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上訴不合法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小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價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27號 上 訴 人 黃世吉 被 上訴人 金瑞祺(原名金氏紅歌) 訴訟代理人 賴宇緹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價金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29 日本院新店簡易庭113年度店小字第762號第一審民事小額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訴訟之第一審裁判,得上訴或抗告於管轄之地方 法院,其審判以合議行之。對於前項第一審裁判之上訴或抗 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內應記載上 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 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43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 。按所謂判決違背法令,上訴人以原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 用不當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 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 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則應揭示該字號或其 內容,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難認為已 對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最 高法院71年臺上字第314號裁判意旨參照)。又按取捨證據 認定事實屬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若其認定並不違背法令, 即不許任意指摘其認定不當,以為上訴理由(最高法院28年 上字第1515號裁判意旨參照)。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2項規定,第469條第6款之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之當 然違背法令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並不準用,是於小額事件 中所謂違背法令,並不包含認定事實錯誤、取捨證據不當或 就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或漏未斟酌之判決不備 理由情形。而上訴不合法者,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 項準用第471條第1項規定,法院毋庸命其補正,應逕以裁定 駁回之。 二、上訴意旨略以:被上訴人未交付其辦理上訴人與越南女子間 結婚手續相關費用(下稱系爭費用)之任何收據予上訴人, 原審依民事訴訟法第199條規定應向被上訴人發問,令其就 系爭費用為必要陳述,然原審要求上訴人證明系爭費用實際 支出項目及金額,顯失公平,難謂無適用法則不當,爰依法 提起上訴等語,並聲明:㈠廢棄原判決;㈡被上訴人應返還上 訴人新臺幣10萬元。 三、查上訴人之上訴理由固提及民事訴訟法第199條規定,然其 內容無非就原審關於舉證責任之分配主張違背法令,即係就 原審法官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指摘其為不當,而 非表明原判決違背上開法條規定之具體內容,上訴人復未依 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第2款規定表明依何訴訟資料可認原 審有違闡明義務,揆諸前揭說明,實難認上訴人已合法表明 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四、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額確定如主文所示之金額。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2項、第444條第1項、第436條之19第1項、第95條第1 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宣玉華                              法 官 陳威帆                                        法 官 姚水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吳華瑋

2025-03-10

TPDV-114-小上-27-20250310-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交字第1475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林振義 被上訴人即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新竹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吳季娟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不服中華民國11 4年2月5日本院第一審行政訴訟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伍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柒 佰伍拾元,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上訴。 理 由 一、按交通裁決事件,上訴,按件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75 0元,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5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是交通 裁決事件提起上訴,應依前開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 備之程式。次按上訴不合法而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原高等行 政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原高等行政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行政訴訟法第246條第2項定有明文, 前開規定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第263條之1、第263條 之5規定,於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準用之。 二、經查,本件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提起上訴,依行政訴訟法第 237條之5第1項第2款規定,應徵第二審裁判費750元,未據 上訴人繳納,茲命上訴人於主文欄所示限期補正,逾期未補 正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法 官 林常智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蔡忠衛

2025-03-10

TPTA-113-交-1475-20250310-3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81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楊長鑫 上列抗告人因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雲林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4 年1月21日113年度訴字第536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本案於民國113年12月13日宣判在案,但被 告收到判決書是113年12月26日,被告在114年1月10日提起 上訴,並未逾期等語(原審以向被告確認其抗告聲請狀之內 容真意為何,被告已明確表示係針對原審上訴駁回裁定抗告 ,有被告抗告申請狀及原審法院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查,見 本院卷第5-9頁,而被告其餘抗告均在敘述希望有多一點時 間籌保證金,核與判斷上訴逾期與否無涉,於茲不贅述,先 予說明)。 二、按上訴期間為20日,自送達判決後起算;原審法院認為上訴 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上訴權已經喪失者 ,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349條前段、第362條前段 定有明文。又羈押收容於矯正機關之當事人提起上訴或抗告 者,不以經由矯正機關長官轉遞為唯一且必要程序,其不論 係向矯正機關長官提出抗告書狀,抑或逕向原審法院提出, 均無不可。其不經監所長官而逕向法院提出書狀者,以書狀 實際到達法院之日,為提出於法院之日。另期間之計算,依 民法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65條亦有明定。而以日、星期、 月或年定期間者,其始日不算入。以日、星期、月或年定期 間者,以期間末日之終止,為期間之終止。於一定期日或期 間內,應為意思表示或給付者,其期日或其期間之末日,為 星期日、紀念日或其他休息日時,以其休息日之次日代之, 民法第120條第2項、第121條第1項、第122條亦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抗告人即被告楊長鑫前因詐欺案件,經原審法院  ㈠於113年12月13日以113年度訴字第536號為第一審刑事判決後 ,因被告自113年10月29日人犯移審後,當時仍由原審法院 羈押中,該判決正本經囑託法務部○○○○○○○○長官為送達,於 113年12月24日由被告本人親自收受等情,有原審法院送達 證書1紙在卷可憑(訴536卷第207頁),從而,上開判決正 本應認已於上開日期合法送達於被告。又被告羈押在法務部 ○○○○○○○○,與原審法院所在地雲林縣虎尾鎮相同,無庸扣除 在途期間,是上訴期間,應自上開判決正本送達被告之翌日 (即113年12月25日)起算至114年1月13日(非休息日)即 屆滿20日,而被告本件上訴書狀未經監所長官,以郵寄方式 寄送,遲至114年1月14日始送達原審法院收文而向該院提出 ,此有其所提「上訴書」上所蓋本院收狀章附卷可稽(訴53 6卷第253頁),被告之上訴顯已逾上訴期間而違背法律上之 程式,且無從補正,自應予駁回。原審據此駁回被告上訴, 並無違誤。  ㈡被告雖抗告以前詞指摘原審裁定認其上訴逾期,上訴不合法 而駁回其上訴為不當。惟查,被告親自收受原審113年度訴 字第536號判決之時間為113年12月24日,有前述送達證書可 憑,被告抗告稱其收受該判決之時間為同年月26日,故其上 訴並未逾期云云,顯與事實不符,被告執此指摘原審以其上 訴逾期而駁回其上訴之裁定為不當,並無理由,其抗告應予 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翁世容                   法 官 林坤志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羅珮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NHM-114-抗-81-20250307-1

