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姿儀

共找到 204 筆結果(第 11-20 筆)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沒入保證金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04號 聲 請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即 受刑人 林姿儀 具 保 人 吳建寰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即被告詐欺案件,聲請沒入具保人繳納之保 證金(114年度執聲沒字第1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吳建寰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參萬元及實收利息併沒入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具保人吳建寰因受刑人即被告林姿儀(下稱 被告)詐欺案件,經依法院指定之保證金新臺幣(下同)3 萬元,出具現金保證後,將被告停止羈押並釋放,茲因該被 告逃匿,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 、第121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沒入具保人繳納之保證金及實 收利息等語。 二、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沒 入之。不繳納者,強制執行。保證金已繳納者,沒入之;依 第118條規定沒入保證金時,實收利息併沒入之;第118條第 1項之沒入保證金,以法院之裁定行之,刑事訴訟法第118條 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具保人前因被告詐欺案件,經本院指定保證金額3萬 元,由具保人於民國112年10月3日如數繳納現金後,將被告 釋放,嗣被告前開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訴字第459號判決 判處有期徒刑7月,嗣經被告提起上訴,而經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以113年度金上訴字第383號判決將原判決撤銷,改 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在案,並移付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 下稱苗栗地檢署)檢察官執行等節,有刑事被告保證書、國 庫存款收款書影本、前揭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等件附卷 可考。而案經苗栗地檢署囑託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代 為執行,然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案執行,且具 保人經通知亦未遵期帶同受刑人到案,受刑人復經拘提無著 等情,有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送達證書、拘票、司法警察報 告書等件在卷可稽。又被告現無在監執行或受羈押一情,有 法院前案紀錄表、法院在監在押簡表各1份存卷足憑,堪認 被告無正當理由而不到案執行,確已逃匿,揆諸上開說明, 聲請人聲請將具保人繳納之保證金及實收利息併沒入之,核 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 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許文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彥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MLDM-114-聲-204-2025032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醫字第17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廖智力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陳昱任、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間請求損害 賠償事件,上訴人提起上訴到院,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 (下同)60萬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12,000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 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該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後10 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毋得延誤,逾期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黃愛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林姿儀

2025-03-24

TPDV-113-醫-17-20250324-3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1706號 原 告 仲信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訴訟代理人 王筑萱 被 告 陳郁琪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定法院之管轄,以起訴 時為準;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 項前段、第27條及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當事人得 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1項雖定有 明文,但此合意管轄之約束力,僅及於合意管轄約定之當事 人,而不及於第三者(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110號裁定 意旨參照)。 二、經查,本件原告起訴主張被告前向訴外人安泰商業銀行股份 有限公司借款,然被告積欠款項未還,嗣上開銀行將對被告 之債權輾轉讓與原告,故原告依上開銀行與被告間之借貸契 約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為給付等語。原告固主 張依被告與上開銀行所簽訂之契約約定,雙方同意以本院為 第一審管轄法院。惟該等合意管轄條款係被告與上開銀行間 之約定,而原告固自上開銀行輾轉受讓債權,然此係債權讓 與之性質,並非契約承擔,原告並非契約之當事人,其與被 告間即無合意管轄之約定存在,前開合意管轄約定之拘束力 自不及於兩造間。又被告現於法務部○○○○○○○○○執行中,是 依首揭民事訴訟法之規定,本件自應由臺灣桃園地方法院管 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有違誤,爰依職權將 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首開法條,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黃愛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林姿儀

2025-03-24

TPDV-114-訴-1706-2025032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土地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5849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顏富榮 送達代收人 吳佩欣 住○○市○○區○○○路0段00號0樓 被 上訴人 即 原 告 梁福松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土地等事件,上訴人提起上訴到院,查本 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742,389元【即(土地公告 現值3,700元×200.29平方公尺)+1,316元=742,389元】,應徵第 二審裁判費14,925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 條第2項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後10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 ,逾期未繳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黃愛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林姿儀

2025-03-24

TPDV-112-訴-5849-20250324-3

附民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419號 原 告 林姿儀 被 告 郭靜文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經原告提起 請求賠償損害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 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 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柏霖 法 官 錢毓華 法 官 張雅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盧姝伶

