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辯論終結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621號 公 訴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志雄 簡明茂 上列被告等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170 2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即告訴人陳志雄(下稱被告陳志雄)與 被告即告訴人簡明茂(下稱被告簡明茂)素有嫌隙,於民國 112年9月26日11時30分許,雙方在被告陳志雄位於屏東縣○○ 鄉○○路00號之住家前發生爭執,被告陳志雄與簡明茂各自基 於傷害他人身體之犯意,由被告陳志雄持磚頭、被告簡明茂 持尖刀之方式互毆,進而導致被告陳志雄受有左手大拇指撕 裂傷3公分、左手第五手指撕裂傷1.5公分等傷害,被告簡明 茂受有左臉右肩雙臂、多處挫傷等傷害。因認被告2人所為 ,均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前段之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 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本件公訴意旨認被告2人均係觸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 罪嫌,惟依同法第287條前段規定,均須告訴乃論。茲因雙 方已達成調解,經雙方均具狀撤回告訴,有撤回告訴狀2份 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45、47頁),揆諸上開說明,本件爰 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吳盼盼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沈婷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 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張語恬

2025-01-10

PTDM-113-易-621-20250110-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797號 公 訴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賴展宏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12843 號),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3日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賴展宏犯毀損他人物品罪,處罰金新臺幣1000元,如易服勞役, 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緩刑2年。   理 由 壹、有罪部分: 一、事實:賴展宏基於損壞他人物品之犯意,於112年8月2日凌 晨1時55分許,在屏東縣○○鄉○○路00號,見夾娃娃機爪子( 下稱本案爪子)故障掉落在娃娃機出口處,竟持其所有剪刀 將該爪子連結機台之電線剪斷,而損壞為張峻賓所有之電線 (本案爪子取走後已發還)。 二、證據名稱: (一)被告於審理中之自白(院卷第178頁第19行)。 (二)被害人張峻賓於警詢之指訴。 (三)現場及錄影翻拍照片5張、娃娃機爪子外觀相片1張、贓物 認領保管單1紙。 (四)本院勘驗筆錄(院卷第169頁)。 三、應適用之法條: (一)程序: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本文、第300條(變更為 毀損他人物品罪)、第310條之1第1項。 (二)實體:   1、罪名:刑法第354條。   2、易刑處分:刑法第42條第3項本文。   3、緩刑: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前案僅受處拘役刑,但無 受處有期徒刑之紀錄)。   4、沒收: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剪刀為日常生活工具,沒收 欠缺刑法上重要性,不予沒收或追徵)。   5、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 四、本判決依刑事訴訟法第310條之1第1項規定,得僅記載事項 不含科刑審酌情形,本無庸記載。故經綜合審酌本件各量刑 因子後而從輕量處適當之刑。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於判決書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書狀(須附繕本)。 貳、不另為無罪部分: 一、公訴意旨雖認被告有如起訴書所載(如附件)之竊盜犯行, 經被告承認持工具剪斷本案爪子連接機台之電線而取走,但 否認有不法所有意圖及竊盜故意(下稱主觀要件),此部分 事實因屬竊盜罪構成要件,如欠缺即不構成犯罪。故被告有 無主觀要件,依刑事訴訟法第161條第1項,檢察官應負舉證 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如果不能證明此部分事實,自應 為有利被告之認定,而不能構成犯罪。 二、本院無法確信被告有主觀要件。理由如下: (一)被告辯稱其有入店消費,雖未夾到商品,但因見本案爪子 掉落在娃娃機台出口處,才拿剪刀剪斷取走本案爪子當作 獎品等語(院卷第126、174-185頁)。而本案爪子在娃娃 機台出口處,經被告伸手進入夾娃娃機台內,拿剪刀剪斷 取走等情,經本院勘驗現場監視器影像畫面,認被告右手 拿取尖端分岔的東西,大小約與手掌握拳相近等情相符, 而作成本院勘驗筆錄(院卷第169頁),並有現場監視器 影像畫面截圖附卷可佐(警卷第17、21頁)。至於被告有 入店消費部分辯解,因監視器影像檔案僅各11秒,有本院 勘驗筆錄可佐(院卷第169頁),因過於短暫,卷內無其 他證據足以作為不同之認定,故基於有疑唯利被告原則, 應予採信。綜上,此部分基礎事實堪以認定。 (二)被告辯稱相信本案爪子為其消費取得之物,因店家告示有 說掉下來洞口的就算是消費者的東西(院卷第174頁), 並提出記載有「本選物販賣機過電眼才算出貨,如卡於洞 口請自找工具挖取或聯繫台主則開窗選1樣商品」等語之 店內標語照片為證(院卷第185頁)。是依被告伸手進入 夾娃娃機台的出口處內拿取本案夾子等情觀之,足認本案 爪子確實已掉落在洞口處,而通過電眼;否則夾娃娃機的 爪子衡情位在機台內最高處,一般人顯難以徒手逕行伸入 抓取。又依店家告示說「過電眼」才算「出貨」,則被告 辯稱因本案爪子有通過電眼而認為自己因「出貨」而取得 所有權,遂自行拿剪刀剪取等情,確有憑據,故不能排除 其係誤解規定而誤認為自己有權可以取走本案爪子。 (三)被告僅有妨害自由的前案紀錄,並無竊盜犯罪紀錄(嫌疑 不足的不起訴處分不能為不利被告之評價),有臺灣高等 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是被告既無竊盜之素行, 可推知被告應有尊重他人財產權的基本認知,尚不能排除 其誤認為有權取得而涉犯本案之情形。 (四)告訴人自承除本案爪子外,沒有其他東西遭到損壞及沒有 其他物品竊取等情(警卷第5頁反面),足見被告辯稱因 本案爪子掉落夾娃娃機出口處,誤認為其有權取得而取走 當作禮物,確有可能。因為如果被告有意竊取夾娃娃店內 物品,衡情應鎖定機台內之各項禮品,而無僅鎖定機台內 毫無特色及無差異性之爪子作為竊取目標;此外,卷內亦 無證據可證明係被告刻意造成本案爪子掉落夾娃娃機台的 洞口處。則被告因偶然發現本案爪子掉落機台洞口處,認 其有權取走,故剪斷本案爪子連接機台的電線後取走本案 爪子,並非顯不合理。故被告是否真的有不法所有意圖, 容有合理懷疑。 三、綜上所述,經逐一檢視公訴意旨所舉之證據,不能證明被告 犯竊盜罪而無合理懷疑,依法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惟公訴 意旨認此部分與前述有罪部分有想像競合犯之一罪關係,爰 不另為無罪之諭知。 本案經檢察官劉俊儀提起公訴,檢察官周亞蒨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李宗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李季鴻 【附件】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2年度偵字第12843號   被   告 賴展宏 男 42歲(民國00年00月0日生)             住○○市○○區○○里○○○路000              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為宜以聲請簡易判決處 刑,茲敘述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如下:     犯罪事實 一、賴展宏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加重竊盜之犯意,於民 國112年8月2日凌晨1時55分許,在屏東縣○○鄉○○路00號,見 夾娃娃機爪子故障掉落在娃娃機出口處,竟持客觀上足為兇 器之鑷子將該爪子連結機台之電線剪斷,將之竊離,攜返家 中,嗣為警循線查獲,扣得該娃娃機爪子。 二、案經張峻賓訴由屏東縣政府警察局里港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賴展宏供述在案,核與被害人張峻 賓指訴之情節相符,並有現場及錄影翻拍照片5張、娃娃機 爪子外觀相片1張、贓物認領保管單1紙在卷可資佐證,被告 犯嫌堪予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1條第1項第3款加重竊盜之罪嫌 。至於告訴暨報告意旨另以:被告持鑷子剪斷連結娃娃機電 線,竊取爪子,另涉毀損罪嫌等語。惟被告僅剪斷電線,並 未破壞娃娃機爪子功能,尚與毀損罪有間,因與竊盜罪間有 一行為觸犯數罪名,想像競合犯關係,為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效力所及,爰不另為不起訴處分。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0  月  12  日                檢察官  劉俊儀

