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刑事訴訟法第142條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41-50 筆)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3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吳程洋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3年度訴 字第357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行動電話叁支應發還予吳程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件聲請人即被告(下稱聲請人)吳程洋因違 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為警扣案之行動電話3支,與本 案犯行無關,未經鈞院諭知沒收,聲請准予發還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 應發還被害人,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於(一)民國112年8月17日某時許,受其友人黃 洧勝之委託,自黃洧勝處收受伊販賣所剩之第三級毒品愷他 命8包(驗前淨重共4,216.13公克,驗前純質淨重共3,541.04 公克)及毒品咖啡包200包(驗前淨重共567.12公克、驗前純 質淨重共22.68公克)後,將之放置在其位於新北市○○區○○路 00巷00號13樓之住處內而持有之。嗣黃洧勝於112年10月3日 向聲請人取回上開第三級愷他命及毒品咖啡包後並將之放置 在新北市○○區○○路000巷00號7樓,於112年10月4日14時許, 經警持本院所核發之搜索票至新北市○○區○○路000巷00號7樓 執行搜索,並扣得上開愷他命8包及毒品咖啡包200包(本院 已另行宣告沒收)。(二)112年11月18日23時許,向真實姓名 年籍不詳之成年人取得第三級毒品愷他命3包(驗前淨重共30 .5030公克、驗前純質淨重共22.4197公克、驗餘淨重共30.4 539公克)而持有之,嗣於112年11月20日經警持本院所核發 之搜索票至聲請人位於新北市○○區○○路00巷00號13樓之住處 執行搜索,並扣得上開第三級毒品愷他命3包,而涉犯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5項之持有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五公 克以上罪(2罪),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 字第 74149號、113年度偵字第80號、第6792號提起公訴, 由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357號判決有期徒刑5月、3月,應執 行有期徒刑6月確定,且本院審理後,認為卷內並無證據足 認扣案之行動電話3支與聲請人本案犯行有關,而未於本案 中宣告沒收,有起訴書、本院判決書在卷可稽,則該行動電 話3支既未宣告沒收,顯已無留存之必要,且依卷內資料, 除聲請人外,亦無第三人對該3支行動電話可得主張權利, 依前揭規定,本件聲請應予准許。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前段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十三庭 法 官 莊惠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王思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2025-03-20

PCDM-114-聲-934-20250320-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上訴字第235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郭正育 選任辯護人 蔡沂彤律師 徐松龍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發還予郭正育。   理 由 一、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此為刑 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按犯罪 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但有特別規定者,依其 規定。前2項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 收時,追徵其價額。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者,不 予宣告沒收或追徵,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第5項分 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郭正育涉犯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業經 原審即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訴字第57號、第472號判 決有罪,並認定被告郭正育之犯罪所得新臺幣(下同)73萬 元應予沒收,有上開判決在卷可憑。又被告郭正育於本院審 理中先後繳交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現金73萬元(114年贓 字第118號,本院卷四第61至62頁)及53萬5,179元(114年 贓字第129號,本院卷五第169頁),共計126萬5,179元,惟 被告於本院審理中已賠付被害人達123萬4,821元,有和解書 、匯款單據、收據、現金簽收單等在卷可憑(本院卷二第27 5至276頁,本院卷三第163、164、229至237頁,本院卷五第 105至119、125至127、135至頁137、141至147、155至167頁 ),並經被告郭正育辯護人確認在案(本院卷五第38頁), 賠償金額已超過被告經原審認定之犯罪所得73萬元,已達沒 收制度剝奪被告犯罪所得之立法目的,自庸再為沒收之諭知 ,堪認被告前開於本院繳交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犯罪所得 共計126萬5,179元,確有溢繳之情無訛,則該溢繳款項自無 留存必要,爰依職權裁定發還予被告郭正育。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邱瓊瑩                    法 官 劉兆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崴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附表: 編號 扣案現金 備註 1 73萬元 114年贓字第118號(本院卷四第61至62頁) 2 53萬5,179元 114年贓字第129號(本院卷五第169頁)