小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給付管理費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30號 上 訴 人 徐美鳳 被 上訴 人 中友綠園邸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劉仁慧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2月1 6日本院臺中簡易庭113年度中小字第2989號第一審小額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2,250元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之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 令為理由,不得為之。又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 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 之24第2項、第43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判決有違背 法令,乃指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若僅係取捨證據、 認定事實等屬於原審法院職權行使之事項,除有認定違法之 情形外,尚不生違背法令之問題。而以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 適用不當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 ,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內容,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憲法法 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如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所列第1款至第5款理由提起上訴時,其 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款之事實,上訴理由狀如未 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原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 之揭示,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次按當事人於第二審程序不 得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但因原法院違背法令致未能提出 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8亦定有明文。再按 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由者,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 ,提出理由書於原第二審法院;未提出者,毋庸命其補正, 由原第二審法院以裁定駁回之;上訴不合法者,第二審法院 應以裁定駁回之,此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均準用之,民事 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第471條第1項、第444條第1項前 段亦有明文規定。如在第二審法院未裁定駁回上訴前已補提 者,其上訴程式之欠缺,應認為已經補正,第二審法院不得 再以裁定駁回其上訴(最高法院89年度台抗字第39號民事裁 定、同院81年度台抗字第58號民事裁定參照)。其中,關於 民事訴訟法第471條之規定,上訴人應於上訴後20日內提出 上訴理由之限制,於小額事件上訴時,依同法第436條之32 第2項之規定亦有準用,從而,依首揭裁定之意旨,倘小額 事件之上訴人雖逾上訴期間20日,惟於上訴審法院裁定駁回 前,即已提出上訴理由書,仍應認已補正,自不待言。 二、本件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事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 (下同)31,302元,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規定, 應適用小額訴訟程序,依前述說明,上訴人非以原判決違背 法令為由不得提起上訴,且上訴理由依法須表明原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始符合上訴程式。而查:原判決於 民國113年12月27日寄存於上訴人住所轄區之臺中市政府警 察局第四分局黎明派出所,上訴人對於該小額訴訟第一審判 決不服,於法定期間內之114年1月15日提出上訴,其上訴狀 僅有記載對原判決不服,並未具體表明原判決有何違背法令 之事實及理由,然上訴人於本院裁定駁回上訴前之114年3月 4日已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此有民事上訴理由狀附卷足 稽,揆諸前揭說明,其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之程式欠缺即已 補足,合先敘明。   三、本件上訴意旨略以:上訴人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8條之規 定,僅負責管理公共基金及依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運用 公共基金,並無決議區分所有權人繳納管理費或公共基金之 方式,而上訴人於111年12月9日召開臨時區分所有權人會議 (下稱系爭區權會),決議通過管理費由管理委員會開立繳 費單向指定超商繳納,不接受現金、支票或匯款繳納,故拒 收上訴人匯款繳納之每期管理費。