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法官迴避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20 筆)

聲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法官迴避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更一字第4號 聲 請 人 羅文斌 上列聲請人即自訴人因自訴被告桃園市警察局等瀆職等案件(本 院113年度上訴字第4016號)聲請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自訴人羅文斌(下稱聲請人)自訴 被告瀆職等案件(即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4016號案件),上 訴後由本院法官曾淑華、陳文貴、黃敏惠(下稱本案法官)審 理,自訴人因經濟困難無法委任律師為代理人,認本案法官 未開庭審理有包庇犯罪之嫌,爰聲請法官迴避等語。 二、按當事人依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2款聲請法官迴避,以有具 體事實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之情形為限;若僅對於法 官之指揮訴訟,或其訊問方法,有所不滿,不能指為有偏頗 之虞。又所謂偏頗之虞,係指法官與訴訟關係人具有故舊恩 怨等關係,其審判恐有不公平者而言;亦即以一般通常之人 所具有之合理觀點,對於該承辦法官能否為公平之裁判,均 足產生懷疑。且此種懷疑之發生,存有其完全客觀之原因, 而非僅出諸當事人自己主觀之判斷者,始足當之。至於訴訟 上之指揮乃專屬於法院之職權,對於當事人之主張、聲請, 在無礙於事實之確認以及法的解釋、適用之範圍下,法院固 得斟酌其請求以為訴訟之進行,但仍不得以此對當事人之有 利與否,作為其將有不公平裁判之依據,更不得以此程序之 進行與否,而謂有偏頗之虞,聲請法官迴避。次按自訴之提 起,應委任律師行之,刑事訴訟法第319條第2項定有明文。 又自訴人未委任代理人,法院應定期間,以裁定命自訴人委 任代理人,逾期未委任代理人,法院即應諭知不受理,上開 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29條 第2項、第343條、第307條亦有明文。又依同法第372條規定 ,對於原審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上訴時,第二審法院認其為無 理由而駁回上訴,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三、經查:  ㈠聲請人羅文斌自訴被告涉犯瀆職等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法 院以113年度自字第10號判決自訴不受理,聲請人不服提起 上訴,經本院以113年度上訴字第4016號案件審理(審判長 曾淑華、陪席法官陳文貴、受命法官黃惠敏),有其前案紀 錄表及本案電子卷證可考。  ㈡聲請意旨固稱:聲請人因經濟困難無法委任律師為代理人, 認本案法官包庇被告犯罪未開庭審理,因而聲請法官迴避等 語。惟經核閱本案電子卷證,聲請人提起本件自訴,因未委 任律師為代理人,經第一審法院於民國113年5月3日裁定命 自訴人於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選任律師為代理人,該裁定 向聲請人之戶籍地即桃園市○○區○○路0段000號為送達,因未 獲會晤應受送達人本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或受僱人, 而於同年5月10日寄存於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分局永安派 出所,該裁定業於同年0月00日生合法送達之效力,惟聲請 人仍未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已逾命補正之期間,乃不經言詞 辯論,而諭知不受理判決。聲請人提起上訴,因未委任律師 為代理人,自訴程序不合法,經本院於113年8月13日裁定命 聲請人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委任律師為代理人,該裁 定於同年8月21日送達聲請人,因不獲會晤應受送達人或有 辨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或受僱人,而於113年8月21日寄存於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分局永安派出所,嗣由聲請人於同年 8月21日親自向上開派出所領取,而於同日發生送達效力, 惟聲請人逾期仍未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其上訴不合法律上之 程式,乃駁回上訴,並不經言詞辯論為之,有上開第一審及 本院判決可參。是第一審法院及本院以聲請人已逾補正期間 仍未委任律師為自訴代理人,因而不經言詞辯論,未開庭審 理,即分別為不受理判決及駁回上訴,於法尚無不合。  ㈢依上開聲請意旨所指理由整體以觀,尚難認本案法官之審判 有何顯現出對聲請人偏頗、敵意之表徵,已達一般通常之人 所具有之合理觀點,對於本案法官能否為公平審判,足以產 生懷疑之程度。聲請意旨徒以本案法官未開庭審理,因認有 包庇被告之情,並未就本案法官有何刑事訴訟法第17條各款 應自行迴避事由,或審理本案有何足認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 之具體事實予以指摘、釋明,難謂非屬主觀之臆測判斷。至 本案法官不經言詞辯論而未開庭審理,核屬法院訴訟指揮之 職權行使,尚不能憑此逕認本案法官在客觀上有所偏頗,而 不能公平審判之情。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未釋明本案法官有刑事訴訟法第17條各款 所列應自行迴避而不自行迴避之情事,亦未舉出具體事證釋 明本案法官有何「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之情形,僅 憑聲請人個人主觀意見或臆測,聲請法官迴避,核與刑事訴 訟法第18條第1款、第2款所規定得聲請法官迴避之要件不符 ,揆諸前揭規定,本件聲請法官迴避,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廖建瑜                    法 官 林呈樵                    法 官 文家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翁伶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2025-03-21

