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情事變更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61-170 筆)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

給付服務費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重上字第468號 上 訴 人 台灣波利亞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菲奇提安東尼歐 訴訟代理人 郭心瑛律師 被 上訴 人 恆煦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銘案 訴訟代理人 魏翠亭律師 陳恩民律師 複 代理 人 陳弈宏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服務費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4 月28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第一審判決(110年度訴字第3655號) 提起上訴,並為訴之追加,本院於114年2月12日言詞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命上訴人給付逾美金陸萬元本息部分,及該部分假執 行之宣告,暨訴訟費用之裁判(除確定部分外),均廢棄。 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其餘上訴、追加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第一審(除確定部分外)、第二審(含追加之訴)訴訟費用,由 被上訴人負擔四分之一,餘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兩造於民國104年間簽訂MEMORANDUM OF UND ERSTANDING(下稱系爭契約),約定伊自104年6月22日起至 105年6月30日止為上訴人代工量產及開發研究指定之化學材 料,並為品質分析檢測、提供機台設施、全職員工服務,上 訴人每月支付服務費美金4萬元。伊依約提供服務,惟上訴 人尚欠105年2月服務費其中美金2萬元,暨同年3月至同年6 月共4期之服務費,合計美金18萬元。依系爭契約第2條約定 、民法第528條、第547條規定,求為命上訴人給付美金18萬 元本息之判決。於本院第二審程序追加備位主張:縱系爭契 約當事人為美國Polyera Corporation(下稱美國波利亞公 司)而非上訴人,然上訴人以未經認許成立之美國波利亞公 司名義締結系爭契約,應依民法總則施行法第15條規定負連 帶責任。再退步言,蕭仲欽於簽署系爭契約時任上訴人總經 理,有代表上訴人締約之權,如認其無權代理美國波利亞公 司訂立系爭契約,致伊依約提供服務予上訴人,伊亦得依民 法第110條規定請求上訴人賠償服務費之損害美金18萬元等 語。就上訴人之反訴答辯略以:系爭契約非假交易,上訴人 已依約給付服務費美金30萬元,並交付檢測及代工之化學產 品,足認上訴人為系爭契約當事人,伊受領服務費非不當得 利。上訴人於第一審程序未主張伊不完全給付,於第二審程 序始臨訟追加此項備位主張,且無法證明發生何等實際損害 ,及伊有何可歸責事由,自屬無據等語,資為抗辯(原審為 被上訴人勝訴之判決,即命上訴人給付被上訴人美金18萬元 本息,駁回上訴人之反訴。上訴人就原判決命其給付美金18 萬元本息、駁回其反訴請求新臺幣970萬1,585元本息部分聲 明不服,提起上訴。未繫屬本院部分,茲不贅述)。答辯聲 明:㈠上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 執行。 二、上訴人則以:系爭契約所載當事人為美國波利亞公司,伊為 美國波利亞公司百分之百持股子公司香港商Polyera Hong K ong Limited於臺灣獨資設立之孫公司,時任伊總經理之蕭 仲欽未經美國波利亞公司同意,無權代表簽立系爭契約,自 不成立。伊非契約當事人,被上訴人不得請求伊給付服務費 。如認伊為系爭契約當事人,然該契約係蕭仲欽為掏空公司 ,低價高報,與被上訴人法定代理人許銘案以通謀虛偽意思 表示為之,依民法第87條規定無效。縱兩造間存在系爭契約 ,惟被上訴人未依系爭契約第1條A、B、D款約定開發完成4 種配方之產量擴增方法,定期舉行週會並提交月報,亦未依 該契約附件二交付合格產品,及由4名全職員工提供服務, 且該契約第1條C款約定伊員工得因同條A、B款服務外之目的 使用設備,伊僅使用契約附件三1.2所載ICP-MS設備,被上 訴人僅提供129種樣本之檢測服務,檢測費用每件新臺幣500 元,伊每月至多須給付服務費新臺幣6萬4,500元。被上訴人 以伊遲延付款為由於105年3月31日終止系爭契約,於105年2 月至同年6月間未依該契約提供服務,伊毋庸給付服務費。 又美國波利亞公司於105年2月間財務艱困,此後雙方再無合 作,屬契約成立時無法預料之情事變更,應免除伊給付義務 。縱認伊應給付服務費,系爭契約約定A、B服務性質為承攬 契約,被上訴人為商人,其報酬請求權已罹於民法第127條 第8款所定消滅時效。依市場行情及價值比例計算被上訴人 完成工作比例僅96分之3,為不完全給付,伊得依民法第227 條規定請求賠償美金17萬4,375元之損害,並以此抵銷等語 ,資為抗辯。反訴主張略以:兩造間無契約關係,被上訴人 受領自104年6月起至同年12月止每月服務費美金4萬元,及1 05年1月給付之美金6萬元,合計美金30萬元(折合新臺幣97 0萬1,585元),屬無法律上原因受有利益,依民法第179條 規定,求為命被上訴人返還新臺幣970萬1,585元本息之判決 等語。並於本院第二審程序就反訴部分追加備位主張:如認 伊應給付上開7.5個月報酬,則被上訴人僅於105年1月12日 試量產1支20公升配方及格,為不完全給付,應依民法第227 條第1項規定賠償新臺幣939萬8,410元等語。上訴聲明:㈠原 判決關於⒈命上訴人給付部分,⒉駁回上訴人後開第3項之訴 及假執行之聲請部分,均廢棄;㈡上開廢棄⒈部分,被上訴人 在第一審之訴駁回;㈢上開廢棄⒉部分,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 人新臺幣970萬1,585元,及自民事答辯暨反訴狀繕本送達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㈣前項聲明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本院之判斷:  ㈠系爭契約成立於兩造之間:   按債權債務之主體,以締結契約之當事人為準,契約成立生 效後,因契約所生之債權債務關係即存在於該締約之當事人 間。而締約之當事人為何人,應以締約當時之事實及其他一 切證據資料作為判斷之標準(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66 1號、112年度台上字第1100、1793號判決意旨參照)。次按 依習慣或依其事件之性質,承諾無須通知者,在相當時期內 ,有可認為承諾之事實時,其契約為成立,民法第161條第1 項定有明文。此即學說上所謂之意思實現,乃依有可認為承 諾之事實,推斷有此效果(承諾)意思。意思實現以客觀上 有可認為承諾之事實存在為要件,有此事實,契約即為成立 。而有無此事實,應依具體情事決定之(最高法院95年度台 上字第969、1816號判決意旨參照)。  ⒈查,系爭契約由被上訴人負責人許銘案於104年7月1日、上訴 人總經理蕭仲欽於104年8月10日簽具,該契約記載當事人為 被上訴人及址設美國伊利諾州之美國波利亞公司,有該契約 在卷可查【見臺灣新竹地方法院(下稱新竹地院)109年度 司促字第6195號卷(下稱6195號卷)第11至27頁,中譯文見 同卷第39至49頁】。上訴人英文名稱為POLYERA TAIWAN COR PORATION LIMITED(見本院卷一第207頁公司登記資料), 與系爭契約記載之美國波利亞公司不同。又上訴人及其會計 、財務、出納人員魏涵渝提出之系爭契約草稿記載當事人則 為Polyera Taiwan Corporation(本院卷一第253頁、卷二 第73至81頁),堪認兩造議約過程中,原擬草稿以上訴人為 契約當事人,嗣合意記載美國波利亞公司為契約當事人。此 有系爭契約第8.2條約定「未經他方當事人之事前書面同意 ,任一方當事人均不得轉讓、委託或以其他方式移轉其在本 協議下之任何權利或義務。儘管有上述規定,POLYERA有權 在無需恆煦事前書面同意之情形下,將本備忘錄之任何權利 轉讓或移轉,及/或委託或移轉其任何義務予其關係企業台 灣POLYERA股份有限公司,惟前提係任何委託均不得免除POL YERA之任何義務」等語可佐(6195號卷第17至19、47頁), 依該條約定,亦見係以美國波利亞公司為當事人而擬具契約 內容。次查,系爭契約第4條提及雙方當事人曾於102年10月 11日訂定相互保密協議(NDA,見6195號卷第15、45頁)。 觀兩造間之電子郵件,上訴人公司員工丁懿萍以該公司名義 與許銘案議定NDA(原審卷第119頁、本院卷二第55頁電子郵 件),惟被上訴人所提NDA記載當事人為美國波利亞公司( 本院卷二第61至63頁),上訴人則稱該NDA未經美國波利亞 公司核閱,係由上訴人法律顧問核閱(本院卷二第96至97頁 )。再查,104年10月間,上訴人供應鏈管理部副理賴秋燕 以電子郵件向被上訴人表示該公司員工及2位美國同事欲至 被上訴人處參觀(本院卷一第152至155頁),並經賴秋燕證 述確曾前往參觀被上訴人之廠房、空間、配置、桶槽設備等 (本院卷一第191至192、194至195頁)。被上訴人公司協理 黃志祥則證稱:波利亞公司美國研發單位人員曾到被上訴人 公司參觀,美國公司總經理曾為系爭契約拜訪被上訴人,但 關於該契約大部分都是與上訴人公司人員聯絡(本院卷一第 397頁)。被上訴人應用技術部及品保部資深經理邱芝瑋亦 證稱:許銘案於104年間表示上訴人欲量產產品而與被上訴 人合作,兩造簽約前有初步參訪並介紹被上訴人公司之生產 與檢驗能力等語(本院卷二第24、30、34頁)。綜合上情, 系爭契約及先前所訂NDA雖以美國波利亞公司契約名義人, 惟係由上訴人公司人員與被上訴人磋商締約。  ⒉再觀系爭契約第1條約定由被上訴人提供配方產量擴增之研究 與開發、生產、設施租用以及給予波利亞員工無監管之使用 、全職員工等服務(6195號卷第11至13、41至43頁)。證人 賴秋燕證稱:美國波利亞公司負責開發前端材料即設計材料 及開發配方,完成開發測試後,將材料及配方寄至臺灣,由 上訴人為大規模尺寸之測試,之後再送樣給客戶,由上訴人 負責客戶服務,上訴人營業內容需受美國波利亞指示等語( 本院卷一第192頁)。依證人黃志祥、邱芝瑋之證述亦可知 ,兩造合作模式係由上訴人提供其配方規格,被上訴人負責 試量產,試量產合格後可大量生產(本院卷一第393、394頁 、卷二第21至23頁)。綜觀上情,依美國波利亞公司與上訴 人間之業務分工,系爭契約第1條約定之配方產量擴增及量 產乃上訴人業務範圍,因此由上訴人洽詢被上訴人合作、約 訪被上訴人廠房及設備,亦由上訴人聯繫溝通系爭契約履行 事宜。且查,上訴人已依系爭契約給付104年7月至105年1月 服務費及105年2月服務費之半數,合計美金30萬元予被上訴 人(詳如附表),嗣未再給付服務費等情,為兩造所不爭( 本院卷一第126頁),且有存摺存款對帳單、國內匯款申請 書、統一發票、轉帳交易明細可查(本院卷一第273至283、 289、291、295、297、299頁)。證人魏涵渝並證稱:其未 在美國波利亞公司任職,不曾經手該公司款項,系爭契約款 項以上訴人名義支付等語(本院卷一第228、235、239至241 頁),亦見系爭契約已付之各期服務費係由上訴人支付。  ⒊綜上各節交互以觀,系爭契約書面雖記載美國波利亞公司為 當事人,惟被上訴人議約對象及實際簽署書面契約之人皆為 上訴人,被上訴人依約提供服務之內容為上訴人業務範圍, 自係由上訴人受領服務,上訴人並依約給付附表所示服務費 。堪認被上訴人對上訴人為系爭契約之要約,上訴人與被上 訴人協商確認該契約內容並簽署之,嗣逐期付款,已有承諾 該契約之事實,依民法第161條第1項規定,系爭契約成立於 兩造間。兩造締約時蕭仲欽為上訴人之總經理,依公司法第 8條第2項規定有權代理上訴人,上訴人主張蕭仲欽非董事長 ,無代理權云云,自無可採。本院既依被上訴人先位主張認 定兩造間成立系爭契約,則被上訴人備位關於民法總則施行 法第15條、民法第170條之主張均毋庸再予審究。  ㈡系爭契約非屬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按表意人與相對人通謀而為虛偽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無 效,民法第87條第1項前段固有明文。惟主張以通謀虛偽意 思表示為法律行為者,應就表意人與相對人間通謀為虛偽意 思表示而欠缺效果意思之情事,負舉證責任。上訴人雖稱上 訴人無量產需求,系爭契約為通謀虛偽意思表示云云。然查 :  ⒈觀上訴人員工吳和虔、羅友志104年7月31日電子郵件,羅友 志表示「若得照PO走,八月底若要有合格的20L,勢必需要 在短時間內完成三次試產才能達到我們的要求」等語,吳和 虔則稱「目前先滿足他們材料以及scale up需求」(本院卷 二第157頁),後續104年9月22日電子郵件提及放量結果品 質通過(本院卷二第161頁)、105年1月6日電子郵件並稱「 1/12~1/13安排做放量生產」(本院卷二第167頁)。證人賴 秋燕亦證稱:兩造於105年1月7日以電子郵件聯絡排測試生 產,確認生產工單及生產條件,此為初期合作之測試生產, 目的為確認被上訴人之能力,此非被上訴人不計價之服務( 本院卷一第192、194頁),並有該日電子郵件可參(本院卷 一第172頁)。次查,證人黃志祥證述上訴人員工頻繁至被 上訴人公司進行檢測,並寄放生產原料在被上訴人倉庫內( 本院卷一第386頁),有照片、統一速達股份有限公司函為 證(本院卷一第73至81、215頁)。證人邱芝瑋亦證稱被上 訴人針對兩造合作案所為檢測項目相當多等語(本院卷二第 25頁),此有電子郵件可佐(本院卷一第156至175頁)。綜 合上情,上訴人欲量產配方,於系爭契約期間安排時程確認 被上訴人生產能力,並為放量生產之規劃,上訴人寄放生產 原料於被上訴人處,被上訴人確有提供系爭契約約定之檢測 、試量產等服務予上訴人,雙方確有合作研發擴增配方產量 之履約行為,難認兩造虛偽訂立系爭契約。上訴人謂其無量 產需求,主張系爭契約為通謀虛偽意思表示,實無可採。  ⒉證人魏涵渝證稱蕭仲欽未依上訴人正常出帳程序付款(本院 卷一第228至235頁),及證人賴秋燕證稱其不知有系爭契約 存在(本院卷一第189頁)等情,至多僅足認蕭仲欽未遵循 公司採購流程、付款政策,或未將締約詳情告知所有員工, 均屬上訴人公司內部管理事項,尚無從推論兩造無訂立系爭 契約之真意。又證人賴秋燕雖證稱:上訴人於104年間與一 些公司共同開發產品應用,尚在測試階段,均未確定量產, 因被上訴人有ICP-MS設備,因此將配方送至被上訴人處進行 陰陽離子規格確認(本院卷一第181至183頁),惟亦稱:上 訴人未來想請被上訴人生產,因此將小量樣品交由被上訴人 做測試,做原料檢驗及20公升試產,但未到生產階段等語( 本院卷一第191、194頁),已足認上訴人確欲與被上訴人合 作開發大量生產配方,且已進行試量產,是上訴人縱無量產 之迫切需求,亦有量產之規劃。參以賴秋燕自承其未參與系 爭契約之訂立(本院卷一第189頁),其所述關於兩造合作 係由上訴人提供人力、被上訴人提供機器等語(本院卷一第 183頁),僅屬其個人意見或臆測,無法證明系爭契約為通 謀虛偽意思表示。  ⒊上訴人另以ICP-MS設備於105年間之價值僅新臺幣637萬元, 被上訴人該年度離子檢測費用為每樣本新臺幣500元,系爭 契約約定1年檢測費用高達美金48萬元,為ICP-MS設備價值 之2.41倍,且顯高於依樣本數計算之檢測費用,主張該契約 為蕭仲欽與許銘案共謀掏空上訴人之假交易,又稱系爭契約 第1條C、D款約定之服務應包含在同條A、B款服務內,系爭 契約有低價高報之通謀情事云云。惟兩造以系爭契約約定之 主要目的係共同合作研究開發量產配方,已如前述,系爭契 約第1條乃例示兩造合作過程中被上訴人須提供之服務、設 備及人力(詳後述),無從割裂逐一計算其價格,兩造合作 研發之過程固須使用ICP-MS設備及為離子檢測,究非由被上 訴人出租該單一設備或僅提供離子檢測服務,自難僅以上開 設備及檢測服務之價值推論系爭契約為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亦無上訴人所稱重複計價、低價高報或虛列不需要之收費項 目等情事。  ⒋上訴人稱其員工羅友志使用系爭契約附件三所示設備,係為 被上訴人進行檢測云云,無非係以證人賴秋燕之證述、電子 郵件等為其論據。惟證人賴秋燕僅稱上訴人曾幫被上訴人做 一些ICP-MS樣品之檢測,並不知該等檢測之前因後果,且不 知何人指派羅友志至被上訴人處協助檢測等語(本院卷一第 183、188至189頁)。次依上訴人所提電子郵件,黃志祥以 電子郵件向兩造員工表示因被上訴人產出結果須與上訴人標 準做比對,因此在104年8月3日、同年月6日、同年月11日進 行3批20公斤生產時,請羅友志到場等語(本院卷二第159頁 ),羅友志同年月21日、同年9月22日電子郵件亦說明其須 至被上訴人處討論放量問題,並就放量生產結果進行化學檢 測(本院卷二第161、169頁)。證人邱芝瑋證稱羅友志為兩 造本件合作轉量產之對接窗口,兩造員工會一起從事檢測, 兩造如認檢測數據有問題,會以被上訴人之產品進行檢測以 交叉比對等語(本院卷二第24、27至28頁)。則兩造依系爭 契約合作,在被上訴人處進行生產及試量產,羅友志因而須 至被上訴人公司討論並對被上訴人提出之生產樣品進行檢測 ,亦屬當然,尚無從僅以羅友志至被上訴人處使用機臺,即 謂其係為被上訴人從事檢測工作,上訴人據此主張系爭契約 為通謀虛偽意思表示,實無可採。至系爭契約第1條C款所載 關於有機溶劑之約定,亦為兩造例示研發過程中可能需使用 之材料,上訴人是否使用該溶劑,乃依實際作業情形而定, 自不能以上訴人未消耗有機溶劑,即謂系爭契約為虛假,上 訴人此部分主張亦難採信。  ⒌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雖以蕭仲欽於3.5代線採購案、臺 科大案、RA爐、軟體採購案等上訴人採購合作案中涉犯背信 、行使業務登載不實文書、填製不實會計憑證、詐欺取財罪 嫌,對其提起公訴(見原審卷第175至211頁),惟上開事實 尚與兩造締結系爭契約無涉,難以比附援引認兩造無締約真 意。