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逃亡事實

共找到 43 筆結果(第 11-20 筆)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強盜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上訴字第6245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DO XUAN CUONG(杜春強) 越南國籍 選任辯護人 林裕洋律師 上列被告因強盜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DO XUAN CUONG自民國一一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理 由 一、上訴人即被告DO XUAN CUONG(杜春強)前經本院訊問後否 認犯行,僅坦承有前往湖口之案發地點,惟依據其餘共犯之 證述、被害人之指述、現場勘查報告、監視器錄影畫面、車 輛定位位置圖、臉書網頁截圖及鑑定書等,足認被告所涉結 夥三人以上攜帶兇器強盜之犯罪嫌疑重大,被告所涉犯為最 輕本刑為有期徒刑五年以上重罪,且經原審判決有期徒刑8 年4月,考量被告為逃逸外勞,在台無固定住居所,當足認 被告有逃亡事實,有羈押之原因,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或 執行,而有羈押之必,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 第3款,於民國113年11月21日執行羈押在案。 二、茲經本院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規定於114年2月10日訊問 被告後,認被告所犯上開罪嫌仍屬重大,且被告所涉犯之刑 法第330條第1項結夥三人以上強盜罪嫌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 有期徒刑之罪,復經原審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年4月,其刑責 甚重,重罪常伴隨有逃亡之高度可能,係趨吉避凶、脫免刑 責、不甘受罰之基本人性,且被告為逃逸外勞,先前於本院 送審訊問時亦稱在我國無可聯絡之地址(本院卷第98頁), 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若以命被告具保、責付或限制住 居等侵害較小之手段,仍不足以確保審判或執行程序之順利 進行,再參酌被告所涉犯之結夥三人以上強盜,犯罪情節重 大,危害社會治安非輕,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 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受限制之程度, 認對被告維持羈押處分,合乎比例原則。本案被告之羈押原 因仍然存在,且有繼續羈押之必要,應予延長羈押。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嶽承                    法 官 黃翰義                    法 官 王耀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佳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2025-02-13

TPHM-113-上訴-6245-20250213-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裁定沒入保證金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5號 聲 請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即 被 告 黃明偉 具 保 人 蘇聖雄 上列具保人因受刑人即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 官聲請沒入保證金(114年度執聲沒字第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蘇聖雄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伍仟元及實收利息,沒入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具保人蘇聖雄因受刑人即被告黃明偉(下均 稱受刑人)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依檢察官指定之 保證金額新臺幣(下同)5000元,出具現金保證後,已將被 告釋放,茲因該受刑人逃匿,並已合法通知具保人而無著,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規定,聲 請沒入具保人繳納之保證金及實收利息等語。 二、按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 沒入之。不繳納者,強制執行。保證金已繳納者,沒入之。 前項規定,於檢察官依第93條第3項但書及第228條第4項命 具保者,準用之;依第118條規定沒入保證金時,實收利息 併沒入之;沒入保證金,以法院之裁定行之,刑事訴訟法第 118條、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 按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規定沒入保證金,並不以提出 保證金之具保人故意不履行具保責任為要件,至於實務上於 為裁定沒入前先行通知具保人限期命將被告送案,於無效果 時再為沒入之裁定,係為調查明瞭被告是否確實逃匿,使具 保人對於沒入之裁定更加信服。從而,具保人於具保後,縱 入監執行,經法院認定被告有逃亡事實,即應裁定沒入保證 金。(107年11月22日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7年法律座 談研討結果參照)。再按具保為羈押之替代處分,以財產權 之具保處分替代人身自由之羈押處分,被告固有權選擇退保 而接受羈押之處分,然於具保人係第三人而非被告,不願續 任具保人而選擇退保時,基於具保目的在保全審判之進行及 刑罰之執行,應於法院或檢察官得採取適當措施,以保全審 判進行及刑罰執行之際,其退保之聲請,方認具正當性及合 理性,而得允許(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9號裁定意旨參 照)。準此,具保人具保後雖入監執行,而有難以督促被告 到案執行之客觀情事,但具保人非不得在入監執行前、被告 亦未逃匿之時,向檢察官或法院報告自己即將入監之情形並 聲請退保,使法院及檢察官得採取適當措施以保全審判進行 及刑罰執行,倘具保人捨此不為,無異容任自己入監執行後 ,將無法督促被告到案執行之風險,此風險即非不可歸責於 具保人,具保人對於被告逃匿之情形,仍應承擔被沒入保證 金之責任。 三、查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經臺灣彰化地方 檢察署(下稱彰化地檢署)檢察官指定保證金額5000元,由 具保人於民國113年3月4日出具現金予以保證後,已將受刑 人釋放乙節,有國庫存款收款書(存單號碼:刑字第000000 00號)1紙附卷可稽。又受刑人所犯前開案件,業經本院以1 13年度簡字第1614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繼經移送 彰化地檢署執行,該署檢察官乃寄發執行傳票至受刑人之住 所命受刑人到案執行,然受刑人並未遵期到案執行,亦無法 拘提到案,復查無受刑人有受羈押或在監執行等未能到案之 正當理由等情,有彰化地檢署執行傳票送達證書及點名單各 1份、彰化縣警察局員林分局113年12月18日員警分偵字第11 30054421號函暨檢附之拘票與報告書各1份、受刑人之在監 押查詢資料及戶役政個人資料查詢結果各1份存卷可憑,足 認受刑人顯已逃匿。又具保人於113年10月9日因違反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案件而入監執行,迄今尚未出監,有其之法院在 監在押簡列表1份附卷可參,固可見具保人於被告到案執行 前即已入監服刑,而有難以督促被告到案執行之客觀情事, 然具保人並未於入監前聲請退保,使法院及檢察官得採取適 當措施以保全刑罰之執行,本應承擔自己入監後無法督促受 刑人到案、受刑人逃逸之風險,且依上開說明,刑事訴訟法 第118條第1項之規定,並不以提出保證金之具保人故意不履 行具保責任為要件,具保人於具保後,縱因案入監,經法院 認定本件受刑人有逃亡事實,即應裁定沒入保證金。是檢察 官聲請沒入具保人所繳納之保證金及實收利息,於法有據, 其聲請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2項、第119條之1第2、第12 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簡仲頤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林曉汾

