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翁鏡瑄

共找到 169 筆結果(第 161-169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4516號 原 告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訴訟代理人 梁文昀 被 告 魏民良 邱莉婷即富民溫企業社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3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56,692元,及自民國113年4月16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22%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1 13年5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上開 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 金。 二、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510,294元,及自民國113年4月1 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22%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 113年5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上 開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 約金。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查兩造簽訂之貸款總約定書第20條約定 ,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故本院就本件清償借款訴 訟有管轄權。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魏民良獨資設立富民溫企業社,於民國 111年12月16日,邀同被告魏民良、邱莉婷為連帶保證人, 與原告簽立借款借據暨約定書、動撥申請書,向原告借款新 臺幣(下同)1,000,000元(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約定借款期限為自111年12月16日起至11 4年12月16日止;利息按中華郵政二年期定期儲金利率加碼 週年利率1.5%計算(被告逾期時之中華郵政二年期定期儲金 利率為1.72%,加碼1.5%後,利率為3.22%)。如未依約償還 本金時,應按約定利率計付遲延利息。如遲延還本或付息時 ,本金自到期日起,利息自約定繳息日起,逾期在6個月以 內者,按約定利率10%,超過6個月者,按約定利率20%計付 違約金。嗣富民溫企業社變更負責人為邱莉婷,並自113年4 月16日起未依約清償,尚積欠如主文第1至2項所示之本金、 利息及違約金,依貸款總約定書第10條第1項第1款約定,已 喪失期限利益,視為全部到期,應清償所有未清償之款項。 被告魏民良、邱莉婷為富民溫企業社之連帶保證人,自應負 連帶清償責任,爰依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提起本 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至2項所示。 二、被告則均以:最近生意不好,沒有錢還等語,資為抗辯,並 均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提出借款借據暨約定書(含 貸款總約定書)、動撥申請書(放款類 商金專用)、郵政 定期儲金利率查詢、帳戶還款交易明細(見本院卷第9-31頁 )等件為證,被告均未予爭執,堪信為真實。至被告等所執 上揭抗辯事由,尚無從資為其得不返還原告借款之理由。從 而,原告依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 給付如主文第1至2項所示之金額、利息及違約金,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依據:依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2項規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4-10-14

TPDV-113-訴-4516-2024101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退夥結算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4498號 原 告 邱岱 訴訟代理人 林舒婷律師 謝雨靜律師 林志騰律師 被 告 蘇家弘 吳岱嬫 上 二 人 訴訟代理人 黃馨瑩律師 複 代 理人 游家雯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退夥結算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30日言 詞辯論終結,一部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協同原告辦理結算兩造共同出資經營合夥事業即臺北 市私立冠博文理短期補習班中正分班至民國112年12月21日 止之合夥財產。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三、原告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訴訟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 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6 6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訴之聲明第1項請 求被告應協同辦理結算兩造間共同出資經營合夥事業即臺北 市私立冠博文理補習班中正分班(下稱系爭合夥事業)於民 國113年2月21日之合夥財產,嗣於113年9月30日言詞辯論期 日以言詞變更合夥財產結算基準日為112年12月21日(見本 院卷第53頁),核係不變更訴訟標的,而擴張或減縮應受判 決事項之聲明,依前揭規定,應予准許。 二、按訴訟標的之一部或以一訴主張之數項標的,其一達於可為 裁判之程度者,法院得為一部之終局判決;本訴或反訴達於 可為裁判之程度者亦同,民事訴訟法第382條定有明文。又 按以一訴請求計算及被告因該法律關係所應為之給付者,得 於被告為計算報告前,保留關於給付範圍之聲明,民事訴訟 法第245條亦有明定。再按「原告依上開規定,以一訴請求 被告計算,並請求被告本於該法律關係而為給付者,法院就 該請求報告計算之部分,應依同法第382條規定為一部判決 ;俟被告為計算之報告後,再依原告之請求,就給付部分再 為裁判」(最高法院74年度台上字第2566號判決意旨參照) 。