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送達處所不明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司促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促字第15886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三軍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 法定代理人 黃天祐 上列聲請人即債權人聲請對相對人即債務人陳宜和即吳麗子之繼 承人發支付命令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督促程序,如應依公示送達為之者,不得行之;又支付命 令之聲請,不合於第508條至第511條之規定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509條、第513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 有明文。 二、本件債權人聲請對債務人發支付命令,經本院查詢戶政資料 所示,債務人之戶籍設於桃園○○○○○○○○○,其送達處所不明 。依首開法條規定,債權人之聲請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陳思頴

2025-02-19

SLDV-113-司促-15886-20250219-3

司家他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家他字第17號 受 裁 定人 乙00 受裁定人乙00與甲00間酌定程序監理人報酬事件,經本院113年 度家聲字第0號裁定確定,並已核給報酬予程序監理人,惟部分 報酬由國庫墊付,本院本院依職權確定程序費用額,裁定如下:   主 文 受裁定人乙○○應向本院繳納之程序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壹仟參佰 元,及自本裁定送達受裁定人乙○○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法院認有必要由國庫墊付程序監理人酬金之一部或全部 時,承辦書記官應將承審法官所酌定之數額,由科長、法官 、審判長審核,並經會計室簽註意見報請院長或其授權代簽 人核准後,由法院經費內墊付。」、「前條由國庫墊付之酬 金,法院應依職權裁定確定程序費用額,向應負擔程序費用 之當事人或關係人徵收之,抵充墊付之酬金。」,程序監理 人選任及酬金支給辦法第15條第1項、第16條分別定有明文 。次按修正前之民訴法第91條第3項規定,依第1項及其他裁 判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定送達之翌日」起,加給按 法定利率計算之利息。再按中華民國112年11月14日修正之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第77條之19及第77條之22第2 項施行前已繫屬之事件;第91條第1項、第3項施行前,法院 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未確定其費用額,而該裁判有執行力之事 件,仍適用修正前之規定。又關於民訴法第91條第3項規定 ,法院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加給按法定利率 計算之利息,其立法理由旨在促使當事人早日自動償付其應 賠償對造之訴訟費用,故在當事人無力支付訴訟費用時,雖 由國庫暫時墊付,然依法院前揭民訴法第114條第1項規定, 依職權裁定確定訴訟費用額,同屬確定訴訟費用額之程序, 亦應基於同一理由而類推適用同法第91條第3 項規定加計法 定遲延利息。     二、經查,受裁定人乙○○及甲○○間111年度婚字第0號離婚等事件 ,前經本院選任丙○○○○○為程序監理人,本院嗣於民國113年 9月16日核定丙○○○○○之酬金為新臺幣(下同)22,600元,由受 裁定人乙○○及甲○○各負擔二分之一,並於113年10月28日裁 定確定。而受裁定人乙○○及甲○○各已預納部分酬金10,000元 ,甲○○則於113年11月21日繳畢1,300元,受裁定人乙○○則因 送達處所不明,而其尚未繳納之1,300元則依程序監理人選 任及酬金支給辦法之規定,由國庫先行墊付等情,業經本院 調取113年度家聲字第0號核閱無訛。爰依職權確定受裁定人 乙○○應向本院繳納之程序費用額及其法定遲延利息如主文所 示。 三、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詹詠媛

2025-02-19

KSYV-114-司家他-17-20250219-1

重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0年度重訴字第616號 原 告 柯政弘 訴訟代理人 陳呈雲律師 被 告 柯俊傑 柯俊介 李柯玉枝 柯憶雯 柯明元 柯明宗 柯賜聰 柯賜村 楊瑞東 楊瑞權 楊秀鳳 楊秀敏 楊秀惠 楊秀玲 李若瑾 李若瑜 李碧枝 李碧悦 李淑如 李淑瑛 白陳螺花 吳陳如蘭 陳櫻梅 陳正順 陳如麗 陳明宏 陳秉杉 陳芷柔 陳奕傑 柯弘寓 柯坤樑 莊柯美暖 柯坤田 柯美娟 柯美慧 柯玉嬌 陳淑娥 黃陳淑燕 陳淑凰 陳文裕 陳盺琳 陳聿安 陳韋銘 陳韋豪 陳品予(原名:陳巧怡) 黃馨慧 黃詠彬 黃詠忠 黃淦 磯村德洋(國外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浦上由香(國外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浦上勇太(國外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浦上範子(國外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吳秀珠(即陳正直之承受訴訟人) 陳榮文(即陳正直之承受訴訟人) 陳榮慶(即陳正直之承受訴訟人) 陳美英(即陳正直之承受訴訟人) 陳褚美蓮(即陳詩文之承受訴訟人) 陳石秀鳳(即陳正宗之承受訴訟人) 陳桂芬(即陳正宗之承受訴訟人) 陳桂香(即陳正宗之承受訴訟人) 陳宏洲(即陳正宗之承受訴訟人) 陳丞輝(即陳正宗之承受訴訟人) 陳志明(即陳正宗之承受訴訟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由陳石秀鳳、陳桂芬、陳桂香、陳宏洲、陳丞輝、陳志明 為被告陳正宗之承受訴訟人,並續行訴訟。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 ,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 訟以前當然停止。當事人不聲明承受訴訟時,法院亦得依職 權,以裁定命其續行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178條定 有明文。 二、查本件被告陳正宗於民國113年11月4日死亡,其繼承人為陳 石秀鳳、陳桂芬、陳桂香、陳宏洲、陳丞輝、陳志明,並未 拋棄繼承,此有家事事件公告查詢結果、戶役政資訊查詢結 果在卷可稽,繼承人迄今未聲明承受訴訟,爰依前揭規定, 由本院依職權裁定命陳石秀鳳、陳桂芬、陳桂香、陳宏洲、 陳丞輝、陳志明為被告陳正宗承受訴訟,並續行訴訟。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178條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文爵                   法 官 潘怡學                   法 官 陳昱翔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許瑞萍

