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送達效力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31-40 筆)

審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審訴字第347號 原 告 李平和 被 告 鄭欽鴻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而起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 判費,並應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1至3款、第116條 第1項第1款規定,以訴狀表明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訴 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此乃起訴必備 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而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命其 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第6款明定。 二、本件原告起訴狀僅載「一.為請求給付詐騙金額:(願以詐騙 金額和解)」、「二.提供匯款帳號影本」,未表明應受判決 事項之聲明、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被告之住所,其起訴 不合程式,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日以113年度補字第1635 號裁定命其於收受裁定送達後15日內補正,此裁定已於114 年1月9日寄存送達予原告(於000年0月00日生送達效力), 然原告逾期迄未補正,有本院送達證書、收狀收文資料查詢 清單在卷可憑,其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規定,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審查庭 法 官 楊佩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得抗告,如有不服,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應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李祥銘

2025-03-31

KSDV-114-審訴-347-20250331-1

家再
臺灣高等法院

確認收養關係不存在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再字第1號 再審原告 趙福龍 趙珠嬌 趙玉龍 趙珮秀(趙金龍之承受訴訟人) 趙重諺(趙金龍之承受訴訟人) 趙培鈞(趙金龍之承受訴訟人) 再審被告 郭秀如 藍玉芳 王煥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收養關係不存在再審之訴事件,再審原告 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月10日本院112年度家上字第219號確定判決 ,提起再審之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趙福龍以次三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再審之訴,形式上雖為另一程序之新開,但實質上則為前 訴訟程序之再開及續行。故前訴訟程序之訴訟標的,對於共 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者,其共同訴訟人中之一人所提 起之再審之訴,依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第1款規定,效力 應及於同造之共同訴訟人全體,必該數人一同起訴或一同被 訴,其當事人之適格要件始無欠缺,既不容非前訴訟程序之 當事人提起再審之訴,亦無許對同造當事人提起再審之訴之 餘地(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422號、82年度台上字第49 號判決意旨參照)。再審被告郭秀如於本院112年度家上字 第219號確認收養關係不存在事件(下稱前程序)主張再審 原告趙福龍以次3人及趙金龍之祖父母羅帝水、陳葉米妹產 下其等之母趙羅銀(原名「羅氏銀」)後,將趙羅銀出養予伊 之被繼承人郭正權,而趙羅銀與郭正權間收養關係已於日據 時期終止,爰依家事事件法第67條第1項規定,請求確認趙 羅銀與郭正權間之收養關係不存在,趙金龍於前程序進行中 死亡,其繼承人即趙珮秀、趙重諺、趙培鈞(下稱趙珮秀等 3人)具狀聲明承受訴訟,經本院以民國112年12月5日112年 度上易字第455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為趙福龍以 次3人及趙珮秀等3人全部敗訴確定,訴訟標的對於其等全體 必須合一確定,雖僅由趙福龍以次3人對原確定判決提起再 審,其效力應及於趙珮秀等3人,爰併列其等為再審原告, 合先敘明。 二、次按再審之訴之當事人,本應以原確定判決之當事人及該判 決既判力所及之人為限,不得以原確定判決當事人以外之人 為再審被告。本件原確定判決之被上訴人為郭秀如,並無藍 玉芳、王煥傑,再審原告對未受判決之藍玉芳、王煥傑提起 再審,於法不合。 三、又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 判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民 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查原確定判 決經最高法院於113年12月18日以113年度台上字第2047號裁 定駁回上訴而告確定,該裁定於114年1月2日寄存送達再審 原告(見本院卷第115頁),於同年月12日發生送達效力, 是再審原告於同年月17日提起再審之訴(本院卷第3頁), 未逾30日之不變期間。 四、再審原告主張:再審被告未經伊等委任,不法取得伊等及伊 等親屬之戶籍資料,並提出於前程序,原確定判決未調查上 開偽造情事,採認該等證物而為不利再審原告之判決。爰依 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提起再審之訴,並聲 明:㈠原確定判決及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11年度親字第58號判 決(即前程序第一審判決)均廢棄。㈡駁回再審被告於前程 序第一審之訴。 五、按對於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501條第1 項第4款規定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所謂表 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判決有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及 其具體情事,始為相當;倘僅泛言有何條款之再審事由,而 無具體情事者,尚難謂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如未表明再審 理由,法院無庸命其補正,逕以裁定駁回之(最高法院111 年度台抗字第978號裁定意旨參照)。再審原告雖主張原確 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之再審事由,然再 審理由均係對原確定判決認定事實、取捨證據、判決理由為 指摘,並未表明有何證物未經斟酌,合於民事訴訟法第496 條第1項第13款所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依上說明,難謂 其已合法表明該款再審事由,本院毋庸命其補正,其再審之 訴即不合法,應逕以裁定駁回之。又本件為趙福龍以次3人 提起再審之訴,趙珮秀等3人係因訴訟標的須合一確定,而 為再審效力所及,故關於再審訴訟費用之負擔,本院認應由 趙福龍以次3人負擔,始為公允。 六、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劉又菁                法 官 林伊倫                法 官 徐淑芬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馮得弟

