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存款債權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30 筆)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停止強制執行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3號 聲 請 人 黃承彬 相 對 人 韓佩庭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以新臺幣8,640,000元為相對人供擔保後,本院113年度司 執字第52310號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114年度重訴字 第28號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判決確定或撤回、和解終結前, 應暫予停止。   理 由 一、按發票人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於前條裁定送達後20日 內,得對執票人向為裁定之法院提起確認之訴。發票人證明 已依前項規定提起訴訟時,執行法院應停止強制執行。但得 依執票人聲請,許其提供相當擔保,繼續強制執行,亦得依 發票人聲請,許其提供相當擔保,停止強制執行。發票人主 張本票債權不存在而提起確認之訴不合於第一項之規定者, 法院依發票人聲請,得許其提供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停止強 制執行,非訟事件法第195條定有明文。又於逾第1項所定期 間起訴,因偽造、變造以外事由請求確認債權不存在等,法 院仍得依發票人之聲請,裁量是否許其提供相當並確實之擔 保以停止強制執行,用資兼顧發票人及執票人之權益及本票 乃流通票據之經濟效益(本條立法理由參照)。強制執行程 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有回復原狀之 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繼續審判之請 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或對於許可 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或依聲請定相 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非訟事件法第 195條第1、3項及強制執行法第18條亦定有明文。上開規定 所稱法院,係指受理同項所稱回復原狀聲請、再審之訴等訴 訟或抗告等事件之法院而言,於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自 指受理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受訴法院(最高法院94年度台 抗字第15號裁定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以本院112年度司票字第3012號 本票裁定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聲請人之財產(本院113年度司 執字第52310號),惟聲請人已向本院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 在等訴訟(本院114年度重訴字第28號)。為此,聲請人願供 擔保,請求在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判決確定前,停止上 開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等語。 三、經查,相對人以本院112年度司票字第3012號本票裁定向本 院聲請強制執行即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52310號執行事件, 惟聲請人已向本院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等訴訟等訴訟, 現由本院以114年度重訴字第28號審理在案,業據聲請人提 出本院112年度司票字第3012號本票裁定、113年度司執字第 52310號執行命令二紙、114年度重訴字第28號起訴狀及開庭 通知書為證,並經本院調取前開民事案件全部卷宗核閱無訛 。從而,聲請人聲請在上開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判決確 定終結前,停止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52310號執行事件之強 制執行程序,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第按法院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擔保金額而准許停止 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項擔保係預備供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 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應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債權人未能 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所受之損害額,或其因另供擔保強 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定之(最高法院86年度台抗字第442號 裁定同此見解)。經查,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52310號強制 執行事件,相對人即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之金額為新臺幣( 下同)28,800,000元及利息,執行標的為聲請人名下之不動 產、對第三人之存款債權及其他財產,業經本院調取核閱上 開強制執行事件案卷查明無訛,故相對人在停止執行期間, 即受有未能接續執行受償之損害。據此,經審酌相對人上開 執行名義之債權額及其因未能即時依強制執行程序受償之損 害額,暨聲請人所提起之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案情之繁 簡程度,參考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定,茲參酌各級 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定,第一、二、三審訴訟程序審判 案件之辦案期限各為2年、2年6個月、1年6個月,共計6年, 加計裁判送達、上訴等期間及本件案情繁簡程度,則兩造間 後續訴訟審理期間本院認約需6年,以之預估為聲請人獲准 停止執行因而致相對人執行延宕之期間。再以上開未能即時 獲償金額,按週年利率5%計算,則相對人因本件聲請人獲准 停止執行部分,所可能遭受之利息損失即應為8,640,000元 【計算式:28,800,000元×5%×6年=8,640,000元】。綜上, 本院認即應以該金額為本件停止執行相對人所可能受之損害 額,並以為聲請人聲請如主文第一項停止執行之相當並確實 之擔保。 五、爰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3項、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高上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告 理由(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陳筱筑

2025-03-21

SCDV-114-聲-33-20250321-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60號 異 議 人 許玉麗 上列異議人因與相對人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聲明異議事 件,對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23日本院裁定(113年度抗字第160號 )提出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程序,除本法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 ,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定有明文。又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 院之事件,其第二審法院所為裁定,不得抗告,民事訴訟法 第484條第1項前段亦有規定。另按對不得抗告之裁定,除合 於民事訴訟法第484條第1項但書、第485條第1項但書、第48 6條第2項但書規定,而得向原法院或受訴法院提出異議外, 其異議即非適法。 二、異議人前對臺灣雲林地方法院(下稱原法院)113年度司執 助字第457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 於113年3月28日核發之扣押命令(下稱系爭執行命令)所扣 押之存款新臺幣(下同)749,113元(不含手續費250元)聲 明異議,經原法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6月14日以113年度司 執助字第457號裁定(下稱原處分)相對人就異議人對土地 銀行北港分行之存款債權強制執行之聲請,其中逾740,863 元之部分應予駁回,另駁回異議人其餘聲明異議。異議人不 服,就其不利部分,提出異議,經原法院於113年7月19日以 113年度執事聲字第16號裁定(下稱原裁定)撤銷原處分駁 回異議人聲明異議部分,及原法院就異議人於土地銀行北港 分行帳戶內之款項749,363元所為之扣押及支付轉給執行命 令。相對人不服,對之提起抗告,經本院裁定廢棄原裁定, 駁回異議人在原法院之異議(下稱系爭裁定)。查本事件之 標的為系爭執行命令所扣押之749,113元,屬不得上訴第三 審法院之事件。系爭裁定依民事訴訟法第484條第1項本文規 定自不得抗告,且系爭裁定亦非民事訴訟法第484條第1項但 書、第485條第1項但書及第486條第2項但書所定得向原法院 或受訴法院提出異議之裁定。從而,異議人就系爭裁定提出 異議,聲明求予廢棄系爭裁定,並撤銷相對人之98年度司執 字第2654號債權憑證,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異議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翁金緞                    法 官 黃義成                    法 官 周欣怡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聲明不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施淑華