TPHM-114-聲更一-4-20250321-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遷讓房屋等聲請法官迴避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213號 抗 告 人 上一國際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施梅櫻 訴訟代理人 謝銘仁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東成德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遷讓房 屋等事件,聲請法官迴避,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25日臺灣高 等法院裁定(113年度抗字第1105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依民事訴訟 法第495條之1第2項準用同法第466條之1第1項前段規定,應委任 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本件抗告人對於原法院113年度抗字第1105 號裁定提起再抗告,未委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經原法院以裁 定命於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該項裁定已於民國113年11月13日 送達,有送達證書可稽,至113年11月25日止,尚未據補正,原 法院因認其再抗告為不合法,以裁定駁回,經核於法並無違背。 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非有理由。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 、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王 怡 雯 法官 陶 亞 琴 法官 王 本 源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宜 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7   日

2025-03-20

TPSV-114-台抗-213-20250320-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法官迴避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30號 聲 請 人 即被告 薛惇予 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113年度上易字第467號), 聲請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薛惇予(下稱聲請人)涉犯妨 害公務案件,現由本院以113年度上易字第467號案件(下稱 系爭案件)審理中,然承審法官有下列偏頗情事:㈠對受刑 人存在嚴重偏見,僅憑受刑人身分即以「法學素養不足」否 准伊指定之辯護人,且在準備程序先諭知該駁回裁定「可以 提抗告」,俟伊提起抗告後卻以「本件不得抗告」予以駁回 ,顯然有意誤導,間接損害伊訴訟權益。㈡書記官未依承審 法官諭知記載上述「裁定你可以提起抗告」及「申請鑑定依 法要由被告負擔鑑定費用」等事項,使筆錄及卷載資料呈現 出貌似伊「法學素養不足」逕對不得抗告裁定提起抗告之假 象,難保最終不會成為對伊不利判決之素材。㈢伊針對「申 請鑑定依法要由被告負擔鑑定費用」一事提出「聲明疑義」 ,至今未收受該法條所憑何據?況伊在法院訊問時言明鑑定 費用應由事實審法院負擔,但筆錄未翔實記載上情,僅單方 面記載伊應訊內容,將來恐難真實呈現訊問過程,對伊侵害 顯非輕微、應予妥處詳查。㈣系爭案件承審法官從未與伊確 認,擅自將伊所提「聲明異議」改動(變造)為「抗告」後 駁回,直接侵害伊「聲明異議」之權利。㈤伊尚未取得密錄 器影像且未對鑑定結果表示意見,亦未表示並無其他證據聲 請調查,準備程序尚未完備,法院率將「準備程序」改為「 審理程序」,另以「個資」為由禁止伊錄製密錄器影片,於 法無據並侵害伊閱卷權利。上述各項違法行為已嚴重侵害伊 訴訟權益,據此主張承審法官具有如此明顯偏頗行為,遂聲 請法官迴避云云。 二、當事人遇有法官有前條以外情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 虞者,得聲請法官迴避;又聲請迴避之原因,應釋明之,刑 事訴訟法第18條第2款、第20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當事人依 同第18條第2款聲請法官迴避,以有具體事實足認其執行職 務有偏頗之虞為限;若僅對於法官之指揮訴訟或訊問方法有 所不滿,不能指為有偏頗之虞;所謂「偏頗之虞」係指法官 與訴訟關係人具有故舊恩怨等關係,其審判恐有不公平而言 ;亦即須以一般通常之人合理觀點,對於該承辦法官能否為 公平裁判均足產生懷疑;且此種懷疑之發生存有完全客觀之 原因,要非僅出諸當事人自己主觀判斷。至於訴訟指揮乃專 屬法院之職權,對於當事人之主張、聲請,在無礙事實確認 以及法律解釋適用範圍下,法院固得斟酌其請求以為訴訟進 行,但不得以此對當事人有利與否作為將有不公平裁判之依 據,更不得以此程序之進行與否而謂有偏頗之虞,合先敘明 。 三、查聲請人涉犯妨害公務案件,現由系爭案件審理中;又其前 以系爭案件承審法官在準備程序將不得抗告之裁定誤稱為得 抗告、導致抗告遭駁回,且伊原欲選定獄友「曾淵義」擔任 辯護人,承審法官僅以其不具法律專業素養駁回聲請,卻未 說明認定理由,及伊依法聲請閱卷遭否准而影響防禦權為由 聲請法官迴避,另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1107號(下稱前案 )裁定駁回等情,業據本院調取系爭案件電子卷證核閱屬實 ,並有前案裁定在卷可參。是聲請人雖執前詞再次聲請法官 迴避,惟其中理由㈠業經前案審酌並說明駁回理由在案;又 觀乎理由㈡㈢乃係筆錄記載應否更正之問題,理由㈢㈣㈤則係 針對法院程序進行或證據調查表達個人不同意見,此外未見 提出具體事證足資釋明系爭案件承審法官與其有何故舊恩怨 ,尚不得徒以法院職權行使不符其主觀認知即率爾推認有偏 頗之虞。故本件聲請與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2款所定聲請法 官迴避之要件不符,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孫啓強                    法 官 莊珮吟                    法 官 陳明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鄭伊芸

