以變價分割之方式分割系爭遺產較為妥適,且被代 位人按應繼分比例所分配之價金,應由原告於債權範圍內 代位被代位人受領。   ㈡並聲明:    ⒈被告與被代位人公同共有之系爭遺產予以變價分割,所 得價金由被告及被代位人按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配 。    ⒉被代位人於前項所分得之價金,於907,101元及利息未清 償,及自96年11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4.69計算之利息,及自96年12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 其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0、超過6個 月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既督促程序 費用500元及執行費用7,557元之範圍內,由原告代為受 領。 二、被告則以:   ㈠被告黃林素、李林富麵:系爭遺產是我父親留給我的,我 用來申請農保,所以不同意分割。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㈡被告林素麗:我的土地部分好像無法分割,因為面積不夠 ,我的部分當初是用公告地價跟被告李林富麵購買,當時 代書說為了省一筆費用,所以直接登記在我這裡,所以不 同意分割。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之事實,已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為士林地院105 年度司執字第23496號債權憑證、繼續執行紀錄表、財政 部中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節本(補發)等影本,及 系爭遺產之土地登記第三類謄本(所有權個人全部)、被 繼承人林石定之戶籍謄本(除戶部分)、繼承系統表、全 體繼承人之戶籍謄本等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7頁至第47頁 ),並有財政部中區國稅局雲林分局113年9月20日中區國 稅雲林營所字第1132307352號函暨所附之遺產稅核定通知 書在卷可憑(本院卷第65頁至第69頁),原告之主張為可 採信。   ㈡按債務人怠於行使其權利時,債權人因保全債權,得以自 己之名義,行使其權利,但專屬於債務人本身者,不在此 限。前條債權人之權利,非於債務人負遲延責任時,不得 行使,但專為保存債務人權利之行為,不在此限,民法第 242條、第243條分別定有明文。此項代位權行使之範圍, 就同法第243條但書規定旨趣推之,並不以保存行為為限 ,凡以權利之保存或實行為目的之一切審判上或審判外之 行為,諸如假扣押、假處分、聲請強制執行、實行擔保權 、催告、提起訴訟等,債權人皆得代位行使(最高法院69 年台抗字第240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被代位人除共 同繼承之系爭遺產外,僅有房地現值450元之房屋,有伊 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財產在卷可查(本院卷 證物袋內),足見被代位人之責任財產,已不足以擔保其 所有債務,原告之債權有不能受完全清償之虞,堪認被代 位人已無資力,是原告應有保全債權之必要。又系爭遺產 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被代位人本得隨時依法訴請分割遺 產以換價清償其對原告之債務,然其在經原告依法向士林 地院聲請強制執行且執行未果核發上述債權憑證果後,仍 未行使其遺產分割權利,足徵被代位人確有怠於行使其遺 產分割之權利,原告為保全債權,代位請求分割遺產,要 屬有據。至於被告等人所提之抗辯均不屬得維持系爭遺產 仍為公同共有之理由。   ㈢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 部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 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151條、第11 64條亦有明定。又遺產之公同共有係以遺產之分割為其終 局目的,而以公同共有關係為暫時的存在。在公同共有遺 產分割自由之原則下,民法第1164條規定,繼承人得隨時 請求分割遺產,該條所稱之「得隨時請求分割」,依同法 第829條及第830條第1項規定觀之,自應解為包含請求終 止公同共有關係在內,俾繼承人之公同共有關係歸於消滅 而成為分別共有,始不致與同法第829條所定之旨趣相左 ,庶不失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之立法本旨(最高法 院93年度台上字第2609號判決意旨供參)。復按公同共有 物分割之方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共有物分割 之規定,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 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 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一以 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 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 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 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 有人,民法第830條第2項、第824條第1項及第2項亦分別 定有明文。本院審酌被代位人怠於清償債務,且本件行言 詞辯論時被告等人均表示不同意分割系爭遺產,足徵共有 人就系爭遺產之分割方法尚未能協議決定。又共有物之分 割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為原則,而原告提起本件代位分 割遺產訴訟之目的在於將來備供就被代位人所繼承之財產 價值取償以實現其債權,而按被代位人及被告等人之應繼 分之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已足以實現其訴訟目的,且法 院定遺產之分割方法並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是依系爭 遺產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一切情況, 本院認將系爭遺產分割為分別共有,按如附表二所示之應 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之分割方法,較為適當,爰判決 如主文第1項所示。   ㈣原告主張變價分割系爭遺產既為本院所不採,當無變價後 所得價金應如何分配問題,故原告起訴聲明第二項即屬無 理由,應予駁回。 四、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事件涉訟,由敗 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 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查裁判分割遺產之形成訴訟,法院決定遺產分割之方法時, 應斟酌何種分割方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全 體繼承人之利益,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受原告聲明之 拘束,亦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是本件原告即代位人請求 裁判分割系爭遺產雖有理由,惟關於訴訟費用之負擔,以全 體繼承人各按其法定應繼分比例負擔,較屬公允;而原告之 債務人即被代位人林蘭丰應分擔部分即由原告負擔之,併此 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0條之1、第8 5條第1項前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楊昱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廿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王姵珺                  附表一:被繼承人林石定所遺之遺產 編號 項目 坐落 面積(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1 土地 雲林縣○○鄉○○○段000000地號土地  3,111平方公尺 全部 (公同共有) 2 土地 雲林縣○○鄉○○○段0000000地號土地  2,480平方公尺 2480分之1480 (公同共有)                  附表二:被代位人與被告之應繼分比例及訴訟費用負擔之比例 編號 林石定之繼承人 (即被告及被代位人) 應繼分比例 訴訟費用負擔之比例 1 被告李林富麵 4分之1 4分之1 2 被告黃林素 4分之1 4分之1 3 被告林素麗 4分之1 4分之1 4 被代位人林蘭丰 4分之1 原告負擔4分之1