2025-03-31

TPHV-114-家再-1-20250331-2

臺灣高等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93號 抗 告 人 黃忠律師(即翁高牽之遺產管理人)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王貴暖間債務人異議之訴等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4年2月18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訴字第5052號裁定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向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前段之 規定徵收裁判費,此為上訴必須具備之程式,當事人提起第 二審上訴,若未依上開規定繳納裁判費者,原第一審法院應 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此 觀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即明。再按送達於住居所、 事務所或營業所不獲會晤應受送達人者,得將文書付與有辨 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或受僱人。此為同法第137條第1項明文 規定。受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僱用之管理員,其所服勞務包 括為公寓大廈住戶接收文件者,性質上應屬全體住戶之受僱 人,即與民事訴訟法第137條第1項規定之受僱人相當。郵政 機關之郵差送達文書於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不獲會晤 應受送達人,而將文書付與上開公寓大廈管理員者,為合法 送達。至該管理員何時將文書轉交應受送達人,對已生之合 法送達效力不受影響(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287號民事 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    ㈠、抗告人不服原法院民國113年12月25日113年度訴字第50 52號民事判決,提起上訴,未據繳納裁判費,前經原 法院於114年2月3日裁命抗告人在該裁定送達後5日內 補繳裁判費,逾期未繳,即駁回其上訴(下稱系爭補 費裁定),而系爭補費裁定已於同年月6日送達抗告人 ,抗告人卻逾期未予補繳;經原法院以抗告人提起上 訴,未依規定繳納裁判費,雖定期間命補正仍未繳付 ,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應認上訴不合法為 由,裁定駁回其上訴,於法核無不當。    ㈡、抗告人之抗告意旨雖略以:伊係於114年2月19日始至大 廈管理室簽收系爭補費裁定,並於隔日前往繳費,故 伊補繳上訴費用並未逾期,原裁定有所違誤云云。惟 查,抗告人提起上訴,未據繳納裁判費,原法院於114 年2月3日以系爭補費裁定命抗告人應在裁定送達後5日 內補繳,逾期即駁回上訴(見原審卷第229、230頁) ,系爭補費裁定並於同年月6日送達抗告人陳報處所之 大廈管理員,此有卷附送達證書可佐(見原審卷第231 頁),對照抗告人提出之各類掛號郵件登記簿亦足印 證其情(見本院卷第15、17頁),揆諸首揭說明,系 爭補費裁定之送達自合於民事訴訟法第137條第1項規 定無誤,至該管理員何時將之轉交,又抗告人何時正 式收得,均無足影響已生送達之效力。則系爭補費裁 定於114年2月6日合法送達後,至同月18日仍未見抗告 人遵期繳費(見原審卷第235、237頁多元化案件繳費 狀況查詢清單、答詢表),其所提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    ㈢、從而,原法院認抗告人提起上訴,未按規定繳納裁判費 而欠缺法定程式,經命補正仍未依限繳足,遂依民事 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以其上訴不合法裁定駁回, 於法核無違誤。抗告意旨仍執前詞指謫原裁定不當, 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駁回其抗告。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楊絮雲               法 官 徐雍甯               法 官 盧軍傑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李佳姿

2025-03-31

TPHV-114-抗-393-20250331-1

店小
新店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4年度店小字第94號 原 告 塗紹玉 被 告 張芮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審簡附民字第298號),本院於 民國114年3月1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10月15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30,000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合先敘明。 二、本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準用同法第434條第1項規 定,合併記載事實及理由要領,並依同條項規定,就原告之 主張引用原告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見附民卷第5至6 頁)及本院民國114年3月17日之言詞辯論筆錄,其中原告主 張本件侵權行為事實引用本院113年度審簡字第2056號刑事 簡易判決事實欄及所引用起訴書附表編號3所載。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答辯。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 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 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分別定 有明文。  ㈡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有上開幫助詐欺犯行,使其受有損害等 情,業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審簡字第2056號刑事簡易判 決認定被告幫助犯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 在案,且被告於該案審理時坦承在案等情,亦經本院調閱該 案卷宗核閱無訛;又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 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 第3項規定,視同自認,是認原告前開之主張為真實。。  ㈢被告上開幫助詐欺之犯行,造成原告受有財產上損害,其與 詐欺集團成員對原告所為詐欺行為間,有客觀上之行為關聯 共同存在,故被告與詐欺集團成員之行為對原告即構成共同 侵權行為,是原告請求被告應就其所受損害30,000元連帶負 損害賠償責任,即屬有據。  ㈣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 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 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賠償前揭金額,為未定給付期限、以支付金錢為標 的,又未約定利息,則被告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而 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繕本係於113年10月4日寄存於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文山第二分局興隆派出所,有送達證書附 卷可參(見附民卷第11頁),於000年00月00日生送達效力 ,則原告向被告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即113年1 0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之 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金額,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 五、本件係適用小額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 6條之20條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 項依職權為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之宣告。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本件係由刑事庭 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民事庭之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事件,依同條第2項規定,免納裁判費。至本件 言詞辯論終結時尚未發生其他訴訟費用,本無確定訴訟費用 額必要。惟仍爰依民事訴訟法第87條第1項之規定,諭知訴 訟費用之負擔,以備將來如有訴訟費用發生時,得確定其負 擔,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許容慈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亮瑄