2025-03-20

KSHM-114-聲-230-20250320-1

台聲
最高法院

瀆職等聲請法官迴避聲明不服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63號 聲 明 人 羅文斌 上列聲明人因自訴王智瑋瀆職等案件聲請法官迴避,對於本院中 華民國114年1月21日駁回其抗告之裁定(114年度台抗字第234號 ),聲明不服,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駁回。 理 由 按本院為終審法院,案件一經裁判,即屬確定,當事人不得更有 所聲請或聲明不服。本件聲明人羅文斌自訴王智瑋瀆職等案件聲 請法官迴避,因不服臺灣高等法院駁回其再抗告之裁定,提起抗 告,已經本院裁定駁回。聲明人復對此具狀聲明不服,殊為法所 不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林瑞斌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黃潔茹 法 官 高文崇                  法 官 朱瑞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明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2025-03-19

TPSM-114-台聲-63-20250319-1

勞聲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聲請法官迴避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聲字第1號 聲 請 人 陳秀惠即瑞宬商行 相 對 人 吳冠霆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間請求給付資遣費事件(本院113年度勞訴 字第33號),聲請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新臺幣5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法官有民事訴訟法第32條所定以外之情形,足認其執行職 務有偏頗之虞者,當事人得聲請法官迴避;民事訴訟法第33 條第1項第2款固有明文。惟所謂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 係指法官對於訴訟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之一造 有密切之交誼或嫌怨,或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為不公 平之審判者而言。若僅憑當事人之主觀臆測,或不滿意法官 進行訴訟遲緩、不就當事人聲明之證據為調查,或認法官行 使闡明權、指揮訴訟失當,則不得謂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 。且上開迴避之原因,依同法第34條第2項、第284條之規定 ,應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釋明之(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 字第431號裁定意旨參照)。另依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 2款為聲請迴避原因,依同法第34條第2項及第284條之規定 ,應自為聲請之日起3日內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 。所謂因釋明而應提出之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係指當事人於 釋明其事實上之主張時,應同時提出可供法院得隨時進行調 查之證據而言,故當事人如未同時提出供釋明用之證據,法 院自無裁定限期命其補正之必要(最高法院75年度台抗字第 45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本院113年度勞訴字第33號請求給付資遣費 事件(下稱本案)承審法官薛全晉,數度對於本件聲請人所 提證據調查事項故意不為調查,並有如下訴訟上指揮不當之 情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㈠於113年12月5日言詞 辯論期日時,曾就本案兩造是否為合意離職乙節,多次強調 兩造為合意離職而有刻意誤導之嫌,且未能給予聲請人敘明 之機會;㈡又於114年2月6日言詞辯論期日時,聲請人就本案 核心問題即兩造間之勞動契約,擬就對造提出質問,承審法 官認為不重要而不予聲請人質問之機會;㈢於114年2月6日言 詞辯論期日時,聲請人擬聲請傳喚證人,聲請人並已敘明證 人與原告間之關係及待證事實,且該證人之證述,就本案事 實釐清存有重大影響,惟仍遭薛法官以沒有必要、不重要等 語搪塞;㈣薛法官於114年2月6日言詞辯論時不斷強調,等本 案宣判即可,傳達給聲請人的意思就是,不如等判決、一翻 兩瞪眼;㈤薛法官不但不依聲請人主張傳喚證人到庭,甚且 於114年3月6日宣判之本案判決中,指摘聲請人延滯訴訟而 於民事訴訟法第196條規定有違,忽略聲請人已經表明證人 尚待調查,並非有延滯訴訟情事,聲請人自然無法接受此一 判決理由。為此,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款規定, 聲請承審法官薛全晉應予迴避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指摘本案承審法官不予聲請人就勞動契約提出 質問之機會、故意不調查證據、不傳喚當事人聲請傳喚之證 人、開釋心證誤導當事人等節,經核,無非均就承審法官訴 訟上指揮權實施適當與否,加以指摘,核屬審判核心事項, 依民事訴訟法第222條關於法院自由心證判斷事實真偽等規 定,承審法官原有其裁量之空間,應予尊重。又本案縱有如 聲請人所述之承審法官訴訟上指揮裁量非當情事,審之本案 並非不得提起上訴案件,並審級制度適為救濟前揭不當、非 法審理情事而設,聲請人自可(應)循上訴之方式為本案救濟 。乃聲請人圖以本件法官迴避之聲請,另開審級,主張由本 院就前揭本案審判核心事項為訴外認定,參諸前揭最高法院 民事裁定意旨,所請自於法官迴避之規定未合,難能准許。 復本件亦未據聲請人陳明有何承審法官應迴避之其他事由, 或主張承審法官於本案之訴訟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與當事 人間有密切交誼或嫌怨,及其他足疑其為不公平訴訟行為等 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之客觀事實,從而聲請人僅憑主觀臆測 聲請本件法官迴避,亦於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款規定 未合,聲請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潘 快                   法 官 陳茂亭                   法 官 曾士哲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恩慈

