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蔡秀錦

共找到 50 筆結果(第 21-30 筆)

重抗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抗字第1號 抗 告 人 陳蔡秀錦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等間請求侵權行為損 害賠償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4日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所為 裁定(113年度重訴字第24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人於民國113年11月13日提出「未命名臺灣台南地方法 院裁定聲明異議狀」,並記載非抗告狀,惟核其書狀內容係   認本件應為行政訴訟,其無庸補正繳納第一審裁判費,認原   裁定命其補正繳納為違法無效裁定並請求廢棄,依民事訴訟   法第495條前段規定,應視為已提起抗告;又陳明揚雖於該 書狀上記載為本件代理人,然未提出委任狀,應認其代理為   不合法,均先為敘明。 二、抗告意旨略以:伊與相對人等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   ,經原法院裁定命應補正繳納裁判費,伊拒絕違法之行政補   繳裁判費用,故原法院於113年11月4日所為駁回本件訴訟之   裁定,乃為無效之裁定。爰提起本件抗告,並附上11點內容   ,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三、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起訴必須具備之程式。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 或不備其他要件情形,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 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 項第6款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抗告人與相對人等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業經高雄   高等行政法院裁定移送原法院審理,並經最高行政法院駁回 抗告人之抗告及再審聲請確定。原法院於113年1月16日裁定   命抗告人應於收受送達後7日內補正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下 同)751萬3,000元,該裁定已於同年月22日送達抗告人,抗 告人不服提起抗告,經本院於113年3月20日以113年度重抗 字第7號裁定駁回其抗告,及於113年5月3日以113年度重抗 字第7號裁定駁回其再抗告,抗告人對前開113年5月3日裁定   提起抗告,經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516號裁定駁回其抗   告,是原法院前開命抗告人補正繳納裁判費之裁定即告確定   。原法院嗣於113年10月11日發函通知抗告人,請其依前開 確定裁定補正繳納裁判費,該通知已於同年月16日送達抗告   人,抗告人逾期未為補正,原法院遂於同年11月4日以原裁 定駁回其起訴等情,業據本院核閱前開事件全卷卷宗無訛,   此部分事實即堪認定。  ㈡本件訴訟既經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移送原法院審理確定,   依法即應適用民事訴訟通常程序。繳納裁判費乃係起訴應具   備之程式,此為法所明定,抗告人仍主張本件為行政訴訟,   其無庸補正繳納裁判費,並拒絕補繳等語,自非可採。抗告   人逾期未依原法院通知補正繳納裁判費,有原法院多元化案   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查詢簡答表、答詢表在卷可稽(原審   卷第61-65頁)。依首揭法文所示,其起訴自難謂為合法。 因此,原法院認抗告人逾期未補正繳納裁判費起訴不合法,   以原裁定駁回抗告人之起訴,經核於法並無違誤。抗告意旨   猶執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非有理由,應予駁   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瑪玲                              法 官 黃聖涵                                        法 官 張家瑛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再抗 告,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提起再抗告應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 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 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楊宗倫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準用同法第466條之1第1、2項規定 : ⑴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 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⑵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 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2第1項: 上訴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第 三審法院為之選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

2025-01-17

TNHV-114-重抗-1-20250117-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司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訴字第1320號 抗 告 人 即 原 告 陳蔡秀錦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最高行政法院等間司法事件,抗告人對於 中華民國113年12月17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320號裁定,提起抗 告,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266條第1項規定:「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之 裁定,不得抗告。但其裁定如係受訴行政法院所為而依法得 為抗告者,得向受訴行政法院提出異議。」當事人得依上開 規定提出異議者,以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所為之裁定為限, 至於行政法院或審判長所為之裁定並無適用餘地。再依同法 第271條前段規定:「依本編規定,應為抗告而誤為異議者 ,視為已提起抗告……」對於移送裁定、駁回原告之訴之裁定 不服者,本應提起抗告卻誤為聲明異議,仍視為已提起抗告 。 二、復按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規定:「下列各款事 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 訟代理人:……三、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第3 項規定:「第一項情形,符合下列各款之一者,當事人得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 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二、稅務行政事 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二 項第一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 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二項第二款規定之資格 。」、第4項規定:「第一項各款事件,非律師具有下列情 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 :一、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 備律師資格。二、符合前條第二項第一款、第二款或第三款 規定。」、第5項規定:「前二項情形,應於提起或委任時 釋明之。」、第7項規定:「原告、上訴人、聲請人或抗告 人未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四項 規定委任,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正。逾 期未補正,亦未依第四十九條之三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回 之。」。 三、再按,提起抗告,按件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1,000元 ,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定有明文。抗告人未為繳納,亦應 補正。 四、抗告人於民國114年1月6日(本院收文日期)提出「行政訴 訟聲明異議狀」,對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320號裁定提出聲 明異議,然該裁定係行政法院所為之裁定,並非受命法官或 受託法官所為之裁定,依上開說明,抗告人係應提起抗告卻 誤為聲明異議,應視為已提起抗告。然抗告人未據繳納抗告 之裁判費,亦未依規定提出委任律師或其他得為訴訟代理人 者之委任狀,並釋明之。茲命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 日內補繳裁判費1,000元及補正委任狀,逾期不補繳、不補 正,即駁回抗告,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郭銘禮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林淑盈

