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選任臨時管理人

共找到 127 筆結果(第 31-40 筆)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71號 抗 告 人 劉文禎 相 對 人 明泰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植梁 代 理 人 劉庭瑋 相 對 人 譽仟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臨時管理人 劉承宗 上列抗告人因相對人間選任臨時管理人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 3年6月28日本院113年度司字第3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相對人明泰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於原審之聲請駁回。 抗告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明泰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負擔。   理 由 一、相對人明泰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明泰公司)公司於原審 聲請意旨略以:其對相對人譽仟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譽仟世公司)提起訴訟請求返還押租金(案由本院113年度 訴字第177號受理中),惟相對人譽仟世公司法定代理人劉 葉蘭妹已過世,其繼承人迄今未能就劉葉蘭妹之股份辦理繼 承,相對人譽仟世公司亦未依法召開股東會或董事會選任董 事長,公司代表人缺位中,足認有客觀上不能行使職權之情 事。又其與相對人譽仟世公司間因返還租押金事件提起訴訟 ,有法律上財產法益,為此,依公司法第208條之1第1項前 段規定,以利害關係人身分,為相對人譽仟世公司聲請選任 臨時管理人等語。 二、抗告人(即相對人譽仟世公司股東)抗告意旨略以:原裁定 選任劉承宗為相對人譽仟世公司之臨時管理人,惟劉承宗於 111年間未經授權,假借相對人譽仟世公司名義與相對人明 泰公司簽訂租約,劉承宗將租金中飽私囊,復致相對人譽仟 世公司廠房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而遭拆除無法使用,且劉承 宗自相對人譽仟世公司法定代理人劉葉蘭妹過世後,長期把 持公司大小章及帳目,淘空公司現金,目前相對人譽仟世公 司帳上現金尚餘新臺幣500餘萬元,倘僅有劉承宗一人擔任 臨時管理人,實屬不當,請推舉第三公證人士主持產生譽仟 世公司新董事、監察人或增加一席臨時管理人,避免發生營 私舞弊及公司業務停擺等語。 三、按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司有受損害之虞時,法 院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得選任一人以上之臨時管 理人,代行董事長或董事會之職權。但不得為不利於公司之 行為,公司法第208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衡諸其立法理由 為「按公司因董事死亡、辭職或當然解任,致董事會無法召 開行使職權;或董事全體或大部分均遭法院假處分不能行使 職權,甚或未遭假處分之剩餘董事消極地不行使職權,致公 司業務停頓,影響股東權益及國內經濟秩序,增訂本條,俾 符實際」,可知上揭選任臨時管理人之規定,係為解決董事 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司業務停頓,影響股東權益及國 內經濟秩序,足見選任臨時管理人係以公司尚有繼續經營業 務為必要,合先敘明。 四、經查,相對人譽仟世公司法定代理人劉葉蘭妹已於108年2月 2日死亡,及相對人譽仟世公司之董事、監察人因未依法改 選,其董事、監察人職務均已當然解任等節,固據相對人明 泰公司於原審提出劉葉蘭妹除戶謄本及譽仟世公司變更登記 事項卡等件為證(見原審卷第31頁、第47至54頁),惟相對 人譽仟世公司目前已無繼續營運之事實乙節,業據該公司股 東劉文禎即抗告人、劉承宗到庭陳述甚明(見本院卷第203 至204頁),則在相對人譽仟世公司已無實際經營業務之情 況下,本院認本件應無徒增當事人勞費,另為相對人譽仟世 公司選任臨時管理人之必要。再依相對人明泰公司於原審提 出之聲請意旨及於本件抗告程序中陳述之內容:其為相對人 譽仟世公司聲請選任臨時管理人之目的,無非係為對相對人 譽仟世公司提起訴訟請求返還押租金以解決雙方租賃爭議, 暨處理訴訟後之強制執行或和解等事宜之便利考量,要與相 對人譽仟世公司業務停頓致影響股東權益及國內經濟秩序等 事由無涉,而相對人明泰公司倘認有對相對人譽仟世公司提 起訴訟之必要,則聲請法院為相對人譽仟世公司選任特別代 理人已足資解決(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2項規定,且上開規 定,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規定,於強制執行程序準用之 )。是相對人明泰公司據此聲請為相對人譽仟世公司選任臨 時管理人,核與公司法第208條之1第1項規定之要件不符, 難認有據。從而,相對人譽仟世公司既無公司法第208條之1 所定應選任臨時管理人之情事,原裁定逕准許相對人明泰公 司選任臨時管理人之聲請,於法尚有未合,抗告意旨指摘原 裁定不當,求予廢棄改判,其理由雖有未恰,仍應由本院廢 棄原裁定,更為裁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 條第2項,民事訴訟法第492條、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林南薰                   法 官  林哲瑜                   法 官  潘韋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抗 告,應無收受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陳佩瑩

2025-02-14

SCDV-113-抗-71-20250214-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字第2號 聲 請 人 田家昌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千山木業股份有限公司間聲請選任臨時管理 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補繳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 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按因非財產權關係為聲請者,徵收費用新臺幣(下同)1,00 0元。第13條、第14條、第15條及第17條規定之費用,關係 人未預納者,法院應限期命其預納;逾期仍不預納者,應駁 回其聲請或抗告。非訟事件法第14條第1項、第26條第1項分 別定有明文。次按非訟事件程序費用依非訟事件法第13條、 第14條第1項、第15條、第17條原定額數,加徵5/10。臺灣 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 標準第5條亦有明文。 二、查聲請人聲請為相對人千山木業股份有限公司選任臨時管理 人,未據預納費用,爰定期命聲請人依主文所示內容預納, 逾期仍不預納,即駁回其聲請。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楊子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洪郁筑