2025-01-10

PTDM-113-易-797-20250110-1

交易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易字第218號 公 訴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VO THI THUY KIEU(中文名:武氏翠嬌) 李芷睿 上列被告等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83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即告訴人VO THI THUY KIEU(中文姓名 :武氏翠嬌,下稱被告武氏翠嬌)於民國112年11月5日21時 14分許,無照騎乘車號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屏東縣 屏東市廣東路慢車道由南往北方向行駛,行經該路與廣東路 172巷南側之路口,正欲左轉彎之際,本應注意在設有慢車 道之雙向二車道,於快慢車道間變換車道時,應讓直行車先 行,並注意安全距離,而依當時天候晴、夜間有照明、柏油 路面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視距良好等並無不能注意之情 事,竟疏未注意及此,貿然向左行駛而變換車道,並未讓直 行車先行,適有被告即告訴人李芷睿(下稱被告李芷睿)騎 乘車號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搭載告訴人李萬得,沿廣東路 快車道由南往北方向直線行駛,行經上開路口時,本應注意車 前狀況,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而當時並無不能注意 之情事,竟疏未注意而貿然直行,既未注意車前狀況,亦未 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導致雙方所騎乘上開機車因而發 生碰撞,造成被告武氏翠嬌受有右小腿擦挫傷之傷害;被告 李芷睿則受有左側肱骨上端骨折、左手第五指近端指節骨折 、左足第一趾遠端趾節骨折、全身多處擦傷及挫傷之傷害; 告訴人李萬得則受有全身多處擦傷及挫傷之傷害。因認被告 武氏翠嬌所為,係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6條第1項第1 款、刑法第284條前段之汽車駕駛人未領有駕駛執照駕車而 犯過失傷害罪嫌;被告李芷睿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 之過失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 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本件公訴意旨認被告武氏翠嬌所為,係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第86條第1項第1款、刑法第284條前段之汽車駕駛人未 領有駕駛執照駕車而犯過失傷害罪嫌;被告李芷睿所為,係 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惟依同法第287條前段 規定,均須告訴乃論。茲因雙方已達成和解,經告訴人均具 狀撤回告訴,有和解書、撤回告訴狀3份等在卷可稽(見本 院卷第45-47、49、51、53-55、61-63頁),揆諸上開說明 ,本件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郭書鳴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沈婷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 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張語恬