2025-01-16

TPBA-113-訴-1320-20250116-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刑事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五庭 113年度訴字第1067號 抗 告 人 陳蔡秀錦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法務部等間刑事事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 113年11月15日113年度訴字第1067號裁定(下稱原裁定),以1 1 3年12月3日(本院收文日)行政訴訟聲明異議狀表示不服,雖 其書狀用語非以抗告為之,但其既係對原裁定聲明不服,依行政 訴 訟法第271條規定,應視為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規定繳納裁判費新 臺幣1,000元;另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規定, 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 ,除有同條第3項、第4項情形並經釋明外,當事人應委任律 師為訴訟代理人,此均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本件抗告人提起抗告,未據繳納裁判費,且未提出委任律師 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8日裁定 命抗告人於收受後5日內補正,並於113年12月30日送達抗告 人,有補正裁定(本院卷第109至110頁)、送達證書(本院 卷第113頁)在卷可資。抗告人固於114年1月2日(本院收文 日)提出書狀(本院卷第115至127頁),然仍逾期均未補正, 有本院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本院卷第131頁)、答詢表(本 院卷第133頁)、繳費狀況查詢清單(本院卷第135頁)、臨 櫃繳費查詢清單(本院卷第137頁)、審判系統收文明細表 (本院卷第139頁)在卷足憑,復未見抗告人表明有依訴訟 救助之規定聲請最高行政法院為之選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 ,其抗告不合法,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審判長法 官 鍾啟煌 法 官 李毓華 法 官 蔡如惠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陳湘文

2025-01-15

TPBA-113-訴-1067-20250115-3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迴避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聲字第53號 抗 告 人 陳蔡秀錦 上列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19日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 年度聲字第53號裁定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行政訴訟法第271條規定,依本編規定,應為抗告而誤為異 議者,視為已提起抗告;應提出異議而誤為抗告者,視為已 提出異議。查抗告人固提出行政訴訟聲明異議狀,然其內容 係對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聲字第53號裁定表示不服 ,依上開規定,自應視為提起抗告。 二、抗告不合法而其情形不能補正者,原高等行政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此觀行政訴訟法第272條第3項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4 2條即明。而抗告為受裁定之當事人對於高等行政法院第一 審裁定聲明不服之方法。準此,得提起抗告者自以受原裁定 之當事人為限,如係由無抗告權人提起抗告,或抗告權人以 原裁定相對人以外之第三人為相對人而提起抗告,即為法所 不許。查抗告人並非本院前揭裁定之聲請人,依前揭說明, 其提起抗告為不合法且無從補正,自應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審判長法官 孫 國 禎 法官 林 韋 岑 法官 曾 宏 揚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林 幸 怡

