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駁回再議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31-40 筆)

聲自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自字第23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黃坤原 (年籍、住所均詳卷) 代 理 人 吳文城律師 陳名献律師 被 告 施景翊 (年籍、住所均詳卷) 選任辯護人 吳惠珍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恐嚇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 署檢察長113年度上聲議字第2314號駁回聲請再議之處分(原不 起訴處分案號: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5564號),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許聲請人得於本裁定確定日起參拾日內提起自訴。   理 由 一、按告訴人不服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駁回處分者,得於接受 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 請准許提起自訴,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 經查,聲請人即告訴人黃坤原(下稱告訴人)前就被告施景 翊恐嚇等案件提起告訴,經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以113年度 偵字第5564號為不起訴處分(下稱原不起訴處分),並於民 國113年11月13日送達於告訴人。告訴人於113年11月20日對 該不起訴處分聲請再議,經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 察長以113年度上聲議字第2314號認再議為無理由而處分駁 回(下稱原駁回再議處分),該駁回處分於113年12月6日送 達告訴人。嗣告訴人委任律師,於113年12月13日向本院聲 請准許提起自訴,有原不起訴處分、原駁回再議處分之處分 書、各處分之送達證書、刑事再議聲請狀暨上載收文章、刑 事准予自訴聲請狀暨上載收文章、委任書在卷可佐,揆諸前 揭規定,本案聲請合於法律上之程式,合先敘明。 二、告訴人原告訴意旨略以:被告與告訴人前係朋友,並合作種 植綠竹筍之事,詎被告種植不利,致告訴人及所經營之弘鑫 農產行銷有限公司受有虧損,告訴人因此要求被告必須賠償 新臺幣(下同)436,187元,而被告先於民國111年4月間, 向不知情之友人黃妙真借款400,000元,並由黃妙真將該款 項持至弘鑫公司位於雲林縣○○市○○里○○路000巷0弄00號4樓 之辦公室內,交付予告訴人。再由被告於同年4月22日交付 不足之36,187元給告訴人(被告所交付之款項下合稱本案款 項)。後被告心有未甘,於112年10月下旬,在永興路1號附 近農路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白色車輛擋住告訴人所駕駛 之農地搬運車後,持木棍下車向告訴人咆哮並威脅要對告訴 人及告訴人家人不利,迫使告訴人下車,而妨害告訴人行使 權利或行無義務之事。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04條之強制、 第305條之恐嚇危害安全罪嫌等語。 三、原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處分意旨略以:告訴人無法具體指 稱實際被害時間,且證人王媛巧與告訴人之指述有所出入, 自難僅以證人王媛巧之證述與告訴人之指述,即認被告涉犯 強制與恐嚇危害安全罪嫌等語。 四、聲請准許自訴意旨略以:本案被告如告訴意旨所載犯行,除 告訴人之指訴外,尚有證人王媛巧之證述作為補強,且證人 王媛巧之證述與告訴人之指述情節大致相符並無出入,可認 被告確有於上開時、地對告訴人為惡害通知並以車輛妨礙告 訴人行動自由之權利,而該當強制罪及恐嚇危害安全罪。原 不起訴處分與原駁回再議處分所稱告訴人指述前後不一與無 法具體指稱被害時間而無法認定為同一事實等語,僅係被告 對於問題所回答之內容,並因時間間隔、情緒等原因而有記 憶不清楚之情形,此情應調查被告、證人王媛巧到庭作證以 釐清等語。 五、按關於准許提起自訴之審查,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之修正 理由二雖指出:「法院裁定准許提起自訴之心證門檻、審查 標準,或其理由記載之繁簡,則委諸實務發展」,未於法條 內明確規定,然觀諸同法第258條之1之修正理由一暨同法第 258條之3之修正理由三,可知裁定准許提起自訴制度仍屬「 對於檢察官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之外部監督機制」,其重點 仍在於審查檢察官之不起訴處分是否正確,以防止檢察官濫 權。而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依偵查所得 之證據,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者,應提起公訴。」此所謂「 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者」,乃檢察官之起訴門檻需有「足夠 之犯罪嫌疑」,並非所謂「有合理可疑」而已,詳言之,乃 依偵查所得事證,被告之犯行若可能獲致有罪判決,具有罪 判決之高度可能,始足當之。基於體系解釋,法院於審查應 否裁定准許提起自訴時,亦應如檢察官決定應否起訴時一般 ,採取相同之心證門檻,以「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為審查 標準。 六、經本院認定准許提起自訴之理由:   被告固坦承有於上開時間、地點向告訴人要求返還之前被告 所給付之本案款項,惟否認有何強制、恐嚇危害安全等犯行 ,辯稱:我剛好經過該處,我只有叫他還我錢,沒有拿棍子 ,也沒有說要對告訴人與告訴人家人不利等語(見偵卷第14 至15頁)。經查:  ㈠被告於上開時間、地點要求告訴人返還本案款項等情,業據 被告於警詢中坦承不諱(見偵卷第14至15頁),核與證人即 告訴人、證人王媛巧之證述情節大致相符(見偵卷第30至31 頁、第52頁),此部分事實,應堪認定。  ㈡本案案發時間、地點可得具體特定  ⒈查告訴人於警詢中證稱:我於112年10月下旬,在永興路1號 附近農路遭被告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白色車輛擋住我駕 駛之農地搬運車後,被告持木棍下車向我咆哮表示要用他的 生命跟我配,並威脅要對我及我的家人不利,右手持棍棒想 打我,迫使我下車等語(見偵卷第30至31頁);又證人王媛 巧於警詢中證稱:我看到被告於112年10月下旬左右,在永 興路1號附近拿著木棍追著告訴人,被告嘴裡唸著三字經及 「林北絕對要給你死」,也有看到被告所駕駛的白色車輛剛 好在告訴人的車前等語(見偵卷第52頁);再被告亦於警詢 中陳稱:我有在112年10月下旬,在永興路1號附近農路,向 告訴人要求返還本案款項等語(見偵卷第14至15頁)。基上 ,告訴人、證人王媛巧、被告於警詢中均表示係於112年10 下旬在永興路1號附近農路被告與告訴人曾碰面並由被告向 告訴人索討本案款項,三者所陳述時間、地點均一致,而非 無法確定本案案件發生之具體時間、地點。  ⒉又告訴人雖於偵查中證稱:於111年10月下旬被告在斗六市永 興路對我罵五字經,並說要讓我死等語(見偵卷第186頁) ,而與上開告訴人、證人王媛巧、被告於警詢中之指述均有 所出入,惟細譯偵查筆錄內容,於偵查中係由檢察官先訊問 告訴人:「111年10月下旬在斗六市永興路施景翊打你?」 