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駁回抗告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30 筆)

交抗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4年度交抗字第15號 抗 告 人 鍾源權 相 對 人 桃園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張丞邦(處長)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26 日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字第1965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交通裁決事件之抗告,抗告法院認抗告為無理由者,應為 駁回抗告之裁定,此依行政訴訟法第272條第3項準用民事訴 訟法第449條第1項規定自明。次按「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 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六、起訴逾越法 定期限者。……。」、「交通裁決事件中撤銷訴訟之提起,應 於裁決書送達後3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管轄之地方法院行政 訴訟庭為之。」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6款及第237條之 3第2項定有明文。是以,交通裁決事件起訴逾越法定期間者 ,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6條、第107條第1 項第6款規定,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本件抗告人因交通裁決事件,不服相對人民國111年10月4日 桃交裁罰字第58-ZTYA4035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 (下稱原處分),於113年7月1日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 下稱原審)提起行政訴訟,訴請撤銷原處分,經原審審理後 ,因認原處分係於111年10月6日送達抗告人之住所,並由抗 告人親自收受,故抗告人對原處分提起撤銷訴訟期間,應自 原處分送達之次日起算,至111年11月7日屆滿(因末日為假 日順延至上班日第一日),然抗告人遲至113年7月1日始向 原審提起撤銷訴訟,顯已逾30日之法定不變期間,遂以113 年11月26日113年度交字第1965號裁定(下稱原裁定)駁回 抗告人之起訴。 三、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收受裁決書後,先後於110年10月6日 及111年11月6日致電與親臨八德監理站陳情冤枉之無辜開罰 事項與事實,監理機關均以承辦人是約聘人員不懂為由打發 ,未執行裁決程序,乃至罰單被延宕處置。抗告人已將舉發 事實係員警偽造告知監理站人員,監理站人員也同意繼續申 訴,尚不需繳費等語。 四、經查,本件原處分係交付郵政機關以郵務送達,業於111年1 0月6日送達抗告人住所,核與抗告人行政訴訟起訴狀陳明之 戶籍地址相符,送達證書明確勾選「已將文書交與應受送達 人」,並由抗告人本人簽章收受,此有送達證書附卷可稽( 原審卷第45頁),已生合法送達之效力。是以,抗告人斯時 向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撤銷訴訟之法定不變期間,自原 處分送達之翌日即111年10月7日起算,至111年11月5日(星 期六)止,即告屆滿,惟因遇假日,順延至111年11月7日( 星期一)已屆滿,惟抗告人卻遲至113年7月1日(本院收文 日)始向原審提起行政訴訟,訴請撤銷原處分,有卷附抗告 人行政訴訟起訴狀上之本院收文日期戳章可憑(原審卷第9 頁收狀章),足見抗告人之起訴已逾上開30日法定不變期間 ,且其情形無從補正,此經原裁定調查認定屬實,並以抗告 人有起訴逾期之不合法,裁定駁回抗告人之起訴,核無不合 。抗告人固憑前開情詞主張其多次向監理機關陳情,亦將舉 發違誤等情告知監理站人員,罰單遭延宕處置云云,惟未見 其提出其他積極證據或證據方法以為釋明原裁定認其起訴逾 期乙節有何違誤處,本院自難僅憑抗告人前揭片面之主張, 即為其有利之認定,則其抗告意旨求予廢棄原裁定,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五、結論:本件抗告為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畢乃俊       法 官 鄭凱文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高郁婷

2025-03-28

TPBA-114-交抗-15-20250328-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文化資產保存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再字第58號 抗 告 人 林怡博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花蓮縣政府間文化資產保存事件,不服本 院高等行政訴訟庭中華民國114年2月4日113年度再字第58號裁定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規定繳納裁判費新臺 幣1,000元,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經查,抗告人不服本院民國114年2月4日113年度再字第58號 裁定(下稱原裁定),以114年2月14日(本院收文日)行政 訴訟評議狀表示異議,雖其書狀用語非以抗告為之,但觀其 內容其內容係對原裁定將該事件移送最高行政法院表示不服 之意,依上開規定,應視為提起抗告;而抗告人對原裁定提 起抗告,未據繳納抗告裁判費,亦未依規定提出委任律師或 得為訴訟代理人者之委任狀,業經本院於114年2月20日以裁 定命抗告人補正,該補正裁定已於114年3月5日送達於抗告 人,有送達證書附卷可憑(本院卷第49頁),惟迄未據抗告 人補正,亦有本院繳費狀況查詢清單可稽(本院卷第51頁) ,則本件抗告自非合法,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5-03-28