2025-03-21

TNHV-113-抗-160-20250321-2

雄簡
高雄簡易庭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雄簡字第1934號 原 告 嚴自強 被 告 偉力達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卓樹忠 訴訟代理人 蔡淯修 林俐欣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於民國114年2月19日言詞辯 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確認被告持有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司促字第7278號支付命 令所載債權逾本金新臺幣8,259元,及自民國112年3月15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6%計算之利息部分,對原告之 債權不存在。 二、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01088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對原 告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逾本金新臺幣8,259元,及自民國1 12年3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6%計算之利息部分 ,應予撤銷。 三、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四、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5分之1,並應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至清 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 款定有明文。原告起訴以被告持為強制執行之債權不實在為 由,請求撤銷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01088號清償債務強制 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嗣於訴訟繫 屬期間,就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名義即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於 民國113年3月26日核發之113司促字第7278號支付命令暨確 定證明書(以下合稱系爭支付命令),提起追加訴訟,求予 確認被告對原告無系爭支付命令所載債權存在,經核原告追 加之訴與原訴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均為系爭執行事件之強 制執行名義,原告所為訴之追加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次按債務人對於支付命令未於法定期間合法提出異議者,支 付命令得為執行名義。前項情形,為裁定之法院應付與裁定 確定證明書。債務人主張支付命令上所載債權不存在而提起 確認之訴者,法院依債務人聲請,得許其提供相當並確實之 擔保,停止強制執行。民事訴訟法第521條第1、2、3項定有 明文。查被告以訴外人劉○○、其連帶保證人即原告尚欠買賣 價金新臺幣(下同)48,527元及相關利息、滯納金、違約金 等費用未清償為由,聲請法院核發支付命令,命原告給付48 ,527元本息,新北地院院據此發給系爭支付命令,經新北地 院於113年5月15日核發確定證明書在案,是依民事訴訟法第 521條第1項規定,系爭支付命令即得為執行名義。又被告持 系爭支付命令聲請法院在48,527元本息範圍內,強制執行原 告對訴外人即雇主黃○○即竑盈工程行之薪資債權、大寮中興 郵局之存款債權取償,由本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嗣經本 院依原告聲請,以113年度雄簡聲字第68號裁定許原告供相 當之擔保後,停止執行,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系爭執行事件 卷證核閱無訛,堪認原告之財產上權利因被告取得系爭支付 命令而陷於不安,且該不安之危險狀態得以確認判決除去之 ,原告自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依民事訴訟法第24 7條第1項規定,原告求予確認系爭支付命令債權不存在,於 法亦無不合,應准許之。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系爭支付命令所載之債權內容實際上為訴外人劉 ○○在民國112年1月13日時向川特實業社借款13,000元時,伊 答應擔任該筆借款之連帶保證人,劉○○並未向川特實業社購 買客製化組裝電腦並辦理分期付款買賣,川特實業社竟要求 劉○○、原告配合通謀虛偽之意思表示,製作劉○○向川特實業 社購買價值54,593元客製化組裝電腦之不實分期付款申請書 暨約定書書(下稱系爭買賣契約),實則隱藏川特實業社借 貸款予劉○○並向其收取利息之真意,系爭買賣契約既因通謀 虛偽意思表示致無效,而應適用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被告 之債權既係輾轉受讓自川特實業社,亦應同受拘束。並聲明 :㈠確認被告持有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司促字第7278號支付 命令所載債權,對原告之債權不存在。㈡本院113年度司執字 第101088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對原告所為之強制執行程 序應予撤銷。。 