2025-03-20

TPHM-114-上訴-235-20250320-8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19號 聲請人即扣 押物所有人 林馨妮 被 告 徐仲 選任辯護人 林水城律師 吳宗霖律師 被 告 林詩逸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113年度簡字第4693號),扣押物 之所有人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押如附表所示之物准予發還林馨妮。   理 由 一、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 發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查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為聲請人即扣押物之所有人林馨妮所 有,且與被告徐仲、林詩逸所涉偽造文書等罪嫌均無涉,業 經本院以113年度簡字第4693號判決宣告不予沒收在案,即 非得沒收之物,雄檢同已函覆稱該手機無留存必要,即無留 存作為證據之必要。今聲請人具狀請求發還,即有理由,應 予准許。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王聖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涂文豪      附表 編號 名稱與數量 所有人 1 IPhone13 mini手機1支(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1張) 林馨妮

2025-03-20

KSDM-114-聲-519-20250320-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15號 聲 請 人 姚玨妘 被 告 邱智隆 李金龍 洪慧淑 洪巧芳 上列被聲請人因被告詐欺等案件(112年度金訴字第2138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因被告邱智隆、李金龍、洪慧淑、洪巧芳涉 犯詐欺等案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於民國111年9月28 日,持搜索票至聲請人姚玨妘位於臺中市○○區○○○路000號1 樓住處執行搜索時,將聲請人所有如附表所示之物扣押在案 。而聲請人非本案被告或共犯,與本案並無關聯,業經臺灣 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1年度偵字第42437號、112年度 偵字第24373號不起訴處分書給予不起訴處分在案,如附表 所示之物亦非得沒收之物,亦無留作為證據之必要,實無扣 押留存之必要,為此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之規定,聲 請准予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次按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 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 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 要,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 事實審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是以,扣押 物有無繼續扣押必要,審理法院自得依職權衡酌訴訟程序之 進行程度、事證調查之必要性,而為裁量。 三、經查,被告邱智隆、李金龍、洪慧淑、洪巧芳所詐欺等案件 ,前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提起公訴,現由本院 審理中(112年度金訴字第2138號),尚未言詞辯論終結或 判決。聲請人所聲請發還之如附表所示之物,仍有隨訴訟程 序之發展而有進行調查之可能,難謂已無留存之必要,於此 情形下,為確保日後法院審理需要,衡酌案件進行之階段、 事證調查之必要性與目前審理之進度,認前揭扣押物有繼續 扣押留存之必要,尚難先予裁定發還,應俟本案確定後,由 執行檢察官依法處理為宜。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本案如附 表所示之物,本院自難准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昇蓉                   法 官 周莉菁                   法 官 陳映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蘇文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附表: 編號 名稱 單位 備註 1 IPHONE 11 PRO手機(含門號0000000000 SIM卡1張) IMEI:0000000000000000 1支 見偵42437卷第87頁 2 OPPO手機(含SIM卡1張) IMEI:000000000000000 IMEI:000000000000000  1支 見偵42437卷第93頁

2025-03-20

TCDM-114-聲-615-20250320-1

審聲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審聲字第10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余熾東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審金訴字 第3223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余熾東因案為高雄市政府警察 局鹽埕分局查獲時,該分局警員曾經扣押現金新臺幣(下同 )4萬3,000元及IPhone廠牌15 pro max型號(內含00000000 00號SIM卡1張)行動電話1支,因聲請人現在監執行,生活 不便,需現金購買生活所需,爰聲請准予發還上開扣押物等 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固有明文 。且法院審理案件時,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必要,雖應由審 理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但案件如未繫屬 法院,或已脫離法院繫屬,則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是否 發還,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最高法 院97年度台抗字第12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即被告余熾東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臺 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49404號向本院提 起公訴,現由本院以113年度審金訴字第3223號審理中。惟 本案之查獲機關為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平鎮分局,並非高雄市 政府警察局鹽埕分局,是以聲請人所聲請發還之上開財物, 並未扣押於本案中,本院即無從審酌有無留存之必要,聲請 人聲請本院發還上開物品,並非有據,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審查庭 法 官 何宇宸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涂頴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2025-03-19