TPBA-113-再-58-20250328-3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47號 抗 告 人 江芮薇 相 對 人 陳沛宏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4年2月7日 本院所為114年度司票字第1328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於民國113年4月30日簽發票面金額為 新臺幣(下同)100萬元,到期日為113年7月29日之本票及 附表時(下稱系爭本票),相對人以話術詐騙抗告人,且未 詳細說明契約內容,抗告人顯係受詐欺而簽發系爭本票,現 相對人已於113年12月13日向債務人陳耀清聲請強制執行並 請求拍賣抵押物,有重複執行之情,原裁定容有疑慮,請求 廢棄原裁定等語。 二、按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二人以上共同簽 名時,應連帶負責,票據法第5條定有明文。此乃因票據為 文義證券,票據上之權利義務,悉應依票據記載之文字以為 決定(最高法院55年台上字第1873號判決要旨參照)。復按 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制 執行,票據法第123條定有明文。而本票執票人依上開法規 聲請法院裁定許可對發票人強制執行,係屬非訟事件,且此 項聲請之裁定,及抗告法院之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審 查強制執行許可與否,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效力 (最高法院57年台抗字第76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查相對人執有系爭本票,並經免除作成拒絕證書,因屆期提 示未獲付款,遂向本院聲請裁定許可強制執行等情,業據其 提出系爭本票、附表為證(司票卷第11、9頁),因此原審 就系爭本票為形式上審查,認其已具備本票各項應記載事項 ,符合票據法第120條之規定,屬有效之本票,並經遵期提 示而未獲付款,從而裁定准許強制執行並無違誤;又抗告人 前開主張,實屬實體上法律關係之爭執,依前揭說明,並非 本件非訟程序所得審酌,抗告人應另行提起訴訟以資解決。 從而,原裁定認相對人提出系爭本票符合票據法之形式要件 而准予強制執行,並無不當,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 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無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條 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9 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王耀霆                法 官 鄭靜筠                  法 官 賴寶合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王珮綺