2025-03-21

PTDM-113-附民-419-2025032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醫字第44號 原 告 施偉立 被 告 陳冠誠 訴訟代理人 陳冠維律師 被 告 黃薇臻 被告 共同 訴訟代理人 古清華律師 複 代理人 楊雨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4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㈠訴外人施陳招治於民國111年7月11日至同年10月15日於○○○○○ ○○○○○醫院(下稱○○醫院)接受治療,期間原告為唯一陪病家 屬,被告則為同年7月11日至26日間負責診治施陳招治之醫 療班組。然被告未親自診察施陳招治傷口,僅依據專門照護 傷口護理師之建議,於同年7月13日醫囑使用蜜適純、泡棉 予施陳招治之尾底傷口換藥,於同年月18日醫囑改用fucidi n換藥至同年月20日,於21日再醫囑改回以蜜適純、泡棉換 藥,而施陳招治於111年7月16日之2公分長、1公分寬傷口於 同年月22日已擴大至5公分長、3公分寬。期間原告曾詢問傷 口持續擴大是否與其為大疱性類天疱瘡患者又用泡棉、蜜適 純換藥有關,然被告於未親自診察、未徵詢並整合皮膚科醫 師與整形外科醫師之專家意見、未向原告為進一步合理查證 ,及明知原告並未堅持以fucidin開放性的照護傷口之情形 下,竟於施陳昭治111年7月19日、22日之病歷,及7月26日1 8時16分之交班紀錄記載如附表編號1、2所示不實內容。被 告又於未親自診察施陳招治之傷口,未告知原告有關「由於 家屬的堅持,施陳招治常被以違背她的醫療班組意見的技巧 照顧」情形,未曾教導原告餵食時應避免趴臥位置,及明知 護理師於111年7月26日10時24分發現施陳招治呈趴臥狀之30 分鐘前,並無餵食時呈趴臥狀等情形下,竟於111年7月26日 18時16分之交班紀錄登載如附表編號3之不實內容。被告所 為不實記載,使後續閱覽上開醫療紀錄之醫護人員誤信上述 病歷及交班紀錄記載內容為真,且繼續登載於相關之醫療紀 錄上。  ㈡原告於○○醫院擔任主治醫師多年,建立正面醫者形象,且專 門治療糖尿病,研究領域與施陳招治傷口照護息息相關。然 被告所為附表編號1、2之記載,使人產生「施陳招治之新病 灶為壓力損傷毋庸置議,然原告卻堅持該新病灶為大疱性類 天疱瘡,並違抗專門照護傷口之護理師建議,堅持只用fuci din開放性的照護傷口,且因原告堅持施陳招治常被以違背 醫療班組之技術照顧」之誤認。附表編號3所示之內容,則 使人產生施陳招治之情形實為原告所造成,應由原告負責之 錯誤評價。被告所為,已致原告之人格社會評價嚴重減損, 原告之名譽權受侵害且情節重大,並因此受有精神上之痛苦 。為此,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 任等語。  ㈢並聲明:⒈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00萬元,及自 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 息。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黃薇臻則答辯:伊為臺大醫院復健病房住院醫師,而施 陳招治於111年6月25日至同年7月11日22日期間均於臺大醫 院急診室治療、觀察,被告並未參與急診之診治與照顧。而 施陳招治於同年7月11日轉入復健部病房後,至同年月26日 病房住院期間之護理記錄,可知原告一再拒絕依照醫療臨床 應有之傷口照護方法予以照顧施陳招治,有違背主治醫師醫 囑之情形。且施陳招治111年6月25日至臺大醫院急診,於該 22日急診觀察期間,原告即慣行多次反覆拒絕醫師護理師之 醫囑與護理行為。被告均依事實記載於病歷,無原告所稱之 不實記載。原告起訴事實,均與實際事實不符,更無侵害原 告人格權或其他權利與利益之情事等語。並聲明:⒈原告之 訴駁回。⒉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被告陳冠誠則答辯:  ㈠伊為施陳招治於臺大醫院復健科病房住院期間之主治醫師, 原告所指111年7月19日、22日病歷,及7月26日18時16分交 班紀錄乃醫師業務上或通常業務過程所須製作之紀錄文書具 有高度證明力,原告並未證明前開病歷、交班紀錄有顯有不 可信之情況,自不得空口主張上開病歷與交班紀錄所載內容 不實,更不能僅因原告不滿該等記載內容即認貶損原告之名 譽。且前開記載並未公諸於眾,亦係以「her family」、「 her family member」代稱家屬,而未曾指名道姓指稱原告 ,更難認原告因前開記載內容而致其社會評價遭到貶損。況 依施陳招治住院期間之護理紀錄記載內容可知,施陳招治家 屬確實有其用藥之堅持,也確實存在因為其家屬堅持致使施 陳招治常被以違背她的醫療班組意見的技巧照顧之情形,就 餵食方式,施陳招治之家屬也確實被重複教導過但未被聽從 ,此與111年7月19日、22日病歷,及7月26日18時16分交班 紀錄內容相符。  ㈡再者,被告皆有親自到場為施陳招治診察,亦有親自查看施 陳招治傷口與相關症狀,並無違反醫師法第11條之情形。而 就病歷中所載「由於家屬的堅持,施陳招治常被以違背她的 醫療班組意見的技巧照顧」等語,顯然並非作出醫療選擇所 需之醫療資訊,並不在需告知範圍,自與醫師法第12條之1 規定無涉。被告並無原告所稱違反醫師法第11條、第12條之 1或其他法規之情形,且實則此部分亦與被告有無侵害原告 名譽權無關。  ㈢其餘答辯與被告黃薇臻相同等語。  ㈣並聲明:⒈原告之訴駁回。⒉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 告免為假執行。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   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者   ,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 第195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侵權行為法上所稱侵害他人之「 名譽」,係指對他人就其品行、德行、名聲、信用等的社會 評價,名譽有無受損害,應以社會上對個人評價是否貶損作 為判斷之依據(最高法院90年台上字第646號判決意旨參照 )。再者,侵害名譽權而應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者,須 以行為人意圖散布於眾,故意或過失詆毀他人名譽為必要, 蓋如此始有使他人之名譽在社會之評價受到貶損之虞(最高 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664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原告之母施陳招治自111年7月11日至7月26日於○○醫院復健部 病房住院,期間被告黃薇臻為復健病房住院醫師,被告陳冠 誠為其復健病房之主治醫師;被告於施陳招治之病歷有為如 附表所示之登載,為兩造所不爭執,應堪認定。  ㈢查被告如附表所示病歷之記載,係因執行醫治、照護本件病 患之醫療上業務時,基於醫療目的之需求而為之相關記載, 並非公開之文書,且僅為負責照顧病患之醫療人員,於其醫 療、照護目的之必要範圍內而可能閱讀,是已難認為相關醫 療紀錄之人員,就病歷之記載內容有意圖散布於眾之意思存 在,則依上開說明,已難認為附表病歷之相關記載有符合名 譽權之侵害係以「行為人意圖散布於眾」為要件。  ㈣又附表所示病歷記載,既係因執行醫治、照護本件病患之醫 療上業務,因醫療目的需求而為,且關於病患之家屬係以「 her family」、「her family member」稱之,而非記載原 告之姓名,更見上開記載之重點在於醫療上對於病患照護所 生情形及需注意之相關事項為記錄,以達完善醫療照護病患 之目的,其目的並非在於指明、指摘「病患家屬」究竟做了 何事,自難認有指摘或傳述詆毀病患家屬之名譽之意思。是 原告主張前開記載內容致其社會上之評價遭到貶損,已難認 有據。