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法院認可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司養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281號 聲 請 人 即 收養人 丙○○ 聲 請 人 即被收養人 乙○○ 法定代理人 甲○○ 上列當事人,聲請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認可丙○○於民國113年10月15日收養乙○○為養子。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收養應以書面為之,並向法院聲請認可。收養有無效、得 撤銷之原因或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者,法院應不予認可。夫妻 收養子女時,應共同為之。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單 獨收養:(一)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之子女。(二)夫妻之 一方不能為意思表示或生死不明已逾三年。子女被收養時, 應得其父母之同意,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父母之一方或雙方對子女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有其他 顯然不利子女之情事而拒絕同意。(二)父母之一方或雙方 事實上不能為意思表示。前項同意應作成書面並經公證。但 已向法院聲請收養認可者,得以言詞向法院表示並記明筆錄 代之。滿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被收養時,應得其法定代理人 之同意。被收養者之父母已依前二項規定以法定代理人之身 分代為並代受意思表示或為同意時,得免依前條規定為同意 。法院為未成年人被收養之認可時,應依養子女最佳利益為 之。收養自法院認可裁定確定時,溯及於收養契約成立時發 生效力。但第三人已取得之權利,不受影響。民法第1079條 、第1074條、第1076條之1第1、2項、第1076條之2第2、3項 、第1079條之1及第1079條之3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收養人丙○○(女、民國00年0 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願收養其配偶 甲○○之未成年子女乙○○(男、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 號:Z000000000號)為養子,雙方於113年10月15日訂立書 面收養契約,並經被收養人之生父甲○○以法定代理人之身分 同意,為此聲請本院准予認可等語,並提出收養契約書、收 養同意書、戶籍謄本、健康檢查表、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在 職證明書、警察刑事紀錄證明等件為證。 三、查本件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已有收養之合意,並得被收養 人法定代理人即生父同意本件收養,而被收養人生母已歿等 情,此經收養人、被收養人及被收養人生父即法定代理人甲 ○○到庭陳述綦詳,此有本院113年12月4日非訟訊問筆錄在卷 為證。又本院函囑財團法人忠義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訪視之 結果略以:本案收養人於被收養人幼年時期便協助照顧至今 ,已相處約14年,被收養人視收養人為親生母親,被收養人 知曉其身世,並向社工表達願意進行收養聲請,社工家訪觀 察確認收養家庭相處狀況良好,評估出養動機並無不妥之處 ;被收養人現就讀高中一年級,收養家庭皆會與被收養人進 行生涯規劃與討論,收養家庭知曉被收養人未來志向並給予 其鼓勵與協助,也會關心被收養人近況,提供親職教養之協 助,故收養家庭具親職教養之能力,且照顧計畫具可行性   ,有該基金會出具之收養事件訪視調查報告在卷可憑。 四、本院審酌訪視報告之內容,為使被收養人在家庭架構完整之 環境中成長,現階段應有成立收養之必要。而收養人已實際 參與被收養人生活,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具有親子依附關係 ,照顧情形佳。另審酌收出養雙方之意願及收養動機,為使 收養人受相關權利義務關係明確規範,並為維持與穩定被收 養人所習慣之現有生活環境,自有使被收養人在主觀上、客 觀上及法律上之親職者趨於一致之必要,從而,本件收養應 符合未成年人之最佳利益考量,且無民法第1079條第2項收 養有無效、得撤銷之原因或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致法院應不予 認可之情形,是以聲請人聲請認可,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爰裁定如主文。 五、末法院認可或駁回兒童及少年收養之聲請時,應以書面通知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 為必要之訪視或其他處置,並作成紀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 權益保障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本件認可收養已經准許 ,然依前揭規定,主管機關仍應為必要之訪視,請主管機關 依訪視報告之建議持續追蹤,並提供所需協助,附此敘明。 六、如不服本裁定,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 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李依玲

2025-02-18

PCDV-113-司養聲-281-20250218-1

司養聲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85號 聲 請 人 即收養人 甲○○ 己○○ 上二人共同 代 理 人 丙○○ 聲 請 人 即被收養人 丁○○ 法定代理人 戊○○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認可甲○○、己○○於民國113年3月27日共同收養丁○○為養女。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收養人甲○○(民國00年0月0日生)、己 ○○(民國00年0月00日生)願共同收養丁○○(000年0月00日 生)為養女,為此聲請本院認可收養人共同收養被收養人為 養女,並提出被收養人暨家庭調查評估報告、收出養媒合服 務書面契約、戶籍謄本、收出養評估報告、警察刑事紀錄證 明、健康檢查報告、在職證明、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網路 】申報收執聯、存摺封面暨明細影本、投保資料、土地暨建 物登記第一類謄本、試養期整體評估報告、收養契約書、媒 合同意書、課程證明、照片與錄影檔案(USB碟)等件為證 。 二、按相同性別之二人,得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 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第2條關係雙方當事人之一 方收養他方之子女或共同收養時,準用民法關於收養之規定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第2條、第20條分別定 有明文。又按收養者之年齡,應長於被收養者二十歲以上; 夫妻收養子女時,應共同為之;子女被收養時,應得其父母 之同意。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㈠父母之一 方或雙方對子女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有其他顯然不利子女之 情事而拒絕同意。㈡父母之一方或雙方事實上不能為意思表 示。被收養者未滿七歲時,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並代受意 思表示。收養應以書面為之,並向法院聲請認可。收養有無 效、得撤銷之原因或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者,法院應不予認可 ;法院為未成年人被收養之認可時,應依養子女最佳利益為 之;收養自法院認可裁定確定時,溯及於收養契約成立時發 生效力。但第三人已取得之權利,不受影響,民法第1073條 第1項、1074條、第1076條之1、第1076條之2、第1079條、 第1079條之1 、第1079條之3分別定有明文。復按,父母或 監護人因故無法對其兒童及少年盡扶養義務而擬予出養時, 應委託收出養媒合服務者代覓適當之收養人。前項收出養媒 合服務者於接受委託後,應先為出養必要性之訪視調查,並 作成評估報告;評估有出養必要者,應即進行收養人之評估 ,並提供適當之輔導及協助等收出養服務相關措施;經評估 不宜出養者,應即提供或轉介相關福利服務。法院認可兒童 及少年之收養前,得命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兒童及少 年福利機構、其他適當之團體或專業人員進行訪視,提出訪 視報告及建議,供決定認可之參考。依前項第一款規定進行 訪視者,應評估出養之必要性,並給予必要之協助;其無出 養之必要者,應建議法院不為收養之認可。收養兒童及少年 經法院認可者,收養關係溯及於收養書面契約成立時發生效 力;無書面契約者,以向法院聲請時為收養關係成立之時; 有試行收養之情形者,收養關係溯及於開始共同生活時發生 效力。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6條第1、2項、第17 條第2項第1款、第3項、第19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本件被收養人丁○○係未滿7歲之未成年人,已由其法定代理人 戊○○代為並代受意思表示,與收養人甲○○、己○○簽立書面收 養契約,故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確有收養之合意,此有收養 人及被收養人之法定代理人於本院113年11月27日訊問時到 庭陳明收養之意願及同意出養等情,自堪信為真實。又被收 養人之戶籍資料並無生父之記載,是被收養人於經其生父認 領前,與其生父並不發生法律上親子關係,且依生母到庭所 陳,堪認被收養人之生父未對被收養人盡保護教養義務,依 法自得例外無庸取得其同意,此有被收養人戶籍謄本與本院 訊問筆錄在卷足參。   ㈡依據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人權協會出具之訪視調查報告略 以:  1.收養動機及意願:收養人婚前即有養育孩子之想法,於110 年改向收出養機構提出聲請,又因多方考量先暫緩,一直到 112年同婚收養法律通過後再次提出,並成功媒合被收養人 。評估收養人收養動機單純,無不當圖利,且具備收養之意 願。  2.經濟能力:收養人皆有穩定工作及收入,薪資屬中等,共同 承擔被收養人所需,收支平衡有餘,評估收養人皆具備專業 的工作技能,有相當的經濟能力,應可提供被收養人安穩的 生活及豐富的教育資源無虞。  3.親職及互動:收養人皆能清楚說明被收養人之身心狀況,注 重被收養人之品格及體能發展,賞罰分明,以溝通為主,懲 處為輔,評估收養人們親職觀正向;訪視觀察,年幼之被收 養人與收養人互動親密,無陌生感,且相處輕鬆和諧,評估 兩名收養人與被收養人同住8個多月來,每天朝夕相處,親 自照顧,故被收養人應與收養人們建立相當程度之依附情感 。  4.被收養人受照顧狀況:被收養人1歲10個月,身形瘦,氣色 紅潤,衣著適宜,行走尚穩定,語言能力尚在學習發展,大 多以肢體表達,生活上已建立部分自理能力,且持續進行早 療課程,被收養人與收養人互動和諧且緊密,被收養人能聽 懂收養人之指令,收養人也大致能理解被收養人之表達,提 供被收養人所需,評估被收養人應受到良好之照顧且對收養 人們具備信任感。  5.收養之合適性:收養人透過收出養機構媒合,於113年3月中 旬開始照顧被收養人,收養人甲○○先請育嬰假半年親自照顧 被收養人,剛開始經歷磨合期,不論被收養人與收養人之間 ,彼此都在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嗣經過8個多月來,現在已 逐漸找到互動方式;另依收養人所述,這段期間被收養人的 身心發展也有所成長。評估被收養人在收養人照顧下,適應 狀況良好,且持續進行早療,而己○○本身也為特教學校之教 師,具有特教之專業能力,對被收養人之成長發展是有所助 益的,故被收養人由收養人收養應為合適。    6.對身世告知之態度:收養人們對於身世告知採取開放且主動 告知之態度,預計等被收養人年齡稍長,並考量其身心發展 狀況後,採取繪本及生活認知等情境予以告知,日後尋親也 將依被收養人之決定,願意陪同進行尋親。  7.建議:綜合以上評估,收養人雖然婚齡僅一年,但婚前即已 共同生活多年,現與被收養人也同住一段時間,付出全部心 力關愛被收養人,與被收養人已建立相當的情感,且對於被 收養人的生活照顧及未來就學等安排皆已有規劃,另對於身 世告知採取開放的態度,故被收養人由收養人收養,應為合 宜。 四、本院審酌上開調查報告及全案卷證資料認:  ㈠被收養人生父不詳,而被收養人之生母因自身經濟能力不佳 ,致被收養人甫出生即經桃園市政府進行安置,並無照顧被 收養人經驗,且生母經本院囑託桃園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派 員進行訪視,其訪視調查報告亦認為其親職能力不足,故本 件具有出養必要性。  ㈡收養人結婚前已同居多年,堪認其等婚姻關係穩固,亦均有 正當職業,足見收養人有正當職業與相當經濟能力,並可提 供被收養人必要且適切之照顧。再者,收養人藉由與被收養 人實際共同生活,彼此相處情形融洽,已與被收養人逐步建 立親子間依附關係,且本件收養之動機純正,復斟酌收養人 所能提供之環境、資源、健康及一切情狀,均足以對被收養 人為妥善之照顧,收養人顯然可提供被收養人穩定之成長環 境。又本件收養並無得撤銷或無效之原因,亦無違反其他法 律規定之情事,復符合被收養人之最佳利益,故本件收養自 應予認可,並溯及於113年3月27日簽訂收養書面契約時發生 效力。 五、末按法院認可或駁回兒童及少年收養之聲請時,應以書面通   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為 必要之訪視或其他處置,並作成紀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 益保障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應配合主管機關 依法所為後續之訪視及輔導,併此敘明。 六、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第23   條,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七、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李文德                               ★聲請人於收受本裁定後,經10日而無人提出抗告,法院將核發  確定證明書。聲請人應持「民事裁定書」及「確定證明書」,  始得至戶政事務所辦理收養登記。