二、被告則以:原告、劉○○與川特實業社間簽訂系爭買賣契約, 雙方於系爭買賣契約中約定劉○○每期應付款日期及應付金額 ,係實務上所認可之融資性分期付款買賣契約,並非通謀虛 偽意思表示,亦非隱藏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原告既擔任劉 ○○系爭買賣契約中價金給付之連帶保證人,自應負給付之責 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虛偽意思表示,隱藏他項法律行為者,適用關於該項法律 行為之規定,民法第87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按所謂通謀虛 偽意思表示,係雙方通謀所為之虛偽意思表示,當然確定自 始無效。是虛偽意思表示之當事人間,隱藏有他項真實之法 律行為,就所為虛偽意思表示而言,因雙方當事人故意為不 符真意之表示,欠缺效果意思,依民法第87條第1項前段規 定,其意思表示無效,則雙方當事人僅得就隱藏之法律行為 而為主張,自無復援用所虛偽意思表示之餘地。  ㈡原告主張系爭約定書上雖記載劉○○邀同原告為連帶保證人分 期購買「客製化組裝電腦」而向川特實業社申請購物分期付 款,而由上開客製化組裝電腦之經銷商將價金債權讓與被告 。實則並無購買客製化組裝電腦,係向川特實業社借款乙節 ,為被告所否認。經查,依據證人劉○○證述「我當初是要向 川特實業社借錢,當我對保完後並拍完照,他們才跟我說實 際貸下來的金額只有一萬初;當時我在川特實業社幫我辦貸 款的人跟我說,他問我什麼我都要態度好,並且說是,他們 才會把錢撥下來給我,所以我就照著她們的指示回答,拍完 照我也沒有拿到電腦。」、「兩張有我的照片都是在川特實 業社的辦公室拍的,都是他們幫我拍的,拍完照後是他們自 己拿去上傳的」等語(本院卷第111頁),可見被告所提出 之系爭買賣契約、對保錄音等證據均係劉○○邀同原告為保證 人與川特實業社間通謀虛偽為分期買賣客製化組裝電腦所為 ,劉○○、原告、川特實業社認知之交易內容乃劉○○有資金需 求,而由川特實業社提供款項予劉○○,並由劉○○邀同原告分 期償還,應認系爭買賣契約乃為隱藏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而為 ,故應適用消費借貸法律關係之規定。  ㈢按消費借貸為要物契約,須因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交付始生 效力。自貸與金額中預扣利息,該部分既未實際交付借用人 ,不能認為貸與本金之一部,故利息先扣之消費借貸,其貸 與之本金應以利息預扣後實際交付借用人之金額為準(最高 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210號判決意旨可參)。按清償人所提 出之給付,應先抵充費用,次充利息,次充原本,為民法第 323條所明定。又110年1月20日修正公布之民法第205條規定 「約定利率,超過週年16%者,超過部分之約定,無效」, 並自110年7月20日起施行。所謂超過部分無請求權,通說認 屬自然債務,僅債權人不得請求給付,而非債權不存在,故 如債務人就超過法定利率上限部分之利息已為任意給付,並 經債權人受領者,仍不得謂屬不當得利而得請求返還。且民 法第323條所謂應先抵充之利息,係僅指未超過法定利率限 制之利息而言,至超過法定利率限制之利息,修正前民法第 205條既規定債權人無請求權,自難謂包含在內,亦不得單 純執該規定,即謂債務人就其約定超過法定利率限制之利息 ,已為任意給付(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585號、112年 度台簡上字第13號判決意旨參照)。查,劉○○與川特實業社 所簽立之約定書雖未記載約定利率為若干,然有約定分期清 償,以及按月每期應清償之金額,又兩造所約定之分期款總 金額除借貸本金金額以外,其餘部分性質即應為利息。是劉 ○○於112年1月13日向川特實業社借款,約定自112年2月起每 月15日還款3,033元,共分18期,分期總金額為54,593元, 川特實業社僅於借款日實際交付劉○○13,000元,據此換算借 款利息週年利率已超過16%,超過部分為無效。是揆諸上開 說明,本件就超過修正後法定利率限制週年利率16%之利息 ,除可認係出於債務人之任意給付並經債權人受領者,而不 得再將已給付之利息予以抵充本金外,倘不能證明債務人係 任意給付超過修正前法定利率限制週年利率16%部分之利息 者,於適用民法第323條時,僅能先抵充修正前法定利率限 制週年利率16%範圍內之利息,其餘清償部分自應抵充本金 。而查,劉○○曾還款2期共6,066元,為被告所不爭執(本院 卷第19頁),是劉○○2筆還款,已分別抵充如附表所示之利 息及本金,是劉○○尚欠之金額應為本金8,259元及自112年3 月15日起按週年利率16%計算之利息,原告做為劉○○之保證 人,已僅須於此範圍內負清償責任。則系爭本票債權於超過 8,259元及自112年3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6%計 算之利息部分不存在。  ㈣是以,被告持有之系爭本票,對原告尚有如前述之債權未獲 清償,則被告自得持系爭裁定於前開範圍內聲請對原告強制 執行,則原告請求被告不得持系爭裁定聲請對其強制執行, 自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被告持為系爭執行事件執行名義之系爭支付命令 債權超過8,259元,及自112年3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百分之16%%計算之利息部分不存在,被告即無從持系 爭支付命令就此部分強制執行原告之財產,系爭執行事件之 強制執行程序於上開範圍內應予撤銷,原告請求於上開範圍 內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 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核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91條第3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周子宸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 記 官 羅崔萍 附表(單位:新臺幣/元) 編號 還款日期 (年月日) 還款金額 利息暨累計至次一還款日前一日之利息 抵充利息 計息本金 抵充本金 利息餘額 本金餘款 1 112/2/15 3,033 188 188 13,000 2,845 0 11,155 2 112/3/15 3,033 137 137 11,155 2,896 0 8,259