2025-02-13

SCDV-114-司-2-202502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字第16號 聲 請 人 臺北市稅捐稽徵處 法定代理人 倪永祖 温雅珍(臺北市稅捐稽徵處中山分處承辦人) 上列聲請人聲請為鏡閎事業有限公司選任臨時管理人事件,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鏡閎事業有限公司滯欠臺北市民國11 2年、113年使用牌照稅,共計新臺幣3萬1,941元。因該公司 唯一董事高鏡閎已於113年1月20日死亡,該公司已無董事, 且高鏡閎之繼承人均已拋棄繼承,經本院以113年度司繼字 第296號、113年度司繼字第574號、113年度司繼字第1648號 、113年度司繼字第1760號准予拋棄繼承備查在案。今為保 障稅捐稽徵,爰依公司法第108條第4項準用同法第208條之1 規定,以利害關係人身分聲請准予選任相對人之臨時管理人 等語。 二、按解散之公司除因合併、分割或破產而解散外,應行清算, 為公司法第24條所明文規定。次按「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 職權,致公司有受損害之虞時,法院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 之聲請,得選任一人以上之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 會之職權。但不得為不利於公司之行為。」固為公司法第20 8條之1第1項所明文規定,且該規定依同法第108條之規定, 於有限公司董事準用之。惟揆諸公司法第208條之1規定之立 法理由為「按公司因董事死亡、辭職或當然解任,致董事會 無法召開行使職權;或董事全體或大部分均遭法院假處分不 能行使職權,甚或未遭假處分執行之剩餘董事消極地不行使 職權,致公司業務停頓,影響股東權益及國內經濟秩序,增 訂本條,俾符實際。」,故上開選任臨時管理人之規定,係 在公司並無解散及應行清算之情形,為維繫公司之正常經營 之情形始有適用,倘公司已遭命令解散時,依公司法第24條 規定即應進入清算程序,由清算人了結現務,當無適用公司 法第208條之1規定之餘地,亦即此時已無選任臨時管理人之 必要。 三、經查,相對人鏡閎事業有限公司因有開始營業後自行停業6 個月以上之情事,經臺北市商業處以114年1月23日北市商二 字第11430011500號函,依公司法第10條第2款規定予以命令 解散,有臺北市商業處函及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 務之相對人公司基本資料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53、55頁) 。揆諸前開說明,相對人既經命令解散,依公司法第24條規 定即應進入清算程序,由清算人為相對人執行清算事務,自 無依公司法第208條之1規定選任臨時管理人之必要。從而, 聲請人聲請本院為相對人選任臨時管理人,核與公司法第20 8條之1選任臨時管理人規定之立法目的及要件均有未合,無 從准許,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林春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廖昱侖

2025-02-12

TPDV-114-司-16-20250212-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字第82號 聲 請 人 李文和 李盛泰 共 同 代 理 人 李漢鑫律師 相 對 人 唯聖建設有限公司 臨時管理人 胡志達會計師 關 係 人 李昇鴻 代 理 人 陳孟彥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就相對人唯聖建設有限公司選任臨時管理人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胡志達(身份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會計師為相對人唯 聖建設有限公司(統一編號:00000000)之臨時管理人。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唯聖建設有限公司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㈠聲請人李文和(下稱逕其名)原為相對人 董事,卻遭關係人李昇鴻(下稱逕稱其名)偽造民國111年1 月6日股東同意書改推自己為董事,向新北市政府辦理變更 登記,再持偽造111年2月18日及112年3月20日股東同意書, 向新北市政府辦理股東出資額轉讓及章程變更登記,致李文 和喪失相對人董事身分及全部出資額,嗣李文和向本院對李 昇鴻提起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等訴訟,經本院113年訴 字第1189號判決認定李文和與相對人間董事委任關係存在( 尚未確定),另聲請人李盛泰(下逕稱其名,與李文和合稱 聲請人)自相對人創設迄今均為相對人股東,是聲請人均為 相對人之利害關係人。㈡李文和為免相對人現行登記之唯一 董事李昇鴻繼續僭行職權,侵害相對人之財產及股東權益, 遂依法聲請定暫時狀態之處分,經本院以113年度全字第214 號民事裁定禁止李昇鴻於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189號確認董 事委任關係不存在等事件之裁判確定前,行使相對人之董事 職權,並經本院核發113年度司執全壯字第524號執行命令執 行在案。惟相對人係經營住宅及大樓開發租售業,迄今仍持 續藉由出租不動產收取租金營利,而相對人與第三人間租賃 關係最近分別於113年10月31日 11月4日屆至,因相對人現 行登記之唯一董事李昇鴻已不得行使相對人之董事職權,無 董事得以代表公司簽訂新租約,致相對人與承租人間之租賃 權利義務關係晦暗不明,嚴重影響相對人權益,且目前無人 得自相對人公司帳戶提款支付員工薪資及支應相對人日常開 銷,實有選任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職權之必要,以維相對人 公司業務之正常營運,爰依公司法第108條第4項、第208條 之1第1項前段之規定,聲請為相對人選任臨時管理人等語。   二、按有限公司係由一人以上股東所組織,就其出資額為限,對 公司負其責任之公司;而有限公司應至少置董事一人執行業 務並代表公司,公司法第2條第1項第2款、第108條第1項前 段分別定有明文。次按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司 有受損害之虞時,法院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得選 任一人以上之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之職權。但 不得為不利於公司之行為,公司法第208條之1第1項定有明 文,且依同法108條第4項規定於有限公司準用之。參酌公司 法第208條之1第1項立法理由,係為防免公司因董事死亡、 辭職或當然解任,致董事會無法召開行使職權;或董事全體 或大部分均遭法院假處分不能行使職權,甚或未遭假處分執 行之剩餘董事消極地不行使職權,致公司業務停頓,影響股 東權益及國內經濟秩序。是公司法選任臨時管理人之規定, 於公司董事因事實(死亡)或法律(辭職或當然解任)之因 素致無法召開董事會,或公司董事全體或大部分遭假處分不 能行使職權,而剩餘董事消極不行使職權等影響公司業務運 作嚴重,且該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復致公司業務停頓 而受有損害之虞,影響股東權益或國內經濟秩序時,即符合 選任臨時管理人之要件。又公司或法人臨時管理人之選任, 係以保障公司或法人不因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抑或 全部董事均無法行使職權而有遭受損害之虞所由設,其選任 自應以公司或法人之最佳利益為考量(最高法院93年度台抗 字第477號裁定意旨參照)。經查:  ㈠聲請人前開聲請事由,業據提出相對人公司變更登記表、本 院113年度訴字第1189號民事判決、本院113年度全字第214 號民事裁定、本院113年度司執全壯字第524號執行命令、相 對人與第三人間之租賃契約等件影本為證,經核無訛,足見 相對人確已無董事代表公司執行職務,而無法及時處理與承 租人間之租賃契約相關問題,此應將使相對人受有損害,故 聲請人本於利害關係人之身分,聲請為相對人選任臨時管理 人,以續行公司業務,核與公司法第208條之1所定選任臨時 管理人之要件尚屬相符。  ㈡關於臨時管理人之人選,為期所選任之臨時管理人能圓滿達 成臨時管理人職權之行使,及符合客觀、公正、專業等原則 ,是本件宜選任會計師等外部人員擔任相對人之臨時管理人 。茲審酌胡志達會計師現職為昀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 計師,曾擔任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經理,並同意擔任相對人 之臨時管理人一職,有其履歷資料及同意書在卷可稽(見本 院卷第71、73頁),本院認以其學識經歷,足堪勝任相對人 之臨時管理人職責,且應能本於專業知識維護相對人權益, 爰選任其為相對人之臨時管理人。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183條、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   訴訟法第78條,第95條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古秋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劉馥瑄