該案與系爭契約相關者為檢察官認定兩造於104年8月間 簽訂系爭契約,蕭仲欽於105年2月間自上訴人帳戶提領133 萬8,000元後,未依該契約給付服務費予被上訴人。然兩造 於本件已不爭執被上訴人收受該款即104年12月之服務費美 金4萬元折合新臺幣133萬8,000元(即附表編號6,詳見本院 卷一第126、245、303、399頁、卷二第138頁)。從而,上 訴人以蕭仲欽經檢察官提起公訴,主張系爭契約亦蕭仲欽為 掏空上訴人公司所為通謀虛偽意思表示云云,純屬臆測,自 非可採。  ㈢被上訴人於締約後至105年3月31日前依約提供服務,得請求 上訴人給付未付之105年2月至同年3月服務費美金6萬元:  ⒈查,上訴人為擴增配方產量及大量生產,與被上訴人訂立系 爭契約,該契約第1條約定被上訴人應提供之服務包括配方 產量擴增之研究與開發、生產、設施租用以及給予波利亞員 工無監管之使用、全職員工等節,業經認定如前。依系爭契 約前言,上訴人為擴展有機半導體材料(OSC)之生產能力 而與被上訴人簽訂系爭契約,且「雙方當事人正持續討論有 關在各種領域進行長期業務合作,包括但不限於委託研究與 開發、委託製造與設施租賃,且雙方當事人均欲就有關該等 事項進行協商以達成更加確定之契約」(6195號卷第11、41 頁),且雙方合作目的為量產上訴人之有機半導體材料配方 ,上訴人須提供其配方之規格,由被上訴人提供檢測數據並 負責開發量產,有證人黃志祥證述可參(本院卷一第393、3 94頁),可見系爭契約第1條所列服務內容,係兩造為達成 大量生產上訴人配方之目的,預估後續需有此等合作內容而 為之約定。系爭契約第1條A款雖約定被上訴人應開發並完成 附件一中定義之4種配方之擴增方法,惟該契約之附件一內 容為空白,同條B款亦稱上訴人提供之附件二生產時間表為 滾動式預測,對任一方當事人均不具拘束力(見6195號卷第 13、21頁、譯文見同卷第43頁、本院卷一第105、146頁), 可知締約時上訴人尚未提出其欲擴增產量之配方,兩造仍在 嘗試擴增配方產量之方法,系爭契約第1條約定之服務內容 係依兩造業務合作之初步規劃而列出之例示合作項目,雙方 依此例示內容持續測試、討論、協商,再依據實際合作情形 訂立後續之契約。次查,系爭契約第2條約定:「鑒於恆煦 提供第1條定義之服務,POLYERA應於本備忘錄有效期間支付 恆煦每月費用美金40,000元,恆煦將為此於每月月底開具發 票。雙方當事人同意具體之付款條件將於本案契約中進行協 商」(6195號卷第15、43頁)。從而,被上訴人提供系爭契 約第1條例示之兩造合作項目相關服務,上訴人即有依約給 付每月服務費美金4萬元之義務。  ⒉再查,證人賴秋燕證稱上訴人交由被上訴人進行原料檢驗及2 0公升試產,已如前述。被上訴人針對系爭契約,由品保及 生產部門共同負責,成立專案小組,成員包括黃志祥、邱芝 瑋及負責品質檢驗之蘇芸嬋、徐慧軒、負責製程及設備之簡 哲弘、陳文浩等人,並即時報告檢測數據及資訊予上訴人, 經證人邱芝瑋、黃志祥證述綦詳(本院卷二第22、23、28、 29、35頁、卷一第393、394頁),堪認兩造確有合作進行研 究開發配方產量之擴增。上訴人專案小組成員中,邱芝瑋、 簡哲弘、黃志祥、林文福、王逸銘、謝東宏等人均具10年以 上經驗,有證人黃志祥、邱芝瑋證述可憑(本院卷一第391 頁、卷二第21、31頁),並有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可稽( 見本院卷二第129至131、136至137頁及個資卷),即已由資 深工程師及具化學背景之工程師等全職員工提供服務。又系 爭契約附件三1.1所列之設備為生產配方時所需設備,上訴 人亦有其中某些設備,但規模較小,經證人賴秋燕證述明確 (本院卷一第184至185頁);上訴人員工頻繁至被上訴人公 司進行檢測及操作機臺,最常使用ICP-MS設備,亦使用其他 設備,兩造合作期間除非有被上訴人其他客戶進行稽核,否 則附件三1.1所列生產設備及廠務設施均專供上訴人使用, 上訴人確使用附件三1.2所示檢測設備進行檢測等情,亦經 證人黃志祥、邱芝瑋證述在卷(見本院卷一第386、388、39 7頁、卷二第25、26、33頁)。綜合上情,兩造締結系爭契 約後,被上訴人以其員工組成專案小組,研究擴增量產上訴 人之配方,並提供該契約附件三所示設備供上訴人使用,已 依約提供服務。上訴人雖以羅友志於104年8月4日電子郵件 稱「我們無法將產品一直佔用在他們的桶槽內」等語,主張 被上訴人未提供專用之生產設備云云。惟觀該封電子郵件可 知,羅友志意在表達須將產品樣品帶回上訴人公司進行品質 驗證(見本院卷二第163頁),而非被上訴人未依系爭契約 提供生產設備,上訴人擷取其片段敘述而為上開主張,自難 採信。  ⒊至證人賴秋燕雖稱:被上訴人未依系爭契約附件二時程生產4 種配方,僅做到20公升之規格,且未達到最終合格標準等語 (本院卷一第186至187頁)。然查,羅友志於104年9月22日 寄送予兩造員工之電子郵件表示「附件為T3002 20公斤,兩 個批次的放量結果,Film QC方面均為Pass。Chemical test 為在Consistent(指被上訴人)做的結果,主要有進行Visc osity, Water Content,比重及particle等項目,因我們的S PEC未定義,所以目前處於收集data的階段」(本院卷二第1 61頁),上訴人自承其於該日仍未定義配方規格(本院卷二 第146頁),堪認兩造依系爭契約已開始進行20公升之放量 生產,品質檢驗亦為合格。再者,兩造合作內容須由上訴人 提供其配方,雙方始能就此研發擴增量產,已如前述,依系 爭契約第1條B款文義及證人黃志祥、邱芝瑋之證述(本院卷 一第389、395頁、卷二第32頁),均可知該契約附件二所載 產量僅為預估,可依實際研發及生產狀況調整其時程。證人 邱芝瑋證稱:依雙方合作模式,如上訴人未提供物品、未要 求生產,被上訴人即無法進行作業,本件因上訴人配方不成 熟,僅提供2個配方,且僅交第1種配方由被上訴人進行原料 檢驗,復持續有未送原料或有問題等遲延情形,實無可能依 系爭契約附件二於105年6月底前完成4種配方均600公升之大 量生產,若上訴人提供其配方及訂單,被上訴人可達到系爭 契約附件二所示之產能等語(本院卷二第23、27至32、34頁 ),核與系爭契約附件一未記載4種配方之情形,及羅友志 於上揭電子郵件所載內容相符,應堪採信。又賴秋燕於104 年7月30日以電子郵件向羅友志表示:「你給我的資訊是一 次先把一隻配方做完,像這次一個月就用了60L,已經超過 我的預期,其實備料有點吃緊……這次生產的時間也讓我有點 措手不及,因為我一直以為要先做雙方原料檢測手法確認, 結果忽然就是下禮拜一要生產,一定要在今天寄出明天到貨 ,禮拜一才能如期生產。這樣太緊張了,如果臨時有一點意 外,Scale up的排程就會delay」等語,羅友志於翌日以電 子郵件中回覆:「因為我們的材料較特殊,加上資料並不齊 全,Consistent不是很願意接受我們的量產要求,才會退而 求其次,先選定一隻For(指配方)以三次試產來建立相關 的process後,才上線正式生產,並不是一次就把幾個月的 量給生產完」(本院卷二第157至158頁),可見系爭契約附 件二所載時程過於緊湊,上訴人不及提供原料及量產資料, 因此僅以1支配方進行試量產;羅友志於上揭電子郵件係說 明兩造合意先建立試產程序再正式生產,上訴人執此郵件謂 兩造有不量產之共識云云,要屬誤會。綜觀上情,兩造以系 爭契約約定合作擴增配方產量,該契約附件二之產量僅為預 估,尚須上訴人提出其欲量產之配方,經研究開發並檢測合 格後,始能依上訴人之需求進行量產,惟兩造開始合作研發 擴增配方產量時,上訴人僅提出1支配方,且遲未定義配方 規格,因此生產時程確有調整,則兩造合作結果雖未達系爭 契約附件二約定之產量,亦難以此逕謂被上訴人未依債之本 旨提供服務。  ⒋再查,羅友志因黃志祥與吳和虔請其協助,而於105年3月30 日至同年月31日至出差被上訴人公司進行電位滴定儀參數調 整乙節,有電子郵件可參(本院卷二第181頁),佐以羅友 志為上訴人公司關於系爭契約之聯絡人,須至被上訴人公司 進行檢驗,已如前述,可見兩造於105年3月31日前仍合作從 事實驗。  ⒌綜上,兩造訂立系爭契約後,至105年3月31日以前,確由被 上訴人以人力、場地及設備提供服務,從事擴增上訴人配方 產量之研究開發。被上訴人既已依約提供服務,自得依系爭 契約第2條約定請求上訴人給付未付之105年2月服務費半數 即美金2萬元、同年月3月服務費美金4萬元,合計美金6萬元 。   ㈣系爭契約經兩造合意於105年3月31日終止:  ⒈依系爭契約前言可知,兩造以該契約為備忘錄,欲於合作後 進一步訂立本案契約(Agreement)。該契約第6.2條並約定 :「本備忘錄於下列情形將視為終止:A.被本案契約取代, 或B.經雙方書面同意終止,或C.經任一方當事人終止,原因 係他方當事人之重大違約,且於非違約當事人發出該違約之 書面通知後30日內未補正」(見6195號卷第11、17、41、45 至47頁)。  ⒉查,許銘案於105年3月23日13時6分寄送電子郵件予上訴人公 司員工吳和虔稱:「感謝您今早來訪說明!如早上跟您報告 ,因為帳款已延遲甚久,截至今天並為看到貴公司有支付, 本月初恆煦董事會已決議並告知Rick,根據合約,恆煦將於 2016/03/31終止合約,並請諒解我們財物與法務會進行對帳 款嚴重逾期的客戶所採取的標準法律程序」(本院卷一第32 1頁),此封電子郵件所提及之Rick(Rick Vingerelli)於 104年7月初至105年4月間以美國波利亞公司職位在在上訴人 公司工作,從事量產計畫,有證人魏涵渝證述及Rick簡歷可 證(見本院證物卷第135、161頁)。上訴人收受上開電子郵 件後,隨即於同日14時49分許匯付新臺幣194萬5,200元(即 附表編號7,折合美金6萬元,見本院卷一第311、317至319 頁)予被上訴人,依證人魏涵渝證述,此時蕭仲欽已離職, 該筆款項為美國波利亞主管指示支付,用以與被上訴人討論 系爭契約後續處理方式(本院卷一第234頁),核與其所提 電子郵件內容相符(本院卷一第313頁)。嗣許銘案於105年 4月6日寄送予上訴人法定代理人菲利浦稻垣(Pilippe Inag aki)之電子郵件中表示:「So we had some conclusion w ith Rick that we had to terminate the contract by 3/ 31 and come out with a better new agreement with Pol yera thereafter. But this requires that all AP of Po lyera to CEMI should be paid by 3/31.」(原審卷第141 頁),以書面向上訴人表示兩造已合意於105年3月31日終止 系爭契約,欲訂立本案契約,並要求上訴人先行付清未付服 務費,菲利浦稻垣則表示希望可遞延至5月15日付款,並對 終止系爭契約乙事回應稱:「I very much hope that we c an re-establish a long term collaboration in the nea r future.」(原審卷第143頁)。佐以被上訴人未能提出兩 造於105年4月1日後仍依系爭契約繼續合作,或其於105年4 月至同年6月間依該契約提供服務之證據,堪認上訴人於105 年3月23日給付美金6萬元後,兩造原欲磋商訂立本案契約, 即依系爭契約第6.2條B款約定合意於105年3月31日終止該契 約。系爭契約既經終止,被上訴人亦未繼續提供服務,則其 依系爭契約第2條、民法第528條、第547條規定請求上訴人 給付105年4月至同年6月之服務費,均屬無據。被上訴人此 部分請求既屬無據,上訴人就其此部分請求所提出之抵銷抗 辯即毋庸審究,附此說明。  ㈤本件並無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   查上訴人於105年3月23日經被上訴人催告後隨即於同日支付 附表編號7款項,非無支付能力,且兩造於系爭契約在同年 月31日終止前,仍持續合作並由被上訴人提供研發擴增配方 產量之服務,均如前述。上訴人未提出其他證據證明簽訂系 爭契約後有情事變更,且非當時所得預料,而依其原有效果 顯失公平之情形,其主張依情事變更原則免付105年2月至3 月之服務費美金6萬元,洵屬無據。  ㈥上訴人之時效抗辯為無理由:   按民法第127條第8款將商人、製造人、手工業人所供給之商 品及產物之代價,規定適用2年短期時效,係因此項代價多 發生於經常及頻繁之交易,宜儘速履行,故賦予較短之時效 期間,以促其從速確定。查,系爭契約前言提及被上訴人專 門從事半導體加工材料開發與製造,因考慮擴大其產品種類 及擴展代工製造業務,而與上訴人持續討倫在各種領域進行 長期業務合作,該契約第1條亦提及兩造為擴增上訴人配方 之產量而進行合作,被上訴人提供該條所定之服務(servic es),提供人力、場地、設備為擴增配方產量之研究開發, 即以該公司人力物力提供勞務獲取報酬,該契約第2條約定 附件二之量產時程對兩造無拘束力,即雙方未約定被上訴人 須完成一定工作始能獲得報酬,核其契約性質應屬委任契約 ,上訴人基於被上訴人提供服務而給予報酬。被上訴人基於 嘗試擴展產品種類及代工製造業務之目的而締約系爭契約, 其提供予上訴人之服務,尚非日常頻繁之交易,與民法第12 7條第8款所定商人供給商品及產物之代價有別。從而,被上 訴人請求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2條給付之服務費非屬承攬報 酬或供給商品之代價,上訴人抗辯其請求權罹於民法第127 條所定消滅時效,自無可採。  ㈦上訴人抵銷抗辯為無理由:     查,被上訴人於105年2月至同年3月依系爭契約提供服務, 系爭契約附件二所載生產數量僅為量產之預估,並無拘束力 等節,業據認定如前,則上訴人以被上訴人未達成附件二之 量產,主張其未依債之本旨給付,洵屬無據。此外,上訴人 未舉證證明被上訴人於上開期間之給付不合於債之本旨,暨 其因此受有何等損害,其主張依民法第227條第1項規定請求 被上訴人賠償損害並為抵銷,即無可採。  ㈧上訴人反訴主張均為無理由:   兩造合意成立系爭契約,被上訴人依約提供人力、場地及設 備,與上訴人合作研究開發擴增配方產量,均如前述。是被 上訴人依系爭契約受領附表所示服務費美金30萬元即新臺幣 970萬1,585元,非無法律上原因,上訴人反訴先位依民法第 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返還上開服務費,自屬無據。又上 訴人無法舉證證明被上訴人於上開期間未依債之本旨提供服 務,其反訴備位主張被上訴人不完全給付,依民法第227條 第1項規定請求賠償損害新臺幣939萬8,410元,亦無理由。  ㈨末按當事人不得在第二審訴訟程序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 但對於在第一審已提出之攻擊或防禦方法為補充者、如不許 其提出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47條第1項但 書第3款、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本件被上訴人自起訴時即主 張兩造間成立系爭契約,其於本院第二審程序主張兩造依民 法第161條第1項規定之方式成立契約,核屬對第一審已提出 之攻防方法為補充,非為訴之追加變更。其次,上訴人於原 審已主張系爭契約為假交易,其於本院第二審程序稱該契約 乃通謀虛偽意思表示,亦屬對第一審已提出之攻擊防禦方法 為補充。其於第二審程序另提出依不完全給付損害賠償為反 訴備位請求及抵銷抗辯、時效抗辯、情事變更原則等,及被 上訴人備位依民法第110條、民法總則施行法第15條所為主 張,均攸關本件訴訟勝負,如不許兩造提出,顯失公平。是 兩造所提上開新攻擊防禦方法,均合於上開規定而應准許, 併此說明。 四、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2條約定請求上訴人給付 美金6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09年11月10日(見 新竹地院109年度司促更字第7號卷第15頁送達證書)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自屬正當,應予准許; 其逾此部分之請求則無理由,不應准許。上訴人依民法第17 9條規定,反訴請求被上訴人給付新臺幣970萬1,585元本息 ,為無理由,亦不應准許。從而原審就被上訴人之請求不應 准許部分,命上訴人給付,並為此部分假執行之宣告,自有 未洽,應由本院廢棄改判如主文第2項所示。至被上訴人之 請求應准許部分,及上訴人之反訴請求部分,原審為上訴人 敗訴之判決,理由雖與本院略有不同,但結論並無二致,仍 應予維持。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 ,為無理由,應駁回其此部分之上訴。上訴人於本院第二審 程序就反訴部分追加備位依民法第227條第1項為請求,亦無 理由,應予駁回;其反訴備位請求既屬無據,此部分假執行 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據, 經本院斟酌後,認均不足影響本判決結果,爰不逐一論列, 附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一部為有理由、一部為無理由,依民事 訴訟法第450條、第449條第2項、第79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松鈞               法 官 吳孟竹               法 官 楊舒嵐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常淑慧 附表: 編號 服務費月份 付款日期 約定付款數額 (美金) 實際付款數額 (新臺幣) 1 104年7月 104年7月20日 40,000 1,242,400 2 104年8月 104年8月31日 40,000 1,302,000 3 104年9月 104年9月30日 40,000 1,318,000 4 104年10月 104年11月9日 40,000 1,295,985 5 104年11月 104年12月9日 40,000 1,260,000 6 104年12月 105年2月1日 40,000 1,338,000 7 105年1月及 105年2月半額 105年3月23日 60,000 1,945,200 合計 300,000 9,701,585