2025-02-11

CHDM-114-聲-55-20250211-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996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志強 指定辯護人 謝政恩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23409號、113年度偵緝字第1870號、113年度偵緝字第1871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志強自民國一一四年二月十二日起延長羈押二月。   理 由 一、被告蔡志強因犯公共危險等案件移送本院審理,前經本院訊 問後否認犯行,惟有卷內相關事證可佐,足認被告涉犯刑法 173條第3項、第1項之放火燒燬現有人所在之建築物未遂、 同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等罪犯罪嫌疑重大,被告所涉犯之 放火罪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之罪,基於趨吉避凶之人性,本 具有較高逃亡之可能性,而被告於本案係經通緝到案,已有 未到庭之逃亡事實,又被告所涉本案兩起傷害行為皆係以持 刀之方式為之,其中一件甚至是無故攻擊被害人,對於他人 生命、身體危害甚重,考量被告涉案情節對於他人、社會之 危害性,及被告人身自由之保障,以比例原則審酌後,認有 羈押之必要,遂裁定自民國113年11月12日起執行羈押。  二、茲因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訊問後,認被告涉犯上開犯 行之犯罪嫌疑重大,考量原羈押之原因依然存在,且被告於 本案又以放火、持刀傷害他人等激烈之方式危害他人及社會 法益,為確保後續審判程序之進行及避免被告再以相類方式 攻擊他人,經與被告之人身自由法益權衡,認仍有繼續羈押 被告之必要,爰自114年2月12日起延長羈押2月。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守訓                 法 官 梁志偉                 法 官 郭書綺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江定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2025-02-06