2025-02-18

TCDV-110-重訴-616-20250218-2

沙簡
沙鹿簡易庭

遷讓房屋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沙簡字第915號 原 告 葉裕玄 被 告 邱嘉修 現應送達處所不明 上列原告與被告邱嘉修間遷讓房屋等事件,經查本件訴訟標的價 額其中聲明第1項請求被告返還臺中市○○區○○路00號2樓之48房屋 部分,依卷附房屋稅籍資料所示之現值,核定為33,200元;聲明 第2項請求被告給付17,440元,二項聲明合計金額50,640元,應 繳第一審裁判費1,000元,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 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向本庭補繳上開所欠裁判費 餘額,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沙鹿簡易庭 法 官 吳俊螢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柳寶倫

2025-02-18

SDEV-113-沙簡-915-20250218-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390號 原 告 巫達林 訴訟代理人 林冠宇律師 訴訟代理人 陳文傑律師 被 告 吳建勳 沈育德 上列當事人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1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吳建勳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佰柒拾伍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 三年十二月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被告沈育德應給付原告壹佰零壹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二 月二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台幣伍拾捌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 本判決第二項於原告以新台幣參拾肆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上理由   本件被告沈育德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 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 決。 貳、實體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二人知悉金融帳戶之提款卡、網銀帳號 及密碼均係供自已使用之重要理財工具,並可預見一般人取 得他人金融帳戶使用,極可能為詐欺集團作為收受及轉匯特 定犯罪所得使用,且如自帳戶內轉匯款項後會產生遮斷金流 之效果,仍基於縱有人持以犯詐欺及洗錢罪,亦不違背其本 意之幫助詐欺取財或洗錢之不確定故意。被告吳建勳於民國 (下同)112年4月26,在新北市三重區將其申設之中國信託商 業銀行帳戶(下稱系爭中信帳戶)之提款卡,寄給真實姓名、 年籍不詳,LINE暱稱珮綾之人,並將網銀帳號及密碼以LINE 告知珮綾,供其所屬詐欺集團作為詐欺及洗錢之工具,詐欺 集團於112年4月10日19時以假投資方式向原告施時詐術,致 原告陷於錯誤於同年月28日9時31分將新臺幣(下同)175萬 元款項匯至被告吳建勳系爭中信帳戶,再由詐欺集團成員以 系爭中信帳戶轉匯詐得款項;被告沈育德於112年4月27日在 不詳地點,將其所申設之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帳號(下稱系爭 國泰帳戶)之網銀帳號及密碼,以LINE傳送給真實姓名、年 籍不詳,LINE暱稱張郁珊之人,供其所屬詐欺集團作為詐欺 及洗錢之工具,詐欺集團於112年4月10日19時以假投資方式 向原告施時詐術,致原告陷於錯誤於同年5月4日8時55分將 新臺幣101萬元款項匯至被告沈育德系爭國泰帳戶,再由詐 欺集團成員以系爭中信帳戶轉匯詐得款項。嗣經原告發覺有 異即訴警偵辦,案經鈞院以113年金訴字第33號判決有罪, 爰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規定,提起本訴,並聲明:如主文 所示。 二、被告沈育德方面:被告沈育德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 提出準備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被告吳建勳則以其帳戶戶頭被盜用,刑事第二審尚在審理中 等語置辯,並聲明:駁回原告之訴。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刑事訴訟判決所認定之事實,固非當然有拘束民事訴訟判 決之效力,但民事法院調查刑事訴訟原有之證據,而斟酌其 結果以判斷事實之真偽,並於判決內記明其得心證之理由, 即非法所不許(參照最高法院67年台上字第2674號及49年台 上字第929號判例)。刑事訴訟所調查之證據,及刑事訴訟 判決所認定之事實,並非當然有拘束民事訴訟之效力,然法 院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時,所斟酌之辯論意旨及調查 證據之結果,非不得參酌刑事認定之事實及已調查之證據以 為據。被告之上開侵權行為,業經法院判決被告均犯洗錢罪 之幫助犯,各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壹年肆月,有本院113 年度金訴字第33號刑事判決可按,因被告上開侵權行為致原 告須賠償被害人而受有損害,被告自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為 被告所不爭,堪信為真實。 (二)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18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又按民法第184條第1項關 於侵權行為之規定,採過失責任主義,以行為人之侵害行為 具有故意過失,為其成立要件之一。所謂過失,指行為人雖 非故意,但按其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又過失 依其所欠缺之程度為標準,雖可分為抽象輕過失(欠缺善良 管理人注意義務)、具體輕過失(欠缺應與處理自己事務同 一注意義務)及重大過失(顯然欠缺普通人之注意義務), 然在侵權行為方面,過失之有無,應以是否怠於善良管理人 之注意義務為斷,亦即行為人僅須有抽象輕過失,即可成立 。而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乃指有一般具有相當知識經驗 且勤勉負責之人,在相同之情況下是否能預見並避免或防止 損害結果之發生為準,如行為人不為謹慎理性之人在相同情 況下,所應為之行為,即構成注意義務之違反而有過失,其 注意之程度應視行為人之職業性質、社會交易習慣及法令規 定等情形而定。而專門職業人員,基於與當事人之信賴關係 ,並本於其專業能力、工作經驗及職業責任,在執行業務時 ,對於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應負有保護、照顧或防範損害發 生之注意義務(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28號判決意旨參 照)。   (三)被告吳建勳雖以前詞置辯,惟查,被告吳建勳於刑事庭係以   我會交帳戶是因為網路上認識的人說是做會計,可以讓她報 帳用,會有報酬云云,固據提出其與「珮綾」之LINE對話紀 錄1份為據,然其自承與對方係網路上認識,並未見過面, 已可見其等間並無深厚之信賴關係。況被告吳建勳於108年 間,即曾因辦貸款交帳戶而涉犯幫助詐欺罪嫌乙節,有臺灣 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09年度偵字第5118號不起訴處分書1 份附卷可參,雖該案經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然其經該案偵 查程序後,對於交付帳戶給他人可能涉及之法律風險,本無 不知之理。經法院質之,被告吳建勳亦供稱:那時想說有報 酬,剛好那時候缺錢等語(見金訴卷第284頁),參以其交 付帳戶時餘額僅86元乙情,足徵其對於可能幫助詐欺及幫助 洗錢之事實,抱持縱使發生亦「不在意」、「無所謂」之態 度,顯有容任幫助詐欺及幫助洗錢事實發生之不確定故意。 (四)再者,被告吳建勳提供之系爭中信帳戶及密碼係其順利取得 銀行之撥款之重要管道,卻將之輕易交付他人,任由他人可 自其帳戶領取貸款金額,亦與常情有違。則被告吳建勳早已 有提供銀行帳戶供詐欺集團使用之經驗,參以被告吳建勳為 00年0月00日出生,年約41歲,並非全無知識經驗之人,對 上情自不得諉為不知,卻輕率將系爭中信帳戶及密碼交由陌 生人任意自其帳戶提領現金,自有過失無疑。 (五)被告疏未注意提供系爭帳戶及密碼供他人使用而淪為詐欺集 團詐騙他人之工具,致原告受有財產上損害,亦具有相當因 果關係,被告自應負過失侵權責任,賠償原告所受損害。 故原告依據侵權行為之規定,請求被告吳建勳給付原告175 萬元、請求被告沈育德給付原告101萬元,自屬有據。 (六)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   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   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民   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應付   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   為5%,亦為同法第203條所明定。被告吳建勳於113年12月4 日收受起訴狀繕本,有卷附之送達證書可按(見本院卷第85 頁),因此,原告請求被告吳建勳應自113年12月5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應屬有據。公示送 達,自將公告或通知書黏貼公告處之日起,其登載公報或新 聞紙者,自最後登載之日起,經二十日發生效力,民事訴訟 法第152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被告沈育德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經本院於113年11月29日登網,有公示送達公告可按(見 本院卷第81頁),揆之前開規定,本件公示送達於000年00 月00日生效,原告請求被告沈育德自113年12月20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據侵權行為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 所示,洵屬正當,應予准許。 六、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經核並無不合,爰酌 定相當之擔保金額,予以准許。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其餘爭點,核 與判決結果無涉,爰不一一論述。  八、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三法庭  法 官 徐玉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林昱嘉