2025-03-21

KSEV-113-雄簡-1934-20250321-2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分割遺產等強制執行聲明異議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93號 再 抗告 人 吳則賢 代 理 人 廖偉真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吳宗叡等間請求分割遺產等強制執行聲 明異議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31日臺灣高等法院裁定(1 13年度家抗字第109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再抗告人執臺灣高等法院110年度重家上字第47號確定 判決為執行名義(下稱系爭執行名義),以相對人吳宗叡、吳 宗洲、吳佳原為債務人,聲請執行被繼承人吳朝惠所遺如臺 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第一審裁定附表所示對金融 機構(下稱系爭金融機構)之存款及基金債權(下稱系爭存款 債權),臺北地院司法事務官裁定駁回其聲請,再抗告人對 之提出異議,經臺北地院以113年度執事聲字第389號裁定( 下稱第389號裁定)駁回其所提異議,再抗告人復對該裁定提 起抗告,原法院以:遺產分割判決之執行應以該確定判決之 內容為據。系爭執行名義未判命系爭金融機構應對再抗告人 為給付,相對人對再抗告人亦無金錢給付義務,其聲請依強 制執行法第115條等規定就系爭存款債權為強制執行,於法 不合,不應准許等詞,因而維持臺北地院第389號裁定,裁 定駁回其抗告。 二、按強制執行法第131條第1項,係就共有人依共有財產分割之 裁判所分得之部分為他共有人占有之情形所為規定。法院就 多數人共有之債權所為裁判分割,為形成判決,其主文諭知 對第三人之債權分割,於判決確定時即生各共有人就分配之 債權額對第三人取得債權之效力,分得人得本於實體法上債 權人之地位,逕向第三人請求給付,該分割後之債權非為他 共有人所占有,亦不待點交,自無上開規定之適用。又對第 三人債權之分割判決,除有金錢補償之情形外,各共有人間 非互為債務人,分割判決確定時共有關係即告消滅,第三人 對原債權共有人全體已不負清償全部債務之責,代之以對各 共有人所分得之債權額,分別負給付義務。債權分割判決之 當事人,自亦無從以該判決為執行名義、他共有人為債務人 ,聲請執行法院依強制執行法第115條所定執行方法,對分 割前之債權,發扣押命令及進行換價程序。 三、查系爭執行名義,係就吳朝惠所遺系爭存款債權,連同其所 遺股票變價所得,優先分配與吳宗叡新臺幣(下同)52萬1,74 9元充作遺產管理費,再分配予吳宗叡、吳佳原及再抗告人 ,金額依序為735萬5,358元、354萬2,019元、458萬7,211元 ,餘額由兩造按應繼分(四分之一)計算取得(見一審執行卷 第33頁)。系爭執行名義判決,為一債權分割判決,包括再 抗告人在內之各共有人,均因判決確定而取得上開債權額, 不待依強制執行法第131條第1項規定為點交,且相對人非系 爭執行名義關於分割債權判決部分之債務人,吳朝惠所遺系 爭存款債權,亦已生分割效力而無從以之為執行標的。再抗 告人持系爭執行名義,聲請依強制執行法第131條、第115條 規定,對系爭存款債權為強制執行,洵屬無據,不應准許。 臺北地院司法事務官裁定駁回再抗告人對系爭存款債權強制 執行之聲請,原法院維持第389號裁定所為駁回異議之裁定 ,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經核並無適用法規顯然有錯誤。再 抗告論旨,指摘原裁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聲明廢棄,非有 理由。 四、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項、 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王 怡 雯 法官 陶 亞 琴 法官 王 本 源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宜 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7   日