況且,附表所示病歷之記載並未有「原告姓名」,亦 未提及其他足資特定原告身分之資訊,原告指稱上開記載已 造成其名譽之損害,更難遽予採憑。至原告主張111年7月26 日至8月30日內科部病歷上有記載「key」son(Rehab VS施偉 立)(本院卷一第81、83、85至87、100、103頁),惟此為 病患於7月26日中午轉至內科部病房(參本院卷一第75頁111 年7月26日內科部入院紀錄及第254頁護理過程紀錄)後之內 科部病歷,記載病患之「key person(主要聯絡人)」為原 告,並非係被告於登載附表之病歷內容時亦記載原告姓名, 難認被告之記載有指明原告之意思。且被告所載「her fami ly」等語,難認閱覽病歷者即足以辨別「her family」即指 涉內科部病歷上記載之「key」之人。 ㈤原告又主張被告使用「insist」用語,而「insist」之意為 「堅決地表示或強烈地要求,尤其當他人不同意或反對你所 說的」,乃較尖銳情緒化字眼,故被告所為「她的家屬……in sisted繼續只用fucidin開放的照護傷口」,係對原告輕蔑 、不尊重、不齒、憎惡、侮辱之意,而使原告社會評價嚴重 貶損。然所謂「堅持」僅為中性描述用語,難認有何原告所 主張輕蔑、侮辱之意。同理,附表編號2記載亦僅為描述性 內容,亦無有何原告所主張係對原告諷刺、嘲笑、嗤之以鼻 、輕蔑、不尊重、不齒、憎惡、侮辱之意思。  ㈥按除前三條之情形外,下列文書亦得為證據:一、除顯有不 可信之情況外,公務員職務上製作之紀錄文書、證明文書。 二、除顯有不可信之情況外,從事業務之人於業務上或通常 業務過程所須製作之紀錄文書、證明文書。三、除前二款之 情形外,其他於可信之特別情況下所製作之文書,刑事訴訟 法第159條之4定有明文。復按從事業務之人於業務上或通常 業務過程所須製作之紀錄文書,因係於通常業務過程不間斷 、有規律而準確之記載,且大部分紀錄係完成於業務終了前 後,無預見日後可能會被提供作為證據之偽造動機,其虛偽 之可能性小,原則上自得為證據,反對之一方必須證明該文 書顯有不可信之情況,始能排除該文書作為證據(最高法院 95年度台上字第5026號、94年度台上字第4584號刑事判決意 旨參照),揆諸上開說明,原告主張附表所示病歷紀錄不實 ,已難遽採。此外,依施陳招治111年7月11日至7月26日住 院護理記錄所載,確有病患家屬多次拒絕依醫療團隊意見為 相關照護及拒絕護理人員協助病患之換藥及清理,有護理紀 錄可按(本院卷一第249至254頁)。其中例如有:⒈111年7 月11日21時26分(本院卷一第249頁):「家屬拒絕奶袋使用… …家屬堅持使用紙巾墊在臀部,不使用尿布」。⒉111年7月18 日14時21分(本院卷一第251頁):「班内照顧者拒絕護理師 協助換藥,告知醫師,醫師表示以照顧者換藥方式為主」。 ⒊111年7月21日19時26分(本院卷一第252頁):「家屬……會協 助翻身只是姿勢擺位會依自己想做的執行」。⒋111年7月22 日3時51分(本院卷一第252頁):「……預協助翻身及擺位但兒 子有其看法予以尊重」,13時29分(本院卷一第252頁):「 但鼓勵每兩小時更換姿勢以減壓,照顧者拒絕,予尊重」。 ⒌111年7月23日20時21分(本院卷一第253頁):「……但協助執 行IH時都是採半坐臥姿勢不是側躺姿勢續觀察,有時傷口處 敷料髒掉要協助更換會拒絕,還會質疑醫護人員並未將傷口 協助處理好,偶會在灌食時讓病人側臥未將床頭搖高,都需 提醒之但照顧者會有自己的作法。」⒍111年7月24日11時36 分(本院卷一第253頁):「照顧者協助翻身時會將病人俯臥 在床上,聲稱有助於姿位引流,中午IH完後協助抽痰時,表 示拒絕,鼓勵協助執行被動關節運動,照顧者表示了解,但 仍會有自己的做法」,19時8分(本院卷一第253頁):「鼻胃 管存,家屬都採姿位性引流表示要引流痰出來,但是床仍是 平的,協助灌藥時會將床頭搖高,右髖處傷口會自行塗抹藥 物不配合更換敷料,身上敷料很髒仍是不願意更換,……,管 灌時要協助將管路沖乾淨會說我們都餵食太多水分,給予解 釋目的仍堅持己見」。⒎111年7月25日14時27分(本院卷一第 253頁):「照顧者不讓護理師黏貼泡棉及使用蜜式純藥膏, 僅讓護理師清潔傷口及拍照記錄,……灌藥時不願意讓護理師 灌水,持續表示灌太多水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已解釋並澄清 ,照顧者仍然認為不需要這麼多水」。⒏111年7月26日12時2 5分(本院卷一第254頁):「9:30發現照顧者予病人平躺灌奶 ,觀察無嗆咳、無發紺情形,Monitor顯示血氧為97%,立即 予以床頭搖高並給予衛教灌奶注意事項;10:34分巡視時臉 色蒼白,血壓測不到,無脈搏、GCS : E1M1V1,Monitor顯 示血氧為45%,立即按鈴通知醫師並給予抽痰,抽出多量奶 及奶塊,抽出後血氧約79%,……」,12時40分(本院卷一第25 4頁):「此次因7/26兒子協助管灌,探視發現病人呈趴臥狀 ,協助翻身後發現病人意識不清,口鼻皆是奶,SpO2:38~4 5%,無脈搏,call 9595,EKG:PEA,予壓胸急救插管,…… 」,則依上情,亦難認為附表病歷之記載為不實。 五、綜上所述,原告主張被告侵害其名譽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 關係,請求被告連帶賠償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明亦失所附麗, 爰併予駁回之。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於 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 七、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黃愛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林姿儀 附表: 編號 文書 內容 證據出處 1 111年7月19日病歷 her family……insisted in keeping open care with fucidin applied only(中譯:她的家屬……堅持繼續只用fucidin開放的照護傷口) (本院卷 一第41頁) 2 111年7月22日病歷、111年7月26日18時16分交班紀錄 Her family advocated bullous pemphigoid rather than pressure injury in terms of the new lesion, and insisted on applying fucidin only with open wound care(中譯:關於新的病灶,她的家屬倡議大疱性類天疱瘡而非壓力損傷,並堅持只用fucidin開放的照護傷口) (本院卷一第48、68頁) 3 111年7月26日18時16分交班紀錄 Of note, she was often taken care of with techniques contradicting her medicalteam’s opinion due to her family member’s insistence. Avoiding prone positionduring feeding was repetitively instructed before, but ignored. In the morning on 7/26, she was discovered in prone position again during feeding. After about 30 minutes later when the nurse went to check on her again, profound desaturation(SpO2~45%) was discovered (中譯: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她的家屬堅持,她常被以違背她的醫療班組意見的技巧照顧。餵食時避免趴臥德位置在之前被重複教導過,但不被聽從。7/26早晨,她又被發現餵食時再次趴臥的位置。約30分鐘後,當護理師再去查看她時,發現深度氧氣飽和度下降【SpO2~45%】) (本院卷一第68頁)