2025-02-18

PCDV-113-訴-3390-20250218-1

重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履行協議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重訴字第112號 原 告 越南堡壘五金工業股份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垂典 訴訟代理人 陳居亮律師 被 告 金屯五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廷鑫 (遷出國外) 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許維鈞 (遷出國外)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協議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5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美金1,352,467.06元,及自民國114年1月16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1項於原告以美金450,823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 。但被告如以美金1,352,467.06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 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公司法所稱外國公司,謂以營利為目的,依照外國法律組 織登記之公司;外國公司,於法令限制內,與中華民國公司 有同一之權利能力,公司法第4條定有明文。此乃基於國際 化趨勢,國內外交流頻繁,依外國法設立之外國公司既於其 本國取得法人格,我國對此一既存事實宜予尊重,而認與我 國公司具有相同之權利能力。查本件原告係依越南相關法律 成立之外國公司,有股份公司之經營登記認證書在卷可稽( 見本院卷第33-35頁),依前揭規定,本件原告具有與我國 公司相同之權利能力,而有當事人能力,合先敘明。 二、按關於涉外事件之國際管轄權誰屬,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下稱涉民法)並無明文規定,故除由我國法院行使管轄權, 有明顯違背當事人間實質公平及程序迅速經濟等特別情事外 ,原則上應認我國法院有管轄權(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 第105號判決意旨參照)。次按法律行為發生債之關係者, 其成立及效力,依當事人意思定其應適用之法律;當事人無 明示之意思或其明示之意思依所定應適用之法律無效時,依 關係最切之法律。法律行為所生之債務中有足為該法律行為 之特徵者,負擔該債務之當事人行為時之住所地法,推定為 關係最切之法律,涉民法第20條第1至3項定有明文。經查: 原告為外國公司,具有涉外因素,本事件應屬涉外民事事件 ;又原告係依兩造簽立之協議書(詳下述)為本件請求,核 屬因債之關係涉訟,應依上開規定定其準據法。審酌兩造法 定代理人均為我國人民,且被告金屯五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金屯公司)設立地點亦在我國(見本院卷第12頁、第 358-359頁),可見兩造實際經營者與我國關係密切,僅以 不同國家法人進行商業往來行為,故我國法律應為關係最切 之法律。 三、再按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乃係對於涉外事件,就內國之法律 ,決定其適用何國法律之法,至法院管轄部分,並無明文規 定,故就具體事件受訴法院是否有管轄權,當依法庭地法即 本國法加以判斷,準此,本件解釋上應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 關於管轄之規定。查金屯公司為依照我國公司法組織登記成 立之私法人,主事務所設於彰化縣○○鄉○○村○○路0段00號( 已廢止,詳下述),有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結 果在卷可佐(見本院卷第37-43頁、第383頁、第259-261頁 ),揆諸上開說明,本院就本事件即有管轄權。 四、按股份有限公司之清算,依公司法第322條第1項規定,以董 事為清算人。公司之清算,係以了結公司清算前之一切法律 關係,並分配其剩餘財產為目的,故清算程序中,董事會因 無執行業務之必要而不存在,董事之業務執行權及董事長之 公司代表權均已消滅,而由清算人取代,對內執行清算事務 ,對外代表公司。經查:金屯公司業經廢止登記在案,其董 事為蔡垂典、許廷鑫、許維鈞,且迄未向本院聲報清算人就 任及清算完結等節,有經濟部民國112年6月28日經授中字第 11235009990號函暨登記資料、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在卷 可佐(見本院卷第117-121頁、第143頁)。是金屯公司雖經 廢止登記,因尚未清算完結,其法人格尚未消滅,仍具有當 事人能力,並以公司董事為清算人。則依金屯公司變更登記 表所示,公司董事除蔡垂典外,另有許廷鑫、許維鈞2人, 形式上本應以上開3人為金屯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然蔡垂典 為原告法定代理人,並訴請被告給付,基於訴訟當事人訟爭 對立性原則,自不宜由蔡垂典代表金屯公司應訴,是金屯公 司就本事件之法定代理人應為許廷鑫、許維鈞2人。 五、金屯公司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 場,經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 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略以:  ㈠兩造間交易模式為由金屯公司接單後,向原告下單由原告生 產製造,並販賣該筆訂單所需零組件材料予原告,產品製成 後再由原告出貨給金屯公司指定之廠商或客戶,是兩造往來 交易過程中,常有相互積欠貨款情形存在,先予說明。  ㈡西元2021(即110)年2月間,金屯公司已有周轉不靈、資產 不抵負債情形,截至西元2021(即110)年2月28日,金屯公 司積欠原告貨款為美金(下同)9,306,299.00元,原告積欠 金屯公司貨款為2,906,320.61元,互為抵銷後,金屯公司尚 應給付原告6,399,978.39元(計算式:9,306,299.00元-2,9 06,320.61元=6,399,978.39元,下稱系爭貨款①),兩造遂 與訴外人EMBLEM公司三方於西元2021年(即110年)3月2日 就系爭貨款①共同簽屬協議書(下稱系爭協議書甲)。因兩 造持續有交易往來,且有互相積欠貨款情形;原告於西元20 21(即110)年4月間,復發現金屯公司提前收取客戶即訴外 人Snow Joe LLC公司貨款1,205,470.00元、Tricam Industr ies Inc公司貨款1,091,394.00元,共2,296,864.00元,扣 除金屯公司已製作Snow Joe LLC模具費用、已出貨貨款分別 為128,000.00元、68,011.84元,尚餘2,100,852.16元(計 算式:2,296,864.00-128,000.00元-68,011.84元=2,100,85 2.16元,下稱系爭貨款②);原告同意替金屯公司償還其對 於Snow Joe LLC公司、Tricam Industries Inc公司債務, 兩造再次結算,並於西元2021(即110)年12月10日簽屬協 議書(下稱系爭協議書乙)。  ㈢詎金屯公司並未依約履行上開協議,兩造遂再次結算,截至 西元2021(即110)年12月31日,金屯公司積欠原告貨款尚 有462,013.10元、354,857.08元,加計原告代金屯公司繳納 之股份轉讓稅金247,997.50元、原告代金屯公司給付Corona 公司之模具金額265,125元;再加上兩造就Snow Joe LLC公 司、Tricam Industries Inc公司再為計算,最終確認金屯 公司應給付原告此部分金額為2,100,863.16元。循此,金屯 公司應給付原告款項共計3,430,855.84元(計算式:462,01 3.10元+354,857.08元+247,997.50元+265,125元+2,100,863 .16元=3,430,855.84元)。原告積欠金屯公司貨款則分別為 228,884.68元、175,054.92元、1,674,449.18元,共2,078, 388.78元(計算式:228,884.68元+175,054.92元+1,674,44 9.18元=2,078,388.78元)。兩造互為抵銷後,金屯公司尚 應給付原告1,352,467.06元(計算式:3,430,855.84元-2,0 78,388.78元=1,352,467.06元,下稱系爭最終金額)。兩造 遂於西元2022(即111)年7月1日就系爭最終金額簽屬協議 書(下稱系爭協議書丙);惟自簽立系爭協議書丙迄今,金 屯公司均未履行其給付義務,爰依系爭協議書丙提起本件訴 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金屯公司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經許維鈞前以書狀陳述 以:金屯公司之所有財產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27997號 執行事件執行拍賣,對於本件請求已無能力給付等語。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上開主張事實,經其舉證系爭協議書甲、乙、丙為證( 見本院卷第47-71頁、第73-79頁、第91-96頁、第157頁); 本院將載有原告上開主張事實、證據資料之起訴狀繕本送達 金屯公司,亦未見金屯公司就原告前開主張事實、證據資料 以言詞或書狀為爭執。堪認原告前開主張,應堪信為真實。 則金屯公司積欠原告系爭最終金額即1,352,467.06元未清償 ,原告依系爭協議書丙,請求金屯公司給付系爭最終金額, 自屬有據。  ㈡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 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 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 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 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203條 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對金屯公司上開債權,並無約定 期限、利息,原告提起本件訴訟並以民事起訴狀繕本催告金 屯公司,上開起訴狀繕本分別於113年1月19日、113年6月4 日送達法定代理人許廷鑫、許維鈞,有駐洛杉磯辦事處113 年1月26日洛杉字第1135060372號函附送達證書及雙掛號簽 收回執單、本院公示送達公告、本院公示送達證書在卷可憑 (見本院卷第251-258頁、第285頁、第287頁),金屯公司 迄未給付,是原告請求自114年1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即屬有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協議書丙請求被告給付原告1,352,46 7.06元及自114年1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利率5%計算之利 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 行,核無不可,爰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准許之;併依民事訴訟 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宣告免為假 執行。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及證據調查,均與本 案之判斷不生影響,爰毋庸一一審酌論列,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玉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康綠株