TYDM-114-審聲-10-20250319-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6號 聲 請 人 鄧明坤 代 理 人 羅健瑋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莫惠庭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3 年度上訴字第783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783號被告莫惠庭於民 國112年2月21日經警方在苗栗縣○○鎮○○○路000號所查扣之現 金新臺幣25萬3300元、黃色手提箱盛裝之289萬6000元,均 為聲請人鄧明坤所有,與被告莫惠庭無關。且上開扣押物嗣 後未經法院於被告莫惠庭所犯該案中諭知沒收,爰依刑事訴 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規定,聲請准予發還扣押 物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 應發還被害人;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 得命其負保管之責,暫行發還;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 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 之,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317條固訂有明文。惟法院審理 案件時,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必要,雖應由審理法院依案件 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然案件如未繫屬法院,或已脫 離法院繫屬,則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是否發還,應由執 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 字第12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被告莫惠庭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苗 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594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年3月, 被告不服提起上訴,嗣經本院以113年度上訴字第783號判決 上訴駁回,被告提起第三審上訴,業經最高法院於114年2月 26日以114年度台上字第553號判決駁回上訴,而告確定。是 本案已完全脫離法院繫屬,關於扣押物發還事宜,本院無從 辦理,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審酌。從而,聲請人 向本院聲請發還上開扣押物,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吳 進 發                 法 官 許 冰 芬                 法 官 鍾 貴 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書記官 林 德 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2025-03-19

TCHM-114-聲-66-20250319-2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3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丁美華 上列聲請人就本院113年度訴字第230號被告丁美華等違反廢棄物 清理法等案件所扣押之物,聲請發還,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大貨車壹輛,應發還丁美華。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扣案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大貨車1臺 係聲請人丁美華經營之松富水管工程行所有,於案發當日交 由同案被告蘇元德駕駛清除廢棄物,現上開大貨車車斗內之 廢棄物業已清理完畢,請求發還本案大貨車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是以,扣押物如非應沒收之物,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 ,即無留存之必要,受理訴訟繫屬之法院即應依聲請裁定發 還。 三、被告丁美華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由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230號審理中。扣案之本案大貨車為 松富水管工程行所有,而被告為松富水管工程行負責人,上 開大貨車經被告用於清除廢棄物,並經雲林縣警察局臺西分 局予以扣押等情,分別有雲林縣政府自來水管承裝商營業許 可證書、雲林縣政府108年4月24日府建行二字第1080002625 號函、雲林縣警察局臺西分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可 參。上開扣案車輛雖屬犯罪工具,原應宣告沒收,然考量被 告已將本案裝載在本案大貨車之廢棄物清理完畢,有雲林縣 環境保護局114年3月18日雲環綜字第1141002602、11410038 67號函在卷可考,且本案亦未認定被告獲有犯罪所得,衡諸 常情,貨車如經長期扣押,價值必然逐漸減損,被告經營松 富水管工程行,營業範圍包含承攬裝修自來水導水、送水、 配水管線、自來水用戶用水設備,均需可能使用本案大貨車 ,是以,經與被告之財產權相權衡,認本案大貨車尚無宣告 沒收之必要。據此,被告聲請予以發還,於法尚無不合,應 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靚蓉 得抗告。

2025-03-19

ULDM-114-聲-234-20250319-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906號 聲 請 人 徐秀珍 年籍詳卷 上列聲請人聲請發還扣押物案件(本院113年度原金訴字第166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准予發還徐秀珍。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緣聲請人與徐志杰為母子,徐志杰前因詐欺 等案件(本院113年度原金訴字第166號),於偵查中遭扣押 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本案車輛),屬聲 請人所有,亦與徐志杰所涉前開案件無關,爰依法聲請發還 等語。 二、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 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發還之,刑事訴訟法第 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扣押 物無留存必要,指非得沒收且無留作證據必要之物。 三、經查,被告即聲請人之子徐志杰(下稱被告)前因犯刑法第 216條及第210條、第212條行使偽造私文書及特種文書、同 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三人以上共犯詐欺取財、修正後洗 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後段洗錢、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 1項前段發起、操縱、指揮犯罪組織等罪嫌,經臺灣桃園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38040號、第40418號、第4 4586號、第50545號、第50546號等件提起公訴,現由本院以 113年度原金訴字第166號案件審理中,而被告於前開案件偵 查中遭扣押之本案車輛,為聲請人所有,此有公路監理WebS ervice系統車號查詢車籍資料結果在卷可參,而觀前開檢察 官起訴書,均未將之列為證據,亦未聲請宣告沒收,又本案 車輛並非專供本案犯罪所用或犯罪預備之物或因犯罪所生或 所得之物,更非屬違禁物。再經本院函請偵查檢察官對本件 聲請人聲請發還陳述意見,經檢察官函覆認本案車輛不在聲 請沒收範圍等語,此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桃檢亮宿113偵4 4586字第1149031944號函附卷可稽,復本案車輛現無聲請人 以外之第三人主張權利,則依前揭規定,應可認本案車輛無 留存之必要,本件聲請,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林大鈞                   法 官 李信龍                   法 官 曾煒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季珈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2025-03-19