查,本件原告訴之聲明第1項如前述,另第2項聲明請求於 兩造完成前項系爭合夥事業之合夥財產前,保留被告應給付 範圍之聲明,核屬民事訴訟法第245條所規定之以一訴請求 計算,並請求被告本於該法律關係而為給付之情形,爰依民 事訴訟法第382條規定,就原告請求退夥結算部分,先為一 部終局判決,合先敘明。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兩造共同出資經營址設臺北市○○區○○○路0段000 號4樓之系爭合夥事業,出資額比例為原告15%、被告吳岱嬫 10%、被告蘇家弘75%,未約定合夥存續期間。因被告蘇家弘 無端指摘原告利用職務之便虛偽填報學生名冊人數、漏未登 載多筆收費紀錄、製作不實之年度財務報表、將學生名籍資 料另作為原告於未登記立案之私人地點招生使用等理由,向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提出告訴,幸經檢察官偵查後為不起訴 處分,惟已使原告有退夥之意,原告於112年12月21日以律 師函聲明退夥,並請被告2人提供系爭合夥事業之損益表等 相關退夥資料,以利分配損益;該通知已送達予被告2人, 但被告置若罔聞,爰依民法第689條、民事訴訟法第245條規 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⒈被告應協同辦理結算兩 造間共同出資經營之系爭合夥事業於112年12月21日之合夥 財產。⒉於兩造完成前項系爭合夥事業之合夥財產前,保留 被告應給付範圍之聲明。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兩造以前述出資比例共同出資經營系爭合夥事業 ,原告已於112年12月21日聲明退夥,兩造前曾商談退夥清 算事宜,然因攸關合夥事業真實財產狀況之全部帳務資料, 均已滅失,結算事實上不可能,且可歸責於原告。又按原告 提起訴訟,就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應有請求法院判決之 現實上必要性,即在法律上有受判決之現實利益,此為權利 保護必要之要件;且原告之權利保護要件有無欠缺,應以事 實審言詞辯論終結時為準,觀原告聲明2之請求,並無請求 法院判決之現實必要性,而無權利保護必要,應予駁回等語 ,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判斷: ㈠按合夥未定有存續期間者,各合夥人得聲明退夥,但應於兩 個月前通知他合夥人。退夥人與他合夥人間之結算,應以退 夥時合夥財產之現況為準。民法第686條第1項、第689條第1 項定有明文。是合夥未定有存續期間者,各合夥人雖無特別 之理由,亦得聲明退夥。其聲明退夥,祇須向他合夥人全體 以意思表示為之,無須訴請法院為准予退夥之判決,惟他合 夥人對其聲明之效力有爭執時,始有訴請法院確認之必要( 最高法院22年上字第2967號民事裁判先例參照)。  ㈡查,原告主張兩造合夥經營系爭合夥事業,出資額比例為原 告15%、被告吳岱嬫10%、被告蘇家弘75%,未約定合夥存續 期間,以及原告業自112年12月21日聲明退夥等節,業據提 出律師函及送達回執等件為證,被告均無爭執(見本院卷第 33頁),堪認屬實,是原告依民法第689條第1項規定,請求 被告協同結算系爭合夥事業至112年12月21日止之合夥財產 ,自屬有據,應予准許。至被告雖抗辯因攸關合夥事業真實 財產狀況之全部帳務資料,均已滅失,結算事實上不可能等 語,即令屬實,亦僅涉結算之方法問題而已,被告援此作為 拒絕結算理由,並無可取。  ㈢原告聲明第2項之請求部分,係屬民事訴訟法第245條所規定 之以一訴請求計算,並請求被告本於該法律關係而為給付, 業如前述,自有權利保護之必要,被告抗辯原告此部分請求 ,欠缺權利保護要件,而應予駁回等語,亦無可取。惟此部 分請求,尚待兩造協同辦理結算系爭合夥事業之合夥財產部 分判決確定後,由被告任意協同辦理或依強制執行而為合夥 財產結算之計算報告後,再就原告其餘請求是否有理由為裁 判。 四、從而,原告依民法第689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協同結算兩 造共同出資經營之系爭合夥事業至112年12月21日止之合夥 財產,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先為一部判決如主文所示。 五、關於假執行聲請部分:   結算合夥財產部分,性質上不適於假執行,是原告聲請准供 擔保宣告假執行,自不應准許。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暨攻 擊防禦方法,經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無影響,毋庸一一贅 列,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部分:依民事訴訴訟法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4-10-14

TPDV-113-訴-4498-20241014-1

事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返還提存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事聲字第68號 異 議 人 悟覺妙天(原名:黃明亮) 王靜華 上 二 人 代 理 人 陳漢洲律師 蔡宥祥律師 相 對 人 楊岐 邱淑娟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提存物事件,異議人對於民國113年8月21 日本院司法事務官所為113年度司聲字第927號裁定聲明異議,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裁定關於駁回異議人後開第二、三項聲請部分廢棄。 二、本院109年度存字第1269號提存事件,異議人悟覺妙天提存 之新臺幣14,097,307元,准予返還。 三、本院109年度存字第1271號提存事件,異議人王靜華提存之 新臺幣10,497,307元,准予返還。  四、異議人其餘異議駁回。 五、聲請及異議費用各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負擔20%,餘由 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之 效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 於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 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 異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 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2 、3項分別定有明文。