2025-03-31

STEV-114-店小-94-20250331-1

再易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再易字第1號 再審原告 曾俊瑋 再審被告 王佩玲 上列當事人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再審原告對於民國113年1 1月6日本院113年度簡上字第35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再審之訴不合法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 502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 提起。前項期間,自判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 ,均自送達時起算。其再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自知 悉時起算;再審之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提出於 管轄法院為之:㈠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㈡聲明不服之判決及 提起再審之訴之陳述。㈢應於如何程度廢棄原判決及就本案 如何判決之聲明。㈣再審理由及關於再審理由並遵守不變期 間之證據。再審訴狀內,宜記載準備本案言詞辯論之事項, 並添具確定終局判決繕本或影本。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 、第2項、第501條亦有明文。準此,提起再審之訴,應於起 訴狀中表明有何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各款之再審事由, 及已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否則其訴即不合法,無庸命其補 正,得逕以裁定駁回之(最高法院60年台抗字第538號、70 年台再字第35號裁判意旨參照)。 二、再審原告主張,本院113年度簡上字第35號事件審理時,承 審法官對於再審原告多次遞狀補充說明以及庭審答辯時闡述 事實及理由均未詳細審究,包括車輛受損零件有些非原廠零 件,原廠無法估價;改裝品受損部分則由改裝廠提供維修單 據;部分損害因材質關係無法維修只能更換;再審原告平日 即有用車需求,代步費用請求屬未來支付,再審被告若未賠 償,再審原告並無力負擔維修費用等。再者,案發後再審原 告亦有提供行車紀錄器畫面予警方,豈會無行車紀錄器畫面 ?又若法官不知或不清楚答辯部分,應如實告知及詢問,由 再審原告詳細解釋說明,而不是讓再審原告無從提出抗辯, 以致判決結果有失偏頗,影響再審原告權益。此外,再審原 告先前因故暫時未居住戶籍地,導致先前書狀並非本人簽收 且無人轉達知悉,再審原告於113年12月26日收受知悉民事 判決確定證明書,為不服本院113年度簡上字第35號民事確 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而依法提起再審之訴等語。 三、查原確定判決屬不得上訴第三審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9 8條第2項規定,於113年11月6日宣示時即告確定,並於113 年11月15日合法送達再審原告,亦經本院調取原確定判決卷 宗確認屬實,則因原確定判決係於送達前確定,依民事訴訟 法第500條第2項前段規定,對於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 除再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外,應自送達時起算30日之 不變期間。是再審原告遲至114年1月17日始提起本件再審之 訴,有民事再審狀上之本院收狀戳章為憑,顯已逾法定不變 期間。 四、再審原告雖主張先前因故暫時未居住戶籍地,導致先前書狀 並非本人簽收且無人轉達知悉,再審原告於113年12月26日 始收受知悉民事判決確定證明書等情。然按送達於住居所、 事務所或營業所不獲會晤應受送達人者,得將文書付與有辨 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或受僱人,民事訴訟法第137條第1項亦 定有明文。若文書已付與此種同居人或受僱人,其效力自應 認與交付本人同,至其已否轉交,何時轉交,均非所問。查 再審原告於最初提起訴訟時,於民事起訴狀原告欄位自行填 載地址「宜蘭縣○○鎮○○路00號」,一審判決後,再審原告提 起上訴,於民事上訴狀之上訴人地址欄亦為相同地址之記載 ,此經本院調閱上述卷宗可憑,且再審原告並自承此為其戶 籍地,故可認上開地址應為再審原告之住所地。是原確定判 決於113年11月15日送達上址,並經再審原告之父以同居人 身分簽收後,依前述說明,送達效力與交付本人相同,至於 其父簽收後已否轉交,何時轉交,均所不論,故原確定判決 既於113年11月15日合法送達再審原告,再審原告顯即知悉 原確定判決有無再審理由。且再審原告亦未就再審理由知悉 在後之事實,提出證據以實其說,復未提出關於遵守不變期 間之證據。是再審原告以非本人簽收且無人轉達知悉為由, 而認於113年12月26日收受民事判決確定證明書後始提起再 審之訴,符合法定不變期間云云,並無理由。 五、綜上,再審原告提起本件再審之訴已逾法定不變期間,且未 具體指出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何款或同法 第497條之再審理由,是依前述說明,再審原告提起本件再 審之訴,並非適法,本院無庸命其補正,應逕予裁定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庭  審判長法 官 蔡仁昭                  法 官 高羽慧                  法 官 黃千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高雪琴