2025-02-12

PCDV-113-司-82-20250212-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82號 抗 告 人 鄭清吉 相 對 人 三福立機械工業有限公司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選任臨時管理人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6 月14日本院113年度司字第24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   相對人之代表人為已故之鄭清波,而其繼承人鄭博文雖曾於 113年5月18日寄發存證信函通知抗告人等股東開會,惟因鄭 博文非相對人股東,且開會地點係在其個人營業場所,因其 先前有攻擊毆打抗告人及其他股東之行為,故抗告人連同股 東鄭清河、鄭麗美表示不認同鄭博文之股東會召開之通知, 且實際上113年5月25日未召開任何會議。又抗告人於113年8 月20日邀請相對人所有股東召開股東會,惟仍僅少數股東出 席。是相對人股東間之聯繫及情感早已分裂,無法順利召開 股東會選出新的負責人,以致抗告人與其餘股東均無法得知 相對人公司之營運狀況及收入支出去向,若選任抗告人擔任 臨時管理人,則能將相對人多年來的租金收入透明化,並日 後於扣除公司營運成本及相關稅費後,得將收入均分公司所 有股東,爰請撤銷原裁定並准予抗告人擔任相對人之臨時管 理人等語。並聲明:㈠原裁定廢棄。㈡請准選任抗告人為相對 人之臨時管理人。 二、按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司有受損害之虞時,法 院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得選任1人以上之臨時管 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之職權,公司法第208條之1第1 項定有明文。董事請假或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時,指定股東1 人代理之;未指定代理人者,由股東間互推1人代理之;第2 08條之1規定,於董事準用之,同法第108條第2、4項亦有明 文。上述選任臨時管理人規定,係為免公司因董事死亡、辭 職或當然解任,致董事會無法召開行使職權;或董事全體或 大部分均遭法院假處分不能行使職權,甚或未遭假處分執行 之剩餘董事消極地不行使職權,致公司業務停頓,影響股東 權益及國內經濟秩序(立法理由參照)。故有限公司之董事 因故不能行使職權且未指定股東1人代理,因而有致公司業 務停頓、受有損害之虞時,應先由股東間互推股東1人代理 ,如無法互推者,始有選任臨時管理人規定之適用。又選任 臨時管理人事件,依非訟事件法第183條第1、2項規定,應 由聲請人釋明其事由。次按公司法第108條第2項所定股東間 互推一人代理有限公司之表決權如何行使,公司法並無相關 規定,參酌民法第52條第1項「總會決議,除本法有特別規 定外,以出席社員過半數決之」規定,公司法就互推一人方 式既無特別規定,則由股東依普通決議行之,亦即由不能執 行職務董事以外股東表決權過半數之同意互推即可。 三、經查:  ㈠相對人於82年4月10日經新北市政府核准設立,資本總額為新 臺幣(下同)500萬元,唯一董事為鄭清波,股東為抗告人、 鄭清河、鄭昭美、鄭麗美、鄭博軒及鄭雅文之事實,有相對 人公司變更登記表、經濟部商工登記公司資料查詢在卷可稽 (見原裁定卷第25頁、第31至33頁),堪認抗告人為屬公司 法第108 條第4項準用同法第208 條之1 第1 項規定所指之 利害關係人,至為明確。  ㈡再相對人之唯一董事鄭清波固已過世,然其法定繼承人理繼 承登記後,與相對人之其餘股東及抗告人,得依公司法第10 8條第1項之規定另行選任1人為董事,難認有何選任臨時管 理人之必要。抗告人雖主張相對人其餘股東情感早已分裂無 法推舉之代表人等語,固據其提出存證信函及臨時股東會會 議記錄等件為證。然該次股東會議無從合法選任相對人公司 之董事應僅為暫時之狀態,抗告人亦未提出事證釋明相對人 公司有何互推1人擔任董事之困難,則應認法律所規定使公 司依自治之法理選出董事之機制,並非無法繼續進行,況依 公司自治法理,本應由相對人先行依公司法第108條規定另 行選任繼任董事,或由全體股東互推一人代理董事職務,召 集方法及表決方法並無明文,以舉手表決、書面或其他適當 方式為之,均無不可;且公司股東間如何彼此溝通、協調之 事宜,與公司執行機關因事實上或法律上之原因而無法運作 之情形有別,尚非屬法院得介入為相對人選任臨時管理人之 事由。故依前開說明,相對人公司之其餘股東既得依公司法 第108條第2項、民法第52條第1項之規定,以普通決議互推1 人代理董事執行職務,自無選任臨時管理人之必要。  ㈢抗告人另稱相對人自100年5月起將相對人名下一處房地出租 他人,然該處房地現堆滿易燃雜物,恐有失火危險且訴外人 鄭博文曾於上開房地施用毒品遭判處罪刑確定,固據其提出 租賃契約、該處房地之照片為證。然查,誠如前述,需相對 人公司有急切需董事處理之具體事項,因董事不能行使職權 致公司業務停頓而有受損害之虞,影響股東權益或國內經濟 秩序時,始有選任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職權之必要,而抗告 人聲請之目的僅泛稱相對人公司尚有其他資產出租他人情事 ,難認抗告人業已釋明究竟有何影響股東權益或國內經濟秩 序之情事,並無為維繫相對人公司正常經營而有選任臨時管 理人之必要。  ㈣末以,臨時管理人自係指公司有急切需要董事親自處理之具 體事項,因董事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司有受損害之虞 時,始有選任臨時管理人代為行使董事職權之必要,尚非常 態性取代董事會之功能。故而倘有其他法律上之救濟途徑或 處理方式,即應限縮本條規定之適用,絕非以法院之意思取 代公司治理原則,抗告人既未提出事證證明究竟有何相對人 將受急迫危害之情形,抗告人之聲請,實與公司法規定選任 臨時管理人之要件不符。 五、從而,抗告人聲請選任相對人公司臨時管理人,與法定要件 不符,原裁定駁回抗告人之聲請,核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 原裁定不當而請求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 法 官 許瑞東                     法 官 黃信滿                    法 官 陳幽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僅得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提起再抗告。如提起再抗 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告 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李奇翰