2025-03-28

KSDV-114-抗-47-20250328-1

消債抗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抗字第8號 抗 告 人 郭佳君 上列抗告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更生事件,對中華民國11 4年2月12日本院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57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目前每月應清償之債務總額為新臺幣 (下同)24,020元,又依原裁定認定抗告人每月收入約38,5 85元,扣除必要生活費19,248元後,尚餘19,337元,此餘額 顯不足清償前開債務總額,是抗告人已符合不能清償之虞及 不可歸責於己之要件。再者,抗告人每月餘額既無法依約清 償每月債務總額,則每月將新增利息14,533元(計算式:負 債總額1,089,992元×法定週年利率16%÷12月=14,533元), 且債權人勢必會因抗告人未依約還款而聲請強制執行,執行 程序依法將自抗告人薪水扣款12,861元以供清償(計算式: 每月收入38,585元÷3=12,861元),則於每月扣薪金額(12, 861元)小於每月新增利息(14,533元)之情形下,抗告人 的債務直至退休時,均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綜上,原裁 定未審酌抗告人債務均有約定利息,而認抗告人無不能清償 債務或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顯有違誤,爰提起本件抗告等 語。並聲明:㈠原裁定廢棄。㈡抗告人即債務人准許開始更生 。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 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債務人對於金 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 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 、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務人於法 院調解不成立之日起20日內,聲請更生或清算者,以其調解 之聲請,視為更生或清算之聲請,不另徵收聲請費,消費者 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51條、 第153條之1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不能清償」,係 指欠缺清償能力,即綜合債務人之財產、信用及勞力(技術 ),仍不足對已屆清償期之債務,繼續客觀上清償而言;所 謂「不能清償之虞」,則係指債務人之狀態如置之不理,客 觀上得預見將成為不能清償之情形而言。而針對債務人是否 繼續客觀上不能清償債務,宜綜衡債務人全部收支、信用及 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最基本之生活 條件,暨其所陳報之各項花費,是否確屬必要性之支出等情 ,為判斷之依據,故債務人之資產經評估雖已不足以清償債 務,惟依債務人之年齡及工作能力,在相當期限內如能清償 債務,揆諸上開說明,仍應認其尚未達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 能清償之虞之情形,自無藉消債條例清理債務之必要。 三、經查:  ㈠抗告人於民國113年6月24日提出債權人清冊,向本院聲請更 生,經原裁定以其無不能清償債務或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為 由,而以原裁定駁回其更生之聲請等情,業經本院調取原裁 定卷宗查明無訛。 ㈡關於抗告人清償能力部分:  ⒈於110年度至112年度申報所得為331,125元、489,213元、463 ,456元,有合庫金股票32股,截至113年9月16日當日約822 元,至凱基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基人壽)、新光 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光人壽)並未投保、無投保 紀錄。  ⒉自110年3月8日起至113年7月12日任職華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華泰公司),擔任生產技術員,自111年6月至112年1 2月薪資含獎金共855,242元,113年1月至7月薪資共234,358 元、113年1月獎金54,780元;111年10月29日於遇見伯樂有 限公司兼職領有32,000元;自110年10月24日至112年2月11 日任職吉陞人力資源有限公司(下稱吉陞公司),薪資共16 ,541元;兼職啟浩食品有限公司鳳頂分公司(下稱啟浩公司 ),擔任部分工時人員,112年1月領有薪資445元;自113年 8月至11月任職長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資深技術員,8 月至10月薪資共79,443元、11月薪資3,323元;113年12月任 職統一超商新宏昌門市,擔任收銀員,當月薪資27,385元; 自111年10月至112年9月每月領有租金補助2,200元、112年1 0月起每月2,640元;112年4月領有全民普發6,000元。  ⒊上情,有110年至112年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及財產 歸屬資料清單(原審卷第23至25、225至229頁)、財產及收 入狀況說明書(原審卷第205至207頁)、債權人清冊(原審 卷第17至19頁)、戶籍謄本(原審卷第483頁)、勞保被保 險人投保資料表(原審卷第221至224頁)、個人商業保險查 詢結果表(原審卷第253至257頁)、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 中心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原審卷第299至304頁)、信 用報告(原審卷第305至320頁)、社會補助查詢表(原審卷 第115頁)、租金補助查詢表(原審卷第117、477頁)、內 政部國土管理署函(原審卷第349至353頁)、高雄市政府都 市發展局函(原審卷第363頁)、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函(原 審卷第121頁)、存簿(原審卷第231至251、401至431、495 、519至527頁)、薪資明細表(原審卷第51至59、209至217 、485至493、529至531頁)、華泰公司函(原審卷第193至1 95、511至513頁)、吉陞公司回覆(原審卷第379至395頁) 、啟浩公司回覆(原審卷第377頁)、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 股份有限公司函(原審卷第365至375頁)、抗告人陳報狀( 原審卷第199至203、397、479至481、515頁)、原審調查筆 錄(原審卷第535至538頁)、凱基人壽函(原審卷第125頁 )、新光人壽函(原審卷第355頁)、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12 年度消債更字第129號民事裁定(原審卷第71至74頁)在卷 可參。  ⒋是依抗告人上述工作、收入、財產等情形,以其於113年1月 至10月平均每月收入加計租金補助共35,945元【計算式:(2 34,358+79,443)÷10+(54,780÷12)+2,640=38,585,本裁定元 以下均採四捨五入】,評估其償債能力。  ⒌關於抗告人必要生活費用部分,其主張每月支出19,599元( 原審卷第207頁),並提出租約、繳款明細(原審卷第259至 273、517頁)為證。惟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1年 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 1.2倍定之,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參酌衛福 部社會司所公告114年度高雄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為16,04 0元,1.2倍即19,248元,抗告人主張逾此範圍,難認必要。    ⒍綜上,聲請人每月收入約38,585元,扣除必要生活費19,248 元後,尚餘19,337元可供清償債務。  ㈢抗告人並無不能清償債務或不能清償之虞情形:  ⒈抗告人目前負債總額約1,089,992元一情,有抗告人提出之債 權人清冊(原審卷第17至19頁)、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下稱中信銀行,原審卷第127頁)、裕富數位資融 股份有限公司(原審卷第281頁)之陳報狀在卷可憑,是此 情堪以認定。原裁定以抗告人每月收入約38,585元,扣除必 要生活費19,248元後,尚餘19,337元,而抗告人目前負債總 額約1,089,992元,以上開餘額按月攤還結果,僅需4.69年 (計算式:1,089,992÷19,337÷12=4.69)即能清償,抗告人 為00年0月出生(原審卷第483頁),距法定退休年齡65歲, 尚約有25年之職業生涯,應能逐期償還所欠債務,因認抗告 人並無不能清償債務或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裁定駁回抗告 人更生之聲請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原裁定卷宗核閱無 訛。是抗告人所為本件更生聲請可否准許,應審究者為抗告 人是否具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存在。  ⒉抗告人雖以前詞主張,然查:   ⑴抗告人主張其每月收入扣除必要生活費後之餘額19,337元 不足清償目前每月應清償之債務總額24,020元,而謂其已 符合不能清償之虞云云,惟抗告人每月無法完全清償每月 應清償之債務總額,只是會延長其清償期間,尚難僅以此 即可認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情形。   ⑵抗告人主張每月餘額既無法依約清償每月債務總額,則每月依法定週年利率16%計算,將新增利息14,533元,原裁定未考量及此云云。然查,抗告人與中信銀行間之還款方案為:73期、利率8%、每期還款8,000元一情,有中信銀行之陳報狀在卷可參(原審卷第127頁),足認抗告人之債務利息利率並非如其所述均為16%;又隨著本金的償還,利息支付會逐月減少,抗告人的還款負擔也會降低,縱使加計利息,亦難逕認會超過抗告人之清償能力。退步言,縱以抗告人主張之每月新增利息14,533元為計算(此金額係以抗告人完全未清償本金為計算基礎):抗告人每月收入約38,585元,扣除必要生活費19,248元後,尚餘19,337元,再扣除每月新增利息14,533元,尚餘4,804元可清償本金,則抗告人每月之利息負擔亦逐步下降。況抗告人目前負債總額約1,089,992元,以每月餘額4,804元,按月攤還結果,約18.9年(計算式:1,089,992÷4,804÷12=18.90)可清償完畢,屆時抗告人亦尚未達法定退休年齡65歲,自難認有何不能清償債務或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存在。   ⑶抗告人稱依法每月扣薪僅能清償12,861元,小於每月新增 利息14,533元,將使抗告人的債務直至退休時,均不會減 少、反而會增加云云。但強制執行法第115條之1第2項規 定對於提供勞務而獲得之繼續性報酬債權發扣押命令之範 圍,不得逾各期給付數額3分之1,僅係對於強制執行範圍 之限制,與抗告人實際上清償能力並非相同,抗告人原得 逾該條所定比例自行向債權人清償,自難依強制執行法第 115條之1第2項所定比例,將抗告人收入乘以3分之1後, 以所得數額認定抗告人之清償能力,更無從以此認為抗告 人有何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抗告人此 節主張,亦非可採。  ⒊綜上,抗告人尚無藉助更生程序清理債務之必要,堪可認定 。 四、綜上所述,本件綜合抗告人全部收支、財產及勞動能力狀況 ,抗告人依其每月可支配所得足以維持基本生活,且有清償 能力,故尚難遽認為抗告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 虞,本件更生之聲請,不符合消債條例第3條所規定之要件 ,自不應准許。從而,原裁定駁回抗告人更生之聲請,並無 違誤,抗告人仍執前詞提起抗告,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 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謝雨真                   法 官 李怡蓉                   法 官 王雪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並按他造 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繳納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再為抗告僅得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應委任律師為代理 人。 附註: 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抗告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代理人。 抗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及前項情形,應於提起抗 告或委任時釋明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梁瑜玲

