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被告死亡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21-230 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137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徐子靖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偵 字第47710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桃簡字第 2819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按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之案件,經法院認為有刑事訴 訟法第451條之1第4項但書之情形者,應適用通常程序審判 之,刑事訴訟法第452條定有明文。經查,被告徐子靖被訴 竊盜案件,本院於審理後,認為有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第 4項但書第3款之情形,揆諸前揭規定,應適用通常程序審判 之,合先敘明。 二、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被告徐子靖、張建文(所涉竊 盜部分,另經本院判決有期徒刑3月在案)係夫妻關係,兩 人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聯絡,於民國 113年7月5日下午1時5分許,共同至桃園市○○區○○街0號蓮園 旅館,趁該旅館員工不注意之際,由被告徐子靖負責把風, 被告張建文則至該旅館結帳櫃臺徒手竊取櫃臺內放置之現金 新臺幣1萬2,080元,得手後2人旋即步行離去。嗣該旅館經 理告訴人鄒雅筑發覺遭竊,經調閱店內監視影像畫面,並報 警處理,始知悉上情。因認被告徐子靖涉有刑法第320條第1 項之竊盜罪嫌。 三、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且得不經言詞辯論, 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定有明文。經查,本案 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後,被告徐子靖業於114年1月12 日死亡,有其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憑。被告徐子靖 既已死亡,依前開法律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不受理 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 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李允煉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陳韋如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劉貞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2025-02-18

TYDM-114-易-137-20250218-1

單禁沒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違禁物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禁沒字第17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正吉 上列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113年度偵字第757 3號),經檢察官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4年度執聲字第95號、11 4年執他字第12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林正吉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 ,因被告死亡而諭知不受理判決。而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經 送鑑定具殺傷力,均屬違禁物,爰依法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 語。 二、按違禁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違禁物或專 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38條第1項及第40條第2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按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4條第1項所 列之槍砲、彈藥,非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不得製造、販賣 、運輸、轉讓、出租、出借、持有、寄藏或陳列,槍砲彈藥 刀械管制條例第5條亦有明文。 三、經查,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經送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鑑 定,鑑定結果為:獵槍1支(槍枝管制編號:0000000000號 ,槍枝總長約127公分),認係其他可發射金屬或子彈之槍 枝,由金屬擊發機構、木質槍托及已貫通之金屬槍管組合而 成,擊發功能正常,可供擊發口徑0.27吋打釘槍用空包彈( 作為發射動力),用以發射彈丸使用,認具殺傷力等情,有 該局民國113年5月29日刑理字第1136053616號鑑定書在卷足 憑(見偵卷第50頁)。是如附表所示之物確屬違禁物,聲請 人聲請宣告沒收,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 0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曾耀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鍾佩芳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備註 1 非制式獵槍壹支(槍枝管制編號:0000000000號)