2025-03-21

TPDV-113-醫-44-20250321-2

審簡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毀損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審簡字第1722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士瑋 上列被告因毀損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緝字第397 5號),而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判決如下 :   主 文 李士瑋犯毀損他人物品罪,處拘役貳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及應適用法條,除證據部分另補充「被 告李士瑋於本院訊問程序中之自白」、「本案大門遭破壞之 照片1份」外,其餘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僅因不滿告訴人欠債不 還,竟恣意毀損告訴人居處樓下之鐵門,法治觀念淡薄,並 造成告訴人財物上之損失,行為實有不該,兼衡被告犯罪之 動機、目的、手段、告訴人所受之損失,暨其素行(有被告 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自陳智識程度、家庭經濟及生活狀 況,以及被告犯後坦承犯行,惟尚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或賠 償損失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 之折算標準,以資懲儆。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 法 官 朱學瑛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許維倫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54條 毀棄、損壞前二條以外之他人之物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 公眾或他人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千元以下罰金 。 附件: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緝字第3975號   被   告 李士瑋  上列被告因毀損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李士瑋因不滿林姿儀欠債不還,竟基於毀損犯意,於民國11 2年12月19日中午12時14分許,在新北市○○區○○路0號前,以 腳踹林姿儀居處樓下之鐵門,造成該鐵門門鎖壞損而致令不 堪使用。嗣經林姿儀調閱監視器畫面,並報警處理,始悉上 情。 二、案經林姿儀訴由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蘆洲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李士瑋於警詢及偵查中均坦承不諱 ,核與告訴人林姿儀於警詢之指述情形大致相符,並有監視 器畫面截圖在卷可佐,可認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嫌 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李士瑋上開所為,係犯刑法第354條之毀損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4  日              檢 察 官 劉哲名

2025-03-18

PCDM-113-審簡-1722-20250318-1

司促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7403號 債 權 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債 務 人 林姿儀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捌萬壹仟玖佰肆拾參元,及其 中新臺幣柒萬玖仟貳佰貳拾貳元,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 三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五計算之利息,當期 (月)繳款發生延滯時,計付違約金新臺幣(下同)參佰元;連 續二個月發生繳款延滯時,第二個月計付違約金肆佰元,連 續三個月發生繳款延滯時,第三個月計付違約金伍佰元,惟 每次連續收取期數最高以三期為上限,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 新臺幣伍佰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 ,不附理由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一)緣債務人林姿儀於民國向聲 請人請領信用卡使用(:NO:0000000000000000),依約定 債務人得於該信用卡特約商店刷卡消費或向指定辦理預借現 金之機構預借現金。債務人應於當期繳款截止日前向聲請人 清償,逾期應自各筆帳款入帳日起給付按年息15%計算之利 息,並依帳單週期收取違約金,惟每次連續收取期數最高以 三期為上限,違約金之計算方式為:當期(月)繳款發生延滯 時,計付違約金300元;連續2個月發生繳款延滯時,第2個 月計付違約金400元,連續3個月發生繳款延滯時,第3個月 計付違約金500元,有預借現金者則應另給付依照每筆預借 現金金額之3.5%加上新臺幣100元計算之手續費,此有債務 人親簽之信用卡申請書可稽(證一)。 (二)詎債務人自 請領信用卡至114年01月29日止共計消費簽帳新臺幣81,943 元整未按期給付,其中新臺幣79,222元為自民國起至民國11 4年01月29日之消費款,新臺幣2,721元為循環利息,新臺幣 0元為違約金。故依民事訴訟法第508條規定,聲請貴院就前 項債權,依督促程序,對債務人發支付命令,促其清償。 釋明文件:信用卡申請書影本、應收帳務明細表、信用卡約 定條款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世鵬 附註: 一、債權人收到支付命令後,請即時核對內容,如有錯誤應速依 法聲請更正裁定或補充裁定。 二、嗣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三、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不必另 行聲請。