2025-03-28

KSDV-114-消債抗-8-20250328-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48號 抗 告 人 楊景翔 相 對 人 黃怡絹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本院於民國114 年1 月22日所為114 年度司票字第1027號民事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 條定有明文。又本票執票人依票據法 第123 條規定,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聲請法院裁定 對發票人之財產強制執行,係屬非訟事件,此項聲請及抗告 法院之裁定,僅須審查本票形式上要件是否具備為已足,如 發票人就票據債務之存否有實體爭執,則應依訴訟程序另謀 解決(最高法院56年台抗字第714 號、57年台抗字第76號裁 判要旨足資參照)。 二、本件抗告人就本院114 年度司票字第1027號對相對人持有抗 告人所簽發如附表所示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本票2 紙(下稱 系爭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之裁定聲明不服,提起抗告,求予 廢棄原裁定,惟未具抗告理由,是本院即逕依卷證裁判之。 三、經查,相對人主張其為系爭本票執票人,於如附表所示提示 日向抗告人提示系爭本票後未獲付款,向本院聲請裁定准許 就票面金額及自如附表所示提示日即利息起算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6 %計算之利息強制執行等情,業據相對人 提出系爭本票為證(見原審卷第7 頁;裁定後原本業已發還 相對人,見原審卷第15頁)。而本件屬非訟事件,法院僅審 查本票形式上法定要件是否具備為已足,是經原審就系爭本 票為形式上審查,系爭本票均已具備票據法第120 條規定之 應記載事項,係屬有效,票載到期日亦已屆至,則原裁定准 予強制執行系爭本票票款及自如附表所示利息起算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6 %計算之利息,於法並無違誤。而抗 告人雖提起本件抗告,然並未說明具體抗告理由為何,僅空 言不服原裁定,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秦慧君                法   官 呂致和                法   官 王宗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 記 官 陳仙宜                附表: 編號 發票日 (民國) 票面金額 (新臺幣) 到期日 (民國) 提示日即利息起 算日(民國) 票據號碼 1 113 年4 月3 日 70,000元 113 年5 月4 日 113 年6 月1 日 545070 2 113 年4 月3 日 70,000元 113 年5 月4 日 113 年6 月1 日 643545

2025-03-28

KSDV-114-抗-48-20250328-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9號 抗 告 人 遠程金屬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蕭期元 相 對 人 金耘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邵慧昌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本院於民國114 年2 月12日所為114 年度司票字第769 號民事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持抗告人於民國113 年12月5 日所簽 發、票據號碼103955號、發票金額新臺幣(下同)5,439,08 9 元、到期日為113 年12月19日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本票 乙紙(下稱系爭本票),以其於到期日向抗告人提示未獲付 款為由,向本院聲請准予強制執行,惟相對人未經合法提示 系爭本票,行使追索權之形式要件顯然不備,自不得聲請本 票裁定,且系爭本票上所載金額亦與事實不符,爰依法提起 抗告,求予廢棄原裁定云云。 二、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 條定有明文。又本票執票人依票據法   第123 條規定,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聲請法院裁定   對發票人之財產強制執行,係屬非訟事件,此項聲請及抗告   法院之裁定,僅須審查本票形式上要件是否具備為已足,如   發票人就票據債務之存否有實體爭執,則應依訴訟程序另謀   解決(最高法院56年台抗字第714 號、57年台抗字第76號裁 判要旨足資參照)。次按是否提示本票乃關係執票人得否行 使追索權,係屬實體問題,應由發票人另行提起訴訟,以資 解決(最高法院93年度台抗字第83號裁定意旨參照),本票 如已載明免除作成拒絕證書,執票人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   ,即毋庸提出已為付款提示之證據,發票人如主張執票人未 為提示,依票據法第124 條準用同法第95條但書之規定,應 由其負舉證之責(最高法院94年度台抗字第1057號裁定意旨 參照)。因此,本票執票人固仍應為付款之提示,但對於執 票人主張未為提示者,應由主張者負舉證之責,而非由執票 人舉證其已為付款之提示,且此應屬實體問題。 三、經查,相對人主張其為系爭本票執票人,屆期後經向抗告人   提示系爭本票,未獲付款,向本院聲請裁定准許就票面金額 及自到期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6 %計算之利息強制 執行等情,業據相對人提出系爭本票為證(見原審卷第11頁   ;裁定後原本業已發還相對人,見原審卷第35頁)。而本件 屬非訟事件,法院僅審查本票形式上法定要件是否具備為已 足,是經原審就系爭本票為形式上審查,系爭本票均已具備 票據法第120 條規定之應記載事項,係屬有效,且票載到期 日亦已屆至,又系爭本票票面載明「免除作成拒絕證書」, 依票據法第124 條準用同法第94條第1 、2 項規定,相對人 本即可不作成拒絕證書逕行使追索權,則原裁定准予強制執 行系爭本票票款及自到期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6 % 計算之利息,於法並無違誤。至抗告人抗告意旨雖主張相對 人未提示系爭本票、票載金額與事實不符云云,然以上均涉 及實體上權利義務之爭執,誠屬實體上法律關係之爭議,揆 諸前揭規定及說明,應由抗告人另行提起確認訴訟以資解決   ,非本件非訟事件程序得以審究;又系爭本票已載明免除作 成拒絕證書,相對人本即毋庸提出其已為付款提示之證據, 而係應由抗告人就相對人未為提示乙節負舉證之責,惟抗告 人就此部分並未提出任何證據為憑,抗告人主張自無從採認   。從而,抗告意旨猶執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秦慧君                法   官 呂致和                法   官 王宗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向本院提出 再抗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 記 官 陳仙宜