2025-01-07

KSBA-113-聲-53-20250107-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司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訴字第1321號 原 告 陳蔡秀錦 被 告 司法院 代 表 人 謝銘洋(代理院長) 被 告 最高行政法院 代 表 人 吳東都(院長) 被 告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代 表 人 蘇秋津(院長) 被 告 吳三龍(司法院訴願審議委員) 楊思勤(司法院訴願審議委員) 陳淑芳(司法院訴願審議委員) 范姜真媺(司法院訴願審議委員) 劉如慧(司法院訴願審議委員) 張文郁(司法院訴願審議委員) 黃麟倫(司法院訴願審議委員) 周玫芳(司法院訴願審議委員) 李鈦任(司法院訴願審議委員) 程怡怡(司法院訴願審議委員) 高玉舜(司法院訴願審議委員) 陳美彤(司法院訴願審議委員) 蘇春蘭(司法院訴願業務承辦人) 上列原告與被告司法院等間司法事件,原告不服司法院中華民國 113年9月23日113年訴字第189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2項不服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聲再字第791 號裁定、112年度抗字第283號裁定部分,移送至最高行政法院。 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3項不服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2年度訴字第18 1號裁定部分,移送至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5、6、7項請求司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損害 賠償以及道歉部分,移送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5、6項請求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損害賠償部分 ,移送至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駁回部分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憲法第16條規定人民有訴訟之權,旨在確保人民得依法定程 序提起訴訟及受公平的審判;至於訴訟救濟究應循普通訴訟 程序抑或依行政訴訟程序為之,則由立法機關依職權衡酌訴 訟案件之性質及既有訴訟制度的功能等而為設計(司法院釋 字第466號解釋參照)。準此,立法者本諸自由形成之立法 裁量權,已制定法律將性質上屬公法爭議之刑事案件審判權 歸屬於刑事審判法院,且刑事犯罪之偵查、審判程序,係以 實現國家刑罰權為目的之司法程序,屬於廣義司法權之行使 ,與一般行政行為有別,其案件之審判須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或被害人提起自訴之程序,性質上非屬應以裁定移送管轄法 院之事件,行政法院應逕以裁定駁回之,不必移送(參照最 高行政法院96年12月份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意旨)。 二、次按,行政訴訟法第2條固規定:「公法上之爭議,除法律 別有規定外,得依本法提起行政訴訟。」惟同法第5條第1項 及訴願法第2條第1項規定,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對其依法 申請之案件,於法定期間內應作為而不作為,認為損害其權 利或利益者,得提起訴願、行政訴訟,所稱之「依法申請案 件」,係指依相關「行政法規」有權請求行政機關為一定之 行為者,並不包括訴訟法規。是以,人民不服行政法院依行 政訴訟法所為之裁判,應循行政訴訟程序救濟,而無訴願法 第2條第1項規定之適用,如人民不服行政法院之裁判卻提起 訴願,即屬訴願法第77條第8款規定「訴願事件有左列各款 情形之一者,應為不受理之決定:……八、對於非行政處分或 其他依法不屬訴願救濟範圍內之事項提起訴願者。」之情況 ,訴願機關應作成不受理決定;人民如對之提起行政訴訟, 則屬未經合法訴願程序,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 「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 十、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規定,其未經合法訴 願屬起訴不合程式且其情形無從補正,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 三、行政法院組織法第47條準用法院組織法第7條之3第1項規定 ,法院認其無審判權者,應依職權以裁定將訴訟移送至有審 判權之管轄法院。又依前揭行政訴訟法第2條規定可知,得 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救濟者,限於公法上爭議,則私法上爭議 ,因非屬行政法院權限之事件,行政法院應依職權裁定將訴 訟移送至有受理訴訟權限之民事管轄法院。而「國家損害賠 償,除依本法規定外,適用民法規定。」「損害賠償之訴, 除依本法規定外,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則為國家賠償 法第5條及第12條所明定。則國家賠償事件固具公法爭議之 屬性,然若無適用行政訴訟法第7條所定合併起訴之情形( 最高行政法院98年6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意旨參 照),仍屬行政訴訟法第2條所稱不得依行政訴訟法提起行 政訴訟之公法上爭議事件,應向適用民事訴訟法之管轄民事 爭議事件之普通法院提起,非屬行政爭訟範圍;倘向行政法 院起訴,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以裁定將訴訟移送至有審判權之 管轄民事法院(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抗字第241號裁定意旨 參照)。  四、原告起訴意旨略以:  ㈠行政訴訟法第2條已規定,公法上爭議得提起行政訴訟,並無 法文明定司法權如違法行使不得提起,則最高行政法院112 年度聲再字第791號、112年度抗字第283號裁定,以及高雄 高等行政法院112年度訴字第181號裁定已對原告發生法律效 果,俱屬違法行政處分,原告提起訴願,竟遭司法院以113 年度訴字第189號訴願決定不受理;司法院包庇最高行政法 院,司法院蘇姓承辦人員拖延訴願程序,司法院訴願審議委 員以程序上理由駁回原告訴願、未給原告訴願答辯狀、司法 院政風室未給原告申訴書面回覆、原告提起2件訴願,司法 院卻併為1件訴願案號處理等節,或屬違反刑法第151條、第 342條,或為其幫助犯,均侵害原告之訴訟權,應負賠償責 任。綜上,司法院所為訴願違法侵害原告權利,應賠償原告 新臺幣(下同)4億7千萬,最高行政法院及高雄高等行政法 院違法移送裁定侵害原告權利,應各賠償原告9億元,臺南 地方檢察署應賠償原告8億4千萬,共計31億1千萬元等語。  ㈡並聲明:1.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聲再字第791號事件之裁定 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臺南地方檢察署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其行政過程違法瀆職!依法申請之案件,於法定期間內應 作為而不作為!因112年度聲再字第791號裁定要委任律師, 而本人提出要委任律師的異議狀,而最高行政法院竟然不回 覆就直接移送到臺灣台南地方法院!2.最高行政法院112年 度抗字第283號裁定以及112年度聲再字第791號裁定移送到 臺灣台南地方法院應予撤銷。3.並要求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按:此處應漏載「112年度」)訴字第181號裁定要撤銷。4. 被告臺南地方檢察署多項違法,向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間請求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起訴,案經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皆故意違法裁定說非行政訴訟以 普通民事國家賠償移交到臺灣台南地方法院,企圖包庇臺南 地方檢察署,都為幫助犯!5.由於這次的官司向臺南地方檢 察署因侵權求償訴訟金額為8億4千萬元。那恐怕你已侵犯到 本人的訴訟權益!由於你亂移送有可能侵害到本人拿不到賠 償金也違背本人的意願。當然本人就是以訴訟金額8億4千萬 元的前提來要求高額賠償。所以最高行政法院瀆職也要賠償 9億!(按:此處應漏載「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也一樣瀆 職也要賠償9億!6.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抗字第283號以及1 12年度聲再字第791號過程多項違法致損害本人其權利,要 求最高行政法院賠償9億!及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2年度訴字 第181號(本院註:原告漏載「高雄」及「112年度」)   過程多項違法致損害本人其權利,要求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賠 償9億!臺南地方檢察署因侵權求償也在此一併求償8億4千 萬元!那全部就是26億4千萬!七、要求司法院及最高行政 法院開記者會道歉! 五、本院查:  ㈠移送部分  1.原告聲明第2項請求撤銷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抗字第283號 裁定、112年度聲再字第791號裁定部分,核其內容,無非係 對行政訴訟確定裁定不服,應視為聲請再審,依行政訴訟法 第283條規定準用同法第275條規定,專屬為裁定之原法院管 轄,爰移送於最高行政法院。  2.原告以聲明第3項請求撤銷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2年度訴字第 181號裁定部分,依行政訴訟法第269條規定,應由高雄高等 行政法院政法院處理之,爰移送於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3.原告以最高行政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違法瀆職,侵害其 權利,以及認司法院妨礙其訴願等由,以聲明第5項、第6項 及起訴狀所載金額請求損害賠償(即司法院賠償4億7千萬、 最高行政法院及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各賠償9億元),並要求 司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開記者會道歉(聲明第7項)部分, 因原告係就本院無審判權之刑事案件起訴,即無最高行政法 院98年6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意旨之適用,本院 對於原告附帶提起之國家賠償事件,亦無法取得審判權,自 應適用民事訴訟程序,由民事法院審理。又原告請求最高行 政法院及司法院道歉之部分,核屬私權爭議,亦非公法上爭 議,亦應循民事訴訟程序救濟,本件亦無受理訴訟之權限。 而司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設於臺北市中正區,高雄高等行政 法院設於高雄市楠梓區,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條第1項後段規 定,分別移送於有受理訴訟權限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及臺灣 橋頭地方法院。至原告聲明第5、6項關於向臺南地方檢察署 求償8億4千萬元部分,因原告並未列臺南地方檢察署為被告 ,則此部分難認業經原告起訴,非屬本件審理範圍,爰予敘 明。    ㈡駁回部分  1.原告以最高行政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於裁判過程及司法 院相關人員為本件訴願審理時涉及違法瀆職為由,為上開第 1項及第4項之聲明,訴請裁判部分,核屬刑事案件之公法上 爭議,並非行政法院所得審究,原告逕向無審判權之本院提 起行政訴訟,為起訴不合法且無從補正,應依行政訴訟法第 107條第1項第1款規定,逕以裁定駁回。  2.原告雖因不服最高行政法院及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最高 行政法院下列裁定:112年度聲再字第737號裁定、112年度 聲再字第791號裁定、112年度抗字第241號裁定、112年度抗 字第283號裁定,及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下列裁定:112年度訴 字第181號裁定、112年度訴字第185號裁定),提起訴願, 惟上開裁定屬於司法權的行使,並非屬於行政處分,依法不 屬訴願救濟範圍內之事項,被告司法院以113年訴字第189號 訴願決定不受理,並無違誤。原告仍提起本件行政訴訟即屬 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要件,且無從補正之情形,本院自應依 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駁回其起訴。  3.按行政訴訟法第24條規定:「經訴願程序之行政訴訟,其被 告為下列機關:一、駁回訴願時之原處分機關。二、撤銷或 變更原處分時,為撤銷或變更之機關。」 查,原告列司法 院訴願審議委員吳三龍、楊思勤、陳淑芳、范姜真媺、劉如 慧、張文郁、黃麟倫、周玫芳、李鈦任、程怡怡、高玉舜、 陳美彤及司法院訴願業務承辦人蘇春蘭等個人為被告,顯與 行政訴訟法第4條第1項、第24條第1款規定應以原處分機關 為被告不合,且未見原告對該等訴願審議委員個人及訴願業 務承辦人為何具體訴之聲明(即訴請法院判決事項),是此部 分就該等訴願審議委員及訴願業務承辦人顯係贅列,即非合 法,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一部為不合法,一部應裁定移送 ,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4-12-31