2025-01-07

ULDV-113-訴-639-20250107-1

家繼簡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代位分割遺產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繼簡字第13號 原 告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尚瑞強 訴訟代理人 劉靜琳 被 告 黃麗秋 黃大進 黃宗綋 受 告知人 黃燕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代位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6月21日 所為之判決,應裁定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原本及正本中附表一編號2「遺產項目」欄關於「彰化縣○ ○鄉○○段0000地號土地。」之記載,應更正為「彰化縣○○鄉○○段0 000地號土地。」。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判決原本及正本中附表一編號2「遺產項目」欄 關於「彰化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之記載,乃為「彰 化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之誤載,應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梁晉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周儀婷

2025-01-07

CHDV-113-家繼簡-13-20250107-2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代位分割遺產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836號 原 告 高雄市稅捐稽徵處 法定代理人 曾子玲 訴訟代理人 張玟雯 楊舒閔 被 告 林美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代位分割遺產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   定有明文。次按,家事事件法所定家事事件由少年及家事法   院處理之;因繼承回復、遺產分割、特留分、遺贈、確認遺   囑真偽或其他繼承關係所生請求事件為丙類事件,家事事件   法第2條前段、第3條第3項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此乃法律規   定依該等事件之性質而定僅得由少年及家事法院管轄者,縱   未以法文明定專屬管轄字樣,性質上仍屬專屬管轄。而代位   分割遺產訴訟,所涉者同屬繼承人間之訴訟,被告並得以被   代位人之一切抗辯對抗代位人,其本質仍與丙類事件相當,   應屬家事事件(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10年法律座談會   民事類提案第24號研討結果參照)。復按,因繼承回復、遺   產分割、特留分、遺贈、確認遺囑真偽或繼承人間因繼承關   係所生請求事件,得由繼承開始時被繼承人住所地之法院或   主要遺產所在地之法院法院管轄,家事事件法第70條亦有明   定。 二、本件原告起訴主張被繼承人林金塔所遺坐落高雄市○○區○○段 ○○段000地號土地及其上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街00巷00號 未辦保存登記建物(下合稱系爭房地),由被告與訴外人林 清珍繼承而公同共有,因林清珍積欠使用牌照稅及罰鍰迄未 給付,且林清珍已無其他財產可供強制執行,爰代位林清珍 起訴請求分割遺產等語,揆諸前揭說明,核屬家事事件法第 3條第3項第6款所定丙類家事事件;又林金塔生前最後住所 地位於高雄市三民區,有其個人資料附卷足憑,是本件應專 屬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管轄,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 訴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該管轄法院。 三、據上,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民事審查庭 法 官 楊佩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陳昭伶