2025-02-18

CHDV-112-重訴-112-20250218-1

屏簡
屏東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屏簡字第685號 原 告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曉 訴訟代理人 方錫仁 被 告 劉憬樺 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劉嘉昌 陳雅靜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251,224元,及如附表 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原告主張被告劉憬樺邀同被告劉嘉昌、陳雅靜為連帶保證人,向 原告借款,尚積欠如主文所示金額、利息及違約金之事實,業據 其提出放款借據、就學貸款申請書暨撥款通知書、就學貸款放出 查詢單等件為證,應可信為實在。從而,原告依據消費借貸及連 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等連帶給付如主文所示之金額、利 息及違約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本件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2 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等敗訴之判決,應依職權宣 告假執行,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屏東簡易庭 法 官 曾吉雄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 後二十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 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附表: 編號 本金(新臺幣) 利息計算期間 年利率 違約金 1 251,224元 自113年5月1日起至113年9月26日止 1.775% 自113年6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六個月以內者,按左列利率10%,逾期超過六個月部分,依左列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自113年9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 2.775%

2025-02-17

PTEV-113-屏簡-685-20250217-1

北保險簡
臺北簡易庭

給付保險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北保險簡字第4號 原 告 林東方 本件原告提起請求給付保險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十日內,具狀確認起訴被告,陳報其姓名及 實際住居所並檢附最新有記事戶籍謄本到院,如被告為公司,應 提出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及最新有記事戶籍謄本到院,如被告應 受送達處所不明並應對其聲請公示送達,逾期不補正,駁回本件 訴訟。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書狀,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又原告起 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 情形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116條 第1項第1款、第249條第1項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原告起訴狀之被告欄載「熊明河」,國民身分證統一編 號處載「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送達代收人載「熊 明河、黃于、鄭淑寬、李蘇秀蓮」,是否原告起訴對象為「 熊明河」而送達代收人為「熊明河、黃于、鄭淑寬、李蘇秀 蓮」,是否包含「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不明,抑或 起訴對象為「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熊明河、黃于、 鄭淑寬、李蘇秀蓮」,本件原告起訴未確實表明被告,及其 年籍資料、住居所,本院無法特定審判對象,有命原告補正 必要。 三、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趙子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怡安

2025-02-17

TPEV-114-北保險簡-4-20250217-1

屏小
屏東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屏東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屏小字第650號 原 告 連線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仁埈 訴訟代理人 戴士強 被 告 王志誠 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0,000元,及自112年10月8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9.48%計算之利息,暨違約金1元 。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1,000元由被告負擔。 四、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原告主張被告於112年5月15日透過LINE BANK APP向原告借款50, 000元,惟被告未依約繳款,尚積欠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利 息及違約金未清償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貸 款帳務明細、交易歷史紀錄查詢等件為證,本院審酌原告所提證 據,堪認其主張為真實。另本院審酌原告請求之利息,高達年息 百分之9.48,而近年來國內貨幣市場之利率遠低於該利率,原告 並未證明除利息損失外更有何特別損害,認原告請求之違約金顯 然過高,殊非公允,爰將原告請求之違約金酌減至1元,較為適 當。從而,原告依據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 第1項所示之金額、利息及違約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本 件係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應依職權宣告假執 行,並依職權確定被告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3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屏東簡易庭 法 官 曾吉雄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上訴理由應表明:一、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 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 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 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2025-02-17