TYDM-113-聲-3906-20250319-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撤銷扣押處分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202號 113年度聲字第120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祈男 代 理 人 林俊宏律師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蕭國清 代 理 人 周楷翔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本院113年度訴字 第642號),聲請撤銷扣押處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參照聲請人二人歷次提出之書狀內容,整理大意如 下:  ㈠蕭仲廷係大欣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欣公司)之負 責人,聲請人即被告陳祈男、蕭國清(下逕稱其名)分別係 大欣公司之環保專責人員、廠內運作及管理事項人員。陳祈 男另為領有乙級清除許可證之商鉅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商鉅公 司)負責人。陳祈男、蕭國清共同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 經本院以113年度聲扣更一字第1號裁定准予扣押如附表一及 附表二所示不動產,並經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 三大隊(下稱保七大隊)執以向地政機關辦理「禁止處分」 限制登記在案。  ㈡陳祈男非大欣公司之員工,僅係因業務上合作關係,始擔任 大欣公司環保顧問,進而協助大欣公司與弘錩營造股份有限 公司(下稱弘錩公司)、祐立資源再利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祐立公司)於民國111年3月間簽訂三方合約「廢塑膠(R-0201 )委託清除處理合約書」與「廢棄物委託處理合約書」,以 清運臺中市烏日區明傳產業園區開發計畫公共設施工程(下 稱明傳產業園區)所挖出之物,另以商鉅公司負責人身分派 遣車輛協力部分清運事宜。惟陳祈男從未經手大欣公司本案 收得款項,亦無從中獲取利益,商鉅公司自大欣公司取得之 運輸費用也僅新臺幣(下同)49萬0875元(一次性給付), 至財政部中區國稅局111年1月至9月間之銷項去路明細雖顯 示商鉅公司開立共計3444萬3616元之發票予大欣公司,然此 部分明細概與本案無關。末縱使大欣公司確實從祐立公司處 受有5092萬6051元之處理費用,此與陳祈男、商鉅公司顯然 無涉。參以現今實務判決就共同正犯之犯罪所得沒收處理, 已不採共犯連帶說,改以沒收個人所分得具事實上處分權限 者為限,陳祈男自無義務負共同沒收之責。是陳祈男於本案 遭扣押如附表一所示不動產公告現值為177萬7330元,顯逾 本案獲得之運輸費用49萬0875元,本件扣押使陳祈男財產權 過度受干預與侵害,並影響商鉅公司之財務狀況及資金周轉 ,造成陳祈男生計困難,陳祈男願繳納350萬元擔保金,作 為本件聲請撤銷原物扣押之替代手段,該金額為附表一不動 產公告現值近2倍之數額,甚至逾商鉅公司所獲勞務對價7倍 ,應屬相當且適當,足以保全日後沒收或追徵執行犯罪所得 之扣押目的,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之1規定,聲明願供擔保 撤銷上開扣押裁定之禁止處分等語。  ㈢蕭國清受雇於大欣公司,自112年3月才接手處理彰濱廠房管 理事宜,其對於法規未如專責人員般熟稔,乃依負責人蕭仲 廷指示委託清運業者進行清運,並無收取任何犯罪所得。又 起訴書雖記載大欣公司自祐立公司收得5092萬6051元再處理 費用,為蕭國清、大欣公司之共同犯罪所得,然該收入於11 1年3月至同年10月間發生,111年間蕭國清還未接任大欣公 司廠務,此筆犯罪所得顯然與蕭國清無關,遑論蕭國清對該 筆費用有何事實上處分權,且實務判決就共同正犯之犯罪所 得沒收處理,已不採共犯連帶說,改以沒收個人所分得具事 實上處分權限者為限,蕭國清對上開大欣公司犯罪所得既無 事實上處分權,即不得對其宣告沒收。是本案並無扣押蕭國 清財產之必要,上開扣押裁定顯然侵害蕭國清財產權,然蕭 國清願以附表二所示不動產公告現值之1.6倍即250萬元供擔 保,以達成保全扣押之目的,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之1規定 ,聲明願供擔保撤銷上開扣押裁定之禁止處分等語。   二、按為避免犯罪者保有犯罪所得,以杜絕犯罪誘因,而澈底剝 奪犯罪所得,對犯罪行為人及非善意第三人取得之犯罪所得 ,刑法第38條之1第1至3項明文規定應予沒收。且除犯罪所 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之原物沒收之外,尚包括於不能原物沒 收時之替代價額之追徵。