2025-01-07

KSDV-113-補-1836-20250107-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代位分割遺產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450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梁熙 被 告 盧楊寶珠 盧榮洲 盧錦洋 訴訟代理人 林時猛律師 被 告 盧榮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代位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3年12 月1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盧楊寶珠、盧榮洲、盧錦洋、盧榮崇及被代位人盧姗洋公同 共有被繼承人盧詣所遺如附表所示之遺產應予分割,分割方法如 附表「分割方法」欄所示。 訴訟費用由被告盧楊寶珠、盧榮洲、盧錦洋、盧榮崇各負擔五分 之一,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 者,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 訴訟以前當然停止。」「第168條、第169條第1項及第170條 至前條之規定,於有訴訟代理人時不適用之。」「第168條 至第172條及前條所定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 為承受之聲明。」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173條前段、第17 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之法定代理人原為利明献 ,嗣於訴訟繫屬中變更為陳佳文,並經陳佳文具狀聲明承受 訴訟(見本院卷第185頁),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按請求分割遺產之訴,訴訟標的對於全體共有人(即繼承人 )必須合一確定,屬固有必要共同訴訟,原應由同意分割之 繼承人起訴,並以反對分割之其他繼承人全體為共同被告, 當事人適格始無欠缺;惟債權人基於民法第242條規定,代 位行使債務人之權利,自無再以被代位人(即債務人)列為 共同被告之餘地,否則應將其對於債務人部分之訴,予以駁 回(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92號、106年度台上字第214 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原告代位盧姗洋(原名盧莉萍、盧 品婕)起訴請求分割遺產,自無將盧姗洋列為共同被告之餘 地,然盧姗洋為權利義務關係之歸屬主體,有法律上之利害 關係,故本院業依民事訴訟法第66條第1項之規定,將原告 表明告知訴訟之書狀即起訴狀送達予盧姗洋,合先敘明。 三、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不 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非 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本文、第25 6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民法第1164條規定之遺產分割,其目 的係廢止全部遺產公同共有關係,法院為裁判分割時,得審 酌共有物性質、經濟效用等因素為分割,不受共有人主張拘 束,故當事人關於遺產範圍、分割方法主張之變更、增減, 均屬補充或更正法律或事實上之陳述,尚非訴之變更、追加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33號判決可參)。查本件原告 起訴時,其訴之聲明原僅請求分割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遺 產(見本院卷第9、15頁),嗣於民國113年10月29日具狀聲 明請求分割如附表所示之全部遺產(見本院卷第215、221頁 ),揆諸前開規定,原告前揭有關遺產範圍主張之增加,非 屬訴之變更追加,僅係補充更正事實上之陳述,應屬合法。 四、被告盧楊寶珠、盧榮洲、盧榮崇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 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民 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准原告之聲請,由其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代位人盧姗洋因積欠原告新臺幣(下同)587, 356元(下稱系爭債權),前經原告取得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 12年度司執字第3850號債權憑證。被代位人盧姗洋與被告盧 楊寶珠、盧榮洲、盧錦洋、盧榮崇等共5人均為被繼承人盧 詣之繼承人,其等公同共有被繼承人盧詣原所有如附表所示 之遺產(下稱系爭遺產),但因盧姗洋名下除繼承之遺產外 ,無其他資產得清償對於原告之債務,又遲未就系爭遺產為 分割,致原告無法強制執行拍賣取償,而系爭遺產為繼承取 得迄未達成分割協議,系爭遺產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則盧 姗洋怠於行使其分割系爭遺產之權利,原告為保全上開債權 ,自得代位盧姗洋請求分割系爭遺產,並按盧姗洋及被告之 應繼分比例分配。爰依民法第242條前段及第1164條之規定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等人及盧姗洋間就被繼 承人盧詣所遺留如附表所示之遺產,准予依應繼分比例各5 分之1分割為分別共有。 二、被告部分: (一)被告盧錦洋則以:對原告請求分割無意見,本件應依應繼分 比例為分割等語,資為抗辯。 (二)被告盧楊寶珠、盧榮洲、盧榮崇均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 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及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一)原告得代位被代位人盧姗洋行使權利:  1.按「債務人怠於行使其權利時,債權人因保全債權,得以自 己之名義,行使其權利。但專屬於債務人本身者,不在此限 。」