2025-03-19

PTDV-114-勞聲-1-20250319-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法官迴避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46號 聲請人 即 自 訴 人 歐諾事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思妤 王笙灃 劉瑤姍 王惠芬 劉仲希 聲請人 即 自 訴 人 劉瑤姍 王惠芬 共 同 送達代收人 劉仲希 共 同 自訴代理人 李春卿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自訴人因被告犯偽證等案件(本院113年度自字第7 8號、第80號,114年度自字第13號、第15號),聲請法官迴避,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聲請人即自訴人歐諾事業有限公司、劉瑤姍、王 惠芬因被告易定芳等人涉犯偽證等案件,前向本院提起自訴 ,並由本院以本院113年度自字第78號、第80號,114年度自 字第13號、第15號案件(下合稱本案自訴案件)審理中,而 本案自訴案件雖於民國114年3月11日曾進行調查程序,然受 命法官當日卻僅通知自訴代理人到庭,而未併傳喚自訴人之 法定代理人,復未讓自動到庭之自訴人之法定代理人劉仲希 進入庭內陳述意見,且當庭除指責自訴代理人任由自訴人向 法院提出書狀,而有涉及違反律師倫理規範等問題外,甚以 前已有民事確定判決而告知訴訟詐欺等自訴不可行,並指示 自訴代理人應自行解除委任,是受命法官未審先判,且執行 職務顯有偏頗而嚴重傷害自訴人之權益等語。 二、當事人聲請法官迴避,以有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1款、第2款 所列情形之一者為限,亦即,須法官有刑事訴訟法第17條各 款所列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之情形而不自行迴避;或 除該等情形以外,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當事人始 得聲請法官迴避。而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2款所謂「足認其 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係指法官與訴訟關係人具有故舊 、恩怨等關係,其審判恐有不公平而言,一般係以通常的人 所具有的客觀、合理觀點,對於該承辦法官是否能為公平的 裁判,足以產生懷疑,作為判斷標準,而非僅依當事人片面 、主觀作判斷,具體而言,若僅以己意揣測,或對法官訊問 方式不滿,尚不得據為聲請迴避的理由。