2025-03-18

TCDV-114-司促-7403-20250318-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代位分割遺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4464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陳有延 謝宇森 被 告 林桂敏 林錦翌 兼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林明賢 被 告 林淑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代位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1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林明輝及被告公同共有如附表一所示遺產,依附表二所示應 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二、訴訟費用之負擔如附表二「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欄所示。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原告之債務人林明輝(即受告知人)前向原告請 領信用卡使用並申辦信用貸款,詎其並未依約繳款,就信用 貸款部分原告已取得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36937號債權憑證 ,再加計信用卡債權,林明輝共積欠原告694,972元及所生 利息、違約金。林明輝之被繼承人林李芳雪於民國112年10 月14日死亡,留有如附表一所示遺產(下稱系爭遺產),並由 林明輝及被告共5人為全部繼承人,並應平均繼承。因林明 輝怠於行使其請求分割遺產之權利,使原告無從自此獲償, 原告為保全債權,爰依民法第242條之規定,代位請求分割 公同共有之遺產。並聲明:林李芳雪所遺如附表一所示遺產 ,應依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二、被告則答辯:林明輝有向林李芳雪借款,並另以林李芳雪名 下附表一土地及編號1建物(下合稱系爭不動產)設定最高限 額抵押權,向訴外人新北市中和地區農會(下稱中和農會)及 黃貴嫃借款。且中和農會之借款部分由林明輝取得,惟由林 李芳雪擔任保證人及提供抵押物擔保,雙方間確有借貸關係 。嗣中和農會聲請拍賣抵押物,經本院111年度司拍字第273 號裁定准予拍賣系爭不動產,則林明輝對中和農會所積欠之 本金4,746,447元及所生之利息、違約金,以及對黃貴嫃設 定最高限額抵押權為120萬元之債務,即係由林李芳雪之財 產為其清償,林李芳雪即承受對林明輝之債權。林明輝既對 林李芳雪負有債務,依民法第1172條規定,即應先就林明輝 對林李芳雪所負債務數額全數扣還後,方得計算其可分得之 遺產。惟林明輝於扣還債務額後,除不應再受分配外,更應 返還不足額分配予其他繼承人,其已無權利就林李芳雪之遺 產參與分割,是縱使將遺產裁判分割,亦應僅由除林明輝外 之其他繼承人平均分配,而不包含林明輝,原告主張由林明 輝及被告4人平均繼承遺產,顯無理由。又被告並未向原告 借款,且林李芳雪亦非林明輝向原告借款之保證人,是本件 訴訟費用應由原告自行向林明輝請求,不應由被告負擔等語 。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其對林明輝存有上開債權,林明輝與被告為林李芳 雪之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系爭遺產等情,有本院113司執 子字第36937號債權憑證、信用卡申請書及信用卡月結單、 繼承系統表、林李芳雪戶籍謄本(除戶部分)、被告及林明輝 戶籍謄本、財政部臺北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土地登記 謄本、地籍異動索引、土地登記申請書及登記清冊、建物第 一類登記謄本、未保存登記建物登記公務用謄本等件為證( 本院卷第15至101、125至137、157至167、227頁),被告亦 未爭執上情,堪信為實。  ㈡按債務人怠於行使其權利時,債權人因保全債權,得以自己 之名義,行使其權利,但專屬於債務人本身者,不在此限。 前條債權人之權利,非於債務人負遲延責任時,不得行使, 但專為保存債務人權利之行為,不在此限,民法第242條、 第243條分別定有明文。此項代位權行使之範圍,就同法第2 43條但書規定旨趣推之,並不以保存行為為限,凡以權利之 保存或實行為目的之一切審判上或審判外之行為,諸如假扣 押、假處分、聲請強制執行、實行擔保權、催告、提起訴訟 等,債權人皆得代位行使(最高法院69年臺抗字第240號判 決意旨參照)。原告為林明輝之債權人,林明輝積欠債務遲 未清償,業如前述,林明輝繼承系爭遺產本得用以清償原告 之債務,卻怠於行使分割權利,致原告上開債權無法受償, 復酌以林李芳雪之遺產未見有何依法律規定或依契約訂定不 得分割之情形,則原告主張為保全其債權,依民法第242條 規定代位林明輝行使請求分割遺產之權利,訴請裁判分割被 繼承人林李芳雪之遺產,自屬有據,應予准許。  ㈢就系爭遺產之分割,被告雖辯稱:林李芳雪因擔保林明輝之 債務,以系爭不動產設定抵押權予抵押權人中和農會及黃貴 嫃,嗣經中和農會聲請拍賣抵押物,經本院111年度司拍字 第273號裁定准予拍賣,則依民法第879條規定,林李芳雪即 承受中和農會及黃貴嫃對林明輝之債權。又向中和農會借款 且實際取得款項之人均為林明輝,林李芳雪擔任保證人及提 供名下系爭不動產設定抵押,足可認定二人間有借貸關係存 在。又依本院112年度審訴字第2371號刑事判決第5頁之㈤所 記載,可證明林明輝一直向林李芳雪借款。是本件自應依民 法第1172條規定,將林明輝所積欠林李芳雪之數額予以扣還 ,而不得逕以應繼分平均計算林明輝可得遺產等語,並提出 本院111年度司拍字第273號民事裁定、本院民事執行處113 年8月11日函及上開刑事判決為佐(本院卷第319至351頁)。 然查:  ⒈擔任保證人或提供名下財產擔保他人借款之可能原因諸多, 本無從僅因為他人擔任保證人或提供財產設定擔保,即逕認 雙方間有借貸關係存在,是被告以林李芳雪擔任林明輝借款 之保證人或提供系爭不動產為物上保證一事,主張林李芳雪 及林明輝間有借貸關係存在,尚難採憑。  ⒉再者,民法第879條第1項規定,為債務人設定抵押權之第三 人,代為清償債務,或因抵押權人實行抵押權致失抵押物之 所有權時,該第三人於其清償之限度內,承受債權人對於債 務人之債權。查系爭不動產為林李芳雪之遺產,現為林明輝 及被告公同共有,另系爭不動產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時亦 尚未拍定,為被告陳明在卷(本院卷第374頁)。是並無「林 李芳雪」因抵押權人實行抵押權,致失抵押物即系爭不動產 之所有權之情事發生,縱使將來系爭不動產經拍定,係當時 之抵押物所有權人失去抵押物之所有權,而承受抵押權人對 林明輝之債權之問題。被告以聲請拍賣抵押物之裁定,認林 李芳雪已承受抵押權人對林明輝之債權,故林李芳雪對林明 輝已有債權存在,實有誤會。  ⒊另被告所指本院112年度審訴字第2371號刑事判決第5頁之㈤記 載:被告林桂敏以證人身份證述:林明輝前有入監紀錄,又 一直向母親林李芳雪借錢,還會請母親林李芳雪拿權狀給林 明輝借錢等語(本院卷第337頁),此僅被告林桂敏個人之陳 述內容,被告復未提出其他證據證明林明輝與林李芳雪間有 借款關係存在,自無從採認。  ⒋據上,被告抗辯林明輝對林李芳雪有債務存在,於遺產分割 時應依民法第1172條規定扣還債務數額等語,難認有據,自 無從採認。  ㈣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 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 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151條、第1164條定 有明文。又遺產之公同共有係以遺產之分割為其終局目的, 而以公同共有關係為暫時的存在。在公同共有遺產分割自由 之原則下,民法第1164條規定,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 ,該條所稱之「得隨時請求分割」,依同法第829條及第830 條第1項規定觀之,自應解為包含請求終止公同共有關係在 內,俾繼承人之公同共有關係歸於消滅而成為分別共有,始 不致與同法第829條所定之旨趣相左,庶不失繼承人得隨時 請求分割遺產之立法本旨(最高法院93年度臺上字第2609號 判決意旨供參)。再按公同共有物分割之方法,除法律另有 規定外,準用關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 行之;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 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 命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 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 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 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 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30條第2項、第824條第1項及第 2項亦分別定有明文。本院斟酌系爭遺產之性質、經濟效用 及繼承人之利益等情事,認附表一所示遺產,按如附表二所 示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為適當。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242條、第1164條之規定,代位林 明輝請求就林李芳雪之系爭遺產為分割,為有理由,並應依 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五、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事件涉訟,由敗訴 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 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查 裁判分割遺產之形成訴訟,法院決定遺產分割之方法時,應 斟酌何種分割方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全體 繼承人之利益,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受原告聲明之拘 束,亦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本件原告代位林明輝請求裁 判分割遺產為有理由,共有之繼承人均蒙其利,關於訴訟費 用之負擔,以全體繼承人各按其法定應繼分比例負擔,較屬 公允;而原告之債務人即被代位人林明輝應分擔部分即由原 告負擔之。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於 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 七、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黃愛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林姿儀 附表一: 遺產 土地 地號 權利範圍 1 臺北市○○區○○段○○段000地號土地 20分之1 2 臺北市○○區○○段○○段000地號土地 4分之1 3 臺北市○○區○○段○○段000地號土地 4分之1 建物 建號 權利範圍 1 臺北市○○區○○段○○段000○號(即門牌號碼臺北市○○區○○路0段00巷0號) 全部 2 臺北市○○區○○段○○段0000○號(即門牌號碼臺北市○○區○○路0段00巷0號未登記部分) 全部 動產 1 第一商業銀行景美分行帳號00000000000存款1元 附表二: 編號 林李芳雪之繼承人 應繼分比例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林明輝(被代位人) 1/5 1/5(由原告負擔) 2 林桂敏 1/5 1/5 3 林錦翌 1/5 1/5 4 林淑惠 1/5 1/5 5 林明賢 1/5 1/5