2025-02-18

SCDM-114-單禁沒-17-20250218-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113號 公 訴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趙俊鵬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3247 、5314、8060、956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趙俊鵬可預見提供行動電話予不相識之 人使用,該人可藉此實施犯罪行為並掩飾犯行躲避追查,對 於詐欺集團收集行動電話供非法用途,當有所認識,且其發 生不違其本意,竟基於幫助他人向不特定人詐欺取財之犯意 ,於民國112年11月28日申辦台灣大哥大門號0000000000號( 下稱本案台灣大哥大門號)、同年12月7日申辦遠傳電信門號 0000000000號(下稱本案遠傳門號)後,隨即將本案2門號之S IM卡交付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使用。嗣該詐欺集團成員於取 得本案2門號SIM卡後,即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 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於附表所示時間,以附表所示門號聯 繫附表所示之告訴人王柔錞、林羿妙,分別施以附表所示詐 術,致告訴人王柔錞、林羿妙均陷於錯誤,而於附表所示之 時間、地點交付附表所示之財物予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案 經告訴人王柔錞訴由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林口分局、告訴人林 羿妙訴由基隆市警察局第三分局報告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偵查後提起公訴。 二、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案件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 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分別 定有明文。又按所謂「起訴」,係指案件繫屬於法院之日( 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876號判決要旨參照);是檢察官 所為之起訴或不起訴處分,固對外表示即屬有效,製作書類 之程式問題,不影響終結偵查之效力,然所謂「起訴」,仍 須向管轄法院提出起訴書而繫屬於法院,始足當之。因此, 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規定「被告死亡者」,係指為自然 人之被告在起訴後法院審理中死亡而言,若係在起訴前死亡 ,其為訴訟主體之人格已消滅,應不得起訴,若予起訴,其 程序自屬違背規定。 三、被告因犯詐欺案件,經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認涉犯刑 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嫌, 於114年1月2日偵查終結向本院提起公訴,惟迄至114年2月1 3日向本院提出起訴書及相關卷證,並經本院受理繫屬等情 ,有該署114年2月13日基檢汾智113偵3247字第1149002970 號函上本院之收文日期章戳印及相關卷證資料可按。依上開 說明,本件起訴程式是否完備,應以本院收文之114年2月13 日為斷,而被告業於繫屬本院前之113年12月30日死亡之事 實,有被告之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除戶資料在卷可參 ,本案在繫屬前被告既已死亡,訴訟主體業已失其存在,起 訴之程序自屬違背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 之判決。 四、本案經檢察官李韋誠提起公訴。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84條之1、第303條第1款、第307 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鄭富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陳彥端 【附表】: 編號 告訴人 詐欺時間 詐騙方式 交付財物之時間、 地點、 方式 告訴人交付之財物 1 王柔錞 112年12月27日 假投資。以本案遠傳門號致電王柔錞聯繫面交。 112年12月27日 新北市○○區○○○路○段0號、 面交 新臺幣80萬元 2 林羿妙 113年1月26日 以本案台灣大哥大門號致電林羿妙詢問貸款需求,復以LINE佯稱:須寄交提款卡查詢有無法扣云云。 113年1月30日 新北市○○區○○路○段000巷0弄0號 統一超商偉嘉門市、交貨便寄送 提款卡1張