2025-01-10

PTDM-113-交易-218-20250110-1

雄簡
高雄簡易庭

給付交割款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雄簡字第464號 原 告 美好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谷涵 訴訟代理人 楊貴麟 被 告 李翊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交割款事件,於民國113年12月3日辯論終 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拾伍萬肆仟參佰肆拾參元,及自民國一 一三年六月二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被告於提出新臺幣壹拾伍萬肆仟參佰肆拾參元 為原告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5月4日在伊之高雄分公司開立 證券交易帳戶(帳號0000-00000-0,下稱甲帳戶)買賣有價 證券,於112年9月12日在伊之高雄分公司開立融資融券交易 帳戶(帳號0000-0000,下稱乙帳戶),其間有委託買賣證 券受託契約(下稱甲契約)、證券信用交易契約及融資券契 約(下稱乙契約,與甲契約合稱系爭契約)存在。被告於11 2年9月12日融資借款479,000元,委託伊買進定穎投控(股 票交易編號3715)股票共20,000股(下稱系爭股票),成交 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361,000元,連同手續費1,938元在 內,共應繳納交割款1,362,938元。嗣被告向伊融資借款479 ,000元繳納部分交割款後,惟仍應於成交後第2個營業日即1 12年9月14日繳納不足交割款883,938元(計算式:1,362,98 3-479,000=883,938),詎被告未遵期付清交割款,經伊於1 12年9月14日申報被告違約後,於同日處分系爭股票得款1,3 04,204元,經以前開款項扣抵不足交割款883,938元、融資 借款本金479,000元,及自借款利息339元後,仍有欠款59,0 73元未獲清償(計算式:1,304,204-[883,938+479,000+339 ]=-59,073),再依甲契約第11條約定,被告未遵期履行交 割義務,伊得按成交金額7%收取違約金95,270元(計算式: 1,361,000×7%=95,270),合計被告應給付154,343元(計算 式:59,073+95,270=154,343)。爰依甲契約第8條後段、第 11條及乙契約第1條、第9條第2項、第10條第2項,暨證券商 辦理有價證券買賣融資融券業務操作辦法(下稱操作辦法) 第49條前段、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1項前段約定,提 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54,343元,及 自113年6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系爭契約係屬委任契約,原告依約應負善良管理 人注意義務,惟原告之營業員於112年9月12日發現股價震盪 ,疏未通知伊出售系爭股票,待伊發覺上情,迭以電話聯繫 原告之營業員卻無法接通,致無從及時處分系爭股票,詎原 告以伊違約交割為由,逕予凍結甲、乙帳戶,隨即以將系爭 股票以最低價格出售,致伊受有財產損失,原告因違背善良 管理人注意義務,而有債務不履行情事,自應就伊所受損害 負賠償責任。又伊以每股65元購入系爭股票,其後定穎投控 股票之股價曾經上漲到每股112元,倘原告未凍結甲、乙帳 戶,伊自得視股票市場行情操作並出售系爭股票,預期可得 賺取每股47元之利差(計算式:112-65=47),據此計算伊 所受損害為94萬元(計算式:47×20,000=940,000),爰執 前開損害賠償債權中之20萬元,與原告之請求互為抵銷,經 抵銷後,伊已毋庸給付原告任何款項等語置辯。並聲明:㈠ 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 。 三、原告主張之前開事實有被告不爭執真正之合併買賣報告書暨 交割憑單、甲帳戶交易明細對帳單、融資現金償還申請書、 原告112年9月14日通知函、違約通知書暨掛號郵件查單為憑 (見本院卷第25、213至217、29、31、33、343頁)。查:  ㈠原告得向被告收取不足交割款883,938元:  ⒈依甲契約第8條、第9條約定:「委託人除法令章則另有規定 者外,應開設有價證券集中保管帳戶,及經美好證券(即原 告,下同)指定之金融機構存款帳戶,或美好證券交割專戶 客戶分戶帳後,始得委託買賣證券。