然兩造間請求撤銷系爭區 權會決議等事件,業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上字 第44號判決確認系爭區權會所為之全部決議均不成立,被上 訴人不服提起上訴,復經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2195號 判決上訴駁回確定,被上訴人自不得據前開決議,退還上訴 人前已繳納之管理費。又上訴人每期(二個月)應繳納管理 費應為管理費3,347元、車位清潔費600元、機車位清潔費10 0元,共計4,047元,並非被上訴人主張之每期(二個月)5, 217元,上訴人曾於113年9月1日、同年月12日、同年月23日 ,分別匯款各13,962元、1,014元、13,962元,共計28,938 元,扣除113年9月1日匯款金額13,962元,其中包含113年7 、8月管理費,若以每期(二個月)5,217元計算,匯款餘額 23,721元(計算式:28,938元-5,217元=23,721元),至少 尚可繳納4至5期之管理費(計算式:23,721元÷4,047元=5.8 6、23,721元÷5,217元=4.54)。又被上訴人拒絕受領而退還 上開匯款後,被上訴人業以本院112年度存字第2226號提存 書提存29,449元,其中應包含被上訴人請求112年9月至同年 12月應繳納之管理費6,070.5元(計算式:5,217元×1.5期=6 ,070.5元)或7,825.5元(計算式:4,047元×1.5期=7,825.5 元),上訴人既已依債務本旨提出給付,經被上訴人拒絕受 領,上訴人復已如數為被上訴人辦理提存,應生清償效力。 原判決以上訴人匯款繳納管理費28,938元,並非每期應繳納 之5,217元,逕認上訴人交付或匯款之金額,並非合於債之 本旨之給付,而為不利於上訴人之判決,認事用法自有違背 法令等語。並聲明:原判決不利上訴人之部分廢棄;上開廢 棄部分,被上訴人於原審之訴駁回。 四、經查:  ㈠本件上訴意旨雖引用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8條、民法第326條 之規定、最高法院23年上字第98號判例、最高法院75年度台 上字第1905號、46年台上字第947號判決意旨等,然核其上 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認定上訴人每期(二個月)應 繳納管理費為5,217元,上訴人前以匯款或提存方式繳納之 數額,並非依債之本旨所為之給付,被上訴人自得拒絕受領 而不生清償之效力等節,就原審證據取捨及認定事實之職權 行使,指摘為不當,並未具體指明原判決有何不適用法規或 適用法規不當,或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稱當 然違背法令之情事,或依訴訟資料合於違背法令及符合該條 款要件之具體事實,自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況且,前 揭23年上字第98號判例因無裁判全文可資參考,依108年1月 4日修正,同年7月4日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57條之1第1項規 定,業已停止適用;最高法院75年度台上字第1905號、46年 台上字第947號判決意旨等,亦非民事訴訟第436條之24條第 2項所規範之「法令」,縱原審之認定與該判決意旨有所不 同,亦非得謂原判決有違背法令情形。  ㈡上訴人於原審對於每期(二個月)應繳納管理費,包含電梯 基金應為5,217元,並無爭執(見原審卷第93頁),並於113 年11月5日匯款5,217元予被上訴人時,自行備註為9月10月 管理費等情,此有上訴人提出之轉帳交易明細在卷可稽(見 原審卷第309頁),上訴人提起上訴後始就其每期應繳納管 理費為4,047元提出爭執,核屬上訴人於第二審程序中始提 出之新攻擊防禦方法,上訴人復未說明原審有何違背法令致 其未能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提出前揭攻擊防禦方法之情 事,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8規定,本院自不得審酌,上 訴人亦不得執此新攻擊方法,指摘原審判決認定上訴人以上 開匯款或提存方式所為之給付,與上訴人每期(二個月)應 繳納管理費為5,217元不符,而不合於債之本旨之認定,有 何不當。  ㈢上訴人之上訴,既未對原判決有何違背法令之處為具體之指 摘,揆諸前開規定及說明,即未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從而上 訴人提起上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五、末按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確定其費用額,民事訴訟 法第436條之19第1項定有明文,並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1 項規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準用之。查上訴人提起本件 上訴既經駁回,則上訴人應負擔之本件訴訟費用額為第二審 裁判費,應確定為2,250元,爰諭知如主文第2項所示。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第1項、第78條 、第436條之19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巫淑芳                 法 官 莊毓宸                 法 官 孫藝娜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資念婷