SLDM-113-訴-996-20250206-1

侵抗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妨害性自主等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侵抗字第1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古翔宇 原 審 選任辯護人 黃子寧律師 上列抗告人即被告因妨害性自主等案件,不服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中華民國114年1月21日延長羈押之裁定(113年度原侵訴字第8號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人即被告古翔宇(下稱被告)抗告意旨如附件所示。 二、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且有事實足認為 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或所犯 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相 當理由認為有逃亡、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 人之虞,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或執行者,得羈押之;又 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得 於期間未滿前,經法官依法訊問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 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月,如所犯最重本刑為死刑、 無期徒刑或逾有期徒刑10年者,第二審以6次為限,且審判 中之羈押期間,累計不得逾5年,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 第2款、第3款、第108條第1項前段、第5項後段,以及刑事 妥速審判法第5條第2項暨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審判中之 羈押或延長羈押暨其必要性之判斷,係事實審法院基於憲法 保障人身自由之旨趣,就繫屬個案本於訴訟關係之權力與義 務,視訴訟進行程度,考量是否唯有(繼續)羈押始足以達 保全被告到庭受審或執行程序之進行,並就能否以具保、責 付、限制住居或限制出境與出海等措施替代羈押等一切情事 加以斟酌之職權,其具有強烈之程序性取向,祇作為保全被 告俾利刑事訴訟程序順利進行之手段。故審判中之羈押或延 長羈押,以得自由證明之事實作為認定基礎為已足,對相關 證據之評價,僅須有優勢可能性之心證即可,除非有刑事訴 訟法第114條各款所定之例外情形,本得就具體個案情節審 慎斟酌決定,事實審法院就此擁有合義務性裁量之職權,苟 其裁量之論斷不悖乎經驗及論理法則,即無違法或不當可言 ,自不容當事人任意指摘為違法,而據為提起抗告之正當理 由(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770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涉犯起訴書所載妨害自由、傷害、對心智缺陷之人犯強 制性交(告訴人甲女)、恐嚇取財、強制性交(告訴人乙女)等 犯行(詳見原審卷第7至15頁起訴書、第171頁論告書),有證 人即告訴人甲女、乙女等人、證人古清龍等人之供述、驗傷 診斷書、現場照片、扣案皮夾等證物在卷可按,被告亦坦承 妨害自由及恐嚇取財之事實,足認被告涉犯兒童及少年福利 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302條第1項妨害自 由、第277條第1項傷害、第346條第1項恐嚇取財、第221條 強制性交、第222條第1項第3款加重強制性交等罪嫌疑重大 。  ㈡被告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2、3款之羈押原因:  ⒈本案於偵查階段,被告係經通緝始到案,而有逃亡之事實; 且依據起訴書犯罪事實一所載,被告曾經輾轉遷居處所多處 ,先後有花蓮縣花蓮市某處所、玉里鎮、臺東縣臺東市、高 雄市鳳山區…等,呈現居無定所之狀態,又自稱在躲債,從 而原審審酌全案及相關事證,斟酌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切 情事,認被告仍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規定之羈 押原因,經核於法並無不合。至於被告聲稱在外地工作,前 無通緝紀錄,父親不識字,母親未即時至派出所領取傳票等 情,應係抗告人個人事由,其自認已委請律師,無逃亡必要 ,無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規定之羈押原因並不可 採。  ⒉關於被訴強制性交乙女部分,被告聲稱有取得乙女之同意始 為性交行為,然卻刪除了自稱對其有利之手機對話及照片( 參原審卷第145頁),被告所涉此部分犯罪事實之全貌,仍有 待乙女到庭進行交互詰問後,方可釐清、確認。因此,本院 認原審綜合被告否認犯行之態度、犯案之手段及各項證據資 料,有事實足認被告依然有湮滅證據或勾串證人之虞,而有 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之羈押原因,符合經驗法則 及論理法則,並無違誤。是被告空言辯稱其無勾串證人之虞 云云,自無可採。  ⒊被告所涉加重強制性交罪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 刑責不輕,參以其有前述逃亡事實及湮滅罪證之虞, 其為 脫免罪責,逃匿、勾串證人以規避審判程序進行及刑罰執行 之可能性甚高。  ⒋基上,被告仍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3 款之羈押原因存在,可堪認定。  ㈢被告無刑事訴訟法第114條規定不得羈押之事由,衡以本案犯 罪情狀性質、目前審理進程、被告所為對他人財產、性自主 法益侵害之情節非輕、對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之維護、國家 司法權之有效行使、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及防禦權受限制之 程度,倘僅命被告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等侵害較小之手段 ,均不足以確保將來審理程序之順利進行,在目的與手段間 之衡量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情形,足認被告有羈押之必要 。原審裁定被告自民國114年1月30日延長羈押2個月及禁止 接見、通信、授受書籍及物件(不禁止觀看報紙、聽廣播), 即無不合。    ㈣原裁定已經說明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 及公共利益、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 認非予羈押,無法確保嗣後審判程序之順利進行等語(見原 裁定二、㈡之理由),顯已充分審酌如若僅命被告以其他侵害 較小之手段,不足以確保後續審判或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 而認本案有羈押之必要性,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未經個案判 斷被告是否有羈押必要性、可以其他方式約束被告不需羈押 云云,自非可取。  ㈤其餘抗告意旨所指原審審理進度、家庭狀況等節,均與前述 羈押原因及必要性之判斷無涉,被告執此指摘原裁定不當亦 無理由。 四、綜上所述,原審裁定被告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核無不合。 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所指各節均無理由,本件抗告應 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林慧英                法 官 謝昀璉                法 官 李水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徐文彬