2025-03-20

TPSV-114-台抗-193-2025032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159號 原 告 鄭寶惜 訴訟代理人 林明達 被 告 富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訴訟代理人 汪宜安 潘威翔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6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以自訴外人合作金庫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合庫銀行)受讓債權(下稱系爭債權)為由,依臺灣士林 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90年度執字第1920號債權憑證( 下稱系爭債權憑證)聲請對伊及訴外人林福生之財產為強制 執行,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174650號返還消費借貸款 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並對伊之存款債 權核發扣押命令。惟伊與林福生於民國80年間即分居,於87 年間離婚,不可能擔任林福生向合庫銀行借款之連帶保證人 ,伊既未收到法院之裁判,被告自不得對伊為強制執行。又 伊遭扣押之存款屬於勞動基準法第58條、勞工保險條例第29 條第1項、第3項,及國民年金法第55條第1項、第3項,暨強 制執行法第122 條第1 項所定不得強制執行之標的,縱得執 行,也應依強制執行法第122 條第2 至4 項規定酌留生活費 。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規定起訴,並聲明:系爭執 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下稱系爭執行程序)應予撤銷。 二、被告則以:系爭債權憑證之原執行名義為臺灣板橋地方法院 (已改為臺灣新北地方法院)82年度訴字第141號確定判決 及82年度聲字第1001號確定裁定(下合稱新北確定裁判), 原告僅得以該執行名義成立後之消滅或妨礙事由提起債務人 異議之訴。然原告所稱之事由,皆屬執行程序聲明異議之範 圍,原告之訴並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 三、查被告以自合庫銀行受讓系爭債權為由,依系爭債權憑證聲 請對原告及林福生之財產為強制執行,經本院以系爭執行事 件受理,本院並依被告之聲請,就原告對於第三人國泰世華 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之存款債權核發扣押命令,另囑託士 林地院執行原告對於第三人石牌郵局之存款債權,復經核發 扣押命令,惟尚未進行換價程序,系爭執行程序並未終結等 情,業據本院依職權調取系爭執行卷宗查核無誤,且為兩造 所不爭執,自堪信為真實。 四、按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對於執行法院強制執行之命令,或   對於執行法官、書記官、執達員實施強制執行之方法,強制 執行時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得於強制執 行程序終結前,為聲請或聲明異議;本法所規定由法官辦理 之事項,除拘提、管收外,均得由司法事務官辦理之。強制 執行法第12條第1項、第3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執行名 義成立後,須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債務人 始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起異議 之訴,同法第14條第1項亦規定甚明,故債務人異議之訴, 須以其主張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係發生於執行名 義成立後者,或在以裁判為執行名義時,其為異議原因之事 實,係發生在前訴訟言詞辯論終結後者,債務人始得於強制 執行程序終結前提起之。若其主張此項事由,在執行名義成 立之前,或在前訴訟言詞辯論終結之前,即已存在,則為執 行名義之裁判縱有不當,亦非異議之訴所能救濟(最高法院 44年台上字第 1472號判例、93年度台上字第524號裁定參照 )。另所謂消滅債權人請求之事由,係指債權人就執行名義 所示之請求權,全部或一部消滅而言,例如清償、提存、抵 銷、免除、混同、債權讓與、債務承擔、更改、消滅時效完 成、解除條件成就、契約解除或撤銷、另訂和解契約,或其 他類此之情形;所謂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則指債權人就 執行名義所示之請求權,暫時不能行使而言,例如債權人同 意延期清償、債務人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等是。若執行名義 並未成立,債權人仍據以聲請對債務人強制執行,而侵害債 務人之權利,僅係債務人得否依強制執行法第12條第1項規 定聲明異議而已,尚非得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經查:  ㈠原告主張其與林福生於80年間即分居,於87年間離婚,不可 能擔任林福生向合庫銀行借款之連帶保證人,其未收到法院 之裁判,被告不得對其為強制執行,雖提出戶口名簿及身分 證影本為證(見本院卷第41至43頁)。惟被告據以聲請強制 執行之系爭債權憑證係依新北確定裁判所核發,此觀之系爭 債權憑證即明(見本院卷第93頁), 可知系爭執行事件之 執行名義為確定終局判決與確定終局裁定。然原告所稱不可 能擔任連帶保證人一節,既為前開確定終局判決言詞辯論終 結前之事由,即非債務人異議之訴所能救濟;至於未收到各 該裁判書部分,則屬強制執行法第12條所定聲明異議之範疇 ,亦不得據以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  ㈡原告另以系爭執行事件所扣押之存款債權乃法定禁止執行之 債權或應予酌留等詞,主張系爭執行程序應予撤銷云云,並 提出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 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已領老年給付證明、 慢性處方箋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35至139頁、第185至189 頁)。然系爭執行事件執行之存款債權是否禁止強制執行之 標的、是否應考量維持生活所需而酌留等節,均屬執行人員 實施強制執行之事項,並非執行名義成立後,有消滅或妨礙 債權人即被告請求之事由發生,原告仍只能依強制執行法第 12條第1項規定聲明異議,不得依同法第14條第1項規定提起 債務人異議之訴,原告聲請調查就醫紀錄以查明有無酌留生 活費需要部分,自亦無調查之必要。  ㈢此外,原告未再說明並舉證證明有何其他消滅或妨礙被告請 求之事由發生,被告所執系爭債權憑證之執行力即未喪失, 依前揭說明,原告自無從以本件債務人異議之訴請求撤銷系 爭執行程序。 五、從而,原告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規定請求撤銷系爭執 行程序,於法未合,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證據, 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結果,爰不予逐一 論列,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許純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高菁菁

2025-03-20

TPDV-113-訴-6159-20250320-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04號 聲 請 人 張人尹 相 對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持本院100年度司促字第33170號支付 命令(下稱系爭支付命令)為執行名義,向臺灣臺北地方法 院(下稱臺北地院)聲請強制執行,經臺北地院以113年度 司執字第139217號清償債務執行事件受理(下稱系爭執行事 件),惟聲請人已對系爭支付命令所載債權向本院提起確認 債權不存在之訴,為免聲請人已遭扣押之永豐商業銀行股份 有限公司(下稱永豐銀行)存款債權移轉予相對人,而難以 回復原狀,爰聲請准供擔保,裁定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 執行程序等語。 二、按債務人主張支付命令上所載債權不存在而提起確認之訴者   ,法院依債務人聲請,得許其提供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停止   強制執行,民事訴訟法第521條第3項定有明文。又執行法院   依強制執行法第27條規定,發給俟發現財產再予執行之憑證   ,交債權人收執時,執行行為即為終結(最高法院89年度台   上字第2544號民事裁判意旨參照)。是以執行法院依強制執   行法第27條規定,於債務人無財產可供執行,或雖有財產經   強制執行後所得數額仍不足清償債務時,發給債權人債權憑   證,亦為執行程序終結之原因之一。另聲請停止執行須在強 制執行程序終結前為之,始有停止強制執行程序之實益;如 強制執行程序業已終結,自無再予裁定停止執行之必要。 三、經查,相對人持系爭支付命令暨確定證明書為執行名義,向 臺北地院聲請強制執行,經臺北地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後 ,於民國113年7月2日扣押聲請人對永豐銀行之存款債權( 含黃金存摺),經永豐銀行於113年7月12日陳報已扣押聲請 人存款債權新臺幣(下同)1837元(不含銀行手續費250元 ),執行法院乃於113年9月28日核發收取命令,因執行金額 不足清償相對人之債權、且無其他執行標的物,故執行法院 於同日核發債權憑證予相對人等情,業經依職權調取系爭執 行事件卷宗核閱無訛,揆諸前揭說明,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 程序早於113年9月28日即已終結,無再予裁定停止執行之必 要。從而,聲請人聲請裁定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呂麗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許靜茹