查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8月21 日以113年度司聲字第927號裁定(下稱原裁定)駁回異議人 返還提存物之聲請,該裁定於同年月26日送達異議人,異議 人於113年8月30日具狀提出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 由而送請本院裁定,核與上開規定相符,合先敘明。 二、異議人聲請暨異議意旨略以:異議人悟覺妙天、王靜華(下 分別以姓名稱之)前依本院109年度司裁全字第1049號裁定 ,分別提供彰化銀行可轉讓定期存單面額新臺幣(下同)17 ,000,000元、13,400,000元為擔保金,經本院各以109年度 存字第1269、1271號擔保提存事件,准予提存後,分別對相 對人楊岐、邱淑娟(下分別以姓名稱之)之財產於51,000,0 00元、40,000,000元範圍內為假扣押。嗣經相對人聲請撤銷 ,本院於112年12月20日以112年度司全聲字第97號裁定撤銷 假扣押,假扣押執行處分亦於113年4月2日撤銷完成,已符 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所定「訴訟終結」之要件。 聲請人復於113年5月3日以臺北南陽郵局第787、788號存證 信函(下稱第787、788號存證信函)催告相對人於20日內對 前揭擔保金行使權利,已於113年5月6日送達相對人,相對 人雖已就假扣押事件可能所受之損害向本院聲請對異議人核 發支付命令,然經異議人依法聲明異議而視為起訴,因相對 人未於期間內繳納裁判費,經本院以113年度重訴字第564號 裁定駁回起訴,應視同相對人未行使權利。縱相對人於113 年6月18日以相同事由並減縮金額至2,902,693元後起訴,已 逾越異議人所定20日期間,顯未依法行使權利,應視為放棄 權利、同意異議人取回擔保金,異議人聲請返還提存物,即 屬有據。退步言,縱認相對人於113年6月18日另行起訴屬於 催告期間內行使權利,依最高法院107年度台抗字第23號裁 定意旨,其中27,497,307元部分應解為相對人未行使權利, 相對人對該部分擔保金已生喪失擔保利益之效果,縱在法院 尚未裁定准許發還擔保金時,相對人已提起訴訟,仍應准許 發還該部分擔保金等語,並聲明:⒈原裁定廢棄。⒉本院109 年度存字第1269號提存事件,悟覺妙天所提存之擔保金1,70 0,0000元,准予返還。⒊本院109年度存字第1271號提存事件 ,王靜華所提存之擔保金13,400,0000元,准予返還。 三、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 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時,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 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明定有明 文。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之,亦 為同法第106條所明定。而受擔保利益人於供擔保人或法院 定期催告行使權利後,雖未於期限內行使權利,若在供擔保 人向法院聲請返還提存物或保證書前已行使權利,仍應認與 期間內行使權利有同一之效力(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1 433號民事裁定參照),即其行使權利如係在供擔保人向法 院為返還提存物之聲請之前者,仍與在前開期間內行使權利 有同一之效力,非謂一逾該期間即生失權之效果(最高法院 90年度台抗字第282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再受擔保利益 人雖在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2款所定催告期間內,向 法院起訴行使權利,惟其訴如因不合法,經法院裁定駁回確 定,自難認其已於催告期間內合法行使權利(最高法院89年 度台抗字第425號民事裁定要旨參照)。末按受擔保利益人 雖在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2款所定催告期間內行使權 利,但其行使權利之金額不及供擔保之金額者,則超過該金 額部分應解為受擔保利益人仍未行使權利(最高法院91年度 台抗字第360號民事裁定要旨參照)。 四、經查:  ㈠異議人主張其等前分別依本院109年度司裁全字第1049號裁定 ,提供彰化銀行可轉讓定期存單面額17,000,000元、13,400 ,000元為擔保金,經本院以109年度存字第1269、1271號提 存事件淮許提存後,對相對人2人之財產執行假扣押。惟相 對人嗣已向本院聲請撤銷,經本院以112年度司全聲字第97 號裁定撤銷假扣押,假扣押強制執行亦經撤銷,並於113年4 月2日塗銷查封登記,以及異議人已以第787、788號存證信 函催告相對人於20日內行使權利,前開存證信函分別於113 年5月6日送達相對人2人等情,業據提出前揭裁定、系爭提 存事件之提存書、國庫保管品收受證明書、本院民事執行處 113年3月6日北院英109司執全酉字第356號執行命令、113年 3月5日北院英109司執全酉字第356號函、本院113年3月6日 北院英109司執全酉字第356號函、本院民事執行處113年3月 5日北院英109司執全酉字第356號函、本院113年3月23日北 院英109司執全酉字第357號執行命令、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 事執行處113年4月2日新院玉109司執全助孔104字第1134016 990號函(2份)、第787、788號存證信函及回執等件為證( 見司聲字卷第18-76頁),堪信異議人主張本案已訴訟終結 ,以及其已定20日以上期間催告相對人2人就擔保金行使權 利等語為實。  ㈡相對人於異議人以第787、788號存證信函定期催告行使權利 前,雖曾向本院聲請發支付命令,並經本院於113年4月30日 核發113年度司促字第1847號支付命令,惟因異議人於法定 期間內聲明異議,而視為起訴,本院裁定命相對人補繳第一 審裁判費,相對人未依法繳納,其起訴不合法,本院乃以11 3年度重訴字第564號裁定駁回其起訴等節,為相對人所不爭 執,並有前揭裁定在卷可參。相對人之前揭起訴既不合法, 揆諸前揭說明,自難認其於斯時已合法行使權利,是相對人 主張其等已於支付命令聲請範圍內(即楊岐於1,402,693元 、邱淑娟於8,720,000元)已行使權利等語,並無可取。  ㈢相對人於收受第787、788號存證信函送達(即113年5月6日) 後,雖仍未於異議人所定期限(即113年5月26日)前行使權 利,但其等已於異議人向本院聲請返還擔保金(即113年7月 4日)前,於113年6月18日另對異議人起訴,其中楊岐請求 異議人2人連帶給付1,402,693元、邱淑娟請求異議人2人連 帶給付1,500,000元(案列:本院113年度訴字第4057號)等 情,亦有民事起訴狀上所蓋本院收狀章戳(見司聲卷第94頁 ),及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暨所附索引卡查詢資料可稽( 見司聲卷第112-114頁),相對人提起前揭訴訟時,固已逾 越異議人所定之催告期間,但既係在異議人聲請返還擔保金 之前,依上開說明,就相對人起訴請求之範圍內(即楊岐、 邱淑娟各請求異議人2人連帶給付1,402,693元、1,500,000 元部分),仍與在前開期間內行使權利有同一之效力;至逾 上開範圍,則屬未行使權利。