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建都

共找到 45 筆結果(第 11-20 筆)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30號 公 訴 人 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家林 選任辯護人 楊士擎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 3年度偵字第1098、102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家林之羈押期間,自民國114年2月22日起延長2月,並禁止接 見、通信。   理 由 一、被告王家林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經本院訊問後 ,認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之運輸第二級毒品罪 之犯嫌重大,且所犯為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常 人多有不甘受罰規避責任之情狀,且金門地理位置特殊,鄰 近大陸地區,亦有事實足認有逃亡之虞。另被告於偵訊時, 曾就陳禹彣涉案情節翻異供詞,並刪除手機對話紀錄,更另 涉運輸第三級毒品犯行,仍待查明釐清,有事實足認有勾串 共犯或證人及湮滅證據之虞,於民國113年11月22日裁定羈 押並禁止接見、通信。 二、因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於114年1月10日訊問後,認上 開情狀仍存在,被告有繼續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之必要, 爰裁定被告自114年2月22日起延長羈押2月,並禁止接見、 通信。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第105條第3項前段,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建都                   法 官 林敬展                   法 官 王鴻均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王珉婕

2025-02-10

KMDM-113-訴-30-20250210-1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給付物價指數調整款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建字第6號 原 告 尚燁營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洪茜棉 訴訟代理人 廖健智律師 桂子雅律師 被 告 金門縣政府 法定代理人 陳福海 訴訟代理人 沈炎平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物價指數調整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4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有下列 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二、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 。三、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民事訴訟法第25 5條第1項第2、3款定有明文。查原告起訴訴之聲明第1項原 為「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631,818元,及自起訴 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見本院卷一第15頁),歷經數次變更後,末於民國114年1月1 4日民事準備三狀及言詞辯論期日變更為「被告應給付原告2 ,228,69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息5%計算之利息。」(見本院卷四第261、287頁);原告均係 基於兩造間工程契約所為給付物價指數調整款,屬基礎事實 同一,及擴張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是原告所為上開訴之變 更追加,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向被告承攬「金門縣環島北路三段(瓊徑路口至高陽路口 )道路拓寬工程」(下稱系爭工程),兩造於110年5月19日簽 署工程契約書(下稱系爭契約),約定工程總價為新臺幣(下 同)68,200,000元整,部分依契約價金總額結算,部分依實 際施作或供應之項目及數量結算;嗣於111年11月29日以「 第一次契約變更書」,將契約總價變更為89,945,026元整; 又於112年3月24日以「第二次契約變更書」,將契約總價變 更為94,115,757元整。契約總價中僅直接工程費用可辦理恢 復物價指數調整規定,本案直接工程費用共為86,286,939元 ,其中,被告111年4月起,就直接工程費用45,055,723元部 分已核定物價指數調整款予原告。  ㈡惟系爭工程開工後,因受新冠肺炎及俄烏戰爭影響,致全球 物價異常波動,111年4月營建物價指數驟升至108.83%,較 之決標110年4月8日當時之97.34%,上漲11.49%,漲幅已高 過行政院所定應辦理工程款調整10%,變動可謂鉅大。如自 原證7觀之,營造工程總指數逐月飆漲,110年8月已攀升至1 02.15%,短短2月間,較之決標當時之97.34%,已上升將近5 %,原告判斷依此漲勢,物料價格漲幅閒會超過上述行政院 所訂之10%,係兩造締約當時所未能預見之合理風險,造成 原告施作系爭工程時成本增加,原告遂於110年8月12日發函 予被告,申請恢復物價指數調整規定,被告同意自111年4月 起恢復適用物價指數調整規定,而原告係自110年8月12日時 即發函被告,應自斯時起適用物價調整規定。至原告於投標 時曾簽署「投標標價不適用招標文件所定物價指數調整條款 聲明書」(下稱系爭聲明書),然自110年8月起即有不可歸責 於原告,且非兩造締約當初所得預見、超過一般的物價波動 水準之物價變動,應有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情事變更原則 之適用,被告仍應將110年8月起至111年3月間(下稱系爭期 間)物價指數調整款給付予原告。  ㈢依據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下稱工程會)109年8月31日工 程企字第1090100596號函、110年5月5日工程企字第1100100 263號函、110年7月14日工程企字第1100016287號函之綜合 要旨,原告雖有簽署系爭聲明書,仍有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 。故原告依系爭契約第5條約定之標準,以期間每月末日各 項累計完成數量扣除上月月末各工項累計完成數量,可得每 月工項完成數量,計算得出如附表所示各月直接工程費可調 整之金額,共計2,228,690元,被告應給付予原告。爰依民 法第227條之2第1項之規定提起本訴。並聲明:⒈被告應給付 原告2,228,69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⒉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 二、被告方面:  ㈠系爭契約簽訂後,歷經兩次變更追加減金額,結算總價為94, 115,757元,而被告已應原告之申請,於111年4月22日召開 系爭工程恢復物價指數調整規定商討會,會後決議自同年4 月起恢復物價調整條款之適用,而依系爭契約第5條第1項第 6款第1目本有計算物價調整款之約定,可作為調整物價之請 求依據,且未強制要求投標廠商出具系爭聲明書作為投標文 件,廠商自得就其履約能力、未來物價漲跌風險等客觀情況 為自主評估,而原告為資本額高達2,250萬元、近5年承攬之 公共工程就高達40餘件,係具相當規模及市場經驗之專業營 造廠商,非屬經濟弱勢一方,對於未來物價漲跌風險及供需 脈動具有專業知識、經驗及推估能力,惟原告投標時主動提 出系爭聲明書,顯示其已有評估,原告自應受系爭聲明書之 拘束,故原告請求系爭期間之物價指數調整款為無理由。  ㈡本件並無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  ⒈廠商雖於特定情形下,得依民法情事變更規定請求機關變更 契約,恢復物價指數調整條款之適用,惟雙方之權利義務關 係仍需待合意變更契約後始發生契約變更效力,並向後生效 。換言之,在此之前業已完成之工作項目亦不適用變更契約 後之條款,故工程會上揭函釋實際係再次重申契約嚴守原則 ,並就情事變更與否留待各機關決定,並不當然於廠商申請 契約變更恢復物價指數調整時,即發生變更契約之效力。是 原告請求系爭期間之物價調整款自不能溯及既往,其請求為 無理由。  ⒉依實務見解,情事變更原則有其要件,且主張情事變更之一 方當就上開構成要件負舉證責任,始足當之。原告請求情事 變更,並自110年8月其申請恢復物價調整時起即發生調整效 力,無非係主張因新冠肺炎及俄烏戰爭影響,致全球物價異 常波動,惟被告否認系爭契約有顯失公平之情事,則當由原 告先就契約原有效果超過其足以承受之風險範園,不予調整 即顯失公平等有利事實負舉證責任。揆諸行政院主計總處公 布之營造工程物價指數,系爭工程辦理招標前一年即109年3 月起至111年12月完工止逐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雖有逐月 攀升,但每月漲幅約1%上下,履約期間並未超過10%,且自1 08年1月開始,除少數幾個月份外,逐月上升之趨勢至為灼 然,且近幾年之營建材料、勞務價格持續上漲,原告對工程 物料之漲跌脈動較一般民眾熟稔明瞭,殊難認因疫情之原物 料價格上漲,有締約當時所難預料之情形。  ⒊我國新冠肺炎第一例確診病例始於109年1月,110年5月疫情 大爆發,110年5月15日宣布新北市、臺北市第三級警戒至同 年月28日,同年月19日宣布第三級警戒擴至全國;其後,首 次延長至110年6月14日、第二次延長至同年月28日、第三次 延長至同年7月12日、第四次延長至7月26日,7月27日起始 降為第二級等情,則110年5月19日起至同年7月26日止,為 新冠疫情全國三級警戒之時期。準此,系爭工程於招標階段 距離我國新冠肺炎第一例確診病例(109年1月)已逾1年, 斯時國外疫情已延燒嚴重,多國多地區已實行封城、隔離等 緊急措施,而被告於招標時業將此風險納入考量,故於系爭 契約第5條第1項第6款第1目擬定有物價調整款之約定,原告 亦於投標時應可預見新冠肺炎恐有於國内、外流行,進而影 響物價之可能性,則其自行主動提出系爭聲明書,顯係業評 估其履約成本及能力,故其請求為無理由。  ㈢並聲明:⒈原告之訴駁回⒉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准宣告免 為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與爭執事項:  ㈠兩造不爭執事項:  ⒈被告辦理系爭工程,於110年4月8日以68,200,000元整決標予 原告,兩造並於110年5月19日簽訂系爭契約 ,並於同年6月 7日申報開工,111年12月7日申報竣工、112年4月11日驗收 完畢。另於111年11月29日以「第一次契約變更書」,合計 追加減金額21,745,026元整,契約總價變更為89,945,026元 整;又於112年3月24日以「第二次契約變更書」,合計追加 減金額4,170,731元整,將契約總價變更為94,115,757元整 。工程總價94,115,757元被告已全部支付。  ⒉原告於110年4月8日投標時檢附系爭聲明書予被告。  ⒊原告於110年8月12日以110燁營環三字第110077號函申請辦理 契約變更,恢復適用物價指數調整規定。又於111年3月30日 以111燁營環三字第111165號函主張,因受疫情及俄烏戰爭 影響物價漲幅差異大,請求參酌情事變更原則及工程會相關 函釋協議恢復物價指數調整條款,並追溯自申請日生效。再 於111年6月16日以111燁營環三字第111197號函,請求追溯 自首次提出日000年0月00日生效。  ⒋系爭工程監造單位誠蓄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於111年3月30 日以誠蓄000(00000-CS14)字第1110000031號函,建請被告 同意原告自申請日起恢復物價指數調整條款,並辦理契約變 更。  ⒌被告於111年4月22日召開系爭工程恢復物價指數調整規定商 討會,會議結論略以:「…,本案原則同意尚未施工執行部 份於111年4月22日起恢復適用物調。」  ⒍契約總價中僅直接工程費用可辦理恢復物價指數調整規定, 本案直接工程費用共為86,286,939元,其中被告就111年4月 起直接工程費用45,055,723元部分,已核定物價指數調整款 予原告。  ⒎兩造提出之證據,就原證1至原證9,原證15,及被告所提證 物,形式上為真正均不爭執。  ⒏本件如認為原告請求110年8月至111年3月間,有情事變更原 則之適用,就被證11即附表所示,被告所計算之該段期間物 價指數調整款金額應為2,228,690元之金額,雙方均不爭執 。  ㈡兩造爭執事項:   原告依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規定請求110年8月至111年3月 之物價指數調整款,有無理由?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原告主張其承攬系爭工程,與被告簽訂系爭契約,惟施作系 爭工程期間,全球物價因受新冠肺炎及俄烏戰爭影響致異常 波動,非締約當時可預料,如依原定給付顯失公平,請求依 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規定增加給付。惟為被告否認,並以 上情置辯。是系爭契約已訂有系爭聲明書之約款,是否仍有 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規定之適用?如認仍適用民法第227條 之2第1項規定,原告主張系爭期間已符合情事變更情形,請 求被告增加給付2,228,690元本息,於法是否有據?為本件 應審究之爭點,茲分述如下:  ㈠按契約成立後,情事變更,非當時所得預料,而依其原有效 果顯失公平者,當事人得聲請法院增、減其給付或變更其他 原有之效果,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非當 時所得預料」,於工程承攬契約,係指該情事變更情況,非 承攬人於締約時所能預見之風險,或雖可預見,無可合理防 止損失、損害之發生之措施,致其損害超越所預期可控制之 範圍而言。又工程承攬契約當事人雖於契約明定承攬報酬不 因物價變動而調整,然倘該物價變動之風險已超出合理範圍 ,仍有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19 7號判決意旨參照)。原告於投標時雖已簽立系爭聲明書( 見本院卷一第113頁),其上載稱「本工程如由本廠商得標 ,履約期間不論營建物價各種指數漲跌變動情形之大小,本 廠商聲明標價不適用招標文件所定物價指數調整條款,指數 上漲時絕不依物價指數調整金額;指數下跌時,招標機關亦 不依物價指數扣減物價調整金額;行政院如有訂頒物價指數 調整措施,亦不適用」等語,惟依上開說明,如在履約期間 內發生超過常態性波動範圍之劇烈物價變動,非當事人可得 預見時,雖契約已明文約定不依物價指數調整價金,仍有情 事變更原則之適用。是被告抗辯系爭期間無情事變更原則之 適用,自難憑採。  ㈡按情事變更原則,旨在規範契約成立後有於訂約當時不可預 料之情事發生時,經由法院裁量以公平分配契約當事人間之 風險及不可預見之損失。倘於契約成立時,就契約履行中有 發生該當情事之可能性,為當事人所能預料者,當事人本得 自行風險評估以作為是否締約及其給付內容(如材料、價金 等)之考量,自不得於契約成立後,始以該原可預料情事之 實際發生,再依據情事變更原則,請求增加給付(最高法院 102年度台上字第231號判決意旨參照)。且情事變更原則為 法院依衡平法則裁判,除依契約性質(如期貨、一定期間供 給契約)或特約排除,均應適用。而是否情事變更,非全以 物價指數變動為根據,並應依客觀之公平標準,審酌一方因 情事變更所受之損失,他方因情事變更所得之利益,及其他 實際情形,以定其增加給付之適當數額(最高法院105年度 台上字第1710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⒈被告應原告之請求,於111年4月22日召開系爭工程恢復物價 指數調整規定商討會,決議自111年4月22日起,恢復適用物 價指數調整,有金門縣政府111年5月13日府工土字第111003 7495號函在卷可參(見本院卷二第383至385頁),其中就11 1年4月起直接工程費用45,055,723元部分,被告已依前揭工 程會之函文意旨,依兩造合意恢復物價指數調整條款之適用 ,核定物價指數調整款予原告(見上揭兩造不爭執事項6) 。本件就系爭期間是否恢復物價指數調整條款之適用,兩造 既未合意取得共識,自不適用前揭工程會之相關函文,而應 判斷是否系爭期間有無情事變更之情形,先予說明。  ⒉查系爭聲明書內,原告既已與被告約定「無物價指數調整條 款適用」等情,依前揭說明雖不排除情變更原則適用,然此 約定可認當事人間已預期締約後物價指數有劇烈波動之可能 ,意欲經由該等約款排除因物價指數波動而由一方向他方為 增、減給付請求之情事,以就日後所發生之風險預作分配。 於此情形,基於私法自治及契約嚴守之原則,該排除約定自 應儘量予以尊重,是除有極端劇烈物價變動之情形外,在判 斷有無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時,自應將此當事人原可預期之 範圍作為判斷之依據。故原告如主張系爭期間仍有情事變更 原則之適用,自應舉證證明相關物價指數於締約後有不可預 期之極端波動,且其因此波動而實際大幅增加履約成本,致 施作系爭工程如按原定給付時,可認對原告顯失公平,始得 依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規定為增加給付之請求。  ⒊原告雖主張全球物價因受新冠肺炎及俄烏戰爭影響致異常波 動,非締約當時可預料,如依原定給付顯失公平,惟為被告 否認。經查:  ⑴新冠疫情部分:   查我國新冠肺炎第一例確診病例始於109年1月,110年5月疫 情大爆發,110年5月15日宣布新北市、臺北市第三級警戒至 同年月28日,同年月19日,宣布第三級警戒擴至全國;其後 ,首次延長至110年6月14日、第二次延長至同年月28日、第 三次延長至同年7月12日、第四次延長至7月26日,7月27日 起始降為第二級等情,此為本院職權上所知悉,則110年5月 19日起至同年7月26日止,為新冠疫情全國三級警戒時期之 事實,堪予認定。而原告簽立系爭聲明書日期為110年4月8 日,兩造簽訂契約日期為110年5月19日,距離我國新冠肺炎 第一例確診病例之109年1月,已隔了1年餘,國外亦多有封 城之情形,當時客觀上已可預見新冠肺炎恐有於國內、外流 行,進而影響物價之可能性,則原告於簽約時自可將此風險 納入考量,並評估其履約成本及能力,難認因疫情之原物料 價格上漲,有非屬兩造締約當時所得預料之情事。  ⑵俄烏戰爭部分:   俄羅斯國與烏克蘭國之戰爭發生時間為111年2月24日,有本 院職權查詢聯合報網路新聞1份在卷可參(見本院卷三第759 至761頁),雖為原告所簽系爭聲明書後將近1年,而難為原 告所預料,惟被告亦同意自111年4月起調整適用物價調整款 給付工程款,未調整部分僅係該戰爭爆發後1個月即111年3 月,往後均已調整,而以有預留材料之公共工程慣例而言, 難以想像原告會因此受有物價波動之大幅損失,故原告所稱 因俄烏戰爭造成物價波動太大請求系爭期間恢復物價指數調 整,尚屬無理。  ⑶依工程會108年02月22日工程企字第1080001262號函其要旨略 以:對於各機關履約中之政府採購案件,如契約未載明依物 價變動調整工程款或所載較前開契約範本嚴格(例如僅載明 依營造工程物償總指數變動調整、個別項目指數變動門檻大 於10%),考量前開契約範本之物價調整方式,係由機關擇定 ,廠商無選擇權,爰履約期間遇不可歸責於契約雙方之事由 ,個別項目(例如預拌混凝土)物價指數與決標月指數比較 之漲跌幅逾10%情形,契約雙方得參酌民法情事變更規定, 依現行契約範本内容合意辦理契約變更等語(見本院卷三第4 5頁);復依系爭契約第5條第1項第6款第1目,兩造所要合意 排除物價指數調整條款之原來約定,就辦理合意變更契約之 漲跌幅亦為逾10%(見本院卷一第37頁),故系爭期間是否 有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自可參照物價指數是否已逾10%加 以判斷。  ⑷查系爭契約簽訂時間為110年5月19日,109年3月起至111年12 月完工止逐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依序為89.64、89.23、89 .29、89.57、89.59、89.94、90,59、90.84、91.31、92.76 、94,90、94.94、95.97、97.34、99.60、101.25、101.87 、102.15、102.39、102.98、103.36、103.25、103.67、10 4.47、106.88、108.83、109.05、109.02、108.11、107.32 、107.96、107.69、107.45、107.92等情,有行政院主計總 處公布之「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在卷可參(見本院卷三第73 至74頁),並為兩造於114年1月14日言詞辯論時所不爭執, 則依原告於起訴狀所述,111年4月營建物價指數驟升至108. 83%,較之決標110年4月8日當時之97.34%,上漲11.49%,漲 幅已高過行政院所定應辦理工程款調整10%,變動可謂鉅大 等語(見本院卷一第18頁),故被告就111年4月22日起恢復 物價調整指數之適用,自屬合理。而原告雖再主張自原證7 觀之,營造工程總指數逐用飆漲,110年8月已攀升至102.15 %,短短2月間,較之決標當時之97.34%,已上升將近5%等語 ,惟原告係成立於104年間,資本總額為22,500,000元,多 有承攬公共工程(見本院卷三第69、71頁),足認係頗具資 本規模及工程經驗之專業營造廠商,並非屬經濟上之弱者。 本件系爭工程金額最後高達94,115,757元,原告有能力承攬 系爭工程,當具備相當之專業知識、經驗。系爭工程原告雖 提出系爭聲明書,惟系爭工程施工期間,如物價指數下跌時 ,招標機關亦不依物價指數扣減物價調整金額;行政院如有 訂頒物價指數調整措施,亦不適用,則對原告而言,並非絕 對不利,原告可自行決定是否參與投標系爭工程,及是否提 出系爭聲明書,原告既仍決定參與投標及簽署系爭聲明書, 即見原告對於承攬工程所需負擔之利潤、成本風險、物價波 動指數,已為相當之評估,可以合理期待原告就施工成本增 加或減少之因素有所預見及推估判斷之能力,而能於訂約之 際即加以考量,縱然原告嗣後於系爭期間因營造物材料價格 之上漲而受有損害,亦應由原告自行承擔,方符合私法自治 、契約自由之精神。原告復未舉證系爭期間如未恢復物價指 數調整條款時,有何顯失公平情形,自難認原告於系爭期間 履約時,確因物價大幅上漲而有情事變更,顯失公平之結果 。 五、綜上,原告未能證明其於系爭契約成立後,於系爭期間因物 價大幅上漲,致依契約原有效果已顯失公平,故原告依民法 第227條之2第1項規定,主張因情事變更,請求被告給付物 價指數調整款2,228,69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日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均無理由,應予駁回。又 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 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之 主張,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駁,應予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工程法庭 法 官 黃建都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施人夫 附表:系爭工程110年8月份至111年3月份物價調整明細表 年/月 直接工程費(單位:新臺幣) 調整金額   原契約 第一、二次變更 合計 110年8月 2,782,799 - 2,782,799 163,800 110年9月 6,351,518 - 6,351,518 434,902 110年10月 6,813,381 776,286 7,589,667 522,031 110年11月 5,717,121 - 5,717,121 191,818 110年12月 5,602,577 - 5,602,577 120,062 111年1月 3,573,606 - 3,573,606 104,201 111年2月 3,994,179 - 3,994,179 327,851 111年3月 5,690,090 - 5,690,090 364,025 合計 40,525,271 776,286 41,301,557 2,228,690