2025-02-26

TPHV-112-重上-468-20250226-1

金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金上訴字第13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林子潔 選任辯護人 林祈福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3年度金訴 字第1299號中華民國113年12月11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 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4354號),提起上訴,本院判 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林子潔緩刑貳年,並應依附表所示給付方式及金額,向高煥南、 劉嘉芳支付損害賠償。   事實及理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48條於民國110年6月18日修正施行:「上 訴得對於判決之一部為之。對於判決之一部上訴者,其有關 係之部分,視為亦已上訴。但有關係之部分為無罪、免訴或 不受理者,不在此限。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 安處分一部為之。」經查,原審判決後,被告林子潔於本院 準備程序及審理時均陳稱,僅對原判決量刑部分提起上訴, 對原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論罪法條、罪數部分不提起上訴 等語(見本院卷第78頁、第145頁),是本件有關被告之審判 範圍僅及於原判決量刑部分,原判決關於被告之犯罪事實、 論罪法條、罪數部分之認定,均不在本件審理範圍內,此部 分以第一審判決書所記載之事實、證據、論罪為審判基礎引 用之不再贅載。 二、駁回上訴之理由: ㈠、原判決以被告本件幫助詐欺取財、幫助洗錢等犯行,事證明 確,因予適用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刑法第2條第 1項、第11條前段、第30條第1項、第2項、第339條第1項、 第55條、第42條第3項,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等規定, 並審酌被告率爾將金融帳戶提供予詐欺集團成員使用,不啻 助長訛詐風氣,徒增執法人員犯罪偵查追訴之困難,並造成 起訴書附表所示之人被詐騙而蒙受金錢損失,實有不該。另 考量被告否認犯行之態度,且迄未與任何起訴書附表所示之 人達成和解或賠償損失,兼衡其供稱之智識程度、家庭經濟 狀況(見原審卷第226頁)等一切情狀,量處有期徒刑4月, 併科罰金新臺幣(下同)6萬元,及諭知罰金如易服勞役之折 算標準。經核原判決所為刑之宣告,係以被告之責任為基礎 ,審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事項及其他一切情狀後而為,所 量定之刑亦未逾越法定刑範圍或有何違反比例原則、公平原 則及罪刑相當原則之情形,尚稱允當。 ㈡、被告固以其已坦承犯行,且與被害人高煥南、蕭聿玹、余宗 政、張獻祠、曾鈺葳、劉嘉芳等6人和解或調解成立,且已 依約賠償蕭聿玹、余宗政、張獻祠、曾鈺葳完畢,被害人高 煥南、劉嘉芳則同意被告分期給付和解金,有本院和解筆錄 、原審法院114年度新小移調字第4、6號及114年度新司簡調 字第12號調解筆錄、郵政跨行匯款申請書、本院公務電話查 詢紀錄表(見本院卷第117至118頁、第121至125頁、第163至 176頁),犯後態度良好,原審未及審酌上情,對被告量刑過 重為由,提起上訴,指摘原判決不當。惟量刑又稱為刑罰的 裁量,是指法官就具體個案在應適用刑罰的法定範圍內,決 定應具體適用的刑罰種類與刑度而言。由於刑罰裁量與犯罪 判斷的定罪,同樣具有價值判斷的本質,其中難免含有非理 智因素與主觀因素,因此如果沒有法官情感上的參與,即無 法進行,法官自須對犯罪行為人個人及他所違犯的犯罪行為 有相當瞭解,然後在實踐法律正義的理念下,依其良知、理 性與專業知識,作出公正與妥適的判決。我國在刑法第57條 定有法定刑罰裁量事實,法官在個案作刑罰裁量時,自須參 酌各該量刑因子,並善盡說理的義務,說明個案犯罪行為人 何以應科予所宣告之刑。量刑既屬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的 事項,乃憲法保障法官獨立審判的核心,法院行使此項裁量 權,亦非得以任意或自由為之,除應符合法定要件之外,仍 應受一般法律原理原則的拘束,亦即仍須符合法律授權的目 的、法律秩序的理念、國民法律感情及一般合法有效的慣例 等規範,尤其應遵守比例原則及平等原則的意旨,避免個人 好惡、特定價值觀、意識型態或族群偏見等因素,而影響犯 罪行為人的刑度,形成相類似案件有截然不同的科刑,以致 造成欠缺合理化、透明化且無正當理由的量刑歧異,否則即 可能構成裁量濫用的違法。如原審量刑並未有裁量逾越或裁 量濫用的明顯違法情事,當事人即不得任意指摘其為違法, 上級審也不宜動輒以情事變更(如被告與被害人於原審判決 後達成和解)或與自己的刑罰裁量偏好不同,而恣意予以撤 銷改判。本件原審於審酌上情後,量處被告上開刑期,衡情 其刑之量定已審酌刑法第57條所列事項,並以行為人之責任 為基礎,使罰當其罪而符合罪刑相當原則,具妥當性而無違 刑罰權之分配正義,客觀上要難謂有何濫用權限、輕重失衡 或逾越法律所規定範圍之情事,且原審判決時雖因被告否認 犯行且未與本案9名被害人和解,而未就上開科刑因子採為 量刑基礎,然被告於事證明確之情形下,仍自警詢、偵訊以 迄原審審理時,一再否認犯行,耗費諸多司法資源,當難因 被告經原審耗費司法資源調查卷內證據,辛苦勾稽比對事證 後,認定被告有罪並予科刑,而因被告上訴不再辯解,以此 否定原判決耗費之心力,遽認原判決量刑不當予以任意撤銷 改判,被告以其上訴後坦承犯行,指摘原判決未及審酌量刑 過重,難謂可採。又被告與被害人高煥南、蕭聿玹、余宗政 、張獻祠、曾鈺葳、劉嘉芳等6人調解或和解成立,並已依 約給付被害人蕭聿玹、余宗政、張獻祠、曾鈺葳賠償金額, 被害人高煥南、劉嘉芳則同意被告日後分期給付約定賠償款 項,固足以認定被告知所悔悟,有意彌補其犯行造成之損害 ,犯後態度已與原審審理時有所不同,惟犯後態度僅為原判 決量刑事由之一,並非量刑之決定性因素,參以被告本件犯 罪情節不輕,造成本案9名被害人高達428,993元之財產損失 ,犯行造成相當程度損害,原判決考量被告各項有利、不利 因素後,仍予以量處低度刑,不僅表彰被告犯行侵害法益之 嚴重性,亦有助於達到預防及教化目的,故考量被告之犯罪 情節、所生危害,縱原判決考量被告尚未與被害人調解成立 此一不利被告事由後,亦僅量處被告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 金6萬元,原判決所量處刑度並未過重,其刑之量定堪稱允 當。從而,被告上訴意旨主張原審量刑過重,因而指摘原判 決不當,經核非有理由,應予駁回。   ㈢、查被告未曾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附卷可參。其因一時失慮,偶罹刑典,犯後坦承 犯行並已與本案9名被害人中之6名調解或和解成立,且已依 約賠償被害人蕭聿玹、余宗政、張獻祠、曾鈺葳完畢,被害 人高煥南、劉嘉芳則同意被告以如附表所示方式給付被害人 高煥南、劉嘉芳,可見被告有誠意盡力填補其所造成之損失 ,業如前述,被害人高煥南、蕭聿玹、余宗政、張獻祠、曾 鈺葳、劉嘉芳均同意原諒被告並給予被告緩刑宣告,上情足 見被告已知悔悟,至於被害人李橋坪、李芋萱、曾柔綺部分 ,被告雖未賠償渠等所受損害,但因被害人李橋坪、李芋萱 、曾柔綺並未到庭或提出民事賠償訴訟,亦從未具狀表示任 何意見,本院無從審酌被害人李橋坪、李芋萱、曾柔綺之意 見,然考量被害人李橋坪、李芋萱、曾柔綺等人所受損害非 鉅,且被告於本院審理時表達有意願與被害人李橋坪、李芋 萱、曾柔綺和解,並請本院聯繫此3名被害人,但仍無法與 此3名被害人成功聯繫,是被告就此部分亦已盡其彌補損害 之誠意,當不能因此抹殺被告彌補其行為所造成損害之努力 ,另衡以被告目前尚在學中,年紀尚輕,有必要給予被告自 新機會,以鼓勵被告日後專心向學,為社會及公眾利益做出 更大貢獻,故衡酌全部情節及被告經此偵審程序與科刑之教 訓,當能知所警惕,信無再犯之虞,因認對其所宣告之刑, 以暫不執行為適當,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併予 宣告緩刑2年,另因被告尚未依其與被害人高煥南、劉嘉芳 間之和解或調解條件履行完畢,為督促被告依約履行,故依 刑法第74條第2項第3款規定,命被告依附表所示給付方法, 支付被害人高煥南、劉嘉芳財產上之損害賠償,以勵自新。 被告如違反於緩刑期間內履行本判決所諭知如附表所示賠償 被害人高煥南、劉嘉芳損害之負擔,情節重大者,檢察官得 依刑事訴訟法第476條、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規定,聲 請撤銷對被告所為之緩刑宣告,併予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第364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刑法 第74條第1項第1款、第2項第3款,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王聖豪提起公訴,檢察官趙中岳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瑛宗                    法 官 黃裕堯                    法 官 李秋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 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劉紀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 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 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 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前二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附表: 告訴人 給付方式及金額(新臺幣) 高煥南 一、被告應給付72,000元予高煥南。 二、給付方法:被告應於114年3月15日、114年4月15日、114年5月15日,各給付高煥南24,000元,如有一期未履行,視為全部到期。 劉嘉芳 一、被告應給付70,000元予劉嘉芳。 二、給付方法:被告應自114年3月起,按月於每月15日前各給付劉嘉芳5,000元,至全部清償完畢為止,如有一期未履行,視為全部到期。

2025-02-26

TNHM-114-金上訴-131-20250226-1

簡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規劃設計費用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0年度簡上字第68號 上 訴 人 凱樂網頁設計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陸正凱 被 上訴人 鉅莊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莊煌星 訴訟代理人 林姿瑩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規劃設計費用事件,上訴人對於本院柳營 簡易庭於民國110年2月4日所為109年度營簡字第632號第一審判 決,提起上訴後,為訴之追加,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追加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於第二審為訴之追加,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之。但有下 情形之一者:1.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2.擴張或減縮應受 判決事項之聲明者。3.因情事變更而以他項聲明代最初之聲 明者。4.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非當 事人之人為當事人者。5.訴訟進行中,於某法律關係之成立 與否有爭執,而其裁判應以該法律關係為據,並求對於被告 確定其法律關係之判決者。6.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 結者。此觀諸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準用同法第446條 第1項規定自明。  二、查,本件上訴人原起訴主張:被上訴人於民國109年4月28日 與上訴人訂立LAVI網站(下稱系爭網站)委託設計及維護合 約書(下稱系爭合約),雙方約定由被上訴人將LAVI品牌網 站軟體開發與規劃設計案,交由上訴人及訴外人即上訴人之 法定代理人陸正凱承攬(按:上訴人承攬之工作,下稱系爭 工作);承攬報酬不含營業稅為新臺幣(下同)316,000元 ;並約定由被上訴人於系爭合約簽訂時,給付報酬總額之50 %(下稱第1期款);於系爭網站上線測試時,給付報酬總額 之20%(下稱第2期款);於系爭網站經上線測試無誤,且上 訴人及陸正凱交付程式原始碼、完整程式包、網站架設管理 說明書(含教學)/管理使用說明書(含教學)予被上訴人 ,被上訴人驗收無誤後,給付報酬總額30%(下稱第3期款) 。茲因上訴人業已完成系爭工作,被上訴人至今仍未給付報 酬;為此,爰依系爭合約第4條約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第1 期款與第2期款含營業稅之金額、第3期款不含營業稅之金額 ,並多給49,059元,共計376,119元,暨遲延利息等語(前 開訴訟,下稱原訴)。嗣於114年2月26日本院言詞辯論時, 追加主張被上訴人自109年5月起至113年12月止,每月使用 上訴人主機之費用,應給付費用112,000元,並聲明求為判 決:被上訴人應再給付上訴人112,000元及自系爭書狀送達 被上訴人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下稱追加之訴)。茲因被上訴人不同意上訴人所為前述訴之 追加,核與他造同意之情形,已有不符。其次,上訴人於原 訴主張之原因事實,乃主張依系爭合約第4條規定,請求被 上訴人給付報酬;於追加之訴主張之原因事實,則係主張被 上訴人自109年5月起至113年12月止,每月使用上訴人之主 機,應給付上訴人費用;因原訴與追加之訴主張之原因事實 ,迥然不同,請求之基礎事實,難謂同一。再者,上訴人所 為前述訴之追加,又非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因 情事變更而以他項聲明代最初之聲明、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 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事人、訴訟進行 中,於某法律關係之成立與否有爭執,而其裁判應以該法律 關係為據,並求對於被告確定其法律關係之判決之情形;且 原訴已達可為裁判之程度;而被上訴人就追加之訴尚未提出 防禦方法並為充分之辯論;若准許上訴人為訴之追加,顯然 有礙於被上訴人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從而,上訴人所為訴 之追加,核與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準用同法第446條 第1項規定不符,不應准許。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63條、第249條第1項第 6款、第95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葉淑儀                            法 官 林雯娟                            法 官 伍逸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張仕蕙

2025-02-26

TNDV-110-簡上-68-20250226-2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撤銷許可登記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9號 聲 請 人 黃自強 相 對 人 蔡穎育 蔡意仁 陳沛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抵押權登記等事件,聲請人聲請撤銷訴訟 繫屬許可登記,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中華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六月二十六日所為一一三年度訴聲字 第五號民事裁定就相對人陳沛宏如附表所示不動產之訴訟繫屬事 實登記許可,應予撤銷。 其餘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訴訟繫屬事實登記之原因消滅,或有其他情事變更情形, 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得向受訴法院聲請撤銷許可登記之裁定 ,民事訴訟法第254 條第11項前段定有明文。又原告為訴訟 繫屬事實登記後,倘其登記之原因消滅(例如原告撤回其聲 請或同意被告處分),或有其他情事變更情形(例如本案請 求所據之權利嗣後消滅或變更,或經證明確不存在),應許 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得聲請撤銷許可登記裁定(同條項修正 理由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因113年度訴聲字第5號裁定准予供 擔保就附表所示不動產(下稱系爭不動產)為訴訟繫屬事實 之登記,惟因聲請人資金調度需求,認現無再為訴訟繫屬登 記之必要,爰依法聲請撤銷訴訟繫屬事實之許可登記等情。 三、經查:聲請人和請求塗銷抵押權登記等事件(即本院114年 度審重訴字第6號)聲請就陳沛宏所有之系爭不動產為許可 為訴訟繫屬事實之登記,經聲請人向本院提存擔保金新臺幣 (下同)386萬後,本院以113年度訴聲字第5號裁定,聲請 人供擔保後,高雄市政府地政局大寮地政事務所已依囑辦理 訴訟繫屬事實之註記在案,此有系爭不動產土地建物查詢資 料在卷可佐,並經本院取113年度訴聲字第5號、114年度審 重訴字第6號、113年度存字第894號卷宗查閱屬實。而聲請 人提起本件聲請,經本院確認其乃撤回其前為訴訟繫屬事實 登記之意思,此有本院電話紀錄在卷可佐,足認本院前囑訴 訟繫屬事實登記之原因消滅,其聲請撤銷許可登記,經核自 無不合,應予准許。惟前本院前僅准就相對人陳沛宏准許為 訴訟繫屬之登記,故聲請人另聲請撤銷相對人蔡穎育、蔡意 仁之部分,並無所憑,不應准許。 四、本件聲請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鄭 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楊姿敏 附表 編號 性質 地號 權利範圍 登記名義人 1 土地 高雄林園區港子埔段1057地號 1/5 陳沛宏 2 土地 高雄市○○區○○○段0000地號 全部 陳沛宏