委託人委託買賣證券, 應於託辦時或規定之交付期限前,將交割證券或交割代價存 入委託人之前項帳戶」;「受託人委託買賣證券成交後,應 依照美好證券依據有關法令章則所訂定之手續費率如數給付 手續費」等語(見本院卷第13頁),可知被告委託原告買進 系爭股票,應按成交價格及手續費給付交割款。  ⒉被告於112年9月12日委託原告以每股67.1元買入定穎控股之 股票6,000股;以每股67.1元買入同一股票4,000股;以每股 69元買進定穎控股之股票10,000股,合計成交金額為1,361, 000元(計算式:[67.1×6,000]+[67.1×4,000]+[69×10,000] =1,361,000),應納手續費為1,938元(計算式:573+382+9 83=1,938),合計應繳納交割款1,362,938元,而經被告於1 12年9月12日融資借款479,000元繳納部分交割款後,仍不足 清償交割款883,938元(計算式:1,362,983-479,000=883,9 38),前開不足交割款應於系爭股票成交後第2個營業日( 即112年9月14日)上午10點以前繳納完畢,並經原告以電話 通知被告前開繳款期限,俟112年9月14日被告向原告表示無 力繳納不足交割款,經原告於同日申報違約等情,有甲帳戶 交易明細對帳單、合併買賣報告書暨交割憑單、融資現金償 還申請書,及被告不爭執真正之112年9月12日、112年9月14 日電話錄音暨譯文、違約申報表為憑(見本院卷第217、25 、29、221、227、233頁),堪認被告餘欠交割款883,938元 之繳納期限已於112年9月14日上午10點屆至,而有違約情事 ,並應自斯時起負給付遲延責任。原告主張就系爭股票得向 被告收取不足交割款883,938元,係屬可採。  ㈡原告得向被告收取融資借款本金479,000元及利息339元:  ⒈依乙契約第5條、第6條、第7條及第10條第1、2項約定:「委 託人委託融資買進或融券賣出時,應自行核算融資融券餘額 是否超過約定額度限額,委託償還交易時並應自行確認其種 類數量有無超過信用帳戶餘額;超過部分委託人均應自行負 責以現款現券辦理交割。」、「美好證券逐日計算委託人信 用帳戶內之擔保品價值與其融資融券債務之比率,其低於美 好證券所定比率時,委託人應即依美好證券之通知於限期內 補繳差額。前項補繳期限,依操作辦法54條定之。」、「受 託人未依前條第1項規定補繳差額時,美好證券得依操作辦 法第55條規定處分其擔保品。但雙方另有約定者,不在此限 。」、「美好證券應向委託人收取之融資利息,與應支付委 託人之融券賣出價款與保證金利息,其利率由美好證券訂定 。前項利息按委託人融資或融券成交日後第2營業日起迄清 償前1日之日數計算;利率如經調整時,委託人已融資或融 券尚未清結部分,美好證券均自調整之日起,按調整後利率 計算收付。」(見本院卷第197、198頁),操作辦法第49條 前段、第50條第1項前段則規定:「融資融券交易成交後, 證券商應於成交日後第2個營業日上午10時前,按融資買進 成交價款扣除融資金額後之餘額,向委託人收取融資自備款 」、「證券商對委託人融資,應按融資買進成交價款乘以規 定比率計算融資金額(未滿千元部分不予計算),予以融資 代辦交割」;同辦法第51條第1、2項則規定:「證券商對於 融資金額,應按所定利率向委託人收取融資利息;對於融券 保證金及前條第2項之融券賣出價款餘額,應按所定利率計 息支付委託人。前項利息按融資融券成交日後第2個營業日 起迄清償日前1日之日數計算。」等語(見本院卷第377頁) ,準此,被告向原告融資借款代辦交割,應於成交日後第2 個營業日上午10時以前清償,如未遵期清償,即應自成交日 後第2個營業日起迄清償前1日之日數計算利息。  ⒉被告於112年9月12日向原告融資借款479,000元以繳納系爭股 票部分交割款乙節,已如前述,並有證人王柔婷證稱:被告 於112年9月12日買進定穎投控股票後跌停板,伊通知被告股 票跌停板,當天收盤時被告對伊說沒有錢可以交割,恐怕會 違約,伊向主管報告上情,想到兩種方法協助被告處理,其 一是讓被告開立融資融券戶(即乙帳戶),如果以此方式處 理,被告只須自備五成資金,其餘五成則是向原告借款融資 ,可以減輕被告的負擔;另一種方式則是透過盤後交易出售 系爭股票,倘能順利出售,僅須繳納當沖後之餘額,伊將前 開兩種方法告訴被告後,經被告同意開立乙帳戶,併為盤後 交易,然而系爭股票未能透過盤後交易順利出售,經被告臨 櫃向伊諮詢可行之處理方法,伊向被告說明得採融資融券方 式處理,而所需資金除被告自備款外,其餘資金是向原告借 款而來,經徵得被告同意後,伊將系爭股票中的14張股票( 即14,000股)改採融資融券交易,其餘6張股票(即6,000股 )仍以現股交易,經前開方式調整後,將交割金額降低為88 3,938元。惟被告仍無法繳納交割款,伊遂於112年9月14日 下午1時55分3秒通知被告要申報違約交割等語為憑(見本院 卷第270頁),上情核與被告不爭執真正之112年9月12日電 話錄音暨譯文顯示,被告於112年9月12日下午2點32分46秒 接獲原告通知系爭股票未能透過盤後交易出售後,已同意改 為融資買進乙節相符,亦與兩造於同日簽立乙契約,並開立 乙帳戶之事實一致(見本院卷第223、191至212頁),堪信 實在。