2025-02-07

KMDV-113-建-6-20250207-1

全聲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撤銷假處分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全聲字第1號 聲 請 人 楊懷仁 相 對 人 楊馬信 楊鎧 楊忠偉 楊懷慶 楊月招 楊月雲 楊懷智 楊懷璽 陳志堅 陳志強 陳惠玲 陳巧泠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假處分事件,聲請人即債權人聲請撤銷假分,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於民國111年7月13日所為之111年度全字第7號假處分裁定應 予撤銷。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假扣押之裁定,債權人得聲請撤銷之;前項聲請,向命假扣 押之法院為之;關於假扣押之規定,於假處分準用之,民事 訴訟法第530條第3項、第4項及第533條前段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假處分事件,前經本院以 111年度全字第7號裁定准許在案,因兩造間請求履行遺囑等 事件,已經本院111年度家繼訴字第14號、福建高等法院金 門分院(下稱金門高分院)112年度重家上字第1號事件判決 確定,假處分原因已消滅,爰依法聲請撤銷假處分裁定等語 。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即債權人對相對人即債務人聲請假處分, 業經本院以111年度全字第7裁定准許在案,此業經本院調取 該案卷宗查核無誤;而聲請人具狀陳稱兩造間之履行遺囑等 事件已確定,假處分原因歸於消滅,亦據聲請人提出113年1 2月11日由金門高分院所核發之民事判決確定證明書影本在 卷可憑,是當認聲請人聲請撤銷該項假處分之裁定,核與上 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530條第3項、第533條、第95條、第83條第1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黃建都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 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施人夫

2025-02-05

KMDV-114-全聲-1-20250205-1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除字第3號 聲 請 人 施常翔 代 理 人 唐樺岳律師 複代理 人 王智民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票據)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2年度司催字第4號公示催告。 二、本件公示催告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3年10月10日 屆滿,迄今無人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建都                   法 官 王鴻均                   法 官 宋政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杜敏慧 附表:本票 編號 發票人 發票日 (民國) 票面金額(新臺幣) 到期日 本票號碼 1 胡金銀 111年8月18日 10萬元 未記載 WG1590160