2025-02-18

KLDM-114-易-113-20250218-1

審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違反藥事法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審訴字第26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金善 上列被告因違反藥事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9年度偵 字第30944、3372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公訴意旨如起訴書所載(詳如附件)。 二、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 被告甲○○於檢察官提起本件公訴後之民國114年1月21日死亡 ,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附卷可稽 ,爰依上開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為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刑事審查庭 審判長 法 官 陳彥年                     法 官 李敬之                    法 官 林慈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陳淑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09年度偵字第30944號                   109年度偵字第33727號   被   告 甲○○ 男 50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街000號             居桃園市○○區○○路000巷0號1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 起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甲○○(所涉販賣第二級毒品犯行及轉讓第二級毒品予盧正芳 部分,另為不起訴處分)⑴前因妨害自由等案件,經臺灣桃園 地方法院(下稱桃園地院)以104年度訴字第567號判決判處 有期徒刑4月、3月,並定應執行有期徒刑6月確定,⑵又因傷 害案件,經桃園地院以104年度桃簡字第350號判決判處有期 徒刑3月,嗣提起上訴後,經桃園地院以104年度簡上字第12 4號判決上訴駁回後而告確定。前開⑴、⑵案經桃園地院以105 年度聲字第2384號裁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8月確定,並於 民國105年12月13日徒刑易科罰金執行完畢。猶不知悔改, 明知甲基安非他命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2款所 規範之第二級毒品,依法不得轉讓,竟基於轉讓第二級毒品 甲基安非他命之犯意,於民國109年9月17日23時許,在桃園 市○○區○○街00巷0弄00號,將數量不詳之甲基安非他命自石 崇義(所涉轉讓第二級毒品犯行,另提起公訴)處無償取得後 復無償轉讓予杜亞蘭施用1次。另基於幫助施用第二級毒品 之犯意,於109年7、8月間某不詳時間,攜同龔昱儒前往桃 園市○○區○○○路00○00號3樓購買毒品,龔昱儒則以新臺幣2,0 00元之價格購買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1包(約1公克)後, 於不詳時間、地點,以不詳方式施用上開第二級毒品甲基安 非他命。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甲○○於偵訊中坦承不諱,核與證人 龔昱儒於偵查中具結證述之情節相符,並與證人杜亞蘭於偵 訊中具結證述每次施用時都與被告一同施用之情節大致相符 ,且證人杜亞蘭之尿液檢體檢驗結果呈安非他命、甲基安非 他命陽性反應有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偵辦毒品案件尿液檢體委 驗單、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藥物濫用檢驗報 告(尿液檢體編號:139321、收件日期109年9月23日)在卷可 稽,足徵被告之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嫌堪以認定。 二、按甲基安非他命雖係第二級毒品,但亦屬藥事法所稱之禁藥 ,而明知為禁藥而轉讓者,藥事法第83條第1 項定有處罰明 文,故行為人明知為禁藥即甲基安非他命而轉讓予他人者, 其轉讓行為同時該當於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8條第2項之轉讓 第二級毒品罪及藥事法第83條第1 項之轉讓禁藥罪,屬法條 競合,應依重法優於輕法、後法優於前法等法理,擇一處斷 ,藥事法第83條第1項轉讓禁藥罪之法定本刑,較毒品危害 防制條例第8條第2項轉讓第二級毒品罪之法定本刑為重,是 轉讓第二級毒品,除轉讓達一定數量;或成年人對未成年人 為轉讓行為,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8條第6項、第9 條各有 加重其刑至2分之1之特別規定,而應依該加重規定處罰者外 ,均應依藥事法第83條第1項之規定處罰,此有最高法院99 年度台上第6393號判決、106年度台上字第1247號、第1331 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被告上開轉讓予杜亞蘭施用之甲基安 非他命,數量未超過行政院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8 條第6 項頒訂之「轉讓毒品加重其刑之數量標準」第2條第1 項第2 款規定之淨重10公克之數量,是認被告上開轉讓第二級毒品 ,未達該加重處刑標準。 三、核被告所為,係犯係犯藥事法第83條第1項之轉讓禁藥、刑 法第30條第1項前段、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項施用第 二級毒品之幫助犯等罪嫌,上開2罪,犯意各別,行為互殊 ,請依刑法第50條規定,併合處罰之。又被告前有如犯罪事 實欄所載之論罪科刑及執行情形,有本署刑案資料查註紀錄 表1份存卷可參,其於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 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請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 定及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加重其刑。另就所涉犯 轉讓禁藥罪嫌部分,被告於偵查中就其轉讓第二級毒品之犯 行雖已自白,惟依法律整體適用,無從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第17條第2項之規定減輕其刑(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126 8號判決參照)。又被告所犯幫助他人施用第二級毒品罪,係 基於幫助他人施用第二級毒品之犯意,為施用第二級毒品構 成要件以外之行為,為幫助犯,請依刑法第30條第2項規定 ,斟酌減輕其刑。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0  年   7   月  8  日                檢 察 官 乙○○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0  年  7   月  14  日                書 記 官 張幃淵 所犯法條: 藥事法第83條 明知為偽藥或禁藥,而販賣、供應、調劑、運送、寄藏、牙保、 轉讓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處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 幣 5 千萬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 7 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 新臺幣 1 億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上 12 年以下有 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7 千 5 百萬元以下罰金。 因過失犯第 1 項之罪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新臺 幣 5 百萬元以下罰金。 第 1 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0條 幫助他人實行犯罪行為者,為幫助犯。雖他人不知幫助之情者, 亦同。 幫助犯之處罰,得按正犯之刑減輕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 6 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2-17