2025-03-31

ILDV-114-再易-1-20250331-1

苗原小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4年度苗原小字第5號 原 告 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藤田桂子 訴訟代理人 葉家秀 張穎婕 被 告 陳立璋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 1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7,259元,及自民國114年1月31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被告應給付原告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604元,及自本判決 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餘由原告 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略以:   (一)被告於民國112年12月29日17時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 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被告車輛),行經苗栗縣頭份市 自強路與民族路口時,因未注意車前狀況及保持安全距離 ,由後追撞在前停等紅燈之原告承保,訴外人張椀鈞(下 稱張椀鈞)所有,訴外人陳永福(下稱陳永福)駕駛之車牌 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小客車),致系爭小 客車受損,案經苗栗縣警察局頭份分局警備隊受理在案。 系爭小客車受損後交予承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頭份分公司 (下稱承田公司)估價修理,修復費用共計新臺幣(下同)61 ,693元(烤漆19,154元、零件27,149元、工資15,390元)。 經張椀鈞向原告辦理出險,原告已悉數賠付被保險人,依 保險法第53條之規定取得代位被保險人對被告之損害賠償 請求權。本件車禍肇事責任應由被告負擔,爰依民法第18 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規定提起本件訴訟。 (二)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61,693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作何聲明 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原告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系爭小客車行車執照、 車損照片、苗栗縣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 承田公司估價單、電子發票證明聯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2 1至33頁)。且有苗栗縣警察局頭份分局113年10月4日份警 五字第1130028479號函覆本院之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調 查筆錄、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㈠、㈡、現場及車損照片 等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39至63、77至87頁)。被告則經合 法通知,未到庭或具狀表示意見。經本院審酌調查前揭證 據之結果,堪認原告此部分之主張為真實。 (二)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汽車、機車或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在使用 中加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所生之損害,民法 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本文分別定有明文。次按 汽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並行之間隔, 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4條第 3項亦有明定。查被告於警詢時陳稱:我當時駕駛被告車 輛沿自強路南往北方向,在內側車道直行,於肇事路口處 見號誌轉黃,我看到前方的一輛自小客車超過停止線,以 為他要通過,就跟著他往前開,沒想到他突然煞停,我立 刻踩煞車並往右閃避,但還是發生碰撞等語,有調查筆錄 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49頁)。陳永福於警詢時陳稱:我當 時駕駛系爭小客車沿自強路南往北方向,在內側車道直行 ,於肇事路口處看見號誌轉黃燈,所以就煞車停下,一停 下就遭後方的被告車輛追撞等語,有調查筆錄在卷可按( 見本院卷第55頁)。由其等於警詢之陳述可知,被告係未 注意車前狀況,保持安全距離,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 施,由後追撞停等紅燈中之系爭小客車。則被告就本件車 禍事故之發生,其行為與結果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並應 負全部過失責任。是依前開規定,被告應就系爭小客車之 損害負賠償之責。   (三)次按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 所減少之價額,民法第196條亦有明定。又請求賠償物被 毀損所減少之價值,得以修復費用為估定標準,但以必要 者為限,例如修理材料費以新品換舊品應予折舊(最高法 院77年第9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查系爭小客車因前述 事故受損經修繕後,支出修繕費用61,693元(烤漆19,154 元、零件27,149元、工資15,390元),有承田公司出具之 估價單、電子發票證明聯等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27至33 頁)。又系爭小客車係於99年3月出廠,並於99年3月12日 發照,有系爭小客車行車執照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1頁) ,至遲於該日出廠,至事故發生時,即112年12月29日止 ,約使用13年9月又17日,依前揭說明,零件費用27,149 元部分應予折舊,方屬公允。又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 則第95條第6項規定:「固定資產提列折舊採用定率遞減 法者,以1年為計算單位,其使用期間未滿1年者,按實際 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年之比例計算之,不滿1月者,以1月 計」,依此方法計算,系爭小客車實際使用年數應以13年 10月計。而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 定資產折舊率表」規定,自用小客車之耐用年數為5年, 再依財政部(58)如財稅發字第1083號發佈之固定資產折舊 採定率遞減法之計算方法,其每年應折舊千分之369,採 用定率遞減法計算折舊者,其最後1年之折舊額,加歷年 折舊累計額,其總和不得超過該資產成本原額之10分之9 ,故逾耐用年數之自用小客車仍有相當於新品資產成本百 分之10之殘值。系爭小客車既已逾耐用年數,其修理費用 中之材料即零件費用27,149元,扣除折舊額後,僅能就其 中10分之1之殘值認為係必要之零件修復費用,參諸上揭 規定以定率遞減法計算結果,系爭小客車零件修復部分折 舊後之殘值為2,715元(計算式:27,149×1/10=2,715,小 數點以下四捨五入),應認為屬必要之修復費用。故原告 請求零件費用2,715元,加上支出不必折舊之烤漆19,154 元、工資15,390元,合計必要修復費用為37,259元(計算 式:2,715+19,154+15,390=37,259),即屬有據;逾此範 圍之請求,則屬無據。 (四)再按被保險人因保險人應負保險責任之損失發生,而對第 三人有損失賠償請求權者,保險人得於給付賠償金額後代 位行使被保險人對於第三人之請求權,保險法第53條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又此項法定代位權之行使,有債權移轉 之效果,故於保險人給付賠償金額後,被保險人對於第三 人之請求權即移轉於保險人;另損害賠償祇應填補被害人 實際損害,保險人代位被害人請求損害賠償時,依保險法 第53條第1項規定,如其損害額超過或等於保險人已給付 之賠償金額,固得就其賠償之範圍,代位請求賠償,如其 損害額小於保險人已給付之賠償金額,則保險人所得代位 請求者,應祇以該損害額為限(最高法院69年度台上字第9 23號判決、65年台上字第2908號判例要旨參照)。查原告 業已依保險契約之約定賠付系爭小客車之修復費用,而系 爭小客車之必要修復費用為37,259元等情,已如前述。揆 諸前開說明,原告自得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被告之損害賠 償請求權,惟其所得代位被保險人向被告請求之損害額, 應以必要修復費用即37,259元為限。 (五)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 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 為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前項催告定 有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又遲延之 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 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 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3項 、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定有明文。查原告得請求 被告賠償之前揭金額,未據原告主張定有給付之期限,則 原告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即114年1月31日( 見本院卷第107頁之送達證書,於114年1月20日寄存送達 被告,並於10日後生送達效力)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5%計算之利息,自無不合。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保險代位及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訴請被 告給付37,259元,及自114年1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又本件係依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 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 告假執行。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出之各項 證據資料,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併此敘 明。 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爰依民事訴訟 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9條、第436條之20,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苗栗簡易庭 法 官 陳秋錦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 ,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及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上訴理由應表明: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 當事人如對本件訴訟內容有所疑義,得聲請閱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張智揚