「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 全部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 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民法第242條、 第1151條、第1164條分別定有明文。此項繼承人之分割遺產 請求權,雖具有形成權行使之性質,係在繼承之事實發生以 後,由繼承人公同共有遺產時當然發生,惟仍屬於財產權之 一種,復非繼承人之一身專屬權,自非不得代位行使之權利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219號判決參照)。再民法第2 42條所定代位權係債權人代行債務人之權利,代行者與被代 行者之間,必須有債權債務關係之存在,而代位權之行使, 須債權人如不代位行使債務人之權利,其債權即有不能受完 全滿足清償之虞時,始得為之。倘債之標的與債務人之資力 有關,如金錢之債,代位權之行使應以債務人陷於無資力或 資力不足為要件(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301號判決參照 )。  2.原告主張其對盧姗洋存有系爭債權,盧姗洋為被繼承人盧詣 之繼承人,其無資力並怠於請求分割系爭遺產等情,業據其 提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債權憑證、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遺產 之第一類登記謄本、被告等及盧姗洋戶籍謄本等件為證,核 與宜蘭縣宜蘭地政事務所檢送本院之該所110年宜登字第185 110號土地登記申請書件、財政部臺北國稅局檢送本院之遺 產稅申報資料、遺產稅免稅證明書等件相符(見本院卷一第 17-37、59-96、103-169頁),而被告盧錦洋對原告所主張 上情均無爭執,其餘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 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作聲明陳述,依民事訴訟法第28 0條第3項、第1項之規定,對原告前揭主張之事實已生自認 之效力,本院復審酌原告所提證據,堪認原告前揭主張為真 實。是原告為保全其債權,而代為行使盧姗洋請求分割遺產 之權利,為有理由。 (二)系爭遺產應予分割,分割方法如附表分割方法欄所載:  ⒈按「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 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 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 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 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配 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 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 各共有人。」「公同共有物之分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 用關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民法第824條第1項、第2項、 第83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法院選擇遺產分割之方法 ,應具體斟酌公平原則、各繼承人之利害關係、遺產之性質 及價格、利用價值、經濟效用、經濟原則及使用現狀、各繼 承人之意願等相關因素,以為妥適之判決。  ⒉查盧姗洋與被告等共5人共同繼承之系爭遺產,無不能分割之 情事,揆諸上開規定,被代位人盧姗洋本得隨時請求分割系 爭遺產以消滅其與被告等就系爭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而本 院考量系爭遺產各項之性質、經濟效用,而盧姗洋與被告等 每人之應繼分均為各5分之1,認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不動產 應按每人各5分之1之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附表編號3所示 之財產則應按每人各5分之1之比例將原物分配予盧姗洋與被 告等,應符合兩造之利益,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242條前段及第1164條之規定代位 盧姗洋請求就被繼承人盧詣所遺系爭遺產為分割,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並將系爭遺產分割如附表「分割方法」欄所示 。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據, 經審酌後均與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另一一論述,併此 敘明。 六、「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敗 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 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查分割遺產本質上並無訟爭性,盧姗洋與被告等人間本可 互換地位,又原告代位盧姗洋請求分割遺產雖於法有據,然 兩造因本件遺產分割而均蒙其利,如僅由被告等人負擔訴訟 費用顯失公平,是本院認由原告按盧姗洋之應繼分比例、被 告各按其應繼分比例負擔訴訟費用,較屬公允,爰判決如主 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庭               法 官 張文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 提出上訴狀(應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劉婉玉 附表:盧詣所留遺產 編號 財產 權利範圍、金額 分割方法 1 宜蘭縣○○鄉○○段00地號土地 應有部分2925分之195 由盧姗洋及被告盧楊寶珠、盧榮洲、盧錦洋、盧榮崇各按應有部分5分之1分割為分別共有 2 宜蘭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應有部分15分之1 同上 3 合作金庫銀行存款 新臺幣142,553元 由盧姗洋及被告盧楊寶珠、盧榮洲、盧錦洋、盧榮崇各按5分之1之比例為原物分配