2025-03-07

TCDV-114-小上-30-20250307-1

簡上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上字第65號 上 訴 人 楊立宇 被 上訴人 黃利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 年7月22日本院羅東簡易庭113年度羅簡字第153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提起上訴同時聲請訴訟救助,係以無資力支出訴訟 費用為其原因事實,故在法院就其聲請是否准許為裁定以前 ,當事人如有資力繳納裁判費,即無必要聲請訴訟救助。其 所以未預繳裁判費,乃期待法院准予訴訟救助。因此,當事 人聲請訴訟救助,在未經法院裁定駁回其聲請以前,殊難以 當事人未預納裁判費為由,認當事人之上訴為不合法,予以 駁回。若於法院駁回其訴訟救助之裁定經合法送達後,已逾 相當期間,仍未繳納裁判費,始得依民事訴訟法施行法第9 條規定,認其明知上訴要件有欠缺,得不定期間命其補繳裁 判費而逕駁回其上訴(最高法院81年度台抗字第217號裁定 意旨參照)。又按上訴不合法者,第二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 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上訴 不合法之情形,已經原第一審法院定期間命其補正而未補正 者,得不行前項但書之程序,民事訴訟法第444條第1項、第 2項定有明文。 二、上訴人不服本院第一審判決,於法定期間內提起上訴到院。 惟上訴人對於第一審判決應為如何廢棄或變更之聲明,未予 表明,且未依法繳納上訴裁判費,經原審法院於民國113年9 月5日裁定命上訴人應於收受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該裁定 已於同年9月20日送達於上訴人,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見 本院簡上卷第41頁)。嗣上訴人聲請訴訟救助,足見其明知 未繳納裁判費,本院無再命其補正必要,應由上訴人於訴訟 救助之聲請經駁回後,自行補正。然上訴人訴訟救助之聲請 ,業經本院於113年12月13日以113年度救字第15號裁定駁回 ,上訴人並於113年12月30日收受該裁定,有送達證書附卷 可按(見本院救字卷第21頁),而上訴人迄114年3月3日仍 未繳納第二審裁判費,亦有本院民事科查詢簡答表附卷可稽 (見本院簡上卷第63頁),揆諸前開說明,本件上訴為不合 法,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庭審判長法 官 伍偉華                法 官 張文愷                法 官 高羽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林欣宜

2025-03-07

ILDV-113-簡上-65-20250307-1

交上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上字第338號 上 訴 人 王連志 被 上訴 人 交通部公路局臺北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鈴婷 上列當事人因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14日 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2年度交字第111號行政訴訟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柒佰伍拾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判決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而判決有行政 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 ,同法第242條、第243條定有明文。提起上訴,應以上訴狀 表明上訴理由,並表明下列各款事項:⒈原判決所違背之法 令及其具體內容。⒉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同法第244條第1項、第2項亦有明文。上開規定,依同法 第263條之5規定,於高等行政法院上訴審程序準用之。是當 事人對於地方行政法院之判決上訴,如依第263條之5準用第 243條第1項規定,以地方行政法院之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 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 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 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憲法法庭裁判,則應揭示 該解釋、裁判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 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 示合於該條項各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 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對 地方行政法院之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 認為合法。所稱高等行政法院,指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 訟庭;所稱地方行政法院,指高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訴訟庭 (行政訴訟法第3條之1參照)。 二、上訴人於民國112年3月12日15時12分駕駛車牌號碼0000-00 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行經花蓮縣○○鄉○○路0段 與○○路0段000巷口,因有闖紅燈之情事,為花蓮縣警察局吉 安分局(下稱舉發機關)員警以上訴人有「行經有燈光號誌 管制之交岔路口闖紅燈」之違規而以舉發機關112年3月12日 掌電字第P2OA41713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 下稱舉發通知單)當場舉發,並移由被上訴人處理。經被上 訴人審認上訴人違規事實明確,乃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第53條第1項、112年5月3日修正公布、同年6月30日施行之 第63條第1項等規定,以112年8月9日北監花裁字第44-P2OA4 1713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裁處上訴人罰鍰新臺幣 (下同)2,700元,並記違規點數3點。上訴人不服,遂提起 本件上訴。 三、上訴人上訴意旨略以:舉發機關員警開立舉發通知單之程序 有誤,未實施全程錄影及錄音,證據力薄弱,且未拍到系爭 車輛車牌號碼,屬重大瑕疵,請求主管機關及本院再確認調 查證據等語。核其上訴意旨,無非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 事實之職權行使,指摘其為不當,而非具體表明合於不適用 法規、適用法規不當、或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 之事實,難認對原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依 首開規定及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四、末按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行政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 應確定其費用額,此觀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後段準用第23 7條之8第1項規定即明。上訴人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 既經駁回,上訴審訴訟費用750元(上訴裁判費)自應由上 訴人負擔,爰併予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第 249條第1項前段、第237條之8第1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 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審判長法 官 蘇嫊娟     法 官 魏式瑜     法 官 林季緯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王月伶