被告猶抗辯伊係使用現款交易股票,未向原告融資借 款云云,核與前開事實不符,為不可採。  ⒊又原告於112年9月14日上午8點49分通知被告繳納不足交割款 及融資借款,經被告表明無力繳款,經原告於同日上午10點 通報違約,有被告不爭執真正之112年9月14日電話錄音暨譯 文、違約申報表為憑(見本院卷第227、233頁),原告於11 2年9月14日上午10點申報被告違約交割後,隨即委託犇亞證 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犇亞證券公司)處分系爭股票,出售 得款1,304,204元,於同年月18日交割入帳清償融資借款, 有犇亞證券公司合併買賣報告書暨交割憑單為憑(見本院卷 第27頁),而被告融資借款479,000元之清償期限於系爭股 票成交日後第2個營業日112年9月14日上午10時屆至,依乙 契約第10條第1、2項約定,應自112年9月14日起至清償前1 日即同年月17日計付利息(共4天,始日計入),是按原告 融資利率年息6.45%(見本院卷第291頁),計算應繳利息為 339元,有融資現金償還申請書足佐(見本院卷第29頁,計 算式:479,000×6.45%÷365×4=338.5,元以下四捨五入), 原告主張被告應清償融資借款479,000元及利息339元,亦屬 有據。  ㈢原告得向被告收取違約金95,270元:   ⒈依甲契約第11條第1項約定:「委託人不按期履行交割代價或 交割證券者,即為違約,美好證券應依證券交易所『證券經 紀商申報委託人遲延交割及違約案件處理作業要點』規定申 報違約,並代辦交割手續,美好證券得以相當成交金額之百 分之7為上限收取違約金。」等語(見本院卷第13頁),可 知原告於被告不按期履行交割代價時,得收取按成交金額7% 計算之違約金。  ⒉兩造均不爭執系爭股票成交金額為1,361,000元,及被告未遵 期繳納系爭股票交割款之事實,已如前述,原告依前引約定 自得向被告收取按成交金額7%計算之違約金95,270元(計算 式:1,361,000×7%=95,270),而原告業於112年9月14日發函 通知被告於文到後5日內清償前開違約金,該催告函於112年 9月15日送達原告,有原告高雄分公司112年9月14日函暨掛 號郵件回執為憑(見本院卷第31、343頁),堪認前開違約 金清償期限已於112年9月20日屆至,被告未遵期清償,即應 自112年9月21日起應負給付遲延責任。  ㈣原告得以處分系爭股票所得抵充前述㈡所示被告融資借款本息 ,並以餘額抵充前述㈠㈢所示被告違約債務及費用,被告就不 足餘額154,343元仍應負清償責任:  ⒈依乙契約第7條前段、第8條第1項約定:「委託人未依前條第 1項規定補繳差額時,美好證券得依操作辦法第55條規定處 分擔保品。」;「受託人與美好證券,雙方除依操作辦法第 81條另有約定者外,委託人有操作辦法第80條第1項、第81 條第1項及第2項所列情事之一時,美好證券即依同辦法第81 條第3項規定處分其擔保品。」,同契約第9條第1、2項則約 定:「美好證券依前2條規定處分擔保品之時間及其處分價 格,委託人絕無異議;處分費用並由委託人負擔之。前項處 分所得,抵充委託人所負融資融券債務有剩餘者,應返還委 託人,如不足抵充,委託人應立即清償,否則美好證券依法 追償之。」等語(見本院卷第197頁),可知被告未遵期於1 12年9月14日清償融資借款,原告即得處分系爭股票,並以 處分所得償還融資借款及利息,毋庸另徵得被告同意,原告 就處分系爭股票之價格亦不負為被告計算之義務,故無論原 告以何價格處分系爭股票,被告均不得執為指摘原告未盡善 良管理人注意義務之事由。被告抗辯原告未經徵得伊同意, 且未等待最優價格,即任意處分系爭股票,係有過失云云, 核與前開約定不合,為不足採。至於被告抗辯乙契約關於處 分擔保品之約定顯失公平云云,未據被告具體指摘及舉證有 何顯失公平之處,本院無從審究之。  ⒉原告於112年9月14日以被告未遵期清償融資借款、未繳足系 爭股票交割款為由申報違約後,業於同日委託犇亞證券公司 處分系爭股票得款1,304,204元,於同年月18日入帳清償融 資借款本息,已如前述(見本院卷第27頁),是依乙契約第 7條前段約定,前開處分所得於抵充融資借款本金479,000元 及利息339元後,原告依甲契約第11條第3項、第5項約定即 得持前開餘款824,865元抵充不足交割款883,938元及違約金 95,270元(見本院卷第13頁,計算式:1,304,204-479,000- 339=824,865),惟餘款不足清償全部債務,依民法第322條 第1款規定,即應以債務已屆清償期者,儘先抵充,而被告 應繳納不足交割款883,938元之清償期限於112年9月14日屆 至,應繳納違約金95,270元之清償期限於112年9月20日屆至 ,業經本院審認如前,是以原告處分系爭股票抵充融資借款 本金及利息後之餘款,應先抵充不足交割款,經抵充後,仍 不足清償交割款59,073元(計算式:824,865-883,938=-59, 073),加計被告尚有違約金95,270元未繳,合計被告仍應 給付原告154,343元(計算式:59,073+95,270=154,343), 被告就前開欠款並應負給付遲延責任。  ⒊從而,原告請求被告給付154,343元及自被告收受起訴狀繕本 之日113年6月20日起(見本院卷第109頁收受繕本日期條戳 ),按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為有理由。 四、被告抗辯原告未盡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致伊受有財產損害 94萬元,並執其中20萬元與原告之請求互為抵銷云云,無非 以原告之營業員未及時向伊報告股價震盪訊息,且凍結甲、 乙帳戶,致伊無從操作出售系爭股票獲利,復未經伊之同意 以最低價處分系爭股票等情,為其論據。惟按債務之抵銷, 以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為必須具備之要件,若一方並未對他 方負有債務,他方尚無得主張抵銷之可言(最高法院95年度 台上字第457號民事判決要旨參照)。查:    ㈠被告抗辯原告之營業員未及時將定穎投控股票價格震盪情形 向伊報告云云,核與被告不爭執真正之112年9月12日電話錄 音譯文顯示,王柔婷於同日上午9點25分59秒向被告報告「 定穎現在跌停鎖起來」;同日上午11點54分30秒向被告報告 前開股票「鎖很緊,張數一直沒有減少」等情不符(見本院 卷第220頁),前開抗辯為不可採。  ㈡又原告於被告112年9月14日違約交割後,依甲契約第11條第3 項前段約定,得暫緩終止委託買賣證券受託契約及註銷委託 買賣帳戶(見本院卷第13頁),被告抗辯原告違約妨礙其使 用甲帳戶處分系爭股票云云,核與前開約定不符,亦非可採 。  ㈢再者,原告於112年9月14日委託犇亞證券公司處分系爭股票 ,經該公司在公開交易市場以每股65.6元出售系爭股票(見 本院卷第27頁),較諸同日定穎投控股票歷史交易紀錄顯示 ,當日開盤價為每股65.3元、收盤價為每股63.2元、盤中交 易最高價為每股66.5元(見外放定穎投控股票過往股價交易 紀錄),可知原告處分系爭股票之價格已較當日開盤價、收 盤價為高,其處分價格尚屬公平市價,被告指摘原告逕以最 低價出售系爭股票云云,為不實在。至於被告抗辯定穎投控 股票於同年12月間曾上漲達每股112元乙節,雖有定穎投控 股票過往股價交易紀錄為憑,然而原告因被告違約交易而處 分系爭股票,不負為被告計算之義務已如前述,況且由最近 1年定穎投控股票過往股價交易紀錄顯示,該股票成交價格 波動幅度在每股51.3元至112元之間,益見影響該股票實際 成交價格之原因多端,非原告於112年9月14日處分系爭股票 時所能預見,自不能以原告處分系爭股票時不存在之交易價 格遽謂原告有何過失。  ㈣從而,原告查無未盡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之債務不履行情事 ,被告對原告自無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債權可言。依前引說 明,原告既未對被告負有損害賠償債務,被告即不得主張抵 銷,被告所為抵銷抗辯為不可採。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甲契約第8條後段、第11條及乙契約第1條 、第9條第2項、第10條第2項,暨操作辦法第49條前段、第5 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1項前段約定,請求被告給付154,3 43元,及自113年6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 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判決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 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法院應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被告聲明願供擔保,求為免予假執行之宣告 ,核與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並無不合,爰酌定相當 之擔保金額後,准許之。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證據及攻防方法均不影響判斷 結果,不再贅述。   八、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38 9條第1項第3款、第392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賴文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 記 官 許弘杰