2025-01-24

HLHM-114-侵抗-1-20250124-1

侵抗
臺灣高等法院

不服延長羈押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侵抗字第2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朱力緯 第 一 審 選任辯護人 賴宇宸律師 黃博彥律師 莊舒涵律師 上列抗告人即被告因妨害性自主案件,不服臺灣宜蘭地方法院中 華民國114年1月9日裁定(113年度原侵訴字第3號、113年度聲字 第730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撤銷,發回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   本件抗告人即被告甲○○因妨害性自主等案件,前經原審訊問 後,認被告涉犯三人以上加重詐欺、成年人故意對未成年人 強制性交罪,犯罪嫌疑重大,並有事實足認被告有勾串共犯 及證人之虞,有羈押之必要,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 2款規定,於民國113年8月19日執行羈押,並於113年11月19 日第1次延長羈押。茲因被告羈押期間即將屆滿,且被告聲 請撤銷羈押或准被告交保,原審提訊被告後,認被告否認有 何強制性交之犯行,然本案業經原審於114年1月9日以113年 度原侵訴字第3號判決判處被告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 成年人故意對少年犯強制性交罪,分別處有期徒刑2年4月、 6年,足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三人以上加 重詐欺犯罪、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前 段、刑法第221條第1項之成年人故意對少年犯強制性交罪嫌 重大,並考量被告於109年2月間偵查中即有通緝始到案之紀 錄,對照本案判處之刑度合併為8年4月,被告面對重刑之處 罰,自有更高之逃亡可能性,故有事實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 ,本案仍有羈押之原因(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 ,且有羈押必要性,爰裁定被告自114年1月19日起延長羈押 2月(並未禁止接見通信),被告聲請撤銷羈押及具保停止 羈押,均無理由,併予駁回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 ㈠、本件原羈押原因均無刑事訴訟法第101條1項第1款,原裁定卻 以本款事由延長羈押,且於訊問被告時,並未就被告曾於10 9年2月間通緝到案紀錄給予被告陳述意見機會,實有侵害被 告防禦權。     ㈡、被告原審審理中均有到庭,雖面臨重刑,仍可上訴救濟,被 告在國外並無資產,家人均在國內,被告實無逃亡動機及能 力。 ㈢、本件第一審已宣判,當無勾串滅證之虞。 ㈣、原審判決認定被告係犯成年人對少年故意犯強制性交罪,已 非原起訴刑法第226條第2項之最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 ,自無由以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為延長羈押原因 。  ㈤、被告與詐欺犯罪之被害人已經達成和解,願意賠償新臺幣200 萬元,如仍羈押被告,不使被告外出工作,被告如何履行賠 償?強制性交罪部分,被告尚未提出上訴,原審以保全被上 訴到案審理為由,認有羈押必要性,已值商榷,且以被告應 有之上訴權作為羈押理由,亦有違上訴制度之目的;況被告 一審遭判重刑,豈有可能不於上訴審到案捍衛自身清白。本 件經權衡後,應以被告之人身自由為重,認無羈押必要性。      ㈥、據上,請求撤銷原裁定,並發回原審准予被告交保等語。  三、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各款羈押事由所依據之事實、各 項理由之具體內容及有關證據,應告知被告及其辯護人,並 記載於筆錄,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3項前段定有明文,本項 規定,於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1第1項羈押時,準用之, 同條第2項定有明文。準此,法院固非不得因訴訟進行過程 中新發生之事由,而變動羈押被告依據之事實、理由及所憑 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01條之1第1項各款羈押原因 ,然依據前開規定,基於被告聽審請求權、防禦權等訴訟權 之保障,如有新發生之羈押事實或理由(包含原已存在,但 未經法院審酌作為羈押事由者)或新增刑法訴訟法第101條 第1項各款或第101條之1第1項各款之羈押原因,均應告知對 被告及其辯護人,使其等得以陳述意見並為辯論,並記載於 筆錄,所為羈押方屬適法。 四、經查: ㈠、被告經原審於114年1月9日以113年度原侵訴字第3號判決判處 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成年人故意對少年犯強制性交罪 ,分別處有期徒刑2年4月、6年在案,有該判決書及所引相 關證據可佐,固足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三 人以上加重詐欺犯罪、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 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221條第1項之成年人故意對少年犯強 制性交罪,犯罪嫌疑重大。 ㈡、關於本案羈押被告事由,被告經提起公訴後,原審法院於113 年8月19日裁定被告羈押,羈押原因為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 1項第2款、第3款及第101條之1第1項第7款,此有押票在卷 可稽(見原審原侵訴卷一第127、129頁),嗣因羈押3月期 限將屆,原審依該案訴訟階段,認被告仍有刑事訴訟法第10 1條第1項第2款之羈押原因,乃於113年11月11日以113年原 侵訴字第3號裁定延長被告羈押期間2月,並仍禁止接見通信 ,亦有該裁定書可稽(見原審原侵訴卷二第319至322頁)。 由上可知,被告於起訴後之法院審理中,固經羈押及第一次 延長羈押,惟羈押原因均「未」包括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 項第1款之羈押事由,且羈押理由亦未包括被告曾遭通緝之 事實。   ㈢、本件原裁定係第二次延長羈押被告,觀諸裁定內容,羈押原 因為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所憑事實包含「 被告於109年2月間偵查中通緝到案」之事實,經核均為先前 起訴後遭裁定羈押及第一次延長羈押所未認定之羈押事由, 又觀諸原裁定作成前之訊問筆錄(見原審侵訴卷三第171至1 73頁),未見載有法院告知被告羈押原因可能包含原本所無 之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及被告於偵查中曾經通緝 到案之事實,使被告及辯護人陳述意見或辯論,原審遽予依 憑該等羈押原因及理由,作成第二次延長羈押之裁定,依據 前開說明,即有未合;又被告固於109年2月3日遭通緝,並 於翌日緝獲歸案,通緝案號為宜蘭地方檢察署107年度偵字 第4204號詐欺案件,此有本院通緝紀錄表可稽,則該次偵查 中通緝之案件與本案之關係為何?是否為同一案件或不同案 件?被告翌日即遭緝獲,被告逃匿之具體原因為何?均攸關 得否以之作為本案認定被告有逃亡事實或逃亡之虞事實之理 由,此部分原裁定未予詳加說明,羈押理由亦屬欠備。原裁 定依相同理由,併予駁回被告聲請撤銷羈押、聲請具保,亦 有未合。 ㈣、末按所謂羈押,係以實行訴訟、保全證據或刑罰之執行為目 的之強制處分,故羈押被告通常為判決確定前之處分,因而 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所稱「所犯為死刑、無期徒 刑或最輕本刑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者」,自應以公訴或 自訴意旨所指被告所犯罪名為準,而非指法院經實體審判認 定之罪名而言(最高法院85年度台抗字第301號判決同此意 旨可參)。本件檢察官起訴被告罪名包含刑法第226條第2項 之罪,其法定刑為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本件起 移審時,亦曾經原審以被告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 款之事由,為羈押原因之一,雖原審審理後變更起訴法條, 改論以較輕之成年人對未成年人犯強制性交罪,然檢察官仍 可上訴,是本案是否仍有前開羈押原因,亦有再予探求之必 要。 五、據上,原裁定有上開可議之處,抗告意旨執前詞指摘原裁定 不當,非無理由,自應將原裁定撤銷,並發回原審法院更為 適當之處理。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2025-01-24