TPBA-113-訴-1321-20241231-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迴避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五庭 113年度聲字第122號 聲 請 人 陳蔡秀錦 相 對 人 臺灣高等法院 代 表 人 高金枝(院長)住同上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臺灣高等法院間因司法事件(本院113年度 訴字第412號),聲請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19條規定:「法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自 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一、有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1款至 第6款情形之一。二、曾在中央或地方機關參與該訴訟事件 之行政處分或訴願決定。三、曾參與該訴訟事件相牽涉之民 刑事裁判。四、曾參與該訴訟事件相牽涉之法官、檢察官或 公務員懲戒事件議決或裁判。五、曾參與該訴訟事件之前審 裁判。六、曾參與該訴訟事件再審前之裁判。但其迴避以一 次為限。」第20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33條至第38條之規 定,於本節準用之。」次按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規定: 「遇有下列各款情形,當事人得聲請法官迴避:一、法官有 前條所定之情形而不自行迴避者。二、法官有前條所定以外 之情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同法第34條規定 :「(第1項)聲請法官迴避,應舉其原因,向法官所屬法 院為之。(第2項)前項原因及前條第2項但書之事實,應自 為聲請之日起,於3日內釋明之。」準此,行政訴訟事件, 有事實足認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當事人得舉其原因並 予以釋明,向法官所屬法院聲請法官迴避。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臺灣高等法院間之司法事件 (即本院113年度訴字第412號,下稱系爭案件),前經本院 於民國113年10月30日以113年度訴字第412號裁定違法移送 至相對人之下屬機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北院)、臺灣 臺南地方法院(下稱南院),故審理系爭案件之蘇嫊娟、魏 式瑜、林季緯等3位法官(按:分別為審判長法官、陪席法 官及受命法官,下稱系爭合議庭法官)已經犯了強制罪,違 背憲法第16條規定,剝奪聲請人之訴訟權,上開裁定應予廢 棄。聲請人對上開裁定表示異議,卻經本院於113年11月27 日以113年度訴字第412號裁定視為提起抗告,而命補正裁判 費以及提出委任律師或其他得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然聲 請人本意並非提起抗告,卻經天股(按:即系爭案件承辦股 )曠職成災,強制聲請人提起抗告,系爭合議庭法官已犯強 制罪。為此,聲請系爭案件之系爭合議庭法官要迴避等語。 三、本院之判斷: (一)依行政訴訟法第20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當事人主 張有事實足認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而向法官所屬法院 聲請法官迴避,應舉其原因並釋明之。而所謂「執行職務有 偏頗之虞」,應以法官對於訴訟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或與 當事人一造有密切的交誼或嫌怨,或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 疑其為不公平的審判者為其原因事實,若僅憑當事人之主觀 臆測,或不滿意法官進行訴訟遲緩,或認法官指揮訴訟欠當 ,即不得謂其有偏頗之虞,亦不得以其於另案曾受同一法官 不利之裁判,遽認該法官執行職務即有偏頗之虞。且法官依 據法律獨立審判,事實認定與適用法律為審判之核心事項, 縱法官認事用法對當事人不利,尚難認係對具體個案有所預 斷或偏頗,不合行政訴訟法第20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 1項第2款聲請法官迴避之規定,自不得聲請法官迴避。故法 官就當事人於不同之前案中所為事實認定或所持法律見解, 縱不利於當事人,亦是其依法獨立審判之結果,不得認為就 本案已有預斷,認有偏頗之虞,自不構成迴避事由(最高行 政法院105年度裁字第691號及109年度裁字第560號裁定參照 )。 (二)本件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因司法事件,由系爭合議庭法官承辦 系爭案件並進行審理,嗣經系爭合議庭法官於113年10月30 日以113年度訴字第412號裁定將該事件依其聲明分別移送至 有管轄權之法院即北院與南院,聲請人不服上開裁定,復具 狀向本院提出聲明異議,經系爭合議庭法官視為提起抗告, 再經系爭合議庭法官於113年11月27日以同前案號裁定,命 聲請人於收受送達後7日內補繳裁判費以及補正委任律師或 其他得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聲請人對此一補正裁定,於 113年12月10日提出行政訴訟聲明異議狀聲明異議外,另聲 請系爭合議庭法官迴避(即本件聲請迴避案),此有系爭案 件裁定及聲請人行政訴訟聲明異議狀在卷可稽。經核,聲請 人所執前揭聲請意旨僅泛稱對於系爭案件,聲請人聲明異議 即足,系爭合議庭法官執行職務顯有偏頗云云,顯僅係就系 爭案件訴訟程序之進行過程,主觀臆測合議庭法官偏頗不公 ,難謂系爭合議庭法官於客觀上執行職務即有偏頗之虞,均 非得據為聲請法官迴避之事由。再者,聲請人並未提出證據 以釋明系爭合議庭法官就系爭案件之訴訟標的有何特別利害 關係,或與當事人之一造有何密切之交誼或嫌怨,或在客觀 上足疑其為不公平之審判,依上開規定及說明,自難謂系爭 合議庭法官於系爭案件之訴訟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綜上, 本件聲請人聲請承辦系爭案件之系爭合議庭法官迴避審理, 即與聲請迴避之要件不符,為無理由,無從准許,應予駁回 。 四、結論:本件聲請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審判長法 官 鍾啟煌 法 官 蔡鴻仁 法 官 林家賢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書記官 張正清