TYDM-114-審訴-26-20250217-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恐嚇等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1002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賴逸松 上列被告因恐嚇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832 4、8547、8548、947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賴逸松因與告訴人王裕君、曹汝秉有細 故糾紛,而對渠2人不滿,此外因與告訴人許進盛有債權債 務關係,竟分別為下列犯行:  ㈠於民國112年12月29日11時許,至告訴人王裕君所經營、位在 苗栗縣○○市○○路000○0號2樓之網咖尋釁,稍後即基於恐嚇之 犯意,於該址1樓,向告訴人王裕君恫嚇稱:「今天不讓你 死不行(客語)」,使告訴人王裕君心生害怕,致生危害於 其生命、身體安全(告訴人王裕君涉犯妨害自由犯行,另為 不起訴處分),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05條之恐嚇危害安全 罪嫌等語。  ㈡基於恐嚇之犯意,接續為後列恐嚇犯行:⑴於113年5月15日, 手持鐮刀在苗栗縣苗栗市中山路652巷內停車場,以棍棒類 物品(未扣案)對著告訴人許進盛,恫嚇告訴人許進盛,⑵ 於113年5月16日19時51分許,在告訴人許進盛所經營、位在 苗栗縣○○市○○路000號飯店外騎樓,以要給告訴人許進盛及 家人好看,叫兄弟、警察來都沒有用之語,恫嚇告訴人許進 盛;⑶於113年5月22日凌晨2時許,前往告訴人許進盛上址飯 店,以拋灑金紙,將被告母親遺照放置在櫃臺,以此恫嚇告 訴人許進盛或當時值勤之范姓員工,因而使告訴人許進盛心 生害怕,致生危害於其生命、身體安全,因認被告涉犯刑法 第305條之恐嚇危害安全罪嫌等語。  ㈢基於恐嚇之犯意,於113年6月2日9時30分許至10時許間,至 告訴人曹汝秉所經營,位在苗栗縣○○市○○街00號店面,以要 讓你死(臺語)、每天要叫人家來亂(客語)、讓你不能做 生意(臺語)、叫我朋友拿槍來開(臺語)等語恫嚇告訴人 曹汝秉,使告訴人曹汝秉心生害怕,致生危害於其生命、身 體安全;又基於以強暴犯公然侮辱之犯意,於同日10時30分 許,至上址店面,拿取旁邊魚販所使用、盛著有水及魚內臟 髒污之水桶,整桶潑向告訴人曹汝秉,以此強暴方式侮辱告 訴人曹汝秉,足以貶損告訴人曹汝秉之名譽;又基於恐嚇之 犯意,於113年6月9日10時許至10時30分許間,至上址店面 ,以「你很厲害會請人幫忙 ,再厲害都沒有用,會砸你的 店」、「會讓你斷手斷腳」等語恫嚇告訴人曹汝秉,使告訴 人曹汝秉心生害怕,致生危害於其生命、身體安全,因認被 告涉犯刑法第305條之恐嚇危害安全罪嫌、同法第309條第2 項之以強暴犯公然侮辱罪嫌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且得不經言詞辯 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經查,被告於本案起訴(繫屬本院日期為113年11月28日 )後之113年12月13日死亡一節,有其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 個人基本資料1份存卷可考,揆諸前開說明,爰不經言詞辯 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洪振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 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 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魏妙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2025-02-17

MLDM-113-易-1002-20250217-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71號 公 訴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郭信龍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緝字第106 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郭信龍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於民國 112年7月14日凌晨4時26分許,在基隆市○○區○○街00○0號前 ,趁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小客車之後車廂未關緊之際,徒 手竊取告訴人鍾佳伶所有、置放於後車廂內之紫色袋子2個 、診療紀錄、藥品、文書資料各1批、工會印章1個、黑色環 保袋1個【內有現金新臺幣(下同)42萬5000元、土黃色長 皮夾1個(內有現金3萬9900元)】、黑色環保袋1個(內有 白色長褲1件、白色運動鞋1雙)、袋子1個(內有面霜1瓶、 愛馬仕香皂8個)、袋子1個(內有糖果、餅乾、水果各1批 )、電動輪胎打氣筒1個、黑色運動鞋1雙、已開封之高梁酒 1瓶、郵局存摺、兆豐銀行存摺各1本。被告旋於同(14)日 13時28分許,至基隆市○○區○○路00號玉福銀樓,以約6萬元 之價格向不知情之店員黃皖玲購買8錢8分6厘雙目勾鱔骨型 金手鍊1條,並以約7萬元之價格向黃皖玲購買1兩1分4厘雙 目勾鱔骨型金飾1條,自上開贓款中支付共約13萬元與黃皖 玲,再於同年7月16日17時許,至基隆市○○區○○路00號日盈 銀樓,將上開1兩1分4厘雙目勾鱔骨型金飾1條,以舊換新並 貼錢之方式,向不知情之銀樓負責人蘇稚傑購買1兩5錢5分4 厘雙龍頭型金項鍊1條,自上開贓款中支付5萬2387元貼款與 蘇稚傑。嗣鍾佳伶發覺失竊,報警調閱監視器及查訪轄內銀 樓,為警循線持搜索票於112年8月10日12時39分許,在基隆 市○○區○○○路00號2樓210號房居處查獲,扣得剩餘現金1萬20 73元、上開贓物變得之1兩5錢5分4厘雙龍頭型金項鍊及8錢8 分6厘雙目勾鱔骨型金手鍊各1條、陳坤福之國民身分證、健 保卡各1張。案經鍾佳伶訴由基隆市警察局第一分局報告臺 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辦。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又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及第307條 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被告涉犯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於113年12月23日提起公訴 ,於114年1月15日繫屬於本院等情,有起訴書及臺灣基隆地 方檢察署114年1月15日基檢嘉敬112偵緝1067字第114900094 1號函文上本院之收文日期章戳印附卷可稽,惟被告於本院 審理期間之114年1月18日死亡,此有戶役政連結作業系統個 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考,是依上開規定,本件不經言 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84條之1、第303條第5款、第307 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2025-02-14