從而,悟覺妙天聲請發還本院 109年度存字第1269號提存事件之擔保金14,097,307元(17, 000,000元-1,402,693元【楊岐請求部分】-1,500,000元【 邱淑娟請求部分】)、王靜華聲請發還本院109年度存字第1 271號之擔保金10,497,307元(13,400,000元-1,402,693元 【楊岐請求部分】-1,500,000元【邱淑娟請求部分】)範圍 部分,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逾上開範圍部分之聲請,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就上開應予准許部分,原裁定駁回異議 人之聲請,尚有未洽,異議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 ,為有理由,爰由本院將原裁定此部分廢棄,更為裁定如主 文第2、3項所示;至上開不應准許部分,其異議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爰依民事 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3項、第95條、第79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4-10-08

TPDV-113-事聲-68-20241008-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598號 原 告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佩真 訴訟代理人 陳薇宇 被 告 旺榮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人邱佳霖 邱靜宜 被 告 高奕加 高佩珊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2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邱佳霖、高奕加、高佩珊應於繼承被繼承人邱明文之遺 產範圍內,與被告旺榮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邱靜宜連帶給 付原告新臺幣37,492,389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邱佳霖、高奕加、高佩珊於繼承被繼承人邱 明文之遺產範圍內,與被告旺榮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邱靜 宜連帶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查原告與被告邱佳霖、高奕加、高佩珊 之被繼承人邱明文(下以姓名稱之)、被告旺榮利食品股份 有限公司(下稱旺榮利公司)、邱靜宜簽訂之授信約定書第 13條約定,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23、 25、27頁),故本院就本件訴訟有管轄權。  二、按董事長對內為股東會、董事會及常務董事會主席,對外代 表公司。董事長請假或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時,由副董事長代 理之;無副董事長或副董事長亦請假或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時 ,由董事長指定常務董事一人代理之;其未設常務董事者, 指定董事一人代理之;董事長未指定代理人者,由常務董事 或董事互推一人代理之,公司法第208條第3項定有明文。而 依代理之法理,須有本人存在,始有代理之可言,故該條所 謂「董事長因故不能行使職權」係指董事長因案被押或逃亡 或涉訟兩造公司之董事長同屬一人等一時的不能行使其職權 而言,並不包含董事長已死亡之情形。至董事長倘已死亡, 因其人格權業已消滅,僅能依公司法第208條第1、2項之規 定,另行補選董事長,殊無依同條第3項後段規定互推代理 人之餘地。若董事不依同條第1、2項規定互選董事長時,則 依公司法第8條第1項規定意旨,應由全體常務董事或全體董 事代表公司(最高法院96年度台聲字第443號裁定意旨參照 )。經查,被告旺榮利公司之董事長邱明文已於民國113年1 月24日死亡,被告旺榮利公司現尚有董事邱佳霖、邱靜宜, 有除戶謄本、公司變更登記表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31-38 、47頁),而尚無被告旺榮利公司另行補選董事長之事證, 依上開說明,自應以該公司全體董事即邱佳霖、邱靜宜為被 告旺榮利公司之法定代理人。 三、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經查,本件原告起訴時請求被告邱 佳霖、高奕加、高佩珊應於繼承被繼承人邱明文之遺產範圍 內,與被告旺榮利公司、邱靜宜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 )37,492,389元,及起訴狀附表一所示(見本院卷第15頁) 之利息、違約金。嗣於113年7月5日以民事擴張訴之聲明聲 請狀變更違約金數額如本判決附表所示,核係不變更訴訟標 的,而擴張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原告所為訴之追加,應予 准許。 四、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應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旺榮利公司邀同邱明文、被告邱靜宜為連帶保證人,而 於:  ⒈112年3月27日與原告簽訂週轉金貸款契約,並於112年12月22 日簽訂借據及授信動用申請書,向原告借款17,500,000元, 借款期間自112年12月22日起至113年4月22日止,利息按原 告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機動利率加年利率2.61%計算(起訴時 原告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機動利率為1.715%,合計為4.325% ),並按月計付,本金到期一次清償。借款到期或視為全部 到期時,應立即償還;如有遲延,依約定利率給付遲延利息 ,及自應償還日起,逾期6個月以內部分,按前開利率10%, 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前開利率20%加付違約金。被告旺榮 利公司未依約還款,經原告主張視為到期及依約抵銷存款後 ,尚積欠本金14,933,511元,及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利息、 違約金未清償。  ⒉112年3月27日與原告簽訂週轉金貸款契約,並於113年1月3日 簽訂借據及授信動用申請書,向原告借款5,000,000元,借 款期間自113年1月3日起至113年5月3日止,利息按原告1年 期定期儲蓄存款機動利率加年利率1.83%計算(起訴時原告1 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機動利率為1.715%,遲延利率合計為3.54 5%),並按月計付,本金到期一次清償。