TPHM-114-侵抗-2-20250124-1

侵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妨害性自主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侵訴字第16號 被 告 郭顯廷 指定辯護人 廖元應律師 上列被告因妨害性自主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426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乙○○自民國114年1月24日起停止羈押,並限制住居於雲林縣○○鎮 ○○里○○00號,且於停止羈押期間不得對本案被害人BL000-A11303 8(即起訴書所稱甲女)、證人甲 (即起訴書所稱甲 )之身體 或財產實施危害、恐嚇、騷擾、接觸、跟蹤之行為。   理  由 一、按法院對被告執行羈押,其本質上係為使刑事訴訟程序得以 順利進行,或為保全證據或為擔保嗣後刑之執行,而對被告 所實施剝奪其人身自由之強制處分,因之被告有無羈押之必 要,應依案件進行之程度不同而予認定。又所謂羈押之必要 性,係由法院就具體個案,依職權衡酌是否有非予羈押顯難 保全證據或難以遂行訴訟程序者為準據。換言之,被告縱屬 犯罪嫌疑重大,且具有法定羈押原因,若依比例原則判斷並 無羈押之必要者,自得為停止羈押之裁定,或改以其他干預 被告權利較為輕微之強制處分,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2所規 定之具保、責付、第111條第5項之限制住居、第93條之6之 得命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者,亦得命限制出境、出海等規 定,即具此旨。又法院許可停止羈押時,經審酌人權保障及 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認有必要者,得定相當期間,命被告 應遵守下列事項:二、不得對被害人、證人、鑑定人、辦理 本案偵查、審判之公務員或其配偶、直系血親、三親等內之 旁系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家長、家屬之身體或財產實施 危害、恐嚇、騷擾、接觸、跟蹤之行為,刑事訴訟法第116 條之2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 二、被告所涉強制性交未遂等罪嫌,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前經本 院法官訊問後,雖否認檢察官起訴之犯罪事實,但有起訴書 所載供述及非供述證據可佐,足認被告涉犯強制性交未遂罪 犯罪嫌疑重大。被告前經拘提到案,已限制住居,是經合法 傳喚拘提未到場,又經通緝,且辯護人也聯絡無著,有逃亡 事實。被告否認犯行,所述與證人即被害人證詞及卷內物證 顯示情形歧異甚大,有事實足認有勾串證人之虞。審酌被告 本案犯行,嚴重影響被害人之身心健康及人格發展,其行為 惡性重大,故審酌本案全案情節,被告的犯行對於社會、被 害人的危害性,並權衡公共利益、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 使及被告人身自由、防禦權受限制程度後,認為具保、責付 、限制住居均不足以確保後續司法程序之順利進行,認為對 被告非與羈押顯難進行審判,有羈押之必要,應依刑事訴訟 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予 以羈押,並自民國113年11月24日起羈押3月在案。 三、本院審酌本案業於114年1月15日辯論終結,並定於114年3月 3日宣判,依現有卷證資料及案件進行程度,及參酌當事人 、辯護人之意見(本院卷第404頁),認被告前開應予羈押 之原因固仍存在,然考量被告之資力及未來程序進行之必要 ,如命其限制住居並應遵守前開事項,對其應有相當程度之 心理約束力,應可確保本案後續審判或執行程序之進行,及 維護被害人BL000-A113038(即起訴書所稱甲女)、證人甲 (即起訴書所稱甲 )之人身安全,爰諭知如主文所示之處 分,以替代本案羈押。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11條第5項、第116條之2第1項第2款、第12 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王子榮                             法 官 詹皇輝                                      法 官 黃震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書記官 沈詩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22