2025-02-18

SCDV-113-司養聲-85-20250218-1

司養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收養認可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261號 聲 請 人 即 收養人 丙○○ 聲 請 人 即被收養人 甲○○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收養認可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認可丙○○於民國113年11月6日收養甲○○為養女。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收養應以書面為之,並向法院聲請認可。夫妻收養子女時 ,應共同為之。但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之子女者,得單獨收 養;子女被收養時,應得其父母之同意。收養有無效、得撤 銷之原因或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者,法院應不予認可;被收養 者為成年人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不予收養之認 可:一、意圖以收養免除法定義務。二、依其情形,足認收 養於其本生父母不利。三、有其他重大事由,足認違反收養 目的;收養自法院認可裁定確定時,溯及於收養契約成立時 發生效力,民法第1079條第1項、第1074條第1款、第1076條 之1第1項本文、第1079條第2項、第1079條之2、第1079條之 3本文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人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收養人丙○○(男、民國00年 00月0日生)(下稱收養人)與聲請人即被收養人甲○○(女 、00年0月00日生)(下稱被收養人)之生母乙○○(下稱生 母)於106年2月9日結婚而為夫妻關係,被收養人從小即受 收養人照顧迄今,彼此關係緊密,為使其等間之父女關係得 以正名,收養人與被收養人於113年11月6日訂立收養契約書 ,爰依法聲請認可等語,並提出收養契約書、戶籍謄本、健 康檢查表、警察刑事紀錄證明、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 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收養調查表 、被收養人生父丁○○(下稱生父)所出具經公證之收養同意 書等資料為證。   三、經查,被收養人係滿18歲之未婚成年人,其與收養人間確有 收養之合意,已合法成立收養關係,並經被收養人生父、生 母之同意等情,有前開書證附卷可稽,復經收養人、被收養 人及其生母到庭陳述無訛(本院114年2月7日訊問筆錄參照 )。又收養人長於被收養人20歲以上之事實,亦有個人戶籍 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憑,自堪信為真實。從而,本院審酌收 養人與被收養人之生母間有婚姻關係,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 之互動關係佳,雙方亦已將彼此視為父女,且被收養人之健 康狀況尚稱良好,經濟能力應足以扶養照顧收養人等情,又 本件收養並未尊卑失序,亦查無被收養人意圖以收養免除法 定義務或有其他重大事由,其收養關係成立對其本生父母並 無不利,且無民法第1079條之4、之5所定無效或得撤銷之原 因,依前開說明,本件收養符合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之利益, 應予認可,並溯及於113年11月6日簽訂收養書面契約時發生 效力。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第23 條、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賴義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件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10日內,以書狀敘述 理由,向本庭提起抗告,並應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黃雅慧