2025-01-10

KSEV-113-雄簡-464-20250110-1

審交易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交易字第834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梁治明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 6069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謂:被告梁治明於民國113年5月26日6時16分許 ,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小客車,沿臺北市士林區至善 路2段由西南往東北方向直行,駛至該路段與故宮路交岔路 口,欲右轉故宮路時,本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並行之間隔 ,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且依當時天候晴、道路照明 設備開啟、市區柏油道路、路面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及視 距良好等情形,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適 告訴人羅沛杰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同 路段同方向騎乘至上址,並欲同時右轉故宮路,被告因未沿 地上白虛線指示,而於右轉時逕由內側車道向右切入外側車 道,不慎撞擊告訴人機車,致其人車倒地因而受有頭部鈍挫 傷併腦震盪、四肢鈍挫傷等傷害。因認被告涉有刑法第284 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等云。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 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定有明文。本案告訴人羅沛杰告 訴被告梁治明過失傷害之案件,檢察官起訴意旨既認係觸犯 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依刑法第287條前段之規 定,須告訴乃論。茲據告訴人當庭具狀對被告撤回告訴,此 有本院準備程序筆錄及刑事撤回告訴狀存卷為憑,依上規定 ,即應不經言詞辯論,逕為本件公訴不受理之諭知。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鄧瑄瑋提起公訴,檢察官蔡啟文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十庭法 官 李冠宜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蔡英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10

SLDM-113-審交易-834-20250110-1

審交易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交易字第779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錦江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5 408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謂:被告吳錦江於民國112年10月6日14時54分許 ,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自臺北市○○區○○路0段 0號對面編號0000000路燈桿前路邊起駛時,本應注意車輛起 駛前,應注意前後左右有無障礙或車輛,並應讓行進中之車 輛優先通行,而依當時情形,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 注意及此 ,貿然由西往東方向起步行駛,適有告訴人劉美 珠無照駕駛騎乘車號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同路段同 方向闖越紅燈而自被告車輛左後方行駛至該處,見狀閃避不 及,告訴人機車前車頭與被告車輛左側車身發生碰撞,告訴 人人車倒地,因而受有右側中指近端指骨移位開放性骨折、 右側膝部擦傷、左側膝部擦傷、右側足部擦傷、右側手肘擦 傷等傷害。因認被告涉有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 等云。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 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定有明文。本案告訴人劉美珠告 訴被告吳錦江過失傷害之案件,檢察官起訴意旨既認係觸犯 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依刑法第287條前段之規 定,須告訴乃論。茲據告訴人具狀對被告撤回告訴,此有刑 事撤回告訴狀存卷為憑,依上規定,即應不經言詞辯論,逕 為本件公訴不受理之諭知。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周芝君提起公訴,檢察官蔡啟文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十庭法 官 李冠宜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蔡英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10

SLDM-113-審交易-779-20250110-1

審交易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交易字第802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鴻志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 5824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張鴻志於民國113年2月2日14時50分許 ,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貨車,沿臺北市內湖區成 美橋由南往北方向行駛,行經該路段與新明路298巷之交岔 路口,欲左轉駛入新明路時,本應注意左轉彎車應禮讓直行 車先行,而依當時情形,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於注意 及此,適張繼尹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新 明路由北往南方向行駛至上開地點時,見狀閃避不及,兩車發 生碰撞,致張繼尹人車倒地,因而創傷性顱內出血、面部撕 裂傷(約7公分)、四肢多處擦挫傷、頭部外傷併顱內出血 、全身多處擦挫傷等傷害。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84條前段 之過失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乃論之罪,其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 決,且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 303條第3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公訴意旨認被告 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該罪依同法第287條 前段規定須告訴乃論,茲因告訴人已於言詞辯論終結前具狀 撤回告訴,有刑事撤回告訴狀及公務電話紀錄表1份在卷可 稽(見本院審交易卷第37、39頁),依照首開說明,爰不經 言詞辯論,逕為不受理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吳天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陳憶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10