告訴人始回答:「那一次他沒有打到我,那一次證人王媛巧 看到,當時他有罵五字經,但是我當時是駕駛農地搬運車, 所以沒有監視器。」等語,可知被告於偵查時對於本案時間 之敘述,係順著檢察官之訊問問題下,接續回答本案發生之 經過,而非主動陳述與先前警詢陳述內容相異之案發時間, 故就告訴人是因記憶不清而無法具體指稱實際被害時間,抑 或係未注意檢察官發問之案發時間有誤而直接就檢察官所訊 問之問題進行回答等節,自屬有疑,尚難謂告訴人無法具體 指稱實際被害時間,且告訴人於警詢與偵查中皆一致表示證 人王媛巧有目睹本案案件發生經過等語(見偵卷第31、166 頁),可認告訴人於警詢與偵查中之陳述皆為同一件事,並 非無法特定本案事實。  ㈢告訴人歷次指述與證人王媛巧證述之主要事實大致相符  ⒈按證據之取捨、證明力之判斷及事實之認定,係屬事實審法 院得自由裁量判斷之職權,此項職權之行使,倘未違背客觀 存在之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亦無明顯濫用裁量權之情事, 即無違法可言。而事實審法院認定事實,非悉以直接證據為 限,其綜合調查所得之各項直接證據及間接證據,本於合理 之推論而為判斷,仍係適法之職權行使。又相異證人或同一 證人,就同一事實之陳述彼此稍有差異,或前後略有出入, 此乃因各人觀察角度、記憶重點不同,或相同證人各次陳述 時,關於細節有無陳述清楚完整,所持描述用語之不同,是 否省略片段情節,甚或紀錄之詳簡有異所致。從而,證人之 供述,前後稍有不符或相互間有所歧異,究竟何者為可採, 事實審法院自得本於經驗法則,斟酌其他事證,以為合理比 較且定其取捨;倘就基本或主要事實之陳述與真實性無礙, 仍得予以採信,非謂一有不符或無關重要之矛盾,即認其全 部陳述為不可信,而全數捨棄不採(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 字第3024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查證人王媛巧於警詢中證稱:我看到被告於112年10月下旬左 右,在永興路1號附近拿著木棍追著告訴人,被告嘴裡唸著 三字經及「林北絕對要給你死」,也有看到被告所駕駛的白 色車輛剛好在告訴人的車前等語(見偵卷第52頁);而告訴 人於警詢中則表示:我於上開時、地遭被告駕駛車牌號碼00 0-0000號白色車輛擋住我駕駛之農地搬運車後,被告持木棍 下車向我咆哮表示要用他的生命跟我配,並威脅要對我及我 的家人不利,右手持棍棒想打我,迫使我下車等語(見偵卷 第30至31頁);再告訴人於偵查中指述:被告當時對我罵五 字經,並說要讓我死等語(見偵卷第186頁)。基上,證人 王媛巧於警詢中之證述內容與告訴人於警詢與偵查中之指述 內容中關於被告與告訴人對話內容雖略有出入,惟三者之內 容之主要部分皆關於:當時被告所駕駛之車輛停放在告訴人 之農用車前,被告手持棍狀物追逐告訴人,並向告訴人表示 不雅文字與對於告訴人生命、身體之惡害通知等言論等節, 三者在主要事實之內容、意義上大致相同,有可能係因告訴 人、證人王媛巧無法精確記憶、時間經過或因描述用語、觀 察角度、記憶重點不同,才導致陳述、記憶並非完全相同。 又證人王媛巧之證述並無特別不可信之情形,尚難逕以此瑕 疵即認告訴人、證人王媛巧之證述完全不可採。  ㈣被告駕駛車輛攔住告訴人駕駛之農用車   查告訴人於警詢中證稱:被告當時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 白色車輛擋住我的車輛去處,迫使我下車等語(見偵卷第30 頁);證人王媛巧於警詢中則證稱:當時被告的白色車(車 牌號碼好像是9789號)剛好在告訴人的農用車前方等語(見 偵卷第52頁)。又本案發生之地點,若一方車輛未靠邊禮讓 而擋在其他車輛前方,則其他車輛難以穿越並通過等情,有 現場照片2張在卷可認(見偵卷第111頁)。基上,證人王媛 巧雖未目睹本案發生之全部經過,惟於證人王媛巧目擊本案 時,已見被告之白色車輛擋在告訴人之農用車前,而與告訴 人之指述相符,可資補強。再本案案發地點若被告駕駛之車 輛擋在告訴人之農用車前,告訴人即難以自由離去,可認被 告有駕車攔住告訴人駕駛之農用車而妨礙告訴人自由離去之 權利,以便向告訴人索討本案款項之高度可能。  ㈤原不起訴處分、原駁回再議處分雖認告訴人無法具體指稱實 際被害時間,又證人王媛巧之證述與告訴人之指述有所出入 ,而無法逕認被告涉犯強制、恐嚇危害安全等犯行,惟告訴 人歷次指述被害時間不同、告訴人歷次指述與證人王媛巧證 述之內容有所出入等情,可能係因告訴人未注意或因時間經 過、記憶方式等原因而導致記憶、描述不一致等情,業如前 述,難認無法特定本案事實,或謂其等證述不可信。  ㈥被告雖表示:我當日只有叫告訴人還錢,沒有拿木棍,也沒 有說要對告訴人與告訴人家人不利,我只是找朋友剛好經過 等語(見偵卷第14至15頁)。惟證人王媛巧既已證述同前, 並與告訴人所指述之情節大致相同,而與被告之供述有所出 入等情,業如前述。又依被告與告訴人之陳述,被告與告訴 人皆係駕車行經本案事發地點,如被告未以攔車之方式要求 告訴人停車以索取本案款項,要如何使告訴人自願停車讓被 告得以追討本案款項乙節,尚有疑慮。又被告亦坦認:於11 3年1月5日亦曾就本案款項與告訴人發生爭執且雙方有互相 傷害等語(見偵卷第13至14頁),則被告既因本案款項而與 告訴人發生爭執,並未尋求和平手段索討本案款項,則被告 本案是否僅單純要求告訴人返還本案款項,而未以強暴、脅 迫手段向告訴人索討本案款項,尚非無疑。  ㈦綜上,足認被告有高度可能基於強制犯意,於112年10月下旬 ,在永興路1號附近農路,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白色車 輛擋住告訴人所駕駛之農地搬運車後,以向告訴人恫嚇加害 告訴人生命、身體之惡害通知,並手持棍棒追趕告訴人,以 此強暴、脅迫方式要求告訴人返還本案款項而行無義務之事 並妨礙告訴人行動自由之權利,而涉犯刑法第304條第1項之 強制罪。 七、按刑法第305條之恐嚇罪,係指單純以將來加害生命、身體 、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於安全者而言 。如對於他人之生命、身體等,以現實之強暴脅迫手段加以 危害要挾,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使權利,應構成刑 法第304條之強制罪,而非同法第305條之恐嚇危害安全罪( 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3309號判決意旨參照)。查被告持 棍棒追趕告訴人,並揚言對告訴人不利,乃以強暴、脅迫手 段危害要挾,使告訴人行返還本案款項等無義務之事,並妨 害告訴人離去之權利,並非單純將來惡害之告知,依上開說 明,乃構成刑法第304條第1項之強制罪而非恐嚇危害安全罪 ,聲請意旨認被告另涉犯恐嚇危害安全罪,尚有誤會。 八、綜上所述,本案被告所為既已涉犯刑法第304條第1項之強制 之犯罪嫌疑,且達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之起訴門檻,故 原不起訴處分暨原駁回再議處分認被告犯罪嫌疑不足,容有 未洽,爰定如主文所示之相當期間,准許聲請人得提起自訴 。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1項、第2項後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潘韋丞                               法 官  黃郁姈                                      法 官  廖宏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書記官  高士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2025-03-31