2025-03-28

KSDV-114-抗-39-20250328-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2號 抗 告 人 劉耀勝 相 對 人 吳睿紳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本院中華民國114 年1月15日114年度司票字第520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與相對人間未建立任何合法借貸關係 ,相對人係以脅迫手段使抗告人簽署本票及借據,且抗告人 未在本票中填寫到期日,卻發現本票到期日被異常修改,懷 疑相對人有偽造文書行為等語。並聲明:原裁定廢棄。 二、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條定有明文。次按本票執票人依票據 法第123條之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對發票人強制執行, 係屬非訟事件,此項聲請之裁定及抗告法院之裁定,僅依非 訟事件程序,以審查強制執行許可與否,並無確定實體上法 律關係存否之效力,如發票人就票據債務之存否有爭執時, 應由發票人提起確認之訴,以資解決(最高法院57年台抗字 第76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相對人主張執有抗告人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本票,並免 除作成拒絕證書(下稱系爭本票),詎屆期經提示未獲付款 等情,有卷附系爭本票影本可稽,是相對人據以聲請裁定准 予強制執行,於法並無不合;抗告人雖以上情置辯,惟本票 執票人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 聲請法院裁定強制執行,其性質為非訟事件,對於此項聲請 所為裁定,僅須依非訟事件程序,就本票形式上之要件是否 具備予以審查即為已足。是以,原裁定經形式審查認系爭本 票屬有效之本票而准予強制執行,即無不合,縱抗告人主張 上開情節屬實,亦屬實體法上之爭執,揆諸上開說明,應由 抗告人另行提起訴訟尋求救濟以資解決,尚非本件非訟程序 所得加以審究。從而,抗告人執前情詞,請求廢棄原裁定,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何悅芳                   法 官 鄧怡君                   法 官 林岷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蔡嘉晏 本票附表                  114年度抗字第32號 編號 發票日 票面金額 (新臺幣) 到期日 利息起算日 票據號碼 1 113年8月7日 5萬元 113年8月31日 113年9月1日 878432 2 113年12月7日 5萬元 114年1月7日 114年1月8日 878433 3 114年1月7日 1萬元 未記載 114年1月8日 475857

2025-03-28

KSDV-114-抗-32-20250328-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50號 抗 告 人 廖麗芳 相 對 人 賀泰儒 上列當事人間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113年10月18日本院113 年度司票字第3759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雖持抗告人所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本票 (下稱系爭本票)聲請強制執行,惟抗告人未向相對人借過 該筆款項。爰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二、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條定有明文。又本票執票人依票據法 第123條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對發票人強制執行,係屬非 訟事件,此項聲請之裁定及抗告法院之裁定,僅依非訟事件 程序以審查強制執行許可與否,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 否之效力,法院僅就本票形式上之要件是否具備予以審查即 為已足,至於當事人間實體上之爭執,應循訴訟程序以資解 決,要非非訟裁定法院所得審酌。 三、經查,相對人主張其執有抗告人所簽發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 之系爭本票,經提示而未獲付款,乃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 ,向本院聲請就系爭本票為准予強制執行之裁定等情,業據 其提出系爭本票為證,原裁定依非訟事件程序為形式審查, 認系爭本票符合票據法第123條規定,而為准予強制執行之 裁定,於法有據。抗告人固抗辯未向相對人借款等語,惟兩 造間債權是否存在,兩造間債務是否已清償,核屬實體問題 ,應由抗告人另循訴訟程序解決,非本件非訟程序所得審究 。從而,抗告人執上開理由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 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林慧安 附表 發票人 票面金額 發票日 到期日 票據號碼 廖麗芳 400萬元 99年4月9日 未載 160519