2025-03-07

TPBA-113-交上-338-20250307-1

小上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返還價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小上字第80號 上 訴 人 詹麒民 被 上訴 人 原價屋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呈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價金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 13日本院高雄簡易庭112年度雄小字第3068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意旨略以:伊為自行組裝電腦主機,於民國110年12月2 5日以新臺幣(下同)7萬2659元向被上訴人購買如原判決附 表所示之零件(下稱系爭零件),詎伊返家組裝開機及正常 使用後,屢出現異常現象,經送回被上訴人營業處所維修3 次及伊自行重灌更新1次後,仍無法修復。伊已依買賣瑕疵 擔保、不完全給付之法律關係,向被上訴人解除買賣契約, 被上訴人自應返還買賣價金。原判決以伊無法證明系爭零件 於購買時有瑕疵,不得請求退還價金為由,駁回伊之請求, 但伊當初購買時,有向被上訴人之業務員告知系爭零件應具 備之規格及功能、須能支援多個遊戲帳號掛機、處理各大高 檔遊戲,當時被上訴人之業務員有向伊表示沒問題,伊始願 意高價購買。伊並無不當使用電腦主機,只是無電腦專業之 普通消費者,就系爭零件有瑕疵或損壞不應負舉證之責,反 應由出賣人即被上訴人為之,為此不服上訴,聲明請求判決 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7萬10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之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   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   各款事項:⒈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⒉依訴訟   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   6條之24第2項、第43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所謂判決違背   法令,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68條、第469條第1   款至第5款規定,係指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而有民   事訴訟法第469 條第1 款至第5 款所列情形之一者。準此,   對小額訴訟程序之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應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始得為之,且應具體指摘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具體內容,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   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 裁判意旨,則應揭示該判解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同法第46 9條第1 款至第5 款所列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揭示合於該條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 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小額程序第一審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 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次按上訴不合法者,第二 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436 條之32第2 項準用第44 4 條第1 項前段亦有明文。 三、核上訴人之上訴意旨,無非係指摘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 之職權行使不當,就原審已論斷者再為爭執及延續上訴人於 原審之攻防方法而己,並未具體指明原判決有何不適用法規 、適用法規不當,或民事訴訟法第469 條第1 款至第5 款所 稱當然違背法令之情事,或依訴訟資料合於違背法令及符合 該條款要件之具體事實,自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揆諸 前揭說明,本件上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至上訴人於第二 審程序提出光碟6片及聲請囑託第三方專業人士查證,違反 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8前段規定,且其上訴既非合法,本 院即無庸予以審酌,亦無從依所請調查證據,併予敘明。 四、末按於小額訴訟之上訴程序,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   確定其費用額,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19第1 項、第436 條   之32第1 項規定甚明。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為1,500 元,應   由上訴人負擔,爰併為確定如主文第2 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32   第1 項、第2 項、第436 條之19第1 項、第444 條第1 項前   段、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楊儭華                  法 官 韓靜宜                  法 官 陳筱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何秀玲

2025-03-07

KSDV-113-小上-80-20250307-1

小上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小上字第55號 上 訴 人 姚勤憶 被 上訴 人 孫彥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交通)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5月21日本院高雄簡易庭113年度雄小字第634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意旨略以:被上訴人騎乘普通重型機車,沿高雄市鹽埕 區中正四路西往東向行駛,竟疏未注意變換車道時應打方向 燈並禮讓直行車先行及保持安全距離,驟然加速自外側車道 駛入伊駕駛之自小客車前方,致碎石彈起毀損伊所有之上開 車輛前引擎蓋及擋風玻璃,被上訴人自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賠償車輛維修費用新臺幣(下同)1萬9780元、伊為提告請 假所受薪資損失6000元,合計2萬5780元,原判決駁回伊之 請求,為此不服上訴等語。 二、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之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   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   各款事項:⒈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⒉依訴訟   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   6條之24第2項、第43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所謂判決違背   法令,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68條、第469條第1   款至第5款規定,係指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而有民   事訴訟法第469 條第1 款至第5 款所列情形之一者。準此,   對小額訴訟程序之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應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始得為之,且應具體指摘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具體內容,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   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 裁判意旨,則應揭示該判解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同法第46 9條第1 款至第5 款所列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揭示合於該條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 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小額程序第一審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 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次按上訴不合法者,第二 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436 條之32第2 項準用第44 4 條第1 項前段亦有明文。  三、上訴人提起本件上訴,並未以原審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且 依其上訴意旨,僅係就原審證據取捨及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 ,指摘為不當,及補充攻擊防禦方法,並未具體指明原判決 有何不適用法規、適用法規不當,或民事訴訟法第469 條第 1 款至第5 款所稱當然違背法令之情事,或依訴訟資料合於 違背法令及符合該條款要件之具體事實,自難認已合法表明 上訴理由,揆諸前揭說明,本件上訴不合法,自應予駁回。 又其於第二審程序提出之證據,違反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 8前段規定,且其上訴既非合法,本院即無庸予以審酌,併 予敘明。 四、末按於小額訴訟之上訴程序,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   確定其費用額,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19第1 項、第436 條   之32第1 項規定甚明。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為1,500 元,應   由上訴人負擔,爰併為確定如主文第2 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32   第1 項、第2 項、第436 條之19第1 項、第444 條第1 項前   段、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楊儭華                  法 官 韓靜宜                  法 官 陳筱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何秀玲