ULDM-113-聲自-23-20250331-1

單禁沒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違禁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禁沒字第124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子揚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單獨宣告沒 收違禁物(114年度執聲字第42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電子煙壹支沒收銷燬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陳子揚涉嫌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緩起訴處分確定。扣案電子 煙1支屬於違禁物,爰聲請裁定沒收銷燬之等語。 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查獲之第一、 二級毒品…,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銷燬之。」 刑法第40條第2項規定:「違禁物…得單獨宣告沒收。」 三、查被告所涉施用毒品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 111年度毒偵字第3222號為緩起訴處分,經臺灣高等檢察署 於民國112年2月10日以112年度上職議字第1335號駁回再議 而告確定,有上開處分書在卷可查。該緩起訴處分期間已於 114年2月9日屆滿,未經撤銷。惟被告扣案電子煙1支確實沾 染第二級毒品四氫大麻酚成分,有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航空醫 務中心毒品鑑定書附卷足憑,其與毒品難以完全析離,亦無 析離之實益,應認屬第二級毒品,予以沒收銷燬。檢察官之 聲請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 第1項前段,刑法第11條、第40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王沛元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洪紹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PDM-114-單禁沒-124-20250331-1

聲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自字第309號 聲 請 人 皮諾丘電影事業有限公司 代 理 人 蘇家弘律師 被 告 劉楓棋 鄭喨中 上列聲請人即告訴人因被告等背信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檢 察長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13日所為之113年度上聲議字第11873 號駁回再議之處分(原處分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 偵字第12890號),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刑事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狀」所載。 二、由調閱之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2890號、臺灣 高等檢察署113年度上聲議字第11873號全部卷宗可知,檢察 官以依聲請人皮諾丘電影事業有限公司與后花園數位影像製 作有限公司(下稱后花園公司)簽訂之「行銷補助授權合約 書」(下稱本案合約書)等文件,后花園公司係以己名義向 文化部提出補助款之申請,嗣依與聲請人之協議,與聲請人 分配補助款,難認聲請人與后花園公司或被告劉楓棋、鄭喨 中(下統稱被告等)就申請補助款一事,有明確之委任關係 存在,是聲請人與被告等係立於對向而非內部關係,縱被告 等未依本案合約書,亦與背信罪規定之犯罪主體僅限於為他 人處理事務之人為構成要件不合等理由,予以不起訴處分及 駁回再議之聲請。 三、關於准許提起自訴之審查,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修正理由 二雖指出:「法院裁定准許提起自訴之心證門檻、審查標準 ,或其理由記載之繁簡,則委諸實務發展」,未於法條內明 確規定,然觀諸同法第258條之1修正理由一、第258條之3修 正理由三可知,裁定准許提起自訴制度仍屬「對於檢察官不 起訴或緩起訴處分之外部監督機制」,其重點仍在於審查檢 察官之不起訴處分是否正確,以防止檢察官濫權。而刑事訴 訟法第251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依偵查所得之證據,足認 被告有犯罪嫌疑者,應提起公訴。」此所謂「足認被告有犯 罪嫌疑者」,乃檢察官之起訴門檻需有「足夠之犯罪嫌疑」 ,並非所謂「有合理可疑」而已,詳言之,必須依偵查所得 事證,被告之犯行很可能獲致有罪判決,具有罪判決之高度 可能,始足當之。基於體系解釋,法院於審查應否裁定准許 提起自訴時,亦應如檢察官決定應否起訴時一般,採取相同 之心證門檻,而以「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為審查標準,並 審酌聲請人所指摘不利被告之事證是否未經檢察機關詳為調 查或斟酌,或不起訴處分書所載理由有無違背經驗法則、論 理法則及證據法則,決定應否裁定准許提起自訴。 四、本院調查之結果: (一)按刑法第342條規定之背信罪,係以「為他人處理事務,意 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本人之利益,而為違 背其任務之行為,致生損害於本人之財產或其他利益」,為 其構成要件。所謂為他人處理事務,係指受他人委任,而為 其處理事務而言,亦即行為人所處理之事務,必須具有「他 屬性」,如係屬於自己之事務或工作行為,並非為他人處理 事務,自無由構成背信罪。申言之,刑法第342條背信罪之 主體須為他人處理事務之人,即其為他人處理事務,本其對 他人(本人)之內部關係,負有基於一定之注意而處理該本 人事務之法的任務,因之,其為他人處理事務,係基於對內 關係,並非對向關係,是基於誠實義務,並非基於交易上信 義誠實之原則。又背信罪之成立,需以行為人係受本人之委 任為本人處理事務,具有為圖取自己或第三人不法利益或圖 加損害於本人之意思,而為違背其任務之行為者為必要。倘 若本人之利益本並未受何損害,或所受損害具有正當原因, 且行為人自己或第三人所欲獲得之利益乃法律上容許之正當 利益,或僅因處理事務怠於注意,致其事務生不良之影響, 則為處理事務之過失問題,既非故意為違背任務之行為,自 難以背信罪責相繩。 (二)經查,聲請人與被告鄭喨中為負責人之后花園公司簽訂本案 合約書,於該合約書第二條「費用內容」第3項約定:「甲 、乙雙方針對本案實際核銷撥款金額,乙方收到文化部最終 核銷撥款之金額7天內,將所核決金額全數匯至下列甲方指 定帳戶。若應匯款而逾期未匯款,每延遲一日應按應給付分 潤金額0.2%給付遲延利息(延遲利息計算方式:應給付分潤 金額0.2%乘以延遲日數)。」,嗣后花園公司向文化部申請 補助款並經該部核准,該部已結算予該公司,但該公司迄未 匯至上開聲請人指定之帳戶等節,固據被告等供承(見他卷 第78頁)在案,並有本案合約書在卷(見他卷第15頁)可查 。 (三)惟如何難以遽謂被告等與聲請人就申請補助款一事有委任關 係一節,臺北地檢署檢察官、高檢署檢察長均已於不起訴處 分書、駁回再議處分書中詳為推敲論定,其理由一言以蔽之 :經解釋本案合約書之文義,無從得出聲請人有委託被告等 、后花園公司申請補助款之意,既被告等無受託事務,自與 背信罪之要件不符。經核臺北地檢署檢察官、高檢署檢察長 證據採酌判斷,難認有何違背法理情事,既然臺北地檢署檢 察官、高檢署檢察長本其職權認事用法,且無明顯違背經驗 法則、論理法則情事,本院自應予以尊重。 (四)且不論被告等是否受聲請人之託,而為聲請人處理向文化部 申請補助款之事務,后花園公司既已完成上開申請,並取得 文化部之行銷補助,業如前述,被告等自無聲請意旨所稱違 背該受託事務之情。至聲請人所指后花園公司及被告等未於 期限內給付,而違反本合約書第二條第3項約定云云,觀諸 該約定之內容略以:后花園公司應於一定期限內匯款至聲請 人指定帳戶,可知該部分未涉及其一方與文化部或其他第三 人之外部關係,而係規範甲、乙方對彼此權利義務之約定, 則聲請人與后花園公司於該部分約定應係對向關係,難認具 對內關係性質,依上說明,縱后花園公司未依該部分約定辦 理,亦難認該公司、被告等有何違反受託事務而該當背信之 情。 (五)又被告等另提出明細稱:於行銷電影期間,因非可歸責於后 花園公司、被告等之原因,致該公司有額外支出,且聲請人 亦有應付款項未付之情等語(見偵卷第21至31頁);聲請人 則指述而認為:聲請人已與被告等約定按照補助金額之一部 分比例作為后花園公司之報酬,所以申請補助之相關成本自 應由被告等自行負擔等語(見偵卷第19頁),可知聲請人與 被告等就本案合約書費用負擔之解釋各執一詞;另參以聲請 人提出與被告等之LINE對話紀錄內容,其等就申請補助款得 以沖銷之範圍早有意見相左之情(見他卷第23至25頁),則 被告等非無可能係為保全債權而不予匯款,依上說明,尚無 從逕認被告等具為圖取自己或第三人不法利益或圖加損害於 聲請人之意思。 五、綜上所述,依卷內現有證據,尚難認被告等有何聲請人所稱 犯行,原不起訴處分及再議駁回處分所為證據取捨及事實認 定之理由,未違背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之情事,其認事用法 ,並無不當。聲請意旨猶執前詞以原不起訴處分及再議駁回 處分已為論斷之事項,再為爭執、指摘,並求准許提起自訴 ,非有理由,應予駁回。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廖棣儀                    法 官 賴政豪                    法 官 黃文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宇淳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2025-03-31

TPDM-113-聲自-309-20250331-1

單聲沒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聲沒字第50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博緯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案件(113年度偵字第85 號、113年度緩字第735號),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4年度執聲 字第74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醫用一次性隔離衣」伍拾件均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黃博緯因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案件,經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下稱臺中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 偵字第85號為緩起訴處分,於民國113年2月27日確定,於11 4年2月26日緩起訴期滿未經撤銷;本案扣押之50件「醫用一 次性隔離衣」屬醫療器材【扣押於財政部關務署臺中關、主 提單號碼:TZ0000000000E,分提單號碼:QC258356號】, 係未經核准自境外輸入之醫療器材,且係被告所有,爰依刑 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規定,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 為人者,得沒收之;而檢察官依第253條或第253條之1為不 起訴或緩起訴之處分者,對刑法第38條第2項、第3項之物及 第38條之1第1項、第2項之犯罪所得,得單獨聲請法院宣告 沒收,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分別 定有明文。 三、經查: (一)被告因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案件,經臺中地檢署檢察官以11 3年度偵字第85號為緩起訴處分,並經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 檢察分署檢察長於113年2月27日以113年度上職議字第831號 處分書駁回再議確定,於114年2月26日緩起訴期滿未經撤銷 等情,業經本院核閱全案卷證無訛,並有該緩起訴處分書及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113年度上職議字第831號處分 書在卷足憑。 (二)扣案之「醫用一次性隔離衣」50件,係被告於112年6月6日 前某日,委由員工透過網際網路連結至大陸地區淘寶網站, 向不詳賣家所訂購,且其並未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等情,業 據被告於偵訊時坦承不諱(見他9089卷第29至30頁),並有 進口快遞貨物簡易申報單(第DX/12/258/E2HEE)在卷可佐 (見同上卷第9頁)。而上開物品之生產商係位於大陸地區 湖北省仙桃市,經認定應以醫療器材管理,須於報運進口前 依照醫療器材管理法第25條第1項規定向主管機關申請查驗 登記,經核准發給醫療器材許可證後,始得輸入等情,亦有 財政部關務署臺中關通關疑義暨權責機關答覆聯絡單(含附 件產品型錄、產品照片、合格證)、財政部關務署臺中關11 2年7月31日中普稽字第1121011544號函在卷可稽(見同上卷 第41至49頁、第55頁)。是以,上開物品均為被告所有,供 其為本案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之犯罪所用之物,復無證據證 明該等物品業經主管機關依法退運出口或已沒入銷燬,自得 依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從而,聲請人之聲 請,經核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第259條之1,刑法第11條 前段、第38條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九庭 法 官 何紹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林玟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CDM-114-單聲沒-50-20250331-1