2025-03-20

TCDV-113-聲-304-20250320-1

執事聲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執事聲字第19號 聲 請 人 殷雯霓 相 對 人 元大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宋耀明 代 理 人 蔡琦秋 上列當事人間返還借款強制執行事件(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29 295號事件),異議人對於民國114年1月17日本院司法事務官所 為之裁定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 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 ;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認 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 項之異議 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 定駁回之。前項裁定,應敘明理由,並送達於當事人,民事 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1項前段、第2項、第3項、第4項分別定 有明文。又強制執行程序,除本法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 法之規定,此觀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即明。查:本院司法 事務官於民國114年1月17日所為113年度司執字第129295號 裁定(下稱原裁定)於114年1月23日送達異議人,是異議人 於114年2月3日具狀向本院聲明異議,尚未逾異議期間,異 議人之異議自屬合法,先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  ㈠異議人於113年12月24日閱覽執行卷宗後,始首次看到相對人 據以聲請強制執行之標的即「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債權憑證」 ,縱使異議人曾暫居於該債權憑證所載之地址,然異議人未 曾收受該執行名義,強制執行事件之標的難謂有合法送達, 且有無合法送達乙事,迄今已相隔10年逾,要求異議人就此 部分應盡舉證之責,顯然有失公平,自應減輕異議人之舉證 責任,要求由相對人負擔舉證之責;且相對人係透過債權讓 與之方式取得債權,相對人雖指稱有將該債權讓與乙事,登 報、公告於台灣新生報,然相對人別無提出任何有將債權讓 與之情事通知異議人之事證,相對人既未將該債權讓與乙事 通知異議人,則此債權讓與自對異議人不生效力,相對人不 得對異議人之財產為強制執行。  ㈡再者,異議人係以自己之名義為子女投保保險契約,而保單 之意義在於為將來可能發生之意外、事故先行準備,當不能 以異議人及其子現尚未發生意外事故,而有動用保單價值準 備金之情形,遽認該保單非屬異議人生活所必須,倘日後異 議人之子發生任何閃失、無法工作,異議人之家庭恐將陷入 困窘,足徵該保單乃維持生活所必需等語,為此提起異議, 並聲明:原裁定廢棄。 三、經查:相對人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債權憑證(執行名義之名 稱:臺灣雲林地方法院91年度促字第3692號支付命令暨確定 證明書,下稱系爭支付命令)為執行名義(下稱系爭執行名 義),向本院聲請對異議人之薪資債權、中華郵政之存款債 權、保險金金錢債權、保單價值準備金(含帳戶價值準備金 )、解約金債權等財產強制執行,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執字 第129295號事件受理在案(下稱系爭執行事件),業經本院 調取系爭執行事件卷宗確認無訛,就此部分事實堪予認定。 四、按文書,依其程式及意旨得認作公文書者,推定為真正,民 事訴訟法第355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法院依法定程式所作之 文書,除有反證,足以證明其記載為失實外,就其記載事項 有完全之證據力(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74號民事裁定 意旨參照)。查:異議人雖迭主張其未收受系爭支付命令乙 節,然該系爭支付命令卷宗業因已逾保存年限而銷毀,有臺 灣高等法院102年7月22日院鎮資審字第1020004803號函可佐 (113年度司執字第129295號卷第78頁),另依法院實務, 民事法院須經審查支付命令確經「合法送達」後,始核發確 定證明書,執行法院亦必經審查執行名義具備一定要件後, 始開始執行程序。揆諸前揭說明,上開由法院所核發之系爭 支付命令確定證明書既為公文書,除就其所記載之事項有反 證外,自應推定所載內容為真正,異議人迭未證明系爭支付 命令所載住址有送達不合法之情,且異議人於異議理由狀亦 載明「有曾於系爭債權憑證所載之地址短暫居住」(本院卷 第13頁),難認系爭支付命令有何送達不合法,是以,系爭 支付命令卷宗既已逾保存期限而銷燬,且法院依法核發之確 定證明書,除有反證外,本應推定所載內容為真正,異議人 主張支付命令未經合法送達,自應由聲明異議人就此未經合 法送達之事實舉證證明之,異議人既未舉證以實其說,難認 有據,尚不足採。 五、又按債權人得將債權讓與於第三人。但下列債權,不在此限 :一、依債權之性質,不得讓與者。二、依當事人之特約, 不得讓與者。三、債權禁止扣押者。債權之讓與,非經讓與 人或受讓人通知債務人,對於債務人不生效力。民法第294 條第1項、第297條第1項本文分別定有明文。查:  ㈠系爭支付命令之債權人泛亞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對異議 人之財產聲請強制執行未果,於92年2月19日換發臺灣臺中 地方法院債權憑證,嗣泛亞商業銀行於12月30日經核准更名 為「寶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並於97年4月29日將對 於異議人債權之本金暨利息、違約金等債權讓與予相對人, 並公告於台灣新生報,有債權讓與證明書、台灣新生報、財 政部函等件可佐(113年度司執字第129295號卷第5-8頁)。  ㈡系爭支付命令之債權並無不得讓與之情事,則泛亞商業銀行 將系爭支付命令之債權讓與予相對人,並於97年4月29日登 報公告為債權讓與通知,依法自對異議人生債權讓與之效力 ,異議人雖主張其未合法受債權讓與之通知乙節,然債權讓 與之通知,性質上為觀念通知,通知方式本不受拘束,揆諸 上開事證,泛亞商業銀行既已於97年4月29日透過登報公告 之方式,通知異議人上開債權讓與之事實,當已生通知之效 力,異議人主張上開債權讓與並未合法通知,對其不生效力 乙節,亦無所據,並無理由。 六、復按債務人生活所必需,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計算其數額,並 應斟酌債務人之其他財產;債務人共同生活親屬生活所必需 ,準用前項計算基準,並按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 例定其數額;執行法院斟酌債務人與債權人生活狀況及其他 情事,認有失公平者,不受前三項規定之限制,但應酌留債 務人及其扶養之共同生活親屬生活費用;強制執行法第122 條第3至5項定有明文。另按所稱維持債務人及其共同生活之 親屬生活所必需,係指依一般社會觀念,維持其最低生活, 在客觀上不可缺少者而言。如除去此項必要費用尚有餘額, 仍非不得為強制執行(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1683號判例、 76年度台抗字第392號裁定意旨參照)。再按強制執行之目 的,在使債權人依據執行名義聲請執行機關對債務人施以強 制力,強制其履行債務,以滿足債權人私法上請求權之程序 ,雖強制執行法第52條、第122條規定,應酌留債務人及其 共同生活之親屬生活所必需之金錢或債權,惟此係依一般社 會觀念,維持最低生活客觀上所需者而言,非欲藉此而予債 務人寬裕之生活,債務人仍應盡力籌措,以維債權人之權益 。而是否生活所必需,應就債務人之身分地位、經濟狀況、 其共同生活之親屬人數及當地社會生活水準等情形認定之。 是以,異議人雖主張若強制執行保單價值準備金,倘被保險 人(即異議人之子)未來發生事故,恐會導致異議人生活陷 入困窘等語,然異議人此部分之主張,實僅係預測、臆測異 議人未來之生活情況,不足作為判斷目前是否影響異議人及 其共同生活親屬維持生活所必需,異議人又未指出該保單價 值準備金,有何作為其生活所需費用之必要,異議人徒以未 來恐生活陷入困窘乙節,遽論影響其生活所必需,實不足採 。 七、綜上所述,原裁定認系爭支付命令業已合法送達予異議人, 且執行保單價值準備金亦未影響異議人及其共同生活親屬維 持生活所必需之費用,皆無違誤,且系爭支付命令之債權讓 與,既已透過登報公告之方式通知異議人,對於異議人自生 通知之效力,異議意旨以前開理由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 棄,均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八、綜上所述,本件異議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潘曉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陳佩伶