2025-03-28

TYDV-114-抗-50-20250328-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78號 抗 告 人 即 聲 明 異 議 人 王瑞隆 上列抗告人因聲明異議案件,不服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 4年1月14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1276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即聲明異議人王瑞隆(下稱抗告人) 雖於民國106年11月2日、107年3月30日、112年10月22日及1 13年5月5日犯刑法第185條之3之公共危險罪,均經法院判決 確定在案,而關於酒駕得否易科罰金之標準,原本是臺灣高 等檢察署(下稱高檢署)102年6月26日檢執甲字第10200075 190號函(下稱舊函示),之後修正為111年2月23日檢執甲 字第00000000000號函(下稱新函示),至於臺灣橋頭地方 檢察署(下稱橋頭地檢署)審核酒駕案件是否准許易科罰金 或易服社會勞動標準之規定亦與新修正標準同,上開函示性 質上已屬類似法規命令性質,本案又屬涉及限制人民身體自 由之刑之執行,依刑法第2條第1項之規定,有新舊規定比較 之問題,應適用較有利於抗告人之舊法即舊函示規定。縱使 不依舊函示,適用新函示,計算所謂「三犯」不應涵蓋抗告 人所為在舊函示時期之初犯及二犯。再者,抗告人二犯之後 隔5年後才又再三犯,應可認抗告人在初犯及二犯後,已吸 取教訓,並長達逾5年未再犯,因此不應將抗告人很久以前 所犯相同之罪一併評價其是否有「難收矯正之效」及「難以 維持法秩序」,否則未斟酌時間因素,將抗告人「一生」中 所犯上開相同之罪無間隔地不斷重複評價,已有過度評價之 慮。況參酌刑法第47條成立累犯之要件,尚且以刑之執行完 畢5年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成立之條件,逾5年再 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無累犯加重其刑,則檢察官在判斷抗告 人是否有「難收矯正之效」及「難以維持法秩序」之要件, 理應為相同考量。末以抗告人四次犯前開之罪,均未造成傷 亡事故發生,此部分未經執行檢察官於不准抗告人易科罰金 時為審酌,徒以抗告人違犯幾次酒駕,遽認抗告人有不執行 所宣告之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應有執行 指揮不當。原裁定未見及此,駁回抗告人聲明異議,認事用 法尚有違誤,請撒銷原裁定等語。 二、按犯最重本刑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 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者,得以1千元、2千元或3千元折 算1日,易科罰金;但易科罰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 法秩序者,不在此限;依前項規定得易科罰金而未聲請易科 罰金者,得以提供社會勞動6小時折算1日,易服社會勞動; 前2項之規定,因身心健康之關係,執行顯有困難者,或易 服社會勞動,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者,不適用之 ,刑法第41條第1項、第2項、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而易刑 處分之否准,係法律賦予檢察官指揮執行時之裁量權限,執 行檢察官自得考量受刑人之實際情況,是否有難收矯正之效 或難以維持法秩序,以作為其裁量是否准予易科罰金或易服 社會勞動之憑據,非謂一經判決宣告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執行檢察官即應為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易刑處分。又 檢察官就此項裁量權之行使,僅於發生裁量瑕疵之情況,法 院始有介入審查之必要,倘檢察官之執行指揮,其程序上已 給予受刑人就其個人特殊事由陳述意見之機會(包括在檢察 官未傳喚受刑人,或已傳喚受刑人但受刑人尚未到案前,受 刑人先行提出易科罰金聲請等情形),實體上並已就包含受 刑人所陳述關於其個人特殊事由在內之刑法第41條第1項但 書或第4項所指情形予以衡酌考量,則難認其裁量權之行使 有何違法或不當可言,即不宜自行代替檢察官判斷受刑人有 無上開情事。倘執行檢察官經綜合評價、衡酌後,仍認受刑 人有上開不適宜為易刑處分之情形,而為否准受刑人易科罰 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執行命令,則屬執行檢察官裁量權之合 法行使範圍,自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最高法院112年 度台抗字第827號裁定參照)。 三、經查: ㈠、抗告人因於113年5月5日犯酒後駕車之公共危險案件,經原審 法院於113年6月24日以113年度交簡字第1227號判決判處有 期徒刑5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下同)1,000元折算1 日,於113年7月26日確定移送執行,經橋頭地檢署檢察官以 113年度執字第4085號指揮執行,檢察官於113年10月14日在 「得易服社會勞動案件審查表」之檢察官審核欄位勾選「擬 不准其易服社會勞動」,而否准受刑人易服社會勞動,且在 「易科罰金案件初核表」之檢察官審查意見欄位勾選「擬不 准予易科罰金」,事由記載「酒駕4犯,前3犯均易科罰金執 畢,仍於3犯113年3月26日執畢後,旋即犯本案(累犯), 倘再予易刑顯難收矯正之效,亦難維持法秩序」,後經主任 檢察官審核於同年月15日勾選「如檢察官所擬具體意見」, 末由檢察長於同日核閱勾選「如擬」,並於同年月16日寄發 執行傳票,通知受刑人應於113年11月19日下午2時至橋頭地 檢署報到執行,並記載「本件第4次酒駕,經核定不准易科 罰金、不准易服社會勞動。