聲自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自字第190號 聲 請 人 朱羅玉雲女(已歿) 代 理 人 張琬萍律師 被 告 朱良文 劉毓茹 上列聲請人即告訴人因被告等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 臺中檢察分署檢察長駁回再議之處分(113年度上聲議字第3578 號,原不起訴處分案號:113年度偵字第51853號),聲請准許提 起自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刑事訴訟 法第258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惟按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 生、終於死亡,民法第6 條亦有明定。是告訴人倘於向法院 遞狀聲請准許提起自訴後死亡者,因其人格業已消滅,而無 權利能力,已不得為權利、義務之主體,亦無從向法院為意 思表示而續行准許提起自訴聲請程序之行為能力,且刑事訴 訟法就此亦別無該等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權限得於告訴人死亡 後由繼承人或一定關係之人代為行使之規定,自已無由聲請 准許提起自訴。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即告訴人(下逕稱「告訴人」)朱羅玉雲 以被告朱良文、羅毓茹2人涉犯刑法第335條第1項之侵占、 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第341條第1項之準詐欺、第320 條第1項之竊盜等罪嫌,被告朱良文另涉犯刑法第305條之恐 嚇危害安全、第304條第1項之強制罪嫌,向臺灣臺中地方法 院檢察署(下稱臺中地檢署)提出告訴,經該署檢察官於11 3年10月31日以113年度偵字第51853號為不起訴處分後,告 訴人不服,聲請再議,經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下 簡稱「臺中高分檢」)檢察長於113年12月5日以113年度上 聲議字第3578號處分書認為再議無理由而駁回再議。前開再 議駁回處分書於113年12月11日送達至告訴人住所後,告訴 人乃委任律師為代理人,於法定期間即113年12月20日具狀 向本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等節,固有上開不起訴處分書、駁 回再議聲請處分書、送達證書及蓋有本院收狀日期戳章之刑 事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狀、刑事聲請准許提起自訴委任狀等件 在卷可佐,且經本院核閱前開偵查案卷確認無訛。惟查,聲 請人嗣於114年1月24日死亡,有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相 驗屍體證明書、聲請人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各1紙卷可佐 。依上開說明,聲請人既已死亡,而無權利能力,自已無法 續向法院為聲請准許提起自訴之意思表示,且參刑事訴訟法 亦無告訴人死亡後由其配偶、繼承人或一定關係之人續行准 許提起自訴聲請之相關規定權,而此項程式之欠缺性質上亦 無從命補正,揆諸上開說明,本件聲請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高思大                   法 官 鄭永彬                   法 官 李宜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巫惠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2025-03-31

TCDM-113-聲自-190-20250331-1

單聲沒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宣告沒收(智慧財產案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聲沒字第30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心妤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商標法案件(112年度偵字第28343號),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3年度執聲字第30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王心妤因違反商標法案件,業經臺灣士 林地方檢察署(下稱士林地檢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2 8343號為緩起訴處分確定,並於民國113年8月22日期滿。而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屬侵害商標權之仿冒商品,爰依商標 法第98條、刑法第40條第2項規定,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語 。 二、按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40條第2 項定有明文。又侵害商標權、證明標章權或團體商標權之物 品或文書,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商標法第98 條亦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因違反商標法案件,經士林地檢署檢察官於112 年12月5日以112年度偵字第28343號為緩起訴處分,於113年 1月19日駁回再議之處分而確定,並於114年1月18日期滿未 經撤銷等情,有法院前案紀錄表1份在卷可稽,並經本院核 閱偵查卷宗無誤,是聲請意旨記載緩起訴處分係於113年8月 22日期滿,應屬誤載,由本院逕予更正。而該案所扣得如附 表所示之物,經鑑定結果均係仿冒商標之物品,有鑑定證明 書1份、鑑定暨鑑價報告書2份、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二 總隊扣押物品清單1份附卷可佐(見士林地檢署112年度偵字 第28343號卷第73、79、89、97頁),足認扣案如附表所示 之物確均屬侵害商標權之商品,而為專科沒收之物,不問屬 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應予宣告沒收。是聲請人聲請將上開 物品予以沒收,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商標法第98條,刑法第40 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林琬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可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1 仿冒CHANEL商標髮箍 2件 2 仿冒CELINE商標髮飾 24件 3 仿冒CELINE商標眼鏡 13件

2025-03-31

SLDM-114-單聲沒-30-20250331-1

單聲沒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宣告沒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聲沒字第36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許乙祿 簡月燕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等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112年度偵字第155 99號),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4年度執聲字第304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許乙祿犯罪所得新臺幣壹萬元沒收。 扣案之簡月燕犯罪所得新臺幣陸萬元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許乙祿、簡月燕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 件,業經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下稱士林地檢署)檢察官以 112年度偵字第15599號為緩起訴處分確定,並於民國114年1 月22日期滿。扣案之被告許乙祿犯罪所得新臺幣(下同)1 萬元、扣案之被告簡月燕犯罪所得6萬元,分別為被告2人所 有,爰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 規定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刑法第38條之1 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第253條或第 253條之1為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者,對刑法第38條第2項、 第3項之物及第38條之1第1項、第2項之犯罪所得,得單獨聲 請法院宣告沒收,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亦有明定。 三、經查,被告2人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均經士林地檢署 檢察官於112年12月18日以112年度偵字第15599號為緩起訴 處分,於113年1月23日駁回再議之處分而確定,並於114年1 月22日期滿未經撤銷等情,有法院前案紀錄表1份在卷可稽 ,並經本院核閱偵查卷宗無誤。而被告許乙祿、簡月燕因前 開犯行分別取得犯罪所得1萬元、6萬元,業據其等供承明確 (見士林地檢署112年度偵字第15599號卷第285、293、311 頁),並經其等自行繳回而扣案,有士林地檢署112年度扣 保管字第45、46號贓證物款收據各1份在卷可查(同上卷第3 16、328頁),揆諸前揭規定,該等犯罪所得均應依刑法第3 8條之1第1項前段宣告沒收,是聲請人聲請將上開被告2人之 犯罪所得予以沒收,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第259條之1,刑法第38條 之1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林琬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可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SLDM-114-單聲沒-36-20250331-1