KLDM-114-易-71-20250214-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3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許証皓 選任辯護人 王聖傑律師 沈宏儒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112年度偵字第13704、15096、15781號),及移送併辦(113年 度偵字第2018、334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及移送併辦意旨略以:被告許証皓明知大麻係毒品危害 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2款所列管之第二級毒品,亦係行政 院依懲治走私條例第2條第3項授權公告之「管制物品管制品 項及管制方式」第1項第3款所列之管制進出口物品,不得運 輸及私運進口,竟與「王晉邦」、共同被告羅萬芳、李浩宇 共同基於運輸第二級毒品及私運管制物品進口之犯意聯絡, 先由「王晉邦」於112年7月21日某時,在泰國某處,將含有 乾燥大麻植株裝入紙箱,以「LUO WANGANG」為收件人、「 新竹縣○○鄉○○村00鄰○○○00號」為收件地址、「0000000000 」為收件電話,自泰國寄送上開包裹1件(郵件包裹單號碼 :EZ000000000TH),並由不知情之泰國EMS WORLD THAILAN D郵務公司於112年7月23日運抵臺灣後,即經財政部關務署 臺北關執行郵件檢查人員發覺有異,拆包查驗發現內裝第二 級毒品大麻(4包,總毛重544公克),隨即扣押函移警方偵 辦。嗣於警方監管下仍繼續進行包裹交寄流程,通知持有上 開0000000000號收件電話之被告包裹領取訊息,被告即於同 年月25日15時許轉告共同被告李浩宇、羅萬芳,由被告駕駛 車牌號碼000-0000號、共同被告李浩宇駕駛車牌號碼000-00 00號自用小客車,於同日16時許,3人相約在新竹縣○○市○○ 街000號前見面,共同被告羅萬芳搭乘被告車輛後,2車即出 發前往新竹縣○○鄉○○街0號北埔郵局,途經新竹市園區二路 時,共同被告羅萬芳改搭共同被告李浩宇車輛,製造被告參 與斷點,共同被告李浩宇車輛旋於同日16時38分許抵達北埔 郵局,由共同被告李浩宇等待,共同被告羅萬芳於同日16時 49分進郵局領取包裹時,旋即遭現場埋伏警員拘提逮捕,共 同被告李浩宇見狀逃離現場。因認被告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第4條第2項之運輸第二級毒品及懲治走私條例第2條第1項 之私運管制物品進口罪嫌。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查 本案被告業於113年8月3日死亡,此有其戶役政資訊網站查 詢-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3年8月4 日相驗屍體證明書在卷可稽。揆諸上開說明,爰不經言詞辯 論,逕諭知公訴不受理之判決。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 如主文。 四、本案經檢察官陳興男提起公訴及移送併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廖素琪                              法 官 楊惠芬                                        法 官 江永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上 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書狀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 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 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 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彭富榮