2025-02-18

TCDV-113-司養聲-261-20250218-1

司養聲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221號 聲 請 人 即 收養人 丁○○ 聲 請 人 即被收養人 丙○○ 法定代理人 乙○○ 關 係 人 甲○○ 上當事人間聲請認可收養子女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認可丁○○(男,民國00年0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自民國113年8月6日起收養丙○○(女,民國000年0月00日 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養女。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應於本裁定後1年內進行追蹤訪視。 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收養人丁○○願收養其配偶乙○○與關係人 甲○○所生未成年子女丙○○為養女,經被收養人丙○○及其法定 代理人乙○○同意,雙方於民國113年8月6日簽立收養契約書 ,爰依民法第1079條第1項規定聲請認可本件收養等語。 二、按收養應以書面為之,並向法院聲請認可。收養有無效、得 撤銷之原因或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者,法院應不予認可。夫妻 收養子女時,應共同為之。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單 獨收養:㈠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之子女。㈡夫妻之一方不能為 意思表示或生死不明已逾三年;子女被收養時,應得其父母 之同意,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㈠父母之一 方或雙方對子女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有其他顯然不利子女之 情事而拒絕同意。㈡父母之一方或雙方事實上不能為意思表 示。前項同意應作成書面並經公證。但已向法院聲請收養認 可者,得以言詞向法院表示並記明筆錄代之;被收養者未滿 七歲時,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並代受意思表示。滿七歲以 上之未成年人被收養時,應得其法定代理人之同意。被收養 者之父母已依前二項規定以法定代理人之身分代為並代受意 思表示或為同意時,得免依前條規定為同意;法院為未成年 人被收養之認可時,應依養子女最佳利益為之;收養自法院 認可裁定確定時,溯及於收養契約成立時發生效力。但第三 人已取得之權利,不受影響。民法第1079條、第1074條、第 1076條之1第1、2項、第1076條之2、第1079條之1及第1079 條之3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收養契約書、收養同意書、戶 籍謄本、國軍人員113年度體檢報告表、112年度綜合所得稅 各類所得資料清單、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 、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現役軍人證明、警察刑 事紀錄證明、收養人親職教育準備課程時數證明在卷可稽; 且收養人丁○○、被收養人丙○○及其生母即法定代理人乙○○亦 到庭陳明同意本件收養,並皆瞭解收養後所生之法律關係( 見本院114年2月7日非訟事件調查筆錄),堪信為真實。  ㈡本院為審酌本件是否有出養之必要性及收養人是否適合收養 ,依職權函請財團法人聖功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下稱該基 金會)對收養人、被收養人及其本生父母進行訪視,據其提 出之收養事件訪視調查報告之綜合評估,認為:被收養人生 母(下稱生母)之出養意願明確,被收養人亦適合出養,然目 前無法評估被收養人生父(下稱生父)之出養意願,故現階段 無法評估出養必要性;而收養人之收養意願明確、經濟及婚 姻狀況皆穩定,以及其對被收養人之親職能力良好,被收養 人試養狀況良好,其被收養之意願明確,故社工評估收養人 有收養適合性。請參照收出養雙方與被收養人之訪視報告及 到庭陳述之意見,並依兒童最佳利益裁定之,該基金會將於 法院裁定後1年內進行後續追蹤等語。此有該基金會113年9 月24日聖功基字第1130530號函及隨函檢送收養事件訪視調 查報告附卷足稽。  ㈢本院復依職權函請家事調查官就「⒈被收養人生父是否同意本 件收養及其理由?⒉被收養人生父於其與被收養人生母離婚 前、後,有無照顧、扶養被收養人?被收養人生父與被收養 人間互動頻率及情形、情感連結程度為何?被收養人生父有 無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有其他顯然不利被收養人之情事?⒊ 本件有無出養之必要性及收養之合適性?認可收養是否符合 被收養人之最佳利益?」等事項再進行訪視及評估,其調查 報告之調查內容暨總結報告略以:審酌卷證資料及訪視報告 內容,收養人、生父、生母皆有明確之收、出養意願,被收 養人對收養人亦有父職角色之認知,惟收養是否符合被收養 人之最佳利益,應從生活、習慣、雙方互動、親職能力、家 庭組合及居住環境等綜合因素加以斟酌。查本件被收養人與 收養人同住迄今,其試養經驗達3年以上,生母係肯認被收 養人與收養人共同生活期間,實質擔負起養育被收養人之責 ,雙方建立良善之親子互動模式並具親子關係,故同意由收 養人藉由收養程序,擬制其等之親子關係;生父則自承與生 母離婚後便未擔負起養育之責,目前經濟及生活不穩定,且 目前於境外謀生而隱瞞行蹤,主觀及客觀條件上均缺乏保護 教養未成年子女之事實及計畫。收養人則欲藉此程序滿足未 成年子女之想望,建立其等法律上之親子關係,從而使被收 養人享有軍眷之相關福利,並減少將來受生父前案之牽累, 因而戮力配合相關程序,協助辦理本件,而未成年子女現年 13歲,認知發展已漸臻至成熟,能充分理解其所表達之內涵 ,並得具體陳述個人意見,因而就被收養人之被收養意願內 容,是認藉由收養程序,得有助建立被收養人於家庭中之自 我認同及安全感。再者,被收養人自年幼迄今與收養人業已 有共同生活經驗,雙方在生活習慣、心理適應及家庭互動上 皆呈現和諧關係,也已建立親子依附關係,而收養人亦得於 生母與被收養人之親子衝突中,展現合宜之溝通橋樑,有助 滋潤和諧之家庭關係,並也可因應且滿足被收養人之成長所 需之安全感及撫慰,因此,本件應合於出養必要性及收養合 適性之要件,即本件收養應合於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等語 ,此有本院113年度家查字第216號調查報告在卷為憑。  ㈣本件被收養人生父經本院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而未到庭, 且依上開調查報告之調查內容略以:生父與生母離婚前,於 被收養人1、2歲後便開始從事遠洋船務工作,從而與被收養 人共同生活時間有限;即使返台工作期間,亦都僅處理個人 私務,未珍惜短暫之親子陪伴及相聚時光,從而於生活上與 被收養人幾無交集,致親子關係亦漸而疏離,甚而於離婚後 ,被收養人生父便未負擔被收養人之成長及教育等生活所需 ,亦未積極主動關心或探視被收養人,致被收養人未能持續 感受到父親之關愛與資源。而本件被收養人現值青少年時期 ,正需父母之親情撫慰與關心,然生父皆無提供其身、心理 慰藉與關懷,亦未提供生理基本生活所需,實已構成不利被 收養人身心發展之情,是認生父之消極作為實有罔顧被收養 人之親情所需及為人父之責任;再者,生父目前尚有刑事案 件審理中,然生父猶以逃避心態面對司法問題而潛藏於海外 地區,礙難期有修復親子關係及照顧子女之親職功能及意願 ,從而可合理預測於親子互動之現況下,業已因其消極撫養 態樣而有影響被收養人利益之虞,是以生父於主、客觀上已 缺乏保護教養被收養人之事實及動機,實有忽略被收養人之 基本生活照顧需求,顯屬有未盡保護教養之義務之事實等語 ,此有上開調查報告附卷為憑。顯見被收養人與其生父間多 年未連繫互動,情感依附及連結關係早已消失,足認生父對 被收養人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本件收養自毋庸得被收養人生 父同意  ㈤本院審酌上開事證,收養人、被收養人及其生母之收出養動 機、意願及前揭收養事件訪視調查報告、家調報告,並考慮 被收養人之最佳利益,本件聲請復與民法第1073條第1項但 書、第1076條之1、第1076條之2、第1079條第1項規定相符 ,且無民法第1073條之1、第1075條、第1079條第2項所列應 不予認可收養之情形,本院綜合上揭收養人之人格、親職觀 念、經濟能力及其實際照顧等諸情狀,認為聲請人即收養人 丁○○收養聲請人即被收養人丙○○符合被收養人丙○○之最佳利 益,聲請人之聲請認可,應予准許,收養關係溯及於113年8 月6日簽立收養書面契約時發生效力。 四、末按法院認可或駁回兒童及少年收養之聲請時,應以書面通 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應為必要之訪視或其他處置,並作成紀錄。兒童及少年福利 與權益保障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本件認可收養已經准 許,本件仍需持續追蹤輔導,主管機關應持續為必要之訪視 及協助,當事人亦應配合主管機關依法所為後續之訪視及輔 導,併此敘明,爰裁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爰裁定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裁定,須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七、本件認可收養之裁定,於其對收養人、被收養人及其本生父 母均確定時發生效力(家事事件法第81條、第117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林于莙