2025-01-07

ILDV-113-訴-450-20250107-1

簡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代位分割遺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240號 上 訴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利明献 訴訟代理人 張明賢 被上訴人 郭容禎 郭容儀 郭容韶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代位分割遺產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8月 15日本院臺南簡易庭113年南簡更一字第2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本院臺南簡易庭。     事實及理由 一、按第一審之訴訟程序有重大之瑕疵者,第二審法院得廢棄原 判決,而將該事件發回原法院;但以因維持審級制度認為必 要時為限;此類判決,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民事訴訟法第 451條第1項、第453條分別定有明文。此項規定,依同法第4 36條之1第3項規定,於簡易訴訟程序事件之第二審上訴程序 亦有準用。而所謂訴訟程序有重大之瑕疵者,係指第一審違 背訴訟程序之規定,其違背與判決內容有因果關係,或因訴 訟程序違背規定,不適於為第二審辯論及判決之基礎者而言 (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2158號、92年度台上字第423號 判決意旨並參)。復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 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 ,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 1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又關於財產權之訴訟,其標的之 金額或價額在新臺幣(下同)500,000元以下者,適用簡易 程序。不合於前2項規定之訴訟,得以當事人之合意,適用 簡易程序,其合意應以文書證之。不合於第1項及第2項之訴 訟,法院適用簡易程序,當事人不抗辯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 者,視為已有前項之合意。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3、4項 定有明文。準此,倘第一審法院就不合於民事訴訟法第427 條第1項、第2項規定且本應適用通常程序之訴訟,當事人亦 無表明同意適用簡易程序,仍逕以簡易程序予以審結,第二 審法院即地方法院合議庭得準用同法第451條第1項規定,為 發回之判決(並參民事訴訟法關於簡易程序部分施行後應行 注意事項第4條)。又代位權僅為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與第三 債務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非構成訴訟標的之事項,計算訴 訟標的價額,應就債務人與第三債務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定 之(並參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56號民事裁定)。 二、本院之判斷: (一)上訴人於原審本於債權人之地位,代位債務人林瑞英請求 分割其自被繼承人郭龍宗所繼承如附表所示之遺產,參之 前揭說明,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被代位人林瑞英因分割 上開遺產所受利益之客觀價額為準。上訴人主張林瑞英之 應繼分為4分之1,以此為計算基準,林瑞英因分割本件遺 產所受利益之客觀價額為571,900元(詳如附表所示)。 依此,本件訴訟標的價額已逾500,000元,本院並據此為 裁判費計算及徵收之裁定(簡上字卷第67-69頁)。是本件 訴訟已逾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所定應適用簡易程序之 訴訟標的金額標準即500,000元,無法適用該條項規定而 以簡易程序審理。 (二)綜上,本件亦非屬得適用簡易程序之訴訟,原審未合法裁 定改行通常程序,逕以簡易程序予以審結,亦未據兩造全 體同意或不抗辯為言詞辯論,所踐行之訴訟程序有重大瑕 疵,且該項瑕疵有關乎兩造之審級利益。又上訴人於本院 準備程序時主張本件應回到原審適用通常程序審理等語( 簡上字卷第99頁),被上訴人亦未表明同意以第二審程序 為審理,是兩造既未同意本院依簡易訴訟事件第二審程序 進行審理,為維持審級制度,本院自有發回原審法院即本 院臺南簡易庭更為審判之必要,爰不經言詞辯論,將原判 決予以廢棄,並發回原審法院。 三、據上,依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第453條、第436條之1 第3項規定,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葉淑儀                  法 官 吳彥慧                  法 官 盧亨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彭蜀方 附表(幣別:新臺幣)      編號 土地 民國113年公告現值 / 平方公尺 土地面積 (平方公  尺) 被繼承人郭龍宗權利範圍 上訴人主張被代位人林瑞英之應繼分 訴訟標的價額(元以下四捨五入) 1 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4,300元 1,825.67 16分之1 4分之1   122,662元 2 臺南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   16,000元 1,671 16分之1 4分之1   417,750元 3 苗栗縣○○市○○段000000地號土地   22,900元   22 4分之1 4分之1   31,488元 合計:571,900元 訴訟標的價額核定:571,900元 參考資料:①土地登記第一、二類謄本(南司簡調字卷第17-59、157-181頁)      ②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南司簡調字卷第103頁)