2025-01-24

KMDV-113-除-3-20250124-1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不服書記官所為處分)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4號 異 議 人 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昆璋 相 對 人 曾碧珠即碧勝環保企業行 上列異議人就本院110年度訴字第36號給付價金事件,對於本院 書記官於民國113年11月15日所為之處分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法院書記官所為之處分,應依送達或其他方法通知關係人 ;對於法院書記官之處分,得於送達後或受通知後十日內提 出異議,由其所屬法院裁定。民事訴訟法第240條定有明文 。本院書記官於民國113年11月15日,依福建高等法院金門 分院(下稱金門高分院)113年度抗字第11號民事裁定意旨, 以110年度訴字第36號事件(下稱系爭事件)書記官處分書, 通知異議人本院111年1月10日製作之民事判決確定證明書( 下稱系爭確定證明書)應予撤銷,該通知行為屬書記官之處 分(下稱系爭處分)。而異議人於113年11月25日收受送達 (見系爭事件卷第341頁)後,於10日內之同年12月5日對系 爭處分聲明異議,依法核無不合。 二、聲明異議意旨略以:  ㈠相對人於系爭事件繫屬期間,戶籍地址仍為高雄市○○區○○街0 號6樓處(下稱系爭地址),此與異議人所提證物即標售廢鐵 合約書所載通訊地址相同,且於110年5月21日鈞院送達訴訟 文書時,曾有經系爭地址所在之「湖園A棟公寓大廈」蓋用 收發章後,復由「陳伯漢」予以塗銷(異議狀誤載為「王晶 得」),並經郵務送達人員註記「應受送達人未受領且現住 居民不允許黏貼送達通知書,致不能辦理寄存送達」及「遷 移」方式退回。上開訴訟文書已送達相對人之戶籍與通訊地 址及遭現住居民不允許黏貼,可見相對人於斯時實際居住於 該址,並考量異議人無從得知相對人其他聯絡地址,故應屬 送達處所不明。  ㈡金門高分院在113年度抗字第11號民事裁定雖以「不可期待當 事人提出公示送達之聲請或曉諭後仍拒不向法院聲請」為由 ,認系爭事件應由鈞院更為裁定,惟該見解業使公示送達無 從發揮「避免訴訟遲延」之目的,應非可採。是只要有應受 送達人有應受送達處所不明之情事,法院即得曉諭當事人聲 請公示送達,或逕依職權命為公示送達,以避免訴訟遲延而 影響訴訟當事人之權益,故系爭事件經鈞院依職權為公示送 達,於法並無不合,系爭處分撤銷系爭確定證明書,應有違 誤。  ㈢又系爭事件法官批示職權為公示送達依據為民事訴訟法第149 條第1項第1款,然係顯誤載應予更正為正確法條等語。並聲 明:系爭處分應予廢棄。 三、經查:  ㈠按對當事人之送達,有民事訴訟法第149條第1項各款情形者 ,受訴法院為避免訴訟遲延認有必要時,固得依同條第3 項 規定依職權命為公示送達,然參諸是項規定之立法理由:送 達如有本條第1項所列各款情形者,當事人得聲請法院為公 示送達。惟在某些情形下,如當事人不聲請公示送達,事件 將無法順利進行。例如:原告訴狀中漏未記載兩造住址或記 載錯誤,法院命其補正而不補正,縱以裁定駁回原告之訴, 但該裁定因無人聲請公示送達而無法送達。爰增設第3 項, 明定於有前述情形時,受訴法院得依職權命為公示送達,但 以避免訴訟遲延而認有必要者為限。是須無人聲請公示送達 ,致訴訟程序無法進行,且為避免訴訟遲延而有必要時,受 訴法院始得依職權為公示送達。倘非不能期待當事人聲請公 示送達,或並無當事人經法院曉諭後仍拒不聲請公示送達之 情形,受訴法院逕依該項規定依職權為公示送達,並續依同 法第150條規定為職權公示送達者,均不生合法送達之效力( 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829號裁定參照)。  ㈡查系爭事件起訴時,異議人於110年5月5日起訴狀記載被告姓 名為「曾碧珠即碧勝環保企業社」,住址即系爭地址,嗣本 院於系爭事件程序進行中,按系爭地址送達起訴狀繕本、11 0年7月13日準備程序庭期通知書,遭以「遷移」退回後,遂 依職權查詢抗告人戶籍、向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調取 相對人碧勝環保企業行之商業登記申請資料,確認系爭地址 為相對人戶籍地址,及碧勝環保企業行登記之營業所且已申 准歇業,暨調取相對人入出境資料供參後(系爭事件卷第65 -91頁及禁閱卷第5、9頁),並未限期命異議人查報相對人遷 移後之實際居住處所,及待異議人聲請公示送達,即以相對 人應為送達處所不明,逕依職權命為公示送達。其後因異議 人以傳真聲請變更期日,本院遂先通知兩造取消110年7月13 日準備程序期日,並再指定110年11月9日進行言詞辯論程序 ,亦未限期命異議人查報相對人遷移後之實際居住處所,及 待異議人聲請公示送達,即於110年9月3日對相對人依職權 為公示送達,該次之庭期通知書經送達系爭地址,亦遭以「 遷移」退回,其後因異議人提出民事承受訴訟聲明狀後,本 院再於110年9月8日對相對人依職權為該狀紙之公示送達, 並於110年11月9日言詞辯論時,依異議人之聲請即為一造辯 論終結(系爭事件卷第123-252頁)等情,均經本院調閱該卷 確認無誤。則依上述說明可知,系爭事件進行中,直至110 年11月9日言詞辯論終結前,相關起訴書、庭期通知書及民 事承受訴訟聲明狀等,雖均無法以郵務送達相對人,但承審 法官仍應詢問異議人意見,待異議人經詢問後未聲請對相對 人公示送達後,始符合因無人聲請公示送達,致訴訟程序無 法進行,且為避免訴訟遲延而有必要時,受訴法院始得依職 權為公示送達之要件。故本院於系爭事件逕依職權為公示送 達庭期通知書,其後一造辯論終結並依職權對相對人公示送 達判決書,均不生合法送達之效力,亦不因本院公示送達公 告上誤引用民事訴訟法第149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而有所 影響。 四、綜上所述,系爭事件之判決書既未合法送達相對人,上訴期 間無從開始進行,該判決尚未確定,故本院書記官於111年1 月10日就該判決核發確定證明書,即有未洽。本院書記官於 113年11月15日以系爭處分撤銷上開確定證明書,當屬有據 。異議意旨猶執前詞指摘原處分不當,請求撤銷原處分,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依民事訴訟法第240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黃建都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施人夫

2025-01-23

KMDV-113-聲-14-20250123-1

家救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救字第1號 聲 請 人 甲○○ 代 理 人 陳怡均律師(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認領子女事件(本院114年度家調字第1號), 聲請人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予訴訟救助。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准 予訴訟救助,民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又經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分會准予法律扶助之無資力者 ,其於訴訟程序或非訟程序中,向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除 顯無理由者外,應准予訴訟救助,不受民事訴訟法第108條 規定之限制,法律扶助法第63條亦有明定。 二、經查,聲請人因本院114年度家調字第1號請求認領子女事件 ,經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金門分會准許法律扶助等情, 業據提出上開分會法律扶助申請書、審查表及回報單為憑, 且本院查無有何顯無理由之情形,揆諸前揭說明,本院自應 准予訴訟救助。從而,聲請人依法律扶助法第63條聲請訴訟 救助等語,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黃建都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施人夫

2025-01-23

KMDV-114-家救-1-20250123-1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曾啓銘 上列抗告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具保停止 羈押案件,不服福建金門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4年1月7日裁定(1 13年度聲字第88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如附件「福建金門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88號 刑事裁定」所載。 二、抗告意旨略以:原裁定以伊經判處有期徒刑6年,即臆測其 有逃亡之高度可能性,違反必要性原則及比例原則。請撤銷 原裁定,命伊得以具保等侵害較小之手段代替羈押等語。 三、按羈押之目的,在於確保刑事偵查、審判程序之完成及刑事 執行之保全。被告究竟有無刑事訴訟法第101條所規定之羈 押要件,應否羈押,以及羈押後其羈押原因是否仍然存在, 有無繼續羈押之必要,事實審法院本得斟酌訴訟進行程度及 其他一切情形而為認定,故受羈押之被告除確有刑事訴訟法 第114條所列情形之一者外,其應否羈押或延長羈押,事實 審法院自有認定裁量之權,苟無濫用其權限之情形,即不得 任意指為違法。又對於被告羈押與否之審查,其目的既僅在 判斷有無實施羈押強制處分之必要,並非認定被告有無犯罪 之實體審判程序,關於羈押之要件,即無須經嚴格證明,以 經釋明得以自由證明為已足。 四、經查:抗告人於原審審理時,坦承有公訴意旨所載共同運輸 第二級毒品犯行,並有同案被告林子嚴之供述及相關證據資 料可資佐證,有本院查詢列印之原審法院113年度訴字第21 號刑事判決(下稱原判決,見本院卷第33至50頁)在卷可稽 ,足認抗告人涉犯共同運輸第二級毒品罪之嫌疑重大。抗告 人所犯共同運輸第二級毒品罪,為最輕本刑有期徒刑10年以 上之重罪,經原判決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規定 減輕其刑後,判處有期徒刑6年,而該案係屬得上訴第三審 之案件,尚未確定,衡諸重罪常伴有逃亡之高度可能,且抗 告人於原審審理時,就其毒品來源是否為甲男乙節,有變更 說詞以掩飾、混淆甲男真實身分之情,亦經原判決說明理由 在卷(見本院卷第42頁)。是有事實足認有串供、滅證之虞 ,倘僅施以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等侵害較小之手段,實不 足以確保後續審判、執行程序之順遂進行,而有刑事訴訟法 第101條第1項第2、3款規定之羈押原因,並有羈押之必要, 且無刑事訴訟法第114條不得駁回其具保聲請之情形存在。 原裁定已依個案情節,考量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切情事, 就抗告人之犯罪嫌疑是否重大、有無羈押原因、有無羈押必 要等予以審認,並敘明認定之理由,其目的與手段間之衡量 亦無違反比例原則,尚無違法或不當。雖原裁定未敘明之所 以認定抗告人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規定之羈押 原因之理由與依據,惟尚不影響全案結果,所為駁回被告具 保停止羈押聲請之裁定,仍應予維持。從而,抗告人執前詞 提起本件抗告,指摘原裁定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庭審判長法 官 李文賢                 法 官 陳瑞水                 法 官 許志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相符。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蔡鴻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附件: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88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曾啓銘 男 民國00年0月0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市○○區○○○街00號2樓之C           (在押)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伊已全部坦承犯行並供出毒品來源,在符合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1、2項下,已無10年以上有期徒 刑之預見結果。且本案事證鞏固,當無湮滅證據或勾串共犯 之虞。另伊於國內有固定住所,親屬亦住國內,並無資力可 供逃亡,請求改命具保、責付、限制住居、出境、出海、定 期報到或配戴電子腳鐐方式替代羈押,以照顧家庭等語。 二、經查:  ㈠被告所涉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業經本院判決其共 同犯運輸第二級毒品罪,處有期徒刑6年,並於判決理由提 及:被告雖坦認犯行,然於審理時變更說詞,嘗試掩飾、混 淆其上游甲男之真實身分,有藉由辯護人閱卷並告知甲男說 詞後,迴護甲男情事,且僅合於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 2項規定,並無同條第1項適用等情。  ㈡被告雖以上開理由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惟查,被告僅因小利 即與同案被告陳禹彣、林子嚴共同運輸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 他命至金門,並經本院衡酌全案事證後判處有期徒刑6年。 在此重責下,常伴隨逃亡之高度可能,此乃趨吉避凶、不甘 受罰之基本人性。被告復於審理中翻異前詞,試圖掩飾其上 游甲男之真實身分,亦有事實足認有勾串共犯之虞。準此, 被告已合於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2、3款之羈押原 因,且僅以具保、責付、限制住居、出境、出海、定期報到 或配戴電子腳鐐等侵害較小手段,實不足以確保日後審判或 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故仍有羈押之必要。此外,亦無刑事 訴訟法第114條所定事由。是認聲請人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難以為准,應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建都                   法 官 宋政達                   法 官 王鴻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王珉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2025-01-22