2025-02-18

KSYV-113-司養聲-221-20250218-1

司養聲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64號 聲 請 人 乙○○ 甲○○○ 法定代理人 丙○○ 上列當事人聲請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認可乙○○(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於中華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七月三十一日收養甲○○○(男、 民國00年0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養子 。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收養人乙○○與聲請人即被收養 人甲○○○之母即法定代理人丙○○為夫妻,茲被收養人為滿七 歲之未成年人,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與收養人於民國113 年7月31日訂立書面收養契約在案,為此檢附收養契約書、 收養同意書、收養人投保資料、戶籍謄本、無刑事犯罪紀錄 證明、土地登記謄本、歷年共同生活照片等件,爰依民法第 1079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准予認可收養等語。 二、按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之子女時,應長於被收養者16歲以上 。夫妻收養子女時,應共同為之。但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之 子女,得單獨收養。子女被收養時,應得其父母之同意。但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父母之一方或雙 方對子女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有其他顯然不利子女之情事而 拒絕同意。(二)、父母之一方或雙方事實上不能為意思表示 。滿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被收養時,應得其法定代理人之同 意。收養應以書面為之,並向法院聲請認可。收養有無效、 得撤銷之原因或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者,法院應不予認可。又 法院為未成年人被收養之認可時,應依養子女最佳利益為之 ,民法第1073條第2項、第1074條但書、第1076條之1第1項 、第1076條之2第2項、第1079條及第1079條之1分別定有明 文。復按,法院認可兒童及少年之收養前,得命直轄市、縣 (市)主管機關、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其他適當之團體或 專業人員進行訪視,提出訪視報告及建議,供決定認可之參 考。依前項第一款規定進行訪視者,應評估出養之必要性, 並給予必要之協助;其無出養之必要者,應建議法院不為收 養之認可,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7條第2項第1款 、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被收養人為滿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與 收養人間成立收養關係,簽立書面契約在案,並提出上開證 據為證,又經收養人、被收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到庭陳述綦 詳(見本院114年1月6日訊問筆錄)。另被收養人之生父欄 位為空白,據法定代理人到庭陳稱略以:被收養人生父姓名 是官凱英(年籍不詳),被收養人曾來到家中看小孩,但只 是來向伊要錢,有次將被收養人抱起作勢要摔、威脅伊,伊 報警,被收養人生父從未支付過扶養費,被收養人是收養人 與伊及伊之家人一起扶養等語,且被收養人開庭亦自陳伊於 國中時知悉收養人非其生父,伊對生父沒有印象、不認識生 父等語,經查,被收養人之生父未認領被收養人,亦未照顧 過被收養人,生父與被收養人間並無法律上親子關係,本件 出養自無須取得其同意,併此敘明。 ㈡、另本院為審酌收養人是否適合收養,依職權函請主管機關委 託訪視單位對收養人、被收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進行訪視調 查,訪視評估建議略以:收養人希冀在法律上與被收養人建 立關係,以協助處理被收養人日常事務,並使被收養人與手 足得享有相同的法律權益;收養人具備專業技能,亦有相當 經濟能力,應足以持續提供被收養人安穩生活及教育資源無 虞,被收養人隨同法定代理人與收養人同住十多年,訪視觀 察彼此互動雖不親密,但相處和諧自然,無疏離感,評估收 養人有實質照顧被收養人之情事,雙方已建立相當的依附情 感;被收養人國中前一直視收養人為父,雖國中時得知身世 ,但被收養人並未覺得生活有所改變或與收養人相處上有異 ,生活如常,且被收養人對收養人觀感佳,肯定其照顧良好 ,且平等對待被收養人與其弟(收養人與法定代理人所生之 子),故表達被收養人收養之意願,評估被收養人明確達其 意願,其意願可作為本案裁定重要參考;法定代理人與被收 養人生父未結婚,分手後才發現懷孕,獨自生下被收養人, 生父未扶養過被收養人,而法定代理人與收養人交往開始, 收養人即與被收養人有所互動,兩人結婚後,組成一個健全 的家庭,讓被收養人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且有手足共同生 活,收養人願負起為人父之責而提出收養聲請,故收養應為 合宜;綜合以上評估,收養人將被收養人視如親生子女,希 與被收養人在法律上成為真正的父子,動機良善,且在被收 養人知悉的狀況下提出聲請,而被收養人對於收養人亦有認 同感,故被收養人由收養人收養,應為合宜等語,此有113 年11月22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人權協會函文檢附辦理兒 童少年收養暨監護權調查評估建議表附卷足憑。 四、本院審酌上開訪視報告及全案卷證資料,認本件聲請收養之 動機良善,收養人與被收養人已實際共同生活多年,相處情 形融洽,且被收養人於庭訊之時業已成年,其再次表明願被 收養之意願明確,足認收養人與被收養人已建立相當親子情 感及依附關係,再綜觀全案卷證及訪視報告所示,堪認本件 收養並無得撤銷或無效之原因,亦無違反其他法律規定之情 事,復符合被收養人之最佳利益,故本件收養自應予認可, 並溯及於113年7月31日簽訂收養書面契約時發生效力。 五、末按法院認可或駁回兒童及少年收養之聲請時,應以書面通 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應為必要之訪視或其他處置,並作成紀錄。兒童及少年福利 與權益保障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本件認可收養已經准 許,主管機關應持續為必要之訪視及協助,當事人亦應配合 主管機關依法所為後續之訪視及輔導,併此敘明。 六、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第23 條,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七、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   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家事法庭司法事務官 葉欣欣                                ★聲請人於收受本裁定後,經10日而無人提出抗告,法院將核發 確定證明書。聲請人應持「民事裁定書」及「確定證明書」, 始得至戶政事務所辦理收養登記。