2025-01-07

TNDV-113-簡上-240-20250107-2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代位分割遺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437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康宴鐘(兼康茂男承受訴訟人) 康嘉麟(兼康茂男承受訴訟人) 康文獻(兼康茂男承受訴訟人)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代 位分割遺產事件,上訴人對本院於民國112年10月31日第一審判 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規 定繳納裁判費,為必備之法定程式;又上訴不合程式或有其 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 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442條 第2項亦有明文。 二、本件上訴人提起第二審上訴,未繳納上訴裁判費,經本院於 民國113年12月10日裁定命上訴人於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補 繳,前開裁定已於113年12月16日寄存送達上訴人康宴鐘、 康嘉麟,於同年月00日生寄存送達效力,另於113年12月13 日送達上訴人康文獻,有送達證書可憑(本院卷第345至349 頁)。惟上訴人逾期迄未補正,有本院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 查詢清單、答詢表、繳費資料明細可參(本院卷第351至355 頁),其上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柯雅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應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于子寧

2025-01-07

TNDV-112-訴-437-20250107-4

竹簡調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代位分割遺產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竹簡調字第543號 聲 請 人 即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上列當事人請求代位分割遺產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七日內,具狀補正下列事項,逾 期未補正或補正不完全,即駁回其訴。應補正事項: 一、補正本件被告完整姓名,並提出被告之最新戶籍謄本(記事 欄不得省略)。 二、補正本件被繼承人「黃**」之完整姓名、除戶謄本、繼承系 統表。 三、補正本件訴之聲明。 四、提出補正上開事項後之起訴狀,並按對造人數提出起訴狀繕 本(含所附證物)。   理 由 一、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應受判決事項 之聲明,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1、3款定有明文。又起 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 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第6款亦有明定。 二、本件原告起訴時(依法視為調解之聲請),起訴狀上相對人之 記載均僅為「徐**」、「黃**」、「蔡**」等,未記載完整 姓名;另就訴之聲明部分,亦僅記載「受告知人蔡思芸及被 告間就被繼承人黃**遺留如附表所示之遺產,予以裁判分割 」等文字,該被繼承人之身分亦屬不明,依上說明,起訴之 程式顯有欠缺,惟非不能補正。爰定期命原告補正如主文所 示,逾期未補正或補正不完全,即駁回其訴。   三、綜上,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新竹簡易庭 法 官 黃世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書記官 楊霽

2025-01-03

SCDV-113-竹簡調-543-2025010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