2025-02-26

KSDV-114-聲-29-20250226-1

家親聲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履行協議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親聲抗字第47號 抗 告 人 戊○○ 代 理 人 陳俊翰律師 相 對 人 甲○○ 代 理 人 許富雄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協議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2年6月30日 本院111年度家親聲字第212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合議庭裁定如 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相對人應給付抗告人新臺幣壹拾肆萬壹仟伍佰元,及其中新臺幣 壹拾萬元自民國111年4月11日起、另新臺幣肆萬壹仟伍佰元自民 國111年11月10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 相對人應自民國111年4月1日起至未成年子女丁○○(民國000年0 月00日生)年滿20歲之前一日止,按月於每月10日前給付新臺幣 伍萬元予抗告人。 相對人應自民國111年4月1日起至未成年子女丁○○(民國000年0 月00日生)年滿20歲之前一日止,每年於其領取所任職公司發放 年終獎金後翌日,給付年終獎金之半數予抗告人。 聲請及抗告程序費用均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人於原審聲請意旨略以:兩造原為夫妻關係,共同育有 子女乙○○、丙○○、丁○○,嗣於民國106年9月21日簽署離婚協 議書(下稱系爭離婚協議),並約定3名子女由兩造共同監 護,且由抗告人擔任主要照顧者,相對人應自106年10月1日 起至丁○○年滿20歲止,按月於每月10日給付新臺幣(下同) 5萬元予抗告人,及於每年之年終獎金發放後翌日將其中半 數獎金匯款予抗告人作為扶養教育費用。惟於109年期間, 相對人突以罹患大腸急躁、失眠、胃食道逆流及血壓居高不 下等症狀而導致身體不適等理由,並主張前開事由有符合情 事變更之情形向法院提起酌減扶養費之聲請(本院109年度 家親聲字第471號,下稱前案),且於前案審理時聲稱抗告 人名下有房產、車輛,相對人無需給付扶養費等語,更於前 案遭法院駁回後,向任職之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英業 達公司)提出離職,以此拒絕給付每月5萬元之扶養費。實 際上,依據英業達公司之回函內容,可知相對人離職之事由 ,乃係自行申請留職停薪及自願離職,並非出於上開罹患疾 病之不可歸責事由,且觀諸110年11月7日,相對人於臉書社 群平台個人頁面張貼文章內容提及辦理離職手續等事宜,相 對人友人於文章下方留言詢問相對人身體狀況,相對人尚回 稱身體狀況還好,並於前一日甫進行夜跑7公里之高強度運 動等情,可知相對人身體強健,再依據相對人於111年11月7 日發表之文章所附照片,可見桌上擺放酒瓶、酒杯,依照常 理而言,若相對人罹患大腸急躁、失眠、胃食道逆流及血壓 居高不下等疾病,且病痛程度已達放棄原有知名企業之工作 ,如何仍從事高強度運動及飲酒等行為,顯見相對人聲稱因 身體不適無法從事原有工作等情事,均非事實,顯係相對人 惡意所造成。再者,相對人於書狀中自陳目前有從事打零工 、外送及代購等工作,又從事打零工、外送及代購等工作收 入實際難以查證,且打零工、外送及代購等業務,每月收入 達10萬元以上者所在甚多,則相對人每月收入是否較任職英 業達公司期間較少,無從得知或查證,縱相對人確有收入減 少之情形,亦屬相對人基於個人生涯規劃所導致,非因客觀 環境改變而造成無法預料之變動,顯與情事變更原則之內涵 相違背。況兩造於婚前本有共識,婚後財產應登記在抗告人 名下,此亦與兩造離婚條件或扶養費用毫無關聯,相對人臨 訟以前開事由作為減輕扶養費之責任,自無理由。抑且,相 對人若認為離婚協議書之約定每月給付5萬元應包含3名子女 健保費,則相對人應先扣除3名子女健保費之後,再將其餘 款項匯款予抗告人即可,顯見相對人臨訟提出3名子女之抵 銷健保費,並非實在,是相對人應依系爭離婚協議之約定給 付扶養費,並無疑問。綜上,相對人於前案遭法院駁回後, 竟採取故意離職之極端手段惡意規避履行系爭離婚協議之責 ,甚至迄今仍封鎖3名子女之聯絡方式,相對人此舉實在有 愧對為人父之責。另抗告人目前從事工作大多為短期約聘性 質而收入不穩定,雖盡力維持3名子女生活運作正常,仍因 家中負擔沈重而漸入不敷出,為求保障3名子女之日常生活 無虞,為此,依據系爭離婚協議之內容,請求相對人應給付 111年2至3月期間每月5萬元,共計10萬元之扶養費用、自11 1年4月起至121年1月止之每月5萬元扶養費用、110年期間之 年終獎金半數4萬1,500元。並聲明:㈠相對人應給付抗告人1 4萬1,500元,及其中4萬1,500元自111年11月10日起,其餘1 0萬元自聲請狀繕本送達翌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相對人應自111年4月起至121年1月 止,按月於每月10日前給付5萬元予抗告人。㈢相對人應自11 1年起至121年止,按年將其任職單位發放之年終獎金,於取 得之翌日給付其中半數予抗告人。 二、原審裁定意旨略以:㈠依據兩造財產資料顯示,於108年至11 0年度,雖相對人經濟狀況較優於抗告人,然自111年度起, 相對人收入確實有大幅銳減之情形。依據相對人提出英業達 公司業務及辦理離職資料、長庚醫院門診紀錄單及醫學科檢 驗報告單、陳治平診所全民健康保險慢性病處方箋、胃鏡及 內視鏡檢查報告,可知相對人於任職英業達公司期間,時常 因加班時數超過40小時遭公司寄發電子郵件關切,並於前開 期間因胃腸肝膽疾病時常就診治療,於110年10月26日辦理 留職停薪之因素亦記載「健康因素,調養休息留停半年」; 復觀諸相對人向友人借款之訊息內容,相對人確實向友人借 款10萬元作為紓困之用,是依前開情節,再衡諸常理,一般 人若非基於重大因素,應無理由放棄深耕多年之高薪電子資 訊業而轉為從事年薪或職業之穩定性、發展性均較不穩定之 零工、外送或代購業。又若如抗告人所述相對人從事零工、 外送及代購業有每月收入10萬元之可能性,惟抗告人並未舉 證證明,且相對人若每月收入10萬元,應無必要再向友人借 款紓困,是相對人所辯因身體健康等問題而於111年3月自英 業達公司離職後,目前從事零工、外送及代購業之收入,相 較106年9月簽署系爭離婚協議時銳減,致未能依系爭離婚協 議約定給付子女之扶養費,此情狀實非相對人締約時所得預 見,有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等事實,堪以採信。㈡兩造所育 子女乙○○、許皓均、丁○○與抗告人實際居住於桃園市,抗告 人固主張相對人應依系爭離婚協議給付乙○○、丙○○、丁○○之 扶養費至丁○○年滿20歲為止,惟乙○○現已年滿19歲,屬民法 上規定之成年人,相對人對其已無扶養義務,且考量其餘未 成年子女丙○○、丁○○各年滿18歲之成年時間不同,抗告人主 張相對人應給付丙○○、丁○○之扶養費至丁○○年滿20歲為止, 亦非妥適,應就尚未成年之子女丙○○、丁○○所需扶養費範圍 予以適當酌減。原審參酌桃園市地區108年至110年度平均每 人月消費支出、平均每戶年所得收入,另參考衛生福利部公 告桃園市111年每月最低生活費,並斟酌扶養義務人即兩造 之身分地位、經濟能力,受扶養權利人即丙○○、丁○○之需要 等,認丙○○、丁○○自111年4月起至分別成年之日止,每人每 月所需扶養費為2萬2,000元,且應由兩造平均分擔,相對人 每月應分擔丙○○、丁○○扶養費各為1萬1,000元,並命相對人 按月於每月10日前定期給付,如遲誤1期履行者,其後之6期 喪失期限利益,視為亦已到期。㈢抗告人主張依據系爭離婚 協議請求相對人給付111年2月至3月期間共計10萬元及110年 度年終獎金半數4萬1,500元,但相對人符合情事變更事由而 酌減為4萬4,000元,而相對人抗辯以106年10月至111年1月 期間所繳納乙○○、丙○○、丁○○之健保費為前開費用抵銷之意 思表示後,抗告人與相對人間債之關係即於抵銷範圍消滅, 則抗告人請求相對人上開給付自無理由,應予駁回。至抗告 人主張依據系爭離婚協議之契約關係請求相對人給付111年 起至121年任職單位發生之年終獎金半數,因適用情事變更 之原則,請求權基礎已不復存在,抗告人此部分請求即無理 由,應予駁回。 三、抗告人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自英業達公司離職,自承從事 零工、外送或代購業,然相對人收入為何,是否較英業達薪 資收入驟減,原審均未進行調查,亦未命相對人提出收入證 明,顯有證據調查之疏漏。相對人於英業達公司任職期間加 班,是長久以來常態性工作情形,非簽署系爭離婚協議時無 法預料之事。相對人提出長庚醫院病歷及檢驗報告為107、1 08年資料,與相對人於110年9月離開英業達公司關聯性為何 ,且該資料未附中文譯文亦未載有重大病症,原審未命相對 人敘明該等資料待證事實,即引用作出對抗告人不利裁定; 另觀諸陳治平診所開立連續處方箋所載「逆流性食道炎、消 化不良…」為現代人常見病症,而診斷證明書所載「輕至中 度逆流性食道賁門鬆弛」病症顯然未達無法工作程度;相對 人於110年11月7日在臉書提及辦理離職手續,對友人稱身體 狀況還好,前一日進行夜跑7公里高強度運動,又於111年11 月7日臉書擺放酒杯及酒瓶照片,可見相對人因身體狀況不 佳無法工作並非事實。兩造離婚時口頭約定,除系爭離婚協 議之扶養費及年終獎金外,3名子女健保費由相對人負擔, 並由相對人申報子女為扶養親屬節稅,相對人提出抵銷抗辯 ,惟相對人已將其父母申報眷屬,依全民健康保險法第18條 規定,眷屬超過三口時,保險費用以三口計,故再增加3名 子女為眷屬,健保費用僅增加一口,然原裁定未於理由中說 明,亦未依上開規定計算健保費。相對人自111年6月10日起 滯留菲律賓,最長期間長達近一年,相對人生活重心已移往 菲律賓且在當地工作。相對人係自願留職停薪、離職且前往 海外工作,不具任何情事變更情形等語,並聲明:㈠原裁定 不利抗告人部分廢棄。㈡相對人應給付抗告人14萬1,500元及 自111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㈢相對人應自111年4月起至121年1月止,按月於每月10日 前給付5萬元予抗告人。㈣相對人應自111年起至121年止,按 年將其任職單位發放之年終獎金,於取得之翌日給付其中半 數予抗告人。 四、相對人答辯意旨略以:相對人並非不堪或不願加班,而是因 為長期辛勞讓健康亮起紅燈,因個人健康因素請辭英業達公 司訊號驗證工程部主管一職,且相對人尚有老父母要照顧, 不能放任壓力導致身體崩壞,這是相對人目前最好的選擇。 相對人於95年進入英業達公司擔任測試工程師,於101年轉 調研發單位,加班超時工作不遺餘力,嗣於105年求診陳治 平診所治療胃食道逆流,於107年轉投醫長庚醫院,惟研發 工作無法配合醫囑,故回到陳治平診所繼續消極長期處方箋 療程,相對人提供的長庚治療履歷是要證明相對人長期為胃 食道逆流所苦。相對人離開英業達公司後收入驟減,曾以下 列工作餬口,於110年9月迄今從事網路代購賺取傭金、110 年10月至111年6月協助母親進行廢棄物資源回收、110年12 月至111年5月操作舊屋整理仲介賺取傭金、110年12月至111 年6月不定時外送Uber工作,每月平均收入各約為2,618元、 1,000元、6,497元、1萬937元,另向友人借款官司費用及偶 爾大筆支出。相對人並非不願負擔扶養費,實為存款餘額不 足5萬元無法繼續支付。系爭離婚協議書第三條提到年終獎 金公司為英業達公司,而「年滿二十歲為止」係因為簽署系 爭離婚協議書當時民法規定滿20歲為成年,故相對人之真意 係以未成年子女成年與否作為繼續支付扶養費之依據。又相 對人在網路代購協助業務受到青睞,菲律賓帶貨老闆Ray Wu 有意開設菲律賓快餐店,向相對人提出後期分紅、初期提供 食宿不支薪的合作條件,相對人遂於111年6月前往菲律賓生 活,然新冠病毒導致開立菲律賓快餐店計劃中止,目前相對 人透過老闆Ray Wu食宿接濟,雖有臺灣網購協助業務收入, 但收入不穩定且波動大,故於113年向臺灣土地銀行申請小 額紓困貸款,而相對人年齡、學歷及工作經驗無法在當地謀 得相關工作,且未擁有海外薪資帳戶,目前經濟狀況確實不 佳。未成年子女健保費應包含在每月5萬元扶養費,相對人 離開英業達後,曾通過電話要求將子女納入抗告人健保眷屬 名單卻遭拒絕,目前子女健保費依附在市公所的相對人名下 ,由相對人支付,而關於健保眷屬計算,因相對人父母已超 過65歲符合敬老補助,相對人無須支付健保費,增加子女為 眷屬會增加相對人健保費負擔等語置辯,並答辯聲明:抗告 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按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務;父母 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扶養義務,不因結婚經撤銷或離婚而受影 響,民法第1084條第2項、第1116條之2定有明文。又按契約 成立後,情事變更,非當時所得預料,而依其原有效果顯失 公平者,當事人得聲請法院增、減其給付或變更其他原有之 效果,民法第227條之2亦定有明文。而所謂情事變更原則, 係源於誠信原則內容之具體化發展而出之法律一般原則,屬 於誠信原則之下位概念,乃為因應情事驟變之特性所作之事 後補救規範,旨在對於契約成立或法律關係發生後,為法律 效果發生原因之法律要件基礎或環境,於法律效力終了前, 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之事由,致發生非當初所得預料之變動 ,如仍貫徹原定之法律效果,顯失公平者,法院即得依情事 變更原則加以公平裁量,以合理分配當事人間之風險及不可 預見之損失(參照最高法院106年台上字1866號民事判決意 旨)。又基於私法自治與契約自由原則,法令並未限制父母 間就未成年子女扶養義務分擔約定之自由,故有關未成年子 女扶養方法及費用之分擔,自得由父母雙方依自身之履約意 願、經濟能力等因素,本於自由意識及平等地位協議定之, 於協議成立後倘其內容並無違反強制或禁止規定而當然無效 ,或依法律規定可以請求變更協議內容時,父母雙方契約當 事人自應受其拘束。故若夫妻離婚,對於包括給付未成年子 女扶養費金額及方法等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事 項,已經達成協議,除有前開民法所規定之情事變更情形外 ,自不得任意變更夫妻間協議給付未成年子女扶養費之金額 (參照最高法院102年台抗字第453號裁判意旨、最高法院10 3年台簡抗字第176號裁定意旨)。  ㈡經查,兩造於106年9月21日簽訂系爭離婚協議書,其中第二 條約定「甲方(指相對人,下同)、乙方(指抗告人,下同 )雙方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生、乙○○、丙○○、丁○○之監護權 歸甲乙雙方共同監護,其教育及扶養責任歸乙方負責…」、 第三條約定「甲方於106年10月1日起願每月給付5萬元及年 終獎金半數並匯款予乙方做為教育扶養之費用,至丁○○年滿 二十歲為止,每月十日匯款,至於年終獎金應於公司撥戶後 翌日匯款至乙方帳戶」等語,有系爭離婚協議書附於原審卷 可稽(見原審卷第6頁),且為相對人所不爭執,堪信為真 實。系爭離婚協議既為兩造本於自由意志所締結,基於私法 自治、契約自由,兩造復未主張系爭協議有何無效或不成立 之瑕疵,自應尊重兩造處分權,相對人即有受系爭協議拘束 而履行契約義務之責任。本件兩造既已成立系爭離婚協議書 ,相對人自應依系爭離婚協議書定期給付5萬元及半數年終 獎金作為子女教育扶養費之用。  ㈢相對人辯稱伊因健康因素自英業達公司離職後收入驟減,無 法支付子女教育扶養費,系爭離婚協議有情事變更原則適用 云云,固於原審提出陳治平診所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及胃鏡、 內視鏡檢查報告、長庚紀念醫院門診紀錄單及檢驗報告書、 英業達公司留職停薪申請單及離職證明書為證。惟觀諸相對 人上開提出資料,可知相對人於105年間發現患有胃食道逆 流等病症前往治療,嗣相對人雖於110年10月26日以「健康 因素,調養休息留停半年」為由辦理留職停薪,並於111年3 月30日請辭。雖相對人提出長庚醫院病歷及檢驗報告,然此 為107、108年資料,該資料未附中文譯文亦未載明有何重大 病症,另提出陳治平診所開立之連續處方箋所載「逆流性食 道炎、消化不良…」為現代人常見病症,且依診斷證明書所 載僅為「輕至中度逆流性食道賁門鬆弛」顯然未達無法工作 程度。另據相對人前揭所承,其於留職停薪期間及離職後, 曾以協助友人經營網路代購業務、協助母親進行廢棄物資源 回收、從事舊屋整修工地監工及Uber外送工作餬口,隨後應 友人邀請加入菲律賓開設快餐店計劃並於111年6月前往菲律 賓迄今,則相對人既以「健康因素、調養休息」為由辦理留 職停薪,甚至自請離職,顯示相對人身體狀況應屬不佳,理 當藉此機會接受治療或休養生息,惟相對人卻是從事多項付 諸勞力及體力之工作,甚至遠赴海外合作開立快餐店,顯與 常情有違,應認相對人所患病症顯然無礙其工作能力。又相 對人於111年6月10日出境後迄今(114年2月),期間有8次 入出境,每次返臺數日旋即出境,有入出境資訊連結作業紀 錄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19頁),可見相對人目前已定居 海外生活,其有能力多次購買來回機票為短暫停留,其經濟 能力應屬不差;雖依司法院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 ,顯示相對人於111、112年度給付總額13萬3,789元、0元, 名下僅有價值7萬140元之投資,然該資料僅能呈現已申報所 得之資料,未能呈現未經申報之所得資料,故無法作為其財 產狀況之唯一依據;況且相對人前於英業達公司工作時間長 達15年(95年3月6日起),其於105至107年度之申報所得分 別為103萬8,231元、110萬5,124元、112萬3,106元(見本院 109年度家親聲字第471號裁定);另自108年至110年申報所 得分別為118萬6,306元、121萬299元、143萬6,318元(見原 審卷第44至46頁),扣除每年應支付之子女扶養費及自身生 活開銷後,每年均有數拾萬元餘裕可供累積儲蓄,上開司法 院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111、112年度給付總額之 資料並無法確實反映相對人財產狀況。雖相對人辯稱依其年 齡、學歷及工作經驗在菲律賓當地無法謀得工作,其係透過 老闆Ray Wu的食宿接濟,且另有臺灣網購業務收入云云,然 觀之相對人自製上開華南銀行帳戶交易明細,其中「網路代 購傭金入帳」自111年6月之後(相對人出境後)僅匯入5次 ,每次約5,000元至2萬元,且僅係用於支付國內信用卡、電 話費、健保費、國民年金及汽燃稅費用(見本院卷第107頁 反面至108頁反面),並非供相對人海外生活使用,則相對 人既未使用上開收入於海外生活,顯然相對人應另有隱藏或 海外資產或其他所得收入用以支付其生活開銷及來回機票等 等。而相對人僅辯稱其海外生活係靠老闆Ray Wu的食宿接濟 ,惟其所受食宿接濟狀況為何、海外工作所得若干,並未提 出證據以實其說,顯見相對人並未據實揭露名下財產狀況, 是依相對人前開所提資料尚不足以證明其所辯「現無能力給 付子女教育扶養費」乙情為真。佐以相對人前於109年1月即 以系爭離婚協議書約定內容顯失公平及抗告人名下有房產、 車輛為由,主張情事變更而提起酌減扶養費之聲請,經本院 於110年3月12日以不符合情事變更事由而裁定駁回聲請在案 ;相對人即於110年10月間先向原任職英業達公司申請留職 停薪、之後辦理離職,並自111年2月1日起迄今長達3年拒付 子女扶養費,顯見相對人係蓄意不為給付扶養費,而非無支 付能力。況且,相對人係主動向英業達公司提出留職停薪、 再辦辭職,於期間從事多項不同種類工作、甚至海外工作, 凡此均屬相對人個人職涯規劃,應係相對人於簽署系爭離婚 協議當時所得預料之情事,尚難執此遽謂有情事變更原則之 適用。  ㈣次按解釋契約,應於文義上及論理上詳為推求,以探求當事 人立約時之真意,並通觀契約全文,斟酌訂立契約當時及過 去之事實等其他一切證據資料,本於經驗法則及誠信原則, 從契約之主要目的作全盤之觀察,以為其判斷之基礎,不能 徒拘泥字面或截取書據中一二語,任意推解致失其真意(最 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54號判決參照)。查系爭離婚協議 第三條約定「甲方於106年10月1日起願每月給付5萬元及年 終獎金半數並匯款予乙方做為教育扶養之費用,至丁○○年滿 二十歲為止,每月十日匯款,至於年終獎金應於公司撥戶後 翌日匯款至乙方帳戶」等語,相對人對上開給付金額不爭執 ,惟辯稱「年滿二十歲為止」字樣係當時民法成年年齡,其 真意係以未成年子女成年與否作為繼續支付扶養費依據等語 ,然為抗告人所否認,主張該條即係約定5萬元給付至小女 兒丁○○年滿20歲為止。本院細繹上開條文之文意,並未見兩 造有意區分每名子女扶養費各為若干,或有於其中一名子女 成年時則扣除該子女扶養費之約定,自應認兩造係以包裹式 方式,約定由相對人為一定金額給付予抗告人作為子女教育 扶養費,並以最年幼子女丁○○年滿20歲為止為給付之終期較 合乎條文文意。抑且,相對人於前案亦以每月支付5萬元扶 養費金額過高為由,提起酌減扶養費請求,主張應調整為3 名子女各至成年時止分擔每名子女扶養費為1萬1,000元,倘 系爭離婚協議立約時有關扶養費給付之原意係約定付至各名 子女成年時止,則相對人即無需再提起變更扶養費請求之必 要,益徵抗告人主張系爭離婚協議係約定以最年幼子女丁○○ 年滿20歲為止為給付之終期為真,是相對人所辯前揭約定係 以各名子女成年與否作為給付依據云云,自不足採。至於相 對人辯稱上開約定所稱應給付「年終獎金半數」之公司為英 業達公司云云,惟查該條文約定之年終獎金未限於英業達公 司所發放,且大部分公司多有發放年終獎金制度(縱為餐飲 業亦然)此為眾所周知之事,祇要相對人任職之公司有發放 年終獎金者,相對人均因受此協議之拘束,相對人前揭所辯 ,亦不足採。  ㈤另按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 約即為成立,民法第153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所謂默示之意 思表示,係指依表意人之舉動或其他情事,足以間接推知其 效果意思者而言。相對人於原審主張子女健保費用均為其支 付,並以此主張抵銷抗告人請求應給付扶養費之金額等語, 抗告人則稱兩造曾有口頭約定子女健保費為相對人所支付等 語。查系爭離婚協議書第三條既約定由相對人按月給付5萬 元費用予抗告人作為子女教育扶養費用,而扶養費之用途應 由主要照顧者決定如何支配使用,以利於子女,非得由非照 顧者恣意決定代為支出項目而主張扣抵免責(或抵銷給付) ,以免影響未成年子女生活之所需;況相對人離婚後有固定 工作,未成年子女之健保費既向由相對人繳納,兩造為前述 離婚協議書之扶養費約定時,並未約定得再扣除健保費;另 參諸相對人於原審中曾提出書狀自述其所以支付子女健保費 的想法是「很單純,『有能力』就多付出一些…」等語(見原 審卷第71頁),顯見相對人願意於約定扶養費以外,額外負 擔子女之健保費,與抗告人主張相合;佐以相對人自106年9 月21日離婚後至111年1月間長達4年4個月負擔子女健保費並 另給付5萬元扶養費,均無異詞,堪認兩造確有合意由抗告 人另外負擔子女扶養費乙節為真,相對人自不得據此再為抵 銷抗辯,故相對人之主張,洵不足採。  ㈥抗告人主張相對人於111年2月起未給付子女教育扶養費,且 未將110年年終獎金半數(即4萬1,500元,見原審卷第150頁 )給付抗告人之事實,為相對人所不爭執,則抗告人依系爭 離婚協議第三條約定,請求相對人應給付111年2、3月每月 子女教育扶養費各5萬元及110年年終獎金半數4萬1,500元共 計14萬1,500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按給付無確定期 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 ,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 ,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 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 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 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 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 查本件抗告人本於系爭離婚協議之約定而為請求,屬無確定 期限者,又係以支付金錢為標的,則依前揭法律規定,抗告 人就相對人應給付之金額,其中10萬元部分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起即111年4月11日起(起訴狀係於111年3月31日寄存 送達相對人,見原審卷第20頁)、另4萬1,500元自111年11 月10日起(見原審卷第157頁)均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 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六、綜上所述,抗告人依兩造間系爭離婚協議之約定,請求相對 人給付111年2、3月及110年領取年終獎金半數之扶養費共計 14萬1,500元,及其中10萬元部分自111年4月11日起、另4萬 1,500元自111年11月10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5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以及自111年4月1日起按月於每月 10日前給付抗告人5萬元,及於每年領取所任職公司發放年 終獎金之翌日將年終半數給付予抗告人,均有理由,應予准 許。原審未及審酌本件並無情事變更事由,相對人目前定居 海外生活,現存臺灣資產難以反映真實財產狀況,以及系爭 離婚協議有關扶養費之約定數額並非約定每名子女各需之扶 養費,而係約定一定金額之給付且支付期間至丁○○年滿20歲 為止等情,遽以酌減扶養費之給付、准以抵銷健保費支出及 駁回年終獎金之請求,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 改判,為有理由,爰由本院廢棄改判如主文第2至4項所示。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抗告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家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黃裕民                    法 官 王兆琳                    法 官 林文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僅得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後10日內,以適用法 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附繕本一份及繳納 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如提起再抗告,須委任律師或具 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黃偉音