2025-02-07

PCDV-113-抗-182-20250207-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42號 聲 請 人 章立欣 上列聲請人聲請為相對人德德實業有限公司選任臨時管理人事件 ,未據聲請人繳納聲請費。查本件為非訟事件,應徵聲請費用新 臺幣1500元。茲依非訟事件法第26條第1項規定,限聲請人於本 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黃信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吳佳玲

2025-02-05

PCDV-114-補-242-20250205-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選派檢查人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字第27號 聲 請 人 曾金城 相 對 人 順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趙章如 訴訟代理人 王維毅律師 黃鈞鑣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派檢查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為聲請人父親曾順看於民國61年間獨資創立,曾因聲請人胞兄曾南國私自挪用相對人資金,致相對人差點破產,故自民國80年後,公司業務均交由聲請人處理執行。曾順看於91年中風後,聲請人除長期負擔照顧父親之責任外,又因曾南國對父母施暴以逼迫母親曾林月讓出相對人公司董事長之位,聲請人先是與曾南國協議,使曾南國取得父親名下的兩間房產,又支付薪資予實際上並未在相對人工作的曾南國,並支持曾南國的妻子擔任相對人之監察人,以求父母得以度過安穩的老年生活。詎料,曾南國仍不知足,嗣後又因缺錢而對時任相對人之董事長蘇宥嘉提告,且在父母親相繼過世後,私擅出售父親建立的祖厝,並於父親墳墓坐落之土地設定抵押,企圖將土地出售給殯葬業者,董事長蘇宥嘉遂不再支付「薪資」予未實際任職於相對人公司之曾南國。曾南國為繼續自相對人謀取利益,遂向本院聲請選任趙章如會計師為相對人公司之臨時管理人。趙章如經選任為臨時管理人後,以相對人向來均以「薪資」之名義將公司的租金收入平均分派給兩房(即曾南國、聲請人兩家)之股東,曾南國於108年9月至109年6月間未領取「薪資」為理由,於110年間自公司租金收入當中撥付3,465,000元給曾南國。然而,除上述110年度之「薪資」支出外,相對人111年度損益及稅額計算表、112年度綜合損益表列載之薪資支出均多達三、四百萬餘元,該等款項之金額顯已遠遠超出臨時管理人趙章如宣稱應補分配予曾南國的「未領薪資」。此外,相對人於110年至112年間僅雇有一名全職工廠管理員及一名臨時清潔人員,該二名員工之每年薪資合計不超過60萬元,則上述報表所列之薪資支出顯屬不實。針對上情,聲請人屢次於股東會請求臨時管理人趙章如提供齊全的財務報表給股東,供股東查核。但臨時管理人僅提供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並以「股東無權利查核報表」、「臨時管理人無製作查核報告書」等說詞,混淆視聽,規避其應實質上執行董事業務,編制現金流量表、業主權益變動表、累積盈虧變動表、盈虧撥補表等各款報表之義務,亦對於聲請人請其說明公司的財務報表的要求置之不理。相對人於110年至112年間僅雇有一名全職工廠管理員及一名臨時清潔人員,依臨時管理人製作之損益及稅額計算表顯示,相對人不僅薪資支出金額遠超出聘僱上述人員須支付之薪資,尚有其他應付款高達四百多萬元。聲請人及其他股東全然不知上述薪資、債務的由來,遂對臨時管理人趙章如是否趁職務之便,虛編預算、捏造不實支出、圖利特定股東曾南國、可能繼續掏空公司,產生質疑。綜上所陳,臨時管理人有不實增加債務、勾結特定股東掏空相對人公司資產的疑慮,又迴避股東會的查核與監督,致股東的利益受有損害,實有選派檢查人之必要等語。並聲明:聲請選派檢查人檢查相對人如附表所示之資料(下稱系爭資料)。 二、相對人陳述意見略以:聲請人先前已以大略相同之理由聲請為伊選派檢查人,經本院111年度司字第67號等裁定駁回,恐有濫用司法資源及干擾公司營運之嫌。又相對人目前由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職權,且聲請人業曾檢具理由聲請解任臨時管理人,已足監督臨時管理人,依前開說明,應無必要選派檢查人檢查系爭資料。相對人目前並未選任董事組成董事會,亦無監察人,因此並無董事可製作營業報告書、財務報表、盈餘分派表與股東會查核,係因臨時管理人營業報告書、財務報表、盈餘分派表與股東會查核,係因臨時管理人趙章如表,恐遭未出席之另一派股東質疑,惟其仍有確實製作帳本,並願意提供相關會計資料給聲請人閱覽。再者,伊因無監察人,無法分配盈餘,是歷年來均將出租廠房所得之租金,以薪資名義,平均分派給股東,趙章如僅是遵守上開慣例,並無編列不實薪資之情。故趙章如無刻意違法不提供財務報表,或捏造不實債務,亦無拒絕提供資料,本件即無選派檢查人之必要等語。 三、按繼續6個月以上,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一以上之股東,得檢附理由、事證及說明其必要性,聲請法院選派檢查人,於必要範圍內,檢查公司業務帳目、財產情形、特定事項、特定交易文件及紀錄,公司法第245條第1項定有明文。