2024-12-25

TPBA-113-聲-122-20241225-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刑事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五庭 113年度訴字第1067號 抗 告 人 陳蔡秀錦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法務部等間刑事事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 113年11月15日113年度訴字第1067號裁定(下稱原裁定),以11 3年12月3日(本院收文日)行政訴訟聲明異議狀表示不服,雖其 書狀用語非以抗告為之,但其既係對原裁定聲明不服,依行政訴 訟法第271條規定,應視為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271條規定,依本編規定,應為抗告而誤為 異議者,視為已提起抗告;應提出異議而誤為抗告者,視為 已提出異議。查,觀諸抗告人出具之行政訴訟聲明異議狀, 用語固記載「聲明異議」、「聲明不抗告」,然綜觀其內容 「此裁定(按指原裁定)多處違法」等,均係對原裁定聲明 不服,依上開規定,應視為提起抗告,核先敘明。 二、按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規定,徵收裁判費 新臺幣(下同)1,000元,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三、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 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 事件。」「第1項情形,符合下列各款之一者,當事人得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 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二、稅務行政事 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 項第1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 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項第2款規定之資格。 」「第1項各款事件,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 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之配 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二、 符合前條第2項第1款、第2款或第3款規定。」「前2項情形 ,應於提起或委任時釋明之。」「原告、上訴人、聲請人或 抗告人未依第1項至第4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4 項規定委任,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正。 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9條之3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回之 。」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第3項、第4項、第5 項及第7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第49條之1第1項事件,當 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 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法第49條之3第1 項亦有明文規定。 四、經查,抗告人對原裁定提起抗告,未據繳納裁判費,亦未依 規定提出委任律師或前述得為訴訟代理人者之委任狀,抗告 人雖主張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規定違憲,要請律師才能訴 訟、沒錢就無訴訟資格等語,尚難認抗告人就得不委任律師 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已為釋明。則抗告人應補正下列事項: ㈠補繳裁判費1,000元;㈡補正委任狀,或依行政訴訟法第49 條之3第1項提出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茲命抗告人 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上述事項,逾期不補正,即 駁回本件抗告,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審判長法 官 鍾啟煌 法 官 李毓華 法 官 蔡如惠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書記官 陳湘文