又倘不法犯罪所得未能有效及時保 全,犯罪者於案發後,立即藏匿或移轉,日後縱使判決諭知 沒收,也無從實現,不僅使偵查、審判作為枉然,更將令司 法滿足實現正義之目的落空,因此,修正刑事訴訟法第133 條第2項規定,為保全追徵,必要時得酌量扣押犯罪嫌疑人 、被告或第三人之財產,乃學理上所稱之「犯罪利得扣押」 ,賦予凍結(保全)人民財產權之法律依據,有別於保全偵 查犯罪證據之「證據扣押」。其次,犯罪利得之沒收性質係 類似不當得利之衡平措施,然對犯罪利得之扣押,仍具有干 預人民財產權之性質,故應遵守比例原則,扣押須以有保全 之必要性為要件,亦即,若無保全措施,勢將阻礙日後沒收 判決之執行者,始得為之。亦即保全扣押裁定係屬暫時性之 保全執行名義,效果僅止於財產之禁止處分,尚非永久剝奪 ,其目的乃在於確保實體判決之將來執行,因屬不法利得剝 奪之程序事項,以自由證明為已足,尚非須經嚴格證明之犯 罪實體審究(最高法院第111年度台抗字第890號刑事裁定意 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陳祈男、蕭國清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於偵查中經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扣押如附表一、附表二所示 之不動產,本院於113年6月28日以113年度聲扣更一字第1號 裁定准予扣押如附表一、附表二所示之不動產,並經並經保 七大隊)執上開刑事裁定向主管地政機關辦理「禁止處分」 之限制登記在案等情,業經本院核閱卷宗無訛,並有上開准 予扣押之刑事裁定在卷可參。  ㈡陳祈男、蕭國清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等案件,經臺灣彰化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偵查終結後,認陳祈男、蕭國清涉犯違反廢棄 物清理法等罪嫌,向本院提起公訴,經本院以113年度訴字 第642號受理,雖陳祈男否認全部被訴事實,蕭國清承認起 訴書犯罪事實欄四所載犯行(本院卷二第47頁),否認其餘 被訴事實,惟蕭國清為大欣公司負責人蕭仲廷之胞兄,負責 大欣公司彰濱廠之廠務,陳祈男為大欣公司之環保專責人員 ,與祐立公司、弘錩公司接洽簽訂清運合約,又為商鉅公司 之負責人,協助本案明傳園區廢棄物之部分清運事宜,其二 人於起訴書中均處於核心地位之犯罪角色,依卷內現有事證 、相關證人之證述及陳祈男、蕭國清於偵查中之供述,可認 其二人涉嫌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4款之罪,犯罪嫌疑 確屬重大。  ㈢而關於本案犯罪所得之認定,於扣押必要性之審查中,不適 用嚴格證明法則,僅需自由證明為已足,故起訴書記載大欣 公司、蕭仲廷、蕭國清、陳祈男、同案被告即大欣公司員工 姚筑繼之共同犯罪所得為5092萬6051元,已有提出相當證據 及理由,尚難認有違法之處。且弘錩公司於本院已具狀表示 實際給付祐立公司之數額為9017萬0771元,並提出發票單據 為憑(本院卷三第33-48頁),又本院已多次請祐立公司、 大欣公司就犯罪所得部分提出答辯以便釐清事實、整理爭點 ,大欣公司、蕭仲廷、祐立公司、何仲軒及其等辯護人均表 示需更多時間整理資料,迄今尚未答覆,此有本院114年1月 7日彰院毓刑火113訴642字第1140000641號函(本院卷二第1 37頁)、本院114年1月9日、114年2月27日及114年3月6日準 備程序筆錄在卷可憑,故相關金流之流向、用途、來源,均 有待本案實體審理調查後認定,因此部分與陳祈男、蕭國清 否受有犯罪所得具高度關連性,尚待調查審理,於調查完畢 前,仍無從認定;參以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表示:有關貴院 函詢蕭國清、陳祈男刑事聲請撤銷扣押乙事,因事涉被告本 案犯罪所得之認定,為免被告脫產,不應准許撤銷扣押等語 ,有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函文附卷可稽。再斟酌扣押如附表 一、附表二所示不動產有流通性,極易處分,如不予扣押, 恐於執行判決諭知沒收犯罪所得或於不能沒收而追徵價額時 產生困難,此觀蕭國清自承就如附表二所示之財產於本院11 3年度聲扣字第3號刑事裁定遭撤銷發回後,未逾2月,即與 他人談妥出售事宜乙節(本院113年度聲扣更一字第1號卷附 之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113年6月24日彰檢曉溫112偵17962字 第1139031408號函所檢附之蕭仲廷、蕭國清國家賠償請求書 第10頁之記載)即足認定,且本案起訴書所載犯罪所得與附 表一、附表二扣押之物價值相差甚大,是本件為確保將來可 能之執行而有扣押之必要性,如附表一、附表二所示之不動 產自仍有繼續扣押之必要,不宜先行裁定撤銷如上開不動產 之扣押。  ㈣至陳祈男、蕭國清雖表示願分別以350萬元、250萬元金額供 擔保請求撤銷扣押處分,然本案犯罪所得既尚未調查完畢, 是否此金額即足擔保本案日後保全執行之目的,仍屬有疑, 衡以附表一、附表二所示不動產,業經陳祈男、蕭國清前於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抗字第161號案件中,於113 年3月間分別以書狀自承附表一之不動產市價高達817萬6520 元、附表二之不動產市價高達953萬8000元(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113年度抗字第161號卷第30、110頁),亦與其等 上開欲出具之擔保金數額相差甚遠,難認適當,本院即無從 准許。  ㈤從而,如附表一、附表二所示扣押物,為日後保全將來執行 ,當有留存之必要,不宜於本案判決前,先行裁定撤銷扣押 如附表一、附表二所示不動產扣押,陳祈男、蕭國清聲請撤 銷如附表一、附表二所示不動產之扣押,難予准許,應予駁 回。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紀佳良                   法 官 林慧欣                   法 官 熊霈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件裁定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書狀,敘述抗告之理由,抗告於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書記官 楊蕎甄 【附表一】 編號 扣押標的所有人 扣押標的 權利範圍 公告現值(元) 1 陳祈男 臺中市清水區市鎮○段000000000地號(土地) 100000分之160 611,230 2 陳祈男 臺中市○○區○里○○路000號12樓之6(房屋) 1 1,166,100 【附表二】 編號 扣押標的所有人 扣押標的 權利範圍 公告現值(元) 1 蕭國清 宜蘭縣○○鄉○○○段000000000地號(土地) 20分之1 109,280 2 蕭國清 宜蘭縣○○鄉○○○段000000000地號(土地) 2分之1 1,415,700

2025-03-18

CHDM-113-聲-1203-20250318-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0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連君道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妨害秩序等案件(本院113年度訴字第557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IPHONE 15 Pro Max行動電話壹支(IMEI:0000000000000 0、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壹張)發還連君道。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連君道係本院113年度訴字第557號案件 之被告,因該案遭扣押IPHONE 15 Pro Max行動電話1支,因該 案業已判決確定,請求發還。 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 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刑 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是 以,扣押物如非得沒收之物,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即無留 存之必要,受理訴訟繫屬之法院即應依聲請裁定發還之。 經查,聲請人連君道係本院113年度訴字第557號案件之被告, 因本案遭扣押IPHONE 15 Pro Max行動電話壹支(IMEI:00000 000000000、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壹張),有扣押物品目 錄表1紙附卷可稽,然無證據顯示前開行動電話與本案犯行有 關,亦均非違禁物,檢察官於本案起訴書復載明:「自被告等 人所查扣之手機、刀械等物,均無查相關證據足以證明與本案 有所關聯,爰不聲請宣告沒收」等語,是前開扣案之行動電話 顯已無留存之必要,聲請人聲請發還該扣押物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 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錦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應附繕本)                書記官 吳秉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8

ILDM-114-聲-50-202503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