KMHM-114-抗-1-20250122-1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21號 公 訴 人 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曾啓銘 選任辯護人 楊士擎律師 被 告 林子嚴 選任辯護人 周復興律師 被 告 陳禹彣 選任辯護人 賴國欽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113年度偵字第392、705、706、725、726、736、737、810、811 、81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禹彣、林子嚴、曾啓銘之羈押期間,均自民國114年1月26日起 延長2月。   理 由 一、被告陳禹彣、林子嚴、曾啓銘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 件,前經本院判決被告陳禹彣共同犯運輸第二級毒品罪,處 有期徒刑3年3月;又犯販賣第三級毒品罪,處有期徒刑7年8 月;又犯行使變造國民身分證罪,處有期徒刑4月,得易科 罰金。上開不得易科罰金之2罪,應執行有期徒刑10年;被 告林子嚴共同犯運輸第二級毒品罪,處有期徒刑3年;被告 曾啓銘共同犯運輸第二級毒品罪,處有期徒刑6年。 二、因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5日訊問被告 後,認渠等所犯運輸第二級毒品罪乃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期 徒刑之重罪,雖經本院依法減刑後,各判處前揭刑度。然面 對如此重責,人性多存不甘受罰、趨吉避凶、試圖規避後續 審判或執行而存逃亡之高度可能。且本院所在之金門縣與大 陸地區廈門市相距甚近,被告亦有循各類管道潛逃至對岸之 可能,故認被告均合於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3款所 定情狀。另被告曾啓銘於審理中曾就其上游甲男之真實身分 翻異前詞、試圖掩飾,仍有事實足認有勾串共犯之虞,亦合 於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規定。鑑於被告有前揭羈 押原因,且僅以具保、責付、限制住居、出境、出海、定期 報到或配戴電子腳鐐等侵害較小手段,實不足以確保日後審 判或執行之順利進行,故仍有羈押之必要,爰裁定被告均自 114年1月26日起延長羈押2月。被告雖均表明希望改命具保 之意,然因渠等仍具羈押原因及必要,倘改以前揭侵害較小 手段,實難認與羈押為同等有效之強制處分而得確保未來審 判及執行無虞,併予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建都                   法 官 宋政達                   法 官 王鴻均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王珉婕