苗簡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苗簡字第75號 原 告 游丞達 被 告 周堅宏 吳佳蓉 黃均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114年3月11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黃均唯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 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周堅宏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 財之犯意,於111年7、8月間,與訴外人即中國人士謝博韜 透過網路蝦皮拍賣網站傳家寶玉國際翡翠原石直播(下稱系 爭直播)販售翡翠原石,並取得被告黃均唯所經營之鑫浩實 業有限公司所申設之第一銀行帳戶(帳號:000-00000000000 號,下稱黃均唯帳戶)、及被告吳佳蓉所經營之吳響峻貿易 有限公司所申設之聯邦商業銀行帳戶(帳號:000-000000000 000號,下稱吳佳蓉帳戶)用作供買家匯款交易之人頭帳戶, 而系爭直播之直播主(微信暱稱:丰玥),自稱珠寶鑑定師, 每次直播販售約20至30塊原石,大多數原石販售價各為新臺 幣(下同)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直播台開播時皆有多名暗 樁買家對每塊原石下標,暗樁買家配合直播主稱「這裡的原 石品質很高且價值不斐,原石開窗穩的,穩賺錢的啦,會將 開窗過的原石運至雲南公盤販售,好貨快點下標、不搶會後 悔的」,直播主與暗樁買家配合鼓吹他人下標原石,又直播 台販售原石總數約7至8成皆由多名暗樁買家得標,經估算轉 帳約數十萬元,直播下半場暗樁買家得標原石經開窗加工後 ,直播主稱原石大漲了,並稱當下立即轉帳給暗樁買家大約 數十萬至數百萬元,或稱暗樁於公盤代售原石已獲利並已轉 帳百萬元不等金額,並承諾原告所投資之翡翠原石於公盤賣 出可獲利138萬4,366元,若公盤無法處理亦可回收原石云云 ,致原告陷於錯誤,向其購買6塊原石,並於附表所示之時 間,匯款如附表所示之金額至附表所示之帳戶,侵害原告之 財產權。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79條規定,提起 本訴。並聲明:⒈被告應給付原告28萬5,876元,及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⒉願供 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答辯:  ㈠周堅宏則以:伊與吳佳蓉(下合稱周堅宏等2人)在蝦皮開立商 場用以販售中國貨品,並合資於中國雲南購買原石,將原石 交予謝博韜,由謝博韜委託專業直播平台銷售,倘購買者為 臺灣人,伊會提供臺灣帳戶供買家匯款,原先款項係匯入吳 佳蓉帳戶,惟因訴訟之故,吳佳蓉帳戶被列為警示帳戶,故 向不知情之黃均唯借用黃均唯帳戶做為玉石買賣匯款帳戶, 周堅宏等2人並未參與中國直播販售原石業務,伊基於信任 將直播部分全權交予謝博韜處理,直播平台及工作人員均係 謝博韜在中國找的,周堅宏等2人均不知情,其等僅負責出 錢及提供臺灣帳戶。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㈡吳佳蓉則以:答辯及聲明均同周堅宏。  ㈢黃均唯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作何聲明 或陳述。 四、下列事實有如下所示之證據資料可資佐證,且為到庭之原告 與周堅宏等2人所不爭執(卷第178至179頁),堪以認定:  ㈠原告分別自其華南銀行樟樹灣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 戶(下稱甲帳戶),於附表所示時間匯款如附表所示金額至 如附表所示帳戶。黃均唯帳戶是由黃均唯開立。(臺中市政 府警察局大雅分局中市警雅分偵字第11100459032號卷,下 稱警卷之匯款紀錄、甲帳戶封面及往來明細、黃均唯帳戶開 戶資料及歷史交易明細)。  ㈡黃均唯帳戶是由黃均唯於111年6月間因廢五金買賣交付周堅 宏,周堅宏並未告知黃均唯要使用黃均唯帳戶收取玉石款項 ,黃均唯不知周堅宏有與他人合作從事玉石買賣(臺灣花蓮 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緝字第559號卷,下稱偵緝卷,第128 至130頁)。  ㈢原告以周堅宏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 ,於111年7、8月間,與訴外人即大陸地區人民謝博韜透過 網路蝦皮拍賣網站直播佯以販售「翡翠原石」,分別取得吳 佳蓉、黃均唯帳戶用作為供買家匯款交易之人頭帳戶,原告 觀看直播後陷於錯誤,於附表編號4至7所示之時間,匯款如 附表編號4至7所示之金額至吳佳蓉、黃均唯帳戶內,對周堅 宏提出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告訴,經臺灣苗栗地方 檢察署以112年度偵字第11226號為不起訴處分、臺灣高等檢 察署臺中檢察分署以113年度上聲議字第3206號駁回再議(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下稱苗檢112年度偵字第11226號卷, 下稱偵卷)。 五、法院之判斷  ㈠黃均唯部分   依本院認定之事實㈡,黃均唯帳戶是由黃均唯於111年6月間 因廢五金買賣交付周堅宏,周堅宏並未告知黃均唯要使用黃 均唯帳戶收取玉石款項,黃均唯不知周堅宏有與他人合作從 事玉石買賣,而黃均唯陳稱其交付黃均唯帳戶與周堅宏前, 與周堅宏已認識一、兩年(偵緝卷第128頁),則黃均唯既 係基於信賴關係將帳戶交付周堅宏,且不知其帳戶供作原石 買賣之匯款帳戶,縱使周堅宏等人經營之原石買賣確有詐欺 原告取得款項情事,亦難認黃均唯有何故意過失,自不構成 侵權行為;又原告匯入黃均唯帳戶之款項,於匯入後不久即 遭提領一空,有該帳戶存摺存款客戶歷史交易明細表在卷可 稽(警卷黃均唯帳戶歷史交易明細),而斯時該帳戶係由周 堅宏使用,黃均唯並未受有任何利益,自亦不構成不當得利 ;而除前開偵查案件蒐集之證據外,原告並未提出其他證據 證明黃均唯與本件原石買賣有何關係,則原告依侵權行為、 不當得利法律關係請求黃均唯給付購買原石匯出之款項,自 屬無據。  ㈡周堅宏等2人部分  ⒈周堅宏於檢察官偵訊時供稱:我與大陸地區人民謝博韜合作 經營玉石銷售,我向黃均唯、吳佳蓉借用其等帳戶,供買家 匯款之用,並出錢讓謝博韜採購玉石,由中國籍之直播主在 中國之瑞麗直播平台直播做銷售,販售物品之方式乃將玉石 放置在燈光照射下,讓買家審視後自行決定是否下單標價, 直播主抽成營業額之25%,剩下75%由我們分配,但是在我們 尚未分配利潤之前,款項就被凍結,我們共作成800多件, 只有部分有問題,而後謝博韜將有爭議之玉石交給我,部分 是原石、部分是成品,且有附保證書(偵卷第17至19頁), 並提出謝博韜之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分證影本、部分玉石 (含天然翡翠飾品鑑驗證書)、原石以實其說,經苗檢檢察 官當庭勘驗所提出之部分玉石(含天然翡翠飾品鑑驗證書) 、原石後拍照附卷(偵卷第112至113、121至129頁),足認 周堅宏所辯尚非子虛。  ⒉本件原告所投資者,係俗稱「賭石」之交易,而所謂「賭石 」係流行在中國、緬甸之翡翠原石交易方式,因玉石完全被 風化皮質包裹,一般人光從外表難以得知裡面玉石的品質、 成色好壞,必須下刀切開原石後,始能確定原石內是否含有 翡翠成分或所含翡翠之價值,自此衍伸在各大平台直播之經 營方式,則係由直播人員公開播送原石尚未切開的外表,供 參與直播的成員決定是否願意投入資金,願投入資金者,在 直播人員切開原石確認價值後,方有額外獲利之機會,顯見 「賭石」交易具有高度風險之射倖性,此由暱稱「丰玥」與 原告之微信對話紀錄中曾明確告知原告「翡翠原石需要博, 而且有風險」(本院卷第22頁),亦可得知。而依員警於原 告報案時製作之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該表 見警卷)之記載,原告為70年9月間生,進行原石交易時已 年滿40歲,學歷為研究所以上,為高知識份子,且職業為警 察人員,職司刑事偵查,應有相當社會歷練、經驗,對此更 不能諉為不知。再觀原告所提其與「丰玥」之微信對話紀錄 (本院卷第22至41頁),原告係購買玉石原石,且原告於本 院審理時自承:所購買的原石都已開窗,但是開窗只是將原 石的表皮剝除一部份,露出玉肉(本院卷第176頁),則原 告所購買之原石既已開窗破壞表層,顯然已改變買賣標的物 之性質,不能再主張解除買賣契約退貨還款,然依上開對話 紀錄,原告卻因公盤買賣因疫情取消而請求對方將其購買原 石之款項全額退還,並在對方拒絕後,即認定對方為詐騙, 對方提議將原石加工出售或寄回給原告,均遭原告拒絕(本 院卷第28至41頁),則原告所為顯然違反賭石交易之市場規 則,原告據此主張「丰玥」詐騙原告,並非可採,原告主張 周堅宏等2人與「丰玥」共謀詐欺原告構成侵權行為,亦非 可採。且原告與「丰玥」既就原石有成立買賣契約,「丰玥 」收受原告支付之買賣價金有買賣契約為法律上之原因,自 非不當得利,原告主張周堅宏等2人與「丰玥」共同詐騙原 告應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侵權行為、第179條不當得利 規定將原告所支付之買賣價金返還原告,自為無理由。  ⒊至原告與「丰玥」之微信對紀錄雖有如下內容:「原告:今 天切的能賣多少?丰玥:哥,今天你那塊桃花春很漂亮,如 果放公盤漲個十倍是沒問題的,如果你缺錢也可以我們現在 回收。原告:公司收多少錢?丰玥:這個春色淡了一點,翻 一倍,你考慮一下吧。原告:公盤賣十倍嗎?丰玥:因為國 內市場現在最缺的是滿綠,春料公司收現在價格沒上去,對 ,這個直接上公盤白標。原告:公盤每月都開嗎,如果9/15 沒賣掉怎麼處理?丰玥:哥。我每個月拿幾百萬的料子去雲 南公盤!料子基本沒啥問題的!如果沒有處理,你著急用錢 ,直接給你收。原告:我的意思9/15那盤沒賣掉在寄賣還是 怎麼?我想上公盤。丰玥:公盤處理不了直接給你收。原告 :好,謝謝。先上公盤,感謝。丰玥:現在行情不好只能到 一倍,但過段時間如果價格漲了!直接按漲的價格收」(本 院卷第25至26頁),原告據此主張「丰玥」有保證最低以原 告購買之原價回收原石云云。惟對話為要約者,非立時承諾 ,即失其效力,民法第156條定有明文。「丰玥」雖曾以對 話對原告要約以原告購買價錢一倍收購原告之原石,但原告 當時欲放至公盤出售,並未承諾,原告既未立時承諾,該要 約即已失其效力,原告主張「丰玥」之後仍應受拘束,與法 律規定不符,自無可採。且由「丰玥」曾表示「現在行情不 好只能到一倍,但過段時間如果價格漲了!直接按漲的價格 收」,顯見原石之市場行情時時變動,「丰玥」所屬公司係 以收購時之市場行情收購原石,故若原石價格下跌,自無仍 以原價或高於原價收購之理。本件若原告主張可採,原告為 本件原石交易穩賺不賠不須負擔任何交易風險,不符賭石交 易規則,顯屬無稽。「丰玥」與原告交易時,為促成交易縱 有樂觀預估市場行情報喜不報憂之情形,然依原告學識、經 驗,及上開前後文連貫之語意,自可判斷此為市場上容許之 誇大之詞,該等業務銷售時使用之話術,難認具有法律上之 拘束力。 六、綜上所述,「丰玥」所屬公司係依買賣契約收受原告購買原 石支付之買賣價金,非無法律上之原因,依原告提供之對話 紀錄亦難認「丰玥」有詐騙原告情事,亦不構成侵權行為, 則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侵權行為、第179條不當得 利規定請求被告給付所支付之買賣價金28萬5,876元及法定 遲延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 執行之聲請即失所依附,應併予駁回。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苗栗簡易庭 法 官 王筆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葉靜瑜 附表: 編號 匯款時間 匯款金額 匯入帳戶 0 111年8月15日 3萬1,776元 訴外人鄭光勛台新銀行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 0 111年8月16日 1萬7,100元 0 111年8月17日 2萬8,600元 0 111年8月25日 1萬7,600元 吳佳蓉帳戶 0 111年8月31日 7萬元 黃均唯帳戶 0 111年9月1日 7萬800元 0 111年9月6日 5萬元 合 計 28萬5,876元