參照是項規定係於107年11月1日修正施行,修法理由為「為強化公司治理、投資人保護機制及提高股東蒐集不法證據與關係人交易利益輸送蒐證之能力,爰修正第1項,擴大檢查人檢查客體之範圍及於公司內部特定文件。所謂特定事項、特定交易文件及紀錄,例如關係人交易及其文件紀錄等。另參酌證券交易法第38條之1第2項立法例,股東聲請法院選派檢查人時,須檢附理由、事證及說明其必要性,以避免浮濫」等語,可知具備法定要件之少數股東得依該條項規定聲請選派檢查人之目的,乃為強化股東保護機制及提高其蒐集如關係人交易利益輸送等不法證據之能力,藉由與董監事無關之檢查人,於必要範圍內,檢查公司業務帳目、財產情形、特定事項、特定交易文件及紀錄,補強監察人監督之不足,以保障股東之權益。 四、本院之判斷:  ㈠相對人已發行股份總數為2,000股,而聲請人業繼續6個月以上持有相對人股份300股乙節,為相對人所不爭執,是聲請人既符合公司法第245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參酌上開說明,其自得檢附理由、事證及說明其必要性,聲請法院選派檢查人,於必要範圍內,檢查公司業務帳目、財產情形、特定事項、特定交易文件及紀錄,合先敘明。  ㈡按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司有受損害之虞時,法院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得選任一人以上之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之職權。但不得為不利於公司之行為,公司法第208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觀諸其立法理由為:「公司因董事死亡、辭職或當然解任,致董事會無法召開行使職權;或董事全體或大部分均遭法院假處分不能行使職權,甚或未遭假處分執行之剩餘董事消極地不行使職權,致公司業務停頓,影響股東權益及國內經濟秩序,增訂本條,俾符實際」,足見臨時管理人本質上係屬過渡階段之措施,其選任與解任係屬法院職權,於股份有限公司之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司有受損害之虞時,由法院依聲請選任以暫代董事會及董事長行使職權。又觀諸前述選派檢查人之立法目的,乃在補公司常設監督機關之不足,蓋監察人或審計委員會成員因與董事相處日久,或係基於大股東董事之支持方得以當選取得監督職位,而在監督董事執行業務時恐未能善盡職責維護全體股東利益,以致公司或小股東權益有受損之虞。則於法院為公司選任臨時管理人之情況下,臨時管理人乃為過渡階段之措施,受法院監督暫代董事會及董事長行使職權,並無前述需另選任與董監事無關之檢查人,補公司常設監督機關不足之情況,況臨時管理人於公司有繼續經營之可能時,應以為公司選出新董事為最重要之任務,待公司選出新董事後,自應功成身退,而於新董事選出前,其近似看守性質,理論上不應為公司做出調整組織或其他重大變動之決定,且利害關係人本得於臨時管理人有不利於公司之行為時,聲請解任臨時管理人,是應無必要在此情況下選派檢查人。  ㈢本院前因訴外人曾南國之聲請,以108年度司字第39號裁定選任趙章如會計師為相對人之臨時管理人,並以109年度抗字第16號裁定駁回聲請人所提抗告,再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以109年度非抗字第10號裁定駁回聲請人所提之再抗告而確定,有上開民事裁定可稽。又聲請人前以趙章如違反公司法、侵害股東權益為由聲請解任其臨時管理人職務,經本院分別以110年度司字第44號、111年度抗字第6號駁回其聲請而確定,復訴外人曾千綺、曾頌文業以與本件聲請意旨相同之理由,聲請本院解任臨時管理人,經本院以111年度司字第61、17號裁定駁回;又聲請人、曾頌文、曾千綺再以與本件聲請意旨類似之理由,聲請本院解任臨時管理人,經本院以111年度司字第37號裁定駁回等情,有上開民事裁定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45至240頁)。是相對人目前由趙章如擔任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職權,且聲請人既曾向法院提起解任臨時管理人訴訟,已足監督趙章如克盡臨時管理人之職。是依前開說明,本件無選派檢查人之必要。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聲請選派檢查人檢查相對人如附表所示資料,非有理由,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韓靜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 記 官 陳冠廷 附表: 編號 聲請檢查之範圍 1 109、110、111、112年度財務報表 2 會計傳票與憑證 3 銷售統一發票存根 4 高雄市第三信用合作社存摺往來明細表 5 第一商業銀行存摺往來明細表 6 營業人銷售額與稅額申報書 7 各類給付(收益)扣繳稅額、可扣抵稅額與申報金額調節表 8 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申報書、股利憑單申報書 9 薪資、伙食費、各節獎金印領清冊 10 薪資所得扣繳稅額繳款書 11 股東常會會議事錄 12 租賃(重要約定事項)契約書 13 財產目錄 14 統一發票報繳金額調節表 15 商品、原物料與製成品之相關明細表 16 帳列進貨退出折讓及銷貨退回折讓之調節表、明細表 17 出售資產明細損益資料