2025-01-17

KMDM-113-訴-21-20250117-4

重訴更一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給付承攬報酬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更一字第1號 原 告 世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粘炳煌 訴訟代理人 粘舜權律師 粘世旻律師 被 告 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昆璋 訴訟代理人 蔡炳楠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承攬報酬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2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有擴張 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 5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經查,原告世鴻工業股份有限公 司與順晟科技企業有限公司、協磁機電工程有限公司等3間 公司,於民國109年12月3日起訴時,主張共同聲明為新臺幣 (下同)43,956,129元,經本院前審於111年8月26日以109 年度重訴字第31號判決後,原告等3間公司不服而提起上訴 ,經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以111年度重上字第5號駁回協磁 機電工程有限公司之上訴,並同時廢棄本院前審判決,發回 本院另行審理,故原告世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順晟科技企 業有限公司之共同聲明為29,304,086元,是以,就原告世鴻 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單獨之聲明應為14,652,043元,後原告世 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再於113年5月7日準備書狀變更訴之聲 明為36,453,555元,揆諸上開見解,係屬訴之聲明的擴張, 應予准許。 二、另順晟科技企業有限公司經本院2次合法通知均未到庭,且 被告2次均拒絕答辯,亦視為未到庭,依民事訴訟法第191條 規定,應視為順晟科技企業有限公司已撤回起訴。故本件審 理之範圍僅限於原告世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被告金門酒廠 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之訴訟,合先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世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順晟科技企業有限公司、協磁 機電工程有限公司等3間公司,因共同投標並承攬被告之「 金城場地三生產線機電工程(下稱系爭工程)」,並於104 年7月10日與被告就系爭工程簽訂之契約書(下稱系爭契約 ),總價219,470,000元,嗣後被告再追加第一次變更設計 工程(下稱一變工程)、第二次變更設計工程(下稱二變工 程),並將工程總價變更為281,290,895元。兩造於一變工 程、二變工程施作後,始分別簽訂一變契約、二變契約,原 告就一變契約、二變契約所載增加之工程費部分,於契約上 載明不同意之意思表示,是就增加之工程費部分原告自得向 被告另行請求。  ㈡另被告主張之逾期罰款23,325,276元中,被告認原告等有「 工程驗收缺失改善逾期52日」及「變更設計項目施工逾期65 日」之應計罰事由,而扣罰15,533,279元部分,應係不合法 ,被告應一併返還此部分金額。  ㈢又被告於初驗、複驗時,又增加系爭契約所未約定之初驗、 複驗項目(下稱追加工程),致原告等支出追加工程費用4, 327,138元。  ㈣綜上,系爭工程業已完工,詎被告尚積欠一變、二變工程款 共24,095,712元(計算式:17,337,964元+6,757,748元=24, 095,712元)及追加工程費4,327,138元未給付;且被告原先 所扣之逾期罰款中,有15,533,279元之扣罰款不應扣除,應 返還此部分金額與原告等3家公司,其中屬於原告之部分比 例為百分之51.7,金額為8,030,705元;爰依系爭契約第3條 第1項、第5條第1項3規定,被告應給付原告36,453,555元( 計算式:24,095,712元+4,327,138元+8,030,705元)。  ㈤並聲明:  ⒈被告應給付原告36,453,555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㈠系爭契約為承攬契約,系爭工程於107年6月7日驗收合格後, 原告已得行使其承攬報酬請求權,然原告遲至109年12月3日 始提起本件訴訟,其中承攬之損害賠償之請求權時效應為1 年,而原告主張被告多扣的罰款部分,原告亦認係報酬而請 求被告給付,所以這部分應適用承攬報酬2年之請求權時效 ;是原告之請求權均已時效消滅,被告得拒絕給付。  ㈡又原告主張被告原先所扣之逾期罰款中,有15,533,279元之 扣罰款不應扣除,惟此部分業經驗收,原告於驗收時並無表 示意見,此部分原告亦無提出相關事證佐證,是原告之主張 無理由。  ㈢並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如受不利判決 ,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兩造於104年7月10日簽訂系爭契約,系爭工程之承攬報酬為2 19,470,000元。  ㈡兩造施作「一變工程」及「二變工程」前並未先簽訂書面契 約書,亦未就變更工程費用事先約定,係原告分別就一變工 程、二變工程完工後,被告始提出一變工程契約與二變工程 契約予原告簽署。  ㈢原告於「一變工程」施做完後,有簽署被告提出之「一變工 程」工程合約,並於契約書之末端載明下列文字:「本工程 第一次變更設計工作項目『製程設備』追加之直接工程費金額 應為34,332,224元,但本協議書總表『預算』僅列12,836,978 元,世鴻公司不同意第一次契約變更金額,世鴻公司於本協 議書用印僅為配合行政請款程序,上開二者差異短少之金額 及其衍生之間接費用,雙方留待將來履約爭議處理,另就本 協議書總表『預算』金額25,541,321元請先付款(見重訴卷1 第71至76頁)。」  ㈣兩造簽署「二變工程」之承攬契約書時,原告亦於末段載明 下列文字:「本工程第二次變更設計工作項目『製程設備』追 加之直接工程費金額應為53,625,564元,但本協議書總表『 契約』僅列26,302,406元,世鴻公司不同意第二次契約變更 金額,世鴻公司於本協議書用印僅為配合行政請款程序,上 開二者差異短少之金額及其衍生之間接費用,雙方留待將來 履約爭議處理,另就本協議書總表『契約』金額36,279,574元 請先付款(見重訴卷1第249至251頁)。」  ㈤第二次變更預算總價表記載:本件工程總價變更為281,290,8 95元(見重訴卷1第252至254頁)。  ㈥系爭工程逾期項目:1.施工逾期17日、2.初驗缺失改善逾期1 1日。  ㈦本件履約保證金:21,947,000元(原契約總價219,470,000元 乘以百分之10)。  ㈧本件保固保證金:4,612,178元。 四、得心證之理由:   兩造爭執事項為:㈠系爭契約究竟是屬於承攬契約或承攬契 約與買賣契約之混合契約?㈡被告主張原告請求之金額均適 用承攬之報酬請求權時效,原告主張該時效應該為15年,何 者主張可採?㈢如本院認定為承攬的2年請求權時效,原告主 張被告有違誠信原則部份,是否可採?㈣如被告主張之消滅 時效期間已完成不可採,原告主張之金額有無理由?  ㈠系爭契約、一變契約、二變契約均屬承攬契約:  ⒈按稱承攬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之工作, 他方俟工作完成,給付報酬之契約。約定由承攬人供給材料 者,其材料之價額,推定為報酬之一部,民法第490條定有 明文。準此,契約約定由承攬人供給材料之情形,如未就材 料之內容及其計價之方式為具體約定,應推定該材料之價額 為報酬之一部,除當事人之意思重在工作物(或材料)財產 權之移轉,有買賣契約性質者外,當事人之契約仍應定性為 單純承攬契約。  ⒉經查:  ⑴兩造系爭契約第5條(一)11.約定:「契約價金總額,除另 有規定外,為完成契約所需全部材料、人工、機具、設備、 交通運輸、水、電、油料、燃料及施工所必須之費用。」( 見重訴卷1第31頁),堪認系爭契約係為連工帶料之契約。 復審酌系爭契約目錄載明:「一、工程採購契約…四、施工 規範;五、廠商參與公共工程可能涉及之法律責任;六、勞 工安全衛生管理規定;七、公共工程品質管理作業要點;八 、施工圖說(製程機械共95張﹐水電.空調.消防共162張)」 ,以及系爭契約第2條(一)之1約定由原告施作第三生產線 機電工程,並於系爭契約第2條(一)之2、(二)約定:「 工作内容:(1) 詳如本契約及其附件,相關變更及補充 。(2) 廠商須交付之文件及交付期限依「金門縣政府公共 工程施工階段 契約約定權責分工表」規定辦理。履約地點 (由機關於招標時載明,屬營繕工程者必填):金門縣○○鎮 ○○○00號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金城廠」(見本院重訴 卷1第21、25頁)。足認已明確約定係原告為被告完成製程 機械工程、水電工程、空調工程、消防工程等工程之合約。  ⑵系爭契約第3條(一)前段亦約定:「契約價金之給付,得為 下列方式(由機關擇一於招標時載明):■除詳細價目表内 特別註明項目外,依契約價金總額結算。」;第4條(二) 約定:「契約所附供廠商投標用之工程數量清單,其數量為 估計數,除另有規定者外,不應視為廠商完成履約所須供應 或施作之實際數量。」;第5條(一)之2約定:「估驗款: ■估驗款(由機關視個案情形於招標時勾選;未勾選者,表 示無估驗款):(1)契約自開工日起,每月月底估驗計價1 次。估驗時應由廠商提出估驗明細單,經監造單位審查簽認 後轉請機關核付,機關至遲應於5日内完成審核程序,並於 接到廠商提出請款單據後15日内付款。如需廠商補正資料, 其審核及付款時程,自資料補正之次日重新起算;機關並應 先就無爭議且可單獨計價之部分辦理付款。(2)竣工後估 驗:確定竣工後,如有尚未辦理估驗項目,廠商得提出估驗 明細單,辦理末期估驗計價。未納入估驗者,併尾款給付。 機關至遲應於5日内完成審核程序,並於接到廠商提出請款 單據後15日内付款。如需廠商補正資料,其審核及付款時程 ,自資料補正之次日重新起算;機關並應先就無争議且可單 獨計價之部分辦理付款。(3)估驗以完成施工者為限,如 另有規定其半成品或進場材料得以估驗計價者,從其規定。 該項估驗款每期均應扣除5%作為保留款。