2024-12-18

TPBA-113-訴-1067-20241218-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司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訴字第1320號 原 告 陳蔡秀錦 被 告 最高行政法院 代 表 人 吳東都(院長) 被 告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代 表 人 蘇秋津(院長) 被 告 司法院 代 表 人 謝銘洋(代理院長) 被 告 蘇春蘭 上列原告與被告最高行政法院等間司法事件,提起行政訴訟,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一項後段「依法申請之案件,於法定期 間內應作為而不作為!因112年度聲再字第737號裁定要委任 律師,而本人提出要委任律師的異議狀,而最高行政法院竟 然不回覆就直接移送臺北地方法院!」、第二、三項部分, 移送至最高行政法院。 二、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五項中段「那恐怕你已侵犯到本人的訴 訟權益!由於你亂移送有可能侵害到本人拿不到賠償金也違 背本人的意願。當然本人就是以訴訟金額10億7,000萬元的 前提來要求高額賠償。所以最高行政法院瀆職也要賠償11億 !」、第六項前段「臺灣最高行政法院裁定112年度抗字第2 41號以及112年度聲再字第737號過程多項違法致損害本人其 權利,要求最高行政法院賠償11億!」、第七項部分,移送 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三、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五項前段「由於這次的官司向臺南地方 法院因侵權求償訴訟金額為金額10億7,000萬元。」、第六 項後段「臺南地方法院因侵權求償也在此一併求償10億7,00 0萬元!」部分,移送至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四、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五項後段「高等行政法院也一樣瀆職也 要賠償11億」、聲明第六項中段「及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訴字 185號過程多項違法致損害本人其權利,要求高雄高等行政 法院賠償11億!!」部分,移送至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五、原告其餘之訴駁回,該部分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有關訴訟審判制度之設計,立法者本諸自由形成之裁量權, 就刑事案件、民事事件、行政訴訟事件及公務員懲戒事件, 分別制定法律對於管轄事務及審判程序等相關事項為規定。 其中刑事訴訟法對於刑事案件之偵查、裁判、執行等程序及 救濟方法均有明定,而自成一獨立體系,故有關刑事案件的 爭議,應依刑事訴訟法規定辦理,行政法院並無審判權限。 又行政法院組織法第47條準用法院組織法第7條之3第1項規 定:「法院認其無審判權者,應依職權以裁定將訴訟移送至 有審判權之管轄法院。但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 」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款規定:「原告之訴,有下 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 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一、訴訟事件不屬行 政訴訟審判權,不能依法移送。」該條款於110年12月8日修 正公布之立法理由明文「三、第1項第1款所謂不能依法移送 ,係配合法院組織法修正條文增訂第7條之3第1項但書有關 法院認其無審判權者,依法另有規定者不必裁定移送,此包 含刑罰案件(包括提出刑事告訴、請求追究刑事責任等)或 公務員懲戒案件(包括請求彈劾、移送、發動、追究公務員 懲戒責任、撤銷司法懲戒處分等),性質上非屬應以裁定移 送管轄法院之事件。……」是以,有關刑事案件的爭議,行政 法院並無審判權限,且不必裁定移送。 二、又當事人主張因行政機關之違法行政行為受有損害,循序向 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並依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於同一 程序中,合併依國家賠償法規定請求損害賠償者,因行政法 院就國家賠償部分,自當事人依法「附帶」提起國家賠償時 起取得審判權,而案件經行政法院審理後,如認行政訴訟部 分因有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2款至第10款情形而不合 法者,此時行政訴訟既經裁定駁回,其依國家賠償法附帶提 起國家賠償之訴部分,屬附帶請求之性質,非可單獨提起之 行政訴訟,因而失所附麗,自得一併裁定駁回。(最高行政 法院98年6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㈡決議參照) 三、復按法院組織法第7條之3第1項規定:「法院認其無審判權 者,應依職權以裁定將訴訟移送至有審判權之管轄法院。但 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此規定依行政法院組織 法第47條規定,於行政法院準用之。行政訴訟法第2條規定 :「公法上之爭議,除法律別有規定外,得依本法提起行政 訴訟。」國家賠償法第5條規定:「國家損害賠償,除依本 法規定外,適用民法規定。」第12條規定:「損害賠償之訴 ,除依本法規定外,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國家賠償 事件固具公法爭議之屬性,然若無適用行政訴訟法第7條所 定合併起訴之情形(即最高行政法院98年6月份第1次庭長法 官聯席會議㈡決議之情形),仍屬行政訴訟法第2條所稱不得 依行政訴訟法提起行政訴訟之公法上爭議事件,應向適用民 事訴訟法之管轄民事爭議事件的普通法院提起,非屬行政爭 訟範圍;倘向行政法院起訴,行政法院應依職權以裁定將訴 訟移送至有審判權之管轄民事法院。 四、再按行政訴訟法第283條規定:「裁定已經確定,而有第二 百七十三條之情形者,得準用本編之規定,聲請再審。」同 法第273條第1項前段規定:「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以 再審之訴對於確定終局判決聲明不服。」同法第275條第1、 2項規定:「(第1項)再審之訴專屬為判決之原行政法院管 轄。(第2項)對於審級不同之行政法院就同一事件所為之 判決提起再審之訴者,專屬上級行政法院合併管轄之。」。 對於確定之裁定表示不服者,應以聲請再審之方式為之。對 於確定之裁定聲請再審,應專屬作成該確定裁定之法院管轄 ;又對於不同審級之行政法院就同一事件所為裁定聲請再審 ,應專屬上級法院合併管轄。 五、原告起訴主張略以: ㈠、被告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抗字第241號裁定、112年度聲再字 第737號裁定、被告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2年度訴字第185號 裁定均為侵害原告權益之違法行政處分,原告寫信給被告最 高行政法院未獲回覆,提起訴願亦遭被告司法院駁回,原告 對此有異議表示不服,於是提起本件行政訴訟,合併請求被 告賠償4億7,000萬元。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2年度訴字185號 裁定移送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之移送程序違法,最高行政法 院112年度抗字第241號裁定及同院112年度聲再字第737號裁 定過程多項違法致損害原告權利,犯刑法第130條、第342條 之罪,原告在該等案件是以行政訴訟法第4條、第5條起訴, 且依行政訴訟法第7條合併提起損害賠償之訴,但是最高行 政法院對於原告在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聲再字第737號之聲 明異議狀、抗告狀沒有回覆,屬於瀆職不作為侵權要賠償, 原告並沒有要以刑事判決起訴,而是以刑法條文說明侵權利 的事實,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抗字第241號裁定就此部分曲 解原告意旨為提起刑事附帶國家賠償。原告在抗告狀有提到 係不服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0年11月8日110年度交易字第770 號判決書所為處分侵害原告權利而提起行政訴訟,原告提起 本件行政訴訟,依行政訴訟法第7條合併請求損害賠償等語 。 ㈡、並聲明:「1、臺灣最高行政法院裁定112年度聲再字第737號 事件之裁定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間臺南地方法院請求侵權行為 損害賠償,其行政過程違法瀆職!依法申請之案件,於法定 期間內應作為而不作為!因112年度聲再字第737號裁定要委 任律師,而本人提出要委任律師的異議狀,而最高行政法院 竟然不回覆就直接移送臺北地方法院!」、「2、臺灣最高 行政法院裁定112年度抗字第241號以及112年度聲再字第737 號裁定移送到臺北地方法院應予撤銷。」、「3、並要求高 雄高等行政法院訴字185號裁定要撤銷。」、「4、被告臺南 地方法院多項違法,向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間請求侵權行為損 害賠償,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起訴,案經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及臺灣最高行政法院皆故意違法裁定說非行政訴訟故意以普 通民事國家賠償移交到臺北地方法院,企圖包庇臺南地方法 院多項違法,都為幫助犯!」