至於訴訟上的指揮 ,乃專屬於法院的職權,當事人的主張、聲請,祇供法院判 斷參考,不生法院不採納其主張或否准其聲請,即謂有偏頗 之虞,並進而以此憑為聲請法官迴避的依據(最高法院107年 度台抗字第87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按命自訴代理人到場,應通知之;如有必要命自訴人本人到 場者,應傳喚之,刑事訴訟法第327條第1項定有明文。亦即 自訴在改採強制委任律師代理制度後,法院除有必要外,不 得先行傳訊自訴人。經查,聲請人於自訴狀中提告之對象多 達10名,且指摘涉犯之罪名有偽證、業務登載不實、教唆業 務登載不實、訴訟詐欺等,是自訴人提起自訴之犯罪事實及 法律關係繁雜,惟其中已有相當之犯罪事實業經臺灣臺北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多次為不起訴處分,並經臺灣高等檢察署駁 回再議而確定(見自字第78號卷一第49-50頁、第113-156頁 、第547-561頁),故本案受命法官遂於114年2月6日批示審 理單訂定114年3月11日之訊問期日,並註明「應通知自訴代 理人到庭」,其後自訴代理人有於上開期日到庭接受訊問, 期間受命法官係就自訴人提起自訴之犯罪事實、相對應之被 告及各自涉犯之罪名等案件基本內容加以訊問自訴代理人, 而由自訴代理人就提起自訴之犯罪事實之範圍等加以釐清及 說明等情,有本院刑事案件審理單、報到單及訊問筆錄(見 自字第78號卷二第193頁、第249-255頁)在卷可參,揆諸上 開規定,聲請人指摘受命法官未先傳喚自訴人到庭陳述意見 等語,本屬無由。再依該次訊問之內容,亦顯見受命法官僅 係就自訴狀中法律關係之基礎事實逐一向自訴代理人訊問、 釐清,自難認受命法官之訴訟指揮及訊問內容有何違法、不 當之處。 四、聲請意旨雖另指稱受命法官曾指責自訴代理人,並指示自訴 代理人解除委任等語。然自訴代理人係於訊問程序中自承: 本案相關書狀大多係由當事人自行撰寫,其僅看過當事人陳 述後就蓋章遞狀,其事前也有看過自訴人與被告間相關之民 事判決,確實糾紛都已經透過判決解決很多次,也已經經過 多次審酌,但自訴人心有不甘才會有這些心情抒發,其想要 解除本案自訴案件之委任等語(見自字第78號卷二第255頁 ),並有聲請人提出之民事判決(見自字第78號卷一第51-5 5頁、第59-64頁、第227-407頁、第479頁)存卷可參,自訴 代理人顯係自知自訴狀所載之犯罪事實前均已透過相關司法 途徑獲得解決,且聲請人係因抒發情緒而提起本案自訴案件 ,其之受任並無法協助自訴人獲取所需,因而萌生退意,此 亦難認受命法官之訴訟指揮及訊問內容有何偏頗而損害聲請 人權益之情。又聲請人聲請迴避後,除前開事由外,並未釋 明該案承審法官有何其他聲請迴避之原因,亦未提出任何具 體事證為憑,是認聲請人聲請法官迴避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王筱寧                   法 官 黃柏家                   法 官 顏嘉漢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婷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8