但廠商比照預付款 還款保證規定提出與保留款同額之保證金作為擔保者,機關 於估驗付款時免扣保留款,已保留之款項無息給付。半成品 或進場材料得以估驗計價之情形:完成進場並經甲方檢驗合 格之材料以單價分析表契約單項價格之百分之七十估驗計價 ;而檢驗合格之未安裝設備以單價分析表契約價格之百分之 七十五估驗計價。(4)查核金額以上之工程,於初驗合格 且無逾期情形時,廠商得以書面請求機關退還已扣留保留款 總額之50%。辦理部分驗收或分段查驗供驗收之用者,亦同 。(見重訴卷1第25至28頁),可徵原告之義務係完成工作 ,被告始依實際驗收數量及合約單價結算給付報酬,且已約 明工程結算總價按照實作數量計算,乃係以工程完成數量計 價,而非以工資及材料分別計算,亦即材料價額已計入承攬 報酬之一部,是系爭工程合約重在工作物之完成,其性質應 屬承攬契約。  ⑶此外,觀諸系爭契約第15條(一)、(五)、(八)約定: 「廠商履約所供應或完成之標的,應符合契約規定,無減少 或滅失價值或不適於通常或約定使用之瑕疵,且為新品。」 ;「查驗、測試或檢驗結果不符合契約規定者,機關得予拒 絕,廠商應於限期内免費改善、拆除、重作、退貨或換貨, 機關得重行查驗、測試或檢驗。且不得因機關辦理查驗、測 試或檢驗,而免除其依契約所應履行或承擔之義務或責任, 及費用之負擔。」;「工程部分完工後,有部分先行使用之 必要或已履約之部分有減損滅失之虞者,應先就該部分辦理 驗收或分段查驗供驗收之用,並就辦理部分驗收者支付價金 及起算保固期。…」(見重訴卷1第45至46頁)。第16條(二 )、(三)約定:「本條所稱瑕疵,包括損裂、坍塌、損壞 、功能或效益不符合契約規定等。但屬第17條第5款所載不 可抗力或不可歸責於廠商之事由所致者,不在此限。」;「 保固期内發現之瑕疵,應由廠商於機關指定之合理期限内負 責免費無條件改正。逾期不為改正者,機關得逕為處理,所 需費用由廠商負擔,或動用保固保證金逕為處理,不足時向 廠商追償。…」(見重訴卷1第48頁),已揭明原告負有修復 系爭工程瑕疵義務,即被告有瑕疵修補請求權,核與民法第 493條規定定作人對於工作物之瑕疵得請求承攬人修補瑕疵 之規定相同,倘若系爭契約係買賣契約,則買賣契約之出賣 人瑕疵擔保責任中,買受人對於買賣標的物之瑕疵僅得主張 解除契約、減少價金或損害賠償,不得請求修補瑕疵,足徵 系爭契約並非買賣契約,其實際上之性質係屬承攬契約。  ⑷又自系爭契約第8條(一)、(三)約定:「契約所需工程材 料、機具、設備、工作場地設備等,除契約另有規定外,概 由廠商自備。」;「廠商自備之材料、機具、設備、..進入 施工場所後由廠商負責保管。」;第9條(一)約定:「…施 工期間,所有廠商員工之管理、給養、福利、衛生與安全等 ,及所有施工機具、設備及材料之維護與保管,均由廠商負 責。」(見重訴卷1第33頁)。可徵本件契約材料、機具、 設備皆由廠商負責保管。  ⑸再觀系爭契約第9條(七)之1、2約定:「履約標的未經驗收 移交接管單位接受前,所有已完成之工程及到場之材料、機 具、設備,包括機關供給及廠商自備者,均由廠商負責保管 ,如有損壞缺少,概由廠商負責賠償。其經機關驗收付款者 ,所有權屬機關,禁止轉讓、抵押或任意更換、拆換。工程 未經驗收前,機關因需要使用時,廠商不得拒絕。但應由雙 方會同使用單位協商認定權利與義務。使用期間因非可歸責 於廠商之事由,致遺失或損壞者,應由機關負責。」;第15 條(九)約定:「工程驗收合格後,廠商應依照機關指定的 接管單位: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由機關視個案特性 於招標時載明;未載明者,為機關)辦理點交。」(見重訴 卷1第34-35、46頁),可知兩造約定於交付前之材料均由原 告負保管責任,所有權移轉時點,應以經被告驗收合格付款 完成為準。綜合前述,堪認系爭契約係重在工作之完成,並 非材料之交付,故應定性為「承攬契約」。兩造就材料、設 備等所有權移轉之時點約定,僅係在釐清兩造對於已完成之 工程及兩造各自提供之到場材料、機具、設備,於驗收前應 由何人負保管責任,尚不得遽認系爭契約因此具買賣性質。  ⑹系爭契約定有第9條施工管理(共26款)、第10條監造作業( 共5款)、第11條工程品管(共10款)等約定(見重訴卷1第 33-40頁),及系爭工程預算總表:「工程名稱:金城廠第 三生產線機電工程。工作項目有工程發包費、假設工程、製 程設備、機電設備工程、海陸空運雜費、施工、竣工圖製作 與圖說光碟費、人員訓練及維護保固費、工程品質管理作業 費、材料設備檢驗費、勞工安全及衛生設備費、廠商管理及 利潤費。」,則將上開約定、附錄及總表綜合審酌觀之,系 爭契約不僅由工程名稱已可認定為承攬契約,且系爭契約之 目的,係由原告依約完成配水、配電、給電、給水、衛生設 備,污水處理、電信配管及空調設備配線、消防等工程,並 須就已完成之工作物辦理驗收、移交接管等作業,兩造並約 定於交付前之材料均由原告負保管責任,更證系爭契約重在 上開工作之完成,而非材料之給付,故系爭契約應屬承攬契 約。  ⑺復依系爭契約第2條(一)之2約定:「工作內容:詳如本契 約及其附件,相關變更及補充」,可資認定一變、二變工程 明細表為系爭契約之附件,且為兩造所自認(見重訴卷2第4 19頁)。而觀兩造間一變契約、二變契約,分別僅就製程設 備工程、機電設備工程(含電氣設備工程、弱電設備工程、 給排水設備工程、火警消防設備工程、空調設備工程、中央 監控設備工程)等工作內容約定變更、追加或追減工程項目 ,有一變契約、二變契約,及一變、二變契約之總價表,暨 一變、二變工程明細表在卷為憑(見重訴1第71至115、249 至296頁),實未就契約之性質另為特別約定,故系爭契約 為承攬契約之性質未因兩造一變契約、二變契約變更其性質 。  ⑻綜上所述,本件兩造所約定之系爭契約中,其主要目在於上 開工程之完成,而非材料之給付,故應屬承攬契約,而非承 攬契約與買賣契約之混合契約。  ⒊原告雖依系爭工程之材料費遠大於人工費,而主張系爭契約 、一變契約、二變契約均為買賣與承攬之混合契約等語。惟 按,民法第490條第2項規定:「約定由承攬人供給材料者, 其材料之價額,推定為報酬之一部。」其立法理由謂:「承 攬契約約定由承攬人供給材料之情形,其材料之價額,在無 反證時,宜計入為報酬之一部。如有反證時,可另外計算, 爰增訂第二項。」即知除當事人間有材料另計約定之反證外 ,不因承攬人提供材料即改變承攬之性質。又民法第490條 第2項規定僅係為期法律關係明確之闡明性規定,不問有無 該項規定,均不改變承攬契約包括由承攬人供給材料之情形 。又承攬人為承攬標的物準備材料,亦為常見,承攬人基於 其專業以及對上下游供應市場之熟稔等,通常較能迅速以適 當價格取得所需材料,亦較能控制所需材料之品質,以利完 成契約所約定之工作,是尚不得以工作物之材料約定由承攬 人提供,即認其契約為承攬與買賣之混合契約。從而,完成 工作與給付報酬係承攬契約之要素,且為定性契約是否屬於 承攬之標準,至於材料由何人供給,則與判斷是否屬於承攬 契約無關,原告上開主張,無可採憑。至於原告雖再援引最 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621號民事判決意旨所持見解,主 張系爭契約應為承攬及買賣之混合契約等語。然前揭判決所 涉原因事實,與本件系爭契約已詳細明文雙方間權利義務關 係之情形要屬相異,殊難比附援引,原告此部分主張,容無 足取,併此敘明。  ㈡本件承攬之報酬請求權時效應為2年:  ⒈按民法第127條第7款規定:「左列各款請求權,因二年間不 行使而消滅:…技師、承攬人之報酬及其墊款。」,系爭合 約屬承攬契約性質,如前所述,則原告承攬報酬請求權之消 滅時效期間應為2年。又承攬人之報酬請求權,因2年間不行 使而消滅;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民法第127 條第7款、第128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所謂請求權可行使時 ,乃指請求權人行使其請求權,客觀上無法律上之障礙而言 ,至於義務人實際上能否為給付、願否給付,或請求權人因 疾病或其他事實上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則非所問。次按機 關辦理工程採購之付款及審核程序,除契約另有約定外,應 依下列規定辦理:㈠定期估驗或分階段付款者,機關應於廠 商提出估驗或階段完成之證明文件後,15日內完成審核程序 ,並於接到廠商提出之請款單據後,15日內付款。㈡驗收付 款者,機關應於驗收合格後,填具結算驗收證明文件,並於 接到廠商請款單據後,15日內付款。㈢前二款付款期限,應 向上級機關申請核撥補助款者,為30日;機關辦理付款及審 核程序,如發現廠商有文件不符、不足或有疑義而需補正或 澄清者,應一次通知澄清或補正,不得分次辦理。政府採購 法第73條之1第1項、第3項可資參照。  ⒉經查,系爭契約第5條(一)之3約定:「驗收後付款:除契 約另有規定外,於驗收合格,廠商繳納保固保證金後,機關 應於接到廠商提出請款單據後15日內,一次無息結付尾款。 」同條(二)約定:「 廠商請領契約價金時應提出統一發 票,無統一發票者應提出收據。」(見重訴卷1第28、31頁 ),足認兩造約定以「驗收合格」作為被告應給付系爭尾款 之清償期,甚為明確,故自應以驗收合格日作為原告之請求 權可行使之日。至於被告能否為給付,是否願為給付,原告 何時提出請款單據、統一發票向被告請求,被告應於請款後 幾日內付款,以及原告有無、能否繳納保固保證金等事實上 障礙,均不影響請求權起算及消滅時效之進行。另上開系爭 契約所謂「機關應於接到廠商提出請款單據後15日內,一次 無息結付尾款」之約定,參酌政府採購法第73條之1之立法 意旨及整體法律規範目的,已清楚揭露是為保障廠商請領付 款時,機關應於一定期限內付款、審核,透過立法之方式, 規範機關不得以分次請求廠商補正、澄清之方式拖延付款期 日,是以,本件系爭契約第5條(一)之3約定,亦係同此規 範目的,乃係就付款審核所為之約定,而非原告之承攬報酬 請求權行使之附帶條件。  ⒊原告雖主張:其於一變、二變工程完工後,簽訂一變、二變 契約時,均有註明:「世鴻公司不同意第一、二次契約變更 金額,世鴻公司於本協議書用印僅為配合行政請款程序,上 開二者差異短少之金額及其衍生之間接費用,雙方留待將來 履約爭議,…等語」。惟查,原告認被告於初驗及系統運轉 測試所提出之缺失項目,非屬系爭契約內容,應屬追加工程 ,而被告於107年3月27至29日之工程驗收紀錄記載:「本案 於106年7月13日完成初驗,因變更設計逾投資總額辦理變更 ,廠商為符合設備功能進行,有載試俥,另兩次變更設計經 多次議價未達成協議,並經檢討預算後屬合理逕為結算,但 廠商提出異議,並經多次會議檢討主要爭議為工資項,並經 程序報請上級機關監辦,因針對變更設計程序有質疑,經確 認於107年3月21日函復,依規定自行辦理驗收,故迄今辦理 驗收作業。」等語;此外,被告於107年4月18日之工程驗收 紀錄末段亦載明:「旨案因兩次變更設計議價未果逕為結算 ,廠商同意結算及驗收後提出請款,屆時不願請付款時,本 公司將旨案工程尾款提存法院辦理結案等語。」