SLDM-113-審交易-802-20250110-1

審交易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交易字第560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謝仁源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2 3574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謂:被告謝仁源於民國112年3月12日20時8分許 ,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大型重型機車,沿新北市汐止區 鄉長路1段由北往南行駛,行經該路段55巷前之行人穿越道 時,本應注車輛在接近行人穿越道時,應減速慢行,暫停於 停止線前,讓行人優先通行,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 而依當時情形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禮讓行人, 即貿然通過,因此碰撞自該路口穿越行人穿越道之告訴人許 巧林,致其受有左側第10根及第11根肋骨骨折、左手肘擦挫 傷、左小腿擦挫傷等傷害。因認被告涉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第86條第1項第5款、刑法第284條前段之汽車駕駛人行 近行人穿越道不依規定讓行人優先通行,因而犯過失傷害罪 嫌等云。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 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定有明文。本案告訴人許巧林告 訴被告謝仁源過失傷害之案件,檢察官起訴意旨既認係觸犯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6條第1項第5款、刑法第284條前 段之汽車駕駛人行近行人穿越道不依規定讓行人優先通行, 因而犯過失傷害罪嫌,依刑法第287條前段之規定,須告訴 乃論。茲據告訴人具狀對被告撤回告訴,此有本院公務電話 紀錄及刑事撤回告訴狀存卷為憑,依上規定,即應不經言詞 辯論,逕為本件公訴不受理之諭知。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葉耀群提起公訴,檢察官李美金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十庭法 官 李冠宜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蔡英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10

SLDM-113-審交易-560-20250110-1

審交易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交易字第946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凱翔 陳誠駿 上列被告等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13354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謂:被告張凱翔於民國113年3月21日21時20分許 ,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支線道臺北市 士林區重慶北路4段49巷15弄由北往南方向行駛,行經該路 段與重慶北路4段49巷交岔路口處時,本應注意支線道車輛 應該幹線道車輛先行,且行車不應超速行駛,以避免可能之 事故發生,而依當時情形,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 意及此即貿然前行,適亦有未注意車前狀況之被告陳誠駿, 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沿幹線道重慶北路4段 49巷由西往東方向行駛至該交岔路口處,雙方見狀煞避不及 ,被告陳誠駿小客車前車頭與被告張凱翔機車右側車身發生 碰撞,致被告張凱翔機車往左前方滑行,並撞及站在該處屋 簷下講電話之告訴人HOANG THI LAM(黃氏林)右腳,致其 受有右側腳踝三踝骨折之傷害。因認被告2人均涉有刑法第2 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等云。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 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定有明文。本案告訴人HOANG TH I LAM(黃氏林)告訴被告張凱翔、陳誠駿過失傷害之案件 ,檢察官起訴意旨既認其等2人均係觸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 過失傷害罪嫌,依刑法第287條前段之規定,須告訴乃論。 茲據告訴人具狀對被告2人均撤回告訴,此有刑事聲請撤回 告訴狀存卷為憑,依上規定,即應不經言詞辯論,逕為本件 公訴不受理之諭知。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江柏青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十庭法 官 李冠宜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蔡英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10

SLDM-113-審交易-946-20250110-1

審交易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交易字第777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榮裕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 8559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謂:被告張榮裕於民國113年6月8日21時45分許, 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營業用小客車,沿臺北市大同區民生 西路由東往西方向行駛,行至該路段267號前,本應注意向右變 換行向時應注意其他車輛,竟疏未注意而貿然向右變換行向, 適有告訴人楊美雲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同向行 經該處,見狀閃避不及,而與被告車輛發生碰撞,告訴人因而 人車倒地,受有臉部及四肢多處擦挫傷等傷害。因認被告涉 有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等云。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 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定有明文。本案告訴人楊美雲告 訴被告張榮裕過失傷害之案件,檢察官起訴意旨既認係觸犯 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依刑法第287條前段之規 定,須告訴乃論。茲據告訴人具狀對被告撤回告訴,此有本 院公務電話紀錄及刑事撤回告訴狀存卷為憑,依上規定,即 應不經言詞辯論,逕為本件公訴不受理之諭知。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羅韋淵提起公訴,檢察官蔡啟文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十庭法 官 李冠宜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蔡英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10

SLDM-113-審交易-777-2025011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