2025-02-18

SCDV-113-司養聲-64-20250218-1

司養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認可未成年子女終止收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154號 聲 請 人 乙○○ ○○○○ ○○ (辛馬修) 甲○○ ○○○○ ○○ (辛璐恩) 上二人共同 代 理 人 李慧千律師 相 對 人 丙○○ 法定代理人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局長蔡宛芬 代 理 人 鍾哲瑜 上列聲請人聲請認可未成年子女終止收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許可終止聲請人乙○○ ○○○○ ○○ (辛00)、甲○○ ○○○○ ○ ○ (辛00)與丙○○(女、民國000年0月00日生、身分 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間之收養關係。 聲請程序費用新台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狀意旨略以:收養人辛00及辛00二人,前透過浩德 國際兒童服務機構推薦,向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 金會(下簡稱善牧基金會)提出收養子女申請後,經各項評 估而收養被收養人丙○○,並經鈞院112年度司養聲字第203號 裁定認可確定在案。嗣後,收養人二人為增進與被收養人間 之感情,於113年1月18日有親自到臺灣,翌日開始與被收養 人互動四天三夜時間,在此期間,收養人二人與被收養人間 之關緊密而良好,被收養人十分黏著收養人辛00;然當被收 養人於農曆春節假期結束後,被收養人開始有反覆的情緒, 表達不想去美國,與收養人視訊時,也顯意興闌珊,收養人 二人對於被收養人此種狀況,經善牧基金會的說明,雖做好 要有更寬大包容的心理準備,然於113年3月18收養人二人到 善牧基金會接被收養人同住準備一起回美國期間(3/18至3/ 22),被收養人對於與收養人二人一起去美國的恐懼情緒異 常高漲,竟到了沒有辦法吃、也不能睡的程度,精神狀況很 差。會以極度羞辱的言行對待收養人二人,隨時處於保持警 戒狀態,甚至還報警表達不願意去美國的意願。收養人二人 雖有心理準備被收養人的反覆情緒,但沒有預料到被收養人 有這樣嚴重的反應,收養人提供任何的安慰或慰藉方法,都 無法緩解被收養人的情緒。在獲得善牧基金會與被收養人法 定代理人之理解與協助,雙方在尊重被收養人所表達意願後 ,合意終止收養關係,以免造成對於被收養人不利之成長環 境。縱上,謹請鈞院審酌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上存有感受上 無法跨越的鴻溝,被收養人不願意接受與收養人共同生活, 目前人仍在臺灣,倘未能許可終止聲請人終止本件收養關係 ,則被收養人與收養人分居兩地,亦未符合被收養人之最佳 利益考量。懇請鈞院裁定如聲請之事項,至感德便等語。 二、按收養之成立及終止,依各該收養者被收養者之本國法;又   依本法應適用當事人本國法時,如依其本國法就該法律關係   須依其他法律而定者,應適用該其他法律,但依其本國法或   該其他法律應適用中華民國法律者,適用中華民國法律,涉   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54條第1項及第6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   ,本件收養人乙○○ ○○○○ ○○ (辛00)、甲○○ ○○○○ ○○ (辛00)為美國人,而被收養人丙○○係我國 人民,揆諸上開規定,本件終止收養即應適用美國法及我國 法。惟美國國際私法關於收養事件,係採法庭地法,有法務 部民國70年度法律字第735號函可參,依反致規定,仍應以 我國法為準據法。故本件終止收養之認定,以我國法為準據 法,應先敘明。 三、按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關係,得由雙方合意終止之。前項終止 ,應以書面為之。養子女為未成年人者,並應向法院聲請認 可。法院依前項規定為認可時,應依養子女最佳利益為之。 養子女為未成年人者,終止收養自法院認可裁定確定時發生 效力。養子女未滿七歲者,其終止收養關係之意思表示,由 收養終止後為其法定代理人之人為之。養子女為滿七歲以上 之未成年人者,其終止收養關係,應得收養終止後為其法定 代理人之人之同意。夫妻共同收養子女者,其合意終止收養 應共同為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單獨終止:⑴夫妻之 一方不能為意思表示或生死不明已逾三年。⑵夫妻之一方於 收養後死亡。⑶夫妻離婚。夫妻之一方依前項但書規定單獨 終止收養者,其效力不及於他方,民法第1080條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聲請人上開主張,據其提出終止收養契約書、本院112年度司 養聲字第123號民事裁定影本在卷可稽,堪認真實;又收養 人代理人及收養終止後法定代理人之代理人亦到庭陳明,同 意本件終止收養,並皆瞭解終止收養後所生之法律關係,有 本院114年2月17日調查筆錄附卷可參,堪信為真實。    ㈡本院為審酌本件終止收養是否符合被收養人之最佳利益,函 請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台南嬰兒之家( 下稱台南嬰兒之家)提出終止收養個案報告書,依台南嬰兒 之家終止媒合服務評估摘要報告(下稱評估摘要報告),之 綜合評估略以:「收養父母終止收養之決定性考量在於被收 養人對於要留在臺灣之強烈情緒狀態及行為反應,接返後4 天的相處收養父母亦持續處於挫折中,鮮少有正向感受之支 持,且未見被收養人對赴美生活意願的鬆動。即使收養父母 對於收養有高度承諾與愛,但在負向經驗逐漸累加後,亦促 使其對於未來親子依附關係的建立及穩定產生擔憂,最終確 定終止收養。經與HOLT臺灣項目海外專案經理數次透過LINE APP聯繫了解狀況及協助提供相關資訊,3/22上午由本會收 出養社工、主任與HOLT臺灣項目主管及海外專案經理視訊會 議後,確定收養家庭將終止收養。隨後與高雄市政府社工確 認當天即可將被收養人先安置於中途之家,惟因目前被收養 人之監護人為收養父母,故仍先請收養父母簽署委託安置申 請書,本會亦提供律師資源供收養人參考。後續考量被收養 人長期安置、就學、就醫等需求,於進行終止收養法律聲請 程序同時,高雄市政府社工亦會將被收養人戶籍遷回高雄。 考量被收養人年齡和意願,後續應不會重啟媒合,然被收養 人之創傷修復仍須仰賴高雄市政府社工持續關注與協助。」 等語,此有評估摘要報告乙份在卷可參。  ㈢本院審酌養父母未預料與被收養人互動所產生之嚴重反應, 致使收養人與被收養人均感受到痛苦之經驗,且此次收養事 件所誘發出被收養人過往的創傷感受過於強烈,而使其與收 養父母相處適應困難,內在情緒所反映出來的過度警覺、焦 慮、抗拒行為逐日劇烈,使雙方在關係建立上顯有困難且被 收養人有兩次報警的情況,此舉已超越收養父母的負荷及承 擔處理的行為。收養人二人於深思熟慮下做出了終止收養的 決定,而被收養人之法定代理人亦能理解,進而同意終止收 養,依評估摘要報告內容觀之,收養人及被收養人目前身心 狀態如持續收養程序實不可行,以兒童最佳利益而言,堪信 本件終止收養符合被收養人之最佳利益,依法應予認可,並 自本裁定確定時發生效力。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第23條, 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六、如對本裁定不服須於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林育秀

2025-02-17

TNDV-113-司養聲-154-20250217-1

司養聲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68號 聲 請 人 即收養人 乙○○ 聲 請 人 即被收養人 丙○○ 法定代理人 甲○○ 丁○○ 上列聲請人聲請認可收養子女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認可乙○○(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 00號)於民國113年12月5日收養丙○○(女,西元0000年00月0日 生,大陸地區身分證號:000000000000000000號)為養女。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壹、程序要件   按收養之成立及終止,依各該收養者被收養者設籍地區之規 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56條第1 項定有明 文。查本件聲請人即收養人乙○○係居住在臺灣地區之中華民 國人民,聲請人即被收養人丙○○為大陸地區人民,此有卷附 之收養人戶籍資料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登記證之記載可稽 。是本件聲請人聲請認可收養,揆諸前揭規定,除應符合我 國民法收養之規定外,尚須符合大陸地區收養法律之規定, 合先敘明。 貳、實體要件   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乙○○願收養丙○○為養子女,茲已訂立收 養契約書,為此,聲請准予裁定認可等語,並提出收養契約書 、戶籍謄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登記證、健康檢查報告、在 職證明書為證。 按收養子女,應以書面為之,並向法院聲請認可;法院為未成  年人被收養之認可時,應依養子女最佳利益為之;被收養者未  滿七歲時,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並代受意思表示;子女被收  養時,應得其父母之同意,但被收養者之父母已以法定代理人  之身分代為並代受意思表示時,得免為同意;子女被收養時,  應得其父母之同意。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㈠  父母之一方或雙方對子女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有其他顯然不利  子女之情事而拒絕同意。㈡父母之一方或雙方事實上不能為意  思表示;夫妻收養子女時,應共同為之。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  一者,得單獨收養:㈠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之子女。㈡夫妻之  一方不能為意思表示或生死不明已逾三年;夫妻之一方收養他  方之子女時,應長於被收養者十六歲以上。民法第1079 條第1  項、第1079條之1、第1076條之2第1、3項、第1076條之1第1項  、第1074條、第1073條第2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法院認可兒童  及少年之收養前,得命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兒童及少  年福利機構、其他適當之團體或專業人員進行訪視,提出調查  報告及建議,供決定認可之參考;依前項第一款規定進行訪視  者,應評估出養之必要性,並給予必要之協助,其無出養之必  要性者,應建議法院不為收養之認可,此觀兒童及少年福利與  權益保障法第17 條第2項第1款、第3項之規定自明。 經查,收養人之生母丁○○係為收養人之配偶,收養人並長於被 收養人16歲以上,被收養人為滿7歲之未成年人及聲請人聲請 意旨等情,此有聲請人提出之戶籍謄本、收養契約書、中華人 民共和國收養登記證等在卷可稽,並經收養人、被收養人及被 收養人生母於民國114年1月22日於本院訊問時,到院陳明同意 本件收養,瞭解收養後所生之法律關係,核其所述與前揭資料 相符,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確有成立收養關係之真意。又聲請人 主張之事實,業據聲請人提出戶籍謄本、收養契約書為憑,且 本件收養亦符大陸地區收養法之規定,此有聲請人提出之經大 陸地區公證處公證並經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予以驗證之收 養登記證在卷可稽。 參之財團法人嘉義市私立保康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對於 本 件進行調查訪視,所提出綜合評估略以:收養人於民國105年 與被收養人之生母結婚後,即共同撫育被收養人成長,建立正 向之親子關係,被收養人表達希望往後能維持現況,全家人共 同生活,評估無銜接新的照顧者之議題,本案收養認可應不會 損及被收養人利益。 綜上,本件為繼親收養,收養人收養動機良善,且參酌上開調 查訪視評估報告,足認收養人之家庭狀況、經濟能力、人格特 質、支持系統及親職能力等方面,均足以使被收養人獲得良好 照顧;是本件宜認有符合被收養人之最佳利益,與上揭法律規 定,尚無不合,自應予認可。 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 項前段、第23條  、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本裁定於確定時發生效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用新臺幣   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洪志亨