2025-02-13

SCDM-113-訴-33-20250213-2

審易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誹謗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易字第4255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汪淑媛 上列被告因誹謗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417 5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汪淑媛於民國113年6月22日中午12時30 分許,數次致電「桃園展演中心」欲購買表演節目之折扣門 票未果,遂於同日下午1時20分許,前往「桃園展演中心」 (址設桃園市○○區○○路0000號),並逕自進入表演團體所在 之休息室,「桃園展演中心」前台經理即告訴人陳彥汝與多 名工作人員見狀,遂上前制止並要求被告離開休息室,詎被 告竟基於誹謗及公然侮辱之犯意,於上開休息室有多數人在 場、且休息室大門開啟致不特定人均得聽聞休息室內言論之 情況下,以「混、程度差、腦袋也不好、沒出息的東西」等 語辱罵告訴人,並高聲散布「都是靠酬庸進來的」等不實言 論,足生損害於告訴人之名譽及社會評價。因認被告涉犯刑 法第309條第1項之公然侮辱及同法第310條第1項之誹謗罪嫌 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逕 行判決,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 三、經查,被告汪淑媛涉犯誹謗等案件前經檢察官於113年12月8 日提起公訴,並於同年月26日繫屬於本院等情,有該起訴書 及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3年12月25日桃檢秀龍113偵41752 字第1139168156號函暨其上本院收文日期章戳印在卷可憑( 見本院卷第5頁),惟被告汪淑媛嗣於114年2月6日死亡,有 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戶籍資料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 7頁),是依前揭法律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 受理之判決。 四、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呂象吾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刑事審查庭 法 官 李敬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余安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2025-02-12

TYDM-113-審易-4255-20250212-1

金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違反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金訴字第1583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謝錦權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王暐凱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 度偵字第36528號、112年度偵緝字第2819、2820、2821、2822、 2823、2824、282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事 實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謝錦權可預見使用他人金融帳戶者,常 與詐欺、洗錢等犯罪相關,欲藉此躲避檢警追查及洗錢,且 可預見任意交付其個人金融帳戶與不詳之人使用,可能會幫 助他人遂行詐欺取財或洗錢犯罪行為,竟基於縱使其個人金 融帳戶淪為詐欺集團遂行詐欺取財、洗錢犯行亦不違背其本 意之幫助詐欺、洗錢未必故意,於不詳時間,在桃園市中壢 區土地銀行內壢分行,將附表一所示之土地銀行帳戶提款卡 、密碼、存摺交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使用; 於不詳時地,將其附表一所示之彰化銀行帳戶提款卡、密碼 、存摺交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使用。嗣所屬 詐欺集團成員於取得被告附表一所示之金融帳戶後,即共同 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詐欺取財、洗錢之犯意聯絡,以 附表二所示之手法詐欺如附表二之人,致渠等均陷於錯誤, 於附表二所示之時間,將附表二所示之金錢匯入附表二所示 之帳戶內,旋遭提領、轉匯一空,完成掩飾詐欺犯罪所得來 源、去向之洗錢行為,躲避檢警追查。因認被告涉犯係犯刑 法第30條第1項、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刑法 第30條第1項、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之幫助洗錢罪嫌等 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經 查,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提起公訴,並於民國112年8月25日繫屬本院,惟被告 業於114年1月17日死亡,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基本 資料在卷可參,揆諸前開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 公訴不受理之判決。 三、退併辦部分: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另以112年度偵字第46550號、11 3年度偵字第3000、1427、6845、14609、14611、16281、31 545號移送併案審理,惟本案被告經起訴部分既經本院諭知 公訴不受理,上開移送併辦部分即與本案不具有實質上或裁 判上一罪之關係,而非本案起訴效力所及,本院自無從併予 審理,而應退由檢察官另為適法之處理。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刑事第十七庭  法 官 謝長志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鍾巧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附表一 1 土地銀行帳戶 000-000000000000 2 彰化銀行帳戶 000-00000000000000 附表二 編號 告訴人 詐欺時間 (民國) 詐欺手法 匯款時間 匯款金額 (新臺幣) 匯入帳戶 備註 1 謝承樺 111年10月中旬 引誘告訴人加入LINE投資群組後,引誘告訴人匯款投資虛假之股票項目 1.111年12月15日  上午10時23分 2.111年12月15日  上午11時33分 3.111年12月15日  下午1時36分 1.5萬元 2.3萬元 3.5萬元 被告之土地銀行帳戶 112偵25038號 2 羅珮嘉 111年11月11日 引誘告訴人加入LINE投資群組後,引誘告訴人匯款投資虛假之虛擬貨幣 111年12月5日   下午2時28分 5萬元 被告之彰化銀行帳戶 112偵25089號 3 李麗美 111年9月26日 引誘告訴人加入LINE投資群組後,引誘告訴人匯款投資虛假之股票項目 111年12月15日   下午1時45分 5萬元 被告之土地銀行帳戶 112偵25043號 4 陳麗雲 111年10月12日 引誘告訴人加入LINE投資群組後,引誘告訴人匯款投資虛假之虛擬貨幣 111年12月5日   下午2時49分 5萬元 被告之彰化銀行帳戶 112偵28117號 5 簡妙如 111年12月15日 引誘告訴人加入LINE投資群組後,引誘告訴人匯款投資虛假之股票項目 1.111年12月15日  中午12時8分 2.111年12月15日  中午12時8分 1.5萬元 2.5萬元 被告之土地銀行帳戶 112偵28781號 6 王燕束 111年10月28日 引誘告訴人加入LINE投資群組後,引誘告訴人匯款投資虛假之投資項目 111年12月15日 中午12時55分 56萬6000元 被告之土地銀行帳戶 112偵28981號 7 陳惠珠 111年11月28日 假投資 111年12月15日 上午10時47分 9萬元 被告之土地銀行帳戶 112偵28983號 8 黃裕誠 111年11月上旬 引誘告訴人加入LINE投資群組後,引誘告訴人匯款投資虛假之虛擬貨幣 1.111年12月6日  上午8時54分 2.111年12月6日  上午8時55分 1.10萬元 2.10萬元 被告之彰化銀行帳戶 112偵36528號