2025-03-20

TYDV-114-執事聲-19-2025032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08號 聲 請 人 江承彬 相 對 人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明昌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以新臺幣伍拾參萬捌仟元為相對人供擔保後,本院114年 度司執字第29836號給付租金等強制執行事件,於本院114年度訴 字第1371號債務人異議之訴等事件判決確定或因和解、調解、撤 回起訴而終結前,准予停止執行。   理 由 一、按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 ,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次按法院定擔保金額 而准許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項擔保係備供債權人因停 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應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債 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所受之損害額,或其因另 供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定之,非以標的物之價值或其 債權額為依據。又擔保金額之多寡應如何認為相當,屬於法 院職權裁定之範圍,如已斟酌債權人因停止執行不當所應受 之損害為衡量之標準,即非當事人所可任意指摘(最高法院 101年度台抗字第325號裁定要旨參照)。 二、查相對人執臺灣台南地方法院所屬民間公證人蔡宜珍事務所 113年度南院民公宜票字第000600號及第001066號公證書為 執行名義,聲請就聲請人名下存款債權、薪資收益、租金收 益及不動產等財產為強制執行,經本院民事執行處以系爭強 制執行事件受理後,予以核發扣押命令及查封登記,執行程 序尚未終結;另聲請人所提債務人異議之訴等事件亦經本院 以系爭異議之訴事件受理在案等情,經本院調取上開執行及 民事卷宗核閱無訛。聲請人既已合法提起系爭異議之訴事件 ,聲請人對相對人聲請停止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 序,與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並無不合,應准供擔保 予以停止執行。 三、經斟酌相對人即執行債權人所受損害數額,應依標的物停止 執行後,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所受之損害額定之,據相對人 向執行法院陳報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債權額計算至114年2月 3日止為新臺幣(下同)1,791,958元乙情,低於執行標的物 之價值,故以相對人聲請執行債權額推估聲請人提起債務人 異議之訴獲准停止執行後,所導致相對人因該停止執行可能 遭受之法定遲延利息為宜。次審以聲請人所提系爭訴訟事件 之訴訟標的價額至少為1,750,000元乙情,屬得上訴第三審 案件,參考司法院113年4月24日修正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 要點規定,第一、二、三審通常程序審判案件之辦案期限分 別為2年、2年6個月、1年6個月,以此推估相對人因該停止 執行可能遭受之法定遲延利息損失約為537,587元(計算式 :1,791,958元×5%×6年,元以下四捨五入),考量如有其他 遲滯因素導致實際受償日期延宕之可能,爰酌定本件擔保金 額取其概數以538,000元為適當,予以准許。  四、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潘英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李文友