2025-02-26

TYDV-112-家親聲抗-47-20250226-1

重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返還價金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75號 原 告 廖暖 訴訟代理人 陳志峯律師 複 代理人 林庭誼律師 被 告 鍾志成 訴訟代理人 林芬瑜律師 追加 被告 李振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價金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追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追加之訴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有下列各 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被告同意者。二、請求之基 礎事實同一者。三、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四 、因情事變更而以他項聲明代最初之聲明者。五、該訴訟標 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事 人者。六、訴訟進行中,於某法律關係之成立與否有爭執, 而其裁判應以該法律關係為據,並求對於被告確定其法律關 係之判決者。七、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者,民事 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前開規定第2款所謂請求 之基礎事實同一,係指變更或追加之訴與原訴之原因事實有 其共同性,先後所為請求之主張在社會生活上可認為有共通 性或關連性,而就原請求之訴訟及證據資料於相當程度範圍 內具有同一性或一體性,在審理時得加以利用,俾先後兩請 求可在同一程序得加以解決,以避免重複審理,庶能統一解 決紛爭,用符訴訟經濟者即屬之;第5款所謂訴訟標的對於 數人必須合一確定者,係指依法律之規定必須數人一同起訴 或一同被訴,否則其當事人之適格即有欠缺,原告即因此不 能獲得本案之勝訴判決而言。依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 5款及同法第446條第1項規定,固准許原告於第一審及第二 審得追加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事人。惟若無上開情事,則非 經他方當事人之同意,尚不容許原告於訴狀送達後任意追加 原非當事人之他人為當事人,此觀同法第255條第1項前段、 第446條第1項規定自明(最高法院89年台抗字第54號裁定意 旨參照)。 二、經查,原告起訴時係主張被告曾授權李振山於民國109年6月 10日與原告簽訂不動產預購協議書(下稱系爭協議書),惟 被告未依系爭協議書約定與原告簽訂正式買賣契約,甚至將 系爭協議書所約定之買賣標的物移轉登記予第三人,故依民 法第226條第1項、系爭協議書第3條、第4條之約定,請求被 告返還定金及違約金共新臺幣(下同)780萬元。嗣原告於 本院113年8月19日第一次言詞辯論期日聲請傳喚李振山為證 人,欲證明被告確實有授權李振山簽訂系爭協議書或李振山 簽名於系爭協議書時隱名代理被告,被告為系爭協議書之當 事人等事實,續經本院於113年11月11日、114年1月13日言 詞辯論期日傳喚李振山到庭作證,李振山均未到庭,原告於 本院114年1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始當庭具狀追加原非當事人 之李振山為被告,並主張本件請求之基礎事實均係相同,即 原訴與追加之訴均係針對系爭協議書已陷於給付不能及效力 有所主張,依民法第226條第1項、類推適用民法第249條第3 款,並變更聲明為:「先位聲明:請求被告給付780萬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之利息;備位聲明: 請求追加被告李振山給付78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之利息」等情(見本院卷第313頁、第321-3 31頁);惟被告當庭即表示不同意其追加(見本院卷第313 頁),且原告所訴求之訴訟標的為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請 求權,屬金錢債權,其給付為可分,並非必須合一確定;就 先位聲明主張之基礎事實為被告曾授權李振山隱名代理訂立 系爭協議書,被告為系爭協議書之契約當事人;備位聲明主 張之基礎事實為李振山為系爭協議書之契約當事人,足見原 訴及追加之訴之基礎事實並非同一,所應調查之證據及訴訟 資料不同,證據資料不具同一性或一體性;另審酌本件訴訟 進行之程度,倘准許原告於113年2月2日提起本件訴訟後, 遲至114年1月13日仍得追加李振山為被告並變更聲明,勢必 妨礙本件被告之防禦及本件訴訟之終結,是以,依上開說明 ,本件自不應允許原告追加原非當事人之李振山為被告。從 而,原告所為訴之追加,於法不合,應予駁回。又原告上開 追加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其依據,應併予駁 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俐文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藍予伶

2025-02-26

TYDV-113-重訴-75-20250226-2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1829號 上 訴 人 沈漢昇 訴訟代理人 蔡宛緻律師 被 上訴 人 祭祀公業沈保生 特別代理人 江昱勳律師 訴訟代理人 陳鵬光律師 黃子芸律師 參 加 人 呂楊月 訴訟代理人 趙文淵律師 趙政揚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 民國113年6月6日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第二審更審判決(112年 度重上更一字第7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理 由 一、上訴人主張: ㈠被上訴人為坐落○○市○○段190、191、194 地號土地(下合稱 系爭土地)所有人,於民國100年2月1日與參加人就系爭土 地等簽訂如原證1所示買賣契約書(下稱系爭契約)。伊為 被上訴人之派下員,即系爭土地公同共有人之一,曾向臺灣 嘉義地方法院(下稱嘉義地院)提起103年度重訴字第11號 確認優先承購權存在事件(下稱前案一訴訟),經判決確認 伊對於系爭土地有優先承購權存在,伊已合法行使土地法第 34條之1第4項、第5項規定之優先承購權。  ㈡依土地法第34條之1第4項、第5項規定之買賣契約訂立請求權 ,及系爭契約第2條第3項、第4條約定或民法第348條第1項 規定,求為命被上訴人就系爭土地與伊訂立如系爭契約所示 之買賣契約(下稱訂立契約);被上訴人應於伊給付新臺幣 (下同)6,709萬3,600元及履行系爭契約約定相關義務之同 時,移轉系爭土地所有權登記並交付系爭土地(下稱移轉所 有權並交付)之判決。   二、被上訴人抗辯: ㈠上訴人於前案一訴訟聲明請求訂立契約、移轉所有權並交付 之訴,遭第一審判決駁回,其提起上訴後在第二審程序撤回 該部分起訴,不得再行起訴。  ㈡參加人自98年起陸續支付全部159名共有人土地價金,相關費 用及稅款等,上訴人已無法以同一條件行使優先承購權。且 上訴人另案嘉義地院106年度重訴字第62號訴請被上訴人移 轉所有權並交付(下稱前案二訴訟),亦遭敗訴裁判確定, 本件已屬客觀不能。  ㈢上訴人歷經3年未依法以同一條件行使優先承購權,濫用權利 而生失權效果,應有民法第227條之2、民事訴訟法第397條 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   三、參加人陳述: ㈠前案一訴訟第一審判決駁回上訴人請求訂立契約及移轉所有 權並交付之訴後,其於第二審程序減縮該部分聲明,實質與 訴之撤回無異,依法不得提起同一之訴。  ㈡系爭土地之共有人出售其等潛在應有部分,上訴人應向各該 出售土地者請求以相同條件訂立契約,移轉所有權並交付, 而非向被上訴人請求。  四、原審維持第一審所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駁回其上訴,理由 如下:  ㈠上訴人就系爭土地有優先承購權存在,經前案一訴訟裁判確 定,兩造均為該訴訟之當事人,依民事訴訟法第400條第1項 規定,均應受前案一確定判決既判力之拘束,不得再為相反 之主張。本件訴訟請求訂立契約及移轉所有權並交付,除增 加對待給付外,其餘聲明內容雖實質相同,惟前案一訴訟確 定判決確認上訴人之優先承購權存在,兩造受其既判力之拘 束,且訴訟標的之原因事實與該案未盡相同,則與該事件非 屬同一之訴,不違背民事訴訟法第263條第2項規定。又上訴 人提起本件訴訟,係基於前案二訴訟確定判決事實審言詞辯 論終結後之新事實所生之法律狀態,亦不受該確定判決既判 力效力之拘束。  ㈡被上訴人派下員受託代為出賣人陳金藏,於100年2月1日就系 爭土地與參加人簽訂系爭契約,系爭契約第2條、第3條約定 為買賣雙方於交易當時所考慮之契約必要之點,均屬買賣條 件,故除系爭土地價金6,709萬3,600元外,尚應同意扣除興 建公祠及道路用地之土地面積,支付系爭土地增值稅及相關 費用,始符合以「同一條件」行使優先承購權。又出賣人未 為通知,他共有人茍已知悉買賣事實、買賣條件,而未能於 知悉後15日內行使其優先承購權,其優先承購權應視為放棄 ,亦即發生失權之效果,以避免法律關係長期處於不確定狀 態,並能兼顧共有人及買受人之權利保障。  ㈢被上訴人雖以100年9月20日存證信函通知上訴人出售系爭土 地等情,然文意不明,與系爭契約約定不符,且未經上訴人 收受,非屬合法通知。上訴人雖於102年6月25日、同年月28 日向被上訴人主張行使優先承購權,惟未具體載明是否願接 受系爭契約所載之同一條件。前案一訴訟中,被上訴人提出 102年11月5日民事陳報狀,說明系爭土地之買賣條件,並檢 附系爭契約、土地增值稅稅單,上訴人之訴訟代理人黃郁婷 律師於同年12月16日閱卷取得系爭契約,可認上訴人於同日 知悉系爭土地買賣條件,惟仍請求移轉系爭契約約定之殘餘 土地面積3,354.68坪,嗣撤回請求訂立契約及移轉所有權並 交付部分,迄前案一訴訟審結時,亦未以同一條件行使優先 承購權。上訴人遲至109年9月10日始以本件民事更正聲明狀 ,向被上訴人表示同意給付6,709萬3,600元及履行如系爭契 約約定之相關義務,未於知悉買賣條件後15日內行使優先承 購權,應生失權之效果,不得請求被上訴人就系爭土地與其 訂立如系爭契約所示之買賣契約。  ㈣從而,上訴人本於合法行使土地法第34條之1第4項、第5項規 定優先承購權後所生之買賣契約訂立請求權,系爭契約第2 條第3項、第4條約定,及民法第348條第1項規定,為如上聲 明之請求,均為無理由。          五、本院判斷: ㈠法院為判決時,應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依自 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不得違背論理及經驗法則,此觀民 事訴訟法第222條第1項本文、第3項規定自明。而解釋意思 表示,應探求當事人之真意,不得拘泥於所用之辭句,民法 第98條復有明文。是當事人之真意何在,應以過去事實及其 他一切證據資料為斷定之標準,不能拘泥文字致失真意。又 訴訟代理人者,乃基於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之授權,以當 事人本人名義代為或代受訴訟行為之第三人。惟訴訟代理人 就其受委任之事件,在訴訟上得否代理當事人對於他造行使 私法上之權利,或受領他造行使私權所為之意思表示,應視 該當事人委任訴訟代理人代理訴訟之目的如何而定。  ㈡上訴人於前案一訴訟起訴主張:其先後於102年6月25日、同 年月28日,分別以存證信函、聲明異議書向被上訴人、嘉義 市地政事務所聲明異議,表示行使優先承購權;該起訴聲明 之一部為:被上訴人應按其與訴外人間就系爭土地買賣契約 之同一條件,與上訴人訂立書面買賣契約;嘉義地院於103 年8月5日判決駁回該聲明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而被上訴 人於前案一訴訟第一審審理時提出之102年11月5日民事陳報 狀,已說明系爭土地之買賣條件,並檢附系爭契約、土地增 值稅稅單;上訴人在該案之訴訟代理人黃郁婷律師於同年12 月16日閱畢該卷宗各節,復為原審所認定。似見上訴人之訴 訟代理人因閱卷得悉系爭契約等件後,於前案一訴訟言詞辯 論終結時,仍以「被上訴人應按其與參加人間就系爭契約之 同一條件,與上訴人訂立書面買賣契約」為應受判決事項之 聲明。倘若如此,衡諸一般論理及經驗法則,並探求上訴人 所為意思表示之真意,能否僅以請求移轉之土地面積不符, 即謂其未以同一條件行使優先承購權?又黃郁婷律師閱得系 爭契約等件,是否等同上訴人已知悉系爭契約之買賣條件? 上訴人於知悉之後,曾否親自或委由訴訟代理人行使優先承 購權等,攸關上訴人有無行使優先承購權之判斷,自應調查 審認。乃原判決見未及此,逕以上開理由,即謂上訴人迄前 案一訴訟審結時,未以系爭契約之「同一條件」行使優先承 購權,自有不適用上開規定及說明意旨與適用不當之違背法 令。 ㈢上訴人是否業已行使優先承購權,尚非明確,本院無從為法 律上之判斷。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 非無理由。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官 鍾 任 賜 法官 黃 明 發 法官 呂 淑 玲 法官 陶 亞 琴 法官 林 麗 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金 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2-26