2025-03-31

MLDV-114-苗原小-5-20250331-1

店小
新店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3年度店小字第1639號 原 告 即反訴被告 高藝珈 被 告 即反訴原告 孫仕霖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7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2,410元,及自民國113年12月18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其中新臺幣62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 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 擔,餘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2,410元為原告 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六、反訴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七、反訴訴訟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反訴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被告於言詞辯論終結前,得在本訴繫屬之法院,對於原告 及就訴訟標的必須合一確定之人提起反訴;反訴之標的,如 專屬他法院管轄,或與本訴之標的及其防禦方法不相牽連者 ,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259條、第260條第1項定有明文 。而所謂反訴之標的與本訴之標的及其防禦方法有牽連關係 者,舉凡本訴標的之法律關係或作為防禦方法所主張之法律 關係,與反訴標的之法律關係同一,或當事人雙方所主張之 權利,由同一法律關係發生,或本訴標的之法律關係發生之 原因,與反訴標的之法律關係發生之原因,其主要部分相同 ,均可認兩者間有牽連關係。查本件本訴原告主張之侵權行 為請求權與反訴原告主張之不當得利請求權,均係由同一事 故所生,是其反訴之標的與本訴之標的及其防禦方法有牽連 關係,彼此間之請求有重大關連,且其提起反訴乃循上揭法 律規定所為,揆諸前揭規定,自應准許,先予敘明。 貳、實體部分:   甲、本訴部分: 一、原告主張:原告於民國113年9月28日購買Apple品牌iPhone 16手機(下稱系爭手機)1支,於113年11月17日上午11時許 ,原告與被告及友人即訴外人張家惠、劉維婷、蘇世婷共5 人至三芝老農夫農場露營,並於現場合影留念,原告因身著 無口袋之衣物,而將系爭手機暫放於一長凳上,5人並約定 共同站立於距離長凳前一定距離處,於拍攝當下做出「往前 踢」之動作,被告於拍攝時站立於距離後方長凳最近,且未 依約定做出往前踢之動作,而將腳「向後勾」,致長凳傾倒 而壓毀系爭手機,系爭手機螢幕破裂且機身明顯扭曲變形, 無法正常使用,被告就此有過失。經送修後,被告已先行支 付「螢幕破裂」之維修費用新臺幣(下同)8,990元,惟就 機身彎曲之修復費用12,990元及其他可能追加維修費用,被 告拒絕支付,考量系爭手機除機身彎曲之修復費用外,亦有 7,010元之交易價值貶損,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本 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20,000元,及自起 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不爭執本事件之發生經過,然原告未能證明系爭 手機於事發前外觀、功能完好且使用狀態良好,且拍攝時無 約定應做出「往前踢」之動作,被告亦無於跳躍時留意其動 作是否會踢倒長凳或隨意留意長凳上有無貴重財物之注意義 務;原告對系爭手機之損毀亦有過失,手機置於長凳上非一 般人得合理預見,原告亦承認拍攝跳躍照片有風險,而原告 仍發起跳躍活動並將系爭手機置於跳躍範圍內之長凳,未告 知他人手機放置位置,提醒他人注意並採取合理保護措施。 縱認被告確有過失,原告對系爭手機損毀求償20,000元亦無 客觀依據,與系爭手機同型號之二手手機於網路平台價格約 為26,167元,被告先行支付原告之8,990元,應自上開平均 價格扣除之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1.原告之訴駁回。2. 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請求被告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為有理由。  1.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民法第184條 第1項關於侵權行為之規定,採過失責任主義,以行為人之 侵害行為具有故意過失,為其成立要件之一。所謂過失,指 行為人雖非故意,但按其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 。又過失依其所欠缺之程度為標準,雖可分為抽象輕過失( 欠缺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具體輕過失(欠缺應與處理自 己事務同一注意義務)及重大過失(顯然欠缺普通人之注意 義務),然在侵權行為方面,過失之有無,應以是否怠於善 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為斷,亦即行為人僅須有抽象輕過失, 即可成立。而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乃指有一般具有相當 知識經驗且勤勉負責之人,在相同之情況下是否能預見並避 免或防止損害結果之發生為準,如行為人不為謹慎理性之人 在相同情況下,所應為之行為,即構成注意義務之違反而有 過失,其注意之程度應視行為人之職業性質、社會交易習慣 及法令規定等情形而定(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28號判 決意旨參照)。  2.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於113年11月17日上午11時因拍照時將 腳向後勾之行為,致原告放置系爭手機之長凳傾倒而壓到系 爭手機等情,為被告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133頁),是此 部分之事實,堪先認定。