2025-02-11

TYDM-112-金訴-1583-20250211-2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228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鄭春櫻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4937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鄭春櫻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 盜之犯意,於民國113年7月10日15時40分許,在新竹市○區○ ○路000號之全聯福利中心林森店,趁無人注意之際,竊取由 被害人即該店店經理吳倩汶所管領之利口樂喉糖1包,得手 後欲離開現場時遭該店員工發現並報警查獲。因認被告涉犯 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等語。 二、按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分別定 有明文。而刑事訴訟係對於特定被告之特定犯罪事實所進行 之程序,被告在刑事訴訟上具有為訴訟主體及訴訟客體之地 位,不僅是刑事訴訟之當事人,更為訴訟程序之對象。如於 檢察官偵查中,被告死亡,依刑事訴訟法第252條第6款之規 定,檢察官應為不起訴之處分,以終結其偵查程序。如於法 院審理中,被告死亡者,法院始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 之規定為不受理之判決,以終結其訴訟關係。若於檢察官偵 查時,被告已死亡,而檢察官未依上述規定為不起訴處分, 仍向該管法院起訴者,因檢察官提出起訴書於管轄法院產生 訴訟繫屬時,該被告已死亡,訴訟主體業已失其存在,訴訟 程序之效力並不發生,其起訴程序自屬違背規定,應為不受 理之判決。 三、經查,本案被告已於114年1月1日死亡,有被告之戶役政資 訊網站查詢-個人基本資料附卷可稽,而本案係於114年2月1 日始繫屬於本院,亦有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4年2月3日竹 檢松聞113偵14937字第1149003430號函暨其上本院收狀章在 卷可憑,是被告業於檢察官起訴前死亡,揆諸前揭說明,本 案起訴程序自屬違背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不受理之 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洪期榮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沛文                   法 官 劉得為                   法 官 吳佑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林汶潔

2025-02-11

SCDM-114-易-228-202502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