、「5、由於這次的官司向臺 南地方法院因侵權求償訴訟金額為金額10億7,000萬元。那 恐怕你已侵犯到本人的訴訟權益!由於你亂移送有可能侵害 到本人拿不到賠償金也違背本人的意願。當然本人就是以訴 訟金額10億7,000萬元的前提來要求高額賠償。所以最高行 政法院瀆職也要賠償11億!高等行政法院也一樣瀆職也要賠 償11億!」、「6、臺灣最高行政法院裁定112年度抗字第24 1號以及112年度聲再字第737號過程多項違法致損害本人其 權利,要求最高行政法院賠償11億!及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訴 字185號過程多項違法致損害本人其權利,要求高雄高等行 政法院賠償11億!!臺南地方法院因侵權求償也在此一併求 償10億7,000萬元!那全部就是32億7,000萬!」、「7、要 求司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開記者會道歉!」(本院卷第23-2 5頁)。 六、本院查:  ㈠、原告提出再審之聲請,均應移送至最高行政法院 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一項「臺灣最高行政法院裁定112年度 聲再字第737號事件之裁定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間臺南地方法 院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其行政過程違法瀆職!依法申請 之案件,於法定期間內應作為而不作為!因112年度聲再字 第737號裁定要委任律師,而本人提出要委任律師的異議狀 ,而最高行政法院竟然不回覆就直接移送臺北地方法院!」 除「瀆職」以外、聲明第二項「臺灣最高行政法院裁定112 年度抗字第241號以及112年度聲再字第737號裁定移送到臺 北地方法院應予撤銷。」、聲明第三項「並要求高雄高等行 政法院訴字185號裁定要撤銷。」(本院卷第23頁)綜合觀 之,原告訴請撤銷最高行政法院112年11月30日112年度聲再 字第737號確定裁定(本院卷第75-76頁)、最高行政法院11 2年8月31日112年度抗字第241號確定裁定(本院卷第69-73 頁)、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2年6月27日112年度訴字第185號 確定裁定(本院卷第65-67頁),應認係對於上述確定裁定 表示不服,係提出再審之聲請。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抗字 第241號確定裁定與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2年度訴字第185號 確定裁定,係不同審級之行政法院就同一事件所為之裁定, 原告對之均聲請再審,應專屬上級法院即最高行政法院合併 管轄。原告對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聲再字第737號確定裁定 聲請再審,亦應專屬作成該確定裁定之最高行政法院管轄。 原告主張該等裁定為行政處分云云,查上述裁定都是司法機 關行使司法權之決定,並非行政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 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 政行為,不是行政處分,無從予以撤銷,是原告上開主張顯 係誤解法律而無可採。 ㈡、原告之訴涉及刑事案件爭議之部分,起訴不合法   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一項關於「瀆職」的部分、聲明第四項 「被告臺南地方法院多項違法,向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間請求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在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起訴,案經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及臺灣最高行政法院皆故意違法裁定說非行政訴 訟故意以普通民事國家賠償移交到臺北地方法院,企圖包庇 臺南地方法院多項違法,都為幫助犯!」(本院卷第23-25 頁),查刑法第二編第四章規範瀆職罪,刑法第30條第1項 規定:「幫助他人實行犯罪行為者,為幫助犯。雖他人不知 幫助之情者,亦同。」,故原告此部分聲明係刑事案件爭議 ,並非行政法院所得審究,原告逕向無審判權之本院提起行 政訴訟,起訴不合法,且無從補正,應依行政訴訟法第107 條第1項第1款規定,逕以裁定駁回且毋庸移送。 ㈢、原告之訴請求損害賠償及道歉部分,並無行政訴訟法第7條合 併請求之適用,均應移送至有管轄權之民事法院 1、移送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之部分 ⑴、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五項中段「那恐怕你已侵犯到本人的訴 訟權益!由於你亂移送有可能侵害到本人拿不到賠償金也違 背本人的意願。當然本人就是以訴訟金額10億7,000萬元的 前提來要求高額賠償。所以最高行政法院瀆職也要賠償11億 !」、聲明第六項前段「臺灣最高行政法院裁定112年度抗 字第241號以及112年度聲再字第737號過程多項違法致損害 本人其權利,要求最高行政法院賠償11億!」(本院卷第25 頁),係以最高行政法院為被告,提起民事損害賠償或是國 家賠償之請求。 ⑵、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七項「要求司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開記 者會道歉」(本院卷第25頁),係以司法院、最高行政法院 為被告,提起民事之請求。 ⑶、按民事訴訟法第2條第1項規定:「對於公法人之訴訟,由其 公務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其以中央或地方機關為被告時, 由該機關所在地之法院管轄。」。查,司法院、最高行政法 院之機關所在地分別在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1段124號、臺 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1段126巷1號,爰將此部分移送於有受 理訴訟權限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2、移送至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之部分 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五項前段「由於這次的官司向臺南地方 法院因侵權求償訴訟金額為金額10億7,000萬元。」、聲明 第6項後段「臺南地方法院因侵權求償也在此一併求償10億7 ,000萬元!」(本院卷第25頁),係以臺灣臺南地方法院為 被告,提起民事損害賠償或是國家賠償之請求,原告雖未將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記載於起訴狀之被告欄,然原告上開之聲 明堪認其有對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之意思,臺灣 臺南地方法院之機關所在地為臺南市安平區健康路三段308 號,爰將此部分依民事訴訟法第2條第1項後段規定移送於有 受理訴訟權限之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3、移送至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之部分   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五項後段「高等行政法院也一樣瀆職也 要賠償11億」聲明第六項中段「及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訴字18 5號過程多項違法致損害本人其權利,要求高雄高等行政法 院賠償11億!!」(本院卷第25頁)綜合觀之應係以高雄高 等行政法院為被告,提起民事損害賠償或是國家賠償之請求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之機關所在地為高雄市楠梓區興楠路18 0號,爰將此部分依民事訴訟法第2條第1項後段規定移送於 有受理訴訟權限之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㈣、至於原告之訴關於聲明第六項提到「那全部就是32億7,000萬 !」(本院卷第25頁),從原告聲明第六項的全部文字整體 觀察,此部分文字係指對於最高行政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 院、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請求民事損害賠償或是國家賠償之總 額(計算式:11億元+11億元+10億7,000萬元=32億7,000萬 元),此部分本院已就原告對各法院提起之民事求償金額分 別移送各該管轄法院,已如前述,故此部分不生單獨移送之 問題,併此敘明。 ㈤、原告不服被告司法院113年訴字第189號訴願決定,原告另列 自然人「司法院訴願承辦人蘇春蘭」為被告(本院卷第11頁 ),顯與行政訴訟法第24條第1款規定應以原處分機關為被 告不合,亦無行政訴訟法第25條之情形,也未見原告對該自 然人有何具體訴之聲明,是此部分就自然人「司法院訴願承 辦人蘇春蘭」顯非合法,應予駁回。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一部為不合法,一部應裁定移送 ,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周泰德 法 官 郭銘禮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淑盈