而觀諸兩造所提供之事發前照片( 見本院卷第59頁、第107頁),可見被告當時乃是作出「雙 腳向後勾」之跳躍動作,且其跳躍之高度已超過後方長凳之 高度,顯見該動作之擺幅及力道均非小;而一般人在從事擺 幅及力道較大之動作時,因容易碰撞到周遭之物品或他人, 而有危險之產生,故應先確認周遭空間是否足夠,並應確保 與其他人或物品之距離,以免發生碰撞後造成財物損失或使 他人受傷;又原告之系爭手機當時是平放在被告後方之長凳 上,並未遭其他物品遮蔽,有事發前照片可參(見本院卷第 59頁),是被告只要稍微環顧四周,確認周遭有無可能遭其 碰撞之物品或他人,即可發現系爭手機放置於其後方,無不 能注意之情況;惟被告仍未注意,而貿然於距離該長凳僅1 至2步之位置,背對長凳以「雙腳向後勾」之方式跳躍,導 致該長凳遭被告踢到而傾倒,並因此壓到原本放在該長凳上 之系爭手機;足認被告就系爭手機之毀損,確有未盡「於從 事擺幅及力道較大動作時先確保有足夠空間」此一注意義務 之過失,堪以認定。  3.被告雖辯稱:一般人於進行拍攝時多專注於拍攝動作與注視 鏡頭,故不會時時留意後方長凳有無放置物品云云。惟查, 因大幅度的跳躍動作,屬一容易製造風險之行為,故一般人 於從事該動作時均應先注意周遭空間是否足夠,是否會碰撞 到他人身體或財物,縱使是在拍照當時,亦應先留意周遭環 境確認安全後再行跳躍,必要時,亦應請拍攝者先行暫停拍 攝,尚不得僅顧著拍照而忽略自身之注意義務;而被告當時 只要在跳躍前稍微環顧四周,即能看到原告放置於長凳上之 系爭手機,已如前述,其即得於跳躍前採取防止危險發生之 相應措施(如向前移動腳步,或確認何種程度動作幅度、力 道方不至於碰撞或踢倒長凳,導致其傾倒而壓到手機),是 被告之注意義務並不會因為在拍照而有不能注意之情況,是 其上開所辯,並非可採。   ㈡茲原告得請求被告給付之金額認定如下:  1.系爭手機修復費用:得請求12,410元。  ⑴按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 少之價額;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 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債權人亦得請求支 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此觀民法第196 條、第213條第1項、第3項等規定甚明。而物被毀損時,被 害人除得依民法第196條請求賠償外,本不排除民法第213條 至第215條之適用;是被害人依民法第196條規定,請求賠償 物被毀損所減少之價額,得以修復費用為估定之標準,但以 必要者為限(例如:修理材料以新品換舊品,應予折舊)( 最高法院77年度第9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可資參照)。  ⑵經查,系爭手機因本件事故機身彎曲之評估修復費用為12,99 0元,有Apple直營店Genius Bar工作授權之電子郵件影本附 卷可稽(見本院卷第71頁),且為被告所不爭執(見本院卷 第134頁),惟因前述電子郵件之記載並未明確區分零件及 工資,應認係連工帶料,本院審酌所載修復項目,依民事訴 訟法第222條第2項規定核定該部分修復費用中工資與零件比 例應為1:1,即零件、工資各為6,495元。  ⑶而關於更新零件部分之請求,應以扣除按手機使用年限計算 折舊後之費用為限。參酌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5條第 6項規定「固定資產提列折舊採用定率遞減法者,以1年為計 算單位,使用期間未滿1年者,按實際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 年之比例計算之,不滿1月者,以1月計」。系爭手機為113 年9月28日購買之新品,有前開Apple直營店電子郵件影本及 momo購物網站銷貨明細表、電子發票可參(見本院卷第31頁 、第71頁),於113年11月17日因本件事故受損,故自購買 至事故發生時已使用2個月,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 數表及折舊率規定,電子計算機及其周邊設備之耐用年數為 3年,依定率遞減法每年折舊536‰,則系爭手機零件部分扣 除折舊後之修復費用為5,915元(計算式詳附表),加計工 資6,495元,共12,410元。至原告雖主張後續如有額外維修 會再額外報價云云,惟其並未提出系爭手機有何其他修復費 用之證據,自難認其此部分主張為可採。從而,系爭手機之 修復費用應以12,410元為必要,逾此範圍之請求,則非可取 。   2.系爭手機價值減損:得請求0元。  ⑴按損害賠償之目的在於填補所生之損害,其應回復者,係損 害事故發生前之應有狀態,自應將事故發生後之變動狀況悉 數考量在內。故於物被毀損時,被害人除得請求修補或賠償 修復費用,以填補技術性貶值之損失而回復物之物理性原狀 外,就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交易價值,亦得請求賠償,以填 補交易性貶值之損失而回復物之價值性原狀(最高法院104 年度台上字第523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⑵原告雖主張系爭手機因本件事故受有7,010元之交易價值減損 等語,惟原告已就系爭手機之機身受損請求修繕費用以回復 原狀,則就系爭手機經修復後仍受有交易價值減損及減損程 度,自應由原告舉證證明以佐其主張確實。原告雖稱依被告 提出之二手手機價格資料,可以看出二手手機市價會有減損 ,惟所謂價值減損,依前開說明,係指物品於修復後,仍因 物品先前之毀損而減少之交易價值,與二手手機因折舊後之 市價降低有別,而就系爭手機縱於修復後仍有何價值減損, 原告並未提出證據,自難認原告此部分請求為可採。  ㈢被告辯稱原告與有過失,為無理由。  1.按「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賠 償金額,或免除之」,民法第217條第1項定有明文。惟所謂 被害人與有過失,須被害人之行為助成損害之發生或擴大, 就結果之發生為共同原因之一,行為與結果有相當因果關係 ,始足當之。倘被害人之行為與結果之發生並無相當因果關 係,尚不能僅以其有過失,即認有過失相抵原則之適用(最 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672號判決意旨參照)。  2.被告雖辯稱:本件事故係因原告先引發「腳後勾」之跳躍活 動,原告自有過失云云。