2025-03-19

TPDV-114-聲-108-20250319-1

執事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執事聲字第1號 異 議 人 莊名凱 相 對 人 凱基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道義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股票交割款之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於民國 113年11月23日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所為113年度司執字第 141427號裁定提出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效 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 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 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異 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 裁定駁回之,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40條 之3、第240條之4第1項本文、第2項、第3項規定甚明。查, 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下稱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 年11月23日所為113年度司執字第141427號裁定(下稱原裁 定),於113年12月3日送達異議人,有送達證書在卷可參( 見原裁定卷),異議人於113年12月12日對原裁定聲明異議, 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為無理由而送請本院為裁定,核與上開 條文規定相符,先予敘明。 二、本件異議意旨略以:   執行法院於執行事件中本有調查之權限,不應動輒命當事人 提起民事訴訟,既異議人已提出電子郵件為證,形式上確已 可知悉兩造間有更改清償期至114年7月,而債權人雖為否認 ,惟究係以何理由為否認,該否認是否又與事實相符,除未 見原裁定具體為說明外,亦未經執行法院就該事項行使調查 ,是原執行法院至少應命債權人與債務人前往執行處說明後 而仍無法查明,方可為判斷,原裁定僅以該爭執屬於實體事 項而駁回異議,自屬率斷等語,爰依法提起本件聲明異議。 三、按強制執行應依執行名義為之,為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所 明定。執行法院經形式審查結果,認執行名義為合法有效, 即應依該執行名義所載內容及聲請執行之範圍為強制執行。 如當事人就執行名義所載實體權利存否有爭執時,應另行提 起訴訟以為救濟,尚非執行法院所得審究(最高法院109年 度台抗字第1484號裁定意旨參照)。執行法院辦理民事強制 執行事務,專司實現私法上請求權之程序,至私法上請求權 之存否,則應由民事法院依民事訴訟程序確定之。故在強制 執行程序中,如涉及私權之爭執,而其權義關係未盡明確時 ,應由當事人另依民事訴訟程序謀求解決,不生聲明異議問 題(最高法院79年度台抗字第326號裁定要旨參照)。 四、本院之判斷  ㈠經查,本件相對人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2年9月8日112年度 移調字第215號調解筆錄(下稱系爭調解筆錄)為執行名義 ,聲請強制執行異議人所有於第三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 有限公司永和分公司、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雙和分公 司所開立之帳戶(包括活期儲蓄存款、支票存款、綜合存款 或一切存款類之存款)之存款債權(下稱系爭第三人存款債 權),經本院民事執行處以113年度司執字第141427號股票 交割款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經司法事 務官於113年9月18日核發扣押命令,禁止異議人在8,362,24 5元及利息、違約金、費用等之範圍內,收取系爭第三人存 款債權或為其他處分,第三人亦不得對異議人清償等情。嗣 異議人就執行命令於113年10月8日具狀聲明異議,復經原裁 定駁回異議人之聲明異議,異議人不服,續向本院提起本件 聲明異議等節,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系爭執行事件卷宗核閱 無訛,先予敘明。  ㈡異議人主張異議理由為兩造已延後債權清償期日等語,固據 異議人提出之電子郵件截圖為據。然觀諸電子郵件所示,僅 見異議人以其經濟困難為由,詢問相對人可否接受就兩造債 權延後至翌年7月,相對人則表示會協助轉達長官辦理乙情 ,未見相對人對此有所同意,且相對人事後亦具狀表示否認 有同意異議人延後清償之請求,是異議人主張已得相對人同 意延後清償日期乙節,無足採信。再者,異議人主張債權人 債權已經延後,尚未達已得請求時間一節,此涉及實體法律 權利義務之關係,應另循訴訟途徑(如債務人異議之訴)以 資解決,並非本件聲明異議程序所能審究。至異議人所提之 高等法院112年度抗字第676號裁定見解,該案係以執行法院 應職權審查、判斷執行名義所載之給付內容範圍與聲請強制 執行聲請人提出之相關單據是否相符,非就執行名義實體債 權存在與否、清償期延長與否作審酌,要難於本件援引之, 是異議人此部分主張,容有誤會。   ㈢綜上,異議人聲明異議所憑理由及所提出之事證,尚不足證 明本院民事執行處就所核發之執行命令與執行程序有何違法 侵害異議人利益之情事,司法事務官以原裁定駁回異議人之 聲明異議,核無違誤。異議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聲明異議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 1,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幽蘭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2025-03-19

PCDV-114-執事聲-1-20250319-1

司繼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展延陳報償還遺產債務期限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786號 聲 請 人 甲○○ 聲 請 人 乙○○ 上列聲請人聲請延展陳報償還遺產債務期限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人陳報償還被繼承人丙○○遺產債務之期限准自民國114年1月 11日起展延6個月。 聲請程序費用由被繼承人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按前條報明債權期間屆滿後六個月內,繼承人應向法院陳報 償還遺產債務之狀況並提出有關文件。前項六個月期間,法 院因繼承人之聲請,認為必要時,得延展之。家事事件法第 131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丙○○於民國(下同)110年11月 24日死亡,繼承人即聲請人向鈞院陳報遺產清冊,經鈞院以 111年度司繼字第98號民事裁定准許自113年1月11日公示催 告,惟被繼承人之遺產中,尚有國泰世華銀行之存款債權是 否列入遺產存有爭議,聲請人就該爭議已提起民事訴訟,且 聲請人另聲請確認民事侵權行為訴訟費用額。為釐清上開遺 產權利歸屬,及訴訟費用應由遺產負擔之比例,並避免損害 被繼承人全體債權人之利益,爰依家事事件法第131條規定 ,聲請延展陳報償還遺產債務期限等語。 三、查聲請人之主張,業據其提出民事起訴狀、民事聲請確定訴 訟費用狀等件影本為證,復經本院依職權調閱本院111年度 司繼字第98號卷查明屬實,是本件聲請人之聲請,核無不合 ,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潘俊宏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 告,並繳納抗告費用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 記 官 劉文鳳

2025-03-19

HLDV-113-司繼-786-2025031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