借款到期或視為全 部到期時,應立即償還;如有遲延,則按約定利率給付遲延 利息,及自應償還日起,逾期6個月以內部分,按前開利率1 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前開利率20%加付違約金。被告 旺榮利公司未依約還款,經原告主張視為到期及依約抵銷存 款後,尚積欠本金4,518,724元,及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利息 、違約金未清償。  ⒊112年3月27日與原告簽訂週轉金貸款契約,並於①112年10月6 日、②112年10月17日、③112年11月2日、④112年11月8日、⑤1 12年11月20日、⑥112年11月21日、⑦112年11月28日、⑧112年 12月12日、⑨112年12月15日、⑩113年1月3日及⑪113年1月22 日簽訂借據及授信動用申請書,分別向原告借款①2,100,000 元、②200,000元、1,000,000元、③2,300,000元、④2,000,00 0元、⑤1,900,000元、⑥1,000,000元、⑦1,100,000元、⑧1,00 0,000元、⑨700,000元、3,000,000元、⑩2,000,000元及⑪1,7 00,000元,借款期間①自112年10月6日起至113年2月6日止、 ②自112年10月17日起至113年2月17日止、③自112年11月2日 起至113年3月2日止、④自112年11月8日起至113年3月8日止 、⑤自112年11月20日起至113年3月20日止、⑥自112年11月21 日起至113年3月21日止、⑦自112年11月28日起至113年3月28 日止、⑧自112年12月12日起至113年4月12日止、⑨自112年12 月15日起至113年4月15日止、⑩自113年1月3日起至113年5月 3日止、⑪自113年1月22日起至113年5月22日止,利息均按原 告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機動利率加年利率1.83%計算(起訴時 原告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機動利率為1.715%,遲延利率合計 為3.545%),並按月計付,本金均到期一次清償。借款到期 或視為全部到期時,應立即償還;如有遲延,則按約定利率 給付遲延利息,並自應償還日起,逾期6個月以內部分,按 前開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前開利率20%加付違 約金。被告旺榮利公司未依約還款,經原告主張視為到期及 依約抵銷存款後,尚積欠本金18,040,154元,及如附表編號 3至15所示之利息、違約金未清償。  ㈡邱明文於113年1月24日死亡,其繼承人有被告邱佳霖、高奕 加、高佩珊(其餘繼承人即被告邱靜宜、訴外人邱惠敏、邱 奕銘均已拋棄繼承),則被告邱佳霖、高奕加、高佩珊應於 繼承邱明文之遺產範圍內,與被告旺榮利公司、邱靜宜連帶 清償上開借款,爰依消費借貸、連帶保證、繼承之法律關係 ,及兩造簽訂之借據(契約書)提起本訴等語。  ㈢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提出授信約定書3紙、週轉 金貸款契約3紙、借據15紙、授信動用申請書15紙、撥還款 明細查詢單15紙、放款利率歷史資料表、家事事件公告查詢 結果、本院113年3月28日北院英家元113年度司繼字第816號 公告、本院113年3月22日北院英家元113年度司繼字第735號 公告、繼承系統表、除戶謄本、戶籍謄本等件為證(見本院 卷第23-159頁),本院審酌前揭證據資料,核屬相符,堪認 為實。從而,原告依兩造簽訂之借據(契約書)、消費借貸 、繼承、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邱佳霖、高奕加、 高佩珊應於繼承邱明文之遺產範圍內,與被告旺榮利公司、 邱靜宜連帶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利息及違約金,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附表:單位:新臺幣 編號 請求本金 利 息 違 約 金 1 14,933,511元 自民國113年3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4.32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15日起至民國113年9月14日止,按週年利率0.432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9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865%計算之違約金。 2 4,518,724元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54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民國113年9月12日止,按週年利率0.354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9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709%計算之違約金。 3 1,893,586元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54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民國113年8月6日止,按週年利率0.354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8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709%計算之違約金。 4 180,114元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54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民國113年8月17日止,按週年利率0.354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8月1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709%計算之違約金。 5 900,573元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54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民國113年8月17日止,按週年利率0.354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8月1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709%計算之違約金。 