惟依被告提供之拍攝現場照片(見 本院卷第105至109頁),原告固有跳躍之之動作,然除兩造 外之其餘人於拍攝前後均採左腳向前踢出或膝蓋微蹲、雙手 舉起之動作,而原告自身亦僅是雙手向上伸展往上跳躍,腳 並無往後勾之情形,自難認原告有何誘發他人一同於拍攝時 為「腳後勾」之跳躍活動,是被告上開所辯,已難認為真; 且縱認原告有邀約其他人一起從事跳躍之動作,惟跳躍之動 作本身並非一定會導致損害發生,且是否要跳躍以及以何方 式跳躍,乃是被告所得自行決定之事;而每個人所站的位置 及所進行之跳躍動作並不相同,故自應由跳躍之人自行確認 其所在之位置是否有足夠之空間得以從事其自身之跳躍動作 ,是被告自應就自身之跳躍動作盡其注意之義務,原告既無 從控制被告之行為,自難認原告就此有何過失可言。  3.被告雖又辯稱:原告將系爭手機放置於跳躍拍照位置內,未 採取合理措施保管自身財物,故原告就系爭手機之損壞與有 過失云云。然查,長凳為木頭材質、具穩定性,為被告所自 陳(見本院卷第99頁),是一般而言,將手機放置於長凳上 ,並不會招致任何風險,自難認原告將手機放置於該處,有 何未盡注意義務之情況;且縱使原告於手機放置於長凳後, 知悉兩造及友人即將以跳躍動作拍攝之消息,惟兩造拍攝跳 躍照片之場地尚屬寬敞,於該處從事跳躍動作並非完全無法 避免與其他物品或他人發生碰撞,故通常情況下,原告應可 信賴被告會先注意其周遭環境而採取適當之跳躍位置及姿勢 ,而不致於碰撞到長凳及手機,故亦難認原告有何應將系爭 手機移置他處之義務,是縱使原告將手機放置於該長凳上, 亦難認其有何過失可言,被告此部分之辯詞,亦非可採。  ㈣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 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 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賠償前揭金額,為未定給付期限、以支付金錢為標 的,又未約定利息,則被告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而 本件民事起訴狀繕本係於113年12月17日對被告生送達效力 ,有送達證書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81頁),則原告向被告 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12月18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乃屬有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 文第1項所示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依小額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 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本院並就 該部分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為被告如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之宣告。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 請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核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 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並依職權確定本 件訴訟費用額為1,000元(即裁判費)如主文第3項所示。  乙、反訴部分:  一、反訴原告主張:反訴原告係聽從訴外人張家惠之指示參與團 體拍攝活動,事發現場環境並無特別標示或提醒,於其不知 情之情況下,反訴原告難以預見長凳上有貴重物品,系爭手 機擺放位置為反訴被告自行決定,非反訴原告所能決定之風 險,本事件之發生係肇因於反訴被告發起跳躍活動又將手機 置於高風險處,反訴原告就意外之結果不應歸責,僅基於善 意支付反訴被告8,990元,惟反訴被告仍將系爭手機毀損責 任均歸於反訴原告,反訴原告既無賠償責任,爰依不當得利 之法律關係提起反訴等語,並聲明:㈠反訴被告應返還其受 領之不當得利價額8,990元,及自反訴起訴狀繕本送達反訴 被告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 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反訴被告則以:反訴原告於事發當下已承認其有過失而願意 賠償,螢幕修復之賠償金額非反訴被告之不當所得等語,資 為抗辯。並聲明:反訴原告之訴駁回。 三、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 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民 法第179條定有明文。經查,反訴原告已賠付反訴被告8,990 元,為兩造所不爭執,惟系爭手機之毀損係因被告之過失行 為所致,業已認定如前,上開8,990元既為系爭手機螢幕毀 損之修復費用,本應由反訴原告負擔,反訴被告行使其對反 訴原告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而獲得上開賠償,非無法 律上原因而受有利益。從而,反訴原告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 係,請求反訴被告給付8,990元,尚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反訴原告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8,990元,及自反訴訴狀送達反訴被告之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反訴原告 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核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依職權確定反訴部分之訴訟費用額為1,500元(即裁判費)如主文第7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許容慈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亮瑄 附表: 折舊時間      金額(新臺幣) 第1年折舊值    6,495×0.536×(2/12)=580 第1年折舊後價值  6,495-580=5,915