2025-03-14

TPDV-113-訴-4464-20250314-2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985號 原 告 青上化工廠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和成 訴訟代理人 林延勲律師 被 告 富利香港有限公司(FULLY HONG KONG LIMITED) 兼 法定代理人 陳建福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雅珍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1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民事事件,涉及香港或澳門者,類推適用涉外民事法律適 用法。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未規定者,適用與民事法律關係 最重要牽連關係地法律,香港澳門關係條例(下稱港澳條例 )第38條定有明文。所稱涉及香港或澳門,係指構成民事事 件事實,包括當事人、法律行為地、事實發生地等連繫因素 ,與香港或澳門具有牽連關係者而言(最高法院103年度台 上字第1415號判決意旨參照)。又關於涉及香港之涉外事件 之國際管轄權誰屬,港澳條例及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固未明 文規定,惟受訴法院仍得就具體情事,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 之規定,以定其訴訟之管轄。經查,本件被告富利香港有限 公司(下稱富利公司),為於香港地區設立登記之法人,有該 公司之公司資料在卷可考(本院卷第21頁),具有涉外因素。 而本件原告主張被告向本院民事執行處聲請強制執行屬侵權 行為,侵權行為發生地即為本院轄區,則類推適用我國民事 訴訟法第15條之規定,本件侵權行為地即本院即有管轄權, 被告所辯因富利公司登記於香港,我國法院就本件無管轄權 等語,尚不足採,合先敘明。 二、原告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追加請求被告富利公司給付不當 得利新臺幣(下同)1,778,154元及利息之部分(本院卷第111 、129頁),該部分追加不合法,另經本院裁定駁回(詳如 該裁定),併予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陳建福為被告富利公司之董事。又被告富利公司前向原 告提起返還借款訴訟,經本院111年度重訴字第240號判決( 下稱前案判決)命原告應給付人民幣2,335萬元及按週年利率 5%計算之利息(下稱系爭款項)予被告富利公司,原告並依該 判決諭示提存103,090,250元為擔保(下稱系爭提存款)免為 假執行(112年度存字第930號提存書,下稱系爭提存書), 嗣經臺灣高等法院於112年11月1日以112年度重上字第516號 判決駁回原告上訴而告確定。  ㈡原告於112年11月29日寄發存證信函予被告富利公司,表明以 系爭提存款清償前案判決命給付本金部分,就利息部分則洽 商得否分期清償,經被告富利公司112年12月4日回函表示不 同意分期給付利息,且利息應計至清償日止,並要求原告將 應償還款項提存由被告富利公司自行領取。原告再於112年1 2月8日寄發存證信函表示同意由被告富利公司逕行領取系爭 提存款,並於同年月7日,將計至當日止之利息人民幣1,614 ,668元(扣除稅20%後),匯入被告富利公司之帳戶。嗣被告 富利公司指定將利息款項匯入其台新國際商業銀行香港分行 之帳戶,原告於112年12月19日接獲退匯後,於當日即匯入1 ,614,668元至上開被告富利公司指定帳戶,是原告就前案判 決所命應給付之數額已全部清償完畢。  ㈢嗣被告陳建福於113年1月30日以被告富利公司之名義,向本 院民事執行處聲請對原告系爭提存款強制執行。後竟於113 年3月7日,被告再就人民幣2,335萬元加計利息及執行費用 等之全部債權額,對原告之帳戶內臺幣、外幣存款聲請追加 強制執行,致原告銀行帳戶內共31,400,894元,及美金5,56 7,651.2元遭扣押。  ㈣原告前以112年12月8日存證信函函覆同意本金之清償方式由 被告富利公司自行領取系爭提存款,並另清償利息後,被告 富利公司僅於112年12月12日函請原告匯款至指定帳戶,然 就本金之清償方式、利息金額等均未再表示意見,足認被告 富利公司就原告應給付款項之清償方式,已有默示同意存在 。又被告富利公司未爭執利息金額,足徵被告富利公司認原 告已完成清償。則兩造間已有上開清償約定,且原告已完成 清償之情形下,被告陳建福卻仍以被告富利公司名義向法院 聲請強制執行原告名下銀行帳戶內款項,致原告資產受法院 之扣押而生名譽及信用之損害,且更於被告富利公司已收受 人民幣1,614,668元之利息下,仍待原告向執行處聲明異議 後,始向法院陳報有收受利息之事實。被告陳建福所為,構 成誹謗、妨害信用及詐欺取財未遂,自屬故意不法侵害原告 之商譽及信用,且違反刑法此保護他人之法律,又被告陳建 福係藉被告富利公司名義遂行上開行為,被告二人自應依民 法第184條第1項、第184條第2項、第185條第1項等規定,連 帶對原告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  ㈤又雙方就系爭款項之清償方式已有約定,被告富利公司未依 約定受領原告清償,反為上述不法侵權行為,業屬可歸責於 被告富利公司之給付不能,亦應依民法第226條第1項負債務 不履行損害賠償責任。被告陳建福身為負責人,依公司法第 23條第2項規定,亦應與被告富利公司,連帶對原告負債務 不履行損害賠償責任。  ㈥原告因商譽及信用受損所受之財產上損害包含:  ⒈緊急融資利息支出:原告因帳戶遭扣押緊急向銀行融資2億元 ·支出利息金額1,448,767元。  ⒉應減少未減少之利息成本:原告因商譽及信用受損,與往來 銀行續約時之續約額度與條件也產生損失。因突受法院強制 執行之故,就原告向第一商業銀行林園分行融資,在未來三 年內難以爭取降息,此部分融資利息成本額外增加300萬元( 借款本金8億元 ×0.125%×3)。另原告向台新銀行法金部未來 三年融資利率亦受影響,此部分融資利息成本額外增加438 萬元(融資額度5.84億元×0.25%×3)。合計原告共受有738萬 元之應減少未減少之利息成本損害。  ⒊產能受損所生營業收入之損失:原告本預計於今年進行生產 線轉型升級,然因資金突遭扣押,計畫被迫延後。如依原計 畫進行升級後,原告擁有8套爐生產設備,預計每套爐每日 可增1噸之硫酸鉀,單以今年度下半年184日計,原告共損失 1,472噸(1噸×8套爐×184日)之產能,以目前硫酸鉀市價每公 噸600美元計算,原告受有營業收入損失28,262,400元(匯率 以1:32計算)。  ⒋原告因商譽及信用受損,所生之財產上損害共計37,091,167 元(計算式:1,448,767元+738萬元+28,262,400元)等語。  ㈦並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37,091,167元,及自起訴狀繕 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⒉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答辯:原告未曾將系爭款項之本金給付被告,而系爭 提存款本為擔保提存而非清償提存,被告欲以系爭提存款受 償,本應經由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程序方得為之。且僅就存 證信函來文,並無從證明雙方有清償之約定,遑論任何清償 債務默示合意,兩造間並無任何清償之約定存在。原告於11 2年12月19日將利息人民幣1,614,668元匯入並未通知被告, 且該給付僅給付部分利息,尚有其他利息金額未清償,原告 所為給付並未就系爭款項已為清償。原告依法聲請強制執行 ,並無不法等語。並聲明:⒈原告之訴駁回。