2025-03-07

KSDV-113-小上-55-20250307-1

台抗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358號 抗 告 人 洪龍偉 上列抗告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 院中華民國114年1月17日駁回聲請再審之裁定(113年度聲再字 第593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按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明定:「有罪之判決確定後, 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認 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 之判決者」,為受判決人之利益,得聲請再審;同條第3項並 規定:「第1項第6款之新事實或新證據,指判決確定前已存在 或成立而未及調查斟酌,及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事實、 證據」。是得據為受判決人之利益聲請再審之「新事實」、「 新證據」,固不以有罪判決確定前已存在或成立而未及調查斟 酌者為限,其在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事實、證據,亦屬 之;然該事實、證據,仍須於單獨觀察,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 判斷後,得以合理相信其足以動搖原確定之有罪判決,使受有 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 決者,始足當之。 本件抗告人洪龍偉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案件,經原審 法院109年度上訴字第267號判決,撤銷第一審關於抗告人販賣 第一級毒品部分之科刑判決,改判仍論處其販賣第一級毒品共 13罪刑(各處如判決附表編號1至13所示之刑)確定(下稱「 原確定判決」;抗告人對之提起第三審上訴,經本院109年度 台上字第2907號判決,認其上訴不合法而予駁回在案)。 原裁定依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之規定,駁回抗告人對原確 定判決之再審聲請,已就抗告人聲請意旨所指各節,逐一敘明 下列各旨: ㈠聲請意旨固以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13號判決意旨為聲請再審 理由,惟憲法法庭判決具有等同法律之一般、抽象之規範效力 ,性質上屬法規範,並非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所指 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之新事實或新證據,不符聲請再審之要件 。 ㈡是否依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13號判決意旨減輕其刑,係屬法 院依職權裁量得減輕其刑之規定,並非絕對減刑之範疇,則參 照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2號判決所揭,即非可依刑事訴訟法 第420條第1項第6款規定聲請再審。 ㈢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13號判決主文第2項諭知:「自本判決 公告之日起至修法完成前,法院審理觸犯販賣第一級毒品之罪 而符合前揭情輕法重之個案,除依刑法第59條規定減輕其刑外 ,另得依本判決意旨減輕其刑至二分之一」,已明示係自判決 公告之日起至修法完成前法院審理之個案始有適用,本件原確 定判決於憲法法庭前揭判決公告時已判決確定,且非憲法法庭 112年憲判字第13號判決據以聲請解釋之原因案件,自不在適 用範疇,並無個案溯及救濟效力,原確定判決之效力不受影響 ,自無從執以作為聲請再審救濟之論據。 ㈣綜上所述,抗告人聲請再審之理由,無論係單獨或結合前述卷 內各項證據資料予以綜合判斷,均不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認定 之事實,核與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所定之再審要件 未符,其再審之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經核原裁定對於抗告人聲請再審意旨所執各詞,已詳敘如何認 定不符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聲請再審之要件等旨; 所為論述,俱與卷內資料相符。揆諸首揭說明,於法並無不合 。 經查:依司法院釋字第188號解釋意旨,司法院之統一解釋除解 釋文內另有明定者外,應自公布當日起發生效力。其原則與司 法院所為憲法解釋之效力同。又司法院依人民聲請所為之解釋 ,對聲請人據以聲請之案件,亦有效力;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 之法律或命令,或其適用法律、命令所表示之見解,經司法院 依人民聲請解釋認為與憲法意旨不符,其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 者,得以該解釋為再審或非常上訴之理由,分別經司法院以釋 字第177、185號解釋在案。換言之,僅據以聲請解釋之原因案 件始有個案溯及救濟效力,而得依其情形,就已確定之裁判循 聲請再審或非常上訴途徑救濟;至原因案件以外同類案件之裁 判,則因司法院解釋之效力原則上自公布當日起生效,是其已 確定者,效力不受影響,其未確定者,則依司法院解釋之意旨 辦理,憲法訴訟法修正施行後,其第52條第1項、第53條、第9 1條第2項就憲法法庭判決之效力亦有明文。此觀之憲法法庭11 2年憲判字第13號判決理由第32段說明:「聲請人四至八得依 憲訴法第92條第2項準用同法第91條第2項規定,請求檢察總長 提起非常上訴;又檢察總長亦得依職權提起非常上訴」,及11 2年憲判字第2號判決主文第2項諭知:「聲請人自本判決送達 之日起30日內,就本判決所涉之個別原因案件,得依本判決意 旨,依法定程序向再審之該管法院聲請再審」等旨即明。本件 抗告人之原確定判決案件,既非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13號 判決據以聲請解釋之原因案件,於憲法法庭前揭判決公告時又 已確定,本不在該解釋或審查之範圍,並無個案溯及救濟效力 ,原確定判決之效力不受影響,自無從執以作為聲請再審救濟 之論據。抗告人之抗告意旨所載各節,無非仍執其個人主觀意 見,泛稱:抗告人引用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13號判決意旨 ,係因販賣第一級毒品罪之法定刑過苛,亦無法與販賣毒品行 為之不法內涵取得合理連結,有違罪責相當原則,並有違憲之 虞,且無從兼顧個案正義,而有違恣意禁止原則,乃以恤刑為 祈求而聲請再審等語,並未具體指摘原裁定有何違法或不當之 處。揆諸首揭說明,應認其抗告為無理由,予以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林立華 法 官 王敏慧 法 官 莊松泉 法 官 陳如玲 法 官 李麗珠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李淳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2025-03-06