TPSV-113-台上-1829-20250226-1

南簡
臺南簡易庭

給付遲延利息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南簡字第977號 原 告 鄭微娟 被 告 聯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蘇永義 訴訟代理人 柯尊仁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遲延利息事件,經本院臺南簡易庭於民國 114年2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64,002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24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  ㈠原告於民國108年11月21日向被告購買坐落臺南市○○區○○段00 0地號土地及其上興建中「聯上海棠」建案即門牌號碼臺南 市○○區○○○路000號25樓之6之房屋(下合稱系爭房地),雙 方並於同日簽訂土地/房屋預定買賣契約書(下稱系爭預售 買賣契約),惟依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1項本文之約 定,被告應於111年12月31日前取得系爭房屋之使用執照, 詎被告遲至112年10月17日始取得使用執照,已較系爭預售 買賣契約約定之期限延遲290日,且無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 2條第1項但書各款所列不可抗力或非可歸責於被告之事由致 不能施工,故被告應依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2項約定 ,按原告已繳房地價款依萬分之5單利計算每日遲延利息予 原告。又原告至使用執照取得日112年10月17日止,已繳納 房地價款為新臺幣(下同)1,848,000元,是被告應給付原 告遲延利息267,960元(計算式:1,848,000元×290天×5/100 00;嗣原嗣對被告抗辯已繳納房地價款為1,827,000元乙情 不爭執),爰依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2項約定提起本 件訴訟。  ㈡被告遲延取得系爭房屋之使用執照並非係因天災(疫情)不 可抗力因素或其他不可歸責於被告之事由所致:   ⒈被告是否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致缺工料、確診人數達672人 等不可歸責於被告之因素,嚴重影響系爭大樓施工,而無 須負擔遲延責任,僅提供施工日誌及工期比較表、確診人 數統計為證,並未舉證其已無從取得其他同等級、規格建 材之物料缺乏、每位確診人員之具體確診日期與期間,而 有不能施工或不可歸責之情形,且被告自108年新冠肺炎 疫情開始前即已遲延85日,迄至112年10月17日疫情趨緩 仍未見遲延改善,足證被告有無新冠肺炎疫情,皆有遲延 拖工之情形。況依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被告於與原告簽 立系爭預售買賣契約及施工前即應審慎考量、評估工程風 險,並應依據風險預估工期,無因新冠肺炎疫情之發生, 即將風險轉嫁由原告承擔之理,是以,缺工缺料等問題係 被告自己商業之評估判斷,本就是可歸責於被告之原因, 不得將此風險轉嫁予消費者即原告承擔。至臺南市政府工 務局(下稱工務局)所發布展延建築期限之行政命令,僅 係行政機關考量疫情影響而予建築施工者之適應寬限期, 屬行政管理措施,並無變更私法上權利義務之效力,亦不 影響邊私法契約之締約當事人基於契約所應負之權利義務 ,故被告自不得執主管機關准予展延工期為由,主張毋庸 負遲延責任。   ⒉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下稱公共工程委員會)110年6月1 8日工程管字第11003006531號函中就公共工程之展延天數 處理方式,非完全適用於民間建案,民間建案並非依照公 家機關之上班日施工,疫情如已趨緩或假日亦可自行依實 際狀況調整施工之進度。   ⒊被告辯稱系爭房地於施工期間,遇有新冠疫情(131天)、 颱風(4天)、下雨(71天)、消防圖審延誤(60天)、 客變延誤(70天)等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可歸責於被告之事 由,原告之意見如下:    ⑴新冠疫情:依被告提出系爭建案之工期比較表顯示新冠 疫情第三級警戒期間亦有正常進場施工,足證疫情對工 程影響甚微。又依被告提供之確診人員之證據,僅顯示 確診人數統計,而無具體確診時間範圍,不僅無法證明 工期延誤之直接關聯性,亦難證明疫情對工期之實際影 響。    ⑵颱風4天、下雨71天:依據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 辦法第4條之附表所示,各通報權責機關停止上班上課 雨量參考基準一覽表,台南停止上班上課之雨量基準為 350毫米,惟依被告提供之證據資料,24小時之雨量全 無超過350毫米,未達停止上班上課之標準,且24小時 之累積雨量,並不代表降雨時段與上班時段重疊,因此 原告請求不應扣除被告所提之天數。況依據以往經驗, 累積降雨量大多集中於山區,而系爭房屋位於安平區, 並非山區,是被告以累積雨量作為展延工期之理由,顯 非可採。    ⑶消防圖審延誤60天、客變延誤70天:被告興建工程本即 應確保各項圖說合於法規,並取得政府之各項核可,以 利完工,被告於112年10月3日始取得消防核可函,本即 是可歸責於被告之事由。另被告既於系爭預售買賣契約 同意買方得為客變,則自應通盤考量客變可能會影響施 工之工期,再約定完工期限,要無定好完工期限後,再 要求全體買方承擔部分買方客變之不利益之道理,況建 築業界均已有成熟的應對方案,而被告為具備多年建築 經驗之上市建設公司,於系爭房屋所屬大樓之施工計劃 中勢必已考慮並預留一定緩衝時間,並考量全部戶數的 客戶變更設計時程,以應對突發狀況,是被告縱有因其 他承購戶客變影響工期70天,亦屬可歸貴於被告之事由 ,不得據此主張順延工期。  ㈢若本院認原告請求遲延利息之性質為違約金,則因被告遲延 交屋,致原告已受有租金收入297,000元(每月租金33,000 元×9個月)之損害,故原告認系爭違約金並無酌減之必要, 且基於契約自由、私法自治之原則,雙方於訂約時既已盱衡 自己履約之意願、經濟能力、對方違約時自己所受損害之程 度等主、客觀因素,本諸自由意識及平等地位自主之原則, 當事人均應同受該違約金約定之拘束,始符契約約定之本旨 。  ㈣系爭房屋出售面積為42.51坪,登記面積為43.22坪,然兩造 於點交系爭房地時,被告已口頭承諾將超過系爭預售買賣契 約記載之系爭房屋面積0.71坪部分贈與原告,並簽名確認完 成交屋手續,且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5條第2項約定,面積誤 差之找補金額「無息於交屋時結算」,是系爭房屋既已完成 交屋手續,可證找補金額當時已確認並結算完畢,依民法第 408條規定被告不得撤銷贈與並反悔追討,被告斯時再以其 對原告有系爭房地面積誤差價款之找補債權87,909元為由, 主張與原告請求之遲延利息相互抵銷,顯無理由。此外,原 告並無與被告有另簽訂任何交屋時之協議,益證被告提出贈 與坪數之追討款項,無正當性與合法性。  ㈤依據當前「聯上海棠」建案三房租金行情為每月33,000元, 因被告遲延交屋,致原告損失約9個月之租金收入達297,000 元,此損失係因被告遲延交屋所直接產生,屬於原告實際經 濟損害,且原告並未出售系爭房地,是被告抗辯原告受有「 利益」,純屬假設,被告所辯顯屬無據,原告僅請求系爭預 售買賣契約所明定之延遲交屋利息,乃屬合理金額。  ㈥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267,96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辯稱:  ㈠被告興建「聯上海棠」大樓期間之108年年底起,因新冠病毒 疫情肆虐全球,全球多處封城,致原物料運輸不易、商品生 產製造之期程遲延,全球供應鏈因而大亂,此乃眾所週知之 事實;而工務局為因應疫情,以行政命令規定自99年12月25 日至111年12月31日期間已領得臺南市建築執照之建築案者 ,增加其建築施工期限2年,且無須另行申請,可知主管機 關認為建造業受疫情及產業缺工影響之期間為2年,雖工務 局僅規定建造執照之建築期限增加2年,惟使用執照係在建 築完工後才能申請,則取得使用執照之約定期限,自隨建造 執照之建築期限向後延期2年。本件「聯上海棠」大樓於104 年間領得建築執照,符合上開行政命令所示建築期限增加2 年之規定,故被告僅須於113年12月31日前(原約定111年12 月31日延長2年)取得使用執照即未違反系爭預售買賣契約 之約定,而被告既已於112年10月17日取得系爭房屋之使用 執照,則被告並未違反系爭預售買賣契約關於使用執照取得 期限之約定,自不負遲延責任。  ㈡又新冠疫情係屬天災,與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1項第1 款之「天災」概念相符,屬不可抗力之因素,而依公共工程 委員會110年6月18日工程管字第11003006531號函之內容, 第三級警戒自110年5月19日起至110年7月26日止為69天,延 長工期以0.5計,共35天,非第三級警戒自110年7月27日至1 12年4月30日止為643天,延長工期以0.15天計,共96天,合 計影響施工期間為131天;另因政府對於疫情採取高度強制 管制之通報確診、強制隔離等防疫措施,致系爭房屋之完工 受到政府管制而推遲,符合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1項 第2款「政府法令變更」之事由。且108年11月21日新冠疫情 開始前,被告實際施工進度比預定進度遲延85日,自從疫情 發生後,遲延日數始迅速增加,導致大樓實際完工時已較預 定進度遲延307日,最終遲延290日才取得使用執照。從而, 系爭房屋於112年10月17日始取得使用執照顯係因發生新冠 病毒疫情之不可抗力天災、不可歸責於被告所致之政府法令 變更等因素所導致,甚至系爭房屋所屬大樓興建期間共有67 2位廠商人員確診,是被告自得依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 第1項但書之約定順延取得系爭房屋使用執照之期限。  ㈢本件「聯上海棠」大樓工程自107年1月1日開工至112年10月1 7日取得使用執照期間,臺南市政府曾因颱風侵襲,發布停 止上班上課4日;當日雨量達50毫米以上130毫米以下之日數 為53日;當日雨量達130毫米以上之日數則為9日,合計展延 工期應為71天,依臺南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辦理營繕工 程工期核算注意事項第5點第3款第6目「本府發布臺南市之 停止上班日,不計工作天」、第5點第4款第1目、第2目「24 小時累積雨量達50毫米以上,且其中至少1小時雨量達15毫 米以上,工期展延1天、24小時累積雨量達130毫米以上,當 日及隔天工期展延2天」之規定,系爭房屋之建築工期應予 展延。另系爭房屋所屬大樓之消防圖說雖於開工前經臺南市 政府消防局(下稱消防局)審核通過,惟消防局嗣以系爭房 屋所屬大樓之消防圖說與法規不符為由要求被告修改,致被 告無法按圖施作並延誤工期60日,加上系爭房屋所屬大樓之 承購戶中,有173戶申請客戶變更設計,其中139戶涉及水、 電管線、隔間位置變動,致被告需變更系爭房屋所屬大樓之 設計,以每戶客戶變更設計影響工期為0.5日計算,共計影 響工期70日,均非可歸責於被告事由所致,亦應展延系爭房 屋之建築工期。   ㈣系爭預售買賣契約之簽立日期,早於新冠病毒疫情之發生, 對比92年間發生之SARS病毒疫情,持續期間僅約1年,主要 疫區並遍及全國,實務上已多肯認SARS病毒疫情之發生,屬 契約成立後非當時所得預料之情事變更,遑論新冠病毒疫情 不僅遍及全國,且持續將近4年之久,影響層面之廣,當非 系爭契約簽立當時得以先前經驗所能預料,是如仍認取得系 爭房屋使用執照之期限為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1項所 約定之111年12月31日,對於被告顯失公平,被告自得主張 依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規定,減少被告應給付之遲延利息 金額;另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2項之性質屬損害賠償 預定總額違約金,衡酌原告係以每坪184,000元之單價購買 系爭房地(面積42.51坪),而113年系爭房屋所坐落大樓之 實價登錄價格平均為每坪305,000元,原告並無損害,反而 受有5,143,710元之利益,原告猶請求264,915元遲延利息要 實過高,應依民法第252條之規定酌減為0元。  ㈤系爭房屋出售面積為42.51坪、登記面積為43.22坪,且被告 並未口頭向原告承諾將超過系爭預售買賣契約記載之系爭房 屋面積部分贈與原告,是依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5條第2項約 定,原告應找補被告87,909元,故被告主張將原告應找補被 告之金額與原告請求之金額(原告截至被告取得使用執照之 112年10月17日止已給付之買賣價金金額為1,827,000元,原 告依1,848,000元計算遲延利息有錯誤之情)相互抵銷。至 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5條第2項雖約定面積誤差之找補,無息 於交屋時結清,且被告於交屋時固未與原告計算面積誤差之 找補,惟被告並未拋棄該請求權,是被告仍得主張抵銷抗辯 。  ㈥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之事項:  ㈠原告於108年12月13日向被告購買坐落臺南市○○區○○段000地 號土地及其上同段2020建號即門牌號碼臺南市○○區○○○路000 號25樓之6建物(即系爭房地),雙方並簽訂土地房屋預售 買賣契約書(系爭預售屋之出售面積共計為42.51坪)。  ㈡系爭預售屋之登記總面積為43.22坪。  ㈢系爭預售買賣契約書之條款各約定如下:   ⒈第12條開工及取得使用執照期限,約定:「一、本預售屋 之建築工程應在107年1月1日之前開工,111年12月31日之 前完成主建物、附屬建物及使用執照所定之必要設施,並 取得使用執照。但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順延:㈠因天災 地變等不可抗力之事由,致賣方不能施工者,其停工期間 。㈡因政府法令變更或其他非可歸責於賣方之事由發生時 ,其影響期間。二、賣方如逾前款期限未開工或未取得使 用執照者,每逾1日應按已繳房地價款依萬分之5單利計算 遲延利息予買方。若逾期三個月仍未開工或未取得使用執 照,視同賣方違約,雙方同意依違約處罰規定處理。」   ⒉第5條房地面積誤差及其價款找補,第2項約定:「依第3條 計算之土地面積、主建物或本房屋登記總面積如有誤差, 其不足部分賣方均應全部找補;其超過部分買方只找補百 分之2為限(至多找補不超過百分之2),且雙方同意面積 誤差之找補,分別以土地、主建物、附屬建物、共有部分 價款,除以各該面積所得之單價(應扣除車位價款及面積 ),無息於交屋時結算。」  ㈣系爭預售屋於112年10月17日取得使用執照,延遲290天。  ㈤原告至系爭預售屋使用執照取得日112年10月17日止,已繳納 房地價款1,827,000元。  ㈥工務局於110年1月13日以南市工管一字第1100114893號函、 於110年1月13日以南市工管一字第1090461286A號令、於110 年6月18日以南市工管一字第1100684845號令、於111年7月2 5日以南市工管一字第1110785586號令,允許99年12月25日 至111年12月31日期間已領得該市建築執照之建築案者,增 加其建築施工期限2年,且無須另行申請。  ㈦109年1月21日新冠肺炎於我國境內爆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 中心該日宣布臺灣確診首例境外移入個案),臺南市疫情警 戒第三級期間自110年5月19日起至110年7月26日,合計69日 ;非第三級期間自110年7月27日起至112年4月30日止,合計 643天(110年5月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新冠肺炎第 三級警戒範圍擴大至全國,110年7月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 中心宣布全國三級警戒於110年7月27日起調降至二級警戒) 。  ㈧被告於系爭預售屋施工期間,遇有颱風宣布停止上班4天、下 雨71天。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依系爭預售屋買賣契約書第12條第1項約定請求被   告給付遲延利息267,960元(1,848,000元×290天×5/10000)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   分之5計算之利息,有無理由?   ⒈除108年8月24日颱風假1日(推定致不能施工)外,被告並 未舉證證明系爭建物有因不可抗力或非可歸責之事由致不 能施工:    ⑴系爭預售買賣契約書第12條之約定,本件系爭預售屋取 得使用執照既已逾期,則除非被告舉證證明有前開約定 所謂得順延期間之情事發生,否則被告取得使用執照即 屬逾期無訛。    ⑵被告雖抗辯系爭不動產於施工期間,因遇有新冠疫情影 響工期131天、颱風宣布停止上班4天、下雨71天、消防 圖審延誤60天、客變延誤70天等不可抗力之事由,致無 法施工而停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自應就此 有利於己之事實負舉證之責。    ⑶依系爭預售買賣契約書第12條之約定,若因天災地變等 不可抗力之事由,致賣方不能施工者,得順延其期間, 是被告自應就「有不可抗力之事由」及「致不能施工」 之要件為舉證,然兩造雖不爭執「於系爭房屋施工期間 ,遇有下雨71天」之不可抗力事由,惟被告並未就該事 由「致不能施工」為舉證(被告雖提出施工日誌光碟及 自製之「工期比較表」為證,然為原告所否認),是被 告抗辯因有不可抗力之事由而應順延期間,自不可採。 至被告辯稱依臺南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辦理營繕工 程工期核算注意事項第5條第1項第3款第6目、第2項第1 、2款規定,颱風天4天與雨天71天均應順延工期乙節, 惟系爭注意事項係臺南市政府為統一辦理該府及所屬各 機關學校營繕工程之工期核算,特訂之注意事項,僅對 該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發生效力,尚無從拘束私人契約 ,自難謂雨量達系爭注意事項之標準即得展延本件工程 一定比例之工期,仍應由被告就下雨致不能施工之事實 為舉證,惟被告既未能就系爭工程於遇下雨事由有「致 不能施工」之情事,是被告抗辯應扣除下雨期日,尚難 憑採。另其中颱風天部分,依系爭契約第12條第1項本 文約定,被告應於111年12月31日前取得使用執照,故 縱使被告得主張展延工期,亦僅以107年1月1日開工後 迄111年12月31日止之期間所發生合於系爭契約第12條 第1項但書事由者,或於展延之工期又發生前開事由者 ,始得展延或再度展延,故被告抗辯108年8月24日該日 因颱風影響而停止上班,合於系爭契約第12條第1項但 書第1款因天災致被告不能施工,得予順延工期1日,應 屬可採,依此被告得順延至112年1月1日前完工取得使 用執照。至其餘3日颱風天,均發生於原定期限(111年 12月31日)與前揭展延期限(112年1月1日)之後,當 無展延工期可言。     ⑷被告抗辯因疫情影響而缺工、缺料等原因而使施工進度 延宕一節,因關於備妥興建建物所需材料及僱用足夠之 人力施工,乃出賣人於經營上所需具備之資材,除受政 府機關管制而無法取得外(例如經主管機關於疫情期間 徵用之衛生資材,列為管制品之類),其因市場上價格 上漲或供應缺乏而導致之缺料、缺工情事,乃屬籌資興 建建物之企業於經營上所需承擔之風險,不能轉嫁予買 方承擔,故縱使被告因缺乏資材或人工而使興建工程延 宕,亦不得作為不計算遲延日數之事由,是被告此部分 抗辯並無可採。    ⑸被告抗辯因疫情影響工期131天之計算方式為依系爭公共 工程委員會函,惟觀諸系爭公共工程委員會函內容,係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針對各機關招標及履約中之公共 工程,依該會於110年6月16日召開之研商會議,洽詢各 機關、公會並逐項討論及修正後,制定「因應嚴重特殊 傳染性肺炎疫情受影響公共工程之展延或停工處理方式 」之通案性處理規定,供辦理公共工程招標履約之機關 與廠商依循辦理。是系爭公共工程委員會函之適用對象 應為「各行政機關招標及履約中之公共工程」,而未涵 蓋私法契約之建案工程,自難逕予引為系爭契約工期應 予順延之事由或作為計算依據,仍應由被告就系爭大廈 施工受到疫情之影響內容為具體主張及舉證。被告雖提 出施工日誌光碟及自製之「工期比較表」與「分包廠商 確診人員統計表」等件為證,然上開資料並無法得知被 告所述疫情缺工缺料對其工期之影響為何,而確診人員 統計表僅有各分包廠商之人數統計資料,並無各人員具 體確診日期及請假期間,被告亦未曾因施工人員確診而 遭行政機關強制停工,尚難使本院形成被告因疫情缺工 、缺料過多而影響其工期達131天之心證。另就建造執 照有效期限經建築主管機關准予展延部分,因行政機關 之處分並無變更私法上權利義務之效力,亦不影響一般 私法契約之締約當事人基於契約所應負之權利義務,故 系爭建案之建造執照縱使經建管機關准予展延期限,對 於本件兩造於契約內約定之履行期亦無影響,附此敘明 。    ⑹被告另辯稱因消防局要求被告變更原已審核通過之系爭 大廈消防圖說,施工延誤60天,於112年10月3日始取得 消防核可函,應順延工期60天云云;然因被告就此並未 提出相應之佐證,其述是否為真已有疑問;再即便確有 消防局要求變更消防圖說之事,被告興建工程本應確保 各項圖說合於法規,並取得相應主管機關之核可,以利 完工,則其遲至112年10月3日始取得消防核可函,仍應 屬可歸責於被告之事由,被告自不得據此主張順延工期 。    ⑺被告又辯稱因系爭大廈承購戶有173戶申請客變,共計影 響工期70日乙節,雖提出客戶變更資料表為憑;但觀諸 系爭契約第13條關於建築設計變更之處理約定可知,買 方申請變更設計應經賣方同意,故是否提供客變服務, 被告有權決定,被告既同意買方客變,自應通盤考量客 變可能影響施工之工期,再約定完工期限,要無定好完 工期限後,再要求全體買方承擔部分買方客變之不利益 之理。是本件被告縱有因承購戶客變影響工期70天,亦 屬可歸責於被告之事由,不得據此主張順延工期。   ⒉綜上,被告雖抗辯系爭預售屋於施工期間,因遇有新冠疫 情影響工期131天、颱風宣布停止上班4天、下雨71天、消 防圖審延誤60天、客變延誤70天(合計336天)等不可抗 力或其他不可歸責於被告之事由,致無法施工而停工而應 順延工期云云,經本院逐項審酌後,認其中僅108年8月24 日颱風假1日得予順延工期(推定致不能施工),其餘尚 難認可採。是以,原告主張依系爭預售屋買賣契約書第12 條第1項約定請求被告給付遲延利息264,002元(1,827,00 0元×289×5/10000)部分,為有理由。  ㈡被告以系爭違約金約定之數額過高,請求法院酌減數額,為 無理由:   ⒈按違約金,除當事人另有訂定外,視為因不履行而生損害 之賠償總額。其約定如債務人不於適當時期或不依適當方 法履行債務時,即須支付違約金者,債權人除得請求履行 債務外,違約金視為因不於適當時期或不依適當方法履行 債務所生損害之賠償總額;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者,法院 得減至相當之數額,民法第250條第2項、第252條分別定 有明文。至違約金是否過高,應以一般客觀事實、社會經 濟狀況及當事人所受損害情形為衡量之標準(最高法院49 年台上字第807號判決意旨參照)。另應依違約金係屬於 懲罰之性質或屬於損害賠償約定之性質而有不同,若為後 者,應依當事人實際上所受損失為標準,酌予核減(最高 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2563號判決意旨參照)。又違約金之 約定,為當事人契約自由、私法自治原則之體現,雙方於 訂約時,既已盱衡自己履約之意願、經濟能力、對方違約 時自己所受損害之程度等主、客觀因素,本諸自由意識及 平等地位自主決定,除非債務人主張並舉證約定之違約金 額過高而顯失公平,法院得基於法律之規定,審酌該約定 金額是否確有過高情事及應予如何核減至相當數額,以實 現社會正義外,當事人均應同受該違約金約定之拘束,法 院亦應予以尊重,始符契約約定之本旨(最高法院93年度 台上字第909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查系爭契約第12條2項約定如被告逾期取得使用執照,每逾 1日應按原告已繳房地價款依萬分之5單利計算遲延利息予 原告,其性質應屬民法第250條第2項後段規定之「因遲延 給付之損害賠償總額預定性違約金」。本院審酌系爭契約 係由被告所預先制定,並自行記載賣方相關遲延責任之條 款後予原告即一般消費者簽署之契約,被告身為社會經濟 及履約能力較強之一方,其違約自應受其所自行擬定之違 約金條款拘束。又本件違約金以「每逾1日按已繳房地價 款依萬分之5」之方式計算,與內政部公布之預售屋買賣 定型化契約範本記載相同,可認此違約金之約定,係經主 管機關斟酌現今社會預售屋買賣現況,及衡量企業經營者 與消費者間之關係,為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國民消費之 安全等目的,本於其專業所定之計算方式,已屬主管機關 所定之最低下限,是難認本件違約金有何過高的情事。至 被告所辯原告亦受有系爭房地市場漲價利益乙節,原告並 未出售系爭房地,無從自市場漲幅中實現任何收益,被告 依其他房屋實價登錄之結果主張原告受有利益,純屬假設 ,且並無解於被告逾期289日始取得使用執照之違約事實 ,更非違約金是否過高之衡酌要素。而被告復未舉證約定 之違約金過高而顯失公平,則其事後指摘系爭契約約定之 違約金過高,要求酌減,洵屬無據。  ㈢被告以系爭工程期間發生新冠疫情為由主張情事變更原則, 請求原告減少遲延利息之金額,亦無理由:按契約成立後, 情事變更,非當時所得預料,而依其原有效果顯失公平者, 當事人得聲請法院增、減其給付或變更其他原有之效果,為 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所定,旨在規範契約成立後,有訂約 當時不可預料之情事發生時,經由法院裁量以公平分配契約 當事人間之風險及不可預見之損失,故以有非契約成立當時 所得預料之情事變更為其要件之一。查被告所抗辯因新冠疫 情之影響致其遲延取得使用執照部分,並無理由,已如上述 ,則被告復以疫情之情事變更為據請求減少其違約給付,亦 難認可採。  ㈣被告以原告所有之系爭預售屋出售面積為42.51坪、登記總面 積為43.22坪,原告應找補87,909元為由,主張依系爭預售 買賣契約第5條第2項約定對原告有房地面積誤差價款找補債 權,而與原告請求之遲延利息相互抵銷,為無理由:   ⒈按民法第334條所稱之抵銷,係以二人互負債務,而其給付 種類相同並均屆清償期者為要件。故如非當事人雙方互負 債務之情狀下,即非屬抵銷適狀。且依民事訴訟法第277 條規定意旨,為抵銷抗辯之債務人應舉證證明其抵銷之主 動債權存在,否則即無主張抵銷之餘地。   ⒉被告以原告所有之系爭預售屋出售面積為42.51坪、登記總 面積為43.22坪,原告應找補87,909元為由,主張依系爭 預售買賣契約第5條第2項約定對原告有房地面積誤差價款 找補債權,而與原告請求之遲延利息相互抵銷云云,既為 原告所否認,即應由被告就該抵銷債權之存在負舉證之責 。查系爭房屋實際登記面積較出售面積多乙情,雖為兩造 所不爭執,然依系爭契約第5條第2項約定,兩造就面積誤 差之找補金額應「無息於交屋時結算」,可認兩造依約應 於交屋時,結算原告就溢出面積應給付被告之數額為何且 不計息,而被告並未舉證兩造於交屋時已達成原告應找補 數額之結算(被告雖提出計算表乙紙為證,然為原告所否 認),自難認原告對被告負有何給付找補數額之債務,故 被告所提抵銷抗辯並無可採。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契約第12條第2項約定,請求被告給 付264,002元(1,827,000元×289×5/10000)部分,及自起訴 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5月2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部分,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 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規定, 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爰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 第3款規定,依職權宣告得假執行。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核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臺南簡易庭 法 官  洪碧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林政良