PTEV-113-屏小-650-20250217-1

家聲抗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抗字第108號 抗 告 人 黃仕翰律師(即被繼承人李慎儀之遺產管理人) 上列抗告人請求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事件,對民國113年11月6日 本院113年度司繼字第1576號民事裁定提起抗告,本院合議庭裁 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抗告人於原審聲請意旨略以:抗告人前經本院102年度繼字第95 7號裁定選任為被繼承人李慎儀之遺產管理人(下稱系爭裁定 ),而抗告人業已調查被繼承人遺產狀況、辦理遺產管理人註 記、製作遺產清冊、向本院聲請對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及受遺贈 人公示催告、參與訴訟及強制執行程序等,現被繼承人所遺不 動產即位於臺北市○○區○○段○○段000地號土地及其上門牌號碼 臺北市○○區○○街000巷00號房屋(權利範圍均為3分之1、下稱 系爭不動產),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方法院)強 制執行,系爭不動產於執行程序中,核定之遺產價值為新臺幣 (下同)116,863,000元,現以122,888,888元拍定在案,抗告 人為於上開強制執行程序聲明參與分配,爰聲請依財政部訂頒 之稽徵機關核算112年度執行業務者收入標準第1點第4款及代 管無人承認繼承遺產作業要點第13點第1項第4款規定,按遺產 標的價值之百分之9(計算式:116,863,000元×9%=10,517,670 元)及百分之1.5之(計算式:116,863,000元×1.5%=1,752,94 5元)平均數核算並裁定本件遺產管理人報酬為6,135,308元【 計算式:(10,517,670元+1,752,945元)÷2=6,135,308元】, 以利聲明參與分配等語。 原審以抗告人自就任遺產管理人後,其所進行之職務內容如調 查遺產、遺產之申報及登記、收發相關文件、參與分割遺產訴 訟、配合強制執行程序等事項,復斟酌本件被繼承人之遺產僅 系爭不動產,其價值依前開拍定金額,並依被繼承人所有之系 爭不動產權利範圍即3分之1計算,其遺產價值為40,962,963元 (計算式:122,888,888元x1/3=40,962,963元,元以下四捨五 入)及抗告人嗣後僅餘遺產價金移交國庫等事務,認抗告人處 理本件遺產管理事務長達十數年,已達繁雜程度,依財政部頒 訂之上開「代管無人承認遺產繼承作業要點」所定遺產管理報 酬之請求基準,依遺產總額百分之1.5計算遺產管理人報酬, 裁定抗告人任被繼承人李慎儀遺產管理人之報酬為614,444元 (計算式:40,962,963元×1.5%=614,444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墊付費用為6,163元(含本件聲請費1,000元),並敘明本 件已就遺產管理人已完成及未完成之管理事務全體綜合審理, 並為一次性核給報酬,抗告人將來即不得再以後續遺產管理事 務重複聲請核定報酬。 抗告意旨略以:實務上曾核准6.5%計算遺產管理報酬,原裁定 未考量本件遺產管理人所行職務不僅包含一般管理遺產所需為 之申報遺產稅、聲請公示催告、配合行政執程序(包括前往履 勘)、因持分關係查找占有人,發現共有人有再轉繼承再查找 再轉繼承人,因系爭不動產有無權占有人,乃與無權占有人探 詢其占有權源,最後考量持分拍賣不易,而訴請變價分割進行 訴訟程序及最後聲請強制執行等複雜程序,歷時7年以上,僅 以實務上報酬之最低標準,顯屬過低。洵非允當。況遺產管理 案件難以結案或無財產可給付報酬之案件不勝枚舉,而法院於 徵詢遺產管理意願時,遺產管理人實無從得知被繼承人之遺產 多寡、債務多寡、未來管理程序是否複雜,被繼承人名下財產 所剩無幾,或係僅留有少數持分或地段難以拍賣之不動產,實 為遺產管理之風險,惟此部分或因尚未完結而無法聲請酌定報 酬,在司法裁定上亦難以搜尋,乃沉默之無形成本。故在不侵 害債權人權益前提下,考量遺產管理案件之風險不確定性,理 應就已完結且可變現請領報酬之案件,予以酌增報酬,使遺產 管理人可以攤提其他不敷成本之案件,以維持遺產管理人之接 案意願,進而達到遺產管理的公益目的。為此,爰依法提起本 件抗告,並聲明:㈠原裁定廢棄。㈡酌定抗告人之管理報酬為3, 686,667元。㈢抗告費用由被繼承人李慎儀之遺產負擔。 本院之判斷: ㈠按遺產管理人得請求報酬,其數額由法院按其與被繼承人之關 係、管理事務之的繁簡及其他情形,就遺產酌定之,必要時, 得命聲請人先為墊付,民法第1183條定有明文。次按法院為關 於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事件之裁定時,得調查遺產管理人所為 遺產管理事務之繁簡及被繼承人之財產收益狀況,家事事件法 第182條亦有明文。準此,法院酌定遺產管理人之報酬數額, 應就其已處理事務之繁簡,付出之心力及勞務,參酌被繼承人 之遺產總額,就具體個案為妥適合理之酌定。至遺產管理人尚 有未完成之管理事務者,除法院經調查後,得據以預估該未完 成事務之繁簡,並確保遺產管理人經核給該未完成事務之報酬 後,仍能繼續完成其管理職責外,並無就該未完成之事務預先 核給報酬之餘地,最高法院109年度台簡抗字第280號裁定意旨 可資參照。 ㈡被繼承人李慎儀欠繳民國101年度地價稅,因其已於72年5月27 日死亡,且查無繼承人,無從召集親屬會議選定遺產管理人, 經利害關係人即其債權人臺北市政府向本院聲請指定被繼承人 李慎儀之遺產管理人,經本院於102年8月2日以系爭裁定選任 抗告人為被繼承人李慎儀之遺產管理人,抗告人已遵行遺產管 理人職務,訴請變價分割系爭不動產確定,並由士林地方法院 拍定等情,有抗告人提出之系爭裁定、本院102年度家催字第2 72號裁定、士林地方法院111年度重訴字第117號判決暨確定證 明書、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函、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士林分 署函、遺產稅逾核課期間證明書、土地及建物登記第三類謄本 、調查遺產函文、民事起訴狀等件為證(見原審卷第19至257頁 ),堪信為真實。