ULDM-113-侵訴-16-20250122-2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31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許召楚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 訴(113年度偵字第10472號、第12724號、第17651號、第17652 號、第23659號),茲聲請人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許召楚(下稱被告)於偵查及 審理中均坦承犯行,相關證據皆已扣案,無湮滅證據或串供 之虞,亦無逃亡事實,而無羈押之必要,請求准予以新臺幣 7萬元具保、限制住居、限制入出境、配戴電子腳鐐及定期 至派出所報到等方式替代羈押等語。 二、按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人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向法院 聲請停止羈押,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固有明文。惟法院 准許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應以被告雖有刑事訴訟法第101 條第1項各款或第101條之1第1項各款所定之羈押原因,但已 無羈押之必要,或另有同法第114條各款所示之情形為限。 三、本院前以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三人以上共同 詐欺取財等罪嫌,犯罪嫌疑重大,且無固定住居所,有事實 足認被告有逃亡及反覆實施同一犯罪之虞,而有刑事訴訟法 第101條第1項第1款、第101條之1第1項第7款之羈押原因, 並有羈押之必要,自民國113年8月8日起處分羈押3月,及自 113年11月8日起、114年1月8日起分別裁定延長羈押2月在案 。 四、茲被告以前詞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惟本院審酌被告所犯113 年度金訴字第688號(下稱本案)及113年度金訴字第801號 追加起訴案件,經本院為有罪判決,判處如前開判決附表三 「宣告刑」欄所示之刑及有期徒刑7月,並定應執行刑3月8 月,有本院刑事判決可參,足認被告涉犯上開罪嫌之犯罪嫌 疑重大。又據同案被告陳韋函曾證稱:被告有時住在汽車旅 館,有時住在租屋處等語,及被告供稱已無居住在原租屋處 ,而須暫住親友家或另覓租屋處,暨被告於凌晨在雲林縣古 坑鄉車上就寢時遭拘捕,顯見被告無固定住居所,有事實足 認被告有逃亡之虞。又被告前於112年11月間因加入其他詐 欺集團而涉犯加重詐欺案件曾經法院裁定羈押,經釋放後復 再犯本案,且其供稱前案與本案同案被告謝孟釗所屬詐欺集 團,分屬不同詐欺集團等情,又被告於本案從事詐騙集團中 收取帳戶、通知人頭帳戶提款、收款等分工,並於偵查中及 本院訊問中供稱其提供人頭帳戶之蝦皮賣場在其羈押後即交 由同案被告廖怡婷接手等語,可見其涉入詐欺集團已深,亦 非偶一單次參與詐欺集團分工,有事實足認有反覆實施同一 加重詐欺犯罪之虞。上開羈押原因均仍存在,本案雖經判決 ,然尚未確定,復衡以本案被告對社會之危害程度、國家刑 事司法權有效行使之公共利益及羈押對被告人身自由受限制 之不利益,認為確保日後審理及刑罰執行程序得以順利進行 ,尚無從以具保、限制住居、出入境、配戴電子腳鐐及定期 報到等侵害較小之手段替代羈押,並預防被告再犯加重詐欺 取財犯罪,仍認有羈押之必要。至被告所陳上情(詳見刑事 具保狀所載),顯無從使上開羈押之原因及必要性消滅,而 不足動搖其於本案尚具羈押原因及羈押必要之前開認定,且 被告亦無刑事訴訟法第114條各款所列之情形,是本件聲請 具保停止羈押自難准許,應予駁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李貞瑩                    法 官 莊維澤                    法 官 陳薇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蔡佩珊