,前開驗收 紀錄並經原告所派代表簽認,有世鴻公司106年8月25日106 世鴻字第082502號函副本、被告107年4月12日酒工字第1070 004275號函及附件工程驗收紀錄、107年4月30日酒工字第10 70005278號函及附件工程驗收紀錄附卷可稽(見重訴卷1第5 25、529至534頁)。足見原告就兩造間關於本件一、二變工 程款已有爭議,另因初驗等而追加工程項目等情,至遲於10 7年4月30日已明知,原告並同意驗收後請款。而所謂「廠商 同意結算」,經觀其前後驗收紀錄之記載,應認指原告同意 就兩次變更設計議價未果先逕為結算,並同意驗收後請款, 兩造未變更系爭契約約定原告應於驗收後請求被告付款之約 定,就亦徵原告承攬報酬請求權於驗收合格時起已得行使。  ⒋系爭工程於106年1月12日完成,107年6月7日驗收完成,被告 於107年9月25日正式投產至108年4月18日已逾半年,有原告 所提被告106年5月19日酒工字第1060006604號函及附件工程 驗收紀錄、原告公司108年4月18日108世鴻字第041801號函 副本為佐(見重訴卷1第507-508頁、卷2第377頁),並為被 告所不爭執,堪信系爭工程於106年1月12日完成,於107年6 月7日驗收合格為真實。  ⒌承上,系爭工程既於107年6月7日驗收合格,原告之承攬報酬 請求權於107年6月7日即可行使,原告遲至109年12月3日( 參原告民事起訴狀狀載本院收件戳章,見本院卷一第9頁) 提起本件訴訟,可認原告之承攬報酬請求權已罹於2年時效 ,被告自得拒絕給付。而原告既認一變、二變工程增加之經 費及追加工程費用均係工程款(即報酬),並均援引系爭契 約第3條(一)、第5條(一)之3約定為憑,其本件各項款 項之請求均係報酬請求,原告之承攬報酬請求權既已罹於2 年時效,被告就本件各該款項自得拒絕給付。被告上開所辯 ,自為可採。  ⒍此外,原告雖再主張應以108年12月4日原告繳納保固保證金 日,或以驗收及結算確定開始起算2年時效等語(見重訴卷2 第39、第43至47頁),然本院已就原告承攬報酬請求權應於 驗收合格日107年6月7日起即可行使,有何不應以原告繳納 保固保證金日及結算日作做為原告承攬報酬請求權2年時效 之起算,均已說明並認定如前,是以,原告前開主張,均無 足採。是原告於本件之各該款項之報酬請求權均已罹2年時 效,被告自得拒絕給付。  ⒎末按,原告雖主張原告公司係為配合被告,而數次提出工程 結算書,經被告不同意並要求原告重新提算,故被告顯然有 違反誠實信用之虞(見重訴卷2第422頁),惟查,被告依政 府採購法第73條之1第3項規定,本得於每次原告提出文件時 ,一次性要求廠商補正之,如兩造對於履約爭議有問題,且 認為過早循司法程序將有致雙方合作之氣氛關係,亦可循政 府採購法第85條之1規定,透過調解、仲裁之方式辦理,顯 然原告並非只有司法訴訟之路徑可茲救濟,其仍得於履約過 程中循其他方式予以救濟,且觀諸卷內資料,被告亦無以分 次之方式要求原告補正資料,客觀上難認有何拖延付款程序 ,違反誠實信用之情狀存在。  ㈢本件扣罰之部分為損害賠償總額預定性之違約金性質:  ⒈查系爭契約第17條(一)約定:「遲延履約:(一)逾期違 約金,以日為單位,按逾期日數每日依契約價金總額千分之 1(由機關於招標時載明比率;未載明者,為千分之1)計算 逾期違約金…1.廠商如未依照契約所定履約期限竣工,自該 期限之次日起算逾期日數。…等語」(見重訴卷1第49頁), 是以,兩造就此未明定為懲罰性違約金,應視為損害賠償總 額預定性之違約金。而違約金之性質,本身係為獨立之請求 ,乃係機關即被告對於原告公司逾期尚未完成系爭工程時, 被告所得請求之給付內容,其本身並非承攬報酬之一環,故 當事人如對違約金而生的扣罰、給付產生紛爭及訴訟時,其 所適用的消滅時效期間,即應回歸民法第125條規定,以15 年為其消滅時效期間,而非僅係承攬報酬請求權之2年短期 消滅時效,故被告抗辯此部分仍應適用2年之短期時效,自 不可採。從而,本件原告是否得主張被告返還逾期罰款部分 ,仍應視原告是否有此項請求權存在為前提。  ⒉經查,本件被告於107年6月7日辦理第3次複驗時,於該次工 程驗收紀錄之備註欄記載:「1.施工逾期17天、初驗改善逾 期11天、驗收改善逾期至今已逾期52天,合計80天。2.因兩 次變更設計議價未果,經檢討價金合理依核定底價逕為決算 ,廠商同意結算及驗收後提出請款等語。」(見重訴卷1第5 42頁),並由原告授權之人及被告公司之人分別於簽名欄位 簽名確認,且兩造對此部分事實均不爭執(見重訴卷2第421 頁),而原告於該次代表參與第3次複驗並簽名之人為張宏 粟先生,乃係原告提出授權書委任其到場之人(見重訴卷1 第546頁),足徵是有權代理原告之人,是以,倘若原告當 下認為被告於驗收紀錄之逾期計算方式顯然有誤,即應立即 反應,或要求被告將其反對意見記錄於該次工程驗收紀錄上 ,然綜觀整體工程驗收紀錄均無類此記載,顯見原告於該次 驗收時,亦同意被告之逾期計算方式。此外,參酌被告公司 106年4月12日之公共工程施工日誌(見重訴卷1第553至556 頁),被告就正宏機械技師事務所核定原告提出之公共工程 施工日誌予以備查,顯見該公共工程施工日誌係原告提出予 正宏機械技師事務所核定,而如原告有所爭執,其於函文予 正宏機械技師事務所核定時,即應表明就變更設計新增項目 逾期65天之部分予以爭執,惟觀諸卷內資料,原告並無相關 之爭執文件可茲參酌,是以,足徵原告於辦理變更時,有被 告記載逾期65天之事實。  ⒊承上,被告於原告系爭工程逾期合計80天及變更設計項目施 工逾65日之情形下,分別依系爭契約第17條(一)約定,以 每日契約價金總額之千分之1計算違約金,故扣款22,262,85 0元(計算式:278,285,630x0.001x80=22,262,850),以及 依兩造變更契約書約定,以每日千分之3計算逾期之扣罰違 約金(見重訴卷1第553頁),故扣款1,062,426元(計算式 :5,448,338x0.003x65=1,062,426)部分,綜合前述情狀, 應認被告實際上於驗收當下已經確認原告逾期之天數,事後 僅是依系爭契約及設計變更契約之約定計算扣罰之相關違約 金,難認被告有任何巧立名目,進行不正當扣罰之事實存在 。  ⒋原告雖主張上開「驗收改善逾期至今已逾期52天」之部分, 應扣除28天之改善期日,並再增加28日之改善天數,且變更 設計之項目工程不應再與總契約之工期逾期分開計算等語( 見重訴卷1第14至16頁),惟查,兩造既然已有約定履約期 限,且履約期限屆至,兩造辦理驗收時,即會一併就逾期之 天數予以計算,是以,被告既然已於上開驗收紀錄計算並註 明於備註欄,而原告亦予以簽名,即應肯認兩造就逾期之天 數已有共識。至於總契約、變更設計契約之工程,因為係分 別之契約內容,且變更設計本身係新增一項新的工程內容, 除雙方另有約定應合併計算外,否則於各自之契約中約定工 程之時程,亦非法所不許之情狀,是以,原告上開主張尚難 採信。而原告亦未就此部分再提出相關佐證以圓其說,尚難 認盡其舉證責任,本院自難憑其主觀臆測,為原告有利之認 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契約第3條(一)、第5條(一)之3 約定,請求被告應給付36,453,555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 既經駁回,其所為之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併予駁回之 。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與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 據,經審酌後認與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 此敘明。 七、訴訟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建都                   法 官 王鴻均                   法 官 宋政達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杜敏慧 附表: 編號 本件卷宗名稱 本判決簡稱 1 113年度重訴更一字第1號 本院卷 2 111年度重上字第5號 重上卷 3 109年度重訴字第31號卷1 重訴卷1 4 109年度重訴字第31號卷2 重訴卷2 5 109年度重訴字第31號卷3 重訴卷3

2025-01-17

KMDV-113-重訴更一-1-20250117-1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3號 原 告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紀睿明 被 告 葉建迎 一、按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 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定有明文 。至起訴後所生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因於 起訴時尚無從確定其數額,不予併算(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 2第2項修法理由參照)。 二、原告因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於民國113年12月3日聲請對被告 發支付命令(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1368號),惟被告已於 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應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 起訴。原告聲明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下同)522,273元, 及自113年6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6計算之利 息。揆諸前開說明,就原告請求利息起算日起至起訴前一日 即113年12月2日止之利息共40,981元部分,應併算其價額, 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563,254元【計算式:522,273+40,98 1=563,254】,應徵裁判費6,170元,扣除前繳支付命令裁判 費500元外,尚應補繳5,67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補繳,如逾期 未補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黃建都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施人夫

2025-01-15

KMDV-114-訴-3-2025011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