2025-02-03

KSDV-113-司-27-20250203-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字第47號 聲 請 人 林增埕 相 對 人 太谷宇宙生命能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相對人太谷宇宙生命能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臨時管理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選任蔡建賢律師為相對人太谷宇宙生命能量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之臨時管理人。 二、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股東,相對人之董、監事 任期已於民國112年6月16日屆滿,前由高雄市政府發函限期 完成改選,然相對人猶逾期未遵行辦理,嗣經高雄市政府以 113年10月17日高市府經商公字第11354006900號函令相對人 全體董、監事職務於113年9月24日起當然解任,故相對人現 已無董事會及代表人行使職權。又相對人現已無董事、董事 會,為免相對人之營運及權益受損,故有選任臨時管理人執 行公司董事長及董事會職務,而恢復營業之必要,爰依公司 法第208條之1、非訟事件法第65條規定,聲請選任臨時管理 人等語。 二、按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司有受損害之虞時,法 院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得選任一人以上之臨時管 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之職權,公司法第208條之1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揆其立法意旨,係指公司因董事死亡、辭 職或當然解任,致董事會無法召開行使職權;或董事全體或 大部分均遭法院假處分不能行使職權,甚或未遭假處分之剩 餘董事消極地不行使職權,致公司業務停頓,影響股東權益 及國內經濟秩序,增訂本條,俾符實際,是公司法選任臨時 管理人之規定,於公司董事因事實(死亡)或法律(辭職或 當然解任)之因素致無法召開董事會,或公司董事全體或大 部分遭假處分不能行使職權,而剩餘董事消極不行使職權等 影響公司業務運作嚴重,且該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復 致公司業務停頓而受有損害之虞,影響股東權益或國內經濟 秩序時,即符合選任臨時管理人之要件。 三、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主張伊為相對人之股東,相對人之董、監事任期   已於112年6月16日屆滿,前由高雄市政府發函限期改選,猶 逾期未遵行辦理,故遭高雄市政府以113年10月17日高市府 經商公字第11354006900號函令相對人全體董、監事職務於1 13年9月24日起當然解任,是該公司現已無董事會及代表人 行使職權等情,有公司基本資料、高雄市政府113年6月12日 高市府經商公字第11352207500號函、高雄市政府113年10月 17日高市府經商公字第11354006900號函、高雄市政府113年 12月23日高市府經商公字第11354998300號函暨所附太谷宇 宙生命能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變更登記表、股東名冊( 見本院卷第9-17頁、第41-51頁),堪認聲請人主張與事實 相符。又相對人為避免相對人業務有停頓之虞,應認有選任 臨時管理人之必要。據上,聲請人聲請為相對人選任臨時管 理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㈡本院審酌蔡建賢律師具律師之執業資格,為社團法人高雄律 師公會願意擔任臨時管理人名冊中之一員(見本院卷第25-3 0頁),依其學經歷,堪認其應具相當專業能力處理公司事 務;且其亦表示願意擔任相對人之臨時管理人,有本院電話 紀錄1份附卷可憑,應堪勝任本件相對人之臨時管理人職責 。爰選任蔡建賢律師為相對人之臨時管理人。 四、依公司法第208條之1,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 法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林綉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張傑琦

2025-01-24

KSDV-113-司-47-20250124-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字第6號 聲 請 人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曉 代 理 人 陳鑫泉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新世紀能源服務有限公司間請求選任臨時管 理人事件,未據繳納非訟事件程序費用。本件係因非財產權關係 而為聲請,依非訟事件法第14條第1項及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 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數額標準第5條之規定,應 徵收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茲依非訟事件法第26條第1項規定 ,限聲請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 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巫淑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吳克雯