2025-02-17

CYDV-113-司養聲-68-20250217-1

消債更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01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鍾欣怡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禤惠儀 送達代收人 劉彥廷 住○○市○○區○○路000號0樓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衍茂 代 理 人 江宏立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送達代收人 孫碧珠 住○○市○○區○○路000號0樓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井 琪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明忠 送達代收人 莊琇雯 住○○市○○區○○路00號00樓 上列當事人間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之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更生之聲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駁回之:一、債務人曾 依本條例或破產法之規定而受刑之宣告。二、債務人曾經法 院認可和解、更生或調協,因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未履行 其條件。三、債務人經法院通知,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或 到場而故意不為真實之陳述,或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關係文 件或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6條定 有明文。 二、經查:  ㈠聲請人於民國113年12月24日以其有附表一所示債務為由,具 狀聲請更生,然未提出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下稱聯 徵中心)查詢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且所檢附之財產 及收入狀況說明書(下稱財產說明書;本院卷第25至28頁) 之「聲請前兩年內收入之數額、原因及種類」欄位只登載「 ⒈薪資所得、國泰醫院、112年1月至112年3月止、新臺幣( 下同)12萬元。⒉薪資所得、貝可得國際股份有限公司、112 年7月至113年8月止、54萬7,000元。⒊薪資所得、為恭醫院 、113年9月至113年11月止、9萬元」,但對照聲請人之勞保 、災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明細)(本院卷第47至49頁) 、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本院卷第171頁) 之記載,聲請人自聲請日回溯2年內,尚有附表二編號1及9 至13所示月份薪資、在大昌瑞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昌瑞 台公司)任職期間之薪資,聲請人未在財產說明書內登載或 提出相關事證、說明每月薪資數額。本院遂於113年12月31 日以苗院漢民睦113消債更101字第34160號函(下稱補正函 ;本院卷第225、226頁)命其於補正函送達翌日起10日內, 補正「..㈡自聲請日起回溯2年內之各項工作收入數額(含本 俸、佣金獎金、津貼,且包含以兼職、打零工收入或以領現 金方式收取報酬之收入)及相關證明(如:每月薪資袋、薪資 明細表、薪資轉帳戶之存摺封面及內頁、雇主所開立在職及 薪資證明),並應逐一說明歷次工作之內容(含:雇主名稱及 聯絡方式、工作地點、所屬單位名稱及職稱、職務內容、每 月工作日數及每日工作時數、工作時間是否固定)..㈥提出聯 徵中心查詢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消債條例版本」, 且補正函已於114年1月3日合法送達,有本院114年1月3日送 達證書1份(本院卷第271頁)在卷可稽。上開補正事項旨在 釐清聲請人收入狀況、確認債權人清冊有無漏載等攸關准否 更生聲請事項,是聲請人自須「翔實」補正。又因聲請人於 114年1月14日接受本院訊問時陳稱:伊母曾借款50萬元與伊 ,庭後將更正相關債權人清冊;伊並會於庭後就雇主未函覆 法院薪資資料部分,提出薪資單或薪轉資料等語(本院卷第 292頁),經本院當庭命聲請人應補正債權人清冊,並連同 補正函所示事項於114年2月14日前補正完成(本院卷第293 頁)。  ㈡聲請人雖分別於114年1月13日以民事陳報狀(本院卷第333至 335頁)、於114年2月11日以民事陳報狀(本院卷第443頁) 回覆本院,但除仍未補提出聯徵中心查詢當事人綜合信用報 告回覆書-消債條例版本外,其所提出金融帳戶存摺影本或 交易明細經檢視後,依舊欠缺附表二編號1、9至13所示月份 薪資轉帳資料、在大昌瑞台公司任職期間薪資之相關資料。 又就債權人清冊部分,聲請人同未修正並說明借款細節,或 敘明為何不用將其母之債權列入債權人清冊原因。是依卷內 事證,本院實無從釐清聲請人之近期收入狀況、正確債務總 額,遑論為聲請人是否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 」之判斷。  ㈢按債務人聲請更生須具備重建經濟生活之誠意,就程序簡速 進行有協力義務,違反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6條第3項規 定者,足認其欠缺清理債務之誠意,且無聲請更生之真意, 自無加以保護之必要(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6條立法理由 可以參考)。本件自以補正函通知聲請人補正迄今已逾2個 月,時間可謂十分充裕,聲請人卻不提出完整之收入證明、 正確債權人清冊、聯徵中心查詢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 -消債條例版本等財產關係文件,為正確財產變動狀況報告 ,無法認定聲請人有按時補正。又聲請人至今未陳明無法完 成補正之合法事由,堪信聲請人乃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財產 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綜合上述,本件因聲請 人有無故拒絕提出財產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狀況報告之行 為,揆諸首揭法律規定,其更生之聲請自應駁回。 三、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6條第3款、第15條、民事訴訟法 第95條、第78條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中順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蔡芬芬 附表一: 編號 債權人 債權種類 債權本金數額(新臺幣) 債務利息數額 利息利率 債權違約金數額 訴訟費及執行費 債權總額 備註/卷證頁數(民國) 1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信用卡 60,521 13,431 15% 0 0 73,952 計算至113年12月31日/本院卷第313頁 2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信用卡 79,630 0 15% 0 0 79,630 計算至113年12月31日/本院卷第405頁 3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信用貸款 672,808 98,930 10% 0 0 771,738 計算至113年12月31日/本院卷第413頁 4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信用卡 49,265 10,921 未陳報 0 0 60,186 僅陳報債權部分明細/本院卷第423頁 5 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電信費 未陳報 未陳報 未陳報 未陳報 未陳報 86,882 僅陳報債權總額/本院卷第415頁 6 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 電信費 未陳報 未陳報 未陳報 未陳報 未陳報 19,877 僅陳報債權總額/本院卷第417頁 7 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信用貸款 未陳報 未陳報 未陳報 未陳報 未陳報 400,000 債權人未陳報,依債權人清冊登載 合計 1,492,265 附表二: 編號 所得月份(民國) 公司名稱 給付名稱 給付數額(已扣除請假扣款)(新臺幣) 卷證出處/備註 1 111年12月 宏欣診所 薪資 未陳報 2 112年1月 國泰醫療財團法人國泰綜合醫院(下稱國泰醫院) 薪資 28,083 本院卷第493頁 3 112年2月 國泰醫院 薪資 36,832 本院卷第495頁 4 112年3月 國泰醫院 薪資 37,813 本院卷第498頁 5 113年4月 國泰醫院 薪資獎金 1,004 本院卷第600頁 6 112年4月 佳捷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佳捷生技公司) 薪資 9,800 本院卷第297頁 7 112年5月 佳捷生技公司 薪資 40,600 本院卷第299頁 8 112年6月 佳捷生技公司 薪資 39,900 本院卷第301頁 9 112年7月 貝可得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貝可得公司) 薪資 未陳報 10 112年8月 貝可得公司 薪資 未陳報 11 112年9月 貝可得公司 薪資 未陳報 12 112年10月 貝可得公司 薪資 未陳報 13 112年11月 貝可得公司 薪資 未陳報 14 112年12月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下稱臺大癌醫分院) 薪資 29,479 本院卷第481頁 15 113年1月 臺大癌醫分院 薪資 33,420 本院卷第482頁 16 113年2月 臺大癌醫分院 薪資 33,380 本院卷第483頁 17 113年3月 臺大癌醫分院 薪資 32,277 本院卷第484頁 18 113年4月 臺大癌醫分院 薪資 23,579 本院卷第485頁 19 113年5月 臺大癌醫分院 薪資 22,436 本院卷第486頁 20 113年6月 臺大癌醫分院 薪資 21,217 本院卷第487頁 21 113年7月 臺大癌醫分院 薪資 22,723 本院卷第488頁 22 113年8月 臺大癌醫分院 薪資 5,539 本院卷第489頁 23 113年9月 為恭醫療財團法人(下稱為恭醫院) 薪資 30,686 本院卷第451頁 24 113年10月 為恭醫院 薪資 29,600 本院卷第453頁 25 113年11月 為恭醫院 薪資 34,864 本院卷第453頁 26 113年12月 為恭醫院 薪資 33,759 本院卷第457頁 27 113年12月 為恭醫院 年終紅包 500 本院卷第457頁 28 113年12月 為恭醫院 獎金紅利 76,000 本院卷第457頁 29 114年1月 為恭醫院 薪資 39,930 本院卷第461頁 30 114年1月 為恭醫院 白班獎勵 2,600 本院卷第465頁 合計 無法計算