TPDM-114-聲-646-20250318-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聲請法官迴避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8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王燕珠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本院113年度易字第745號傷害等案件,聲請 本院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證人陳秋宜於偵查中提供之照片(下稱本案 照片)疑似從影片中借位截取,法官當庭要求被告陳惠珠聯 絡證人陳秋宜提供手機錄影影片,此舉讓被告陳惠珠與證人 陳秋宜有串證之虞,並讓陳秋宜預知本案疑點、藉此逃避, 而認為本案法官執行職務上有偏頗之虞,依刑事訴訟法第18 條第2項規定聲請法官迴避等語。 二、當事人聲請法官迴避,以有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1款、第2款 所列情形之一者為限,亦即須法官有刑事訴訟法第17條各款 所列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之情形而不自行迴避;或除 該等情形以外,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當事人始得 聲請法官迴避。而所謂「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 係指以一般通常之人所具有之合理觀點,對於該承辦法官能 否為公平之裁判,均足產生懷疑;且此種懷疑之發生,存有 其完全客觀之原因,而非僅出諸當事人自己主觀之判斷者, 始足當之。至於訴訟上之指揮乃專屬於法院之職權,當事人 之主張、聲請,在無礙於事實之確認以及法的解釋適用之範 圍下,法院固得斟酌其請求以為訴訟之進行,但仍不得以此 對當事人之有利與否,作為其將有不公平裁判之依據,更不 得以此訴訟之進行與否,謂有偏頗之虞,而據以聲請法官迴 避(最高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65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爭執本案照片之證明力,故請求證人陳秋宜提 供完整之影片確認之,則本案法官依據聲請人之請求,請證 人陳秋宜提供完整影片,證據調查之程序自屬合法。且依據 聲請人所述,法官「只有」請被告陳惠珠聯絡證人陳秋宜提 供影片而已,證人陳秋宜於偵查中作證時也已具結,聲請人 認為本案法官此舉,讓被告陳惠珠與證人陳秋宜得以串供等 情,純屬聲請人主觀臆測,而無事證認定本案法官執行職務 上有偏頗之虞。 四、綜上,本件聲請理由均無從認定本案法官主觀有事實上之偏 頗,或外觀上存有偏頗之虞,是聲請人徒憑其主觀感受,逕 謂本案有法官迴避事由,自不足採;是本件聲請意旨核與刑 事訴訟法第18條第2款要件不符,其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2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邁揚                   法 官 蔡霈蓁                   法 官 廖允聖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柏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NTDM-114-聲-83-20250317-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法官迴避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1號 聲 請 人 蔣敏洲 上列聲請人就本院民國114年度○字第00號請求確認房屋所有權事 件,聲請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5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500元;逾 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按聲請迴避,應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500元,民事訴 訟法第77條之19第2項第1款定有明文。 二、查聲請人就本院114年度○字第00號請求確認所有權事件,聲 請法官迴避,惟未依規定繳納聲請裁判費500元。茲命聲請 人於收受本裁定正本5日內,逕向本院如數補繳裁判費;逾 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聲請,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黃裕仁                   法 官 蔡建興                   法 官 李慧瑜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陳秀鳳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CHV-114-聲-51-20250317-1