如對本處分不服,得向本署陳述 意見後向橋頭地院聲明異議」之旨,受刑人即於到案時間前 即向原審提出聲明異議,對此橋頭地檢署檢察官亦提出對於 不准受刑人易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之理由,此有得易服社 會勞動案件審查表、執行傳票、聲明異議狀、橋頭地檢署11 3年12月9日橋檢春崙113執4085字第1139060416號函等件在 卷可稽。 ㈡、抗告人前於:⑴於106年11月2日因酒後騎乘重型機車,測得酒 精濃度每公升0.9毫克,經橋頭地院以106年度交簡字第2353 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2萬元確定,於107年3月 22日執行完畢;⑵於107年3月30日因酒後駕駛自用小貨車, 測得酒精濃度每公升0.42毫克,經橋頭地院以107年度交簡 字第1074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2萬元確定,於 107年9月4日執行完畢;⑶於112年10月22日因酒後騎乘重型 機車,測得酒精濃度每公升0.41毫克,經橋頭地院以112年 度交簡字第2376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5,000元 確定,於113年3月26日執行完畢,有判決書及法院被告前案 紀錄表等在卷可憑,抗告人於本案前確有3次之酒後駕車公 共危險犯行,本次即屬4犯,並無違誤。 ㈢、關於酒後駕車案犯行是否得易刑處分,高檢署固曾於102年6 月間研議統一酒駕再犯發監標準之原則,即受刑人於5年內3 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之罪者,原則上不准易科罰金,但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執行檢察官得斟酌個案情況考量是否准 予易科罰金:⑴受刑人係單純食用含有酒精之食物(如:薑 母鴨、麻油雞、燒酒雞),而無飲酒之行為。⑵吐氣酒精濃 度低於0.55mg/l,且未發生交通事故或異常駕駛行為。⑶本 案犯罪時間距離前次違反刑法第l85條之3第1項之罪之犯罪 時間已逾3年。⑷有事實足認被告已因本案開始接受酒癮戒癮 治療。⑸有其他事由足認易科罰金已可收矯正之效或維持法 秩序,並將研議結果以102年6月26日檢執甲字第1020007519 0號函報法務部備查及發函各地方檢察署作為執行參考標準 ,然為加強取締酒後駕車行為,高檢署嗣後再將上開不准易 科罰金之標準修正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審酌是否屬於 刑法第41條第1項但書所定「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 序之情形」,而不准易科罰金:⑴酒駕犯罪經查獲3犯(含) 以上者。⑵酒測值超過法定刑罰標準,並對公共安全有具體 危險者。⑶綜合卷證,依個案情節(例如酒駕併有重大妨害 公務等事實),其他認易科罰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 秩序者,並以111年2月23日檢執甲字第00000000000號函報 法務部准予備查後,由各級檢察署遵照辦理,有上開二函文 可稽。前揭函文係提供檢察官執行指揮易刑處分之裁量標準 ,列舉之審查標準明確,符合公平原則,且未將檢察官之裁 量權限剝奪至零,非有變相導致人民人身自由受到法律所無 之限制,亦未限制執行檢察官於犯罪情節較輕之情形可以例 外准予易科罰金,即無過度剝奪執行檢察官視個案裁量之空 間,自得以前開函文內容,作為檢察官執行個案時之參考依 據。又函文之修正並非如法律修正有不溯及既往或從舊從新 等新舊法比較問題,況且抗告人係於「113年5月5日」為本 案犯行,與舊函示之審查標準無關,而有新函示之適用甚明 。抗告人指稱應適用舊函示,或者縱使適用新函示,亦不應 將舊函示時期之一犯、二犯列入新函示所稱之三犯中,顯有 所誤解,尚非可採。至於抗告意旨認為應與累犯為相同規範 ,不應將行為人「一生」之全部酒駕犯行不斷重複評價等語 ,然累犯係法律規定之加重量刑要件,有其不予重複評價之 立法者價值判斷,至於酒駕數犯不得易科罰金,則係判決確 定後執行時之易刑處分裁量參考,與累犯並無相同或類似之 適用基礎,於易刑處分之考量,不斷評價行為人先前所犯所 受到之刑罰制裁是否有警惕效果,也是斟酌刑罰執行之效果 ,當然與累犯量刑加重之考量不同,自無從互為法理之援引 適用,亦屬明確,抗告意旨此部分之主張,仍無憑據。 ㈣、據上,抗告人本案係第4次犯酒後駕車之公共危險犯行,合於 前揭新函示「酒駕犯罪經查獲3犯(含)以上」之不准易科 罰金情形,且抗告人經前案多次執行仍屢犯不改,危害用路 人生命、身體之安全,難認有警惕悔改之意,亦不因均未造 成他人實際損害而有所不同,檢察官認本案倘若准予易科罰 金,確有難收矯正之效及難以維持法秩序之情事,實屬有據 。即檢察官審酌抗告人累計酒駕已達4次之多,依職權綜合 考量,復給予抗告人於入監執行前陳述意見之機會後,否准 抗告人易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之聲請,並無逾越法律授權 或濫用權力等情事,與刑法第41條規定無違,亦符合正當法 律程序之要求,屬其裁量權之合法行使;原審另審酌從抗告 人漠視法令規範之態度,易刑處分已無法達成矯正之效,且 說明抗告人所陳其健康、職業、家庭生活狀況等情,均無礙 於檢察官依刑法第41條第1項但書、第4項規定審酌有不執行 所宣告之刑「難收矯正之效」及「難以維持法秩序」之認定 ,而駁回其聲明異議,原裁定之論斷亦無不合。抗告人猶執 前詞提起抗告,指摘原裁定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 法 官 施柏宏                    法 官 黃宗揚                    法 官 林青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呂姿穎