2025-01-20

KSDM-114-聲-131-20250120-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沒入保證金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號 聲 請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即 受 刑 人 周柏龍 具 保 人 周柏鑫 上列具保人因被告即受刑人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聲請 人聲請沒入保證金(113年度執聲沒字第131號),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具保人周柏鑫因被告即受刑人周柏龍(下稱 受刑人)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指定之保證 金額新臺幣(下同)10萬元,出具現金保證後,將受刑人釋 放,茲因該受刑人逃匿,依刑事訴訟法第118第1項、第119 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1項規定,聲請沒入具保人繳納之保 證金及實收利息併沒入之等語。 二、按刑事訴訟法第62條規定,送達文書,除本章有特別規定外 ,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而民事訴訟法第137條規定:「 (第1項)送達於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不獲會晤應受 送達人者,得將文書付與有辨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或受僱人 。(第2項)如同居人或受僱人為他造當事人者,不適用前 項之規定。」上揭規定第2項的立法意旨,係以同居人或受 僱人既為他造當事人,與應受送達之本人利害關係衝突,如 得由其代為收受文書,恐有隱匿、毀棄或不告知之情形,有 使應受送達之本人喪失合法權益之虞,故設此規定。至於在 刑事訴訟程序,為被告繳納保證金之具保人,並非被告之「 他造當事人」,且其立場與被告亦未必存在利害衝突。然具 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沒入 之,同法第118條第1項定有明文。換言之,在被告有意逃匿 之情形,此時具保人與被告係處於利害衝突之狀態,無異於 民事訴訟法第137條第2項之「他造當事人」,如被告有代為 收受應送達予具保人文書之權限,顯與該條項之立法本旨不 相契合,侵害具保人之合法權益,影響其財產權保障之憲法 基本權,亦與相同事物,應為相同對待的平等原則有違。然 關於此種情形,民事訴訟法第137條第2項未予規定,且依前 開立法本旨之說明可知,立法者於立法時,應僅認識到同居 人或受僱人若為他造當事人,雙方利害關係衝突,不能由其 代為收受文書,而未認識到此問題,有意不予規範,故此應 係立法漏未規範的漏洞。再者,於刑事訴訟程序,若與現行 明文規定之規範目的具備類似性,且該事項不涉及基本權干 預的法律保留原則,自得依類推解釋以創設新規範。何況, 類推適用之結果,若與憲法保障基本權之目的相符時,更應 如此。因此,於被告有意逃匿之情形,有關應送達予具保人 之文書,應可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第137條第2項規定,即令 被告係具保人之同居人或受僱人,亦不可由其代為收受應送 達予具保人之文書。至於被告是否有意逃匿,應依個案具體 情形為認定。雖然,法院或檢察署於通知具保人時,無從預 知被告是否有意逃亡,但當送達予具保人之通知書,係由同 居或受僱之被告代為收受,而被告又未到案執行,此時應有 所警覺,為避免衍生類此問題,自應對具保人再為送達,並 於傳票上註明不能由被告代收,以保障具保人的合法權益(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非字第224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聲請人指定保證 金10萬元,由具保人於民國110年9月22日出具現金保證後, 將受刑人釋放,嗣受刑人因該案件經本院以111年度訴字第2 07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3年10月,上訴後,經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以112年度上訴字第1418號判決將原判決關於刑之 部分撤銷,改判處有期徒刑2年6月,再經最高法院以113年 度台上字第1202號判決駁回上訴,而於113年4月24日確定, 而送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下稱苗栗地檢署)執行等情,有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113年5月10日中分檢錦宙113 執發1684字第1139009398號函、國庫存款收款書、法院前案 紀錄表附於執行卷可佐。  ㈡苗栗地檢署通知受刑人應於112年6月12日到案執行,並通知 具保人此事,此二通知書均送達於受刑人及具保人當時設籍 之苗栗縣○○鎮○○里0鄰○○0號,且該址為具保人所留存之地址 ,其中具保人之送達回證上,受刑人於同居人欄上打勾,並 著名「弟 周柏龍」,然受刑人屆時並未到案執行,苗栗地 檢署除囑託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下稱臺中地檢署)代為拘 提受刑人外,亦自行拘提受刑人,然均拘提未獲,此有苗栗 、臺中地檢署之送達證書及苗栗、臺中地檢署檢察官拘票、 拘提報告書等附於執行卷可證。惟基於前開說明,送達予具 保人之通知書,係由同居之受刑人代為收受,而受刑人又未 到案執行,此時具保人與受刑人係處於利害衝突之狀態,自 應對具保人再為送達,並於通知書上註明不能由受刑人代收 ,以保障其合法權益。惟苗栗地檢署並未再對具保人送達前 揭通知書,讓其有履行具保人義務及陳述意見之機會,自不 能因受刑人逃逸,即逕行裁定沒入具保人繳納之保證金。蓋 具保人雖負有擔保受刑人確實到案之義務,然仍須經合法通 知具保人,使具保人得以知悉受刑人應到案之日期而預為督 促受刑人確實到案,始得以受刑人逃匿為由沒入具保人所繳 納之保證金,倘送達不合法,即不能僅因受刑人經傳拘無著 依法通緝有逃亡事實,而逕將具保人所繳納之保證金予以沒 入。綜上所述,本件聲請無從准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劉冠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巫 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10

MLDM-114-聲-5-20250110-1

醫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違反藥事法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醫訴字第6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NUR INDAHSARI(中文譯名:沙麗;印尼國籍) 選任辯護人 蔡瑞煙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藥事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 字第3416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NUR INDAHSARI(沙麗)羈押期間,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壹月拾叁 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情形之 一,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者,得羈押之: 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者。有事實足認為有湮滅 、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所犯為死刑 、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5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相當理 由認為有逃亡、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 虞者,刑事訴訟法第101 條第1 項定有明文。又按延長羈押 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 月,如所犯最重本刑為10年以下 有期徒刑以下之刑者,第一審、第二審以3 次為限,第三審 以1 次為限,刑事訴訟法第108 條第5項亦定有明文。 二、被告NUR INDAHSARI(中文譯名:沙麗)因違反藥事法等案件 (113年度偵字第34163號),經檢察官起訴後,本院認為被 告所涉犯醫師法第28條之未取得合法醫師資格擅自執行醫療 業務罪嫌、藥事法第82條第1項之輸入禁藥罪嫌、藥事法第8 3條第1項之販賣禁藥罪嫌重大;且被告係印尼國籍之逃逸移 工暨考量其具外國身分與我國地緣關係薄弱,足認被告有逃 亡事實,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而有羈押必要,依刑事 訴訟法第101 條第1 項第1 款規定,於民國113年8月13日執 行羈押,並於113年11月13日第一次延長羈押2 月。 三、茲本院以羈押被告之羈押期間,即將於114年1月12日屆滿, 並於114年1月3日訊問被告後,以前項原因依然存在,認有 繼續羈押之必要,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08 條第1 、5 項規定 ,應自114年1月13日起,第二次延長羈押2 月。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08 條第1 、5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唐中興                 法   官 陳培維                 法   官 蔡至峰 得抗告。