準此,抗告人管理遺產之職務雖尚未完全終 結,惟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後,相關費用請求權將無從實現, 有即時於強制執行程序中聲明參與分配之必要。是抗告人聲請 酌定其擔任遺產管理人應得之報酬及管理費用,洵屬有據。 ㈢有關法院酌定遺產管理人之報酬並未有明訂之標準,實務上並 無統一衡酌之標準。抗告人主張依財政部頒訂之稽徵機關核算 112年度執行業務者收入標準第1點第4款之規定,以遺產價值 百分之九計算遺產管理人之報酬,惟上開規定係針對擔任檢查 人、清算人、破產管理人、遺囑執行人或其他信託人案件之規 定,並未包含遺產管理人,已難認據以核定遺產管理人之報酬 ;況上開規定係稅務稽徵機關就執行業務者未依法辦理結算申 報,或未依法設帳記載並保存憑證,或未能提供證明所得額之 帳簿文據者,由稽徵機關依該標準計算其收入額,與法院依遺 產管理事務之繁簡、遺產管理人實際進行事務之繁重程度及被 繼承人之財產收益狀況而酌定,亦不相同,自不宜作為酌定遺 產管理人報酬之標準。至財政部頒訂之「代管無人承認遺產繼 承作業要點」係適用國有財產署或分署經法院選任為遺產管理 人之情形下所為之規定,與本件法院委託抗告人擔任遺產管理 人,管理無人繼承遺產之事物本質並無不同,是抗告人主張援 引照財政部頒訂之上開代管無人承認遺產繼承作業要點第13點 第1項第4款計算本件報酬之標準,尚屬適當。 ㈣本件被繼承人李慎儀之遺產僅有系爭不動產,其權利範圍為3分 之1,系爭不動產業經拍定,拍定金額為122,888,888元等情, 為抗告人陳明在卷(見原審卷第293頁),並有財政部臺北市 國稅局遺產稅逾核課期間證明書、系爭不動產登記謄本及士林 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113年7月11日士院鳴112司執實字第65217 號函可參(見原審卷第43至46頁、第215、295頁),是本件遺產 價值為40,962,963元(計算式:122,888,888元×1/3=40,962,9 63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本院審酌抗告人為執業律師,自就 任遺產管理人後,已完成聲請公示催告、查詢被繼承人李慎儀 之繼承人、李慎儀之金融機構餘額、保險、稅務、債務、財產 所得等資料及陳報遺產清冊、申報遺產稅、閱覽相關卷宗,調 閱相關戶籍謄本、聲請訴訟救助並訴請變價分割系爭不動產、 參與強制執行等相關事宜,長達十數年,確實付出相當之心力 ;另參酌本件被繼承人之遺產僅有系爭不動產,共有人為3人 ,其中雖有再轉繼承人2人,均同意抗告人主張之變價分割方 法,另一共有人則因應受送達處所不明,分割系爭不動產訴訟 經一造辯論判決確定,執行程序中參與分配之債權人僅臺北市 稅捐稽徵處內湖分處等情,足見抗告人所參與之分割共有物民 事訴訟事件及執行程序,尚屬相對單純,歷時非甚久;另考量 本件之公益性、本件遺產價值為40,962,963元,暨抗告人陳稱 嗣後僅餘遺產價金移交國庫等事務(見原審卷第303頁),認 本件遺產管理人已完成及未完成之管理事務報酬依財政部頒訂 之代管無人承認遺產繼承作業要點第13點第1項第4款,按遺產 現值百分之1.5酌定為614,444元(計算式:40,962,963元×1.5 %=614,444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應屬適當。抗告人主張本 件應核給遺產管理報酬3,686,667元,尚屬過高,難認可採。 ㈤末按民法第1150條所稱之「遺產管理之費用」,凡為遺產保存 上所必要不可欠缺之一切費用均屬之,諸如事實上之保管費用 、繳納稅捐、罰金罰鍰、訴訟費用、清算費用等是,即為清償 債務而變賣遺產所需費用、遺產管理人之報酬(民法第1183條 )或編製遺產清冊費用(民法第1179條第1項第1款),亦應包 括在內,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408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又遺產管理人為管理遺產所墊付之費用,與遺產管理人報酬同 屬具有共益性質之遺產管理費用,民法第1183條雖僅規定法院 得酌定遺產管理人之報酬,並無排除遺產管理人所墊付必要支 出之遺產管理費用之意。經查,抗告人陳稱代墊管理遺產必要 費用(含本件聲請費1,000元),共計6,163元,業據提出相關 單據為證(見原審卷第261至291頁),核屬為保存遺產本身不 可或缺之必要費用,應由被繼承人之遺產負擔。 綜上所述,原審斟酌上揭各項情節而核定抗告人已完成及未完 成之管理事務,一次性核給報酬614,444元及代墊之費用6,163 元,其認事用法並無違誤,尚屬妥適,難認有過低之不當情形 。抗告意旨仍執陳詞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原裁定,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又報酬金額之多寡係由本院依職權酌定,不 受抗告人聲明之拘束,故就不准許之部分,不另為駁回之諭知 。  本件事證已明,抗告人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核與裁判結  果無影響,爰不另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家事第二庭審判長 法 官  劉台安               法 官  温宗玲               法 官  蘇珍芬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抗 告,應於收受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 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書記官  羅 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2025-02-17

TPDV-113-家聲抗-108-202502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