板聲
板橋簡易庭

聲請迴避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板聲字第258號 聲 請 人 張美雪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楓林社區管理委員會間本院113年度板小 字第1734號給付管理費事件,聲請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其與相對人間給付管理費事件,由鈞院以11 3年度板小字第1734號案件(下稱本案)繫屬並由本院簡易 庭仁股法官沈易(下稱承審法官)審理,然聲請人前於鈞院 112年度板小字第2917號案件(下稱前案),亦係由同一承 審法官審理,而承審法官於前案審理過程中,對聲請人之言 詞態度不當,且以嚴厲語氣責備聲請人,使其感受不公正對 待;又承審法官未充分聆聽聲請人之陳述,對於聲請人提出 之證據亦未詳加審酌,致影響其訴訟權益;另承審法官於庭 審中未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理,未提供足夠時間讓聲請人準 備辯論,甚至逕行判決,違反程序正義,並嚴重損及聲請人 之訴訟權益,是本案承審法官在審理本案時,已無法保持公 正客觀的立場,並有違反審判中立原則之情事,致使聲請人 之訴訟權益受損,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款規定, 聲請該法官迴避等語。 二、按法官有應自行迴避以外之情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 虞者,當事人得聲請法官迴避,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 款定有明文。所謂足認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係指法官 對於訴訟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之一造有密切之 交誼或嫌怨,或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為不公平之審判 者而言。若僅憑當事人之主觀臆測,或不滿法官以前參與之 裁判,均不能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 三、經查:  ㈠聲請人曾因以承審法官審理前案案件有違失事實而請求個案 評鑑,而經法官評鑑委員會以113年度審評字第159號決議不 付評鑑等情,有上開評鑑決議書在卷可憑,而就聲請人本件 聲請迴避事由中所指:⒈承審法官於前案對聲請人語氣極其 嚴厲、且多次無理指責聲請人;⒉前案未提供充足時間讓聲 請人準備辯論及庭審過程中未給予聲請人足夠時間閱讀他造 訴狀及相關證據;⒊前案判決中錯誤記載聲請人陳述內容;⒋ 承審法官未依法定程序主動調查證據等節,經該評鑑委員會 調查結果略以:「經調取前案開庭錄音檔案並進行勘驗,核 對該次言詞辯論筆錄所載內容,大致相符,且承審法官於前 案審理過程中,態度、語氣平順堅定,並無大聲斥責、辱罵 在場當事人情形;又前案承審法官就此部分所為訴訟指揮並 未違反相關辦案程序規定,亦符合就審期間規定,聲請人此 部分所指,係對現行法律條文適用有所誤解。」等語,而經 本院調閱前案全卷及歷次開庭錄音,亦均與前開評鑑委員會 調查結果相符,已難認承審法官有何聲請人前開指摘之情事 ,且足認承審法官於本案審理有偏頗之虞。  ㈡是聲請人僅單憑其主觀上認承審法官於前案態度不友善,即 臆測承審法官於本案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但未釋明承審法 官與本案訴訟標的有何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之一造有 密切之交誼或嫌怨,或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為不公平 之審判,已難認承審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 四、依前開說明,聲請人聲請承審法官迴避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白承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祐安

2025-03-14

PCEV-113-板聲-258-20250314-2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借款聲請法官迴避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54號 抗 告 人 謝世帆 謝成山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謝銘仁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詹慶全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聲請法官迴 避,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22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85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款所謂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 係指法官對於訴訟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之一造有密 切之交誼或嫌怨,或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為不公平之審判 者而言。若僅憑當事人之主觀臆測,或不滿意法官指揮訴訟及訴 訟程序應否停止之判斷,則不得謂其有偏頗之虞。且上開迴避之 原因,依同法第34條第2項、第284條之規定,應提出能即時調查 之證據釋明之。本件抗告人主張:伊與相對人間原法院113年度 上字第145號請求返還借款事件,證人李淑子為專業地政士,明 知原住民倘透過設定原住民保留地抵押權予非原住民,造成原住 民保留地實質讓渡使用權,依民法第87條規定爲無效。惟其於已 知悉相對人非原住民,仍將抗告人謝成山所有原住民保留地設定 抵押權予相對人,已涉業務登載不實罪及僞證罪。伊請求李慧瑜 法官依民事訴訟法第183條規定,裁定停止訴訟,然其未予置理 ,足認李慧瑜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等情,向原法院聲請迴避 。查抗告人未釋明李慧瑜法官與本案事件之訴訟標的有何特別利 害關係,或與相對人有密切之交誼或嫌怨,而法院是否裁定停止 訴訟程序,乃屬法官訴訟指揮權之範疇,難謂客觀上足疑其為不 公平之審判情事,抗告人主觀認定證人涉犯偽證罪,進而臆測李 慧瑜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聲請該法官迴避,於法不合。原 法院裁定駁回其聲請,經核於法並無違誤。抗告意旨,指摘原裁 定不當,聲明廢棄,非有理由。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 、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王 怡 雯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陶 亞 琴 法官 王 本 源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宜 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2025-03-13

TPSV-114-台抗-154-2025031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