2024-12-17

TPBA-113-訴-1320-20241217-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陳情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訴字第931號 原 告 即 抗告人 陳蔡秀錦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監察院間陳情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 月21日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訴字第931號裁定,提起異議 ,依行政訴訟法第271條規定,應為抗告而誤為異議者,視為已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規定,徵收裁判費 新臺幣(下同)1,000元,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 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 事件。」「第1項情形,符合下列各款之一者,當事人得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 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二、稅務行政事 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 項第1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 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項第2款規定之資格。 」「第1項各款事件,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 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之配 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二、 符合前條第2項第1款、第2款或第3款規定。」「前2項情形 ,應於提起或委任時釋明之。」「原告、上訴人、聲請人或 抗告人未依第1項至第4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4 項規定委任,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正。 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9條之3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回之 。」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第3項、第4項、第5 項及第7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第49條之1第1項事件,當 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 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行政訴訟法第49條 之3第1項亦有明文規定。 三、查本件原告對於本院裁定聲明異議,依行政訴訟法第271條 規定,視為抗告,惟其未據繳納裁判費,亦未依規定提出委 任律師或前述得為訴訟代理人者之委任狀。抗告人雖主張行 政訴訟法第49條之1規定違憲,難道不想請律師或沒錢請律 師就無訴訟資格云云。惟此主張尚難認抗告人就得不委任律 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已為釋明,從而抗告人應補繳裁判費 1,000元,並提出委狀,茲命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 內補繳裁判費及補正委任狀,逾期不補繳、不補正即駁回抗 告,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審判長法 官 楊得君 法 官 李明益 法 官 高維駿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賴敏慧

2024-12-17

TPBA-113-訴-931-20241217-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司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訴字第913號 抗 告 人 陳蔡秀錦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最高法院等間司法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10月8日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訴字第913號裁定,提起 異議,依行政訴訟法第271條規定,應為抗告而誤為異議者,視 為已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規定繳納裁判費新 臺幣(下同)1,000元;另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 款規定,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 其他事件,除有同條第3項、第4項情形並經釋明外,當事人 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此均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本件抗告人提起抗告,未據繳納裁判費,且未提出委任律師 為訴訟代理人者之委任狀,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3日裁 定命抗告人於收受後7日內補正,並於113年11月22日送達抗 告人,有補正裁定、送達證書在卷可資。抗告人逾期均未補 正,有本院案件繳費狀況查詢、答詢表、審判系統收文明細 表在卷足憑,復未見抗告人表明有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最 高行政法院為之選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其抗告不合法, 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審判長法 官 蕭忠仁    法 官 吳坤芳     法 官 羅月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又慈

2024-12-17

TPBA-113-訴-913-20241217-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