2025-03-31

STEV-113-店小-1639-20250331-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302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曼綾 選任辯護人 劉怡廷律師(法扶律師) 具 保 人 呂育靜 上列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 年度偵字第25860號、112年度偵字第30533號),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呂育靜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壹萬元及實收利息併沒入之。   理 由 一、按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 沒入之。不繳納者,強制執行。保證金已繳納者,以法院之 裁定沒入之;又依第118條規定沒入保證金時,實收利息併 沒入之,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第1 2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黃曼綾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於民國11 2年7月26日經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下稱高雄地檢署)檢察官 指定保證金新臺幣(下同)1萬元具保,具保人呂育靜提出 保證金繳納一節,有高雄地檢署被告具保責付辦理程序單、 暫收臨時收據、切結書、國庫存款收款書等在卷可佐(見高 雄地檢署112年度偵字第25860號卷第25至31頁)。嗣上開案 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由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302號審理中 ,本院傳喚被告黃曼綾及通知具保人呂育靜應偕同被告黃曼 綾到庭,否則即依法沒入保證金,並將傳票及通知書交由郵 務機關送達被告黃曼綾及具保人呂育靜之住所,並於114年1 月17日均由渠等同居人陳素美簽收,均已生合法送達效力, 詎被告黃曼綾竟未遵期到庭,具保人呂育靜亦未偕同被告黃 曼綾到庭,詎被告竟未遵期到庭,又查渠等無遷移戶籍且均 未在監在押,有被告及具保人呂育靜之送達證書、本院114 年3月12日之刑事報到單、在監在押簡表、個人戶籍資料在 卷可稽(見本院卷第311、315、319、321、323、335及339 頁);再被告黃曼綾現因他案為高雄地方檢察署通緝中,有 被告之臺灣高等法院通緝紀錄表存卷可按(見本院卷第341 頁)。綜上,足認被告黃曼綾顯已逃匿,依照首揭規定,爰 依法將具保人呂育靜繳納之上開保證金及實收利息均沒入之 。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詹尚晃                    法 官 吳致勳                    法 官 施君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陳雅惠

2025-03-28

KSDM-113-訴-302-20250328-1

店小
新店簡易庭

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店小字第345號 原 告 鍾宜芬 被 告 余慶 上列原告與被告余慶間返還不當得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之規定繳納裁 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者,法院應以 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 二、查原告起訴未繳足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3日裁 定命其於收受送達後5日內補正,此項裁定於同年11月29日 對原告生送達效力,有送達證書附卷可稽,惟原告逾期迄未 補繳,有本院詢問簡答表及答詢在卷可按,是原告起訴程式 顯有欠缺,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許容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黃亮瑄

2025-03-28

STEV-114-店小-345-20250328-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993號 原 告 蔣敏洲 被 告 楊嵎琇 蔡伸蔚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而起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 判費,此乃起訴必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而可以補正者 ,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 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明定。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3 日以114年度補字第235號裁定,命原告應於該裁定送達後5 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23,473元,該裁定於114年2月 21日寄存送達予原告,於000年0月0日生送達效力,有送達 證書附卷可憑。惟原告迄今未遵期補正,有本院民事科答詢 表在卷可證,則依上開規定,原告之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秉賢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張雅慧

2025-03-28

TCDV-114-訴-993-2025032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