2025-02-26

TNEV-113-南簡-977-20250226-2

南簡
臺南簡易庭

給付遲延利息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南簡字第720號 原 告 張芝惠 被 告 聯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蘇永義 訴訟代理人 柯尊仁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遲延利息事件,經本院臺南簡易庭於民國 114年2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429,165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24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  ㈠原告於民國108年9月13日向被告購買坐落臺南市○○區○○段000 地號土地及其上興建中「聯上海棠」建案即門牌號碼臺南市 ○○區○○○路000號22樓之1之房屋(下合稱系爭房地),雙方 並於同日簽訂土地/房屋預定買賣契約書(下稱系爭預售買 賣契約),惟依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1項本文之約定 ,被告應於111年12月31日前取得系爭房屋之使用執照,詎 被告遲至112年10月17日始取得使用執照,已較系爭預售買 賣契約約定之期限延遲290日,且無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 條第1項但書各款所列不可抗力或非可歸責於被告之事由致 不能施工,故被告應依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2項約定 ,按原告已繳房地價款依萬分之5單利計算每日遲延利息予 原告。又原告至使用執照取得日112年10月17日止,已繳納 房地價款為新臺幣(下同)299萬元,是被告應給付原告遲 延利息433,550元(計算式:299萬元×290天×5/10000;嗣原 告對被告抗辯已繳納房地價款為297萬元乙情不爭執),爰 依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2項約定提起本件訴訟。  ㈡被告遲延取得系爭房屋之使用執照並非係因天災(疫情)不 可抗力因素或其他不可歸責於被告之事由所致:   ⒈被告是否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致缺工料等不可歸責於被告 之因素,而無須負擔遲延責任,僅提供施工日誌及工期比 較表為證,並未舉證其已無從取得其他同等級、規格建材 之物料缺乏,而有不能施工或不可歸責之情形,且被告自 108年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前即已遲延85日,迄至112年10月 17日疫情趨緩仍未見遲延改善,足證被告有無新冠肺炎疫 情,皆有遲延施工之情形。況依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被 告於與原告簽立系爭預售買賣契約及施工前即應審慎考量 、評估工程風險,並應依據風險預估工期,無因新冠肺炎 疫情之發生,即將風險轉嫁由原告承擔之理,是以,缺工 缺料等問題係被告自己商業之評估判斷,本就是可歸責於 被告之原因,不得將此風險轉嫁予消費者即原告承擔。至 臺南市政府工務局(下稱工務局)所發布展延建築期限之 行政命令,僅屬行政管理措施,與系爭房屋使用執照之取 得期限無涉,亦未涉及民法上私權契約訂定或延長契約之 規定,非屬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1項第2款順延使用 執照取得期限之事由。   ⒉被告所述疫情影響工期131天之計算方式為依行政院公共工 程委員會(下稱公共工程委員會)110年6月18日工程管字 第11003006531號函文中就公共工程展延天數處理方式所 載,惟該函文内容係公共工程委員會針對各機關招標及履 約中之公共工程,於110年6月16日召開之研商會議,洽詢 各機關、公會並逐項討論及修正後,制定「因應嚴重特殊 傳染性肺炎疫情受影響公共工程之展延或停工處理方式」 之通案性處理規定,供辦理公共工程招標履約之機關與廠 商依循辦理,是該函文適用對象應為「各行政機關招標及 履約中之公共工程」,並未涵蓋私法契約之建案工程,被 告逕引為系爭預售買賣契約工期應予順延之事由或作為計 算依據,顯無理由。被告就系爭工程雖提出施工日誌光碟 及自製之「工期比較表」與「分包廠商確診人員統計表」 等件為證,然上開資料並無法得知被告所述疫情缺工缺料 對工期之影響為何,確診人員統計表僅有各分包廢商之人 數統計貢料,並無各人員具體確珍日期及請假期間,被告 亦未曾因施工人員確診而遭行政機關強制停工,尚難證明 因疫情缺工、缺料過多而影響其工期達131天。   ⒊又颱風假、累積降雨量、消防審圖及客戶變更設計問題雖 可能影響施工進度,然基於下述理由,被告以累積雨量作 為展延工期之理由,並將延宕工期之責任歸咎於颱風假、 消防審圖及客戶變更設計等問題,並無可採,茲分述如下 :    ⑴被告辯稱颱風天4天與雨天71天均應順延工期,係臺南市 政府為統一辦理該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營繕工程之工期 核算,特訂之注意事項,僅對該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發 生效力,尚無從拘束私人契約,自難謂雨量達系爭注意 事項之標準即得展延本件工程一定比例之工期,被告應 就颱風、下雨影響其施工之事實為舉證。另被告指颱風 部分,依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1項約定,被告 應 於111年12月31日前取得使用執照,故縱被告得主張展 延工期,亦僅以107年1月1日開工後迄111年12月31日止 之期間所發生合於第12條第1項但書事由者,或於展延 之工期又發生前開事由者,始得展延或再度展延,其餘 3日颱風天,均發生於原定期限(111年12月31日)之後 ,當無被告可展延工期之說。至被告辯稱下雨影響工期 71天,然下雨是否確實導致被告有71天工期受到影響查 無實證,系爭預售買賣契約亦未與被告約定施工所在地 區雨量達一定標準即使未達停止上班時,仍得作為展延 工期之事由;況系爭工程是否因下雨導致無法施工,應 視當日施作工程項目是否受下雨影響而定,縱下雨,仍 可施作不受天候影響 (如室内施工)之項目,被告不得 片面予以延長工期。且依據以往經驗,累積降雨量大多 集中於山區,而系爭房屋位於安平區,並非山區,是被 告以累積雨量作為展延工期之理由,顯非可採。    ⑵被告所辯因消防局要求被告變更原已審核通過之消防圖 說,經被告與消防局協商致施工延誤60天,於112年10 月3日始取得消防核可函,應順延工期60天云云,惟被 告興建系爭工程本應確保各項圖說合於法規,並取得主 管機關之核可,以利完工,則其遲至112年10月3目始取 得消防核可函,仍應屬可歸責於被告之事由,不得據此 主張順延工期。    ⑶被告辯稱承購戶申請客變,共計影響工期70日云云,雖 據提出客戶變更資料表為憑,然原告並未申請客變,且 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3條約定,買方申請變更設計應經 賣方同意,故是否提供客變服務,被告有權決定,被告 既同意買方客變,自應通盤考量客變可能影響施工之工 期,再約定完工期限,要無定好完工期限後,再要求 全體買方承擔部分買方客變之不利益之道理,況建築業 界均已有成熟的應對方案,而被告為具備多年建築經驗 之上市建設公司,於系爭房屋所屬大樓之施工計劃中勢 必已考慮並預留一定緩衝時間,並考量全部戶數的客戶 變更設計時程,以應對突發狀況,是被告縱有因其他承 購戶客變影響工期70天,亦屬可歸貴於被告之事由,不 得據此主張順延工期。  ㈢若本院認原告請求遲延利息之性質為違約金,則因被告遲延 交屋並無任何通知讓原告得以事前準備,致原告要繼續租屋 ,損害甚鉅,故原告認系爭違約金並無酌減之必要。而原告 111年11月15日需租屋(每月租金25,000元)才有房住,因 被告遲延取得系爭房屋之使用執照,致原告裝潢、選購家具 等一同遲延,造成原告迄至113年7月仍在外租屋,花費已超 過30萬元以上,此損失屬於原告實際經濟損害,且原告並未 出售系爭房地,無法從該價格中實現任何收益,是被告抗辯 原告受有「利益」,純屬假設,被告所辯顯屬無據,原告僅 請求系爭預售買賣契約所明定之延遲交屋利息433,550元賠 償,乃屬合理金額。  ㈣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關於情事變更原則之規定,旨在規範契 約成立後,有訂約當時不可預料之情事發生時,經由法院裁 量以公平分配契约當事人間之風險及不可預見之損失,故以 有非契約成立當時所得預料之情事變更為其要件之一。本件 被告所抗辯因新冠疫情之影響致其遲延取得使用執照部分並 無理由,已如上述,是被告以系爭工程期間發生新冠疫情為 由主張情事變更原則,請求原告減少遲延利息之金額,即無 理由。  ㈤系爭房屋出售面積為60.42坪,登記面積為60.97坪,然兩造 於點交系爭房地時,被告已無異議將超過系爭預售買賣契約 記載之系爭房屋面積0.55坪部分贈與原告,並完成交屋手續 ,且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5條第2項約定,面積誤差之找補金 額「無息於交屋時結算」,是系爭房屋既已完成交屋手續, 可證找補金額當時已確認並結算完畢,被告斯時再以其對原 告有系爭房地面積誤差價款之找補債權100,601元為由,主 張與原告請求之遲延利息相互抵銷,顯無理由。此外,原告 並無與被告有另簽訂任何交屋時之協議,益證被告提出贈與 坪數之追討款項,無正當性與合法性。  ㈥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433,55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辯稱:  ㈠被告興建「聯上海棠」大樓期間之108年年底起,因新冠病毒 疫情肆虐全球,全球多處封城,致原物料運輸不易、商品生 產製造之期程遲延,全球供應鏈因而大亂,此乃眾所週知之 事實;而工務局為因應疫情,以行政命令規定自99年12月25 日至111年12月31日期間已領得臺南市建築執照之建築案者 ,增加其建築施工期限2年,且無須另行申請,可知主管機 關認為建造業受疫情及產業缺工影響之期間為2年,雖工務 局僅規定建造執照之建築期限增加2年,惟使用執照係在建 築完工後才能申請,則取得使用執照之約定期限,自隨建造 執照之建築期限向後延期2年。本件「聯上海棠」大樓於104 年間領得建築執照,符合上開行政命令所示建築期限增加2 年之規定,故被告僅須於113年12月31日前(原約定111年12 月31日延長2年)取得使用執照即未違反系爭預售買賣契約 之約定,而被告既已於112年10月17日取得系爭房屋之使用 執照,則被告並未違反系爭預售買賣契約關於使用執照取得 期限之約定,自不負遲延責任。  ㈡又新冠疫情係屬天災,與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1項第1 款之「天災」概念相符,屬不可抗力之因素,而依公共工程 委員會110年6月18日工程管字第11003006531號函之內容, 第三級警戒自110年5月19日起至110年7月26日止為69天,延 長工期以0.5計,共35天,非第三級警戒自110年7月27日至1 12年4月30日止為643天,延長工期以0.15天計,共96天,合 計影響施工期間為131天;另因政府對於疫情採取高度強制 管制之通報確診、強制隔離等防疫措施,致系爭房屋之完工 受到政府管制而推遲,符合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1項 第2款「政府法令變更」之事由。且108年11月21日新冠疫情 開始前,被告實際施工進度比預定進度遲延85日,自從疫情 發生後,遲延日數始迅速增加,導致大樓實際完工時已較預 定進度遲延307日,最終遲延290日才取得使用執照。從而, 系爭房屋於112年10月17日始取得使用執照顯係因發生新冠 病毒疫情之不可抗力天災、不可歸責於被告所致之政府法令 變更等因素所導致,甚至系爭房屋所屬大樓興建期間共有67 2位廠商人員確診,是被告自得依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 第1項但書之約定順延取得系爭房屋使用執照之期限。  ㈢本件「聯上海棠」大樓工程自107年1月1日開工至112年10月1 7日取得使用執照期間,臺南市政府曾因颱風侵襲,發布停 止上班上課4日;當日雨量達50毫米以上130毫米以下之日數 為53日;當日雨量達130毫米以上之日數則為9日,合計展延 工期應為71天【53+(9×2)】,依臺南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 學校辦理營繕工程工期核算注意事項第5點第3款第6目「本 府發布臺南市之停止上班日,不計工作天」、第5點第4款第 1目、第2目「24小時累積雨量達50毫米以上,且其中至少1 小時雨量達15毫米以上,工期展延1天、24小時累積雨量達1 30毫米以上,當日及隔天工期展延2天」之規定,系爭房屋 之建築工期應予展延。另系爭房屋所屬大樓之消防圖說雖於 開工前經臺南市政府消防局(下稱消防局)審核通過,惟消 防局嗣以系爭房屋所屬大樓之消防圖說與法規不符為由要求 被告修改,致被告無法按圖施作並延誤工期60日,加上系爭 房屋所屬大樓之承購戶中,有173戶申請客戶變更設計,其 中139戶涉及水、電管線、隔間位置變動,致被告需變更系 爭房屋所屬大樓之設計,以每戶客戶變更設計影響工期為0. 5日計算,共計影響工期70日,均非可歸責於被告事由所致 ,亦應展延系爭房屋之建築工期。   ㈣系爭預售買賣契約之簽立日期,早於新冠病毒疫情之發生, 對比92年間發生之SARS病毒疫情,持續期間僅約1年,主要 疫區並遍及全國,實務上已多肯認SARS病毒疫情之發生,屬 契約成立後非當時所得預料之情事變更,遑論新冠病毒疫情 不僅遍及全國,且持續將近4年之久,影響層面之廣,當非 系爭契約簽立當時得以先前經驗所能預料,是如仍認取得系 爭房屋使用執照之期限為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1項所 約定之111年12月31日,對於被告顯失公平,被告自得主張 依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規定,減少被告應給付之遲延利息 金額;另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12條第2項之性質屬損害賠償 預定總額違約金,衡酌原告係以每坪205,000元之單價購買 系爭房地(面積60.42坪),而113年系爭房屋所坐落大樓之 實價登錄價格平均為每坪305,000元,原告並無損害,反而 受有6,042,000元之利益,原告猶請求433,550元遲延利息要 實過高,應依民法第252條之規定酌減為0元。  ㈤系爭房屋出售面積為60.42坪、登記面積為60.97坪,且被告 並未口頭向原告承諾將超過系爭預售買賣契約記載之系爭房 屋面積部分贈與原告,是依系爭預售買賣契約第5條第2項約 定,原告應找補被告100,601元,故被告主張將原告應找補 被告之金額與原告請求之金額(原告截至被告取得使用執照 之112年10月17日止已給付之買賣價金金額為297萬元,原告 依299萬元計算遲延利息有錯誤之情)相互抵銷。至系爭預 售買賣契約第5條第2項雖約定面積誤差之找補,無息於交屋 時結清,且被告於交屋時固未與原告計算面積誤差之找補, 惟被告並未拋棄該請求權,是被告仍得主張抵銷抗辯。  ㈥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之事項:  ㈠原告於108年9月13日向被告購買坐落臺南市○○區○○段000地號 土地及其上同段1971建號即門牌號碼臺南市○○區○○○路000號 22樓之1建物(即系爭房地),雙方並簽訂土地房屋預售買 賣契約書(系爭預售屋之出售面積共計為60.42坪)。  ㈡系爭預售屋之登記總面積為60.97坪。  ㈢系爭預售買賣契約書之條款各約定如下:   ⒈第12條開工及取得使用執照期限,約定:「一、本預售屋 之建築工程應在107年1月1日之前開工,111年12月31日之 前完成主建物、附屬建物及使用執照所定之必要設施,並 取得使用執照。但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順延:㈠因天災 地變等不可抗力之事由,致賣方不能施工者,其停工期間 。㈡因政府法令變更或其他非可歸責於賣方之事由發生時 ,其影響期間。二、賣方如逾前款期限未開工或未取得使 用執照者,每逾1日應按已繳房地價款依萬分之5單利計算 遲延利息予買方。若逾期三個月仍未開工或未取得使用執 照,視同賣方違約,雙方同意依違約處罰規定處理。」   ⒉第5條房地面積誤差及其價款找補,第2項約定:「依第3條 計算之土地面積、主建物或本房屋登記總面積如有誤差, 其不足部分賣方均應全部找補;其超過部分買方只找補百 分之2為限(至多找補不超過百分之2),且雙方同意面積 誤差之找補,分別以土地、主建物、附屬建物、共有部分 價款,除以各該面積所得之單價(應扣除車位價款及面積 ),無息於交屋時結算。」  ㈣系爭預售屋於112年10月17日取得使用執照,延遲290天。  ㈤原告至系爭預售屋使用執照取得日112年10月17日止,已繳納 房地價款297萬元。  ㈥工務局於110年1月13日以南市工管一字第1100114893號函、 於110年1月13日以南市工管一字第1090461286A號令、於110 年6月18日以南市工管一字第1100684845號令、於111年7月2 5日以南市工管一字第1110785586號令,允許99年12月25日 至111年12月31日期間已領得該市建築執照之建築案者,增 加其建築施工期限2年,且無須另行申請。  ㈦109年1月21日新冠肺炎於我國境內爆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 中心該日宣布臺灣確診首例境外移入個案),臺南市疫情警 戒第三級期間自110年5月19日起至110年7月26日,合計69日 ;非第三級期間自110年7月27日起至112年4月30日止,合計 643天(110年5月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新冠肺炎第 三級警戒範圍擴大至全國,110年7月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 中心宣布全國三級警戒於110年7月27日起調降至二級警戒) 。  ㈧被告於系爭預售屋施工期間,遇有颱風宣布停止上班4天、下 雨71天。 四、兩造之爭執事項:  ㈠原告主張依系爭預售屋買賣契約書第12條第1項約定請求被告 給付遲延利息433,550元(299萬元×290天×5/10000)及自起 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 計算之利息,有無理由?   ⒈除108年8月24日颱風假1日(推定致不能施工)外,被告並 未舉證證明系爭建物有因不可抗力或非可歸責之事由致不 能施工:    ⑴系爭預售買賣契約書第12條之約定,本件系爭預售屋取 得使用執照既已逾期,則除非被告舉證證明有前開約定 所謂得順延期間之情事發生,否則被告取得使用執照即 屬逾期無訛。    ⑵被告雖抗辯系爭不動產於施工期間,因遇有新冠疫情影 響工期131天、颱風宣布停止上班4天、下雨71天、消防 圖審延誤60天、客變延誤70天(合計336天)等不可抗 力之事由,致無法施工而停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 則被告自應就此有利於己之事實負舉證之責。    ⑶依系爭預售買賣契約書第12條之約定,若因天災地變等 不可抗力之事由,致賣方不能施工者,得順延其期間, 是被告自應就「有不可抗力之事由」及「致不能施工」 之要件為舉證,然兩造雖不爭執「於系爭房屋施工期間 ,遇有下雨71天」之不可抗力事由,惟被告並未就該事 由「致不能施工」為舉證(被告雖提出施工日誌光碟及 自製之「工期比較表」為證,然為原告所否認),是被 告抗辯因有不可抗力之事由而應順延期間,自不可採。 至被告辯稱依臺南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辦理營繕工 程工期核算注意事項第5條第1項第3款第6目、第2項第1 、2款規定,颱風天4天與雨天71天均應順延工期乙節, 惟系爭注意事項係臺南市政府為統一辦理該府及所屬各 機關學校營繕工程之工期核算,特訂之注意事項,僅對 該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發生效力,尚無從拘束私人契約 ,自難謂雨量達系爭注意事項之標準即得展延本件工程 一定比例之工期,仍應由被告就下雨致不能施工之事實 為舉證,惟被告既未能就系爭工程於遇下雨事由有「致 不能施工」之情事,是被告抗辯應扣除下雨期日,尚難 憑採。另其中颱風天部分,依系爭契約第12條第1項本 文約定,被告應於111年12月31日前取得使用執照,故 縱使被告得主張展延工期,亦僅以107年1月1日開工後 迄111年12月31日止之期間所發生合於系爭契約第12條 第1項但書事由者,或於展延之工期又發生前開事由者 ,始得展延或再度展延,故被告抗辯108年8月24日該日 因颱風影響而停止上班,合於系爭契約第12條第1項但 書第1款因天災致被告不能施工,得予順延工期1日,應 屬可採,依此被告得順延至112年1月1日前完工取得使 用執照。至其餘3日颱風天,均發生於原定期限(111年 12月31日)與前揭展延期限(112年1月1日)之後,當 無展延工期可言。     ⑷至被告抗辯因疫情影響而缺工、缺料等原因而使施工進 度延宕一節,因關於備妥興建建物所需材料及僱用足夠 之人力施工,乃出賣人於經營上所需具備之資材,除受 政府機關管制而無法取得外(例如經主管機關於疫情期 間徵用之衛生資材,列為管制品之類),其因市場上價 格上漲或供應缺乏而導致之缺料、缺工情事,乃屬籌資 興建建物之企業於經營上所需承擔之風險,不能轉嫁予 買方承擔,故縱使被告因缺乏資材或人工而使興建工程 延宕,亦不得作為不計算遲延日數之事由,是被告此部 分抗辯並無可採。    ⑸被告抗辯因疫情影響工期131天之計算方式為依系爭公共 工程委員會函,惟觀諸系爭公共工程委員會函內容,係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針對各機關招標及履約中之公共 工程,依該會於110年6月16日召開之研商會議,洽詢各 機關、公會並逐項討論及修正後,制定「因應嚴重特殊 傳染性肺炎疫情受影響公共工程之展延或停工處理方式 」之通案性處理規定,供辦理公共工程招標履約之機關 與廠商依循辦理。是系爭公共工程委員會函之適用對象 應為「各行政機關招標及履約中之公共工程」,而未涵 蓋私法契約之建案工程,自難逕予引為系爭契約工期應 予順延之事由或作為計算依據,仍應由被告就系爭大廈 施工受到疫情之影響內容為具體主張及舉證。被告雖提 出施工日誌光碟及自製之「工期比較表」與「分包廠商 確診人員統計表」等件為證,然上開資料並無法得知被 告所述疫情缺工缺料對其工期之影響為何,而確診人員 統計表僅有各分包廠商之人數統計資料,並無各人員具 體確診日期及請假期間,被告亦未曾因施工人員確診而 遭行政機關強制停工,尚難使本院形成被告因疫情缺工 、缺料過多而影響其工期達131天之心證。另就建造執 照有效期限經建築主管機關准予展延部分,因行政機關 之處分並無變更私法上權利義務之效力,亦不影響一般 私法契約之締約當事人基於契約所應負之權利義務,故 系爭建案之建造執照縱使經建管機關准予展延期限,對 於本件兩造於契約內約定之履行期亦無影響,附此敘明 。    ⑹被告另辯稱因消防局要求被告變更原已審核通過之系爭 大廈消防圖說,施工延誤60天,於112年10月3日始取得 消防核可函,應順延工期60天云云;然因被告就此並未 提出相應之佐證,其述是否為真已有疑問;再即便確有 消防局要求變更消防圖說之事,被告興建工程本應確保 各項圖說合於法規,並取得相應主管機關之核可,以利 完工,則其遲至112年10月3日始取得消防核可函,仍應 屬可歸責於被告之事由,不得據此主張順延工期。     ⑺被告又辯稱因系爭大廈承購戶有173戶申請客變,共計影 響工期70日乙節,雖據提出客戶變更資料表為憑;但本 件原告並未申請客變,且觀諸系爭契約第13條關於建築 設計變更之處理約定可知,買方申請變更設計應經賣方 同意,故是否提供客變服務,被告有權決定,被告既同 意買方客變,自應通盤考量客變可能影響施工之工期, 再約定完工期限,要無定好完工期限後,再要求全體買 方承擔部分買方客變之不利益之理。是本件被告縱有因 其他承購戶客變影響工期70天,亦屬可歸責於被告之事 由,不得據此主張順延工期。   ⒉綜上,被告雖抗辯系爭預售屋於施工期間,因遇有新冠疫 情影響工期131天、颱風宣布停止上班4天、下雨71天、消 防圖審延誤60天、客變延誤70天等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可歸 責於被告之事由,致無法施工而停工而應順延工期云云, 經本院逐項審酌後,認其中僅108年8月24日颱風假1日得 予順延工期(推定致不能施工),其餘尚難認可採。是以 ,原告主張依系爭預售屋買賣契約書第12條第1項約定請 求被告給付遲延利息429,165元(297萬元×289×5/10000) 部分,為有理由。  ㈡被告以系爭違約金約定之數額過高,請求法院酌減數額,為 無理由:   ⒈按違約金,除當事人另有訂定外,視為因不履行而生損害 之賠償總額。其約定如債務人不於適當時期或不依適當方 法履行債務時,即須支付違約金者,債權人除得請求履行 債務外,違約金視為因不於適當時期或不依適當方法履行 債務所生損害之賠償總額;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者,法院 得減至相當之數額,民法第250條第2項、第252條分別定 有明文。至違約金是否過高,應以一般客觀事實、社會經 濟狀況及當事人所受損害情形為衡量之標準(最高法院49 年台上字第807號判決意旨參照)。另應依違約金係屬於 懲罰之性質或屬於損害賠償約定之性質而有不同,若為後 者,應依當事人實際上所受損失為標準,酌予核減(最高 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2563號判決意旨參照)。又違約金之 約定,為當事人契約自由、私法自治原則之體現,雙方於 訂約時,既已盱衡自己履約之意願、經濟能力、對方違約 時自己所受損害之程度等主、客觀因素,本諸自由意識及 平等地位自主決定,除非債務人主張並舉證約定之違約金 額過高而顯失公平,法院得基於法律之規定,審酌該約定 金額是否確有過高情事及應予如何核減至相當數額,以實 現社會正義外,當事人均應同受該違約金約定之拘束,法 院亦應予以尊重,始符契約約定之本旨(最高法院93年度 台上字第909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查系爭契約第12條2項約定如被告逾期取得使用執照,每逾 1日應按原告已繳房地價款依萬分之5單利計算遲延利息予 原告,其性質應屬民法第250條第2項後段規定之「因遲延 給付之損害賠償總額預定性違約金」。本院審酌系爭契約 係由被告所預先制定,並自行記載賣方相關遲延責任之條 款後予原告即一般消費者簽署之契約,被告身為社會經濟 及履約能力較強之一方,其違約自應受其所自行擬定之違 約金條款拘束。又本件違約金以「每逾1日按已繳房地價 款依萬分之5」之方式計算,與內政部公布之預售屋買賣 定型化契約範本記載相同,可認此違約金之約定,係經主 管機關斟酌現今社會預售屋買賣現況,及衡量企業經營者 與消費者間之關係,為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國民消費之 安全等目的,本於其專業所定之計算方式,已屬主管機關 所定之最低下限,是難認本件違約金有何過高的情事。至 被告所辯原告亦受有系爭房地市場漲價利益乙節,原告並 未出售系爭房地,無從自市場漲幅中實現任何收益,被告 依其他房屋實價登錄之結果主張原告受有利益,純屬假設 ,且並無解於被告逾期289日始取得使用執照之違約事實 ,更非違約金是否過高之衡酌要素。況被告復未舉證約定 之違約金過高而顯失公平,則其事後翻異指摘系爭契約約 定之違約金過高,要求酌減,洵屬無據。  ㈢被告以系爭工程期間發生新冠疫情為由主張情事變更原則, 請求原告減少遲延利息之金額,亦無理由:按契約成立後, 情事變更,非當時所得預料,而依其原有效果顯失公平者, 當事人得聲請法院增、減其給付或變更其他原有之效果,為 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所定,旨在規範契約成立後,有訂約 當時不可預料之情事發生時,經由法院裁量以公平分配契約 當事人間之風險及不可預見之損失,故以有非契約成立當時 所得預料之情事變更為其要件之一。查被告所抗辯因新冠疫 情之影響致其遲延取得使用執照部分,並無理由,已如上述 ,則被告復以疫情之情事變更為據請求減少其違約給付,實 難認可採。  ㈣被告以原告所有之系爭預售屋出售面積為60.42坪、登記總面 積為60.97坪,原告應找補100,601元為由,主張依系爭預售 買賣契約第5條第2項約定對原告有房地面積誤差價款找補債 權,而與原告請求之遲延利息相互抵銷,為無理由:   ⒈按民法第334條所稱之抵銷,係以二人互負債務,而其給付 種類相同並均屆清償期者為要件。故如非當事人雙方互負 債務之情狀下,即非屬抵銷適狀。且依民事訴訟法第277 條規定意旨,為抵銷抗辯之債務人應舉證證明其抵銷之主 動債權存在,否則即無主張抵銷之餘地。   ⒉被告以原告所有之系爭預售屋出售面積為60.42坪、登記總 面積為60.97坪,原告應找補100,601元為由,主張依系爭 預售買賣契約第5條第2項約定對原告有房地面積誤差價款 找補債權,而與原告請求之遲延利息相互抵銷云云,既為 原告所否認,即應由被告就該抵銷債權之存在負舉證之責 。查系爭房屋實際登記面積較出售面積多乙情,雖為兩造 所不爭執,然依系爭契約第5條第2項約定,兩造就面積誤 差之找補金額應「無息於交屋時結算」,可認兩造依約應 於交屋時,結算原告就溢出面積應給付被告之數額為何且 不計息,而被告並未舉證兩造於交屋時已達成原告應找補 數額之結算(被告雖提出計算表乙紙為證,然原告否認有 收受),自難認原告對被告負有何給付找補數額之債務, 故被告所提抵銷抗辯並無可採。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契約第12條第2項約定,請求被告給 付429,165元(297萬元×289×5/10000),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即113年5月2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 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無 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規定, 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爰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 第3款規定,依職權宣告得假執行。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核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臺南簡易庭 法 官 洪碧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林政良