6 2,071,872元 自民國113年3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54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3日起至民國113年9月2日止,按週年利率0.354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9月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709%計算之違約金。 7 1,801,520元 自民國113年3月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54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9日起至民國113年9月8日止,按週年利率0.354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9月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709%計算之違約金。 8 1,716,035元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54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民國113年9月12日止,按週年利率0.354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9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709%計算之違約金。 9 903,073元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54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民國113年9月12日止,按週年利率0.354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9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709%計算之違約金。 10 992,584元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54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民國113年9月12日止,按週年利率0.354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9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709%計算之違約金。 11 900,817元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54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民國113年9月12日止,按週年利率0.354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9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709%計算之違約金。 12 630,369元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54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民國113年9月12日止,按週年利率0.354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9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709%計算之違約金。 13 2,711,079元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54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民國113年9月12日止,按週年利率0.354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9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709%計算之違約金。 14 1,803,484元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54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民國113年9月12日止,按週年利率0.354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9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709%計算之違約金。 15 1,535,048元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545%計算之利息。 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民國113年9月12日止,按週年利率0.3545%計算,暨自民國113年9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0.709%計算之違約金。 合計 37,492,389元 (空白) (空白)

2024-10-07

TPDV-113-重訴-598-20241007-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迴避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569號 聲 請 人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文生 代 理 人 吳文琳律師 崔瀞文律師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安順裝卸股份有限公司間聲請仲裁人迴避事 件,聲請人雖據繳納聲請費新臺幣(下同)500元,惟本件並非 依民事訴訟法規定聲請迴避,而係依非訟事件法而為聲請,是應 依同法第14條第1項規定繳納聲請費用1,000元,扣除聲請人已繳 納之上開費用後,尚應補繳500元。茲依非訟事件法第26條第1項 之規定,限聲請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補繳上開金額,如逾期 未補正,即駁回其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4-10-07