TPSM-114-台抗-358-20250306-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297號 抗 告 人 游家富 陳三明 視同抗告人 温彭瑞清 陳見宏 陳建鋌 李森嚴 相 對 人 陳宣宏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陳宣宏間請求合夥清算強制執行聲明異議 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月16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執 事聲字第3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相對人於原法院之異議駁回。 異議及抗告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相對人執本院民國111年4月20日110年度上字第296號判 決(下稱系爭判決。所涉事件下稱本案訴訟)為執行名義, 聲請原法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以112年度司執字 第178375號合夥清算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 命抗告人與視同抗告人温彭瑞清、陳見宏、李森嚴(下合稱 温彭瑞清等3人)、陳建鋌協同相對人就彼等共同投資經營 濟陽醫院之合夥財產(下稱系爭合夥財產)進行清算。執行 法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5月7日以112年度司執字第178375號 裁定駁回相對人強制執行之聲請(下稱原處分),相對人不 服,提出異議,經原法院於同年7月16日以113年度執事聲字 第31號裁定(下稱原裁定)撤銷原處分。抗告人對原裁定不 服,提起抗告,意旨略以:系爭判決命伊等、温彭瑞清等3 人及第三人〇〇〇協同相對人就系爭合夥財產進行清算。惟〇〇〇 業於111年1月27日死亡,系爭判決對無當事人能力之人為判 決,不生效力。而本案訴訟之訴訟標的涉及合夥財產,應由 全體合夥人為被告且須合一確定,系爭確定判決於〇〇〇死亡 後逕為實體判決,當事人適格亦有欠缺,對應參與訴訟之共 同訴訟人全體均無效力。原裁定未為詳查,遽撤銷原處分, 認事用法均有違誤。為此提起抗告云云。 二、按強制執行應依執行名義為之,執行法院對於執行名義是否 有效成立,自應加以審查(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477號 裁定意旨參照)。次按判決之確定力,分為形式上確定力與 實質上確定力。前者係指當事人已不得依上訴程序求為廢棄 或變更判決;後者則指既判力,即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 於確定終局判決中經裁判者,當事人就該法律關係不得更行 起訴,亦不得於新訴用作攻擊或防禦方法,而為與確定判決 意旨相反主張之效力。唯有具實質上確定力之判決,方有執 行力而得為執行名義。無效判決具有判決之形式外觀,仍有 羈束力(民事訴訟法第231條規定參照),且得因當事人未 上訴或上訴不合法經裁定駁回,而生形式上確定力,惟並無 實質上確定力,即非有效成立之執行名義。再按對於無當事 人能力之人所為之判決,屬重大違背法令,不生效力(最高 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68號裁定意旨參照)。當事人死亡而 無訴訟代理人者,訴訟程序當然停止,法院不得為關於本案 之訴訟行為,期間亦停止進行,此觀民事訴訟法第168條、 第173條、第188條規定即明。倘法院因不知訴訟程序當然停 止,誤為關於本案之裁判,其裁判對於當事人及應承受訴訟 人均不生效力,且無民事訴訟法第401條規定之適用(最高 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239號判決意旨參照)。此項判決, 如經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人承受訴訟後合法上訴,則由上訴法 院依法審理;承受訴訟人承受訴訟後未提起上訴,即告確定 ,惟倘該確定判決有當事人適格欠缺之情形,尚不生確定私 權之效力,原告仍得再行起訴(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1 545號裁定意旨參照)。準此,法院對於起訴後死亡而無當 事人能力之人誤為實體判決者,該判決係屬無效判決,不生 實質上確定力,不因事後是否經應續行訴訟人承受訴訟、該 承受訴訟人有無提起上訴而異。 三、查相對人訴請抗告人、温彭瑞清等3人及〇〇〇協同相對人就系 爭合夥財產進行清算,及依民事訴訟法第245條規定保留關 於返還出資範圍之聲明,經本案訴訟第二審法院(下稱本案 二審)於111年3月30日行言詞辯論,於同年4月20日就請求 清算系爭合夥財產部分為一部終局判決(即系爭判決)、就 請求返還出資部分裁定停止訴訟程序。