2025-02-26

TNEV-113-南簡-720-20250226-2

南勞簡
臺南簡易庭

確認薪資債權存在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4年度南勞簡字第4號 原 告 松昌開發事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辛忠城 被 告 晉陞交通企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亦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薪資債權存在事件,經本院臺南簡易庭於 民國114年2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郭婉婷對被告自民國113年11月19日起,每月有新臺幣27,47 0元之薪資債權存在,及自國114年1月l日起至民國114年2月11日 止每月有新臺幣28,590元之薪資債權存在。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二分之一,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 明確,致上訴人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 險得以對於被上訴人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故確認法律 關係成立或不成立之訴,苟具備前開要件,即得謂有即受確 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縱其所求確認者為他人間之法律關係 ,亦非不得提起(最高法院42年台上字第1031號判例意旨參 照)。查原告主張其於民國113年11月7日向本院民事執行處 聲請就訴外人郭婉婷對被告之薪資債權等為強制執行,經本 院民事執行處於113年11月13日核發113年度司執字第139298 號執行命令,禁止郭婉婷於新臺幣(下同)330,000元及自1 11年11月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及 執行費用2,935元之範圍內收取對被告之薪資債權全額三分 之一或為其他處分,被告亦不得對郭婉婷清償,惟被告否認 郭婉婷為其員工而對其有薪資債權存在,並依法向本院民事 執行處聲明異議,是郭婉婷與被告間上開債權是否存在,即 屬不明確,且攸關原告之債權得否受清償,原告在私法上之 地位即有不安之狀態存在,而此種不安之狀態,確得以確認 之訴予以除去,自應認本件起訴有確認利益存在。 二、惟按確認法律關係成立或不成立之訴,固以確認現在之法律 關係為限,如已過去或將來應發生之法律關係,則不得為確 認之訴之標的。惟所謂過去之法律關係,指過去曾經成立或 不成立之法律關係,因情事變更,該過去之法律關係現已不 復存在之情形而言。若過去成立或不成立之法律關係延續至 現在尚存續者,仍不失為現在之法律關係(最高法院84年度 台上字第1368號民事裁判參照)。本件原告請求確認郭婉婷 於被告公司自113年11月19日起每月有27,470元薪資債權及 自114年1月1日起每月有28,590元薪資債權存在,然因本件 訴訟已於114年2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而終結後之薪資債權 之本質上係屬將來債權存在之訴,依前開說明,不得為確認 之訴之標的,是自114年2月12日起之債權是否存在部分,於 法不合,應予駁回。 三、被告晉陞交通企業有限公司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 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 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  ㈠原告前於113年11月7日持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338號民事判決 正本及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下稱臺南高分院)113年度 上易字第83號民事判決正本及其確定證明書為執行名義,向 本院民事執行處聲請強制執行訴外人郭婉婷於被告公司之繼 續性報酬債權,經本院民事執行處於113年11月13日核發113 年度司執字第139298號執行命令。詎被告於113年11月22日 以其為靠行車主、訴外人郭婉婷非其公司員工為由聲明異議 ,惟原告對於被告之聲明異議認為不實,爰依強制執行法第 120條第2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請求確認系爭薪資債權存在 。  ㈡依財政部南區國稅局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所 示,訴外人郭婉婷於112年在被告公司領有薪資316,800元, 平均每月26,400元,即與勞動部發布之112年每月基本工資 相符。依常情,被告既於上開年度向財政部南區國稅局申報 訴外人郭婉婷之薪資所得,則雙方間有僱傭關係存在乃係常 態,應可證明訴外人郭婉婷為被告之員工,對於被告有薪資 債權存在,否則被告豈會將訴外人郭婉婷之薪資申報為被告 之薪資費用?  ㈢又113年每月基本工資調漲為27,470元,114年每月基本工資 再調漲為28,590元,原告爰參酌訴外人郭婉婷112年之年度 薪資所得,請求確認訴外人郭婉婷對被告於本院民事執行處 113年11月13日南院揚113司執速字第139298號執行命令送達 時(即113年11月19日)起每月有27,470元之薪資債權存在 及自114年1月1日起每月有28,590元之薪資債權存在。  ㈣並聲明:確認訴外人郭婉婷對被告於本院民事執行處113年11 月13日南院揚113司執速字第139298號執行命令送達時(即1 13年11月19日)起,每月有27,470元之薪資債權存在及自11 4年1月l日起每月有28,590元之薪資債權存在。 二、被告雖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據其先前提出113年12月3 1日民事答辯狀之陳述略以:  ㈠勞動契約並非需有書面之訂定與約定始能成立生效,然仍需 有僱傭之事實,即以雇主對於受僱人是否有指揮監督權而定 。郭婉婷之前曾自購貨運曳引車,除向合迪股份有限公司與 新鑫股份有限公司辦理動產擔保借款外,並靠行至被告。是 縱郭婉婷將勞工保險投保於被告,其仍非受雇於被告,被告 對於郭婉婷並無指揮監督之權,至多僅係按時薪之兼職性質 ,是原告起訴請求確認郭婉婷對被告之薪資債權存在,並無 理由。  ㈡若郭婉婷於被告領有勞基法所保障之最低薪資,原告仍無權 請求被告代扣薪資:   ⒈參照113年每月生活所必需(必要生活費用)數額一覽表, 該一覽表係司法院院公告,作為強制執行事件扣押薪資債 權之扣款依據,即債務人受領之薪資如低於最低生活所必 需之數額,執行法院即無權扣押,否則即屬苛酷執行,此 為法律所明定禁止之執行程序行為。則郭婉婷設籍於高雄 市茄萣區,居住於臺南市學甲區,高雄市最低生活必須數 額為每月14,419元,如有扶養1人,則為每月34,606元; 臺南市最低生活必須數額為每月14,230元,如有扶養1人 ,則為每月34,152元。基此,執行法院於該最低生活必須 數額内,不得為扣押扣款之執行,否則即屬執行程序違法 。   ⒉參照戶口名簿,郭婉婷尚須扶養1個兒子,且尚未計入扶養 父母部分之數額,是設若郭婉婷於被告領有薪資債權,則 於每月34,606元(高雄市)或每月34,152元(臺南市)之 最低生活必須數額内,執行法院並無權扣押。惟依據原告 所提出郭婉婷之各類所得清單,郭婉婷112年度之薪資收 入為316,800元,等於每月薪資為26,400元,仍低於最低 生活數額,故原告無權向執行法院請求被告執行扣款。   ⒊從而,原告主張郭婉婷於被告公司自113年11月13日起每月 有27,470元薪資債權及自114年1月1日起每月有28,590元 薪資債權,而訴請求確認以上薪資債權存在,欠缺確認利 益,即欠缺訴訟利益而無理由。  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就債務人對於第三人之金錢債權為執行時,執行法院應依 職權禁止債務人收取或為其他處分,並禁止第三人向債務人 清償。前項情形,執行法院得詢問債權人意見,以命令許債 權人收取,或將該債權移轉於債權人。如認為適當時,得命 第三人向執行法院支付轉給債權人;對於薪資或其他繼續性 給付之債權所為強制執行,於債權人之債權額及強制執行費 用額之範圍內,其效力及於扣押後應受及增加之給付。第1 項債務人於扣押後應受及增加之給付,執行法院得以命令移 轉於債權人。但債務人喪失其權利或第三人喪失支付能力時 ,債權人債權未受清償部分,移轉命令失其效力,得聲請繼 續執行。並免徵執行費,強制執行法第115條第1項、第2項 、第115條之1第1項、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復按扣押命令對 於債務人及第三人之效力,依強制執行法第115條第1項規定 ,係禁止執行債務人收取對於第三人之金錢債權或為其他處 分,並禁止第三人向執行債務人清償。執行債務人或第三人 如有違反,對於執行債權人不生效力。若執行債務人或第三 人為有礙執行效果之行為,類推適用同法第51條第2項之規 定,對於執行債權人自不生效力(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 1719號判決意旨參照)。查本件原告前執系爭執行名義,向 本院聲請就郭婉婷對被告之薪資債權等為強制執行,業經本 院民事執行處於113年11月13日核發113年度司執字第139298 號執行命令,禁止郭婉婷於330,000元及自111年11月3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及執行費用2,935 元之範圍內收取對被告之薪資債權全額三分之一或為其他處 分,被告亦不得對訴外人郭婉婷清償,而被告前曾向主管機 關申報郭婉婷之薪資所得於112年度為316,800元等情,業據 本院依職權調取系爭執行卷宗審核無訛,應堪認定。本院審 酌稅務申報事涉應負擔稅賦繳納之多寡,被告諒無輕忽之理 ,苟非確有該等薪資給付,尚無虛捏申報而徒增無謂稅務負 擔之可能,是由被告於上開112薪資給付之情形,堪認被告 於112年間確有給付郭婉婷薪資之事實。而郭婉婷自111年12 月2日起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即114年2月11日止,其勞保之 投保單均為被告,113年投保薪資為27,470元,114年之投保 薪資為28,590元,此有郭婉婷之投保資料在卷可稽,再參酌 前述郭婉婷112年之薪資領取情形,是原告主張郭婉婷自113 年11月19日起至114年2月11日止仍持續受僱於被告而對之有 薪資債權存在,被告於113年11月19日收受本院執行命令後 聲明異議陳稱郭婉婷並非其員工云云係屬虛偽不實等情,並 非虛妄,應堪採憑。  ㈡次按實施查封後,債務人就查封物所為移轉、設定負擔或其 他有礙執行效果之行為,對於債權人不生效力,強制執行法 第51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按「第三人不承認債務人之債權 或其他財產權之存在,或於數額有爭議時,應於接受法院命 令後10日內,提出書狀,向執行法院聲明異議。」、「第三 人不於前項期間內聲明異議,亦未依執行法院命令,將金錢 支付債權人或將金錢、動產或不動產支付或交付執行法院時 ,執行法院得因債權人之聲請,逕行向該第三人為強制執行 。」、「債權人對於前條第三人之聲明,認為不實時,得向 管轄法院提起訴訟,並通知債務人」、「債權人對於第三人 之聲明異議認為不實時,得於收受前項通知後10日內向管轄 法院提起訴訟,並應向執行法院為起訴之證明及將訴訟告知 債務人。」、「債權人未於前項規定期間內為起訴之證明者 ,執行法院得依第三人之聲請,撤銷所發執行命令。」強制 執行法第119條第1項、第2項及第120條第2項、第3項亦分別 規定甚明。是以第三人就執行債權人依強制執行法第115條 至第117條規定所發扣押命令,已向執行法院聲明異議,債 權人縱未向管轄法院提起訴訟,亦僅生執行法院不得依同法 第119條第2項規定,逕向該第三人為強制執行而已,故第三 人於未依強制執行法第120條第3項之規定撤銷該扣押命令前 ,該扣押命令不生失權效果,仍有拘束力,倘第三人逕向債 務人為清償,仍有強制執行法第51條之適用,對債權人不生 效力(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1761號判決意旨參照)。查 本件訴外人郭婉婷自113年11月19日起至114年2月11日止仍 持續受僱於被告而對之有薪資債權存在,且被告亦有給付郭 婉婷上開期間薪資之義務,已如前述,而被告迄今尚未聲請 撤銷系爭執行命令。則被告於113年11月19日收受本院執行 命令之送達後,依法即不得對郭婉婷清償薪資債務,則其於 113年11月19日後郭婉婷清償之薪資債務,仍有強制執行法 第51條之適用,對債權人不生效力,附此敘明。  ㈢至被告另抗辯郭婉婷需扶養子女,郭婉婷之薪資數額,尚不 足支付其與子女之最低生活費,無法為強制執行之扣款云云 。惟查,郭婉婷對被告每月之薪資債權,是否符合強制執行 法第122條第2項規定,為維持債務人郭婉婷及其共同生活之 親屬生活所必需,而不得為強制執行,係屬該薪資債權是否 為禁止執行債權之認定,與原告請求確認郭婉婷對被告有之 薪資債權是否存在無關,是被告此部分所辯,亦難憑採。 四、綜上,原告請求確認郭婉婷對被告自113年11月19日起,每 月有27,470元之薪資債權存在,及自114年1月l日起至114年 2月11日止每月有28,590元之薪資債權存在部分,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本   院審酌後,認為均與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勞動法庭             法 官 洪碧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林政良

2025-02-26

TNEV-114-南勞簡-4-20250226-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