TPDV-113-聲-569-2024100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閱覽帳冊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5729號 原 告 旭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益如 訴訟代理人 王德宇 羅家淳 被 告 錦新大樓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王憶茹 訴訟代理人 周朝陽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閱覽帳冊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原告之訴,有民事訴訟法第24 9條第1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依其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 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亦為同 條第1項所明定。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22日裁 定命其於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如逾期未繳,即駁回其 訴。上開裁定業於同年8月28日送達予原告訴訟代理人,惟 原告至今仍未繳納裁判費等情,有上開裁定、送達回證及多 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繳費資料明細、本院收費答詢 表、收文及收狀查詢清單附卷可憑,故其訴不合程式,起訴 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4-10-01

TPDV-113-訴-5729-2024100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304號 原 告 陳科安 訴訟代理人 高宏銘律師 複 代 理人 許皓鈞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柯燁庭、柯鵬圖、柯伊庭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 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 )4,370,201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44,362元。茲依民事訴訟法 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 ,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4-10-01

TPDV-113-補-2304-20241001-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塗銷抵押權登記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823號 原 告 彭子錡 訴訟代理人 蘇仙宜律師 金湘惟律師 李育任律師 被 告 陳春景 沈思剛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抵押權登記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附表四編號㈠、㈡之訴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 定有明文。又按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涉訟者,專 屬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同法第10條第1項規定甚明。 而請求塗銷土地之抵押權設定登記,顯在行使土地所有人之 除去妨害請求權,自係因不動產物權涉訟,應專屬該不動產 所在地之法院管轄(最高法院74年度台上字第280號、86年 度台上字第1421號判決意旨參照);且請求確認債權不存在 ,因與確認抵押權不存在及塗銷抵押權登記部分係基於同一 原因事實,自不宜割裂由不同之法院管轄。末按對於同一被 告之數宗訴訟,除定有專屬管轄者外,得向就其中一訴訟有 管轄權之法院合併提起之,同法第248條前段亦有明文。準 此,對於同一被告之數宗數訟,如有專屬管轄之情形,即無 民事訴訟法第248條前段「得向就其中一訴訟有管轄權之法 院合併提起之」規定之適用,故如其中一訴或數訴專屬於他 法院管轄者,須將該專屬管轄之訴訟,依裁定移送於其管轄 法院,其餘之數宗訴訟,仍得依訴之合併規定辦理。 二、經查,原告起訴主張其繼承之如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所 示土地,分別遭被繼承人何文富生前設定抵押權予第三人, 共同擔保債權額為新臺幣(下同)195萬元、600萬元、700 萬元不等,惟各該抵押權分別於84、90年間設定登記,迄今 均已逾20年,未見被告實行,該等抵押權擔保之債權應已不 存在,基於抵押權從屬性原則,該等抵押權亦失所附麗。縱 認該等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仍存在,依民法第125條規定, 均已罹於消滅時效,依民法第880條規定,該等抵押權亦已 消滅,爰請求確認如附表四編號㈠之1、㈡之1、㈢之1所示抵押 權及所擔保之債權均不存在,並依民法第767第1項中段規定 ,請求塗銷各該抵押權登記,揆諸前揭說明,原告請求塗銷 抵押權登記及確認抵押權不存在之訴部分,應專屬不動產所 在地法院管轄;其一併請求確認債權不存在部分,因與確認 抵押權不存在部分係基於同一原因事實,不宜割裂由不同之 法院管轄。而查,附表一、附表二所示土地分別位於臺北市 士林區及北投區,有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可稽,屬臺灣士林 地方法院所轄範圍,則附表四編號㈠、㈡之訴,依上說明,應 專屬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管轄,本院並無管轄權。至本院雖就 被告沈思剛被訴之附表四編號㈢之訴有管轄權,惟依前揭說 明,因附表四編號㈠、㈡之訴係專屬管轄案件,無民事訴訟法 第248條前段「得向就其中一訴訟有管轄權之法院合併提起 之」規定之適用,故原告尚不得因本院就附表四編號㈢之訴 有專屬管轄權,而主張本院就附表四編號㈡之訴亦有管轄權 。從而,本院就附表四編號㈠、㈡之訴無管轄權,原告就此部 分向本院起訴,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附表四編號㈠、㈡之訴 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至附表四編號㈢之訴部分,本院將 另行審理,附此敘明。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4-10-01