2025-02-17

MLDV-113-消債更-101-20250217-1

事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消債案件聲明異議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事聲字第3號 異 議 人 黃俊敏 相 對 人 鄧沛晴即鄧玉華 代 理 人 葉玲秀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異議人即債權人因相對人即債務人更生執行事件,對本院司 法事務官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10日所為依職權認可更生方案之 處分,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異議意旨略以:相對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書,自述其名 下存款僅新臺幣(下同)1588元,而聲請更生前2年其收入 僅244183元,然臺中地區維持生活費之必要支出已係420360 元,以此觀之,其金額有近2倍之差距,倘相對人過去2年之 收入僅24萬餘元,則相對人在臺中地區係如何生存,顯然相 對人之收入完全無法負擔生活,由此推之,相對人顯有隱瞞 財產或收入之情事,藉以隱瞞更生前2年之收入,然於聲請 更生後,以領有略高於基本工資之收入,以此凸顯相對人如 今有經常性之薪資收入,且達盡力清償之條件,令相對人可 符合更生之條件。再者,相對人自稱現任職於遠見牙醫診所 ,擔任助理職位,其每月薪資為29470元云云,惟經異議人 查詢人力銀行相關薪資分析等,工作年資1年以下者,每月 薪資均可達32000元以上,然相對人長期任職於遠見牙醫診 所,已多年工作經驗,其薪資卻僅29470元,該薪資真實性 亦有疑義,是否該29470元薪資僅係底薪,尚有獎金、加班 費、年終等其餘項目並未計算在内,尚未明暸。此外,經異 議人瞭解,相對人實際上更與其男友共同經營維修車行,相 對人住居所地及法院文書送達地,均為臺中市○○區○○街00號 ,然該址乃係申來車業所在處。而經債異議人實際前往上址 欲與相對人商談還款事宜,當日為平日上班時段,並未見相 對人前往診所上班,反而見到相對人如老闆娘姿態,坐在維 修車行内,接聽電話、收受款項,且相對人也親口表示該處 為她家,此有異議人當時所拍攝之影片内容可稽,是足見相 對人有與其男友共同經營維修車行等情,然此竟遭相對人所 隱瞞。而司法事務官卻僅去函向申來車業詢問,相對人是否 任職或兼職云云,惟相對人既然係申來車業負責人之女友, 則申來車業負責人自然不會坦承相對人有任職或兼職,況且 ,相對人也同時居住於該址,則申來車業所具狀回函内容, 更不能排除實際上是相對人自己所回覆,因此相對人怎可能 會坦承與男友共同經營維修車行之事實。又相對人所積欠之 債務總額高達00000000元,其中單就異議人之金額即000000 0元,然倘依照相對人之更生方案,分72期,每期僅清償870 0元,而異議人可分配之每期金額僅4931元,72期共計35503 2元,經核算後異議人清償比例僅5.49%,其清償比例實有過 低,等同異議人原對相對人有646萬元之債權,經相對人更 生後,卻僅剩35萬元。甚至,依據相對人所提供之財產内容 ,根本無法保證相對人能依據該更生方案按期履行,也難保 相對人以不正方法,於更生方案經法院認可後,旋即離職, 不再已更生方案内容進行清償,以此方式變相降低債務金額 ,縱然異議人日後求償,異議人也僅能對於該35萬元向相對 人求償,此對異議人而言,顯然不公允。是以,異議人不同 意相對人所提出之更生方案,除清償比例與金額過低外,相 對人更有隱瞞資產之情事,故本件更生本即不應准許。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1,200萬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 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消費者債務清 理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依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第64條第1項前段規定,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 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依其收入及財產狀況,可認更生方案 之條件已盡力清償者,法院即應以裁定認可更生方案;僅在 有同條第2項之情形,方不得為認可之裁定。是依立法精神 ,更生方案之清償總額僅有「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權受償總 額,顯低於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時,依清算程序所得受償 之總額」「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權受償總額,低於債務人聲 請更生前二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 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等情事,始不得為認可之裁定,並 無總清償比例應達若干之最低限制。此觀諸民國101年1月4 日公布修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4條之立法理由:「現行 條文第一項規定更生方案是否公允,除須考量債務人已否盡 力清償外,並及其負債之原因、過往之消費有無不當之情形 ,實務上法院常因債務人有不當負債或消費之情形,而無從 依該項規定逕行認可更生方案。為使此等債務人仍有更生復 甦之機會,明定如債務人所提更生方案之條件依其收入及財 產狀況,已盡力清償者,例如債務人之財產有清算價值者, 加計其可處分所得總額;無清算價值者,以其可處分所得總 額,扣除其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後之餘 額,均已用於清償情形,法院即應以裁定認可更生方案。」 益見修正之法律已將更生方案條件是否公允之考量,改為債 務人只要盡力清償,且清償總金額不低於上開法律規定之數 額,即不問其總清償之比例,法院均應裁定認可該更生方案 。 三、經查,異議人主張相對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書,相對人 自述其名下存款僅1588元,而聲請更生前2年其收入僅24418 3元,然臺中地區維持生活費之必要支出已係420360元,以 此觀之,其金額有近2倍之差距,倘相對人過去2年之收入僅 24萬餘元,則相對人在臺中地區係如何生存,顯然相對人之 收入完全無法負擔生活,由此推之,相對人顯有隱瞞財產或 收入之情事,藉以隱瞞更生前2年之收入,並於聲請更生後 ,以領有高於基本工資 之收入,以此凸顯相對人如今有經 常性之薪資收入,且達盡力清償之條件,以符合相對人更生 之條件等語。然,債務人於113年11月14日具狀稱:債務人聲 請更生前2年之收入244183元係誤載,實際收入為349537元 等語,參諸債務人所提出之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之明細, 其相加結果係349537元,並非244183元,顯然係債務人相加 計算有誤所致;另債務人是否盡力清償,依消費者債務清理 條例第64條之1之規定,係計算更生方案履行期間可處分所 得總額,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後之 餘額,有無逾10分之9用於清償,換言之,是否盡力清償與 債務人聲請更生前2年之收入及支出無涉,是異議人主張相 對人顯有隱瞞財產或收入之情事,藉以隱瞞更生前2年之收 入,並於聲請更生後,以領有高於基本工資 之收入,以此 凸顯相對人如今有經常性之薪資收入,且達盡力清償之條件 等語,洵屬無據。 四、又異議人主張債務之月薪資只有29470元,其真實性尚有疑 義,是否尚有將金、加班費、年級等項目未計在內等語。此 債務人稱:伊於113年9月20日任職於牙醫診所擔任牙醫助理 ,113年6月至8月之平均月薪資收入為26903元,113年8月起 每月底薪27470元,另外有全勤獎金2000元,合計29470元等 語,並提出債務人113年6月至8月之薪資袋、勞保局E化服務 系統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石保明細表為證,顯見債務人所稱 之月薪29470元,係包含全勤獎金,並無何不實之處。 五、異議主張其實際到相對人文書送達地臺中市○○區○○街00號觀 察,發現相對人平日上班時間,並未前往診所上班,反而見 其如老闆娘姿態,坐在維修車行內,接聽電說話、收受款項 ,且相對人亦親口表示該處為其住處,然此遭相對人隱瞞, 而司法事務官竟發函申來車業詢問相對人是否任職或兼職, 申來車業自不可能實以告等語。然此為相對人所否認,異議 人對於相對人是否為申來車業行之共同經營人,並未提出確 切之證據,僅以其於平日前往申來車業行所在地臺中市○○區 ○○街00號商談還款事宜時,見相對人坐在維修車行內,接聽 電說話、收受款項,且相對人亦親口表示該處為其住處等情 ,即認相對人亦是申來車業行之共同經營者,洵屬無據,且 申來車業行亦稱:相對人並未在申來車業行任職或兼職等情 ,有申來車業行之陳報狀附卷可稽,是異議人主張 相對人 隱瞞其與男友共同經營維修行一事,尚難採信。 六、異議人又主張相對人積欠其債務總額高達0000000元,依相 對人之更生方案,相對人只清償異議人百分之5.49,比例過 低等情。惟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條規定:為使負債務之 消費者得依本條例所定程序清理其債務,以調整其與債權人 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務關係,保障債權人之公平受償 ,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及社會經濟之健全發展,特制 定本條例。明定本條例之立法目的,在於使陷於經濟上困境 之消費者,得分別情形依本條例所定重建型債務清理程序( 更生)或清算型債務清理程序(清算)清理債務,藉以妥適 調整其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務關係,保障債 權人之公平受償,並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機會,從而 健全社會經濟發展。又同條例第64條規定:債務人有薪資、 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依其收入及財產狀況,可認 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盡力清償者,法院應以裁定認可更生方案 。下列情形,視為債務人已盡力清償:(一)債務人之財產有 清算價值者,加計其於更生方案履行期間可處分所得總額, 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後之餘額,逾 十分之九已用於清償。(二)債務人之財產無清算價值者,以 其於更生方案履行期間可處分所得總額,扣除自己及依法應 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後之餘額,逾五分之四已用於清 償。同條例第64條之1亦定有明文。本件因相對人無具清算 價值之財產,經司法事務官計算相對人更生履行6年期間可 處分所得為0000000元,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扶養者所必要 生活費用0000000元後之餘額為781056元,其5分之4為62484 5元,而依相對人所提出之更生方案所提之清償金額為62640 0元,則相對人提出之清償金額顯已逾餘額之5分之4,可見 相對人已盡力清償,符合同條例第64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 法院應予裁定認可更生方案。至於異議人主張清償之成數過 低等語,蓋立法之目的,在於使陷於經濟上困境之消費者, 得分別情形依本條例所定重建型債務清理程序更生,若清償 成數過高,無法使陷於經濟上困境之消費者獲得更生之機會 ,使其永遠陷於經濟之困境之中,亦非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立法之目的。 七、綜上所述,本院認債務人將其更生方案履行期間可處分所得 總額,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之生活費用之餘 額,逾5分之4用以清償債務,顯見債務人已盡其全力清償債 務,本院認其所提之更生方案,條件核屬公允、適當、可行 。此外,復查無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3條、第64條第2 項 所定應不認可更生方案之消極事由存在。是本院司法事務官 逕依同條例第64條第1項前段裁定予以認可債務人所提之更 生方案,並依同條例第62條第2項酌定其生活限制,經核並 無不合。債權人舉前揭事由提出異議,指摘原認可更生方案 之處分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八、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庭              法   官 陳 忠 榮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法院書記官