2025-03-28

MLDV-114-苗簡-75-20250328-1

單禁沒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請宣告沒收違禁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禁沒字第268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蘇世哲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112年度偵 字第80911號),聲請宣告沒收違禁物(114年度執聲沒字第180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鏢刀貳支均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稱新北檢)112年度 偵字第80911號被告蘇世哲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 ,業經新北檢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確定,緩起訴期間為1年 ,並已於民國114年3月5日期滿。扣案之鏢刀2支為槍砲彈藥 刀械管制條例所列管之刀械,屬違禁物,爰依刑法第38條第 1項、第40條第2項規定,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違禁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違禁物或專 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0條第2 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刀械係指武士刀、手杖刀、鴛鴦刀、 手指虎、鋼(鐵)鞭、扁鑽、匕首(各如附圖例式)及其他 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查禁,非供正當使用具有殺傷力之刀械 ;上開各式刀械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製造、販賣、運輸 、轉讓、出租、出借、持有,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4條 第1項第3款、第6條亦分別定有明文。是以,具有殺傷力之 各式刀械係未經許可不得持有之物,自屬刑法所規定之違禁 物。 三、經查,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新北檢檢 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80911號為緩起訴處分,緩起訴期間為 1年,經檢察官依職權送再議,由臺灣高等檢察署於113年3 月6日以113年度上職議字第2081號駁回再議確定,於114年3 月5日緩起訴期滿未經撤銷等情,有上開緩起訴處分書、再 議駁回處分書、新北檢檢察官緩起訴處分命令通知書、法院 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並經本院核閱上開案卷無誤。扣案之 鏢刀2支,經送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鑑驗,鑑驗結果認定刀刃 呈放射多角形可供投擲,符合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列管刀 械之圖例及其要件,而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列管之刀械 ,有桃園市政府警察局111年10月28日桃警保字第111008442 4號函暨所附之刀械鑑驗工作紀錄相片在卷可參,足認扣案 之鏢刀2支確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所管制之違禁物,揆 諸前揭規定,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應依刑法第38條第 1項之規定宣告沒收,故聲請人之聲請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0 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十八庭 法 官 施元明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君憶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28

PCDM-114-單禁沒-268-20250328-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2755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霍振中 上列抗告人即被告因聲請單獨宣告沒收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方 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1月7日裁定(113年度單聲沒字第143號),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被告霍振中(下稱被告)因妨害 自由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續一 字第15號為緩起訴處分,並依職權送請再議,由臺灣高等檢 察署於民國112年7月3日以112年度上職議字第5842號駁回再 議確定,其緩起訴期間已於113年7月2日期滿而未經撤銷。 又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物,均為被告所有而供本件犯 罪使用之物,檢察官依法聲請單獨宣告沒收,於法有據,應 予准許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  ㈠扣案之筆記型電腦1台與iPhone7手機1支,皆為被告於就學時 由父親、母親之同意使用,且電腦與手機內皆含有父母個人 與公司之照片與資料,並非被告獨立使用且持有。另iPhone 13手機及門號,係因被告所持iPhone7手機過於老舊,於110 年9月由姊姊申辦並同意被告使用,隔年5月被告因案進入司 法調查,門號無法使用但仍需支付電信費,故將門號過戶予 姊姊,電信費則由被告支付,待案件結束發還扣押物時一併 將手機與門號歸還予姊姊。  ㈡被告於109年10月進入路珈思科技有限公司任職,於110年7月 離職時已將工作相關物品歸還,惟前公司挾怨報復,未將已 歸還之工作證還予統包廠商,導致至今每月仍收到催繳歸還 工作證之通知,而因與前公司之對話紀錄及歸還影像皆存於 iPhone13手機中,被告無其他事證可向統包廠商證明已歸還 工作證,若日後遭統包廠商提起告訴,被告恐因手機被扣押 而無法自證清白,更無法向前公司提起背信、侵占等罪名, 影響甚鉅。  ㈢綜上所述,本案所扣押之電腦、手機及門號雖為被告使用, 惟並非屬犯罪行為人所有,又親屬間照顧經濟不穩定之人使 用物品之情形亦屬平常且未脫逸一般生活常情,是家人提供 電腦與手機供被告使用,難認係無正當理由提供,故不能依 刑法第38條第2項、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請求重新審酌比例 原則,撤銷原裁定,更為適當之裁定云云。 三、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 為人者,得沒收之;又檢察官依第253條或第253條之1為不 起訴或緩起訴之處分者,對刑法第38條第2項、第3項之物及 第38條之1第1項、第2項之犯罪所得,得單獨聲請法院宣告 沒收,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分別 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本件被告因涉犯刑法第305條之恐嚇危害安全罪,經檢察官以 112年度偵續一字第15號為緩起訴處分,經臺灣高等檢察署 以112年度上職議字5842號駁回再議確定,其緩起訴期間於1 13年7月2日期滿未經撤銷等節,有上開緩起訴處分書、緩起 訴處分命令通知書、臺灣高等檢察署112年度上職議字5842 號處分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等件在卷可參,又扣案如附表編 號1至3所示之物,均為被告所有而供本件犯罪使用之物,業 據被告供述明確(見111年度偵字第18692號卷第7頁反面、11 2年度偵續一字第15號卷第7頁反面至第8頁)。原審依檢察官 之聲請,裁定沒收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物,經核並無 違誤。  ㈡被告雖陳稱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物,係其就學時由父 母給予,並非其實際購買使用,電腦及手機內皆能看見父母 使用過之痕跡,另附表編號3所示之物係其姊姊所有,且該i Phone13手機內存有與前公司間之對話紀錄及歸還工作證之 影像紀錄,將來或許有訴訟上之需求,需要提出證據說明, 以及所有與親人、客戶以通訊軟體之聯繫方式與對話紀錄皆 存於其中並未備份云云。惟被告於偵查中已承認扣案如附表 編號1至3所示之物為其所有,業如前述,且依卷內資料所示 ,堪認係供本件犯罪所用之物,依法應予沒收。是被告前揭 所辯,應係事後卸責之詞,其提起抗告,實屬無據。 五、綜上,原審依檢察官之聲請,裁定沒收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3 所示之物,經核並無違誤,被告徒憑己意,仍執陳詞,指摘 原裁定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江澤                    法 官 廖建傑                    法 官 章曉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賴威志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附表: 編號 品名 數量 備註 1 Acer Aspire筆電 1臺 2 IPhone 7手機(含SIM卡1張) 1支 IMEI:000000000000000號 3 IPhone 13 pro黑色(含SIM卡1張) 1支 IMEI:000000000000000號 門號:0000000000號

2025-03-28

TPHM-113-抗-2755-2025032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