TPDV-113-重訴-823-2024100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假處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全字第562號 聲 請 人 李宥鎂 代 理 人 吳于安律師 李明峰律師 沈智揚律師 相 對 人 蘇辰安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假處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權人就金錢請求以外之請求,因請求標的之現狀變更, 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欲保全強制執行者 ,得聲請假處分;請求及假處分之原因,應釋明之;前項釋 明如有不足,而債權人陳明願供擔保或法院認為適當者,法 院得定相當之擔保,命供擔保後為假處分,民事訴訟法第53 2條、第533條前段準用同法第526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 。又所謂假處分之原因,即前開法文規定請求標的之現狀變 更,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之情形;而所謂請 求標的物之現狀變更,係指請求之標的物,其從前存在之狀 態已有變更或將有變更而言,凡對於物或權利為事實上或法 律上之處分均屬之(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2號裁定意旨 參照)。再稱釋明者,係使法院就某事實之存否,得到大致 為正當之心證,即為已足,與證明係當事人提出之證據方法 ,足使法院產生堅強心證,可以確信其主張為真實者,尚有 不同。請求假處分之原因,債權人如未先為釋明,縱就債務 人所應受之損害供法院所定之擔保者,亦不得命為假處分, 必因釋明而有不足,並經債權人陳明願供擔保或法院認為適 當者,始得命供擔保後為假處分(最高法院94年台抗字第15 6號裁判意旨參照)。末所謂因釋明而應提出之能即時調查 之證據,係指當事人於釋明其事實上之主張時,應同時提出 可供法院得隨時進行調查之證據而言,故當事人如未同時提 出供釋明用之證據,法院自無裁定限期命其補正之必要(最 高法院75年度台抗字第453號裁判意旨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於民國111年7月5日單獨出資丞軒興 業有限公司(下稱丞軒公司),委由訴外人蘇宏軒於111年6 月30日以自身永豐商業銀行帳戶及獨資之瑞富企業社銀行帳 戶匯出資款,計共新臺幣(下同)200,000元,於113年4月 前委由蘇宏軒擔任丞軒公司負責人,並由聲請人實質經營管 理。然聲請人考量年紀漸增,有意將丞軒公司逐漸交由蘇宏 軒及相對人經營,遂與蘇宏軒及相對人簽訂「公司負責人更 換、股權分配變更及工作分配合約」(下稱系爭合約),約 定丞軒公司負責人及50%股權借名登記於相對人名下。詎相 對人自113年4月起,將丞軒公司所有自用小客車據為己有, 並將丞軒公司合作金庫銀行帳戶(下稱丞軒公司帳戶)款項 私自匯款至私人帳戶,企圖掏空公司資產,使丞軒公司面臨 倒閉之重大風險。又相對人多次未按時發放丞軒公司員工薪 資,繳納勞健保費用、勞工退休金、案件款項等費用,致多 名員工已表達辭職之意,且丞軒公司亦無法與他公司簽訂契 約或收受發放工程款項,更濫用地位擅自解僱員工,亦拒絕 處理事務及繳納費用,且事後於客戶群組誣指聲請人及蘇宏 軒侵挪用公款,嚴重對丞軒公司商譽及營運產生重大損害, 丞軒公司已面臨員工出走、負擔鉅額未繳費用責任,相對人 持續掏空資產困境,如未禁止相對人於訴訟期間處分丞軒公 司出資額,及要求將已移轉之原屬丞軒公司財產返還,相對 人將該等股份轉讓予第三人,將使聲請人更難對輾轉受讓之 第三人為主張,而僅能向相對人請求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 且使法律關係更將趨於複雜,而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 難執行之虞,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32條、第533條規定聲請假 處分等語,並聲明:相對人於本案訴訟確定前,禁止相對人 就其於丞軒公司出資額100,000元為轉讓、處分,並將已移 轉之原屬丞軒公司財產返還予丞軒公司,但相對人得將聲請 人借名登記出資額及董事返還登記予聲請人。 三、本院判斷:  ㈠關於請求之原因部分:   聲請人主張上情,業據聲請人於本案訴訟中提出蘇宏軒永豐 銀行帳戶往來明細、瑞富企業社合作金庫銀行匯款明細、丞 軒公司公司登記查詢、系爭合約等件為證(見本案訴訟士簡 卷第17-19、23-25頁),堪認聲請人就其請求之原因已為釋 明。  ㈡關於假處分原因部分:  ⒈按股東非得其他股東表決權過半數之同意,不得以其出資之 全部或一部,轉讓於他人;董事非得其他股東表決權三分之 二以上之同意,不得以其出資之全部或一部,轉讓於他人, 公司法第111條第1、2項分別定有明文。丞軒公司為有限公 司組織,相對人目前為丞軒公司股東、董事,依上開規定, 其欲轉讓出資額須得其他股東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而相對人 目前所登記出資比例僅50%,並未過半數或三分之二,是尚 無從認本件請求之標的物之現狀有變更之虞。  ⒉至聲請人另主張相對人有侵占丞軒公司財產或未盡善良管理 人注意義務,履行董事責任,使公司面臨倒閉風險等語,並 提出LINE對話紀錄為證。然,聲請人之本案訴訟(案列:本 院113年度訴字第5123號)係主張丞軒公司為聲請人獨資之 有限公司,依借名登記契約約定,將其出資額中之50%借名 登記於相對人名下,而以本案訴訟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作為 終止借名登記契約之意思表示,進而主張相對人現仍登記為 丞軒公司董事且出資額100,000元之權利,係無法律上之原 因而受利益,依民法第179條、第767條第1項前段、第541條 第2項等規定,請求相對人將出資額100,000元返還登記予原 告。而相對人任承軒公司董事期間,有無掏空、侵占丞軒公 司財產,或解僱蘇宏軒、拒付聲請人及蘇宏軒代墊款、未讓 員工及時領到完足薪資、曾退出丞軒公司與客戶連絡群組、 與宇球公司之其他合作廠商之人員就業務進行討論時語氣不 佳,遭其他合作廠商之人員逐出群組等,核均與兩造間股權 爭議無涉,且即令有之,有受損害之虞者為應丞軒公司,亦 非聲請人,是聲請人以上述情由,主張本件有應予假處分之 原因,亦無可取。 四、綜上,聲請人所提出之證據,尚無從釋明其請求之標的物現 狀已有變更或將有變更之應為假處分之原因,聲請人顯未盡 其釋明義務,縱令聲請人有願供擔保以補釋明之表示,仍應 駁回其假處分之聲請。從而,聲請人依民事訴訟法第532條 、第533條規定,聲請供擔保後,於本案訴訟確定前,禁止 相對人就其於丞軒公司出資額100,000元為轉讓、處分,並 將已移轉之原屬丞軒公司財產返還予丞軒公司,但相對人得 將聲請人借名登記出資額及董事返還登記予聲請人等假處分 ,於法尚有未合,不應准許。 五、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4-10-01

TPDV-113-全-562-2024100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