2025-01-23

TCDV-114-司-6-20250123-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變更登記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2年度訴字第47號 民國113年10月17日辯論終結 原 告 林志鴻 訴訟代理人 利美利 律師 詹振寧 律師 被 告 高雄市政府 代 表 人 陳其邁 訴訟代理人 林志憲 林佳吟 參 加 人 建青企業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陳韋樵 訴訟代理人 蔡桓文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變更登記事件,原告不服經濟部中華民國111年12 月15日經訴字第11106309470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本院 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爭訟概要:   參加人於民國111年8月15日檢具公司變更登記申請書、股東 同意書及變更登記表等文件,向被告申請增資新臺幣(下同) 1千萬元、置遺產戶、選任臨時管理人、修正章程等事項之 變更登記(下稱系爭申請)。經被告審查後,認參加人申請符 合規定,遂以111年8月26日高市府經商公字第00000000000 號函(下稱原處分)准予變更登記。原告為參加人之股東,不 服原處分而提起訴願,經遭駁回,原告仍不服,於是提起本 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起訴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1.被告作成原處分前未盡是否合法送達之形式審查義務: ⑴參加人係於111年5月30日召開股東會並決議增資,惟參加人 於本件申請案,卻稱於111年6月6日寄email信件予原告,程 序上即不合法;且該email附件之參加人增資股東同意書(下 稱股東同意書)係空白,原告無法得知「同意認增之股東, 應於111年6月15日前填妥同意書並親自簽名後送交予公司, 以完成認增程序」。另參加人主張曾於111年6月6日以國際 快捷郵件寄送股東同意書至原告德國地址乙節,實則該國際 快捷郵件因收件人錯誤,原告無從收受,此由參加人無法提 出合法送達原告之回執可證。又原告居住德國,於110年12 月22日即委託昱誠聯合律師事務所(下稱原告律師)發函(下 稱110年12月22日函)告知參加人所有股東及臨時管理人陳韋 樵律師,並指定利美利律師之電郵信箱「michelleli100000 00ail.com」及事務所地址「○○市○○區○○○路000號00樓之3」 作為通知原告之送達方法,並於函文中明確表示「未來所有 相關訊息請勿寄至本人臺灣戶籍地址、勿發文至本人電郵及 郵寄德國居所」。則參加人主張於111年6月6日以普通掛號 寄送股東同意書至原告臺灣戶籍地址,不生送達效力。被告 未查明上情,遽認參加人已告知原告增資之相關程序云云, 顯有違誤。 ⑵退步言之,縱使原告能收到111年6月6日以國際快捷郵件方式 寄送之股東同意書,亦應自原告收到後再以國際快捷郵件方 式寄回臺灣,應加計歐洲在途期間44天,始能判斷原告是否 同意增資,斷無可能於111年6月15日前寄達參加人,被告未 明上情,徒以參加人股東同意書所記載之6月15日為基準日 ,逕認原告為不同意增資股東,視為同意修改章程云云,顯 未盡形式審查義務。  2.參加人故意不告知原告應將增資股款匯入參加人之銀行帳號 ,令原告無法繳納增資股款,而將原告排除於增資之列,以 遂行其稀釋原告股份之意圖。原告於111年7月18日始收受股 東同意書,已表明同意增資,然原處分逕認原告未踐行認增 程序,而為不同意增資股東,視為同意修改章程云云,顯未 盡形式審查義務,亦有違誤。 3.被告未察參加人於111年5月30日召開之股東會(下稱系爭股 東會)召集有重大瑕疵,未盡形式審查義務:本件查無參加 人於111年5月30日股東會前寄出參加人開會通知書之書面, 無從確認參加人曾合法通知股東會議議案內容。原告為參加 人之股東,然迄今未收受任何股東會開會通知。 4.被告以111年7月4日高市府經商公字第00000000000號函(下 稱111年7月4日函)通知參加人補正事項中包括是否踐行通知 股東即原告增資事宜,足認參加人對原告是否合法送達,為 被告形式審查事項之一。又參加人前次申請增資登記時,因 提出之7份增資股東同意書記載均係於111年6月15日前(含 當天)取得,嗣發現其中有3份係在111年6月15日之後出具 ,參加人遂於111年8月9日撤回上開申請。參加人嗣於本件 申請時提出之文件中,關於111年6月15日增資決議及股東同 意書不生增資效力,已如前述,關於111年8月11日之增資股 東同意書及111年8月11日公司修正章程案,參加人均未再通 知原告,致原告遭被告認定為不同意增資之股東,而依法視 為同意修改章程,明顯侵害原告權益。另參加人提出111年8 月11日增資股東同意書,其內所載之增資基準日仍為111年6 月15日,於逾越增資基準日後始行同意之增資決議,依法無 效,從形式上觀之,被告即應駁回參加人變更登記申請案。 ㈡聲明︰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1.參照原告律師111年6月1日111利律字第0601號函可知原告對 於參加人即將辦理增資一事,應有所認知。另依原告律師11 1年7月11日111利律字第0711號函,可推知原告委託利美利 律師參與參加人增資討論,並已收訖參加人之電子郵件通知 。 2.按有限公司股東聯絡地址(聯絡方式)如有變更,股東應負 有主動通知公司之義務,並由公司記載於股東名簿,以利公 司聯繫股東討論公司運作。本案依參加人(臨時管理人:陳 韋樵)111年8月15日說明,參加人已依原告留存於參加人之 電子信箱、德國住址、國內戶籍地址寄送相關文件,形式上 應已保障原告認增(資)之權益。 3.原告爭執參加人無股東會議紀錄、增資計畫及其法律上理由 ,拒絕配合參加人認增程序,及參加人以111年6月15日前填 妥同意書並親自簽名後送交予參加人,以完成認增程序等情 事,均係私法人自治事項,非公司登記審查範疇。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參加人陳述要旨︰ ㈠依經濟部96年1月4日經商字第00000000000號函及最高法院96 年6月12日第5次刑事庭會議意旨,參加人雖為有限公司,然 有關公司之通知亦得參考公司法第172條之規定處理,行政 機關對於公司登記事項一貫採取形式審查原則,對於涉及實 體權利之爭議,皆應由法院進行實質審理,故原告主張emai l附件空白、國際快捷郵件收件人錯誤、掛號郵件被退回、 應加計歐洲在途期間44天等等,此均已逾越行政機關之形式 審查權限,而屬實體事項之爭議範圍,自非被告所得審查。 況且,參加人亦已依原告留存之電子郵件信箱、德國、臺灣 之地址寄發股東同意書,且原告亦委託律師寄發律師函對增 資表示意見,故原告有無收受、何時收受、收受後之應對與 否,均非被告形式審查所得深究。 ㈡原告律師110年12月22日函僅係針對參加人110年12月27日股 東大會事項相關資料應寄送之處所,但未表示未來所有訊息 均改至該處所,故參加人依公司變更登記表股東地址「○○市 ○○區○○街00巷0號」通知,自屬合法;何況原告上函並未通 知被告,被告縱依形式審查,亦無從審查。 五、爭點︰被告是否應確認參加人已將股東同意書合法送達予原 告後始可准予參加人變更登記之申請? 六、本院之判斷︰ ㈠前提事實︰   如爭訟概要欄所載之事實,已經兩造分別陳述在卷,並有參 加人變更登記申請書(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卷【下稱經發 局卷】第130頁)、原處分(本院卷第27-28頁)、原告訴願書( 經發局卷第225-235頁)、增資股東同意書(經發局卷第185-1 97頁)、全體股東同意書(經發局卷第199頁)、參加人變更登 記表(經發局卷第205-209頁)、訴願決定書(本院卷第33-40 頁)附卷可稽,堪予認定。 ㈡應適用之法令:  1.公司法  ⑴第102條第1項:「每一股東不問出資多寡,均有1表決權。但 得以章程訂定按出資多寡比例分配表決權。」  ⑵第106條第1項、第4項:「(第1項)公司增資,應經股東表決 權過半數之同意。但股東雖同意增資,仍無按原出資數比例 出資之義務。(第4項)前3項不同意之股東,對章程修正部分 ,視為同意。」  ⑶第113條第1項:「公司變更章程、合併及解散,應經股東表 決權3分之2以上之同意。」  ⑷第387條第1項:「申請本法各項登記之期限、應檢附之文件 與書表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2.公司登記辦法  ⑴第1條:「本辦法依公司法(以下簡稱本法)第387條第1項規 定訂定之。」  ⑵第5條第1項:「本法所規定之各類登記事項及其應檢附之文 件、書表,詳如附表一至附表七。」附表三:「有限公司登 記應附送書表一覽表」有關有限公司辦理「3.修正章程」「 25.增資」之登記事項所應檢附之書表,包括「申請書」「 其他機關核准函影本(無則免送)」「公司章程影本」「股東 同意書影本」「股東身分證明文件影本(新增者)」「設立( 變更)登記表」「會計師資本額查核報告書」等文件。 ㈢被告准予參加人變更登記之處分應屬適法: 1.依上開規定可知,有限公司變更登記,其所檢附之文件、書 表應依公司登記辦法第5條第1項之附表三送被告審查辦理。 經查,參加人向被告提出系爭申請時,業已提出申請書並檢 附公司章程(經發局卷第203頁)及修正條文對照表(同上卷 第151-153頁)、111年6月15日及同年8月11日股東林佩蓉、 林佳蓉、高瑞禹、林孟蓉、林財發、林陳春英及林財興簽名 同意書(同上卷第185-199頁)、公司變更登記表(同上卷 第205-209頁)、委任書(同上卷第133頁)、111年8月11日股 東繳納現金出資額明細表(同上卷第135頁)、資本額變動表( 同上卷第137頁)、參加人公司增加資本額查核報告書(同上 卷第147-149頁)、通知原告證明(同上卷第155-159頁)、設 置股東林信義遺產戶說明書(同上卷第161頁)、除戶資料(同 上卷第181頁)、繼承系統表(同上卷第183頁)、臨時管理人 身分證影本(同上卷第163頁)、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9年度司 字第58號選任臨時管理人之民事裁定及確定證明書(同上卷 第165頁)等文件,經核符合申請增資、選任臨時管理人、修 正章程等變更登記事項應附送書表之規定,則被告據以核准 本件登記之申請,自屬有據。 2.原告雖主張參加人於111年5月30日召開系爭股東會並決議增 資及增資之股東同意書等均未合法送達原告,其程序有瑕疵 云云。惟登記主管機關對於公司設立或變更登記事項之審查 ,係採形式審查方式,公司登記主管機關對於登記之申請, 僅須就公司所提出之申請書件審核,倘申請書件形式均符合 依公司法所定方式,即應准予登記。而所稱形式審查係指由 申請人所提出之法定文件,依其形式記載加以審查,如其記 載並無違反公司法規定且合於法定程式者,登記主管機關即 已盡其審查義務而應准許登記。若原告以參加人未合法通知 而認股東會決議有瑕疵,則應依公司法提起民事訴訟解決之 ,其乃司法救濟審查範圍,並非被告於公司變更登記為形式 審查所應論究事項。況依原告律師111年6月1日111利律字第 0601號函(經發局卷第22頁)之說明二要求參加人提出111年5 月30日完整會議紀錄,足證原告對於參加人開股東會一事, 應有受通知而知悉,否則焉能於股東會議開完後,旋即委任 律師要求提供會議紀錄?又股東同意書部分,參加人已於111 年6月6日下午3:04分寄送於原告電子信箱(同上卷第159頁) 及德國住址,有國際快捷郵件影本(同上卷第157頁)可佐, 足證參加人確已合法通知原告無訛,是原告以被告未查明上 情,顯有違誤云云,委無足採。 七、綜上所述,原告之主張,並無可採。原處分並無違誤,訴願 決定予以維持,亦無不合。原告訴請撤銷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又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聲明陳 述,於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八、結論:原告之訴為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審判長法官 林 彥 君 法官 黃 奕 超 法官 廖 建 彥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一、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 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未表明上訴理由者,逕以裁 定駁回。 二、上訴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 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 三、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 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 2.稅務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 3.專利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 1.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 4.當事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當事人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許琇淳

2025-01-23

KSBA-112-訴-47-20250123-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