2025-01-03

TCDM-113-醫訴-6-20250103-2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2548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莊明諺 上列抗告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 度聲字第1502號,中華民國113年11月15日駁回聲請具保停止羈 押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被告莊明諺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 第2項、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未遂罪、修正 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2項、第1項之洗錢未遂罪等罪嫌,犯 罪嫌疑重大,考其經警查獲時駕車逃逸,有逃亡事實,供述 與共犯不相一致,復有共犯未到案,手機內對話紀錄遭刪除 ,亦有勾串證人及湮滅證據之虞,羈押之原因及必要性仍然 存在,且於民國113年10月25日經原審法院認犯加重詐欺未 遂罪,而以113年度訴字第827號判處有期徒刑7月,則被告 規避本案後續刑罰執行之可能性甚高,此外並無刑事訴訟法 第114條各款所定不得駁回具保停止羈押聲請之事由,是被 告聲請具保停止羈押為無理由,應予駁回等語。 二、抗告意旨則以:被告原半工半讀,與父共同維持家計,實係 誤信損友,現因本案家中經濟堪虞,被告已深自悔悟,希望 交保俾分擔生計,保證準時報到服刑,請准以新台幣5萬元 交保云云。 三、經查:  ㈠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情形之 一者,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者,得羈押之 ︰㈠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者。㈡有事實足認為有湮 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㈢所犯為死 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相當 理由認為有逃亡、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 之虞者,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亦有規定。此所謂之羈押 ,乃拘禁被告之強制處分,其目的係在於保全證據、確保刑 事訴訟程序之進行及刑罰權之執行。是被告經法官訊問後, 究竟有無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各款之情形,均屬事實問 題,法院應按訴訟之程度、卷證資料及其他一切情事斟酌之 。而所謂羈押必要性,除有刑事訴訟法第114條各款所列情 形之一不得駁回者外,係由法院就具體個案,依職權衡酌是 否有非予羈押顯難保全證據或難以遂行訴訟程序者為依據, 法院在不違背通常生活經驗之定則或論理法則時,依法自有 審酌認定之職權,故除被告犯罪嫌疑已屬重大外,自當基於 訴訟進行程度、犯罪性質、犯罪實際情狀及其他一切情事, 審慎斟酌有無上開保全或預防之目的,依職權妥適裁量,俾 能兼顧國家刑事追訴、刑罰權之順暢執行及人權保障。如就 客觀情事觀察,法院羈押之裁定在目的與手段間之衡量,並 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情形,即無違法或不當可言。  ㈡查被告經原審訊問後,坦承起訴犯罪事實,並有共同被告之 供述及卷附證據資料等可稽,足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 第2項、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未遂罪、修正 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2項、第1項之洗錢未遂罪等罪嫌,犯 罪嫌疑重大,並經原審判處有期徒刑7月之刑期,且被告為 警查緝時,立即駕車加速離開,更有闖紅燈等規避查缉之舉 ,確有逃亡事實;又被告所供與共犯所言及卷內事證未盡相 符,另其手機內與詐騙集團成員之對話紀錄遭刪除,有串供 、滅證之虞,則原審據此認被告有逃亡、勾串、滅證之虞之 相當理由,即非無據。本院審酌本案業經被告提起上訴而未 確定,並衡以被告逃亡、勾串、滅證對本案審判或執行之影 響至大、羈押對被告人身自由之限制、確保國家刑事司法權 之有效行使、維護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等因素,考量被告逃 亡、串供、滅證之可能性及風險,維持羈押處分尚屬適當、 必要,合乎比例原則,是原審審酌全案及相關事證,斟酌訴 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切情事,認被告有上開羈押原因存在, 且有羈押之必要而裁定羈押,本為原審法院就個別被告具體 情形依法裁量職權之行使,經核在目的與手段間之衡量,並 未違反比例原則,要無不合。抗告意旨以前揭情詞聲請具保 停止羈押,即非有據。 四、綜上所述,原審認被告羈押之原因仍繼續存在,且有繼續羈 押之必要,而駁回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於法並無不合,抗 告意旨指摘原裁定違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廖建瑜                    法 官 林孟皇                    法 官 林呈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謝雪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2024-12-31

TPHM-113-抗-2548-2024123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