⒉如受不利判決 ,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前案判決判命原告應給付被告富利公司人民幣2,335萬元及自 111年3月1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並 命原告得以103,090,250元為被告富利公司供擔保免為假執 行。經原告以上開數額供擔保免為假執行並提起上訴後,經 高等法院駁回上訴而已告確定。被告富利公司於113年1月30 日向本院執行處聲請就原告系爭提存款聲請強制執行(本院 卷第41頁),再於113年3月7日就包含前案判決之本金、利 息、執行費用及第一審裁判費追加請求對原告銀行帳戶之資 產等強制執行(本院卷第43頁)等節,為兩造所不爭執,復 有本院依職權調取之113年度司執字第21690號執行卷宗可按 ,此部分事實堪以認定。  ㈡原告主張其於112年12月8日存證信函函覆同意系爭款項其中 本金之清償方式由被告富利公司自行領取系爭提存款,另已 於同年月7日,將計至當日止之利息人民幣1,614,668元(扣 除稅20%後)匯入被告富利公司帳戶。被告富利公司僅於112 年12月12日傳真原告表示將利息改匯至其他指定帳戶,而嗣 於同年月19日已逕受領原告所匯出之利息。而就本金之清償 方式、利息金額(涉及計算截止日之認定)等,均未再表示 意見,足認被告富利公司就原告應給付款項之清償方式,已 有默示同意。又被告富利公司未爭執利息金額,可證被告富 利公司認原告同意該公司自行領取系爭提存款且匯付利息時 ,原告已完成清償。則兩造間既有上開清償約定,原告已完 成清償,被告仍對原告名下銀行帳戶款項聲請強制執行,已 構成侵權行為及債務不履行等語,固提出112年11月29日、1 12年12月8日之存證信函、被告112年12月4日之律師函、被 告112年12月12日傳真、原告112年12月7日及同年月19日匯 款憑據(本院卷第21至40頁)。然查:  ⒈原告112年11月29日寄發存證信函予被告:「㈠就人民幣2,335 萬元部分:因本公司於112年4月13日曾於台灣台北地方法院 提存所提存新台幣103,090,250元整,此筆提存款項可直接 交由貴公司領取或本公司領取後立即交付……。㈡就自111年3 月1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部分:此筆利息 部分,部分可由前開提存所所給付之利息抵扣外(若有), 不足部分,因利息金額龐大,……,本公司擬已分____期方式 為給付,並開立支票……。㈢5%利息計算截止日:……本公司擬 以12月31日作為5%利息計算截止日」(本院卷第27至30頁) 。  ⒉經被告112年12月4日函復:「㈡有關旨揭借款……之利息部分, 富利香港有限公司不同意分10期之方式為給付,以及利息計 算截止日請計算支付至本金全部清償日止,富利香港有限公 司不同意以民國112年11月30日抑或112年12月31日(因來函 之日期不一致)作為5%利息計算之截止日。㈢請青上化工廠股 份有限公司將欲清償之款項提存於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提存所 ,本公司將自行前往辦理領取提存款之手續等語」(本院卷 第31至32頁)。  ⒊原告112年12月8日存證信函再回以:「……所命給付本金人民 幣2,335萬元部分,本公司同意貴司前揭來函……,請貴司自 行向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提存所辦理領取(案號:112年存字 第930號)。㈡另就上開判決所命給付自111年3月17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部分,本公司已於112年12月7 日匯付人民幣2,018,336元(631天之利息)予貴司(第一銀行 香港分行帳號……)。㈢另依本國所得稅法規定,……,因此,本 公司實際匯入貴公司之帳戶金額為人民幣1,614,668.8元,… …」(本院卷第33至36頁)。另原告主張被告有於112年12月 12日傳真原告,請原告將2,335萬元利息匯入被告指定之銀 行帳戶,則有原告所提出之傳真可按(本院卷第34頁)。  ⒋首先,就系爭提存書所提存款項係原告為免於前案判決假執 行所為之提存,為擔保提存,有原告所提出系爭提存書可按 (本院卷第25頁),復為兩造所不爭執。則被告富利公司無 從自行提領,本必須依法為強制執行而取得系爭提存款,此 情亦為被告陳明在卷(本院卷第130頁),而原告亦未否認 此情。是在被告富利公司尚未強制執行取得款項前,原告並 無對被告富利公司為清償。原告認其於112年12月8日存證信 函中表示請被告富利公司自行向本院提存所辦理領取系爭提 存款,即認其已完成本金債務之清償,或認為被告富利公司 認同原告已完成本金之清償,實屬原告個人主觀想法,於法 無據。再者,就利息部分,被告富利公司已於112年12月4日 函文中明確表示利息需支付至本金全部清償日止,而原告雖 有匯付原告利息人民幣1,614,668元(本院卷第36、39頁, 原告利息計算至112年12月7日,並於該日匯款,後因退匯再 於同年月19日匯付被告其他帳戶相同金額),然當時尚未清 償本金,已如前述,是原告所給付被告富利公司之利息亦顯 有不足。據上說明可知,被告富利公司於113年1月30日、3 月7日對原告為強制執行時,原告確未對被告富利公司清償 本金且僅給付部分利息,則被告富利公司於113年1月30日、 3月7日就其本金、利息債權、執行費用及一審裁判費,對系 爭提存款及原告名下銀行帳戶資產聲請強制執行,係依法行 使其權利,難認有何不法。原告主張被告有侵權行為或債務 不履行,均難採認。另就原告於112年12月19日雖有匯款予 被告富利公司人民幣1,614,668元,然並未有通知被告富利 公司其已匯款,原告稱被告富利公司不可能不知等語,並無 所據,尚難採認。是亦難認有原告所主張被告富利公司已收 受人民幣1,614,668元之利息,卻仍待原告向執行處聲明異 議後,始向法院陳報收受利息之事實乙節。  ⒌原告另主張:被告富利公司於收受原告112年12月8日存證信 函後,除傳真告知利息匯款帳戶外,就本金之清償方式、利 息金額(涉及計算截止日之認定)等,均未再表示意見,被 告富利公司有默示同意原告提出之清償方案,且原告已依該 方案完成清償等語。然原告並未清償本金並僅支付部分利息 已如上述;且單純沉默並不等同於默示之意思表示,被告富 利公司收受前揭存證信函後,僅係單純沉默,而其傳真原告 匯款帳戶,亦僅係提供原告款項給付之方式,難認有何同意 原告自己主張之利息計算方式,更遑論被告富利公司早已於 112年12月4日函文中表明利息應給付至本金清償日止。而就 本金部分,更難認雙方間因此成立任何清償約定或是以原告 寄發112年12月8日存證信函即表示原告已為清償之意思存在 。原告此部分之主張,亦無可採。  ⒍據上,被告富利公司就其對原告之債權依法向法院聲請強制 執行,並無有何不法。則原告主張被告應連帶負擔侵權行為 損害賠償責任,並無理由。原告另主張被告富利公司未依清 償約定受領原告清償,應負擔債務不履行責任。而被告陳建 福身為負責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亦應與被告富 利公司,連帶對原告負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責任等語,然原 告與被告富利公司間並無有何原告所主張之清償約定存在, 業如前述,則原告此部分之主張,自均為無理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及債務不履行法律關係及公司法 第23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告給付37,091,167元及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明亦 失所附麗,爰併予駁回之。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於 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黃愛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林姿儀

2025-03-14

TPDV-113-重訴-985-2025031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