惟〇〇〇業於本案二審 言詞辯論終結前之同年1月27日死亡,亦未委任訴訟代理人 等情,業據本院調取本案訴訟全卷核閱無誤。據此,本案二 審訴訟程序於〇〇〇死亡時即當然停止,本案二審誤行言詞辯 論並對於無當事人能力之〇〇〇為判決,依前說明,系爭判決 對於〇〇〇及應承受訴訟人均不生效力,而本案訴訟屬固有必 要共同訴訟,對於全體共同訴訟人應合一確定,則系爭判決 對全體共同訴訟人亦不生效力。是系爭判決並非有效成立之 執行名義,自不得據以聲請強制執行。 四、相對人固抗辯:伊發現〇〇〇死亡後,向本案二審聲明由〇〇〇之 繼承人陳建鋌承受訴訟,經本案二審送達判決正本予陳建鋌 ,其於收受判決後未聲明不服,系爭判決已於112年8月17日 確定,並經本案二審核發確定證明書,自屬有效判決並得作 為執行名義。且伊曾對系爭判決提起本院112年度再字第8號 再審之訴事件(下稱8號事件),抗告人於8號事件中,對承 審法官曉諭以上開方式處理〇〇〇於判決前死亡問題,亦表示 無意見。乃抗告人於伊重新取得確定證明書後,猶於強制執 行程序中聲明異議,顯屬故意不履行系爭判決云云。查:  ⑴相對人於112年6月30日聲明由〇〇〇之繼承人陳建鋌承受訴訟, 經本案二審將其承受訴訟狀繕本及系爭判決於同年7月10日 寄存送達陳建鋌,陳建鋌未於法定期間內就系爭判決提起第 三審上訴,本案二審乃於同年9月19日發給確定證明書,記 載系爭判決於同年8月17日確定乙節,雖有本案訴訟事件卷 附民事聲明承受訴訟狀、戶籍謄本、〇〇〇繼承系統表、家事 事件公告查詢結果、送達證書、法院訴訟文書寄存登記簿、 確定證明書可參(見本院110年度上字第296號卷三第77至91 、103至105、121至123、131頁)。惟無效判決僅具形式上 確定力而無實質上確定力,不因事後是否經應續行訴訟人承 受訴訟、該承受訴訟人有無提起上訴而異,已如前述。據此 ,即使陳建鋌經相對人聲明承受訴訟後未於法定期間內提起 上訴,經本案二審發給確定證明書,至多可認系爭判決已因 無人得合法上訴而具形式上確定力,仍不得遽行推謂該判決 即有實質上確定力,亦不因抗告人於8號事件中,對於該案 承審法官就〇〇〇於判決前死亡問題所為曉諭有無意見而異。 況系爭判決就相對人請求清算系爭合夥財產部分,係為其勝 訴之判決,相對人形式上乃受有利判決之當事人,本不得對 系爭判決提起再審之訴,附予指明。相對人所陳前詞,皆不 足為其有利之認定。  ⑵至相對人援引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1195號裁定、68年度 第3次民事庭庭長會議決定、76年度第10次民事庭會議決議 ,以為當事人於判決前死亡、經法院命承受訴訟後,該判決 仍有效力之佐據。惟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1195號裁定 旨在說明事實審法院不知無訴訟代理人之當事人死亡,誤為 辯論判決時,法院仍應依聲請或依職權裁定命應承受訴訟人 承受訴訟並送達判決,據以計算上訴期間;最高法院68年度 第3次民事庭庭長會議決定亦僅指明當事人提起上訴或抗告 ,然於第三審法院裁判前死亡時,第三審法院仍應命承受訴 訟及送達裁判正本;最高法院76年度第10次民事庭會議決議 復僅就為承受訴訟裁判之法院應為第二審法院或第三審法院 為研討。上開見解皆未提及如承受訴訟人未合法上訴時,該 判決即具有實質上確定力,殊難執為相對人有利之判斷。 五、綜上所述,系爭判決並非有效成立之執行名義,不得據以聲 請強制執行。執行法院司法事務官以原處分駁回相對人強制 執行之聲請,並無不合。原裁定遽行撤銷原處分,自有未洽 。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有理由,爰由本 院將原裁定廢棄,並駁回相對人於原法院之異議。 六、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楊熾光                 法 官 廖穗蓁                 法 官 李佳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再為抗告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 如提起再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理由狀( 須按照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一千五百元,同 時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                 書記官 卓佳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6

TCHV-113-抗-297-2025030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