2025-02-17

TCDV-114-事聲-3-20250217-1

司養聲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110號 聲 請 人 即收養 人 甲○○ 聲 請 人 即被收養人 乙○○ 法定代理人 丙○○ 上列當事人聲請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認可甲○○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10日收養乙○○為養女。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收養人甲○○與被收養人乙○○之母丙○○已 於109年5月29日結婚。收養人欲收養被收養人為養女,由被 收養人之法定代理人代為並代受意思表示,於113年12月10 日訂立書面收養契約,為此檢附戶籍謄本、收養契約書、收 養同意書、財力證明、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 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警察刑事紀錄證明、 健康檢查報告書等件,依民法第1079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 認可收養等語。 二、按相同性別之二人,得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 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第2條關係雙方當事人之一 方收養他方之子女或共同收養時,準用民法關於收養之規定 ,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第2條、第20條分別定有明 文。次按收養應以書面為之,並向法院聲請認可;收養有無 效、得撤銷之原因或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者,法院應不予認可 ;子女被收養時,應得其父母之同意;前項同意應作成書面 並經公證。但已向法院聲請收養認可者,得以言詞向法院表 示並記明筆錄代之;被收養者未滿7歲時,應由其法定代理 人代為並代受意思表示;被收養者之父母已依前2項規定以 法定代理人之身分代為並代受意思表示或為同意時,得免依 前條規定為同意;法院為未成年人被收養之認可時,應依養 子女最佳利益為之;收養自法院認可裁定確定時,溯及於收 養契約成立時發生效力。民法第1079條、第1076條之1第1項 本文、第2項、第1076條之2第1項、第3項、第1079條之1及 第1079條之3分別著有明文。 三、經查,收養人甲○○與被收養人之法定代理人丙○○於109年5月 29日辦理同性結婚登記,被收養人乙○○為丙○○之女兒等情, 有戶籍謄本在卷可參,是收養人依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 施行法之規定向本院聲請認可收養人收養被收養人,於法並 無不合。又被收養人為未滿7歲之未成年人,由被收養人之 法定代理人代為及代受意思表示,與收養人訂立書面收養契 約,並經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之法定代理人到院陳明收養之意 願及同意本件收養,並皆瞭解收養後所生之法律關係(見本 院卷第113至116頁113年12月10日非訟事件調查筆錄),堪 認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確有收養之合意。本院復依職權囑託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就本件收養與出 養進行調查訪視,其綜合評估以:「本案為同志繼親收養案 件,收養人欲收養伴侶至日本進行人工生殖所生之女乙○○為 養女。據訪視了解,李姓伴侶共同計劃生育,並在孫小妹出 生後共同負擔照顧責任,然因法律限制,使李小姐無法擁有 孫小妹之監護權,希冀透過收養建立合法親子關係。以現況 觀之,李姓伴侶無論在經濟、家庭、親職等方條件穩定,能 給予孫小妹良好之成長環境,兩人合作共同養育並提供穩定 之照顧和陪伴,有助於正向親子關係之建立,收養通過能使 李小姐與孫小妹建立正式之親子關係,亦有利於孫小妹之受 照顧權益更加穩固,並使家庭關係完整,本中心依據兒童最 佳利益考量,評估甲○○小姐合適收養乙○○。」有收養事件訪 視調查報告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95至104頁)。 四、本院審酌前揭訪視報告內容,認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生母規劃 組成家庭,共同決定養育子女、併同負擔教養責任,收養人 之收養動機良善,且具備收養之意願,經濟、健康、支持系 統及環境條件均良好穩定,且亦具備良好親職能力,確實能 提供被收養人適當且關愛之成長環境,亦無民法第1079條第 2項之情形及不適合收養被收養人之情狀,以兒童最佳利益 而言,堪信本件收養符合被收養人之最佳利益,依法應予認 可。 五、按法院認可或駁回兒童及少年收養之聲請時,應以書面通知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 為必要之訪視或其他處置,並作成紀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 權益保障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應配合主管機 關依法所為後續之訪視及輔導,併此敘明。 六、爰裁定如主文。 七、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 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家事庭 司法事務官 鄭明玉

2025-02-14

SLDV-113-司養聲-110-2025021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