2025-03-28

KSHM-114-抗-78-20250328-1

暫家護抗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聲請暫時保護令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暫家護抗字第4號 抗 告 人 即聲 請 人 韓○澤 相 對 人 簡○承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核發暫時保護令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1 2月24日本院113年度司暫家護字第825號民事裁定提起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人於原審之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係抗告人配偶之子, 為家庭暴力防治法所規定之家庭成員。兩造並未同住一處, 然於民國113年9、10月間,因相對人欲拿回其投資抗告人之 股份而相處不睦,相對人曾對抗告人大小聲;於113年11月3 日晚上19時許,在屏東縣內○鄉新○路抗告人住處,雙方因上 開投資事宜復發生爭執,相對人徒手毆打抗告人頭部,造成 抗告人受有頭皮撕裂傷、輕微腦震盪等情,相對人對抗告人 所為上開不法侵害,已發生家庭暴力事件,可認抗告人有繼 續遭受相對人實施不法侵害行為之危險,為此,依家庭暴力 防治法第10條第1項、第16條第3項之規定,聲請核發該法第 14條第1項第1、2、4款內容之保護令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仍時常出入抗告人之住所,抗告人趕 也趕不走相對人,抗告人害怕相對人又會至其住所對其施暴 ,所以希望能核發暫時保護令等語,並聲明:原裁定廢棄, 請求核發暫時保護令。 三、相對人經合法通知,並未到庭或提出書狀作何陳述以供本院 審酌。 四、按法院受理暫時保護令或緊急保護令之聲請,如聲請人能釋 明有正當、合理之理由足認已發生家庭暴力事件,而被害人 有繼續受相對人虐待、威嚇、傷害或其他身體上、精神及經 濟上不法侵害之危險,或如不暫時核發保護令將導致無法回 復之損害者,得不通知相對人或不經審理程序,逕以書面核 發暫時保護令或緊急保護令,為法院辦理家庭暴力案件應行 注意事項第13項前段所明定。家庭暴力者,指家庭成員間實 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 之行為,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第1款定有明文。又家庭暴力 防治法關於保護令之立法,乃是法律針對家庭暴力之被害人 ,於其遭受加害人虐待或威嚇等家庭暴力危險時,用以禁止 加害者繼續施暴之緊急救濟程序,是以聲請人聲請暫時保護 令,必須釋明有正當、合理、可信屬實之理由,足認被害人 有受相對人肢體暴力、騷擾、控制、脅迫等精神、經濟上暴 力等家庭暴力之現時或急迫危險存在,如不核發保護令將無 法立即防止相對人之侵害性行為,而導致被害人受傷害,始 足當之。依上開規定及說明,聲請人聲請暫時保護令,除須 釋明已發生家庭暴力之行為外,尚須釋明被害人有繼續遭相 對人身體、精神及經濟上等不法侵害之危險存在。 五、經查,相對人為抗告人配偶之子,符合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 條第6款所定義之家庭成員,有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卷可憑; 又抗告人主張遭受相對人實施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 ,有再受家庭暴力之急迫危險等情,固據其於原審提出屏東 縣政府警察局內埔分局龍泉派出所陳報單、家事聲請狀、家 庭暴力事件調查筆錄、家庭暴力通報表、內政部警政署刑案 資訊系統摘要表、屏東榮民總醫院龍泉分院診斷證明書等文 件為證。並據抗告人到院陳述在卷(見本院卷第29至30頁、 原審卷第至61至63頁),相對人則經合法通知,並未到庭或 提出書狀作何陳述以供本院審酌。衡諸上揭事證,堪認於11 3年11月3日抗告人確有遭受相對人徒手毆打,核屬家庭暴力 行為。惟據抗告人於原審當庭稱,相對人這兩年間並無其他 家暴騷擾行為等語,此有本院113年12月19日調查筆錄在卷 可稽(見原審卷第至61至63頁),復抗告人亦無提出其他相 關具體事證釋明,難認抗告人有繼續遭相對人為身體、精神 及經濟上等不法侵害之危險之虞。 六、綜上所述,雖於113年11月3日相對人確有對於抗告人施以家 庭暴力,然本案堪屬家庭成員因爭執所生之單一偶發事件, 兩造間無不對等之權控關係。是抗告人既無法釋明抗告人有 繼續遭受相對人為身體、精神及經濟上等不法侵害之危險, 即認本件欠缺核發暫時保護令之必要性。從而,原審駁回抗 告人之聲請,經核於法尚無不合。抗告人仍執前詞提起抗告 ,指摘原審裁定不當,請求予廢棄原裁定並核發暫時保護令 ,核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核與 本件裁判結果不生影響,尚無一一審究之必要,末此敘明。 八、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0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 第46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9條第1項,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美靜                  法 官 王致傑                  法 官 張以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再為抗 告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蕭秀蓉

2025-03-28

PTDV-114-暫家護抗-4-2025032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